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绿研究院2021本报告可免费使用和转载,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需使用本报告出版,请与创绿研究院确认,并寄送一份出版物以作存留;如需引用报告内的数据或图片,请联系作者;如需用于线上展示及传播,请直接使用本机构网站的原始链接。本报告仅代表创绿研究院的机构观点,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致谢本报告由创绿研究院完成并发布,感谢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德国)北京代表处在资金方面对本报告的支持,及以下专家在研究过程中分享的宝贵经验和建议(排名不分先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江源、广西民族大学海洋与生物技术学院院长姜明国、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国际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李丽平以及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首席专家、研究员、生态环境补偿研究中心主任刘桂环。本报告由创绿研究院生物多样性项目专员栾欣茹、生物多样性项目高级主管徐嘉忆以及项目顾问朱源共同撰写。感谢创绿研究院项目副总监郭虹宇和项目专员刘杰伊、项目顾问莫凌水和石玲玲、发展项目专员韩红梅和姚靖然、海洋保护项目专员专美佳及生物多样性项目实习生朱一凡和乐祎在研究过程中提供的宝贵建议和研究支持。此外,感谢传播主管薛一、姜雪,以及文字编辑谢亮和设计师卢抒雯对于报告制作和传播的不懈努力。关于创绿研究院创绿研究院(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登记注册于北京市民政局,是一家扎根国内、放眼全球的环境智库型社会组织。机构致力于全球视野下的政策研究与多方对话,聚焦可持续领域的前沿问题与创新解决方案,助力中国高质量地实现“碳中和”目标并推进绿色、开放、共赢的国际合作,共促全球迈向净零排放与自然向好的未来。©G:HUB2021Thisreportisfreetouseandreproduceforyourownpublication,aslongastheyarenotforcommercialuse.Asthecopyrightholder,G:HUBdoesrequestdueacknowledgementandacopyofyourpublication.Pleasecontactauthorforcitationofthedataorfigures.Foronlinepublication,G:HUBrequestsdirectlinktotheoriginalresourceontheG:HUBwebsite.ThisreportonlyrepresentstheviewsofG:HUB.Pleasecontactusifthere’reanyquestionsorproblems.AcknowledgementsThisreportisproducedbyG:HUB.WewouldparticularlyliketoacknowledgeHeinrich-Böll-Stiftung,BeijingRepresentativeOfficefortheirfundingsupportforthisreport.Specialthankstothefollowingexpertswhoprovideduswithfeedbackandsupportthroughoutthereport’sdevelopment(innoparticularorder):ProfessorJIANGYuan(FacultyofGeographicalScience,BeijingNormalUniversity),andDeanJIANGMingguo(SchoolofMarineSciencesandBiotechnology,Guangxi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DirectorLILiping(InternationalInstituteoftheEnvironmentalandEconomicPolicyResearchCentre,MinistryofEcologyandEnvironment),andSeniorFellow,ChiefExpertsandDirectorLIUGuihuan(CenterofEco-EnvironmentCompensation(CEEC),ChineseAcademyforEnvironmentalPlanning(CAEP),MinistryofEcologyandEnvironment).TheguidebookwascollaborativelydevelopedbyLUANXinru(ProjectOfficerofBiodiversity),XUJiayi(SeniorProjectManagerofBiodiversity)andZHUYuan(ProjectConsultant).Wewouldliketothankourcolleagueswhowerekindlyinvolvedinthedraftingorreviewofthisreport(innoparticularorder):GUOHongyu(DeputyProjectDirector),LIUJieyi(ProjectOfficerofClimateandEnergy),Dr.SHILingling,MOLingshui(ProjectConsultant),HANHongmei(ProjectOfficerofDevelopment),YAOJingran(ProjectOfficerofDevelopment),ZHUANMeijia(ProgramOfficerofOceanGovernance),ZHUYifan(InternofBiodiversity)andLEYi(InternofBiodiversity).Inaddition,theproductionanddisseminationofthereportwouldnothavebeencompletedwithouttheeffortsofXUEYi(CommunicationManager),JIANGXue(CommunicationOfficer),XIELiang(CopyEditor)andLUShuwen(GraphicDesigner).AboutG:HUBGreenovationHub(GHub)isanindependentenvironmentalthinktankwithaglobaloutlook,registeredwiththeBeijingMunicipalCivilAffairsBureau.GHubadvancesthepolicydevelopmentanddialoguesincutting-edgeareasofsustainabledevelopment,seeksinnovativesolutionstoqualitygrowth,climateresilienceandcarbonneutralityinChinaandbeyond,contributingtoanet-zeroandnature-positivefuture.封面:印度尼西亚©FaridaRidhwan,Pixabay封里:莱茵湖©MadelineAnn,PixabayExecutiveSummaryTheyear2021marksthe30thanniversaryofChina-ASEAN1DialogueRelationsandwitnessesthecooperationbetweenChinaandASEANinsustainabledevelopment.Atthespecialsummittocommemoratethe30thanniversaryofChina-ASEANDialogueRelationsheldonNovember22,2021,PresidentXIJinpingannouncedtheestablishmentofaChina-ASEANComprehensiveStrategicPartnership,andpointedoutthatChinaisreadytoopenadialoguewithASEANonclimateresponse,policycommunicationandexperience-sharing,andjointlyworkoutplans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ChinaisreadytolaunchtheActionPlanonChina-ASEANGreenAgriculturetomakeagriculturalsectormoreresilientandsustainable.ChinamayalsoenergizetheChina-ASEANCountriesJointResearchandDevelopmentCentreofMarineScienceandTechnology,buildthePartnershiponBlueEconomy,andpromotemarinesustainabledevelopment.Inrecentyears,themechanismforcooperationbetweenChinaandASEANinecologyandenvironmenthasbeenwellestablishedwithenrichedcontentindiversifiedforms.Outcomeshavebeenachievedinenvironmentalpolicydialogueandinformation-sharing,biodiversityprotection,environment-friendlyindustryandtechnologyexchange,aswellascapacitybuildinginenvironmentalmanagement.TheKunmingDeclarationadoptedatthefirstpartofthe15thmeetingoftheConferenceofthePartiestotheUNConventiononBiologicalDiversity(COP15)thatkickedoffinKunmingonOctober2021broughttogethertheglobalforcesofbiodiversitygovernanceandlaidasolidfoundationforanambitious,realisticandbalanced“Post-2020GlobalBiodiversityFramework”atthesecondphaseoftheconference.ASEAN,asoneoftheregionswiththemostbiodiversityworldwideandthehighestvalueofecosystemsinforest,agriculture,wetland,ocean,ownsdiversetypesofrarespecies,nativespeciesandecosystems.Inrecentyears,however,ASEANhasfacedseverechallengesinbiodiversityconservation,suchasongoingforestdegradation,seriouswildlifesmuggling,imminentriskofendangermentandextinctionofsomewildlifeandagriculturalbiologicalspecies,pollutionofwetlandsandmarineecosystems,andoverfishing,etc.Theservicevalueofitskeyecosystemshasalso1AssociationofSoutheastAsianNations(ASEAN)wasestablishedinBangkok,thecapitalofThailand,onAugust8,1967.Itiscomposedof10memberstates,namely,Indonesia,Malaysia,Philippines,Thailand,Singapore,Brunei,Vietnam,Laos,MyanmarandCambodia.declinedyearafteryear.Moreover,climatechangesandinvasivespeciesalsocastanegativeimpactonitsbiodiversity.ASEAN,mainlycomposedofdevelopingcountries,isseriouslychallengedwiththeprominentdilemmabetweendevelopmentandprotection.Despitepositiveprogresshasbeenmadeinbiodiversityconservation,ASEANcountriesstillfacemanybottlenecks,suchaslackoffunding,inadequateawarenessofbiodiversityconservation,lackofsynergy,insufficienttechnologicalandprofessionalknowledge,etc,amongwhichthelackoffundingstandsoutprominently.ExceptSingapore,othernineASEANcountriesallsufferedfromafundinggapforbiodiversityconservation.ThisreportaimstoproviderelevantstakeholderswithrecommendationsanddirectionsforinvestmentinthebiodiversityconservationofASEANbyexaminingthefinancingmechanismofASEANandanalyzingthedifficulties.Besides,thisreportprimarilyfocusesontherolethatChinacanplayandgiverecommendationsforfurthercollaboration.SourceoffundingforbiodiversityconservationinASEANcountriesInASEANcountries,thebiodiversityconservationismainlyfinancedthroughgovernmentbudget,officialdevelopmentassistanceandcontributionsfromenterprises,NGOsandindividuals.Morethanhalfofthebiodiversityfinancecomesfromgovernmentbudget(centralandlocalgovernments)andofficialdevelopmentassistance.Amongthem,theprojectfundingfromGlobalEnvironmentFundandAsianDevelopmentBankarethemostrepresentativemultilateralassistance.Comparedwithpublicsector,privatesectorandsocialsectorhavemuchlessengagement,especiallyinIndonesia,Malaysia,ThailandandVietnamwherebiodiversityarequiterich.Inpublicsector,thebiodiversityfinanceofASEANgovernmentsmainlycomesfromtaxrevenue,feesandcharges,conservationfunds,revenueofeco-tourismandsustainableindustries.Theofficialdevelopmentassistanceofdevelopedcountriesand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stoASEANcountriesarealsoanimportantsourceofbiodiversityfinance.Forexample,bothJapanInternationalCooperationAgency(JICA)andGermanCorporationforInternationalCooperation(GIZ)havecarriedoutecologicalprotectionprojectsinASEANcountries.RelevantUNagencies,WorldBank,AsianDevelopmentBank,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andotherorganizationshavealsoprovidedbiodiversityfinancetoASEANcountriesvialoan,authorizedfundsandsmallgrants.TheCoreEnvironmentProgramandBiodiversityConservationCorridorsInitiativeintheGreaterMekongSub-region(CEP-BCI),initiatedbytheAsianDevelopmentBankandjointlyfacilitatedbyChinaandfiveASEANcountries,hasalreadycompletedthePhaseIIIproject,whichpromotesthemainstreamingprocessofbiodiversityconservationandisofgreatsignificancetobiodiversitycross-bordercorridorintheGreaterMekongSub-region.Enterprises,NGOsandindividualsalsoprovidecertainfundsandothersupporttobiodiversityconservationinASEANcountries.Enterprisesdonatetoenvironmentalandnatureconservationprojectsthroughtheir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CSR)projects,andfinanceenvironmentalprotectionviapaymentofperformancebonds.Meanwhile,someASEANcountriesalsooffertaxincentivestoenterpriseswhichfinancebiodiversityconservation.LotsofNGOshavealsoactivelyengagedinthebiodiversityconservationofASEANcountries,includinginternationaloneslikeInternationalUnionforConservationofNature(IUCN),WorldWildFundforNature(WWF),WildlifeConservationSociety(WCS),aswellasconsiderableregionalandlocalNGOs,whichfacilitatethegovernmentstorevisepoliciesbymobilizingavailableresourcesandengagingmultiplestakeholders.Inrecentyears,ASEANcountries,includingVietnam,PhilippinesandCambodia,havebeguntoexplorenewfinancingtoolsforbiodiversityconservation,includingthePaymentforEcosystemServices(PES).In2010,VietnamissuedtheDecreeNo.99onPaymentforForestEnvironmentalServices(PFES),aswellastheguidelinesandregulationsonpaymentforwaterresources.Philippinestaxeshydro-powerstationsat1%ofthepowergenerationincomewhichwillbeinturnusedforruraldevelopmentandbiodiversityconservationinthebasin.Cambodiaalsolaunchedthecommunity-basedagriculturalenvironmentpaymentprojecttoprovideconsumerswithenvironment-friendlycertifiedrice.VietnamissimilartoChinaindevelopmentstageandmodel,andsharesmanycommonalitiesintheecosystem.Thus,thisreporttakesVietnamasanexampletofurtheranalyzeitsbiodiversityfinancingmechanism.Vietnam,asoneASEANcountrywiththerichestbiodiversity,hasformulatedthebiodiversityfinancepolicyframeworkbasedonlaws,regulations,governmentpolicies,developmentplansandgovernmentbudgets.Ithassetuprelativelycompletefinancialmechanisminpublic,privateandsocialsectors.However,Vietnamisstilllackoffundforbiodiversityconservation,whichismainlycomposedofpublicfundsfromthegovernment,includinggovernmenttax,feesandcharges,bilateralandmultilateralofficialdevelopmentassistance,etc.Meanwhile,Vietnamalsodedicatestodevelopingmultipleinvestmentandfinancingmechanisms,suchasthePaymentforForestEnvironmentalServices,(PFES),ReducedEmissionsfromDeforestationandForestDegradation(REDD),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CDM),etc.Atthenationallevel,theVietnam’sConstitutionrequiresprotectingbiodiversityandemphasizesthesignificanceofeffectivemanagementofnaturalresources.TheLawonEnvironmentProtection,TheLawonBiodiversity,TheLawonForestProtectionandDevelopment,TheLawonFishery,TheLawonTourismandotherlawsandregulationsprovidealegalbasisforbiodiversityfinancing.Besides,Vietnamalsoestablishedtheforestprotectionanddevelopmentfu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fund,etc.,andattractingfundingfromthepublicsector,privatesector,NGOsandinternationalcommunityforbiodiversityconservationbyagovernment-ledway.EnterprisesandNGOsalsofinancenaturalreservesandecosystemrelatedprojects,yetVietnam’sbiodiversityfinancestillfaceschallenges.From2011to2015,itsaveragebiodiversityspendingonlyaccountedfor0.16%and0.58%ofitsGDPandgovernmentbudget,respectively.Thegovernmentspendingonbiodiversityisfarbelowthecontributionofbiodiversityandenvironmenttoitseconomy.TheofficialdevelopmentassistancehasalsodeclinedgraduallysinceVietnambecameamiddle-incomecountryin2010,amongwhich,thebiodiversityrelatedofficialdevelopmentassistanceonlyaccountedforabout4.7%.Otherstakeholderscontributelittletobiodiversityconservationfortheirinadequateawarenessofthesignificanceofbiodiversityconservation.Chinaisacloseneighbor,aswellasanimportantinvestmentandtradepartnerofASEANcountries.Inoutboundinvestmentandtrade,ChinesegovernmentrequiresChineseenterprisestostrictlyabidebytheenvironmentalrequirementsofhostcountriesandprotectlocalbiodiversity,especiallyintimberimportandexport,transportationinfrastructureandhydro-powerprojects.BiodiversitycollaborationisalsoakeytaskinintergovernmentalenvironmentalprotectioncooperationbetweenChinaandASEANcountries.AllpreviousChina-ASEANenvironmentalprotectionplanshavelistedbiodiversityconservationasoneoftheprioritiesinenvironmentalcooperation.TheChina-ASEANEnvironmentalCooperationStrategyandActionFramework(2021-2025)alsosetsforthrelevantpoliciesonbiodiversityconservation.YunnanandGuangxi,twoChineseprovincesadjacenttoASEANcountries,collaboratewithseveralASEANcountriesbyestablishingthemultilateralcooperationmechanismforcross-borderbiodiversityconservation,launchingcross-borderenvironmentalcooperationprojects,capacitybuildingandprotectionstudies,etc.SomeChineseNGOshavealsoparticipatedinthebiodiversityconservationofASEANcountries.Finally,inordertoaddresstheissueoffundingforbiodiversityconservationandeffectivelyachievebiodiversitytargetsinASEAN,andfurtherstrengthenthecollaborationbetweenChinaandASEAN,thisreportrecommendsasfollows:ASEANstakeholders:1.“Mainstream”biodiversityconservation.ActivelyparticipateinConventiononBiologicalDiversity,promoteimplementationofthecommitmentsmadeintheNationalBiodiversityStrategyActionPlan(NBSAP),incorporatebiodiversityconservationintonationalandregionaldevelopmentplansandstrategies,promulgateandperfectrelevantlawsandpolicies,encouragepublicandprivatesectorstofollowthem,promotebilateralintergovernmentalcooperation,strikeabalancebetweenbiodiversityconservationandeconomicdevelopment,andencourageprivatesectortoparticipateinbiodiversityconservation.2.Expansionofbiodiversityfinancesource.ThegovernmentsofASEANcountriesshallallocatemorebudgetforbiodiversityconservation,andseparatelydraftabudgetforbiodiversityconservation,promotebilateralandmultilateraldevelopmentassistanceofothercountriesand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s;banksandfinancialinstitutionsshallestablishbiodiversityconservationfundsanddevelopgreenfinancialproducts;enterprisesshallinvestinbiodiversityconservation,implementsupplychainmonitoring,andadoptbiodiversityoffsetwhennecessary;NGOs,civilsociety,communitiesandindigenouspeoplemaygetengagedinbiodiversityconservationthroughsmalldonations,andprojectparticipation,etc.3.Monitoring,evaluationandsharingofconservationprogress.Formulategenerallyacceptedintegratedmonitoringmechanismandindicators,soastoevaluatetheactualprogressofconservation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makefulluseoffunds;establishnationalbiodiversityconservationdatabasetosharemanagementexperienceandinformation;promotethecoordinationofinternational,regionalandnationalinstitutions(e.g.,relevantUNagencies,AsianDevelopmentBankandAsianInfrastructureInvestmentBank)forinformationsharingandcapacitybuilding.4.Biodiversityvaluationandintensifiedconservationstudies.Advocateaccountingofnaturalcapital,especiallythebiodiversityvalue,increaseinvestmentinfinancialandhumancapitalinbiodiversityconservationstudies,andimplementtheresearchresultsofASEANCentreforBiodiversity(ACB);andcoordinatetheformulationandimplementationofscience-basedbiodiversityeconomicpolicies.5.Facilitationofsustainableindustries.Formulateadministrativeordersandeconomicpoliciesforsustainableuse,developsustainableagricultural,forestry,fisheryandtourismprojects,intensifythesustainableuseofnaturalresources,andpromoteinvolvementof“thewholesociety”,suchasgovernments,internationalcommunities,enterprises,localcommunitiesandindigenouspeoplethroughintergovernmentalcooperation,public-privatepartnership,andparticipationofsocialsectortorealizebenefitsharing.Chinesestakeholders:1.ContinuousexchangeandcollaborationbetweenChinaandASEANcountriesinbiodiversityconservation.Bothsidesshallcarryoutexchangeandcollaborationinbiodiversityconservationinkeyfieldssuchaswildlife,reserves,agriculture,forestry,ocean,etc.accordingtotheChina-ASEANEnvironmentalCooperationStrategyandActionFramework(2021-2025),andtakeKunmingBiodiversityFundasanopportunitytoexpandthesourceofbiodiversityfinance,supportthebiodiversityconservationprojectsandcapacitybuildingofASEANcountries.2.MoreengagementinbiodiversityconservationprojectsofASEANcountries.Encouragefinancialinstitutionsandenterprisestoactivelyengageinbiodiversityconservationprojectsandsustainableagricultural,forestryandtourismprojectsofASEANcountries.Usedomesticandinternationalgreenprojecttaxonomyasreference,incorporatebiodiversityconservationprojectsinthescopefundedbygreenfinance,exploresustainablebiodiversityinvestmentandfinancingopportunities.3.Betterbiodiversitymanagementinkeyindustries.Financialinstitutionsmayissuedetailedrulesbyindustries,referringtotheJointDeclarationofBankingSectortoSupportBiodiversityConservation,andlearnfrominternationallyacceptedstandardsandbestpractices.Investmentfundsandrelatedenterprisesshallimplementtherequirementsofthelatestnationalpolicies,focusontheeffectoftheirprojectsonbiodiversity,andensurebiodiversityconservationmeasuresmoreeffectiveandoperational.4.Morelocalcross-borderbiodiversityconservationcooperation.DeepenthecooperationbetweenYunnanProvinceandGuangxiZhuangAutonomousRegionandASEANcountriesinbiodiversityconservationpolicyformulation,technicalexchange,projectimplementationandcapacitybuildingtocreateasubnationalmodelfortransnationalbiodiversityconservationcollaboration.6.Introductionofmultipleplayers.DeepenthecollaborationbetweenChinaandASEANcountriesinbiodiversitystudies,especiallyinspeciesinvestigation,protectareasurveyandplanning,andexperttraining,etc.GivefullplaytotheroleofNGOsinASEANbiodiversityconservation,carryoutbiodiversityexchanges,implementsubnationalbiodiversityconservationproject,andstrengthencapacitybuilding.