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VIP专享VIP免费

金华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金华市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
新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科技局,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省
科领〔20211号),统筹推进我市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促进
我市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现将《金华市碳达
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金华市科学技术局
2021 11 1
金华市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
统筹推进我市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绿色低碳
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
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念,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聚焦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主线,强化关键
核心技术攻关、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技术产业协同发展、
端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深化重点领域
绿色低碳转型,助推腾笼换鸟凤凰涅行动,高质量引领
支撑我市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二)主要目标。
2025 年,紧紧围绕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
居民生活等六大重点领域,全力做好科创赋能,打造“6+1”
华样板,初步构建我市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大幅提升绿色
低碳前沿技术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抢占绿色低
碳科技创新制高点。
——建立平台体系。聚焦绿色低碳、减污降碳和碳负排放
技术研究方向,建设省级创新载体 1家以上,省级(重点)
业研5家以上,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 50 家以上,积极
推动龙头企业牵头组建技术创新联合体,初步建成省内领先的
绿色低碳技术创新集聚区。
——突破关键技术。瞄准国内外技术前沿,实施碳达峰碳
中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专项,强化零碳、低碳、负碳技术攻关,
重点突破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生态碳汇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10 项以上。
——汇聚人才团队。实施领军人才引育专项行动,力争引
50 名以上绿色低碳技术领域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20 个以
上创新创业团队,形成一批专、精、特、的高层次专业人
才团队。
——优化双创生态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省级可持续发展创
新示范区,支持 5家高新区绿色低碳升级,新增绿色低碳技术
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00 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 200 家。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基础前沿技术研究工程。
1.加强关键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围绕氢能、储能、碳捕集
利用与封存等领域,重点在可再生能源、电化学储能、催化制
氢、CO2化学与生物转化利用等方向开展新材料、新方法、
机理研究。
2.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协同创新。聚焦绿色低碳技术与信息
技术、光电技术、生物技术等交叉融合,协同创新,支持义乌
等地推进高效率可再生能源技术研究。鼓励浙江师范大学、
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等高校院所与六大领域
的企业合作研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
(二)实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工程。
3.加快电力技术创新。围绕能源供给转型和脱碳降碳需
求,重点突破煤电低碳清洁利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生物质
电、规模化储能等关键技术。支持实施光伏倍增行动计划,
提高光伏、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占比,支持全球光伏联合创新
中心开展光电转化率、储能系统等光伏关键技术突破及前沿技
术研究。
4.推动非电能源技术发展。围绕非电能源绿色发展重大需
金华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金华市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科技局,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为贯彻落实《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省科领〔2021〕1号),统筹推进我市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现将《金华市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金华市科学技术局2021年11月1日金华市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为贯彻落实《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统筹推进我市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聚焦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主线,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技术产业协同发展、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深化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助推“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行动,高质量引领支撑我市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紧紧围绕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居民生活等六大重点领域,全力做好科创赋能,打造“6+1”金华样板,初步构建我市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大幅提升绿色低碳前沿技术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抢占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制高点。——建立平台体系。聚焦绿色低碳、减污降碳和碳负排放技术研究方向,建设省级创新载体1家以上,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5家以上,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50家以上,积极推动龙头企业牵头组建技术创新联合体,初步建成省内领先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集聚区。——突破关键技术。瞄准国内外技术前沿,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专项,强化零碳、低碳、负碳技术攻关,重点突破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生态碳汇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10项以上。——汇聚人才团队。实施领军人才引育专项行动,力争引育50名以上绿色低碳技术领域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20个以上创新创业团队,形成一批“专、精、特、尖”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团队。——优化双创生态。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省级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支持5家高新区绿色低碳升级,新增绿色低碳技术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二、重点任务(一)实施基础前沿技术研究工程。1.加强关键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围绕氢能、储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领域,重点在可再生能源、电化学储能、催化制氢、CO2化学与生物转化利用等方向开展新材料、新方法、新机理研究。