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ESG及绿色金融进展与趋势-中国绿金委VIP专享VIP免费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SUSTAINABILITY
ESG Investment Research Center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ESG投资研究中心
ESG与绿色金融(双月刊)
2022年度特刊
ESG and Green Finance Electronic Journal
2022 Special Edition
2022ESG及绿色金融
进展与趋势
卷首语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ESG投资研究中心致力于研究和推广绿色金融
及ESG理念、方法和工具,持续开展绿色金融、ESG政策研究及标准建设,提供ESG
方法和工具的交流与推广平台,支持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及企业践行绿色发展,提升
ESG表现。为了更好地分析过往一年绿色金融与ESG的重点进展并展望未来,《ESG
与绿色金融》双月刊推出年度特刊《2022年ESG及绿色金融进展与趋势》,希望为关
注绿色金融及ESG发展的人士提供最新的行业资讯以及针对热点、难点及前沿议题的
研究成果。
绿色发展是我国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也是建设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习
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
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参与应对
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绿色金融是支持经济和社会低碳绿色发展的重要工具,也是新发
展理念的具体体现。自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
来,我国绿色金融已经形成“五大支柱”(即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环境信息披露、激励
约束机制、产品与市场体系和国际合作)及“三大功能”(即资源配置、风险防范和价
格发现)的发展思路。多年来,我国着力构建绿色金融体系,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发展
领域倾斜,在标准制定、激励约束、产品服务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突破。
2022年我国绿色金融政策标准、市场及国际合作等领域均取得显著成效。我国按
照“国内统一、国际接轨、清晰可执行”原则,由人民银行牵头稳步推进绿色金融标准
体系建设。人民银行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银
保监会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为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项目提供政策指引
和资金支持,完善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金融市场之一,
截止2022年6月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19.55万亿元,同比增长40.4%;绿色
债券存量规模1.2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位,首批转型债券成功发行。我国绿色金融资
产质量良好,绿色贷款不良率远低于全国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绿色债券尚无违约
案例。湖州、衢州、广州等地方试点实现辐射带动,重庆市获批为首个全省域覆盖的绿
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对全球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我国坚
定践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不断推动和强化G20和多个国际平台中绿色金融的倡议
INSTITUTEOFFINANCEANDSUSTAINABILITYESGInvestmentResearchCenter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ESG投资研究中心ESG与绿色金融(双月刊)2022年度特刊ESGandGreenFinanceElectronicJournal2022SpecialEdition2022年ESG及绿色金融进展与趋势卷首语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ESG投资研究中心致力于研究和推广绿色金融及ESG理念、方法和工具,持续开展绿色金融、ESG政策研究及标准建设,提供ESG方法和工具的交流与推广平台,支持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及企业践行绿色发展,提升ESG表现。为了更好地分析过往一年绿色金融与ESG的重点进展并展望未来,《ESG与绿色金融》双月刊推出年度特刊《2022年ESG及绿色金融进展与趋势》,希望为关注绿色金融及ESG发展的人士提供最新的行业资讯以及针对热点、难点及前沿议题的研究成果。绿色发展是我国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也是建设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绿色金融是支持经济和社会低碳绿色发展的重要工具,也是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自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绿色金融已经形成“五大支柱”(即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环境信息披露、激励约束机制、产品与市场体系和国际合作)及“三大功能”(即资源配置、风险防范和价格发现)的发展思路。多年来,我国着力构建绿色金融体系,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倾斜,在标准制定、激励约束、产品服务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突破。2022年我国绿色金融政策标准、市场及国际合作等领域均取得显著成效。我国按照“国内统一、国际接轨、清晰可执行”原则,由人民银行牵头稳步推进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人民银行创设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为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项目提供政策指引和资金支持,完善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金融市场之一,截止2022年6月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19.55万亿元,同比增长40.4%;绿色债券存量规模1.2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位,首批转型债券成功发行。我国绿色金融资产质量良好,绿色贷款不良率远低于全国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绿色债券尚无违约案例。湖州、衢州、广州等地方试点实现辐射带动,重庆市获批为首个全省域覆盖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对全球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我国坚定践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不断推动和强化G20和多个国际平台中绿色金融的倡议卷首语和共识。人民银行担任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共同主席,组织起草了《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G20转型金融框架》等重要文件,并与欧盟合作,共同推出了《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2022年,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展现一些重要趋势。一是促进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有效衔接,发挥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平稳有序转型的积极作用,研究转型金融标准,丰富转型金融产品供给。二是推动绿色金融服务对象普惠化,积极开展绿色普惠融合发展。三是ESG评价及应用受到重视。四是绿色金融地方试点展现升级扩容趋势。五是金融机构加快自身及业务绿色低碳发展,“绿色银行”建设成效突出。六是金融机构可持续信息披露内容逐步深化,披露质量实现提升。七是数字化赋能绿色金融发展取得新成效。本报告围绕这些重要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展望。本报告包括七篇文章,分别为《转型金融进展与展望》、《绿色普惠融合发展进展与展望》、《金融机构ESG评价应用进展与展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地方试点进展与展望》、《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进展与展望》、《商业银行环境(ESG)信息披露进展与展望》及《金融科技行业ESG实践与展望》。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特此感谢各位领导、专家及读者朋友们对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ESG投资研究中心的持续指导、支持与关注!我们将继续努力,专注于绿色金融与ESG,希望促成更多有益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绿色金融的未来发展。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ESG投资研究中心2023年1月编辑:李依依CONTENTS目录议题一:转型金融转型金融进展与展望议题二:绿色普惠绿色普惠融合发展进展与展望议题三:金融机构ESG评价金融机构ESG评价应用进展与展望议题四:绿色金融地方试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地方试点进展与展望议题五:绿色银行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进展与展望议题六:环境(ESG)信息披露商业银行环境(ESG)信息披露进展与展望议题七:金融科技ESG金融科技行业ESG实践与展望议题一转型金融转型金融进展与展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绿色低碳转型意味着全社会各经济部门要采取行动,大幅加快脱碳措施的执行和推广,尤其应重视高碳行业低碳转型和高碳经济结构优化转变。这一过程需要巨量资金供给与多元金融工具支持,而部分高碳行业(非“绿色”范畴)无法从现有绿色金融体系获得转型所需资金,因此发展转型金融迫在眉睫。本文梳理了近两年转型金融理论及我国实践发展情况,并就我国未来加快转型金融标准建设、完善转型金融激励机制、推动转型金融产品创新、加强转型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61我国转型金融发展总体情况有关部门正在积极探索转型金融实践。中国人民银行作为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共同主席,牵头推动《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G20转型金融框架》等纲领性文件,且正在研究制定转型金融标准,推动实现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序有效衔接。财政部于2022年5月发布的《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财资环〔2022〕53号)指出要研究设立国家低碳转型基金,支持传统产业和资源富集地区绿色转型。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分别发布了面向不同发债主体的转型债券标准。交易商协会在《气候转型金融手册》基础上,于2022年5月发布的《关于开展转型债券相关创新试点的通知》明确了银行间市场转型债券的产品标准和规范,促使我国首批转型债券于2022年6月成功发行,用于5家公司的绿色低碳转型。上交所于2022年6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2号——特定品种公司债券(2022年修订)》明确了低碳转型公司债券的发行标准。我国转型金融工具主要以转型类债券与转型类贷款为主,发展特征明显。在我国,转型类债券主要有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ustainability-LinkedBonds,SLB)、低碳转型债券、低碳转型挂钩债券等,其中SLB的主要特征为:发行主体多为电力企业,票面利率较低且利率浮动区间较小,产品期限较短,挂钩目标聚焦可再生能源且设定较为保守。我国转型类贷款的主要品种为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Sustainability-LinkedLoans,SLL),其主要特征为:发行主体多为能源类,少数为材料、科技类等企业;贷款或参与机构包括国有行、商业银行,以及银团等;不同贷款规模差异较大,但期限多为三年;从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看,挂钩指标包括可再生能源使用、碳减排效益、循环用能、生态保护等。议题一转型金融(一)理论层面2022年11月,二十国集团(G20)成员领导人在G20峰会上批准了《2022年G20可持续金融报告》,其中包括《G20转型金融框架》等重要内容。针对转型金融面临的假转型、信息披露缺乏明确要求、金融工具较为单一、政策激励机制缺位、对“公正”转型理念重视不足等问题,《G20转型金融框架》确立了五大基本要素,即界定标准、信息披露、金融工具、政策激励、公正转型。第一个要素是明确的转型活动界定标准。G20认为必须要有一套比较明确的、权威的界定标准来认定转型活动。第二个要素是比较严谨的披露要求,包括在企业整体层面与转型活动层面的披露要求。第三个要素是多样化的金融工具。转型融资期限相对较长、风险相对较高,且资金需求大,所以需要有一个包含各类金融工具的工具箱。第四个要素是多维度的政策激励。许多转型活动盈利性差,许多转型企业杠杆率高、融资困难,所以需要更大力度的政策激励。第五个要素是公正转型。所谓公正转型,就是要考量转型所带来的金融、社会风险等,以尽量减少转型过程可能的负面影响。(二)实践层面1、地方政府出台系列规定引导转型金融发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开展转型金融框架前沿探索。湖州市于2022年1月率先出台了《深化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探索构建低碳转型金融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了转型金融发展路径的系统规划,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湖州市转型金融支持目录(2022年版)》,明确了转型金融的定义,同时在附表目录中设置了九个行业的低碳转型基准值、目标区间,以及转型技术或路径。据悉,湖州市有关部门正在推动该目录的优化升级。《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基于碳账户的转型金融工作实施意见(2022—2026年)》(衢政办发〔2022〕25号)于2022年9月发布,旨在“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完成基于碳账户的转型金融强基、激励、创新、数智、产研五大工程,充分发挥金融对低碳循环社会经济体系形成的牵引和托举作用,打造传统产业低碳转型全国创新示范标杆”。其他地区结合实际推动金融支持低碳转型发展。《山东省绿色低碳转型2022年行动计划》设定了加快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着力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等主要任务,规划了健全绿72转型金融理论及实践进展议题一转型金融色金融体系、加大财税支持力度等推进措施。《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则进一步明确实施碳金融发展三年行动,包括探索建立与低碳转型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发挥碳金融项目库作用等。据悉,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已联合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建立首批420个山东省碳金融重点项目库,联合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建立首批200个环保金融项目库优选项目。湖南省已发布工业、建筑业等行业绿色发展规划以及《湖南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方案(2022-2025年)》等文件,且株洲市正在研究支持经济低碳绿色发展的转型金融框架。2、金融机构推进转型金融框架与产品创新制定转型金融相关管理方案。部分银行已发布某类转型金融工具的指导文件。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分别于2021年3月与4月发布了《转型债券管理声明》和《转型债券框架》。两份文件均参考了ICMA《气候转型金融手册》(2020)与《欧盟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案》,且在明确排除项目、项目评估与选择、资金管理及报告等方面的内容相近,但在重点关注的领域及阈值设定上有所差异。部分银行分支机构已制定系统性转型金融方案。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正在探讨研究转型金融相关工作;中国工商银行湖州市分行于2022年制定了《转型金融实施方案》,在资产分篮施策(绿色/棕色/转型资产篮)的基础上,依据《湖州市转型金融支持目录(2022年版)》标准识别转型活动,采用“正面优+负面排除”双向遴选支持对象。创新推进转型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国有大行积极布局。中国农业银行正与山东省有关部门合作探索建立转型金融管理体系,加强金融工具协同增效。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正在研制转型金融过程管理工具,以系统推进转型金融风险管理。中国工商银行湖州市分行创新提供低碳转型专项贷款、供应链转型支持贷款、低碳转型挂钩贷款等产品与服务。另一方面,股份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大力创新。邮储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均已推出SLL;湖州银行利用湖州市工业“碳效码”及自主创建的信贷客户ESG评级体系,创新推出工业低碳系列特色产品,如与企业能效利用率、碳强度挂钩信贷产品。此外,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探索转型金融服务。2021年以来,我国发行了多个“碳中和”主题的信托产品,支持相关行业低碳转型,同时转型保险产品层出不穷,如气候和绿色大宗商品指数保险、针对钢铁、水泥等高碳行业客户的绿色保险等。8议题一转型金融转型金融的发展需要顶层规划及更多主体的协同努力。