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碳交易市场定价权VIP专享VIP免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万方数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万方数据
现代商贸工业No.22,2009ModernBusinessTradeIndustry2009年第22期论碳交易市场定价权玛万柄(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0064)摘要:随着CDM交易机制的发展,关于碳交易定价权的争论也日益激烈,中国作为碳交易市场上的最大供应国,谋求定价权势在必行。基于国内外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情况,着重分析了我国谋求碳交易定价权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指出了相应策略。关键词:《京都议定书》;二氧化碳减排额度,哥本哈根会议中图分类号:F4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2—0239—020前言缘于《京都议定书》之下的CDM(清洁发展机制)交易机制,让世界各国都垂涎不已.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和巴西.发达国家如欧盟、日本都顺势而为,甚至曾经反对《京都议定书》的美国也改弦易张.通过了《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毋庸置疑,一系列国际社会气候法案的出台必将会带来巨大的能源市场.而中国作为这个能源市场上的重量级卖家,拥有84%的CDM一级市场份额,却未能如愿以偿的掌握碳交易的定价权.为了避免中国在新一轮的国际经济浪潮中再次失声,谋取碳交易的定价权势在必行。lCDM机制下的国内外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状况1.1国外市场的发展状况2007年全球碳交易市场价值达400亿欧元,比2006年的220亿欧元上升了81.8%,2008年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全球碳交易市场依然保持爆炸式增长态势,交易额高达910亿欧元。而且这种涨势会在哥哈本根会议之后得以持续。以日本为例,199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2.4亿吨,按《京都议定书》规定日本2008年排放量应减为11.6亿吨,但其2002年的排放量已达13.3亿吨。日本政府决定通过CDM等每年向海外购买2000万吨。即2008到2012年的五年当中购买一亿吨。但是2008年,日本实际签约的只有638万吨,与其规定的年购买量2000万吨相去甚远。可以想象,哥哈本根会议之后如果有了更加明确的减排实施计划,日本的减排压力会骤增。这必然增加其通过CDM增加其购买量。此外,美国的可能加入和欧盟的助推也是CDM碳交易市场扩大的催化剂。1.2国内市场对于中国而言,碳交易及其衍生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中国拥有巨大的碳排放资源,碳减排量已占到全球市场的1/3左右,居全球第二.据世界银行测算,全球二氧化碳交易需求量超过z亿吨。发达国家在2012年要完成50亿吨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中国市场出售的年减排额已达到全球的70%,这意味着未来至少有30亿吨来自购买中国的减排指标.特别是CDM市场潜力巨大.中国的CDM潜力占到世界总量的48%.而就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在联合国气候相关机构成功注册的项目也居于世界第一。Registerefedprojectactivitiesbyhostpqrty,Total:l784-图1世界主要国家CDM项目注册情况分析表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成功注册的CDM项目居世界第一位,总量达到622个,占34.78%。除外。世界银行的分析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我国预期每年将会产生超过1.84亿的减排额度,占到了实际每年减排额度的近60%。远远超过了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这个“碳时代”中无疑将会成为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国家。2CDM交易下碳排放价格的现状首先。碳交易市场的分类。通常情况下,碳交易可以分成两大类:其一是基于配额的交易。买家在“限量与贸易”体制下购买由管理者制定、分配(或拍卖)的减排配额,譬如《京都议定书》下的分配数量单位(AAU),或者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下的欧盟配额(EUAs)。这通常被认为是二级市场.其二是基于项目的交易.买主向可证实减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项目购买减排额.典型的此类交易为CDM以及联合履行机制下分别产生核证减排量和减排单位(ERUs).由于我国是《京都议定书的》非附件一国家,因此我们并不能直接开展基于配额的交易。其次,碳交易的历史价格。2002年,荷兰和世界银行首先开始碳交易时,碳排放的价格为每吨5欧元左右,2004年达到6欧元,到2006年4月上旬,已过了31欧元.目前发达国家通过CDM购买温室气体排放额度的需求为2亿一4亿吨,每吨的价格在15—20欧元,最高可高达25欧元.在占据全球碳交易85%以上的欧盟碳交易市场,2008年其价格达到每吨23欧元.但这通常都是二级市场的统计数据.相对于一级市场来说,碳交易的价格往往显的不尽如人意。下表是我国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基于项目的碳交易,规作者简介:马万柯,河南郑州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239—-——万方数据现代商贸工业No.22,2009ModernBusinessTradeIndustry2009年第22期模分为小、中、大。根据我国发展改革委已经批准的并且已经注册成功的CDM项目及相应的减排额度和价格。