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信息
研究者系统分析电池“理论性能边界”
我国研究者 Wenzhuo Cao、Jienan Zhang、Hong Li 等分析了
高质量能量密度/体积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材料理论上可能选用
何种体系,以 Batteries with high theoretical energy densities 为标
题2020 年发表在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上。
材料体系模拟:从 1683 个氧化还原反应,到几十个“潜力”电
池体系
研究者从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出发,系统筛选了多达 1683 个
氧化还原反应作为电池候选体系。此后,以理论质量能量密度在
1000Wh/kg 进行首轮淘汰;对非气态正极(单独考虑氧气、空气
等)以理论体积能量密度 800Wh/L 进行第二轮淘汰;以反应电压
大于 1.50V 进行第三轮淘汰;以成本、环境影响等进行第四轮、
第五轮淘汰。最终,研究者获得了 51 个“潜力”电池体系。
路径与前瞻:锂不失为优选,铝可能是奇兵
研究者归纳:同时考虑质量、体积能量密度,锂-水、锂-硫、
铝-水、镁-水、镁-硫、锂-氟化铜、锂-氟化铁、锂-二氧化锰、锂
-三氧化钼等体系的综合潜力最高。研究者同时认为,电解液-混
合固液电解质-全固态电解质逐步进化是高能量密度电池实现过
程中的助力。
总结与评论:不需要退路,只有勇往直前一条路
我们认为,仅从性能角度出发,锂仍是绝大多数场合的优选,
铝也有部分可能以“机械可充”(更换铝板)等方式在部分不需
要高功率密度的场合发挥作用。我们还认为,当前的液态锂离子
电池提供了“合格”的保底高性能电池选项。仅从能量密度占优,
综合性能可接受的标准出发,高镍+硅碳体系可能是下一个成熟
概率较高的体系;考虑综合性能与成本,三元、磷酸铁锂电池相
当程度上都仍位列长期选择之中。
电池科技的创新是一个长期过程。作为技术革命的骄子、能
源革命的宠儿,置身于漫长的赛道之中,高性能电池已经是、在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仍将是底层科技、高端制造的共同旗帜。
投资建议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及部分头部供应
商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有望长期受益于对研发的重视。建议投
资者关注电池核心环节的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及材料、结构
件、电气部件企业:容百科技、当升科技、德方纳米、湘潭电化;
天赐材料、新宙邦;恩捷股份;科达利;宏发股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