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VIP专享VIP免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121297212下载使用
第一章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
第一节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气候变化研究以时间为界分为古气候学研究和现代气候变化研究󰀁
古气候学与古地质学古生物学地球化学大气物理等密切相关
要研究地质时期气候的󰀁现代气候变化研究始于  世纪末
较系统的气象仪器观测资料以来的气候变化研究这一时期的气候变化
区别于古气候的主要特征是人为因素的影响󰀁
 世纪  年代以来代气候变研究
政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国际关系等社会科学相结合进而提
升到全球层面的气候治理󰀁
现代关于 󰁁有两个主要的定义󰀁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
委员会 󰃂将气候变化定义为 󰁁气候状态随时间发生的任何变
󰀁除了气候变化的自然变率还强调人类活动的影响󰀁
联合国气候变 强调自然变率之外
孟浩󰃀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发展战略国生产力 届年会暨世界生
产力科学院院士研讨会   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121297212下载使用
气候中国: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公众认知研究
直接或间接的人类活动带来的气候变化认为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
消耗大量化石燃料排放过多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
气候和气象是两个区别明显的概念󰀁不同于几天内甚至几分钟内
雨雪风晴的气象现象气候变化是指气候的平均状态在一段时间内的波
动变化󰀁
科学发现气候变化的 世纪初
出了冰川时代和古气候阶段气候自然变化的可能性并首次发现了温室
效应󰀁
 世界 󰀴󰃞 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 
共同建立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开始对有关气
候变化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认知状况气候变化原因潜在影响和应
对策略开展综合评估󰀁
回顾两个世纪的气候变化科学进展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值得我
们关注󰀁
 世纪气候变化及其原因理论初探
 世纪前科学怀󰀁
 地质学家才发现了随着气候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地质时
期的证据󰀁  皮埃尔佩鲁󰀧  注意
到了他家附近的冰川是如何切割出阿尔卑斯山脉的雄壮景观的󰀁佩鲁丁
在瑞   山谷地区徒步旅行时发现狭窄的山谷周围散落
着巨大的花岗岩也看到了冰川在陆地上留下的条纹󰀁他知道移动如此
巨大的岩石需因而得出结论是冰块将巨石带入山
从而首次提出了冰川对高山󰀁基于此著名瑞
士裔美国植物学家和地质学家路易阿格西   开创了
 󰀂    󰁁  󰀦 󰀦   󰀂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121297212下载使用
第一章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
冰川学并将冰川覆盖了欧洲和北美的大部分地区的史前气候时期称为
󰁁冰河时代󰀁
 法国 数 学 家 约 瑟 夫 傅 里 叶    提 出 了
󰁁温室效应的概念和原理他认识到能有
到地从而使地球比在真空的情况下更温暖󰀁 爱尔兰物理
学家 约 翰 丁 达 尔    通 过 实 验 发 现水蒸气甲 烷
等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碳 󰃞会强烈阻挡辐射
整个大气层的热辐射平衡󰀁
 典科学家斯凡特阿伦尼乌斯   
一篇论文中首次量化预测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减对地球表面温度的影
󰀁他计算出二氧化碳减少一半就足以重回冰河时代而大气中二氧化
碳的加倍会使全球总  󰀁  美国地质学家张
伯林   󰀂 进一步详细阐述了大气中二氧化
碳浓度变化可能是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
世纪  年代: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深入、担忧加剧
 世纪中期光谱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吸收情况并非
完全重叠󰀁气候学家们也意识到高层大气中存在的水蒸气很少这说明
氧化碳的室气体效应是独立于水蒸气显著存在的󰀁
开 始美国加州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对碳   同 位 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hysics Today󰀦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he Discovery of Global
Warming󰀦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121297212下载使用第一章气候变化、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第一章气候变化、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第一节气候变化研究进展气候变化研究以时间为界分为古气候学研究和现代气候变化研究。古气候学与古地质学、古生物学、地球化学、大气物理等密切相关,主要研究地质时期气候的形成。现代气候变化研究始于19世纪末,指有较系统的气象仪器观测资料以来的气候变化研究,这一时期的气候变化区别于古气候的主要特征是人为因素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气候变化研究超越了自然科学层面,与政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国际关系等社会科学相结合,进而提升到全球层面的气候治理。现代关于“气候变化”有两个主要的定义。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将气候变化定义为“气候状态随时间发生的任何变化”。①除了气候变化的自然变率,还强调人类活动的影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强调自然变率之外,由·1·①孟浩:《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发展战略》,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研讨会,2009年11月19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121297212下载使用气候中国: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公众认知研究直接或间接的人类活动带来的气候变化,认为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消耗大量化石燃料、排放过多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气候和气象是两个区别明显的概念。不同于几天内,甚至几分钟内雨雪风晴的气象现象,气候变化是指气候的平均状态在一段时间内的波动变化。科学发现气候变化的历史始于19世纪初,当时的科学家们首次提出了冰川时代和古气候阶段气候自然变化的可能性,并首次发现了温室效应。