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ATCRR 07-2019 梯次利用锂离子电池 储能用蓄电池VIP专享VIP免费

ICS 27.180
F 19
北京资源强制回收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团体标准
T/ATCRR 072019
梯次利用离子电池 储能用蓄电池
Echelon used lithium ion batteryBattery for energy storage
(发布稿)
20190708 发布 20190718 实施
北京资源强制回收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ATCRR 072019
I
前言……………………………………………………………………………………………………………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规格……………………………………………………………………………………………………… 2
5 技术要求………………………………………………………………………………………………… 2
6 蓄电池包/电池系统组装 ……………………………………………………………………………… 7
7 检验规则…………………………………………………………………………………………………… 9
8 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9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ICS27.180F19北京资源强制回收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团体标准T/ATCRR07—2019梯次利用锂离子电池储能用蓄电池Echelonusedlithiumionbattery—Batteryforenergystorage(发布稿)2019—07—08发布2019—07—18实施北京资源强制回收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布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ATCRR07—2019I目次前言……………………………………………………………………………………………………………Ⅱ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规格…………………………………………………………………………………………………………25技术要求……………………………………………………………………………………………………26蓄电池包/蓄电池系统组装………………………………………………………………………………77检验规则……………………………………………………………………………………………………98标志、包装、运输、储存…………………………………………………………………………………9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ATCRR07—2019Ⅱ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北京资源强制回收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ATCRR)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吴江)、张家港清研再制造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格林美(武汉)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浙江天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北京京城金太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骆驼集团武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启迪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珠海瓦特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天齐锂业资源循环技术研发(江苏)有限公司、赣州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赛德美资源再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天鸿锂清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钜力能科技有限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张家港清研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省电池储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筹)、国际铜业协会(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轻工业化学电源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金聪、陈海龙、胡建峰、康俊杰、何晓霞、龙伟、李靖、陈建、陈永涛、夏诗忠、丁莹、高鹏然、郑永强、高洁、区汉成、赵小勇、陈进昭、王文景、曹德定、龙羿、周赵亮、顾正建、高屹峰、王玉、梁建国、胡坚耀、王海波。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ATCRR07—20191梯次利用锂离子电池储能用蓄电池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梯次利用锂离子蓄电池储能用电池的术语和定义、规格、技术要求、蓄电池包组装、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储存。