为更好的支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在转型经济活动的界定范畴、发展路径、产品标准、监管激励政策等领域尚需加快推进相关举措,提升金融支持低碳转型发展效能。1、加快出台转型金融标准我国利用G20推出转型金融框架这一契机,结合我国产业实际,加强各部委合作,尽快制订出台转型金融框架及实施方案,厘清转型金融服务界限,逐步建立适用于我国实际的转型金融支持体系,为发展中国家建立转型金融标准提供参考。建议有关部门针对部分转型路径较为成熟的行业(如火电、钢铁、建筑建材和农业等),尽快发布转型金融目录和披露要求的征求意见稿,以供具有低碳转型意愿的企业和有关金融机构启动转型金融工作,之后可根据实践意见反馈不断完善规范文件。在国家有关部门发布转型金融监管要求之前,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尤其是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和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或者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先行推出适应性、可行性操作指南。2、完善引导金融支持转型的激励机制一是探索货币政策工具。建议考虑设置支持转型金融专项再贷款,资金规模与商业银行支持低碳转型的信贷占比挂钩,资金利率与支持低碳转型的信贷规模挂钩。充分利用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二是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及行业政策杠杆作用。建立健全减税降费、担保、贴息、新能源指标、土地使用、政府采购等方式支持转型金融激励机制和政策体系。鼓励财政资金加大与金融、产业、财政、环保等政策联动,每年安排低碳转型专项资金,通过奖励与补贴等手段,增强企业高碳转型意愿。3、推动转型相关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机构需加快转型金融产品创新,探索将碳信息纳入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积极争取基于碳减排的信贷制度、产品、服务创新试点,建立与碳挂钩的风险定价机制和产品创新机制,为碳减排重点领域内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的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转型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募集中长期建设资金。93未来展望议题一转型金融4、加强转型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建立重点领域转型项目库。加强产业部委和金融部门的联动,打通产融协同机制,建立各重点产业符合经济转型需要的项目库,对项目库中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贴息、担保等激励措施,鼓励金融机构高效对接和支持绿色项目和转型项目。绿色基金和转型基金重点支持入库项目。二是建立数字化的转型金融与转型项目库对接平台。构建政府ESG数据平台,应用科技手段升级转型项目(企业)库。建设转型金融数据底座,探索采用金融科技手段量化评价指标,引入ESG评价体系识别并重点支持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项目及企业。实现金融机构与转型企业、项目之间的高效对接。三是建立碳数据基础设施平台。探索建立碳账户,加快搭建整合数据采集、核算、评价程序的碳数据基础设施平台,同时建立面向企业和个人的立体式碳账户体系,完善能源消耗数据采集报送机制。编制碳核算方案,引导规范企业碳排放核算、报告等工作,确保碳排放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共建,支持碳账户金融应用、减污降碳应用,打造数字化转型金融支撑体系。参考文献:1.人民银行研究局.“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2年9月27日.2.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财资环〔2022〕53号).2022年5月25日.3.《山东转型金融战略研究》课题组.《山东转型金融战略研究》.2022年.该课题组由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中国农业银行山东分行、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联合组成。4.徐燕燕.“马骏首度详解转型金融,G20转型金融框架预计11月落地”.第一财经.2022年8月20日.5.衢州市政府办公室.《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基于碳账户的转型金融工作实施意见(2022—2026年)》(衢政办发〔2022〕25号).2022年9月28日.6.“山东6月末绿色金融贷款余额超万亿元同比增长62.1%”.中国金融信息网.2022年7月22日.(本文由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ESG投资中心副主任张芳、研究员冷奥旗撰写)10议题二绿色普惠绿色普惠融合发展进展与展望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本质内涵具有一致性,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不断深化,是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具,将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支持经济社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绿色普惠融合发展这一概念提出的时间尚短,本文将从发展背景、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等方面对绿色普惠融合发展的进展进行梳理,并就未来我国绿色普惠融合发展提出发展建议。111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背景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具有其必然性。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都是新发展理念在我国金融系统的具体体现,绿色金融有助于践行新发展理念中的“绿色”;普惠金融有助于践行新发展理念中的“协调”和“共享”。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能够更好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服务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具有其必要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成为了新的时代发展方向。目前我国绿色金融主要投向重点行业的大型企业,对小微企业等普惠对象覆盖率较低,绿色金融的发展成果需要惠及更多更广大的服务对象。普惠金融的覆盖率及可得性实现了较大增长,但其发展质效仍需提升,需要引导普惠对象向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重点方向发展,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绿色普惠融合发展有助于提升金融发展质效,助力经济社会更广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是“双碳”目标下经济稳增长的助推器,助力农业、小微企业在“双碳”目标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平稳有序增长的重要手段。绿色普惠融合发展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然途径。绿色金融作为实现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工具,普惠金融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抓手,将普惠金融纳入绿色金融考核体系,推动绿色金融向普惠领域有效倾斜,能够促进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经营主体实现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推动实现共同富裕。议题二绿色普惠2022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会议提出要促进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科创金融等融合发展,提升政策精准度和有效性。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工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周月秋、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张奎等专家均撰文就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发表看法。2022年1月,《中国金融》刊发《刘桂平:金融系统要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一文,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在文中提出要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依托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和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重点推动农业、小微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加大科技赋能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力度。刘桂平指出,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抓手,未来将推动更多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融入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理念。2022年1月,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等人在《当代金融家》撰文提出,要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交织融合发展。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在理念和政策逻辑上是一致的,当前应主要关注和服务于因绿色转型带来更高经营成本的高碳行业、依附于高碳行业的小微企业及其从业者以及现有绿色金融体系支持相对较弱的领域这三类群体。下一步,可在完善政策体系、强调数字赋能和鼓励市场创新等多方面凝心聚力,持续提升绿色普惠金融发展质效。2022年3月,中国工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周月秋撰写文章,指出绿色普惠金融不是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简单叠加,而是金融业通过统筹协调绿色和普惠金融领域的发展布局,实现两者在发展理念、科技创新、管理方式、业务资源等领域的相互借鉴与深度融合,进而产生“1加1大于2”的发展成效。他对商业银行从客户、科技、管理、资源四个维度探索突破绿色普惠金融提出了建议。2022年11月,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长张奎在《中国金融》发表《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的浙江实践》,介绍了以数字赋能为支撑推动小微企业绿色转型、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抓手满足三农领域绿色融资需求、以绿色信用评价为载体引导居民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浙江经验,并对绿色普惠融合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1222022年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的理论研究进展议题二绿色普惠虽然我国绿色普惠金融尚在初步发展阶段,目前业界还没有对绿色普惠金融的清晰界定,但是地方试点、金融机构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一)地方试点实践1.台州“微绿达”普惠绿色金融应用场景台州作为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探索形成了一套普惠绿色金融数字化模式,并通过“微绿达”项目实现了功能落地,初步形成普惠与绿色金融融合创新的“台州方案”。一是认绿,开展“流动贷款的绿色认定”:流动贷款的绿色认定是阻碍普惠绿色金融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微绿达”通过行业场景剖析、建立“绿色生产资料库”、“关键词”匹配等创新手段实现流贷智能绿色认定。二是评绿,开展“小微企业主体绿色评价”:“微绿达”从重点行业出发,以“线上数据+线下尽调”互补方式,以ESG为框架,开发形成既符合小微主体绿色低碳转型的长期需求,又充分考虑认定流程可操作性、便捷性和可靠性的评价模型。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下,研究制定了全国首个普惠绿色金融团体标准《小微企业绿色评价规范》标准,作为浙江省金融学会团体标准予以发布。三是享绿,推动普惠绿色金融信息与功能共享。“微绿达”作为全市统一普惠绿色金融应用场景,一方面,实现了普惠绿色数据的“共集、共采、共享”。另一方面,“微绿达”的各项功能向金融机构和相关部门免费共享,既避免了重复建设,又有效提升了运行的规模效应与政策的集成效应。2.湖州融资主体ESG评价系统助力绿色普惠金融服务浙江湖州是全国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不断深化绿色信贷创新和绿色保险试点,参照国际通用ESG模型框架,结合地区实际,形成了融资主体ESG评价的“湖州模型”。湖州融资主体ESG评价模型和数字化系统为全国首个区域性ESG评价数字化系统,有效破解了融资主体绿色认定难的困阻,实现了绿色评价智能化、全量化和价值化。该系统围绕小微企1332022年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议题二绿色普惠业群体特征,对小微企业ESG指标权重赋分进行合理调整,使其更加凸显绿色普惠,惠及中小企业。ESG评价“湖州模型”共设立环境、社会和治理3个方面,共55个四级指标和95个底层因子,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得到ESG总得分(0-100)。其中,根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模型着重引入企业碳强度指标。依托该系统,中小企业可以查看ESG报告,了解自身在环境、社会、治理方面的强项和短板,可对照采取措施,提升ESG表现。该系统支持将评价结果应用到绿色贷款贴息政策、绿色担保费率政策以及部分银行的授信政策,为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提供切实的绿色普惠金融服务。(二)金融机构管理体系实践1.中国农业银行农业银行践行国有大行社会责任,将绿色金融业务作为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着力点,持续深化具有农行特色的“三农+小微”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从发展战略、业务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融合发展。在发展战略方面,农业银行将绿色金融、“三农”普惠战略确定为全行三大战略之二,全面推进绿色普惠融合发展。设立“碳中和”工作委员会,成立绿色金融委员会,加强对绿色金融工作的组织领导。印发全行绿色金融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十四五”时期全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目标愿景、支持重点。出台加快推进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和行动方案,从业务推进层面进一步细化加快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具体工作和政策措施。同时,强化普惠小微支持力度,实施“三农”普惠战略,把金融资源更多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在业务体系方面,农业银行将绿色金融要求纳入年度信贷政策指引、三农信贷政策指引和普惠金融信贷政策指引,明确绿色金融发展总体要求和管理措施,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等领域,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发展。2.安吉农商银行安吉县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安吉农商银行也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先行先试,立足绿色普惠服务架构,以打造“绿色普惠标杆行银行”为战略目标,在2018年14议题二绿色普惠就率先提出了绿色普惠融合发展理念。安吉农商银行发布了全国首个地方银行碳中和银行建设规划路线图,并从绿色普惠架构、绿色普惠管理体系等方面构建了绿色普惠战略体系,促进绿色普惠金融的融合发展。在绿色普惠架构方面,安吉农商银行通过在董事会层面设立战略(三农、绿色金融)委员会、在高管层面设立绿色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和在总行和支行分别成立了绿色金融事业部与绿色支行,形成了绿色普惠金融完整架构。在绿色普惠管理体系方面,安吉农商银行一方面制定绿色金融的五年发展规划,探索小法人银行绿色普惠评估与服务的标准化体系,在湖州市率先开展“绿色信用体系”;另一方面依托绿色信息共享机制,建立绿色风险管理体系。(三)金融机构产品创新实践1.蚂蚁集团网商银行案例网商银行成立于2015年6月,是由蚂蚁集团发起,银保监会批准成立的中国首批民营银行之一。网商银行从成立之初,运用金融科技方式,全力打造“小微的首选银行”。围绕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网商银行创新推出针对小微供货商、小微经销商、小微电商以及小微投标商的系列产品。网商银行在2021年推出首款绿色供应链金融产品“绿色采购贷”,该产品旨在对绿色核心企业以及其供应链下游的小微经销商进行融资贷款,鼓励小微经销商向更绿色、更环保的企业采购绿色商品与服务。此后,网商银行扩展供应链金融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深度。在2021年“双十一”期间,网商银行向天猫电商客群中销售绿色商品的商户推出“绿色0账期”服务,帮助小微电商主体快速拿到销售回款。2022年,网商银行推出面向建筑行业小微供货商的“绿色供货贷”。“绿色供货贷”是由网商银行向中国建筑旗下产业互联网公司上游的上万家绿色建筑、绿色建材小微供货商提供的融资服务。154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展望一是从理论层面进一步研究绿色普惠金融内涵,并建立绿色普惠金融领域的标准。当前,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的深度、广度仍有待拓展。