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XAEPI 12—2022《工业排放源 碳(CO2、CO、CH4)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20221025-山西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VIP专享VIP免费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SXAEPI 122022
I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缩略语 ............................................................................. 2
5 组成结构 ........................................................................... 2
5.1 系统组成 ....................................................................... 2
5.2 系统结构 ....................................................................... 3
6 技术要求 ........................................................................... 4
6.1 外观要求 ....................................................................... 4
6.2 功能要求 ....................................................................... 4
6.3 性能要求 ....................................................................... 6
6.4 安全要求 ....................................................................... 7
7 检测方法 ........................................................................... 7
7.1 检测环境 ....................................................................... 7
7.2 标准物质 ....................................................................... 7
7.3 性能检测 ....................................................................... 8
7.4 安全检测 ...................................................................... 13
8 质量保证 .......................................................................... 13
8.1 安装质量保 .................................................................. 13
8.2 检测质量保 .................................................................. 14
8.3 运行期质量保证 ................................................................ 14
9 检测项目 .......................................................................... 14
A (规范性附录 附录 A C-CEMS 日报表、月报表和年报 ........................ 16
B (规范性附录 附录 B C-CEMS 数据采集记录和处理要 ........................ 19
C (规范性附录 附录 C检测原始记录报 ....................................... 27
参考文献 ............................................................................ 30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SXAEPI 122022
II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绿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山西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监测仪器及运营行业专业委
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山西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绿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检验检测中
心、太原市环境监控中心、中绿碳测未来(大同)科技有限公司、山西科城环保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
太原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太原海纳辰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红梅、张利军、张晋彪、王锦峰、王瑞文、严玮、高瑞斌、安强、武振华
闫兴钰、丁相午、马良、张利军、谢海运、张纲、宋福盛、郝鹏、李云飞、于晓勇、赵琳琳。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XAEPI12—2022I目次前言................................................................................II引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缩略语.............................................................................25组成结构...........................................................................25.1系统组成.......................................................................25.2系统结构.......................................................................36技术要求...........................................................................46.1外观要求.......................................................................46.2功能要求.......................................................................46.3性能要求.......................................