本标准适用于电力储能用梯次利用锂离子蓄电池,其它应用场景的储能用梯次利用锂离子蓄电池可参照本标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2893.1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1部分:安全标志和安全标记的设计原则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18384.1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REESS)GB/T18384.3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GB/T18455包装回收标志GB/T34014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规则GB/T34015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余能检测GB/T31467.3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3部分: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GB/T3148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GB/T36276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JT/T617.7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第7部分:运输条件及作业要求T/ATCRR06梯次利用锂离子电池检验方法3术语和定义GB/T31467.3、GB/T31484、GB/T31485、GB/T36276、GB/T36945、GB/T36972、QB/T2947.3、T/ATCRR0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单体蓄电池secondarycell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单元装置,包括电极、隔膜、电解质、外壳和端子,并被设计成可充电。[GB/T31485—2015,定义3.1]3.2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ATCRR07—20192蓄电池模块batterymodule将一个以上单体蓄电池按照串联、并联或串并联方式组合,且只有一对正负极输出端子,并作为电源使用的组合体。[GB/T31485—2015,定义3.2]3.3蓄电池包batterypack通常包括蓄电池组、蓄电池管理模块(不包含BCU)、蓄电池箱以及相应附件,具有从外部获得电能并可对外输出电能的单元。[GB/T31467.3—2015,定义3.4]3.4蓄电池系统batterysystem一个或一个以上蓄电池包及相应附件(管理系统、高压电路、低压电路、热管理设备以及机械总成等)构成的能量存储装置。[GB/T31467.3—2015,定义3.5]3.5额定容量ratedcapacity在规定条件下测得,并由制造商标称的电池的容量值。[GB36945—2018,定义4.6]3.6初始容量initialcapacity新出厂的动力蓄电池,在室温下,完全充电后,以1I1(A)电流放电至企业规定的放电终止条件时所放出的容量(Ah)。[GB/T31485—2015,定义3.7]3.7保护装置protectivedevice当单体蓄电池或蓄电池包出现温度、电压、电流等异常情况时,保障安全的辅助装置。[GB36972—2018,定义3.2]4规格梯次利用锂离子电池储能用蓄电池的型号、规格,按GB/T36276—2018,第4章的规定执行。5技术要求5.1一般要求5.1.1外观5.1.1.1单体蓄电池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ATCRR07—20193外观不应有变形及裂纹,表面平整无毛刺、干燥、无外伤、无污物,且标志清晰、正确。5.1.1.2蓄电池模块外观不应有变形及裂纹,表面干燥、无外伤、无污物,排列整齐、连接可靠,且标志清晰、正确。5.1.1.3蓄电池包所含设备、零部件及辅助设施的外观不应有变形及裂纹,表面干燥、无外伤、无污物,排列整齐、连接可靠,且规格、警示等标志清晰、正确。5.1.2编码按GB/T34014的规定,对蓄电池包、蓄电池模块编码后,上传至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备案系统。5.1.3极性5.1.3.1单体蓄电池端子极性标志应正确、清晰。5.1.3.2蓄电池模块端子极性标志应正确、清晰。5.1.3.3蓄电池包端子极性标志应正确、清晰。5.1.4外形尺寸及质量符合产品规格书要求。5.2单体蓄电池性能5.2.1基本性能5.2.1.1初始充放电能量单体蓄电池按GB/T34015的规定方法进行初始充放电能量试验,应不低于单体蓄电池原出厂额定容量的60%。5.2.1.2倍率充放电性能按GB/T36276—2018,5.2.1.2的规定执行。5.2.1.3高温充放电性能按GB/T36276—2018,5.2.1.3的规定执行。5.2.1.4低温充放电性能按GB/T36276—2018,5.2.1.4的规定执行。5.2.1.5绝热温升按GB/T36276—2018,5.2.1.5的规定执行。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ATCRR07—201945.2.1.6能量保持与能量恢复能力按GB/T36276—2018,5.2.1.6的规定执行。5.2.1.7储存性能按GB/T36276—2018,5.2.1.7的规定执行。5.2.2循环寿命单体蓄电池按GB/T36276—2018,A.2.11的规定进行过充电试验时,单体蓄电池循环寿命应不低于500次。第500次的放电容量应不低于额定容量的80%。5.2.3安全性能5.2.3.1过充电单体蓄电池按GB/T36276—2018,A.2.12的规定进行过充电试验时,应不起火、不爆炸。