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需要明确界定绿色普惠金融的内涵,完善绿色普惠金融领域的标准建设,为绿色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的实践打好理论基础。议题二绿色普惠二是建议金融机构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开展符合普惠对象绿色化的产品创新,在实践中探索总结经验,推动理论研究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应深入理解普惠对象特征,积极创新适合普惠对象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产品服务,如绿色供应链产品,与核心企业针对供应链上小微企业创新可持续挂钩贷款及票据贴息、促进龙头企业财务公司融资或与银行合作等。通过业务实践的方式总结提炼出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的经验,为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提供实践材料,推动绿色普惠金融融合领域的发展。三是加强地方政府及地方试点层面的创新联动,为金融机构及企业绿色普惠融合发展提供政策机制保障。建议国家及相关监管部门在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及国家小微金融改革试验区等区域优先开展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试点。地方政府可以运用奖补、贴息、风险分担等政策支持工具,对金融机构发展绿色普惠金融设置政策激励,增强金融机构发展绿色普惠金融的动力。根据地区经济及产业发展情况,出台鼓励小微企业绿色化发展的扶持政策,促进地方绿色普惠融合发展。四是加大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领域的应用。建议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依靠科技力量为绿色普惠融合发展赋能,降低绿色识别成本,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支持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绿色普惠金融综合数据库及绿色普惠企业库,建立符合小微企业特征的客户ESG评价模型及对接平台,利用大数据手段加大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力度。(本文由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ESG投资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芳、研究员章璐撰写)16议题三金融机构ESG评价金融机构ESG评价应用进展与展望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理念与ESG评价体系为金融机构可持续经营提供了科学的工具和方法。本文分析了ESG评价应用的发展背景、国际ESG评价应用趋势、国内ESG评价应用政策支持以及国内外商业银行ESG评价应用实践,并就国内如何发展金融机构ESG评价应用提出展望。171ESG评价应用的发展背景1、“双碳”背景下可持续金融已成为金融发展重要趋势近年来,可持续金融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持续扩大。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社会挑战,联合国、欧盟、美国、英国等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先后出台促进可持续金融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国也通过开展绿色金融积极探索“双碳”目标下的经济可持续发展。2021年,G20峰会首次成立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并于当年10月核准《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和《G20转型金融框架》,进一步明晰可持续金融的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在国际范围内,可持续金融成为金融领域最前沿的发展趋势。2、ESG投资发展推动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新时期,将ESG投资理念融入我国金融市场顶层设计、政策、规划及指引成为我国实现自身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经之路。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责任,推动我国ESG投资发展,进而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3、ESG投资理念推广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推广ESG投资理念有利于上市公司在“双碳”目标带领下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同时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国政府以及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ESG投资市场发展,越来越多企业积极将ESG理念纳入企业管理制度和章程,部分领先金融机构也将ESG理念融入机构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流程,以期通过开展ESG投资活动来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议题三金融机构ESG评价1、国际ESG评价应用趋势随着ESG投资理念在全球的兴起,各国际评级机构先后发布多个系统全面的ESG评价体系。当前全球ESG评级机构数量已超过600家,其中明晟(MSCI)、晨星(Sustainalytics)、标普(S&PGlobal)等国际评级机构的ESG评价方法影响力较大。近年来,国外ESG评级产业已由快速发展期过渡到行业兼并整合期,中国ESG评级产业发展晚于国外但发展较为迅速。表1主流国际ESG评价方法学梳理182金融机构ESG评价应用进展评级机构评价主体指标框架评价流程应用场景MSCI上市公司、共同基金、ETF包含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等10项主题以及碳排放、水资源压力、董事会、薪酬等37项关键指标。(1)搜集整合企业ESG数据;(2)确定各行业适用的关键评价指标和指标权重;(3)对所有关键指标进行打分;(4)加权平均得到E、S、G各项得分和ESG综合得分;(5)将ESG综合得分按照行业特性进行调整,得到行业相对ESG得分;(6)根据调整后的ESG得分进行ESG评级。企业ESG表现和风险分析、建立ESG投资组合。晨星上市公司、基金公司、投资组合包含ESG风险评级、公司治理内容、碳排放风险评级。(1)计算企业ESG风险;(2)判断企业ESG风险是否可控;(3)分析企业可控ESG风险中哪些已经通过公司管理规避;哪些是企业未管理的风险。(4)计算风险管理缺口和不可控风险的总和,得到公司ESG评级。企业ESG表现和风险分析、基金公司ESG投资策略应用。标普上市公司根据行业特性在E、S、G三个维度下均设有行业特性指标,另有19个通用指标。(1)得出每个评价对象ESG细分项得分;(2)将不同维度各自的细分项得分乘以相应权重并相加,得到E、S、G维度的分数;(3)将不同维度得分加权求和,得到ESG评分总分。企业ESG表现和风险分析、ESG投融资评估和执行、ESG战略规划、DJSI可持续发展指数编制。资料来源:根据各国际ESG评级机构公开披露信息整理议题三金融机构ESG评价ESG评价标准逐渐整合,共识亟待建立。近年来,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开展ESG评价标准研究。从评价主体特点、业务需求、投资者诉求出发,各金融机构的ESG评价指标框架和评价流程各有不同。受各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机构风控和客户诉求、数据信息披露状况影响,目前尚无较为权威且统一的国际ESG评价标准作为各金融机构制定ESG评价方法学的具体指引。主流ESG评价标准尚未体现发展中国家特点和需求。当前各国际主流ESG评价方法学基本来源于发达国家和市场,较少体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产业和社会特点,“人权”、“女性领导力”等ESG评价指标并不是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企业ESG评价的关键议题。随着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对ESG越发重视,不同产业链、不同发展阶段地区的ESG指标体系将逐步完善,推动发展中国家企业ESG评价科学化、合理化。我国在加快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的同时,也将基于当前发展中国家发展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产业结构,构建具有国别特色的ESG指标体系。2、国内ESG评价应用政策支持在我国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基础上,金融监管部门不断加快构建金融机构融资主体ESG评价及信息披露政策支持,为金融机构规范ESG管理、评价及应用提供具体指引。银保监会加快完善ESG投资指引工作,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2013年7月,原银监会出台《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明确商业银行经济、社会与环境责任中应当包含的具体内容,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促进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2019年12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健全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将环境、社会、治理要求纳入授信全流程,强化环境、社会、治理信息披露和与利益相关者的交流互动,以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支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2022年6月,银保监会颁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明确将环境、社会、治理(ESG)风险管理的能力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并不断完善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的政策、制度和流程,防范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提升自身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人民银行通过制定标准指引和信息披露规范的方式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开展融资主体ESG评价及应用工作。2016年8月,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19议题三金融机构ESG评价意见》,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上升为国家战略和政策要求。此后,人民银行持续发布绿色金融和ESG相关政策指引,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开展ESG信息披露及评价工作。在标准指引方面,人民银行于2015年12月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并于2021年4月进行修订,该《目录》明确绿色债券支持项目范围,为中国绿色债券提供可操作的政策框架。此外,人民银行积极制定金融行业标准,规范银行业企业融资主体ESG评价,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将ESG标准融入信贷流程管理。在信息披露方面,2021年8月,人民银行发布《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指导金融机构识别、量化、管理环境相关金融风险,引导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助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3、国内外商业银行ESG评价应用实践(1)国际商业银行ESG评价应用实践国际商业银行ESG发展时间较长,其ESG评价方法和管理流程发展较为完善,为我国商业银行践行ESG评价及应用提供参考。从ESG实践内容看,花旗银行和德意志银行已发展出较为完善的ESG评价方法学;法国兴业银行和德意志银行已就ESG风险管理进行探索;花旗银进行ESG金融产品创新,构建了花旗ESG全球指数系列。20专栏2-1:花旗银行ESG评价应用实践花旗银行ESG评分由ESG指标和数据服务提供商ArabesqueS-RayGmbH("Arabesque")计算。ArabesqueS-RayESG评级系统采用定量方法获取ESG信息,并衡量公开上市的全球股票的可持续性。花旗银行ESG评分将公司在22个不同ESG相关领域的表现汇总到一个分数中,其中每个功能的加权方式旨在反映该功能对公司所属行业和行业组的财务重要性的衡量标准。花旗ESG指数使用领先的ESG数据和分析公司Arabesque提供的ESG评级,以嵌入负面筛选方法来减少ESG风险,并采用差异化的方法确定ESG指标方面表现最佳的公司。专栏2-2:法国兴业银行ESG评价应用实践法国兴业银行(以下简称“法兴”)构建了一套完善的ESG框架落实相关政策和流程,建立一系列工具来识别、评估和管理ESG相关风险。ESG框架主要包含三方面:一是将ESG尽职调查适用于所有交易及服务,以体现ESG的理念;二是制定特定行业的ESG尽职议题三金融机构ESG评价21调查流程,主要包括农林业、油气业、矿业、燃煤业、热电厂、水力发电、航运业等;三是将ESG整合到现有的风险管理流程。法兴通过工具和流程识别隐含ESG风险的相关银行金融产品及服务、行业实践和国家。法兴通过打分卡形式,明确客户ESG评级,同时在银行的核心系统上标志客户和交易的ESG标识,以建立完善的ESG尽职调查数据库。对客户进行ESG评估以后,法兴将根据ESG潜在影响、被识别的相关环境和社会风险采用不同的预防性或补偿性的行动方案,例如在集团合同文本中加入明确的ESG条款、限制性条件等。同时,法兴成立了一个专职管理机构“责任承诺委员会”,集中处理集团内所有和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议题、规范框架制定等工作。专栏2-3:德意志银行ESG评价应用实践德意志银行(以下简称“德银”)的信贷评级程序不仅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也会根据行业和国家层面风险、客户上下游交易方的相关风险等评估客户的气候和其他ESG风险,并将风险进行分类。对气候和ESG相关风险的评判和分类让德银能够评估客户的碳排放强度,并将其与相关的行业竞争者进行比较,同时在集团层面确定哪些客户和部门是德银融资的碳排放的主要贡献者。对于德银而言,关注ESG的投融资有助于优化资产结构、提升资产质量、完善产品服务体系,在规避环境与社会风险的同时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2)国内商业银行ESG评价应用实践国内商业银行发展ESG评价及应用发展较晚但发展较为迅速。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已基于信贷客户ESG风险特征发展出完善的ESG评价方法学,并就ESG评价结果融入信贷风险管理作出尝试。湖州银行等部分小型商业银行也依据地区产业特色和信贷客户小微企业特征搭建ESG评价框架。专栏2-4:中国建设银行ESG评价应用实践中国建设银行(以下简称“建行”)根据政府部门、监管机构、数据供应商等提供的数据和信息,基于全行约70万对公客户构建ESG评价模型,考虑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ESG风险敞口差异,来构建ESG评价模型。建行信贷客户ESG评价结果主要应用于信贷风险管理,后续将用于客户信用评级调整。议题三金融机构ESG评价22专栏2-5:中国工商银行湖州分行ESG评价应用实践中国工商银行湖州分行(以下简称“工行湖州分行”)参考湖州市金融办绿色融资主体ESG指标体系,以湖州市金融办数据、行内数据和公开数据库提供的信息为数据基础,就家具及制品等十个行业的信贷客户为数据样本,构建信贷客户ESG评价模型。工行湖州分行以大数据为技术支撑,将ESG评价结果应用于信贷管理全流程。专栏2-6: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ESG评价应用实践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以下简称“中行浙江省分行”)以政府部门、数据供应商、公开数据平台、本行提供的数据信息为基础,考虑行业生产经营活动污染程度和企业规模特性划分模型敞口,构建ESG评价指标体系。该行ESG评价结果主要应用于行内信用风险管理。1、金融监管部门应完善ESG评价应用标准指引从ESG起源来看,ESG评价主要从投资角度出发,服务于金融市场投融资管理,通过金融手段更能发挥金融在实体经济中的资源配置作用。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一向重视金融机构ESG评价与应用相关标准及政策建设。人民银行持续推进金融机构ESG评价应用,并逐步以金融行业标准形式规范相关流程要求,积极引导银行业企业融资主体ESG评价,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将ESG标准融入信贷流程管理。建议由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角度出发,加快完善ESG标准指引建设,推广企业ESG评价应用,以促进实体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专栏2-7:湖州银行ESG评价应用实践湖州银行以行内数据和湖州市大数据平台为依托,在考虑当地主流产业特色和信贷客户规模的基础上,构建适用于当地小微企业的ESG评价模型。目前,湖州银行ESG评价结果主要用于信贷风险管理,后续将用于信贷定价。3国内金融机构ESG评价应用展望议题三金融机构ESG评价232、金融机构应着重开展ESG评价一是将ESG评价融入金融机构管理战略。金融机构在已有ESG共识原则框架和监管机构导向的指引下,应结合自身情况,开展符合自身理念和实际的ESG管理实践,建立ESG应用及风险管理机制,将ESG评价纳入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和核心业务流程。二是加强金融机构ESG评价能力建设。金融机构可在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等机构引导下,积极传播ESG理念,归纳优秀企业ESG实践,加强机构自身教育。通过举办ESG投资论坛、发布ESG专题策略报告等多种形式,提升同业机构对ESG评价的内在价值和ESG投资对环境和社会的积极影响的了解和认可。同时,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ESG评价团队建设,加快构建全面科学的ESG评价方法学。三是开发金融机构ESG评价数据和模型资源。金融机构应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发更全面更有效的ESG数据资源,提高ESG议题广泛度和ESG评价覆盖的资产类别。同时,金融机构应着重开展ESG评价方法和模型研究,挖掘对融资主体财务表现具有重大影响的ESG议题,帮助融资主体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地识别、分析和管理ESG风险。3、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ESG评价应用在完善ESG评价方法学的同时,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ESG评价结果在信贷风险管理及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的应用。