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温室⽓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企业温室⽓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企业温室⽓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企业温室⽓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试⾏)(试⾏)(试⾏)(试⾏)(试⾏)(试⾏)(试⾏)(试⾏)⽬录CONTENT0102指南背景指南附件03指南正⽂01指南背景⼀、指南背景•••2016年主管部⻔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第三⽅核查参考指南》,⽤于指导地⽅主管部⻔组织开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点排放单位的温室⽓体排放报告核查⼯作;2018年机构改⾰以来,⽣态环境部不断加强温室⽓体和污染物的协同管理,明确并进⼀步加强企业对数据准确性的主体责任,探索利⽤⽣态环境系统已有的制度和⼯作队伍优势开展企业温室⽓体排放报告的核查⼯作;为规范和指导地⽅省级⽣态环境主管部⻔组织开展重点排放单位温室⽓体排放报告核查⼯作,⽣态环境部组织编制了《企业温室⽓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试⾏)》。02指南正⽂⼆、指南正⽂1.指南适⽤范围••本指南适⽤于省级⽣态环境主管部⻔组织对重点排放单位报告的温室⽓体排放量及相关数据的核查。对重点排放单位以外的其他企业或经济组织的温室⽓体排放报告核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温室⽓体排放报告核查,基于科研等其他⽬的的温室⽓体排放报告核查⼯作可参考本指南执⾏。2.1重点排放单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业内年度温室⽓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氧化碳当量及以上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2.2温室⽓体排放报告重点排放单位根据⽣态环境部制定的温室⽓体排放核算⽅法与报告指南及相关技术规范编制的载明重点排放单位温室⽓体排放量、排放设施、排放源、核算边界、核算⽅法、活动数据、排放因⼦等信息,并附有原始记录和台账等内容的报告。⼆、指南正⽂2.术语和定义2.3、数据质量控制计划重点排放单位为确保数据质量,对温室⽓体排放量和相关信息的核算与报告作出的具体安排与规划,包括重点排放单位和排放设施基本信息、核算边界、核算⽅法、活动数据、排放因⼦及其他相关信息的确定和获取⽅式,以及内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相关规定等。理解: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类似于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和我国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所使⽤的“监测计划”的概念;数据质量控制计划不同于核算报告,核算报告是事后⾏为,⽽数据质量控制计划是事先⾏为,是对核算⼯作的整体安排和规划,是数据质量控制的基础,是确保核算质量的前提。数据质量控制计划也不同于《核算指南》,《核算指南》是适⽤于某个⾏业内所有重点排放单位的技术⽂件,⽽数据质量控制计划是仅适合于某个重点排放单位进⾏数据核算的“作业指导书”。⼆、指南正⽂2.术语和定义2.4、核查根据⾏业温室⽓体排放核算⽅法与报告指南以及相关技术规范,对重点排放单位报告的温室⽓体排放量和相关信息进⾏全⾯核实、查证的过程。2.5、不符合项核查发现的重点排放单位温室⽓体排放量、相关信息、数据质量控制计划、⽀撑材料等不符合温室⽓体核算⽅法与报告指南以及相关技术规范的情况。⼆、指南正⽂2.术语和定义•••••重点排放单位温室⽓体排放报告的核查应遵循客观独⽴、诚实守信、公平公正、专业严谨的原则,依据以下⽂件规定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态环境部发布的⼯作通知;-⽣态环境部制定的温室⽓体排放核算⽅法与报告指南;-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指南正⽂3.核查原则和依据⼆、指南正⽂4.