1988年,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共同建立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开始对有关气候变化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认知状况、气候变化原因、潜在影响和应对策略开展综合评估。回顾两个世纪的气候变化科学进展,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值得我们关注。一19世纪气候变化及其原因理论初探18世纪前,科学家们并未怀疑史前气候与现代气候可能不同。直到18世纪末,地质学家才发现了随着气候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地质时期的证据。1815年,让-皮埃尔·佩鲁丁(Jean-PierrePerraudin)注意到了他家附近的冰川是如何切割出阿尔卑斯山脉的雄壮景观的。佩鲁丁在瑞士ValdeBagnes山谷地区徒步旅行时,发现狭窄的山谷周围散落着巨大的花岗岩,也看到了冰川在陆地上留下的条纹。他知道移动如此巨大的岩石需要特殊的力量,因而得出结论———是冰块将巨石带入山谷,从而首次提出了冰川对高山峡谷中巨岩的影响。①基于此,著名瑞士裔美国植物学家和地质学家路易斯·阿格西(LouisAgassiz)开创了·2·①HolliRiebeek(28June2005).“Paleoclimatology”.NASA.Retrieved29September,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121297212下载使用第一章气候变化、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冰川学,并将冰川覆盖了欧洲和北美的大部分地区的史前气候时期称为“冰河时代”。①1824年,法国数学家约瑟夫·傅里叶(JosephFourier)提出了“温室效应”的概念和原理,他认识到大气层能有效地将可见光波传递到地面,从而使地球比在真空的情况下更温暖。②1859年,爱尔兰物理学家约翰·丁达尔(JohnTyndall)通过实验发现,水蒸气、甲烷(CH4)等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碳(CO2)会强烈阻挡辐射,进而改变整个大气层的热辐射平衡。③1896年,瑞典科学家斯凡特·阿伦尼乌斯(SvanteArrhenius)在一篇论文中首次量化预测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减对地球表面温度的影响。他计算出二氧化碳减少一半就足以重回冰河时代,而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加倍会使全球总体变暖达到5℃~6℃。189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ThomasChrowderChamberlin)进一步详细阐述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可能是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④二20世纪50~70年代: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深入、担忧加剧20世纪中期光谱学的发展表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吸收情况并非完全重叠。气候学家们也意识到高层大气中存在的水蒸气很少,这说明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效应是独立于水蒸气显著存在的。⑤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加州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对碳-14同位素·3·①②③④⑤Evans,E.P.“Theauthorshipoftheglacialtheory”.TheNorthAmericanReview145.368(1887):94-97.WilliamConnolley.“TranslationbyWMConnolleyof:Fourier1827:MEMOIREsurlestemperaturesduglobeterrestreetdesespacesplanetaires”.29September,2018Sherwood(2011).“Sciencecontroversiespastandpresent”.PhysicsToday.2011:39-44.“RestoringtheQualityofOurEnvironment”(PDF).TheWhiteHouse.1965.SpencerWeart(2003).“TheCarbonDioxideGreenhouseEffect”.TheDiscoveryofGlobalWarming.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121297212下载使用气候中国: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公众认知研究(C14)的分析表明①,化石燃料释放的二氧化碳并未立即被海洋吸收,海洋的碳汇能力是有限的。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更多的科学家认为二氧化碳排放可能是一个问题。1960年,查尔斯·大卫·基林(CharlesDavidKeeling)在论文《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和同位素丰度》中绘制了“基林曲线”,即反映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观测结果变化的曲线,这证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实际上在上升。大气中二氧化碳“基林曲线”的连年上升使人们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日盛。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气候模拟学者真锅淑郎(SyukuroManabe)和理查德·韦瑟尔德(RichardWetherald)在《大气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非常重要的气候科学论文《给定相对湿度分布的大气热平衡》。两位学者开发了一个能大致准确表现当前气候的三维全球气候模型,这是一个数学上可靠且第一次能够产生物理性真实结果的模型。模型设计了更为真实的辐射传输模式,充分考虑了水汽的吸收和反馈,以及大气的对流运动。在模型大气层中,如果将二氧化碳加倍,将导致全球温度上升约2℃。②他们的研究被认为把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推向了现代。1975年8月,华莱士·布鲁克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气候变化:我们是否正处于全球变暖的边缘?》,“全球变暖”被正式放到科学家的桌面上。1979年,世界气象组织召开世界气候大会并得出结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可能导致低层大气逐渐变暖,特别是在高纬度地区,这似乎是合理的……在本世纪末之前,可能会发现区域和全球范围内的某些影响,并在下个世纪中期之前变得显著。”·4·①②http://scimonth.blogspot.com/2017/06/blog-post_2.html.ManabeS.,WetheraldR.T.(1975).“TheEffectsofDoublingtheCO2ConcentrationontheClimateofaGeneralCirculationModel”.JournaloftheAtmosphericSciences.32(3):3-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121297212下载使用第一章气候变化、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三20世纪80年代:共识初成这十年中,1945~1975年的全球轻微降温趋势已经停止。1988年6月,美国气候学家詹姆斯·E.汉森(JamesE.Hansen)首次评估人类引起的变暖已经严重影响全球气候,并在美国国会就气候变化作证,这引起了公众“全球变暖”意识的提高。