商业银行可建立ESG相关信贷管理流程制度,根据融资主体ESG风险特征提供差异化信贷服务,并开发可持续/ESG挂钩产品及转型金融产品,引导融资主体推进可持续发展。社保基金、保险等资产所有者和大部分资产管理者需有意识地进行ESG整合,开发ESG投资产品。资管机构可加快开发ESG股票指数、ESG债券和ESG基金等相关金融产品。参考文献:1.G20SustainableFinanceWorkingGroup.G20SustainableFinanceRoadmap[R].2021.2.马骏.《G20转型金融框架》及对中国的借鉴[J].中国金融,2022,23.3.银监会.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EB/OL].[2013-07-19].4.银保监会.中国银保监会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9-12-30].5.银保监会.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EB/OL].[2022-06-01].6.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EB/OL].[2016-08-31].议题三金融机构ESG评价247.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5〕第39号[EB/OL].[2015-12-22].8.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证监会.关于印发《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的通知[EB/OL].[2021-04-02].9.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R].北京:中国人民银行,2021.10.Citibank.CitiWorldESGIndicesFamilyESGDisclosure[R/OL].[2022-04-29].11.Euronext.FitFor1.5°:Euronextstrategies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ESGbestpractices[EB/OL].[2022-04-22].12.DeutscheBank.ESGSurvey–Whatcorporatesandinvestorsthink[R/OL].[2021-11-22].13.DeutscheBank.SustainableFinanceFramework-DeutscheBankGroup[R/OL].(本文由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ESG投资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芳、研究员易嘉榆撰写)议题四绿色金融地方试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地方试点进展与展望2017年以来,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先后指导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甘肃、重庆等多地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初步形成了绿色金融改革示范效应,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构建积累了一系列可推广、可复制的宝贵地方经验。本文从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工作机制、加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政策制度体系建设等多个角度对我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并就我国未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提出发展建议。251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发展背景2016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牵头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由监管机构组织建立完整绿色金融体系的国家。为推动地方绿色金融体系建设,2017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牵头七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公布了建设5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总体方案,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此后,2019年11月,兰州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正式获批;2022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印发《重庆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重庆获批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我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再次扩容。2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发展现状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设立以来,经过五年的改革创新实践,试验区在绿色金融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实体经济转型、研制适用绿色金融标准、引导金融机构绿色发展、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推动激励政策实践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果,探索出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一)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工作机制试点地区均成立省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改革创新推动合力,相关政府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建立多层级绿色金融试点领导小组体系,统一协调组织并监督各部门协力共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议题四绿色金融地方试点26一是成立高层级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试点地区主要领导(如省委书记、省长、市委书记、市长、管委会主任等)担任组长牵头挂帅,政府各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并建立多层级绿色金融试点领导小组体系,高层次组织并推动相关工作开展。各试验区均已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体现出对绿色金融改革工作的高度重视。如江西、广东、贵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试验区在省级层面成立绿色金融领导小组。湖州市建立了市、县、金融机构的三级联动绿色金融领导体系,形成上下协同的立体布局。衢州市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建立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广州市从省、市、区三个层级分别制定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和议事制度,领导小组涉及17个部门,并多次召开金融机构专题座谈会,由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统筹组织金融机构需求反馈。湖州市每年召开绿色金改推进会,组织动员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小组成员单位,根据绿色金改推进计划,明确责任落实,年末由市金融办会同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门进行综合考核。赣江新区建立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南昌中支和赣江新区管委会三家单位组成的绿色金融联席制度会议制度。哈密市形成“金融办——成员单位——企业——金融机构”绿色项目良性循环共享机制。昌吉州建立联席会机制、优势产业和绿色项目库遴选推进机制、信息共享机制、政策支持机制和督察考核机制,加强上下联络和部门互动。克拉玛依市建立由市金融办、人民银行克拉玛依中支双牵头,各成员部门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二)加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政策制度体系建设出台细则及政策制度。在总体方案的框架内,制定并围绕实施方案推出任务分工、扶持政策、绩效考核、风险防控、评价方法、资源配套等细则,例如《贵安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任务清单》(黔府办函〔2017〕126号)、《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穗府办〔2019〕103号)及湖州金改“25条”。其中,衢州发布衢州市绿色金融发展“十三五”规划》(衢发改发〔2017〕107号),进一步提升绿色金融发展的战略高度。各试验区从绿色金融自身发展特色出发,提出绿色金融支持传统产业转型、绿色建筑等领域的政策文件,开展阶段性集中攻关,进一步提升绿色金融服务地方实体经济质效,例如《关于绿色金融助推林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黔府金发〔2018〕20号)、《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绿色建筑提质发展的意见》、《中国人民银行衢州市中心支行关于开展衢州市绿色金融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监测工作的通知》(衢银发〔2017〕28号)、《中国银监会议题四绿色金融地方试点27衢州监管分局关于印发衢州银行业“绿色金融深化年”实施方案的通知》(衢银监发〔2017〕37号)、《昌吉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自治州加快推进绿色建筑与绿色生态城区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昌州政办发〔2018〕13号)等政策文件。(三)落实中央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支持绿色实体经济转型各试验区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各项环境指标、主要污染物减排量均取得较为明显的改善,绿色金融支持经济绿色转型效果明显。湖州市、衢州市、赣江新区、广州市、贵安新区及克拉玛依市等试点地区的单位GDP能耗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降低。试验区政府在加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同时,积极引导居民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绿色发展共识。绿色金融是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重要工具。通过绿色金融的支持,一方面能够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包括对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投融资支持,另一方面能够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限制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引导资金流向高新技术产业。以湖州市为例,湖州编制《湖州市制造业高质量赶超发展“十四五”规划》及四个新兴产业指导意见,构建“4210”现代绿色智造产业体系,在绿色金融引导下,产业结构进一步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湖州市构建“绿色金融”支撑制造业“绿色智造”转型的产融合作新路径,两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工业稳增长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成为全国获得该荣誉最多的地市之一;2020年,成功获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四)积极开展“自下而上”创新,研究地方绿色金融标准各试验区共发布数十项与绿色金融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绝大多数试验区结合本地产业规划,制定了绿色企业、绿色项目认定标准;部分试验区围绕金融机构绿色信贷统计、专营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等维度设计建设与评价标准。试点地区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标准体系建设为全国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提供了最佳实践案例。例如,浙江省湖州市发布了《绿色融资企业评价规范》、《绿色项目融资评价规范》、《绿色银行评价规范》、《银行业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建设规范》等。浙江省衢州市制定了《绿色企业评价规范》和《绿色项目评价规范》、《衢州市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综合责任保险服务规范》、《衢州银行业绿色金融试点行、示范行评审标准》及地方绿色信贷统计标准。江西省赣江新区发布了《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包含“绿色企业认定评价办法”“绿色项目认定评价办法”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等,并发布全国首个绿色票据标准研究成果。议题四绿色金融地方试点28(五)加快绿色金融市场主体规范创新发展绿色专营体系快速发展。各试验区成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或专营机构,覆盖绿色金融部、绿色支行、绿色分行以及绿色柜台等形态;非银行业绿色专营机构中绿色保险、融资担保、研发基地、金控集团、智库研究院等多种业态涌现,体现出绿色金融对试验区金融业的广泛影响。各行积极建设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强化对绿色金融资源支持,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绿色化发展。在审批流程方面,通过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对绿色产业或项目予以简化支持,优先安排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在资源配置方面予以倾斜,通过岗位增设、配套专业化绿色金融服务团队、费用奖励等方式增强对地方绿色产业的支持。试验区绿色专营机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更好地展现了绿色专营机构特色化和专业化服务的特点,探索符合区域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发挥引导示范作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积极引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是试验区落实重点任务的重要抓手。试验区多家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制定绿色金融转型战略规划或绿色信贷专项规划,从机构绿色发展战略、绿色金融业务指引、碳中和措施等方面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径。(六)试验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不断丰富各试验区充分运用试点优势,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在一系列差异化政策、机制、产品推动下,引导信贷资源向绿色产业集聚。以湖州市为例,湖州银行率先引入金融科技打造特色化ESG企业评价体系及违约率测算模型,分析企业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三大维度的表现及违约风险预测,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度融入绿色信贷管理流程;长兴农商行首创“能源碳效贷”贷款模式,根据企业“能源碳效码”,提供差异化的利率优惠政策,促进企业碳减排改造提升;安吉县创新推出“两山银行”模式,规模化收储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资源,引入市场化资金和专业运营商,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各试验区鼓励辖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发行各类绿色债券。以广州市为例,创新债券种类,广州地铁300亿元大规模绿色优质企业债券成功获批,一次审批发债金额,分期发行,解决资金缺口较大的问题,作为优质企业债券这一新债种得到国家发改委认定;围绕双碳目标创新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如2021年2月,南方电网成为全国首批碳中和债的发行人之一,同年3月广州市公交集团成功发行了全国首批碳中和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各试验区积极创新绿色保险产品,涌现出一批兼具地方特色及推广效应的优秀案例,包含环境污染责任险、安全生产责任险、农业保险、绿色建筑保险等。例如衢州市建设“安环议题四绿色金融地方试点29云”平台,建立“监管+保险+风险管理+科技”的政府社会管理新机制,研发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综合责任保险;赣江新区推动辖内保险机构联合成立绿色保险产品创新中心,推出柑桔“气象+价格”综合收益保险、“保险+期货”成本价格保险、家庭装修有害气体治理保险等险种。(七)积极开展绿色项目库和融资平台建设浙江湖州、衢州、广东广州、贵州贵安新区、江西赣江新区、新疆克拉玛依、昌吉、哈密、甘肃兰州新区、重庆等全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均已建立绿色项目(企业)库。这些地区以绿色项目(企业)库为抓手,支持金融机构与具有绿色低碳示范效应的地方项目(企业)高效对接,绿色项目库建设覆盖面和融资能力不断提升。通过搭建金融对接平台切实解决企业、银行和政府之间信息不对称、信息不通畅的问题,促进政银企更加富有实效地交流和合作。广州市搭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融资对接系统与粤信融平台对接,引入第三方绿色认证机构、非银金融机构等主体,实现绿色企业和项目信用信息共享。