................................66.4安全要求.......................................................................77检测方法...........................................................................77.1检测环境.......................................................................77.2标准物质.......................................................................77.3性能检测.......................................................................87.4安全检测......................................................................138质量保证..........................................................................138.1安装质量保证..................................................................138.2检测质量保证..................................................................148.3运行期质量保证................................................................149检测项目..........................................................................14附录A(规范性附录)附录AC-CEMS日报表、月报表和年报表........................16附录B(规范性附录)附录BC-CEMS数据采集记录和处理要求........................19附录C(规范性附录)附录C检测原始记录报.......................................27参考文献............................................................................30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XAEPI12—2022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绿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山西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监测仪器及运营行业专业委员会提出。本文件由山西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绿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太原市环境监控中心、中绿碳测未来(大同)科技有限公司、山西科城环保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太原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太原海纳辰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红梅、张利军、张晋彪、王锦峰、王瑞文、严玮、高瑞斌、安强、武振华、闫兴钰、丁相午、马良、张利军、谢海运、张纲、宋福盛、郝鹏、李云飞、于晓勇、赵琳琳。本文件为首次发布。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XAEPI12—2022III引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促进环保技术装备发展,规范工业排放源碳(CO2、CO、CH4)连续监测系统的建设工作,统一工业排放源碳(CO2、CO、CH4)连续监测系统的组成结构、技术要求、性能指标、检测方法、质量保证、检测项目等,特制定本文件。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XAEPI12—20221工业排放源碳(CO2、CO、CH4)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工业排放源碳(CO2、CO、CH4)连续监测系统的组成结构、技术要求、性能指标、检测方法、质量保证和检测项目。本文件适用于以固体、液体为燃料或原料的火电厂锅炉、工业/民用锅炉以及工业炉窑等工业排放源碳(CO2、CO、CH4)连续监测系统。生活垃圾焚烧炉、危险废物焚烧炉及气体为燃料或原料的工业排放源碳(CO2、CO、CH4)连续监测系统可参照本文件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5479工业自动化仪表绝缘电阻、耐电压性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32150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GB50093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HJ75-2017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76-2017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系统技术要求及监测方法HJ212-2017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传输标准T/CAEPI47-2022固定污染源二氧化碳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连续监测系统连续监测工业排放源碳气体辅助参数所需要的全部设备。3.2碳连续监测系统连续监测工业排放源碳气体参数浓度和排放量所需要的全部设备。3.3碳因子气体特指本文中的CO2、CO、CH4含碳元素气体,碳因子气体简称为被测气体。3.4满量程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设置C-CEMS的最大测量值。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XAEPI12—202223.5系统响应时间指从C-CEMS采样探头通入气体标准物质的时刻起,到分析仪示值达到气体标准物质标称值90%的时刻止,中间的时间间隔。3.6零点漂移在C-CEMS未进行维修、保养或调节的前提下,C-CEMS按规定的时间运行后通入零点气体,仪器的读数与零点气体初始测量值之间的偏差相对于满量程的百分比。3.7量程漂移在C-CEMS未进行维修、保养或调节的前提下,C-CEMS按规定的时间运行后通入量程校准气体,仪器的读数与量程校准气体初始测量值之间的偏差相对于满量程的百分比。3.8相对准确度采用参比方法与C-CEMS同步测量烟气中被测气体浓度,取同时间区间且相同状态的测量结果组成若干数据对,数据对之差的平均值的绝对值与置信系数的绝对值之和与参比方法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之比。3.9现行有效的参比测量方法用于与C-CEMS测量结果相比较的国家或行业发布的现行有效的标准方法,现行有效的参比测量方法简称为参比方法。3.10干烟气浓度烟气经预处理,露点温度≤4℃时,烟气中各种被测气体的浓度,也称为干基浓度。3.11标准状态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325kPa时的状态。