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及林业碳汇项目开发(1)VIP专享VIP免费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林业应对气候
变化及林业碳汇项目开发
Email: hyjun163@ 163.com
友均
2030 年 2060 年
,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要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
布局。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拿出抓铁有痕、 踏石留印的劲头,明确时间表、 路线图、
2021 4 月 30 日
三、 中国林业政策实践
四、未来我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一、 全球
五、碳市场建设与林业碳汇项目交易
二、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解读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及林业碳汇项目开发Email:hyjun163@163.com中国林科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何友均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要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2021年4月30日,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三、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林业政策实践四、未来我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一、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五、碳市场建设与林业碳汇项目交易二、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解读主要内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Roseby0.19m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重大问题,深刻影响到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全球变暖:陆地和海平面温度上升温室气体排放增加降水格局变化自然灾害频发冰雪灾害泥石流暴雨洪水•温室气体排放源•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如果自主贡献(NDC)得到很好执行(+资金支持)11应对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p减缓(mitigation):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增加汇。因为绝大多数的温室气体的大气寿命可以超过百年,现在的减缓行动,将会影响子孙后代。p适应(adaptation):适应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这是当前和后代的迫切需要!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解读一、碳达峰碳中和提出的时代背景p《巴黎协定》: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远低于工业革命前水平的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pIPCC发布的《全球温控1.5℃特别报告》:实现1.5℃温控目标,避免气候变化造成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p2030年实现全球净人为CO2排放量比2010年减少约45%,2050年左右达到一、碳达峰碳中和提出的时代背景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到1.5-2摄氏度中国,每年103.57亿吨;美国,每年54.14亿吨;印度,每年22.74亿吨;俄罗斯,每年16.17亿吨;日本,每年12.37亿吨。2019年世界前七大CO2排放国年排放量(亿吨)我国碳排放量一、碳达峰碳中和提出的时代背景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排名前5位国家的碳排放全球占比高达58.3%;前30位国中国以28.8%的全球占比,不仅位居首位,而且体量接近排名第2至第5位的总和。一、碳达峰碳中和提出的时代背景一、碳达峰碳中和提出的时代背景首次宣示之后又连续多次阐述强调一、碳达峰碳中和提出的时代背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碳达峰碳中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p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一、碳达峰碳中和提出的时代背景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承诺目标2020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一、碳达峰碳中和提出的时代背景我国提出力度空前的碳达峰碳中和承诺目标(资料来源: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国际经验和中国方案,王一、碳达峰碳中和提出的时代背景n到2020年,排放强度降低48.1%,超过40-45%的原定目标;n森林蓄积增加45.98亿立方米,提前实现“到2020年森林蓄积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的目标,达到“到2030年,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的自主贡献目标。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底气从何而来?碳达峰: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碳中和:“碳中和”涉及政府行为、企业行为、个人行为,需要全民族的共识和全社会的行动。二者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达峰时间的早晚和峰值的高低直接影响碳中和实现的时长和实现的难度;而后者是对前者的紧约束,要求达峰行动方案必须要在实现碳中和的引领下制定。二、碳达峰碳中和的内涵与意义二、碳达峰碳中和的内涵与意义(资料来源: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国际经验和中国方案,王二、碳达峰碳中和的内涵与意义碳中和意义资料来源: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中国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报二、碳达峰碳中和的内涵与意义资料来源: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中国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报碳中和机理(1)碳达峰碳中和进展主要国家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正在将“碳中和”转化为国家战略,提出了无碳未来的愿景。p目前,全球已有127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l2008年,英国《气候变化法案》正式生效后,成为全球第一个通过立法,明确2050年实现零碳排放的发达国家;l美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韩国、南非等国家陆续承诺,在2050年实现零碳排放。l乌拉圭(2030年)、芬兰(2035年)、冰岛(2040年)、奥地利(2040年)、瑞典(2045年)5国的碳中和目标年份是2030年-2045年,其中半数是三、碳达峰碳中和国际进展与启示(1)碳达峰碳中和进展p苏里南和不丹两个国家已于2014年和2018年实现“碳中和”;p新加坡则承诺将在本世纪下半叶尽快实现净零排放。p瑞典、英国等6个国家已立法;p欧盟作为整体和加拿大等5个国家处于立法状态;p中国、日本等14个国家发布了政策宣示三、碳达峰碳中和国际进展与启示(图片来源: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国际经验和中国方案,王文档。三、碳达峰碳中和国际进展与启示(1)碳达峰碳中和进展(资料来源: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国际经验和中国方案,王三、碳达峰碳中和国际进展与启示根据EmberGlobalElectricityReviewMatch2020报告中的全球十大煤电国家碳中和承诺情(1)碳达峰碳中和进展三、碳达峰碳中和国际进展与启示(1)碳达峰碳中和进展(资料来源: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国际经验和中国方案,王三、碳达峰碳中和国际进展与启示(1)碳达峰碳中和进展(资料来源: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国际经验和中国方案,王三、碳达峰碳中和国际进展与启示(1)碳达峰碳中和进展(资料来源: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国际经验和中国方案,王三、碳达峰碳中和国际进展与启示(1)碳达峰碳中和进展(资料来源: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国际经验和中国方案,王三、碳达峰碳中和国际进展与启示(1)碳达峰碳中和进展(资料来源: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国际经验和中国方案,王三、碳达峰碳中和国际进展与启示(1)碳达峰碳中和进展(资料来源: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国际经验和中国方案,王(1)碳达峰碳中和进展气候宣言p2020年亚马逊(Amazon)和全球商业气候联盟(GlobalOptimism)共同创立了《气候宣言》(TheClimatePledge),这项倡议承诺到204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比《巴黎协定》(ParisAgreement)中2050年的目标提前了十年。p《气候宣言》的签约组织同意:1)定期测量和报告温室气体排放量;2)依照《巴黎协定》,通过真正的业务变革和创新实施脱碳战略:提高效率、可再生能源、材料削减及其他碳排放消除措施;3)通过额外的、可量化的、真正的、持久的和具有社会效益的抵消措施来中和所有剩余的碳排放,从而到2040年实现净零三、碳达峰碳中和国际进展与启示三、碳达峰碳中和国际进展与启示(1)碳达峰碳中和进展p31家公司加入《气候宣言》(1)碳达峰碳中和进展欧盟碳边境税p最早在2021年提出详细方案,2023年正式征收。p在2019年12月的《欧洲绿色协议(EuropeanGreenDeal)》:建立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BorderAdjustmentMechanism,实为碳边境税)。p2021年3月,欧洲议会高比例投票通过了支持设立“碳边界调整机制”的决议。p对中国的可能影响:欧盟若开征碳边境税,则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为钢铁有色产品,2020年出口额为213.8亿美元,占中国对欧盟出口的5%,若开征碳边境税吨钢成本将增加84欧元左右。三、碳达峰碳中和国际进展与启示162534三、碳达峰碳中和国际进展与启示(2)对中国的启示p加快推进能源结构优化5.推动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商业化应用3.推进清洁电力在总发电量中占比大幅提升4.天然气需要在达峰阶段发挥“过渡性燃料”作用2.稳步推进传统小火电的淘汰退出和高效火电技术替代6.降低燃煤和天然气的碳排放强度1.未来须合理控制燃煤电厂的总规模>>>>p加快推进建筑绿色化和智慧化•提升能效、加大清洁能源利用、强化绿色标准等方面展开相关工作•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低碳改造,提高新建筑的绿色标准三、碳达峰碳中和国际进展与启示(2)对中国的启示p大力推动交通电气化进程推动航空和海洋领域生物燃料、氢燃料、电气化等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提高交通运输工具效率提升低碳能源的利用水平推广智慧交通,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比重三、碳达峰碳中和国际进展与启示(2)对中国的启示p推动绿色低碳消费新时尚引导和鼓励居民购买节能低碳产品和使用智能化技术引导企业生产低碳产品和采用低碳技术加强节约型消费、绿色低碳消费等理念的宣传从需求端降低对高耗能产品的消费需求促进新的绿色产业的发展加强对企业排放的监督652431在即将迎来碳中和目标的10~15年,中国需要以深度脱碳为首要任务,通过负排放技术和碳汇的应用为能源系统提供灵活性,从而兼顾经济发展与减排行动,最终实现碳中和目标。