执行摘要2021年是中国-东盟2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年。2021年11月22日,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同时表示中方愿同东盟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对话,加强政策沟通和经验分享,对接可持续发展规划。中方愿发起中国东盟农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提高各国农业发展的韧性和可持续性。要增强中国-东盟国家海洋科技联合研发中心活力,构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中国—东盟生态环境领域合作机制、合作内容、合作形式不断完善,在环境政策对话、环境信息共享、生物多样性保护、环保产业与技术交流、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21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在昆明举办,发布了《昆明宣言》,汇聚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合力,为第二阶段会议达成一个既雄心勃勃又务实平衡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奠定了坚实基础。东盟区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森林、农业、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价值显著,珍稀物种、本土物种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价值最高的区域之一。但是近年来,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森林持续退化、野生动植物走私严重、部分野生动植物和农业动植物品种面临濒危甚至灭绝的风险。内陆湿地、海洋生态系统等面临着污染、过度捕捞等问题,重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年降低。此外,气候变化、入侵物种等也对生物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东盟主要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发展与保护之间矛盾突出,虽然东盟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进展,但还面临着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政策不完善、技术知识不足、认知不够、资金缺乏等诸多问题,其中,资金缺乏是最为显著的问题。除新加坡外,东盟其余九个国家均存在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缺口。本报告旨在通过梳理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机制,分析东盟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资金问题和挑战,为各相关方投资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建议和方向。此外,报告重点分析了中国可以扮演的角色,并给出了进一步加深合作的建议。2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ofSoutheastAsianNations-ASEAN)简称东盟(ASEAN),1967年8月8日成立于泰国首都曼谷,现有10个成员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依照加入东盟顺序)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来源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来源包括政府预算、官方发展援助、企业贡献、非政府组织(NGO)投入和个人捐赠等。从资金规模上看,公共部门(各国中央和地方政府)预算以及官方发展援助为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一半以上的资金,最有代表性的多边援助是全球环境基金和亚洲开发银行的项目资金。与公共部门相比,私营部门和社会部门参与不足,尤其是在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这种情况更为显著。从公共部门来看,东盟各国政府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税费收入,以及保育基金、生态旅游收入、可持续产业管理收入等。发达国家和国际机构对东盟国家的双多边援助是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的重要来源。例如,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都在东盟国家开展了生态保护项目,联合国相关机构、世界银行(WB)、亚洲开发银行(AD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也通过贷款、专项资金、小额赠款等形式为东盟国家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援助。其中,由亚洲开发银行发起、中国与5个东盟国家联合推动的“大湄公河次区域核心环境项目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示范项目”(CEP-BCI)通过三期项目,推进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进程,对促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跨境廊道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非政府组织和个人也对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一定的资金和其他支持。企业通过企业社会责任(CSR)向环境和自然保护项目捐款,以及通过缴纳履约保证金等方式资助包括生物多样性在内的环境保护,同时,部分东盟国家也为向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资助的企业出台减税政策。参与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各类非政府组织众多,包括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等国际非政府组织,也包括大量的区域性和地方非政府组织,它们通过调动各类资源,纳入多个利益相关方,推动政府修订相关政策。近年来,包括越南、菲律、柬埔寨在内的东盟国家开始探索开发包括生态系统服务付费(PES)在内的新型融资工具,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2010年,越南制定了关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付费(PFES)的99号法规,以及水资源费方面的导则和规定。菲律宾对水电站按发电收入的1%征税,可用于流域内的农村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柬埔寨开展基于社区的农业环境支付项目,向消费者提供环境友好认证的稻米。越南在发展阶段和方式上与中国相似,中越在生态系统上也有共同之处。本报告以越南为例,深入分析其生物多样性资金机制。越南是东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是在中部高地,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退化严重,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挑战。越南在公共、私营和社会部门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资金机制。目前,越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仍有缺口,该资金组成以政府类公共资金为主,包括政府税收和收费、双多边发展援助等。同时,越南也致力于使用多种投融资工具,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付费、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引起的碳排放(REDD)以及清洁发展机制(CDM)等。在全国层面,越南《宪法》规定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强调自然资源有效管理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法》、《生物多样性法》、《森林保护和发展法》、《渔业法》、《旅游法》等法律法规为生物多样性融资提供了法律基础。此外,越南还设立森林保护发展基金、环境保护基金等,通过政府引导的方式,从公共部门、私营部门、非政府组织和国际社会调集资金。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也会向保护区和生态相关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但是越南生物多样性融资仍然存在挑战,2011-2015年平均生物多样性总支出仅占GDP和政府预算总支出的0.16%和0.58%,政府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支出远低于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对经济的贡献。自2010年越南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之后,接受的官方发展援助逐渐减少,其中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官方发展援助只有4.7%左右,其余利益相关方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认知仍旧不足,融资额较小。中国是东盟的近邻,也是重要的投资贸易伙伴。在对外投资贸易中,中国政府要求中资企业严格遵守东道国环境管理要求,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在进行木材进出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电开发等项目合作时。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也是中国-东盟政府间环境保护合作的一项重要议题,历次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计划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列为双方环境合作的优先领域之一,《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及行动框架(2021-2025)》中也涵盖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政策。云南和广西作为中国毗邻东盟的两个省份,通过建立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多边合作机制、实施跨境保护合作项目、开展跨境保护能力建设以及开展保护专题研究等方式与东盟多国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一些中国的民间环保组织也参与到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工作中。最后,为了帮助东盟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问题,有效实现生物多样性目标,并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合作,本报告提出以下建议:东盟各利益相关方:1.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国际公约,推动落实《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行动计划》(NBSAP)中的承诺,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国家及区域发展计划和战略,出台并完善相关法律政策,推动公共和私营部门落实,推动双边政府间合作,平衡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鼓励民间社会参与保护。2.拓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来源。各国政府应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预算,单独设立生物多样性保护预算,推动各国和国际机构的双多边发展援助: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发展绿色金融产品;企业应投资生物多样性保护并实施供应链监管,必要时采取生物多样性抵偿;非政府组织、民间社会、社区和原住民可通过小额捐款、参与项目等形式参与保护工作。3.推进保护工作的监测、评估和共享。制定公共认可的综合监测机制和指标,衡量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际进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数据库,分享管理经验和信息;推动国际、区域和各国机构(如联合国相关机构、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协调工作,促进当地能力建设。4.推进生物多样性价值核算并加大保护研究力度。推进自然资本尤其是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核算,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资金和人力投资,落实东盟生物多样性中心(ASEANCentreforBiodiversity,ACB)等机构的研究成果,协同制定并执行基于科学的生物多样性经济政策。5.推动可持续产业发展。制定可持续发展的行政命令和经济政策,发展可持续农业、林业、渔业和旅游业等项目,加大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政府间合作、公私结合、社会参与的开发模式,推动政府、国际、企业、当地社区和原住民等“全社会”的参与,并实现惠益分享。中国国内各利益相关方:1.持续深化中国-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交流与合作。依据《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及行动框架(2021-2025)》,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农业、林业、海洋等重点领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交流与合作。以设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为契机,多渠道拓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来源,支持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加强东盟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建设。2.促进参与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类项目。推动金融机构和企业积极参与东盟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类项目,以及可持续农业、林业、旅游业等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的项目。借鉴国内外绿色项目界定标准,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类项目纳入绿色金融支持范围,探索和开发商业可持续的生物多样性投融资机会。3.加强重点行业生物多样性管理。金融机构可参考《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宣示》,借鉴国际通行标准和做法,分行业出台操作细则。投资基金和相关企业应落实国家最新的政策文件要求,关注其项目的生物多样性影响,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4.深化地方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深化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与东盟国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制定、技术交流、项目实施、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合作,打造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的地方样板。5.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深化中国-东盟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合作,特别是在物种种类调查、保护区考察和规划建设、专家培训等方面。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如开展生物多样性交流、实施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加强能力建设。Masungi地质保护区,巴拉斯,菲律宾©Unsplash1亚洲象©网络21.1背景Background202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年。自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国与东盟不断加深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的友好合作,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双边优先发展的领域之一。2021年11月22日,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同时表示中方愿同东盟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对话,加强政策沟通和经验分享,对接可持续发展规划。中方愿发起中国东盟农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提高各国农业发展的韧性和可持续性。要增强中国-东盟国家海洋科技联合研发中心活力,构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1]。中国和东盟大多数国家同属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的过程中,都面临着环境污染、自然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2]。近年来,中国—东盟生态环境领域合作机制、合作内容、合作形式不断完善,在环境政策对话、环境信息共享、生物多样性保护、环保产业与技术交流、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3]。2021年,中国和东盟发布新版《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及行动框架(2021-2025)》,明确了未来5年中国-东盟环境合作的方向和领域。东盟区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也是主要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东盟国家的森林、农业、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价值显著、地位重要,珍稀物种、本地特有物种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但是,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森林面积持续减少,野生动植物走私严重,部分野生和农业动植物品种面临濒危甚至灭绝的风险。内陆湿地、海洋生态系统等面临着污染、过度捕捞等问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年降低。此外,气候变化、入侵物种等也对生物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根据《东盟生物多样性展望2》,东盟国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在完成生物多样性目标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着资金缺乏、意识不高、保护合力不够、技术和专业知识不足等诸多问题,其中资金缺乏是最为显著的问题。资金投入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基础支撑,也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onBiologicalDiversity,CBD)确定的工作目标之一。从东盟各国的生3物多样性保护情况来看,除新加坡外,各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都存在不少的短板,几乎都与资金投入不够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也是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的重要领域。2021年,中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主办国,与各国共同协商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2021年10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第24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强调拓展绿色合作,落实好《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及行动框架(2021-2025)》,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和区域生物多样性,合理推动能源产业和经济结构转换升级。基于此,本报告从分析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和问题出发,解析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机制,并以越南为案例,梳理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资金问题和挑战。通过分析中国在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角色,报告为各相关方投资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方向,并为中国在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进一步开展合作提出建议。©Unsplash4专栏一东盟概况东盟前身是由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发表《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正式宣告东盟成立。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文莱(1984年)、越南(1995年)、老挝(1997年)、缅甸(1997年)和柬埔寨(1999年)先后加入,东盟由5个成员国扩大至10个成员国。东盟的10个对话伙伴是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欧盟、印度、新西兰、俄罗斯和美国。中国于1996年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并于2021年正式宣布与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从治理结构看,东盟成立的宗旨是本着平等与合作精神,共同努力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为建立一个繁荣、和平的东南亚国家共同体奠定基础。根据《东盟宪章》,东盟最高决策机构是首脑会议,主席由成员国轮流担任。东盟秘书处是服务于东盟十国的行政机构,监督由这一区域组织启动的计划和纲领,设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2015年,东盟通过《东盟2025:携手前行》愿景文件,主要内容包括:促进东盟概念更加深入民心;推动东盟国家中小企业发展;扩大东盟内部的贸易和投资;加强东盟机制建设;通过统筹、协调,促进地区和平与安全;促使东盟作为一个整体,更好地在世界舞台上发挥作用。2005年,政府间组织东盟生物多样性中心(ASEANCentreforBiodiversity,ACB)成立,以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挑战,促进东盟十国的合作与协调,以及与区域和国际组织在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合作与协调,并公平和公正地分享利用这些自然财富所带来的利益。从地理结构看,东盟国家地处热带,其中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分布着茂密的热带雨林。东盟自然资源丰富,矿物资源中以石油、天然气和锡最重要。东盟植物资源种类丰富,产量大,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橡胶产量居世界前三,整个区域棕榈油、椰子、金鸡纳和胡椒产量居世界第一。东盟是世界上人口较集中的地区之一,多分布在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东盟国家民族众多,语言多样。例如,印度尼西亚有100多个民族,缅甸有135个民族。从经济发展看,截至2019年底,东盟十国总人口约6.61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6%。国内生产总值(GDP)3.17万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从2013年的3.25%上升到2018年的3.46%,人均GDP约为4803美元,宏观经济呈稳定增长态势[3]。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和马来西亚是东盟中的农产品出口大国,2020年农产品出口额均超过了200亿美元[4]。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是东盟中的木材出口大国,2019年,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年木材出口额超过120亿美元,其中马来西亚、越南和印度尼西亚木材出口额均超过30亿美元[5]。2020年东盟超过欧盟,跃升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这是东盟继2019年超过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后实现的又一突破。中国则连续12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6]。51.2各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压力Enormouspressureonecosystems东盟是生物多样性损失较为严重的区域,东盟十国包含了全球大约18%的物种、35%的红树林、30%的珊瑚礁。根据《东盟生物多样性展望2》报告,东盟区域的森林、农业、湿地、海洋等领域的生物多样性挑战与机遇共存。森林生物多样性东盟森林生态系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也是大量物种的栖息地。该区域的森林保存着全球最多的本地特有鸟类和哺乳动物,分别占全球本地特有鸟类和哺乳动物的9%和11%。东盟还拥有全球25%的本地特有维管植物[7]。但是,过去40年,东盟森林面积损失了30%~45%[8];过去15年,东盟森林面积持续下降,从2000年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年均下降1.2%[9],从2011年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年均下降0.26%。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ResourcesInstitute)的全球森林观察(GlobalForestWatch)系统提供的数据,自2002年起至2020年,印度尼西亚损失了975万公顷的雨林,占其同期总林木覆盖损失的36%,其雨林的总面积减少了10%。马来西亚在这9年间损失了270万公顷的雨林,占其同期总林木覆盖损失的34%,其雨林的总面积减少了17%[10]。森林退化的主要原因包括林木采伐、种植园(包括棕榈油、橡胶、可可、咖啡等)扩张以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东盟是全球棕榈油和橡胶的主要生产地,随着种植园面积的增加,森林面积随之减少,森林破坏也导致许多物种丧失栖息地。从1996年到2015年,东盟约有2296种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受到威胁,其中森林破坏是主要原因之一[11]。农业生物多样性东盟是全球农业生产力最高的区域之一,也是农业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为全球提供了重要且多样的农产品,包括芒果、香蕉等水果,水稻、蔬菜等农作物以及可可等经济作物。其中,印度尼西亚、越南是全球主要的稻米生产国,柬埔寨、老挝和缅甸的农业产值占本国GDP的1/4左右。1961年到2013年,东盟城市人口从4200万人增长到2.83亿人,而农地面积从1990年的107万平方千米增长到2013年的131万平方千米,新增的农地面积主要来自森林砍伐[12]。6东盟农业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基因资源流失、杀虫剂过度使用等。从本土农业品种来看,54种本土猪品种中有10种濒危、5种灭绝,71种本土鸡品种中有1种濒危,52种本土牛品种中有3种濒危、3种灭绝。虽然东盟采取了基因资源保护措施,但是具有全球食品和农业价值的740万份植物基因资源中,只有8%在基因库中得以保存。一些农用地因为城市化而被占据,例如,越南平均每年有0.43%的农地被转为城镇或工业用地。从2006年到2013年,东盟统计使用的杀虫剂从4.3万吨上升到6.4万吨。