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的能源挑战。2014年,我国
的煤炭消费量为24.7亿吨标准煤,如此巨大的能源消耗是温室气
体排放、能源紧张的源头,降低能源消耗总量是缓解能源紧张的
关键因素。在我国的能源消耗总量中,建筑能耗占总消耗量的
25%,其中制冷、供暖等占建筑能耗的60%,在欧洲,室内制
冷、供暖占总能耗的30%以上。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室内
制冷、供暖的能源消耗总量会不断提高。以北京为例,2010年全
市供暖面积6.7935亿m
2
,到2015年,则达到了8.5亿m
2
,这使得
2015年北京市供热能源需求为天然气63-68亿m
3
(不含热电厂发电
用气),煤炭需求为283万吨标煤(不含电厂发电用煤)。在能源消
耗总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环境要求却越来越高。调整优化供热
用能结构,提高可再生能源供热面积是解决供暖引起的能源、环
境问题的终极方案。
热泵是通过消耗一定量的高品位能量,从空气、地表水、地
下水和土壤中吸收低品位热量向建筑或设备提供供热需求的一种
设备。对于蒸汽压缩式热泵,其性能系数COPH=提供的热量/消
耗的功,由于世界各国目前的电力供应皆来源于天然气、煤、石
油等一次能源燃烧反应,因此理论上当热泵的供热系数大于发电
厂的发电效率的倒数时,相对于燃烧化石燃料热泵就是节能的。
以CO2为工质的热泵系统与中深层地热采暖技术
□ 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与减排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姜培学 张富珍 胥蕊娜 王振川 赵陈儒
项目支持:国家863计划项目(2006AA05Z416)及教育部科学技术重大项目(306001)
摘要
关键词
在我国北方城镇地区,采暖能耗在建筑能耗中占比最大,使得每到秋冬季节北方地区就深陷“霾伏”。提高用
能效率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节能减排的两条途径。以CO
2
为工质的热泵系统是一种以自然工质为制冷剂的节能设备。
本课题组从理论和实验两个角度对综合利用太阳能、空气能和地热能的CO
2
热泵在制冷、采暖以及制取热水方面的性
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制冷以及采暖应用方面,虽然CO
2
热泵的制冷系数和制热系数难以与传统制冷剂竞争,但
是CO
2
热泵系统可以在更低的温度下工作,此外,如果采取将采暖和提供热水结合起来的分段供热和梯级用能设计,
可有效提高CO
2
热泵系统的用能效率;CO
2
热泵在制取热水方面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既可获得较传统制冷剂更高的
热泵系数,还可制取传统热泵热水器难以企及的高温热水,并且在更低的温度下也可以正常工作。本文对中深层干
热型采暖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认为在注入、产出井保温设计良好,地上供热体系管理完善的情
况下,该技术具有一定的经济性。为了解决跨临界CO
2
/R134a热泵系统气体冷却器的设计和开发,我们对含油和不含
油的超临界压力CO
2
/R134a在被冷却条件下在管内的流动和换热情况进行了多年系统的研究,本文简单介绍了研究结
果并给出了摩擦压降和换热计算准则关联式。
CO
2
;干热型采暖;热泵热水器;超临界压力流体
研究表明当热泵的COPH等于4.0时,相对于燃气锅炉,一次能
源节约率可达50%,温室气体减排量可达到45%;相对于燃煤锅
炉,温室气体减排量近70%。因此合理利用热泵技术可降低一次
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不同形式的热源各有其优缺点:空气的资源量丰富,但冬季
时空气温度较低,热泵的性能系数不高;地表水和地下水品位及
传热特性优于空气,但资源量不普及;土壤普及性高,品位也相
对较好,但需要大量的土地面积用于埋设地埋管换热器,限制了
其在住宅密度较大的城市地区使用。随着钻井技术的提高和成本
的降低,从中深层干热岩中提取热量的供暖技术得以提出。针对
不同的气候、资源条件及项目需求,正确选择热泵热源或将不同
种热源耦合利用,以充分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成为热泵设计的一个
关键内容。
本文以利用可再生能源供热为主旨,对本课题组开展的以
CO
2
为工质的热泵系统和超临界压力流体在被冷却条件下的对流
换热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进行了介绍;对以中深层干热岩为热
源的干热型采暖技术进行了初步数值模拟和可行性分析。
2、以CO
2
为工质的热泵系统
1992年,挪威技术大学的Lorentzen教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
DOI:10.16116/j.cnki.jskj.2016.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