依托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低碳能源系统实现碳排放“稳中有降”并且进入减排的加速期,这一时期还将实现交通系统全面电气化,完成农业零碳化改造,并且进行负排放技术的应用推广。需要在生产侧和消费侧持续挖掘提高能效的潜力,控制煤炭消费,大规模发展清洁能源,推进电动汽车替代传统燃油汽车,并且引导消费者的低碳消费行为和低碳生活方式转型。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路径(1)排放路径碳中和三阶段(资料来源:王灿,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路径(1)排放路径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路径资料来源: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中国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报(1)排放路径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路径资料来源: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中国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报(1)排放路径(2)技术路径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来源分别为电力及供热部门、制造业及建筑业、交通运输和其它,2018年占比分别为51%、28%、10%和11%。能效提升路径:节能减排和提质增效两个方向。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路径(2)技术路径零碳排放路径:能源替代及终端再电气化两个方向。p能源替代:以风电、光伏、核电、储能、氢能等新能源以及水电、天然气等传统清洁能源代替传统的煤炭、石油、火电等高排放能源。IEA预计,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包括水电)占全球发电量增长的一半。能源效率的提高则将主要集中在交通、建筑和制造业领域。p终端再电气化:在传统电气化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能源、材料和信息技术,大规模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并替代化石能源,其中包括交通部门电气化、生产部门电气化和居民部门电气化。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路径(2)技术路径负碳技术:吸收转化二氧化碳技术。农林草原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应用(CCUS)、生物质能碳捕集与封存(BECCS)、直接空气碳捕集(DAC)农林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应用(CCUS)直接空气碳捕集(DAC)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路径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路径资料来源: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中国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报关键技术(2)技术路径(三)社会路径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个人在迈向碳中和愿景进程中具有至关重要而又各有侧重的作用。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路径(1)困难和挑战p对标欧盟在上世纪90年代二氧化碳排放达到45亿吨的峰值、美国在2007年达到59亿吨左右的峰值,预测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将达到106亿吨左右,是欧盟的2.4倍,美国的1.8倍。p从实现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欧美发达国家基本都经历了50-70年,而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仅有30年。p也就是说我们或将用不到欧美发达国家一半的时间,完成他们2倍多的减排任务。p因此,我国面临着比发达国家时间更紧、幅度更大的减排要求。p最大发展中国家——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全球历史最短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与行动计划本部分主要引自王梓时间。(2)政策和行动:中央层面p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向国际社会做出庄严承诺,中国力争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p十九届五中《建议》和“十四五”《纲要》提出,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进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p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要求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与行动计划(2)政策和行动:中央层面•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确保6月底前启动上线全国碳交易)•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与行动计划(2)政策和行动:中央层面p2021年3月1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与行动计划(2)政策和行动:中央层面p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l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l正在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广泛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l已决定接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与行动计划(2)政策和行动:中央层面p2021年4月30日下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强: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绿色低碳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要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空间管控边界,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与行动计划(2)政策和行动:中央层面•要抓住资源利用这个源头: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发展,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降低碳排放强度;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要坚决拿下来。•要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支持绿色技术创新。•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攻克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进土壤污染防治;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与行动计划(2)政策和行动:中央层面•要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坚持系统观念,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长江十年禁渔,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强化外来物种管控,举办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与行动计划(2)政策和行动:中央层面•要积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为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加强南南合作以及同周边国家的合作,共同打造绿色“一带一路”;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坚决维护我国发展利益。•要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健全环境治理体系,强化绿色发展法律和政策保障,完善约束性指标管理;——建立健全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机制;——增强全民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与行动计划(2)政策和行动:部委层面生态环境部p《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p《纳入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p《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2021年2月1日起实施),条例征求意见。p确立实施碳达峰方案为2021年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深化低碳省市试点•强化地方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研究编制《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与行动计划(2)政策和行动:部委层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p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绿色碳发展水平p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p坚持和完善能耗双控制度,狠抓重点领域节能。p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p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和市场化机制。p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p推动全民节约,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p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和环境治理。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与行动计划(2)政策和行动:部委层面财政部p坚持资金投入同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相匹配,大力推动绿色发展p推动重点行业结构调整,支持优化能源结构,增加可再生、清洁能源供给p研究碳减排相关税收问题p支持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推动长江、黄河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p支持优化能源结构,增加可再生、清洁能源供给p推进重点生态保护修复,积极支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与行动计划(2)政策和行动:部委层面工业和信息化部p钢铁压减产量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重要举措。