5.2.3.2过放电单体蓄电池按GB/T36276—2018,A.2.13的规定进行放电试验时,应不起火、不爆炸、不漏液。5.2.3.3短路单体蓄电池按GB/T36276—2018,A.2.14的规定进行短路试验时,应不起火、不爆炸。5.2.3.4挤压单体蓄电池按GB/T36276—2018,A.2.15的规定进行挤压试验时,应不起火、不爆炸。5.2.3.5跌落单体蓄电池按GB/T36276—2018,A.2.16的规定进行跌落试验时,应不起火、不爆炸。5.2.3.6低气压单体蓄电池按GB/T36276—2018,A.2.17的规定进行低气压试验时,应不起火、不爆炸、不漏液。5.2.3.7加热单体蓄电池按GB/T36276—2018,A.2.18的规定进行加热试验时,应不起火、不爆炸。5.2.3.8热失控单体蓄电池按GB/T36276—2018,A.2.18的规定进行热失控试验时,应不起火、不爆炸,不发生热失控。5.3蓄电池包性能5.3.1基本性能5.3.1.1室温放电容量按T/ATCRR06—2019,5.3.3.1的规定进行室温放电容量试验,放电容量应不小于额定容量,且不大于额定容量的110%。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ATCRR07—201955.3.1.21C放电容量按T/ATCRR06—2019,5.3.4的规定进行1C放电容量试验,放电容量应不小于额定容量,且不大于额定容量的110%。5.3.1.3高温放电容量按T/ATCRR06—2019,5.3.3.3的规定进行高温放电容量试验,放电容量应不小于初始容量的98%,充放电能量效率应不低于90%。5.3.1.4低温放电容量按T/ATCRR06—2019,5.3.3.2的规定进行低温放电容量试验,放电容量应不小于初始容量的75%,充放电能量效率应不低于75%。5.3.1.5荷电保持能力按T/ATCRR06—2019,5.3.5的规定进行荷电保持能力试验,荷电保持能力应不低于初始容量的90%,充、放电容量恢复率应不低于92%。5.3.1.6储存性能蓄电池包按GB/T36276—2018,A.3.9的规定进行存储性能试验时,其充、放电能量恢复率应不低于90%。5.3.1.7绝缘性能蓄电池包按GB/T36276—2018,A.3.10的规定进行绝缘性能试验时,各部分绝缘电阻按标称电压计算应不低于2000Ω/V。5.3.1.8耐压性能蓄电池包按GB/T36276—2018,A.3.11的规定进行耐压性能试验时,不应发生绝缘材料的击穿或闪络现象。5.3.2循环寿命蓄电池包按T/ATCRR06—2019,5.3.6的规定进行循环寿命试验时,循环寿命不低于500次。第500次的放电容量应不低于额定容量的80%。5.3.3安全性能5.3.3.1过充电蓄电池包按T/ATCRR06-2019,5.5.2的规定进行过充电试验时,应不起火,不爆炸。5.3.3.2过放电蓄电池包按T/ATCRR06—2019,5.5.3的规定进行过放电试验时,应不起火,不爆炸,不漏液。5.3.3.3短路蓄电池包按T/ATCRR06—2019,5.5.1的规定进行短路试验时,应不起火,不爆炸。5.3.3.4挤压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ATCRR07—20196蓄电池包按T/ATCRR06-2019,5.5.10.1的规定进行挤压试验时,应不起火,不爆炸。5.3.3.5自由跌落蓄电池包按T/ATCRR06—2019,5.5.7的规定进行跌落试验时,应不起火,不爆炸。5.3.3.6盐雾与高温高湿按GB/T36276—2018,5.3.3.6的规定执行。5.3.3.7热失控扩散蓄电池包按GB/T36276—2018,A.3.19的规定进行热失控试验时,应不起火、不爆炸,不发生热失控扩散。5.3.3.8IP防护等级5.3.3.8.1防尘等级按GB/T4208—2017,表2中防护等级为4的规定执行。5.3.3.8.2防水等级按GB/T4208—2017,表3中防护等级为5的规定执行。5.4蓄电池系统性能5.4.1初始充放电能量蓄电池系统按GB/T36276—2018,A.4.2的规定进行初始充放电能量试验时,应符合以下要求:a)实际充电能量应不小于额定充电能量;b)实际放电能量应不小于额定放电能量;c)充放电能量效率应不小于92%。5.4.2绝缘性能按GB/T36276—2018,5.4.2的规定执行。5.4.3耐压性能按GB/T36276—2018,5.4.3的规定执行。5.4.4监测与报警保护5.4.4.1监测功能应能正常显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监测信息:a)电压;b)电流;c)输入/输出功率;d)通讯状态;e)充电/放电状态;f)可用能量状态;g)荷电状态;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ATCRR07—20197h)健康状态;i)绝缘状态;j)工作电压设定值;k)保护电压设定值;l)电池单体电压极差;m)电池单体温度极差;n)异常报警状态。5.4.4.2报警保护5.4.4.2.1过压充电任意一只单体电池的充电电压异常时,电池管理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a)达到设定的充电报警电压限值,发出过压充电报警信息;b)达到设定的充电保护电压限值,发出过压充电保护信息。5.4.4.2.2过流充电任意一只单体电池的充电电流异常时,电池管理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a)达到设定的充电报警电流限值,发出过流充电报警信息;b)达到设定的充电保护电流限值,发出过流充电保护信息。5.4.4.2.3欠压放电任意一只单体电池的放电电压异常时,电池管理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a)达到设定的放电报警电压限值,发出欠压放电报警信息;b)达到设定的放电保护电压限值,发出欠压放电保护信息。5.4.4.2.4过流放电任意一只单体电池的放电电流异常时,电池管理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a)达到设定的放电报警电流限值,发出过流放电报警信息;b)达到设定的放电保护电流限值,发出过流放电保护信息。