本文件中的测量气体质量浓度均为标准状态下的干烟气浓度。3.12标干浓度实测浓度换算成标准状态下(273K、101.325kPa)的干烟气浓度。3.13标干流量实测流量换算成标准状态下(273K、101.325kPa)的干烟气流量。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C-CMS:连续监测系统。C-CEMS:碳连续监测系统。5组成结构5.1系统组成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XAEPI12—20223C-CEMS由CO2监测单元、CO监测单元、CH4监测单元、烟气参数监测单元、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组成(如图1所示)。系统测量烟气中CO2、CO和CH4浓度、烟气参数(温度、压力、流速或流量、湿度、含氧量等),同时计算烟气中被测气体排放速率和排放量,显示(可支持打印)和记录各种数据和参数,形成相关图表,并通过数据、图文等方式传输至信息平台。5.2系统结构C-CEMS结构主要包括:样品采集和传输装置、预处理设备、分析仪器、数据采集和传输设备以及其它辅助设备等。依据C-CEMS测量方式和原理的不同,C-CEMS由上述全部或部分结构组成,如图1所示。图1工业排放源碳(CO2、CO、CH4)连续监测系统组成示意图5.2.1样品采集和传输装置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烟气参数测量监测单元烟气温度变送器温度测量仪烟气压力变送器压力测量仪烟气流速变送器流速测量仪零气、标准气体烟气湿度变送器湿度测量仪零气、标准气体含氧量采样器和预处理装置含氧量测量仪碳排放(CO2、CO、CH4)监测单元完全抽取法CO2、CO、CH4分析仪气体控制器零气、标准气体工业排放源碳监控管理系统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数据处理与远程通讯设备打印显示大气压力监测单元(可选)大气压力变送器大气压力测量仪可输入大气压查询处理CO2、CO、CH4分析仪零气、标准气体等效校准装置样气采样器CO2、CO、CH4分析仪零气、标准气体稀释气体样气采样器样气预处理装置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XAEPI12—20224样品采集和传输装置主要包括:采样探头、样品传输管线、流量控制设备和采样泵等;采样装置的材料和安装应不影响仪器测量。一般采用抽取测量方式的C-CEMS均具备样品采集和传输装置。5.2.2预处理设备预处理设备主要包括:样品过滤设备和除湿设备等;预处理设备的材料和安装应不影响仪器测量。部分采用抽取测量方式的C-CEMS具备预处理设备。5.2.3分析仪器分析仪器用于对采集的被测气体样品进行测量分析。5.2.4数据采集和传输设备数据采集和传输设备用于采集、处理和存储监测数据,并能按中心计算机指令传输监测数据和设备工作状态信息。5.2.5辅助设备采用抽取测量方式的C-CEMS,其辅助设备主要包括尾气排放装置、反吹净化及其控制装置等。6技术要求6.1外观要求C-CEMS应具有产品铭牌,铭牌上应标有产品名称、型号、生产单位、出厂编号、制造日期、使用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技术参数等信息。C-CEMS表面应完好无损,无明显缺陷,各零、部件连接可靠,各操作键、按钮使用灵活,定位准确。C-CEMS主机面板显示清晰,涂色牢固,字符、标识易于识别,不应有影响读数的缺陷。C-CEMS外壳或外罩应耐腐蚀、密封性能良好、防尘、防雨,户内使用达到防护等级IP24级以上,户外使用达到防护等级IP54级以上。6.2功能要求6.2.1样品采集和传输装置样品采集和传输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a)样品采集装置应具备加热、保温和反吹净化功能。其加热温度一般在120℃以上,且应高于烟气露点温度10℃以上,其实际温度值应能够在机柜或系统软件中显示查询。b)样品采集装置的材质应选用耐高温、防腐蚀和不吸附、不与被测气体发生反应的材料,应不影响被测气体的正常测量。c)被测气体样品采集装置应具备颗粒物过滤功能。其采样设备的前端或后端应具备便于更换或清洗的颗粒物过滤器,过滤器滤料的材质应不吸附和不与被测气体发生反应,过滤器应至少能过滤(5~10)μm粒径以上的颗粒物。d)样品传输管线应长度适中。当使用伴热管线时应具备稳定、均匀加热和保温的功能;其设置加热温度一般在120℃以上,且应高于烟气露点温度10℃以上,其实际温度值应能够在机柜或系统软件中显示查询。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XAEPI12—20225e)样品传输管线内包覆的气体传输管应至少为两根,一根用于样品气体的采集传输,另一根用于气体标准物质的全系统校准;C-CEMS样品采集和传输装置应具备完成C-CEMS全系统校准的功能要求。f)样品传输管线应使用不吸附和不与被测气体发生反应的材料。g)采样泵应具备克服烟道负压的足够抽气能力,并且保障采样流量准确可靠、相对稳定。6.2.2预处理设备预处理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a)C-CEMS预处理设备及其部件应方便清理和更换。b)C-CEMS除湿设备的设置温度应保持在4℃左右(设备出口烟气露点温度应≤4℃),正常波动在±2℃以内,其实际温度数值应能够在机柜或系统软件中显示查询。c)预处理设备的材质应使用不吸附和不与被测气体发生反应的材料。d)除湿设备除湿过程产生的冷凝液应采用自动方式通过冷凝液收集和排放装置及时、顺畅排出。e)为防止颗粒物污染被测气体分析仪,在气体样品进入分析仪之前可设置精细过滤器;过滤器滤芯应使用不吸附和不与被测气体发生反应的疏水材料,过滤器应至少能过滤(0.5~2)μm粒径以上的颗粒物。6.2.3辅助设备辅助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a)C-CEMS排气管路应规范敷设,不应随意放置,防止排放尾气污染周围环境。b)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于0℃时,C-CEMS尾气排放管应配套加热或伴热装置,确保排放尾气中的水分不冷凝或结冰,造成尾气排放管堵塞和排气不畅。c)C-CEMS应配备定期反吹装置,用以定期对样品采集装置进行反吹,避免出现由于颗粒物等累积造成的堵塞状况。d)C-CEMS应具备除湿冷凝设备,其除湿过程产生的冷凝液应通过冷凝液排放装置及时、顺畅排出。e)C-CEMS机柜内部气体管路以及电路、数据传输线路等应规范敷设,同类管路应尽可能集中汇总设置;不同类型的管路或不同作用、方向的管路应采用明确标识加以区分;各种走线应安全合理,便于查找维护维修。f)C-CEMS机柜内应具备良好的散热装置,确保机柜内的温度符合仪器正常工作温度;应配备照明设备,便于日常维护和检查。6.2.4校准功能C-CEMS应具备以下校准功能:a)C-CEMS应能用手动和(或)自动方式进行零点和量程校准。b)采用抽取测量方式的被测气体C-CEMS,应具备固定的和便于操作的气体标准物质全系统校准功能;即能够完成从样品采集和传输装置、预处理设备和分析仪器的全系统校准。6.2.5数据采集和传输设备C-CEMS应具备以下数据采集和传输设备:a)应显示和记录超出其零点以下和量程以上至少10%的数据值。当测量结果超过零点以下和量程以上10%时,数据记录存储其最小或最大值。b)应具备显示、设置系统时间和时间标签功能,数据为设置时段的平均值。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XAEPI12—20226c)能够显示实时数据,具备查询历史数据的功能,并能以报表或报告形式输出,相关日报表、月报表和年报表的格式要求。d)具备数字信号输出功能。e)具有中文数据采集、记录、处理和控制软件。f)仪器掉电后,能自动保存数据;恢复供电后系统可自动启动。6.3性能要求6.3.1排放源碳物质性能指标6.3.1.1系统响应时间≤200s。6.3.1.2重复性≤2%(相对标准偏差)。