研究制定新的产能置换办法和项目备案的指导意见p逐步建立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总量为依据的存量约束机制p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确保全面实现钢铁产量同比的下降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与行动计划(2)政策和行动:部委层面国家能源局p继续致力于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p未来要加大煤炭的清洁化开发利用p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p加快风能、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p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推动能源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p4月22日,发布《2021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与行动计划(2)政策和行动:部委层面中国人民银行p2021年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部署2021年十大工作,明确“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是仅次于货币、信贷政策的第三大工作p要求做好政策设计和规划,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p增强金融体系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能力p推动建设碳排放交易市场为排碳合理定价p逐步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p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p持续推进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与行动计划(2)政策和行动:重点省市p地方需要研究提出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政策与行动,包括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如何实现低碳化转型,建筑、交通、农业等部门如何实现低碳发展等。p地方还需要探索实施碳排放总量控制、行业碳排放标准、项目碳排放评价、碳排放准入与退出等相关制度、标准和机制。p不同地区在发展阶段、经济实力、资源禀赋等方面有较大差距,应坚持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国家层面加强统筹协调,提出不同区域分阶段达峰路线图,明确各地达峰时限和重点任务。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与行动计划(2)政策和行动:重点省市p率先实现碳达峰: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辖市,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美丽中国创建示范区以及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应该积极主动作为,率先提出并实现碳达峰。p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缓慢,要素配置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较低、技术效率低下,宁夏、青海、贵州、甘肃、陕西等省始终是能源效率较低的区域。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与行动计划(2)政策和行动:重点省市p针对不同区域的局势差异,各省都有一些特色措施•黑龙江、江西:以碳市场建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上海、贵州:在公共领域全面推广新能源汽车,推进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建设,倡导低碳绿色出行;•山西:推动煤矿绿色智能开采,推动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浙江:开展低碳园区建设和“零碳”体系试点;•天津:加快建设能源互联网,推动构建以电为中心的现代能源体系等。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与行动计划(2)政策和行动:重要行业、企业重点行业石油和化工:2021年1月15日,17家石油和化工企业、化工园区以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京联合签署并共同发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碳达峰与碳中和宣言》,这是全国首例以全行业名义宣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决心和行动计划。钢铁: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并制定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和路线图;2021年2月10日,中国钢铁协会发布《钢铁担当,开启低碳新征程——推进钢铁行业低碳行动倡议书》,向钢铁行业提出六点倡议,推进行业碳减排。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与行动计划(2)政策和行动:重要行业、企业冶金:2021年1月14日,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组织召开“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研讨会”,提出在六个方面加快钢铁行业低碳发展,并汇报《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建材: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好建材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鼓励创新发展,推广低碳排放先进适用技术;抓好重点行业碳达峰工作;抓好重点企业碳达峰工作;充分发挥好行业协会作用。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与行动计划(2)政策和行动:重要行业、企业我国碳减排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最为突出的是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目前我国电力行业、交通行业、建筑和工业碳排放占比分别达到41%、28%和31%。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与行动计划(2)政策和行动:重要行业、企业重点企业国家电投:计划到2023年实现在国内的“碳达峰”,截至2020底,该公司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就已达到56.09%;华能集团:确保到2025年华能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未来5年清洁能源装机达到8000万-1亿千瓦,有望在2025年实现碳达峰;大唐集团: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装机超过50%,提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政策与行动(2)政策和行动:重要行业、企业中国海油:碳减排路线图和碳中和目标方案。进一步完善“十四五”规划和新能源相关专项规划,完善公司绿色发展行动计划。中国石化:以碳的近零排放为终极目标,研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路线图及保障措施;提出中国石化率先引领能源化工行业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路径。国家能源集团:未来5年预计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7000万-8000万千瓦;推动煤炭清洁转化和高效利用、高效转化。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政策与行动(1)完善法律法规p通过立法来保障减排政策的法律基础和效力,可以把碳中和的长期愿景转换为全社会的行动共识。p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制度建设,持续推进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为代表的国家碳交易制度建设。(2)建立清洁低碳能源体系p能源结构转型的重点在于严格控制煤炭消费。p2050年,非化石能源在整个能源体系中的占比要达到70%到80%以上。p显著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p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建议(2)建立绿色产品和服务需求激励机制p提供税收优惠鼓励民众淘汰旧的汽油车,建设绿色社区,实施零排放车辆战略。p加大植树造林力度。p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和循环再利用。p加大对屋顶太阳能的补贴、取消相关电力税费等。p通过价格、财税、交易等手段,引导低碳生产生活行为。p鼓励探索开展碳普惠工作,激发小微企业、家庭和个人低碳行为和绿色消费理念。p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反对奢侈浪费,鼓励绿色出行,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建议(3)创造有利的政策与投资环境p取消化石燃料补贴,进行气候立法,引入新的清洁燃料标准。p投资清洁技术,加大绿色采购力度等。p为脱碳提供额外激励,鼓励金融机构的负责任投资等。p以气候投融资助推碳达峰方案实施。p强化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扩大气候投融资渠道,对低碳产品在税收方面给予激励。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建议(4)加快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p碳市场是落实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p引领社会投资向低碳绿色产业倾斜。p开展全国碳市场建设和配额有偿分配制度建设。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建议p将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纳入全国碳市场。(5)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碳汇增量p在农业、林业、土地利用、草原、湿地等方面,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增加碳汇。p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全世界陆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分布中,森林占39%-40%,草地占33%-34%,农田占20%-22%,其他4%-7%。•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固碳2.01亿吨,相当于抵消了同期中国化石燃料碳排放量的14.1%。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是固碳贡献了约80%的固碳量。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建议(5)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森林:植被总碳储量91.86亿吨,其中80%以上的贡献来自天然林;平均每年增加的森林碳储量都在2亿吨以上,折合碳汇大约7亿到8亿吨。