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百科全书2023最新版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目录一、基础知识篇....................................................101、什么是气候变化?...........................................202、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203、什么是温室气体?...........................................204、什么是全球变暖潜能值?.....................................305、什么是温室气体排放?.......................................306、什么是碳汇?...............................................407、什么是黑炭?...............................................408、什么是蓝碳?..............................................409、什么是绿碳?...............................................410、什么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411、碳达峰...................................................512、碳中和..................................................513、气候中性..................................................614、碳排放强度................................................715、碳排放权(CER)..........................................716、碳排放交易................................................717、碳排放配额和自愿减排量....................................918、碳抵消...................................................1019、碳足迹...................................................1020、碳税...................................................11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21、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有哪些?.................................1222、什么是IPCC?..............................................122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是什么机构?...............1324、为什么将升温限制在1.5℃范围内很有必要?....................1425、COP26联合国气候大会达成哪些重要共识?....................1426、什么是“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1427、什么是“双碳”“1+N”政策体系?...........................1528、什么是“双碳”目标?........................................1529、我国的双碳目标具体是什么?.................................1530、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6二、碳市场篇........................................................1731、碳市场的原理与国际发展现状?................................1832、碳市场的主体分别有哪些?....................................1833、碳市场的运行机制有哪些形式?................................1934、什么是碳定价?..............................................1935、碳排放交易标的是什么?......................................2036、碳排放交易体系由哪些组成?..................................2037、碳排放权交易有哪些方式?....................................2138、全国碳市场的运行特征是什么?................................2239、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完成情况如何?..........2240影响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3三、气候投融资篇....................................................24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41、什么是气候投融资?........................................2542、气候投融资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在哪?..........................2543、气候投融资减缓方面的支持范围包括哪些?....................2644、气候投融资适应方面的支持范围包括哪些?....................2745、中国相关政策进展如何?....................................2746、相关政策的出台背景是什么?................................2747、广泛使用于气候投融资的工具有哪些?........................2848、什么是气候债券?..........................................2949、什么是绿色信贷?..........................................2950、什么是气候投融资的保险工具?..............................30四、碳中和技术篇.................................................3151、低碳技术具体指什么?......................................3252、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有哪些?................................3253、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有哪些?................................3354、“碳减排”关键技术有哪些?................................3455、“零碳”关键技术有哪些?.................................3556、“负碳”关键技术有哪些?..................................3557、新能源发电技术重点是什么?................................3558、如何进行林业碳汇项目开发?................................3659、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中国发展状况如何?..................36五、建筑篇.......................................................3761、中国建筑部门的能源消费情况?..............................38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62、建筑运行能耗如何分类?....................................3863、建筑行业碳排放分为哪些环节?..............................3864、建筑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现状?..............................3865、影响建筑碳排放的因素有哪些?..............................3966、我国有哪些国家层面建筑政策?..............................4067、建筑行业实现碳中和有何路径?..............................4068、什么是绿色建筑?..........................................4169、绿色建筑、零碳建筑、净零碳建筑有区别吗?..................4170、常用的绿色建筑技术有哪些?................................42六、能源部门篇...................................................4571、什么是能源?..............................................4672、什么是能源革命?..........................................4673、能源的分类有哪些?........................................4774、我国能源生产现状如何?....................................4875、我国能源消费现状如何?....................................5076、什么是能源安全?..........................................5177、能源低碳发展的战略要求是什么?............................5278、影响能源碳排放的因素有哪些?..............................5279、能源零碳排放的路线如何划分?..............................5280、有哪些需要关注的技术方向?................................53七、城市篇.......................................................5581、什么是韧性城市?..........................................56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82、海绵城市与韧性城市有何关联和不同?.........................5683、建设韧性城市有何意义?......................................5784、国家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的政策有哪些?..........................5785、韧性城市与应对气候变化如何契合?............................5786、韧性城市建设包括哪些方面?..................................5887、城市足够韧性的特征有哪些?.................................5988、国内外有哪些韧性城市建设实践?..............................6189、分阶段的韧性城市目标如何达成?..............................6190、城市韧性指标体系有哪些?....................................62八、企业篇..........................................................6491、双碳目标下企业有何发展机遇?................................6592、双碳背景下有何转型风险?....................................6593、先进企业制定碳中和目标路径有何启示?.......................6694、企业如何制定碳中和路径图?..................................6795、ESG与双碳目标有何关系?...................................6896、企业如何管理碳资产?........................................6997、我国对碳排放信息披露的要求?................................6998、我国目前对碳核查的要求?....................................7099、我国对两高项目的要求是什么?................................71100、数字化对实现双碳目标有何意义?.............................72九、交通篇..........................................................74101、交通领域的碳排放情况如何?.................................75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102、大气污染治理与减少交通领域碳排放有何关系?...............76103、影响交通运输碳排放的因素有哪些?.........................76104、交通领域低碳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是什么?.................77105、什么是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78106、绿色低碳交通的特点是什么?...............................78107、推动交通领域低碳发展的相关政策是什么?...................79108、实现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的路线图?...........................80109、如何打造绿色出行城市?...................................81110、国外交通低碳转型的经验有哪些?...........................81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篇...........................................83111、煤炭是怎么形成的?.......................................84112、世界煤炭资源分布?.......................................84113、我国煤炭资源分布?.......................................85114、我国煤炭分类?...........................................85115、世界煤炭分类?..........................................87116、煤炭形成于哪些时代?.....................................88117、煤炭组成成分是什么?.....................................89118、什么是无烟煤,它有哪些性质用途?.........................90119、什么是烟煤,它有哪些性质用途?...........................90120、什么是褐煤,它有哪些性质用途?...........................91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篇问题百科01~30第1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01、什么是气候变化?答: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值和气候离差值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如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以及极端天气事件等的变化。人们常说的全球变暖就是气候变化的重要表现之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这就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02、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答:在地球运动的漫漫历史中,气候总在不断变化,究其原因可概括为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为因素两大类。据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介绍,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等。科学研究认为,太阳辐射的变化、地球轨道的变化、火山活动、大气与海洋环流的变化等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而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是造成目前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人类生产、生活所造成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土地的利用、城市化等。03、什么是温室气体?答:温室气体(GHG)是大气层中那些吸收和重新释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和人为的气态成分。《中国气候变化第二次两年更新报告》明确:中国温室气体清单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0)、氢氟碳化物(HFCs)、第2页全氟化物(PFCs)和六氟化硫(SF6)等六类。为了统一衡量这些气体排放对环第2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境的影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了二氧化碳当量(CO2e)这一概念。“碳中和”中的“碳”所指即为二氧化碳当量。04、什么是全球变暖潜能值?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定义了全球变暖潜能值(GlobalWarmingPotential,GWP)。CO2被作为参照气体,界定其GWP为1,GWP是在100年的时间框架内,各种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对应于相同效应的CO2的质量。二氧化碳CO2-由煤、天然气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根据定义其GWP为1。甲烷,CH4-通过煤、天然气和石油的生产和运输产生,同样也来自于牲畜。GWP为28-36。这表明在吸热方面甲烷强于CO2。一氧化二氮N2O-由农业和工业活动产生。GWP为265-298。含氟气体,包括:1.氢氟碳化物(HFCs),大气存留时间可达270年,GWP为14800。2.全氟碳化物(PFCs),大气存留时间是260080000年,GWP为7300-12200。3.三氟化氮(NF3),大气存留时间为740年,GWP为17200。4.六氟化硫(SF6),大气存留时间为3200年,GWP为22800。可以看到,这些氟化物大气存留时间非常长。这意味着,2050年氢氟碳化物HFCs将贡献高达10%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05、什么是温室气体排放?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燃烧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以及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等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也包括因使用外购的电力和热力等所导致的温室第3页气体排放。第3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06、什么是碳汇?答:碳汇(CarbonSink):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07、什么是黑炭?答:业务上根据光线吸收、化学反应性和/或热力稳定性测量结果定义为气溶胶类。有时被称为炭黑。BC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生物燃料和生物质的不完全燃烧,但也会自然发生。它只能在大气中存留几天或几周。它是颗粒物(PM)最有力的吸光部分,当它沉积在冰雪上时,使大气吸收热量,并减少反照率,产生变暖效应。08、什么是蓝碳?答:蓝碳是沿海(例如红树林、盐沼、海草)和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活生物体所捕获的碳,并储存在生物质和沉积物中。09、什么是绿碳?答:绿碳是充分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吸收二氧化碳——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对于一个现代化城市而言,努力扩大森林绿地面积、保有一个健康的湿地、给高楼和立交桥架的水泥立面种上爬山虎等,都是有效的“绿碳”行动。