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福建省氢能产业发展路径及对策_陈锋VIP专享VIP免费

双碳目标下福建省氢能产业
发展路径对策
陈 锋
(福建省,建 福350108
摘 要 省作为 分 析 加 快 低碳安效 能 体 系 制 化 石 能 消 费 积 极
绿色低碳
优 势
产业结构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F426.2 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1]2020 9 中国将
2030 2060 便 。 “
从国情出发作出的
2030
业的配中国地
的种种绿
10 30
21
发展氢能对
目标下氢能产业发展日益[2]
氢能产业发展2021-2035
氢能产业
绿
确氢能产业[3]
2022 12
39 6
学院学
JOURNAL OF SANMING UNIVERSITY
Dec. 2022
Vol.39 No.6
!"#$%&$’%() * +,-./01$2)) * 3,2%22,%6,%%3
!"#$!
向转变!"%源消费!"#$
能作为!丰 富 && &&来 源 广 泛 !
种 能 源 形 !合发展体!是 支 生 能 发 展 !
"%目 标 的 路 径!$#$绿料 电 应 用 !氢 能 产 业 快 速
!&&应 用 取 得 了 长 进 步 !产 业 模 在 !%&’# $对 氢能 产
业发展 ! ! !氢能产
$
1氢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氢能产业广!&!$
1.1 上游制氢
的产生的碳! "%"%"绿%$
(()%&&($
!!$ ’)("%!配合碳
**+! 产生的!! (!
$ "%**+ $ ’,("绿%&
&$!
生产成!-#$
氢的不$!"%过程中!!
"%目标的$ "%!
!"%过程中)./!
%0/!"%10/!2#$!"%**+
广!$!!"%
$ "绿%过程中!$!34556789: ;<=(!-#!).,.
!"绿% "%$ !"绿%"
%!使"%略下的的氢能$在国家
&期联合*).)(+).,$ (,!
)绿%($
!)%2$/!
)绿%(/>,/!10#$
!来自化
$1!)0)0
%)/&12/ !
1-/!1/$)绿
%型 中 !
&!至 全 氢 的 最 主
!碳基能
)%$
!!
)%)绿%$
1 )0)0
-??目标下福建省氢能产业发展路径及对策
%
@12 @
业生产的产氢产业
模已经10
2021 180 亿
500 亿2024 2022 4
-
为氢能 2022 4
,
沿
发展氢
绿
发展建氢产业[11]
1.2
1.2.1
使便使
[12-13]
1于高压2
使3
4
使
-过程中
2022
328 广
能的产业
1.2.2
1
学院学39
-20 -
“双碳”目标下福建省氢能产业发展路径及对策陈锋(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福建福州,350108)摘要:以福建省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的途径。提出氢能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的新型能源,要加强氢能生产、储存和应用关键技术研发的示范和规模化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文中分析了福建省氢能产业问题和优势,认为对于福建省而言,以氢能发展引领能源变革和经济社会变革,是加快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最后,基于福建省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技术水平,提出相关的路径和对策。关键词:氢能产业;“双碳”目标;发展路径;“制储输用”全链条;福建省中图分类号:F42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4343(2022)06-0018-08收稿日期:2022-08-08作者简介:陈锋,男,福建南靖人。“双碳”是“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简称。其中,“碳达峰”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碳中和”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抵消自身(工厂、个人等)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达到相对“零排放”目标[1]。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目标,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这便是“双碳”目标。“双碳”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从国情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而继国家最高领导首次在国际上宣布“双碳”目标后,党中央迅速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两大重要文件《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相继出台,而重点领域和行业的配套政策也围绕以上意见及方案陆续出台,中国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以“双碳”作为目标开展工作。