6.3.1.3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不超过±2%满量程。6.3.1.4示值误差与气体标准物质浓度标称值相对误差不超过±5%。6.3.1.5准确度6.3.1.5.1CO2准确度当参比方法测量二氧化碳排放体积浓度的平均值:a)≥20%时,C-CEMS与参比方法测量结果相对准确度:≤10%;b)≥14%~<20%时,C-CEMS与参比方法测量结果平均值绝对误差的绝对值:≤2%;c)≥7%~<14%时,C-CEMS与参比方法测量结果平均值相对误差的绝对值:≤15%;d)<7%时,C-CEMS与参比方法测量结果平均值绝对误差的绝对值:≤1%。6.3.1.5.2CO准确度当参比方法测量一氧化碳排放体积浓度的平均值:a)≥250µmol/mol时,C-CEMS与参比方法测量结果相对准确度:≤15%;b)≥50µmol/mol~<250µmol/mol时,C-CEMS与参比方法测量结果平均值绝对误差的绝对值:≤20µmol/mol;c)≥20µmol/mol~<50µmol/mol时,C-CEMS与参比方法测量结果平均值相对误差的绝对值:≤30%;d)<20µmol/mol时,C-CEMS与参比方法测量结果平均值绝对误差的绝对值:≤6µmol/mol。6.3.1.5.3CH4准确度当参比方法测量甲烷排放体积浓度的平均值:a)≥250µmol/mol时,C-CEMS与参比方法测量结果相对准确度:≤15%;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XAEPI12—20227b)≥50µmol/mol~<250µmol/mol时,C-CEMS与参比方法测量结果平均值绝对误差的绝对值:≤20µmol/mol;c)≥20µmol/mol~<50µmol/mol时,C-CEMS与参比方法测量结果平均值相对误差的绝对值:≤30%;d)<20µmol/mol时,C-CEMS与参比方法测量结果平均值绝对误差的绝对值:≤6µmol/mol。6.3.2烟气参数C-CMS性能指标6.3.2.1流速C-CMS准确度流速>10m/s时,相对误差不超过±10%;流速≤10m/s时,相对误差不超过±12%。6.3.2.2温度C-CMS准确度绝对误差不超过±3℃。6.3.2.3湿度C-CMS准确度烟气湿度>5.0%时,相对误差不超过±1.5%;烟气湿度≤5.0%时,绝对误差不超过±1.5%。6.4安全要求6.4.1绝缘电阻在环境温度为(15~35)℃,相对湿度≤85%条件下,系统带电部分与机壳之间绝缘电阻应大于4MΩ,系统电源端子对地或机壳的绝缘电阻不小于20MΩ。6.4.2绝缘强度在环境温度为(15~35)℃,相对湿度≤85%条件下,系统在1500V(有效值)、50Hz正弦波实验电压下持续1min,不应出现击穿或飞弧现象。6.4.3漏电保护系统应具有漏电保护装置,具备良好的接地措施,防止雷击等对系统造成损坏。7检测方法7.1检测环境C-CEMS在以下条件中可正常工作:a)室内环境温度:(15~35)℃;b)室外环境温度:(-20~50)℃;c)相对湿度:≤85%RH;d)大气压力:(80~106)kPa;e)供电电压:AC(220±22)V,(50±1)Hz。注:低温、低压等特殊环境条件下,仪器设备的配置应满足当地环境条件的使用要求。7.2标准物质7.2.1零气(零点气体)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XAEPI12—20228高纯氮气,浓度≥99.999%,含有其它气体的浓度不应干扰仪器的读数,标准物质应在有效期内。7.2.2气体标准物质由国家计量主管部门批准的国家一、二级气体标准物质,其不确定度不超过±2.0%。量程校准气体指浓度或等效浓度在(80%~100%)满量程范围内的气体标准物质。较低浓度的气体标准物质如不能满足不确定度要求,可以使用满足要求的高浓度气体标准物质采用等比例稀释的方式获得,等比例稀释装置的精密度应在1.0%以内,气体标准物质应在有效期内。7.3性能检测7.3.1排放源碳物质性能检测7.3.1.1系统响应时间待测CEMS运行稳定后,按照系统设定采样流量通入零点气体,待读数稳定后按照相同流量通入量程校准气体,同时用秒表开始计时;观察分析仪示值,至读数开始跃变止,记录并计算样气管路传输时间T1;继续观察并记录待测C-CEMS显示值上升至气体标准物质浓度标称值90%时的仪表响应时间T2;系统响应时间为T1和T2之和。系统响应时间每天测试1次,重复测试3天,平均值应符合6.3.1.1的要求。7.3.1.2重复性待测C-CEMS运行稳定后,通入量程校准气体,待读数稳定后记录显示值Ci,使用同一浓度量程校准气体重复上述测试操作至少6次,按公式(1)计算待测C-CEMS的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应符合6.3.1.2的要求。%1001112nCCCSniir...............................(1)式中:Sr--------待测C-CEMS重复性,%;Ci--------量程校准气体第i次测量值,µmol/mol(%);C-------量程校准气体测量平均值,µmol/mol(%);i--------记录数据的序号(i=1~n);n--------测量次数(n≥6)。7.3.1.3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待测C-CEMS运行稳定后,通入零点气体,记录分析仪零点稳定读数为Z0;然后通入量程校准气体,记录稳定读数S0。通气结束后,待测C-CEMS连续运行24h(期间不允许任何校准和维护)后分别通入同一浓度零点气体和量程校准气体重复上述操作,并分别记录稳定后读数Zn和Sn。按公式(2)、(3)、(4)和(5)计算待测C-CEMS的24h零点漂移Zd和24h量程漂移Sd,然后可对待测C-CEMS进行零点和量程校准(如果不校准可将本次零点和量程测量值作为C-CEMS运行24h后零点和量程漂移测试的初始值Z0和S0)。重复上述测试3次,全部24h零点漂移值Zd和24h量程漂移Sd均应符合6.3.1.3的要求。0nmaxZZZn....................................(2)%100maxdRZZn...................................(3)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XAEPI12—20229式中:Zd--------待测C-CEMS的24h零点漂移,%;Z0--------待测C-CEMS通入零点气体的初始测量值,µmol/mol(%);Zn--------待测C-CEMS运行24h后通入零点气体的测量值,µmol/mol(%);ΔZnmax-----待测C-CEMS运行24h后的零点变化绝对误差最大值,µmol/mol(%);R---------待测C-CEMS满量程值,µmol/mol(%);0nmaxSSSn.....................................(4)%100maxdRSSn...................................(5)式中:Sd--------待测C-CEMS的24h量程漂移,%;S0--------待测C-CEMS通入量程校准气体的初始测量值,µmol/mol(%);Sn--------待测C-CEMS运行24h后通入量程校准气体的测量值,µmol/mol(%);ΔSnmax-----待测C-CEMS运行24h后的量程点变化绝对误差最大值,µmol/mol(%)。7.3.1.4示值误差待C-CEMS运行稳定后,分别进行零点校准和满量程校准。依次通入低浓度(20%~30%满量程值)、中浓度(50%~60%满量程值)和高浓度(80%~100%满量程值)的气体标准物质;读数稳定后分别记录各浓度气体标准物质的显示值;再通入零点气体,重复测试3次,按公式(6)计算待测仪器每种浓度气体标准物质示值误差Lei,全部Lei均应符合6.3.1.4的要求。%100sisidieiCCCL..................................(6)式中:eiL-------待测仪器测量第i种浓度气体标准物质的示值误差,%;siC-------第i种浓度气体标准物质浓度标称值,%;diC-------第i种浓度气体标准物质3次测量的平均值,%;i----------测量气体标准物质序号(i=1~3)。