核查程序和要点4.1核查程序:8个步骤4.1.1核查安排▲省级⽣态环境主管部⻔应综合考虑核查任务、进度安排及所需资源组织开展核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式委托技术服务机构开展⼯作。技术服务机构应建⽴:建⽴有效的⻛险防范机制、完善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适当的公正性保证措施,确保核查⼯作公平公正、客观独⽴开展。⼆、指南正⽂4.1核查程序•4.1.2建⽴核查技术⼯作组▲省级⽣态环境主管部⻔应根据核查任务和进度安排,建⽴⼀个或多个核查技术⼯作组。▲核查技术⼩组的⼯作内容:-实施⽂件评审;-完成《⽂件评审表》,提出《现场核查清单》的现场核查要求;-提出《不符合项清单》,交给重点排放单位整改,验证整改是否完成;-出具《核查结论》;-对未提交排放报告的重点排放单位,按照保守性原则对其排放量及相关数据进⾏测算。技术⼯作组⾄少由2名成员组成,其中1名为负责⼈,⾄少1名成员具备被核查的重点排放单位所在⾏业的专业知识和⼯作经验。⼆、指南正⽂4.1核查程序4.1.3⽂件评审▲技术⼯作组对重点排放单位提交的排放报告及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等⽀撑材料进⾏⽂件评审。▲初步确认重点排放单位的温室⽓体排放量和相关信息的符合情况,识别现场核查重点,提出现场核查时间、需访问的⼈员、需观察的设施、设备或操作以及需查阅的⽀撑⽂件等现场核查要求。▲按附件2和附件3的格式填写完成《⽂件评审表》和《现场核查清单》提交省级⽣态环境主管部⻔。⽂件评审重点:-投诉举报企业温室⽓体排放量和相关信息存在的问题;-⽇常数据监测发现企业温室⽓体排放量和相关信息存在的异常情况;-上级⽣态环境主管部⻔转办交办的其他有关温室⽓体排放的事项。⼆、指南正⽂4.1核查程序4.1.4建⽴现场核查组▲省级⽣态环境主管部⻔应根据核查任务和进度安排,建⽴⼀个或多个现场核查组。▲开展的⼯作:-根据《现场核查清单》,对重点排放单位实施现场核查,收集相关证据和⽀撑材料;-详细填写《现场核查清单》的核查记录并报送技术⼯作组。▲现场核查组的⼯作可由省级⽣态环境主管部⻔及其直属机构承担,也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式委托技术服务机构承担。现场核查组应⾄少由2⼈组成。为了确保核查⼯作的连续性,现场核查组成员原则上应为核查技术⼯作组的成员。对于核查⼈员调配存在困难等情况,现场核查组的成员可以与核查技术⼯作组成员不同。对于连续核查2年,未发现任何不符合项的重点排放单位,且当年⽂件评审中未发现存在疑问的信息或需要现场重点关注的内容,经省级⽣态环境主管部⻔同意后,可不实施现场核查。⼆、指南正⽂4.1核查程序••4.1.5实施现场核查现场核查的⽬的是根据《现场核查清单》收集相关证据和⽀撑材料。现场核查的主要步骤:核查准备:明确核查任务重点、组内⼈员分⼯、核查范围和路线,准备核查所需要的装备,如现场核查清单、记录本、交通⼯具、通信器材、录⾳录像器材、现场采样器材等。现场核查:现场核查组可采⽤以下查、问、看、验等⽅法开展⼯作。现场核查组应验证现场收集的证据的真实性,确保其能够满⾜核查的需要。现场核查组应在现场核查⼯作结束后2个⼯作⽇内,向技术⼯作组提交填写完成的《现场核查清单》。对《现场核查清单》中未取得有效证据、不符合核算指南要求以及未能按数据质量控制计划执⾏等情况,提交给技术⼯作⼩组填写《不符合项清单》,要求重点排放单位收到清单后5个⼯作⽇内采取整改措施。重点排放单位应在收到《不符合项清单》后的5个⼯作⽇内,填写完成《不符合项清单》中“整改措施及相关证据”⼀栏,连同相关证据材料⼀并提交技术⼯作组。技术⼯作组应对不符合项的整改进⾏书⾯验证,必要时可采取现场验证的⽅式。⼆、指南正⽂4.1核查程序4.1.6出具《核查结论》技术⼯作组出具《核查结论》对于未提出不符合项的,技术⼯作组应在现场核查结束后5个⼯作⽇内填写完成《核查结论》;对于提出不符合项的,技术⼯作组应在收到重点排放单位提交的整改《不符合项清单》后5个⼯作⽇内填写完成《核查结论》。如果重点排放单位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不符合项的整改,或整改措施不符合要求,技术⼯作组应根据核算指南与⽣态环境部公布的缺省值,按照保守性原则测算排放量及相关数据,并填写完成《核查结论》。对于经省级⽣态环境主管部⻔同意不实施现场核查的,技术⼯作组应在省级⽣态环境主管部⻔作出不实施现场核查决定后5个⼯作⽇内,填写完成《核查结论》。⼆、指南正⽂4.1核查程序4.1.7告知核查结果省级⽣态环境主管部⻔应将《核查结论》告知重点排放单位。如省级⽣态环境主管部⻔认为有必要进⼀步提⾼数据质量,可在告知核查结果之前,采⽤复查的⽅式对核查过程和核查结论进⾏书⾯或现场评审。理解:复查的程序可参考核查程序执⾏。复查可针对所有的重点排放单位,也可针对数据质量⻛险较⾼的重点排放单位。