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研发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链关键材料、核心设备制造产业规模持
续扩大,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体系基本完善,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发展。
积极抢占新型储能产业制高点,打造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努力把惠州打造成
为国内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高地和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储能应用示范城市,通过试
点示范拓展应用场景,把新型储能打造成为产业发展新引擎。到 2025 年,新型
储能产业集群产值力争达到 1800 亿元,全市储能电池总产能力争达到 110GWh,
全市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力争达到 300 万千瓦。到 2027 年,新型储能产业集群产
值力争达到 3500 亿元,全市储能电池总产能力争达到 160GWh,全市新型储能装
机规模力争达到 600 万千瓦。
二、提升新型储能研发创新能力
(一)完善研发创新机制。依托东江实验室组建惠州市新型储能技术创新
联盟,积极承担攻关省级以上新型储能领域项目,并在太阳能硅片精密切割、
锂电池隔膜材料、基于核孔膜的多孔复合集流体、热光伏电池、盐湖提锂、风
电超导风机等领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在东江实验室科研经费中设立新型储能
科研专项,对创新联盟成员开展的新型储能项目、建立研发平台、技术成果转
化等给予支持,对我市企业或科研单位承担国家和省级新型储能科技重大项目
且获得经费支持的,市级财政按一定支持比例予以配套。
(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围绕锂电池生产设备、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
池、能源电子信息、全过程安全技术、智慧调控、氢储能及储能前瞻技术等重
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组织“揭榜挂帅”市级科技计划项目,设立“新型储
能”专题,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我市企
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新型储能领域开展联合攻关,突破新型储能领域技术封
锁和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
(三)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鼓
励我市储能电池制造企业在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液流电池和氢燃料电池等
新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前瞻布局新一代储能技术及装备。支持企业创建制
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产业创新
载体,提升新型储能领域技术研发、中试孵化、技术应用推广等能力。
三、培育壮大新型储能产业规模
(四)建设特色产业园区。联动广深莞打造珠江口东岸新型储能电池产业、
电池材料生产、电池生产、储能系统及装备生产、电池综合利用等集聚区。谋
划建设新型储能特色产业园,设立“能源电子材料集聚区”,重点引进储能电
池及配套、电池材料和回收等企业,不断强链补链延链。依托大亚湾石化区、
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惠阳新材料产业园,加快发展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
导电剂、粘结剂、分散剂等电池材料。支持惠阳、博罗、大亚湾、仲恺重点发
展储能电池材料及辅材,进一步扩大负极材料、锂电铜箔、电池精密结构件、
铝塑膜、电池极耳等产业规模。支持惠城、仲恺重点发展储能电池先进生产装
备。支持惠城、惠阳、博罗、仲恺重点发展储能变流器、电池电源系统及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