以上的种种行为,都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对于“绿色低碳转型”的决心,对于“双碳”目标的势在必得。作为拥有着全世界最多人口、年碳排放量常年稳居世界第一的国家,中国要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碳达峰、用30年左右时间实现碳中和,以如今的情况而言其实任务十分艰巨。正因如此,更需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改变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常规能源的消费比重,从根本上实现“减排”。在众多新能源中,氢能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相比于其他能源方案拥有储量大、比能量高(单位质量所蕴含的能量高),污染小、效率高、可贮存、可运输等诸多优点。发展氢能对于能源领域节能减排、深度脱碳、提高利用效率意义重大。可以说氢能产业完美契合“双碳”战略,因此,在“双碳”目标下,氢能产业发展日益受到重视[2]。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更是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氢能规划》)。作为中国首个氢能产业中长期规划,《氢能规划》明确了氢能产业战略定位,强调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同时明确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3]。2022年12月第39卷第6期三明学院学报JOURNALOFSANMINGUNIVERSITYDec.2022Vol.39No.6doi:10.14098/j.cn35-1288/z.2022.06.003氢能作为零排放的二次能源,在“双碳”目标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在低碳减排的背景下,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以清洁能源为主的方向转变,“双碳”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革提出重大需求[4]。氢能作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具有储量丰富、热值高、零污染、可存储、来源广泛等优点,且可连接多种能源形式,构成耦合发展体系,是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理想互联媒介,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5]。在绿氢与燃料电池及汽车应用的带动下,氢能产业链得到快速发展,制氢、储运、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产业链规模在全球不断扩大[6-7]。对氢能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路径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厘清行业发展脉络,把握产业发展航向,推动氢能产业发展。1氢能源产业发展现状氢能产业链涉及面广泛,包含上游制氢、中游储运及下游应用环节,下面就各环节进行分析。1.1上游制氢根据生产来源和制备过程中的产生的碳排放量,氢能源可划分未“灰氢”“蓝氢”“绿氢”三类。(1)“灰氢”指的是通过化石能源(石油、煤、天然气等)制取的氢气。制氢过程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制氢成本低,但是碳排放量大。(2)“蓝氢”指的是通过化石能源,同时配合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简称CCS,捕获生产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并收集储存,避免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的技术),所生产得到的氢气。“蓝氢”碳排放量相对较低但是CCS技术成本较高。(3)“绿氢”指的是采用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电解水或生物制备手段获得的氢气。制氢过程中完全没有碳排放,但是生产成本最高[8]。氢的不同颜色代表了制氢过程的清洁程度。其中,“灰氢”在制备过程中碳排放最多,最不清洁,不利于“双碳”目标的最终实现。“蓝氢”虽然通过碳捕捉与封存技术达到减少碳排放的效果,但据研究指出,“蓝氢”制备过程中释放的温室气体强度比燃烧天然气取暖还要高20%左右,比燃烧柴油取暖高60%左右,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仅比“灰氢”少10%左右[9]。此外,“蓝氢”所依赖的CCS技术多年来推广困难,成本高居不下。无论是从成本,还是低碳环保的角度看,“蓝氢”并不适合于长远发展。“绿氢”在制备过程中零碳排放量,最清洁。同时,据彭博新能源(BloombergNEF)估计[8],到2030年,全球各地“绿氢”制取成本可能都低于“蓝氢”。以经济和低碳角度出发,“绿氢”具备的“零碳排放”特点及技术发展潜力,使其毋庸置疑地成为“双碳”战略下的最理想的氢能。并且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期联合印发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中,也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制氢(“绿氢”)是主要发展方向。