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需要,在天然气采暖可能“出局”的情况下也需
寻找替代解决方案。在此背景下,地热能有望成
为一个优选项。
1.3.1 减排效果明显
从全生命周期的理论排放量看,地热的排放均值
为15 gCO2E/kWh,小于风电的15.35 gCO2E/kWh、
光伏的46 gCO2E/kWh和生物质的25 gCO2E/kWh。
从上海市减排实际效果看,上海市 1 750 万 m2的浅
层地热年实际能源消耗量为 89.73 万 tce,建筑节能
率为35.13%,相当于每年减排量达 43.56万t CO2。
1.3.2 能源利用效率高
地热供暖制冷上,上海市地热系统的能效等级
大部分在 2 级以上,其中 61%的系统高于国内空调
的平均水平(3级)。
1.3.3 运行稳定性好
上 海 地 下 岩 土 体 温 度 适 宜 ,平 均 值 为 19~
20.5 ℃,处于地源热泵技术制冷和供暖的最佳范
围。上海夏热冬冷的季节特征确保了地下冷热交
换的四季平衡,较好规避了地热资源被单向过度开
采后出现不可再生的情况。由于地热供冷(暖)不
受天气、昼夜变化的影响,相比风电和光伏的波动
性,地热对上海市的电网系统极为友好。
1.3.4 储量大、分布广
据上海地勘院地热资源调查数据,上海市浅
层地热能适宜区和较适宜区面积约为6 765 km2,占
上 海 市 陆 域 面 积 的 99% ,上 海 年 可 采 地 热 量
折 合 约 5 810 万 tce,若将其纳入能源统计口径,
则超 过了 2020 年上海市能源消费总量的 50%。
同 时 ,上 海 市 地 热 热 承 载 力 在 140~240 W/m2
(地下 23 m),高于光伏屋顶的 100 W/m2左右的资
源容量。
1.3.5 发展基础好
目前,上海以浅层地热资源为主的利用规模
已从 2015 年的 1 000 万 m2增长到了 1 750 万 m2,
主要用于建筑供暖。同时,上海市地层岩性为松
散沉积物,导热性好、150 m 深度范围内岩土体导
热性达 1.76~2.10 W/(m·℃),并且有利于换热器
施工。
2 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但掣肘同样明显
2.1 地热能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地热能除了应用阶段在节能降碳方面的贡献
外,其自身作为一个产业也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生态
效益。一方面,据中经网的分析测算,我国地热产
业将拉动直接投资 4 000 亿元,可提供近 80 万个就
业岗位,并带动地热全产业链总投资突破 1 万亿
元。到 2035 年,将累计带动地热全产业链总投资
达 5 万亿元。另一方面,地热能的利用在减碳的同
时也大幅减少了其它污染物的排放,以西安沣西新
城为例,已建成供热面积 600 多万 m2,仅 2018 年一
个采暖季在减碳13.4万t的同时减少约2 800 t CO2、
减少约 800 t NOX,节省的煤炭相当于一台 50 MW
煤电机组一年的消耗量。
2.2 三方面因素制约上海市地热能发展
2.2.1 主管部门不明确,缺少牵头部门
目前,除地热能发电外,包括地源热泵供暖和
制冷在内的其它形式地热直接利用均未列入能源
统计。从上海市近两年针对浅层地热能出台的比
较有代表性的文件《上海市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管
理规定》《上海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项目专
项扶持办法》也可以看出多头管理的端倪。主管部
门缺位和多部门间职能交叉,容易导致条线工作难
以协同。
2.2.2 浅层地热进入门槛低,行业发展有待进一步
规范
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虽然有3部法律涉及地
热资源管理规范,但在行业引导方面却缺乏具体措
施。由于资源管理办法不完善,施工主体鱼龙混
杂,个别工程产生的质量问题会对浅层地热利用舆
浅层地热资源利用应当成为上海减碳的优选项
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