此外,蜜蜂、蝴蝶等授粉物种数量下降,外来物种也对东盟农业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影响[13]。湿地生物多样性东盟的湖泊、河流、湿地等水生生态系统面积一共约2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东盟十国面积的约40%。湿地保存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东盟人均年可用水资源量为1.3万立方米,是全球平均值的两倍。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生产和生活用水来源,其中农业用水占85.5%,工业用水占7.8%,生活用水占6.6%。东盟地区是亚洲-澳大利亚鸟类东部迁徙通道,湿地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湿地还有很强的碳汇功能[14]。但是,东盟湿地受到了多重威胁,包括工业和城镇废水排放、固废倾倒、农业面源污染等污染排放,水坝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湿地破坏等土地占用,以及外来物种入侵、过度捕捞等生态破坏[15]。海洋生物多样性东盟的海岸和海洋生态系统支持了大量沿海地区人口的生计。东盟预计沿海地区人口将从现在的6.32亿人增长到2030年的8亿人。红树林、入海口、珊瑚礁等海岸生态系统提供了动植物栖息地、生态系统服务和食物,据估算,海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每年达到6.24万美元/平方千米。其中,健康的珊瑚礁生态系统每年潜在的经济价值就达2.3万~27万美元/平方千米[16]。东盟的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填海造陆、红树林破坏、珊瑚采集、过度捕捞等,陆源污染、固废倾倒、海洋事故污染、海水入侵、海平面上升等也是海洋生态系统破坏的重要原因。2012年,东盟生物多样性中心估计,东盟红树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损失达21.6亿美元/每年。随着东盟人口增加,一些东盟国家的水产品需求在增长,区7域内非法捕捞较为普遍。如果不改变现有的过度捕捞模式,东盟海岸和海洋生态系统每年将损失56.4亿美元[17]。野生动植物贸易与物种入侵东盟有2587个保护区,面积共约80万平方千米,约为13%的陆地面积和2%的海洋面积。其中,印度尼西亚是东盟保护区数量最多的国家[18]。从全球范围来看,全球大约3000万物种中,只识别了178万种,还有10%的脊椎动物、超过50%的陆地节肢动物、95%的原生动物需要分类识别[19]。东盟区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有大量物种尚待识别。东盟有很多当地特有物种,如亚洲象、苏门答腊虎、马来虎、印度支那虎、猩猩、犀牛、犀鸟等。但是因为生境破碎和丧失、偷猎、动物走私等原因,许多物种面临生存威胁。过去十年间,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对越南爪哇犀牛造成了毁灭性打击[20],老挝对野生动物的需求已经导致了许多林地破坏和本地野生动物种群枯竭。2010-2013年间,在老挝的93个市场上记录了33752只动物,其中6400多只被认为接近灭绝或面临灭绝的威胁[21]。东盟地区目前有超过200个外来物种,其中41个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TheInternationalUnionforConservationofNature,IUCN)认定的全球最具破坏力的入侵物种。例如,1990年,入侵物种金苹果蜗牛对菲律宾农业造成了2800万~4500万美元的损失。外来物种大含羞草在湄公河下游区域迅速繁殖,对草地和牧场造成严重影响。在东南亚的保护区内,入侵植物物种正威胁着当地的生态系统,而这些生态系统维持着大象、犀牛和老虎等标志性哺乳动物种群的生存[22]。专栏二东盟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政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气候变化的关联性也愈加紧密,一些东盟国家已经开始统筹考虑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东盟国家需要在生态系统恢复中更多考虑碳汇,更快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随区域、生态系统不同而变化。例如,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森林比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森林更适应气候变化。一些物种和植被的分布区域会因为气候变化而迁徙,森林碳汇也会发生变化。物种的分布、密度、栖息地、迁移通道等都可能都会随着气候变化而改变。气候变化将影响农业生态结构和分布,但对不同区域的农业和食品安全的影响不一。海水升温将导致珊瑚礁损失。随着海平面上升,全球20%的湿地会消失。对于保护区来说,濒危物种可能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最敏感。81.3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面临的挑战Challengestoaccomplishbiodiversityconservationobjectives东盟成员国在第五次国别报告(theFifthNationalReports,5NRs)中列举了在实施《2011-2020年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和实现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方面面临的一些挑战。东盟成员国需要在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法律政策、技术知识、认知、资金等方面进行加强。法律政策不完善东盟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和政策仍不完善。部分法律和政策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如农业、渔业补贴),各种政策和法律的规定在责任上有重叠且不够明确。执法机制和执法能力需要提高,无效的执法导致部分国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管理并不符合实际要求[23]。政府部门缺乏统筹协调,国家规划和保护行动缺乏具体的目标和执行时间,决策者无法及时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信息和工具,导致资源利用和保护方案制定具有滞后性[24]。生物多样性保护并未与经济和资源开发部门的相关政策充分对接,主流化水平仍待加强。东盟在国际、区域和双边合作中仍需要加强保护协调,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如政府、区域和国际伙伴关系、企业、金融机构、学术界、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NGO)等[25])。能力建设不足东盟在物种分类和生物多样性的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研究不足,缺乏完备的机制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纳入国家核算体系,对于生物资源和传统知识的研究和开发不足且没有纳入利益共享条例之中[26]。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人力、专家和技术缺乏,保护工作队伍人数不足,能力薄弱,并且没有足够的设备。原住民和当地社区受到能力不足、资金缺乏等限制,无法实现保护意愿[27]。除此之外,部分东盟国家生物多样性信息管理欠缺,不同机构持有不同结构和语言的相关信息,整合、分析、共享和更新变得困难[28]。同时,部分东盟国家没有全面的监测系统和评估体系,特别是在保护区,不能准确记录和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或目标的进展情况[29]。认知不够在东盟,生物多样性的许多价值(包括其在经济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在支持人类福祉和创造对气候变化的复原力方面的作用)仍然被认为是没有市场或价格的“公共”产品和服务[30],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得到承认。利益相关9方(甚至包括政策制定者)仍然缺乏对生物多样性损失或生物多样性保护紧迫性的认识、理解和关注[31]。资金缺乏总的来看,资金缺乏是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基础性和普遍性问题。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私营部门参与不足,虽然国家预算中用于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已经增加,但仍然没有重点,而且资金使用效率很低[32]。对许多投资者、消费者和生产者来说,在其经济活动中消耗生物多样性比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更有经济意义[33]。从基础性来看,项目、技术、人力、专家、执行等各方面都需要资金支持。《东盟生物多样性展望2》提出,东盟国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都与资金不足有关[34]。从普遍性来看,东盟国家除了新加坡为发达国家之外,其他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且部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还处于农业化发展的阶段,资金缺乏不仅是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问题,还是整个国家发展面临的问题。从需求来看,东盟国家生物多样性丰富,价值很高,但面临的退化破坏等问题严峻,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也反映出较大的资金需求。其他方面尽管许多政策对于生物多样性的管理进行了规范,并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制定法律、监管框架和计划,并采取公共和私人措施,以及实施政府激励措施,但是东盟仍然面临着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威胁,包括森林和土地火灾、非法砍伐森林、非法捕鱼、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甚至有一些部门活动、市场驱动、政策等因素导致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和下降趋势,这些因素包括缺乏知识和意识、缺乏协调和执行力度、高市场需求、腐败、贫困、人口过剩、过度开发和污染等,如在森林地区发放大量的采矿许可证、砍伐红树林、允许将泥炭地转为种植油棕等[35]&[36]。此外,东盟部分国家也存在过分强调生产和消费以实现经济增长、忽略了可持续性,缺乏政策方案实施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评估等问题[37]。1.4方法学介绍Methodology东盟区域面临着各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问题,并且实现生物多样性目标面临着多方面尤其是资金方面的挑战。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主要由公共部门主导、企业以10及社会部门参与,生态系统服务付费(PaymentsforEcosystemServices,PES)作为新型资金机制,也为东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融资途径。由于对自然环境保护的认知不足,部分东盟国家没有充足的资金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资金缺乏导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项目、人力、技术都缺乏资源支持。因此,本报告总结梳理了东盟各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缺口以及各利益相关方的贡献,并选择越南作为国别案例,分析了越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政策、资金机制、利益攸相关方角色、资金使用情况和融资挑战,随后整理了中国在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能做出的努力,涵盖了政策合作、投资贸易合作、研究合作、对话合作等方面,最后针对中国和东盟利益相关方提出了相关建议,以寻找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融资的更多可能。本报告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参考东盟各国向《生物多样性公约》递交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行动计划》(NationalBiodiversityStrategyActionPlan,NBSAP)、东盟生物多样性中心发布的《东盟生物多样性展望2》,以及东盟国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生物多样性金融项目(BIOFIN)发布的国家生物多样性《财政政策和机构审查》以及《资金支出审查》报告,梳理了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融资情况,以及中国在保护东盟生物多样性方面做出的努力。本报告的具体数据(包括资金额等)均来自东盟各国发布的官方报告、各国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OECD)债权人报告系统(CreditorReportingSystem,CRS)提交的报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apanInternationalCooperationAgency,JICA)、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ermanCorporationforInternationalCooperation,GIZ)、全球环境基金(GlobalEnvironmentFacility,GEF)的统计数据。本报告通过了解资金缺乏是东盟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发掘东盟各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缺口,随后梳理了东盟国家各利益相关方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融资中的角色,试图发掘更多的融资渠道。本报告通过具体分析越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机制和中国现有的与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合作,发掘其中的挑战和机遇,最后给予双边利益相关方完善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机制的建议。报告第一章描述了东盟和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实现生物多样性目标的挑战,强调了资金不足是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二章展示了东盟各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缺口,阐述各利益攸相关方对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融资的贡献,以及东盟可持续产业的发展情况;第三章以越南为例,详细描述了越南现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和资金机制,并讨论其中的挑战与机遇;第四章11以中国-东盟合作为背景,梳理双边政府、地方政府、企业、民间以及研究机构对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本报告现阶段使用的资金数据均来自各国自行发布的报告,并没有使用统一的口径标准。由于各国的计算方式不同,并且东盟各国发布的报告中并没有将官方发展援助明确区分为赠款和低息贷款,因此无法准确计算各国收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援助资金数据。由于资料的缺乏,本报告并没有体现各融资工具对资金总额的贡献水平,也就无法评估各融资工具的有效性。同时,本报告并没有对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描述和追踪。考虑到资金的使用效率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融资有重要影响,在之后的研究中,团队会继续加强资金使用方面的梳理和研究,挖掘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使用方面的问题,为各利益相关方提供更全面的分析。同时,团队下一步也会将研究重点放在中国参与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具体资金机制的可能性评估方面,为中国政府、企业、社会与东盟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提供有效渠道。12泰国,Mittmac©Pixabay13资金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保障,经合组织的调查显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融资估计为每年780亿~910亿美元(2015-2017年平均)。其中,81个国家平均每年678亿美元的国内公共支出(政府支出)、每年39亿~93亿美元的国际公共支出(官方发展援助),以及每年66亿~136亿美元的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据此得出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融资相当于全球GDP的0.1%左右[38]。在2015-2017年期间,48个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平均每年集体花费158亿美元,主要是用于“生物多样性和景观保护”,欧盟(EU)每年在欧盟内部和国际上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支出约为145亿美元。大部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发展资金都是针对陆地和淡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只有一小部分被分配给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据估计,每年有3.6亿美元的双边官方发展援助和6300万美元的多边官方发展援助将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主要或重要目标[39]。2010-2012年间,平均而言约78%的双边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承诺为赠款,22%为贷款,2004-2006年间的赠款份额为59%[40]。2014-2015年间,赠款占向最不发达国家和其他低收入国家提供的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官方发展援助的近90%,而低息贷款则更多流向中等收入国家[41]。许多商业和金融组织的维系和发展都依赖于生物多样性,这些组织的运营也在反过来影响生物多样性。在大多数国家,私营企业和家庭拥有或租赁大片土地,因此,私营部门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融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私营部门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涉及生物多样性抵偿、可持续商品、森林碳融资、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等。BIOFIN报告显示,平均而言,生物多样性保护支出占GDP的0.03%~0.94%,或占整个公共预算的0.14%~4.60%[42]。其中,2011-2015年间越南平均生物多样性保护总支出占GDP和政府预算总支出的0.16%和0.58%[43],相对贡献略高于泰国(占GDP和预算总支出的0.1%和0.5%)[44]和菲律宾(占GDP和预算总支出的0.08%和0.31%)[45]。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一般有政府资金、多双边援助、企业贡献和社会资金等类型,因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公益性,中央和地方政府资金一般是其主要来源。从双多边援助来看,发达国家援助、全球环境基金和亚洲开发银行的项目资金是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最大的资金池。近年来,各种新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融资途径不断在东盟国家推广,企业、非政府组织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142.1资金参与主体Biodiversityfinanciers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资金、官方发展援助(包括双边发展援助和多边发展援助)、企业贡献、非政府组织投入和个人捐赠。从资金规模上看,各国中央和地方政府资金是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的主要来源,双边发展援助和多边发展援助也占了一定的比例,近年来,以生态系统服务付费为代表的新型融资工具也在东盟国家不断推广。政府资金东盟各国政府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税费收入,以及保育基金、生态旅游收入、可持续产业管理收入等。越南政府自2006年开始,承诺将政府预算的1%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但实际只有0.4%左右。近年来,越南政府投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在不断增长,并建立了越南环境基金、越南保育基金等[46]。菲律宾政府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包括国家、地方和特别基金等,其中,环境和自然资源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预算从2012年的3.15亿美元、2013年的4.06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4.46亿美元,占政府预算的1%。增长的原因包括生态旅游发展、可持续珊瑚礁生态系统管理、保护区等项目资金的增长[47]。菲律宾开发银行(DevelopmentBankofthePhilippines)通过促进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CSR)向44个再造林项目预计投资273万美元。马来西亚于2014年建立自然资源国家保育信托基金(TheNationalConservationTrustFund,NCTF),中央政府投入约236万美元的种子资金,目标是到2020年,该基金每年能拨付至少约47万美元于生物多样性保护[48]。一些东盟国家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产业发展中,如林业、农业、渔业、旅游业等,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发展计划和鼓励倡议等形式促进可持续的产业发展,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实现多赢。双边发展援助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援助被定义为促进《生物多样性公约》(CBD)三个目标中至少一个,即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组成成分的可持续利用,或以公平合理的方式共享遗传资源的商业利益和其他形式的利用。依据经合组织的债权人报告系统(CRS),在2002-2005年间,丹麦、日本和荷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双边援助的主要捐赠国,约占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双边援助的25%左右。在此期间,越南和印度尼西亚是接受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双边援助金额排名前十位的两个东盟国家,接受援助金额分15别为8800万美元和3800万美元,资金接受部门主要是一般环境保护(与环境有关的政策和能力建设)、农业、林业、渔业和农村发展、供水和卫生部门[49]。2010-2012年间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OECD’sDevelopmentAssistanceCommittee,DAC)成员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双边援助总承诺平均每年达到61亿美元,占双边官方发展援助总额的5%。在所有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援助活动中,其中59%(36亿美元)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重要目标,41%(25亿美元)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主要目标,且82%的活动旨在同时解决减缓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和荒漠化的问题[50]。在2007—2012年间,欧盟、挪威、日本、法国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援助的主要捐赠者,东盟中的越南和印度尼西亚是全球接受生物多样性保护援助金额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接受了全球6%和3%的相关援助[51]。2011—2015年间,德国、美国、日本和法国提供了最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援助,东盟中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是接受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援助金额排名前十位的国家[52]。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东盟国家的双边捐赠是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的来源,2010年和2011年印度尼西亚接受双边捐赠额达到6500万美元和6070万美元,其中日本、德国、欧盟分别占24%、20%和9%[53]。柬埔寨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的捐赠国有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丹麦、法国、德国、日本、韩国、荷兰、新西兰、瑞典、英国、美国等。但是,大部分双边捐赠经费被各捐赠国的非政府组织或企业所使用。例如,日本和德国的两家政府性国际开发合作机构参与到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是日本政府性的国际开发合作机构,在其自然环境保护项目中,开展了一些东盟国家的自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性项目[54],包括越南可持续自然资源管理项目(2015-2020年)、老挝可持续森林管理和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森林保育、森林可持续经营、增加碳汇行动(Reducingemissionsfromdeforestationandforestdegradationandtheroleofconservation,sustainablemanagementofforestsandenhancementofforestcarbonstocksindevelopingcountries,REDD+)支持项目(2014-2020年)、印度尼西亚-日本REDD+执行机制发展项目(2013-2018年)和印度尼西亚林地防火社区迁移项目(2018-2022年)。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是德国政府性的国际合作机构,在德国联盟经济合作和发展部的支持下,GIZ在东盟实施了“东盟成员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范围涵盖东盟十16国,由位于菲律宾的东盟生物多样性中心(ACB)实施。项目目标是支持东盟成员国强化生物多样和气候变化政策和战略,提高东盟生物多样性中心在东盟一体化过程中的作用。该项目通过补贴、资助、试点等方式支持东盟生物多样性中心及其成员国合作伙伴的机构和人员能力建设,成为为东盟区域和全球伙伴以及广大公众提供服务、信息和战略发展的平台。项目内容主要包括:支持东盟生物多样性中心加入“政府间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平台”(IPBES),支持泰国国家公园、野生动物和植物保护部开展环境服务付费项目,支持东盟国家在海洋保护领域开展蓝色解决方案项目,支持在柬埔寨、老挝和越南等国开展保护地野外调查工作[55]。多边发展援助多边发展援助的援助方包括联合国相关机构、世界银行(WorldBank,WB)、亚洲开发银行(AsianDevelopmentBank,AD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IMF)等,援助方式包括贷款、专项资金、小额赠款等。例如,2013年,菲律宾接受的所有发展援助是126.5亿美元,其中18个项目共21.6亿美元属于气候变化或减灾的内容[56]。印度尼西亚累计接受多边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约为120亿美元(含带动资金88.65亿美元),其中全球环境基金(GlobalEnvironmentFund,GEF)及其带动资金占比约95.5%[57]。参与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多边开发机构较多,资金投入量最大的为全球环境基金和亚洲开发银行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reatMekongSubregionCooperation,GMS)项目。全球环境基金成立于1991年,最初是世界银行的一项支持全球环境保护和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试点项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银行是全球环境基金计划的最初执行机构。1994年,全球环境基金进行重组,与世界银行分离,成为一个独立的常设机构。作为重组的一部分,全球环境基金受托实施《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多个环境公约的资金机制,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项目和资金支持。例如,印度尼西亚从1991年开始接受球全球环境基金的资金共22亿美元(带动联合支持73.5亿美元),平均每年2亿美元。查阅全球环境基金网站并进行梳理总结,涉及东盟十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项目数量和资金见表1[58]。17表1全球环境基金各增资期东盟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和资金增资期项目数量资金总额(亿美元)试点期70.43GEF171.43GEF2261.43GEF3133.24GEF4357.19GEF53416.7GEF63637.4GEF72866.2注:统计可知,全球环境基金在东盟国家一共开展了180余个项目,涉及资金共134亿美元。但是因为部分项目覆盖国家不全为东盟国家,且个别项目可能取消,所以实际用于东盟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项目数量低于180个,资金总额低于134亿美元。数据来源:GEFproject:https://www.thegef.org/projects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是1992年亚洲开发银行发起的国际合作计划,涉及流域内的六个国家,包括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旨在通过加强各成员国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次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大湄公河次区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生物学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自1992年以来,六个成员国通过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建立了经济合作平台不断加强经济关系、促进区域合作。