①同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市举办的“气候变化世界大会:对全球安全的影响(WorldConferenceontheChangingAtmosphere:ImplicationsforGlobalSecurity)”吸引了数百名科学家和其他人参会。他们的结论是,由于人类污染造成的大气层变化“对国际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并且已经在全球许多地方产生了有害后果”,并宣称到2005年全世界的排放量应该比1988年的水平减少20%。②20世纪80年代,人们在应对全球环境挑战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例如,1985年签订的《维也纳公约》和1987年达成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减少了臭氧破坏。酸雨也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受到监管。四20世纪80年代末:IPCC成立1988年,世界气象组织(WTO)在联合国环境署(UNEP)的支持下成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IPCC每5~6年编写和发布一次气候评估报告和补充报告,以描述当时对气候科学的理解状况。与以前的报告相比,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更多地侧重于评估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方面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区域影响、风险·5·①②“StatementofDr.JamesHansen,Director,NASAGoddardInstituteforSpaceStudies”(PDF).TheGuardian.London.Retrieved29September,2018.WMO(WorldMeteorologicalOrganization)(1989).TheChangingAtmosphere:ImplicationsforGlobalSecurity,Toronto,Canada,27-30June1988:ConferenceProceedings(PDF).Geneva:SecretariatoftheWorldMeteorologicalOrganization.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121297212下载使用气候中国: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公众认知研究管理和划定应对措施的范围。而第六次评估报告(AR6)将根据《巴黎协定》的要求提供第一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全球盘点,届时各国将审查其在实现“全球温升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2℃、同时努力将其限制在1.5℃的目标方面取得的进展情况”。IPCC虽然自身不开展研究,也不监督与气候有关的资料或参数,但负责评审和评估全世界最新的有关气候变化方面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文献。①截至目前,IPCC已经编写发布了五次评估报告(见表1-1),第六次评估报告目前正在编写,计划于2022年完成编写工作。表1-1IPCC历年评估报告汇总年份报告名称简称1990IPCC第一次评估报告AR11995IPCC第二次评估报告AR22001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AR32007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AR42014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2022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2014发布的第五次评估报告(AR5)结尾明确指出,气候变化是真实存在的,而人类活动是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原因。②以下是AR5的决策者摘要中阐述的要点③:·人类对气候系统的影响是明显的,而近年来人为温室气体排放达到了历史最高值。近期的气候变化已对人类系统和自然系统产生了广泛影响。·6·①②③http://www.ipcc.ch/home_languages_main_chinese.shtml.http://www.un.org/zh/sections/issues-depth/climate-change/index.html.张晓华等:“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主要结论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进程的影响分析”,《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4年10月1日,第14~19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121297212下载使用第一章气候变化、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持续的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导致气候系统所有组成部分进一步变暖并出现长期变化,会增加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普遍和不可逆影响的可能性。要限制气候变化将要求大幅、持续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结合适应则能够限制气候变化的风险。·适应和减缓是与减轻和管理气候变化风险相辅相成的战略。未来几十年的显著减排可降低21世纪及之后的气候风险、提升有效适应的预期、降低长期减缓的成本和挑战,并可促进有气候抗御力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许多适应和减缓方案可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但只靠单一方案却不足以应对。有效的实施取决于全方位的政策与合作,而通过综合响应,将适应和减缓与其他社会目标相结合,可促进实施。为了回应2015年12月通过的《巴黎协定》,2018年10月,IPCC发布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①,约100位科学家分析了如何实现全球升温控制在1.5℃以内这一目标以及升温带来的影响。该特别报告指出,由于《巴黎协定》规定,各国应将升温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使升温控制在1.5℃以内。IPCC特别报告专门比较了升温2℃与升温1.5℃所带来的风险差异。例如,在升温1.5℃的情况下,很可能每100年会出现一个北极无冰之夏;而在升温2℃的情况下,这一频率会上升到至少每10年一次。现存70%~80%的珊瑚礁也将消失。报告强调,如果全社会不进行变革,不迅速采取强有力的减排行动,那么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同时,将升温控制在1.5℃以内的目标将难以实现。即使各国能够实现国家气候目标,并在2030年后继续加大减排力度,升温很可能还是会超过1.5℃。因此,所有国家和社会各方都必须立刻开展行动。·7·①https://www.ipcc.ch/report/sr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121297212下载使用气候中国: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公众认知研究第二节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一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回顾全球气候治理是指政府与非政府行为体为了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定水平,防止人为活动对气候系统造成危险的干扰而依据一定的原则,经过共同协商而形成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多层次和多利益攸关方合作的安排。