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 年9月
中国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能源转型问题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仍未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 年,中国农村地区常住人口 %&$$ 亿,占总人口的 ’#&%%(#)。农村地区在炊事、取暖等方面高度依赖薪柴、
秸杆、煤炭等传统能源(!*+),用能方式高碳化不仅对妇女、新生儿、留守老人的健康造成威胁,而且严重污染了
大气环境(’)。近年来,部分省份推出禁止农村地区燃烧散煤、秸杆等新政,农民的炊事、取暖等日常生活受到
极大影响。因此,从微观实践视角研究农村能源转型问题势在必行。本文选取太阳能资源相对丰富的陕西关
中,县-村作为样本区,通过调查问卷、入户调研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系统研究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建
设“零碳乡村”的可行性、经济性、环保性。本文的贡献和创新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从“碳源—碳汇”平
衡和“碳中和”评价框架角度来量化定义“零碳乡村”,赋予“零碳乡村”量化意义。第二,利用 ./0120 3454 碳
排放恒等式与直接间接计算法相结合等来量化计算“零碳乡村”的可行性、环保性、经济性等,使“零碳乡村”
具有真正的实践价值。第三,有助于在可再生清洁资源更丰富的区域、更大的范围带动“零碳机关”“零碳社
区”“零碳县城”“零碳城市”建设,具有推广性。第四,后续研究将会根据气候、资源禀赋、人口等参数构建起
中国农村地区“多能互补”模式下的“零碳乡村”建设模型,本文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农村能源消费结构研究发现,中国农村能源消费逐渐从秸杆、薪柴等非商品性能源向煤炭、
电力等商品性能源过渡(%),尽管如此,史清华等(6)对晋、黔、浙三省 ! !%+ 个农户的能源消费情况进行调查认为,
传统高排放燃料在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依然很大,农户能源消费排放正成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尽管各
级政府在推动农村能源转型上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公报》,中国仍有 ’%%的农
村家庭处于薪柴、秸秆、煤炭等传统燃料的粗放利用阶段($),北方地区农村取暖用散烧煤接近 !亿吨标准煤①,大
DOI:#7& #%8#9:;& ;<0=>>?778*++$7& !7!7& ++77
收稿日期"!7?8*78*?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新时代多元投入研究及联合基金的功能、运行机制和治理模式”($?9’+77$);科技部其他
专项计划(文科)“基于科学的产业重大问题研究”(!7?9%99?!’%)
作者简介"雷小苗(?89’—),女,博士,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A40B:
ACB/D5A04/CEFG/HA40B&1/A
①廖华&我国农村居民生活用能现状与展望&北京: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7#8:!。
能源转型视域下#零碳乡村$的可行性和环保性
%&
&
以陕西关中 C县F村为例
雷小苗 #,何继江 !,杨守斌 !,王影 !
(#&清华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7779’;!&清华大学 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7779’)
摘 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农村能源转型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点。以
陕西关中 ,县-村生活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为切入点,构建起基于“碳源—碳汇”平衡及“碳中和”评价框架的“零碳
乡村”实践理念,通过对 ’!$ 户农户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和入户走访,掌握第一手数据及资料,对-村能源消费结构、
碳排放量、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该村农户的炊事、取暖等生活能源仍以煤炭、
秸杆、柴薪等固体燃料为主,可再生清洁能源使用量几乎为零;农户环保意识强但环保常识匮乏;结合关中地区资
源禀赋特性认为,利用分布式光伏发电替代传统能源具有可行性,户均安装分布式光伏规模 !&+’ 千瓦即可实现清
洁能源替代和零碳化,户均安装分布式光伏 %千瓦,不仅能实现能源自给,还有具大的收益空间;-村商品性能源碳
排放比例高于非商品性能源,其中,散煤燃烧碳排放占比在 ’$IJ%7I之间,用分布式光伏发电代替传统的秸杆、煤
炭、柴薪、煤电等,可为环境减排 ? !!%&6 吨J? ’+6 吨的 ,K!,环保性能突出。
关键词"能源转型;零碳乡村;碳排放;农村能源;分布式光伏
中图分类号"C93’S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370(2020)05-0032-10
第22 卷第 5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2 No.5
2020 年9月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Sep.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