草原:我国天然草原面积近60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0%,草原总碳储量大约300亿到400亿吨,每年固碳量约6亿吨,草地总碳储量约占全球草地碳储量的8%。湿地:总面积稳定在8亿亩,泥炭储量达47亿吨;泥炭地、红树林、海草床等都储存了大量的碳,其中,全球泥炭地储存了陆地上1/3的碳。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建议中国2020年森林覆盖率为23.04%,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6年,全球森林覆盖面积为30.72%,2018年日本的森林覆盖率为68.4%、韩国为64.7%、加拿大为38.7%、美国为33.9%、德国为32.7%、法国为31.2%。中国的森林覆盖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6)加快推进绿色金融发展p推动气候投融资与绿色金融的协同发展。p扩大绿色金融试点范围,引导金融机构提前布局净零碳经济。p激发资本市场对低碳转型的支持力度,加强气候投融资的国际合作。p通过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绿色债券等引导社会资本流向低碳行业。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建议(7)完善碳定价机制p需要逐步完善碳定价机制,扩大碳市场交易主体覆盖范围,并探索以碳期货为代表的碳金融衍生品交易和创新,加强中国碳市场的国际合作。p中方参与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国际民航组织、国际海事组织等渠道下的市场减排机制,需要以我国碳交易体系建设为出发点,以我国有代表性的碳定价为基础和支撑。p为参与国际碳市场竞争提供国内碳定价基础,在保障好我国企业相应权益的同时,管理好企业层面减排成果“出口”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履约的影响。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建议(8)加强科技创新支撑p提出低碳科技发展战略,强化低碳科技研发和推广。p尽快研究形成《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p加快推进编制《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p推动设立“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专项。——对有重大影响的重大技术进行超前部署,例如储能技术,负排放技术、碳移除的技术,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等技术。——开展超前部署、试点示范,集成应用。——重大理论、原理研究。六、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建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林业政策与实践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Ø《2015年后国际森林安排决议》Ø《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Ø《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Ø《巴黎协定》都将发展林业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改善民生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和途径。Ø林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和战略选择,已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功能Ø《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SDGs):到2020年全球每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导致全球平均温升控制在比实现工业化前低2或1.5摄氏度之内。Ø《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SDGs):目标15——保护、恢复和促进可持续利用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森林,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转土地退化,遏制生物多样性的丧失。ØIPCC第5次评估报告(AR5):在未来30-50时间内,由于林业的多功能性,林业是最经济最有效地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森林减缓气候变化更快更经济!2012DohaCCC(MechanismforREDD)2015LimaCCCVegetation2017BonnCCC(Facilitatingtheclimateactionarrangementbytheendof2020)2019Madrid(waystostrengthentheImplementationdetailsofPA)2018Katowice(FacilitatingtheImplementationdetailsofPA)1997KyotoProtocol(Forestcarbontradeoffemission)2010CancúnAgreements(InvestforA/Rbydevelopedc.)1992UNFCCC(LimitemissionfromdevelopedC.)2007BaliRoadmap2009Copenhagenaccord(Reduceforestcarbonemission)2011DurbanPlatform(Financeforforestcarbonemission)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进程2013WarsawCCC2016Marrakesh(Reduceforestdegradationandenhancecarbon)(WarsawFrameworkfor(MarrakechactionproclamationandProceduralissuesarrangementforrehabilitationforemissionreductionperformanceParisAgreement(Forestrytargetin(IntendedNationallyDeterminedContributions/INDC)byD.C.)REDD+)2014PA)•…2015年,最终达成重要成果:《巴黎协定》巴黎协定•《巴黎协定》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2016年4月22日在纽约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该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努力。只有全球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才能降低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的生态风险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为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造成的排放所涉活动采取的政策方法和积极奖励措施,以及发展中国家养护、可持续管理森林和增强森林碳储量的作用;执行和支持替代政策方法,如关于综合和可持续森林管理的联合减缓和适应方法,同时重申酌情奖励与这种方法相关的非碳收益的重要性。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政策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从“十二五”规划纲要,到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决议,以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十三五”规划纲要、十九大报告等都对建立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做了相应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政策2014年,我国就出台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明确提出,2020年我国碳排放强度要比2015年减少40%-45%。2016年3月发布的“十三五”规划再次明确要求:要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实行重点单位碳排放报告、核查、核证和配额管理制度。2016年10月,国务院出台的《“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中提出“建设和运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1、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制度;2、启动运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3、强化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基础支撑能力。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政策p2020年,联合国大会和气候雄心峰会: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p十九届五中《建议》和“十四五”《纲要》提出,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进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p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要求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指标20202025森林覆盖率(%)23.0424.1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175.6190草原综合植被盖度(%)56.157湿地保护率(%)5255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面积占比(%)—18治理沙化土地面积(万亩)—9750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立方米/公顷)96.1799.52“十四五”林草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1)建立林业碳汇机构,发布国家战略p建立“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p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中心(1个国家级中心,4个分中心)p中国倡议建立旨在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组织”(APFNet)p成立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p发布“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林业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16—2020年)》,从2013年起,每年发布《林业和草原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实践白皮书》2)大规模国土绿化,增加碳储量p开展全民义务植树p实施《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2011-2020)p《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意见》全绿字〔2018〕5号p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工程l天然林保护工程(每年减少森林资源消耗3400万立方米)●退耕还林工程l防护林工程l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l石漠化治理l速生丰产林工程l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l国家储备林工程p社会资本参与造林绿化•已经启动13个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建设项目。