截至2017年,该机制已经为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融资近210亿美元,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增长了10倍,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从50亿增长至4140亿美元。但是,减贫、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节能增效、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城镇化等依旧是该区域发展需要应对的挑战[59]。2004年,亚洲开发银行发起“大湄公河次区域核心环境项目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示范项目”(TheCoreEnvironmentProgramandBiodiversityConservationCorridorsInitiativeintheGreaterMekongSub-region,CEP-BCI),涉及中国、越南、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等六国,除中国外,都属于东盟国家。该项目分为预备期(2004-2005年)、一期(2005-2012年)和二期(2011年至今)3个阶段。预备期主要是18制定规划和行动方案,一期开展了行业战略环评、生物多样性廊道识别等项目,二期开展了气候变化适应、跨国生物多样性廊道保护等项目。与一期相比,二期主要从国家的具体生物多样性热点保护项目转向更广阔的跨国景观和多行业规划协调[60]。一期典型项目包括行业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和生物多样性廊道识别等。例如,该项目分别支持越南开展水电行业战略环评、柬埔寨开展旅游行业战略环评、南北经济廊道开展跨境道路战略环评等,通过战略环评识别行业环境现状和问题,并纳入国家的环境政策制定。该项目识别出了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区域,并制定了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的可持续管理计划。二期典型项目包括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管理等。通过项目向所在国相关人员介绍和推广了“廊道”的概念和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推动涉及廊道的国家和省级部门之间的协调,制定管理计划指引等[61]。总的来看,亚洲开发银行支持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累计调动和投入资金约6000万美元[62],在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和廊道的识别、规划、发展、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力,CEP-BCI的详细项目资金来源情况见表2。表2CEP-BCI的详细项目资金来源情况项目分期预备期(TA6213)一期(TA6289)二期(TA7987)项目名称GMS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计划大湄公河次区域核心环境项目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示范项目一期大湄公河次区域核心环境项目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示范项目二期所属行业农业和自然资源——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发展——基于土地的自然资源管理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发展——基于土地的自然资源管理亚洲开发银行资金40万美元(来自日本专项资金)373万美元(来自气候变化基金、减贫基金、区域合作减贫基金、技术援助特别基金等)80万美元(来自技术援助特别基金等)19项目分期预备期(TA6213)一期(TA6289)二期(TA7987)联合资助无2613万美元(来自芬兰、荷兰和瑞典政府)2852万美元(来自芬兰政府、瑞典政府、北欧发展基金、全球环境基金等)共计40万美元2986万美元2932万美元主要项目制定项目发展战略框架和行动方案经济行业战略环境评价(9%),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执行(46%),环境表现评估(8%),机构环境管理能力建设(23%),项目发展、产生和可持续融资(14%)环境规划系统、方法和保障(35%),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规划(17%),气候适应和低碳战略(21%),环境管理机构和融资(27%)数据来源:AsianDevelopmentBank表格整理自:AsianDevelopmentBankIndependentEvaluation,2018.CoreEnvironmentProgramandBiodiversityConservationCorridorsInitiativeintheGreaterMekongSubregionPerformanceEvaluationReport.pp.8-9[63]企业贡献东盟国家的一些企业致力于资助与环境相关的活动。菲律宾资源勘探及发展公司(SagittariusMines,SMI)为保护自然环境累计投资超300万美元[64]。在泰国,建筑、矿业和石化等行业的大型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CSR),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进行企业捐赠,泰国可持续发展商业委员会(ThailandBusinessCouncil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TBCSD)涵盖了制药、金融服务、农业和消费品行业,而投资于绿色项目的公共和私人公司有资格获得泰国投资委员会(ThailandBoardofInvestment,BOI)对经济林种植和绿色生物技术的税收优惠,并且泰国的企业也依据泰国国家环境质量法(Thailand’sNationalEnvironmentalQualityAct)向环境基金(EnvironmentalFund)提供资金[65]。印度尼西亚国家银行(BankNegaraIndonesia,BNI)每年将4%的净利润作为企业社会责任基金,每年支持环境管理项目约2000万美元。印度尼西亚Sidomuncul医药公司每年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活动捐赠1000万~1500万美元,用于药物原料资源开发、药草基金管理、农场发展和管理等[66]。印度尼西亚的企业捐赠可表2(续)20以抵消公司申报所得税时的总收入,但是扣除金额不超过上一纳税年度净收入的5%[67]。越南企业通过绿化企业空间、为环境保护和自然保护捐款、缴纳履约保证金以及彩票收入捐赠等方式,为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内的环境保护提供资助[68]。事实上,企业也将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受益,例如,采矿、水泥和石化等企业的信誉和经营许可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良好的环境实践。良好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和生物多样性抵偿使这些企业能够了解生物多样性损失导致的风险,并提高其国际声誉。专栏三东盟可持续产业发展(1)可持续林业推广可持续林业,特别是阻止大规模的商业采伐,是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严峻挑战。东盟国家采取了各种方法推广可持续林业管理(SustainableForestManagement)模式。例如,马来西亚通过减少影响采伐(ReducedImpactLogging,RIL)的方法,承诺保护一半面积的森林,到2012年,马来西亚有14万平方千米的森林被划为永久森林保护区域。缅甸森林注册委员会通过森林产品注册的方法,保证森林采伐符合可持续林业的要求。越南基于可持续林业的原则,制定了《越南林业发展战略2006-2020》,目标是推动森林覆盖率的增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菲律宾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行基于社区的森林管理(Community-BasedForestryManagement,CBFM)模式,已经纳入了6万平方千米的森林面积。泰国持续推动将当居民纳入森林管理中,到2010年,在保护区之外,已经有约7000处注册的社区森林[69]。2021年,东盟农业和林业部长会议采纳了“东盟选择性非木材森林产品的可持续采伐和资源管理协议”。协议主要目的是统一各国在藤、竹、蜜、树脂、水果等林产品的可持续采集方面的标准和要求,既保证协议的科学性,同时也纳入原住民和森林管理者的经验知识[70]。(2)可持续农业农业是东盟国家的重要产业,在一些国家是国家经济和出口的主要产业。东盟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单位面积土地生产力高,劳动力密集。为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东盟国家开展了诸如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最高残余限量、农作物从耕作到收获再到包装的全程研究等。一些与可持续农业发展相关的项目也在推广,如减少水稻收获后的损失技术、湄公河三角洲可持续农业的技术发展及其应用、印度尼西亚雨林农业的水资源有效利用等。以泰国为例,泰国政府的农业政策目标是扩大生产和出口,在可持续农业方面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一是整合农业,也就是至少两种农产品同时加工和互补栽培,如鱼稻结合、猪鱼蔬菜混作等模式。二是有机农业,即利用有机肥和草本植物杀虫剂对大米、水果和蔬菜进行耕作栽培。三是21专栏三东盟可持续产业发展(续)自然农业,即尽量减少与农业无关的投入,避免干扰农田生态系统,如在泰国东北部偏远地区开展农业生产。四是农林业,即农业生产和林业生产相结合,农民在生产粮食的同时,也增加了林业资源。五是“新理论”农业,即针对小型农业的形式,主要在缺水的贫困灾区实践,使农民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自给自足,最大限度提升生活质量[71]。(3)可持续渔业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了《可持续渔业操作准则》(CodeofConductforResponsibleFisheries),同时纳入了技术、社会经济和环境考虑,用以指导可持续渔业和水产生产。2015年,在《食品安全和减贫框架下的可持续小规模渔业自愿导则》(VoluntaryGuidelinesforSecuringSustainableSmall-ScaleFisheriesintheContextofFoodSecurityandPovertyEradication)制定发布,对可持续渔业操作准则进行了补充[72]。可持续渔业对于东盟国家很重要,应推动其纳入各国的政策框架中。例如,柬埔寨和越南每年在湄公河捕捞的淡水鱼类都超过100万吨,可持续渔业和食品安全是这两个国家渔业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考虑[73]。(4)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对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影响最小的旅游方式,在观赏自然景观的同时,也推动生物多样性和区域保护。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估计,全球旅游人数到2030年将达到18亿人次,其中1/4为生态旅游。在有限的保护性资金之外,生态旅游能为国家公园和保护区提供额外的保护性资金。东盟国家通过大量的法律、政策和项目推动发展生态旅游。东盟生物多样性中心通过“东盟遗产公园”项目,开展培训、研讨、野外考察等活动,推动生态多样性保护、区域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74]。例如,马来西亚的Kinabalu山国家公园世界遗产通过公私结合的模式开展生态旅游,推动了旅游者人数的增长,每年旅游收入达到180万美元,除去159万美元的支出,剩下的收入可以用于改善公园的管理。公私结合的开发模式也推动了私营企业者的开发和当地社区的参与,达到了多赢的效果[75]。新型融资工具近年来,东盟国家开始探索开发包括生态系统服务付费(PES)在内的新型融资工具,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2010年,越南制定了关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付费(PaymentforForestEnvironmentalServices,PFES)的99号法规,以及水资源使用付费方面的导则和规定。2009-2014年,越南的生态系统服务付费规模从910万美元增长到5100万美元,其中92.8%来自190座水电站,3.4%来自工业企业,2%来自供水企业,0.17%来自碳存储服务,0.11%来自旅游企业。截至2010年,越南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付费规模共计446万美元,涉及22个森林管理委员会和企业,以及9870个家庭,其中少数民族22家庭6858个。通过实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付费,超过2000平方千米的受威胁森林得到了保护和恢复,平均每个家庭增收540~615美元,同时,因为加强了森林保护和巡护,区域内的非法伐木和偷猎等活动减少了约50%[76]。其他东盟国家也开展了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相关实践。例如,菲律宾对水电站按发电收入的1%征税,用于流域内的农村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柬埔寨开展基于社区的农业环境支付项目,参加该项目的水稻种植者采取改良的生产方式并将水稻以优惠的价格通过村委会卖给市场协会,市场协会对稻米进行环境友好型产品认证,同时也会为水稻种植者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77]。专栏四生态系统服务付费(PaymentsforEcosystemServices,PES)是一种将自然生态系统服务转化为市场化价值的方式,一般包括生态系统服务类型识别、服务定价、费用支付等步骤。PES能够将生态系统服务和生物多样性资源进行市场化定价,从而明确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以规避对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的破坏,激励各相关方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有研究对PES各种机制进行划分,包括双方自愿支付(如服务供给合约、私人双边协议、生物勘探协议、环境认证等)、集体自愿支付(来自社会捐赠,补偿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措施)、强制双方支付(如景区入场费、特定服务税费)和强制集体支付(如集体地役权强制缴费,用于补偿一些税费和补贴)等方式[78]。公私部门混合融资(BlendedFinance)是指公共和私有资金联合,共同开展生态环保类项目,应对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风险,包括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Meloy基金、东盟催化绿色资金机制和自然加速基金。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Meloy基金是支持东南亚可持续小规模渔业的基金,由全球环境基金等国际发展机构、个体户、投资管理者等投资,审慎资本(DeliberateCapitalLCC)负责运行,目标是与当地渔业企业合作,为渔业企业提供贷款或股权融资,推动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鱼类资源和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东盟催化绿色资金机制(ASEANCatalyticGreenFinanceFacility)是东盟基础设施基金下的绿色基础设施资金机制,由亚洲开发银行、法国开发署、德国复兴开发银行、欧盟等投资,目的是加速支持东盟国家的绿色基础设施项目,推动实现气候变化和环境可持续目标,并希望通过恰当的机制,每1美元公共资金能至少带动3美元的私有资金,达到14亿美元的融资目标。自然加速基金(Nature+AcceleratorFund)的目标是发展到2亿美元的项目库,聚焦海洋保护和海岸弹性、小规模可持续农业、生态保护和恢复、服务、金融和技术创新等领域。其中,全球环境基金带动投资800万美元,投资公司Mirova3负责组建和运作基金,IUCN提供技术专家,私有投资保护联盟3Mirova是一家致力于可持续发展金融的管理公司,为其客户提供投资方案,在财务业绩与环境和社会影响中寻找平衡。23(CoalitionforPrivateInvestmentinConservation)负责制定投资蓝图[79]。非政府组织投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种国际性、区域性和本土的非政府组织数量不断增加,在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生态环境领域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领域,也一直是非政府组织的关注热点。例如,在柬埔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较为活跃的区域性非政府组织就有湄公河委员会(MekongRiverCommission,MRC)、东南亚渔业发展中心(SoutheastAsianFisheriesDevelopmentCentre,SEAFDEC)、东盟生物多样性中心等。参与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各类非政府组织众多,其中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WildFundforNature,WWF)、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ildlifeConservationSociety,WCS)等是影响力较大的几家国际非政府组织。这些非政府组织具有行动自主性和灵活性,能够广泛整合各类资源,联系相关领域的专家,邀请各利益相关方参与,以较为客观的角度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环境非政府组织往往成为公众利益的代言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很敏锐,能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并推动政府制修订相关政策。非政府组织在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开展了多样的活动。例如,WWF在参与地方环境规划、投入资金和人员对保护区进行环境调查和评估、开展环境保护宣传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推动了原生林的保护。WWF与湄公河流域的多家研究机构合作,并通过项目合作识别新的鱼类物种,参与大象生态走廊的保护和重建,缓解人象冲突。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auna&FloraInternational,FFI)支持柬埔寨环境部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区进行分区规划,协调当地居民与保护区的关系,并资助保护区居民的生计。IUCN组织科学家在考察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的自然保护区之后,发布了关于保护区破坏现状的研究报告;各类非政府组织发布的研究报告总结了东盟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知识产品[80]。一些基于社区的本土非政府组织作为独立的机构,如越南自然与环境保护协会(VNAssociationforConservationofNatureandEnvironment,VACNE)、越南人类与自然中心(PeopleandNatureReconciliation,PanNature)等,也将自然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机构目标。24个人捐赠一些国内外个人通过捐款或参与项目等形式参与东盟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例如,好莱坞明星安吉丽娜·朱莉捐赠1000万美元给柬埔寨,用于RoneamDaunSam和Samlaut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81]。2.2资金主要用途Usageofbiodiversityfinance近年来,东盟向《生物多样性公约》报告生物多样性支出的情况有所改善,每个成员国为减少其境内的生物多样性威胁做出了广泛努力。东盟通过更明确的目标,并与其他成员国以及区域和国际合作伙伴合作,不断扩大项目和活动,以保护该地区丰富但脆弱的生物多样性。例如,东盟在扩大保护区的覆盖面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其中领土面积较大的东盟成员国是实现基于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目标的关键[82]。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主要用于保护区建设和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能力建设等方面。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支出一般包括保护区设立、规划编制、机构和人员设立、生物多样性信息收集和整理、相关设施和装备配备、生态修复和恢复等费用,其他还包括保护区原住民的搬迁、生计恢复等相关费用。例如,缅甸保护区的资金主要来自中央政府。过去5年,保护区每年的资金投入约190万美元,其中79万美元来自自然和野生动物保护部门,110万美元来自外部资金,保护区收费资金每年不到1.7万美元。5年间,保护区的政府资金投入增长了约50%,国际援助资金增长更快,例如,2014年国际援助承诺资金约有2000万美元。但目前,缅甸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缺口较大,满足不了基础设施、仪器、经营维护等基本费用。如果要达到保护区人员齐整、管理优良、网络扩展的水平,估计资金缺口为每年900万美元[83]。2005-2011年间,GEF、荷兰政府和欧盟通过世界银行资助越南保育基金,向30个保护区各提供5万美元用于保护区能力建设、社区意识提高等[84]。老挝近几年接受的发展援助也在增长,主要用于可持续森林利用、可持续农业、渔业、水资源管理等方面[85]。野生动植物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费用包括濒危动植物种类识别、濒危和保护物种名录编制、保护物种研究、物种的就地和迁地保护、物种迁移廊道修复和建设、防范和治理外来入侵物种、打击25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等费用,其他还包括法律法规制修订、规划编制、机构和人员常规费用、公众参与等相关支出。需要注意的是,野生动植物保护费用与保护区建设和管理费用是有较大部分重合的,因为建设和管理保护区的主要目的一般是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生态系统。据估计,东盟国家每年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额有200亿美元[86],因此,打击非法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贸易的工作非常重要,虽然相关人员和执法费用并不充足。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主要是指对森林、草地、湿地、海洋等重点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恢复和重建,目的是恢复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例如,马来西亚识别敏感生态区域,开展红树林的修复。菲律宾也开展了大规模的红树林修复项目,联合80多个地方政府,采取央地合作的方法开展红树林生态系统修复。地方政府的参与有利于地方发挥主动性,也能够有效吸引地方政府的投资[87]。东盟国家还开展了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和修复。例如,2009-2015年期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4国一共造林1.68万平方千米,同时修复退化森林1.9万平方千米。2000-2015年期间,越南森林覆盖率从33%增长到45%。菲律宾通过实施社区森林管理,将6万平方千米的森林纳入政府主导的社区可持续经营中[88]。能力建设能力建设是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基础保障,主要包括人员配备和技能提高、科学研究、规划编制和管理、生态系统管理体系建设、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和执法能力建设、利益相关者参与等多个方面。能力建设是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支出的重点方面,但总体缺口较大。例如,泰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缺乏人力和资金,特别是在物种分类方面[89]。文莱提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需求共计约2190万美元,包括:婆罗洲之心计划(HeartofBorneo,HoB),主要任务是在UluBelait野生动植物避难区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管理,在林区开展野生动植物多样性调查,在TasekMerimbun东盟遗产公园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再造林和生态旅游项目,以及对长鼻猴现状和分布进行研究;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主要任务是年度监测、基线调查、深度调查、制定行动计划以及制作公共教育材料等;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要任务是进行跨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发展、组织对话交流和培训等;传统草药研究中心,主要任务是建立实验室、收集分析数据、调查、存档等[90]。图1总结了东盟生物多样性整体资金机制和资金使用情况。26图1东盟生物多样性整体资金机制和资金使用情况数据来源:创绿研究院整理2.3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缺口BiodiversityfundinggapofASEANcountries联合国生物多样性2020目标(即“爱知目标”)包括四个战略目标和20个具体目标,其中第20个目标要求缔约国为有效实施《2011-2020年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要调动所有能调动的资金,融资应在现有基础上显著增加。各缔约国(包括东盟十国)都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网站上公布了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的使用和需求情况,但数据深度不一。表3依据东盟各国公布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行动计划》(NBSAP)整理得到了各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缺口,但是各国的统计的年份不一致,并且文莱、柬埔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并没有公布统计年份,因此使用该国NBSAP的公布年份作为替代。虽然东盟各国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府预算可以通过多个来源找到更新数据,但是数据来源的口径不统一,并且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支出的定义不统一,会导致数据不具备可比性。总的来看,东盟十国除了发达国家新加坡之外,其他国家都存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缺口。从接受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的数量来看,越南、印度尼西亚最多,其他国家相27对较少。地方、国家、区域以及国际的公共和私营部门都会为东盟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资金。其中,文莱在2015年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行动计划中公布了包括婆罗洲之心计划、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等行动计划,总资金需求为2190万美元[91];柬埔寨并没有明确公布具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缺口,但是却明确承认了缺口的存在[92];印度尼西亚是东盟目前已知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缺口最大的国家,约5.22亿美元/年,其中政府部门每年约提供4.52亿美元的保护资金,官方发展援助也是印度尼西亚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的主要来源[93];老挝与其他东盟国家差别较大,私营部门投资贡献了一半以上的保护资金,政府预算只贡献了10%~12%[94];马来西亚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资金额以及缺口,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为马来西亚经济和人口带来的重要价值相比,公共预算拨款相对较少[95];缅甸统计了用于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量,政府支出贡献占比41%,其他支出贡献占比59%[96];菲律宾公共部门2008-2013年生物多样性保护支出约986万美元/年,环境和自然资源部接受的生物多样性官方发展援助约1290万美元/年[97];新加坡2019年发布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行动计划显示出该国并没有资金缺口,所有资金来源于政府支出[98];泰国政府预算贡献了80%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官方发展援助约412万美元/年[99];越南公共部门贡献了77%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私营部门和社会资金一共贡献了23%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100]。德戈拉朗梯田,印度尼西亚©Unsplash28表3东盟十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来源及缺口梳理国别资金来源情况缺口情况政府ODA私营部门社会资金有缺口无缺口文莱(2015年)2190万美元柬埔寨(2016年)√√√缺口大印度尼西亚(2010-2014年)4.52亿美元/年双边捐赠约0.6亿美元/年;多边捐赠累计120亿美元√√约5.22亿美元/年老挝(2011-2015年)政府预算180万美元ODA390万美元国内外私营部门投资830万美元银行信贷和社区投资180万美元缺口大马来西亚(2016-2025年)占比:10%~12%政府预算、信托基金占比:24%~26%占比:50-56%占比:10-12%√29表3(续)国别资金来源情况缺口情况政府ODA私营部门社会资金有缺口无缺口缅甸(2010-2014年)保护区79万美元/年保护区110万美元/年2000万美元承诺(2014年)900万美元/年政府支出占比:41%占比:59%菲律宾(2008—2013年)环境和自然资源部支出约600万美元/年环境和自然资源部接受的ODA约1290万美元/年√√√其他国家机构支出约386万美元/年新加坡(2019年)√√泰国(2011-2014年)政府预算ODA约412万美元/年√√√占比:80%占比:20%30表3(续)国别资金来源情况缺口情况政府ODA私营部门社会资金有缺口无缺口越南(2011-2015年)政府预算(其中ODA约2.1亿美元/年)私营部门社会资源√占比:77%占比:4%占比:19%数据来源:资金缺口的数值依据东盟各国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行动计划》(NationalBiodiversityStrategyActionPlan,NBSAP)整理得来。