湖州市“绿贷通”银政企网上融资对接平台汇集了湖州市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四大类共35家银行机构入驻,实现绿色金融供需双方的高效对接,发布全国首个区域性融资主体ESG评价模型和数字化系统,实现绿色评价智能化、全量化和价值化。(八)持续加强绿色金融激励约束和风险防范综合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绿色金融。创新金融机构监管评价方式。例如湖州市将绿色金融纳入“双支柱”政策框架,构建了绿色金融综合指标体系,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执行货币政策工具、实施宏观审慎评估(MPA)、开展综合评价等的重要因素。加强地方配套政策保障绿色金融发展动力。如湖州市建立绿色金融改革专项资金,每年度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实施绿色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25项政策;赣江新区《绿色金融创新奖励(补助)暂行办法》奖励辖内优秀绿色金融创新项目;克拉玛依市印发《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给予不同绿色领域1.5-2%贴息。出台绿色金融支持重点领域的配套政策,例如湖州市《关于加快绿色建筑提质发展的意见》、昌吉州《加快推进绿色建筑与绿色生态城区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等。建立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如贵安新区印发《绿色金融风险监测和评估办法》和《绿色金融风险预警工作方案》,明确各金融管理部门在绿色金融风险预警方面的职责与分工,建立绿色金融风险快速反映机制。议题四绿色金融地方试点30一是深度推进试验区经验总结和复制推广。长期以来,试验区发挥了很好的先试先行作用,如绿色金融标准的试行。试验区为绿色金融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抓手,国有大行、地方法人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紧抓试验区发展机遇,协调多方力量,在短时间内开展了大量创新及探索,为绿色金融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了更好的推广试验区经验,需加强对过去5年试验区的实践成果总结工作,包括典型案例、优秀实践等,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为指导下一步工作提供样板。同时,试验区外的其他地区积极响应和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和“双碳”目标,各地积极参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申报工作,人民银行等部委积极引导推进,建议鼓励引导更多地区应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支持本地绿色低碳发展。二是加大运用绿色金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绿色发展。发挥绿色金融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的积极作用,加大绿色金融对重点领域及项目的支持,例如长江大保护和清洁取暖改造项目。建议试验区继续推进绿色金融的应用工作,将金融资源更多配置到绿色发展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包括绿色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三是瞄准“双碳”目标开展绿色金融工作。我国担当大国责任、践行低碳发展承诺,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如何推进高碳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非常重要。未来,试验区需在人民银行等相关部委政策标准指引下,持续推进金融机构开展全面环境气候信息披露及碳核算工作,并将从“绿色”为主的环境信息披露扩展至全面的环境气候信息披露,综合考虑我国“双碳”目标及发展实际,更加科学、合理地推进相关工作。同时,试验区需加快推进转型金融探索实践。人民银行正在研究转型金融的界定标准和相关政策;相关产业主管部委逐步出台一系列与行业转型相关的指导性文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设立了“转型金融工作组”,组织业界力量开展转型金融标准、披露和产品方面的研究;在地方层面,浙江省湖州市已经出台我国第一份地方版的转型金融目录,启动第一批转型项目,对转型项目提供了激励政策。建议未来在试验区层面,加快探索实践,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精准支持转型活动,支持经济社会公正转型。四是加强国际交流,扩大绿色金融国际影响力。试验区应注重吸纳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经验,强化研究和实践能力建设,注重国际合作并引领绿色金融全球实践。如浙江省湖州市撰写了《绿色金融在湖州》,详尽介绍了湖州市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3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未来展望现状议题四绿色金融地方试点31学理念指导下,通过绿色金融改革快速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改革创新模式与案例。建议未来试验区积极总结试验区发展经验,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接待国际机构或组织以及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调研,组织国际及国内绿色金融重大会议活动,积极向外部推介地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工作要求与进展,为试点示范效应的推广落地、宣传中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建设成就及促进绿色金融跨国、跨区域交流合作建立交流窗口。(本文由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ESG投资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芳、研究员章璐撰写)议题五绿色银行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进展与展望202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着力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绩效。2022年6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积极引导银行业保险业发展绿色金融,更好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在国家绿色金融政策的明确引导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绿色金融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业务规模持续扩大,产品种类不断丰富,组织机制逐步完善。当前,开展绿色金融已成为商业银行重塑竞争优势、谋求差异化转型的重要战略选择。321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背景银行是我国金融市场最重要的服务主体之一,也是新发展理念在金融领域的先行实践者。银行业凭借强大的资金融通能力、广阔的服务网络、成熟的发展模式以及丰富的产品体系,在绿色金融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发展绿色金融有助于商业银行把握发展机遇,服务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绿色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系统的主体,需要加大对绿色环保行业的投入,以发展绿色金融为重要抓手,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供给,引领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促进实体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助力经济结构调整。二是发展绿色金融是商业银行提前把握全球监管趋势、增强竞争力的重要立足点。绿色金融作为目前为数不多的国际性金融高地,在全球范围内属于新兴领域,全球监管机构持续关注及加快可持续金融领域的政策、标准建设与监管引导,商业银行应当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积极参与和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三是发展绿色金融是彰显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中坚力量,掌握了大量的金融资源,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银行机构大有可为。同时,在绿色理念的倡导下,银行机构发展绿色金融业务也是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议题五绿色银行2022年我国绿色金融取得丰硕成果。根据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0.9万亿元,同比增长41.4%,比上年末高8.4个百分点。从行业投向看,绿色贷款主要投向交运仓储邮政业、电热燃气水生产供应业以及其他行业。相较于2021年,2022年前三季度行业投向结构更为平均和多元化,交运仓储邮政业和电热燃气水生产供应业两大部分的占比有所降低,投向其他行业的绿色贷款占比增加。截至2022年6月末,我国绿色债券存量规模1.2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位。2022年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整体向好。国有大行始终勇立潮头,聚焦各自业务特色,打造绿色金融服务新范式,引领行业发展;股份制银行积极将绿色低碳转型深度融入自身发展战略,敏锐抓住绿色经济、节能减排带来的发展机遇,在差异化服务、产品创新等方面精耕细作;城商行、农商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以大力发展绿色信贷业务为抓手,积极构建绿色团队,试点探索成立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和组织,进行了大量的地方绿色金融实践。与此同时,人民银行出台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货币政策工具也对加速推动银行业积极发展绿色贷款起到积极作用。(一)国有大行绿色业务规模稳步提升,完善顶层设计的同时逐步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国有银行绿色贷款规模占绿色贷款总量的一半。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六大行绿色贷款余额合计11.51万亿元,占我国绿色贷款总规模的55%左右,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四家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均达到万亿以上的水平。增速方面,六大行的增幅均在25%以上。中国银行增幅最高,为36%;工商银行次之,为34%;建设银行紧随其后,为32.19%;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增幅分别为29%、超25%、25.11%。在资金投向上,不同银行依据自身特色明确重点支持方向,如工商银行明确在服务制造业和绿色发展方面,优化以新制造、新服务、新基础及高技术客群为重点的公司信贷布局。交通银行重点支持了绿色交通、绿色建筑、清洁能源设施建设运营、能源系统高效运行等领域。国有银行积极对标国内外绿债标准,持续加码布局绿色债券。国有大行积极对标《中国绿色债券原则》发行绿债,例如农业银行2022年发行20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该债券募集资金所对接的绿色信贷项目,不仅满足《中国绿色债券原则》,还对标最新发布的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更新版)》。此外,国有大行三季报中均披露了自身绿色债券发展情3322022年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进展议题五绿色银行况均显示较大幅度增长,例如建设银行持有人民币绿色债券余额较上年末增长逾75%,外币绿色债券余额增长逾20%;前三季度承销绿色债券41期,承销规模235.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4%、82%。国有大行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绿色金融相关政策。在战略规划上,国有大行积极发布绿色金融战略规划,搭建全行绿色金融发展的系统框架,如工商银行发布《2021—2023年发展战略规划》提出未来三年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目标、路径和工具。中国银行发布《中国银行“十四五”绿色金融规划》,为全行绿色金融发展及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指引。在政策制度上,通过优化绿色金融业务流程及相关管理要求,控制气候风险及环境、社会与治理相关风险水平,如建设银行通过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信贷和投融资管理的通知》等规范不断完善环境相关政策制度体系。(二)股份制银行绿色信贷增速明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积极推动产品创新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绿色贷款规模得到发展,增速明显提高。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广大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突破三千亿元,华夏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突破一千亿元。根据人民银行《2022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数据显示,股份制银行在绿色贷款业务方面显著发力,业务规模快速增长。例如平安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增速均超过50%,光大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较上年末增速分别为46.02%、26.74%、25.82%。股份制银行围绕绿色债券承销、投资配额展开工作。如2022年前三季度浦发银行承销绿色、可持续发展类债券、碳资产债券、转型债券及绿色资产支持票据(ABN)合计承销金额108.25亿元。光大银行2022年三季报提到,积极支持环保低碳企业直接融资,报告期内承销7笔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总规模45.80亿元,投资绿色债券规模同比增长79.86%。股份制银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在内部管理上,起步较晚的银行抓紧赶超,紧密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绿色金融战略地位,如广发银行将绿色金融和绿色经营理念融入经营发展目标,陆续印发了《广发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广发银行绿色金融整体发展指引》等将绿色金融服务全面提升至战略高度;而作为国内绿色金融先行者的兴业银行也持续完善内部治理,在2022年完善内部组织架构,将绿色金融部和战略客户部合署,组建新的绿色金融部(战略客户部),将绿色金融融入各方面、全客群,推进集团34议题五绿色银行“全绿”转型。此外,兴业银行顺应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变化趋势,持续创新完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从单一的绿色信贷,拓展到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基金、绿色投资、绿色理财、绿色消费等领域,形成了门类齐全的集团化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三)城商行、农商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充分关注绿色金融,绿色金融业务绩效进步明显相比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区域性城商行和农商行在规模上虽然不占优势,但其绿色贷款余额在增速上不甘示弱,有的银行2022年上半年末甚至较2021年增加近一倍。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在城商行遥遥领先,分别实现金额1999亿元、1218.37亿元、927.85亿元,较2021年末分别增长57%、23%、95.55%。此外,2022年上半年,上海银行、兰州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也较2021年末获得较高增长,增速分别为96.93%、61.19%,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绿色贷款余额分别为594.94亿元、78.66亿元。中小银行开始关注债券,发行量略有提升。根据财联社统计,截至2022年11月,城商行中,杭州银行、北京银行发行规模较大,分别发行100亿元、90亿元。农商行中,广州农商行、成都农商行发行规模较大,分别达到30亿元。此外,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参与绿色债券承销的数量由2016年的4家增长到2021年的22家,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杭州银行的承销规模较大。3532022年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创新领域(一)致力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推动转型金融发展商业银行加大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推动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实现有效衔接。我国商业银行在转型金融方面积极开展了标准研究、产品开发等工作。例如,工商银行从总行层面针对转型金融展开探讨研究,同时工商银行湖州分行积极支持地方金改试验区进行转型金融产品创新。农业银行开展转型金融课题研究,以山东省为例探索转型金融产品落地方式。建设银行牵头绿金委转型金融工作组完成转型相关工作。此外,金融机构关注自身低碳运营,部分银行探讨建设“碳中和”目标,如华夏银行提出力争在2025年前实现自身“碳中和”目标,根据《华夏银行2021-2025年长三角区域发展行动方案》要求,总行鼓励区域分行制定自身“碳中和”目标及路线图,至2024年末,通过技术减排、办公运营低碳化等措施,实现自身“碳中和”。安吉农商行在“碳中和”银行建设积极探索,发布全国首个地方法人“碳中和”银行路线图。