目前,“灰氢”占全球氢气产量的95%,而“绿氢”仅占总体氢产量的1%~3%[10]。我国情况同样相似,我国氢气主要来自化石能源与工业副产。如图1所示,2020年我国来自煤制氢的氢气占比约62%、天然气制氢占19%,工业副产制氢占18%,电解水制氢仅占1%。虽然“绿氢”在能源转型中的潜力备受关注,但受其技术、成本制约,我国乃至全球制氢的最主要原料仍是化石能源,大多数氢能属于碳基能源制取的“灰氢”。基于目前的现有技术和产业结构,要想实现完全清洁制氢不是一蹴而就的,从“灰氢”逐步过渡到“绿氢”是较好的方式。图12020年我国氢来源主要占比陈锋:"双碳"目标下福建省氢能产业发展路径及对策第6期-19-就福建制氢领域而言,目前采取的正是这样一种过渡方式。首先福建作为石化大省,以自身产业出发,基于福能集团、中景石化等企业生产的大量低成本的工业副产品,大力发展副产氢产业,现副产氢规模已经超过10万吨,保证了氢能供给稳定。同时,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利用当地三座核电站(宁德、福清、漳州核电站)谷电、以及海上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建设。2021年,福建中景石化在福清江阴中景石化科技园投产三期项目,总投资180亿元,将利用副产品氢气为原料,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实现产值500亿元,将于2024年全部投产。2022年4月,据福州晚报报导,中国石化福建福州石油将与福大紫金氢能科技公司合作,在福州建设全国首座氨制氢加氢一体化示范站。其中,“氨-氢”能源循环技术,采取将“氢”“氨”循环转化的方式,有效降低氢能在储运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为氢能源产业开拓出一种无碳化的能源生产及利用新模式;2022年4月,福建漳州印发《漳州市“十四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文件提出,漳州拥有多个天然优良深水港且风力资源丰富,可开发大规模海上风电开发探索海上风电制氢及化工行业的工业副产氢等清洁能源。同时,漳州正在统筹海上风电、氢能源等项目,提高清洁能源生产能力,全力打造东南沿海最大清洁能源基地。目前,福建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当地产业结构,以副产制氢为主,充分利用省内工业副产氢存量产能,发展氢气提纯技术,提高工业副产氢利用率,提升副产氢经济性,保证氢能供给的稳定。同时,研究探索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和核电制氢,拓宽“绿氢”生产途径,逐步扩大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比重,全面发展建设制氢产业,力争将福建打造成面向华东乃至东亚地区的清洁能源制氢基地[11]。1.2中游储运1.2.1氢气存储储氢技术作为氢气生产到使用之间的桥梁,指的将氢气以稳定形式存储起来,方便使用的技术。而氢气又具备性能活泼、稳定性差、易燃的特点,因此氢气的存储和运输难度较大,这就要求储氢技术满足安全、高效、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密度高的要求[12-13]。常见储氢技术有:(1)高压气态储氢,即将氢气加压存储于高压容器中;(2)低温液态储氢:低温条件下使氢气液化进行存储;(3)物理吸附储氢,即利用金属合金、有机液体等材料可以吸附氢气的特性,实现对氢气的吸附存储和释放;(4)化学储氢,即利用液氨、甲醇等材料在特定条件下与氢气发生反应生成稳定化合物实现氢气存储,使用时则通过改变条件实现氢气释放。从技术成熟度上看,目前高压气态储氢技术最为成熟,并且在国内乃至世界应用规模最大。其次是低温液态储氢技术,其在国外的应用较多。而物理吸附储氢和化学储氢正处于研究初期阶段,应用规模较小。优势方面,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成本低、储氢密度高、放氢容易、但安全性较差;化学储氢安全性高,但放氢较难,储氢密度不高;物理吸附储氢安全性高,但存在储氢材料成本高的问题。目前,福建具备一定的储氢技术储备。近日,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发团队,首创了常压低温氨分解催化剂,解决了“氨-氢”能源转换过程中关键科学技术难题。此外,相关技术研究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圣元环保公布与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并于2022年3月28日签订协议,将于福建建设氢能源研究院,共同推动固态储氢材料的应用及推广,推动氢能储能的产业化发展。1.2.2氢气运输运输方面,目前主要以长管拖车运输、管道运输和液态槽车运输三种方式为主。(1)长管拖车运输:长管拖车由车头和拖车组成,长管拖车到达加氢站后,一般可以将拖车和车头分离,将氢气以高压气态的形式存储在拖车的长管中,进行运输。该方法对安全性要求高,存在运三明学院学报第39卷-20-输效率低、成本高的缺陷。因此,适用于距离近、需求量低的场景。在国内,长管拖车为加氢站的主要运输方式。(2)管道运输:该方式以高压气态或液态氢的管道运输为主。为降低成本,目前主要通过现有天然气等管道,以“渗氢”和“氢油同运”的方式实现长距离、大规模的氢气输送。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氢气运输成本,但前期设施投资大、建设难度较高,适合点对点、长距离、大规模的氢气运输。