珊瑚里的海龟,泰国丽贝岛@Unsplash31越南©Yuooo,Pconline323.1越南生物多样性概况BiodiversityofVietnam越南生物多样性现状越南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具有类型多样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物种以及遗传资源。在越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给人类带来了直接的好处,为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农业、林业和渔业等部门。同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确保了越南的粮食安全,维护了养殖动物和农作物的遗传资源,提供了建筑材料、医药材料和食品。此外,类型多样的生态系统在气候调节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越南约有49200个物种,包括近7500多种微生物,20000多种陆生和水生植物,以及11000多个海洋物种。由于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越南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优先的国家之一,这主要表现在维持生态功能(环境保护)、提供经济供应(直接使用)和提供社会文化参与三个方面[101]。如今,越南的一些保护区得到了有效保护,陆地保护区面积占领土总面积的9%,海洋保护区面积占海域总面积的0.24%,森林覆盖率达到45%,原始森林面积保持在57万公顷,红树林、海草床和珊瑚礁维持在现有水平,15%的退化关键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国际公认的保护区数量增加到10个拉姆萨尔4湿地、10个生物圈保护区和10个东盟遗产公园[102]。但是,由于非法和过度开发生物资源、栖息地碎片化和生态退化、污染、外来物种入侵、气候变化和森林火灾等原因,越南正面临着严峻的生物多样性退化问题。越南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近年来,由于人口持续增长和流动,越南不得不依赖其自然资源(如土地、水、森林、海洋、动物、植物和矿物),以维持当地生计,加上森林砍伐和环境退化,特别是在中部高地,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退化严重,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挑战。在过去20年里,越南把经济发展作为唯一的重点,很少重视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越南高速发展的经济背后是环境的失调和退化,在实现经济增长目标与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之间一直存在着利益冲突。高度依赖的农业出口导向型经济推动了自然栖息地迅速、大规模且通常不受管制地向稻田和虾塘转化。4《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ConventiononWetlandsofImportanceEspeciallyasWaterfowlHabitat)简称《拉姆萨尔公约》,加入该公约的国家,其保护区湿地可以在公约中登记。33越南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挑战尽管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每年为越南提供的服务价值数亿美元,但这些服务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承认,也尚未反映在国家核算体系中。同时,由于缺乏适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法,新型可持续发展管理方法还没有被广泛开发或使用。越南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机构,国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管理由农业和农村发展部、自然资源和环境部以及地方人民委员会共同承担,部门间职能存在一定的重叠和冲突。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新的和复杂的问题,如遗传资源的获取、生物多样性利益的分享和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的应用,都没有得到适当的关注,同时,社会(包括部分决策者)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对其真正价值的理解不足。资金问题同样是越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发展的重要桎梏,虽然越南国家预算中用于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在增加,但是资金量与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要求相差甚远,且缺乏重点,效率很低。非政府组织的大部分资金用于短期项目,并依赖于援助,因此很难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长期承诺。3.2越南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来源SourceofVietnam’sbiodiversityfinance2011-2015年期间,越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支出总额为229.10亿越南盾(约合10.18亿美元),相当于年均45.82亿越南盾(约合2.03亿美元)。《生物多样性财政政策和机构审查》(BiodiversityFinancePolicyAndInstitutionalReview,PIR)的结果显示,越南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的绝大部分由政府提供(77%),其次是社会资金(19%)和私营部门资金(4%)。2011-2015年平均生物多样性总支出仅占GDP和政府预算总支出的0.16%和0.58%,相对贡献略高于泰国(占GDP和预算总支出的0.1%和0.5%)[103]和菲律宾(占GDP和预算总支出的0.08%和0.31%)[104]。越南政府采取了多样化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政策,并且致力于加大各利益相关方的作用。越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机制如图2所示。34图2越南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机制注1:公共支出被定义为在国家、省和地方层面指定负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家管理机构的支出;社会支出被定义为社会组织的支出,其资金流由政府(国家、省、地方)以及社区和私营部门的捐款积累而成;私营部门支出被定义为包括个人、私营企业、私人基金等的支出。参考文献:总结自越南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BIOFINVIETNAM,2018.MobilizingResourcesforBiodivers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BiodiversityFinancePolicyAndInstitutionalReview)[105];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BIOFINVIETNAM,2018.MobilizingResourcesforBiodivers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BiodiversityExpenditureReview)[106]政府资金越南于2010年11月15日通过了《环境保护税法》(TheLawonEnvironmentProtectionTax,EPT),增加了政府预算,并限制对环境有害的产品使用,其中包括石油、煤炭、塑料袋、限制使用的杀虫剂、除草剂以及林产品保护剂。在2012-2016年间,越南政府征收了42.39亿美元的环境保护税,年均政府预算贡献率为1.48%~4.27%[107]。越南于2009年通过了旨在对自然资源开采征税的《自然资源税法》,计算方法是用税率乘以企业在该年度的开采量。2014年,越南征收的自然资源税约15.85亿美元,占政府收入的4.4%。自然资源税的增加有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减少使用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自然资源,防止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108]。越南于2016年也开始对包括采矿、水资源开采等在内的19个行业征收生物多样性保护费用,目的是减少自然资源的使用,改善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109]。虽然越南政府出台了多种税费政策,但是依旧没有实现政府预算的1%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承诺(2006年),实际生物多样性保护支出只有政府预算的0.4%左右。近年来,越南政府颁布了多项政策、战略和计划,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越南在1994年成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成员后,于1995年发布35了第一个《越南生物多样性战略行动计划》,在《2020年面向2030越南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VietNam’sNBSto2020,Visionto2030)中,提出到2030年25%的具有国家和国际意义的退化生态系统将得到恢复,生物多样性将得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为公民带来重大利益,并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110]。同时,越南也不断颁布包括《环境保护法》、《生物多样性法》、《森林保护和发展法》、《渔业法》和《旅游法》等在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法律[111]。双多边发展援助官方发展援助资金是越南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的重要来源。越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大部分官方发展援助投资来自多边(联合国相关机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双边(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丹麦国际开发署、荷兰大使馆)[112]。2011-2015年间,越南是世界上收到双边和多边发展援助最多的国家之一,共接受了36.32亿美元[113],双边发展援助占越南收到的官方发展援助总额的70%[114],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同期,越南位列接受双边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发展援助最多的10个国家之一,每年平均接受近1.5亿美元,总计4.02亿美元,占越南双边发展援助总额的4.7%[115],为了调动双边发展援助,越南政府与各国政府合作,如爱尔兰、英国、奥地利等[116]。2011-2015年间,越南接受的官方发展援助主要分配给交通、能源和工业行业,其中18.65%分配给城市发展和环境行业,包括供水、卫生和气候变化等行业,9.47%分配给农业和乡村发展行业,包括减贫等方面,4.56%分配给保健行业,3.35%分配给教育培训行业,11.05%分配给科学技术、能力建设和机构发展行业[117]。具体官方发展援助资金额见表4。债转自然(Debt-for-NatureSwaps,DNS)即通过自然保护承诺减少本国债务,也是越南调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官方发展援助的手段之一。越南已将DNS机制应用于森林发展项目,自1996年起,越南参与了双边和多边DNS计划,与德国的DNS计划下的债务总额为1040万美元,与意大利的DNS计划旨在用于资助优先项目,如减轻气候变化对生态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保护的影响,债务额约为770万欧元[118]。由于越南公共债务的增加,考虑到越南政府实施DNS计划的经验,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DNS计划有很大的发展潜力[119]。36表42011-2015年越南接受官方发展援助中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援助金额指标20112012201320142015官方发展援助支出(万美元)36604183513756553700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官方发展援助(万美元)172.0196.6241.4265.8173.9数据来源: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BIOFINVIETNAM,2018.MobilizingResourcesforBiodivers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BiodiversityExpenditureReview)[120]企业为了资助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内的环境保护项目,越南的企业已经实施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如空间绿化、为环境保护和自然保护捐款、履约保证金、和彩票收入捐赠。空间绿化是指企业根据政府要求,将其收入或利润的一部分用于开发花园、公园,并在其经营场所周围种植更多的绿色树木,特别是在工业园区,其中Vinacomin煤矿公司、水泥生产公司等大企业是这一政策的支持者。为环境保护和自然保护捐款是指各种大型和小型私营部门为相关项目提供资金。例如,可口可乐公司与WWF合作项目致力于保护TramChim国家公园,水泥混凝土公司Holcim为KienGiangMan生物圈保护区(BiosphereReserve,MBR)及其周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资金等[103]。。履约保证金(Performancebonds)是指矿产开采企业根据在获得采矿许可证之前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预先在越南环境保护基金(VietNamEnvironmentProtectionFund,VEPF)中存入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环境恢复和保护,在完成环境恢复后,这些保证金将被返还给企业。彩票收入是指政府要求各省将彩票利润收入的50%~60%用于教育、职业培训、医疗保健,10%用于新农村建设[121]。其他投融资工具2010年,越南引入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付费(PaymentforForestEnvironmentServices,PFES)的资金方案,目的是为森林保护和其他发展目的从商业部门筹集资金。到目前为止,它是越南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成功的新型融资工具之一。森林所有者是PFES的接受者,包括企业、家庭和个人。水力发电部门、生态旅游部门、供水部门和工业部门如果受益于森林服务,就有义务向PFES付款。2011-2015年期间,PFES平均每年收取5000万美元,截至2016年12月,累计的PFES总量为2.713亿美元,PFES收取的费用中约90%已经转移给PFES的最终接受者,包括50万农民,他们可以保护587万公顷的森林,相当于越南全国森林总面积的44%[122]。37自2008年以来,越南参与了各种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引起的排放(ReducedEmissionsfromDeforestationandForestDegradation,REDD)的计划,并制定了多个相关政策,如《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目标计划》、《绿色增长国家战略》、《2011-2020年国家森林保护与发展计划》、《2011-2020年REDD国家行动计划》、《到2020年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计划》。越南是最初的联合国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引起的排放(UN-REDD)计划的试点国家之一,UN-REDD已经协助政府建立了一个国家REDD+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各利益相关者聚集在一起,协调REDD+相关问题。该计划在越南致力于进行土地使用权澄清、森林种植规划和基于结果的财政援助[123]。在清洁发展机制(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CDM)实施阶段,越南政府于2007年批准了《清洁发展机制融资政策》(ThePolicyonFinancingforCDM),促进对节能和林业的投资。越南有254个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被清洁发展机制国际环境委员会认可,林业方面的第一个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于2008年在HoaBinh省实施,目标是在2008-2024年的16年内减少2665吨二氧化碳排放,到2015年,该项目已支持320名农民在309公顷的土地上进行植树造林。越南正在进行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在其有效期内估计将减少1.374亿吨二氧化碳排放[124]。专栏五越南可持续发展行业(1)可持续发展农业由于农业集中化,以及更多地区使用不同来源的化学农药,导致农村和郊区的鸟类及昆虫种群减少。许多消灭害虫的有益鸟类被杀害了,导致田间虫害疾病等的爆发。因此,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推广有机农业,帮助扩大农产品市场,提高价格及利润,执行《绿色增长国家战略》,并且推动客户转向生态认证的产品供应商。(2)可持续林业在越南,大约2500万人中20%~50%的收入来自非森林木材产品(non-timberforestproducts,NTFP),其中包括数百种药用植物和乳胶植物。陆地和沿海植被通过碳储存、过滤空气和水、分解废物以及减轻自然灾害(如滑坡、洪水和台风)的有害影响,帮助调节气候。红树林每年可节省数十亿越南盾的堤坝维护和修理费用,避免对沿海地区农村和城市社区基础设施的破坏。《2006-2020年林业发展战略》概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即1620万公顷的森林,包括840万公顷的生产林、570万公顷的保护林和220万公顷的保护区,到2020年将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7%。越南已经批准30个国家公园、58个自然保护区、11个物种保护区、45个景观保护区、20个实验研究林区和16个海洋保护区的名单。38专栏五越南可持续发展行业(3)可持续渔业渔业是越南大约2000万人赖以生存的行业,300多个有经济价值的海洋物种和50多个淡水水生物种被开发和利用。越南政府致力于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并且通过了《2020年面向2030年环境保护政策》、《至2020年水产发展规划》、《越南至2020年水产发展总体规划和2030年展望》。不仅如此,越南政府还加强了对破坏性捕捞技术的控制和罚款。八个省的沿海地区颁布了《2020年龙虾养殖总体规划和2030年展望》,预估预算为970万美元,其中96%的资金由政府提供。(4)可持续旅游和娱乐业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美丽的陆地、岛屿、沿海景观是越南旅游业快速扩张的基础。越南政府通过了《越南旅游业至2020年、面向2030年发展战略》,提出生态旅游企业必须将其年收入的1%~2%支付给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付费(PFES)基金。(5)可持续水力发电水电站大坝和水库往往会造成陆地栖息地破坏,同时对洄游鱼类造成影响,改变水生物种的生物行为,并对大坝下游的河流甚至沿海河口造成很大影响。许多水力发电项目使得河流季节性流量发生重大改变,对原住民和经济造成了损害,并对下游的生态系统产生了影响。事实上,为了保护环境,一些水电项目已被拆除,2017年,DakLak省有17个水电项目和69个可行水电项目场地被拆除。越南政府规定水电站必须向森林服务付费基金支付每千瓦时20越南盾(约合0.0009美元)的费用,用于保护森林,从2017年1月1日起,这费率几乎翻了一番,达到每千瓦时36越南盾(约合0.0016美元)[125]。非政府组织一些国际和当地的非政府组织在越南专注于不同的目标,包括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减贫。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资金的非政府组织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信息系统(BiodiversityConservationInformationSystem,BCIS)、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行动援助(ActionAid)、世界面包组织(BreadfortheWorld)、国际救助贫困组织(CARE)、乐施会(Oxfam)、越南自然和环境保护协会(VACNE)、植物保护协会(PlantProtectionAssociation)、越南医药协会(VPA)、越南园艺协会(VACVINA)、协助社区可持续发展中心(CentreforAssistingCommunitySustainableDevelopment)、环境与社区发展中心(CentreforEnvironmentandCommunityDevelopment)、越南人类与自然39中心(PanNature)。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相关机构直接向越南国家公园、保护区或社区组织(包括各级妇女联合会、农民协会)提供小额赠款,支持自然保护和改善生计[126]。专栏六越南公益性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越南自2004年起,先后成立了森林信托基金(TrustFundforForests,TFF)、越南森林保护发展基金(VNForestProtectionandDevelopmentFund,VNFF)、越南水资源保护发展基金(VietNamFundforAquaticResourcesProtectionandDevelopment,VNFARPD)、越南环境保护基金(VietNamEnvironmentProtectionFund,VEPF)和社区基金(CommunityFunds,CFs),通过利益相关方公共部门和(或)国际社会、私营部门、非政府组织等调集资金。森林信托基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越南保育基金(VietNamConservationFund,VCF),该基金为保护区提供资金支持,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在越南,大约有50个国家公园和国家自然保护区获得了森林信托基金。越南森林保护发展基金已经成为越南和东南亚地区的一个先驱性非营利国家金融机构,支持森林保护和发展项目。在地方层面,地方森林保护发展基金(ProvinceForestProtectionandDevelopmentFund,P-VNFF)由地方人民委员会(ProvincePeople’sCommittee)决定设立,截至目前,越南已经建立了37个地方森林保护发展基金。越南水资源保护发展基金是一个不由国家预算支持的公共非营利机构,它将动员来自不同国家和国际伙伴的捐款,该基金将支持政府未提供资金或投资不足的水资源保护开发项目。越南环境保护基金是由越南自然资源和环境部管理的政府金融机构,地方层面也会建立地方环境保护基金(ProvinceEnvironmentProtectionFund,P-EPF),该基金向有偿还能力的环境保护项目提供贷款,如废物管理项目,从贷款中收取的利息被用于支持非贷款项目,据估计,该基金所收利息的20%被投资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社区基金是由不同参与方创建的小型基金,如国家公园、非政府组织、社区发展项目或土著居民。大多数社区基金都建立了小型循环储蓄-信贷计划(smallrevolvingsavings-creditschemes),调动当地的小额储蓄并扩大参与者。每个社区基金都有各自的目标,例如将减贫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或环境保护相结合[127]。3.3越南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用途UsageofVietnam’sbiodiversityfinance2011-2015年间,越南国家预算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支出主要用于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占40%),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占34%),负面影响控制(占13%),濒危、野生和珍稀物种保护(占7%)以及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协同保护(占6%)等[128]。越南政府公布保护、再生和发展水生物种名单红皮书,制定海洋保护区分类标准和相关环境措施法规,以保护珍稀水生物种和发展可持续渔业。五年间,越南国家和地方森林保护发展基金共支出了43690亿越南盾(约合1.94亿美元)用于管理和保护森林以及40可持续林业发展[129]。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部负责维护多个国家公园的日常运营,实现国家一级森林管理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全球环境基金的支持下,越南建立高保护价值地区和分类识别系统,以监测国家生物多样性,同时发展国家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并且,越南实施的基因库计划着重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和评估,以协同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130]。3.4越南生物多样性保护融资挑战与发展机遇Challengesanddevelopmentopportunitiesinfinancingbiodiversity越南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是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当地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退化严重,尽管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为越南每年带来数亿美元的价值,但是这些价值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通过分析整理越南的生物多样性资金机制,报告发现越南和很多国家一样,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不足以支持相关保护活动。政府部门通过税费政策收取生物多样性保护费用,但是用于保护的支出低于政府承诺的保护预算;越南接受了大量的双多边发展援助,然而更多的用于城市发展和乡村发展等方面,仅有4.7%的官方发展援助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越南私营部门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投入力度严重不足,2011—2015年间仅贡献了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的4%。森林信托基金、环境保护基金、水资源保护发展基金、森林保护发展基金和社区基金等社会资金通过政府、国际社会、私营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等调集资金,并在2011—2015年间贡献了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的19%。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付费(PFES)是越南最成功的新型融资工具之一,并且前景尚佳,PFES五年间供收取了2.713亿美元的费用,将其中90%分配给了当地农民用于保护全国44%的森林。自1994年越南公布了第一份《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行动计划》以来,制定了以法律法规、政府政策、发展计划和政府预算为基础的生物多样性融资政策框架,融资问题带来的挑战需要越南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融资挑战在法律政策方面,越南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并不集中,在政府预算支出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资金包含在其他支持项目中。生物多样性支出编码被纳入在政府预算编码系统的环境保护编码中,且保护区编码尚未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既不是政府支出和《国家预算法》中的优先项,也没有在预算分配计划中明确规定。虽然政府规定公41共和私营部门的所有组织必须将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其发展计划和战略,但是这一要求并没有在问责制度中得到所有政府部门和企业的落实,并且政府组织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中比企业和民间社会组织占据更多主导地位,这很可能会导致官僚主义和低效率。事实上,地方上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组织数量众多,包括63个省、713个县(2016年)、11000个乡镇(2008年)、219个保护区和数十万家商业企业和国家部门,他们都更接近实地,但他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的好处的看法和认识并不充分,而生产和贸易的好处却很直观。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融资的专题监测任务对于改善政府的政策执行非常重要,越南63个省都已经建立自己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或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总体规划,但是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数据库来共享信息和经验[131]。在资金机制方面,政府预算是越南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最重要的来源,但是政府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的预算很低,与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对经济的贡献不相匹配,保护区和国家公园获得的政府预算支持远远低于它们对经济贡献的自然服务价值。在全球范围内,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官方发展援助拨款一直保持稳定,但自从越南在2010年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后,分配给越南的官方发展援助正在减少,并且由于许多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受地方政府管理,该地区是否会收到越南政府批准的全部资金援助仍然有待考究。政府通过了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给自足的创收举措,但是这些举措很有可能会导致政府减少拨款。在越南,威胁生物多样性的部门在创造就业、出口和纳税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也造成越来越多的生物多样性损失,这些损失会影响到大多数低收入人口赖以生存且与生物多样性高度相关的部门。在2016-2020年期间,越南政府投资计划中也没有投资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具体计划[132]。发展机遇在越南,不同的法律和政策都涉及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资金,包括宪法、法律、政府法令和各部门规章等,特别是2013年颁布的新国家宪法。其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重要法律也陆续生效,包括《国家预算法》(从2017年起)、《森林法》和《渔业法》(从2019年起),而其他法律正在修订中,包括《生物多样性法》。