•贯彻落实《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2016—2020年)》,持续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2018-2025年,三个规模化林场造林建设试点(723万亩)。河北省雄安新区白洋淀上游内蒙古浑善达克青海湟水流域从1973年到2018年,在45年时间里,全国森林面积增长了98586200平方米,相当于增加了约13808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期间森林面积变化森林覆盖率变化从1973年到2020年,47年时间里,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从12.7%增长到23.04%,几乎增长了一p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019年研究结果:2000-2017年全球绿色面积增加了5%,我国绿色面积净增长和净增长率均排名全球首位,绿色面积净增长面积占全球净增长总面积的25%,其中植树造林占42%,中国正在引领全球国土绿化增长。p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2020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显示,2010-2020年间,中国森林年均净增长量达190万公顷,成为十年间森林面积年均净增加最多的国家。p“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完成造林5.05亿亩,其中三北五期工程3372.55万亩、长江防护林工程1155.3万亩、沿海防护林工程243.7万亩、珠江防护林工程206.2万亩、太行山绿化工程209万亩。3)强化森林经营,提高生态系统碳储量p起草实施《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p印发《“十三五”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规划》和省级、县级森林经营规划编制指南p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森林经营着力提高森林质量的意见》,整合启动森林经营试点。p每年完成1.2亿亩森林抚育经营任务启示1:稀疏q提高立地质量q向永久森林经营逐渐过渡q促进阔叶树种天然更新q短期内经济收益较低启示3:混交q近自然森林经营q多阔叶树种,高生物量(包括灌木层、凋落物层、土壤有机碳)q丰富的木材产品——低风险启示2:延长轮伐期q从长期来看增加平均碳汇量q增加林分平均生产量和大径级木材q减少土壤/立地干扰q短期内经济收益较低第1次-8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期间森林蓄积量变化100009000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46.0045.5045.0044.5044.0043.5043.0042.5042.0041.5041.0040.50Carbondensity(MgC/ha)Totalcarbon(TgC)2014-20202009-20132004-20081994-19981989-19931984-19881973-19761999-20031977-1981森林碳汇动态变化4)加强资源保护,减少碳排放p全面保护天然林,印发《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十三五”期间,天然林保护投入资金2439亿元。全面取消天然林商业性采伐限额指标,将天保工程区外国有天然林管护补助范围由8个省扩大到全国p严格执行林的资源用途管制制度p严格禁止毁林开荒,非法征占用林地等违法犯罪活动p保护湿地资源,将现有8.04亿亩湿地纳入保护范围,湿地保护率达52.19%p加强草原保护修复,全国已划定基本草原面积2亿多公顷,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p《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p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了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5)严控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p完善森林防火预警和响应机制p从2012年起,森林火灾损失率保持在1‰以内p年均火灾3150次,受影响林地面积1.3万公顷,分别相当于10年前的三分之一和十分之一,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5)严控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p专家估计通过森林防火每年减少碳排放量达到5000万吨p继续推进《全国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年)》实施p实施《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建设规划(2011-2020)》p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5‰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5%以上四川雅江“3·12”森林火灾现场有害生物防治6)提升科技创新能力p推动建立全国林业碳汇技术标委会p加强碳汇技术标准管理p适时发布技术指南l森林碳汇计量与监测体系l全国林业碳汇计量与监测技术指南l方法学(国家发改委批准)üAR-CM-001-V01(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üAR-CM-003-V01(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üAR-CM-005-V01(竹子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üAR-CM-002-V01(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6)提升科技创新能力p发布相关技术指南l林业碳汇项目审定和核证指南(LY/T2409-2015)l碳汇造林技术规程(LY/T2252-2014)l造林项目碳汇计量监测指南(LY/T2253-2014)l碳汇造林技术规定与检查验收办法l开展了气候变化第三次国家信息通报(TNC)林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p加强碳汇监测体系建设l加强碳卫星监测;l加强生态定位站监测。7)法律和法规•森林法(新修订),•防沙治沙法(2000);•野生动物保护法(2018);•森林法实施条例(2018);•自然保护区实施条例(2017);•森林防火条例(2008).8)国际合作p参与旨在解决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国涉林活动l参加联合国气候谈判会议,就《巴黎协定》特设工作组的工作计划和内容进行了磋商l组织专家参加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气候变化与土地专题报告编写l参与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修订工作p参与森林保护国际合作l积极推动《联合国森林战略规划(2017—2030年)》制定和发布工作。l积极落实蒙特利尔进程相关履约任务。l参与“中欧森林火灾应急管理合作项目”,深化中欧森林防火合作。积极推进中德、中芬森林可持续经营合作。l印发了《“一带一路”建设林业合作规划》,积极推进与沿线国家开展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p参加荒漠化防治国际合作l积极推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2018—2030年战略框架》制定和发布工作。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成功举办《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l发布了《鄂尔多斯宣言》;l启动了全球首个土地退化零增长基金和“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未来我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Ø大规模国土绿化l科学、生态、节俭绿化;l继续实施时林业重大生态工程;l全民义务植树;l开展碳汇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森林碳储量。一、增加森林碳汇量“十四五”国土绿化任务量(5亿亩)8551%49%纯林混交林纯林混交林人工林32%24%20%16%17%11%6%天然林与人工林混交情况不同年龄段的森林面积和蓄积量Ø实施森林抚育,提高储碳能力。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Over-matureforestsNear-matureforests90%80%70%60%50%40%30%20%10%0%YoungstandsMiddle-agedstands35%30%25%20%15%10%5%0%纯林天然林混交林Matureforests人工林天然林纯林混交林面积蓄积AreasStockvolume28%15%13%%%33森林质量提升目标二、减少林业碳排放l强森林防火(监测、预防、控制)。l加强有害生物防治,减少碳排放。l通过科技创新减少碳排放。2019-2020年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面积森林防火标准体系l加强资源管理,防治毁林和森林退化。l贯彻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l实施湿地、草地资源用途管制制度l实施湿地、草地建设项目检查验收制度l实施退化湿地、草地保护修复工程l推动湿地、草地保护立法l推动实施湿地、草地保护补贴政策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三、加强湿地与草地保护修复天然草原保护自然湿地保l发展油茶、竹子、储备林、林草中药材、牧草、木本油料、生态旅游,提高木竹综合利用率l提高林产品和竹产品储碳能力l挖掘森林生物质能源资源潜力,大力推进生物质发电、成型燃料、生物材料、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等产业化进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l加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设施建设l完善碳汇计量监测和报告体系l完成服务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信息通报、林业温室气体清单、履行自主贡献目标更新与评估五、服务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l积极贡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l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与碳贸易建设l组织开展林业碳排放配额体系研究,探索将林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l鼓励开发和发展自愿核证减排(CCER)林业碳汇项目l推动林草业融入国家碳排放权交易体系,鼓励民营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碳汇林草业建设。六、推动林业碳贸易l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涉林议题对话交流合作,落实好《巴黎协定》及其实施则。l推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的林草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致力于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气候目标l实施林草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培训,开展林草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合作,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l加强与国际资金机制的合作,创新投融资模式,充分利用国际资金和金融机构在林草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资金投入。