表l中国2008年代表性CDM项目合作情况中方合作方转让总量转让价格四川石棉县永和玉龙电站Japan—TEC>=4万吨>一8EU安徽安庆生物质发电UK—ESG(=78万吨>=8.5E乙河南洛宁县黄河水电站Japan三菱商事株式会社<=18万吨>=8.5E乙注:数据来源于清洁发展机制官方网站:http://edm.unfccc.int.这三个基于项目的交易价格大致都分布在8—8.5欧元左右。这三个项目的注册时间均是在2008年下半年,而合作双方真正的签约时间应该是在2007年左右,这一时期国际市场上的碳交易价格大约是在25—30欧元左右.这之间的利差都被国际二级碳交易市场转取。而在碳交易一级市场上,8—8.5欧元的价格在扣除设备转换、原材料成本、技术引进相关费用等之后,所剩无几。3影响我国碳交易价格的因素3.1信息不透明根据《京都议定书》的相关规定,只有发达国家承担相应的减排任务,而发展中国家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义务”。发展中国家不能直接将碳交易配额出售到欧洲市场,企业卖出的排放权,主要由一些国际碳基金和公司通过世界银行等机构参与购买,再进入欧洲市场。这样一来,我国企业由于不能直接接触国际碳交易的最终买家,势必会对信息的沟通产生障碍。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在我国碳交易实践中企业都是单兵作战,缺乏相应部门的支持。现在中国CDM的卖家接触到的通常只有5—10个买家,得到的报价通常都是相差无几.再加上各方面的信息、研究都比较薄弱,这个市场的信息是不透明的,卖方既不了解全球市场供需情况.也不了解其他CDM项目的价格,造成了碳排放市场的暗箱操作.最终的成交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去甚远。但是,任何一个剐刚起步的市场都有亟需完善的地方,中国碳排放价格与国际市场的长期巨大差距,很大程度上也是市场不成熟的表现.由于场外交易缺乏规范和监管,没有标准化合约和价格发现功能,因此CER(核证减排量)交货时间、地点、方式、数量、质量和价格都由签约双方议定,信息不透明。此外,缺乏第三方机构也是造成信息不透明的一个原因。按照联合国规定的碳交易流程,企业递交的碳排放指标必须经过指定的第三方机构认证后才能生效,目前联合国委任的第三方机构总共有18个,而我国只有一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内外的信息传递机制不顺畅.3.2不确定性因素(1)2009年年底的哥哈本根会议.进入2009年以后世界碳交易总量和价格都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这不仅有金融危机的影响.更多的则是来自于后京都时代的不确定.哥哈本根气候会议将会对后京都时代各国应承担的减排任务以及相应的各项碳交易机制的具体操作规则作出规定。这或许会重新调控碳交易市场行为。值得一提的是.哥哈本根会议之后是否会要求中国也承担减排任务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依据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率来说,中国可能会在2030年是达到温室气体排放峰值。作为C02第二大排放国,在达到峰值之前,·-——240--—-中国承担减排的任务有点不切实际。所以,哥哈本本会议上世界各国很有可能会要求中国限排.(2)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国际碳市场作为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相结合的衍生市场,也遭受较大冲击;而雷曼兄弟公司等投行的倒闭,使得诸多碳信用额度成为遗留问题。据统计,已经破产的雷曼兄弟公司在破产前在CDM项目领域管理的碳资产总量达到1500万吨。其中约有三分之二来自中国;美国国际集团、高盛国际、美林银行、摩根士丹利、盖茨基金等投资公司在中国都参与了CDM发电项目,随着这些公司破产、被接管以及改制成商业银行,许多CDM项目出现了不确定性.这些因素都加剧了国内碳市场的动荡。4中国掌握碳交易定价权的应对策略4.1加快碳金融建设我国虽然是最大的碳资源国家,但在碳金融建设方面却发展滞后.碳金融和碳交易好比两条腿,没有碳金融的支撑,中国不仅将失去碳交易的定价权,而且将又一次失去金融创新的机会.世界上主要的碳交易市场被欧美发达国家垄断,包括欧盟的排放权交易制(EUETS)、英国的排放权交易制(ETG)、美国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等。中国虽然目前拥有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但目前这三家交易所都还仅限于节能环保技术的转让交易,距离金融性质的碳交易所还有一定距离。4.2国家的积极扶持政府对整体环境风险要做好计算和控制的战略选择.在印度,尽管单边项目与CDM机制的设立初衷,既推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资金和技术以促进减排的目标有所背离,而且后京都市场尚未确定,大量单边项目的累积会加剧市场风险,但是印度政府仍然能够推出一系列的激励措施保持一定的成交量。这体现了一国政府的战略选择和风险控制能力,同时与该国企业对环境风险预测和把握的意愿及能力有关.4.3人民币的国际化正如“煤炭一英镑”、“石油一美元”的关键货币崛起之路,碳交易计价结算货币的绑定权是美元以外的国际货币走强的重要契机。中国要想掌握碳交易的定价权,就必须使人民币作为碳交易的结算货币.现实情况是,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似乎并不平坦.前有欧元、英镑和日元的堵截,后有卢比和克鲁塞罗的围追.参考文献E1]苏伟.规划反感下的清洁发展机制(PCDM):制度框策与田际动态研究[M].北京:中111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Ez]刘类良.废弃变黄全——清洁发展机制研究Era].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7).[3]无暇.碳交易t要参与更要话语权EN3.中Ill经济导报,2009—06-30.C4]陈光.国际买家淘全中固破交易CN].中国证券报.2008-04—08.E53’r刖,全先艰.程炼.破金融交易面临新发展拥.atEN].中固证券报.2009-08—25.E6]吕学都.刘德顺.清洁发晨机制在中田(中文Jt)l-ra].北京:清率大学出社.2004.万方数据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