同⼀个重点排放单位,实施复查和核查的主体不能相同。⼆、指南正⽂4.1核查程序•4.1.8保存核查记录省级⽣态环境主管部⻔应以安全和保密的⽅式保管核查的全部书⾯(含电⼦)⽂件⾄少5年。技术服务机构应将核查过程的所有记录、⽀撑材料、内部技术评审记录等进⾏归档保存⾄少10年。⼆、指南正⽂4.1核查程序•••••••4.2.1⽂件评审要点:4.2.1.1重点排放单位基本情况4.2.2.2核算边界4.2.2.3核算⽅法4.2.2.4核算数据4.2.2.5质量保证和⽂件存档4.2.2.6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及执⾏4.2.2.7其他内容4.2.2现场核查要点⼆、指南正⽂4.2核查要点4.2.1.1重点排放单位基本情况:技术⼯作组应通过查阅重点排放单位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机构简介、组织结构图、⼯艺流程说明、排污许可证、能源统计报表、原始凭证等⽂件的⽅式确认以下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与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的符合性:重点排放单位名称、单位性质、所属国⺠经济⾏业类别、统⼀社会信⽤代码、法定代表⼈、地理位置、排放报告联系⼈、排污许可证编号等基本信息;重点排放单位内部组织结构、主要产品或服务、⽣产⼯艺流程、使⽤的能源品种及年度能源统计报告等情况。⼆、指南正⽂4.2核查要点4.2.1.2核算边界技术⼯作组应查阅组织机构图、⼚区平⾯图、标记排放源输⼊与输出的⼯艺流程图及⼯艺流程描述、固定资产管理台账、主要⽤能设备清单并查阅可⾏性研究报告及批复、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批复、排污许可证、承包合同、租赁协议等,确认以下信息的符合性:核算边界是否与相应⾏业的核算指南以及数据质量控制计划⼀致;纳⼊核算和报告边界的排放设施和排放源是否完整;与上⼀年度相⽐,核算边界是否存在变更等。⼆、指南正⽂4.2核查要点4.2.1.3核算⽅法技术⼯作组应确认重点排放单位在报告中使⽤的核算⽅法是否符合相应⾏业的核算指南的要求,对任何偏离指南的核算⽅法都应判断其合理性,并在《⽂件评审表》和《核查结论》中说明。⼆、指南正⽂4.2核查要点•••4.2.1.4核算数据:包括活动数据、排放因⼦、排放量和⽣产数据。活动数据应对重点排放单位排放报告中的每⼀个活动数据的来源及数值进⾏核查。核查的内容:活动数据的单位、数据来源、监测⽅法、监测频次、记录频次、数据缺失处理等。对⽀撑数据样本较多需采⽤抽样⽅法进⾏验证的,应考虑抽样⽅法、抽样数量以及样本的代表性。⼆、指南正⽂4.2核查要点•••如果使⽤了监测设备,确认监测设备是否得到了维护和校准,维护和校准是否符合核算指南和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的要求。因设备校准延迟⽽导致的误差是否根据设备的精度或不确定度进⾏了处理,处理的⽅式不应低估排放量或过量发放配额。核算指南中规定的可以⾃⾏检测或委托外部实验室检测的关键参数,确认重点排放单位是否具备测试条件,是否依据核算指南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并按规定留存样品。如果不具备⾃⾏测试条件,委托的外部实验室是否有计量认证(CMA)资质认定或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认可。技术⼯作组应将每⼀个活动数据与其他数据来源进⾏交叉核对。⼆、指南正⽂4.2核查要点•••4.2.1.4核算数据:排放因⼦技术⼯作组对重点排放单位排放报告中的每⼀个排放因⼦的来源及数值进⾏核查。对采⽤缺省值的排放因⼦,技术⼯作组应确认与核算指南中的缺省值⼀致。对实测的排放因⼦,核查的内容、抽样的⽅法以及检测均参考活动数据的核查。应对每⼀个排放因⼦与其他数据来源进⾏交叉核对。⼆、指南正⽂4.2核查要点•••4.2.1.4核算数据排放量应对排放报告中排放量的核算结果进⾏核查。排放量计算公式是否正确、排放量的累加是否正确、排放量的计算是否可再现等⽅式确认排放量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通过对⽐以前年份的排放报告,通过分析⽣产数据和排放数据的变化和波动情况确认排放量是否合理等。⼆、指南正⽂4.2核查要点•••4.2.1.4核算数据⽣产数据对每⼀个⽣产数据进⾏核查,并与数据质量控制计划规定之外的数据源进⾏交叉验证。核查内容应包括数据的单位、数据来源、监测⽅法、监测频次、记录频次、数据缺失处理等。对⽣产数据样本较多需采⽤抽样⽅法进⾏验证的,应考虑抽样⽅法、抽样数量以及样本的代表性。