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绿色发展的机制创新与路径选择目录一三因素叠加下的世界绿色发展格局二低碳发展与转型路径的国际经验三中国绿色发展的机制创新四中国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01三因素叠加下的世界绿色发展格局三因素叠加下的世界绿色发展格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第一个因素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这是一个长期因素。大国竞争升级第二个因素是大国竞争的升级,属于中长期因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第三个因素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随着疫情在全世界蔓延,这个因素对国际格局的影响会从短期因素转变为中长期,甚至是长期的影响因素。三因素叠加下的世界绿色发展格局三因素叠加影响之下,世界绿色发展格局会迎来什么样的转变?由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引发的,在实体部门正在出现的新工业革命。对新工业革命的观察,以往会有两个视角。一是能源基础变革的视角,能源转型既是新工业革命的前提,也是其必然结果。二是技术结构性变革的视角,通用技术在加快迭代,主导产业会逐步转换。实体部门呈现出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三个主要的发展方向。新工业革命下,技术创新和产业体系再造的重点是能源转型。新工业革命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人工智能、数字技术、3D打印等新技术和设备的研发,新工业革命的实质是基于新一代数字技术的突破而引发的内涵丰富的群体性突破。由大国竞争的全面升级带来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从国际金融危机发生至今,整个世界经济格局始终处在深度调整之中,始终缺少推动全球经济迈向中长期增长的新动能。同时也暴露出全球经济机制的局限性,新兴经济体参与全球治理建设仍存在严重的滞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世界经济更是遭受了重创,经济增幅在大幅下降,贸易环境异常严峻,国际投资在急剧收缩,系统性风险也依然存在。这种系统性风险在金融领域的集中反映为“美元约束”进入了一个单向的松弛通道,进一步刺激了各国央行的货币创造。三因素叠加下的世界绿色发展格局美国一方面布局前沿科技领域,出台《无尽前沿法案》,授权在未来5年内拨款1100多亿美元用于基础和先进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气候变化,两个党派的认识有一定差距,各个州政府的做法也存在很大差别。新兴产业相对密集的州政府比较重视气候变化,推行减排政策。而传统产业相对集中的地区则不够重视气候变化。三因素叠加下的世界绿色发展格局欧盟欧盟非常坚定地走绿色复苏之路。欧盟出台的几乎所有的应对疫情的重大政策措施,都致力于把欧盟引向绿色复苏的道路上去。欧盟始终坚定不移地做全球气候的领导者,而且欧盟是率先提出碳中和目标的经济体之一。欧盟是全口径、全领域地在绿色发展方面发力。“欧洲绿色协议”中,着重强调了绿色的交通,对汽车产业,特别是对传统的燃油车采取了更严厉的限制措施,倒逼传统车企转型。欧盟坚持的另一个路径就是能源转型,比如欧盟投入大量的研究经费来发展清洁的氢能,试图成为全球氢能利用的新的领导者。欧盟对低碳建筑的布局也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欧洲有很多古建筑,而且这些建筑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其中大部分也仍在使用中。对于这样的古建筑,欧盟在定期的翻新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使这些古建筑成为新的低碳建筑,以支持欧盟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计划。欧盟非常重视绿色复苏与数字转型的同频共振。相对而言,欧盟在数字化的转型方面并没有领先,但这次在迈向气候领导者的宏伟目标中,欧盟着重强调了希望能够实现绿色复苏与数字转型的同频共振。三因素叠加下的世界绿色发展格局中国对于中国而言,我们同样面对着三因素叠加下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并构建了新的发展格局,这个新的发展格局就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02低碳发展与转型路径的国际经验低碳发展与转型路径的国际经验绿色发展是我们国家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绿色发展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抓手。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对于绿色发展概念的认识,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等人在《绿色经济蓝图》中首次提出了“绿色经济”的概念。绿色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在实体部门中构建一个基于全产业链的绿色化的制造体系、销售体系和物流体系。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开始在绿色经济领域发力,推行绿色新政,挖掘绿色的新增长点,提供绿色的就业岗位,从而使人类的发展驶向更加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上。低碳发展与转型路径的国际经验从绿色发展的概念来看,其内涵和外延都是动态的。