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产业链VIP专享VIP免费

13
【氢能产业顶层规划落地:聚焦产业链创新体系】
目录
一、氢能产业顶层规划落地
二、我国氢能产业政策动态
三、氢能产业链及国内行业发展情况
四、布局氢能产业链创新体系
五、三方合力确保《规划》落地
正文
一、氢能产业顶层规划落地
3 月 23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研究制定了《氢能产业发展
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以下简称《规划》,计划到 2025 年,燃料电池车
辆保有量约 5 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 10-20 万吨/
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 100-200 万吨/年。
《规划》科学分析了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明确了氢能在我国能源绿色
低碳转型中的战略定位、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提出了氢能创新体系、基础设施、
多元应用、政策保障、组织实施等方面的具体规划,为我国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
14
描绘了宏伟蓝图。
国家发改委指出,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
对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氢
能产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
在部分区域开展了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氢能产业
仍然处于发展初期,面临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支撑产业发展
的基础性制度滞后等诸多挑战,需加强顶层设计,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我国氢能产业政策动态
目前,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正处于示范推广期间,现阶段的氢燃料电
池汽车的推广主要靠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国家和各地市的氢能产业的政策也都涵
盖了核心技术突破、加氢站建设、示范应用区的支持等方面。
习近平主席在 2020 年 9 月举办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了中国将在 2060 年之前
实现碳中和的承诺,这意味着中国将进行化石燃料使用的重大转变,预计氢能将
在这一转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加大了对氢能的投资,并宣布扩大氢能使
用的相关举措,特别是扩大氢能在交通运输领域中使用。
于 2020 年 10 月 20
(2021-2035)中国将重点扩大氢能在重型车辆运输中使用,并发展相关基础设
施以支持氢能在该领域中的使用。
2016 年至 2019 年间,中国氢燃料加注站的数量每年翻番。为促进氢燃料电
15
池汽车的使用,中国也在不断推出该领域新的补贴政策。
2020 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也首次将氢能列入
能源范畴,虽然此征求意见稿中关于氢能的内容不多,但这是氢能在中国经济发
展中作为绿色燃料获得认可的重要一步。
今年 1 月 14 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2022 年能源行业标准计划立项指
南》。其中文件指出氢能关键技术重点方向包括:电解质制氢及综合应用、氢电
耦合技术、氢燃料电池发电站及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
1 月 18 日,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住建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
管局、中直管理局七部委联合印发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指出,大力推广
新能源汽车,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车辆购买限制,推动落实免限行、路权等支持
政策,加强充换电、新型储能、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开展新能源汽车
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有序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
1 月 21 日,交通运输部印发《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文件指出,
鼓励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试点应用;推动公路服务区、客运枢纽等区域充(换)
电设施建设,为绿色运输和绿色出行提供便利;积极探索油电混合、氢燃料、
燃料、甲醇动力船舶应用;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支持新能源运输
装备和设施设备、氢燃料动力车辆及船舶、液化天然气和生物质燃料船舶等应用
研究。其中,在“新能源推广应用行动”专栏中特别提出,张家口等城市推进城
际客运、重型货车、冷链物流车等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试点应用。
1 月 2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第三十六
次集体学习,此次学习指出,推动能源革命,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
13【氢能产业顶层规划落地:聚焦产业链创新体系】目录一、氢能产业顶层规划落地二、我国氢能产业政策动态三、氢能产业链及国内行业发展情况四、布局氢能产业链创新体系五、三方合力确保《规划》落地正文一、氢能产业顶层规划落地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研究制定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计划到2025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规划》科学分析了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明确了氢能在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战略定位、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提出了氢能创新体系、基础设施、多元应用、政策保障、组织实施等方面的具体规划,为我国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14描绘了宏伟蓝图。