议题五绿色银行(二)重视自身ESG管理,积极开展ESG风险评价及应用人民银行正在牵头加快建设ESG相关标准,银保监会下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的通知》提出银行保险机构应当有效识别、监测、防控业务活动中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因此,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将绿色理念纳入管理流程和全面风险管理。例如建设银行基于对公的全量客户(约70万客户),结合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和企业经济活动特性,构建74个ESG评价模型。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以行内数据、政府信息、供应商数据、行业地区数据为数据基础,考虑我国国情和信贷审批要点,构建ESG评价指标体系。工商银行湖州分行以湖州市金融办数据、行内数据和数据供应商提供的数据为基础,针对家具及制品、化学原料等十个重点行业形成ESG评价模型,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依托大数据等技术方法,针对ESG因素纳入信贷全流程展开研究。湖州银行建立ESG评价模型并探索ESG在信用风险上的应用,该模型主要以行内信贷客户样本和湖州市大数据平台为数据基础,建立突出地区主导产业政策及小微企业特征的综合评价框架。(三)开始探索生物多样性,激发生物多样性保护内生动力经济活动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由于生物多样性丧失导致的金融风险已经引起全球央行、监管和商业性金融机构的高度关注。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已在投融资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相关的风险与影响评估、产品与服务、激励机制、合作交流等方面展开积极探索。例如,工商银行湖州分行从项目投融资层面入手,研究构建贷款项目对生物多样性风险与影响的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德清农商行依托下渚湖作为全省首批林业碳汇(湿地碳汇)先行基地的优势,推出湿地碳汇金融“PTD”闭环体系,提升土壤、水体、植被等固碳能力,统筹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四)加大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中的应用,助力绿色业务提质增效2022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坚持“数字驱动、智慧为民、绿色低碳、公平普惠”的发展原则,推动金融科技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迈进。当前,部分商业银行加大了数字运用于绿色金融的力度,在客户获取、客户服务、产品创新以及风险管控的数字化各方面均有提升。例如,兴业银行应用“点绿成金”绿色金融系统,开展“绿颜显踪”智能识别、重点用能企业绿色信贷服务等项目,积极推进与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碳登)对接。湖州银行利用金融科技开发的绿色信贷管理系统,依托绿色信贷识别和环境风险管理两大模块,通过大数据抓取和智能识别,基于对42000多笔业务的绿色识36议题五绿色银行别以及约700笔项目贷款的环境效益测评,湖州银行的绿色信贷审批时间和报送时间分别缩短为原来的1/3,大大缩短了企业融资时间,间接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超3000万元。(五)聚焦关注绿色普惠深度发展,为实体经济注入活水发展绿色普惠金融有坚实的业务基础和广阔的市场需求。2022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强调,“促进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科创金融等融合发展。绿色与普惠都是当前我国金融创新的前沿阵地,也是金融业为实体经济注入活水的重要渠道。当前,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已从客户、科技、管理和资源四个维度对绿色普惠高质量发展展开积极探索。例如,网商银行推出了“绿色供贷贷”、“绿色采购贷”和“绿色0账期”三项支持绿色普惠的金融产品。其中,“绿色供贷贷”基于数字技术打造的供应链金融方案“大雁系统”,放款为纯线上数字化模式,实现了3分钟申请、1秒钟到账和0人工干预,小微企业主还能享受网商银行专属绿色贷款优惠,“绿色采购贷”为核心品牌企业下游经销商提供普惠融资,“绿色0账期”则帮助天猫、淘宝等电商平台销售绿色商品的商家快速回款。374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展望(一)明确绿色金融战略目标,建立绿色转型路线图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是一项长期过程,为更好服务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把握新机遇,要求商业银行充分结合本行发展定位,设计分步骤、清晰可执行的绿色金融发展路线图,结合监管要求与行业趋势,制定绿色转型的关键举措。(二)将绿色、可持续及ESG因素纳入银行治理架构及组织设置中银行需要将绿色金融纳入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决策机制,同时银行内部需要建立支持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组织架构。一般而言,银行从上到下依次设立董事会绿色金融相关专业委员会、高级管理层绿色金融领导小组、绿色金融部、绿色专营机构,形成董事会战略决策、领导小组部署推进、职能部门专业指导、绿色支行协同推进的绿色金融组织体系。(三)强化创新意识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建议银行一是通过绿色资产证券化盘活企业资产,拓宽融资渠道;二是通过与环保部门合作加强对节能环保细分行业的研究,创新具有行业特色的基础绿色信贷产品;三是通过与财政部门合作创新融资模式,引入低成本资金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应聚焦绿色项目融资、碳金融、零售绿色产品等诸多领域,构建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体系,积极议题五绿色银行38开展排污权抵押、碳资产抵押等绿色创新担保业务。(四)探索将ESG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流程建议银行明确对客户环境、社会与治理风险水平进行分类等管理要求,并对相关风险较高的客户/项目提出差异化管理要求。同时,要求信用审查、合同签署、放款、贷后等环节纳入环境、社会与治理风险因素,将环境与社会风险作为单一类别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五)促进绿色金融与其他特色金融业态或金融服务联动发展一方面,协同推进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发展。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存在较多发展契合点,特别是在民生领域的服务交集较多。实践中,既可将此前发展普惠金融的经验复制到绿色金融领域,也可通过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创新带动普惠金融发展。另一方面,促进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中发挥更大作用,高效解决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识别难、测算难等问题。参考文献:1.中国银行保险报.上市银行三季报绿色含量足.2.中国网财经.透视银行三季报“绿色”成绩单3.犀牛财经.银行2022年上半年绿色贷款余额增速明显4.财联社.绿债市场持续升温,前11个月绿色债发行量超万亿,银行贡献量近三成(本文由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ESG投资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芳、研究员张榉丹撰写)议题六环境(ESG)信息披露商业银行环境(ESG)信息披露进展与展望(一)商业银行环境信息披露政策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作为绿色金融体系的“五大支柱”之一,环境信息披露一直受到人民银行等监管机构的高度重视,并得到积极推动。2013年银监会制定的《绿色信贷统计制度》要求21家主要银行统计环境安全重大风险企业、节能环保项目及服务的信贷情况并每半年报送银监会,推动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环境信息的核算统计。自《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已根据各自分工发布了政策指导文件,以“自上而下”指导推进和“自下而上”实践探索相结合方式开展的信息披露工作不断取得积极进展。在国家政策层面,2021年5月,生态环境部印发了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的《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方案》,明确“人民银行、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在金融风险管控体系、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等工作中,落实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制度。在地方实践层面,《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自2021年3月起正式实施,成为我国首部绿色金融法律法规,其中要求辖内金融机构依据该条例规定对资金投向的企业、项目或资产所产生的环境影响信息进行披露;人民银行率先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推行《银行业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操作手册(试行)》,推动试点区域法人和主要试点银行开展框架统一、各有特色的披露。在标准制定层面,2021年7月,人民银行发布《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JR/T0227-2021),从治理结构、政策制度、产品与服务创新、风险管理、风险量化、环境影响等方面对披露内容提出建议,为引导和规范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此基础之上,下一步将探索金融机构由大到小、由易到难、分层次、分步骤地开展环境信息披露。(二)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代表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有序推进除发布相关文件对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作出规定外,我国也开展了一系列试点工作,部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已实现辖内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全覆盖。人民银行于2021年指导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内200多家金融机构完成了环境信息披露报告的试编制,同时一些非试点地区也积极组织辖内的金融机构开展信息披露。2020年,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指导九江银行等江西省4家法人城市商业银行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工作,江西省成为全国首个法人391我国商业银行环境信息披露发展现状城商行环境信息披露100%覆盖的省份。2021年,湖州市辖内36家银行全面进行环境信息披露,湖州成为全国首个全域银行业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同年,粤港澳大湾区将13家法人银行机构列为环境信息披露工作试点机构。试验区金融机构依据自身特点,进一步创新和丰富环境信息披露框架及内容,兼顾了定性披露和量化指标分析,从不同角度对披露内容进行延伸,体现“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的披露特点。(三)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能力和质量取得长足进步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下设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组”和“中英金融机构可持续信息工作组”为参与的机构持续提供良好的实践交流平台和能力建设支持。在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的推动下,银行业对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质量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在环境治理架构、环境相关管理制度、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环境风险管理流程、环境数据治理等方面披露趋于完整、准确,对自身经营活动的能源和资源使用情况有部分覆盖,对投融资活动的环境绩效和碳核算关注度较高。与此同时,我国持续跟踪国际研究环境信息披露如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CDP、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IIRC)等组织的最新动态,借鉴并参与国际环境信息披露原则、框架和标准,以此加强我国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标准化研究,进一步深化符合我国金融机构特点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信息披露标准及框架。4022021年度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质效分析截至2022年12月末,IFS选取了30家资产规模从100亿元到25000亿元不等的中小型商业银行,对标《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研究,对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环境信息披露现状进行分析。(一)绿色目标方面1、头部银行积极披露定量的绿色金融经营目标,但资产规模量级小的银行尚未深入建立明确的目标和举措多数资产规模量级小(500亿元以下)的银行的绿色金融战略规划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对绿色金融意识不足或缺乏具有专业能力的团队,或因披露报告篇幅和披露信息受限,导致披露的绿色金融经营目标缺乏定量战略目标和明确的关键举措或实施路径。议题六环境(ESG)信息披露41表130家样本银行环境信息披露现状银行机构年度概况环境相关治理结构环境相关政策制度环境相关产品与服务创新环境风险管理流程环境因素的影响投融资活动的环境影响经营活动的环境影响数据梳理、校验及保护绿色金融创新及研究成果其他环境相关信息六盘水农商行√√√×√××××√×思南农商行√√√×√√√√×√√四会农商行√√√√√√√√√√√安吉农商行√√√×√√√√√√×雅安市银行√√√√√√√√√××珠海农商行√√√√√√√√√√√四川银行√√√√√√√√√√×天府银行√√√√√√√√√√√南海农商行√√√√√√√√√√√中山农商行√√√√√√√√√√√华润银行√√√×××√√×√√柳州银行√√√√√√√√√√√湖州银行√√√√√√√√√√√明泰银行√√√√√√√√√√√赣州银行√√√√××√√×××顺德农商行√√√√√√√√√√√晋商银行√√√√√√√√√√√桂林银行√√√√√√√√√×√华融湘江银行√√√√√√√√√√√泰隆银行√√√√√√√√√√√九江银行√√√×√√√√×√√昆仑银行√√√×√√√√×√×成都农商行√√√√√×√√√√×成都银行√√√√√×√√√√×广州银行√√√√√√√√√√√长沙银行√√√√√√√√√√√贵阳银行√√√√√√√√√√√广州农商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议题六环境(ESG)信息披露2、绿色运营目标的制定雄心初现,但缺乏纵深维度的拓展部分银行认为设定自身未来运营目标难度较高。银行较偏向以定性的方式披露绿色运营目标,以定量的方式测算绿色运营目标、制定碳中和路线图以及时间表难度较高,主要原因在于银行每年业务量、工作时长等不确定因素易导致绿色运营目标无法实现。(二)绿色治理方面1、几乎所有银行在总行层面设立绿色金融的主导机构,大部分银行明确了“治理层-管理层-执行层”的绿色金融组织架构城商行多选择在总行层面成立单独绿色金融部门,而农商行更倾向于由某部门兼任绿色金融管理。大部分城商行在总行层面设立了绿色金融部一级部门,而农商行则偏向由其他部门(例如公司金融部、风险管理部等)兼任绿色金融工作。在气候相关风险方面,无论是董事会的规划还是管理层所承担的监督和执行披露率都较低,说明气候相关风险有待进一步被整合到银行治理和管理的体系中,并需尽快形成明确的规划、执行、监督、汇报评审与绩效考核的机制。2、部分位于金改试验区的银行正逐步深化组织架构保障,探索绿色专营支行的建设在绿色经济发展进程较快地区的银行多已根据其绿色业务业绩、绿色产品种类等指标设立绿色分行或绿色支行。以浙江湖州地区为例,安吉农商行、湖州银行、民泰银行和泰隆银行这四家位于湖州金改试验区的样本银行均已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实施绿色支行的创建,并根据银行自身运营模式的绿色金融组织或岗位,将绿色金融职责下沉至业务前端。(三)绿色业务方面1、环境相关政策制度体系缺乏完整性,覆盖范围和制度落地有待加强银行对于不同业务领域重视程度不一,导致体系制度建设不够全面。绿色贷款、绿色债券是当前银行主要的绿色业务,银行通常在此领域下发更多的规章制度,对日常的低碳运营工作却缺乏重视。此外,多数银行通过委托第三方机构制定自身绿色战略发展规划,但却缺少具体落地路径,导致绿色金融战略规划等顶层设计束之高阁,银行无法针对绿色金融工作建立具体政策制度。2、绿色金融产品单一,无法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绿色贷款、绿色债券是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的主要产品,对绿色租赁、绿色债券、绿色信42议题六环境(ESG)信息披露托、绿色保险等金融产品涉及较少,尚未构建具有丰富种类、结构和内涵的产品体系。一是中小银行开发和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的评估测算等成本较高,中小银行本身资产规模不大、资产业务短期面临压力较大,容易导致银行处于被动状态;二是由于中小银行绿色金融起步晚,工作人员绿色认知较浅,无法根据各自的能力,因地制宜地寻求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发展方向;三是部分产品创新与数据信息关联度较大,由于银行与政府缺乏信息共享机制、银行欠缺数据收集的能力,导致产品在开发和落地的过程中存在困难。3、尚未具备利用有效工具制定具备韧性战略计划的能力银行碳排放数据体系建设尚未完善,碳减排支持工具整体披露水平偏低。一是受碳减排支持工具范围限制,碳减排支持工具明确了具体的支持金融机构和产业范围,部分银行受自身所在地区、产业和客户群体影响无法申请碳减排支持工具;二是碳减排支持工具要求银行披露发放碳减排贷款的情况以及贷款带动的碳减排数量等信息,银行受制于自身能力限制,无法对项目进行精准的碳排放数据核查。(四)环境与气候风险管理方面1、银行逐步将环境与气候风险纳入授信流程,但形成系统化的管理流程仍是一大难点部分银行将环境与气候风险融入授信流程,但尚未将其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有机融合。银行在环境与气候风险上的专业人才和技术储备存在不足,较难开展实质性工作。例如,在授信审批环节中,由于银行缺乏专业能力以及统一的准入名单导致其无法对客户的污染排放、能耗信息等进行准确核查;在贷后投放环节,由于数据壁垒、科技手段等限制,导致无法实时对环保黑名单、环保处罚等信息设置预警信号。