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点评2023年6月8日强于大市相关研究报告《汽车行业月报》20230521《汽车行业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综述》20230515《汽车行业月报》20230420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汽车证券分析师:朱朋(8621)20328314peng.zhu@bocichina.com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证书编号:S1300517060001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行业回暖,重点关注新能源出海及智能化随着经济逐步回暖,国内需求有望提升,加上出口快速增长,我们预计2023年汽车销量有望达到2722万辆(+1.3%),其中乘用车2350万辆(-0.3%),商用车372万辆(+12.7%),重点关注新能源出海、智能化两条主线。1)整车领域,乘用车企销量分化加剧,综合竞争力强、产品周期向上的车企份额有望持续提升,推荐比亚迪、长安汽车,关注长城汽车、广汽集团;2)零部件领域,随着销量回暖及价格战影响减弱,业绩有望恢复并与估值形成戴维斯双击,建议布局产品升级、客户拓展以及低估值修复的个股,推荐文灿股份、银轮股份等;3)新能源领域,我们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900万辆(+30.7%),长期趋势明确。推荐国内龙头比亚迪与受益于比亚迪、特斯拉及华为产业链的银轮股份,关注拓普集团、嵘泰股份等;4)智能网联领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及智能底盘渗透率快速提升,重点关注渗透率上升及国产替代强的零部件供应商,推荐伯特利、经纬恒润、保隆科技、均胜电子、德赛西威、华阳集团,关注光庭信息等。考虑到汽车板块景气度较高,看好新能源及智能网联前景,维持行业强于大市评级。支撑评级的要点乘用车关注龙头企业与处于新品周期的车企。乘用车总量有望温和复苏,车企销量分化加剧,综合竞争力突出、产品周期向上的车企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推荐比亚迪、长安汽车,关注长城汽车、广汽集团。商用车领域,重卡销量有望触底回升并迎来上行周期,合规化及国六实施或将推动轻卡量价齐升,客车销量有望回暖。零部件关注产品升级、客户拓展及低估值修复。随着汽车销量回暖及价格战影响减弱,业绩有望恢复并与估值形成戴维斯双击。产品端,关注新增产品及产品升级(一体压铸、热管理、车灯等)带来价值提升的投资机会,推荐文灿股份、银轮股份,关注拓普集团、星宇股份、腾龙股份等。客户端,国产替代和全球化带来较好投资机会,关注嵘泰股份、继峰股份等。估值端,推荐估值较低业绩稳健的精锻科技,关注中鼎股份、宁波华翔等。新能源有望延续高增长,重点关注比亚迪、特斯拉及新技术产业链。我们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有望达到900万辆(+30.7%),后续发展趋势明确。比亚迪、特斯拉、理想等销量有望快速增长,相关车企及供应链有望受益。推荐比亚迪,关注其产业链嵘泰股份、欣锐科技等;特斯拉产业链推荐银轮股份,关注拓普集团、旭升股份、三花智控等;理想汽车供应链关注秦安股份、保隆科技等,华为系关注赛力斯、江淮汽车等。此外插混、扁线电机、800V高压平台、SiC电控等新技术快速发展,相关产业链持续受益,关注菱电电控等。智能化迅速推进,创新+国产替代零部件加速产品力塑造。近年来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及智能底盘渗透率快速提升,带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域控制器、HUD、空气悬架、线控制动及转向等产品搭载量快速增长。部分零部件国产供应商技术逐渐成熟,成本、位置优势显著,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市场份额有望大幅提升。推荐伯特利、经纬恒润、保隆科技、均胜电子、德赛西威、华阳集团,关注光庭信息等。投资建议整车:乘用车销量有望小幅增长,车企分化加剧,推荐比亚迪、长安汽车,关注长城汽车、广汽集团。零部件:建议布局产品升级、客户拓展以及低估值修复的个股,推荐文灿股份、银轮股份等,关注拓普集团、星宇股份、继峰股份、腾龙股份等。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销量2023年有望持续高增长,后续高增长确定性强。推荐国内龙头比亚迪,以及受益比亚迪、特斯拉、理想及华为产业链和新技术的银轮股份,关注拓普集团、旭升股份、赛力斯、秦安股份等。智能网联: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及智能底盘渗透率快速提升,重点关注渗透率上升及国产替代强的零部件供应商,推荐伯特利、经纬恒润、保隆科技、均胜电子,关注光庭信息等。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1)汽车销量不及预期;2)芯片短缺,原材料涨价;3)产品降价及毛利率下滑。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2目录乘用车持续回暖,商用车有望触底回升........................................................6乘用车销量持续回暖,有望迎来持续上行周期.................................................................................6重卡将触底反弹并迎来上行周期,客车有望持续回暖.....................................................................7零部件关注产品升级、客户拓展及估值修复..............................................10产品端关注新增产品及价值提升.......................................................................................................10客户端关注国产替代与全球化...........................................................................................................12估值端关注低估值修复机会...............................................................................................................13新能源销量有望高增长,关注比亚迪特斯拉理想等产业链.....................152023年新能源销量有望高增长,长期趋势确定..............................................................................15比亚迪、特斯拉及理想等销量快速增长,相关供应链持续受益...................................................18新能源技术持续进步,相关产业链有望受益...................................................................................20汽车智能化持续推进,创新+国产替代零部件加速产品力塑造...............23智能驾驶加速渗透,相关产业链有望受益.......................................................................................23智能座舱零部件迅速放量,强用户感知产品成重要发力点...........................................................30智能底盘需求提升,国产替代加速...................................................................................................34投资建议..........................................................................................................38投资建议..............................................................................................................................................38重点推荐..............................................................................................................................................38风险提示..........................................................................................................41mNtQmMsOpPpRnMqMxPsMrObRcM8OmOrRmOnOlOqQpRlOoOvNaQoPrOxNnMoPNZqQsQ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3图表目录图表1.2023年1-4月汽车销量增长7.1%.....................................................................6图表2.2023年1-4月乘用车销量增长6.8%.................................................................6图表3.2023年1-4月自主占比提升...............................................................................6图表4.2023年1-4月乘用车各系别市场份额..............................................................6图表5.2023年1-4月汽车出口销量增长89%..............................................................7图表6.各国汽车千人保有量比较..................................................................................7图表7.2023年1-4月重卡销量增长17.7%...................................................................8图表8.2023年1-4月重卡市场格局...............................................................................8图表9.2023年1-4月轻卡销量增长8.9%.....................................................................8图表10.2023年1-4月轻卡市场格局.............................................................................8图表11.2023年1-4月客车销量增长18.7%.................................................................9图表12.2023年1-4月大中客车市场格局.....................................................................9图表13.2023年汽车销量有望持续回暖........................................................................9图表14.汽车零部件投资框架......................................................................................10图表15.汽车零部件影响解析......................................................................................10图表16.国六排放标准分步实施..................................................................................11图表17.国六实施带来压力传感器及DPF等增量产品............................................11图表18.底盘轻量化价值量大幅提升..........................................................................11图表19.新能源热管理价值量大幅提升......................................................................11图表20.特斯拉引领一体化压铸快速推进..................................................................12图表21.车灯持续进化,价值量大幅提升..................................................................12图表22.汽车零部件国产替代空间广阔......................................................................12图表23.汽车零部件企业全球化空间广阔..................................................................12图表24.SW汽车零部件公司PE分布.........................................................................13图表25.SW汽车零部件公司PB分布.........................................................................13图表26.汽车原材料价格相对平稳..............................................................................14图表27.汽车零部件重点低估值个股..........................................................................14图表28.2023年1-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42.8%..................................................15图表29.2023年1-4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增长43.0%..............................................15图表30.2023年1-4月新能源销量车企排名..............................................................15图表31.2023年1-4月新能源销量车型排名..............................................................15图表32.2023年1-4月新能源客车销量下降30.0%..................................................16图表33.2023年1-4月5米以上新能源客车市场格局..............................................16图表34.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900万辆..................................................16图表35.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分布..................................................................................17图表36.我国BEV在各级别的渗透率........................................................................17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4图表37.我国PHEV在各级别的渗透率.....................................................................17图表38.比亚迪多款DMi混动车型上市....................................................................18图表39.比亚迪e平台3.0发布...................................................................................18图表40.比亚迪主要零部件配套企业..........................................................................19图表41.特斯拉2023Q1交付量增长36.4%...............................................................19图表42.特斯拉计划在墨西哥修建超级工厂..............................................................19图表43.理想汽车主要零部件配套企业......................................................................20图表44.