①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在国际舞台上共同治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这是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明确的全球气候治理的总体目标。《公约》下的谈判是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主要机制。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制定的《京都议定书》是UNFCCC的补充条款,于2005年开始强制生效,旨在“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以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适应、食物的安全生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②《京都议定书》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它遵循UNFCCC“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所有工业化国家在1990年排放量的基础上,从2008~2012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2%。在此期间,欧盟作为一个整体,要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8%,日本和加拿大各削减6%,美国削减7%。然而,由于对1997~2001年具体的年度指标分配等问题持反对意见,美国等国家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2015年达成的《巴黎协定》规定了全球气候治理的具体目标,提出了“自下而上”的国家自主贡献的创新机制。此后,美国联邦政府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再次面临挑战。·8·①②http://www.macaomiecf.com/miecf2017/wp-content/uploads/2014/03/2017-04-06-161543-90.pdf.TheUltimateObjectiveofConvention[《京都议定书》第二款:目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121297212下载使用第一章气候变化、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2018年9月,美国加州州长布朗倡议召开“全球气候行动峰会”,让国际社会感受到美国州、城市和民间层面继续落实《巴黎协定》的信心,全球气候治理开启全民总动员模式。2018年12月,联合国卡托维兹气候大会通过了《巴黎协定》落实细则,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向前迈出了关键一步。表1-2主要缔约方会议汇总时间会议名称简称地点主要议题谈判成果199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次缔约方会议COP1德国柏林讨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安排通过了《柏林授权书》,立即启动谈判进程,就2000年后各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展开磋商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次缔约方会议COP3日本京都就各国量化减排目标进行谈判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3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3次缔约方会议COP13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重振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通过《巴厘路线图》,确认了《公约》和《议定书》下的“双轨”谈判进程;设定了两年的谈判时间,决定于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和《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上最终完成谈判2009年12月7~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COP15丹麦哥本哈根商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08~2012年)到期后的后续减排方案,即2012~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为后京都时代定下行动基调达成不具法律效力的《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了“巴厘路线图”授权,维护了“双轨制”的谈判进程;最大范围地将各国纳入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行动·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121297212下载使用气候中国: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公众认知研究续表时间会议名称简称地点主要议题谈判成果2010年11月29日~12月1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COP16墨西哥坎昆明确《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于2012年年底到期后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落实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用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援助、技术转让等方面的共识通过了《坎昆协议》;坚持并维护了“双轨制”的谈判进程2011年11月28日~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会议COP17南非德班确定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量化减排指标;落实资金、技术转让方的安排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负责2020年后减排温室气体的具体安排;正式启动绿色气候资金2012年11月26日~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8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8次缔约方会议COP18卡塔尔多哈具体贯彻“德班平台”在2015年前完成2020年后新公约的制定工作;通过《京都议定书》修正案通过《多哈系列协议》;通过《京都议定书》修正案,但美国、加拿大、日本、新西兰、俄罗斯等国拒绝参加,致使强制减排份额严重缩水2013年11月11~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9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9次缔约方会议COP19波兰华沙落实从2007年开始巴厘路线图所确立的谈判任务、共识及承诺;开启德班谈判,确定从2020~2030年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行动、政策、措施强调德班平台基本体现公约原则;发达国家