为了实施这些法律,越南政府将修订旧的法令或发布新的法令,以支持、指导资金管理,并且私营部门和社区也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制定的过程。越南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是推动越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综合政策,越南政府已经承诺为越南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的实施提供多种资金来源[133]。42越南为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保护建立了不同的资金机制,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付费(PFES)是最成功的机制之一。随后,越南政府可以通过开发不同物种和地区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标准系统,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的分配。信托基金也是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调集资金的有效渠道,随后可以推动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参与管理越南森林保护发展基金(VNFF)和越南环境保护基金(VEPF)等信托基金,以提高其财务的可行性。其他的资金机制(如旅游附加费、彩票和生物多样性邮票等)也可以成为筹集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的潜在选择。同时,参与BIOFIN项目也可以为越南提供更多的机会学习其他国家的资金机制,以低成本的方法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筹资,如生物勘探(bio-prospecting)和营养配额(nutritionquota)等[134]。43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会址南宁国际会展中心@田儒林44中国是东盟的近邻,也是重要的投资贸易伙伴。在对外投资贸易中,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要求中资企业严格遵守东道国环境管理要求,切实防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气候变化等问题。同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中国和东盟也有持续的合作和交流。2021年5月,中国与东盟各国通过《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及行动框架(2021-2025)》[135]。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第24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强调拓展绿色合作,落实好《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及行动框架(2021-2025)》,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和区域生物多样性,合理推动能源产业和经济结构转换升级[136]。2021年是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年份,中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主办国,与各国共同协商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与行动。2021年也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推动对外投资合作和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为全球环境治理做出中国贡献[137]。2021年11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面发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ComprehensiveEconomicPartnership,RCEP)的作用,拓展绿色经济等领域合作。同时,中方还提出发起中国东盟农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构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的建议,促进双边农业和海洋可持续发展[138],表5展示了近年来中国-东盟生态环境合作内容。表5近年来中国-东盟生态环境合作内容年份内容2003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强调加强合作,通过更多的科技、环境、教育、文化和人员交流,加强“这些领域的相互合作机制”20072007年11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11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议成立中国-东盟环保合作中心并制订合作战略2009-20132009年,中国和东盟制定并通过了《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战略(2009-2015)》,确定了合作目标、原则和六大优先合作领域;2010年,成立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2011年,中国和东盟制定并通过了《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行动计划(2011-2013)》;2013年,双方制定并通过了《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行动计划(2014-2015)》20152015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第18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希望45年份内容双方早日通过《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2016-2020)》,以及建设中国-东盟生态友好城市发展伙伴关系和中国-东盟环境信息共享平台20162016年5月,中国生态环境部与东盟成员国环境主管部门通过了《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2016-2020)》,并把环境可持续城市、环境信息与数据管理纳入九大优先领域之一;2016年9月,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2016)上正式启动了中国-东盟生态友好城市发展伙伴关系20172017年,双方通过了《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行动计划(2016-2020)》,为中国和东盟未来五年的环境合作提供指导20182018年9月,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2018)上正式启动了中国-东盟环境信息共享平台20192019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第22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中方愿在中国-东盟生态友好城市发展伙伴关系框架下推动“海洋减塑行动”,启动中国-东盟应对气候变化与空气改善协同行动20202020年11月12日,李克强总理在第23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宣布,中方欢迎2021年确定为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年,愿同东盟加强生态环保、防灾减灾、气候变化、减贫等领域合作20212021年11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愿同东盟加强气候变化、能源转型、绿色金融等领域合作,提高各国农业发展的韧性和可持续性,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表格来源:根据中国-东盟绿色与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暨2021年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和生态环境部网站整理[139]4.1加强对东盟投资贸易合作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EnhancingBiodiversityPolicesImpactinInvestmentandTrade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中国对东盟的投资贸易也同时要遵守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生态环境保护规定。在对外投资贸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中国出台了相关政策引导性文件,以及操作性规定。各部门从顶层政策设计层面和实施操作指引表5(续)46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指南、行为规范等文件,规范对东盟的投资贸易合作中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为。顶层政策设计层面2015年,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探索投资合作新模式,鼓励合作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140]”2017年,原环境保护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环国际〔2017〕58号),提出要“推动水、大气、土壤、生物多样性等领域环境保护,促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绿色化、低碳化建设和运营水平”,要“推动制定和落实防范投融资项目生态环保风险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对外投资的环境管理,促进企业主动承担环境社会责任,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141]”2021年,商务部和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工作指引》(商合函〔2021〕309号)提出,推动企业按照东道国法律法规要求,采取合理、必要的措施降低或减缓投资合作可能产生的不良生态环境影响。对生物多样性的不良影响,依法或按照国际惯例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142]。实施操作指引层面2013年,商务部和原环境保护部印发的《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商合函〔2013〕74号)提出,企业应当审慎考虑所在区域的生态功能定位,对于可能受到影响的具有保护价值的动、植物资源,企业可以在东道国政府及社区的配合下,优先采取就地、就近保护等措施,减少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143]。对于由投资活动造成的生态影响,鼓励企业根据东道国法律法规要求或者行业通行做法,做好生态恢复。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交部、全国工商联联合制定的《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经营行为规范》(发改外资〔2017〕2050号)提出,对于由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生态影响,民营企业境外分支机构要根据东道国(地区)法律法规要求或者行业通行做法,做好生态修复[144]。除了政府部门的政策要求之外,2021年,3家政策性银行、6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以及部分商业银行签署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宣示》,共同承诺在投融资活动中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支持,强化“生物多样性风控”,避免出现损害生物多47样性的行为[145]。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也在其投资运作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了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2009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中国决定设立一个总规模达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该基金由中国进出口银行主发起成立,基金一期为10亿美元,于2010年4月开始运营,出资人包括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等。该基金以东盟十国的基础设施、能源和自然资源行业为主要投资目标,主要项目包括菲律宾航运项目、柬埔寨光纤通信项目、泰国港口项目、老挝钾盐矿项目等。该基金一期于2015年结束投资期,二期正在设立进程中,计划规模将达30亿美元,以产能合作与基础设施为重点投资领域,重点关注工业园区、电力、机械、建材、钢铁、化工项目,港口、机场、电力电网、通信骨干网项目,资源与农业领域的优势资源项目,高端经济作物及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以及消费领域的物流、通信、医疗、旅游、新型模式商业项目[146]。专栏七“社会责任与环境保护参考指引”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参照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颁布的《绩效标准》,制定了“社会责任与环境保护参考指引”,其中一条要求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包括是否对项目涉及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进行了解和处理,是否在受法律保护的地区进行活动,项目执行过程中是否会引入外来物种,项目所需要利用到的自然资源、森林及植被、淡水和海洋资源是否可以重新再生等方面的内容[147]。4.2在投资贸易中影响生物多样性的行业Industriesinfluencingbiodiversityininvestmentandtrade对外投资贸易中,尤其是生态影响类行业的项目,对生物多样性可能会造成影响,如农产品贸易、工业、农业、城镇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等行业。中国与东盟开展经济贸易合作,也涉及这些行业。木材进出口行业中国既是木材生产大国,也是木材消费大国。由于木材消耗量增大,同时林业部门实施禁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等政策,中国的木材供需失衡问题突出。为缩小木材供给缺口,中国从国外进口大量木材,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木和锯材进口国。中国的原木主要进口48来源国(一般占中国进口总量5%)有新西兰、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没有东盟国家。但是,中国的锯材主要进口来源国除了俄罗斯、加拿大等国,也包含泰国、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148]。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中国从东盟国家进口木材产品,可能对东盟国家森林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造成间接的影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公路、铁路等“长距离线性工程”)会直接占用土地,影响动植物栖息地,破坏沿线区域周围的生态环境。与此同时,线性工程还可能造成野生动物迁徙通道的隔离和栖息地破碎化,一些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可能出现下降。另外,交通设施运行后,还可能使得盗猎、盗采活动以及生物入侵变得更加容易,增加野生动物意外死亡几率(如公路意外)[149]。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分析东南亚公路、铁路空间数据与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护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交通设施的1千米缓冲区范围内,将穿越32个保护区、4个关键生物多样性区域和29个陆地生态区;在新建铁路的5千米缓冲区内,将影响到142个受威胁物种,包括26个严重受威胁物种;在海洋交通设施沿线50千米的范围内,分析表明可能与20个海洋保护区和16个关键生物多样性区域相交[150]。在具体项目层面,中国在东盟国家开展交通项目合作时,能够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项目生态环境管理,例如,中老铁路项目专门设置了动物通道,有效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151]。水电开发随着国际社会对水电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风险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影响水电项目投资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水电开发不可避免会对项目所在河流以及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包括淹没大面积的陆地,改变河流流速、流量和水位,减少下游河道来水;淹没陆生生物的栖息地,坝体阻隔洄游鱼类;淹没农田和城镇农村居民地,影响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计;以及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因工程占地、采石、取土、弃渣等活动对周围植被、土地、水质等产生的不利影响。中国企业投资东南亚水电市场始于2006年,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参与投资缅甸政府兴建的瑞丽江一级水电项目为标志。此后几年,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以建设—经营—转让(BOT)模式投资的太平江水电项目、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2015年7月更名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参与投资的伊洛瓦底江水电项目、中资联合控股参与投资的萨尔温江水电项目等一大批由中资企业全额投资或参与投资的水电项目进入实施49阶段。到2014年,包括中国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及五大电力集团在内的国内水电企业在东南亚已经投资兴建和计划投资兴建的水电项目达60余项,预计投入资金上千亿元,项目遍及缅甸、老挝、泰国和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152]。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建设的水电站质量可靠、成本适宜、践行生态环保理念,受到所在国的欢迎。但中国在东南亚投资的水电项目中,也有一些因为生态环境、移民征地甚至政治方面的问题,受到了影响,例如缅甸某水电站项目停滞至今。印度尼西亚巴丹托鲁水电站因为破坏当地森林,影响到保护性物种达班努里红猩猩的栖息地,使得参与水电站投资建设的中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受到了争议。4.3政府间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Intergovernmentalcooperationinbiodiversityconservation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是中国-东盟政府间环境保护合作的一项议题。2009年,中国与东盟通过《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战略(2009-2015)》,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列为双方环境合作的优先领域之一[153]。2010年,第13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通过的《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指出,双方应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等领域开展合作。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取得了突出的进展[154]。《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行动计划(2016-2020)》中提出,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和东盟生物多样性中心共同开发实施了“中国-东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合作行动计划”一期和二期,投入资金分别为11万和12万美元。两家机构还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合作实施“加强东南亚国家制定和实施2011-2020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实现生物多样性目标能力项目”,获得联合环境规划署中国信托基金15万美元的资金支持[155],项目包括政策对话、知识和经验分享、人员交流、联合研究等方面的内容[156]。在《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2021-2025)》(简称《行动计划》)中,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仍然是其中重要的议题,包括推动负责任渔业行为,打击非法、不报告和不受管制的捕捞,促进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50和海洋及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合作,落实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合作倡议,同东盟生物多样性中心、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合作,探讨同东盟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对话,推动生物多样性成为主流,提升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重视和能力建设,推动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在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通过后,支持其落实[157]。目前,《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及行动框架(2021-2025)》已经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仍然是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重点合作内容[158]。《行动计划》旨在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和第24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成果,以加强和提升2021-2025年间中国和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159]。中国和东盟会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开放、绿色、廉洁的理念,落实《中国-东盟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同〈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160],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161]。《行动计划》中多项政策通过不同的合作机制直接或间接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发展可持续经济。在林业和农业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领域,中国政府相关部门也与东盟开展了合作。2016年,中国-东盟林业合作论坛发起《中国-东盟林业合作南宁倡议》,强调了林业在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和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安全和提高人民绿色福祉中的作用,确定了林业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林业产业和相关贸易、林业科技、野生动植物保护、林业灾害联防等五个合作领域。其中,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密切相关的内容包括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森林保育、森林可持续经营、增加碳汇行动(REDD+)相关技术和激励机制,开展森林旅游等合作,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合作,探索联合建立跨境林业自然保护区或建设生态廊道等[162]。2018年,《落实中国-东盟林业合作南宁倡议的行动计划(2018-2020)》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与东盟国家在野生动物保护、森林旅游、林业科技和森林有害生物防控等方面开展合作。在农业领域,2002年,中国与东盟秘书处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秘书处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在人力资源开发、农业技术交流、农业实用技术示范与推广、农产品商贸促进等方面开展合作,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内容包括农业新品种与种业国际科技合作、农业技术师范项目推广、跨境动植物疫病防控交流合作等[163]。514.4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SubnationalCooperationinBiodiversityConservation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与老挝、缅甸、越南等东盟国家山水相连,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具备明显的地缘优势。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南接中南半岛,是全球36个物种最丰富且倍受威胁的陆地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中的“中国西南山地”“东喜马拉雅地区”及“印度-缅甸”三大区域的核心和交汇地带,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也是许多物种的起源和分化中心,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和“物种基因库”的美誉[164]。云南省承办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颁布了中国第一部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法规,即《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165]。云南省与东盟在建立多边合作机制、实施合作项目、推进合作能力建设以及实施专题研究四个方面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在多边合作机制方面,云南省与老挝签署了《环境保护合作备忘录》,与缅甸签订了“中缅边境资源保护联防协议”,与越南建立边境地区疫源疫情双边联防与交流合作机制,在“一带一路”等框架下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交流合作;在项目实施方面,2009年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老挝南塔省签署《中老边境联合保护区域项目合作协议》,此外,云南还参与了大湄公河次区域核心环境项目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示范项目等;在能力建设方面,2015年以来,云南省围绕生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生物安全、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污染防治、环境政策等方面,针对南亚、东南亚(东盟)等地区举办40余期国际培训,例如,中国牵头的亚太森林组织(TheAsia-PacificNetworkforSustainableForestManagementandRehabilitation,APFNet)在云南昆明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交流[166];在专题研究方面,云南省公布了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调查报告、重点物种跨境廊道示范研究报告记忆云南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研究报告等多份报告[167]&[168]。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珠江流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野生动植物种类数量达1.8万多种,居全国第三位[169]。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力加强与越南等邻国以及有关国际组织之间的交流合作,成功实施多项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项目,包括与越南高平省签署《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谅解备忘录》,参与亚洲开发银行组织的大湄公河次区域核心环境项目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示范项目等[170]。在生物多样性履约,特别是生物遗传资源惠益分享方面,广西取得了积极进展。2021年9月,《广52西壮族自治区生物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管理办法(试行)》印发,是中国首部遗传资源方面的地方性法规[171]。4.5生物多样性研究合作BiodiversityResearchCooperation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简称东南亚中心)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依托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组织、建设、运行和管理[172]。东南亚中心通过联合缅甸自然资源与环保部、缅甸林业司、缅甸林业研究所、泰国国家科学基金委、老挝传统药物研究中心、柬埔寨环保部等,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以及人口健康等领域,开展联合科学研究、科技攻关及人才培养工作,并面向当地和周边地区相关行业提供技术服务。从东南亚中心公布的2020年年报来看,受疫情影响,2018-2020年东南亚中心年度支出从1092万元缩减至466万元和546万元[173]。此外,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西南林业大学成立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云南大学也成立了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针对云南五条跨境国际河流生态环境、鱼类洄游通道和动物廊道开展监测和研究,为下游国家流域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科学利用提供培训。