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研究2018年第2期
对我国工业企业而言,
不仅面临温室气体减排的任务,
更重要的是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下,
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构建现代化的、
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通过市场交易发现碳
价,
以价格信号倒逼企业加强碳排放管理和节能减碳技术的研发应用,
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向
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破解控制碳排放和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难题。
(二)以项目减排量市场破解绿色生态投入难以价值化的难题
在碳市场覆盖范围外,
采取基于基线信用机制的项目减排量交易是对配额市场的重要补
充。当碳减排行为使得实际排放量低于常规情景下的排放基准线时会产生额外的碳减排信用,
减排信用可以用于出售交易,
以类似
“
转移支付”
的形式,
使绿色低碳项目获得与其生态价值相
当的资金收益,
形成可持续、
市场化的绿色生态投入补偿机制。最典型的基线信用机制应用为
基于项目的碳交易体系。减排信用的需求来自两类:第一类来自总量控制碳交易体系的抵消机
制,
碳减排信用可以部分代替碳配额来完成履约责任,
以降低履约成本,
同时增加市场流动性;
第二类来自自愿市场的交易,
企业或个人可以购买减排量来中和自身的碳排放、
履行社会责任。
以绿色低碳项目为主体的减排量碳市场,
不仅能为减排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更重要的是
能够破解绿色生态投入难以价值化的难题。如何衡量绿色环保项目的价值,
为绿色投资提供
决策依据一直是经济学的难题。而通过碳市场交易对碳配额、
减排量等碳资产进行市场化定
价是目前全球最为普遍的生态价值衡量机制。在此过程中,
碳配额、
减排量成为国际上广泛
认可和接受的标准化标的物,
能够量化绿色生态投入所产生的价值,
进一步促进政府和企业
以更有效率、
更可持续的方式进行减排。
(三)以普惠市场破解对
“
小微散”
排放源难以管理的难题
配额市场和项目减排量市场均从生产端促进减排,
由于消费端排放
“
小微散”
的特点,
消
费端低碳行为难以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引导。为了从消费端推动低碳减排,
应利用大数据、
区块链等技术手段,
建立信息开放共享的普惠碳市场运行平台,
量化个人和小微企业低碳行
为产生的减排量,
转化成碳普惠积分,
并通过商业激励、
财政支持等方式,
在平台上向低碳行
为主体提供适当普惠激励,
形成绿色低碳消费的正向引导机制,
构建绿色供应链,
促进全社会
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破解对
“
小微散”
排放源难以管理的世界性难题。
三、
多层次碳市场的建设目标和总体定位
(一)多层次碳市场建设目标
在坚持三大定位的基础上,
创建互相联通、
互为补充的配额碳市场、
减排量碳市场和普惠
碳市场,
形成
“
三位一体”
的多层次复合型碳市场格局。其中,
配额碳市场通过碳排放总量控
制和价格机制,
对工业企业碳排放施加管控约束;减排量碳市场通过对绿色低碳项目的生态
价值定量化、
货币化,
促进绿色建设及绿色低碳生产方式的创新发展;普惠碳市场主要从衣、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