5.4.4.2.5过温任意一只单体电池的温度异常时,电池管理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a)达到设定的报警温度限值,发出过温报警信息;b)达到设定的保护温度限值,发出过温保护信息。5.4.4.2.6短路蓄电池包应具备熔断器、快速开关等短路保护装置。6蓄电池包/蓄电池系统组装6.1固定6.1.1蓄电池包/蓄电池系统在电池箱内应可靠固定;固定系统和蓄电池包之间的电绝缘符合GB/T18384.1—2015,6.1的要求,固定系统应采取防护措施。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ATCRR07—201986.1.2固定系统不应影响排气系统、通风系统或高压元件的正常工作。6.1.3固定系统应设计成易拆卸和安装的结构。6.2动力线及相关电器件组装6.2.1连接点应符合以下要求:a)各种电连接点应保持牢靠的预紧力,采取防松脱措施;b)所有无基本绝缘的连接点应加强防护,应符合GB/T4208的要求。6.2.2动力线路标志动力线路标志应符合GB/T2893.1和GB2894的规定。6.2.3动力线路的连接件连接件应有表面防腐处理。6.2.4保险装置选取合理安装位置,保险装置中的电子部件熔断时应不引燃其它部件。6.3组装6.3.1极性标志蓄电池包/蓄电池系统的正负极性应标志在接线端子附近,清楚易见;标志所用材料和颜色按GB/T2893.1的规定执行。6.3.2组装应符合以下要求:a)应采取防止振动和碰擦措施,采用定位和夹紧装置;b)对于绝缘间隙小于15mm的部位应采取绝缘和防护措施;c)蓄电池包或蓄电池系统的电连接按GB/T4208的规定执行。6.4管理系统安装6.4.1管理模块管理模块安装时应符合以下要求:a)管理模块可集成在电池箱内,宜安装在独立的箱体内;b)应与蓄电池模块等部件物理隔离;c)有声光提示的部位应采用透明和透声材料,提示信号清晰,便于感知,提示音量大于70dB。6.4.2传感元件蓄电池包/蓄电池系统总电流、总电压及电池组电压、温度等传感元件宜集成在相应的箱体中;未集成在相应的箱体中时,应采取防护措施,按GB/T18384.3—2015,6.3的规定执行。6.4.3采集线路布置线束应可靠固定,走线平顺合理,应与其他线路可靠隔离。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ATCRR07—201996.5元器件接口6.5.1机械接口机械接口应定位准确、固定可靠,宜设计为不对称性结构,接口准确对接,防止误装。6.5.2高功率电接口高功率电接口应具有防腐蚀功能,防松动措施。6.5.3监控与控制接口监控与控制接口应定位准确、固定可靠,宜设计为不对称性结构,接口准确对接,防止误装。7检验规则7.1检验分类和检验项目按GB/T36276—2018,6.1中的规定执行。7.2出厂检验按GB/T36276—2018,6.2中的规定执行。7.3型式试验7.3.1型式检验按GB/T36276—2018,6.3.1中的规定执行。7.3.2检验项目和样品数按GB/T36276—2018,6.3.2中的规定执行。7.3.3判定规则按GB/T36276—2018,6.3.3中的规定执行。8标志、包装、运输、储存8.1标志8.1.1蓄电池包/蓄电池系统外表面应具有永久性铭牌。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a)产品名称;b)产品型号/规格;c)蓄电池包/蓄电池系统编码号;d)额定能量(kW·h);e)额定容量(Ah);f)标称电压(V);g)额定放电电流(A);h)峰值放电电流(A);i)额定充电电流(A);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ATCRR07—201910j)质量(kg);k)制造商;l)厂址;m)执行标准号、年号;n)生产批号;o)生产日期;p)梯次利用电池标志。8.1.2蓄电池包/蓄电池系统安全标志和铭牌应明显可见,安全标志应符合GB/T18384.1—2015中第4章的规定。8.1.3蓄电池包/蓄电池系统应有GB2894—2008,表2中2-7警示标志。8.1.4蓄电池包/蓄电池系统应有可回收标志,选用回收标志按GB/T18455—2010,表1中的规定执行。8.1.5蓄电池包/蓄电池系统对外动力线缆、控制线缆的接口处应有明显标记。8.1.6蓄电池包/蓄电池系统外表面上禁止、警告和指令标志应符合GB2894的要求。8.1.7蓄电池包/蓄电池系统应标识极性。极性标志应位于接近端子柱的位置,标志符如下:a)正极端子——用符号“+”或文字“正极”标志;b)负极端子——用符号“-”或文字“负极”标志。8.2包装8.2.1放置在干燥、防尘、防潮、防振的包装箱内。包装箱上应标明以下标志:a)小心轻放;b)向上;c)防雨;d)防晒;e)重心;f)堆码层数极限;g)禁止翻滚;h)第九类危险品标志;i)远离热源标志。包装储运图示标志按GB/T191的规定执行。8.2.2包装箱上应包含以下信息:a)品名;b)型号;c)数量;d)制造商;e)地址;f)邮政编码;g)执行标准编号、年号;h)净质量;i)总质量。8.2.3包装箱内应包含以下随机文件:a)装箱单;b)产品合格证;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T/ATCRR07—201911c)使用说明书;d)出厂检验报告。8.3运输8.3.1运输时剩余电量应在20%~50%或不小于制造商推荐值。8.3.2运输中,应防止剧烈振动、冲击、日晒、雨淋,不应倒置,运输车辆应按JT/T617.7的规定配置灭火器等消防设备。8.3.3运输中应对电气接口进行保护,防止碰撞、跌落。8.3.4装卸时,应轻搬轻放,严禁摔掷、翻滚、重压。8.4储存8.4.1宜储存于温度为5℃~35℃、相对湿度不大于75%、通风、清洁、干燥的室内。避免阳光直射,远离腐蚀性物质、火源及热源。8.4.2电储存期间,剩余电量宜在40%~50%。8.4.3不应倒置或卧放,避免机械冲击或重压。8.4.4从制造之日起,宜每储存6个月,按制造商要求补充电。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储大全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全储能资料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