10、什么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答: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简称CCUS,是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获提纯,继而投入到新的生产过程中进行循环再利用或封存的一种技术。其中,碳捕集是指将大型发电厂、钢铁厂、水泥厂等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并用各种方法储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该技术具备实现大规模温室气体第4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减排和化石能源低碳利用的协同作用,是未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技术选择之一。11、碳达峰碳达峰是指全球、国家、城市、企业等主体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一个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向降的历史拐点,意味着碳排放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脱钩,即经济增长不再以增加碳排放为代价。达峰目标包括达峰时间和峰值。碳达峰值指所讨论时间周期内,一个经济体温室气体的最高排放值。我国承诺2030年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达峰。碳排放达峰示意图资料来源: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从现在至2030年,我国的碳排放仍将处于一个爬坡期;2030-2060年这20年间,碳排放要渡过平台期并最终完成减排任务。12、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人为碳排放源与人为吸收汇达到平衡。IPCC对碳中和的定义为当一个组织在一年内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技术应用达到平衡,就是碳中和或净零二氧化碳排放。碳中和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碳捕集与封存等人为活动增加的碳汇抵消全部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碳中和目标的吸收汇只包括通第5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等人为活动增加的碳汇,而不是自然碳汇,也不是碳汇的存量。中国承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包括全经济领域温室气体的排放,不只是二氧化碳,还有甲烷、氢氟化碳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因此,全社会经济领域非温室气体的深度减排将成为碳中和目标达成的关键。碳中和CarbonNeutral13、气候中性当一个组织的活动对气候系统没有产生净影响时,就是气候中性。在气候中性的定义中,还必须考虑区域或局部的地球物理效应,例如辐射效应(例如来自飞机凝结轨迹的辐射效应)。对大多数公司来说,碳中和、净零排放和气候中性的含义是一样的。如果一个组织主要释放二氧化碳,那么使用“碳中和”、“净零排放”或“气候中性”这三个词并没有太大区别。另外,对于大多数部门来说,净零排放和气候中性是一样的,因为最重要的气候影响是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然而,一些部门,如航空业,也应该考虑非二氧化碳辐射效应的其他因素影响。第6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14、碳排放强度碳排放强度(carbonemissionintensity)是指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该指标主要是用来衡量国民经济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2009年,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首次提出了“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自主宣言。截至2020年底,中国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4%,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9%,大幅超额完成到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但根据《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0》数据,我国拥有全球19%左右比重的人口创造全球17%的GDP,但排碳强度属于全球较高水平。一般情况下,碳排放强度会随着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而逐渐下降。但是,碳排放强度受多方面影响,如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强度等都会显著地影响经济碳排放强度水平。15、碳排放权(CER)碳排放权,是指分配给重点排放单位的规定时期内的碳排放额度。2005年,伴随《京都议定书》生效,碳排放权成为国际商品。碳排放权交易的标的称为“核证减排量(CER)”。排放权从哪里来?配额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并存。1)一级市场一般由各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进行配额初始发放的市场,分为无偿分配和有偿分配。其中:有偿分配附带有竞价机制,遵循配额有偿、同权同价的原则,以封闭式竞价的方式进行。2)二级市场是控排企业或投资机构进行交易的市场16、碳排放交易碳排放交易,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买方通过向卖方支付一定金额获得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权,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碳交易市场是由政府通过对能耗企业的控制排放而人为制造的市场。通常情况下,政府确定一个碳排放总额,并根据一定规则将碳排放配额分配至企业。如果未来企业排放高于配额,需要到市场上购买配额。与此同时,部分企业通过采用节能第7页图1:碳交易示意图机构二氧化碳排放权买卖B企业配额不足交易所中碳登资料来源:中国碳排放交易网、招商证券A企业配额富余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减排技术,最终碳排放低于其获得的配额,则可以通过碳交易市场出售多余配额。双方一般通过碳排放交易所进行交易。第一种情况,如果企业减排成本低于碳交易市场价时,企业会选择减排,减排产生的份额可以卖出从而获得盈利;图表13、碳排放交易的示意图资料来源: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第二种情况,当企业减排成本高于碳市场价时,会选择在碳市场上向拥有配额的政府、企业、或其他市场主体进行购买,以完成政府下达的减排量目标。若未足第8页图13:CCER交易机理图碳交易市场CCERCCER交易配额初始配额碳配额数据来源:发改委、东吴证券研究所tanpaifang.com配额高余企业自愿减排企业实际排放量控排企业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量购买配额以覆盖其实际排放量则面临高价罚款。院整理通过这一套设计,碳交易市场将碳排放内化为企业经营成本的一部分,而交易形成的碳排放价格则引导企业选择成本最优的减碳手段,包括节能减排改造、碳配额购买、或碳捕捉等,市场化的方式使得在产业结构从高耗能向低耗能转型的同时,全社会减排成本保持最优化。17、碳排放配额和自愿减排量按照碳交易的分类,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有两类基础产品,一类为政府分配给企业的碳排放配额,另一类为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第9页图表14、企业单独进行减排成本示院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2020年12月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中指出,CCER是指对我国境内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第一类,配额交易,是政府为完成控排目标采用的一种政策手段,来实现碳配额在不同企业的合理分配,最终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实现控排目标。第二类,作为补充,在配额市场之外引入自愿减排市场交易,即CCER交易。CCER交易指控排企业向实施“碳抵消”活动的企业购买可用于抵消自身碳排的核证量。为了更好理解它的涵义,我们不妨从其复杂的名字中拆分出两个关键词:“核证”与“自愿”。“核证”指的是一个CCER项目在进入市场前,首先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量化考察以及层层备案,“自愿”指的是这一交易标的有别于国家强制划分的碳排放配额,是一种环保减排项目主动发起的减排活动。将二者结合起来看,CCER就是一种“经官方指定机构审定并备案,由环保项目或企业主动创造的温室气体减排量”。18、碳抵消“碳抵消”是指用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源或增加温室气体吸收汇,用来实现补偿或抵消其他排放源产生温室气体排放的活动,即控排企业的碳排放可用非控排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增加碳汇来抵消。抵消信用由通过特定减排项目的实施得到减排量后进行签发,项目包括可再生能源项目、森林碳汇项目等19、碳足迹碳足迹(carbonfootprint)的概念缘起于哥伦比亚大学提出的“生态足迹”。主要是指在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中所排放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气体总量,相对于其他碳排放研究的区别,碳足迹是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分析产品生命周期或与活动直接和间接相关的碳排放过程。对于“碳足迹”的准确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各国学者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认第10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识,但一般而言是指个人或其他实体(企业机构、活动、建筑物、产品等)所有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或二氧化碳排放量,既包括制造、供暖和运输过程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直接排放,也包括产生与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所造成的间接碳排放。碳足迹可以用来衡量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为个人和其他实体实现减排确定一个基准线。碳足迹大致可以分为国家碳足迹、企业碳足迹、产品碳足迹和个人碳足迹四个层面。国家碳足迹包括所有为了满足家庭消费、公共服务以及投资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或二氧化碳。企业碳足迹主要是包括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所发布的环境标准IS014064核算出的企业生产活动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温室气体或二氧化碳排放。产品碳足迹是产品生命周期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或二氧化碳排放,目前有多种针对产品碳足迹的计算方法,其中运用较为广泛的是英国标准协会、碳信托公司以及英国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部联合发起的《PAS2050:2008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通常也被简称为PAS2050),这也是全球首个产品碳足迹标准。个人碳足迹主要是针对个人或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计算出相关的温室气体或二氧化碳排放量。20、碳税碳税是一项针对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而征收的环境税。设置碳税的目的是通过税收手段,抑制向大气中排放过多二氧化碳,从而减缓气候变暖进程。科学研究表明,作为有效和合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手段之一,碳税利用市场的无形之手引导市场参与者走向低碳未来,提供了具有成本效益的杠杆。中国目前已按照限额与交易制度启动了全国碳交易市场。第11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21、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有哪些?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是指气候变化所造成的自然环境或生物区系的变化,这些变化对自然的和管理下的生态系统的组成、复原力或生产力、或对社会经济系统的运作、或对人类的健康和福利产生重大的有害影响。气候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1)由于气候变暖,使温度带北移;(2)冰川、冻土减少;(3)海平面升高影响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系统;(4)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加;(5)病虫害增加,有利于病虫害的越冬,使农业生产面临病虫害的威胁,需要更多的农药控制这些农业害虫,农业生产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也造成土地污染和人类疾病增加;(6)气候变暖将导致地表径流、旱涝灾害频率等发生变化,特别是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7)人们因气候变化而产生不适应的感觉,也会助长某些疾病的蔓延,使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22、什么是IPCC?IPCC,全称为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即“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是一个附属于联合国之下的跨政府组织,在1988年由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环境署合作成立,专责研究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气候变迁。该会会员限于世界气象组织及联合国环境署之会员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主要工作是发表与执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有关的专题报告。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主要根据成员互相审查对方报告及已发表的科学文献来撰写评估报告,目前IPCC具有195个成员国,数以千计的人在为IPCC的工作做贡献。也就是说IPCC其实组织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对气候变化的各个主题的论文进行回顾(Review),然后隔几年(5-8年)根据全世界的研究进展,发表一个具有权威性的综述。IPCC的评估结果对全球气候治理具有深远的影响。第一次IPCC评估报告(FAR)于1990年发布,1992年联合国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并于同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地球峰会上共同签署,以“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开始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第二次IPCC评估报告(SAR)1995年发布,1997第12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年12月《京都议定书》出台,全球决定“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2014年,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发布(AR5),2015年12月《巴黎协定》出台,全球决定要到本世纪末把全球变暖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2021年第六次IPCC评估报告(AR6)的发布,全球将全面进入到“碳中和”时代,各国将努力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IpCCcontributionToclimatescienceandpolicymaking2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是什么机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诞生于1992年召开的里约热内卢(RiodeJaneiro)地球峰会,是一项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协议。为确保公约得到遵守,缔约方会议(COP)负责监督和审查履约进展。最初,公约的缔约方有157个,2021年2月这一数字升至197。自1995年首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1)召开以来,大会每年举行一次。但是由于全球新冠疫情爆发,原定于去年11月举行的第26届缔约方会议(COP26)推迟了12个月。新冠的全球蔓延不仅给人们留出了更多反思时间,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也因此更受关注。在过去一年中,不论个人还是政府,均重排事情优先项,更加关注环境议题。第13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24、为什么将升温限制在1.5℃范围内很有必要?2018年10月8日,IPCC发布了《IPCC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报告是关于全球升温高于工业化前水平1.5°C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路径的IPCC特别报告,背景是加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威胁、加强可持续发展和努力消除贫困。这份报告强调了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C而不是2°C或更高的温度,可以避免的一系列气候变化影响。例如,到2100年,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C而非2°C,全球海平面上升将减少10cm。随着全球升温1.5°C,珊瑚礁将减少70%~90%,而升温2°C珊瑚礁将消失殆尽(>99%)。25、COP26联合国气候大会达成哪些重要共识?COP26大会于2021年11月14日落下帷幕,主要达成《格拉斯哥气候公约》,与会各国同意逐步减少使用煤炭、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气候援助,并在2022年底提出更高的减排目标;中美联合发表宣言,明确双方将在气候变化领域加强合作;中国、美国、巴西等110个国家承诺在2030年之前停止和扭转砍伐森林行为;197个缔约方均提出了NDC(国家自主贡献),且84%的国家提高了NDC目标。26、什么是“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这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核心内容。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是指由于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在导致全球环境退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作用,各国对保护全球环境应负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它包括两个方面,即共同的责任和有区别的责任。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对全球环境所施加的压力以及对全球自然资源的消耗方面存在着实际差别。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不仅体现了污染者付费原则,也体现了公平原则。"共同"是指,每个国家都要承担起应对气候变化的义务。“区别”是指,发达国家要对其历史排放和当前的高人均排放负责,它们也拥有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和技术,而发展中国家仍在以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消除贫困为首要和压倒一切的第14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优先事项。