现阶段,国内正在推进渗氢天然气管道、存氢管道的建设,包含了玉门油田输氢管道、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公司输氢管道工程等。(3)液氢槽车运输:该方式主要用于液态氢运输,相比于长管拖车运输,液氢密度高,运输效率能达到长管拖车的10倍以上,综合成本降低。但是液态储氢也增加了对设备、工艺的要求。该方式在国外应用广泛,但在国内应用程度有限,目前主要应用于航天和军事领域,较少应用于民用领域[14]。在运输方面,长管拖车运输是目前较为经济的方案,适用于现阶段氢能产业的规模(起步阶段)。但随着氢能产业的发展,未来对于氢能的需求扩大,管道运输将得到大力发展。同时,我国氢能产业分布不均匀,在将来加氢站大规模推行后,近距离的氢气运输将成其必然问题,有必要发展运输效率高的液态槽车运输技术。就福建而言,在氢气储运领域,正以高密度、高安全性、低成本为氢气储运发展重点方向,着力发展固态储运氢、有机液态储运氢,氨或甲醇为氢载体等储运技术。同时积极研究管道输氢技术,提升氢气储运能力,降低氢气储运成本,拓宽绿氢辐射范围,为将来氢能的大规模应用做准备。1.3下游应用当前,我国氢能产业正处于发展初期,受限于当前技术和产业规模,目前超过90%的氢能消费集中在石油化工、钢铁冶金等工业原料领域[15],氢能作为能源消费的市场规模较小,在城市的应用场景主要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为主。基于氢燃料电车汽车的发展,氢能的下游应用产业包括两大方面。(1)加氢站。加氢站是给燃料电池汽车提供氢气的燃气站。目前,我国在氢能加注方面斩获全新突破,已累计建成加氢站超过250座,约占全球数量的40%,加氢站数量位居世界第一[16]。(2)氢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是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其不同于传统内燃机,具备效率高、无污染、无噪声、无震动等优点。且其应用范围广泛,大到发电站燃料电池,小到移动电源。目前,福建正基于这两大方面大力发展氢能下游应用产业。福建雪人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控股了瑞典Opcon和意大利Refcom公司,并参股世界著名叶轮机械专业服务企业美国CN公司,间接掌握了空压机、氢气循环泵等燃料电池核心技术。2022年4月,据福州晚报报导,中国石化福建福州石油将与福大紫金氢能科技公司合作,在福州建设全国首座氨制氢加氢一体化示范站。2022年5月,厦门金龙客车与东方电气旗下的东方锅炉进行合作签约,依托于金龙客车的整车研发经验及市场资源,结合东方锅炉在燃料电池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加氢站运营经验,建立合作关系。《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的通知》指出,在氢气加注领域,重点突破高压氢气压缩机、高精度氢气质量流量计、高压氢气管阀件、加氢枪等加氢设施核心设备的国产化研制与应用,提高氢能设施整体国产化率,推进综合能源站等多种形式的加氢站建设[11]。并通过与外界合作,收购国外公司等方式,发展燃料电池技术,基于当地的多家整车企业,推广客车、商用车等氢能源燃料汽车。2氢能产业发展意义2.1应对气候环境变化使用化石能源会带来大量的碳排放,形成温室效应,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此外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继续保持目前的开采使用程度,化石能源迟早会被使用殆尽。而氢能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无需担心能源耗尽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可以作为化石能源的完美替代品。陈锋:"双碳"目标下福建省氢能产业发展路径及对策第6期-21-2.2促进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氢能产业的产业链涉及面广泛,包括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制造领域,氢能产业能够有效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疫情泛滥,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发展氢能产业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2.3促进科技发展能源革命是历次工业革命的核心要素,氢能产业的包括氢的制取、储存、输送、应用等,要想发展氢能产业需要科技的重大突破和进展,这会极大促进科技的发展。3福建省氢能产业问题和优势3.1福建省氢能产业优势(1)资源丰富其一,福建省作为石化大省,在氢能的开发上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可以依托于福能集团、中景石化等企业工业生产低成本的化工副产氢。副产氢资源丰富,现有规模超过10万t。其二,福建拥有三座核电站,并且位处海边,风能、海水资源丰富,通过富余核电、风电等电解水(海水)制氢潜力大,制氢成本低。仰赖于以上两个方面,福建可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稳定、优质的氢气资源。(2)燃料电池技术储备相对丰富福建当地企业雪人股份通过控股国外多家相关技术研发公司,掌握了燃料电池两大核心部件空压机和电堆的技术。在2021年5月份,雪人和厦门金龙联合开发的燃料电池客车进入了工信部第320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3)整车市场潜力大福建省拥有金龙汽车、东南(福建)汽车、福建奔驰等整车企业,在整车研发上拥有一定基础。