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VIP专享VIP免费

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
美国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ISC)的中国城镇实践
作者:张玥晗、刘素楠、邢晓雯
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
美国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ISC)的中国城镇实践
作者:张玥晗、刘素楠、邢晓雯
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美国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ISC)的中国城镇实践作者:张玥晗、刘素楠、邢晓雯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美国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ISC)的中国城镇实践作者:张玥晗、刘素楠、邢晓雯1、社区居民被发动起来,对老城的改造提出了许多珍贵的建议和想法2、扬州老城低碳更新社区研讨会邀请了改造片区的居民们参加改造方案的讨论和制定3、项目组成员在讨论设计图纸3211、临近项目施工结束的旧城换上了新颜2、改造前的旧城121、扬州旧城改造项目施工现场2、临近建成的旧城社区3、小榄低碳城镇发展创新研讨会4、2011年,在ISC和小榄镇政府联合举办的低碳城镇发展研讨会上,参会的专家、政府工作人员,以及小榄镇社区居民积极分子在热烈地讨论12341、从EHS(环境、健康与安全)项目培训开始,何益清便和ISC结下了深厚的缘分,在ISC的帮助支持下,她创立了中山市小榄低碳发展促进中心2、小榄低碳发展促进中心的工作人员在进行例行项碰头会3、小榄镇低碳发展促进中心正式成立123参与单位参与人项目职责中山市小榄低碳发展促进中心何益清项目总负责赵志雯项目协调、与镇政府各部门沟通霍东梅联系企业、数据采集中山大学雷恒毅城市低碳发展专业指导刘娥平低碳产业发展专业指导石建新低碳技术专业指导白涛现场调研、数据采集、编制报告陈维现场调研、数据采集、编制报告林学乐现场调研、数据采集、编制报告中山市小榄镇人民政府李超雄项目协调、政策指引邝巨星项目协调、政策指引美国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ISC)潘涛项目管理、能力建设、编修曹晓静低碳规划情景分析中国索奥李晨晔低碳发展战略顾问审核中山市小榄镇人民政府孙顺强核准中山市小榄镇人民政府梁荣佳目录前言....................................................................................1(一)为什么做这本书...................................................................................1(二)本书使用指南.......................................................................................2(三)谁应该读这本书...................................................................................2第一篇:ISC的故事..............................................................5(一)中国城镇的高碳现实和低碳梦想.....................................................5(二)低碳城市是什么?...............................................................................6(三)ISC是谁?在做什么?.........................................................................7(四)对话乔治•汉密尔顿:独特的中国................................................14第二篇:为什么是扬州.......................................................19(一)扬州的故事:拥有2500年历史的中国古城遭遇现代化...........19(二)入扬州记..............................................................................................29(三)如何建设一个低碳社区?................................................................391)何谓低碳社区?.........................................................................................402)低碳社区的技术和方法.............................................................................463)社区低碳行动方法.....................................................................................59第三篇:工业小镇小榄.......................................................65(一)工业中国:急速工业化改变了小镇居民.......................................65(二)小镇上第一个NPO.............................................................................68(三)低碳城市建设工具篇.........................................................................80(四)发生在俄罗斯小镇的低碳改变........................................................84第四篇:多样的中国,低碳发展的其他尝试........................901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前言(一)为什么做这本书2007年,来自美国的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社区(ISC)进入中国,先后在广州、北京、上海设立了地区办公室,与中国各个领域合作,包括政府、企业、学术界、公益组织,一起促进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环境保护、温室气体减排、低碳发展等,项目涉及绿色供应链、城镇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环保公益组织能力建设等多个领域。截止2013年年底,ISC在中国已经完成多项低碳社区的工作,包括扬州老城社区低碳改造项目、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低碳镇、广州市低碳示范社区试点项目等项目,并发布了《社区低碳行动指南》、低碳城市宣传册等研究成果。7年在中国的工作经验,让我们考虑是时候讲一讲这些经历过的项目——我们希望和这块土地上关心可持续发展的人分享我们的工作经验,传播一些有效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理念,更希望让大家聆听7年来,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故事,一些在中国土地上正在发生的、实实在在的改变。在这段历程中,我们亲眼目睹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的低碳改造,并促成社区改变。从上海、广州、扬州、天津到工业镇小榄,这些来自政府部门、村镇企业、社区居委会或是NGO的中国城市居民,通过自身的转变,进而促进着身边社会的改变。我们希望这些真实并温暖的故事,为更多同行者带来有效的借鉴。因此,这本书分成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ISC的故事:我们从哪里来,过去在做怎样的事情。我们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的社区”、“低碳社区”究竟是怎样的社区,为什么在今天我们要讨论这些话题,它们和当今的中国究竟有怎样的联系。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讲述中国古城扬州的低碳社区改造,工业2小镇中山小榄镇的城镇低碳改造。在这些具体的故事中,阐释低碳社区改造中实实在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当地居民与ISC相互协作的经历,也充分体现ISC工作的核心——“致力于建立彼此之间相互关怀,认真倾听,言行一致,互相信赖的伙伴关系”。第四篇则是我们这六年,在中国不同社会层面,从城市到城镇,从社区到厂区所做的案例。由于ISC在低碳行动方面有很多经验,我们也增加了部分国际低碳改造的案例,有的放矢,希望给中国读者带来借鉴。本书力图做到图文并茂,提供大量有效使用办法,希望提供给读者更清晰的低碳理念,不仅能够在自己的社区思考低碳生活,最重要的是,能够亲自去实践。当然,我们更希望得到更多的反馈,与中国的非营利组织一起,进一步讨论低碳行动和低碳改造的工作方式。(二)本书使用指南本书适用两种符号来强调文中特定的内容。它们的含义分别是:※这个记号代表了需要被强调的特定内容,一段重要的对话,或者一段重要的观点。◆这个符号用来表示一些重要文件和专业资料。(三)谁应该读这本书从某种程度来说,享受经济高速发展带来利益的人,都应该成为这本书的读者。事实上,这本书是为那些希望主动选择自己生活的人、不仅为家门口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担忧,更想了解如何解决问题的人而写的,或许他们希望知道一些专业名词,一些怎么做的办法,想和朋友们一起开始谈谈社区的问题,然后去做点什么,而我们能够为他们提供经验和方法。究竟如何解决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呢?究竟如何面对不舒适、不宜居的3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城市呢?首先我们要去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总体来说是要求人类节约资源,减少能源的使用,因为,能源的高能耗一方面推动了经济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人类社会的资源危机、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全球气候变化使得低碳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目前,全世界共同面对的困境都是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困境,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发达地区进入了工业化和城镇化高速发展的阶段,GDP的增长建立在能源消费的基础上。和经历过所有高速发展的国家一样,环境恶化带来的后果,影响着这个国家十几亿人,从基本的土壤、水、空气到食品,都出现了严重危机。怎样的发展才是好的发展?怎样的选择,才会改善昔日发展酿下的苦果,让中国人拥有更有质量的生活。2003年,英国政府提出了“低碳经济”理念,低碳概念迅速在全世界发展盛行,也逐步影响中国城市的规划设计。目前,基于气候变化的“零碳化”和“低碳化”已经成为对地球负责的国家的共同语境。面对资源、环境困境的城市领导者希望通过发展新能源产业、传统产业的低碳化改造、碳捕捉技术和产业、城市消费端低碳发展等方面改善城市高耗能的状况,中国城市设计师们也开始讨论工业如何减排,建筑如何设计减少耗能等话题。然而,追求可持续发展,选择“低碳城市”更深层次的影响是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城市居民带来了一种新的生活模式——即创建生活质量提高、福利增加的、更公平、更和谐的社区生活。从愿景来看,“低碳城市”希望使得居民生活在一个减少化石燃料依赖、空气清新、食品和饮用水安全、有足够的闲暇、基础设施完备、人际关系和谐的城市。低碳的观念将促进城市居民花更多的时间,用更全面的视角去认识所在的社区、城市、国家,并主动为交通问题、环境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因此,如果你希望承担你的责任,那么你就是这本书的读者,它会展现同行者们已有的实践,带给你借鉴。4如果你希望你的住宅能够更加舒适、环保,并且拥有独特性,那么,也可以来了解什么是低碳的生活,低碳的房子将为城市、家庭带来什么。如果你期望你的社区更加舒适、宜居,邻友之间有更多紧密联系,这本书也是适合你。当社区选择了更有质量的生活,大家都会随之改变。※链接ISC认为可持续发展有四个目标:一、在不影响其他社区的福祉前提下,提高社区的生活质量。二、形成健康的生态系统。三、多方参与解决问题。四、形成好的经济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社区居民的普遍参与,他们热心社区,并通过有组织的活动,参与社区改变,同时一个好的社区领导,也将促成可持续发展社区的实现,才能出现负责任的社区机构,提供有效并温情的社区服务。5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第一篇:ISC的故事(一)中国城镇的高碳现实和低碳梦想2013年初,中国上百个城市遭遇严重的雾霾天气,10月初,大范围雾霾蔓延至哈尔滨、苏州、上海、三亚等地,这一年,中国平均雾霾天数多达29.9天,是中国52年来的雾霾天数最多的一年。美国《大西洋月刊》指出,2013年,“空气灾难”深切影响了中国人,“雾霾”危机让中国的环境问题成为全世界的话题,也成为全世界的问题。有专家指出,环境问题将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许没有哪个国家正在经历像中国这般的高速发展,短短三十年,中国迅速抛弃了2000年农业大国的悠久历史,急速进入城市化,截至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已接近50%,城镇人口从不到2亿增加到7亿,预计到2050年更要提高到70%以上。目前,中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达到20亿平方米,家庭汽车保有量达到1亿辆。人们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以满足城市规模的扩张和人口的增加,却导致更高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快速的城市建设和剧烈的人口活动,制造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根据欧盟2012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趋势报告,全球人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340亿吨,其中中国排放达到97亿吨。而根据中国气候变化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2005年的水平才70亿吨,短短5-6年的时间中国的碳排放就增加了近1/3。伴随着社会、经济及环境问题的集中爆发,中国的城市越来越让人不舒服,人们发现城市的种种问题:“基建设施拆了建、建了拆,没完没了;出门就怕开车,一堵就赶不上趟;空气、水、土污染严重,小孩老人常常生病,食品没有安全;极端天气频发,损失越来越大”。城市领导者开始认识到以经济作为社会发展的唯一指标,以土地开发、人口上楼为标志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迫切需要探索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应对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挑战。6(二)低碳城市是什么?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其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造低碳经济》,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2009年3月,又提出《低碳产业战略:一个远景》。根据这份白皮书的内容,低碳经济包括了“资源生产率的提高——以更少的资源和污染获得更多的产出”、“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等,涵盖可再生能源开发、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电力等。2004年,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发起了关于气候变化及能源问题的综合性评价模型研究,并在研究报告中首次使用了“低碳社会”的概念。低碳社会是指“由低碳排放带来气候稳定前提下的富有的、可持续的社会。”而世界自然基金会提出的“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进行,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先后分别提出了自己低碳发展方面的目标,并采取了一些切实行动。由于城市占到排放总量的70%以上,城市集中了各国主要的人口和经济,所以从一开始,如何实现城市的低碳发展便成了各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主要内容。“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和“低碳社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三个不同概念,他们共同的深层内涵是人类社会发展可以不依赖于消耗化石能源而实现,寻求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是“低碳经济”的主要内容。专家指出,大型城市也要改变化石燃料所支撑的城市经济结构,改变“高效”、“大规模供给能源”的经济模式,将人口和经济高度集中的城市规划,转向为以可再生能源为支撑,低密度、分散型中小城市。更重要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将取决于可利用的低碳或零碳能源的规模。从工业城市转向低碳城市将会是一场漫长的变革,从替代能源到变革城市化模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但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和生活质量的恶化,低碳城市的发展势必成为一种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世界各地的城市发展都呈现了“低碳城市”的趋势,“低碳发展”正在走向城市建设的主流。7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研究机构、非政府组织等开始关注低碳城市,在不同层面开展了项目与活动。2007年6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发布,该方案提出了发展“低碳能源”、“能源结构清洁低碳化”。2008年1月,世界自然基金会与当时的建设部选定上海和保定作为试点,推出“低碳城市”发展示范项目,低碳城市建设在中国正式起步,珠海、杭州、贵阳、吉林、南昌、无锡、德州、厦门等十几个城市相继提出城市低碳化的构想。2009年11月,国务院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同时要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低碳发展已经从部分城市的自愿行动逐步变成每个城市必须采取的战略和行动。2010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选择了八个城市和五个省份,作为低碳发展的国家试点。2010年3月,《无锡市低碳发展战略规划》成为中国第一个低碳城市规划,该规划分别从低碳法规、低碳产业、低碳城市建设、低碳交通与物流、低碳生活与文化和碳汇吸收与利用六方面推动无锡低碳城市建设。现行的低碳发展城市从各自的基础和优势出发,对低碳发展进行了不同路径的尝试和思考,主要从规划入手,基于本地排放情况及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设定低碳目标,编制本城市的低碳发展规划,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规划的实施,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经济转型和提高发展质量的一种途径。(三)ISC是谁?在做什么?2007年来到中国之前,ISC已经在世界各地开展了16年的工作。1991年,美国知名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玛德琳•M•库宁女士发起了可持续发展社区(ISC),旨在帮助全球范围内的社区积极应对来自环境、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挑战。库宁女士曾经担任过美国驻瑞士大使、佛蒙特州8州长,她深刻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并不仅是一个社区、一个国家的事情,而是多方协力,因地制宜,才能达到的目标。截止到2014年,ISC在全世界23个国家开展了98个双边及多边国际合作项目。●ISC的故事1990年6月,时任美国佛蒙特州州长的库宁女士,代表美国政府去观摩保加利亚的民主选举。她发现,保加利亚当时的经济模式,过于片面发展重工业,对于环境和人居造成很大的影响。回国后,库宁结束了州长任期,没有继续竞选连任,而是决定针对环境问题,做一些实际的事情,她和她的政策顾问乔治•汉密尔顿发起了一个NPO组织,名为可持续社区发展协会(InstituteForSustainableCommunities),简写为ISC。ISC成立的宗旨是协助现有和新兴民主社会的社区解决各种问题,建立可持续社区,帮助他们为自己和世界建立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何谓可持续发展,ISC的定义是第一,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发动社区共同参与。库宁女士认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不是自上而下的方式,因为环境涉及每个人的生活,社区也有各种各样的资源,只有将社区里居民、企业、学校等成员的主动性调动起来,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协会为社区和支持社区的组织提供培训、建议和资金,以便帮助他们解决自己的问题,并努力协助社区改变自己的命运。ISC相信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能够创造社会福祉的的生态系统——一个让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资源不会因为经济发展受到损害、能够创造、进化、获得更加长远的经济发展,从而形成更加富裕、和谐和幸福的社区。