国家发改委指出,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对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在部分区域开展了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氢能产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面临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滞后等诸多挑战,需加强顶层设计,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我国氢能产业政策动态目前,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正处于示范推广期间,现阶段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主要靠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国家和各地市的氢能产业的政策也都涵盖了核心技术突破、加氢站建设、示范应用区的支持等方面。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9月举办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了中国将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这意味着中国将进行化石燃料使用的重大转变,预计氢能将在这一转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加大了对氢能的投资,并宣布扩大氢能使用的相关举措,特别是扩大氢能在交通运输领域中使用。根据国务院于2020年10月20日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中国将重点扩大氢能在重型车辆运输中使用,并发展相关基础设施以支持氢能在该领域中的使用。2016年至2019年间,中国氢燃料加注站的数量每年翻番。为促进氢燃料电15池汽车的使用,中国也在不断推出该领域新的补贴政策。2020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也首次将氢能列入能源范畴,虽然此征求意见稿中关于氢能的内容不多,但这是氢能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作为绿色燃料获得认可的重要一步。今年1月14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2022年能源行业标准计划立项指南》。其中文件指出氢能关键技术重点方向包括:电解质制氢及综合应用、氢电耦合技术、氢燃料电池发电站及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1月18日,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住建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管局、中直管理局七部委联合印发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指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车辆购买限制,推动落实免限行、路权等支持政策,加强充换电、新型储能、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有序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1月21日,交通运输部印发《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文件指出,鼓励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试点应用;推动公路服务区、客运枢纽等区域充(换)电设施建设,为绿色运输和绿色出行提供便利;积极探索油电混合、氢燃料、氨燃料、甲醇动力船舶应用;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支持新能源运输装备和设施设备、氢燃料动力车辆及船舶、液化天然气和生物质燃料船舶等应用研究。其中,在“新能源推广应用行动”专栏中特别提出,张家口等城市推进城际客运、重型货车、冷链物流车等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试点应用。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此次学习指出,推动能源革命,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16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可再生能源;要加快发展有规模有效益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新能源。与此同时,中国多个地方政府对氢能发展热情高涨,上海,浙江,广西,甘肃等地区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旨在推动氢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研发,扶持氢能产业,促进减少碳排放。三、氢能产业链及国内行业发展情况1、氢能产业链分析制氢:从各制氢技术路线的特点来看,传统制氢工业中以煤、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为原料,制氢过程排放大量CO2,并且制得的氢气中含有的硫、磷等杂质会危害燃料电池,因此对提纯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焦炉煤气、氯碱尾气等工业副产制氢,能够避免尾气中的氢气浪费,实现氢气的高效利用,但因其分散制氢的特点,长远看无法作为大规模集中化的氢能供应来源;电解水制氢纯度等级高,杂质气体少,易与可再生能源结合,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绿色氢能供应方式。总的来说,当前煤制氢为主,但不可持续且减排成本高,适合大规模制氢;电解水制氢发展潜力大,但是电价成为制约其应用的最大障碍。运氢:国内以长管拖车为主,经济距离在200公里以内,8-10元/百公里,需要解决长距离运氢难题,液氢和管道输氢很有前景。国外2/3氢气是液氢运输;17管道输氢可以借助天然气管道掺氢,百公里千克输氢成本在1元以下;国内年消费3000亿方天然气中掺混部分氢气可以消纳大概300多万吨绿氢。截至2020年,全球共有40多个示范工程,每年有2900吨氢气掺入天然气管网,掺氢比例最高可达20%。欧洲35%在营或在建的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用于天然气掺氢。储氢:高压储氢为主;逐渐向液氢储存发展,是大规模氢能应用的方向。车载储氢瓶方面,国内是35MPa三型瓶为主,逐渐向70Mpa四型瓶过渡。应用:氢能冶金、合成氨原材料、燃料电池车、家用热电联产等。2、行业情况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产氢国,氢能产业正在迅速发展。预期在未来,氢能在我国将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北京冬奥会中,氢能发挥了“科技名片”的作用,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在氢能领域的发展成果。北京冬奥会的奥运火炬燃料全部采用氢能,在开幕式上将点燃冬奥赛场的氢能主火炬。