比亚迪DMi技术构型....................................................................................21图表45.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占比快速提升..............................................................21图表46.扁线电机实例..................................................................................................21图表47.比亚迪驱动三合一..........................................................................................21图表48.800V高压平台是发展趋势.............................................................................22图表49.SiC电控应用加速推广....................................................................................22图表50.换电重卡图示..................................................................................................22图表51.燃料电池汽车销量规划..................................................................................22图表52.2022智能车销量迅速增长..............................................................................23图表53.2022智能车渗透率明显提升..........................................................................23图表54.部分厂商NOA系统布局...............................................................................24图表55.主要国家和地区L3级别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法规.......................................24图表56.部分高级自动驾驶公司布局L2级辅助驾驶...............................................25图表57.L4物流运输自动驾驶落地节奏.....................................................................26图表58.中国乘用车市场L2、L3级别预计高速增长..............................................26图表59.2022年国内部分车型传感器配置..................................................................27图表60.中国乘用车激光雷达市场规模预测..............................................................27图表61.中国乘用车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预测..........................................................28图表62.2023年Q1中国市场乘用车毫米波角雷达市场份额...................................28图表63.中国乘用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市场规模预测..............................................29图表64.部分车企车型的智驾芯片和座舱芯片使用情况..........................................29图表65.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主要厂商..........................................................................30图表66.智能座舱功能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30图表67.智能座舱行业市场规模有望快速增长..........................................................30图表68.中国乘用车座舱域控制器市场规模预测......................................................31图表69.座舱域控制器主要厂商..................................................................................31图表70.双焦面AR-HUD产品场景应用....................................................................32图表71.中国乘用车HUD市场规模预测...................................................................32图表72.2022年中国HUD市场占比...........................................................................33图表73.国内外有关电子后视镜相关法规政策..........................................................33图表74.传统、电子外后视镜特性对比......................................................................33图表75.不同车型空气悬架、减振器配置情况..........................................................34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5图表76.中国乘用车空气悬架市场规模预测..............................................................34图表77.乘用车空气悬架产业链主要企业..................................................................35图表78.中国乘用车线控制动市场规模预测..............................................................36图表79.中国乘用车线控转向市场规模预测..............................................................36图表80.底盘域控制器软件架构..................................................................................37图表81.蔚来底盘域控制器ICC..................................................................................37图表82.经纬恒润底盘域控制器..................................................................................37附录图表83.已覆盖上市公司估值表..........................................................................42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6乘用车持续回暖,商用车有望触底回升乘用车销量持续回暖,有望迎来持续上行周期2023年1-4月累计销售汽车823.5万辆,同比增长7.1%;其中乘用车销售694.9万辆,同比增长6.8%;商用车销售128.6万辆,同比增长8.8%。2023年以来,疫情放开经济复苏,汽车销量逐步回暖,我们预计全年汽车销量有望达到2722万辆(+1.3%),其中乘用车2350万辆(-0.3%),商用车372万辆(+12.7%)。图表1.2023年1-4月汽车销量增长7.1%图表2.2023年1-4月乘用车销量增长6.8%资料来源:中汽协,中银证券资料来源:中汽协,中银证券从市场格局看,车企表现分化,优势自主品牌表现靓丽。根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1-4月豪华品牌、合资品牌、自主品牌零售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1.0%、-13.3%、+5.7%。2023年1-4月豪华车占比14.8%,较2022全年提升1.6pct;合资品牌占比35.9%,较2022全年下降3.6pct;自主品牌占比49.3%,较2022全年提升2.0pct。自主品牌表现优异,新能源销量高增长,份额持续改善。合资品牌及产品吸引力下滑,加上新能源发展缓慢,份额持续下降。根据中汽协数据,2023年1-4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比为53.0%,与2022全年相比提升3.1pct。比亚迪等头部企业产品周期向上,推动销量和份额提升。受产品吸引力下滑及新能源发展缓慢等影响,德系、日系品牌1-4月份额分别较2022全年下降0.2pct、2.8pct。从车企角度来看,根据乘联会零售销量数据,2023年1-4月主流车企累计销量增速分化,其中比亚迪、广汽丰田、一汽丰田、长安汽车等实现增长;东风日产、上汽通用、广汽丰田等销量下滑。总体来看,自主头部企业表现较好,合资车企分化加剧。图表3.2023年1-4月自主占比提升图表4.2023年1-4月乘用车各系别市场份额资料来源:乘联会,中银证券资料来源:中汽协,中银证券(120)(100)(80)(60)(40)(20)020406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销量(左轴)同比增速(右轴)(%)(万辆)(60)(40)(20)0204060801000501001502002503002021/12021/32021/52021/72021/92021/112022/12022/32022/52022/72022/92022/112023/12023/3乘用车销量(左轴)同比增速(右轴)(%)(万辆)7.4%8.8%10.7%13.1%13.2%13.2%14.8%50.9%50.2%51.4%51.1%45.6%39.5%35.9%41.7%41.0%38.0%35.8%41.2%47.3%49.3%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7201820192020年2021202223M1-4豪华合资自主0102030405060中国德系日系美系韩系法系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3M1-4(%)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7从库存周期来看,乘用车有望进入新一轮复苏周期。汽车是周期性消费品,存在明显的库存周期性。从汽车制造产成品存货来看,从2005年开始已经历了四轮周期(2005.02-2008.11、2008.12-2011.12、2012.01-2016.05、2016.06-2019.06),时间为37-46个月左右。本轮汽车制造库存周期从2019年7月左右行业开始复苏,但2020-2022年先后受疫情及芯片短缺等影响产销量出现较大波动。随着疫情基本结束,经济复苏需求回升,销量均有望逐步恢复,汽车产业也有望开启新一轮复苏周期。出口销量高增长,有望成为新的蓝海市场。2023年1-4月,国内汽车出口137万辆,同比增长89.2%。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114.2万辆,同比增长1.1倍;商用车出口22.8万辆,同比增长31.5%;新能源汽车出口34.8万辆,同比增长1.7倍。其中上汽、奇瑞、特斯拉、长安等出口销量居前,而比亚迪等增速较快。国内汽车产业在成本、效率、产业链等领域具有较强优势,出口市场有望成为新的蓝海,市场前景广阔。从长期来看,我国汽车行业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国家统计局及公安部数据,2022年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为3.15亿辆,千人保有量约为223辆,远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千人保有量600-800辆的平均水平。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增速较快。未来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空间,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千人保有量也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从中长期看,我国汽车市场仍有较大的潜力,以中等发达国家或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测算,未来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将达到300-500辆左右,汽车保有量有望达到4.24-7.06亿辆。考虑到乘用车报废周期一般在10-15年,我们预计未来销量峰值有望达到3,500-4,700万辆/年。图表5.2023年1-4月汽车出口销量增长89%图表6.各国汽车千人保有量比较资料来源:中汽协,中银证券资料来源:Hedges&Company、acea、盖世汽车,中银证券注:中、美、英、韩为2022年数据,其他国家均为2020年数据。展望2023年,从总量来看,我们预计乘用车批发销量有望达到2350万辆(-0.3%)。从市场格局来看,自主车企的产品技术及品牌持续提升,在新能源等领域具有先发优势,看好比亚迪、长安汽车等优势自主企业发展。重卡将触底反弹并迎来上行周期,客车有望持续回暖根据中汽协数据,2023年1-4月重卡市场累计销售32.5万辆,累计同比增长17.7%,其中牵引车、重卡底盘及整车分别增长37.2%、-26.0%及43.8%。市场格局方面,重卡市场行业集中度较高,龙头企业占据主要市场份额。2023年1-4月中国重汽、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陕汽集团、北汽福田名列销量前五名,五家企业共销售重卡29.2万辆,占总销量份额的89.9%,集中度保持较高水平。受经济回暖需求复苏等影响,预计重卡销量有望底部回升并迎来上行周期,2023年全年销量预计为85万辆(+26.5%)。头部企业份额有望提升,建议关注中国重汽、潍柴动力等。97.791.072.870.889.1104.1102.499.5201.5311.1137.0(40)(20)02040608010012005010015020025030035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3M1-4出口销量增长率(右轴)(%)(万辆)868756667628594624485226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美国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辆)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8图表7.2023年1-4月重卡销量增长17.7%图表8.2023年1-4月重卡市场格局资料来源:中汽协,中银证券资料来源:中汽协,中银证券根据中汽协数据,2023年1-4月轻卡市场累计销售62.8万辆,累计同比增长8.9%,主要是经济复苏需求回暖。市场格局方面,2023年1-4月北汽福田以23%的市占率遥遥领先,长城、长安、东风、江淮等位居前列,前十家合计市场份额合计84.6%,市场行业集中度维持较高水平。重卡行业受新版GB1589实施及治超等影响,单车运力大幅下滑,2016-2020年销量持续增长。2022年1月13日工信部、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轻型货车、小微型载客汽车生产和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严格了轻型货车、轻型客车相关技术要求,将导致原有轻卡超标车型的单车运力下降,有望带来合规轻卡及中卡的销量提升。此外国六排放标准自2021年7月起全面实施,轻卡的单车成本增加约6000-10000元,而售价则一般提升1-2万元。合规化及经济恢复有望推动轻卡量价齐升,我们预计2023年销量有望达到185万辆(+14.3%),建议关注轻卡龙头福田汽车等。图表9.2023年1-4月轻卡销量增长8.9%图表10.2023年1-4月轻卡市场格局资料来源:中汽协,中银证券资料来源:中汽协,中银证券2023年1-4月客车销售13.8万辆(中汽协口径),同比增长18.7%,其中大型、中型、轻型销量分别为1.4万(+15.8%)、0.7万(-19.4%)和11.8万辆(+22.3%)。随着经济复苏出行需求回暖,我们预计后续客车销量有望逐步恢复,2023年客车销量有望达到45万辆(+10.3%)。根据中客网数据,2023年1-4月大中客车销售1.9万辆,同比增长1.7%。其中宇通客车累计销售5960辆,市场份额高达31.9%,龙头地位稳固。此外金龙客车、福田欧辉、中通客车、比亚迪等销量居前。