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离开过环境这个维度。而低碳术语本身则最早见诸于 2003 年英国能源白皮书
《
我们能源
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其后低碳经济这一名词很快传播开来。对低碳经济的定义也比较多样,
比如张坤民等(2008 )把低碳经济定义为以低耗能、
低排放、
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林伯强
(2011)定义低碳经济是一种既考虑发展又考虑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对低碳经济转型学术界
更无统一定义,
往往只把它描述为从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向低碳经济发展转变这样一个表征过程,
并
没有涉及到如何实现这种转型,
更不要谈对低碳经济转型进行量化评估了,
这与“十二五”
规划以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要求相差甚远,
本文尝试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
进行低碳转型评估分析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经济理论机制。低碳经济转型的目标与普遍意义上
的经济转型目标是一致的,
因此对它们进行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应该也是一致和兼容的,
所谓低碳经
济转型就是考虑了能源和环境污染等低碳因素后的经济实际转型进程,
而高能耗和高排放是促成
从低碳维度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原因。刘伟(2010)从两个方面来阐述经济转型或经济发
展方式转变,
首先在微观上需要推动投入要素配置方式的转变,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其次还需要从
宏观上寻求增长的均衡性或公平性。什么样的经济发展理论既能够考虑要素配置效率,
又能够纳
入文献中较少提及的低碳因素呢?自从索罗的开创性工作以来,
由全要素生产率(TFP)对产出贡
献度所度量的要素投入质量贡献已经成为判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标准,
可以根据经济增长的
数量贡献和质量贡献孰大孰小来进行经济转型判断,
可见,TFP 是新古典经济学判断经济转型的核
心指标(陈诗一,2011a)。这里的难题仍然是,
文献中度量 TFP 时很少涉及能源和环境这些低碳因
素,
其中最大原因就是对环境变量的特征把握和方法处置十分困难。
文献中通常把能源消费作为投入要素来处置,
这已经成为共识。那么,
如何把环境污染变量合
理纳入经济发展分析呢?陈诗一(2010)曾总结过文献中对环境污染变量处置方法论的演化历程,
认为直到 Chambers et al. (1996)提出了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DDF)的行为分析模型(AAM)才基
本解决了处置环境污染变量的技术难题。DDF-AAM 方法的优点是把环境污染变量作为非期望产
出来处置并能够识别其负外部性特征以和期望产出(如GDP)相区别,
其缺点是对非期望产出减少
和期望产出增加采取同比例处理(即径向假定) ,
没有考虑到投入和产出变量的松弛性问题,
这与
现实有所不符。本文将放松径向假定,
选择更灵活的基于松弛向量度量(slacks-based measure,
SBM)的SBM-DDF-AAM 方法作为低碳经济转型分析的理论机制。Tone (2001 )、Zhou et al.
(2006)、Fukuyama & Weber (2009)、Fre & Grosskopf (2010)都对该机制有过研究。低碳转型的狭
义理解是经济由依赖高碳排放向低碳排放转型,
本文认为低碳转型应该是一个更广义的概念,
即由
依赖高污染排放向低污染排放转型,
这里污染排放涵盖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各种污染物,
与这个广
义概念相对应,SBM-DDF-AAM 机制恰恰能够同时模拟多种污染排放。要评估转型进程,
构建合适
的低碳转型动态评估指数就十分必要,
本文使用由 SBM-DDF-AAM 方法所度量的环境全要素生产
率所代表的经济增长质量贡献(即TFP 占产出的贡献份额)作为该评估指数,
这个指数不仅描述了
低碳转型的动态演进过程,
而且还可以判断经济是否发生了低碳转型。如果要素数量贡献仍然大
于质量贡献,
那么仍旧处于传统高碳发展阶段;如果指数值超过了 0. 5,
就说明期待的经济转型发
生了。第三节将具体介绍这个能够有效捕捉环境污染负外部性特征、
非径向、
无角度的 SBM-DDF-
AAM 方法。
文献中也有不少相关指数的研究,
这些研究更多是利用不同层级的众多子指数进行无量纲化
处理和加权平均来构建低碳或绿色发展统计指数。比如,2010 年,
北京师范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和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曾测算出全国 30 个省市自治区的绿色发展指数,
该指数由 3个
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 54 个三级指标平均而成。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所修订的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也与此类似。这些统计指数缺少精准定位的经济内含和合理的经济学生成机
33
2012 年第 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