因此,发达国家的减排是法律规定义务,而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措施属自主行动。根据这一原则,发达国家率先排放,并给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发展中国家在得到发达国家技术和资金支持下,采取措施减缓或适应气候变化。27、什么是“双碳”“1+N”政策体系?2021年7月24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1北京峰会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正在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抓紧编制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和分领域分行业实施方案,谋划金融、价格、财税、土地、政府采购、标准等保障方案,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其中1代表《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N代表各领域实施方案等具体政策文件,《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是N中的总领文件。主要目的是在各个主要领域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速转型和创新。主要包括十方面具体内容:一是优化能源结构,控制和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二是推动产业和工业优化升级;三是推进节能低碳建筑和低碳设施;四是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五是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六是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七是发展绿色金融;八是出台配套经济政策和改革措施;九是建立完善碳市场和碳定价机制;十是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28、什么是“双碳”目标?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的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9、我国的双碳目标具体是什么?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基本思路是清晰的。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第15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30、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碳排放具体涉及国家碳排放总量、国家累积排放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及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人均历史累积碳排放等概念。一个国家的人均碳排放水平主要受到以下社会经济驱动因子的影响。经济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人均收入和城市化水平等方面。产业结构变动对一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有重要影响。能源资源禀赋: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化石能源的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碳排放系数依次递减。提升清洁能源比重,推动能源结构转换将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强度。技术因素:技术进步可以通过改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管理效率以及碳捕集与封存等技术发展水平,进而减缓甚至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消费模式:能源消耗及其排放在根本上受到全社会消费活动的驱动,发展水平、自然条件、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不同国家居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巨大差异,消费模式和行为习惯对于碳排放影响显著。此外,人口变化和环境政策以及国际环境也会对一国碳排放产生重要影响。第16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第二部分:碳市场篇问题百科31~40第17页双碳百科全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31、碳市场的原理与国际发展现状?人类经济活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其显著的环境外部性是全球气候变化。碳排放权交易是以基于科斯定理(CoaseTheorem)的产权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来矫正环境外部性的政策工具。碳市场以“总量控制与交易(CapandTrade)”为核心机制,在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下给纳入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行业企业分配碳排放配额,允许企业进行交易,通过建立碳排放配额的供求关系形成市场碳价。在碳价约束下,企业开始将碳排放配额作为生产要素之一,有助于将温室气体排放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为经济成本,引导减排成本较低的行业、企业和地区优先减排,提高政策的成本效率,降低实现减排目标的社会总成本,从而实现碳排放资源的帕累托最优配置。从全球来看,以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为代表的市场手段是区域化组织、国家和地区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措施。据ICAP(国际碳行动合作组织)统计,目前全球共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或计划实施碳交易体系,包括欧盟、美国、韩国、新西兰等,覆盖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当前全球排放总量的16%以上。以欧盟碳市场为代表的国际碳市场呈现出高度金融化、交易主体与产品多元化、交易监管机制与配套机制结构化、碳价趋于合理化等特征,经过实践证明了其有效性和抗冲击性。2021年11月在英国格拉斯哥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第26次会议(COP26)已达成了《巴黎协定》下国际碳市场的制度框架和总体原则。未来,碳市场将越来越多地成为帮助各国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实现排放目标的有力工具。32、碳市场的主体分别有哪些?碳市场的供给方包括项目开发商、减排成本较低的排放实体、国际金融组织、碳基金、各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咨询机构、技术开发转让商等。第18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需求方有履约买家,包括减排成本较高的排放实体;自愿买家,包括出于企业社会责任或准备履约进行碳交易的企业、政府、非政府组织、个人。金融机构进入碳市场后,也担当了中介的角色,包括经纪商、交易所和交易平台、银行、保险公司、对冲基金等一系列金融机构。33、碳市场的运行机制有哪些形式?目前,碳市场的运行机制有两种形式。基于配额的交易是在有关机构控制和约束下,有减排指标的国家、企业或组织即包括在该市场中。管理者在总量管制与配额交易制度下,向参与者制定、分配排放配额,通过市场化的交易手段将环境绩效和灵活性结合起来,使得参与者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达到遵约要求。基于项目的交易是通过项目的合作,买方向卖方提供资金支持,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度。由于发达国家的企业在本国减排花费的成本很高,而发展中国家平均减排成本低,因此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及设备帮助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转型国家的企业减排,产生的减排额度必须卖给帮助者,这些额度还可以在市场上进一步交易。34、什么是碳定价?世界银行定义碳定价为温室气体(GHG)排放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为单位给予明确定价的机制,包括碳税、碳市场交易体系(ETS)、碳信用机制和基于结果的气候金融(RBCF)。目前广泛应用的碳定价机制包括碳税与碳市场交易体系,碳信用机制则融合于碳市场交易体系中。碳定价可以引导生产者和家庭从事以增长为导向的低碳行为和投资,是一项高成本效益的有力工具,然而迄今为止碳价一直很低。目前碳价格跨度很大,最低1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最高139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平均价格10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目前,G20国家的大部分二氧化碳排放并没有定价,而已定价的排放中,91%的价格低于30欧元/吨二氧化碳(对排放的每吨二氧化碳造成的最低社会成本的保守估计),远远低于斯特恩-斯蒂格利茨碳定价高级别委员会认为符合《巴黎协定》气温目标的2020年每吨40-80美元和2030年每吨50-100美元的水平。第19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表3、全球碳定价机制的主要形式及对比类型特征碳税ETS碳信用机制基于结果的气候金融内部碳定价明确规定碳价格的各类税收形式为排放者设定排放限额,允许通过交易配额的方式履约ETS主要形式:(1)总量控制和交易型;(2)基准线和信用交易型是额外于常规情景、自愿进行减排的企业可交易的排放单位区别于ETS:ETS下的减排是强制义务,而信用机制基于自愿减排如果政策允许,碳信用机制所签发的减排单位可用于碳税抵扣或ETS交易投资方在受资方完成项目开展前约定的气候目标时进行付款,非履约类自愿型碳信用采购是一种实施形式机构在内部政策分析中为温室气体排放赋予财务价值以促使将气候因素纳入决策考量资料来源:《碳定价机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35、碳排放交易标的是什么?在全球的碳交易市场上,最主要的标准交易标的即为碳排放配额,而碳排放配额指的是1个单位碳排放配额相当于向大气排放1吨的二氧化碳当量。在我国的碳排放市场上,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的规定,目前全国碳市场的交易标的也是碳排放配额,生态环境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经国务院批准可以适时增加其他交易产品。目前碳交易所主要有两个交易品种,分别是碳配额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其中碳配额是市场的硬通货,CCER相对来说是一种补充机制,受政策影响更大。除CCER以外,其它的交易产品还有“配额”,以及CCER期货、配额期货(统称“碳期货”)等,目前碳期货还在研发之中。36、碳排放交易体系由哪些组成?碳交易体系是由交易标的(碳排放权)、交易主体(控排企业)、交易流程、交易活动及监管活动(政府监督)等核心要素所组成的规则化体系,在这一体系下各个环节按照一定的流程完成整个碳交易机制的运转。首先,国家确定整体减排目标。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温室气体排放单位符合条件的(属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行业、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被列入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国家基于温升控制机制确定这些排放单位的剩余碳排放预算,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确定年度排放总量限额。第20页双碳百科全CCER材料申报每年发放配额碳资源开发公司每年审计汇报控排企业A配锁盐余支出现金购买配顿或者CCER新能源项目出售配额物买碳CCER抵消配额不够的部分出售CCER获得收盐项目服务费项目申报服务第三方审计报告控排企业B核准CCER生态环境部碳核查企业收入现金配额不足交易所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其次,遵循配额制度对企业进行额度分配。我国生态环境部根据国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以及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决定碳排放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然后由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向区域内重点排放单位分配规定年度的碳排放配额。当前我国对重点单位实行配额免费发放,后续会逐步加入有偿分配模式。最后,交易主体在碳市场上进行交易。我国碳市场以强制性的配额交易市场为主,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市场作为补充机制存在,配额和实际排放之间的缺口和盈余可以进行交易。自愿减排市场强制减排市场37、碳排放权交易有哪些方式?碳排放权交易通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进行,可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等交易方式。协议转让是指交易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并确认成交的交易方式,包括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两种模式。采用挂牌协议交易的交易主体通过交易系统提交第21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卖出或者买入挂牌申报,意向受让方或者出让方对挂牌申报进行协商并确认成交的交易方式;大宗协议交易则是交易双方通过交易系统进行报价、询价并确认成交。单向竞价的交易主体向交易机构提出卖出或买入申请,交易机构发布竞价公告,多个意向受让方或者出让方按照规定报价,在约定时间内通过交易系统成交。38、全国碳市场的运行特征是什么?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在北京、上海、武汉三地同时开市,第一批交易正式开启。从交易机制看,全国碳排放交易所仍将采用和各区域试点一样以配额交易为主导、以核证自愿减排量为补充的双轨体系。从交易主体看,全国交易系统在上线初期囊括电力行业的2225家企业,这些企业之间相互对结余的碳配额进行交易。与欧盟等相对成熟的市场相比,我国碳市场刚刚起步,总体呈现行业覆盖较为单一、市场活跃度较低和价格调整机制不完善等特征。39、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完成情况如何?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结束。自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全国碳市场累计运行114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履约完成率为99.5%。据统计,第一个履约周期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225家,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去年12月31日收盘价为54.22元/吨,成交均价42.85元/吨,较首日开盘价上涨13%。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累计成交量(万吨)一收盘价第22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40影响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碳排放权价格是整个碳市场交易体系中的定价基础和核心要素,已成为核定成本、调剂供求的重要工具。由于碳排放权是人为设定的,其产生本身就决定了它与一般金融资产的交易行为不同。碳排放权交易除了会受到市场供求规律的影响外,还会受到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譬如,政府的配额分配、能源市场的状况、国际气候谈判的进展、减排技术以及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措施等等,而且后者的作用往往更大。由于这一系列因素与外部环境息息相关,导致了碳排放权交易的风险很大且错综复杂,从而使交易者的交易行为更加谨慎,彼此间的博弈也更为激烈,价格形成过程繁杂。碳排放权作为一种特殊的资产类商品,具有稀缺性与强制性、政策性与波动性、排他性与转让性等特点,其最终成交价格的影响因素相较一般金融资产要复杂得多。第23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第三部分:气候投融资篇问题百科41~50第24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41、什么是气候投融资?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UNFCC)的定义,气候融资可以在地方、国家或跨国层面进行。这些融资可能来自公共、私人和其他融资来源,目的是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减缓和适应行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将气候金融的定义为气候金融与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相联,该投融资活动可减少排放,同时允许各国适应气候变化以及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世界银行集团(WBG)对于气候金融的定义为向低碳、适应气候变化发展的项目提供投融资。我国也在政策层面上明确了气候投融资的定义,《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环气候〔2020〕57号)中指出所谓气候投融资,是指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活动,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范围包括减缓和适应两个方面。42、气候投融资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在哪?可持续金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定义,可持续金融是将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原则纳入商业决策、经济发展和投资战略。可持续金融也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融资和投资活动,特别是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绿色金融:《关于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228号)指出绿色金融是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第25页图表2:可持续金融分类的多个目标EnvironmentalGreen/Transition/EnablingSocioenvironmentalGovemanceSocial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碳金融: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与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出版的《绿色金融术语手册》(2018年版)将碳金融定义为:狭义的碳金融是指以碳配额、碳信用等碳排放权为媒介或标的的资金融通活动;广义的碳金融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者增加碳汇能力的商业活动而产生的金融交易与资金融通活动,包括以碳配额、碳信用为标的的交易行为,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其他资金融通活动。数据来源:OECD、《发展可持续金融定义和分类法》由此可见,可持续金融的范围大于绿色金融,绿色金融的范围大于气候金融。气候金融,从广义上讲,应该包括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的一切投融资活动,如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效、绿色建筑等。绿色金融的概念除了包括气候金融的活动外,还包括污染防治(如水、气、土壤的污染治理与防治)和资源高效利用等经济活动的投融资以及环境社会风险管理。43、气候投融资减缓方面的支持范围包括哪些?