13.016.123.330.825.328.725.016.89.217.118.430.035.735.749.746.720.66.825.038.858.348.356.583.267.629.816.5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3M1-4重卡整车重卡底盘牵引车(万辆)中国重汽,8.88,27%一汽集团,6.12,19%东风汽车,5.64,17%陕汽集团,5.14,16%北汽福田,3.42,11%成都大运,0.78,2%江淮汽车,0.65,2%徐工汽车,0.53,2%北奔重汽,0.31,1%上汽红岩,0.28,1%其他,0.71,2%(万辆)-30%-25%-20%-15%-10%-5%0%5%10%15%20%050100150200250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3M1-4轻卡销量(万辆)增速(右轴)(万辆)北汽福田,14.16,23%长城汽车,6.75,11%长安汽车,6.32,10%东风汽车,6.20,10%江淮汽车,5.99,9%江铃汽车,3.91,6%中国重汽,3.00,5%上汽大通,2.89,5%上通五菱,2.17,3%吉利商用车,1.76,3%其它,9.66,15%(万辆)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9图表11.2023年1-4月客车销量增长18.7%图表12.2023年1-4月大中客车市场格局资料来源:中汽协,中银证券资料来源:中客网,中银证券综上所述,我们预计2023年汽车销量有望达到2722万辆(+1.3%),其中乘用车2350万辆(-0.3%),商用车372万辆(+12.7%)。图表13.2023年汽车销量有望持续回暖(万辆)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E汽车总计2,8032,8882,8082,5772,5312,6282,6862722同比(%)13.73.0(2.8)(8.2)(1.8)3.82.21.3其中:乘用车2,4382,4722,3712,1442,0182,1482,3562350同比(%)14.91.4(4.1)(9.6)(5.9)6.59.7(0.3)商用车365416437432513479330372同比(%)5.814.05.1(1.1)18.7(6.6)(31.1)12.7资料来源:中汽协,中银证券随着经济逐步回暖,国内需求有望提升,加上出口快速增长,2023年乘用车销量有望温和复苏。长期看国内千人保有量还处于较低水平,出口潜力较大,汽车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乘用车领域,车企销量分化加剧,综合竞争力突出、产品周期向上的车企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推荐比亚迪、长安汽车,关注长城汽车、广汽集团。商用车领域,我们预计重卡销量将触底回升并迎来持续上行周期,合规化及国六实施轻卡有望量价齐升,关注中国重汽、潍柴动力、福田汽车等。关注产业政策变量。2022年下半年以来,乘用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取得了较好效果。考虑当下经济现状以及汽车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影响,不排除后续会出台刺激政策,利好相关乘用车企业及产业链。此外,稳增长、国四车淘汰更新等政策或将出台,重卡等商用车市场有望受益。8.28.48.59.09.47.77.55.74.85.11.48.98.07.99.98.57.46.74.74.63.70.738.844.343.235.434.833.533.334.441.132.011.801020304050607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3M1-4大型中型轻型(万辆)宇通客车,5960,32%厦门金龙,2119,11%苏州金龙,1958,10%厦门金旅,1947,10%福田欧辉,1787,10%中通客车,1306,7%比亚迪,1032,6%安凯客车,569,3%中车时代,425,2%格力钛,352,2%其它,1257,7%(万辆)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10零部件关注产品升级、客户拓展及估值修复受价格战及销量疲软等影响,2023年上半年汽车零部件板块有所回调。截至2023年6月2日收盘,申万汽车零部件板块估值为27.7xPE/2.0xPB,分别处于近十年以来63.7%、26.6%分位点水平,整体估值水平合理偏低。随着汽车销量回暖及价格战影响减弱,零部件公司业绩逐步恢复并有望与估值形成戴维斯双击。产品端,关注新增产品及产品升级(一体压铸、热管理、车灯等)带来价值提升的投资机会,推荐文灿股份、银轮股份,关注拓普集团、星宇股份、腾龙股份等。客户端,关注国产替代和全球化带来的投资机会,关注嵘泰股份、继峰股份等。估值端,推荐估值较低业绩稳健的精锻科技,关注中鼎股份、宁波华翔等。产品端关注新增产品及价值提升汽车零部件收入增长可以分解为产品和客户两个部分。产品方面,可以分为新增产品以及价值提升,其中新增产品主要包括新能源、智能化、节能减排等,价值提升主要包括产品升级、总成化等。图表14.汽车零部件投资框架资料来源:中银证券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是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轻量化。面对这些发展趋势,零部件子系统受到的影响各不相同,一般有增减零部件、提升或降低单车价值量等影响。图表15.汽车零部件影响解析子系统系统组成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轻量化动力总成发动机、变速箱、进排气系统、传动系统、燃油系统+/-+底盘转向、悬架、制动、底盘机构、悬置系统、轮胎等+++空调和动力总成冷却空调系统、动力总成冷却系统、系统附件等+内饰仪表板、座椅、内饰板等+车身白车身、门盖系统等+外饰玻璃、车灯、保险杠等+通讯和控制系统仪表、娱乐信息系统、音响、天线等+++电子和电气系统安全系统、底盘电子、电子架构等++++资料来源:中银证券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11电动化对于底盘(新增电池壳等)、空调冷却(电动/热泵空调、电池冷却系统)、电子电气等子系统具有增量作用,对于动力总成则有增(电动车新增电池电机电控等)有减(电动车无需发动机变速箱燃油系统等)。智能化主要对底盘系统(线控底盘)、通讯控制系统、电子电气系统等具有增量作用。网联化主要对通讯控制(增加T-box等联网零件)、电子电气系统具有增量作用。共享化则主要侧重于汽车商业模式的改变,同时对通讯控制(增加联网及控制零件)、电子电气系统具有增量作用。轻量化应用范围较广,对动力总成、底盘、内饰、车身、外饰等都具有增量作用。1)新增产品排放标准升级实施引爆千亿市场,国产化供应链有望受益。轻型车国六排放标准于2020年7月1日全面实施,重型车国六排放标准自2021年7月1日起全面实施,非道路国四标准于2022年12月1日起实施。排放标准升级,带来尾气处理等要求大幅提升,我们预计市场空间将由国五阶段425亿元,大幅提升至国六阶段1281亿元,增幅高达201.7%。国五后处理市场主要由博世、优美科等外资及合资企业主导,国六DPF、GPF等为主要增量市场,国内企业技术进步较快,有望凭借价格、服务等优势逐步突破,获得较多市场份额。从国五到国六,DPF、SCR、GPF、EGR等领域市场空间、增幅及增量较高,存在较好投资机会,建议关注银轮股份、保隆科技、腾龙股份、隆盛科技等。图表16.国六排放标准分步实施图表17.国六实施带来压力传感器及DPF等增量产品类型限值要求车型实施时间轻型车6a阶段1)所有生产、进口的轻型汽车应符合要求,2)2020年7月1日前生产的可以销售与注册登记至2020年12月31日2020年7月1日6b阶段所有销售的轻型汽车应符合要求2023年7月1日重型车6a阶段燃气车辆2019年7月1日城市车辆2020年7月1日所有车辆2021年7月1日6b阶段燃气车辆2021年1月1日所有车2023年7月1日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中银证券资料来源:威孚高科、银轮股份、保隆科技官网,中银证券2)价值提升底盘轻量化价值量大幅提升,一体化压铸快速推进。在节能减排、电动车提升续航的推动下,底盘轻量化是近年发展热点,也带来相关零部件价值量的大幅提升。转向节、控制臂、副车架、电池盒等产品汽车用铝渗透率近年来快速提升。此外特斯拉引领底盘一体化铸造技术潮流,一方面单车价值量显著提升,另一方面供应链或将重构,相关供应商有望受益,建议关注拓普集团、伯特利、文灿股份、广东鸿图。拓普集团在轻量化领域布局的主要产品包括轻量化控制臂、大型车身结构件、转向节、轻量化底盘等。伯特利目前大规模量产的有转向节、支架、控制臂等,正在进行轻量化拓展的有卡钳、制动盘两大类产品。文灿股份、广东鸿图、拓普集团等积极开拓一体化压铸等业务,并取得积极进展,未来前景可期。图表18.底盘轻量化价值量大幅提升图表19.新能源热管理价值量大幅提升零件钢制件重量(kg)铝制件重量(kg)单车用量(个)钢制件价值(元)铝制件价值(元)控制臂3.21.846001,000副车架22.312.521,6003,000转向节4.41.84360500制动钳2.01.24320400价值量(元)燃油车插混车纯电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800-2,000800-2,0000空调系统1,000-2,5002,500-6,0003,000-6,000电池热管理0300-5,000300-5,000合计1,800-4,0003,000-10,0003,000-10,000资料来源:中国铝业报告《汽车底盘用铝合金零部件的技术及发展趋势》,中银证券资料来源:产业调研,中银证券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12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价值量大幅提升。发动机冷却方面,插混汽车与传统汽车类似,而纯电动汽车则无需相关零件。空调系统方面,新能源汽车更为复杂,传统压缩机改为电动压缩机,增加PTC等零件,热泵空调还需要增加四通阀等零件。二氧化碳空调的逐步推广使用,将带来空调系统单车价值量的大幅提升。电池热管理方面,传统汽车无需电池热管理,而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逐渐成为主流,需要新增电池冷却器、膨胀阀、水泵、加热器、管路等零部件。总体而言,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的单车价值量较传统汽车有大幅提升,市场空间更加广阔,推荐银轮股份,关注三花智控、腾龙股份、标榜股份等。车灯持续进化,价值量大幅提升。在智能化、数字化及个性化的驱动下,车灯由卤素到氙气再到LED,大灯的单车价值量由400-600元上升至1,600-2,400元,ADB、DLP、激光大灯更是高达3,000-20,000元,且渗透率快速提升,此外氛围灯的应用也日益增多。产品价值量的不断提升,推动车灯市场空间快速增长,建议关注星宇股份、科博达。图表20.特斯拉引领一体化压铸快速推进图表21.车灯持续进化,价值量大幅提升资料来源:特斯拉公告,中银证券资料来源:太平洋汽车网、中银证券客户端关注国产替代与全球化从销量出发,零部件企业增长的途径主要有新增客户、原有客户订单量增长等,配套优势车企的零部件企业表现有望优于行业。国产化逐步深入。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也经历了从外观件到功能件,再到安全件的进化过程。在部分技术含量较高的领域,原由国际巨头所把控,近年来国内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快速进步,逐渐开始进口替代,加上自主可控等需求深化,市场份额有望提升。汽车的内外饰等外观件国产化替代已卓有成效,但车机系统、空调系统、座椅等功能件与底盘控制等安全件的国产替代还有广阔市场空间,建议关注银轮股份、继峰股份、天成自控等。图表22.汽车零部件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图表23.汽车零部件企业全球化空间广阔资料来源:中银证券资料来源:中汽协,中银证券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13全球化拓展市场空间。从汽车零部件企业成长的三部曲来看,由自主品牌到合资品牌再到全球订单,每上一个台阶,相应的市场空间扩大数倍。国内零部件企业在人力成本、产业链整合等多个环节具有较大全球竞争优势,随着技术逐渐进步,未来有望逐步走出中国,迈向全球。尽管新冠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或对国内零部件出口造成一定扰动,具有全球布局和生产能力的企业将在竞争中占据一定优势,未来发展值得期待。特斯拉计划在墨西哥建立超级工厂,有望带动相关供应链企业在墨西哥设厂扩产。建议重点关注在墨西哥等地布局的伯特利、嵘泰股份、拓普集团等。关注客户端的机遇与风险。从国内乘用车的竞争格局来看,比亚迪、特斯拉、理想等销量快速增长,且能较快接受技术创新产品,看好相关供应链未来发展;而合资品牌销量持续承压,合资客户收入占比较高的供应链需要关注相关风险。估值端关注低估值修复机会历史纵向比较来看,截至2023年6月2日收盘,申万汽车零部件板块估值为27.7xPE/2.0xPB,分别处于近十年以来63.7%、26.6%分位点水平,整体估值水平合理偏低。全球横向比较来看,国际零部件公司估值多在8-20倍PE-TTM之间,已与较多国内零部件企业相当。这些国际巨头的技术水平大都高于国内同行,但从增长速度、发展前景、产业转移等角度来看,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更有发展潜力,并且技术方面不断进步,部分企业未来有望进化成为国际巨头。图表24.SW汽车零部件公司PE分布图表25.SW汽车零部件公司PB分布资料来源:万得,中银证券,注:股价截止2023年6月2日资料来源:万得,中银证券,注:股价截止2023年6月2日原材料价格平稳,利好零部件企业盈利改善。2022下半年以来,铝等汽车主要原材料价格高位回落,近一年来保持相对平稳状态,利好零部件企业的毛利率提升及盈利能力改善。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14图表26.汽车原材料价格相对平稳资料来源:万得,中银证券。注:材料价格截止2023年6月2日随着国内汽车销量逐步回暖,相关零部件个股业绩和估值有望形成戴维斯双击。2023年初以来,受价格战等影响,汽车零部件估值有所下行。近期整车价格战趋于缓和,对于零部件企业的盈利预期压制有望减弱,此外汽车销量温和复苏,原材料价格相对平稳,零部件企业的业绩有望增长并与估值形成戴维斯双击。推荐精锻科技,关注宁波华翔、腾龙股份等。图表27.汽车零部件重点低估值个股公司代码公司简称评级股价市值每股收益(元/股)市盈率(倍)市净率(倍)(元)(亿元)2022A2023E2022A2023E002048.SZ宁波华翔未有评级12.96105.51.241.4710.58.80.93600741.SH华域汽车未有评级17.58554.22.282.457.77.21.01000030.SZ富奥股份未有评级4.8684.60.290.4016.912.21.12002283.SZ天润工业未有评级5.9267.50.180.3533.116.71.18002454.SZ松芝股份未有评级7.8549.30.150.2752.628.71.30000338.SZ潍柴动力未有评级11.881,036.70.560.8221.114.51.37300258.SZ精锻科技增持9.9047.70.510.6219.315.91.41000887.SZ中鼎股份买入12.45163.90.730.9817.012.71.43603035.SH常熟汽饰未有评级18.4870.21.351.6613.711.11.49603158.SH腾龙股份未有评级7.0834.70.250.4128.217.31.77603758.SH秦安股份未有评级9.5441.90.410.6323.115.21.82603809.SH豪能股份未有评级9.2636.50.540.6517.214.31.83002101.SZ广东鸿图增持18.92100.10.881.0321.518.41.98资料来源:万得,中银证券,注:股价截止2023年6月2日,未有评级公司盈利预测来自万得一致预期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15新能源销量有望高增长,关注比亚迪特斯拉理想等产业链2023年新能源销量有望高增长,长期趋势确定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持续高速增长,2023年有望延续高增长根据中汽协数据,2023年1-4月新能源汽车销售222.2万辆(+42.8%),其中乘用车212.0万辆(+42.5%)、商用车10.2万辆(+49.8%)。根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1-4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210.8万辆,同比增长43.0%。新能源产品力大幅提升,替代燃油车趋势明显,加上双积分等政策支持,销量有望持续高增长,看好长期发展。图表28.2023年1-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42.8%图表29.2023年1-4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增长43.0%资料来源:中汽协,中银证券资料来源:乘联会,中银证券车企方面,自主及新势力表现抢眼,合资品牌有待改善。2023年1-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五的分别为比亚迪、特斯拉中国、广汽埃安、上汽通用五菱、吉利汽车,增长较快的有理想汽车、广汽埃安、长安汽车、比亚迪等。从车企竞争格局来看,自主品牌比亚迪、广汽埃安等表现出色;特斯拉国产销量保持较高水平,其它合资品牌有待改善;此外理想汽车等新势力表现优异。车型方面,纯电动自主及特斯拉是销量主力,插混比亚迪及理想表现出色。纯电动领域,2023年1-4月特斯拉Model3/Y、比亚迪元/海豚等销量领先,广汽埃安S/Y等车型表现出色;插混领域,比亚迪宋/秦/唐、理想L8/L9等销量领先。从车型来看,纯电动领域比亚迪多款车型销量高速增长,特斯拉Model3/Y国产化后优势延续;插混领域,比亚迪凭借DMi性价比优势,宋/秦/唐等多款车型销量居前,理想L8/L9等增程车型表现出色。图表30.2023年1-4月新能源销量车企排名图表31.2023年1-4月新能源销量车型排名排名企业销量(辆)增速(%)份额(%)1比亚迪702,60881.338.22特斯拉中国177,38561.59.63广汽埃安121,320110.36.64上汽通用五菱111,604(15.9)6.15吉利汽车87,96752.34.8长安汽车79,16898.64.37理想汽车78,265118.14.38蔚来汽车37,69922.22.09长城汽车34,665(10.0)1.910哪吒汽车33,529(14.0)1.8纯电动车型销量(辆)插混车型销量(辆)1特斯拉ModelY203,041比亚迪宋152,9042比亚迪元136,403比亚迪秦85,7933特斯拉Model3102,123比亚迪唐40,4284比亚迪海豚101,029腾势D932,1385广汽埃安S67,879比亚迪护卫舰0729,6256广汽埃安Y52,120理想L827,4027名爵木兰43,489理想L927,2088比亚迪秦41,984比亚迪汉26,6609长安Lumin38,367比亚迪驱逐舰0519,22710名爵ZS28,042深蓝SL0318,689资料来源:乘联会,中银证券资料来源:乘联会,中银证券-5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3M1-4乘用车商用车增速(右轴)((万辆)0102030405060708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201820192020202120222023(万辆)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16展望2023年,从供给侧看,自主品牌比亚迪、长城、广汽、吉利等新车型陆续上市;新势力蔚来、理想、小鹏等车型逐渐换代,产品线持续扩张;海外品牌特斯拉国产化持续推进,整体供给快速增加。