7.3.1.5准确度当24h零点漂移、量程漂移和示值误差检测通过并且生产设施达到最大生产能力50%以上时,可进行准确度检测。a)待测C-CEMS运行稳定后,分别进行零点校准和满量程校准。b)待测C-CEMS与参比测试方法同步对排放被测气体进行测量,由数据采集器每分钟记录1个累积测量值,连续记录至参比方法测试结束。c)取同一时间区间内(一般为3min~15min)参比方法与C-CEMS测量结果平均值组成一个数据对,确保参比方法与C-CEMS测量数据在同一条件下(烟气温度、压力、湿度和含氧量等,一般取标态干基浓度)。d)每天获取至少9组以上数据对,用于准确度计算。e)当参比方法测量烟气中被测气体体积浓度平均值小于7%或大于等于14%且小于20%时,按公式(7)、(8)、(9)计算全部数据对待测仪器与参比方法测量结果平均值绝对误差的绝对值。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XAEPI12—202210f)当参比方法测量烟气中被测气体体积浓度平均值大于等于7%且小于14%时,按公式(8)、(9)、(10)计算全部数据对待测仪器与参比方法测量结果平均值相对误差的绝对值。g)当参比方法测量烟气中被测气体积浓度平均值大于等于20%时,按公式(11)~(15)计算全部数据对待测仪器与参比方法测量结果相对准确度,应符合6.3.1.5的要求。CEMSCRMAE..........................(7)式中:AE---------待测仪器与参比方法测量结果平均值绝对误差的绝对值,%;RM--------参比方法全部数据对测量结果的平均值,%;CEMSC--待测仪器全部数据对测量结果的平均值,%。niiRMnRM11.................................(8)niiCEMSCnCEMSC11.....................(9)式中:iRM--------第i个数据对中的参比方法测量值,%;iCEMSC--第i个数据对中的待测仪器测量值,%;i-----------数据对的序号(i=1~n);n-----------数据对的个数(n≥9)。%100RMCEMSCRMRE..................(10)式中:RE--------待测仪器与参比方法测量结果平均值相对误差的绝对值,%。%100RMccdRA............................(11)式中:RA--------待测仪器与参比方法测量结果相对准确度,%;d--------待测仪器与参比方法测量各数据对差的平均值,%;cc--------置信系数,%。niidnd11....................................(12)iiiCEMSCRMd..........................(13)式中:di--------每个数据对待测仪器与参比方法测量值之差,%。注:在计算数据对差的和时,保留数据差值的正、负号。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XAEPI12—202211nStccdf95.0,.................................(14)式中:tf,0.95------统计常数,由t表(见表1)查得,f=n-1;Sd--------待测仪器与参比方法测量各数据对差的标准偏差,%。1)(12nddSniid.............................(15)表1计算置信区间和允许区间参数表ftfvfn‘’un‘’(75)82.3061.711081.23392.2621.645291.214102.2281.5931101.208112.2011.5506111.203122.1791.5153121.199132.1601.4854131.195142.1451.4597141.192152.1311.4373151.189162.1201.4176161.187172.1101.4001171.185182.1011.3845181.183192.0931.3704191.181202.0861.3576201.179212.0801.3460211.178222.0741.3353221.177232.0691.3255231.175242.0641.3165241.174252.0601.3081251.173302.0421.2737301.170352.0301.2482351.167402.0211.2284401.165452.0141.2125451.163502.0091.1993501.162注:f=n-17.3.2烟气参数C-CMS性能检测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XAEPI12—202212采用参比方法与流速、烟温、湿度C-CMS同步测量,至少获取5个同时段测试断面值数据对,分别计算流速、烟温、湿度C-CMS准确度。7.3.2.1流速准确度烟气流速准确度计算方法如下:绝对误差:niiCMSCviVVdn11..............................(16)相对误差:%100VdRiviev..................................(17)式中:dvi-------流速绝对误差,m/s;n---------测定次数(≥5);VC-CMS------流速C-CMS与参比方法同时段测定的烟气平均流速,m/s;Vi--------参比方法测定的测试断面的烟气平均流速,m/s;Rev--------流速相对误差,%。7.3.2.2烟温准确度烟温绝对误差计算方法:niiCMSCTTnT11...............................(18)式中:△T-------烟温绝对误差,℃;n---------测定次数(≥5);TC-CMS------烟温C-CMS与参比方法同时段测定的平均烟温,℃;Ti--------参比方法测定的平均烟温,℃。7.3.2.3湿度准确度湿度准确度计算方法如下:绝对误差:niSWiCMSSWCSWXXXn11...........................(19)相对误差:%100XXRSWiSWes................................(20)式中:△XSW-------烟气湿度绝对误差,%;n----------测定次数(≥5);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XAEPI12—202213XSWC-CMS-----烟气湿度C-CMS与参比方法同时段测定的平均烟气湿度,%;XSWi--------现行有效的参比方法测定的平均烟气湿度,%;Res---------烟气湿度相对误差,%。7.4安全检测7.4.1绝缘电阻检测待测仪器不连接供电电源,但接通仪器的电源开关,将绝缘电阻测试仪的一个接线接到电源插座相、中线上,另一端接到待测仪器的接地线上,施加DC500V,用绝缘电阻测试仪测量待测仪器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MΩ。7.4.2绝缘强度检测待测仪器不连接供电电源,试验前打开待测仪器电源开关,把耐压试验仪的两根接线分别接在待测仪器电源插座的相中线及接地端(或机壳上)。检验时电源应平稳上升到规定值1.5kV,保持1min,漏电流10mA,然后将电压平稳地下降到0V,检验过程中不应出现击穿和飞弧现象。7.4.3漏电保护检测检测试验按钮能否准确、迅速动作,起到保护作用。8质量保证8.1安装质量保证安装位置和现场配套环境条件应符合HJ75的相关要求。原则上要求一个工业源排放口安装一套系统。若一个工业源排放口排气先通过多个烟道或管道后进入该工业源排放口的总排气管时,应尽可能将系统安装在总排气管上;不得只在其中的一个烟道或管道上安装系统,并将测定值作为该源的排放结果;但允许在每个烟道或管道上安装相同的监测系统。排放烟囱或烟道设置的采样平台和爬梯应符合HJ75的相关要求,采样平台应易于到达,有足够的工作空间,安全且便于操作;应牢固并有符合要求的安全措施;采样平台设置在高空时,应有通往平台的折梯、旋梯或升降梯。监测系统准确度达不到要求,应查明原因并解决;若无法查明原因,可按公式(21)和(22)对系统测量数据进行调节;经调节仍不能准确测量时,应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安装系统,重新进行检测。