减缓分为5个方面:(一)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二)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工程项目;(三)开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试点示范;第26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四)控制工业、农业、废弃物处理等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五)增加森林、草原及其他碳汇等。44、气候投融资适应方面的支持范围包括哪些?适应主要有两方面:(一)提高农业、水资源、林业和生态系统、海洋、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等重点领域适应能力;(二)加强适应基础能力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能力等。45、中国相关政策进展如何?2021年12月23日,生态环境部等9部委联合发布《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环办气候〔2021〕27号),对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组织实施作出统一部署,明确了气候投融资试点的目标和八大重点任务。目前试点申报工作已经启动,地方需于2022年1月18日前报送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审核。此前的2020年10月26日,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便发布了《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环气候〔2020〕57号),首次明确了气候投融资的定义与支持范围,从政策体系、社会资本等六大方面阐述了推进气候投融资工作的框架。46、相关政策的出台背景是什么?(一)气候资金需求和供给矛盾突出,投融资缺口大。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提出,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气候资金总需求在百万亿规模,即平均每年需要投入近3万亿元。根据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测算,仅至2030年中国实现国家自主贡献适应目标的年均资金需求就已达约1.6万亿元,而随着长期气候变化进一步加剧,这一数字还将继续上升。对于这年均近5万亿元的资金需求,政府的公共第27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财政资金只能覆盖其中很小一部分,绝大多数资金供给需要依靠市场机制有效撬动,气候投融资机制建设工作势在必行。(二)绿色金融支持的行业过于集中,供需存在错配。在投融资结构方面,从2017年到2019年的数据来看,气候投融资的信贷余额主要投向绿色交通运输项目(占比约44%)和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项目(占比约25%)。从气候融资需求来看,能源行业的需求量在几大重点排放领域中最高,而建筑行业的总需求量次之,气候资金的投放并不能完全匹配全社会气候融资需求。(三)国家目标与地方行动不匹配,区域差异性大。当前地方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的意识相对薄弱,气候投融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相关政策暂未形成系统响应,专业队伍和人才储备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考核和激励机制,“运动式减碳”现象仍然明显。气候变化对金融市场带来的是系统性风险,金融机构的资产不仅会因自然灾害受损,也会有大量资产在政策与消费者需求的转向下面临贬值、搁浅的压力。各地方面临的具体问题不同、风险与难点不同、资源禀赋不同、产业结构不同,因此可采取的措施也不同,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地方所面临的现实情况全面、充分分析,扬长避短,分类施策,同时强化政策协同,宏观层面的系统性响应和微观层面的精准资源配置并重,才能使地方行动与国家目标匹配。47、广泛使用于气候投融资的工具有哪些?国际气候投融资的公共资金工具和市场化工具均有广泛应用,其中气候债券工具、气候信贷工具和气候保险工具等是主要的市场化工具。根据CPI(CliamtePolicyInitiative)的分析报告,国际气候资金的第一大类工具为贷款,其中市场利率贷款是2017~2018年融资最高的金融工具,融资额度为平均每年3160亿美元,其中70%是项目级别贷款,其余30%是资产负债表的借款。此外还有640亿美元的低成本项目贷款,故2017~2018年气候融资的贷款总额为平均每年3800亿美元,占所有融资的66%。几乎所有的低成本项目贷款(93%)都来自公共资源,因为DFIs(DepartmentofInsuranceandFinancialServices)为与气候相关的项目提供了大量的优惠贷款。第二大类工具为股权,2017~2018年平均每第28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年1690亿美元,占融资总额的29%。第三大类工具为赠款,2017~2018年每年赠款额度为290亿美元,占气候融资总额的5%,赠款基本都来自公共部门。48、什么是气候债券?气候债券是经过CBI认证的绿色债券,本质上也是绿色债券。国际资本市场协会指出:绿色债券是指任何将所得资金专门用于资助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或为这些项目进行再融资的债券工具。与普通债券的共同点是绿色债券仍然具备“债券"属性,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债券投资人与发行主体之间存在债权债务关系。而绿色债券与普通债券的区别是通过绿色债券方式筹所集到的资金,只能用于政策规定的支持环境改善,发展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特定绿色项目。49、什么是绿色信贷?绿色信贷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遵循对应产业政策的基础上利用利率杠杆调控信贷资金的流向,实现资金的“绿色配置"。具体而言就是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实施信贷管制,通过项目准入、高利率、额度限制等约束其发展,引导其转变高能耗、高污染的经营模式;同时通过提供配套优惠的信贷政策与信贷产品,来加大对节能环保、低碳循环产业的扶持力度,使节能环保产业产生更大的生态效益,并反哺金融机构,最终实现生态与金融业的良性循环。图表7、目前中国可持续投资以绿色信贷为主资料来源;中国责任投资论坛,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第29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50、什么是气候投融资的保险工具?绿色保险是环境风险内部化和管理绩效风险成本的重要金融。保险工具的避险机制能够帮助增加气候弹性和鼓励投资行为。中国主要有两类绿色保险:环境污染责任险(EPL)和气候风险保险。气候保险工具主要包括农业保险、天气指数保险、清洁技术保险、巨灾险等。气候变化引起全球灾害频繁发生,气候投融资的保险工具显得尤为重要。每年,由于气候变化,全世界因旱灾、洪灾、龙卷风、地震等灾害而陷入贫困境地的人口多达数千万。在遭遇灾害之际,保险方案可有助尽早采取救灾行动,加快灾后恢复进程,进而恢复民生,重建重要的基础设施。气候投融资保险工具得到国际高度重视。为加快这一全球性保险工作,德国、英国、世界银行及其全球减灾与灾后恢复基金以及30多个非政府组织和私营部门合作伙伴启动了新的全球伙伴机制——保险增强韧性(InsuResilience)机制。该机制由脆弱二十国集团(V20)和二十国集团(G20)共同主持,其目标是在发展中国家推广气候风险融资和保险方案。第30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第四部分:碳中和技术篇问题百科:51~59第31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51、低碳技术具体指什么?低碳技术是指能够有效降低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防止气候变暖而采取的技术手段。根据减排机理,低碳技术可分为零碳技术、减碳技术和负碳技术;根据技术特征,可分为非化石能源技术、燃料及原材料替代类技术、工艺过程等非二氧化碳减排类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类技术、碳汇类技术五大类。52、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有哪些?适应技术《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一)在促进农业适应气候变化领域的技术措施,调整农业结构和种植制度;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旱作节水技术,加大节水灌溉机具设备的补贴力度,提高农业供水保证率;推广抗逆新品种,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加大良种补贴力度;逐步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在草原牧区进一步落实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等草原保护制度,以恢复天然草原植被并防治草原退化。(二)水资源适应性措施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大类,工程措施包括防洪减淤工程、防旱减灾工程、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水资源保护工程、水土保持生第32页实施途径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态建设工程,以及城市防洪工程及雨洪收集和就地消化系统等工程;非工程措施包括防洪抗旱体系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和水资源统一管理制度建设,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水价改革等。(三)陆地生态系统采取的适应性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长江、珠江和太行山绿化防护林等重点工程建设;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在气候变化高风险区域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力度;加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降低气候变化风险;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增强防御气候变化风险的能力;建立健全国家陆地生态系统综合监测体系等。(四)海岸带与海洋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主要有:加强海岸带和沿海地区适应海平面上升的基础防护能力建设;完善和加高加固海堤,以防御台风和风暴潮,并建立防台风和风暴潮的应急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断强化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人体健康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包括:建立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系统,建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健康监测网络,对发生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所导致的健康危害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评估,加强全国现有天气和健康监测能力建设,拓展监测内容;增加对公共卫生系统的投资,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大力开展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科普宣传与培训。53、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有哪些?(一)能源供应:化石燃料、氢能、可再生能源、核裂变、核聚变(二)终端应用和基础设施:交通、建筑、工业、电网及基础设施(三)二氧化碳捕捉、存贮和封存:包括二氧化碳捕捉、地下封存、陆地封存、海洋封存第33页共识度关注度碳捕集与封存(CCS)核能超硅运算等节能技术交通传统化石能源建材建筑偏向关注技术细节和已有技术改进推广水能均关注新技术开发和降低已有减排技术的成本Gtanpalfang.com偏向关注新技术发展方向和减排潜力超导电力氢能技术光伏发电CCS定量分析、减排潜力分析生物质能储能技术太阳辐射管理水泥、化工海洋能源国内报告国际报告风能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四)其它温室气体减排:能源产品和废物产生的甲烷:生物反应填埋技术;煤层气回复的新钻井技术;先进填埋气利用技术;甲烷通风技术;集成废物管理系统。农业产生的甲烷和氧化二氮:厌氧分解热电联产;土壤微生物过程利用;零排放农业。高温室效应气体:先进制冷技术;先进铝冶技术;可替代冷却液;固态制冷和空调系统。燃烧产生的氧化二氮:减少氮氧化物生产厂的氧化二氮的催化还原;在柴油机中将氧化二氮分解为氮元素的催化剂;先进交通工具和非化石燃料。54、“碳减排”关键技术有哪些?“碳减排”技术是指利用节能减排技术实现生产、消费、使用过程的低碳,达至高效能、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重点领域主要涵盖钢铁、电力、石油化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二氧化碳高排放量工业行业。围绕化石能源绿色开发、低碳利用、减污降碳等开展技术创新,重点加强多能互补耦合、低碳建筑材料、低碳工业原料、低含氟原料等源头减排关键技术开发;加强全产业链/跨产业低碳技术集成耦合、低碳工业流程再造、重点领域效率提升等过程减排关键技术开发;加强减污降碳协同、协同治理与生态循环、二氧化第34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碳捕集/运输/封存以及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等末端减排关键技术开发。55、“零碳”关键技术有哪些?零碳技术主要指(几乎)零碳排放清洁能源技术,其中包含开发新型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核能等零碳电力技术以及机械能、热化学、电化学等储能技术,加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特高压输电、新型直流配电、分布式能源等先进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开发可再生能源/资源制氢、储氢、运氢和用氢技术以及低品位余热利用等零碳非电能源技术。开发生物质利用、氨能利用、废弃物循环利用、非含氟气体利用、能量回收利用等零碳原料/燃料替代技术。开发钢铁、化工、建材、石化、有色等重点行业的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56、“负碳”关键技术有哪些?负碳技术即负排放技术(NETs),主要应用于从大气中捕获、封存、积极利用、处理二氧化碳。负碳技术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增加生态碳汇类技术,利用生物过程增加碳移除,并在森林、土壤或湿地中储存;二是开发以降低大气中碳含量为特征的二氧化碳的捕集、封存、利用、转化等技术(CCUS)。57、新能源发电技术重点是什么?新能源发电技术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核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地热能发电等技术。由于化石能源消耗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清洁能源发电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电成本的下降,据高盛预测,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技术将有潜力促进中国约50%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去碳化”,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中最重要的技术。根据《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0年)》及相关规划,风能、太阳能发电技术是“零碳”技术的发展重点。“十四五”期间在新能源发电技术中,风电和光伏技术是中国能源消费转型的重点。第35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58、如何进行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林业碳汇是国际公认的具有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双重功能,经济可行、有效的应对气候变化措施,具有真实的减缓气候变暖的效果。通过市场化手段参与林业资源交易,从而产生额外的经济价值,包括森林经营性碳汇和造林碳汇两个方面。森林经营性碳汇针对的是现有森林,通过森林经营手段促进林木生长,增加碳汇。造林碳汇项目由政府、部门、企业和林权主体合作开发,政府主要发挥牵头和引导作用,林草部门负责项目开发的组织工作,项目企业承担碳汇计量、核签、上市等工作,林权主体是收益的一方,有需求的温室气体排放企业实施购买碳汇。截至目前,国家批准备案的CCER林业碳汇项目使用的方法学有4个,分别是:《AR-CM-001-V01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AR-CM-002-V01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AR-CM-003-V01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AR-CM-005-V01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59、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中国发展状况如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即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提纯,继而投入到新的生产过程中进行循环再利用或封存。从捕集环节来看,部分技术已达到或接近达到商业化应用阶段;从运输环节来看,二氧化碳陆路车载运输和内陆船舶运输技术已成熟;从利用环节来看,化工利用取得较大进展,整体处于中试阶段;从封存环节来看,中国已完成了全国二氧化碳理论封存潜力评估。第36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第五部分:建筑篇问题百科:61~70第37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61、中国建筑部门的能源消费情况?2021年12月,中国建筑节能协会、重庆大学发布了《2021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根据报告的数据,2019年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总量为22.33亿吨标准煤。其中建筑运行阶段能耗为10.3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21.2%。62、建筑运行能耗如何分类?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将建筑运行能耗分为四大类:北方城镇供暖用能,城镇住宅用能(不包含北方地区的供暖)、公共建筑用能(不包含北方地区的供暖),以及农村住宅用能。63、建筑行业碳排放分为哪些环节?建筑的碳排放,体现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建筑材料与设备生产和运输阶段;建筑施工阶段;建筑运营阶段;建筑拆除阶段。图164、建筑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现状?根据《2020全球建筑现状报告》,2019年源自建筑运营的二氧化碳排放约达100亿吨,占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8%。加上建筑建造行业的排放,第38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这一比例占到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38%。根据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发布的住建部重要研究成果《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研究》,基础情景下,我国建筑CO2排放总量将在2035年达峰。总量维持在30.08亿吨。其中,直接碳排放3.84亿吨,间接碳排放27.24亿吨;在总量控制情景下,排放总量在2030年达峰。总量为26.88亿吨,其中直接碳排放3.61亿吨,间接碳排放23.27亿吨。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中国的建筑运行碳排放总额都很巨大,需要引起重视。