从需求侧看,高油价下新能源车低用车成本优势明显,智能化等领域新能源车整体水平领先,有望加速对燃油车替代过程。综合来看,车型供给日益丰富,需求有望高速增长,我们预计2023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将会持续高速增长,销量有望达到860万辆,但须关注功率器件等短缺风险。新能源客车销量有望回暖,盈利能力或将提升根据中客网数据,2023年1-4月国内新能源客车(5米以上)销售1.0万辆,同比下降30.0%,预计是前期需求透支所致。从市场格局来看,2023年1-4月福田欧辉、宇通客车、厦门金龙、厦门金旅、比亚迪等销量排名靠前,CR5市场份额为65.5%。国内新能源客车市场从2015年开始爆发,目前已逐步进入替换周期,更新需求有望推动销量回暖。此外疫情放开后,新能源客车出口有望迎来持续增长。我们预计2023年新能源客车销量将达到约6万辆,建议关注宇通客车。图表32.2023年1-4月新能源客车销量下降30.0%图表33.2023年1-4月5米以上新能源客车市场格局资料来源:中客网,中银证券资料来源:中客网,中银证券2023年新能源销量有望达到900万辆,保持高速增长根据上述分析,我们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900万辆(+30.7%),其中乘用车860万辆(+31.3%),商用车40万辆(+18.3%)。销量保持高速增长,车企盈利能力有望提升,重点关注产品周期向上、技术及资本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推荐比亚迪、长安汽车等。图表34.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900万辆(万辆)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E新能源汽车50.777.7125.6120.6136.7352.1688.6900.0乘用车33.657.8105.3106124.6333.4654.8860.0纯电动25.746.878.883.4100.0273.4503.3650.0插混7.911.126.522.624.760.0151.5210.0商用车1719.820.314.612.118.633.840.0纯电动15.218.419.613.711.618.233.139.0插混1.91.40.60.50.40.30.40.5资料来源:中汽协,中银证券在供给和需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新能源乘用车走势分化:1)纯电动产品中,2023年1-4月A00级占比较2022全年下降13pct,主要是低端需求疲软、价格上涨所致;而A0级提升8%,主要是产品供给丰富所致;2)插混产品2023年1-4月占比较2022全年提升6pct,主要是高电池成本下,混动产品性价比优势明显,比亚迪DMi、理想增程等车型热销所致。-100%0%100%200%300%400%500%600%02468101214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3M1-45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增速(右轴)(万辆)福田欧辉,1538,16%宇通客车,1355,14%厦门金旅,1345,14%厦门金龙,1117,11%比亚迪,1104,11%苏州金龙,547,6%南京金龙,446,4%中车时代,440,4%格力钛,375,4%中通客车,318,3%其它,1272,13%(万辆)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17图表35.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分布国产类别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3M1-4(%)纯电动车型CAR7675565763584838SUV24182319232832MPV01001111级别A00345536222630219A01351212891422A2919254428192016B110218242124C00111111纯电动合计7681758082837772插混车型CAR15712119789SUV10121378101417MPV00021002级别A12161810791315B1236697811C00233112插混合计2419252018172328总计100100100100100100100100资料来源:乘联会,中银证券从渗透率来看,2023年1-4月乘用车批发渗透率为30.8%。BEV渗透率方面,A00级基本垄断,A0级快速提升,B级处于较高水平。PHEV渗透率方面,A/B/C级均有较快提升。随着三电系统成本下降和混动结构优化,BEV、PHEV优势价格段或将重塑。综合考虑目前油价及电池成本较高等影响,预计混动等车型份额短期将继续提升,前瞻布局及技术产品具有优势的车企有望受益。由于不同动力系统成本起点差异,8万元以下市场将长期被BEV车型占据。随着技术成熟、供应链优化降本,HEV车型价格段将逐渐下移,未来有望实现燃油车同价,8-25万元的传统燃油车优势市场将成为HEV车型的核心市场,但市场供给相对偏少。随着纯电续航里程提升、供应链降本、自主品牌车型供给不断增加,12-30万元市场都将成为PHEV车型的主要市场。由于BEV车型具备较强的驾乘体验、智能化配置,并且正在向长续航方向发展,预计未来在20-30万元市场中BEV车型将略占优势,30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将以BEV车型为主。图表36.我国BEV在各级别的渗透率图表37.我国PHEV在各级别的渗透率资料来源:乘联会,中银证券注:批发销量口径资料来源:乘联会,中银证券注:批发销量口径99.0%48.2%9.7%26.3%8.3%22.0%0%10%20%30%40%50%60%70%80%90%100%A00A0ABC总计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3M1-40.0%0.1%9.2%12.6%11.6%8.7%0%2%4%6%8%10%12%14%A00A0ABC总计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3M1-4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18新能源长期趋势明确。2020年10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发布,其中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20%左右。2020年10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版)》,进一步研究确认了全球汽车技术“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总体目标中指出2025年、203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分别达到20%、40%,2035年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主流,销量占比达50%以上,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将全面转化为混合动力。从近期发展速度来看,有望提前达到相关目标。中国2019年碳排放为102亿吨(IEA),据中汽数据有限公司测算,道路交通碳排放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1.76%,排放12亿吨左右(不含摩托车、两轮和三轮车)。从上述数据来看,汽车行业碳排放占比较高,是国内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点改进领域。降低汽车行业碳排放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普及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插混、氢燃料电池汽车等;二是降低传统燃油车的油耗,包括混动汽车等。因此碳达峰与碳中和将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比亚迪、特斯拉及理想等销量快速增长,相关供应链持续受益根据产品规划及产能扩张情况,比亚迪、特斯拉及理想汽车在2023年有望获得较好销量,相关供应链有望受益。比亚迪销量高增长,关注相关产业链。公司在新能源领域耕耘多年,技术与产品进入爆发期。1)插混方面,DMi是以电为主的混动技术,具备快、省、静、顺、绿等多重优势,亏电油耗低至3.8L/百公里,其售价与同类型合资燃油车相当,加上PHEV技术可享受购置税减免、新能源汽车牌照等优惠政策,有望加速对燃油车型的替代。2)纯电动方面,公司“e平台3.0”兼具智能、高效、安全、美学等优势,智能驾驶体验大幅提升。综合来看,公司兼具插混、纯电及电池等技术优势,车型供给丰富,2023年产销量有望超过300万辆,后续出口等有望快速增长,产业链将持续受益。图表38.比亚迪多款DMi混动车型上市图表39.比亚迪e平台3.0发布资料来源:汽车之家,中银证券资料来源:太平洋汽车,中银证券我们梳理了比亚迪的部分车型产品配套情况,重点关注价值量相对较高、业绩弹性较大、估值相对合理的公司,建议关注嵘泰股份、欣锐科技、泉峰汽车等。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19图表40.比亚迪主要零部件配套企业资料来源:比亚迪公告,盖世汽车,中银证券特斯拉全球产能扩张推动销量高增长,相关产业链持续受益。特斯拉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汽车交付共42.3万辆(+36.4%),其中ModelS/X共1.1万辆(-27.4%),Model3/Y共41.2万辆(+39.6%)。在2023年3月的特斯拉投资者大会上,特斯拉CEO马斯克宣布将在墨西哥建立一座超级工厂。根据墨西哥政府发布消息,特斯拉将在墨西哥投资约50亿美元建设“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工厂”,每年生产约100万辆汽车。随着特斯拉在华产能逐步提升,以及墨西哥超级工厂推进,相关国产供应商有望持续受益。图表41.特斯拉2023Q1交付量增长36.4%图表42.特斯拉计划在墨西哥修建超级工厂资料来源:特斯拉公告,中银证券资料来源:特斯拉公告,汽车之家,中银证券特斯拉产业链主要关注三条投资主线:1)配套价值量高,从现有配套企业来看,国产特斯拉配套价值量较高的是拓普集团、宁波华翔、旭升股份、均胜电子、三花智控、银轮股份等;2)收入弹性大,根据我们测算,旭升股份、拓普集团等配套特斯拉的收入占比相对较高;3)海外扩产,随着特斯拉墨西哥工厂的推进以及Cybertruck后续量产,多家国内零部件企业在墨西哥建厂扩产,嵘泰股份、拓普集团、旭升集团、爱柯迪等有望持续受益。综合来看,重点推荐银轮股份,关注拓普集团、嵘泰股份、旭升股份、三花智控等。理想汽车销量高增长,关注相关供应链。作为新势力车企优秀代表,理想在产品、组织、技术等方面表现突出,推出L9/8/7等车型持续热销,2023年销量有望超过30万辆,且较多选用国产供应商,利好相关供应链,建议关注秦安股份、伯特利、保隆科技、科博达等。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20图表43.理想汽车主要零部件配套企业资料来源:盖世汽车,中银证券长期看好华为系问界等发展,相关产业链持续受益。华为从2014年设立车联网实验室,布局汽车行业,2019年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先后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华为主要合作模式为HUAWEIInside模式,与车企联合开发汽车子品牌。目前该模式下有北汽、广汽、小康、长安等多家合作车企,在其子品牌车型上搭载华为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智能电控和智能车云6大领域的产品和CCA架构,提供高水平的智能化体验。目前华为合作车型陆续发布,问界M5/M7短期销量承压,但长期发展依旧看好。建议关注长安汽车、赛力斯、江淮汽车及相关供应链等。此外蔚来、小鹏等销量有望快速增长,且相关供应商具有一定技术前瞻及创新性,看好未来发展,建议重点关注。新能源技术持续进步,相关产业链有望受益伴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高速增长,相关技术也在快速进步,也带来相关的投资机会。整车方面,插混有望加速替代燃油车。考虑到电池成本居高不下、充电设施尚不完善等,混动技术将是较好的过渡方案。此前受制于成本、技术等制约,插混车型售价、油耗等较高。2021年3月,比亚迪发布DMi技术及唐/宋/秦等多款DMi车型,其售价与同类型合资燃油车相当,油耗低于4L/100km,综合性能优异,获得消费者青睐,目前多款产品持续热销。此外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广汽集团等都陆续发布类似混动车型。随着插混车型成本及价格的大幅降低,比亚迪产能提升及长城等混动车型上市,插混有望加速对于燃油车的替代,看好相关产业链发展,建议关注秦安股份、菱电电控等。电池方面,磷酸铁锂占比快速提升,关注钠离子电池进展。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数据,2023年1-4月磷酸铁锂、三元材料装机量占比分别为68.2%、31.7%,磷酸铁锂占比较2022全年提升5.8pct。随着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加上安全性高、成本低等优点,在特斯拉等企业的带动下,磷酸铁锂电池的占比快速提升。但近年来锂价维持高位,带来锂电池成本快速上升;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可控等优点,或将成为未来低成本方案的有效补充,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快速推进,建议关注相关产业链。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21图表44.比亚迪DMi技术构型图表45.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占比快速提升资料来源:电动知家,中银证券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中银证券电机方面,扁线电机应用加速推广。扁线电机具有体积小、材料省、效率高、导热强、温升低、噪音小等优势。与传统圆线相比,扁线电机:1)相同体积,功率密度大大提升。槽满率更高,可产生更强的磁场强度,功率可增加20-30%。2)热导性能更好,温升更低。扁线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内部空隙变少,散热性能和热传导更好,性能提升。3)可通过修剪端部,节约铜材。4)有效降低齿槽力矩,降低电磁噪音。2021年特斯拉国产Model3/Y开始换装扁线电机,比亚迪、广汽等也大范围应用,预计后续将成为主流方案,相关供应商有望受益,建议关注方正电机、长鹰信质等。驱动系统方面,集成化是发展方向。随着技术的进步,电机、减速器及电控三合一已逐渐成为乘用车驱动系统的主流。三合一具有体积小布局灵活、降低成本、利于模块化设计、降低故障率等优点。以比亚迪为例,其发布的三合一电驱动总成系统中,电机转速达到14000r/min,综合效率达到88%,最高效率达到91.9%,较原有方案重量下降了35%,功率密度提升了40%,电机成本下降了40%。将来随着车辆集成化越来越高,必将出现五合一、六合一等多合一电驱动产品。目前布局三合一电驱动系统的零部件厂商主要有博世等国际零部件巨头,精进电机等电机电控供应商,以及比亚迪、蔚来等整车企业。三合一等技术门槛相对较高,利好具有技术及资金优势的头部企业。图表46.扁线电机实例图表47.比亚迪驱动三合一资料来源:新出行,中银证券资料来源:汽车之家,中银证券800V高压平台是发展趋势。随着用户需求升级,电动汽车400V电压平台未来将不能满足人们对快充的需求。为了解决充电的后顾之忧,需要更大功率的快充技术,超级快充是大势所趋,行业需要推进电动汽车采用≥800V的更高电压平台。2019年保时捷率先在全球推出800V高压电气架构,旗下首款纯电动跑车Taycan采用800V直流快充系统并支持350kW大功率快充。自此以后,多家车企纷纷启动对800V高压平台的研发与布局。通用、现代、戴姆勒、Lucid、吉利、小鹏、理想、比亚迪等陆续发布800V架构规划,预计2023年搭载高压平台车型将大批量上市。高压平台是大势所趋,利好相关供应链,建议关注均胜电子、欣锐科技等。0%20%40%60%80%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锰酸锂钛酸锂2023年1-4月2022年1-12月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22第三代半导体SiC电控应用加速。根据英飞凌数据,一辆传统燃料汽车动力系统使用功率半导体器件为17美元,而一辆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上功率半导体器件价值为265美元,增加了近15倍。随着电动车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功率半导体市场空间高速增长。目前市场主流技术为Si-IGBT,而SiC-MOSFET具有性能优势,但高成本限制其快速普及。目前特斯拉Model3/Y等高端电动乘用车率先应用SiC-MOSFET,后续比亚迪、现代、通用等车企纷纷跟进。随着技术成熟与成本逐步降低,SiC在电控系统中应用有望加速推进,利好相关供应商。