此外,北京冬奥会将示范运营1000多辆氢燃料电池车和30多个加氢站。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将有700余辆氢燃料大巴车投入使用,场馆之间提供接驳服务的车辆将全部采用氢燃料电池客车,包含大巴车、中巴车等多个车型,为赛事提供交通保障服务。随着我国氢能产业加速发展,氢气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在此背景下,我国氢气需求与产量预期将会持续增长。2017年中国氢气产量为1915万吨,2018年氢气产量为2100万吨,增加185万吨。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氢18气产量将超2600万吨。根据测算,在2060年碳中和目标下,到2030年,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到3715万吨,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5%。到2060年,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增至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约为20%。其中,工业领域用氢占比仍然最大,占总需求量的60%,其次分别为交通运输领域、新工业原料、工业燃料等。四、布局氢能产业链创新体系目前,我国氢能产业处于发展初期,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部分关键核心零部件和基础材料依赖进口等问题。氢能技术链条长、难点多,现有技术经济性还不能完全满足实用需求,亟需从氢能制备、储运、加注、燃料电池、氢储能系统等主要环节创新突破,重点突破“卡脖子”技术。必须坚持创新发展道路,加大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并在市场应用中迭代升级,才能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转换,从而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对此,《规划》从四个方面对氢能产业链创新能力建设进行部署: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推进绿色低碳氢能制、储、输、用各环节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持续推动氢能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重大产品示范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构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体系。聚焦创新支撑平台。围绕氢能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构建多层次创新平19台。包括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布局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开展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应用;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发挥科研能力优势,建设重点实验室、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开展氢能基础研究和前瞻性技术研究。聚焦专业人才队伍。支持引进和培育氢能技术及装备专业高端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加快推进学科专业建设,逐步扩大氢能创新研发人才群体。鼓励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夯实技术技能人才和从业人员基础。聚焦国际合作机遇。充分利用国内市场优势,因势利导开展氢能科学和技术国际联合研发,推动氢能全产业链技术、材料和装备创新合作,构建国际氢能创新链、产业链。另外,《规划》在氢能的制、储、输、加、用各环节的基础设计建设和示范应用方面均指出了统筹推进建议,例如制氢路线需要因地制宜,在化工行业较为发达的区域,优先利用工业副产氢,而在风电水光资源丰富的区域,扩大可再生能源的示范规模。再例如,加氢站的建设方面,鼓励利用现有加油站场地扩建加氢站,探索站内制氢、储氢和加氢一体化的加氢站等新模式。在示范应用方面,《规划》从交通、储能、发电、工业四个方面进行了布局规划,探索氢能的跨能源网络协同优化潜力,促进高耗能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五、三方合力确保《规划》落地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如何确保《规划》落地,推动氢能产业高质20量发展?需要政策给力,行业助力,企业发力,3方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政策方面,《规划》是氢能“1+N”政策体系中的“1”,后续需要出台“N”个相应的配套政策,形成国家和地方层面氢能产业发展的“1+N”政策体系,并注重政策体系的衔接性、适用性、稳定性、连续性,适时、定期调整相关举措,给行业、企业以指导。聚焦氢能产业链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一些薄弱环节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行业方面,要持续优化行业发展环境,细化产业政策,引导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合力公关技术难点,共享技术资源,全面布局创新,助推氢能从制取、储运到应用全产业链技术提升和突破。同时,行业要从专业的角度为产业布局规划和为生产规范提供建议,辅助政策法规的制定。各协会联盟需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层面氢能政策体系的制定、完善,调研收集整理形成行业与细分领域发展情况、典型案例与专业意见建议,促进政策落实与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除了政策、行业发力外,企业应该如何做?作为企业,要领会政策精神,加速绿色转型,严格生产标准,做好政策落实的最后一步。一方面,要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技术创新和突破,加快推进氢能产品技术的国产化替代,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严格规范产品生产流程和制造标准,实现产业链安全可控。企业要以此《规划》出台为契机,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近景远景规划,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创新、氢能产业多元应用等,促进氢能产业规模化、可持续发21展。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小星学习库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满天繁星 学无止境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