建筑使用阶段的排放:建筑能耗总量的增长、能源结构的调整都会影响与建筑运行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建筑运行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分为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其中直接碳排放指建筑在运行过程中直接燃烧化石能源所产生的碳排放。间接碳排放主要包括建筑用电,以及北方城镇消耗的与热电联产热力相关的碳排放。建筑运行阶段消耗的能源种类主要以电、煤、天然气为主。其中,城镇住宅和公共建筑两类建筑中70%的能源均为电,以间接二氧化碳排放为主;而在北方城镇采暖和农村住宅分项中,使用燃煤的比例更高,在北方城镇采暖分项中使用燃煤的比例超过了80%,农村住宅中使用燃煤的比例约为60%,这些都会导致大量的直接二氧化碳排放。建筑建造过程的排放:建筑建造阶段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部分建材加工能耗,包括混凝土的加工,以及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生产加工产生的碳排放,二是施工人员在场地工作生活产生的碳排放,包括工棚空调、照明等;三是施工能耗,包括施工设备的使用电耗、油耗等。在建材生产及建筑建造施工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大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8%。65、影响建筑碳排放的因素有哪些?建筑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与人口、城镇化率,建筑面积,建筑用能强度以及建筑用能结构有关。第39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66、我国有哪些国家层面建筑政策?我国绿色建筑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已基本形成了目标清晰、政策配套、标准完善、管理到位的体系。“十三五”时期以来,我国绿色建筑的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建设水平不断提升,这都离不开引导、扶持、管理等相关政策与标准的推动和指引:发文日期政策名称2017年2月《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2018年12月《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10项标准2019年6月《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测评标准》、《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2020年7月《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2021年1月《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办法》2021年2月《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2021年10月《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2022年2月《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2月《“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2022年4月《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67、建筑行业实现碳中和有何路径?我国正处于建筑用能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不同发展路径会造成截然不同的建筑能耗与排放。建筑部门的碳中和策略,包括在生产、施工、运营、拆除等阶段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1.建筑运行节能减排路径: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加快推动建筑用能电气化和低碳化。开展建筑屋顶光伏行动,大幅提高建筑采暖、生活热水、炊事等电气化普及率。在北方城镇加快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暖,加快工业余热供暖规模化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核电余热供暖,因地制宜推进热泵、燃气、生物质能、地热能第40页双碳百科·炊事电气化·生活热水电气化·热泵替代·近零能耗建筑·零碳热源·建筑电气化·风电、光电零碳电力·光储直柔建筑配电·建筑工业化·百年建筑·低碳结构体系·高性能建材隐含碳排放(建材生产、施工等)间接排放(用电、供热等)直接排放(能源燃烧)隐含碳运行碳零碳路径零碳路径零碳路径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等清洁低碳供暖。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加快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2.建筑建造节能减排:合理规划,控制建筑规模总量;抑制房屋的大拆大建,发展建筑维修技术;推动建筑业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提升新建建筑节能减碳标准。68、什么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一种在建设期间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在生存期间所消耗的物质和能源明显少于传统建筑的一种新型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建筑与人及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69、绿色建筑、零碳建筑、净零碳建筑有区别吗?过去的60年间,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引发了能源消耗巨大、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全球性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世界各国政府、机构、建筑学者相继提出了"生态建筑”、"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低碳建筑”、“低能耗建筑"等诸多建筑理念。这些建筑理念各自有其提出背景和发展目的,建立第41页可持续建筑生态建筑主动式建筑其他建筑理念低碳建筑相近理念零碳建筑近零能耗建筑低能耗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相近理念零能耗建筑产能建第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的相应体系往往围绕各自相关重点展开,但提出的技术策略和手段存在一定的重叠。零碳建筑一般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建筑的综合碳排放为零的建筑。就是这种建筑在不消耗煤炭、石油、电力等能源的情况下,全年的能耗全部由场地产生的可再生能源提供。其主要特点是除了强调建筑围护结构被动式节能设计外,将建筑能源需求转向太阳能、风能、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人类、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寻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零碳建筑的考量不仅针对建筑使用阶段,更要全面考虑建材生产运输、建造施工、运行维护、拆除废弃等全生命周期。净零建筑是指在建筑中融入的四个关键策略:净零能源、净零水耗、净零废物和净零碳,也就是说零碳建筑是净零建筑的一种。70、常用的绿色建筑技术有哪些?1.太阳能越来越多地作为一种可持续建筑技术。在绿色建筑中,太阳能利用通常有2种方式,主动式和被动式。第42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2.利用生物可降解材料是一种让建筑可持续化的环保方式。建筑基础、墙面和保温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也是可持续施工技术的构成之一。3.绿色保温材料的使用已经被认为是一种可持续的施工技术,消除了来源于不可再生的高度成型材料的使用。4.智能电器的使用成为可持续建筑技术不可缺少的组成,这类技术旨在建设零能房屋和商用建筑。5.冷顶是可持续绿色设计技术,旨在反射热量和太阳光。通过降低热吸收和热辐射,保证房屋和建筑达到标准室内温度。6.可持续资源利用是可持续建筑技术的首要表现,因为它确保所使用的建筑材料设计和来源于回收产品,且必须是环保的。7.可持续建筑技术通常包括减少能耗的机制。例如,木质房屋是一种可持续建筑技术,与钢筋混凝土建筑相比,其能耗更低。可持续绿色建筑也使用密闭性更好、通风效果更佳的高性能窗户和保温技术。这些技术意味着减少对空调和供暖的依赖。利用太阳和水等可再生能源也是低能耗房屋和零能建筑设计的组成。零能建筑的初投资可能较高,但从长远看是值得的。8.电子智能玻璃是一种新技术,尤其是在夏季,他可以阻挡太阳辐射的热量。智能玻璃利用微小电信号对玻璃进行微充电,以改变其对太阳辐射的反射量。9.节水可持续化建筑技术降低了水利用成本,有助于节约用水。在城市,该技术减少了15%的用水,以解决净水短缺问题。10.绿色建筑必须使用可持续室内技术。所用材料必须确保满足绿色安全标准,包括无危害、无毒材料、低挥发性和耐潮湿。11.先进的自供电建筑是一门可持续建筑艺术,原因在于自供电建筑实现了零能。第43页概念阶段基础研究中试阶段工业示范商业应用燃烧前-化学吸收燃烧前-物理吸收燃烧前-物理吸附燃烧前-膜分离燃烧后-化学吸收燃烧后-吸附法燃烧后-膜分离富氧燃烧-常压富氧燃烧-增压富氧燃烧-化学链车运陆地管道海底管道海上船舶强化石油开采强化煤层气开采强化天然气开采强化页岩气开采增强地热开采铀矿地浸开采强化深部咸水开采地质利用捕集输送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12.夯土砖是一种古老的建筑技术,为适应环保和可持续化的需求而被重新使用。夯土结构有助于减少排放,确保建筑在夏季保持凉爽,在冬季保持温暖。■2011=2018碳中和愿景下技术发展趋势如何?从应用领域来看,低碳科技技术的发展趋势将围绕“能源低碳化、生产去碳化和产业低碳化"三个方向创新发展。(一)产业低碳化:低碳技术将引导产业结构转向低碳产业为主体,新兴绿色产业、现代服务业将快速发展;而应用于传统产业的低碳技术,将着眼于节能减排、提升资源利用率,以助力传统行业低碳化发展。(二)生产去碳化:生产端低碳技术将朝着“低成本化、低风险化”趋势发展。以CCUS技术为例,当前碳捕捉技术成本高、碳封存技术存在较大的碳泄漏风险,制约了它的广泛应用,未来技术发展将以实现碳捕捉的低成本化和碳封存的低风险化为方向。第44页(三)能源低碳化:一方面,为提升化石能源利用率,低碳技术将在现有技术基础上不断革新;另一方面,技术发展将着眼于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新能源种类不断被拓展,新能源的利用渠道不断拓宽、利用规模不断扩大。第44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第六部分:能源篇问题百科71~80第45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71、什么是能源?答:能源是可以从自然界直接取得的具有能量的物质,如煤炭、石油、核燃料、水、风、生物体等;或从这些物质中再加工制造出的新物质,如焦炭、煤气、液化气、煤油、汽油、柴油、电、沼气等。因此可以说,能源是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即能够产生机械能、热能、光能、电磁能、化学能等各种能量的资源。72、什么是能源革命?答:纵观历史,人类社会至今经历了两次大的能源革命,根据各个历史阶段所使用的主要能源,可以分为柴草时期、煤炭时期和石油时期。第一次是煤炭取代薪柴成为主要燃料,使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纺织、钢铁、机械、铁路运输等近代工业的建立和大发展,造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进化。英国率先在世界上建立近代工业体系,崛起成为“日不落帝国”。第二次是石油取代煤炭成为主导能源,电力被发明并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现代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催生了电力、石油、化工、汽车、通信等新的工业部门,还推动了纺织、钢铁、机械、铁路运输等旧的工业部门升级,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在这次变革中抢占先机,率先在世界上建立现代工业体系,石油的广泛利用带来了汽车时代的发展,推动消费主义生活方式成为时尚,并直接影响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战局,奠定了美国的世界领先地位。随着环境与气候问题的凸显,缓解环境和气候问题需要根本性的能源革命,第三次能源革命应运而生。第三次能源革命中能源生产从化石能源转向可再生能源(光伏、风电、水电、核电等),能源载体是电、氢、储能等,而应用和交通工具是新能源汽车、户用光伏等。当前,中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规模已居世界第一,包括核能在内,每年新增的容量、在建的规模和新增投资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在引领全球能源变革的进程。能源革命的背后是技术进步,可再生能源大发展的前提是锂电,风、光、储等能源技术的突破,以及新材料、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等配套科技的创新发展。第46页双碳百科全书73、能源的分类有哪些?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答:能源按含碳和不含碳可分为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化石能源包含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类,页岩气、煤层气、可燃冰都算是天然气的特殊形态;非化石能源则指这三类以外的其他一次能源。能源按成因可分为一次能源(亦称天然能源)和二次能源(亦称人工能源)。一次能源是以天然形式存在,没有经过加工转换的能源资源,如煤炭、原油、天然气、水力、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风能、地热能等等。二次能源主要是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生成的能源,主要有电力、焦炭、煤气、蒸汽、热水以及成品油、燃料油、液化石油等,在生产过程中排出的余能、余热,如高温烟气、可燃气、蒸汽、热水、排放的有压流体等也属于二次能源。能源按使用性质可分为燃料性能源和非燃料性能源。燃料型能源是指能够通过短时间内剧烈氧化释放大量热量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泥炭、生物质等。此外的其它不可燃烧的能源即是非燃烧型能源。比如电力、热力、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能源按形成和再生性可分为再生能源和非再生性能源。《可再生能源法》规定,可再生能源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非再生能源就是指不可再生的化石类能源(矿物燃料)。能源按技术开发程度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常规能源也称为传统能源,是指目前在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合理、已经多年被人类大规模开采、采集和广泛使用的能源,如煤炭、原油、天然气、火电、水能、薪炭材、农作物秸秆和其它柴草等。新能源又称为非常规能源,它是指常规能源以外的,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使用的其它各种能源形式,比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和部分生物质能等。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新能源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能源按商品性可分为商品能源和非商品能源,是按照能源的市场商品交易程度区分的,我国和世界大多数国家核算的能源消费量是商品能源消费量。能源按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可分为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清洁能源主要指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海洋能、核能及由此产生的电力、动力、热力等。第47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74、我国能源生产现状如何?答: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产品中,煤、油、气均不同程度增长。全国原煤产量创历史新高。2021年全国原煤产量40.7亿吨,比上年增长4.7%。比原全国最高原煤产量年份(2013年)的39.74亿吨,增加9600万吨,创历史新高。"十三五"时期,我国煤炭生产力加快向资源禀赋和开采条件好的“晋陕蒙地区”集中。目前四省区产量已占全国的75%以上,供需逆向分布的特征更为明显,这对我国煤炭运输和储备提出新的挑战。图12010-2021年全国原煤产量情况全国原油产量增加。我国原油产量在2015年达到了历史高峰值2.15亿吨,随后产量下调。2018年下滑至低点后又开始增长,2021年增长至1.99亿吨,比上年增长2.4%,连续3年企稳回升。2021年,国内进口原油5.13亿吨,下降5.3%,原油进口对外依存度72%,下降1.6个百分点。原油进口量和对外依存度均为2001年以来首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进口国,早在2009年,我国石油消费进口依存度就已超过了50%的国际警戒线,如今只是小幅下降,距离突破警戒线以下尚需时间。第48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图22016-2021年中国原油产量及增速统计情况天然气增储上产成果颇丰。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化石燃料,天然气更加绿色环保。再加上具有安全可靠、经济实惠的特点,成为各国能源转型中的过渡能源。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我国的天然气生产呈逐年增长趋势,2021年,生产天然气205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8.2%。,比上年增长8.2%,连续5年增产超百亿立方米。根据规划,到2025年,国内天然气年产量达到2300亿立方米以上。2021年,中国多个沿海LNG接收站顺利投运,接收能力不断提升,储气设施也不断完善,促使LNG进口量增加。加之煤改气政策的继续推进会进一步拓宽天然气使用量,中国进口天然气量仍将稳步增长。图32015-2021年中国天然气产量及增速第49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可再生能源整体发展稳步推进。截至2021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0.63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44.8%。其中,水电装机3.91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0.36亿千瓦)、风电装机3.28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3.06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3798万千瓦,分别占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16.5%、13.8%、12.9%和1.6%。图4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累计发电装机容量走势图75、我国能源消费现状如何?答:2021年我国能源生产稳定增长、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加快提高。根据《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52.4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2%。分产业看,煤炭消费量增长4.6%,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0%,原油消费量增长4.1%,天然气消费量增长12.5%,电力消费量增长10.3%。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5.5%,上升1.2个百分点。第50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2021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石油清洁能原25.50%煤炭56.00%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趋势能源消费总量(亿吨标准煤)能源自给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Vin投研,Vin投研整理76、什么是能源安全?答:能源安全的内涵为:以增加经济竞争力和减少环境恶化的方式,保证充足和可靠的能源供应。它不仅是指以合理的价格为经济发展提供各类能源的可靠供应,同时把对自然环境的损害程度降到最低;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类的基本能源需求,而且要使后代免于遭受潜在的能源风险和威胁。