Cree等进口品牌处于领先位置,国内厂商在SiC产业各环节均积极布局,建议关注相关产业链。图表48.800V高压平台是发展趋势图表49.SiC电控应用加速推广资料来源:汽车电子设计,中银证券资料来源:汽车电子设计,中银证券换电模式或将成为重要补充,关注换电重卡产业链。2021年11月,工信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相比充电模式,换电模式具有补能速度快、电网压力小等优点,但也有对基建要求高、标准难以统一等劣势。从原理来看,换电模式更为适用于出租、公交、重卡等特定运营车辆,未来有望成为重要的补充。乘用车领域,蔚来、北汽等推广充换电车辆多年,上汽等也已开始推广换电车型。商用车领域,换电重卡发展较快,2022年共销售1.2万辆,同比增长285%,其中汉马科技等销量居前。目前换电车型销量及换电站等数量均较小,随着试点工作的推进,有望迎来快速发展,利好相关企业及供应商,建议关注相关产业链。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长期前景可期。2020年9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能源局等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财建〔2020〕394号)》,对燃料电池汽车的购置补贴政策调整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支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城市群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攻关和示范应用给予奖励,形成布局合理、各有侧重、协同推进的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新模式。本次政策提出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措施,有望促进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增长,以及核心材料、关键零部件、加氢站等产业化进展。参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程,燃料电池汽车在“示范应用”政策实施完成后,有望形成良好产业链配套,并在2025年前后迎来产销量高速增长。氢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长期前景可期。从产业投资来看,上游加氢站建设、中游电堆等核心零部件、下游商用车将是重点发展方向,关注腾龙股份等。图表50.换电重卡图示图表51.燃料电池汽车销量规划资料来源:汉马科技官网,中银证券资料来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工信部,中银证券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23汽车智能化持续推进,创新+国产替代零部件加速产品力塑造智能驾驶加速渗透,相关产业链有望受益ADAS渗透率快速提升。随着技术逐步走向成熟、产品价格逐渐下降及用户智能化体验需求不断提升,ADAS功能正逐渐从豪华车向中低端车型发展,渗透率快速提升。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2年度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搭载辅助驾驶(L0-L2)交付1001.22万辆,同比增长23.9%,增速维持较高水平。据车云网数据,2022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网联乘用车(具备OTA功能和L2级及以上智能辅助驾驶功能)销售468.8万辆,同比增长77.7%,渗透率达22.6%。目前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增长空间较为广阔。市场空间广阔。ADAS系统既是车企切入无人驾驶的渐进式解决方案,也是现阶段无人驾驶成果的商业化产品。受量产规模效应提升、部分产品国产化、技术成熟度逐渐提升等因素影响,辅助驾驶成本逐渐降低。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0~2022年L2级辅助驾驶前装标配搭载车型均价分别为27.2、25.6、25.2万元,且2022年25万元以下车型占比近80%。辅助驾驶功能逐渐渗透主流消费区间,销量有望持续高速增长。图表52.2022智能车销量迅速增长图表53.2022智能车渗透率明显提升资料来源:车云网,乘联会,中银证券注:零售销量口径资料来源:车云网,乘联会,中银证券注:零售销量口径城市NOA逐步落地,成为高端车型重要发力方向。自动辅助导航驾驶(NOA,NavigateonAutopilot)主要分为高速NOA和城市NOA两类,在基础L2辅助驾驶功能的基础上,通过与地图导航等功能结合,实现点到点的辅助驾驶功能。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3年1~4月实际标配NOA车型交付量11.2万辆,同比增长85.3%,新增交付NOA配置车型数量增长约20%。同时标配NOA功能车型均价持续下降,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3年1~4月NOA标配交付车型均价为35.3万元,同比下降9.4%。高速NOA场景相对简单,路况、标志和标记的图像相对标准。在部分高速公路或高架等封闭路段行驶时,结合车载导航路线让车辆实现自动变道、自动进入和驶出匝道口的技术功能,应用相对广泛。城市NOA加速落地,覆盖主要行车使用场景,为用户提供从高速到城市的全场景可持续的自动驾驶功能。早期城市NOA功能普遍使用高精地图,提供更精确的定位服务,但高精地图采集成本高、覆盖率较低、更新慢,难以满足城市NOA快速大规模的上车需求。随着车端算力及传感器功能迭代升级,单车感知水平不断提升,大部分厂商通过“轻地图”+单车感知方案,即仅在匝道口等导航地图难以精确处理的部分做数据强化,实现城市NOA功能。随着城市NOA技术路线逐渐成熟,大量中高端车型逐渐开始配置,相关产业链有望迅速发展。100.996.394.456.455.8118.1103.1103.575.769.251.054.402040608010012014001020304050607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2021智能汽车销量2022智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右轴,%)(万辆)8.610.19.011.213.112.311.612.315.613.917.718.716.717.621.821.820.723.521.621.825.323.829.625.205101520253035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2021智能汽车渗透率(%)2022智能汽车渗透率(%)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24图表54.部分厂商NOA系统布局品牌推出时间系统名称进展阿维塔2023年3月NCA23Q2:上海、深圳、广州、重庆理想2023年Q4ADMax3.023Q2内测,预计至23年底将推送100座国内城市智己2023年底预计23年公测小鹏2023年3月XNGP上海、深圳、广州极狐2022年9月NCA22年:深圳、上海等坦克2022年4月NOH首批:保定、北京、上海第二批:郑州、西安等9城预计2024年落地100个城市问界2023年4月ADS2.023Q2:深圳、上海、广州、重庆、杭州;23Q3:15城;23Q4;45城资料来源:高工智能汽车,ZAKER等,中银证券L3逐渐进入量产阶段,部分车型已达标准。L3级自动驾驶具备在类似于高速公路的限定环境下完整执行动态驾驶任务(DDT)的能力,面对自动驾驶系统失灵、车辆故障或其他突发情况,驾驶员要尽可能以最小风险接管。对于L3及以上等级自动驾驶汽车,一般需要域控制器、线控底盘、激光雷达的支持。部分厂商2022年已实现L3级系统布局,但受限于法规要求无法完全使用。目前法规对高级别自动驾驶逐渐放开。深圳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该文件对智能网联汽车定义、测试及示范应用条件、权责归属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定义,是全国首个对L3及以上自动驾驶权责、定义等重要议题进行详细划分的官方管理文件。随着L3车型的陆续上市及法规的不断开放,相关领域将迎来快速发展。图表55.主要国家和地区L3级别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法规国家/地区法规名称发布时间主要内容欧盟国家、英国、日韩等国《全自动车辆自动驾驶系统(ADS)型式认证的统一程序和技术规范》2022首个允许成员国批准注册和销售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汽车的技术法规,适用于预定范围内运输乘客或货物的、点对点预定线路输乘客或货物以及预定停车场内自动停车的自动驾驶车辆,规范对象提升到L5级。德国《道路交通法(第八修订案)》2017.5赋予L3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辆在德国上路行驶的合法性基础,对于自动驾驶可能涉及的责任主体权利和义务进行了区分。日本《道路运输车辆法》《道路交通法》2020.4对于道路运输车辆安全标准做出修订,允许搭载L3级别自动驾驶系统的汽车上路,并且增加了对L3自动驾驶的安全要求和权责认定。韩国《自动驾驶汽车安全标准》2020.1对于车道自动保持、自动减速、紧急警告信号等功能都做出了规定,是全球首个针对L3级自动驾驶汽车制定的商业化标准。美国《联邦自动驾驶汽车政策》2016.9阐明每一级自动驾驶技术提供评估标准和性能指南、各州政策、以及针对自动驾驶的监管工具,并允许L3级和L4级自动驾驶汽车上路。英国《高速公路法规》修改版2021.5允许制造商为其汽车配备L3级辅助系统和搭载L3级别自动驾驶系统的汽车在英国高速公路上以最高37mph(60公里/小时)的时速有效自动驾驶。中国深圳《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2022.8对智能网联汽车定义、测试及示范应用条件、权责归属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定义。中国上海《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2022.11确立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开展道路测试、示范应用、示范运营的规范及流程,确立车辆及个人数据要求,确立交通违法与事故如何处理。资料来源:盖世汽车,中银证券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25L4乘用车测试有序推进,商用化进展相对缓慢。目前国内外L4/5级自动驾驶乘用车项目基本上处在试运营阶段,国内法规及主要城市在积极推动无人驾驶示范区发展。但“跨越式”路线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等问题逐渐显露,技术成熟度、资金消耗量及商业化进程与预期均有差距。部分公司持续亏损,产品商用盈利仍较为困难;部分企业倒闭或转向L2+L4并行路线,与主机厂和Tier1展开合作,Robotaxi公司主要提供自动驾驶软件算法,主机厂/Tier1提供配套硬件。上汽智己与Momenta共同开发泊车、巡航等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广汽集团旗下众多车型搭载禾多的自动驾驶系统;文远知行宣布获得零部件供应商博世的战略投资,双方联合研发L2/L3级高阶辅助驾驶系统方案,预计2023年SOP。2023年3月,萝卜快跑、小马智行在京开启全无人自动驾驶示范应用;4月,轻舟智航发布基于环视相机的6V1R高速NOA方案并开放体验。图表56.部分高级自动驾驶公司布局L2级辅助驾驶时间公司主要内容2022MomentaMomenta推出了L2、L3定位的智能驾驶产品Mpilot,卖给车企,低成本获得海量数据,用以训练算法,与上汽智己合作,首款量产车型智己L7将于年底小批量开始交付,初期可实现L2+级别的自动驾驶,后期可迭代至更高级别2022.05轻舟智航轻舟智航在第一代专注城市复杂交通场景的自动驾驶方案Driven-by-QCraft基础上,快速迭代,推出最新一代L2自动驾驶方案,助力车企实现城市NOA方案全面落地2022.05文远知行文远知行宣布获得零部件供应商博世的战略投资,双方联合研发L2/L3级高阶辅助驾驶系统方案,预计2023年SOP2022.08智行者智行者正式发布了高速L2辅助驾驶方案,其自研的高速领航系统H-INP,预计Q4推出量产版,在年底可以拿到至少2家车厂的订单2022.09智驾科技智驾科技MAXIEYE宣布已于近日获得广汽传祺L2级ADAS量产项目定点,定点车型将配置MAXIPILOT1.0全速智能巡航系统(L2级智能驾驶系统产品)2023.03图森未来可以面向ADAS应用提供商用车L2+和有条件的L3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也能基于主控+冗余计算单元,为L4级自动驾驶系统提供算力2023.04智行者获得东风旗下豪华电动越野品牌猛士科技量产项目定点,本次项目合作中,智行者提供软硬件一体的L2+自动驾驶系统2023.04宏景智驾宏景智驾宣布与芯驰科技启动战略合作,宏景智驾L2产品线将搭载芯驰高性能高可靠E3系列MCU,升级宏景现有的智能摄像头smartcam一体机产品,提供更具竞争力的L2级量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资料来源: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腾讯新闻,IT之家,中银证券封闭场景L4无人驾驶持续推进。园区快递小车由于其低速、非载人、路线封闭等特征,较为安全,已经在众多学校开始使用。港区自动驾驶有望较快实现落地,1)路况环境相对封闭和固定,场景较为简单;2)面积相对较小,路端设备部署成本相对较低;3)流程相对固定、重复性高;4)人工作业强度大,具备较充足需求。建议关注布局港区自动驾驶的经纬恒润,该公司继青岛港、唐山港、日照港后,新获济宁市龙拱港项目,提供包括车辆零部件、路侧基础建设、云端信息化建设、V2X路侧感知以及高清地图等完整的L4级自动驾驶全要素产品。场景更加开放的自动驾驶卡车虽有需求,但目前技术仍未成熟。卡车本身重量大,惯性大,运行时间长,对可靠性要求高,需要更加敏感和准确的感知决策技术和更可靠安全的执行部件,来达成更早的决策、提供更多的反应时间,保证操作顺利进行,商业化相对缓慢。目前滴滴等企业商业化进度较快,其核心产品为混合智能编队系统KargoOne,包括一台由一名司机驾驶的带智能驾驶功能的领航车辆,以及多辆L4级自动驾驶卡车跟随组成驾驶编队。据滴滴官方公众号数据,截至2023年3月,KargoBot累计已经运输了超过120万吨煤炭及其他大宗商品,累计物流收入突破1亿元。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26图表57.L4物流运输自动驾驶落地节奏大规模落地2023年前2025年前2030年前封闭程度封闭区域半开放区域开放区域应用场景港口内部集装箱、干货和散货的运输港口-工厂、厂区内部、以及口岸的短驳干线物流、城市配送等规模测算集装箱:60亿/年+干散货:240亿/年单车收入:50万/年集卡数目:24万物流整车:3万亿物流运输:1.5万亿TAM>300亿元/年>1,200亿元/年>45,000亿元/年资料来源:盖世汽车,斯年智驾,中国港口协会,万得,中银证券2025年中国乘用车L1及以上智能驾驶渗透率预计达80%。假设:1)销量方面:2022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2054.3万辆,同比增长0.3%。我们预计2023年乘用车增速基本持平,长期销量有望稳定增长,维持在3%左右。2)渗透率方面: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发布《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规划,至2025年,PA(L2)、CA(L3)级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比例超过50%,HA(L4)级智能网联汽车开始进入市场。自动驾驶软件功能可复用,目前基础L2已较为成熟,加上硬件持续降本,预计L1向L2升级,L2级渗透率迅速攀升。L3方面,虽然法规逐渐放开,但考虑到L3车企需要承担相应事故责任,加上软硬件成本高昂,预计渗透率会维持较低水平。图表58.中国乘用车市场L2、L3级别预计高速增长2020202120222023E2024E2025E乘用车销量(万辆)1,9612,0492,0542,0482,1102,173同比(%)(6.7)4.50.3(0.3)3.03.0渗透率(%)L0及以下686154443320L1202023211718L2111923355060L30.12销量(万辆)L0及以下1,394.11,340.11,109.3901.2696.2434.6L1401.2412.3476.2430.1356.5391.1L2222.6395.6468.8716.81,054.81,303.7L32.143.5资料来源:乘联会,高工智能汽车,佐思汽研,中银证券预测注:零售销量口径L2+及以上等级自动驾驶汽车需要传感(视觉、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计算(域控制器、高算力芯片)、执行(线控底盘)等多方面支持。随着L3车型的陆续上市,相关领域将迎来快速发展。激光雷达路线明晰,低成本量产为核心竞争力。混合固态激光雷达技术路线相对成熟,稳定性好、价格便宜、结构简单、易过车规,仍为当前主流方案。随着Ibeo申请破产、Veldoyne与Ouster合并、Quanergy退市,太过先进和传统的产品弊端进一步显露。机械式产品价格高昂、量产周期长、车规困难,L4市场需求量有限;纯固态产品技术成熟度不够,量产和维护成本高,短期内表现不如混合固态产品。且国内智能化普及程度更高,激光雷达需求较高,加之受开发、维修等方面制约,激光雷达呈现较强的地域性,国内车企仍优先选择沟通成本低、交付能力强的国内激光雷达供应商。速腾聚创、图达通、禾赛科技、华为等厂商在量产、价格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市场表现出色。