进入21世纪后,实体部门的发展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的发展方向。产业之间的边界更加模糊,绿色技术在实体部门的应用潜力以及绿色产品、绿色服务的市场空间在逐步扩大。同时,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认识的逐步加深,绿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在不断调整。绿色转型,特别是实体部门的绿色转型,是一个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生产者的绿色责任一定要延伸到整个产业链条、整个产品和服务的生命周期中。低碳发展与转型路径的国际经验20世纪8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污染治理模式或是路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开始由末端治理转变为清洁生活。04在这些环境危机的冲击和巨大的压力之下,发达国家加快了环境治理的立法进程。到20世纪70年代,大部分的工业化国家已经创立了环境政策的法律体系,设置了环境执法机构,推进了环境自治团体的改革。0320世纪50—60年代,人类历史经历了所谓的资本主义“黄金时期”,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快速的工业化,以及超前消费的模式和理念,使发达国家的物质财富极度膨胀,但由此也造成了环境公害事件的泛滥,使人类生产生活陷入了史无前例的环境危机中。02尽管在19世纪中叶以来,工业化国家就已经开始认识到污染给环境带来的问题,并且开始了环境治理的立法,但是,人类对工业生产引发的影响的认识仍然经历了非常曲折的过程。01回顾环境治理史低碳发展与转型路径的国际经验回顾环境治理史05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世界各国更加积极地寻求清洁能源,抓住机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大力发展绿色新兴产业,创造绿色就业岗位。同时,加快与绿色发展相关的整个经济和社会的结构性变革,从而确保绿色增长不是短期的危机应对措施,而是能够成为社会变革的持久动力,并最终共建零排放的社会经济体系。06从全球历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来看,英国、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在经历了碳排放的快速增长之后,在过去15到20年间相继实现了碳排放总量的达峰,而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后发大国,仍然处于排放增长比较快的阶段。中国树立的2030年总量达峰的目标,无论是从结构调整的角度上看,还是从经济增长的角度上看,都面临很大压力。低碳发展与转型路径的国际经验各国发布的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表2035年芬兰2040年冰岛、奥地利2050年2060年欧盟、美国、加拿大、英国、智利、哥斯达黎加、韩国、斐济、丹麦、匈牙利、爱尔兰、新西兰、南非、瑞士、西班牙中国低碳发展与转型路径的国际经验新兴经济体的减排压力较大一是产业结构还处在巨大且激烈的变化之中,二是能源消费或是能源结构也存在较大问题。从人均历史积累碳排放的角度来看,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还未充分享受到工业化的成果。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碳排放总量的达峰,进而实现碳中和,具有很大的挑战性。重中之重是能源转型工业大国都在加紧推进能源转型。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实现能源供给和消费的多元化。目前发展清洁能源,面临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比较贵,尤其是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但是随着政策的推进以及技术的进步,发电成本在下降,清洁能源变得越来越有竞争性了。第二个问题是清洁能源发电的稳定性不足。现在这些技术在慢慢成熟,问题也在逐步解决,我们可以预见,未来清洁能源占所有能源供给的比重会越来越大。低碳发展与转型路径的国际经验美国1在未来10年中,美国需要将风电和光电装机容量增加3.5倍,达到500GW。风光电装机容量2美国要淘汰大多数燃煤电厂的同时还要保持目前的发电能力,以确保整个美国电网和电力供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淘汰燃煤电厂3增加零排放汽车的销量,使其占销售总量的比例达到50%。零排放汽车4提升建筑热泵的使用,使其比例增至50%。建筑节能低碳发展与转型路径的国际经验美国567所有新建筑物和家用电器要满足严格的能效目标。要投入更多碳捕集、碳固和碳中和燃料技术的研发。要建立电力传输线路以及二氧化碳和氢气传输管道。低碳发展与转型路径的国际经验虽然发达国家已经基本上达成了应对气候变化下加速推动碳中和目标实现、加大绿色投资、推动绿色发展的基本共识,但是实现起来却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障碍。第一,从全球最新的实践来看,落实碳中和目标的进程似乎偏离了政府和产业界的预期,现在的资金缺口和技术缺口都非常大。从短期来看,各国政府为了应对疫情都面临着较大的财政压力,巨额的财政支出挤占了各国的绿色投入。尽管企业界对绿色转型的共识在不断增强,但目前各国的政策力度显然没能消除市场主体因为低碳技术研发前期投入大和投资回报不确定而产生的对绿色项目的顾虑。现在普遍的现象是,绿色研发、绿色产品服务的市场化,都需要巨大的投入,而政府无法提供足够的关于绿色金融的支持力度。所以,企业融资面临着很大压力。低碳发展与转型路径的国际经验虽然发达国家已经基本上达成了应对气候变化下加速推动碳中和目标实现、加大绿色投资、推动绿色发展的基本共识,但是实现起来却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障碍。