2、样本银行按照环境与风险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但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有待考察银行绿色金融相关数据系统建设相对滞后,欠缺挖掘环境与气候风险数据和深度分析数据与企业违约风险之间关系的能力。银行在绿色信贷分类过程中往往容易受制于国外制度体系的约束,比如赤道原则。少数银行在对客户进行分类时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对相关研究标准进行分类设定,例如湖州银行通过建立算法与模型,构建了ESG违约率模型在信贷管理中的应用,最终转化为具体的风险策略和定价机制,为全行绿色金融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3、银行积极开发应用环境与气候风险管理工具,但具体应用效果差强人意银行对情景分析或压力测试结果的实际应用效果不佳。银行通常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环43议题六环境(ESG)信息披露境与气候风险管理工具的开发和测试,由于银行工作人员对工具的应用能力有待提高,导致工具使用效果不理想。部分银行虽开展对部分行业的压力测试,但由于能力限制,迄今仍不知如何将压力测试结果运用于全行战略制定、风险管理、授信流程等领域当中。(五)绿色数据方面1、绿色业务相关数据披露主要集中在绿色贷款余额、占比和增速,其他类型业务有待开展不同资产规模的样本银行披露绿色金融业务相关数据略有差异。资产规模较小(500亿元以下)的样本银行通常只披露绿色贷款相关绩效,资产规模较大(5000亿元以上)的样本银行会针对自己其他类型业务进行披露,例如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票据等。一是当前业内对绿色贷款的要求更多关注时间更长,使得各规模量级的银行在绿色贷款方面数据都较为充足,能够实现横纵可比;二是多数中小银行的绿色金融发展路径不够明确,对分支行具有特殊性的绿色金融业务开展的指导和指引有限,导致除了绿色贷款外暂时未开发其他业务,银行无法对其他业务进行披露。2、绿色运营排放指标得到普遍认可,部分指标披露维度不一,完整度不足绿色运营相关数据的总体披露率较高,但个别数据的披露率存在差异、节约利用的能力高低以及数据统计口径不同等情况值得关注。办公耗电、耗水、耗纸等主要数据的披露度较高的原因在于银行能够通过购买记录进行追溯。而部分数据如有害废弃物、无害废弃物披露率较低的原因在于该类数据较为复杂,且银行没有意识对该方面建立数据收集机制,导致该类数据较难追溯、复核和披露,从而无法比较各机构间在环保措施方面的整体效果。3、绿色投融资活动环境效益披露的指标各不相同样本银行披露的环境效益指标在数量和类型上都有所差异。各银行的投融资客户或项目的性质以及核算方式不同,所涉及的折合减排或节约的类型就无法相同,导致披露数据不完整、不全面,对气候风险尤其是转型风险的分析水平较弱。4、银行开始探索绿色投融资活动碳核算,但整体水平仍旧较低不同地区、行业在碳信息数据来源、核算标准、核算专业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导致核算难度高。根据《金融机构碳核算技术指南(试行)》,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涉及24个行业指南,涉及燃料燃烧过程、生产过程和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和排放因子繁杂,研究不同行业的核算方法、梳理相关系数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银行业金融机构普44议题六环境(ESG)信息披露遍缺乏跨学科(经济、环境、统计等)专业研究人员,对碳核算涉及的理论、方法均缺乏知识储备,绝大部分银行现在主要依靠第三方机构进行核算。453未来展望(一)继续加大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引导和支持建议金融监管机构借鉴和参考国际环境(ESG)信息披露相关标准,持续构建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体系,不断强化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加快推进分层次、分步骤的环境信息披露框架,依据实际情况适时构建包括环境信息披露管理条例和实施细则等制度体系,因地制宜地推动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有序开展,为环境信息披露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加快实现强制、全面、定量的环境信息披露,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逐步由自愿走向强制,是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趋势。(二)推进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的广度和深度建议金融机构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环境信息披露的覆盖范围、深化环境信息披露的指标内容。例如,在报告中增加自然相关披露、转型金融等议题,逐步、分层探索机构自身运营和投融资的碳足迹核算与披露。同时,持续关注国内外重要披露标准的最新监管趋势,包括但不限于TCFD框架、ISSB可持续发展准则、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指南》等。(三)加强环境信息披露重点领域的能力建设建议金融机构加入“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组”、“中英金融机构可持续信息工作组”等交流平台加强环境信息披露重点领域的能力建设。碳核算、环境与气候风险管理等领域是环境信息披露中的重点内容,直接影响到环境信息披露报告的质量,对金融机构专业技术要求较高,而部分银行业尤其是中小银行专业技术能力相对薄弱。在推进环境信息披露过程中,商业银行可针对性加强能力建设,加入如“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组”、“中英金融机构可持续信息工作组”等交流平台与绿色领先银行加强沟通协作,学习环境信息披露先进经验。除此之外,金融机构可借助信息科技手段,将绿色因素嵌入现有信息系统中或搭建自身的绿色金融系统,并依托该系统开展绿色项目自动识别与分析、ESG风险分类与管理、环境效益测算、绿色信贷定制化报送等,一方面为绿色金融业务赋能,另一方面提高数据质量、严防“漂绿”风险。中小型银行应逐步建立碳足迹系统和压力测试系统,加强环境与气候风险管理能力,为有效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奠定基础。议题六环境(ESG)信息披露46(四)从战略高度推动环境信息披露建议金融机构从战略角度重视环境信息披露,通过环境信息披露引导资源绿色化配置,推动机构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环境信息披露是衡量和判断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工作的重要基础,尽管近年来发布环境信息披露报告的银行数量逐渐增加,但关键指标披露率仍然偏低。整体来看,部分中小型银行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由于中小型银行对绿色金融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整体披露质量不高,披露成为“无米之炊”,绿色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可为环境信息披露提供有力支持。表230家样本银行概览银行名称区域银行类型资产规模(亿元)六盘水农商行贵州农商行92.91思南农商行贵州农商行96.97四会农商行广东农商行253.10雅安市银行四川城商行337.23安吉农商行浙江农商行440.60珠海农商行广东农商行681.45湖州银行浙江城商行1013.99柳州银行广西城商行1673.06中山农商行广东农商行1698.24四川银行四川城商行1848.20民泰银行浙江城商行2032.72天府银行四川城商行2262.18赣州银行江西城商行2445.95南海农商行广东农商行2485.72华润银行广东城商行2793.16晋商银行山西城商行3032.91泰隆银行浙江城商行3125.53昆仑银行新疆城商行3552.34顺德农商行广东农商行4057.24华融湘江银行湖南城商行4259.83桂林银行广西城商行4425.58九江银行江西城商行4615.034附表议题六环境(ESG)信息披露47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注:数据更新截至2022年12月末(本文由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ESG投资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德愉撰写)银行名称区域银行类型资产规模(亿元)贵阳银行贵州城商行6086.86成都农商行四川农商行6181.71广州银行广东城商行7200.97成都银行四川城商行7683.46长沙银行湖南城商行8786.73广州农商行广东农商行11616.29江苏银行江苏城商行26188.74上海银行上海城商行26531.99议题六环境(ESG)信息披露议题七金融科技行业ESG实践与展金融科技ESG望新冠疫情政策调整后,稳增长、稳就业成为我国下一阶段关键任务,平台经济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岁末将至之际,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召开,基于对当下经济形势的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对来年重点推进的行业作出了重要部署,也对平台企业的地位进行了最新定调,“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平台经济发展将迎来重要方向。作为平台经济的典型代表,金融科技行业长期以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研究金融科技行业ESG议题具有重要意义。金融科技行业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短短二十年的发展以来,已深入社会生产生活,不仅重塑了金融行业的业态,也改变着居民生产与消费的方式,为金融业乃至整个中国社会带来深刻变革。国家层面,2022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标志着我国第二轮金融科技发展顶层规划出台,提出要推动金融科技从基础支撑到驱动变革,促进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各领域融合应用。基于金融科技行业的变革性地位,各头部金融科技企业自身的ESG战略走向与布局重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关乎着未来新经济的发展方向。国内外头部金融科技企业在践行ESG方面已经做出了较多优秀实践。在此背景下,本文选择了Microsoft(微软)、Paypal、Visa、蚂蚁、腾讯、中国平安等金融科技及相关科技行业具有代表性的10家企业,对其优秀ESG实践案例进行研究,总结了金融科技行业应关注的ESG十大重点议题,并提出金融科技行ESG的实践趋势与展望,以期为金融科技行业践行ESG提供参考。481金融科技行业践行ESG的发展背景践行ESG理念、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必答题”。国际方面,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球广泛普及,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SustainabilityStandardsBoard,ISSB)推出可持续发展披露准则(IFRSSustainabilityDisclosureStandards,ISDS)将于2022年年底正式发布,将推动全球ESG信息披露框架的整合与统一。国内方面,2022年,国务院国资委公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企业质量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推动央企控股上市企业提升ESG治理与风险管理能力、披露ESG专项报告。ESG治理框架之下,企业ESG发展理念与战略的提出不仅仅出于进行信息披露、承担环境与社会责任的目的,议题七4金融科技ESG9更成为了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金融科技企业自身ESG战略的走向与布局重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关乎着未来新经济的发展方向。金融科技行业已充分渗入社会生产生活,具有较高的产业价值与公众价值。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企业通过提供支付及数字金融服务,面向我国14亿人群、链接广大金融机构与大中小微企业;通过提供数字生活服务,渗透公众社交、出行、零售、支付等衣食住行各领域;通过提供科技服务,推行普惠性“上云上链用数赋智”服务帮助传统企业上云上平台,驱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因而,金融科技行业各企业自身ESG战略的走向与布局重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关乎着未来新经济的发展方向。无论是促进金融科技行业积极拥抱ESG理念,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还是引导金融科技行业更好地为社会可持续发展转型提供金融与科技支持,都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监管部门积极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金融科技行业践行ESG迎来政策机遇。相关部委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利用金融科技赋能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金融科技行业践行ESG提供了政策方向性指引。通过对政策的解读,本文认为主要有鼓励金融科技企业积极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纾困小微企业、推动无障碍服务、加强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构建金融科技伦理体系六大重点方向(详见表1)。表1金融科技行业践行ESG的六大政策方向领域政策文件出台时间颁布主体具体内容金融科技支持绿色低碳《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2021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应用绿色节能技术和清洁可再生能源,加快数据中心绿色化建设与改造,加强能耗数据监测与管理;运用数字技术开展绿色定量定性分析,强化绿色企业、绿色项目智能识别能力,提升碳足迹计量、核算与披露水平,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为企业提供绿色信货、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碳金融等多元化金融产品。《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2022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建立ESG评价标准体系,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2021年1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发展绿色智能终端、绿色信息网络、绿色数据中心等。以数字化赋能生产、生活、生态,加速数字化推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智慧绿色增长。议题七5金融科技ESG0领域政策文件出台时间颁布主体具体内容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2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深入实施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各金融机构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化风险定价和管控模型,有效整合涉农主体信用信息,提高客户识别和信贷投放能力,减少对抵押担保的依赖,积极发展农户信用贷款。《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2021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借助移动物联网、卫星遥感、电子围栏等技术,加强种子与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交易等全链条数据自动化采集、可溯化信任和智能化分析。推动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电子化、智能化,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下沉度和渗透率,助力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有力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021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支持市县构建域内共享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金融科技纾困小微企业《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2021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雷达作用”,捕捉小微企业更深层次融资需求,综合利用企业经营、政务、金融等各类数据全面评估小微企业状况,缓解银企间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与企业生产经营场景相适配的精细化、定制化数字信贷产品。《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202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加大普惠金融科技投入,创新特色信贷产品,提高融资便利度,提升中小微企业贷款定价能力,完善融资服务和配套机制,加快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共享。金融科技推动无障碍服务《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2021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针对智能服务方式,聚焦老年、残障、少数民族等人群日常生活中的高频金融场景,深度挖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优势。《“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2021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建立普惠便捷的数字民生保障体系。金融服务百姓民生、金融支持实体、丰富涉农金融产品、无障碍信息服务。践行数据安全与信息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2021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全流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数据安全教育培训,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数据安全。