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27图表59.2022年国内部分车型传感器配置企业车型发布时间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激光雷达供应商小鹏P7i2023.031252Livox广汽AIONLXPLUS2022.011263速腾聚创上汽智己L72022.041152速腾聚创长城WEY摩卡2022.051252速腾聚创蔚来ES72022.061151图达通哪吒哪吒S2022.071153华为长安阿维塔E112022.081363华为北汽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2022.081363华为小鹏G92022.091252速腾聚创理想L92022.091111禾赛科技理想X012022.091111禾赛科技理想L7Max2023.031111禾赛科技赛力斯问界M5智驾版2023.041131速腾聚创上汽飞凡R72022.091221Luminar高合高合HiPHiZ2022.101351禾赛科技广汽传祺EMKOO2022.121263一径科技长城机甲龙2022.12754华为集度ROBO12023.11252禾赛科技资料来源:新浪,蓝鲸财经,易车,中银证券量产元年开启带来激光雷达市场迅速提升。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2022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激光雷达12.99万台,配套车辆11.18万辆,激光雷达仍为实现L2级以上辅助驾驶功能的重要传感器。2022年多款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量产,目前渗透率仍较低,主要搭载于自动驾驶功能较为领先的车型。激光雷达作为感知安全的重要保证,未来随着技术的更新和成本的不断降低,渗透率会逐步提升。经我们测算,2025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激光雷达市场将达到129.1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速达128.3%。图表60.中国乘用车激光雷达市场规模预测2020202120222023E2024E2025E乘用车销量(万辆)1,9612,0492,0542,0482,1102,173同比(%)(6.7)4.50.3(0.3)3.03.0销量(万辆)L2222.6395.6468.8716.81,054.81,303.7L32.143.5平均用量(颗)L20.0010.0150.0250.20.270.33L31.72平均价格(元)10,0008,0006,0005,0004,0003,000市场规模(亿元)0.24.77.071.7113.9129.1资料来源:乘联会,高工智能汽车,佐思汽研,中银证券预测注:零售销量口径毫米波雷达升级趋势明显,4D毫米波雷达逐渐前装上车。4D毫米波雷达广视角、高分辨、能探测静物,与传统毫米波雷达相比优势显著。其一,传统毫米波雷达无法获取高度信息,4D雷达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点,部分产品垂直视场角可达30°,能够有效侦测立交桥、限高杆、路牌等障碍物。其二,4D雷达探测更加精准,分辨率可以做到小于1°,精度小于0.1°。其三,4D雷达可以识别静止障碍物。4D雷达由于点云密集,可以对静止点进行识别。更优秀的性能表现能够让4D毫米波雷达有效支持更高级别的智能驾驶,且价格在1000~1500元左右,短期内远低于激光雷达。目前上汽飞凡R7(2颗,采埃孚供应)、长安深蓝SL03(1颗,森斯泰克供应)、理想L7(1颗,森斯泰克供应)、吉利路特斯Eletre(2颗)等车型均有搭载,有望实现毫米波雷达的升级。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28毫米波雷达快速增长,国产替代空间广阔。随着智能驾驶逐渐渗透,毫米波雷达作为重要感知传感器,市场规模有望大幅提升。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2年毫米波雷达销量1795.3万颗,同比增长31.2%。目前毫米波雷达渗透率仍维持较低水平,L1、L2级辅助驾驶目前仍以1V1R方案为主。考虑到相对高级的L2级自动驾驶功能渗透率提升,所需传感器数量增加,预计2025年L1、L2级平均所需毫米波雷达分别为1.5、2.7个,L3级别及以上将上升到5~10个。考虑到毫米波雷达技术逐渐成熟,出货量上升,成本进一步下降,加之国产逐渐替代,预计2025年价格迎来一定程度下降。经我们测算,2025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毫米波雷市场将达到117.9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速达25.3%。图表61.中国乘用车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预测2020202120222023E2024E2025E乘用车销量(万辆)1,9612,0492,0542,0482,1102,173同比(%)(6.7)4.50.3(0.3)3.03.0平均用量(颗)L11.21.31.41.41.51.5L21.82.12.42.52.62.7L36.06.0平均价格(元)450350320290275270市场规模(亿元)39.747.857.369.490.5117.9资料来源:乘联会,高工智能汽车,佐思汽研,中银证券预测注:零售销量口径毫米波雷达海外巨头Tier1占主要地位。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3年Q1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角雷达供应商市场份额前五名分别为:海拉、安波福、维宁尔、森思赛克、博世,市占率分别为22.8%、17.0%、15.9%、13.4%、10.8%,CR5达79.9%。国产厂商目前以难度较低的角雷达为主,仅有森思泰克、华域、零跑(自研)、华为等厂商实现乘用车前向毫米波雷达前装量产,随着川速微波、德赛西威等公司的产品陆续上车,国产替代空间广阔,份额有望持续提升。建议关注供应商德赛西威等。图表62.2023年Q1中国市场乘用车毫米波角雷达市场份额资料来源:高工智能汽车、中银证券智能驾驶域控制器进入高速渗透期。随着智驾功能搭载量增加,智驾域控大幅增长。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2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不含选装)搭载智能驾驶新车域控制器114.7万台,同比增长81.3%。随着自动驾驶的不断发展,自动驾驶功能的不断提升,计算量出现大幅增长,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有望高速渗透,并出现高端产品占比增长趋势。我们预计未来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将出现量价双增。目前部分厂商也布局针对L1及L2的低端高性价比产品,预计未来L1级自动驾驶车辆也逐步应用,且成本随着量产逐渐降低。经我们测算,2025年中国乘用车市场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市场将达到347.1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速达93.6%。海拉,22.8%安波福,17.0%维宁尔,15.9%森思泰克,13.4%博世,10.8%大陆集团,5.4%福瑞泰克,2.4%华为,2.0%电装,1.4%万都,1.3%其他,7.6%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29图表63.中国乘用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市场规模预测2020202120222023E2024E2025E乘用车销量(万辆)1,9612,0492,0542,0482,1102,173同比(%)(6.7)4.50.3(0.3)3.03.0渗透率(%)L1345L2121324323950L3100100100平均价格(元)L1900800800L25,0004,8004,7004,6004,4004,300L315,00015,000市场规模(亿元)13.424.752.9106.7185.3347.1资料来源:乘联会,高工智能汽车,佐思汽研,中银证券预测注:零售销量口径高算力芯片方案仍为核心车型刚需,中低算力芯片方案加速渗透。2023年汽车行业竞争加剧,各主机厂仍将产品力作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智能化配置是产品力的重要体现。2023年主流品牌拳头产品仍保持较高水平的域控方案配置,为其智能驾驶功能提供硬件保障。同时主机厂降本意向明显,针对20万以内车型,基于Orin-N、TDA4等中低算力芯片方案的智驾域控产品也在不断推出,支持行泊一体,有望加速渗透未搭载车型,提升中低价格带产品智驾表现。图表64.部分车企车型的智驾芯片和座舱芯片使用情况企业车型价格(万元)智驾芯片座舱芯片蔚来EC748.80-57.80NVIDIAOrinX高通骁龙8155蔚来全新ES852.80-63.80NVIDIAOrinX高通骁龙8155理想L7Air/Pro31.98-37.98地平线J5高通骁龙8155理想L7Max31.98-37.98NVIDIAOrinX高通骁龙8155智己LS730.98-45.98NVIDIAOrinX高通骁龙8155赛力斯问界m5智驾版27.98-30.98MDC610华为麒麟990A长安阿维塔1131.99-60.00MDC810华为麒麟990A资料来源:乘联会,高工智能汽车,佐思汽研,中银证券预测注:零售销量口径短期内制造和软件能力仍是供应商核心竞争力。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对安全性要求极高,对域控供应商产品硬件设计及安全性测试能力要求较高。随着域控搭载量的迅速上升,Tier1成本管控能力及产能水平也是重要竞争力。同时受于资金密度、人才结构等因素制约,大部分主机厂难以全方位布局域控软件和硬件设计开发的各个环节,需要域控供应商提供底层软件及算法方案。智驾域控Tier1厂商国内以德赛西威、华为、大疆、经纬恒润等企业为主,国内德赛西威等较为领先。Tier1厂商具备优秀的硬件集成、制造、设计能力和供应链优势,产品硬件指标表现优秀。经纬恒润早期大量布局车身控制器,与众多主机厂有所合作。且公司软件能力出色,Autosar中间件能力强,使用费成本低。德赛西威产品紧随英伟达每一代芯片,量产经验丰富,开发进度较快,且硬件设计能力出色,出货量大,采购成本较为稳定;均胜电子与英伟达、高通、地平线等芯片厂商均有合作,高算力智驾域控预计2024年实现量产,建议持续关注。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30图表65.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主要厂商资料来源:佐思汽研,盖世汽车,中银证券智能座舱零部件迅速放量,强用户感知产品成重要发力点用户交互一线区域,智能座舱已成市场主流。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搭载智能座舱795.1万辆,搭载率上升至39.9%。从需求端来看,座舱是与用户最直接的交互区域,随着用户对智能化体验、个性化功能、舒适性感受、便利性操作的需求逐渐增加,智能座舱需求迅速提升。从供给端来看,座舱功能开发难度低,且安全性要求较低,能较快实现商业化。且座舱容易被消费者感知,也是车企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方向之一。图表66.智能座舱功能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图表67.智能座舱行业市场规模有望快速增长资料来源:《智能座舱白皮书》毕马威,中银证券资料来源:《智能座舱白皮书》毕马威,中银证券电子电气架构发展,座舱域控空间广阔。座舱功能逐渐增加且逐渐复杂,传统分布式架构ECU的数量不断攀升。以域的维度整合计算单元,形成以功能域为单元的计算架构,有效降低了架构的复杂度,减少了ECU的数量。同时相比于底盘、智驾域控,座舱域控更多负责车载娱乐系统,其芯片与消费电子芯片相似度较高,对安全性要求相对较低,开发难度较低。较高的需求及相对较低的门槛促进座舱域控渗透率迅速提升。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搭载座舱域控制器172.7万辆,同比增长47.6%。考虑座舱域控向上升级趋势,我们预计2025年座舱域控制器市场规模达214.9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速达56.2%。0%10%20%30%40%50%60%70%80%90%100%20222023E2024E2025E2026E液晶中控智能座舱域控制器HUD抬头显示液晶仪表盘数字钥匙流媒体后视镜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20222023E2024E2025E2026E液晶中控智能座舱域控制器HUD抬头显示液晶仪表盘数字钥匙流媒体后视镜(亿元)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31图表68.中国乘用车座舱域控制器市场规模预测202120222023E2024E2025E乘用车销量(万辆)2,0492,0542,0482,1102,173同比(%)4.50.3(0.3)3.03.0座舱域控制器价值量(元)4,0004,1004,2004,2504,300渗透率(%)4.48.212.017.023.0市场规模(亿元)36.168.6103.2152.4214.9资料来源:乘联会,高工智能汽车,佐思汽研,中银证券预测注:零售销量口径看好设计、制造及供应能力优秀的域控供应商。座舱域控制器参与者众多,德赛西威、东软、安波福、LG、诺博排名领先。德赛西威硬件设计和制造能力出色,有多代高通座舱芯片开发经验。产品出货量大,供应链稳定。德赛西威的第二代座舱域控制器已规模化量产,第三代产品获长城、广汽、奇瑞等多家车企定点,并基于第4代骁龙座舱平台,打造第四代智能座舱系统。华阳集团座舱域控制器已实现量产,配套哈佛H6等车型,并获得长安、长城、北汽等多个客户定点。东软基于高通8155的座舱域控率先实现产品平台化,2022年量产并陆续装载于长城、恒驰、奇瑞、红旗等多款车型,并正在研发基于高通8295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预计2023年量产。建议关注产业链重点供应商德赛西威、华阳集团等。图表69.座舱域控制器主要厂商资料来源:佐思汽研,盖世汽车,中银证券HUD作为座舱显示部分的核心产品将迎来放量。HUD主要作用是将时速、导航等信息显示在前挡风玻璃上,让驾驶员在驾乘中无需低头即可获得行驶中的关键信息,从而提升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HUD从C-HUD向W-HUD再向AR-HUD发展,目前以W-HUD为主,AR-HUD逐渐兴起,性能体验更好,更加适合显示ADAS等信息。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32图表70.双焦面AR-HUD产品场景应用资料来源:华阳集团公告,中银证券HUD市场规模有望快速增长。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搭载W/ARHUD交付150.0万辆,同比增长38.1%,前装搭载率为7.5%,且15~25万车型占比较高。可选装交付车型达到141.1万辆。考虑到HUD技术逐渐成熟,加上量产规模效应逐渐显露,价格有望持续下降。我们预计2025年HUD市场规模可达200.2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速达77.7%。图表71.中国乘用车HUD市场规模预测202120222023E2024E2025E乘用车销量(万辆)2,0492,0542,0482,1102,173同比(%)4.50.3(0.3)3.03.0价值量(元)W-HUD1,3001,0501,000970950AR-HUD4,0003,8003,7003,6003,500渗透率(%)W-HUD5.77.011.017.027.0AR-HUD0.63.06.512.019.0市场规模(亿元)20.137.369.1123.4200.2资料来源:乘联会,高工智能汽车,佐思汽研,中银证券预测注:零售销量口径HUD国产替代可期,国产公司市占率迅速上升。早期HUD主要由精机、大陆、电装等海外供应商供应,搭载在外资品牌豪华车型上。2020年开始,大量自主、合资品牌中高端车型开始装配HUD,国内供应商市场占比也迅速提升。随着供给端成本下降,需求端消费者对HUD功能的需求增加,HUD渗透率高速上升,并逐渐向低价格带区间渗透。华阳集团产品布局全面,AR-HUD技术路线不断丰富,出货量2022年同比大幅增长。双焦面AR-HUD获定点、斜投影AR-HUD产品参与全球化项目竞标、与华为合作的LCoSAR-HUD项目已投入开发,实现TFT、DLP、LCoS成像技术的全面布局,同时开启光波导技术预研;经纬恒润AR-HUD自研产品已获得吉利和上汽大通客户定点;德赛西威HUD产品于上海车展亮相,进一步提升其座舱+智驾产品矩阵,建议持续关注。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33图表72.2022年中国HUD市场占比资料来源:高工智能汽车,中银证劵流媒体后视镜法规放开,搭载量有望迅速提升。由于各国政策法规等限制,电子外后视镜这一产品尚未在市场普及。随着汽车智能化发展,汽车电子外后视镜于欧洲率先放开,日本等国也相继推出法规。2022年12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自2023年7月1日起,电子后视镜(CameraMonitorSystem)CMS允许在国内车辆搭载。图表73.国内外有关电子后视镜相关法规政策国家政策/法规时间主要内容欧洲EUECER46:关于间接视野装置及安装间接视野装置车辆认证2016.07首个允许乘用车和商用车使用CMS替代后视镜的法规。允许CMS替代1)乘用车内、外后视镜;2)商用车外后视镜、广角外后视镜、补盲外后视镜、前外后视镜。日本(使用ECE-R46)2017.06允许使用CMS替代车辆传统视镜美国摄像头监视器系统测试协议和性能要求2019允许商用车在保留光学后视镜的同时使用CMS,为期5年,后续根据数据反馈决定是否持续。中国《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2022.122023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制定了CMS规范标准,并允许该装置在乘用车上安装。资料来源:交通科技与管理,华经产业研究院,中银证券流媒体后视镜在成像效果等方面有较大优势,提升行车安全及驾乘体验。相比于光学后视镜,流媒体后视镜优势在:1)视野盲区小:光学后视镜通过镜片对光路反射来实现后视功能,视野受到车身外镜片面积大小限制,范围较窄,盲区较多,且使用时容易受到座舱内乘客遮挡。