再次表态出资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0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121297212下载使用第一章气候变化、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续表时间会议名称简称地点主要议题谈判成果2014年12月1~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0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10次缔约方会议COP20秘鲁利马确定2015年全球气候协议的基本要素;增强2020年前减排和资金的力度通过《利马气候行动倡议》;达成2015年巴黎大会协议草案的要素共识2015年11月30日~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11次缔约方会议COP21法国巴黎达成2020年《京都议定书》到期后新的全球协议正式启动“后京都时代”2016年11月7~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2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12次缔约方会议COP22摩洛哥马拉喀什《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后的首次缔约方会议,商讨落实《巴黎协定》的细节问题通过《马拉喀什行动宣言》2017年11月6~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3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13次缔约方会议COP23德国波恩确保如期拿出《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并使落实《巴黎协定》所需的工具和手段得到强化通过《斐济实施动力》,就《巴黎协定》实施涉及的各方面问题形成了平衡的谈判案文,进一步明确了2018年促进性对话的组织方式,通过了加速2020年前气候行动的一系列安排2018年12月2~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4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14次缔约方会议COP24波兰卡托维兹需要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谈判如期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谈判·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121297212下载使用气候中国: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公众认知研究二国内气候治理进展自2012年以来,国家发改委每年都会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年度报告》,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持续关注。近年来,中国将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作为国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机遇,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行动。比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生产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等,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①2015年6月,中国提交《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展现了中国低碳发展的新蓝图,提出2020~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实现路径和政策措施。“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8%,这是一个约束性的指标。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在“十二五”期间碳强度下降了21.8%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2017年1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标志着全国碳市场建设正式启动落实。“十三五”以来,中国在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2016年碳排放强度下降了6.6%,2017年又进一步下降了5.1%左右,目前实现“十三五”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的进展态势比较好。中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服务业继续领跑经济增长,工业向中高端加速迈进,工业领域去产能成效显现。“十三五”以来,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了·21·①《中国将尽快提出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人民网,http:world.people.com.cn/n/2014/0925/c157278-25729744.html。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121297212下载使用第一章气候变化、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2.3个百分点,2018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同期又提高了1.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了4.6个和4.8个百分点。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有效控制煤炭生产和消费,促进煤电的有序发展,多措并举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发电。1990~2010年间,中国累计节能量占全球累计节能量的58%,中国近十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6亿千瓦,居全球首位。①新增装机占全球增量的42%。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十三五”以来,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预计下降超过3个百分点左右。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的原煤产量同比下降10.6%,水电、核电、风电三类电源发电量同比增长21.1%。煤炭消费比重比2017年同期下降了约1.1个百分点,水电、风电、核电等非化石能源消费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了约1个百分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在过去五年中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②2018年两会期间,中国国务院高层领导正式为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揭牌。