acadEEE...................................(21)式中:Ead--------系统调节后的数据,µmol/mol(mg/m3);E---------系统测量数据,µmol/mol(mg/m3);Eac--------偏差调节系数。EdEac1.....................................(22)式中:Eac--------偏差调节系数;d--------系统与参比方法测量各数据对差的平均值,µmol/mol(mg/m3);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XAEPI12—202214E--------系统全部数据对测量结果的平均值,µmol/mol(mg/m3)。8.2检测质量保证系统检测应在工业排放源正常排放被测气体条件下进行。初检和复检时,应有专人负责监督工况,排污单位应根据相关校准工作的要求调整工况或净化设备的运行参数,在测试期间保持相对稳定。为了保证获得被测气体参比方法与系统在同时间区间的测定数据,对于完全抽取式监测系统,必要时可扣除参比方法测量被测气体到达检测器的时间(滞后时间)和系统的管路传输时间。被测气体到达检测器的时间可按公式(23)估算。slV/Qt.....................................(23)式中:t-------滞后时间,min;V-------导气管的体积,L;Qsl------气体通过导气管的流速,L/min。参比方法应采用国家或行业发布的现行有效的标准分析方法。被测气体参比方法测试可采用仪器分析法;仪器分析法测量被测气体时,采样测量前、后均需用气体标准物质进行校准或校验。对于完全抽取式,当进行零点和量程校准时,原则上要求零气和气体标准物质与样品气体通过的路径(如:采样管、过滤器、洗涤器、调节器)相同。8.3运行期质量保证系统至少进行90天的运行,运行期间对系统质量保证提出以下基本要求。a)不超过15天用零气和量程校准气体或校准装置校准一次系统零点和量程,此期间的零点和量程漂移应符合本技术要求6.3.1.3的要求;b)不超过3个月更换一次采样探头滤料,不超过3个月更换一次净化稀释空气的除湿、滤尘等的材料;c)应使用在有效期内的气体标准物质。9检测项目工业排放源碳(CO2、CO、CH4)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检测项目详见表2。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XAEPI12—202215表2工业排放源碳(CO2、CO、CH4)连续监测系统检测项目序号监测因子检测项目技术要求1CO2系统响应时间≤200s2重复性≤2%(相对标准偏差)3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2%F.S.4示值误差不超过±5%5准确度≥20%时,相对准确度≤10%≥14%~<20%时,绝对误差≤2%≥7%~<14%时,相对误差≤15%<7%时,绝对误差≤1%6CO系统响应时间≤200s7重复性≤2%8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2%F.S.9示值误差不超过±5%10准确度≥250μmol/mol时,相对准确度:≤15%;≥50μmol/mol~<250μmol/mol时,平均值绝对误差的绝对值:≤20μmol/mol;≥20μmol/mo~<50μmol/mo时,平均值相对误差的绝对值:≤30%;<20μmol/mo时,平均值绝对误差的绝对值:≤6μmol/mol。11CH4系统响应时间≤200s12重复性≤2%13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2%F.S.14示值误差不超过±5%15准确度≥250μmol/mol时,相对准确度:≤15%;≥50μmol/mol~<250μmol/mol时,平均值绝对误差的绝对值:≤20μmol/mol;≥20μmol/mo~<50μmol/mo时,平均值相对误差的绝对值:≤30%;<20μmol/mo时,平均值绝对误差的绝对值:≤6μmol/mol。注:F.S.表示满量程。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XAEPI12—202216附录A(规范性附录)附录AC-CEMS日报表、月报表和年报表表A.1工业排放源连续监测小时平均值日报表工业排放源名称:工业排放源编号:监测日期:年月日时间hCO2COCH4标干流量m3/h温度℃湿度%负荷%备注标干浓度g/m3排放量t/h标干浓度mg/m3排放量t/h标干浓度mg/m3排放量t/h00~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09~1010~1111~1212~1313~1414~1515~1616~1717~1818~1919~2020~2121~2222~2323~24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样本数日排放总量t————烟气日排放总量单位:×104m3/d上报单位(盖章):负责人:报告人:报告日期:年月日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XAEPI12—202217表A.2工业排放源连续监测日平均值月报表工业排放源名称:工业排放源编号:监测月份:年月日期CO2COCH4标干流量×104m3/d温度℃湿度%负荷%备注标干浓度g/m3排放量t/h标干浓度mg/m3排放量t/h标干浓度mg/m3排放量t/h1日2日3日4日5日6日7日8日9日10日11日12日13日14日15日16日17日18日19日20日21日22日23日24日25日26日27日28日29日30日31日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样本数月排放总量t——烟气月排放总量单位:×104m3/m上报单位(盖章):负责人:报告人:报告日期:年月日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XAEPI12—202218表A.3工业排放源连续监测月平均值年报表工业排放源名称:工业排放源编号:监测年份:年时间CO2排放量t/mCO排放量t/mCH4排放量t/m标干流量×104m3/m温度℃湿度%负荷%备注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样本数年排放总量t—年排放总量单位:104m3/y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XAEPI12—202219AB附录B(规范性附录)附录BC-CEMS数据采集记录和处理要求C-CEMS应具有具备数据采集、处理、存储、表格或图文显示、故障警告和打印等功能的操作软件;系统应设置通信接口,用于数据输出和通讯功能。B.1数据采集记录存储要求由C-CEMS的控制功能协调整个系统的时序,系统能够将采集和记录的实时数据自动处理为1min数据和小时数据。a)至少每5s采集一组系统测量的实时数据;主要包括:二氧化碳体积浓度、一氧化碳体积浓度、甲烷体积浓度、烟气流速、烟气温度、烟气静压、烟气湿度等。b)至少每1min记录存储一组系统测量的分钟数据,数据为该时段的平均值;主要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体积浓度、烟气流速和流量、烟气温度、烟气静压、烟气湿度及大气压值。若测量结果有湿/干基不同转换数值,则应同时显示记录该测量值湿基和干基的测量数据。c)小时数据应包含本小时内至少45min的分钟有效数据,数据为该时段的平均值;主要包括:二氧化碳质量浓度、一氧化碳质量浓度、甲烷质量浓度、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排放量、烟气流量、烟气温度、烟气静压、烟气湿度和生产负荷等。小时数据记录表即为日报表。d)日数据应包含本日至少20h的小时有效数据,数据为该时段的平均值;主要包括:二氧化碳质量浓度、一氧化碳质量浓度、甲烷质量浓度、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排放量、烟气流量、烟气温度、烟气静压、烟气湿度和生产负荷等。