这种可持续社区,文化生活、娱乐和人们的富足是同时存在的。为此,ISC开展了环境监督与经济协调并行的工作策略。2005年8月,飓风卡特里娜在美国密西西比河登陆,成为美国史上破坏最大的飓风,造成了最少75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至少有1,836人丧生。这场巨大的自然9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灾害,也让ISC重新确定了自己的工作重心,认为气候变化是当今生态社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ISC华盛顿特区办公室首席代表StephanieRust女士回顾当时ISC对当今环境发展的判断:“气候变化是ISC要解决的社会问题,而且是唯一的”。从2005年开始,ISC一方面在美国开展更大范围低碳减排的工作,与此同时,也将工作延伸到世界其他更多的地方,帮助那里的人们实现可持续的生态发展。目前,ISC总部设在美国的佛蒙特州,近百名员工分散在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办公室,他们大部分人能够讲多种语言,持有自己专业领域的高学历,这些专业涉及污染防治、资源使用效率、社区发展和公共政策。他们先后在全世界30多个国家开展了超过100个项目,如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捷克共和国、匈牙利、日本、拉脱维亚、立陶宛、马其顿等,包括改变社区面貌项目以及在一些重污染城市广泛开展的环境和能效项目。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大的工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提供了实际和富有成效的帮助,并使群众领袖组织和机构具备了建立与实施可持续发展计划的能力。除此之外,ISC还帮助39个社区实现每年二氧化碳减排1.2万吨以上,并将节约的能源投入到当地建设。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目前的年预算为920万美元,其中的83%直接用于支持协会的项目计划。目前,作为非营利组织,ISC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公开募款,大部分由大型基金会提供,包括企业基金会,如通用电气基金会和沃尔玛基金会。部分项目经费来自政府采购,比如柬埔寨和孟加拉政府都针对项目进行采购,英国领事馆的SPF项目专门用于支持中国。ISC还致力于各类企业、政府职能部门、非盈利组织和社区能力建设,同时致力于向各国传播高效利用资源的先进经验。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的董事会成员包括美国和欧洲受人尊重的政府、非盈利机构、学术和商业领导人。10※链接“我们机构的理念是,能否有一份好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人们还需要有质量的生活。这就离不开好的环境、安全的食物、健康的孩子。可持续的社区应该是居民在满足基本的物质基础之外,还能互相信任,互助互爱,共同解决本地问题,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社区的核心。”——ISC协会主席乔治•汉密尔顿●中国ISC之路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的今天,ISC认为环境问题就是全球问题,多国间、乃至全球性的合作有助于共同管理环境,能更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光在美国做项目是无法解决全球气候变化的,美国、中国、印度是三个大国,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希望这三个国家推广能源管理,提供环境问题治理方案”。ISC协会主席乔治•汉密尔顿回顾了ISC来到中国的初衷。2006年,乔治•汉密尔顿来到中国。他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了解中国的情况,走访了100多家政府、非政府组织和高校,希望能在中国的环境健康、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资源能效等领域提供真正的支持和影响的工作策略。2007年,ISC在中国注册,参照美国已有的发展模式,再结合中国本土情况,在有限的资源下开展工作。ISC发现在中国,工厂的碳排放与污染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而城市则是一个涉及未来的问题,工厂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和能源消耗的主体,由此产生许多环境健康问题。于是,ISC将工厂和城市确立为ISC工作的重点方向,把工作重心放到中国本土机构的能力建设上,帮助社区和工厂有能力更容易和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比如支持工厂可持续发展方面一个项目,一方面能综合地帮助工厂解决环境、健康与安全的问题,一方面提供方法和工具帮助他们实施可持续发展生产。11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在中国,ISC的角色更像是一位富有可持续发展经验的先行者,为中国机构提供协助。乔治•汉密尔顿指出,ISC搭建了一个中立的平台去解决问题——秉承自己的理念和一贯的工作方法,力图倾听来自不同群体的声音,政府的、社区居民的、NGO的以及企业的声音,了解之间的联系后,提出利于解决问题、有效的工作建议。※链接“我认为我们ISC的角色是帮助本地机构更容易做到正确的事情。也许15、20年以后,当这些机构都拥有了相当的能力时,我们便能功成身退了。”——ISC协会主席乔治•汉密尔顿●ISC的工作方法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的主要目标是强调社区参与和责任,其最终目的是促进人与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具体来说,ISC的工作方法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首先,ISC相信可持续社区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并不是一个白日梦,是可以通过工作来创造可持续的社区。当然,没有一个社区是完美的,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和面对的问题。如今,在美国,有很多不同的社区,用不同的方法创造可持续性社区,但他们的目标无疑都是非常积极的,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面迈出第一步。ISC的目标就是要去帮助更多提出需求的社区,让他们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何改变社区面貌呢?ISC采用的工作方法是,发现和支持社区领袖。社区领袖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团体,社区领袖可以带动社区,愿意为这个社区去投入,他们对社区的事务极为热心,充满热情,愿意通过自己的工作改变社区的面貌。ISC通过发现和支持这些社区领袖,更好的实现社区的转变。ISC华盛顿特区办公室首席代表StephanieRust认为,“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就像养一个孩子一样,没有现成的说明书可以照12搬,无论是城市还是社区,还是一个机制或者是机制中的人,都是要先尝试一下,看看反应如何,然后根据反应不断的变化和调整,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另一方面,给予社区支持,提供能力建设。ISC要帮助社区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同时也要帮助社区能够适应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帮助他们适应改变。※链接ISC协会工作方法要点:可持续发展社区不仅仅是可能的,更是必须的。支持社区领袖是我们实现这个美好转变的最佳方法。社区通过减缓和变通适应的转变去应对气候改变造成的破坏。●ISC在中国的工作内容ISC认为,中美两国都拥有大量的经验、技术和服务,可以通过努力,共同应对能源和环境挑战,促进低碳发展。为此,ISC努力将清洁、健康、更可持续的环保方案和实践活动引入中国,特别是在中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两个省份——广东和江苏。工业ISC针对工业部门的项目重点主要包括:加强中国各产业能力,减少其能源使用量和碳足迹;改善工人的健康和安全;实施能效措施和进行温室气体核算。通过分设在广东和江苏两省的环境、卫生和安全(EHS)中心开设全面的环境和能源课程,企业可在引进新标准、经过验证的工具和技术等方面获得支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和世界第二大的能源消耗国,预计要为全球从2008到2035的36%的能源使用增长而负责。13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中国的水泥、钢铁、化工/石化行业的代表了工业行业中近2/3的总输送能耗,因此在工业能源效率改进上拥有巨大的潜力。ISC与合作伙伴设计了一个名为国际工业能效培训和推广的项目,以促使中国的能源从业人员多多采用由美国能源部开发的,最先进的能源评估的工具和技术。为此,ISC为相关领域的杰出培训师,例如高级能源工程师和来自能源密集型工厂,大学和节能中心的实践者,针对性的开发和提供以能源评估和管理为内容的培训和研讨会。为了使这些能源的评估工具和技术可持续的制度化,ISC为项目范围以外的学员提供辅导支持,并且提供网络研讨会,自我评估工具,以及使用我们其他的培训工具的滚动培训计划,如中国的EHS+中心。该项目直接促使550名工厂经理和培训师在工厂实施了能效项目,并且传播了新的工具方法来带起中国工业能源管理领域的专业化。到目前为止,两所EHS学院已培训了近4000名能效、EHS实践和温室气体管理领域的产业经理。城市在中国,ISC帮助广东和江苏两省30多个城市实现了各自的能效和碳强度目标,同时通过实用的同行学习研讨会,促进交流与科学发展。ISC在CLA(气候领导力学院)项目中与中国城市开展持续合作,与美国同行进行相互交流和学习,深化和增加了成功的清洁能源模式。ISC还同广东的众多社区合作,首先帮助工厂、学校、医院和住宅开发实施能效项目,陪伴社区公益机构成长,未来能在其目标社区开展类似项目,以便取得更好的低碳节能和环境改善效果。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中国,ISC同当地及上级地区政府官员合作,在确保符合环境、健康和安全政策的前提下,帮助其发展最佳实践试点。在一些城市,ISC通过14开发针对9一13岁儿童的资源效率和环境健康课程,由公共、社会和商业领袖以及教育管理者参与的儿童实践性学习,为下一代的环保意识提高做足准备。通过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以及实际项目和资源指南。(四)对话乔治•汉密尔顿:独特的中国问:可持续社区发展协会(以下简称ISC)从何时开始进入中国?答:我2006年来到中国,先花了整整一年时间了解中国的情况,走访了100多家政府、非政府组织和高校,希望能确立在中国的环境健康、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资源能效等领域提供真正的支持和影响的工作策略。2007年ISC在中国注册,参照美国已有的发展模式,再结合中国本土情况,在有限的资源下开展工作。那段时间我遇到了很多充满激情的NGO组织领导者,但是我发现有的NGO的能力还是有限。NGO有很多类别,在北京等地方有不少发展成熟的组织,但在广东就相对较少,特别是一些独立的组织相对较弱,缺乏足够的外部资源和经验。问:你们来到中国,选择怎样的方式与政府和民间组织合作?答:我们向来倾听来自不同群体的声音,政府的、社区居民的、NGO组织的以及企业的声音,了解之间的联系后,提出我们的工作策略,聆听他们的建议,但保持我们的独立性。人们认可我们所提供的支持是因为我们保持立场中立,一切为了解决问题。我们搭建了一个中立的平台去解决问题。我认为我们ISC的角色是帮助本地机构更容易做到正确的事情。也许15、20年以后,当这些机构都拥有了相当的能力时,我们便能功成身退了。目前,我们主要工作在能力建设。比如我们在支持工厂可持续发展方面有一个很好的项目,一方面能综合地帮助工厂解决环境、健康与安全的问题,一方面提供方法和工具帮助他们实施可持续发展生产:我们向工厂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让他们有能力和途径去提高资源利用率;每年接受我们培训支持的工厂员工有几千人次。而当政府或者国际品牌向工厂施加压力,敦促他们改善环境和条件时,他们能懂得如何做到。所以我们的工作就是帮助工厂有能力更容易和更有效地解决问题。15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问:你们在江苏和广东提供怎样的培训?答:我们在江苏和广东两省开设了“环境、健康与安全培训中心(EHS)”,选择这两个省份是因为有许多跨国企业在这里设厂或者他们的供应商在这里设厂,我们是一个国际组织,与许多跨国品牌都建立了合作关系,那些企业无论在哪个国家进行生产活动,都会积极履行工厂能效评估,推动他们的供应商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与我们的意愿吻合。通用电气、阿迪达斯、沃尔玛等企业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他们在中国的分公司或工厂非常配合我们的国际工业能效培训和推广(中国项目),他们的管理人员还与ISC工作人员、能源专家一起为中国其他公司的管理人员提供能源管理培训。在江苏,我们先后和四、五个城市的市长以及其他官员洽谈过能源管理、环境管理的项目,我发现中国的官员很有热情和动力去做项目,但是他们希望我们能提供直接可行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期又一期的培训,我想这就是中国和美国政治文化上的差异吧。问:目前,你们的工作重点是什么?答:我认识到,在中国,政策不是主要的问题,如何执行政策才是。有的省份根本达不到中央政府和法律规定的环境指标,例如减少碳排放的指标。我们那时候意识到,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帮助各省各地提高应对环境问题的能力。而我们选择在广东省率先开展与企业、政府、民间组织的合作,是因为广东省工业化水平非常高,被誉为“世界工厂”,温室气体排放量比较高;同时,我们了解到广东省相对开放包容,允许我们在这里进行与节能环保有关的试点项目,因此将广东设为我们的第一个试点省份再合适不过了。在广东我们发现工厂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和能源消耗的主体,会由此产生许多环境健康问题。工厂的碳排放与污染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而城市则是一个涉及未来的问题。于是我们将工厂和城市确立为我们工作的重点方向。问:可持续社区应该能为社区成员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这需要健康16的生态系统、良好的管理体制和经济安全,目前中国的情况如何?答: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完成了令人惊叹的转型,这从中国的政策变化可以看出来。比如说,越来越多的政策关注环境健康、粮食安全、水污染领域,这反映了中国人对这些问题的关心,与此同时,这些问题也正是过去中国把全部重心放在经济发展的副作用。所幸,现在中国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并在努力挽回和构建。我们机构的理念是,能否有一份好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人们还需要有质量的生活。这就离不开好的环境、安全的食物、健康的孩子。可持续的社区应该是居民在满足基本的物质基础之外,还能互相信任,互助互爱,共同解决本地问题,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社区的核心。问:中国提出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多年,然而困难很多,你认为原因是什么?答: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太快了,快到难以后退一步,思考如何发展城市。我觉得一个可行的方法是,政府建立更多更紧密的社会网络,把社区、公民、企业工厂、本土民间组织联结起来,为所在的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各出其力。社会网络的建立会使工作进行起来更有弹性,有助于一些宏大的计划落地。在中国我看到了社会各界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与热情,但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实际进展。ISC也希望能为中国可持续发展做点贡献,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中国做了那么多项目,分享成功的可持续社区发展经验,传播可持续的价值,协助企业进行能源管理创新。问:中国的环境问题目前非常严重,是否有好的解决办法?答:只要中国下决心要治理,环境变好是有可能的。美国上世纪50年代也遇到过严重的污染,无论是水体污染还是空气污染,那是一个环境很糟糕的年代。从60年代开始,我们慢慢清理了河流污染,改善了空气污染。有位中国官员跟我讲过,中国只是需要多一点时间去解决问题,因为环境问题太密集地发生在这二三十年间。这证明政府是有决心的,所以我觉得中国也很有希望解决环境健康问题。ISC以及其他一些国际机构来17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到中国开展工作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有治理经验和技术可以与中国共享,帮助中国实现低碳转型,因为我们知道环境问题不仅涉及到健康,还涉及到气候变化,那是对整个地球的影响。问:ISC非常善于开展跨国合作项目,能否分享您的经验。答:环境问题就是全球问题,我们认为多国间、乃至全球性的合作有助于共同管理我们的环境,各国各出己力,能更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我们在美国有许多致力于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项目,连结了300多个城市几千位城市规划人员,通过同行学习,让实践者有能力并更容易实施解决方案。但是光在美国做项目是无法解决全球气候变化的,所以我们在中国、印度等等国家都有相对应的应对气候变化的项目。美国、中国、印度是三个大国,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在这三个国家推广能源管理,提供环境问题治理方案。ISC推动中国和美国政府共同推广城市温室气体核算工具,在中国所使用的温室气体排放标准是与国际接轨的,也同中国国家标准接轨。中国在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推广可再生能源方面比美国积极得多。我们在向工厂经理人、工程师介绍我们的温室气体核算工具时发现,测量并分析温室气体在中国工业中变得越来越常见。我们在中国推广的这一套核算标准与在美国已使用的标准是一样的,并没有降低或提高。中国最新的五年计划制定了很严格的国家环境标准,在政策制定上,中国已经表现出比美国更大的决心。问:您如何认识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状况?答:在中国,NGO应该还处于初期发展的阶段。最近广东省颁布的一些政策,例如开放NGO注册,并开始与NGO合作,对国际而言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我们就是NGO,也在跟中国政府合作。NGO除了能力建设,还需要专业化,包括如何与政府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相信随着时间增长,中国在这方面专业的人才和知识也能与日俱增。中国目前的NGO还都比较年轻,需要时间成长和建立信用,我对NGO在中国的发展表示乐观。问:在中国和在美国开展环保项目各有什么不同?18答:中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很多环保计划都是自上而下开展的,往往由中央发起,地方贯彻;然而这种模式的一大弊端就是中央与地方的脱节,中央将一切都规划得很完美,在制定全国节能减排计划时将目标定得很高,比美国的目标还高,而且态度坚决,要求地方政府积极配合。可是基层人民理解不了这些政策,导致计划难以落地。虽然美国联邦政府没有中国政府那样的权威性,但是各个州乃至各城市自发性很强,善于制定因地制宜的节能减排法规,以自下而上的形式,为联邦政府作出示范,以推动全国性的立法。问:美国的环保NGO在美国环境事务和议题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答:在美国,环保组织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他们会提出与环境有关的倡议,并监督污染排放者是否遵守环境法律,是否有超额排放等违法行为,为污染排放机构提供能力建设支持,认可清洁生产的工厂,实施公众环保教育项目,推动政策改变。NGO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就好像一个发声渠道,帮助公民表达关于环境事务的意见,也让普通公民的声音被决策者听见,并建设性地帮助决策者制定解决办法。NGO常常能增强各方合作,并倡导以解决方案为中心,成为政府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政府没有精力解决所有的问题,其实更需要与企业、NGO和学院等多方合作共同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方案。19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第二篇:低碳扬州(一)扬州的故事:拥有2500年历史的中国古城遭遇现代化2011年,美国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ISC)来到扬州,与扬州市政府合作,引入低碳社区的概念,希望扬州老城以低碳、现代的方式,重新焕发生命力。在古城保护领域,如何在修缮古建的同时提高居住条件一直是道难题,考虑稍有不周便可能留下永久性毁坏。扬州古城迄今已有上千年历史,蜚声国际,无论是商业力量还是政府力量,都在古城保护与开发之间举步维艰。ISC面对的不仅是修缮古城的面貌,更重要的工作是在社区中引入低碳社会理念,让市民、政府以及环保人士聚合起来,一起思考并改善古城社区的生活面貌。当年7月,扬州市政府和ISC签订合作协议,对南河下社区——原扬州铰链厂及周边社区4,134平方米地块进行规划开发,将这片杂草丛生、瓦砾成片的废弃地块改造建设成一个集社区服务、社区低碳展示和示范为一体的综合低碳社区。扬州市政府为此项目投入2000多万专项建设资金。ISC和扬州市政府都相信这片土地可以作为一个旧城改造的良好示范,将对扬州老城数十个类似的区域乃至全国数百个老城社区的改造,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3年后,原来布满砖头和灰尘的旧厂区,变成了11座美观,人性化的建筑,全部的建筑都按照绿色建筑认证(LEED)的要求建造,2013年年末,低碳社区10号楼被成功认证为美国绿色建筑协会LEED-for-Homes(LEED住宅)铂金奖。