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能源安全"上升至与“粮食安全”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并将其列入“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任务之中,凸显出能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原动力的重要地位。第51页18.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77、能源低碳发展的战略要求是什么?答:2017年,国家发改委发布《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提出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由2020年的15%提升至2030年的20%,到2050年提升至50%,“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被列入“面向2030国家重大项目”。《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作为重点任务,提出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合理调控油气消费、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同时明确需要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78、影响能源碳排放的因素有哪些?答:天气、经济活动、能源价格和燃料结构等因素,均会影响能源相关的碳排放,这主要包括发电和运输燃料。当经济出现放缓,很合理会导致减排,相反当经济复苏,碳排放量自然增加。79、能源零碳排放的路线如何划分?2021年5月18日,国际能源署(IEA)正式发布了《2050年净零排放:全球能源行业路线图》,路线图设定了400多个里程碑数据,以指导全球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过程。行动包括,从今天开始不再投资任何新的化石燃料供应项目,也不再投资新建燃煤电厂。到2035年,不再销售新的内燃机乘用车(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油车等),到2040年,全球电力部门的排放量达到净零。报告描述了净零途径,要求立即大规模部署所有可用的清洁和高效能源技术,并在全球范围大力推动和加快创新。第52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2025停止销售新的化石燃料锅炉2021不再批准开发无减排措施的新燃煤电厂不再批准开发新油气田;不再批准新煤田或煤田延期40353025202030能源普遍可及所有新建筑物实现“零碳就绪”全球汽车销量中电动车占60%用于重工业的大多数新型清洁技术进入大规模示范期太阳能和风能装机年增量1020吉瓦发达经济体淘汰无减排措施的煤炭2035销售的家电和制冷系统大多数为最先进品类重型卡车销量中电动车占50%停止销售新的内燃机汽车销售的工业电机全部为最先进品类发达经济体电力总体实现净零排放204050%的现有建筑物完成“零碳就绪”改造50%的航空燃料为低排放燃料重工业约90%的现有产能达到投资周期终点全球电力实现净零排放无减排措施的燃煤和燃油电厂全部淘法2050超过85%的建筑物“零碳就绪”超过90%的重工业生产为低排放生产全球发电总量的近70%来自太阳能光伏和风能151050-520202025“建筑物204550%的供热需求由热泵满足2045435兆吨低碳氢3000吉瓦电解装置二氧化碳捕获量7.6吉吨PY-Tech其他80、有哪些需要关注的技术方向?答:瞄准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高效储能、氢能、新一代核能体系、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天然气水合物等前沿领域,国家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示范项目。这些技术也是企业关注的重点,或者说在后续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市场份额的有效手段。1、先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综合利用技术2、先进核能技术3、新型电力系统技术4、安全高效储能5、氢能第53页二氧化碳捕获量4吉吨2030150兆吨低碳氢850吉■电力和吉吨二氧化碳交通运222双碳百科全书6、油气勘探开发技术7、燃气轮机8、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技术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第54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第七部分:城市篇问题百科:81~90第55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81、什么是韧性城市?答:韧性城市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在城市规划和社会治理领域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韧性城市是指城市具有能力吸收各种经济、环境、社会和制度冲击带来的影响并从中恢复,同时为未来冲击做好准备,韧性城市有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健康福祉和包容性增长。充分准备韧性城市迅速响应图源:普华永道,《提高重大突发事件管理能力,增强中国城市发展韧性》82、海绵城市与韧性城市有何关联和不同?答:海绵城市是韧性城市的一种形式,我国在2013年华沙气候大会上正式发布《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提出建设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相对于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涉及自然、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注重多元化的参与;更加强调城市的适应性和创新性,将以往单纯的防灾减灾向后端延伸,提升城市系统受到冲击以后的“回弹”、“重组”以及“学习”、“转型”等能力。第56页吸收调修复重双碳百科全书83、建设韧性城市有何意义?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答:近年来,随着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韧性城市建设被提上日程,成为全国城市建设的又一发展目标。一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作为现代技术创新和先进产业集群的空间载体,增强城市韧性有助于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二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需要,当更多人口和产业聚集到城市,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三是提升全球经济竞争力的需要,增强应对重大灾害和冲击的韧性能力是城市参与未来全球竞争的战略能力。84、国家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的政策有哪些?答: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2017年6月中国地震局提出实施《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韧性城乡”列入四大计划之一。2020年11月3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首次提出建设“韧性城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强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此外,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在未来的城市总体规划中都提到要建设韧性城市。85、韧性城市与应对气候变化如何契合?答:在全球极端气候、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件频发,气候变化减缓行动难以在短期内迅速奏效的情形下,将"双碳"目标与韧性建设紧密结合,构建协同气候减缓和适应的低碳韧性发展路径,能更有效地规避未来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损失,是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助力实现碳中和的必经之路。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低第57页环境问题1.自然资源枯竭2.环境质量退化3.气候变化缓解+适应低碳韧性低碳韧性策略低碳韧性指标可持续发展目标低碳文化和社区凝聚力稳健和冗余的节能基础设施风险评估和自然保护·本地化措施和激励政策·发展生态经济和生态技术创新适应韧性韧性策略韧性指标缓解低碳低碳策略低碳指标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碳韧性强调整合减缓和适应以应对气候变化。图源:科技导报,《低碳韧性城市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启示》86、韧性城市建设包括哪些方面?答:建设韧性城市的目的是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变化或冲击,减少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核心是要增强四个方面的韧性。一是增强城市的经济韧性,是指城市在面临外部环境变化、经济发展周期变迁、产业和科技革命甚至经济危机时,能及时灵活进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及有关政策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应对外部变化的弹性,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二是增强城市的社会韧性。社会韧性主要针对社会脆弱性而言的,指的是当社会结构遇到冲击或风险时,能够维持社会整合、确保社会治理、保持社会有效运行第58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的能力。与经济韧性不同,社会韧性强调社会共同体意识,注重社会团结互助。一个具有较强社会韧性的城市,一定是充满关怀和温情的城市,也是有凝聚力的城市。三是增强城市的生态韧性。城市人口的集聚,会对城市的生态系统带来压力。这种压力包括生态绿化的破坏、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大气和土壤因工业发展带来污染,以及城市的热岛效应、洪涝灾害等。未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还会进一步催生出更多的资源环境矛盾,引发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深刻变革。四是增强城市的组织韧性。如果说经济、社会、生态韧性是城市韧性的“硬实力”,那么,组织韧性就是城市韧性的“软实力”。和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越性,就是拥有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这种能力在面对灾害风险时,能够迅速调动各类资源,集中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87、城市足够韧性的特征有哪些?答:国际韧性联盟认为“韧性”具有三个本质特征:一是自控制——城市系统遭受重创和改变的情形下,依然能在一定时期内维持基本功能的运转。系统通常具有冗余特征,具备一定的超过自身需求的能力,并保持一定程度的功能重叠以防止全盘失效。外来冲击储备功能韧性城市维持基本功能二是自组织——城市是由人类集聚产生的复杂系统,具备自组织能力是系统韧性第59页传统城市系外来冲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的重要特征。系统内部一般保持动态平衡,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形成强有力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同时能够实现系统内外资源的高效流动,及时填补系统缺口。外来冲击韧性城市资源高效流动三是自适应——韧性城市具备从经验中学习、总结,增强自适应能力的特征。韧性城市系统通常为扁平系统,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通过多元系统的构建,选择性和针对性的削减外部冲击带来的损害。外来冲击传统城市单一系统抵抗图源:中规院交通院,《什么是“韧性城市”》第60页韧性城市传统城市系外来冲外来冲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88、国内外有哪些韧性城市建设实践?答:全球范围内,许多城市已经开始了关于韧性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实践。2011年,英国伦敦发布《管理风险和提高韧性:我们的适应性战略》,以应对气候变化给伦敦带来的风险,提高城市的韧性与安全性。2013年,美国纽约发布《一个更强大、更具韧性的纽约》总体规划,提出了受2012年飓风“桑迪”严重影响的社区的恢复重建计划,以及提高整个城市基础设施与建筑韧性的行动建议。2018年,美国洛杉矶市长办公室发布《韧性洛杉矶》发展战略,提出了15个目标和96项行动计划,旨在通过加强领导力参与度、灾难准备和修复能力、经济安全性、气候适应性和基础设施现代化程度,使洛杉矶成为最强大、最安全的城市。在我国,北京是全国首个将城市韧性这一概念写入总体规划的城市,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中明确提出“加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城市韧性”;2021年11月北京市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韧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建成50个韧性社区、韧性街区或韧性项目,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韧性城市建设典型经验。到2035年,韧性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抗御重大灾害能力、适应能力和快速恢复能力显著提升。上海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中,在“卓越的全球城市”这一总目标下提出了3个分目标,其中包括“更可持续的韧性生态之城”。此外,2013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发起“100个韧性城市”项目,中国有包括浙江义乌在内的四座城市入选,将接受项目提供的经费资助和技术资源支持,通过制定和实施韧性城市计划,提高城市抵御外来冲击和灾害的能力。89、分阶段的韧性城市目标如何达成?答:韧性城市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基础,应分阶段逐步完成。第一阶段:基础韧性——补短板第61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与韧性相对的是脆弱性,建设安全韧性城市首先要消除城市的脆弱性,即针对城市基本抗灾能力不足的薄弱环节来“补短板”。例如对抗震能力不达标的建筑进行加固,对破损老化的市政基础设施开展修缮更新等工作,使城市在设防标准之内不因“小灾”而出现“大祸”。第二阶段:系统韧性——优体系在补足城市基础韧性短板的基础上,针对城市各子系统在遭受灾害冲击时可能产生的系统故障与灾害连锁效应,制定系统优化与分阶段实施方案,实现城市各子系统自身的韧性发展。例如针对城市的给水系统,通过对系统服务能力的分析,以及对系统内水源、管网、节点等要素在受灾时的可靠性分析,提出不同灾害性冲击情景下系统的应急保障和恢复方案,实现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恢复系统功能。第三阶段:发展韧性——增效益结合城市现状与发展规划,从城市服务功能和风险防控的角度,确定城市韧性功能需求,并建立各子系统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对城市各子系统的功能关联分析,明晰各子系统间的协同策略,促进城市系统整体韧性的提升,体现韧性城市的综合效益。90、城市韧性指标体系有哪些?答:韧性城市建设既然是一项系统工程,那么其建设目标和评价的指标体系,也应具备较完整的系统性。2021年11月26日《安全韧性城市评价指南》(GB/T40947-2021)发布,于2022年5月1日实施。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分别为评价目的和原则、评价内容和指标、评价方法、打分与计算方法。安全韧性城市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自评价、外部评价和第三方评价三种方式,自评价由被评价城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上级政府评价由上一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是对被评价城市自评价工作的复核与审查,第三方指独立于被评价对象和政府主管部门之外的组织。奥雅纳公司与洛克菲勒基金会提出韧性城市的研究框架,由领导力及策略、健康第62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及福祉、经济及社会、基础设施及环境4个维度组成,细化为12个目标、52个绩效指标及156个二级指标。第63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第八部分:企业篇问题百科91~100第64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91、双碳目标下企业有何发展机遇?答:生态环境部原国家生态环保督察专员夏光表示,双碳目标下企业至少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机遇。首先是新产业发展机遇。这一阶段,国家将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其次是低碳改造的机遇。这一阶段,国家将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推进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进城镇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改造等。最后是碳汇建设机遇。这一阶段,国家将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持续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整体推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升红树林、海草床、盐沼等固碳能力等。这些都将为企业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92、双碳背景下有何转型风险?答:在政策层面,目前我国尚处在减碳的初期阶段,后续随着分地域、分行业政策措施的出台,政策要求将不断加码,企业将面临更严峻的政策压力。例如,碳排放配额制度的实行及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建立将增加高排放、高能耗企业的排放成本,导致其利润下降,甚至出现亏损,引发财务风险。在技术层面,在低碳转型的过程中,企业面临着技术变革带来的不确定性。以交通运输业为例,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电气化、使用绿色电力是陆上交通业减排的主要路径。受到清洁能源、电池、储能、智能驾驶等诸多新技术的影响,未来的技术路径存在高度不确定性。第65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在市场层面,低碳转型有可能导致市场偏好转向,推动资金流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领域。投资者会更青睐低碳、绿色行业,导致上下游行业企业资产价格波动。在消费端,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愿意支持气候友好的可持续品牌,低碳消费品可能会挤压传统消费品的市场份额。对实体企业的影响,也会传导给与它们有资金往来的金融机构,演变为金融体系的风险。中国央行去年6月表示,鉴于气候风险的巨大威胁和监管趋势,企业和金融机构对于相关的转型风险应尽早关注、识别和防范。资料来源:中国市场网93、先进企业制定碳中和目标路径有何启示?答:新气候研究所发布报告显示,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超过800家企业确定了碳中和目标,其中有超过50家企业宣布已经实现碳中和。苹果公司是最早关注应对气候变化及碳减排的企业之一。苹果的核心碳目标为“2020年实现自身碳中和”以及“2030年实现供应链碳中和”。在减排路径方面,苹果主要采取了低碳设计、再生材料使用、减少员工通勤等措施。碳抵消方面,苹果自建新能源电站以满足电力使用,仅有少部分电力通过购买绿色电力证书来实现。2019年,苹果使用的全球电力中,有83%来自于其自设项目提供的清洁电力,12%来自于直购电,仅5%来自于绿证。对于非电力的直接排放,苹果则采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通过投资保护哥伦比亚红树林及保护肯尼亚热带稀树草原这两个项目,实现每年超过100万吨的碳移除量。