日数据记录表即为月报表。e)月数据应包含本月至少25天(其中二月至少23天)的日有效数据,数据均为该时段的平均值;主要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排放量、烟气流量、烟气温度、烟气静压、烟气湿度和生产负荷等。月数据记录表即为年报表。f)数据报表中应统计记录当日、当月、当年各指标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g)C-CEMS日报表、月报表和年报表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浓度、烟气流量均为干基标准状态值。B.1.1数据格式要求C-CEMS记录处理实时数据和定时段数据时,数据格式应至少符合表B.1和表B.2的要求。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XAEPI12—202220表B.1C-CEMS数据格式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小数位1CO2体积浓度%V/V22CO2质量浓度g/m333CO体积浓度%V/V24CO质量浓度mg/m315CH4体积浓度%V/V26CH4质量浓度mg/m317烟气流速m/s28烟气温度℃19烟气静压(表压)Pa(或kPa)0(或2)10大气压kPa111烟气湿度%V/V212烟道截面积m2213二氧化碳排放速率t/h314二氧化碳排放量t315一氧化碳排放速率t/h316一氧化碳排放量t317甲烷排放速率t/h318甲烷排放量t319小时烟气流量m3/h020日排放量×104m3/d321排放口负荷%1表B.2C-CEMS数据时间标签一览表数据时间类型时间标签定义描述与示例实时数据YYYYMMDDHHMMSS时间标签为数据采集的时刻,数据为相应时刻采集的测量瞬时值20140628130815为2014年6月28日13时8分15秒的测量瞬时值分钟数据YYYYMMDDHHMM时间标签为测量开始时间,数据为此时刻后一分钟的测量平均值201406281308为2014年6月28日13时8分00秒至13时9分00秒之间的测量平均值小时数据YYYYMMDDHH时间标签为测量开始时间,数据为此时刻后一小时的测量分钟平均值2014062813为2014年6月28日13时00分00秒至14时00分00秒之间的测量平均值日数据YYYYMMDD时间标签为测量开始时间,数据为当日0时至24时(第二天0时)的测量小时平均值20140628为2014年6月28日0时00分00秒至29日0时00分00秒的测量平均值月数据YYYYMM时间标签为测量开始时间,数据为当月1日至最后一日的测量日平均值201406为2014年6月1日1时至30日的测量平均值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XAEPI12—202221B.1.2数据状态标记要求C-CEMS分钟数据记录表和小时数据记录表的各数据组均应采用明显标记记录系统和(/或)被测气体在该时段的操作情况和运行状态。一般可采用英文字母“标记”的方式,例如:分钟数据记录表标记方法:“N”表示C-CEMS系统正常运行,“F”表示排放源停运,“C”表示全系统校准,“M”表示维护保养,“T”表示超测量上限,“D”表示C-CEMS系统故障维修,“Md”表示数据缺失。小时数据记录表标记可在分钟数据记录表基础上,增加新的标记。“N”表示本小时内C-CEMS系统正常运行状态大于等于45min;“F”表示本小时内被测气体停运状态(停炉或闷炉)大于等于45min(被测气体排放异常);“T”表示本小时内被测气体排放浓度平均值超过系统测量上限(被测气体排放异常、测量数据无效);“C”表示本小时内系统处于校验、校准状态,其时间大于15min(测量数据无效);“M”表示本小时内系统处于维护、修理状态,其时间大于15min(测量数据无效);“D”表示本小时内系统处于故障、断电状态,其时间大于15min(测量数据无效)。数据标记优先级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F→D→M→C→T。C-CEMS数据记录必须具备数据标识功能,除了采用字母标识外,也可采用数字或颜色等标识符号进行明确区分。B.1.3数据处理计算方法、公式和要求B.1.3.1被测气体浓度转换计算公式a)被测气体体积浓度与标准状态下质量浓度转换按公式(B1)计算:104.22MCCVQ…………...………....………………(B1)式中:QC-------标准状态下被测气体质量浓度,g/m3;M---------被测气体摩尔质量,g/mol;22.4-------标准状态下气体摩尔体积,L/mol;VC-------C-CEMS测量的被测气体体积浓度,%。注:公式(B1)中质量浓度和体积浓度干湿基状态应相同。b)被测气体干基浓度和湿基浓度转换按公式(B2)计算:sw湿干-XCC1………………...….…..................……..(B2)式中:干C-------被测气体干基质量浓度或体积浓度,g/m3或%;湿C-------被测气体湿基质量浓度或体积浓度,g/m3或%;swX-------烟气绝对湿度(又称水分含量),%。注:公式(B2)中干基浓度与湿基浓度的工况状态条件应相同。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XAEPI12—202222B.1.3.2被测气体体积浓度统计计算公式a)被测气体体积浓度分钟数据按公式(B3)计算:n1niViVjCC…………………….…………………(B3)式中:VjC-------C-CEMS第j分钟测量被测气体干基体积浓度平均值,%;ViC-------C-CEMS最大间隔5s采集测量的被测气体干基体积浓度瞬时值,%;n---------C-CEMS在该分钟内有效测量的瞬时数据数,(n为整数,n≥12)。注:其它监测因子如烟气流速、烟气温度、烟气静压、烟气湿度,计算方法与公式与(B3)相同。b)被测气体体积浓度小时数据按公式(B4)计算:kCCkjVjVh1……………….………………………(B4)式中:VhC-------C-CEMS第h小时测量被测气体排放干基体积浓度平均值,%;k----------C-CEMS在该小时内有效测量的分钟均值数(k≥45)。注:其它监测因子如烟气流速、烟气温度、烟气静压、烟气湿度,计算方法与公式与(B4)相同。c)被测气体体积浓度日均值数据按公式(B5)计算:mCCmhVhVd1……………….....……………………(B5)式中:VdC-------C-CEMS第d天测量被测气体排放干基体积浓度平均值,%;m---------C-CEMS在该天内有效测量的小时均值数(m≥20)。注:其它监测因子如烟气流速、烟气温度、烟气静压、烟气湿度,计算方法与公式与(B5)相同。B.1.4被测气体排放流量计算公式a)烟囱或烟道断面烟气排放平均流速按公式(B6)计算:pvsVKV………………………………………....(B6)式中:vK-------速度场系数;pV-------C-CMS最大间隔5s采集测量的烟气流速值,m/s;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XAEPI12—202223sV-------烟囱或烟道断面烟气流速的瞬时值,m/s。b)烟气排放小时工况流量按公式(B7)计算:shshVFQ3600……………….....………………...(B7)式中:shQ-------工况条件下小时烟气流量(湿基),m3/h;shV-------C-CMS测量的烟气流速的小时均值,m/s;F----------C-CMS安装点位烟囱或烟道断面的面积,m2。c)标准状态下干烟气小时排放流量按公式(B8)计算:swhshashshsnhXPBtQQ1101325273273…………........……...(B8)式中:snhQ-------标准状态下小时干烟气流量(干基),m3/h;sht--------C-CMS测量的烟气温度的小时均值,℃;shP--------C-CMS测量的烟气静压的小时均值,Pa;swhX------C-CMS测量的烟气湿度的小时均值,%;aB--------C-CMS安装地点的环境大气压值,Pa。