这是最高级别的评分,也是国内居住建筑里面首个获得“绿色建筑奥斯卡奖”的建筑。这个发生在扬州的低碳社区故事,也是中国城市低碳改造的典型样本,一个有着两千五百年历史的古老城市,正在发生新的改变。20●扬州的历史扬州市是中国江苏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上,距离扬州东约100公里是泰州,这里最初叫“海陵”,意思是海边的山丘。几个世纪前,这里是一片大海,海水退去后留下了大量的海盐,这就是成为后代扬州财富的基础。作为一个有2500年的历史的城市——扬州几乎凝缩了一部2500年的中国通史:春秋时期筑城,汉初易名“广陵”,隋代始称扬州,至唐朝时为鼎盛,有“十里长街”、“二十四桥”等著名建筑,此时的扬州,号称“富甲天下”,“天下之盛扬为首”,成为南北粮、草、盐、钱、铁的运输中心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在中国历史上,扬州是一个朝代更替的参照点,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故事。中国人从小熟知的唐诗宋词里,记载了大量关于扬州的故事,一面是“梦幻之城”,一面是战火纷飞,中国诗词在关于扬州的描述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记忆,显现了扬州所经历的时代命运。17世纪,中国历史上最血腥的一场屠杀也发生在扬州。1645年,明朝兵部尚书史可法督率扬州军民抗御清军围城,战败后,清军对扬州进行了屠城,当时的幸存者王秀楚所著《扬州十日记》中记载屠杀足足持续十日。大屠杀之后,扬州作为一个交通便利的运河城市,在徽商的推动下,很快又成为商业发达的繁华城市。新兴商业资本充实,富商们追求书画艺术,在当时形成了历史悠久的文化消费,商人们用大量的财富建造园林,收藏名画,“增假山而作陇,家家住青翠城,开止水以为渠,处处是烟波楼阁”,当时仅扬州城内私家园林最盛时就达200多处,形成了“诗意化的人居”风格。繁荣的商业和伤痛的历史,在十七世纪催生了中国历史上一种极为特别的绘画流派——扬州画派,一群个性奇特、愤世嫉俗、郁郁寡欢的文人画家居住在这里,以奇怪的画风,个性的表达,被称为“扬州八怪”,这群当过小官,以卖画为生、生活清苦的画家们,绘出了中国最早的市民文化。这些历史记忆,至今依然残留在扬州城市的大街小巷,昔日盐商的故21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居,扬州八怪的绘画,成为扬州城的一大特色,而史可法甚至成为一条街的名字,在扬州老城区里保存下来。沿着扬州老城的青石板路,狭窄的巷子里,依旧藏着昔日盐商和画家、战火和繁荣商业的痕迹,有些老屋已经消失了,而气势恢宏的大门却依然立在街道边上。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拉开序幕,英国用武力迫使清政府打开国门,促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震荡和变革,封建体制逐渐瓦解,在这个过程中,扬州、苏州等传统工商业城市逐步走向了衰落。1949年后新中国成立后,扬州再度迎来了巨大转变,从商贾城市转向工业城市,新中国的城市发展沿用前苏联的城市发展模式,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提倡“先生产,后生活”。经过了三十年的工业改造,扬州在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中,再度引入了新的城市发展思路,回头寻找自身城市特色,历史成为这座老城最核心的部分,1982年,国务院公布首批24座历史保护名城,扬州名列其中。但工业依旧在这座城市里留下了深刻痕迹,如今的扬州,分为两个部分,老城区依然保留着上百年的建筑和狭长的小巷,而新城则和中国多数城市一样,拥有宽阔的马路,崭新的建筑。如今的扬州城,是中国江苏第五大城市,总人口459万。如何在重视经济的城市建设中,保存老城的旧有文化并获得新生,成为摆在每个城市居民面前的问题。●保住老城2013年11月,扬州老城正是“秋到江南草未凋”的季节,古城办所在的文昌中路上,一棵唐朝的银杏树立于十字路口,金灿灿的叶子随风飘落一地。在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交通要道上,人马车流都“让着”这棵银杏树。在ISC参与扬州老城区改造之前,扬州老城已经经历过不同时代的风雨侵蚀,并幸运地保留了一块相对完成的城区。扬州市古城保护办公室主任郑路对这段历史念念不忘,1983年,郑路进入扬州市规划局工作,便开始走上古城保护之路。她希望人们知道,保护这座古城是中国政府一直在做的事情。“1949年新中国成立,扬州市第一张政府令,一号政府令,就22是保护唐城,保护文物。”上世纪五十年代,扬州市曾请同济大学和东南大学做过城市规划,这两所高校在历史建筑保护和城市规划方面较为领先。当然,她很清楚,1949年后的三十年,古城的命运实际随着整个国家的动荡而起伏,“那时候对古建筑和古城的保护进入了最弱的十几年。”庆幸的是,扬州古城并未因人为因素毁于一旦。改革开放之后,扬州古城进入了新的保护时代,率先列入24座古城之一,在第一轮国家法定的总体规划中,扬州首次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确立了古城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格局。1983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第一次历史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就在扬州举行。扬州在城市保护规划方面,始终领先。“扬州瘦西湖你们去过没有?”郑路急切地问道,“我觉得你们要去看一下!”她站起来走到墙边,指着办公室墙上的一幅地图说:“这个是古城,现在是5.09平方公里,属于明清古城。实际上,唐代的古城有这么大,18.25平方公里。”她先是在护城河内的一块地方画了个圈,而后又往外画了一个更大的圈。“在唐代,扬州在中国的地位就相当于现在的上海。”她告诉我们,瘦西湖位于古城中间,周围的用地控制了五十多年,没有进行开发建设。“这为今天瘦西湖重新的发展留了很大空间,也是古城保护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她坐回到椅子上,继续介绍。“第二件事是古运河保护。”郑路坐着伸出手指,远远指着墙上另外一张古城交通地图。古城办的工作人员走到地图前比划,她连忙高声说道:“再往左!左边!”接着她又站起来,自个儿走到地图前面解说:“这张图可以看出来,我们的老街区基本保留完整。”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这是中国最早见于明确记载的运河,而后隋炀帝下令开凿连接南北的大运河,扬州是其中最为古老的一段。原本扬州古城的四周筑以高墙,但建国之后,城墙全被拆掉,转而修建了围绕古城的环城公路。“因为当时交通非常差,全是小巷子,一条大马路都没有。”早前,穷苦百姓就在城墙根与运河之间搭建了一些草房,23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进而翻新成瓦房,高高低低,拥挤不堪,参差不齐。改革开放之后,扬州主政者意识到要保护古运河,便下令城墙根的居民不得翻建房屋。“因为这些房子如果翻修成新房子,以后要拆的话就很困难了。当时我们用的方法是排险,能住就行。”如此,一直到2000年,实行整体搬迁。“搬迁了2000多户,全部搬到新建的居住小区,原来他们的居住条件非常差。等他们搬迁之后,就建成了绿化带,城里的老百姓也有了好的去处。”等她落座,又讲起了另外一件大事。80年代初,扬州市将老城区的工厂如数迁出。“迁出去的有糖果厂、电池厂、卫生医药用品厂等,除了一些手工加工的。一方面减少老城区的污染,同时也给这些厂发展的空间,因为这些工厂在老城区的发展也比较困难,同时也空出了场地,可以给老城区一些公共建筑的配套使用。”●新城建不建?扬州老城的问题和中国多数古老城市面对的问题几乎一致:街道狭窄,楼面陈旧,渐显颓势。除了瘦西湖尚可装点门面,扬州,与任何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级市别无二致。据说,扬州市委书记、市长每次去省里开会,都会感到“压力很大”。发展是中国过去三十年的主题,扬州也不例外。城市以5.09平方公里的古城为中心,像摊大饼一样往四周延伸发展。“90年代改革开放如火如荼,房地产开发势头很劲,有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希望把老房子拆掉,建新房子。那时候有些人的认识还是有偏差的,认为这些破房子,有什么好保护的,基础设施又不配套,生活又不方便。”郑路说。守着一座千年古城,经济发展水平低的扬州遏制着种种发展经济的冲动,不敢“轻举妄动”。但问题仍旧是问题,古城既未得到更好的开发,也未得到良好的保护。古城的街道呈井字形,其中徐宁路作为主要街道,纵贯南北。奇怪的是,这条路的三分之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拓宽成更加宽敞的马路,剩下三分之二,则维持原貌——这是扬州市交通部门和规划部24门的矛盾产物。“交通部门说,一定要打这条路,否则南北向交通会很有问题。但是规划部门就坚持不能打,后来就停掉了。”郑路解释道,“产生矛盾的时候就让领导拍板,在这个问题上,市人大、市政协都是站在规划局的角度上,同意我们,后来就停下来了。”这条“断头路”,正是扬州主政者保护理念变迁的真实载体,《城市提升——扬州老城保护整治战略》一书指出扬州面对的问题,这也是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旧城保护共同面对的问题:“在一部分让位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而被拆除的同时,另一部分则沦为低劣的居住区。这些居住区的特征是:缺少现代化的卫生条件和排污系统等基础设施,破败的公共空间以及社会性基础设施的匮乏。”直到1996年,扬州市在进行第二轮城市规划时,确立了跳出老城建新城的发展方向。4年之后,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曾在扬州接待当时的法国总统希拉克。为了迎接两国元首的到访,扬州市对江泽民旧宅所在的东圈门片区进行保护性整治。然而,两栋现代大楼就矗立在江泽民旧宅前“暴露”了其迎宾工程的面目。当年,江泽民写下一句题词:“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两国首脑扬州之行结束后,扬州市爆发了一场大争论:到底要古城保护还是要经济发展?最终,扬主政者达成共识:古城不是城市现代化的包袱,而是体现城市文明、展示城市历史、延续城市文脉、彰显城市底蕴的“最佳媒体”。为使古城保护实现可持续,扬州市人大还在2000年10月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议》,提出要通过制定规划全面保护古城及其旅游资源,在老城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出来以前,所有项目全部暂停。这意味着,扬州老城的保护从规划引导上升为权力机关的共同意志。2001年12月,扬州市通过了《扬州市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大纲》。目前,在扬州中心区相对完整地保留了以明清城为主体的老城格局和成片的历史街区。这些历史街区以狭窄的街巷和1—2层的庭院建筑为主要特征,居住着约11万居民。25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寻求国际伙伴的现代支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城市建设也一路狂飙,城市发展从解放初期的学习苏联,转向了学习欧美,开始步入都市化时代。到2004年,有183个城市提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到2010年,初具形态的城市群超过了20个,同时,“宜居城市”、“生态城市”、“文化城市”也成为城市发展的标杆。2002年,德国政府与中国外经贸部签署协议,委托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GermanTechnicalCooperation)帮助中国政府开展环境生态方面的工作,GTZ和国际机构城市联盟(CitiesAlliance)与扬州市政府就古城保护的理念、民居修复方案和资金筹措等开展交流与合作。面对如何进行老城保护和城市建设的问题,扬州市政府告别孤独求索之路。GTZ和国际机构城市联盟曾对扬州老城区进行了长达5年的调研,在古城的需求和潜力评估基础上确定了未来10-15年老城可持续更新的远景目标体系、分项战略计划和实施框架。该项调研于2006年结束,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和城市联盟给扬州市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原GTZ员工、现南京工业大学建筑系教授朱隆斌认为,GTZ在扬州投入很大,时间很长,为扬州输入了可持续的老城保护概念。“第一个,保护的对象不光是文物保护单位,单个文物建筑,整个城市的格局,包括民居和老城居民的生活方式,都应该成为老城保护的一个部分。原来中国也有这样的理念,但政府官员不一定接受。国际合作有时候的作用就体现在这里,确信这是国际上的理念,更容易推行。”同时,GTZ强调居民参与到老城改造,而非迁移。此外,GTZ也告诉扬州,老城改造是一个长期的、可持续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国际合作也带来了中国政府的改变。古城保护办公室是中国历史名城的一个常设机构,基本上中国的历史名城都有一个“古城办”。扬州市古城办公室肇始于2004年,扬州市政府成立“扬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临时性机构古城办。古城办由7个工作小组组成,直接向扬州市政府领导负责,每个工作小组的负责人由26对应职能部门的领导担任,定期举行工作例会。那时的古城办更像是一个委员会,而非正式管理机构。2009年,扬州市政府将古城办由原先的松散型结构提升为一个专职的常设部分,从规划局、文物局、建设局和政府所属的建设公司调任干部。分项战略在纸面上给扬州古城保护提供建议,随后,由城市联盟牵头,“古城办”以扬州古城双东街区的“文化里”为试点,运用“社区行动规划”(CommunityActionPlan)的理念和方法进行“自下而上”的改造和修缮。2010年7月,以美国气候领导学院的成功经验为指导,ISC在中国的两个工业化发展程度最高的省份——广东和江苏各开办了中国首届气候领导学院。首届气候领导学院培训班涉及了城市低碳发展战略的多个话题,例如低碳城市发展的概念、实践、方法和工具,以及与利益相关者共同制定决策等。当时的扬州市长受到该工作坊“将老城保护与低碳发展结合”想法的启发,表示希望能够在他的城市里发展一个示范项目。ISC因此来到了扬州,进行低碳社区的旧城改造试点项目。该示范项目位于扬州古城南河下历史街区,南至南河下街,东至旗杆巷,西北两侧与老城区居民相邻。作为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最核心的4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南河下街区是老城区内文物古迹最为集中、街区风貌最为完整的一个街区,也是扬州目前少数尚未开发的古建筑建筑区域。27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附录老城可持续性发展的调研成果扬州老城区的问题调查发现,扬州老城区现有住房缺少维护,内部厨卫设施远低于当地和国家标准,不同地段的物质、空间和环境质量也参差不齐。商业活动侵入住宅区内部,日益威胁着传统的空间格局。因缺乏维护而导致历史遗迹的衰退,也在破坏其价值。在交通设施方面,非必需的机动化交通仍在推进,缺少停车设施,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废水排放以及固体垃圾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在公共空间方面,传统街区缺乏公共空间和绿地,而且现在的少量公共空间和绿地要么失于维护,要么只向游客开放,没有惠及老城居民。在老少年龄段居多的老城居住区中,老人聚会的场所和幼儿园、健身设施都比较缺乏。很多住户依靠自谋职业、小型非正规商业活动或社会补助为主要收入。低收入家庭和退休人员比例较高,老城的吸引力以及中心区位的优势面临竞争。老城的旅游业尚未得到充分认识,旅游设施没有达到现代标准,无法满足发展需求。旅游者的增多并未让老城的居民同步受益。扬州市分项战略计划第一个目标,便是改善住房条件。“大约有8万居民目前居住条件较差,因此对于老城提升战略来说,普通住房的修缮整治至关重要。因为老城的主要功能在于居住,改善住房条件将直接使当地居民受益。如果住房条件完成大规模的现代化,老城的‘落后’形象将会得到改善并吸引城市新的社会成员。”在此分项战略中,又分为7个目标,分别是:281.满足居民的需求,维修损坏的结构、改善卫生设施;2.确保大多数居民能够继续生活在原来的房屋里;3.确保单个房屋的改造符合老城整体保护政策和基础设施提升的要求;4.根据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理念,考虑居民的需求,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的需求;5.在整个过程中依靠居民的积极参与(从决策到实施);6.建立长期、全面的可持续机制,摈弃针对具体项目的短期或阶段性行为;7.遵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相关机构在各种文件中提出的国际城市保护的基本原则。在政府行政与管理方面,建议扬州市“古城办”办配备充足的人员,其中至少一名来自建设局、规划局和房产局的全职人员。到2010年,扬州市“古城办”应作为一个协调和中间机构发挥作用,负责协调各部门的活动,如基础设施改善和住房修缮整治。到2015年,“古城办”则将发展成为市政府的一个综合性专门机构,为居民和当地企业提供各种服务,包括建设许可证发放和信贷项目申请的处理等。建议政府尽量减少异地安置,动员公众参与,为房主提供免费服务,开发闲置地块,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廉租房,制定修缮整治的行动和投资的年度计划。——GTZ和国际机构城市联盟《城市提升——扬州老城保护整治战略》29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二)入扬州记●寻找共同利益诉求“扬州市能够更好地理解国外机构和政府合作示范项目时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外方能够提供什么,不能提供什么,相互比较理解。而且,扬州当时合作的官员还有一些比较好的个人联系。”原本在GTZ工作的朱隆斌如今是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的教授,此次成为ISC邀请的咨询专家。ISC来到扬州,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而古城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也做好了准备。“第二次见到郑路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谈实实在在的项目了。去古城办时,他们已经把图纸什么的都准备好了!他们说准备了一个示范点,看看行不行。”ISC城市项目负责人潘涛对扬州市古城办的行动力感到些许惊讶,他记得,双方聊了没几分钟,就直接去看项目点。“合作很快就定下来了,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扬州“古城办”的设想是,新的合作能够解决扬州老城的民居面临采光、通风、保温不好等主要问题。很多老城里的居民想把旧房拆掉,翻成新房子,她希望给老城的居民提供一些样本,采用低碳技术,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同时又不破坏老城风貌,她希望“让老百姓在改造自己的房子时能够吸取一些经验。如果我用了十项节能环保技术,他哪怕学两三样也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供一些参考”。为此,朱隆斌建议,将低碳技术和公众参与的“低碳社区”概念融入项目中,让项目可复制、可推广,以发挥更加长远的影响。潘涛则想到引入美国LEED认证标准,以国际化的标准来打造扬州古城的低碳社区。2011年7月,扬州市政府和ISC意见达成一致,签订合作协议,对原扬州铰链厂及周边社区4134平方米地块进行规划开发,建成一个集社区服务、社区低碳展示和示范为一体的综合低碳社区。协议约定,扬州市古30城办作为实施主体单位,负责组织扬州当地技术机构编制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方案以及建筑施工图,协调开展项目施工。而ISC则负责为规划和设计提供低碳节能理念和技术职称,编制低碳社区建设导则,开展相关的低碳社区参与系列活动。ISC将承担邀请专家、组织培训的费用。在这样的合作伙伴关系里,ISC埋下了一笔伏笔:经过协助扬州当地政府部门和规划、施工机构,ISC便能够培育并保证当地独立进行后续的改造古城能力。在这份协议中,双方也协商出了项目进展的具体时间表:项目实施为期一年,从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2011年6月至9月将完成规划设计方案与审批;10月至11月完成建筑施工图和实施准备;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实施施工;2012年6月以后则是推广总结阶段。协议落定,ISC兵分三路:首先,组织社区参与活动,询问铰链厂周边社区居民,希望这块废地被改造成什么样。其次,调研老城区温室气体排放基线,换言之,了解老城居民生活的“碳足迹”:哪些方面是低碳的,哪些方面是高碳的。第三,则是规划设计。后两者均属低碳研究者的强项,但公众参与,社区营造,则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算是项目开展之中的难点之一。※链接ISC合作的要诀相互理解,寻找共同的利益诉求,是ISC多年来与不同机构合作的工作方法,ISC中国区负责人万扬发现,从实际需求出发设计的项目更容易得到多方面的支持,这是ISC与地方政府合作的秘诀:“你想做的事情跟人家想做的事情要有重合,假如双方想做不同方向的事情,永远不可能合作。”31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社区参与:组织公众咨询会事实上,对于古城办而言,公众参与并不新鲜,他们了解这是国际通用做法。在扬州市与GTZ合作的中后期,曾选择扬州古城中的文化里作为试点,开展公众参与。朱隆斌认为,低碳社区是一个社区的居民共同遵循低碳的理念,运用低碳的技术来改善社区的发展状况,使社区发展更符合可持续的理念和方式。没有居民参与的话,就很难说是完整意义上的低碳社区。为此,ISC的项目负责人潘涛特地去美国哈佛大学学习社区参与的组织方法和工具。“首先介绍项目框架,然后分小组讨论,结合社区的地图,每个小组发一张透明纸,让居民在图上画,需要这个社区增加什么东西,然后每个小组进行汇报。这个过程叫做charrette,这是个法语词,意思是现场排练。这是美国的工具,专门用于公共参与。这个技术手段就是把人的想法落到图上,最后大家交流起来很方便,你看着图讲。”公众咨询会总共举办了两场,由项目点所在的南河下社区居委会组织,每次为期一天。第一次咨询会由潘涛主持,目的在于头脑风暴,收集居民的建议和意见。第二次咨询会则由朱隆斌主持,在第一轮建筑规划完成后,再次收集居民看法。“效果比我想象中要好很多。刚开始我以为老百姓不一定会有很多想法,而且能不能表达出他们的想法?会不会出现扯皮的情况?其实这些顾虑后来都证明是不必要的。”潘涛对南河下社区居民的评价很高,“老百姓的参与非常理智,而且很踊跃表达需求,讲的都在理上。”居民提的建议有时也恰是项目组忽略的问题。最终,根据居民提交的看法,项目不仅设立了防火通道,还预留了残疾人通道。