扩大了该部门的职能,使其能够加强对影响许多城市人口日常生活的传统污染物的管理,以及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指出,要积极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和共赢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并实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31·①②https://news.china.com/news100/11038989/20170922/31503790.html.http://cpc.people.com.cn/xuexi/n1/2018/0307/c385476-29852988.html.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121297212下载使用气候中国: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公众认知研究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实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彰显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贡献中国从一开始就是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成员,以“77国集团加中国(G77+China)”的模式,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起,为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减排义务一直是气候谈判的核心问题。中国谈判立场中最核心也最受国际社会关注的是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中国在现阶段不承担与发达国家相类似的减排义务。外交部部长王毅在2014年联合国气候峰会期间出席第69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发言时表示“各方应以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为基础,推动2015年年底如期完成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新制度的谈判”。2017年10月,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介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7年度报告》时说:“中国政府积极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谈判进程,坚定维护公约的原则和框架,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在坚持这个基本立场的同时,中国近年来在国际气候谈判及相关领域表现出的积极、开放、合作的态度,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2009~2015年,中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实现了从追随者到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的转变。2015年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前,中国先后同英国、美国、印度、巴西、欧盟、法国等发表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就加强气候变化合作、推进多边进程达成一系列共识,尤其是中美、中法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的·4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121297212下载使用第一章气候变化、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有关共识在《巴黎协定》谈判最后阶段成为各方寻求妥协的基础。2015年11月30日,习近平主席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活动,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各尽所能、合作共赢”“奉行法治、公平正义”“包容互鉴、共同发展”的全球治理理念,同时倡导和而不同,允许各国寻找最适合本国国情的应对之策。①中国积极开展气候外交,为多边进程提供推动力。中国充分发挥大国影响力,加强与各方沟通协调,不断调动和积累有利因素,为推动如期达成《巴黎协定》发挥关键作用。在推进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气候治理机制的同时,中国大力推进南南合作,为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针对不少发展中国家经济和基础设施落后、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威胁且应对能力薄弱的问题,多年来,中国通过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为非洲国家、小岛屿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供了积极支持。在2017年美国宣布将退出《巴黎协定》之后,中国政府多次表态会继续履行《巴黎协定》承诺,中国外交部多次表示,无论其他国家的立场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中国都将加强国内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认真履行《巴黎协定》。2018年联合国卡托维兹气候变化大会前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G20)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上号召各方继续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提供政治推动力。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亦在峰会期间与法国外交部部长勒德里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共同举行气候变化问题三方会议,呼吁各国体现担当、采取行动、加强协作。在气候大会举行的领导人峰会期间,中方代表、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再次表达了中方推动落实《巴黎协定》、支持大会取得成功的积极意愿。在国际社会多不看好卡托维兹气候大会前景之际,中方的坚定态度·51·①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16-03/31/c_1118463935.ht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121297212下载使用气候中国: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公众认知研究无疑为各方注入了信心。①2018年的联合国卡托维兹气候大会上,中国与欧盟、加拿大等发挥联合领导力,通过“搭桥”方案,协调各国通过了《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评价,中国在卡托维兹发挥了中心的作用。还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中国政府在参与进程的过程中意识到多元治理的重要性,逐渐与包括国际组织、媒体、私营部门、研究机构等在内的多元行为体开展合作,实践出一条政府引导、社会共治的新型治理之路。·61·①《非常挑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非常”出手》,中国新闻网,2019年2月5日,http://news.bandao.cn/a/179183.html.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