d)标准状态下干烟气日排放流量按公式(B9)计算:4110lhsnhsndQQ…………...........……………….....(B9)式中:sndQ-------标准状态下干烟气日排放流量,×104m3/d;l-----------C-CMS在该日内有效测量小时数据数。e)标准状态下干烟气月排放流量按公式(B10)计算:4110pdsndsnmQQ…………............……………….(B10)式中:snmQ-------标准状态下干烟气月排放流量,×104m3/m;p----------C-CMS在该月内有效测量日数据数。f)标准状态下干烟气年排放流量按公式(B11)计算: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XAEPI12—2022244110qmsnmsnyQQ…………….............…….....……(B11)式中:snyQ-------标准状态下干烟气年排放流量,×104m3/y;q----------C-CMS在该年内有效测量月数据数。B.1.5被测气体排放速率和排放量计算公式a)被测气体小时排放速率按公式(B12)计算:5104.2244snhVhhQCG…………….................………(B12)式中:hG-------C-CMS第h小时监测被测气体排放速率,t/h。b)被测气体日排放速率按公式(B13)计算:lhhdGG1……………................……….........….(B13)式中:dG-------C-CMS第d天监测被测气体排放速率,t/d。c)被测气体月排放速率按公式(B14)计算:pddmGG1…………………………….....……….(B14)式中:mG-------C-CMS第m月监测被测气体排放速率,t/m。d)被测气体年排放总量按公式(B15)计算:)1(1qmmyGG……………....…………………….(B15)式中:yG-------C-CMS全年监测被测气体排放总量,t。B.1.6其它计算公式B.1.6.1被测气体负荷的记录和填报被测气体负荷按被测气体实际负荷与额定负荷的百分比计算,可以是实际发电功率与额定发电功率,或实际蒸汽流量与额定蒸汽流量,或实际产能与额定产能的比值。系统未接入被测气体实际负荷仪表数据的,被测气体负荷由被测气体管理单位人员手工记录填报。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XAEPI12—202225B.1.6.2其他记录要求当1h平均值和(或)排放量为零时,数据记录表内填报“0”;对系统未设置的测量参数,数据记录表或报表中记录填报“/”;对系统设置的测量参数,但因故障或停电造成无数据,数据记录表或报表中记录填报“×”。B.2数据软件功能要求B.2.1安全管理和使用权限要求软件应具有安全管理功能,操作人员需使用用户名或工号和相应密码登录或注销后,才能进入和退出软件控制界面。软件应具备至少二级的系统操作使用管理权限:——系统管理员:具备软件的最高管理和操作权限,可以进行所有的系统设置工作,如:查询历史数据,设定和修改操作人员密码、操作级别,设定和修改系统的参数设置等。——一般操作人员:具备软件的基本操作权限,只能进行实时数据查询、例行维护和检查,不能查看和修改软件参数等其它系统设置。软件应对全部外部人员控制操作均自动记录、保存,形成系统操作和运行状态记录日志,并可查询。系统受外界强干扰或偶然意外或掉电后又上电等情况发生,造成程序中断时,应能实现自动启动,自动恢复运行状态并记录出现故障时的时间和恢复运行时的时间。B.2.2数据显示、记录、查询和管理要求软件的显示和操作界面均应为简体中文。软件能够显示和记录系统监测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烟气参数的监测数据和超过测量上限等报警信息;可查询和导出规定存储设定时间段内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烟气参数测量和校准校验数据及状态标识。软件应可存储并查询、导出最近至少12个月的1min均值数据和至少36个月以内的1h均值数据以及至少60个月的日均值数据和月均值数据。软件应能够自动统计生成并保存《工业排放源连续监测小时平均值日报表》、《工业排放源连续监测日平均值月报表》和《工业排放源连续监测月平均值年报表》,其格式见附录A;能够生成并保存运行操作记录报告和掉电记录报告。软件应具有支持打印监测数据、图表和各种报表的功能。B.2.3参数和公式设置和修改要求软件应具备运行参数设置功能,能够查询和修改设置相关参数,主要包括:——系统运行参数:日期、时间、地点、被测气体排放口的尺寸和截面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测量量程及皮托管系数等。——系统测量参数:烟气流速速度场系数等。软件参数的设置和修改应由最高管理权限完成,且相关参数设置操作应记录在当日的系统日志中。软件中数据状态转换等计算公式应方便查看和检查,确认无误后一般不得修改。B.3数据通讯和输出要求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XAEPI12—202226系统接口:应配置RS232、RS422、RS485中任一种通信接口和RJ45以太网接口,用于对外数据输出和通讯,并可根据使用要求,实现单路或双路或多路配置。系统应具有远程数据通讯功能,能够定时传输数据组,并随时接收和应答远程的数据查询、校准时钟等命令,符合HJ212的相关要求。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XAEPI12—202227BC附录C(规范性附录)附录C检测原始记录报表C.1C-CEMS系统响应时间检测记录测试人员:C-CEMS生产厂家:测试地点:C-CEMS型号、编号:仪器检测量程:C-CEMS原理:气体标准物质浓度或校准期间的已知响应值:计量单位:日期标称值管线传输时间(T1/2)显示值达到标称值90%时的时间(T2)响应时间(T)备注平均值表C.2C-CEMS示值误差检测记录测试人员:C-CEMS生产厂家:测试地点:C-CEMS型号、编号:仪器检测量程:C-CEMS原理:计量单位:日期气体标准物质20~30%满量程气体标准物质50~60%满量程气体标准物质80~100%满量程气体标准物质备注标称值实测值123平均值示值误差(%)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XAEPI12—202228表C.3C-CEMS24h漂移检测记录测试人员:C-CEMS生产厂家:测试地点:C-CEMS型号、编号:仪器检测量程:C-CEMS原理:气体标准物质浓度或校准期间的已知响应值:计量单位:日期时间(时、分)检测结果(%)零点读数零点漂移绝对误差ΔZ=Z0-Zi量程点读数量程漂移绝对误差ΔS=S0-Si起始(Z0)最终(Zi)起始(S0)最终(Si)零点漂移绝对误差最大值量程漂移绝对误差最大零点漂移(%)量程漂移(%)备注调节零点否调节量程否清洁镜头否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XAEPI12—202229表C.4C-CEMS准确度检测记录测试人员:C-CEMS生产厂家:测试地点:C-CEMS型号、编号:测试位置:C-CEMS原理:计量单位:仪器检测量程:现行有效的测量方法仪器生产厂家:现行有效的测量方法仪器型号、编号:现行有效的测量方法仪原理:日期开始结束时间(时、分)参比方法测量值AC-CEMS测量值B数据对差=A-B参比方法平均值数据对差的平均值的绝对值数据对平均值相对误差的绝对值数据对差的标准偏差置信系数相对准确度气体标准物质名称保证值参比方法测定结果采样前后相对误差(%)采样前采样后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SXAEPI12—202230参考文献[1]JJF1362—2012烟气分析仪型式评价大纲[2]JJF1523—2015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红外线气体分析器型式评价大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