除了设计户外公共广场,还将其中一个四合院作为社区活动中心,满足了居民对扩展社区活动空间的需要。32●因地制宜:探寻古城碳足迹既然营造低碳社区,首先要认识这个社区自身碳足迹是如何形成。碳排放基线调查犹如对古城进行的一次“全身检查”,对古城社区居民用电用水的行为习惯、收入、家庭结构和住房条件等进行了解,为优化低碳社区方案提供相关依据。2011年12月和2012年5月,ISC联合扬州大学研究团队分别对扬州市一老一新两个社区,通过访谈关键人物和居民入户调研,收集到扬州市老城和新城居民总体能耗的有关数据。令人惊讶的是,扬州老城的生活本身就很低碳!潘涛分析道:“人均碳排放2吨多,这已经是联合国2050年想达到的标准了,非常低碳!”扬州老城的传统民居建筑以天井为核心,与堂屋形成轴线,构成多进的建筑格局,使相对密集的建筑群具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排水、除湿等条件。此外,屋面也有玄机。扬州传统民居一般为五架梁、七架梁,空间高大,有利于通风。屋面铺设小瓦,铺瓦比苏州一带要厚实密集,而且瓦屋面呈凹凸状。这些特点,除了有利于雨水的迅速排放外,也形成了很多的阴影面和较好的隔热层,客观上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甚至,在历代战火的摧毁和重建中使用的不同时期不同规格尺寸的乱砖也成为了扬州传统建筑的一大特色。据扬州著名古建筑专家赵立昌先生介绍,在历史上,扬州老城区几经战火,很多建筑都被烧毁,后来又在原址上兴建新的建筑。这就在地下形成了独特的瓦砾土层,土质的颗粒很大,水流极易流淌下去。有的地方,往下挖1.5米,还是瓦砾土层。瓦砾土层如同一层层鹅卵石,水是很容易渗透的。石板路缝也分流雨水。在这些瓦砾土层上面,老城区的干道上大多铺设着麻石板,而巷子里则是青石板路,这些石板路之间都有一定的缝隙,并在道路两边设有排水沟,这样雨水很快就通过石板缝隙往下,在瓦砾土层中渗透回地下水。至于绿化,历史街区原有街巷空间基本没有专门的绿化用地。但小型33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庭园、较大的私家园林、寺庙和城河沿岸等处,却也构成“绿杨城郭是扬州”的绿化景观。但是,老城区的低碳水平是处于低生活水平基础的低碳,很容易转变成高碳。入户调查发现,老城区家庭居住面积偏小,46%的家庭住房面积不到50平米,且多属公房,产权关系较复杂。调研中的家庭,82%收入低于4000元,其中30%的居民使用井水作为部分生活用水。在耗能方面,老城区变压器和输电线材质落伍,导致电损耗相对较大。同样,老城区管网老化,管网材料落后,也造成水资源漏,能耗较大。与新城区的绿色小区相比,老城区家庭夏季使用空调、风扇等电器频繁,用电量较高,月均电费也更高。此外,老城区没有管道天然气,86%的受访家庭使用瓶装煤气,而新城的绿色小区则安装管道天然气,燃气费也相对便宜。对这个调查结果,古城办感到非常振奋,从碳排放的角度来看,老城完全优于新城,交通以混合交通型,更加畅通,中小学数量多、距离近,商业设施和网点密布,离农贸市场不远,生活便利。●采用适当的低碳技术老城本来就很低碳,现在的低碳设计面对两个问题:1.如何通过合理设计,避免高碳的情况发生?2.如何用更加低碳的生活方式和低碳技术,同时提升老城的生活水平?ISC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四个字:低碳、民生。潘涛解释道:“房子能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就利用可再生能源,能够用节能环保技术的就用节能环保技术,交通上尽可能维持原有的街巷。在水资源收集方面,尽量使雨水能够自然渗透。”示范项目建的11栋房子中,有以被动措施为主的,比如通过外墙、屋顶保温、自然通风、日照来达到比较好的舒适度。有的增加了主动技术34的利用,如太阳能热水,太阳能光伏发电,地源热泵。老城居民担心普通的太阳能热水器会影响老城的风貌,一个个架在屋顶上,不太协调。ISC在低碳示范项目中采用了分体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使集热器与坡屋面平行,调整到30-35度为最佳角度,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也采用了同样做法,在亭、廊架顶直接利用光伏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一部分用于照明,一部分用于水的加热。除了光电,地热也是可利用的再生能源,利用土壤里所储存的自然稳定的热量,可为建筑物供暖与制冷。正常情况下,土壤在地下3米的温度大约为12摄氏度。地热采暖是为建筑物采暖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与其他方式相比,电热效率高,如果与传统燃烧天然气的供暖装置配合使用,地热供暖后路将极大减少所需要的燃料使用量,同时为建筑物提供舒适的温度。同样,地热制冷也比传统的空调效率高。更重要的是,地热能可以使天花板升温和降温,使每个房间变成一个供暖和制冷系统,不需要额外的空调。地源热泵的投入较大,适用于集中供热空调的新建建筑,而且此前几乎未出现在扬州老城中。将这些试验性的技术应用于示范项目中,ISC希望可以进一步观测效果,在后期运行的时候再进行跟踪监测,分析主动技术和被动技术的特点。ISC在扬州老城的低碳示范项目采用了系统的节水措施。在建筑之内,使用节水器具,控制末端水压,减少无效用水。收集屋面雨水,提升后用于庭院绿化。采取节水绿化措施,杜绝漫灌和软管浇灌;用积蓄的雨水营造微型水景观,提高湿润度;采用节水型“立体绿化”技术,美化周边环境。在公共范围,采用了雨水收集技术,用于公共绿化、景观、浇洒道路、公共场所保洁、公共建筑冲厕等,减少自来水用量。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广场、停车场等场所,则推广使用透水地面技术,减少硬化地面和暴雨排水量。在社区活动中心等室外人员集聚场所,采取井水雾化技术,降低局部“热岛效应”。整体而言,ISC使用了相对成熟、成本较低的低碳技术,虽然价格35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平民”,但通过综合配套使用,整个社区在冷热能的收集利用、水资源的循环使用等方面能够达到能源效率使用最大化,同时将碳排放降到最低,这种成熟的低碳技术在老城区的集成应用也属首次。低成本技术和硬件的组合配套,便能使项目能够达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平衡,也让项目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和借鉴价值,易于推广复制。36●在地设计:当地设计院的智慧建筑和低碳设计方案修改是由民众参与的。ISC与古城办召开了大讨论会,让相关的官员和居民、专家都参加,进行修改。最终,规划设计方案确定,再交给扬州市设计院做详细的建筑规划,美国LEED家居认证专家尹鸿玺博士提供能源方面的建议,政府对规模、造价和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估。2011年底,建筑设计方案确定,扬州市设计院做出施工图。“这个阶段也要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具体的技术怎么样落实下去。在方案和初步设计阶段,都是一种可行性的东西,但是具体这些技术采用之后效果怎样,结合度怎样,都是在施工图阶段提出来。”扬州市设计院副院长季文斌介绍,以往在施工阶段出现问题的时候,有些设计就会被抛弃。但这次的项目与以往不同,低碳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必须找到方法解决。2012年4月份,经过招标之后,扬州意匠轩园林古建筑营造有限公司37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中标,承包下所有施工。期间古城办向市政府申请下2000多万项目资金,并搞定了土地划拨等问题。“最难得的就是跟老城结合起来!在全国做绿色三星的案例已经很多了,老城保护的案例也很多,但是能够把低碳和老城建设结合的项目,当时不多,能够做成的就更少!”季文彬认为,这个项目对于扬州市设计院而言,也是一次契机,之前没有一个设计单位,能够把低碳与旧城保护的项目从头至尾完成。“之前要么是在规划上提些概念,最终落实的时候可能就出现问题了,可能落实不下去。还有,开发商有些项目,但不一定在老城区做,一般在新区做低碳的东西。季文彬看来,老城区的改造在现阶段已经很困难,无论是政府推动,还是居民个人力量,或者是房地产为主导,都缺乏内在动力。“老城区的房子往往成为一种负担,看上去好看,但没法用。”而这次,采用国际标准,在中国老城区建立低碳社区,并得到当地政府和国际机构的双重支持,机会绝无仅有。此次设计其中最大的挑战在于传统和现代之间,如何取舍。最终,季文彬确定了此番规划的大原则:使用传统体块方式,在街巷体系、空间尺度、形式和材料等方面,坚持保持传统,大前提是保证老城区建筑风格的协调。在传统建筑的非重点区域,则大胆使用不会造成冲突的现代技术。第一个设计理念是街巷体系:“我们这个项目是古城区里的,不能是飞来的一个东西,而是生长在里面的。”正如著名传统建筑学者阮仪三所言,老城区的建筑,应该是织补,而不是打补丁,做到与衣服的机理、经络都一样,只不过是用了新的材料。其次,传统建筑的体量较小,如何在体量上既能满足现代生活的要求,又能满足传统建筑的尺度,是设计上的一个要点。再一个是形式和材料的问题。“传统建筑都是木结构的,而我们在这个项目中11栋房子里,尝试了多种形式。希望在扬州老城里,除了传统建筑,还有新的东西。”在结构形式上,低碳项目使用了传统木结构、现代木结构、38砖混结构、框架结构等。由于项目所在地属于扬州古城重点保护的四大历史片区之一,受《扬州南河下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影响较大。“一定要符合保护规划的一些原则。比如规定的街道走向,城市的控制,古城风貌的控制等。”由于采用了LEED-for-Homes认证标准,季文彬在进行建筑规划设计时,也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哪些是打分高的,哪些是打分低的。最后,设计院内部讨论出初步的方案。方案要经过古城办的认可,并提交给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审批。再召开专家评审会提出修改意见,设计院再行修改,如此往复修改了约十稿。扬州设计院出炉的每一稿设计方案,都要交给朱隆斌进行模式分析,最后再邀请政府、专家、居民等各方讨论。功能和风格方面的讨论最为激烈:“一些官员偏爱现代建筑,有一些偏爱传统建筑,这次我们做,就要统一不同的认识。因为我们不可能采用绝对传统的建筑,因为加了新技术之后,必然对传统建筑有一些改变。专家评审会上,各路专家也是这样的,大部分对风格持不同看法。有人认为索性做一个现代的东西,也有人认为不能做现代的建筑。”最后说服众人的,还是设计师本人。“我在扬州传统建筑方面,相对来说,资格是比较老的,对历史文化也比较了解,在风格上有我比较坚持的东西。”季文彬解释,“要考虑的是,在哪些地方使用现代技术,在哪些地方保持传统,把各自的优点都突出。”建筑设计的全过程耗时五个月。方案确定之后,政府则对规模、造价、环境影响等进行评估,随后,设计院再根据建筑规划设计图做施工图。在此阶段,需要落实具体技术。以往做项目时,若技术落实遇到问题,一般弃而不同,强调建筑比技术重要。但在低碳社区项目中,低碳技术本身是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管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都尽量想办法解决。LEED认证体系的引入,给了季文彬另外一个看待古城的视角:“我们对低碳的理解以前停留于技术层面,而LEED将区位、文化的价值包含39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在里面。比如,老城区的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是比较近的,那从一开始你的分值就比人家高,实际上重新建立了一个对于生活品质的评价标准,不光光是建筑。”●扬州古城低碳示范项目2013年夏天,扬州古城低碳示范项目竣工。如今你再去扬州南河下历史街区,就会看到11栋崭新的古朴建筑:在坐拥粉墙黛瓦、古巷天井、微型园林的同时,也能享受到现代建筑的便利。11栋扬州四合院从表面看似与古城其他建筑并无多少差异,但实际上,它们的“内核”却是经过低碳技术改造的“升级版本”:在房子里,你可以用雨水浇灌绿地、冲洗厕所、洗车甚至洗脸、洗头,将免费的太阳能用于室外照明和水的加热,以大地做空调,冬暖夏凉。不过,截止2014年6月底,这十一栋扬州四合院尚未完全投入使用,当地社区、古城办正在寻求低碳示范项目的最佳使用方式。ISC对于扬州市政府的建议是利用其中一栋作为社区的康乐中心,同时承载低碳民居改造技术的展示作用,结合政府的资助政策,鼓励当地居民低碳改造他们的住房。另外的四合院可以作为社区服务以及盘活经济的考量,成为敬老院、青年旅社等机构所在地,并通过收回投资,循环投入到其他废旧场地改造,逐步解决社区老龄化、经济活力不足的问题,并达到社区在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三)如何建设一个低碳社区?扬州老城低碳社区示范项目融合了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分别包括美国LEED认证专家、南京工业大学建筑系教授、扬州设计研究院副院长、ISC城市项目博士、扬州市古城办高级城市规划师等等。这个“重量级”的组合将用扬州老城低碳社区示范项目告诉你,如何建一个低碳社区。ISC来到扬州,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而古城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也做好了。401.何谓低碳社区?在ISC编著的《社区低碳行动指南》(2012年)中,详细描述了低碳社区的概念,低碳社区(LowCarbonCommunity),顾名思义首先是“低碳”,低碳英文为lowcarbon,意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没有碳排放或只有少量碳排放的社区可以称之为低碳社区。此前,中国一直还没有谁明确得提出过低碳社区的概念。为此,ISC借鉴国内外优秀案例,总结归纳低碳社区的具体特征和建设低碳社区的技术手段,起草了《社区低碳行动指南》。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朱隆斌认为,低碳社区也是指一个社区的居民共同遵循低碳的理念,运用低碳的技术来改善社区的发展状况,使社区发展更符合可持续的理念和方式。《社区低碳行动指南》中提出,低碳社区应具备四大特征:有明确的减碳目标,有适宜的低碳技术,有社区的广泛参与,有持续的社区建设。在这个标准中,低碳社区的建设不仅包括硬件环境建设,还包括软环境建设,软、硬两方面的低碳建设都有相应的技术手段作为支撑。※链接什么是社区?地域空间:传统社区概念所讨论的范畴,具体包括特定区域、城市居住区等。城市社区是一个由物质环境、社区成员、社区组织和共同意识所组成的完整系统,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职业空间:社区概念在职业和工作场所中的扩展,也可以指一种机构和职业组织等。生活空间:具有某种相同兴趣的人们进行交往、文化娱乐等活动的团体和空间场所。会员在自愿、互助、互惠的基础上组成自主参加,并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的协会或团体,其主要功能包括社交、心理、41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娱乐等功能。虚拟空间:人类利用计算机等高新技术手段所形成的虚拟空间中人们活动空间的扩展,如网络社区、各种集会等。网络社区是社区的网络化和信息化,是一个以成熟社区为内容的大型规模性局域网,涉及到社区生活、金融经贸、大型会展、高档办公、企业管理、文体娱乐等综合信息服务功能需求,与所在地信息平台在电子商务领域进行全面合作。广义的低碳社区建设包含了上述的各个层面。●低碳社区的标准国际上低碳社区的建设通常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目标交织。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不同国家、城市和社区相继提出了各自的城市或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和相应的指标体系。这些标准和低碳社区标准指标从不同的国情和当地特点出发,具有各自的侧重点。一些国际组织和机构,如联合国人居署(UNHabitat)、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世行(WB)、亚发行(ADB)、GlobalUrbanObservatory(UNCHS)和欧盟委员会等也都曾研究和发布针对区域和全球的共同标准和指标体系框架。总的来说作为城市低碳社区应该具备居住舒适、健康、节能、环保等要素,并特别强调CO2的减排与增汇问题。国内外的理论探讨、实践案例和相关标准反映出以下共同特征:◆社区通过社区营造方式的优化过程,采取多种技术手段,从环境绿化、建筑低碳化、用地紧凑、绿色交通、能源高效使用、资源循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采取具体减碳措施,控制化石能源的碳排放量,综合能源高效利用与资源节约改善,达到低能耗、低排放、碳中和。◆在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培育社区居民低碳意识、倡导和践行低碳生活方式,采取持续的低碳行动。◆世界各国在建设可持续社区、生态社区和低碳社区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社区的参与、人才培养和长期的机制保障。42目前,关于低碳社区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指标。ISC参考国际国内的相关的标准和评估体系,建立了一个低碳社区标准和评估的系统,并已经在广州和江苏的低碳社区建设中加以应用。该系统适应中国社会和经济状况,侧重既有社区的低碳建设和更新,以简洁和易操作的方式指导社区的低碳行动,实现减少城市和社区碳排放的目标。ISC将低碳社区定义为以社区为基础,具备明确的低碳目标和软硬件设施,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实现降低碳排放强度并且提高生活质量的社区,是具有较完善的低碳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社区。低碳社区作为一种目标,在没有统一的标准之前,社区采取积极的低碳行动是建设低碳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链接欧盟颁布的欧洲共同指标(EuropeanCommonIndicators)偏重环境可持续性,旨在为欧盟国家地方层面的环境可持续性评估提供帮助,对城市和社区取得的进展做出监控。参与的城市或社区可以通过欧盟环境局的“环境之窗”(EnviroWindows)发布和比较他们的数据。指标的框架由10个方面组成:◆居民对当地社区的满意度◆地方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当地的机动性人流交通◆地方的公共开放空间和公共服务的可达性◆室外空气质量◆儿童上学与放学路程◆可持续的地方管理和企业◆噪音污染◆可持续土地利用◆推广可持续性的产品43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低碳行动社区低碳行动是构建低碳社区的主要举措之一,能够提高节能减碳的实践广度和深度,增加社区居民荣誉与社区认同,营造社区居民居住环境与生活质量,并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国内外成功案例的经验表明,社区低碳行动的关键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低碳目标明确——共同的愿景和合理明确的减碳目标。社区具有全球视角和地方行动意识,应对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和气候变化挑战,在社区建设过程中融入低碳理念和低碳行动。社区具有共同的生活质量提升愿景和减碳目标(不是个人意愿,而是社区每个人的共同愿景)。◆低碳行动有力——公众参与采取持续的行动基于公众参与和可持续行动的理念,社区建设的利益相关方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坊等方法,制定行动计划并加以实施:从成立多方参与行动小组开始,分析社区现状、计算碳足迹、发现减碳潜力、设定减碳目标、确定优先事项、制定行动计划,并加以实施、评估和调整。组织低碳生活系列活动,频率要高,由各种小组开展,如成立节能、节水、垃圾分类回收等环保小组,开展低碳家庭评比等。◆低碳技术适宜——采取适宜的节能减碳措施和技术。社区在分析碳排放现状和减碳潜力的基础上,应用在经济上可行的适宜技术措施和工具,实现节能减碳目标。◆低碳机制保障——资金保障、组织保障和人员保障。有效筹措政府资金和私人投资,通过政府和社区购买服务形式扶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工作,通过建立鼓励居民和社区组织参与规划、决策、实施和监督的机制激发利益相关方的参与热情,实现低碳发展目标。以低碳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和领导骨干的能力建设,推进公众参与社区建设和创新的社会管理。※链接LEED,绿色建筑奥斯卡44LEED全称为“能源与环境设计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adershipinEnergy&EnvironmentalDesignBuildingRatingSystem),是由非政府组织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于1994年开发的认证系统,该认证几乎适用于所有建筑类型,无论是商业建筑还是住宅建筑,其中LEED-H是八大评估类别中针对住宅所进行的认证体系,认证级别从高到低分为铂金奖、金奖、银奖和铜奖。与国内通行的认证标准不同,LEED-H除了针对施工图和竣工后的建筑进行评审,也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评估。因此,包括古城办、设计院和施工单位在内的项目团队,都需要提供审查资料。截至2012年1月,中国申请LEED认证的项目已达800多个,已获得认证的项目有195个,中国已经变成仅次于美国的LEED认证全球第二大国。目前,海口红树林木屋别墅成为首个获得LEED-H认证的绿色建筑项目,在此之前,中国尚未出现获得铂金奖的绿色建筑。2014年,扬州古城低碳示范项目获得LEED铂金奖。◆附录ISC低碳社区标准和评估系统ISC低碳社区标准和评估系统在软环境建设和硬环境建设上并重,从9个方面推荐37项措施,强调社区的参与和机制建设。标准和评估系统由必选项和可选项组成,将总分值设定为200分,要成为低碳社区,其分值至少应达到120分以上,同时应满足以下要求:a)必选项必须实施b)自选项的每一大类必须实施一项以上c)年度直接量化减碳量不低于5%特别需要申明的是,ISC的指标框架仅供社区参考借鉴。社区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开发创新措施,不必拘泥于推荐的措施选项。45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462.低碳社区的技术和方法(1)社会规划和绿色建筑●社区规划社区规划设计是社区节能的基础,与许多花费颇高的建筑节能措施相比,是减少社区的能耗和碳排放的低投入高产出的有效措施。因此,社区规划必须首先对社区既有环境进行分析,从气候、地形、建筑形态、整体布局、建筑形态、外部空间、功能等方面入手,综合分析影响建筑能耗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整体的策略,对与低碳目标矛盾明显的环境和建筑进行改造,在控制成本合理的前提下改善社区整体的生态环境并降低能耗。