雀巢的碳中和目标有两个较为明显的特征。其一,由于大部分碳排放都来源于雀巢的业务运营之外,所以相比自身的碳目标,雀巢更注重供应链的整体减排。其主要碳目标为:2025年实现供应链减排20%,2030年实现供应链减排50%,以及2050年实现供应链碳中和。其二,雀巢侧重通过逐步实现旗下品牌碳中和的方式来实现整体的碳减排。在减排路径方面,雀巢从原料的可持续采购、产品设计转型、包装的可回收设计、清洁物流、推出碳中和品牌、积极倡导减排这6个大路径开展相关行动,在6第66页雀黑净雾碳排放路线图迈向再生,更迅速的行动扩大行动规模联行我们的承诺造指子孙后代到2050年,我们精实理净零碳排放203020502025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个大的路径中又细分出了35个小的实施路径,是减排路径描述最为详细的国际企业之一。雀巢净零排放路径图94、企业如何制定碳中和路径图?答:企业实现“双碳”的路径主要有三个:一是做“减法”,即降低碳排放;二是做“加法”,例如提高能源效率、使用清洁能源、优化工艺水平等;三是参与碳市场机制,主要包括碳排放权交易与碳金融。2021年11月,兴业证券发布《环境信息披露报告》,提出碳中和及绿色投融资目标,即将在2022年实现自身运营的碳中和,力争2025年绿色投融资规模超2000亿元。兴业证券将通过碳核算与碳减排、能源转型、碳抵消三个阶段,积极推动自身运营中能源、资源使用及温室气体排放的精细化管理,不断推动绿色低碳办公、节能减排改造、清洁能源使用等碳减排行动。此外,公司将利用自身在投资、第67页融资、咨询、研究等资本中介与经纪业务中的特殊角色,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第67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兴业证券碳中和目标·将在2022年实现运营层面碳中和(范围一、范围二、部分范围三)运营层面碳中和路径阶段1破核算与碳减排通过确立核算边界、识别排放源、统计排放数据等流程核算碳排放量,并执行节约用能、能效提升、节能技术应用等指施实现碳减排。阶段2能源转型推动清洁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如将公务燃油车替换为新能源汽车、充分利用光伏发电系统、采购绿色电力等,促进能源结构绿色转型。阶段3碳抵消通过参与碳市场交易、购买国家核证自愿减拌量(CCER)、购买绿色电力证书等方式,抵消自身在执行减排计划后仍然剩余的碳排放量。兴业证券碳中和路径2021年12月,中国平安发布《中国平安2020气候风险管理报告》,宣布将在2030年内实现运营碳中和。2020年,中国平安识别自身运营层面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并统计各排放来源的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占比,其中,由外购电力产生的范围二碳排放占比达90%以上,是公司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基于对自身运营层面碳排放情况的盘查,中国平安将遵循科学减排、内部优先、外部辅助的原则,优先通过职场和数据中心节能、有条件的职场接入绿色电力、自建自用清洁能源发电设备等方式实现内部持续减排,再通过投资绿色资产或购买碳排放权以解决无法避免的碳排放,最终在2030内实现运营层面碳中和。95、ESG与双碳目标有何关系?答:ESG是一种关注环境、社会和治理的非财务性企业评价体系,推动企业从单一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到追求社会价值最大化,也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方法论。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使得节能减排成为了企业宏观战略发展中的一部分。ESG可以有效综合衡量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碳中和目标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企业自身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基础条件。将ESG的发展理念融入企业规划并构建ESG组织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在立足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满第68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足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期望与要求,共建共享可持续发展理念,以更明确的实施路径,更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流程,深入践行ESG行动目标及气候变化相关的管理实践,实现企业碳中和的长远愿景。此外,ESG表现较好的企业可以获得更多各方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凭借更好的信用品质,企业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拓宽融资渠道和成本,为达到碳中和目标提供更多资金支持。96、企业如何管理碳资产?答:国家对碳排放的限制导致排放权开始稀缺,因此排放配额、CCER就成为了一种资产。如何管理好碳资产,对于控排企业特别是排放量巨大的集团公司而言,十分重要。控排企业可以下方面进行碳资产管理:摸清家底(MRV):MRV即“测量、报告与核查”(Measurement,Reporting,Verification),企业应做好碳排放数据统计和核查等基础性工作,深入了解自身的碳排放情况。确定减排路径:在MRV的基础上,通过对减排潜力、成本效益等进行测算,弄清楚诸如“上减排项目降低排放”还是“购买排放配额或CCER”等问题,综合确定企业实施减排的重点或优先领域。CCER开发和储备:控排企业除了继续挖掘CCER项目的开发潜力,还可探索新的方法学、拓展减排项目领域。实现碳资产增值:一方面可以通过发展低碳技术等手段降低排放,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参与市场交易实现碳资产增值,如高抛低吸、波段操作,或购买CCER置换配额。97、我国对碳排放信息披露的要求?答:2022年2月8日起施行的《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明确了国内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具体要求,其中碳排放信息的披露是环境信息披露的重点。管理办法“第四条”明确了企业是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的责任主体,要求企业建立第69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健全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制度,规范工作规程,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准确的环境信息管理台账,妥善保存相关原始记录,科学统计归集相关环境信息。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了企业年度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的内容,其中明确了碳排放信息的披露,包括排放量、排放设施等方面的信息;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阐明了企业违反规定的处罚措施。企业不披露环境信息,或者披露的环境信息不真实、不准确的,由设区的市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并可以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企业违反管理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设区的市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并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披露环境信息不符合准则要求的、披露环境信息超过规定时限的、未将环境信息上传至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系统的。98、我国目前对碳核查的要求?答:碳核查由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确定的技术服务机构开展相关工作。核查程序包括核查安排、建立核查技术工作组、文件评审、建立现场核查组、实施现场核查、出具《核查结论》、告知核查结果、保存核查记录等八个步骤。此外,企业可以逐步建立起内部的碳信息披露监督系统,与政府监管、行业监督和第三方鉴证机构等共同形成有效的监督与促进机制。第70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库核查启动4.1.1核查安排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确定核查任务进度安排及所需资源;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确定是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技术服务机构提供核查服务。4.1.2建立核查技术工作组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建立一个或多个核查技术工作组实旅文件评审工作。核查技术工作组的工作可由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及其直属机构完成。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技术服务机构完成。4.1.3文件评审核查技术工作组进行文件评审,完成《文件评审表》,编写《现场核查清单》,提交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是否免于现场核查↓否4.1.4健立现场核查组-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建立现场核查组:现场核查组的工作可由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及其直属机构完成。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技术服务机构完成。现场核查组成员原则上应为核查技术工作组的成员。对于存在核查人员调配存在困难等情况,现场核查组的成员可以与核查技术工作组成员不同。4.1.5现场核查现场核查组做好事先准备工作,配备必要的装备;现场核查组在重点排放单位现场查、问。看、验,收集相关证据;现场核查组完成《现场核查清单》发送给核查技术工作组-核查技术工作组判断是否存在不符合项。是否发现并提出不符合项是核查技术工作组根据保守性原则测算排放量及相关数据。否不符合项是否得到有效整↓是4.1.6编写检查结论核查技术工作组出具《核查结论》;核查技术工作组将核查结论提交给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4.1.7告知核查结果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将核查结果告知重点排放单位;告知结果之前,如有必要,可进行复查。重点排放单位是否对核查结果有异议省级生态环境是主管部门作出复核结论。否4.1.8保存核查记录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保存核查过程中产生的记录;技术服务机构将相关记录纳入内部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管理。核查结束核查工作流程图99、我国对两高项目的要求是什么?答:国家非常重视制定“两高”项目判定标准的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能源局等5部委发布了《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这是对“高耗能”第71页否是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项目给予了权威的界定评判标准和方法。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明确阶段性降低用电成本政策落实相关事项的函》,其中明确高耗能行业范围为: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高耗能”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健全产业体系、稳定市场供给、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因此,不能“一刀切”关停。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煤电、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等六个行业,都有相应的污染物排放国家标准。例如,煤电行业相关的排放标准有《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等。100、数字化对实现双碳目标有何意义?答: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数字化,要协同推动数字化和绿色化,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和金融资本的赋能作用。一方面,数字科技将在C端助力城市生活提效减排。智慧城市融合城市管理和数字技术,通过数据管理优化城市运行,为居民带来便捷与高效的同时,实现碳排放的减少。另一方面,数字科技也将助力B端工业生产提效减排。在工业互联网赋能下,企业生产力和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同时让能源使用和碳排放有效减少,实现节能增效。第72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展规划灵活冗余稳健机智反思包容协同将降至城市韧性指数可持续的经济级别自金级金级银级设计水平地震下的韧性目标级中断时间立即重新使用功能恢复<72h<2.5%不发生人员伤亡立即重新使用功能恢复<1个月重新使用<6个月功能恢复<6个月<10%因坠物造成人员受伤,但不发生人员死亡直接经济损失/实时建造成本<5%人员安全不发生人员伤亡REDIT韧性目标图源:《奥雅纳城市韧性白皮书》第73页有效领导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第九部分:交通篇问题百科101~110第74页其他14%制造业与建筑业17%交通运输26%能源发电与供热43%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101、交通领域的碳排放情况如何?答: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长,从总量上看,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交通运输行业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部门,碳排放量占比达26%,是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中国作为交通大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高速铁路与城轨交通运营里程世界第一。2020年,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量占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1%,是电力和工业之后的第三大排放源。目前我国交通领域的碳排放结构,公路是主体,占比87%;铁路占比最低,0.68%;海运和航空大约都是6%左右。未来一段时期,由于中国国民经济和交通运输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交通发展的技术水平和能源结构还未发生根本性转变,交通运输领域的碳排放总量还将持续增加。2020年全球碳排放来源构成第75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2020年我国交通领域碳排放量占比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2020年数据102、大气污染治理与减少交通领域碳排放有何关系?答:交通运输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来源之一,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同根同源,减污降碳可以协同增效。交通运输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来源之一,长期以来交通运输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节能减排,比较注重减少污染物排放。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的提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也成为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的主要目标。减污与降碳是同根同源、方向一致的,但在具体实施中,同时追求两个目标可能导致治理成本的增加。因此,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下,需要调整原有的交通运输生态环保管控方式。103、影响交通运输碳排放的因素有哪些?答:在经济新常态的宏观背景下,我国GDP、产业结构、城镇化进程、人口、收第76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入水平等宏观经济社会因素,共享出行、电子商务、城市配送、自动驾驶等新业态和新模式,消费理念、工作方式的转变等因素,都对交通运输部门碳排放产生重要影响。104、交通领域低碳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是什么?答:《读懂碳中和》一书提到,交通运输部门低碳发展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交通部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一是交通运输结构不优、效率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铁水联运、水水中转、空铁联运等高效组织模式有待进一步发展。相当比例的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仍然靠公路运输来完成,沿海港口集装箱铁路和水运疏港比例明显偏低,铁路、水运等节约能源资源、长距离大宗货物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综合运输组织化水平不高,经营主体过于分散,交通运输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解决。二是绿色生产消费理念和绿色出行发展模式尚未形成,绿色交通分担率有待提升。城市公共设施与交通系统规划衔接性不够,“职住分离”的城市布局增加了城市出行需求,导致了交通拥堵。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慢行系统建设相对滞后,自行车、步行分担率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技术创新有待进一步加强,运输装备标准化、清洁水平和配套设施仍需提升。老旧和高耗能、高排放交通工具更新缓慢;以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为燃料的运输装备设备应用缓慢,目前新能源车主要应用于公交、出租城市配送等场景,在货物运输、班线客运等应用较少,加气、充换电等配套设施建设不足。四是交通低碳治理基础能力薄弱,绿色交通治理能力和推进手段有待提升。一些地区,特别是县区级有关部门,对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的认识不高、能力不强、行动不实。交通部门信息化、智能化进程缓慢,相关法规制度仍不完善,绿色交通标准较为缺乏,统计监测等基础能力薄弱。第77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105、什么是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答:国家主席习近平2021年10月14日晚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习近平强调,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新能源、智能化、数字化、轻量化交通装备,鼓励引导绿色出行,让交通更加环保、出行更加低碳。绿色低碳交通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它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可持续性发展概念一脉相承。它强调的是城市交通的“绿色性”,即减轻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社会公平,合理利用资源。其本质是建立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以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以最少的社会成本实现最大的交通效率。从交通方式来看,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包括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常规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从交通工具上看,绿色低碳交通工具包括各种低污染车辆,如新能源汽车、天然气汽车、电动汽车、氢气动力车、太阳能汽车等;无轨电车、有轨电车、轻轨、地铁;纯电动、氢燃料电池、可再生合成燃料车辆、船舶;甲醇、氢、氨等新型动力船舶;液化天然气动力船舶。