作为氢能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氢燃料电池汽车能在福建得到很好的发展和应用空间。(4)氢能技术研究活跃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发出世界首套安全高效低能耗合成氨成套技术,首创了常压低温氨分解催化剂,并开发出“氨-氢”燃料电池系统。该技术解决了“氨-氢”能源转换过程中关键科学技术难题,打破了国外近30年的技术垄断;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瑞虎团队以发展高性能Mo(钼)基析氢电催化剂为目标开展研究。福建活跃的氢能领域技术研究,为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基础。3.2福建省氢能产业问题(1)应用场景单一。福建氢能产业正处于发展初期,氢能的应用场景主要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为主,模式较为单一,还未充分开拓氢能产业的市场。目前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汽车是发展重点,相关投资密集,国内燃料电池电堆及关键原材料产业化水平和产品性能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在燃料电池辅助系统方面尚待加强[17]。燃料电池在发电和供热领域的应用较少,相关技术差距明显[18]。氢能在工业、建筑等其他领域的应用仍处在研究阶段,氢能的多功能性尚未得到体现。(2)基础设备匮乏。福建的氢能产业处于刚起步阶段,加氢站、氢能运输管道等氢能产业基础建设滞后。以绿氢和燃料电池汽车应用为特征的全球新一轮氢能技术革命中,我国起步较晚,技术水平和产业化水平均与先进国家有不小差距[19-20]。目前氢能示范验证和产业化技术水平差距较大,应重点予以突破。(3)制氢储氢技术尚不成熟。我国化石能源制氢和工业副产氢制氢技术成熟,规模较大,特别是煤制氢成本低廉,但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尚不成熟,成本高、应用比例低、灰氢减排压力大[21]。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制氢潜力巨大,是未来制氢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但与可再生能源有良三明学院学报第39卷-22-好匹配性能的PEM电解水设备国产化水平有限,自有技术亟待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与电解水装置耦合技术尚不成熟[22]。储运氢方面,低成本、大规模、长周期储氢技术差距较大,地下洞穴储氢、天然气掺氢、管道输氢等研究及示范应用仍待深入,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与氢储能、氢非电应用相结合的示范验证工作亟待开展[23]。4加快氢能产业发展路径及对策基于福建省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福建省制定了相关的路径和对策。具体路径:以福州氢能产业基地等为核心打造制氢、储氢、运氢、加氢全产业链,推进加氢机、控制阀组、氢气压缩机、液(气)氢贮罐等装备的研发制造。发挥厦门金龙、重汽海西汽车、雪人股份等重点企业作用,壮大氢燃料电池客车、物流车(含冷链物流)、专用车等生产规模。加快引进和培育制氢、储运氢、加氢站相关设备、氢燃料动力电池系统、电堆及其核心部件等产业化项目,打造海峡西岸重要的氢燃料电池及汽车产业制造高地、核心技术创新区和示范应用基地。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24]。4.1明确可再生能源制氢为长远发展目标清洁低碳是氢能发展的基本原则,目前福建主要制氢方式是工业产品制氢,尽管相比于化石能源制氢,碳排放量较低,但仍未达到清洁低碳的标准,切不可过于依赖副产氢,而忽略了可再生能源制氢,应明确可再生能源制氢为长远发展目标,充分利用风能、水能、核能等,大力研究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以坚定的步伐逐步由“灰氢”迈向“绿氢”。4.2积极招商,扩大联手引入龙头企业,积极主动与国内外氢能行业领先企业和研究机构展开深入交流与合作。并引入氢能产业相关设备,避免氢能产业基础设施滞后,加快建设氢能产业基地。4.3开拓应用场景氢能应用不能仅局限于现有的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更要结合本省的产业结构、地理位置等省情,开拓氢能在交通运输、能源、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扩大氢能产业规模。福建省位于海滨,港口、船舶众多,应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机械、船舶领域的应用。同时利用福建沿海交通的便利性,积极探索氢气出口的可能性。4.4推进氢能技术创新科技创新才是发展“硬翅膀”,只有在技术上不断发展创新,才能够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促使氢能产业大步前进。要积极鼓励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相关研究机构深入开展氢能前沿技术的研究,集中攻克氢能产业亟待解决的难题。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进行联合,围绕氢能产业发展开展合作研究。