为实现低碳生态目标,在城市和社区层面上,一般均强调以下观念和措施:◆紧凑、高密度、混合型的土地利用;◆强调基于公共交通的城市交通体系;◆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相结合,尽可能减少生活与就业单元的距离,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网点的步行的可达性;◆保护农业用地、自然景观与公共空间,强调在开发周边农村用地之前,首先直接提高已开发土地和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要在社区层面选择适宜的节能措施,形成集成和优化的方案。节能措施有低技术的,也有高技术的,有高投入也有低投入的,在选择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适度技术原则:考虑当地的技术条件和施工条件以及运营的条件,避免不顾实际片面追求高技术投入。实现建筑节能的某一目标,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路径。中国尚处于发展阶段,决定了我国在大面积推广建筑节能工作中需倾向于优先选用附加投入低、易实施的技术措施达成理想的节能效果。47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2)经济和生态效益平衡原则:对节能措施作投入产出分析,利用国家和地方对建筑节能措施的扶持政策,在经济上可行的基础上实践技术创新。(3)被动措施优先原则:优先从规划和建筑设计等节能技术手段入手,减少建筑的能耗需求,然后考虑传统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绿色建筑建筑的低碳节能主要指减少建筑冬季供热、夏季制冷、热水供应系统、照明系统以及家电等方面的能耗需求,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被动措施、常规能源系统的优化利用、提高空调制冷系统效率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被动措施除了在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中确保建筑形体的紧凑和良好的朝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和建筑遮阳是至关重要的。在成本允许的范围内对建筑围护结构进行改造,如换装双层玻璃、加装保温板等。对于有遮阳需求的建筑增加遮阳措施,减少夏季热辐射,降低夏季制冷能耗。可再生能源利用:如有可能可考虑加装太阳能光伏电板、生物质能装置等。在成本可控的范围内对建筑的围护结构和遮阳构造进行改造,以改善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供热供冷需要耗费的能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可再生能源。48◆附录《扬州市民居低碳导则》《扬州市民居低碳导则》总结了九项低碳被动措施,供老城居民参考。1.屋顶保温上,可采用岩棉板或泡沫玻璃。岩棉板又称岩石棉,由天然岩石、矿物或工业废料制成的蓬松状短细纤维构成,本身为不燃材料。泡沫玻璃则是由碎玻璃、发泡剂、改性添加剂等粉碎、均匀混合后高温熔化形成的无机非金属质玻璃材料。2.墙体保温方面,除了上述两个“法宝”,还可以使用墙体无机保温砂浆。JCTA-950无机保温砂浆是一种用于建筑物内外强的新型保温节能砂浆材料,以无机类的轻质保温颗粒作为轻骨料,加由胶凝材料、石粉、抗裂添加剂及其他填充料等组成的无机灰色粉末状干粉砂浆,常用于南方的夏季隔热。49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3.地面保温也民居低碳改造的内容之一。在此,朱隆斌推荐的保温材料是EPS或PU。EPS全称为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PU则是发泡聚氨酯。此外,传统的门窗都是木质的,气密性不够,在不同气温下也容易变形。4.木门窗如何进行低碳改造?方法一是加双层木门窗,方法二是更换新的门窗玻璃类型。为达到更好的气密性,还可以增加气密条或塑钢窗。5.亭台楼阁也是江南园林的重要标志,在扬州老城里,如果建筑的内庭较大,则可以使用活动式遮阳,夏季减少阳光直射。6.不同的建筑材料在不同温差情况下,也会形成一个连续性的热量流动通道,称为热桥。朱隆斌在小手册中普及,减少热桥连通的区域或增加热桥长度以及减少热桥数量,都可以将热传导降至最低。7.为了解决传统房屋光照不足的问题,可以在建筑中增设通风窗。其中,保留原建筑立面风格的民居可采用山脊通风窗,内部设节能保温窗,仅在夏季开启,还需增加虫鼠纱窗,如此就能减少夏季蚊虫叮咬,通风窗要采用百叶式,安装朝向应为夏季主导风向。而可开启通风窗或采光天窗则适合可架设天窗的民居修缮。8.建筑立面绿化的应用。绿植不仅仅种在平地的庭院中,还可以种在立着的外墙上。青砖之外,经过细致的营养液输送系统和平面浇灌系统,种在外墙上的绿植将为老城提供更新鲜的空气,并惊艳游人的眼。9.在有良好保温隔热措施和机械通风的建筑物里,还可以增设可控启闭的百叶窗和天窗,管理空气对流,对建筑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这些低碳技术的共同特点是:价格平民但效果显著,易于推广。50(2)节水和水资源利用社区节水和水资源综合利用是低碳社区建设的重要措施,是一项在社区范围内将供水、污水和雨水等加以统筹规划,以达到高效、低耗、节水和减排目的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家庭节水,如选用节水器具,推行“水卡”以遏制用水量的增长,实行定额用水,提高超额水费单价等;中水利用,指各种排水经过处理,满足再利用功能要求的水质标准后,可以再一定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包括污水回用和雨水利用等;污水回用主要用于浇洒绿地、冲洗厕所、洗车等。污水回用技术已经在一些资源型缺水地区加以应用;雨水利用技术可分为雨水渗透和雨水回用两类,很多发达国家雨水渗透技术已得到全面利用。节水和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也有高投入和低投入、高技术和低技术之分,因此社区要实现节水目标,应该根据各自的条件制定优化的方案,挖潜改造。污水回用、供水系统优化属于前期规划建设范畴,而现有社区在家庭节水、雨水渗透和雨水回用方面往往具有较大的潜力。●家庭节水社区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来节水,哪怕是很少量,将会对用水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家庭节水有许多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节水装置和用水习惯。(1)安装节水器具:节水型水龙头、节水型便器、节水型淋浴设备等节水效果明显。网状的通气帽装在水龙头的端部,价格不贵,在大多数装修材料店和管道供应店都能买到,安装也很容易。和正常的用水量相比,它能节省25%。(2)避免泄漏:如果水龙头或者抽水马桶漏水,那么每天就会浪费0.46立方米水。51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3)养成好习惯,做好家庭用水记录,每天定时抄录家中水表数据,形成系统的家庭用水单杆,便于自我约束和监督。◆附录家庭节水的好习惯◆不要在抽水马桶中冲掉香烟头或棉纸碎屑等物。◆不要为了喝凉水而让水龙头的水哗哗地流,请在冰箱中放置一杯凉水以备饮用。◆在清洗蔬菜时不要让水不断地流,要先把胡萝卜和土豆削好,然后再进行清洗。◆巧用厨房废水。洗米、煮面水用于洗碗去油污;用于洗菜去除农药;浇花更富营养;洗衣更易除尘;擦家具干净明亮。◆在接电话时、开门接待客人和改变电视机频道时,都不要让水不断流出。◆一水多用。准备3只以上的废水收集桶,分类收集家庭废水,合理安排使用,可以节约大量清水。◆自然解冻食品;控制烧水时间;用纸擦油污;餐具集中清洗;用盆洗菜洗碗。◆不用马桶冲垃圾;使用固定器皿洗漱;水龙头小开、勤关;用桶涮拖把。◆衣服集中清洗;水位适中;洗衣剂适量;洗前先浸泡;小件衣服手洗。◆淋浴代替泡浴;缩短冲淋时间;浴缸和淋浴搭配使用。52●雨水利用雨水利用的设计应尽可能考虑最大限度利用雨水,并做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社区在进行雨水利用时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在人行步道、停车场、广场等建造、改造时,进行透水性铺装,以利于雨水的下渗,既可防止地面雨天积水,又可增加地面湿度,改善小环境。◆在绿地建造、改造时,建设下沉式绿地,或利用绿地自然地貌,建设起伏式绿地,增加对雨水的拦蓄和下渗,节约绿化用水,补充地下水。◆利用区域内人工或自然洼地、湖体、水泄增加对雨水的拦蓄,拦蓄的雨水可作为绿化等杂用水。◆根据条件建设雨水收集利用工程,如将屋面、路面等汇集的雨水收集,经处理后用于绿化、洗车、冲厕等日常杂用水;或经适当改造,将雨水引入现有的湖体或水池,作为景观补水,并可作为日常杂用水。53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3)垃圾分类收集垃圾分类是低碳社区很重要的一环,将属于可再生资源的垃圾分类出来,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的清运量和处理量,减少对水、大气、土地的污染和占用,以及有毒有害垃圾的危害性。同时加强生活环境的洁净度,从而减少疾病的传播,对人体健康也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垃圾经过特别处理后,还可以实现资源化和无害化,真正做到“化废为宝”。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包括可用来堆肥的厨余垃圾、纸类、塑料类、橡胶、玻璃、金属、织物,在社区里建立垃圾分类回收网络,将有效促进社区的垃圾分类。在推进社区垃圾分类回收计划过程中,一般需要居委会成立工作小组,邀请有关人员共同参与。这些人包括:热情的社区居民,他们可以成为计划的志愿者,物业公司或清洁公司的负责人员;还应在每座楼中找出一名推行垃圾分类回收的居民代表,他既是计划的联络员,又是宣传员。工作小组是推行垃圾分类回收计划的主力,包括如下工作内容:◆决定回收废物的种类;◆决定回收箱的摆放地点,并进行摆放;◆处理回收计划的财务事项;◆在社区内宣传回收计划;◆向居委会和居民们汇报计划的实行成果;◆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对固收计划进行不断改进。※链接如何宣传垃圾分类理念宣传需要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分类回收计划正式开始前1个月启动,这个阶段的宣传要让大家指导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要性、好处,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有支持分类的愿望。可以通过张贴海报,举办讲座的形式进行。54第二阶段着重宣传回收计划的细节,教会社区居民哪些是需要低碳社区的技术措施和工具回收的物品,如何分类垃圾,如何正确投放到分类垃圾箱中等技术性宣传。这个阶段的宣传可以通过张贴海报,去每家发放宣传单页等形式展开。这个阶段的宣传应该在回收计划正式开展前两周进行。(4)绿色公共空间社区公共绿地的规划和改造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但居民也可以开展自助绿化,丰富立体绿化,改善社区环境的同时以较低的成本缓解社区内的热岛效应。自助绿化的具体方法是成立居民绿化志愿者协会,由居民参与到社区绿地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中来,立体绿化是通过屋面绿化、建筑立面垂直绿化,有效加大绿化率的同时亦可改善建筑的保温性能。种植乡土植物,建立绿荫停车场,夏季遮荫,防止车辆接受过度热辐射车厢内部温度过高;秋冬季落叶,阳光照射到车身上提高车身温度,减少发动机加热的能耗。◆附录自助绿化具体流程(1)居委会先要建立起自助绿化志愿者管理组织,专门负责自助绿化事务。同时确定自助绿化志愿者管理办法和监督奖励机制,并建立志愿者档案登记备案。(2)确立组织之后,招募社区志愿者,这要求组织招募的工作者对工作抱有绝对的信心、恒心与热忱。(3)在充实理论知识以后,居委会工作组需发动志愿者组织安排实地测量和统计,计算出小区的绿地面积并绘制小区的平面示意图。通过统筹的方法将这些需要开展自助绿地的场地用显著的颜色标志出来。(4)场地测量完毕后,对测绘出来的平面图进行规划。按照功能分区,将需要种植的区域进行植物分类分区。所有资料科学管理,55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建立档案。(5)居委会工作人员需明确提出职责要求:所有志愿者一切从全局出发,不搞私人蔬菜种植,否则势必破坏绿地的美观,影响景观整体效果。(6)在明确了种植品种以及绿化职责后,组织志愿者认养绿地,同时自助绿化工作组给志愿者分配自助绿化任务。(7)解决资金来源,一是设立绿化基金,考量适合所在社区可产生经济效益的简单事情来创造收益从而支持自助绿化工作;二是寻求其它外界力量或政府部门提供帮助。(8)组织多种水源收集,比如铺设楼宇之间的雨水管道,安装雨水收集容器,进行水资源的回收,收集自家洗菜和淘米水等用于灌溉绿地。(9)后期自助绿化的维护和监督,除去松土,防病虫害,剪枝修叶,还有随时注意雨水罐中的水量变化,通过记录相关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以便于更好的掌握绿化维护工作。(10)秋冬时节是一年绿化工作的收尾阶段,在此期间,可以组织志愿者将落叶收集起来,覆盖在绿地上。一方面可保持水土,另一方面可保持土地的湿度和温度,对于植物越冬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落叶还可以在来年转化为丰富的有机肥料,一举三得。(11)通过自助绿化,交流养花心得等让社区居民广泛认识,传递经验,成为朋友,从而加强社区人心的团结性。(12)当社区自助绿化队伍呈现出老龄化的特点时,需要挖掘、招募、发展并培养新的志愿者参与其中,让社区自助绿化工作能持续的传承下去。56(5)低碳交通通过社区进行相关的宣传组织工作,从居民自身和社区组织两方面出发,为居民日常上下班和假期出行提供汽车同乘的支持,在节能减排、节约开支的同时也能促进社区居民的交流。此外,社区积极宣传自行车出行的益处,尽可能满足居民出行对公共自行车的使用需求并提高自行车的持有量,在合适的位置安排自行车停车点,方便居民用自行车出行和公交换乘。宣传步行出行的益处,积极鼓励步行,在可能的情况下在社区中发展小型商业服务,减少交通出行需求。在社区中规划和建设安全和连续的步道系统和开敞公共空间,对社区的步行空间做精细化的设计。◆附录汽车同乘项目的实施办法:(1)居民自主组织:通过微博、社区论坛进行组织。(2)社区协调组织:社区内成立低碳交通工作小组,进行宣传、引导,并帮助整理、统计居民的用车需求,并协助居民实现汽车共用。(3)社区居委会组织互助搭乘工作小组。制定明确的定时定期的宣传方案。社区居委会招募志愿者,组织互助搭乘知识培训,分配每人各自所负责的区域进行互助搭乘的宣传和实际工作的开展。(4)安排志愿者对自己所负责的管辖区域进行愿意参与互助搭乘活动拥有私家车的家庭的数据统计,包括姓名、性别、工作性质、上下班时间、开车上下班具体路线方向、每月所需耗费的汽油钱数、联系方式。(5)志愿者根据所统计的数据,进行系统归纳,需要归纳出哪些人上下班同方向,可以进行互助搭乘。(6)工作小组再根据志愿者的归纳数据,进行社区内总体归纳汇总,按照不同上下班区域列出各类人员详细清单。57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7)工作小组编写活动印刷品,确定印刷数量并落实印刷,包括相同区域上班人员的清单资料。(8)安排志愿者针对自己所管辖区域内的有车族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上门宣传,根据每个人上班区域情况,派发适合对方选择互助搭乘的相同区域上班人员列表,鼓励居民自己联系。(9)定时让志愿者对所管辖区域进行互助搭乘实行反馈,统计居民实际落实情况,根据居民的反馈或建议,调整具体的实施方案。(6)社区经济发展、社区支持农业社区通过发展小型服务业,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可以改善社区的商业和公共服务,还可以减少社区居民的出行需求,是一举多得的好事。社区也可以结合低碳活动的开展促进社区服务业发展,可创造岗位包括社会工作人员、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人员、节能节水器具推广与安装人员等,解决拥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人员的就业问题,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工作相对轻松稳定,具有一定竞争力。一方面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居民的日常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提供了就业岗位,解决了部分下岗人员、以及外来人员的就业问题。社区还可以开展一些定期的活动如跳蚤市场、废旧衣物书籍捐赠会等,公益、环保、小型经济三者可共同实现。58◆附录社区支持农业((CSA,Community-supportedAgriculture)CSA是一种社区与农业社区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形式。社区的消费者成为农场的用户,并且承诺在整个农场生长的季节给予支持。用户支付预定款(通常每月或每季一次,甚至是每年一次),而农场每周提供一箱新鲜的当季农产品作为回报,直接运送给订户或分配给销售网点。目前国内的社区支持农业项目都承诺了不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转基因种子,实现了真正的有机、健康食物的生产。一方面社区居民可以稳定、有效地获得健康、有机的农产品;另一方面去除中间商利益,销路得到保障,农民可以得到相对更高的收入;同时社区农场也使居民在业余时间多了一个休闲的去处,感受自然的同时获得了亲身体验和学习农业知识的机会。社区支持农场的方式包括:◆与农民一起商定种植品种、数量;◆一起计算种植成本、风险成本及农民应该获得的利润;◆以此确定产品价格,并且为了与农民共同承担风险,他们按约定的时间提前支付货款。他们允许因为自然灾害、使用有机肥料和不施农药造成的减产,这给予了与之合作的农民一个较强的信心。同时,若有额外的增产,也会是大家共享的收益。59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3.低碳社区行动方法持续的低碳行动是低碳社区建设的关键。形成持续的低碳行动,必须基于公众参与和可持续行动的理念,社区所有利益相关方共同建立多方参与和合作机制,通过参与式工作坊和联席会议制度等方法,制定行动计划并加以实施。持续的社区低碳行动一般由以下的步骤组成:成立多方参与行动小组,分析社区现状,计算碳足迹,发现减碳潜力,设定减碳目标,由社区共同确定优先事项,制定行动计划,即时和持续的实施,同时要定期进行交流汇报和评估监测,不断提高和调整低碳行动。(1)成立多方参与行动小组社区是低碳行动的主体,应在社区层面成立有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社区低碳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规划和实施,并与政府主管部门、社区居民等沟通协调。各层利益相关方包括能源、建筑、交通、环保等不同领域。ISC认为,利用参与式的方法开展工作,发动社区内部的资源和社区居民的自主性,通过共同建立一整套行动机制及形成稳定的组织形式,是60◆附录社区联席会议制度社区联席会议制度是调动社区力量和参与各方资源开展低碳创建的一种有效的形式。联席主体包括三方:政府,包括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代表公共管理与服务;私营部门和企业,包括社区相关企业和商业服务机构,代表市场机制;公众,包括社会组织、当地居民和学校等。实施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政府、企业和社区公众定期沟通汇报平台,既能发挥社区公众参与低碳管理的能力,又拓宽政府在低碳管理中的职能,还提升了企事业单位的低碳行动表现。社区联席会议的工作内容◆建立健全一套创建低碳社区的工作制度;◆研究制定创建低碳社区的目标、实施方案、措施,研究解决创建工程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协调解决创建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社区联席会议的工作方式可以采取碰头会、研讨会、调研会和现场会等形式;◆要求制度化:一周一碰头,一月一调度,半年一分析,一年一总结。◆管理方面,可以建立创建台帐:形成共建单位,在人、财、物上共建共享共用社区资源的管理制度,如每年签订共建责任书、共建协议书,明确各自的义务和责任。持续开展低碳行动,推动低碳社区的协调和发展的关键要素。方法包括与政府相关部门、小区业主委、物业公司达成有关低碳社区建设的合作协议,并与社区居民订立业主公约等等。社区中成立社区团队或社会组织,找到推进社区低碳行动的骨干,募低碳志愿者,成立低碳志愿者队伍,举办骨干培训(街巷或楼道组长、志愿者、居民代表等),提高对低碳社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多方引入各领域的专家,为低碳社区行动提供相关策划、教育及培训等机制,政府则提供相关组织协调上的支持。61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2)调动居民参加在社区中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社区低碳活动,让当地居民了解计划内容,使低碳成为连接和吸引社区居民的桥梁,让社区居民及其他社区组织认识“低碳社区”,建立社区组织与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低碳行动的基础。征求意见:组织志愿者通过调查问卷或在社区网络和居民小区张贴民调海报公布项目民意调查消息,收集社区居民及各相关单位、社会组织的看法和意见,广泛征求基层社区和弱势群体对低碳社区建设政策的意见和建议,推选参与多方对话的社区代表,确保弱势群体在多方对话的充分参与和诉求表达。通过社区工作坊等形式,针对项目社区民调收集的信息、意见和建议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社区建议案。广泛宣传:开展网站宣传、低碳讲堂及培训、播放低碳宣传影片、制作宣传册等工作,组织多形式科普宣传活动(低碳知识竞赛、低碳金点子、低碳窍门交流、低碳文娱、小手拉大手活动等),加大力度普及低碳知识。积极参与:邀请居民参加低碳社区的工作会议,包括学校、当地企业家及在地居民。通过参与会议,倡导节能源实践,激励民众及当地企业投入参与。(3)社区碳足迹分析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越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碳足迹(CarbonFootprint)就越大;反之,碳足迹就越小。碳足迹是植根于生态足迹理论发展起来的。生态足迹是人类消费对生态系统占用的相对大小,碳足迹是衡量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特别是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测量标准,以二氧化碳为等价物,以吨或千克为单位计算温室气体的量。对于碳足迹的准确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各国学者、国际组织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社区碳足迹计算的目的是要分析社区减碳潜力、确定减碳目标。