《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2021年1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数据处理者对所处理数据的安全负责,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接受政府和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议题七5金融科技ESG1领域政策文件出台时间颁布主体具体内容构建金融科技伦理体系《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2021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履行金融科技伦理管理主体责任,探索设立企业级金融科技伦理委员会,建立金融科技伦理审查、信息披露等常态化工作机制,提前预防、有效化解金融科技活动伦理风险,严防技术滥用。《金融领域科技伦理指引》2022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坚持金融科技的本质是金融,涉及金融业务的按照相关规定取得金融牌照和资质,规范开展经营活动,杜绝以“科技创新”的名义模糊业务边界、交叉嵌套关系、层层包装产品、实施无证经营或超范围经营等行为。秉持“金融为本、科技为器”原则,坚持科技为金融赋能的定位,划定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的合作边界,由金融机构直接提供金融服务,由科技公司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支持,有效隔离金融风险与科技风险。《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2022年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定期审核、评估、验证算法机制机理、模型、数据和应用结果等,不得设置诱导用户沉迷、过度消费等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违背伦理道德的算法模型。2金融科技行业十大重点议题及ESG前沿实践案例本小节基于对Microsoft(微软)、Paypal、Visa、蚂蚁、腾讯、中国平安等金融科技及相关科技行业具有代表性的10家企业的ESG前沿实践进行研究与分析,按照现阶段重要性优先级提出了金融科技行业需重点关注的十大议题,总结了各议题之下金融科技企业ESG实践特征与实践前沿,并对部分优秀实践案例进行研究。表2金融科技行业ESG十大重点议题序号ESG重点议题重点议题1打造技术驱动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及科技伦理体系重点议题2打造绿色服务体系重点议题3科技创新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重点议题4发展普惠科技重点议题5关注消费者权益保护重点议题6重视员工关怀与发展重点议题7参与国际及行业合作重点议题8构建负责任的供应链重点议题9完善风险管理体系重点议题10开展绿色运营议题七5金融科技ESG2关键议题1:打造技术驱动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及科技伦理体系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是金融科技行业面临的核心风险议题。案例中大多数企业都已就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议题设立了专门的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部分企业利用算法对数据安全风险进行监控,如蚂蚁集团搭建了基于区块链的数据隐私保护技术体系,对交易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隐私保护。科技伦理建设是确保技术向善发展的重要途径。以蚂蚁集团、腾讯、中国平安为代表的部分金融科技企业已探索搭建科技伦理体系,制定了基于AI伦理治理的相关政策与组织架构,对人工智能的开发和利用进行科学管控。总体而言,金融科技行业企业在科技伦理建设方面的关注和投入度有待继续提高。案例一:腾讯科技伦理治理体系2021年,腾讯集团层面已关注到AI伦理治理的重要性,探索Al可解释性路径,推动制定科技伦理相关标准与准则。目前主要有三项重点举措:一是研发AI伦理治理工具。例如,优图实验室等AI技术团队针对极易产生换脸伪造问题的AI深度合成技术,通过研发人脸合成检测技术,实现对合成或编辑照片、视频的检测。目前,人脸合成检测平台“FaceIn人脸防伪”已支持多种换脸方法检测。二是提升科研人员科技伦理素养。开发人工智能等科技伦理相关的培训课程,定期对技术研发人员进行培训,并保持常态化沟通与交流。三是发布国内首份可解释AI报告。2021年,腾讯发布《可解释AI发展报告2022——打开算法黑箱的理念与实践》,全面梳理了可解释AI的概念、监管政策、发展趋势、行业实践,提出未来发展建议。关键议题2:打造绿色服务体系在利用科技打造绿色服务体系方面,案例企业的实践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积极以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金融科技在环境数据采集与共享、绿色资产识别、环境气候风险量化、智能动态风控、环境信息披露等绿色金融各个环节开始显现成效,引导资本向低碳领域流动。如,蚂蚁集团、中国平安等企业在金融科技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二是积极提供绿色科技解决方案助力生态保护与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如在碳核算场景下,金融科技的碳核算管理解决方案正逐渐走向成熟,微软、恒生电子、蚂蚁集团、腾讯都已提供了企业碳核算管理平台。环境与生态保护是金融科技企业关注的另一大前沿场景,已有微软、Facebook等企业走在前列,特别是微软已就环境与生态保护推出了全方位的科技产品与服务。议题七5金融科技ESG3关键议题3:科技创新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案例企业以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发展在目前阶段主要是以自身数字技术推进数字办公及企业管理、产业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办公及企业管理方面,腾讯会议、Paypal推出的Venmo商业档案等产品帮助企业,特别是对于小微企业而言以极低的成本实现组织无业务的数字化,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在产业互联网领域,腾讯等企业推出了多元化的数字化升级解决方案,以物联网技术推动生产制造过程中数实融合,以云服务等技术助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实现数据驱动生产、驱动制造。案例二:平安集团自然灾害风险识别系统与风险管理平台平安产险针对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现象,成立自然灾害实验室,利用数值模拟、机器学习、卫星遥感监测等创新技术,开展气候变化物理风险研究,协助财产所有者控制资产气候风险损失。平安产险自主研发数字化自然灾害风险识别系统与风险管理平台——RS鹰眼系统。该系统内嵌了超过140亿的全国地理历史灾害数据、企业承保及理赔数据,可分析评估中国境内9种自然灾害风险评级、5种常见农作物自然灾害风险评级,实现全国境内任意地址的自然灾害风险、强风降水和环境污染风险分析,并与国家气象管理预警系统对接,在灾害来临之前为客户发布灾害预警短信提示、推送应对风险的防灾防损建议。案例三:蚂蚁OceanBase分布式数据库向业界及各产业开源OceanBase为蚂蚁集团自主研发的企业级分布式关系数据库,自2010年创建至今,正发展成为企业核心系统升级的首选数据库之一,通过为企业提供海量数据管理解决方案,促进各类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一是助力企业在线营销决策。例如在能源、通信、新零售、旅游服务、餐饮、金融等各行业领域,各行业企业已经借助OceanBase大容量、高弹性、高吞吐、在线交易与在线分析(HTAP)能力,更有效、更实时地进行数据分析,并基于数据分析进行营销决策。二是降低企业数据库搭建及运维成本。如涉及贸易、跨境业务的各类企业,其供应链系统与终端客户往往不在同一个区域,数据库通常需要构建在多朵云上,这对企业数据库的开发建设和迭代效率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给企业带来大量额外支出。OceanBase已经帮助多家跨境企业有效应对以上挑战,帮助客户节省了不同云、不同数据库类型的开发成本,并极大降低了数据库的运维成本。议题七5金融科技ESG4关键议题4:发展普惠科技对于金融科技企业而言,“普惠科技”理念现阶段主要在负责任金融、助力小微发展、投入助农兴农和关注数字生活与无障碍服务等议题中落实。例如在践行负责任金融方面,平安集团已通过建立智能模型在其投资决策的全流程融入ESG策略。又如在投入助农兴农方面,金融科技企业由传统推动普惠金融发展逐渐向利用数字化和智慧化技术,推动智慧乡村、智慧农业建设领域拓展。关键议题5:关注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科技行业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有其特殊性,除传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投诉管理之外,打击电信及网络诈欺、投资者教育、消费者金融适当性管理也是金融科技行业关注的重点。目前,绝大多数金融科技案例企业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消费者投诉及举报处置机制,但在投资者教育、消费者金融适当性方面关注和投入有待提高。关键议题6:重视员工关怀与发展金融科技行业员工关怀与发展主要包括员工福利与安全、员工晋升与绩效、包容性与多元化、员工学习与发展四个子议题。值得关注的是,员工福利与安全方面,个别案例企业已建立专门的员工安全管理体系,如Visa设置GSS团队负责企业安全风险的监控、评估与培训。在员工学习与发展方面,金融科技行业作为金融业务与IT技术的交叉行业,对金融科技复合人才存在较大的需求缺口。因此,金融科技企业格外重视对具有金融相关业务经验、了解金融业务需求及痛点同时又熟悉IT业务开发的复合人才培养。关键议题7:参与国际及行业合作金融科技企业在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合作与公共政策制定领域已取得较多成果。发起或加入相关国际组织、推动和支持公共政策制定,在气候变化、普惠金融、科技伦理等核心议题下参与国际对话,已成为领先金融科技公司参与构建国际话语体系的重要途径。Visa、微软、苹果、Facebook等国际企业已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与气候公共政策合作。如,微软与世界经济论坛(WEF)成立脱碳行动气候小组,并发起TransformtoNetZero倡议,输出低碳转型经2021年6月1日,OceanBase正式对外宣布开源,并成立OceanBase开源社区,社区官网同步上线,将300万行核心代码向社区开放,将极大降低各类实体企业搭建数据库的成本,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议题七5金融科技ESG5验。蚂蚁集团与联合国环境署共同推出了绿色数字金融联盟(GDFA),持续助力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但相较而言,目前国内金融科技企业在参与和推动国际合作方面的影响力与话语权有待提升。关键议题8:构建负责任的供应链金融科技行业负责任的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三大关键点:一是制定供应商行为规范对供应商进行标准化管理;二是作出供应商多元化承诺,致力于推动供应商多元化;三是在碳中和背景下,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供应商碳排放管理给予关注。PayPal、微软、苹果、腾讯等企业均提出推进价值链减碳和碳中和目标。此外,微软和Paypal还积极就供应链碳排放管理对供应商开展能力建设,为之提供相关技术工具。案例四:微软供应商碳排放管理2020年7月,微软在其供应商行为准则中新增了可持续性要求,要求供应商披露自己的碳足迹并制定减少碳足迹的计划,以支持企业碳排放目标。目前,微软已对部分供应商碳排放要求,并为其制定减碳目标计划。与供应商合作制定减排路线图2021年7月,已有87%的微软供应商向CDP报告了其碳排放量,较2020年增加12%。此外,微软与供应商合作制定了到2030年的减排活动行动计划,通过网络研讨会以及一对一会议,深入了解供应商碳足迹并与其探讨相关的减排手段。微软供应链减排的目标为:到2030年,要求供应商在2020年碳排放基线的基础上将范围3排放量减少一半以上。为供应商提供减排报告工具2021年,微软发布了面向供应商的减排能力建设工具和资源。微软与ENGIEImpact、WSP和CDP合作开发供应商报告工具以帮助供应商报告温室气体排放量、制定清洁能源战略并减少与能源相关的排放量。关键议题9:完善风险管理体系金融科技行业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支付风险、反垄断风险、合规风险、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风险、科技伦理风险以及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等等。案例企业主要通过设立风险管理体系、建立风险评估与监控模型等,实时跟踪企业管理及业务运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部分案例企业如腾讯、蚂蚁集团、Paypal等已设立业务/职能团队-风险管理团队-独立审计团队组议题七5金融科技ESG6成的三道防线风险管理体系,并在董事会单独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集团风险管理。部分技术基础较好的案例企业如Visa、中国平安,基于自身算法优势利用AI进行风险管理,已建立了各类风险评估与监控模型,对企业内部风险进行智能监控。关键议题10:开展绿色运营对于金融科技行业而言,金融科技企业的能耗主要来自于办公大楼内部日常运营及数据中心服务器计算能耗两大方面。针对运营能耗管理,部分企业已建立实时能效监控与管理系统,对企业运营能耗进行分析、管理与优化。针对数据中心能耗管理,拥有数据中心的企业主要致力于提升服务器计算能效(PUE),个别企业成功利用技术与算法大大减少了服务器能源消耗,如由蚂蚁集团研发的绿色计算技术,为行业绿色架构体系的建设提供典型示范。3金融科技行业践行ESG的趋势与展望基于上文对金融科技行业ESG政策机遇的解读、对10家国内外金融科技企业优秀ESG实践案例的研究及对金融科技行业ESG十大重点议题的剖析,我们建议金融科技企业重点关注以下战略方向:关注数据安全及金融科技伦理问题,强化自身治理。在数据安全方面,国家层面还未有金融数据采集、清洗、存储、分析、可视化等技术使用与技术创新边界相关标准与法律法规出台。金融科技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当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密切关注数据与技术监管动向,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开展相应业务。在金融科技伦理方面,金融科技企业需搭建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并构筑关注AI可信性、可解释性、公平性、隐私保护的技术体系;此外,金融科技企业需厘清金融业务与科技业务的边界,开展金融业务需持牌经营,杜绝以“科技创新”的名义模糊业务边界、层层包装产品等行为,隔离金融风险与科技风险。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推进金融适当性管理。金融科技企业作为支付服务及金融产品平台服务的提供方,对于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有其特殊性,应重点关注金融适当性管理及投资者教育两大重点环节。金融科技企业应加强对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的评估及产品风险的披露与提示,建立精准科学产品分级及算法匹配机制,谨慎进行金融产品推荐及授信。此外,应持续加强投资者教育,提升消费者的金融素养与专业水平,避免过度投资、过度借贷。发挥平台自身的社会公众效应,推进社会治理。金融科技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深入公众生产生活的平台示范作用,在获取收益的同时,利用自身社会网络效应与技术优势,推进社会治议题七5金融科技ESG7理,重点关注低碳发展、数字普惠、员工关怀与发展等议题。通过构建个人碳账户等方式,引导公众绿色低碳生活理念;通过加强各类技术应用创新、推广培训等手段弥合残障群体、老年群体的数字鸿沟,推进社会无障碍服务;加强内容保护,打击算法推荐机制下的不良内容推荐;加强员工关怀,倡导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融合技术创新,赋能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目前数字技术的前沿进展与各项金融业务场景中的实际需求痛点仍未实现较好的打通与对接,大量应用场景仍有待挖掘。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金融科技企业可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为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科技解决方案。一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优势支持绿色金融发展,赋能环境数据采集、绿色资产识别、环境气候风险量化、环境信息披露等各类绿色金融应用场景。二是金融科技平台企业基于自身支付、电商、金融等业务,积累了大量行为、消费、交易与商户数据,拥有庞大的个人及企业用户规模与流量,可依托自身资源,支持企业与个人碳账户构建,助力我国碳核算体系建设。依托自身科技创新,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建议金融科技企业通过技术输出与技术创新加快产品及服务转型升级,助力小微企业以低成本实现组织或业务的数字化,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如提供便捷的支付及财务管理办公应用,推动企业运营的数字化转型。积极布局产业互联网领域,以物联网技术推动生产制造过程中数实融合,以云服务等技术助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助力实体经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建议领先企业加强示范作用,引导带动金融科技行业践行ESG。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将ESG融入战略和业务发展规划的意识、缺乏开展ESG建设与管理的能力。鼓励头部金融科技企业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发起或参与相关的行业论坛,向中小企业开放技术能力等多样化的形式联合行业间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加强ESG能力建设,带动中小企业践行ESG。此外,头部企业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发起或加入金融科技与ESG相关国际组织、推动和支持公共政策制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本文由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ESG投资研究中心研究员范程程撰写)联系我们:地址:北京市通州区世界侨商中心3号楼16层1604邮编:101100电话:+86(010)-69553526传真:+86(010)-69553526网址:www.ifs.net.cn微信公众号号:ESG-Research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