国际山地综合开发中心(ICIMOD)近年来与中国科学院等国内相关机构合作开展东喜马拉雅景观保护项目(HI-LIFE),积极推动云南省与印度、缅甸等周边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跨境合作和政策对话[174]。2017年,中国-东盟发布《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行动计划(2016-2020)》,决定建立中国-东盟环境信息共享平台(China-ASEANEnvironmentalInformationSharingPlatform,EISP)。该平台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促进中国和东盟之间环境信息的互联、互通、互用,提高环境信息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加工和应用的能力,缩小环境信息和数据发展差距,提高环境管理和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南南环境合作水平,促进区域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175]。4.6环境合作平台与论坛Environmentalcooperationplatformsandforums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自2011年启动以来,除2020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推迟举办以外,已经成功举办十届。该合作论坛的目的是就双边环境合作的主要问题交流意53见,为双边开展全球和区域环境战略和议题对话提供重要平台,吸引了来自中国和东盟的政府官员、企业代表、科研人员、国际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等各方代表进行对话与交流。依据国际和区域生态环境热点议题和双方的合作需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将是未来中国-东盟环境合作重点关注的四大战略方向之一,主要活动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开发与实施中国-东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合作项目,就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滨海湿地生态保护和管理、泥炭地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等具体内容开展政策对话。二是为中国和东盟国家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及2020年后实施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做出贡献。在2021年10月广西南宁举办的新一届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上,双方表示要实施好《行动计划》,加强政策沟通,促进立场协调,共同为推进全球环境治理进程做出积极贡献,同时要抓住绿色复苏机遇,深挖合作潜力,为区域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新动力[176]。4.7中国非政府组织参与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InvolvementofChina’s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sinASEAN’sBiodiversityConservation中国的部分非政府组织开始参与到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例如,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开展了中国-东盟红树林保护、促进中国在湄公河流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的可持续发展、中缅木材贸易管理、中国与老挝可持续土地利用与自然资源管理合作等项目,通过开展系列对话和研究,促进东盟相关领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177]。此外,中国的一些非政府组织通过开展专题研究、发布研究报告等形式,参与到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中,例如,创绿研究院发布《中国可再生能源对外投资机遇与挑战案例国研究——越南》[178]和《迈向昆明展望2030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生物多样性风险识别与管理参考指南》[179],WWF中国办公室发布《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基础设施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手册线性基础设施生物多样性风险减缓案例》[180]等。54©Pixabay555.1结论Conclusions东盟区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也是主要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东盟国家的森林、农业、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价值显著,珍稀物种、本土物种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价值最高的区域之一。近年来,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森林面积持续丧失、野生动植物走私严重、部分野生动植物和农业动植物品种面临濒危甚至灭绝的风险。内陆湿地、海洋生态系统等面临着污染、过度捕捞等问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年降低。此外,气候变化、外来物种等也对生物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着法律政策不完善、技术知识不足、认知不够、资金缺乏等诸多问题。资金投入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基础支撑,也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爱知目标确定的目标之一。资金缺乏是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基础性和普遍性的问题。从基础性来看,项目、技术、人力、专家、执行等各方面,都需要资金支持。从普遍性来看,东盟国家除了新加坡之外,其他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矛盾突出,除新加坡外,各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都存在不少的短板,几乎都与资金投入不够有关。从需求来看,东盟国家生物多样性丰富,价值很高,但是总体需要大量的保护工作,也反映出较大的资金需求。除此之外,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来源比较单一,私营部门参与不足,资金使用没有重点且效率低下。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包括政府资金、官方发展援助、企业贡献、非政府组织投入和个人捐赠等。从资金规模上看,公共部门(各国中央和地方政府)预算以及官方发展援助为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一半以上的资金。东盟国家大多数国家政府投入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都没有达到预算的1%的水平。发达国家和全球环境基金、亚洲开发银行的项目资金是最主要的来源。从国家来看,越南和印度尼西亚是接收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最多的国家,然而印度尼西亚的生物多样性资金缺口依然达到了5.22亿美元/年。近年来,以生态系统服务付费为导向的资金融资模式也在东盟国家不断推广,企业贡献、非政府组织投入、个人捐赠等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越南是东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是在中部高地,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退化严重,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挑战。越南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以政府类资金为主,包括政府税收和收费、双多边发展援助等。此外,企业贡献、非政府组织投入、多个投融资工具56(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付费)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资金渠道。越南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主要用于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等人员机构的运营费用,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拨款、能力建设等。越南针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融资颁布多项法律、出台多个政策、建立多种资金机制,囊括公共和私营部门,但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依旧尖锐,生物多样性保护未主流化、资金预算不够、保护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各利益攸相关方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认知不足、参与力度不够依旧是越南生物多样性保护融资面临的挑战。中国是东盟的近邻,也是重要的投资贸易伙伴。在对外投资贸易中,中国政府要求中资企业严格遵守东道国环境管理要求,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在木材进出口、交通基础设施和水电开发等项目合作时。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也是中国-东盟政府间环境保护合作的一项重要议题,历次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计划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列为双方环境合作的优先领域之一。目前,《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及行动框架(2021-2025)》已经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仍然是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重点合作内容。与东盟多国接壤的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过多边合作机制、实施合作项目、推进合作能力建设以及实施专题研究等方式与东盟国家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除此之外,一些中国的非政府组织也参与到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工作中。5.2建议Recommendations东盟国家拥有多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东盟生物多样性资金问题是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桎梏之一,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以及有效地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报告建议:东盟各利益相关方:1.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国际公约,推动落实《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行动计划》(NBSAP)中的承诺,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国家及区域发展计划和战略,出台并完善相关法律政策,推动公共和私营部门落实,推动双边政府间合作,平衡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鼓励民间社会参与保护。2.拓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来源。各国政府应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预算,单独设立生物多样性保护预算,推动各国和国际机构的双多边发展援助,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57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发展绿色金融产品;企业应投资生物多样性保护并实施供应链监管,必要时采取生物多样性抵偿;非政府组织、民间社会、社区和原住民可通过小额捐款、参与项目等形式参与保护工作。3.推进保护工作的监测、评估和共享。制定公共认可的综合监测机制和指标,衡量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际进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数据库,分享管理经验和信息;推动国际、区域和各国机构(如联合国相关机构、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协调工作,促进当地能力建设。4.推进生物多样性价值核算并加大保护研究力度。推进自然资本尤其是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核算,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资金和人力投资,落实东盟生物多样性中心等机构的研究成果;协同制定并执行基于科学的生物多样性经济政策。5.推动可持续产业发展。制定可持续利用的行政命令和经济政策,发展可持续农业、林业、渔业和旅游业等项目,加大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政府间合作、公私结合、社会参与的开发模式,推动政府、国际、企业、当地社区和原住民等“全社会”的参与,并实现惠益分享。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有着长期、多领域的合作基础,相关部门、地方、金融机构、企业、科研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等相关方都参与到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为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合作,报告建议:中国国内各利益相关方:1.持续深化中国-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交流与合作。依据《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及行动框架(2021-2025)》,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农业、林业、海洋等重点领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交流与合作。以设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为契机,多渠道拓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来源,支持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加强东盟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建设。2.促进参与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类项目。推动金融机构和企业积极参与东盟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类项目,以及可持续农业、林业、旅游业等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的项目。借鉴国内外绿色项目界定标准,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类项目纳入绿色金融支持范围,探索和开发商业可持续的生物多样性投融资机会。583.加强重点行业生物多样性管理。在东盟国家开展农业、林业、渔业、能源、铁路、公路、港口等行业的投资建设项目,都存在一定的生物多样性影响,特别是当所在区域为生物多样性丰富区或敏感区时,影响可能更为显著。金融机构可参考《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宣示》,借鉴国际通行标准和做法,分行业出台操作细则。投资基金和相关企业应落实国家最新的政策文件要求,关注其项目的生物多样性影响,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4.深化地方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在气候地理条件、生态系统类型、生物多样性种类等方面与东盟国家相似,与相邻东盟国家地缘相近,在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交流与合作方面具有良好基础优势。云南省出台了中国首部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法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生物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方面走在前列。两省份可深化与东盟国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制定、技术交流、项目实施、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合作,打造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的地方样板。5.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深化中国-东盟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合作,特别是在物种种类调查、保护区考察和规划建设、专家培训等方面。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其中既包括国际和区域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分支机构,也包括中国本土的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在整合国内外资金资源、开展生物多样性交流、实施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加强能力建设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菲律宾巴拉望岛屿©Unsplash59参考文献Reference[1]习近平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Availableat:http://www.gov.cn/xinwen/2021-11/22/content_5652461.htm[2]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东盟成员国环境主管部门,2018.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2016-2020).p.1[3]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驻东盟使团经济商务处,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2020.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东盟(2020年版).p.3[4]根据UNComtrade数据库统计得来.Availableat:https://comtrade.un.org/[5]Ibid.[6]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2021.中国-东盟贸易指数首次对外发布.[7]ASEANCentreforBiodiversity(Philippines),2017.ASEANBiodiversityOutlook2.p.36[8]ASEANCentreforBiodiversity(Philippines),2017.ASEANBiodiversityOutlook2.p.37[9]ASEANCentreforBiodiversity(Philippines),2017.ASEANBiodiversityOutlook2.p.39[10]GlobalForestWatch,Availableat:https://www.globalforestwatch.org/map/?menu=eyJkYXRhc2V0Q2F0ZWdvcnkiOiJmb3Jlc3RDaGFuZ2UiLCJtZW51U2VjdGlvbiI6ImRhdGFzZXRzIn0%3D[11]ASEANCentreforBiodiversity(Philippines),2017.ASEANBiodiversityOutlook2.pp.37-39[12]ASEANCentreforBiodiversity(Philippines),2017.ASEANBiodiversityOutlook2.p.51[13]ASEANCentreforBiodiversity(Philippines),2017.ASEANBiodiversityOutlook2.pp.50-52[14]ASEANCentreforBiodiversity(Philippines),2017.ASEANBiodiversityOutlook2.p.58[15]ASEANCentreforBiodiversity(Philippines),2017.ASEANBiodiversityOutlook2.pp.58-62[16]ASEANCentreforBiodiversity(Philippines),2017.ASEANBiodiversityOutlook2.p.68[17]ASEANCentreforBiodiversity(Philippines),2017.ASEANBiodiversityOutlook2.pp.68-75[18]ASEANCentreforBiodiversity(Philippines),2017.ASEANBiodiversityOutlook2.p.168[19]ASEANCentreforBiodiversity(Philippines),2017.ASEANBiodiversityOutlook2.p.84[20]Milliken,T,2014.IllegalTradeinIvoryandRhinoHorn:AnAssessmentReporttoImproveLawEnforcementUndertheWildlifeTRAPSProject.USAIDandTRAFFIC.p.14[21]Greatorex,Z.F.etal.,2016.WildlifeTradeandHumanHealthinLaoPDR:AnAssessmentoftheZoonoticDiseaseRiskinMarkets.p.10[22]ArneWitt,2017.GuidetotheNaturalizedandInvasivePlantsofSoutheastAsia.p.2&p.48[23]MinistryofNaturalResourcesandEnvironment,Vietnam,2016.VietnamNationalBiodiversityStrategyto2020,Visionto2030.p.83[24]MinistryofNaturalResourcesandEnvironment,Malaysia,2016.NationalPolicyonBiologicalDiversity2016-2025.p.33[25]NationalParksBoard,2019.Singapore’sNationalBiodiversityStrategyandActionPlan.p.19[26]OfficeofNaturalResourcesandEnvironmentalPolicyandPlanning,MinistryofNaturalResourcesandEnvironment,Thailand,2015.MasterPlanforIntegratedBiodiversityManagement(2015-2021).p.10[27]MinistryofNaturalResourcesandEnvironment,Malaysia,2016.NationalPolicyonBiologicalDiversity2016-2025.p.82[28]OfficeofNaturalResourcesandEnvironmentalPolicyandPlanning,MinistryofNaturalResourcesandEnvironment,Thailand,2015.MasterPlanforIntegratedBiodiversityManagement(2015-2021).p.10[29]MinistryofNaturalResourcesandEnvironment,Malaysia,2016.NationalPolicyonBiologicalDiversity2016-2025.p.83[30]MinistryofNaturalResourcesandEnvironment,Malaysia,2016.NationalPolicyonBiologicalDiversity2016-2025.p.30[31]OfficeofNaturalResourcesandEnvironmentalPolicyandPlanning,MinistryofNaturalResourcesandEnvironment,Thailand,2015.MasterPlanforIntegratedBiodiversityManagement(2015-2021).p.10[32]MinistryofNaturalResourcesandEnvironment,Vietnam,2016.VietnamNationalBiodiversityStrategyto2020,Visionto2030.p.84[33]MinistryofNaturalResourcesandEnvironment,Malaysia,2016.NationalPolicyonBiologicalDiversity2016-2025.p.31[34]ASEANCentreforBiodiversity(Philippines),2017.ASEANBiodiversityOutlook2.p.28[35]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BIOFINPHILIPPINE,2014.PolicyandInstitutionalReviewFinalReport.P.44[36]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BIOFININDONESIA,2018.PolicyandInstitutionalReview(PIR).p.8[37]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BIOFINPHILIPPINE,2014.PolicyandInstitutionalReviewFinalReport.p.14[38]OECD,2020.AComprehensiveOverviewofGlobalBiodiversityFinance.p.8[39]OECD,2020.AComprehensiveOverviewofGlobalBiodiversityFinance.p.9[40]OECD,2014.AidtoBiodiversity.p.2[41]OECD,2016.Biodiversity-RelatedOfficialDevelopmentAssistance2015.p.1060[42]UNDP,2018.TheBIOFINWorkbook2018:FinanceforNature.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UnitedNationsDevelopmentProgramme:NewYork.p.6[43]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BIOFINVIETNAM,2018.MobilizingResourcesforBiodivers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BiodiversityExpenditureReview).p.67[44]ThethachChuaprapaisilp,2017.Public,PrivateandCivilSocietyBiodiversityExpenditureReviewinThailand,Thailand.p.32[45]BIOFINPhilippines,2016.PublicandPrivateBiodiversityExpenditureReview,Philippines.p.10[46]MinistryofNaturalResourcesandEnvironment,Vietnam,2016.VietnamNationalBiodiversityStrategyto2020,Visionto2030.p.69[47]DepartmentofEnvironmentandNaturalResources(DENR),PhilippineBiodiversity,2016.StrategyandActionPlan(2015-2028):BringingResiliencetoFilipinoCommunities.BiodiversityManagementBureau(BMB).pp.59-60[48]MinistryofNaturalResourcesandEnvironment,Malaysia,2016.NationalPolicyonBiologicalDiversity2016-2025.pp.92-93[49]OECD,2007.StatisticsonBiodiversity-RelatedAidFlyer.pp.2-3[50]OECD,2014.AidtoBiodiversity.p.1[51]OECDDACStatistics,2014.AidtoBiodiversityFlyer.pp.1-3[52]OECD,2016.Biodiversity-RelatedOfficialDevelopmentAssistance2015.pp.7-8[53]TheMinistryoftheNationalDevelopmentPlanning/BAPPENAS,2016.IndonesiaBiodiversityStrategyandActionPlan2015-2020.p.206[54]JICAofficialwebsite,Availableat:https://www.jica.go.jp/english/our_work/thematic_issues/environment/projects.html[55]GIZofficialwebsite:https://www.giz.de/en/worldwide/14190.html[56]DepartmentofEnvironmentandNaturalResources(DENR),PhilippineBiodiversity,2016.StrategyandActionPlan(2015-2028):BringingResiliencetoFilipinoCommunities.BiodiversityManagementBureau(BMB).p.60[57]TheMinistryoftheNationalDevelopmentPlanning/BAPPENAS,2016.IndonesiaBiodiversityStrategyandActionPlan2015-2020.p.207[58]GEFprojects.Availableat:https://www.thegef.org/projects;http://www.globalenvironmentfund.com/[59]亚洲开发银行行长中尾武彦讲话,2018.