流媒体后视镜通过摄像头来获取图像,可以提供更广阔的视场角,减少视野盲区。2)外部影响小:光学后视镜镜片容易受到雨、雪、雾等影响,遮挡镜片或车窗玻璃,成像质量不佳。电子后视镜通过对镜头防水抗渍、避雨遮挡及电动加热等设计能有效提升恶劣天气下成像效果。3)集成ADAS功能,如盲区监测、开门预警等。4)降低风阻:摄像头相比镜片体积更小,可以降低风阻提升续航里程。图表74.传统、电子外后视镜特性对比特性传统外后视镜电子外后视镜风阻系数0.280.27视野范围窄,单侧可视角度30°左右宽,单侧可视角度80°左右夜间行车普通清晰雨雪天气虽然外后视镜加热功能已普及,但效果较有限难以立竿见影基于摄像头成像,在雨雪雾天气下行驶屏幕内的画面依旧清晰功能开发\视野调节、摄像头加热、扩大视野、透雾功能、辅、安全预警、亮度调节、夜间防眩等资料来源:盖世汽车,中银证券LG,39.9%怡利电子,21.8%华阳集团,21.0%水晶光电,8.5%麦克赛尔,5.7%其他,3.1%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34流媒体后视镜海外具有先发优势,国内仍处于早期阶段。海外厂商由于政策允许较早,产业发展早于国内,产品量产及搭载进度领先。目前主要厂商包括麦格纳、法可赛Ficosa等。国内部分厂商提前进行技术布局,华阳集团2022年推出第二代电子外后视镜,集成ADAS功能,已经获得国内主机厂定点;光庭信息可提供流媒体后视镜相关软件定制开发和技术服务;宁波华翔2023年初收购宁波峰梅视讯,布局CMS电子后视镜业务;德赛西威等企业也有相关技术储备,建议持续关注。智能底盘需求提升,国产替代加速空气悬架迅速上量,重点企业定点迅速增长国产化、电动化和消费升级等多重因素驱动,空悬价格下探开拓增量市场。①国内厂商零部件成本优势明显,国产化趋势明显。相比于进口原厂零部件,由于技术成熟附加值下降导致研发成本降低,定点增加量产规模效应逐渐提升,加上关税、运输费用等原因,国产空气悬架系统相关零部件的单价明显降低。②新能源车对空气悬架需求增长。一方面,新能源车对续航里程较为敏感,空气悬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续航里程。另一方面,新能源车重量较高,传统悬架影响驾乘体验。③消费升级带来空气悬架需求上升。目前空气悬架逐渐渗透25万~40万区间车型,相比于过去70万及以上品牌车型有明显下探,符合自主高端品牌价格带,带来更广阔市场空间。图表75.不同车型空气悬架、减振器配置情况厂商车型空气悬架减振器价格推出时间蔚来ET7√√¥458,000~¥536,0002021.01ET5√¥328,0002021.12ES7√√¥468,000~¥548,0002022.06ES8√√¥502,000~¥626,0002017.12EC6中高配车型√√¥418,000~¥554,0002020.07ES6中高配车型√√¥408,000~¥554,0002022.06理想L8AIR√¥339,8002022.11L7AIR√¥3,319,8002022.09L9MAX√√¥459,8002022.04L8PRO、L8MAX√√¥359,800~¥399,9002022.11L7PRO、L7MAX√√¥339,800~¥379,9002022.09小鹏G9650√√¥419,9002022.09P7i702√¥249,900~¥269,9002023.03极氪ZEEKR001选装(2万)¥299,900-¥386,0002023.01高合HiPhiX√√¥570,000-¥800,0002022.03岚图FREE√√¥333,600-¥373,6002021.01梦想家√高配√¥439,900-¥689,9002022.04智己LS7√√¥329,800-¥459,8002022.12资料来源:各公司官网,中银证券整理2025年中国乘用车空气悬架市场规模有望迅速增长。2021年空气悬架渗透率受成本、技术、产能等因素限制,仍处于低位。随着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度加快,空气悬架成本会显著降低,空悬系统平均单车价值有望下降超过40%;同时,伴随着本土厂商生产线的投产以及适配车型的增多,空气悬架市场规模预计在未来几年迅速增长。我们预测,2025年空气悬架整体渗透率达到17%,市场规模将达到295.5亿元,2021~2025年CAGR达24.5%。图表76.中国乘用车空气悬架市场规模预测2020202120222023E2024E2025E乘用车销量(万辆)1,9612,0492,0542,0482,1102,173同比(%)(6.7)4.50.3(0.3)3.03.0价值量(万元)1.51.51.31.10.90.8渗透率(%)2.54.05.58.012.017.0市场规模(亿元)73.5122.9146.9180.2227.8295.5资料来源:乘联会,高工智能汽车,佐思汽研,中银证券预测注:零售销量口径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35国产替代叠加渗透率提升,重点企业定点量快速增长。早期国内与海外供应商差距较大,主要体现在:1)海外总成供应商对于整个产业链较为了解,质量、性能更有保障;2)海外供应商设计生产经验丰富,开发周期更短,修复故障问题更迅速。随着研发投入增加,国产供应商技术提升迅速,产品逐渐成熟,差距缩小,且成本及服务优势凸显。国产空气弹簧重点供应商定点获取量迅速增加,国产渗透有望高速提升。建议关注空悬产业链重点供应商保隆科技、中鼎股份、拓普集团等。图表77.乘用车空气悬架产业链主要企业上游中游下游空气弹簧空气供给单元可变阻尼减振器ECU系统总成整车厂海外奔驰、奥迪、宝马、路虎、保时捷等欧美豪华品牌主机厂,以及蔚来、理想、极氪、岚图等本土新能源头部主机厂。大陆集团√√√√威巴克√√√威伯科√√采埃孚√通用√倍适登√国内中鼎股份(AMK)√√√保隆科技√√√√孔辉科技√√天润工业√√√拓普集团√√√√√科博达√资料来源:盖世汽车,各公司官网,中银证券整理线控底盘是发展趋势,线控制动和转向空间广阔线控制动增长迅速,渗透率快速提升。相比于机械式结构,线控制动系统具有响应快,在实现高级辅助驾驶上有着明显优势;同时结构简单、成本优化空间大,也是主机厂使用意愿高的原因之一。随着国产品牌伯特利等厂商产品逐渐量产,地缘优势明显,加之海外企业芯片持续短缺,本土供应链相对稳定,有望实现国产替代。线控制动搭载率迅速提升,我们预计2025年渗透率可达50%。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2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标配搭载EHB系统交付上险量为497.4万辆,同比增长56.6%,前装搭载率达25.0%。量产规模效应和主机厂降本需求推进了零部件厂商降本行为,产品售价随之下降,我们预计Two-Box价格下降到1500元左右,One-Box也有一定程度下降。自动驾驶功能不断推进,对线控制动的需求逐渐提升,加之技术逐渐成熟,成本下行,渗透率有望迅速提升。经我们测算,2025年中国乘用车市场线控制动市场将达到156.4亿元,2021~2025年复合增速达40.1%。制动系统海外零部件供应商具有先发优势,国内厂商迅速追赶。博世、大陆、采埃孚等海外Tier1布局线控制动较早且技术积累深厚,是市场上主要量产企业。其中,博世一定程度上处于领先地位,早在2013年就正式推出iBooster,成为全球首家推出iBooster的企业,目前量产最大,配套方案最广。其第二代产品使用一级滚珠丝杠减速,体积重量大幅减小,且助动力有所提升,同时该方案具有较高的能量回收效率、较轻的重量和较短的响应时间,性能表现出色。国内厂商以伯特利、拓普集团、亚太股份等企业为主,正在快速追赶,建议持续关注。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36图表78.中国乘用车线控制动市场规模预测2020202120222023E2024E2025E乘用车销量(万辆)1,9612,0492,0542,0482,1102,173同比(%)(6.7)4.50.3(0.3)3.03.0价值量(万元)Two-Box0.180.180.170.160.150.14One-Box0.20.20.190.180.170.15真空泵+ESC0.120.120.120.110.110.1渗透率(%)Two-Box3511131825One-Box23681216真空泵+ESC34791113市场规模(亿元)25.540.679.192.4125.5156.4资料来源:乘联会,高工智能汽车,佐思汽研,中银证券预测注:零售销量口径线控转向目前还处于早期,后续有望逐步放量。线控转向发展目前仍较为不成熟,一方面线控转向硬件ECU的开发和功能冗余有所限制,另一方面底盘足够的冗余也带来量产和开发的困难,整体成本较高。我们预计线控转向2025渗透率可达7%。考虑到线控转向目前仍未量产,价格短期内较难明显下降。经我们测算,2025年中国乘用车市场线控转向市场将达到53.2亿元,2022~2025年复合增速分别为301.6%。线控转向外资主导,国产厂商量产后渗透率有望提升。线控转向主要参与者包括整车厂与Tier1。整车厂方面,大量厂商积极布局。丰田bZ4X首次装配OneMotionGrip线控转向系统,由捷太格特供应,完全取消了方向盘和转向轴之间的机械连接。目前线控转向主要集中在博世、耐世特、采埃孚等国际零部件巨头企业。国内长城预计2023年实现线控智能转向系统量产。蔚来、吉利、集度牵头联合制定线控转向标准。供应商方面,博世、捷太格特、耐世特、采埃孚等厂商均计划2023年实现量产。国内伯特利收购浙江万达有所布局,联创电子相关产品也已在样车上搭载。建议关注国内供应商伯特利、拓普集团、耐世特等。图表79.中国乘用车线控转向市场规模预测202120222023E2024E2025E乘用车销量(万辆)2,0492,0542,0482,1102,173同比(%)4.50.3(0.3)3.03.0价值量(万元)0.40.40.380.35渗透率(%)0.11.04.07.0市场规模(亿元)0.88.232.153.2资料来源:乘联会,高工智能汽车,佐思汽研,中银证券预测注:零售销量口径底盘及车身域控始露苗头,大规模放量仍需时日底盘域控顺应智能化趋势,部分方案已实现量产。随着底盘逐渐智能化,ECU数量大幅增加,系统间信息交互增多。同时相对耦合的子系统带来重复开发成本高、算力资源浪费等问题。通过底盘域控制器实现对悬架、制动、转向、动力等系统的集中控制,提升整车的驾控和舒适性能。同时集成度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兼容性好、更方便与自动驾驶域等联动,实现自动驾驶功能。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37图表80.底盘域控制器软件架构资料来源:盖世汽车,岚图,中银证券底盘域控制器难度较高,技术尚未成熟,搭载率较低。蔚来全栈自研的底盘域控制器ICC(intelligentchassiscontroller)目前已搭载于蔚来ET7实现量产。主要功能包括悬架系统控制、冗余控制、电子驻车系统等,同时还支持跨域融合的高级别自动驾驶场景,可以通过FOTA升级,灵活、快速迭代。经纬恒润除为蔚来供应底盘域控硬件外,还获得了某大型OEM的多个车型定点;科博达产品获比亚迪定点,主要覆盖仰望等车型。底盘域控由于集成较难,且技术集中在国际大厂中,大规模使用仍需时日。建议关注目前有所布局的经纬恒润、科博达等。图表81.蔚来底盘域控制器ICC图表82.经纬恒润底盘域控制器资料来源:蔚来,中银证券资料来源:经纬恒润官网,中银证券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底盘域控制器转向悬架动力动力CANFD/FlexRayCANFD/CAN转角接口高度和阻尼接口制动力矩接口驱动扭矩接口CANFD/CANEPSRWSASC+CDCOneBoxVCU决策层控制层执行层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38投资建议投资建议随着经济及需求复苏,汽车销量有望持续回暖,我们预计2023年汽车销量为2722万辆(+1.3%),其中乘用车2350万辆(-0.3%),商用车372万辆(+12.7%),重点关注新能源出海、智能化两条主线。整车方面,乘用车总量有望温和复苏,车企销量分化加剧,综合竞争力突出、产品周期向上的车企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推荐比亚迪、长安汽车,关注长城汽车、广汽集团。商用车领域,重卡销量有望触底回升并迎来上行周期,合规化及国六实施或将推动轻卡量价齐升,客车销量有望回暖。零部件方面,随着汽车销量回暖及价格战影响减弱,业绩有望恢复并与估值形成戴维斯双击。产品端,关注新增产品及产品升级(一体压铸、热管理、车灯等)带来价值提升的投资机会,推荐文灿股份、银轮股份,关注拓普集团、星宇股份、腾龙股份等。客户端,关注国产替代和全球化带来的投资机会,关注嵘泰股份、继峰股份等。估值端,推荐估值较低业绩稳健的精锻科技,关注中鼎股份、宁波华翔等。新能源方面,我们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有望达到900万辆(+30.7%),后续发展趋势明确。比亚迪、特斯拉、理想等销量有望快速增长,相关车企及供应链有望受益。推荐比亚迪,关注其产业链嵘泰股份、欣锐科技等;特斯拉产业链推荐银轮股份,关注拓普集团、旭升股份、三花智控等;理想汽车供应链关注秦安股份、保隆科技等,华为系关注赛力斯、江淮汽车等。此外插混、扁线电机、800V高压平台、SiC电控等新技术快速发展,相关产业链持续受益,关注菱电电控等。智能化方面,近年来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及智能底盘渗透率快速提升,带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域控制器、HUD、空气悬架、线控制动及转向等产品搭载量快速增长。部分零部件国产供应商技术逐渐成熟,成本、位置优势显著,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市场份额有望大幅提升。推荐伯特利、经纬恒润、保隆科技、均胜电子、德赛西威、华阳集团,关注光庭信息等。重点推荐比亚迪:插混、纯电车型迎来强势产品周期,海外或将成为新增长点1)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公司持续推出新车型,产品矩阵逐渐完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腾势高端MPVD9上市后持续热销,后续高端SUVN7/N8等新车型将陆续上市;百万级新能源硬派越野仰望U8和纯电动性能超跑仰望U9已于一月亮相。腾势及仰望等高端品牌新车持续推出,公司产品毛利率水平有望持续提升。公司新车型持续推出,产业链全面布局,预计有效缓解行业价格战导致价格下降及补贴退坡产生的影响。加之销量提升规模效应凸显、部分上游原材料价格回落等因素,预计公司盈利将持续改善。2)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从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来看,国内新能源汽车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出口有望成为新的蓝海市场,利润率也相对较高。公司保持国内领先地位的同时,加快布局海外市场,拓展欧洲、亚太、美洲等地区。公司2022年出口5.6万辆,同比增长307.2%。2022年9月,公司全资投建的首个海外乘用车工厂在泰国正式落地。公司全球化布局不断深入,推动产品国际化进程加速,稳步扎根全球市场,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3)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9.30元、12.06元、15.25元,维持买入评级。长安汽车:经营业绩持续改善,看好与华为宁德合作前景1)销量规模持续增长,自主品牌表现优异。2022年公司实现总体销量234.6万辆,同比增长2.0%,销量规模持续向好。自主品牌销量达187.5万辆,同比增长6.8%;出口总量达17万辆,实现出口销量历史新高。重点产品如CS75、逸动Plus、深蓝SL03、UNI-K等车型表现出色,推动公司销量增长。随着公司转型战略逐步见效及新款车型陆续上市,销量有望持续增长。公司合联营板块盈利能力总体下降,主要是长安福特关停落后产线,计提资产减值;阿维塔品牌处于战略投入期,在产品研发、品牌推广、渠道打造、技术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资源投入较大所致。后续公司多品牌发力,业绩有望持续增长。2)品牌持续向上发展,新能源转型顺利。2022年,公司聚焦长安、深蓝、阿维塔三大品牌,构建差异化品牌价值,打造智能电动新标签。公司营销创新深入推进,以Lumin、深蓝SL03为试点,构建“三中心”渠道体系,基本打通“场景解耦、数字连接、多元组合”的新营销运营模式。2022年深蓝、阿维塔品牌及渠道建设顺利,陆续推出阿维塔11、深蓝SL03等新车型,销量表现良好。2023年公司将陆续推出C236、深蓝S7、阿维塔E12等新产品,智能电动谱系持续完善,品牌持续向上,实现全面布局,看好未来发展。3)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每股收益分别0.66元、0.81元、1.00元,维持买入评级。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39文灿股份:国内一体压铸领军者,看好未来发展前景1)一体压铸技术领先,高端和高附加值产品持续开拓。一体压铸技术同时满足汽车行业轻量化、提效、降本的需求,国内新势力和国外传统车企纷纷跟进布局,应用部位不断拓展,渗透率持续提升。公司技术持续突破,成功通过9000T压铸机完成新势力客户定点的大型一体化产品试制及小批量交付,部分供应产品良品率超过90%。公司产品覆盖范围广泛,目前已经获得大型一体化结构件后地板、前总成、上车身一体化项目、电池盒、副车架等产品的定点。公司在一体压铸设备、材料、模具、工艺等方面优势明显,看好未来发展前景。2)产能多点布局,海外业务持续恢复。公司于2022年10月审议通过了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用于安徽、重庆及佛山的产能建设。子公司法国百炼集团的墨西哥工厂已导入高压铸造产线,计划在三季度完成高压铸造产线布局。同时公司计划明年在匈牙利工厂导入超大型一体化高压铸造产线,提升在欧洲的高压铸造服务能力。公司持续开拓的产品线和不断拓展的产能有望助力业绩持续增长。3)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19元、2.25元、2.95元,看好公司新能源客户放量及一体压铸前景,维持买入评级。伯特利:业绩高速增长,智能化新产品持续推进1)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稳步推进智能化新产品量产交付。2022年,公司新一代双控电子驻车制动系统(D-EPB)已应用于多款新能源车型。