第二,从全球绿色复苏的实际进展来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用于经济复苏的支出中,仅约18%属于绿色项目。这样的力度和进展很难支撑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虽然可以肯定的是绿色会成为新型全球化的主基调,但是全球低碳治理仍然很难摆脱机制性的障碍。因为各国都会考虑自己的目标、路径以及困难。建立一个零排放的社会经济体系,需要更加有效的国际行动。同时,也可能进一步加剧全球竞争,引发相关领域发展水平和政策立场的分化。在碳中和目标倒逼实体部门进行低碳转型的现实压力之下,全球绿色竞争不再仅仅局限于自然资源和能源矿产领域,而是在绿色产品、低碳技术、生态系统、排放标准、环境规制、消费方式等方方面面的全面铺开。低碳发展与转型路径的国际经验虽然发达国家已经基本上达成了应对气候变化下加速推动碳中和目标实现、加大绿色投资、推动绿色发展的基本共识,但是实现起来却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障碍。第三,在已经明确了碳中和目标的国家和地区之间整合低碳发展资源,形成统一的碳市场和交易机制,可能会强化产业链的区域化倾向。近十来年,全球价值链出现了区域化和多样化的倾向,而碳交易市场或碳排放交易机制的确立,可能会强化这一倾向,并且引发绿色标准体系主导权的竞争。低碳发展与转型路径的国际经验虽然发达国家已经基本上达成了应对气候变化下加速推动碳中和目标实现、加大绿色投资、推动绿色发展的基本共识,但是实现起来却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障碍。第四,不断细化的减排目标可能会拉开不同行业价值链之间的绿色基差。比如汽车、钢铁、石化、建材、有色金属等,都是减排压力突出的一些行业。随着各国对燃油车的限制增多,很多汽车企业都面临着转型的压力。有些传统的高碳行业就会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新的排放洼地。排放洼地是指一些欠发达的还没有确立碳排放强制性标准的以及没有树立碳中和目标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会对一些传统的高碳部门有一定的包容性,会有一定的引资需求。这些行业在那些国家和地区还可以生存一段时间,但是大的方向和趋势仍然是必须进行转型。低碳发展与转型路径的国际经验虽然发达国家已经基本上达成了应对气候变化下加速推动碳中和目标实现、加大绿色投资、推动绿色发展的基本共识,但是实现起来却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障碍。第五,全球范围内一些环境规制体系比较薄弱的国家和地区,充当了全球分工体系下的“污染天堂”。在碳中和目标确立之后,在全球绿色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这些原来充当“污染天堂”的国家和地区,可能被进一步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黑色或褐色的环节中。这些黑色或褐色的环节,本身就是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环节。这些“污染天堂”的存在,或者是这些绿色基差的存在,不利于全球气候治理和产业链的均衡发展。在碳中和目标下,国际绿色竞争会加剧,但合作也会出现新的方向和领域,而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制度建设、技术水平、资金投放等,都会存在分化的局面。03中国绿色发展的机制创新中国绿色发展的机制创新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将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国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中国绿色发展的机制创新2021年9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指出:“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复苏发展。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但我们会全力以赴。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中国绿色发展的机制创新党的十八大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总体布局的高度。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要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攻方向。党的十九大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中国绿色发展的机制创新中国落实和贯彻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01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是推动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的必由之路。现在,中国已经毫无争议地成为了工业大国,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分工地位不断提高,但大而不强仍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基本事实。近年来,虽然我国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强度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数值还是偏高,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仍是普遍存在的突出矛盾。