确保大湄公河次区域未来的繁荣.Availableat:https://m.gmw.cn/2018-03/30/content_28169329.htm[60]AsianDevelopmentBankIndependentEvaluation,2018.CoreEnvironmentProgramandBiodiversityConservationCorridorsInitiativeintheGreaterMekongSubregionPerformanceEvaluationReport.p.X[61]AsianDevelopmentBankIndependentEvaluation,2018.CoreEnvironmentProgramandBiodiversityConservationCorridorsInitiativeintheGreaterMekongSubregionPerformanceEvaluationReport.pp.19-21[62]AsianDevelopmentBankIndependentEvaluation,2018.CoreEnvironmentProgramandBiodiversityConservationCorridorsInitiativeintheGreaterMekongSubregionPerformanceEvaluationReport.pp.30[63]AsianDevelopmentBankIndependentEvaluation,2018.CoreEnvironmentProgramandBiodiversityConservationCorridorsInitiativeintheGreaterMekongSubregionPerformanceEvaluationReport.pp.8-9[64]BIOFINPhilippines,2016.PublicandPrivateBiodiversityExpenditureReview,Philippines.p.53[65]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BIOFINTHAILAND,2017.Public,PrivateandCivilSocietyBiodiversityExpenditureReviewinThailand.p.33[66]TheMinistryoftheNationalDevelopmentPlanning/BAPPENAS,2016.IndonesiaBiodiversityStrategyandActionPlan2015-2020.pp.202-203[67]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BIOFININDONESIA,2018.PolicyandInstitutionalReview(PIR).p.26[68]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BIOFINVIETNAM,2018.MobilizingResourcesforBiodivers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BiodiversityFinancePolicyandInstitutionalReview)pp.51-52[69]ASEANCentreforBiodiversity(Philippines),2017.ASEANBiodiversityOutlook2.pp.42-43[70]AssociationofSoutheastAsianNations.2020.ASEANGuidelinesforSustainableHarvestandResourceManagementProtocolsforSelectedNon-TimberForestProducts(NTFPs).pp.19-39[71]冯璐,2015.浅析东南亚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pp.86-87[72]ASEANCentreforBiodiversity(Philippines),2017.ASEANBiodiversityOutlook2.p.79[73]ASEANCentreforBiodiversity(Philippines),2017.ASEANBiodiversityOutlook2.p.61[74]ASEANCentreforBiodiversity(Philippines),2017.ASEANBiodiversityOutlook2.p.159[75]ASEANCentreforBiodiversity(Philippines),2017.ASEANBiodiversityOutlook2.p.160[76]ASEANCentreforBiodiversity,2017.ASEANBiodiversityOutlook2.p.153[77]蔡晶晶,罗薇薇,2020.全球视角下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的国际经验与评价.p.7[78]蔡晶晶,罗薇薇,2020.全球视角下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的国际经验与评价.p.661[79]Adelphi,2021.FinancingNature-basedsolutions(NbS)OverviewofNbS-relevantfinanceoptions.pp.11-14[80]刘昌明,段艳文,2011.论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NGO)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pp.54-56[81]NationalCouncil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KingdomofCambodia,2016.StrategyandActionplanNationalBiodiversity.p.128[82]ASEANCentreforBiodiversity,2017.ASEANBiodiversityOutlook2.p.1[83]MinistryofEnvironmentalConservationandForestry,TheRepublicoftheUnionofMyanmar,2015.NationalBiodiversityStrategyandActionPlan(2015-2020).pp.109-110[84]MinistryofNaturalResourcesandEnvironment,Vietnam,2016.VietnamNationalBiodiversityStrategyto2020,Visionto2030.p.71[85]MinistryofNaturalResourcesandtheEnvironment,2016.BiodiversityStrategyandActionPlanforLaoPDR2016-2025.VientianeLaoPDR.p.48[86]ASEANCentreforBiodiversity,2017.ASEANBiodiversityOutlook2.pp.108-109[87]ASEANCentreforBiodiversity,2017.ASEANBiodiversityOutlook2.p.76[88]ASEANCentreforBiodiversity,2017.ASEANBiodiversityOutlook2.pp.42-43[89]OfficeofNaturalResourcesandEnvironmentalPolicyandPlanning,MinistryofNaturalResourcesandEnvironment,Thailand,2015.MasterPlanforIntegratedBiodiversityManagement(2015-2021).p.10[90]BiodiversityResearchandInnovationCentre,MinistryofIndustryandPrimaryResources,BruneiDarussalam,2015.NationalBiologicalResources(Biodiversity)PolicyandStrategicPlanofAction.pp.17-26[91]BiodiversityResearchandInnovationCentre,MinistryofIndustryandPrimaryResources,BruneiDarussalam,2015.NationalBiologicalResources(Biodiversity)PolicyandStrategicPlanofAction.pp.17-26[92]NationalCouncil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KingdomofCambodia,2016.StrategyandActionplanNationalBiodiversity.p.127[93]MinistryoftheNationalDevelopmentPlanning,2016.IndonesianBiodiversityStrategyandActionPlan(IBSAP)2015-2020.p.199[94]MinistryofNaturalResourcesandtheEnvironment,2016.BiodiversityStrategyandActionPlanforLaoPDR2016-2025.VientianeLaoPDR.p.45[95]MinistryofNaturalResourcesandEnvironment,Malaysia,2016.NationalPolicyonBiologicalDiversity2016-2025.p.31[96]MinistryofEnvironmentConservationandForestry,TheRepublicofTheUnionMyanmar,2015.NationalBiodiversityStrategyandActionPlan.p.109[97]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BIOFINPHILIPPINE,2016.PublicandPrivateBiodiversityExpenditureReview.pp.45-47.[98]NationalParksBoard,2019.Singapore’sNationalBiodiversityStrategyandActionPlan.p.26[99]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BIOFINTHAILAND,2017.Public,PrivateandCivilSocietyBiodiversityExpenditureReviewinThailand.p.14&p.16[100]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BIOFINVIETNAM,2018.MobilizingResourcesforBiodivers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BiodiversityExpenditureReview).p.62[101]MinistryofNaturalResourcesandEnvironment,Vietnam,2016.VietnamNationalBiodiversityStrategyto2020,Visionto2030.pp.15-35[102]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BIOFINVIETNAM,2018.MobilizingResourcesforBiodivers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BiodiversityFinancePolicyandInstitutionalReview).p.7[103]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BIOFINTHAILAND,2017.Public,PrivateandCivilSocietyBiodiversityExpenditureReviewinThailand.p.32[104]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BiofinPhilippines,2016.PublicandPrivateBiodiversityExpenditureReview.p.10[105]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BiofinVietnam,2018.MobilizingResourcesforBiodivers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BiodiversityFinancePolicyandInstitutionalReview).pp.22-28[106]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BiofinVietnam,2018.MobilizingResourcesforBiodivers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BiodiversityFinancePolicyandInstitutionalReview)pp.37-55[107]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BIOFINVIETNAM,2018.MobilizingResourcesforBiodivers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BiodiversityExpenditureReview).p.37[108]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BiofinVietnam,2018.MobilizingResourcesforBiodivers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BiodiversityFinancePolicyandInstitutionalReview).p.38[109]Ibid.[110]MinistryofNaturalResourcesandEnvironment,Vietnam,2016.VietnamNationalBiodiversityStrategyto2020,Visionto2030.p.9362[111]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BIOFINVIETNAM,2018.MobilizingResourcesforBiodivers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BiodiversityExpenditureReview).p.64[112]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BIOFINVIETNAM,2018.MobilizingResourcesforBiodivers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BiodiversityExpenditureReview).p.31[113]Ibid[114]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BIOFINVIETNAM,2018.MobilizingResourcesforBiodivers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BiodiversityExpenditureReview).p.18[115]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BIOFINVIETNAM,2018.MobilizingResourcesforBiodivers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BiodiversityExpenditureReview).p.55[116]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BIOFINVIETNAM,2018.MobilizingResourcesforBiodivers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BiodiversityFinancePolicyandInstitutionalReview).p.83[117]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BIOFINVIETNAM,2018.MobilizingResourcesforBiodivers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BiodiversityExpenditureReview).p.55[118]Italian-VietnamDebt-For-DevelopmentSWAPProgram,Availableat:http://openaid.esteri.it/en/projects/initiative/010012/[119]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BIOFINVIETNAM,2018.MobilizingResourcesforBiodivers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BiodiversityFinancePolicyandInstitutionalReview)pp.46-47[120]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BIOFINVIETNAM,2018.MobilizingResourcesforBiodivers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BiodiversityExpenditureReview).p.55[121]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BIOFINVIETNAM,2018.MobilizingResourcesforBiodivers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BiodiversityFinancePolicyandInstitutionalReview).pp.51-52[122]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BIOFINVIETNAM,2018.MobilizingResourcesforBiodivers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BiodiversityFinancePolicyandInstitutionalReview).pp.52-53[123]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BIOFINVIETNAM,2018.MobilizingResourcesforBiodivers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BiodiversityFinancePolicyandInstitutionalReview).p.55[124]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BIOFINVIETNAM,2018.MobilizingResourcesforBiodivers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BiodiversityFinancePolicyandInstitutionalReview).p.55[125]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BIOFINVIETNAM,2018.MobilizingResourcesforBiodivers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BiodiversityFinancePolicyandInstitutionalReview).pp.74-75[126]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BIOFINVIETNAM,2018.MobilizingResourcesforBiodivers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BiodiversityFinancePolicyandInstitutionalReview).p.52[127]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BIOFINVIETNAM,2018.MobilizingResourcesforBiodivers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BiodiversityFinancePolicyandInstitutionalReview).pp.47-51[128]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BIOFINVIETNAM,2018.MobilizingResourcesforBiodivers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BiodiversityExpenditureReview).p.64[129]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BIOFINVIETNAM,2018.MobilizingResourcesforBiodivers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BiodiversityExpenditureReview).p.59[130]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BIOFINVIETNAM,2018.MobilizingResourcesforBiodivers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BiodiversityExpenditureReview)pp.34-54[131]TheBiodiversityFinanceInitiative-BIOFINVIETNAM,2018.MobilizingResourcesforBiodivers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BiodiversityFinancePolicyandInstitutionalReview).pp.64-66[132]Ibid.[133]Ibid.[134]Ibid.[135]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2021.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及行动框架2021-2025[136]李克强在第24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Availableat:http://www.gov.cn/xinwen/2021-10/27/content_5645083.htm[13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Availableat: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138]习近平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Availableat:http://www.gov.cn/xinwen/2021-11/22/content_5652461.htm[139]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2021.中国—东盟生态环境合作.pp.2-3[140]《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Availableat:http://www.beltandroadforum.org/n100/2019/0418/c27-1098.html[141]《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Availableat:https://www.mee.gov.cn/gkml/hbb/bwj/201705/t20170505_413602.htm[142]《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工作指引》.Availableat:http://www.gov.cn/xinwen/2021-07/19/content_5625955.htm63[143]《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Availableat: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3/content_2427290.htm[144]《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经营行为规范》.Availableat:https://www.ndrc.gov.cn/fggz/lywzjw/zcfg/201712/t20171218_1047049.html?code=&state=123[145]《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宣示》.Availableat:https://www.china-cba.net/Index/show/catid/14/id/40060.html[146]《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简介》.Availableat:http://www.asean-china-center.org/2012-05/11/c_131582354.htm[147]中国—东盟中心,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2014.关于在东盟地区投资的社会责任与环境保护参考指引[148]魏僮,田明华,马爽,王芳,2021.中国木材进口的可替代性和进口来源安全性分析.pp.175-176[149]夏志坚,2020.“一带一路”基建项目如何兼顾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外对话.https://chinadialogue.org.cn/zh/6/67743/[150]LiShuenNgetal.,2020.TheScaleofBiodiversityImpactsoftheBeltandRoadInitiativeinSoutheastAsia.[151]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2021.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坚定不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152]郝云剑,张阳,2014.中国企业东南亚水电投资风险与防控对策.p.1[153]《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战略2009-2015》.Availableat: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425/163072349.shtm[154]《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Availableat:http://www.gov.cn/jrzg/2010-10/29/content_1733481.htm[155]《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行动计划(2016-2020)》.Availableat: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1015/8050016110002055.shtm[156]陈敏,涂道勇,2019.深化中国—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的思考.国际经济合作.p.88[157]《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2021-2025)》.Availableat:http://www.jiangxi.gov.cn/art/2020/11/26/art_5451_2913575.html[158]《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及行动框架(2021-2025)》.Availableat:http://www.chinaaseanenv.org/zlyxdjh/202108/P020210806592484690608.pdf[159]《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Availableat:http://cn.chinagate.cn/aboutchina/trade/2009-12/30/content_19157457.htm[160]《中国-东盟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同〈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Availableat:https://asean.org/asean-china-joint-statement-on-synergising-the-master-plan-on-asean-connectivity-mpac-2025-and-the-belt-and-road-initiative-bri/[161]《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Availableat:https://www.gica.global/resources/master-plan-asean-connectivity-2025[162]《中国—东盟林业合作南宁倡议》.Availableat:http://www.gov.cn/gzdt/2007-11/01/content_792843.htm[16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秘书处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Availableat:https://asean.org/memorandum-of-understanding-between-the-association-of-southeast-asian-nations-asean-secretariat-and-the-ministry-of-agriculture-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on-agricultural-cooperation/[164]中国报道,2021.COP15为什么选择云南?Availableat: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1946584910960012&wfr=spider&for=pc[165]《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Availableat:http://www.dhlh.gov.cn/lyj/Web/_F0_6_28D048VHVT4JXXBMBW82CXDXJ4.htm[166]亚太森林组织.Availableat:https://www.apfnet.cn/project/[167]云南网,2021.健全国际合作体系,云南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4大进展.Availableat: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0453655856172664&wfr=spider&for=pc[168]李茂彪,杨宇明,2021.云南:通过国际合作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践.Availableat: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3045578496146149&wfr=spider&for=pc[169]广西日报,2021.八桂大地万物共生的礼赞-广西切实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建美好家园.Availableat:http://www.gxzf.gov.cn/gxyw/t10440507.shtml[170]《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谅解备忘录》.Availableat:http://www.gms-eoc.org/uploads/resources/712/attachment/MOU%20-%20English.pdf[171]《广西壮族自治区生物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管理办法(试行)》.Availableat:http://sthjj.hechi.gov.cn/xxgk/fdzdgknr/zcjd/t10354060.shtml[172]SoutheastAsiaBiodiversityResearchInstituteChineseAcademyofScience:https://www.seabri.cn/[173]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2020.东南亚水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2020年报.p.35[174]李茂彪,杨宇明,2021.云南:通过国际合作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践.2021年10月9日[175]中国—东盟环境信息共享平台.Availableat:http://www.caeisp.org.cn/zh-hans[176]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1.中国—东盟绿色与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暨2021年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在南宁开幕[177]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2020.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年报2020[178]创绿研究院,2021.《中国可再生能源对外投资机遇与挑战案例国研究——越南》[179]创绿研究院,2021.《迈向昆明展望2030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生物多样性风险识别与管理参考指南》.Availableat:https://www.ghub.org/wp-content/uploads/2021/04/banks-biodiversity-risks-guidebook-21apr.pdf[180]WWF中国,2021.《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基础设施项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手册线性基础设施生物多样性风险减缓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