七、加强国际合作碳市场建设与林业碳汇项目交易碳市场建设与碳汇交易发展阶段我国碳交易市场以《京都议定书》中的CDM项目为起点,划分为三个阶段:l清洁发展机制阶段(约2002—2011年)l试点碳市场交易阶段(2011—2017年)l全国碳市场建设阶段(2017-至今):包括试运行和完善阶段、全面落地阶段l建设碳市场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工具,是用市场手段来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整个社会排放的成本,“并不是建立一个新的资本市场”。l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方面控制排放总量,一方面推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碳市场建设的必要性和发展阶段碳市场建设的必要性l节能和高效l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l燃料替代l甲烷回收利用lN2O分解消除lHFC-23分解l垃圾焚烧发电l造林和再造林l其他项目等9大类。Ø其中发改委批准项目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占总数的81.37%,表明了政府在新能源方面的政策导向,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空间。Ø造林和再造林项目仅占总数的0.13%,核证减排项目类型分布不均,林业碳汇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清洁发展机制(CDM)(约2002—2011年)项目类型各减排类型CDM签发项目占比l截止至2017年08月31日,国家发改委批准项目数为5074项,成功注册的中国CDM项目3807个,已签发项目1557项。区域方面存在各省份分布不均的特征,其中内蒙古已获得核证减排量CERs签发的194个,位居第一,其次是云南157个,天津市最少为2个,西藏目前还未开展相关项目。在减排量方面,项目数量并不完全与减排量成正比,有的区域项目数量较少,但减排量却较高,如江苏省签发CDM项目数量为45个,位居12,但其预计减排量却高达3.36×107tCO2e,居首位。清洁发展机制(CDM)(约2002—2011年)项目数量试点碳市场建设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概况2011年10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开展碳排放交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从2011年起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等七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并于2014年全部启动上线交易。实行碳配额和碳抵消(CCER)机制重庆市深圳市广东省天津市湖北省北京市上海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地方政策法规政策法规体系市人大决定(2013-12)碳交易管理办法(2014-5)碳交易管理办法(2013-12)碳交易管理办法(2013-11)市人大决定草案(2014-4)碳交易管理办法(2014-5)碳交易管理办法(2014-4)碳交易管理办法(2014-1)市人大决定(2012-10)碳交易管理办法(2014-3)性质地方法规政府规章部门文件政府规章地方法规政府规章政府规章政府规章地方法规政府规章总量与覆盖范围总量约0.5亿吨,40%约1.6亿吨,50-60%约1.5亿吨,40%约1.3亿吨,40%约2.81亿吨,44%3.88亿吨,8%(2013)4.08亿吨,50%(2014)3.86吨,50%2015)约0.3亿吨,40%行业/机构电力热力、水泥、石化、其他工业企业,服务业务,415家机构(2015年新增430家及6家内蒙企业)钢铁、化工、电力热力、石化、油气开采等五大重点排放行业,109家企业钢铁、建材、有色、电力、石化及航空、港口、机场、铁路等非工业企业,210家企业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多个行业,254家企业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12个行业,207家企业电力、钢铁、石化和水泥,242家企业(2013)能源生产、加工行业和工业制造26个行业+大型公建,635家+200栋门槛控排单位5000(含)吨碳能源生产、加工行业和工业制造工业2万吨碳,非工业1万吨2万吨碳(2008-2012)6万吨标煤(2010-2万吨碳(2011-2012)工业3000吨碳,政府机关及大型公建1试点碳市场初始机制亿2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交易制度交易平台北京环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重庆碳排放交易中心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交易主体控排企业单位、机构、个人控排企业、个人和机构控排企业单位机构控排企业单位个人和机构控排企业单位个人和机构控排企业单位个人和机构控排企业、国内外机构和个人交易方式公开交易和协议转让、现易交拍络交议、网货协易卖挂牌交易和协议转让定价交易和协议转让协商议价、定价转让单双向竞价、点选、协议转让现货交易、电子竞价、大宗交易涨跌限制公开交易:20%10%30%20%10%(自2016年7月,跌幅调整为1%)10%(挂牌)10%(大宗30%)BEA、试点碳市场交易机制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抵消制度比例限制不高于年度配额的5%不超出当年实际排放的10%不超过年度分配配额量的1%不超过审定排放量的8%不超过年排放初始配额10%不超过上年实际排放的10%不高于年度排放的10%地域限制京外项目不超过2.5%未限定未限定未限定本地本地70%以上无地理限制(林业碳汇、农业减排项目)及其他有地理限制的项目类型限制2013-1-1后,非HFCs、PFCs、N2O、SF6等工业气体与水电项目,此后签约的EMC项目或启动的节能技改项目;本市2005-2-16后的造林和森林经营碳汇项目2013-1-1后,非水电项目;本市及其他碳交易试点省市纳入企业排放边界范围内的核证自愿减排量不得用于碳排放量抵消2013年1月1日后产生;非水电;不能使用在其自身排放边界范围内的CCER2010-12-31后投运(碳汇除外)的节能、能效、清洁能源和非水可再生能源、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废弃物处理等减排项目监测期为2015年内的减排量;需来自本省,但纳入配额管理企业的除外;本省连片特困地区的农林项目非水电及非化石能源发电、供热和余能利用项目,非第三类项目,CO2和CH4减排量占所有温室气体减排量50%以上的项目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清洁交通、海洋固碳减排、林业碳汇、农业减排等项目,深圳市企业在全国投资开发的减排项目均可履约试点碳市场交易机制(续)试点碳市场交易•自2013年底7个试点启动以来,碳交易市场比较活跃,碳配额现货成交量价齐升,增速明显,但2017年有所减缓。•截至2021年3月,中国碳市场共覆盖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企业,累计覆盖4.4亿吨碳排放量,累计成交金额约104.7亿元,是全球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亿元)试点碳市场交易各试点年成交量(万吨)各试点年成交额(万元)2020年7试点省市累计碳成交量5784.26万吨,累计成交金额15.96亿元,成交均价为27.59元/吨。广东省是交易最活跃的省份,2020年累计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占七个试点省份总量的55.52%和51.35%。北京成交均价持续高于其它试点省份,2020年平均吨成交价为91.81元/吨,而其它试点省份成交均价多处于20至40元/吨的区间。p未来10年内我国的碳成交均价整体有望呈现缓慢上升态势,在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同时也避免企业成本大幅增长,影响经营。2020年试点城市碳交易情况试点城市历年碳成交均价试点碳市场取得的主要成效n在较短时间内便实现了各自的体系设计,并已完成几个完整履约周期。n通过对温室气体排放资源的市场配置及排放数据第三方核查等,碳交易在提高企业减碳意识、完善企业监测体系等方面,成效远好于未纳入试点的行业和排放单位。已纳入的重点排放单位中,一半以上制定了内部减排战略,1/3已建立专门的碳交易部门,40%以上在长期投资决策中考虑碳价影响。n试点为全国碳市场体系的建设运行奠定了基础。Ø首先,试点体系设计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问题,如电力和热力行业因受管制所带来的生产成本增加不能向下游自由传导、与碳交易有直接交叉影响的各类节能政策并存等,试点对相关问题的处理及运行效果,为全国体系提供了有益参考。Ø其次,不同试点体系的设计存在较大差异,试点体系事实上测试和比较了各种不同设计效果,为全国体系选择最佳方案提供实践依据。Ø最后,主管部门、重点排放单位、第三方核查机构、交易机构等参与主体,在试点中得到了提高,可在全国体系建设中起到“种子”作用。试点碳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n七个碳交易试点流动性仍然很低,碳市场的良好价格机制尚未形成。n信息披露程度仍有待提高。n市场的减排效果在七个试点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碳市场活跃度低、以履约为目的的撮合交易是困扰碳交易市场正常运行的关键问题。从实证结果来看,减排效果局限于湖北、广东和深圳。顶层设计-全国范围l颁布全国碳交易管理办法,国务院将继续出台相关条例l配套出台相关制度和政策l制定颁布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核算指南l开展重点企(事)业单位数据核查报送l研究确定全国碳市场排放总量及分配机制l建设项目级国家自愿减排交易体系(CCER)l开发建设国家登记注册交易结算系统试点摸索——区域层面l“两省五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l试点各具特色,为未来全国碳市场建设摸索道路、积累经验l从试点过渡到全国碳市场全国碳市场建设基本思路研究与建设阶段2014-2016•出台管理条例以及相关管理文件•出台核算报告指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历史数据报送核查•进行配额分配•开展能力建设活动•确定重点单位,组织历史排放报告与核查•根据统一方法分配配额•参加能力建设活动•建立内部碳排放核算报告制度•履行报告义务,并配合核查•非纳入企业可通过CCER参与碳市场逐步完善阶段2017-2019•“五统一”原则下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全面2020年后•扩大覆盖范围•完善体系规则•研究国际连接•履行排放报告及履约责任•完善碳资产投资与管理制度•自愿参与交易降低减排成本•积极参与制度完善创新工•每年进行配额分配•每年组织排放报告、•根据地方特点参与制度完善创新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路线图地方企业国家碳交易体系各环节的落地实施阶段核查及履约工作试运行、中央全国碳市场建设进程n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14年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n2017年3月14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公告称,即日起,暂缓受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方法学、项目、减排量、审定与核证机构、交易机构备案申请;n国家发展改革委2017年12月18日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标志着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发电行业纳入的企业达到1700多家,排放量超过30亿吨,这个规模远远超过世界上正在运行的任何一个碳市场。n2017年12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就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做动员部署。全国碳市场建设进程n2020年12月31日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并印发配套的配额分配方案和2000多家重点排放单位名单,正式开启了全国发电行业第一个履约周期,2225家发电企业将分到碳排放配额;n2021年3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开展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核定工作;n2021年3月《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公开征求意见,新增建立国家碳排放交易基金及相关事项,规定了该基金属性为国家建立的政府基金。