106、绿色低碳交通的特点是什么?答:绿色低碳交通作为一个内容广泛、分枝多样的可持续发展交通体系,具有出行选择多样性、功能复合性、碳排放量可计量性等鲜明特点。多样性:从交通工具的碳足迹方面上,不同交通工具消耗能源的程度不同。据统计,小汽车平均每运送一名乘客的耗油量相当于公共汽车的4.5倍,公共汽车每百公里的人均能耗是小汽车的8.4%,电车则大约是小汽车的3.4%,地铁大约是5%。步行及自行车交通是天然的零碳交通,适于短距离出行。由技术改革领航的清洁能源汽车的出现,在碳污染程度上优越于石基小汽车。与碳排放量较高的小汽车交通相比,低碳交通应包括公共交通、慢行交通(步行和自行车)、新能源交通。在出行低碳化上的手段是多样的,既包含技术性减碳(如节能环保技术在汽车生产的应用),也包括结构性减碳(如通过优化运输网络结构、运力结构调整第78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等提高能效),还包括制度性减碳(如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以及消费者减碳(出行行为的选择)。无论是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营,还是交通工具的生产、使用、维护,乃至相关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都需要有多样灵活的措施应对低碳的要求。复合性:低碳交通是一个系统化工程,牵涉面广,错综复杂,即涉及到公共交通、慢行交通、清洁能源交通体系,又与土地利用、车辆工程技术、基础设施密切联系;而每一个系统分支又都是一个包括多项细分支的涉及资源、交通、能源等领域的分系统;各个分系统又相互联系贯通,又与外部系统保持联系。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交通需要达到多个目标,片面追求任何单一的目标都有失偏颇。为了遵从气候变化公约,要求交通低碳化;为了有力支持工业化、城镇化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要求交通追求安全性、舒适性;为了减少交通拥堵,要求交通实现时效性、便捷性等。在现阶段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不能单纯地为了达到节能减排目标发展低碳交通,而是需要发展可以同步实现降堵、安全等其他交通目标的低碳交通。可计量性:低碳交通的可计量性是指通过可操作的“碳足迹”计算方法,计算交通方式的“碳足迹”状况,度量某次交通活动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碳排放量及其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通过追踪不同出行方式、运输工具和运输效率下的碳足迹,确定关键因素、探讨制定低碳交通的评价体系,为监督低碳交通的运行效果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国内外对碳足迹的计算研究已有一定的科研成果,但在研究碳足迹与出行交通量、出行距离等因素间的关系方面尚缺乏有效论证。通过交通“碳足迹”的计算,可以确定交通各因素与碳排放相关指标的变化,以便分析内在原因,发现当前碳排放问题的严重程度及主要集中领域,从而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措施减少特定区域内的碳排量,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行动指明方向,并可实施长期的监管与调整。107、推动交通领域低碳发展的相关政策是什么?答:交通运输领域是碳排放重要领域之一,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对于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第79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交通运输部印发《推进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发布《交通运输行业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6、2019、2021年度)》,有效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印发《绿色出行行动计划(2019—2022年)》《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方案》,对各地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作出部署安排。分三批在全国87个城市开展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全面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城市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模式,加快确立了城市公共交通的主体地位。2022年4月18日,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提出,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积极引导低碳出行、增强交通运输绿色转型新动能。108、实现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的路线图?答:根据《交通运输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交通领域碳达峰与交通运输发展规模、碳减排措施力度紧密相关。交通运输结构以高碳排放的公路为主,推动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加速铁路水路对公路的替代,是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近中期,交通运输规模呈现中高速增长,技术尚需发展和推广应用,规模增速是碳排放的主因;中远期,交通运输规模增速放缓,技术渗透和应用全面提升,技术和政策减排措施将发挥主要作用。2021—2030年,交通运输需求持续增长、碳排放量持续增加,交通运输减碳排放应着重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各项行动方案和指导意见,完善统计能力建设,全面推进运输结构优化、能效提升、新能源与清洁能源替代、引导绿色出行等工作;部署开展低碳、零碳运输装备的储备技术研发和准备工作。2030—2035年,伴随交通运输规模增速不断放缓以及减碳手段的持续推进,碳排放将进入平台期,交通运输减碳主要依靠大规模的新能源替代和能效提升手段,第80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重点深化公路领域的碳减排工作。2035—2050年,随着新能源替代效益的发挥,交通运输领域的碳排放将实现稳步下降;燃料替代开始发挥关键作用,私家车、公交车、出租车、铁路机车逐步实现电动化,车辆能效水平持续提升,自动驾驶技术逐渐成熟应用。2035—2050年,随着新能源替代效益的发挥,交通运输领域的碳排放将实现稳步下降;燃料替代开始发挥关键作用,私家车、公交车、出租车、铁路机车逐步实现电动化,车辆能效水平持续提升,自动驾驶技术逐渐成熟应用。2050—2060年,交通运输领域进入深度降碳阶段,主要依靠新能源装备的大规模稳定使用以及交通与能源融合模式的全面应用。重点强化航空、水运领域的碳减排工作,最大程度推进交通领域实现近零排放。[3]109、如何打造绿色出行城市?答:绿色出行城市的创建有一整套评价和审核标准。2020年7月,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两部门印发《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方案》,指出以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其他城区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作为创建对象,鼓励周边中小城镇参与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引导公众出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降低小汽车通行总量,整体提升我国各城市的绿色出行水平。2021年10月,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改委印发《绿色出行创建行动考核评价标准》,进一步细化绿色城市创建工作要求。从创建实施方案完成情况、创建目标完成情况两个方面对绿色出行创建城市进行考核评价。110、国外交通低碳转型的经验有哪些?第81页答:瑞典国家公路管理局和斯德哥尔摩市政厅通过智能交通的建设,既缓解了城市交通堵塞,又减少了空气污染问题,智能交通系统已经成为斯德哥尔摩的标签。该市在通往市中心的道路上设置了18个路边监视器,利用射频识别、激光扫描第81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和自动拍照等技术,实现了对一切车辆的自动识别。借助这些设备,该市在周一至周五6时30分至18时30分之间对进出市中心的车辆收取拥堵税,从而使交通拥堵水平降低了25%,同时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了40%。根据《中国交通部门中长期低碳发展路径研究》,为实现从现有高碳排放模式往低碳模式转型,实现我国全面碳中和,交通部门需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采取以下措施:①充分发挥燃油经济性潜力,逐年提高汽车燃油消耗标准。乘用车、客车与货车的低碳化将在2013-2050年可以带来27%的累积减排量。②加快乘用车和轻型货车的电动化和重型货车、航空、航海领域生物质燃料的推广。燃料结构调整可以贡献高达55%的累计减排量。③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交、城轨、城际铁路的建设将带来17%的累计减排量。第82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第十部分:煤炭篇问题百科111~120第83页植物残骸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一成岩作用→→——变质作用—煤化作用成煤作用泥炭化作用一→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111、煤炭是怎么形成的?答:煤是地壳运动的产物。大量植物残骸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地球化学、物理化学作用后转变成煤。从植物死亡、堆积、埋藏到转变成煤经过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这个过程称为成煤作用。成煤作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从第一个阶段是植物在泥炭沼泽、湖泊或前海中不断繁殖,其遗骸在微生物参加下不断分解、化合和聚积,在这个阶段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低等植物经过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形成腐泥,高等植物形成泥炭,因此成煤第一阶段可称为腐泥化阶段或泥炭化阶段。当已形成的泥炭和腐泥由于地壳的下沉等原因而被上覆沉积物所掩埋时,成煤作用转入第二阶段——煤化作用阶段,即泥炭、腐泥在以温度和压力为主的作用下变为煤的过程。成煤第二阶段包括成岩作用和变质作用,在这个阶段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物理化学作用。在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下,泥炭进一步变为褐煤(成岩作用),再由褐煤变为烟煤和无烟煤。【1】图煤炭的形成112、世界煤炭资源分布?答: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1,截至2020年年底,全球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1.07万亿吨,分地区来看,亚太地区储量占比42.8%,北美地区占比23.9%,第84页哈萨克斯坦2.40%波兰2.60%乌克兰3.20%印尼3.20%德国3.30%印度10.30%中国13.30%,143197百万吨俄罗斯联邦15.10%奥大利亚14.00%其他国家9.40%美国23.20%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独联体国家占比17.8%,欧盟地区占比7.3%,以上4个地区储备合计占比超过90%。从国家来看,美国是全球煤炭储量最丰富的国家,占全球资源的23.2%,俄罗斯占比15.1%,澳大利亚占比14%,中国占比13.3%,印度占比10.3%,以上5个国家储量之和占全球总储量的76%。图煤炭探明储量分布(截止2020年)113、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答: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分布面积广、煤种齐全,但仍存在资源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在昆仑山一秦岭一大别山一线以北地区,煤炭资源量占全国的90.3%,北方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南、甘肃和宁夏等省份,基础储量占全国基础储量的68%左右,据山西省自然资源厅数据,山西查明煤炭资源储量2709.01亿吨(2015年),占全国煤炭资源量的17.3%。正由于煤炭资源和现有生产力呈逆向分布,从而形成了“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调”的基本格局。114、我国煤炭分类?答: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T5751-2009)按煤的煤化程度根据干燥无灰基第85页挥发分等指标将煤分成褐煤、烟煤和无烟煤三大类。再按煤化程度的深浅及工业利用的要求,将褐煤分两个小类,无烟煤分成三个小类,将烟煤分成十二类。用第85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干燥无类基挥发份Vdaf=10%作为烟煤与无烟煤的分界值,小于该值的煤为无烟煤,大于该值的煤划分为烟煤;采用无灰恒湿基高位发热量Qgr,maf=24MJ/kg作为褐煤与烟煤的分界值,大于该值的煤为烟煤,小于该值的煤划分为褐煤。类别符号数码分类指标VdafGR.IY(mm)b(%)PM(%)Hdaf(%)Rgr,maf(MJkg)无烟煤号WY11≤3.5≤2二号WY22>3.5~6.5>2~3三号WY33>6.5~10>3贫煤PM11>10~20≤5贫瘦煤PS12>10~20>5~20瘦煤SM13>10~20>20~5014>50~65焦煤JM15>10~20>65≤25(≤150)24>20~28>50~6525>65≤25≤1501/3焦煤1/3JM35>28~37>65≤25(≤220)肥煤FM16>10~20(>85)>25(>150)26>20~28(>150)36>28~37(>220)第86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烟煤气肥煤QF46>37(>85)>25(>220)气煤QM34>28~37>50~6543>37>35~5044>50~6545>65≤25(≤220)1/2中粘煤1/2ZN23>20~28>30~5033>28~37弱粘煤RN22>20~28>5~3032>28~37不粘煤BN21>20~28≤531>28~37长焰煤CY41>37≤5>5042>5~35褐煤号HM151>37≤30≤24二号HM252>37>30-50图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T5751-2009)115、世界煤炭分类?答: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通常包括成因分类和工业分类(或称实用分类)两大体系。成因分类是根据成煤原始植物的不同而进行分类的。工业分类是第87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根据煤的工业利用的途径不同而分类的,如炼焦用煤、气化用煤、炼油用煤和发电用煤等。在国际上,对烟煤和无烟煤之和通称为硬煤。ISO11760以煤的变质程度(以镜质组反射率来表示)、岩相组成(以镜质组含量来表示)以及煤的品级(以干基灰分产率来表示)作为煤炭分类的依据。划分类别煤种煤种分类指标低阶褐煤褐煤C褐煤B煤层水分≤75%次烟煤R,<0.5%类别划分中阶烟煤烟煤A烟煤B烟煤C烟煤D0.5%≤R,<2%高阶无烟煤无烟煤A无烟煤B无烟煤C2%≤R,<6%Rmax≤8%其他分类岩相组成低镜质组含量煤中等镜质组含量煤中高镜质组含量煤高镜质组含量煤无机物含量特低灰煤、低灰煤中灰煤、中高灰煤高灰煤图国际ISO煤炭分类表116、煤炭形成于哪些时代?答:在整个地质年代中,全球范围内有三个大的成煤期: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成煤植物主要是孢子植物,主要煤种为烟煤和无烟煤。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裸子植物,主要煤种为褐煤和烟煤。第88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新生代的第三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被子植物,主要煤种为褐煤,其次为泥炭,也有部分年轻烟煤。占全国煤炭储量%成煤储量时代%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下石炭世中石炭世上石炭世山西统石盒子统黔阳统乐平统全国总计100.00占全国0.190.0062.2817.173.170.079.940.4738.840.072.80东北区8.75占本区占全国1.530.132.100.1887.007.619.370.82华北区60.36占本区占全国38.8924.0921.4612.9638.4132.190.120.070.120.07华东区6.61占本区占全国0.020.00118.021.1929.661.9644.972.970.030.0024.590.301.240.080.310.021.160.08中南区3.63占本区占全国4.940.180.040.00126.260.9536.201.315.190.191.450.0516.920.611.790.074.600.172.620.19西北区9.41占本区占全国0.0010.050.0059.790.928.060.760.070.011.511.1480.537.58西南区11.24占本区占全国0.050.01000.130.0280.319.031.640.182.420.270.0030.00115.451.74图我国各大区不同成煤时代的含煤沉积分布117、煤炭组成成分是什么?答:构成煤炭有机质的元素主要有碳、氢、氧、氮和硫等,此外,还有极少量的磷、氟、氯和砷等元素。碳、氢、氧是煤炭有机质的主体,占95%以上;煤化程度越深,碳的含量越高,氢和氧的含量越低。煤中的有机质在一定温度和条件下,受热分解后产生的可燃性气体,被称为“挥发份”,它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氢气、一氧化碳等化合物组成的混合气体。挥发份也是主要的煤质指标,在确定煤炭的加工利用途径和工艺条件时,挥发份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煤中的无机物质含量很少,主要有水分和矿物质,它们的存在降低了煤的质量和利用价值矿物质是煤炭的主要杂质,如硫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等,其中大部分属于有害成分。第89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118、什么是无烟煤,它有哪些性质用途?答:无烟煤也称白煤,是一种坚硬、致密且高光泽的煤矿品种,是煤化程度最高的一种煤,也是年龄最老的煤。其特点是固定碳含量高,挥发份低,密度大,硬度大,燃点高,燃烧时不冒烟,热值约6000-6500千卡/千克。我国的无烟煤资源量和生产量均居世界各国之首。无烟煤用途十分广泛,通常用作动力和生活用燃料,质量好的无烟煤可作为气化原料、高炉喷吹和烧结铁矿石的燃料以及作铸造燃料等。我国无烟煤资源以山西省最多,晋城、阳泉等是中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矿区。图无烟煤119、什么是烟煤,它有哪些性质用途?答:烟煤由褐煤经变质作用转变而成的煤种,煤化程度高于褐煤而低于无烟煤,包括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等。烟煤呈灰黑至黑色,具沥青光泽至金刚光泽,通常有条带状结构,不含原生腐殖酸,挥发份为10%~40%,一般随煤化程度增高而降低。碳含量为76%~92%,发热量较高,热值为第90页双碳百科全书更多干货请关注公众号:碳中和资料站6500-8900千卡/公斤。大部分烟煤具有粘结性,燃烧时火焰高而有烟,故名烟煤。烟煤通常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具有将强粘结性或结焦性的炼焦用煤;另一部分是没有粘结性或粘结性很多的,一般只能用作动力用煤炭。烟煤燃烧多烟,容易造成空气污染。120、什么是褐煤,它有哪些性质用途?答:褐煤,又名柴煤,多呈褐色或褐黑色,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矿产煤,一种介于泥炭与沥青煤之间的棕黑色、无光泽的低级煤,剖面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原来木质的痕迹。含碳量60%~77%,密度约为1.1-1.2,挥发成分大于40%。5500-6500千卡/公斤,且含有可溶于碱液内的腐殖酸。褐煤富含挥发份,所以易于燃烧并冒烟,主要用途是作为发电燃料,如内蒙古东部的伊敏河露天矿褐煤就建有坑口电站。对灰分低、氢碳比值大和热值高的褐煤则可作为直接液化的原料。褐煤还可以通过气化作为制作合成氨的原料。此外,年轻褐煤还可以作为提取腐殖酸铵废料,用于盐碱地和沙土地后可明显的增产作用。图褐煤第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