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能过于依赖外界设备。4.5提升氢能产业化水平围绕氢能“制备-存储-运输-加注-应用”全产业链,加快建立多渠道氢源供应体系,提升氢气供应能力。依托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合成氨催化领域领先技术,打造可再生能源合成氨-氨储氢-氢能“零碳循环”产业链。(1)氢能制备领域。初期以工业副产氢供应为主,充分利用省内工业副产氢存量产能,发展氢气提纯技术,提高工业副产氢利用率,提升副产氢经济性。依托资源禀赋优势,研究探索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和核电制氢,拓宽绿氢生产途径。(2)氢能储运领域。以高密度、高安全性、低成本为氢气储运发展重点方向,着力发展固态储运氢、有机液态储运氢、氨或甲醇为氢载体等储运技术,积极研究管道输氢技术,提升氢气储运能力,降低氢气储运成本。陈锋:"双碳"目标下福建省氢能产业发展路径及对策第6期-23-(3)氢能加注领域。重点突破高压氢气压缩机、高精度氢气质量流量计、高压氢气管阀件、加氢枪等加氢设施核心设备的国产化研制与应用,提高氢能设施整体国产化率,推进综合能源站等多种形式的加氢站建设。5总结“双碳”任务日益紧迫,促使我国大力发展氢能产业。而福建的氢能产业发展有其独到的优势。作为一个石化大省,其低本高量的工业副产品为制氢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制氢原材料,保证了副产氢的供给稳定。此外丰富的风能、水能、核能等为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研究提供了基础。同时作为沿海省份,福建港口众多,有利于开拓氢能产业的应用场景,将氢能产业应用到船舶、港口机械领域。并且借助其便利的交通,有望在未来将福建建设成一个面向东南亚的制氢基地。总体而言,福建的氢能产业具有十足的发展潜力,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结合福建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资源禀赋,明确发展目标,以技术研发为核心,统筹兼顾,制定好氢能产业发展路线和战略,扩大氢能产业链,保证氢能产业全面稳步向前。参考文献:[1]陈国英.“双碳”目标下我国碳排放政策的发展及展望[J].长江技术经济,2021,5(6):53-56.[2]吴学安.新能源行走在绿色低碳转型的大道上[J].防灾博览,2022(2):12-17.[3]国家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J].稀土信息,2022(4):26-32.[4]本刊编辑部.“双碳”目标下的氢能发展机遇[J].科学新闻,2022,24(2):1-2.[5]王丽娜,时哲,王玉辉.氢能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J].工业炉,2022,44(1):24-28.[6]刘坚,钟财富.我国氢能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中国能源,2019,41(2):32-36.[7]王赓,郑津洋,蒋利军.中国氢能发展的思考[J].科技导报,2017,35(22):105-110.[8]王红霞,徐婉怡,张早校.可再生电力电解制绿色氢能的发展现状与建议[J].化工进展,2022,41(增刊1):118-131.[9]HOWARTHRTW,JACOBSONMZ.Howgreenisbluehydrogen[J].EnergyScience&Engineering,2021(9):1676-1687.[10]李辽.氢能“竞速”[J].法人,2022(5):44-48.[11]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G].2022.4.22.[12]李璐伶,樊栓狮,陈秋雄,等.储氢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8,7(4):586-594.[13]徐丽,马光,盛鹏,等.储氢技术综述及在氢储能中的应用展望[J].智能电网,2016,4(2):166-171.[14]冯成,周雨轩,刘洪涛.氢气存储及运输技术现状及分析[J].科技资讯,2021,19(25):44-46.[15]张景新,孟嘉乐,吕坤键,王兴艳.我国氢应用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J].新材料产业,2021(1):36-39.[16]左宗鑫.加氢站数量世界第一我国氢能发展步入快车道[N].中国工业报,2022-05-17(002)[17]陈硕翼,朱卫东.氢能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J].科技中国,2018(5):11-13.[18]任后霖.氢能产业链发展技术路线[J].化工管理,2021(34):92-94.[19]张灿,张明震,陈凡.氢能助推“碳中和”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能源,2022(5):71-76.[20]马涛.国外氢能源经济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节能技术,2008(4):324-327.[21]程婉静,李俊杰,刘欢.两种技术路线的煤制氢产业链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媒[J].煤炭经济研究,2020,40(3):4-11.[22]曹军文,张文强.中国制氢技术的发展现状[J].化学进展,2021,33(12):2215-2244.[23]丁镠,唐涛,王耀萱,康宁.