全国碳市场建设进程p第一阶段(2011年至2017年)地方试点阶段: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等七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2013年6月,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全国七家试点省市中率先启动交易。2014年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方法》首次从国家层面上明确了全国统一的碳市场总体框架。2015年9月,《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我国首次提出将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p第二阶段(2017年-2020年)全国碳市场的建设、模拟与完善阶段:2017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这标志着全国碳市场完成总体设计,正式启动。在严格评审后,国家决定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落户湖北,全国碳排放交易系统落户上海。截至2020年8月,试点省市碳市场累计成交量超过4亿吨,累计成交额超过90亿元。p第三阶段(2021年-)全国碳市场落地运行阶段:2020年12月25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由生态环境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21年2月1日起施行。本次《办法》的颁布是为了通过市场机制作用,推动温室气体减排,规定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且属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行业的公司将被列入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目前我国仅有发电行业进入全国碳交易市场,“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快碳市场的建设,并把包n随着国家机构改革,气候司由国家发改委整体移交至生态环境部;n配额方案已定,地方CCER交易重启:Ø2018年5月9日,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宣布,国家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下称“ccer注册登记系统”)恢复上线运行,受理CCER交易注册登记业务。Ø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福建、四川九省市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机构顺利完成与升级后的CCER注册登记系统对接全国碳市场建设进程全国碳市场建设进程p今后的重点工作:Ø加快碳市场管理制度建设,加快推动出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并研究制定企业排放报告管理办法、市场交易管理办法、核查机构管理办法等规定;Ø推动碳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尽快发布登记交易结算相关规则,完成注册交易系统的进一步建设,组织做好配额分配运行测试,尽快(2021年6月)启动上线交易;Ø推动重点单位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和配额方案的发布,尤其是发电行业配额分配技术指南;Ø进一步扩大市场覆盖、行业范围、参与主体,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Ø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与碳税、电改等其他能源气候政策的融合;Ø构建自愿减排碳交易机制,增强碳市场的活力;Ø积极探索碳价机制和碳市场的国际合作。211碳排放权配额机制企业必须持有这些额度,才可以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如企业排放量被环境部门监测审核,认为高于其持有的碳排放权额度,则需要在国家指定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购买排放权额度。211CCER抵消机制一种灵活的履约机制,是指在实行排放配额交易管理的国家和地区,主管机构允许重点排放企业在缴纳履约配额的时候使用一定数量其他减排指标抵消一定比例排放的机制。试点碳市场抵消机制1、试点均设定CCER使用量的限制,使用比重为1%至10%;2、除深圳外,均设定CCER项目的时间限制。3、均对CCER项目的减排类型进行限制,水电项目基本上被试点碳市场限制使用;优先使用社会效益更好的林业碳汇和农村沼气项目;4、除上海、重庆外,皆对CCER项目的所在地域做出限制,优先使用产生于本地或与本地有合作协议地区的CCER。5、设置CCER使用比重分为以年度排放量和年度配额量两个不同的参考基数,对控排企业判断使用CCER数量、制定交易操作策略会有影响。全国碳市场CCER抵消政策(1)对CCER抵消使用提出严格的使用限制,使用比重为5%;(2)优先使用林业碳汇和农业类项目,限制水电项目和第三类项目的CCER使用;(3)将通过修改方法学、严格评审标准、限制减排量产生时间等方式进一步紧缩CCER的供给量;(4)将限制纳入企业排放边界范围内的CCER项目用于履约。l风险和不确定性p市场风险u森林火灾u有害生物u冰雪冷冻p规避风险的方法u加强适应性管理u紧跟国家政策u风险识别与评估u转移开发成本(投资机构垫付)u与专业咨询、投资、审核机构合作u大宗交易变现p政策风险u总量控制u配额分配方案u抵消机制u时间限制u价格波动u区域市场限制u市场规则和操作困难和挑战p自然风险林业碳汇项目类型与注册国际碳市场林业碳汇交易p国际碳市场:l欧盟建立了全球首个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于2005年正式启动,交易机制和监管机制较为完善和成熟。l2008年新西兰碳市场启动,成为全球第二个碳市场。l截至2019年底,全球共有20个碳交易体系(覆盖27个国家和地区)已投入运行。l6个国家和地区正在建设碳排放权交易机制,12个国家和地区正在策划实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l交易产品主要包括碳配额和自愿减排量。p林业碳汇交易:l占总交易市场的份额较低,截至2018年,全球13个国家及区域碳交易体系中纳入了林业碳汇抵消机制。l国际林业碳汇交易融资累计超过60亿美元,正在实施或正在开发的林业碳汇项目超过1500个。l实施国家主要为澳大利亚、英国、美国、韩国、新西兰、哥伦比亚、秘鲁、巴西、印度尼西亚、乌干达等。l全球管制市场下的林业碳汇交易集中发生在澳大利亚、加州-魁北克、新西兰等国家和区域碳交易体系中。p国际林业碳汇项目: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国际核证碳减排标准(VCS/VERRA)项目和黄金标准(GS)项目国内林业碳汇项目类型p国内林业碳汇项目: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国际核证碳减排标准(VCS/VERRA)项目中国自愿减排(CCER)项目、福建林业碳汇(FFCER)项目和广东碳普惠项目。各项目类型的范围如下:(1)CDM和GS碳汇项目:造林、再造林;(2)VCS/VERRA碳汇项目:造林、再造林、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3)CCER碳汇项目:造林、森林经营、竹子造林和竹林经营;(4)福建林业碳汇(FFCER):造林、森林经营、竹子造林和竹林经营;(5)广东碳普惠:森林保护、森林经营。(6)其他自愿类林业碳汇项目: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发起的林业碳汇项项目类别全球注册总数中国注册项目数及分布CDM665广西2四川2内蒙古1VCS/VERRA1466(4个改进森林管理项目、2个造林项目。)四川各1云南江西福建内蒙古青海GS333内蒙古各1云南广东林业碳汇项目注册情况注册国际项目情况项目类别项目总注册数项目分布CCER15(截至2017年9月5日,3个项目已签发广东3河北3内蒙古3黑龙江2北京1首期减排量。)江西1湖北1云南1FFCER7福建全省PHCER5广东全省林业碳汇项目注册情况注册国内项目情况林业碳汇项目类型分析CDM林业碳汇方法学仅限于造林和再造林,而且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现已注册的CDM林业碳汇项目,占注册的CDM项目总数7795个的不到1%,碳汇的减排量和交易量也不大。再加上目前CER价格低迷,所以目前申请CDM的林业项目很少。GS林业碳汇项目要求比较严格,项目注册及交易量也不是很大。由于市场上GS的林业碳汇减排量较少,所以目前GS林业碳汇量的价格相对较高。但是由于项目的申请要求比较严格,所以目前申请GS的林业项目也相对较少。VCS/VERRA林业项目减排量VCU在国际自愿碳市场上有一定规模的交易量,主要用于企业自愿减排,履行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绿色形象。CCER林业碳汇项目主要是中国境内的自愿减排项目。因CCER申请现在处于暂停阶段,目前项目公示有98个,已经备案的项目15个。FFCER和广东碳普惠林业项目属于福建和广东省内部的碳汇项目,交易目前也仅限于各自省内碳交易市场。中国林草自愿减排项目(CCER)林草领域在国家发改委备案的5个方法学:lAR-CM-001-V01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lAR-CM-002-V01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lAR-CM-003-V01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lAR-CM-005-V01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lAR-CM-004-V01可持续草地管理温室气体减排计量与监测方法学。今后要开发更多的方法学,鼓励制定森林保护减排方面的方法学、湿地方法学,以及更加简化的小项目方法学。目前正在修改的森林经营方法学,拟将天然次生林纳入其中。中国林科院科信所与内蒙森工集团合作,已开发了《天然次生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2018年),大力推进《天然次生林碳汇项目方法学》的备案和推广。p碳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及配套制度建设滞后于碳交易活动的需求。截至目前,《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还在征求意见阶段,尚未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虽然出台,但规定的抵消机制目前是5%的比例,相对于林业碳汇市场的供给量来说相对偏低。p国际航空碳抵消与减排机制(CORSIA)虽然认可CCER减排项体系,但CORSIA体系尚未纳入林草碳汇,未考虑林草碳汇的准入及优先级。l在整体制度设计中优先考虑林草领域碳汇等绿色项目的发展;l在排放量测量、报告和核查方面,简化操作流程,形成完善的统计、监测、核查和监管制度;l研究与碳税、电改等其他能源气候政策的融合机制。l积极探索国际链接,鼓励相关行业企业利用CCER小规模试水CORSIA等国际碳市场,为后续我国扩大参与国际碳市场积累经验。林业碳交易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对策:完善碳汇交易制度和政策体系(一)碳交易市场建设缓慢l完善林业碳汇补偿机制,研究制定《基于林业碳汇交易的生态补偿办法》,对补偿对象、补偿范围、补偿办法、补偿标准考核与调整途径等做出规定,有效解决给谁补、补多少、怎么补、如何调整等问题。l完善CCER开发、审核、交易、收益分配等相关规则,出台明确的管理规范。l建立不同森林类型的碳汇能力简易测算体系,进行区域碳汇能力的动态考核,确定补偿标准的消涨。l探索绿色金融相关政策,鼓励开展林业碳汇期货交易,解决林业碳汇交易前期投入大、收益周期长等问题。p林业碳汇交易缺乏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与监管机制,参与机构和人员角色重叠,各种项目情况鱼龙混杂,难以统一项目质量。p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审核、交易、收益分配等相关制度亟待建立和完善。p碳汇效益的监测和评估评估标准也需要进一步的统一。