要想突破中国制造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约束,就必须依靠全新的模式和机制,而绿色发展正是对实体部门技术创新、资源利用、要素配置、生产方式、组织管理、体制机制的一次全面而深刻的绿色化变革,必将有效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改善制造业的整体素质和质量,为更加强劲更可持续的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工业部门作为国际竞争力最强、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领域,率先实现绿色发展,不仅更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低碳转型,为其他领域转型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中国绿色发展的机制创新中国落实和贯彻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02绿色发展是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从其他工业化国家走过的道路以及国内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的经验来看,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重化工业的发展阶段是很难逾越的,我们也的确走出了这样的发展轨迹。但是中国的重化工业的推进方式具有明显的粗放型、外延式和压缩式的特点。由此造成的结果是,一方面产能快速扩张,整个产业体系快速成长和完善,另一方面重化工业所造成的资源消耗高、环境破坏严重的负面影响也在迅速积累和放大。无论从国际环境还是国内资源条件来看,结构调整都不可能在传统的技术和机制下实现,只有走数字化、绿色化的道路,才能彻底摒弃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可以肯定的是,绿色发展有助于产业间的融合,特别是工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从而带动绿色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加快整体的产业转型升级。中国绿色发展的机制创新中国落实和贯彻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03绿色发展是应对全球低碳竞争的重要举措。随着要素跨国界流动和全球配置,能源、资源、环境问题成为更加国际化的问题。低碳经济逐步进入各国产业领域,从而引发的实质性的竞争,成为未来国家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都纷纷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本国企业探索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的新方向,发掘绿色经济的新增长点。中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阶段,虽然人均排放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但是排放总量却增长得非常快。所以,在全球低碳竞争的大背景下,减排的全球行动和国家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会挤压中国工业,特别是传统高耗能工业的发展空间。同时,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排放总量的扩大,国际上对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方面提出了更多期待,“双碳”目标也成为我们的大国担当和时代使命。中国绿色发展的机制创新中国落实和贯彻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04绿色发展是保障能源和资源安全的有力手段。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提速,中国能源和矿产的需求在快速上升,并且表现为非常强韧的刚性需求,石油、煤炭、铁矿石、铝土、铜矿等大宗矿产和能源的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另外,由于中国出口大量的制成品,而且这些制成品是以中低端的产品为主,所以导致了在出口规模扩张的同时,我们也产生了大量的生态逆差。因此在严峻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供求形势下,中国必须加快绿色转型,通过新能源开发和绿色技术的推广,推动能源多样化发展,构建更加稳定、清洁的能源矿产供给体系,从而以较低的单位产出和资源消耗水平实现经济强国的目标,有力维护国家资源和能源安全。中国绿色发展的机制创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究重大问题。当前要围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支持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等,研究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举措。中国各地方之间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不能做统一要求。所以,地方政府、企业界、学术界,都有很大创新空间,但我们也要正视创新带来的压力。成就从实体部门的绿色发展进程来看,在强制性节能减排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政策法规在不断完善,绿色发展的理念也在逐步确立。