线控制动系统(WCBS)新增量产项目16项,新增定点项目61项,WCBS2.0研发顺利推进,预计2024年上半年量产。ADAS产品已有6个项目陆续量产。收购万达拓展专项业务,2022年H2出货量151.4万套,线控转向产品研发中。公司智能化业务客户拓展顺利,2023年有望放量并助力公司业绩提升,长期前景可期。2)全球产能持续扩张,助力业绩高增长。公司产能持续扩张,墨西哥年产400万件轻量化零部件建设项目预计2023年投入使用,线控制动产线第四、五条线预计2023年Q1投产,第六条线预计2023年Q2投产。国内轻量化生产基地正在进行三期项目建设,主要满足汽车副车架、空心控制臂等轻量化产品生产,预计2023年将投产。公司依据市场需求,全球产能持续扩张,为后续业绩增长奠定基础。3)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2.36元、3.02元、3.84元,看好公司在线控制动、轻量化等领域前景,维持买入评级。均胜电子:新能源及智能网联全面布局,看好未来发展1)汽车电子多点布局,看好未来发展。2022年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实现收入151.0亿元(+18.7%),若剔除欧元贬值影响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24%,保持较高增速。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人机交互系统等产品逐渐升级,持续放量;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加快研发,产品覆盖L0~L4各自动驾驶级别,部分项目已完成A样开发和POC,同时积极布局激光雷达等多种传感器,提高全栈解决方案的竞争力;新能源业务随着400V/800V等高压快充平台逐步应用,产品量产快速放量。公司汽车电子业务2022年新获订单282亿,同比增长约29%,看好未来发展。2)汽车安全业务收入小幅提升。2022年汽车安全系统实现营业收入344.0亿元,同比增长6.5%。汽车安全业务新获订单约481亿元,同比增长超100%,后续原材料及运费后续有望下降,并和上下游共担压力,加上全球重组优化、公司各项运营优化等影响,毛利率有望企稳回升,助力公司业绩增长。3)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70元、0.97元、1.29元,维持买入评级。保隆科技:23Q1业绩高增长,空悬及传感器等前景可期1)空悬产品增长迅猛,产能不断扩张。公司空气悬架布局全面,空簧减振器总成、空悬ECU、储气罐、空气供给单元均有所布局,各产品均获定点。公司空簧产品从商用车向乘用车转移,产品价值量显著提升。公司在2022年配套出货的高端新能源乘用车空气弹簧产品超过了4.6万台套,营收同比增长368.4%,并获得了多家车企的新项目定点。2023年公司合肥园区、宁国园区的新建厂房将陆续投入使用,加速空气悬架系统产品的产能布置。公司空气弹簧业务向好,有望持续迅速增长。2)传感器产品矩阵完善,业绩增势向好。公司传感器产品矩阵丰富,包括压力、光学、位置、速度、加速度和电流传感器,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公司2022年传感器销量1758.9万个,同比增长95.8%。2023年公司在匈牙利投资1500万欧元的传感器生产园区投入使用,推进传感器业务全球化布局。公司新业务增速明显,业绩有望持续增长。3)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82元、2.40元、3.12元,维持买入评级。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40经纬恒润:23Q1业绩短期承压,看好汽车电子业务前景1)汽车电子积极布局,域控产品持续发力。公司域控产品布局全面,新产品开发、量产陆续完成,有望持续贡献收入。智驾域行泊一体域控制器已量产,ADAS产品出口表现出色;座舱域产品逐步拓展,基于自研算法的AR-HUD预计2023年量产;底盘域控制器已获得客户定点,电助力转向C-EPS、线控制动EWBS产品实现量产,新一代线控转向、one-box产品研发中;车身域收入贡献明显,APCU成功配套BenzGLC全球平台车型,车控域计算平台和区域控制器新获新势力车企定点。公司汽车电子业务产品矩阵持续完善,后续有望进一步增长。2)三位一体业务布局,研发投入推动技术不断进步。公司研发持续大幅投入,研发技术人员数量显著上升,为长期发展提供保障。公司各项业务具有较强的底层逻辑和技术复用性,在电子产品、解决方案及研发服务和高级别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各业务方向形成了比较深厚的核心技术积累。公司深厚的技术积累有望推动产品种类丰富及销量提升,助力业绩长期增长。3)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2.54元、3.30元、4.69元,维持买入评级。银轮股份:业绩高速增长,管理改革成效显著1)新能源业务占比提升,新业务扩展助力业绩增长。2022年公司重点客户和项目取得新进展,陆续获得了比亚迪电池冷却板、北美新能源车企电控芯片冷却系统和某新车型空调箱、国内造车新势力水冷板等新项目,新获订单达产后预计新增年化销售收入达50.6亿元,其中新能源业务占比约69.6%。随着商用车市场逐渐恢复,高毛利的商用车业务有望增长。此外,公司积极发展工业及民用板块业务,民用换热业务陆续获得了美的、格力等客户批量订单,储能方面,电池冷却板、电子风扇、电子水阀等已形成量产,主要客户有北美新能源标杆车企和宁德时代等。公司新能源、商用车、储能、民用等业务多点开花,业绩有望进一步增长。2)全球化布局进一步完善,产能持续拓张。产能方面,2022年海外墨西哥工厂完成批产前准备,波兰项目工厂结顶进入内部装修,预计2023年上半年批产。国内新布局四川宜宾工厂,在天台总部启动波愣未来工厂、众联科创联合工程院等项目。公司持续扩张的产能为高速增长的新项目订单提供保障,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增长。3)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71元、0.95元、1.24元,维持买入评级。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41风险提示1)汽车销量不及预期。若宏观经济复苏低于预期,或将导致居民购买力下滑,汽车销量不及预期。2)芯片短缺,原材料涨价。若汽车芯片短缺,将对销量产生影响,此外大众商品等原材料涨价对成本也有一定影响。3)产品降价及毛利率下滑。目前车市竞争激烈,若产品大幅降价、毛利率大幅下滑,将对相关企业的业绩产生较大压力。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42附录图表83.已覆盖上市公司估值表公司代码公司简称评级股价市值每股收益(元/股)市盈率(x)最新每股净资产(元)(亿元)2022A2023E2022A2023E(元/股)000625.SZ长安汽车买入11.531,006.70.790.6614.317.07.00002594.SZ比亚迪买入256.557,171.25.719.3045.027.639.70603596.SH伯特利买入66.88275.41.702.3641.529.810.32600699.SH均胜电子买入15.86217.00.290.7052.921.89.07002126.SZ银轮股份买入14.25112.90.480.7130.120.55.95300258.SZ精锻科技增持9.5245.90.510.6218.815.67.04002920.SZ德赛西威买入113.49630.12.152.8952.038.412.34688326.SH经纬恒润增持123.73148.51.962.5465.950.743.55002906.SZ华阳集团买入27.28129.90.801.1637.025.58.98603348.SH文灿股份买入38.43101.30.901.1937.025.511.66603197.SH保隆科技买入47.94100.21.021.8243.124.312.37资料来源:万得,中银证券。注:股价截止日2023年6月7日2023年6月8日汽车行业2023年中期投资策略43披露声明本报告准确表述了证券分析师的个人观点。该证券分析师声明,本人未在公司内、外部机构兼任有损本人独立性与客观性的其他职务,没有担任本报告评论的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也不拥有与该上市公司有关的任何财务权益;本报告评论的上市公司或其它第三方都没有或没有承诺向本人提供与本报告有关的任何补偿或其它利益。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声明,将通过公司网站披露本公司授权公众媒体及其他机构刊载或者转发证券研究报告有关情况。如有投资者于未经授权的公众媒体看到或从其他机构获得本研究报告的,请慎重使用所获得的研究报告,以防止被误导,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对其报告理解和使用承担任何责任。评级体系说明以报告发布日后公司股价/行业指数涨跌幅相对同期相关市场指数的涨跌幅的表现为基准:公司投资评级:买入:预计该公司股价在未来6-12个月内超越基准指数20%以上;增持:预计该公司股价在未来6-12个月内超越基准指数10%-20%;中性:预计该公司股价在未来6-12个月内相对基准指数变动幅度在-10%-10%之间;减持:预计该公司股价在未来6-12个月内相对基准指数跌幅在10%以上;未有评级:因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其他原因,未能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行业投资评级:强于大市:预计该行业指数在未来6-12个月内表现强于基准指数;中性:预计该行业指数在未来6-12个月内表现基本与基准指数持平;弱于大市:预计该行业指数在未来6-12个月内表现弱于基准指数;未有评级:因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其他原因,未能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沪深市场基准指数为沪深300指数;新三板市场基准指数为三板成指或三板做市指数;香港市场基准指数为恒生指数或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美股市场基准指数为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或标普500指数。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本报告由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证券分析师撰写并向特定客户发布。本报告发布的特定客户包括:1)基金、保险、QFII、QDII等能够充分理解证券研究报告,具备专业信息处理能力的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机构客户;2)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证券投资顾问服务团队,其可参考使用本报告。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证券投资顾问服务团队可能以本报告为基础,整合形成证券投资顾问服务建议或产品,提供给接受其证券投资顾问服务的客户。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以任何方式或渠道向除上述特定客户外的公司个人客户提供本报告。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个人客户从任何外部渠道获得本报告的,亦不应直接依据所获得的研究报告作出投资决策;需充分咨询证券投资顾问意见,独立作出投资决策。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及损失等。本报告内含保密信息,仅供收件人使用。阁下作为收件人,不得出于任何目的直接或间接复制、派发或转发此报告全部或部分内容予任何其他人,或将此报告全部或部分内容发表。如发现本研究报告被私自刊载或转发的,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将及时采取维权措施,追究有关媒体或者机构的责任。所有本报告内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或其附属及关联公司(统称“中银国际集团”)的商标、服务标记、注册商标或注册服务标记。本报告及其所载的任何信息、材料或内容只提供给阁下作参考之用,并未考虑到任何特别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或特殊需要,不能成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票据的要约或邀请,亦不构成任何合约或承诺的基础。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能确保本报告中提及的投资产品适合任何特定投资者。本报告的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阁下不会因为收到本报告而成为中银国际集团的客户。阁下收到或阅读本报告须在承诺购买任何报告中所指之投资产品之前,就该投资产品的适合性,包括阁下的特殊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及其特别需要寻求阁下相关投资顾问的意见。尽管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都是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证券分析师从相信可靠的来源取得或达到,但撰写本报告的证券分析师或中银国际集团的任何成员及其董事、高管、员工或其他任何个人(包括其关联方)都不能保证它们的准确性或完整性。除非法律或规则规定必须承担的责任外,中银国际集团任何成员不对使用本报告的材料而引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本报告对其中所包含的或讨论的信息或意见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公平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声明或保证。阁下不应单纯依靠本报告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本报告仅反映证券分析师在撰写本报告时的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中银国际集团成员可发布其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不一致及有不同结论的报告,亦有可能采取与本报告观点不同的投资策略。为免生疑问,本报告所载的观点并不代表中银国际集团成员的立场。本报告可能附载其它网站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对于本报告可能涉及到中银国际集团本身网站以外的资料,中银国际集团未有参阅有关网站,也不对它们的内容负责。提供这些地址或超级链接(包括连接到中银国际集团网站的地址及超级链接)的目的,纯粹为了阁下的方便及参考,连结网站的内容不构成本报告的任何部份。阁下须承担浏览这些网站的风险。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基于现状,不构成任何保证,可随时更改,毋须提前通知。本报告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建议或保证任何投资或策略适用于阁下个别情况。本报告不能作为阁下私人投资的建议。过往的表现不能被视作将来表现的指示或保证,也不能代表或对将来表现做出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障。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预测只是反映证券分析师在本报告所载日期的判断,可随时更改。本报告中涉及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能出现上升或下跌。部分投资可能不会轻易变现,可能在出售或变现投资时存在难度。同样,阁下获得有关投资的价值或风险的可靠信息也存在困难。本报告中包含或涉及的投资及服务可能未必适合阁下。如上所述,阁下须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包括买卖本报告涉及的任何证券,寻求阁下相关投资顾问的意见。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及关联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上海浦东银城中路200号中银大厦39楼邮编200121电话:(8621)68604866传真:(8621)58883554相关关联机构: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香港花园道一号中银大厦二十楼电话:(852)39886333致电香港免费电话:中国网通10省市客户请拨打:108008521065中国电信21省市客户请拨打:108001521065新加坡客户请拨打:8008523392传真:(852)21479513中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香港花园道一号中银大厦二十楼电话:(852)39886333传真:(852)21479513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中国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北大街110号8层邮编:100032电话:(8610)83262000传真:(8610)83262291中银国际(英国)有限公司2/F,1LothburyLondonEC2R7DBUnitedKingdom电话:(4420)36518888传真:(4420)36518877中银国际(美国)有限公司美国纽约市美国大道1045号7BryantPark15楼NY10018电话:(1)2122590888传真:(1)2122590889中银国际(新加坡)有限公司注册编号199303046Z新加坡百得利路四号中国银行大厦四楼(049908)电话:(65)66926829/65345587传真:(65)65343996/65323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