林业碳交易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对策:完善林业碳汇顶层设计(二)林业碳汇交易顶层设计有待完善系,从履约市场、自愿市场和普惠市场三个维度持续释放市场需求。l履约市场通过法律法规形成林业碳汇交易的价格机制,向全社会发出“生态有价”的市场信号;l自愿市场通过国际知名企业购买林业碳汇抵消碳排放的引领和示范,提升企业形象和绿色品牌价值,影响上下游产业链的绿色生产和消费;l普惠市场则以日常生活消费场景为对象,正向引导和激励社会公众参与,强化广大市民对生态产品价值的认同感和理解度。p当前国际碳市场中的CDM项目需求基本消失,CCER项目备案暂缓,短期内林业碳汇CCER的货币化只能采用省级区域试点市场或自愿市场途径。由于其他类型项目CCER的价格竞争优势,众多控排企业和投资机构对开发、参与林业碳汇CCER项目持谨慎观望态度。p另外,自愿市场中林业碳汇的购买动力主要来自于公益或社会责任等需求,而我国公众应对气候变化的意愿和动力还不足,气候变化被接受的范围还较小,以自愿支付的方式购买碳汇的市场有限。林业碳交易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对策:三个维度扩大市场需求(三)碳交易市场需求不足l构建覆盖履约企业、自愿减排企业、社会公众等多类需求对象的多元化林业碳汇交易体l简化CCER林业碳汇开发备案程序,降低项目开发成本,促进项目开发的积极性。l修订已有方法学,简化项目基线识别、额外性论证;l加快推进碳汇计量的标准化体系建设,简化项目碳汇量计量方法,在项目监测方法学中简化调查方法,推荐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提高精度,满足MRV要求。l加强对第三方审定与核证的管理,审定与核证费用由政府提供。l进一步丰富林草碳汇项目,鼓励加快制定森林保护减排方面的方法学、湿地方法学,以及更加简化的小项目方法学,促进开发更多类型的林草领域碳汇项目,丰富碳市场产品。p林业碳汇方法学标准较高,开发难度大、周期长、技术含量高,造成项目开发成本较高,大量造林项目无法满足方法学要求。p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数量不多,湿地和草地碳汇项目目前还缺少成熟的方法学,不能满足和覆盖现有的林业生产经营活动和类型,制约了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林业碳交易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对策:科学开发林业碳汇项目(四)林业碳汇开发标准要求高p林业碳汇权属结构复杂,项目开发可能涉及林地和林木所有者、土地承包者、土地经营者、营造林资金投入者和相关的管护者,以及当地农户、社区、村镇、林业部门等多个参与方,项目开发活动较难达成统一意见,收益分配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如果承包经营合同得不到有效维护,林地使用权和森林、林木所有权难以合理流转,会影响各类市场主体的参与性,以及林业碳汇的供应。l明确碳汇林在进行碳汇交易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林地、林木及林业碳汇3个要素的产权问题,保证林权的完整性,明确林业碳汇产权关系,从而鼓励企业和私人部门积极投资参与林业建设,进入林业碳汇交易市场,使森林资源在顺畅流转的动态中实现价值转化。l建立起完备的森林碳汇法律制度,运用法律协调碳汇产权各主体关系,使森林碳汇交易有序进行,规范碳汇产权的转移程序,切实保障产权权益。林业碳交易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对策:明晰林业碳汇产权(五)林业碳汇项目权属不清p按照《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林业碳汇项目业主方应为企业法人,即只有国有林场或林业公司等企业法人才符合项目申报条件,而集体林区大部分林地归个人或集体所有,虽然可以和公司企业进行合作开发,但是由于林权破碎化、组织规模化程度不高、获取资源数据难度大、收益分配分散、开发成本相对高等原因,公司企业暂时对集体和个人所有的林业碳汇开发兴趣不大,导致集体林地林业碳汇项目稀少,也无法获得碳汇资金的补偿。l逐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符合条件的中介机构和个人进入碳市场,提高市场的流动性。l鼓励私营部门加大参与力度,鼓励公众和中小型企业等市场参与者,尤其是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的各类创新性企业,将碳汇交易与商业活动、公益活动有机结合,逐步建立起覆盖公众和中小型企业的“碳资产账户”和“碳信用账户”,实现公众可参与、生态得保护、企业得利益的多赢局面。林业碳交易市场存在问题及对策对策:探索林业碳汇交易多元化模式(六)林业碳汇项目社会参与度不高林业碳汇市场成效与愿景ØVCS和CCER是当前林业碳汇项目的主要交易机制。Ø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项目市场得到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国内林业碳汇交易市场的核心。Ø2017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中国碳市场研究报告2017》显示,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市场初期将形成一个40亿吨左右碳配额市场。ØCCER项目有2~4亿吨碳抵消市场,每年将拥有60~120亿元的市场空间。林业碳汇市场需求分析林业碳汇市场需求分析Ø专家估计2020年后,碳价将逐步升高,达到150-200元/吨的理想水平。Ø2018年9月5日生态环境部重点提出发挥市场机制对林业碳汇等领域的支持作用。Ø2018年12月28日国家九部委发布《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优先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引导碳交易履约企业和对口帮扶单位优先购买贫困地区林业碳汇项目产生的减排量,鼓励通过碳中和、碳普惠等形式支持林业碳汇发展。Ø此外,林业碳汇项目还可用于机构及个人的自愿碳中和行动。因此,发展林业碳汇的市场空间和潜力巨大。内蒙森工森林碳汇资源本底调查与碳汇项目开发潜力研究林业碳汇市场供给分析【以内蒙大兴安岭为例】内蒙森工森林碳汇资源本底调查与碳汇项目开发潜力研究研究内容u1.满足碳汇项目类型开发的森林资源本底研究l研究国内碳市场(CCER)和国际碳市场(VCS)开发林业碳汇项目所需的资源条件l研究分析森林碳汇资源本底并制图l开展主要树种生长规律参数拟定研究u2.林业碳汇计量监测及项目开发潜力研究l研究测算基线碳汇量、项目碳汇量、泄露、项目减排量l编制林业碳汇项目监测手册u3.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效益与风险评估研究l研究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效益l评估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风险,并提出对策建议开展天然次生林经营、CCER造林、CCER森林经营、VCS改善森林管理(IFM)碳汇项目方法学的要求及资源符合性分析。分析满足林业碳汇方法学要求的森林资源本底并制图。基于多期实测数据构建主要树种的生物量模型。开展项目边界确定、土地合格性、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源的选择、项目期和计入期、基线情景识别、额外性、碳层划分等内容研究;以50年为计入期,研究测算基线碳汇量、项目碳汇量、泄露、项目减排量。内蒙森工森林碳汇资源本底调查与碳汇项目开发潜力研究研究方法满足碳汇项目类型开发的森林资源本底研究国内外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资源条件开展主要树种生长规律参数拟定研究森林碳汇计量研究编制一套针对内蒙大兴安岭的森林碳汇监测体系和操作方法。测算森林资源培育、经营成本;测算林业碳汇开发成本和后期监测成本;测算碳汇经济收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展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政策因素、市场因素等林业碳汇项目开发风险评估;根据风险因素,提出风险防控或减缓措施。内蒙森工森林碳汇资源本底调查与碳汇项目开发潜力研究研究方法林业碳汇项目开发风险评估研究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效益分析编制林业碳汇项目监测手册Ø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符合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要求(造林、人工林经营、天然林经营、VCS)的森林资源面积共计259.32万公顷,占21个森林经营单位总面积的30.30%、占林区总面积(1067.75万公顷)的24.29%。•碳汇造林项目的面积为2.64万公顷;•人工林经营碳汇项目的面积为5.93万公顷;•天然次生林经营碳汇项目的面积为52.21万公顷;•VCS改进森林管理碳汇项目的面积为198.54万公顷•以上分别占林区森林碳汇资源总面积的1.02%、2.29%、20.13%、76.56%。内蒙森工森林碳汇资源本底调查与碳汇项目开发潜力研究资源有效性图1-1林区符合各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的资源面积及占比内蒙森工森林碳汇资源本底调查与碳汇项目开发潜力研究资源有效性图1-2林区各单位森林碳汇资源面积及其占内蒙森工森林碳汇资源本底调查与碳汇项目开发潜力研究碳汇计量结果拟议项目活动于2010年1月1日开始,到2060年12月31日,计入期为51年,理论减排量为3.5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计入期内年均减排量7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图1-3各方法学碳汇累积减排量及占内蒙森工森林碳汇资源本底调查与碳汇项目开发潜力研究碳汇计量结果各经营单位,预计累计减排量最大的是莫尔道嘎林业局有限公司3073.74万tCO2e,平均每年减排61.47万tCO2e。最小的为伊图里河林业局有限公司501.74万tCO2e,平均每年减排9.84tCO2e。图1-4各经营单位累积减排内蒙森工森林碳汇资源本底调查与碳汇项目开发潜力研究经济效益成本•良种苗圃、造林及抚育成本•开发交易成本•土地成本•泄露成本收益•木材收益•碳汇收益内蒙森工森林碳汇资源本底调查与碳汇项目开发潜力研究经济效益•总成本:计入期内,项目实际发生成本现值为290.92亿元。经济效益总收益:在项目计入期内,事前预估项目总收益现值为72.94亿元~181.54亿元,预估年均收益现值为1.82亿元~4.54亿元。说明:开发林业碳汇项目所获收益只是正常造林、森林经营的额外附加生态经济价值。如果不开发林业碳汇项目,正常的森林作业活动仍然需要开展并支付相应成本。因此,碳效益与成本之间的盈亏点只是一个参考值,并不代表以此衡量是否可以开发林业碳汇项目的标准。内蒙森工森林碳汇资源本底调查与碳汇项目开发潜力研究内蒙森工森林碳汇资源本底调查与碳汇项目开发潜力研究林业碳汇项目效益分析:生态效益l林业碳汇项目将产生净碳汇增量。通过造林、补植、抚育、树种结构调整等森林经营措施,森林结构得到改善,森林质量进一步提高,森林生态功能及森林碳储量得到增强。l林业碳汇项目能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目标,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采取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的经营措施,并将现有的生态资源转化为优质的生态产品和公共服务,促进大径材培育,使林地既能实现木材生产,又能充分发挥森林固碳、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等强大的生态服务价值。内蒙森工森林碳汇资源本底调查与碳汇项目开发潜力研究林业碳汇项目效益分析:社会效益l林业碳汇将为自治区控排企业提供减排缓冲期。内蒙古自治区共有344家企业被纳入碳排放控制范围。在减少碳排放难度较大的情况下,通过林业措施吸收二氧化碳,发展碳汇林业,提高环境容量,保障经济发展的要素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减排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减排压力。l林业碳汇将有效带动林区致富。林业局只要经营好自己的林地,如经监测计量后有额外的碳汇增量,交易后还可获得相应的碳汇收益;其次,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与实施能有效增加林区劳动就业,提供造林、抚育、间伐、护林等劳务工作。l林业碳汇项目将改变传统林业生产模式,提高森林经营水平。林业碳汇项目具有独特的优势,将为林业碳汇交易带来良好机遇,有效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林业经济转型,促进林业生态产品的市场化,是拓展林业增收增效的新途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