62社区碳足迹计算应包含与低碳行为相关的各个方面,如热和电力的消耗、食品、旅行、购物、活动、回收、水消费等,全面涉及社区居民的衣食住行。(4)建立减碳目标社区减碳目标的设定建立在碳足迹计算和减碳潜力领域分析的基础上。社区低碳领导小组、各利益相关方、专家和居民代表共同参与讨论,确定合理可行的减碳目标。减碳目标通常表现为量化的减碳指标,并进行各个领域的指标分解,形成分项指标,进而确定实现这些指标的减碳措施。社区的减碳措施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其一是通过技术措施和社区低碳行动过程工具改善社区的能耗状况、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其二是通过社区组织的低碳活动对于低碳生活理念进行宣传,推广低碳行为,以达到减少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5)制定行动计划社区行动计划的制定是社区低碳行动的关键步骤之一,通常社区在最初的低碳项目策划、调研、碳足迹分析之后就应该发动居民和所有利益相关方共同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确定优先事项。“社区参与式工作坊”是激发多方参与、制定行动计划的有效形式。在“社区行动工作坊”中,可运用多种参与式工具,如头脑风暴、开放空间、绘制社区地图、问题树分析、排序等方法使参与各方共同讨论、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制定计划、确定行动的优先秩序,对社区的发展计划达成共识。更多参与式方法请参见ISC出版的《环境行动指南》。(6)实施和评估社区成立各种活动小组实施低碳行动后,要适时进行汇报交流,对行动的效果做评估反馈,不断加以改善。同时,进行评估监控,以低碳社区建设目标为导向,对比项目实施前后的碳足迹分析结果,对采取的措施和活动效果及影响,包括建筑节能减排、社区环境、资源管理、低碳交通、63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低碳行为与教育等方面加以评估,总结成功的经验,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加以调校和改进。低碳行动也应当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将各社区创建活动成果向社区居民和政府进行汇报,总结先进经验,便于长效管理和推广。小范围成果展示,成本核算量化项目成果、开展项目过程的文字、图片和影像记录、项目成果与经验的总结与分享、问卷调查对比报告等,组织其他地区来参观与学习,将本项目一些好的生态社区建设经验与成果推广至其他区域。步骤:(1)数据汇集整理,搞好试点工作总结;(2)召开工作会议,表彰奖励“低碳之星”等优秀低碳家庭及优秀活动项目;(3)分析修改完善低碳社区评价指标,成为“标准”,提出长效实践低碳生活与推广的建议。◆附录社区行动规划方法(CAP)简介社区行动规划(CommunityActionPlanning,简称CAP)是发动居民主动参与社区规划和建设过程的一种方法,行动规划的基本理念是以多方合作和社区参与为基础,强调“服务取向”和“问题解决取向”,它着力解决具体的地域、时间、资源支配框架内的问题。其成果通常是“行动计划”(ActionPlan),内容包括“做什么”(What),“谁来做”(Who),“怎么做”(How)以及“何时做”(When)。社区行动规划的一般过程和特点:一个组织良好的社区行动规划包括发起和准备(PreCAP),研讨会(CAPWorkshop)和后续(PostCAP),而每个阶段的时间长短取决于所要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以及现有地方社区网络的成熟程度。64社区行动规划的核心是由居民和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研讨会,一般持续数天,讨论的程序和内容如下:◆问题的确认及其优先秩序的安排:有待解决的问题到底为何?◆选择与必须因此而放弃的策略:什么样的行动与方法最适用于来处理问题。◆为实施所作的计划:由谁在何时做何事,以及如何促进这项工作。◆监控:提出监测工作进行得如何以及可从中学到什么?社区行动规划虽然有一般的过程和方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组织者针对具体情况精心设计和策划,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65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第三篇:工业小镇小榄(一)工业中国:急速工业化改变了小镇居民镇、区是中国基层行政单位,是中国经济低碳转型的落脚地。从1978年到2011年,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加到6.9亿人,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1.27%,虽然从表面上看,中国城镇化建设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能源危机等公共安全事件频发,表明中国的城镇化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的挑战。2010年,ISC和广东中山市小榄镇结下了一段“缘分”,两个参加环境健康安全培训课程(EHS)的当地青年,决意改变小镇工业园区的面貌,不仅筹办了NPO组织“中山市小榄低碳发展促进中心”,在ISC的协助下,更促成了小镇一系列低碳标准的诞生。2012年春,他们编写了《中山市小榄镇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报告》,这是国内第一个采用国际标准的城市排放清单。4年来,ISC和中山小镇小榄演绎了一段完整的合作故事——通过小榄低碳城镇项目,ISC作为一个国际机构,整合并提供各种当地缺乏但急需的资源,为小榄低碳城市建设搭建了一座汇聚国际资源、专家和技术的桥梁,同时通过一系列宣传和培训普及和加深了小榄30万常住人口对的低碳发展的认知,为小榄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中山小榄镇,则提供了一个小镇发展低碳的样本,对低碳城市概念为零到成就当时中国第一个城镇级别的低碳清单,向人们展现了中国村镇可以促成怎样的低碳发展。更重要的是,ICS协助小榄建立了当地NPO机构“中山市小榄低碳发展促进中心”,两位热衷于低碳和环保的年轻女性,由最初的感兴趣到越来越专业,从业余爱好发展为NPO全职工作者,通过ISC为其提供的一系列能力建设服务,以及与ISC共同工作中所获得的经验,她们正在和这个初创的NPO一起茁壮成长。本地NPO作为真正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中坚力量,将真正改变中国村镇的低碳发展。66●岭南,改革开放的大门如果说扬州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悠久的历史,那么,中国南方的珠三角地区,则成为现代中国高速发展的缩影。珠三角地区在地理位置上被称为“岭南”;因为地处偏远,远离中国传统政治中心,居住在这里的人在方言和民俗上迥异于北方中国,自唐代起,核心城市广州就已经发展成中华帝国最重要的商贸大港;由明入清后,在康乾年间的一口通商制度中,广州更是成为垄断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的惟一商港,这使得广州也成为最早向西方开放的中国窗口。在悠久的商业传统、远离中央政权双重作用下,珠三角地区在历史上形成了与中国中原文化完全不同的粤语文化,在经济、社会和文化上自给自足。这种粤语文化随着近代广东人向东南亚和北美的迁徙以及香港的崛起而变得广为人知。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大门,进入史无前例的急速现代化进程,社会、经济、文化都发生重大改变,作为这一进程中最富活力的地区,珠三角迅速成为首批农业与工业生产结合实验点之一,随后于深圳和珠海建立了经济特区,大批来自台湾、香港与海外投资创建的合资企业来到这里建工厂。1992年,邓小平南下,发表了重要谈话,进一步推动中国社会的剧变,大规模的生产在90年代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外来工。“工厂—农村的综合体,它出现在各个县级城市之间,在连片的农田和拥挤的村舍当中夹杂着厂房和工业园区,村级领导、等待年终分红的村民们、港台与本地工厂主、数以百万计的外来民工共同组成了一个闻名全球的世界工厂”。珠三角农村城市化运动迅速造就了一个令世界惊奇的庞大“泛珠三角”城市群。深圳的城市人口规模在30年内增长了500倍,GDP增加了5000倍,东莞1978年时还是一个生产总值仅为6.11亿元,贫穷落后的农业小县,到2005年,其地区生产总值就达到了2182.44亿元,翻了近360倍。截止到2011年,珠三角城市化水平已经上升到了80%。67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珠三角小镇的故事广东中山小榄镇,地处珠三角中心,是一个有85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也是第一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的国家级重点镇,经济实力在广东千余乡镇中名列第二,因有大量的加工厂和加工企业,被誉为“加工乐园”。2010年盛夏,小榄镇居民何益清在小榄镇一家外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一个同事在美国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ISC)举办的环境健康安全培训课程(EHS)担任讲师,回来热情地分享了很多低碳环保的知识,说到低碳概念的实践对于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何益清很感兴趣,那年夏天,经同事推荐,她参加了在中山三角镇举行的EHS课程。课上,她遇上了多年的好友、同在外资企业做行政工作的何凯燕。培训课上的内容令她俩大开眼界,很振奋,培训结束后,两人便一起探讨、憧憬着家乡未来低碳发展后的美丽景象。2010年,也是中国决定大力发展低碳城市的一年。那一年,中国发改委决定在全国五省八市开展低碳试点建设,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国内各省市政府及社会今后所关注的热点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低碳”也作为一个城市发展的全新概念,成为各个城市管理者的新方向。其中,广东省反应非常快,2010年6月,广东省成立了广东省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同年7月,广东省被国家发改委选定为五省八市的低碳试点之一。2010年11月,广东省正式启动国家低碳省试点工作,并编制完成了《广东省开展国家低碳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广东各个工业城镇也将低碳列入工作计划。小榄镇不大,工业发达,外来务工人员很多,但本地人之间依然保持着密切联系。当年的小榄镇镇长就何益清的高中同学。培训回来后,何益清找了镇长交流关于低碳领域可以为家乡做的各种设想。镇长也是年轻人,很容易认同了低碳理念,加上小榄镇本来需要引进低碳建设工作。两人一拍即合。随后,由小榄镇教育办公室提出,希望在镇里面试点做低碳项目。但是,做什么,怎么做,他们还不知道。然后他们想到了自己的培训老师ISC。68当时,ISC与合作伙伴世界能源研究所正好也在寻找低碳发展情景分析的试点城市,并来到了小榄。于是商谈举办低碳城镇发展创新研讨会。※链接ISC认为中国的城镇化需要更加强调低碳发展理念,减少化石能源依赖,逐步实现煤炭总量控制,提高工业、建筑和交通部门的能源效率,增加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更应该关注公众生活质量,保障食品和水安全,对城市废弃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减少废物甲烷排放。(二)小镇上第一个NPO●成立NPO2011年1月26日,小榄镇人民政府和ISC共同成功举办了一个“低碳城镇发展创新研讨会”。短短的一个多月内,何益清和何凯燕邀请到了小榄镇近百位政府、企业和社区代表,与以ISC为首的中外专家一起探讨关于小榄镇低碳发展的愿景和策略,其中包括广东省经信委节能和循环经济处洪蒙纳博士、中山市经信局副局长彭伟贤、小榄镇副镇长李锡昌和曾顺秋、ISC中美气候行动伙伴计划主任MelRice先生等人。这是广东省启动低碳省试点工作以来,省内第一次以“低碳城镇发展”为主题的研讨会,也是小榄镇提出共创“幸福小榄”的一项具体活动。这个活动既官方、又具备国际性,同时也将小榄镇的现实问题抛出来共同探讨,围绕着“理想中的低碳城镇是什么?”、“现在的小榄镇与理想中的低碳城镇的差距是什么?”、“小榄镇现在可以做哪些事情,以建设低碳社区?”等三个问题,探寻解决办法。广东省经信委节能与循环经济处洪蒙纳博士分析了政府的政策走向,解析了广东省“十一五”时期节能工作情况和“十二五”时期节能工作思路。来自各地的专家向小榄镇勾画了一幅低碳蓝图。ISC中国区首席代表万扬,指出小榄低碳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性,以2050年珠三角地区海水淹没的情景图,形象地揭示指出了小榄低碳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而ISC项目负责人潘涛通过美国波特兰69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市低碳行动规划和日本川崎市环保生态型城市建设两个案例指出,低碳发展是小榄重新思考并全面改善社区生活方方面面的机遇,应该与创造就业机会、改善社区生活环境和公众健康、促进社会平等以及保护环境等社会环境问题相联系,鼓励公众参与。来自苏州市节能监察中心的陆琪铭分享了苏州市推进企业能源审计过程中的经验,并介绍了苏州能源管理创新项目苏州“能效之星”计划和能源数字地图,提醒小榄可以通过创新机制调动企业节能积极性,落实企业社会责任。而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可持续城市与社区技术委员会主席尹鸿玺博士则介绍了绿色建筑和LEEDND绿色城区开发标准,强调了可步行街道的建设、布局紧凑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路面宽度与楼高的合理比值等问题。几年后,何益清回忆这个研讨会,仍然很兴奋。ISC利用其强大的技术信息资源和长于多方参与提高社区能力的优势,帮助小榄搭建了一个平台,让全社会都参与到低碳发展的活动中来,来自各地的低碳专家让小榄镇的居民大开眼界,潘涛认为,这正是以往接触的政府资助机构身上所缺乏的“饥饿感”。小榄镇对低碳项目的迫切需求,让双方合作一拍即合!要和ISC合作,何益清和何凯燕,还缺一个正式合法的“身份”。当时,广东省已经建立了一个低碳发展促进会,发改委也很想培养地方的低碳推动机构,在ISC的引荐下,同年5月,由何益清和何凯燕主管的“中山市小榄低碳发展促进中心”正式成立。中心的核心任务是作为政府与国际低碳机构及学术科研机构的纽带和桥梁,整合资源,协助政府推行低碳发展。ISC为小榄引进了世界能源研究所(WRI)的技术支持和能力建设的培训,成立小榄温室气体核算委员会,正式开始了在小榄管辖区域内进行全面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盘查。低碳中心成立后,何益清和何凯燕分别辞去工作,全职投入低碳事业,不久之后,两名年轻的女孩志雯和罗明莉加入进来。一起辞职创立低碳中心的何凯燕,在机构成立不久就选择了创办另一70个新机构——“中山市小榄镇生产力促进中心,她看到了企业在低碳这方面的大好前景,觉得可以从商业的领域去帮助创造低碳环境。●ISC进入小镇2011年5月由ISC执行、美国开发署(USAID)资助的中美气候行动合作伙伴计划项目,与小榄政府共同签署了《中山市小榄镇人民政府与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小榄政府还专门成立了“小榄镇低碳城镇发展创新项目领导小组”。鉴于小榄的实际情况,ISC经过详细考察后建议小榄先对自身情况摸底排查,然后针对性的制定计划——也就是要先对小榄进行整个碳排放清单的统计,然后再开发一个中长期的小榄低碳城镇建设规划。这份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呈现小榄低碳的实际情况,提供客观的信息和建议,便于进一步规划小榄镇的低碳发展。ISC协助小榄低碳发展促进中心,采用国际碳核算标准制定单位世界能源研究所(简称“WRI”)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标准,制作晓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该清单完成后将成为中国首个以镇级编制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报告。WRI在世界上其他地区选择的试点,分别有韩国首尔、巴西里约日内卢等大城市,小榄是唯一一个镇级单位的城市。虽然有强大的技术支持,但如何确定适用于小榄的碳排放清单数据类型,如何保证具体数据及时地收集整理,历时一年的工作一波三折。首先,ISC汇同WRI,广州能源研究院等组成领导小组,把清单内的需要包含的项目进行分析筛选,这期间,国内外专家近十次到小榄镇进行现场调研,最终将国际标准结合小榄城镇现状明确数据范围和种类,使分析结果能够在采用国际先进方法论的前提下,其结果也能切实反映小榄实际情况。尽管小榄镇政府十分重视并给与了极大的支持,经贸办、发改办、统计办、环保局、教育办等相关部门都抽调专门负责人员跟进项目。但之后71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的数据采集收集工作更加困难重重。主要问题出在民众和企业对这一项目的了解有限。人们普遍担心,这些信息是否会造成企业商业信息外泄?是否会给居民生活带来很多额外负担?是否会是一个赢利机构的商业项目?为了破除这些疑虑,小榄政府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发文,通过当地电视台和多个媒体进行宣传和呼吁,并持续报道该项目的各项进展,让企业负责人和民众了解到数据收集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ISC协助“低碳中心”邀请居民和企业代表进行多场宣讲和培训,通过现场解释和答疑,让大家意识到、了解到数据收集具体怎么操作;同时联络供水供电部门,事先把各企业当年的相关数据填好在数据收集表上,以减少企业的工作量。一边收集信息,ISC一边对小榄低碳发展促进中心进行能力培训,例如如何提高在当地的影响力,如何与政府配合当地共同开展项目。通过能力培训,小镇NPO渐渐找到了自己的工作节奏和方法。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700多份调查问卷,回收到的有效问卷达到85%。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低碳中心以2010年为基准年,在小榄管辖区域内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编写《中山市小榄镇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报告》。清单统计了在小榄镇区域内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以及基于外购电力使用所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作为这是国内第一个采用国际标准的城市排放清单,无论ISC还是“低碳中心”都感到这一成果来之不易。根据这一清单显示的数据及分析,小榄镇政府在《小榄低碳规划》中落实一系列的行动。72◆附录小榄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报告说明小榄清单内容编制主要分为清单编制的目的和意义、清单的编制细则、温室气体排放分类以及最后的总结和建议四大部分。在落实清单编制前,必须让政府了解到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编制对小榄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清单里面必须出现目的和意义。结合小榄镇的实际情况,清单里将温室气体排放按产业结构和部门来分类,清单运用大量图形和表格,更全面、更形象地总结小榄镇现有的产业结构和温室气体排放现状。清单里还特别在总结和建议中浓缩了本次清单编制的核心内容,指出了能够改进的地方,为日后类似的清单编制提供经验借鉴。●使用专业工具提出发展规划在用《小榄镇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报告》“摸底”之后,根据低碳城市发展的规划步骤,ISC建议小榄低碳中心帮小榄做一份“低碳规划”,向政府提出一个决策性的建议。首先要开始收集基础资料,做情景分析,通过情景分析,人们可以模拟不同政策下的发展趋势,以帮助了解不同政策可能产生的效果和影响。这一阶段,小榄低碳中心、中山大学、ISC共同组成了一个项目编制小组,他们与小榄镇政府各个部门沟通协调,通过小榄镇发改局、经信科局、统计局、环保局等部门,采集了小榄镇相关经济数据、能耗数据、政策规划文件等等,再通过政府各个部门及现场调研了解小榄镇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73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经过3个多月的讨论及研究,形成了一份初步分析报告。2012年七月,小榄低碳中心通过研讨会讨论了八大课题的项目工程,包括:产业低碳创新项目工程、产业低碳化改造项目工程、新能源推广利用项目工程、低碳技术和管理体系研发推广、低碳交通项目工程、低碳建筑改造项目工程、增加碳汇项目工程、低碳社区示范工程,进行情景分析。4个月之后,他们编写出了《中山市小榄镇“十二五”低碳发展规划》,并通过专家认证。在这份规划中,小榄低碳中心提供一份完整的政策意见,提出了包括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低碳产业和金融产业发展、发展低碳建筑,提高物业能效,提升商业物业价值、发展低碳交通,推进有轨电车项目前期准备等非常详尽的意见。74低碳中心当时的课题研究列表如下课题研究主要内容概况产业低碳创新项目工程小榄金融大厦项目工程总规划用地面积25680.47平方米,规划建设金融大厦19层办公楼一幢,3层附楼一幢,配套2层地下停车库;地上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总体建筑面积约8.9万平方米。小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重点开发美术品生产与销售、古董和钱币交易、旅游产品经营、演出经纪、艺术培训等文化产业项目。建设LED产业基地进行功率型LED和数码管显示LED的生产线技术改造,年产高亮度LED发光二极管500亿只,数码管、点阵系列5亿片。建立低碳发展基金先期成立1亿元低碳发展基金,以市场资金为主,政府资金引导的模式,专项用于企业节能改造、清洁能源、低碳建筑和市政等低碳项目投资,和碳交易机制配合使用,并且实现滚动发展,保值增值。产业低碳化改造项目工程规划小榄片区热电冷联产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赠款项目完成可行性研究,在片区内规划建设燃气-蒸气联合循环热电冷联产项目,并配套建设供热管网,实施集中供热、集中供冷。重点企业节能改造和清洁生产示范工程中山新亚洲胶粘制品有限公司、广东中山爱美高特种化工有限公司、高冠胶粘制品(中山)有限公司、中山金利宝胶粘有限公司、中山榄菊日化实业有限公司、中山市小榄镇新悦成线路版污水处理厂、中山市宝悦嘉电子有限公司、中山市文成电路板有限公司、中山市凯基电路板有限公司等50家企业。