⼆、指南正⽂4.2核查要点4.2.1.5质量保证和⽂件存档核查内容:是否建⽴了温室⽓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负责机构和⼈员、⼯作流程和内容、⼯作周期和时间节点,温室⽓体排放核算和报告专员;是否定期对计量器具、监测设备进⾏维护管理;维护管理记录是否已存档;是否建⽴健全温室⽓体数据记录管理体系;是否建⽴温室⽓体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定期对温室⽓体排放数据进⾏交叉校验,对可能产⽣的数据误差⻛险进⾏识别,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案。⼆、指南正⽂4.2核查要点4.2.1.6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及执⾏温室⽓体排放单位被列⼊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后,在提交⾸年度排放报告时,按照规定的格式提交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在没有修订的情况下,数据质量控制计划不需要每年提交;对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内容的核查包括:版本及修订、重点排放单位情况、核算边界和主要排放设施描述、数据的确定⽅式、数据内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相关规定等5个⽅⾯;对数据质量控制计划执⾏的核查⼀般贯穿在对重点排放单位的基本情况、核算边界、核算⽅法、核算数据及质量保证和⽂件存档的核查之中;对不符合核算指南要求的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应开具不符合项要求重点排放单位进⾏整改;对于未按数据质量控制计划获取的活动数据、排放因⼦、⽣产数据,技术⼯作组应结合现场核查组的现场核查情况开具不符合项,要求重点排放单位按照保守性原则测算数据,确保不会低估排放量或过量发放配额。⼆、指南正⽂4.2核查要点•4.2.1.6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及执⾏数据质量控制计划⼀般不予修订,只有重点排放单位发⽣变化并满⾜以下条件时,⽅可进⾏修订;修订后的数据质量控制计划需要重新提交。因排放设施发⽣变化或使⽤新燃料、物料产⽣了新排放;采⽤新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法,提⾼了数据的准确度;发现按照原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的监测⽅法核算的数据不正确;发现修订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可提⾼报告数据的准确度;发现数据质量控制计划不符合核算指南要求。⼆、指南正⽂4.2核查要点4.2.1.7其他内容应关注如下重点内容:投诉举报企业温室⽓体排放量和相关信息存在的问题;各级⽣态环境主管部⻔转办交办的事项;⽇常数据监测发现企业温室⽓体排放量和相关信息存在异常的情况;排放报告和数据质量控制计划中出现错误⻛险较⾼的数据以及重点排放单位是如何控制这些⻛险的;重点排放单位以往年份不符合项的整改完成情况,以及是否得到持续有效管理等。⼆、指南正⽂4.2核查要点•现场核查组应按《现场核查清单》开展核查⼯作,并重点关注如下内容:投诉问题转办交办事项⽇常监测发现的问题排放报告中与质量控制计划或者核算指南不⼀致的地⽅数据质量控制计划修订的原因⼆、指南正⽂4.2核查要点••重点排放单位对核查结果有异议的,可在被告知核查结论之⽇起7个⼯作⽇内,向省级⽣态环境主管部⻔申请复核。复核结论应在接到复核申请之⽇起10个⼯作⽇内作出。⼆、指南正⽂5核查复查•••公开核查结论:省级⽣态环境主管部⻔将所有重点排放单位的《核查结论》在官⽅⽹站向社会公开,并报⽣态环境部汇总。公开复核结论:如果核查结果涉及复核,复核结论也应公开;公开技术服务机构信息:核查⼯作结束后,省级⽣态环境主管部⻔应对技术服务机构提供的核查服务进⾏评价,并在官⽅⽹站向社会公开《技术服务机构信息公开表》。评价过程应结合技术服务机构与省级⽣态环境主管部⻔的⽇常沟通、技术评审、复查以及核查复核等环节开展。⼆、指南正⽂6信息公开附件1:检查⼯作流程图附件2:⽂件评审表附件3:现场核查清单附件4:不符合项清单附件5:核查结论附件6:技术服务机构信息公开表三、指南附件三、指南附件附件1:核查⼯作流程图三、指南附件附件2:⽂件评审表三、指南附件附件3:现场核查清单三、指南附件附件4:不符合项清单三、指南附件附件5:核查结论三、指南附件附件6:技术服务机构信息公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