2.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协同创新。聚焦绿色低碳技术与信息技术、光电技术、生物技术等交叉融合,协同创新,支持义乌等地推进高效率可再生能源技术研究。鼓励浙江师范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等高校院所与六大领域的企业合作研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二)实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工程。3.加快电力技术创新。围绕能源供给转型和脱碳降碳需求,重点突破煤电低碳清洁利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规模化储能等关键技术。支持实施“光伏倍增”行动计划,提高光伏、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占比,支持全球光伏联合创新中心开展光电转化率、储能系统等光伏关键技术突破及前沿技术研究。4.推动非电能源技术发展。围绕非电能源绿色发展重大需求,依托产业链龙头企业,重点研发可再生能源制氢、高压气态和液态储氢、氢燃气轮机、氢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构建全链条氢能技术体系,推动非电用能氢能替代。谋划建设氢能与燃料电池工程创新研究院。5.推进工业流程重塑。聚焦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化学纤维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钢铁)五大重点行业,强化低碳燃料与原料替代、过程智能调控、余热余压高效利用等技术研究,持续挖掘节能减排潜力,加快推进行业绿色转型。6.加快技术集成与优化。聚焦建筑、交通、农业、居民生活等领域需求,着力发展电气化、智能交通、燃料替代技术。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加快发展综合智慧能源、智慧城市技术、碳标签认证,促进各行业技术耦合优化,推进全社会节能减排。7.强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和生态碳汇技术。聚焦碳捕集与利用,加快研发碳捕集先进材料、CO2化学与生物转化等关键核心技术。建立生态碳储量核算、碳汇能力提升潜力评估等方法,鼓励探索符合金华特色的碳汇方法学开发,在磐安、武义等地开展森林绿碳、生态保护与修复等稳碳增汇技术攻关。(三)实施技术成果转化工程。8.加强新能源技术转化。围绕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居民生活等六大重点领域,推进可再生能源替代,大力推广分布式光伏和生物质能,积极推动储能、氢能等技术迭代应用。9.推进先进技术成果转化。聚焦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重点行业,以减污降碳需求为导向,引进消化国内外先进低碳技术,转化应用电能替代、水泥产品重构、装配式建筑等一批变革性技术,促进重点行业绿色转型升级。(四)实施创新平台能级提升工程。10.建设技术创新平台。积极推动与“双碳”相关的创新平台能级提升,聚焦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碳中和关键技术领域,依托浙中科创走廊“一廊六城”主平台,建设一批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省、市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11.构建技术应用转化平台。聚焦太阳能利用、氢能和智慧综合能源供应等先进技术,融合能源、环境、材料、系统控制和信息技术等多领域力量,积极争创国家、省技术创新中心。支持横店东磁、华灿光电、爱旭太阳能、凤登环保等龙头企业牵头组建技术创新联合体,开展碳中和关键技术协同创新。12.健全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引领作用,加快金华新能源汽车、义乌信息光电、金东现代花卉苗木、兰溪棉纺织等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围绕低碳技术加大专业孵化器建设力度,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孵化体系。(五)实施创新创业主体培育工程。13.加快企业绿色创新。围绕“2+4+X”(传统优势产业的纺织服装、五金制造,现代新兴产业的芯光电、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前沿未来产业的量子通信、新材料等)现代制造业体系,推进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三年攻坚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梯次培育机制,推进绿色低碳技术领域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培育绿色低碳创新型领军企业。14.构建协同发展生态圈。围绕绿色低碳技术方向,鼓励头部企业开放各类创新资源,引导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支持金义新区开展企业协同创新先行先试,大中小企业通过服务外包、合同研发、订单生产等合作方式开展专业化协作配套,构建创新生态圈。(六)实施创新人才团队引育工程。15.加快海内外领军人才引育。结合“揭榜挂帅”“双龙引才”等引才引智工程,以“高精尖缺”为导向,引进一批推动和引领绿色低碳发展的领军人才和团队,力争引育50名以上绿色低碳技术领域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20个以上创新创业团队,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提供高端人才保障。16.加强本土高层次人才培养。聚焦碳达峰碳中和技术需求,坚持市场导向,支持在金高校相关学科建设,培养复合型绿色低碳专门人才;鼓励高校积极与海外大学合作,培养国际化、能投身全球气候治理和全球碳市场运行的专门人才,加大海外碳金融、碳管理优秀人才引进力度。(七)实施可持续发展示范引领工程17.推进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婺城区省级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创建,围绕“坚持双碳目标,发展低碳经济”主题,做优汽摩配产业、壮大新材料产业、培育大健康产业,打造“都市经济创新城、美好生活幸福城”。加快推进金东区省级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绿色低碳升级,支持武义县、磐安县等创建省级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18.引领高新区、农高园区绿色低碳发展。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金华高新区升级国家高新区。引导高新区完善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度,搭建核心技术攻关交流平台,健全绿色产业金融体系。支持全市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绿色低碳升级、建设10个低碳产业园区,建立30个低碳技术示范单位,打造区域绿色低碳循环高质量发展样板。(八)实施技术开放合作工程。19.坚持开放合作。聚焦氢能、储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领域,深化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开展低碳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机制创新。支持绿色低碳国际化发展,依托工科会,举办“双碳”专场活动、高端论坛等。深度融入长三角区域创新合作,建立区域间政府、企业在绿色低碳技术应用中的供需互动机制,围绕低碳前沿技术开展联合研究,合力打造区域绿色产业体系,加速人才、技术、金融等创新要素跨区域开放、共享和流动,推动建立绿色发展区域合作联盟。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市科技领导小组领导下,加强部门、地区间的统筹协调,统筹推进我市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工作。组建金华市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为组织实施行动计划提供咨询和建议,支撑全市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创新。(二)创新管理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系统谋划金华市碳达峰碳中和技术研发攻关体系,推动“项目、平台、人才、资金、数据”五位一体化配置。采用择优委托、揭榜挂帅等方式,建立适应颠覆性创新的研发组织模式。(三)强化要素保障。充分发挥创新引导基金支持作用,依据“引导性、间接性、非营利性、市场化”原则,进一步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不断优化投入方式、扩大政府有效投入规模,更好发挥引导撬动作用。(四)开展考核激励。加强任务分解,明确责任主体和进度安排,层层压实责任,构建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根据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特点,结合组织实施效果、技术发展新动向等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政策研究,迭代完善技术攻关清单。小伙伴们,图片模糊,请登录网址查阅。资料来源:http://kjj.jinhua.gov.cn/art/2021/11/1/art_1229317769_1767511.html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