75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课题研究主要内容概况新能源推广利用项目工程中山市永安电力有限公司实施“油改气”工程建设一套180MW的9E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实施绿色照明路灯改造工程在新城区以外主要路段再安装2150盏LED路灯,节电率达50%以上。社区天然气管道改造工程推进城区天然气管道铺设进度,在五个社区进行天然气管道改造示范工程。低碳技术和管理体系研发推广建设LED综合测试研发平台建立EMC电磁兼容实验室、光性能与能效实验室。建设低碳公共服务平台为小榄镇的环保产业、低碳产业、节能产业等绿色企业提供产权交易和融资服务,促进镇内资源和项目与资本的有效对接。碳交易试点工程通过碳交易的市场化手段,促进企业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积极性,以机制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先期以29家重点耗能企业(约6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试点,初期形成年200万~300万元交易规模,奖励优秀低碳节能企业,对落后企业形成市场压力,促使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低碳交通项目工程北部物流中心仓储及流通加工中心二期项目北部物流中心仓储及流通加工中心二期项目工程。投资19,000万元,用地面积88,671平方米建设集仓储、专线、配送、交易和结算中心为一体的物流集聚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工程30%以上的公交和出租车完成改造,使用清洁能源及4个天然气的加气站的建设。公共自行车项目工程投放4500辆公共自行车,建设150个公共自行车站点及自行车绿道。76课题研究主要内容概况低碳建筑改造项目工程试点改造政府办公楼、学校、医院和酒店等5个示范点进行低碳改造。增加碳汇项目工程增加绿化面积投资10,000万在路边、河涌边及城镇、组团中心附近布置公共绿地,布置防护绿地。在基本农田中形成沿道路、河涌布置的带状连片的生态林地。总面积30公顷。低碳社区示范工程生活垃圾处理倡导低碳社区管理,设立社区物品再生中心,负责社区废弃物分类回收和再生利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工作。创建低碳学校推进家庭碳金计划学校通过实施低碳管理、构建低碳校园和推广低碳教学。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在意识、管理和行为等多维化方式进行改造。※链接低碳中心的绝大部分项目都和政府合作,在中国环保类NGO中比较少见,何益清的妙招是,“对政府游说的时候一定要有针对性,就事论事地谈”。如果有的事情是可做可不做的,就先放下,等到有机会见面再谈。有时,看似很顺畅的项目也会碰壁,何益清就“厚面皮再去撞,不要嫌烦”。何益清感到,一个刚成立的NPO,在短时间内“神奇”地整合了诸多资源并顺利地开展工作,主要的优势是三方面:ISC专家技术资源;找到当地愿意做事的人;愿意给予支持的当地政府。77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小榄低碳中心的本地实践除了给政府提出规划意见,小镇上的NPO也期望致力于做更多教育工作,普及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理念。(1)教育培训他们发现,相比于政府而言,企业更加理解低碳中心,因为节能减排已经跟企业的竞争力紧密联系。外国的消费者更关注有碳标签的企业,迫使企业要关注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管理,在市场上有竞争力。企业意识到,原来通过节能减排会令自己的竞争力有所提升。于是,低碳中心参与进来,对企业培训,带专家到现场指导交流,还不时会组织一些企业低碳培训活动,不断去给企业灌输低碳理念:“与其你日后被迫去改变,不如先行一步自己了解”。2013年10月31日,小榄低碳发展促进中心联合小榄镇生产力发展促进中心,在小榄的工业设计产业园内举行了“低碳企业评估管理培训活动”。参加培训活动的企业有25家,主要是非传统高耗能行业以及产业相对位于供应链中上游的中小企业,邀请了英国碳信托公司(CarbonTrust)亚洲区总监——范德文(JanvanderVen)先生进行主讲。培训中,范德文(JanvanderVen)为企业解读国内外低碳环保政策,低碳产业发展趋势,指导制定减碳管理计划等知识。培训活动结束以后,参会企业普遍认为,本次培训有效帮助他们借鉴了英国碳信托公司经验及国际上的企业碳足迹标准系统,为企业在碳减排/管理上提供理念支持。目前,小榄镇企业的低碳发展,对整个中山市也是有示范作用。此外,他们还前往学校,进行低碳宣传,通过学生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立初期,低碳中心开始跟小榄镇教育局保持密切合作。2012年,由低碳中心组织低碳示范学校评估小组,在小榄镇评选出五所低碳示范学校,为全镇中小学实施低碳校园提供了示范引领作用。2013年,又继续深78化小榄镇低碳学校评选活动,完善低碳学校评比相关评选细则,引导小榄镇中小学低碳学校的改造,打造小榄镇低碳教育新亮点。低碳中心还连续三年来在小榄镇区开展了很多征文比赛、问答比赛等的活动。基于每一年小榄政府都有嘉年华,2012年,他们说服政府把主题定位低碳嘉年华。2013年的主题是科技嘉年华,融入低碳元素。(2)在家里建一个“低碳账户”怎样能把“低碳”从一个貌似“高端大气”的概念推销进千家万户呢?很多家庭会有建立日常家用账户,于是低碳中心想出了“碳账户”的创意。这个“创新社区碳账户”项目是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支持,中山市小榄镇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小榄低碳发展促进中心策划和实施,希望通过社区各方参与以达到减低碳排放的目的。低碳账户有两项走进家庭的活动。一个是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与,参与的家庭将通过更换LED灯(节能效果通过莱恩认证)及环保节能空调制冷剂。记录家庭使用数据,从而计算其节能效果。主办方将根据数据计算家庭的年碳减排量,预计达到减排量100吨。另一个是参与活动的家庭通过节能改造,减下来的“碳”将纳入家庭碳账户的积分系统中,碳账户所有活动结束后,通过模拟碳交易的模式,企业可向家庭以奖金或奖品的形式购买减下来的碳。取得了碳积分的家庭可以通过参与项目的企业获得奖励,包括低碳家用产品或奖金等,而企业则通过购买家庭减少的碳实现其社会责任和提高企业形象。项目的目标设定为每年减二氧化碳100吨。之后小榄举办了多次校园培训,教授使用碳账户软件,通过输入家用能源、个人浪费、节能产品使用、地面和空中交通等参数,就可以综合计算出个人或家庭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79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一个刚起步的中国可持续城镇“样本”对ISC来说,成立不足三年的小榄低碳中心和尝试低碳城镇建设的小榄,都处于低碳发展的初期阶段,而他们的未来值得期待。在ISC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中,他们经历了多个城市的绿色“奇迹”,美国查塔努加市市从“空气污染最严重城市”飞跃到“可持续发展模范城市”用了8年时间;俄罗斯的下塔吉尔市用了8年的时间彻底改变了污染面貌。无论在中山小榄,还是在俄罗斯下塔吉尔市还是世界其他进行低碳建设的城市,ISC都发现,唯有来自不同背景的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才能集思广益,解决社区问题,唯有居民们参与其中,才能尽可能地了解项目并给予有力支持。为此,他们找到了一个有效的工作方法——“各方联合”。ISC发现,因为,所有的改变都是“从政府和当地公益机构共同发起全民参与开始……”曾经担任ISC的全球副总裁BarbaraFelitti女士是经历这两场绿色“奇迹”的参与者。在2014年4月广州的一场讲座中,她总结了自己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指出,“每一个人都跟城市多多少少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政府,可能是商业,可能是企业界,可能是健康未来机构,可能是学生,每一个人都可能跟这个城市的发展和活动有一定的关系,而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到其中的活动中,并且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中山小榄,我们会看到,小榄低碳中心作为本地NPO联动着各方力量,政府、企业、居民、学校学生以及专家,他们不仅为政府提供意见,同时积极鼓励每一个团体、每一个人都共同参与小榄的低碳发展,为低碳小榄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链接ISC当地环境行动项目(LocalEnvironmentalActionProject,LEAP)通过二十多年的社区环境工作经验,ISC总结了一套完整的当地环境行动项目(LEAP)工作流程,认为,唯有综合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民众的利益,使他们在环境问题上达成共识,并共同行动,才能带来城市变80化。因为当地政府和民众最清楚本地的问题和需求,只有他们才能够找出最佳解决办法。LEAP推崇多方参与和多方利益整合,提倡成本效益高的解决方案,由于社区情况复杂,项目开展的时间和获得的资源各异,LEAP依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方法,项目时间也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但所有项目的共同之处是帮助人们承担起解决自己社区问题的责任,创造更美好的家园,通过咨询和协作鼓励参与各方相互信任,团结一致,用新的技能和方法面对现在和将来的挑战。整个流程分四个阶段:启动、评估机会、改变、总结。每一个阶段根据开展项目社区当地的情况和条件有所调整与增减。如感兴趣该方法在中国实施的成功经验与教训请阅读ISC专题出版的《中国当地环境行动项目指南》进一步了解。(三)低碳城市建设工具篇ISC与小榄低碳发展促进中心合作的经历,呈现了目前比较常见的低碳城市发展的规划步骤。ISC出版的《低碳城市建设理念和实践》一书,详细阐释了五个步骤。第一步是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制定。该步骤根据温室气体核算标准提供的方法完成。第二步是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制定和分解。制定目标包括确定目标的种类和目标大小选择。在制定目标之前,通常需要先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的基准情景,并基于未来能源需求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分析,从而制定出合理可行的目标。第三步是政策机制的选择,识别合适的低碳方案。不同城镇可以选择不同的行动方案来帮助自己实现低碳目标。第四步是政策实施机制。政府或企业应当制定时间规划表,采取负责人制度,分配预算和人员,采取措施确保行动方案的实施。第五步是制定监测、上报和验证计划。81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以上五步,均有专业方法和工具帮助NPO、政府或企业完成低碳规划。下文,我们将详细解释实现城镇低碳发展的方法。●制定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2009年,国际地方环境行动委员会(LCLEI-LocalGovernmentsforSustainability)发布了《国际地方政府温室气体排放分析议定书》(ICLEL),该议定书根据“组织边界”和“地理边界”,提出了基于政府资产和服务的政府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清查办法和基于社区地理范围内的社区温室气体排放清查方法。目前,已有1104个城市和地方政府加入了国际地方环境行动委员会,包括纽约、伦敦和东京等大城市。具体来说,国际地方环境行动委员会将能源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范围分成了三类:第一类是城市地理边界内所有直接的温室气体排放源。第二类是城市地理边界内活动引起的间接排放,间接排放一般是指城市购买的电力\区域供热、供气、供冷等排放,或是城市间火车、轻轨之间消费的能源排放。第三类是城市地理边界内活动引起的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和内涵能源排放,这里的排放主要是指上下游采矿、煤矿运输等,也包括交通、车辆产生的排放。由此,大致可以判断,城市能源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大约等于城市住宅、商业、工业和交通四个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计算方法也通过计算这些相关领域,便能算出近似的城市能源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个工具是2001年,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共同发布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合作与报告准则》,该准则虽然是从企业角度编写,但也同样适用于NPO、政府机构和大学等等。主要核算的步骤是,确定组织边界,设定运营边界。所谓运营边界,82是要求确认业务的排放量,将其分类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是企业持有或控制的排放源的排放量,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是企业活动导致的,但出现在其他企业的排放清单上。然后,企业要确认和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并跟踪长期排放量,最后制作一份、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第三个工具是城市形态的快速评估模型(URBAN-RAM),这个工具提供了一个快速计算城市居民直接能耗和简洁能耗的方法,通过输入城市总体描述、居民收入与支出、房屋、基础设施与交通,快速分析城市直接和间接能耗的来源和规模。对于新建或扩建的城市区域,该模型可以用来评估新增房屋、道路、基础设施、水耗和废弃物管理产生的影响,也可以帮助人们探讨“绿色城市”或“低碳城市”。●情景分析近十多年来,国内外的许多机构开始采取情景分析的方法,对需要预测的对象进行分析研究。能源活动是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最主要的原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涉及较长时间尺度且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研究能源领域的减缓气候变化对策时,不仅要考虑未来最可能的能源发展趋势,更要研究改变这种趋势的各种可能性及实现不同的可能性所需要的条件,因此研究人员常常会设计多种情景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模拟。情景分析所研究的是在一定假设条件下,被研究对象未来可能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可以说,情景分析的过程,是一个拓宽人们思路来考虑不同的可能性的过程。通过情景分析,人们可以模拟不同政策下的发展趋势,以帮助了解不同政策可能产生的效果和影响。虽然情景分析并不能准确预测未来,但是却可以帮助人们规避最不愿意看到的情景。此外,情景分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不同程度的投入可以实现怎样的目标或达到某个特定目标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从而制定出合理的减排目标。情景分析还有助于筛选合理的减排方案,科学地分解指标。83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情景分析的基本步骤为:1.明确决策焦点,管理者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有限的几个最重要的问题上。2.识别关键因素,即识别直接影响决策的外在环境因素。3.分析外在驱动力量。确认重要的外在驱动力量,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经济等个层面,以判断关键决策因素的未来状态。4.选择不确定的轴向,将影响的因素根据冲击程度和不确定性按高、中、低归类,将属于高冲击、高不确定的驱动力量形成相关构面,成为不确定轴面。不确定的轴向将成为情景分析,发展情景逻辑。5.发展情景逻辑,针对各情景进行细节描绘,设置的情景数量不宜过多,最多是三个。6.分析情景的内容,让管理者就各自的观点进行辩论并达成一致意见,更重要的是,让管理者看到未来环境中各角色可能做出的反应。●低碳方案的确立2008年,世界银行“能源部门管理援助计划”(EnergySectorManagementAssistanceProgram,ESMAP)发起了“节能型城市倡议”,提供分析服务,其中的快速评估框架(RAF),能够对城市能源使用情况作出快速和初步的分部门分析,帮助城市识别具有显著节能潜力的优先领域,并推荐合适的能效措施。RAF涵盖了6个部门的能效诊断,包括:交通、建筑、水和废水、公共照明、固体废弃物以及电力和热力,并适用于各种社会经济背景。从数据收集到城市最终报告的行程,大概需要三个月的时间。第一阶段是准备期,收集与城市能源相关的各类数据,并进行对比评估。第二阶段是任务实施阶段,这一阶段,进一步收集城市各部门数据,加强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识别具有最大节能技术潜力的部门。针对城84市具有掌控力和影响力的领域,进一步评估建议措施的能源成本并加以考虑。最终,筛选出两三个部门进行评估讨论。第三阶段是任务收尾阶段,需要提交城市最终报告。包括内容包括城市背景介绍、城市对标分析结果、城市评估过程、措施建议和草拟的实施战略。城市最终报告旨在促使城市在特定结果和资源等背景下,采纳结构合理、逻辑明晰的措施建议,实现城市节能量的最大化。(四)发生在俄罗斯小镇的低碳改变下塔吉尔市位于俄罗斯乌拉尔区,由于矿业发达,这个城市拥有俄罗斯最大的炼钢厂、焦炭厂,在市郊外的核电站,更将电力源源不断注入到这个工业城市中,再通过四通八达的交通线,将这个城市生产的大量钢材运送到全国各地。上世纪80年代,下塔吉尔市出现了严重的空气污染,空气里漂浮着矿物粉尘,近90%的孩子都患有呼吸疾病,这个城市甚至在冬天下的雪都不是白色的,有橙色、棕色、紫色和灰色。当时,这里是前苏联胃癌和肺癌发病率最高的地方,儿童支气管和肺部疾病的发病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人均产出1.5吨的有害工业污染物,面对污染困境,政府和当地居民都不知从何入手。1993年,ISC受俄罗斯政府的邀请去到下塔吉尔市,和当地的环保协会合作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那个时候那里也没有任何非盈利机构,资源也非常匮乏。我们第一步就是寻找当地的街道领袖和社区领袖,在他们的帮助下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来寻找污染的源头”。ISC的资深员工StephanieRust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在这个50万人的城市中,ISC找到了一共4700个污染源头,他们发现,每天有141种不同的化学品被排放到空气和河流中。各方联合参与根据ISC的经验,要解决下塔吉尔市的污染问题,必须要找到一个切85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入点,就是找到一个可以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显而易见,比较容易解决,并且做出来一定要有效果,确保这个项目获得成功。“当时所有人都看着我们,对于我们这帮美国人都很好奇,他们都会觉得‘哦,美国人来了’,但是他们对我们却不是很信任,持着一种怀疑的态度看待我们的工作。我们知道一定要打响第一炮,第一件事情就要赢得他们的心。”StephanieRust坦言,在一个新的地区做环境工作,没有现成的章法可循,“必须尝试一下,看看反应如何,然后根据反应不断的变化和调整。”首先,ISC在下塔吉尔市,和政府、学界成立了一个工作委员会。委员会由城市各方代表构成,政府方面有城市生态部的主任、环保署署长、卫生署署长、城市检察官办公室。在学界方面,邀请了州立理工大学的、师范学院的代表,产业方面邀请了钢铁、冶金、化疗、医疗等产业的代表,还有非营利组织、市民组织、当地环境保护协会和博物馆馆长参加。这些代表由市长任命,指派他们组成了一个工作重点制订委员会。ISC希望通过这个委员会,了解下塔吉尔市非常复杂的环境问题,找到解决大气污染的方法,并且要确定在环境改造方面的优先工作顺序。工作重点制订委员会的成员有一些共同的角色,第一个共同角色是要确定环境方面的重点问题的选择标准,经过讨论之后委员会决定仅仅用卫生和健康的指标来作为确定问题重要性的唯一标准。委员会也去审查和批准重点问题进展情况,以及批准待执行的项目,并负责去监督项目具体的执行过程和成果。那么,内部又是如何分工呢?政府负责向公众和其他机构提供相关的数据,比如说环保部门就必须要开展大气污染的建模,明确到底有哪些污染源、以什么样的方式污染了什么样的地区。卫生部门就必须要开展风险评估,哪些问题最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健康。学术部分,理工大学负责对这些污染的解决技术方案进行科学研究,NPO主要是负责进行市民调查,了解他们在环保这个方面的关切和需求,也负责向市民进行环保方面成果的宣传。在调查部分,在项目推进开始的时候,委员会就做了一个全市的调查,当时下塔吉尔市除了严重的空气污86染之外,还有水污染的问题,但是经过调查之后他们发现市民最关切的是空气污染。在成果宣传方面,因为委员会有博物馆的馆长,也会在博物馆里进行展览,向公众进行宣传,特别是有很多学生到博物馆参观,所以对他们也有很好的宣传展示。很多市民其实是通过这些展览,第一次看到了相关的数据,比如说污染源、污染物等等。当然,还离不开工业这个部分的参与,ISC要确保这些企业的管理人员愿意了解并参与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企业也逐渐的越来越多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也逐渐的参与到具体的行动中。87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解决最迫切的问题首先要做什么,ISC前副总裁BarbaraFelitti详细讲述了这个过程。委员会和ISC做了充分的调查和讨论,他们走上街头问当地人,你觉得最重要、最迫切的问题是什么。当地人告诉他们,是雾霾,空气中的微粒粉尘导致空气污染极为严重。最终,他们决定将空气污染作为一个工作的优先重点来开展。在充分讨论之后,委员会确定了两个指标,一个是要寻找出最严重的污染物,同时要看它是否影响到最多的人群,最初委员会寻找污染物聚集的情况,看看哪里的污染比较多、哪里的粉尘比较多,后来调整了思路,采取环境风险评估,看看哪些地方的风险是最大的,会影响到最多的人。当时,下塔吉尔市有300英亩有毒废物的垃圾场,很多有毒矿渣废料被丢弃在垃圾场里,只要有风吹过这些灰尘颗粒都会被扬起,弥漫在城市的上空。人们在呼吸时,眼睛、嘴巴、鼻子、耳朵全部会进入这些微粒和粉尘。