氢储运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天然气化工,2022,47(2):35-40.[24]福建发布“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J].中国氯碱,2021(11):48.三明学院学报第39卷-24-DevelopmentPathandCountermeasuresofFujianHydrogenEnergyIndustryundertheGoalof"DoubleCarbon"CHENFeng(FujianMotorIndustryGroupCo.,Fuzhou350108,China)Abstract:akingFujianProvinceastheresearchobject,analyzethewaystoacceleratetheconstructionofaclean,low-carbon,safeandefficientenergysystem,strictlycontrolfossilenergyconsumption,andactivelydevelopnonfossilener-gy.Itisproposedthathydrogenenergy,asanewtypeofgreenandlow-carbonenergy,shouldstrengthenthedemonstrationandlarge-scaleapplicationofresearchanddevelopmentofkeytechnologiesforhydrogenenergyproduction,storageandap-plication,andpromotetheoverallchaindevelopmentofhydrogenenergy"production,storage,transportationanduse".ThispaperanalyzestheproblemsandadvantagesofFujian'shydrogenenergyindustry,andbelievesthatforFujianProvince,leadingtheenergyreformandeconomicandsocialreformwithhydrogenenergydevelopmentisanimportantwaytoaccel-eratetherealizationofthe"doublecarbon"goal.Finally,basedontheresourceendowment,industrialstructureandtechnicallevelofFujianProvince,thepaperputsforwardrelevantpathsandcountermeasures.Keywords:hydrogenenergyindustry;"doublecarbon"target;developmentpath;"manufacturing,storageandtrans-portation"fullchain;FujianProvince(责任编辑:朱联九)[19]VOGTFG,VENAJA,CHAVDAM,etal.Structuralanalysisof5-fluorouracilandthyminesolidsolutions[J].JMolStruct,2009,932(1-3):16-30.AStudyontheCompositionRangeofTwoCrystallineSolidSolutionsof5-FluorouracilandThymineCHENXiuzhi1,2,CENShouxi1,XUERongrong1,2,CHENFenghua1,2(1.SchoolofResourcesandChemicalEngineering,SanmingUniversity,Sanming365004,China;2.SanmingInstituteofFluorochemicalIndustry,Sanming365004,China)Abstract:Fluorouracil(FU)andthymine(T)canformtwokindsofcrystallinesolidsolutions,whicharesolidsolu-tionsIcontaininghighcontentofFUwiththesimilarstructureasformIIIofFUandsolidsolutionsIIcontaininghighcon-tentofTwiththesimilarstructureasformCofT.ThetwoFU-Tcrystallinesolidsolutionsarepreparedthroughballmillingprocesshere.Basedonasystematicstudy,alinearrelationshipconsistentwiththeVegard'slawbetweenthecomponentcon-tentsandthelatticeconstantsofsolidsolutionsareestablished.ThelowerlimitforthemolarfractionofFUinsolidsolutionsIisabout1/2andtheupperlimitforthemolarratioofFUinsolidsolutionsIIisabout1/3.Keywords:solidsolution;crystalform;ballmillingmethod;fluorouracil;thymine(责任编辑:朱联九)(上接第17页)陈锋:"双碳"目标下福建省氢能产业发展路径及对策第6期-25-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小星学习库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满天繁星 学无止境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