2020年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成就,主要污染物的治理取得了重大成效。碳交易市场和交易机制在建立完善之中,各地污染治理投资也在稳步提高。从能源角度来看,矿产能源消费规模快速增长的势头有所放缓,为2030年实现碳达峰创造了比较有利的条件。能源转型已经开始发力,电力行业也朝着既定的目标在加快转型。绿色制造体系也在逐步完善。问题发展阶段放缓之后,绿色发展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压力逐步凸显。产业发展的不均衡局面未得到根本扭转,新能源开发也出现了阶段性的过剩,比如弃风弃光现象。一些传统行业,在经过几轮强制性减排后,后续减排空间有所缩小,难度有所增加,后续减排压力会比较大。结构性的矛盾很突出,产能过剩制约实体部门的绿色发展。技术层面上还没有形成群体性的绿色技术的突破。绿色装备和再制造的市场空间也仍然有待进一步拓展,资金的瓶颈和成本的压力还在阻碍企业的自主转型,绿色低碳项目的预期收益不够明朗,绿色的标准体系不健全,绿色的消费氛围还不足,正向激励的政策手段还不到位。04中国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中国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以理念创新为先导技术创新是关键制度创新是保障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发展在经历了工业化、信息化之后,正在迈向数字化和绿色化,正在加快实现从化石燃料为特征的工业文明转向绿色生态文明的大跨越。这是人类社会必须迈出的重大一步,这一步势必要改变工业发展的传统模式,使工业生产不再单纯地追求规模扩张,而是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绿色的技术涉及很多学科,不仅包括新兴学科,而且要涉及物理、化学、工程等传统学科,是人类知识体系的绿色化集成。绿色技术研发投入大,需要政府加强规划,为企业和科研院所提供更好的技术和资金支持。要保障绿色技术与传统技术获得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导向。中国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实现绿色化和数字化的深度融合现在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绿色发展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一个关键路径就是要实现绿色化和数字化的深度融合。比如,依托云服务的低碳功能,重构用户和供应链体系;将企业的基础架构和应用程序迁移到云服务中,以提高效能,并减少环境影响;开发云服务强大的生态系统,利用数字工具实现碳排放的量化分解。同时,要让数字产品赋能交通工具,打造智能化的绿色出行,开发数字地图,以更好地监测地球资源的变化,取得综合性的碳中和的数据,并以此作为分析决策的基础。在建筑领域,要设置一些建筑排放的检测器,用数字技术来推动绿色建筑的构建和传统建筑的减排工作。现在使用社交平台的人越来越多了,在社交平台上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推广普及绿色消费理念是一个重要的机制,要将其充分开发好、利用好。中国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01020304050607加快关键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实现技术的群体性突破。深入推进结构性调整,加大绿色投资力度,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完善绿色制造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发展的信贷支持。打造绿色物流和绿色供应链体系。启动政府的绿色采购工程,引导绿色消费行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企业的零碳管理创新。中国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08加强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为绿色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高校未来应该加快开展面向碳中和的绿色发展的学科建设的探讨,设置一些相关专业,比如碳的测算和分析、绿色物流、绿色设计等。同时,企业也要加快对在职员工的再培训,树立碳中和的理念,明确绿色发展的目标方向,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09凝聚共识,创造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条件。在大国竞争全面升级的情况下,很多领域的国际交流都面临空间、机会、渠道被挤压和中断的局面,相对而言,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推动绿色发展、实行节能减排等相关领域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虽然有利益的差别,但是达成了基本共识。所以,这个领域也是未来推进和开展国际交流,实现绿色相关合作的重要方向。总结&展望全球要实现净零排放,能源需求要减少8%左右,近90%的发电要来自可再生能源,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合计要占近70%,其余大部分来自核电。化石燃料消费在能源供应总量中的占比,要由目前的近4/5减少到略超于1/5。作出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创举,不仅是中国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强有力的支撑,更是中国作为大国对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