雾霾导致癌症高发,小孩子得哮喘病,居民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于是,针对雾霾,委员会决定治理这片垃圾场。首先,花了一年的时间,在300英亩的垃圾填埋场里种了很多的树,铺上草地,让植被可以防止粉尘和颗粒被风带走。在这个过程中,ISC帮助当地成立了一个非营利组织,这个本地组织和ISC一起,在当地发起了广泛动员,让城市的管理者和当地民众都参与到植树种菜,改善环境的工作中。一年之后,空气里的粉尘少了1450吨,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迅速提高了,他们实实在在看到了生活的变化,也对改善空气质量有了信心。引入恰当的技术,解决问题解决雾霾、粉尘问题的过程中,ISC发现很多工厂不合理的工序导致的污染。他们发现,当地铁矿厂使用矿车在露天运送铁矿粉,有风吹过,铁矿88粉就会被吹到空气中,一方面污染空气,另一方面浪费了很多铁矿粉。ISC和当地的工程师合作,建了高达40米的采集塔,通过它来收集散逸在空气中的铁矿粉,彻底解决了铁矿粉的污染问题,既回收了原料,又减少大气污染,一举两得。当地一间工厂的一个工序是镀镍,再放到水池里清洗。很多表面涂的镍会洗到水里,水又排放到居民区,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污染。ISC帮助他们开发新技术,能够回收60%流到水里的镍。同样,减少危害的同时也获得更多的利益。经过这些改变,当地的工厂也对改善工序非常感兴趣,ISC由此进入一些工厂开展监测项目。针对当地孩子普遍患有哮喘病的现状,ISC引入了新的哮喘病治疗办法,并出资改善了当地的医院,很快,当地孩子的哮喘病的发病率减少了75%。“很可喜的是,经过四到五年的工作,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在回顾这些往事,ISC认为,真正改善环境的工作都是当地居民所引领的,当地的政府官员和非营利机构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那几年,这些非营利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有专门针对水污染的,有专门针对健康的,有专门针对环境教育的,他们的努力彻底改变了下塔吉尔市的环境污染。StephanieRust认为,ISC的工作起到了瀑布效应,“一点一滴的水,最终汇聚起来引发了很大的瀑布”。ISC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当地居民,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确定他们的工作重点,尝试新的工作方式。ISC在下塔吉尔市一共工作了8年,8年后的下塔吉尔市已经截然不同。下塔吉尔市的一个非营利组织“清洁家园”,专门做了一个教育项目,名为生态巴士,让孩子们做巴士,去参观这个城市的历史景点,告诉孩子们这个城市的历史,人们是怎样改变了这个城市。这个机构的创始人最初认为,环境污染只能靠社区里一两个强有力的人才能够推动,但8年后,他告诉StephanieRust,这个城市最大的改观是,社区里每个人都愿意为改善社区,尽自己的力,“这就是这个城市真正发生的改变”。89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推广到整个俄罗斯结束了下塔吉尔市的项目,ISC根据8年的经验,将“技术+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推广到整个俄罗斯。首先在俄罗斯选了39个试点项目,在39个社区里推进节能项目,然后再更多的社区里分享他们的经验,这些经验最后推广到全俄罗斯的1500个不同的社区。他们认为,这个社区项目最成功的地方在于,所有的工作都是由ISC帮助和协作当地居民自己去教会自己,通过他们自己的口口相传、行为模仿和复制,可以将这些成果更多的推广到俄罗斯的其他城市。90第四篇:多样的中国,低碳发展的其他尝试在扬州和中山小榄镇发生的故事中,相信读者已经渐渐发现ISC的参与方式和工作方法。拥有20多年、世界各地可持续发展工作经验的ISC,一直希望改善居住环境的人们提供必要的工具、技能及资源。什么是此时、此地、最需要、最迫切的问题,ISC便针对问题,与社区伙伴们一起提出解决方案。因此,ISC在极其多样的中国,参与协作多个项目,大到国家范围,小至区域和地方,帮助当地解决社区面临的严峻问题。ISC在中国主要利用了三方面优势。一、提供经验和资源。在中国政府提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上,ISC利用自身丰富的专家资源、先进经验,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帮助中国工业产业进行能力建设,以减少其能源使用量和碳足迹;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健康和安全;推行能效管理措施;进行温室气体核算,工业园区低碳改造的工作方法。二、提供教育与信念。ISC坚信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必须要依赖当地居民的参与和改变才能实现。为了提高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ISC坚持不懈在试点社区探索可持续性发展教育(ESD),鼓励有激情的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改变。三、坚持培育社区领袖,针对各类企业、政府职能部门以及非盈利组织的领导人展开领导力培训。唯有促进人的改变,观念的转变,社区中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人才能一起协作,改变社区面貌。以下,我们将通过这三方面的故事,进一步呈现ISC工作的更多面向。(一)改变不可持续的工业饱受环境问题困扰的中国政府正在优先发展低碳、高能效经济,并在其十二五规划中增加了工业方面的碳排放目标。91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ISC认为,如果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密集行业需要在节能和温室气体减排方面达到突破性进展,相关从业者和行业政策制定者需要:1.严格统一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工具和标准;2.适应节能和温室气体排放在信息、工具、和最佳实践等方面的技术和制度上的能力;3.运用激励和融资的方法以支持有意义、大规模、可持续性的实践项目;4.充足优质的环境、能源和排放等方面的专家支持。为此,ISC着力从制定一套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工具和标准,同时大力培养企业相关人才。(1)城市温室气体核算工具指南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P)是目前国际上政府和企业最常用的温室气体核算工具。该体系是由世界资源研究所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共同发起,参考全球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学术机构的意见所开发的一系列标准(Standard)、指南(Guidance)和工具(Tool),其宗旨是制定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准则。2013年9月11日,ISC与WRI、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以及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一同编写的《城市温室气体核算工具指南(测试版1.0)》对外发布。《指南》为针对性的低碳发展规划提供以科学的城市温室气体核算和系统的减排方案作为基础,城市可依此开展示范、监测和评估。在此之前中国尚没有针对城市温室气体核算的统一标准、指南或核算工具。温室气体核算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确定城市温室气体核算边界,包括地理边界和温室气体种类,以及由地理边界引申出对“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的定义;接着确定需92要核算和报告的温室气体排放源,确定计算方法,根据计算方法的需要收集数据,最后计算温室气体排放和报告温室气体排放。(2)培训专业人才ISC进入中国后,便以广东、江苏为工作目标,发现广东和江苏两省在工厂的环境、健康和安全管理方面面对着巨大的压力,而跨国公司的供应链也面临巨大挑战。为了帮助中国的中小企业建立和完善环境、健康和安全体系,ISC与中国顶尖大学合作,分别在广东和江苏两省建立了环境、健康与安全(EHS)中心,旨在为中国的制造业培养大批高素质、专业化的EHS经理人。2008年,ISC与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合作,创办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ISC中国企业环境、健康和安全管理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心设在广东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这是首度中美知名企业的专家通力合作,着眼于打造世界—流的、独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EHS培训机构。通过三年的努力,中心的工作获得了广泛赞誉。基于此,2011年,ISC又与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合作,创办了南京大学-ISC环境、健康与安全中心,中心设在江苏省工业重镇苏州。ISC力求通过两所EHS中心的努力,改善中国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工业企业的发展状况,为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创造良好的平台。EHS中心不仅致力于帮助EHS职业经理人提升其专业技能,同时更着眼于培养学员的领导和管理能力,使他们能够为行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转变。一支由国内外专职培训师组成的高水准团队将全程监督课程的研发设计,并指导EHS中心的师资建设。EHS中心的课程主要包括EHS、能源、温室气体三个模块共66门课程,每个模块的课程按照难易程度可分为基础课程、进阶课程和高阶课程三个阶段。通过系统、科学的课程培训,学员除了能够掌握专业的EHS技能,还能了解国际先进的EHS管理模式和理念,帮助企业向国家环境法规的标准看齐;减少工伤导致的工作中断;降低能耗,同时减少温室气体和有毒气体的排放。这些举措将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运93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营成本,降低事故风险,提升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并降低企业风险。从2009年至2013年,两个EHS中心的人才库中合格的EHS经理人数显著增加,两个中心已培训了近8500名能效、EHS实践和温室气体管理等领域的产业经理。此外,ISC工业项目部还积极与世界知名研究机构和行业协会如WRI、LBNL、ORNL等合作,通过培训等方式,推行最新最权威的行业标准和研究结果。同时,我们还积极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合作,以期为中国工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创造良好的空间。2013年1月,在美国能源部、美国能源基金会、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和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支持下,ISC与北京科技大学和苏州市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合作,分别在北京和苏州向来自能源、环保、咨询等领域的企业及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各举办了为期三天的“工业蒸汽系统评估”培训,共培训学员150多人,广受好评。这些国际工业能效培训和推广的具体目标包括:1)在中国推广工厂能效评估管理工具和技术,这些工具和技术由美国能源部工业技术项目(ITP)及其合作企业以及其它美国领先的能源服务和技术供应商提供,实现其在高耗能企业和高耗能工艺过程中的有效应用。2)与美国企业合作,开发工厂能效评估和管理课程,并举办系列培训,使更多的中国能源管理人员能够熟悉并受益于国际领先的工具和技术。3)与中国的大学、工业培训中心和节能中心广泛合作,全面提高中国工厂能效评估水平,将工业节能最佳实践推向市场并不断扩大。国际工业能效培训和推广具有明显的ISC“特色”,引入专业知识和标准,多方协作,培育专业人才,提供行业标准。(3)低碳园区发展指南和使用手册工业园区是我国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之一,也是城市碳排放的主要贡献者。ISC认为,低碳园区是指园区系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以更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更大的经济产出,低碳园区是生态园区、节能园94区和混合功能的综合升级版。目前,在中国,与低碳概念相关的产业园区名目繁多,特别是2010年8月10日国家发改委开展低碳试点省市后,各园区管理单位都有强烈的发展意愿。但到底何为低碳城市、何为低碳园区,目前尚无公认、清晰的定论以及可量化评价指标,也无统一的监管标准。因此大家口口相传的“低碳园区”含义各不相同。低碳园区的发展建设不仅需要在园区管理意识上认知和重视,还需要更加科学、精细、可量化的管理,假以时日,以具体、正确数据为导向,所有改变能够产生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一个内容全面、逻辑性强、可量化的指南,不仅有利于园区在低碳技术领域的发展壮大,还将有助于园区管理层提升管理技术和手段,转变管理思维模式——用指标衡量,用数据说话。2012年10月16日,ISC发布了《低碳园区发展指南及使用手册》(第一版)。该指南是一套量值评价体系和技术指引,旨在为中国各地开展的低碳园区示范提供技术支撑,并提供可参考、有操作性的优秀案例。ISC认为,低碳产业园即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上均体现低碳的同时,必须满足园区必要的运行,同时实现园区碳排放量的最小化与社会产出的最大化。低碳产业园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园区规划建设、产业结构配置、人员管理、绿色建筑等诸多方面,涉及能源利用与温室气体管理、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园区管理与保障机制、规划布局与土地利用等方面。其中,能源利用与温室气体管理是建设低碳产业园的核心内容和低碳园区整体架构的前提和关键,温室气体盘查及核算将直接影响园区低碳发展的进度和各类相关实践。《指南》所有指标和技术都基于现有科技水平,适用性广,不需要超前的技术投入。凡是对低碳发展、节能减排有需求的工业园区和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镇都可采用这一指南。《指南》同时还配备了《低碳园区发展使用手册》,其中包括各种相关的案例,可供参考和借鉴。95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二)可持续性发展教育2008年开始,ISC与华南师范大学、绿点青年环境教育中心合作,在广东省试点“基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希望能与教育工作者共同开拓一条ESD的新思路——搭建多方(包括学校、家庭、社区、政府和企业等)参与的平台,倡导学校与其他各方的联动,在理念和知识传递的基础上,通过参与式、体验式和探索式教学,改变学生的认知和行为,带动更多的人关注和采取行动改变所在社区的环境状况,为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2009年初,ISC与广东省深圳市观澜街道、中山市三角镇以及珠海市斗门镇签署《合作意向备忘录》,在这三个社区开展环境保护和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协助其实现低碳发展,其中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校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在三个社区内选择了5所小学和1所幼儿园,为其搭建多方(学校、政府、企业、家庭等)参与的ESD平台。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到社区内的节能和环保活动中,并向长辈们展示青少年为改善社区做出的贡献。随后,ISC与试点社区共同研讨后,启动了“家庭节能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该项目把家庭节能活动和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学校教育带动社区家庭节能行动,提高学生和家长的节能环保的意识和行动能力,以实际行动促进家庭能耗降低,逐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项目的主要活动包括:(1)记录家庭耗能数据老师把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开展“学校—家庭—社会力量”共同协作的节能环保行动。通过两周一次的记录家庭能耗、换算温室气体排放行动,让学生和家庭意识到日常生活方式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并看到自己的努力带来的变化。96(2)家庭节能行动老师每个月发起一个家庭主题节能活动,学生与家长一起行动,通过坚持环境友好的生活习惯,减少对资源的浪费。这些主题行动包括:适当使用家电、提高家电能效、废物再用、绿色种植、绿色照明、绿色出行、合理消费等等。(3)制作自己的环保月历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每个参与活动的小学生亲手设计一本自己的环保日历,记录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探索环保节能的生活方式,提高思考能力、观察能力、表述能力、动手能力。为了让学生和家长有更多机会参与环保节能活动,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还将举办一些相关的课外活动和亲子活动,如“节能环保知识竞赛”、“环保亲子游园会”、“环保日历优秀作品展”、“我的环保杯设计大赛”等,每个学校还可把本校特色环保活动融入到项目中来,在促进家庭节能的同时,建立环境怡人的“绿色学校”。2009年下半年该项目在珠海市斗门镇南门小学进行了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2010年开始将在斗门镇其他学校进行推广,并将复制到中山市三角镇和深圳市观澜街道章阁社区,让更多老师、学生和家庭参与进来,探讨低碳的生活方式,建设可持续的社区。项目实施期间,项目组帮助试点学校开发了大量教育资源,组织了多次教师培训、出国考察,示范了若干ESD课堂教学、社区活动和减排项目。通过教师的继续培训,课程研发,以及项目实践和资源引导,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将提升大学与社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能力。项目最主要的受益人——学生和年轻一代,他们将了解他们所在社区面临的环境和发展问题,以及要改变现状,目前和未来他们又能做什么。鼓励社区居民和学生身体力行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体会低碳社区丰富的生活趣味。97古老中国的低碳转身(三)社区领袖和NGO能力建设2012年,ISC正式开展“华南环保NPO能力建设”项目,该项目旨在提升中国环保NPO的能力,使其在社区能更有效地开展能效和环境项目,同时,搭建中国环保NPO的网络平台,加强NPO之间的交流学习。通过一系列的活动,ISC还希望能为NPO、政府与社区之间的协作作出示范,展示多方合作能更有效应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可持续发展的挑战。2012年8月30日,广东省可持续发展“社会创新项目”(SEF)招标正式开始,来自7家的本地NPO参加了招标发布会。基于以往在其他国家开展工作的经验,ISC通过其SEF项目为本土NPO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援助和交流机会,以帮助他们在社区的工作更持久有效。创新项目不仅会得到资金上的扶持,在项目实施过程当中还可以免费获得ISC及其专家团队的技术支持。2014年年初以来,ISC持续推进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绿社区握手计划”项目,从4月16日的项目发布会开展至今,各项工作都在按照计划有序地开展。ISC希望能将积累多年的协同政府、居民和企业等多方积极参与,实现解决方案的一些方式方法与华南的社区工作机构进行交流,通过切实陪伴项目实施的过程,与本地机构共同探索实施多方积极参与,共同解决环保问题的途径,从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迈向城市可持续发展。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了各机构申请项目合作阶段。在5、6月份,ISC相继开展了三期,为期6天的共同工作坊,一共有来自广州、长沙等地的约17个公益机构参与到了工作坊的学习和交流中。在工作坊期间,ISC组织所有参与机构一同系统地学习了项目管理,项目计划书撰写,会议协作、沟通技巧与多方合作,利益相关方分析以及问题分析。三期的工作坊,既有学习,也有交流,参与的机构代表认为,工作坊对其自身机构建设和能力提升有很大帮助。ISC将通过一系列评选机制,从所有递交申请书的机构中选出3—5家机构,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深入交流,展开更多环境保护议题的实践。相信这种“陪伴式”,与中国NPO/NGO共同成长的方式将有效促进目前困扰中国的环境保护问题的改善。98(四)结语在这些涉及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多个领域(工业、城市设计、社区发展以及公众教育),我们看到ISC一直致力于帮助各地社区解决环境问题,多年来,在世界各地完成的成功改造为基础,充分相信当地社区的政府、居民、企业协同合作起来,就可能产生最佳的解决方案。如果社区能够持续合作去解决问题,就能很大程度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点,ISC在俄罗斯最受污染的城市下吉塔尔市的污染处理、塞尔维亚的垃圾治理、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社区弹性恢复、以及前期在广东和江苏社区开展的一系列节能和低碳等多方参与的项目等多方参与的项目都得到真切的印证。2014年,中国陷入严重的环境困境,但ISC和每个参与改变的人都深信,持续不断的、采用以正确的方法前行,我们一定会迎来改变。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