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0
安徽农业科学
2013生
募基金。该基金的建立,为企业、团体和个人志愿参加植树
造林以及森林经营保护活动,从而增加碳汇搭建了一个平
台。该基金先期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捐资3亿元人
民币,用于开展旨在吸收固定大气中二氧化碳为目的的造
林、森林管理以及能源林基地建设等活动。据估算,这些捐
款用于造林,今后10年内将吸收固定二氧化碳500~1
000
万t[6]。
{;
2010年7月19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下发了《关于
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西部的陕西、云
南等5省、重庆、贵阳等8个市列入国家低碳试点范围。到
目前为止,我国在提交CDM项目数量、预期的温室气体减排
量以及已产生的碳信用数量等方面,所占的市场份额几乎是
全球的一半,已成为最重要的CDM项目东道国。截至2011
年5月,我国在联合国注册的清洁发展机制(CDM)数排在第
一位,粗略测算,清洁发展机制(CDM)已为我国累计带来资
金约20亿美元,通过项目的开发、建设和运行等,间接撬动
的融资资金达数百亿美元。到2012年,我国将占联合国发
放的全部碳排放交易的41%,成为全球第一大供应国一1。由
此可见,碳汇交易市场将成为我国未来非常重要的交易
市场。
2我国碳汇交易发展研究
2.1我国建立碳汇交易市场的必要性正如芝加哥气候交
易所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理查德・桑德尔所说,国际碳交易
市场将最终成长为超过十万亿美元的超大型市场,有望超过
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一o。如此大的市场潜力,充
分显示了实行碳汇交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我国成为碳
排放第一大国,低碳发展不仅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
和突破口、应对国际遏制的转型措施,也是获得未来更多发
展空间的战略举措。一方面,通过建立碳排放权交易这种低
成本政策工具,有效解决环境改造所需大量投入资金的问
题,用最低的成本实现环境管理目标;另一方面,通过碳交易
这种特殊的排污权交易,既能引进资金和技术,又能促进低
碳产业发展及相关技术的研发,在实现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的
同时,有效实现我国的碳减排承诺∞1。目前,我国已经成立
了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
所,但仅有少量的自愿性减排交易。同时,我国每年通过
CDM的减排量非常巨大,但对于碳排放定价却没有影响力,
完全接受国外买家的定价。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快建立全国
统一的碳汇交易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并最终确立我国在
国际碳汇交易市场中的地位DoJ。
2.2我国碳汇交易市场的发展情况
目前,国内学者对碳
汇交易市场发展的研究稍多,主要是集中在交易市场机制、
市场要素等方面。邱威等¨u认为,从市场学的角度来看,市
场的形成需要具备供应者、需求者和商品这3种基本要素,
而通过恰当的政策设定是可以定义的;他们从供给者和供给
量、需求者和需求量、交易对象、交易机制、交易成本和政府
作用等方面,对我国的林业碳汇交易市场进行了研究。黄健
中¨副则对我国林业碳汇市场的关键要素进行了分析,认为
每个市场都具有不同的效率,市场效率的高低往往是市场供
求、价格、竞争和风险等市场构成要素相互适应、相互制约、
相互协调的结果。理论上,市场机制的基本要素包括供需机
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风险保障机制等,但影响林业碳汇
市场形成的关键要素,包括供需机制、价格机制和市场保障
机制3个方面。李淑霞等¨纠则对林业碳汇市场的产权进行
了经济学分析,并且构建了我国林业碳汇市场的运行机制,
主要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等,并且
阐述了政府在林业碳汇市场运行中的重要作用。而徐瑁¨刮
则对美国林业碳汇的交易机制和交易实践进行了研究,并总
结了对我国发展林业碳汇的启示和借鉴。殷维等¨w则对森
林碳汇市场的交易模式进行了构建,包括对森林碳汇市场交
易要素的设计(包括市场交易主体、交易产品和其他市场参
与者)和森林碳汇市场运行模式的设计(包括森林碳汇市场
供求模式、森林碳汇市场交易模式、森林碳汇市场融资模式、
森林碳汇市场监管模式)。
曹国华等¨纠则在分析了重庆市域的碳汇碳源状况基础
上,提出了通过开展“碳票”交易实现重庆市域内“碳冲抵”
的设想。张瑞等¨刮则在分析国际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基础
上,认为建立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必须先建立区域性碳市场;
借鉴重庆市“地票”模式的成功案例,创新性地提出了“碳
票”为主的碳交易模式;通过碳汇、碳源评价,摸清市场基础,
创新设计重庆碳交易机制和管理监督机制;在政策的规范指
导下,推行区域碳票示范交易试点,逐步推向规范化的市场
交易,并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推广;最后基于市场设计,提出针
对性的配套政策建议。刘豪等Ⅲ1则结合国内外森林碳汇市
场发展现状,比较分析了森林碳汇市场供需关系、市场发育
程度、认证标准建设和认证登记程度,认为应加快与国际交
流,进入国际碳汇市场交易体系,增加碳市场话语权;扩大我
国森林碳汇需求,培育符合我国国情的森林碳汇市场;规范
森林碳汇市场供给,完成森林碳汇标准生产和认证一体化进
程;建立交易平台,完善森林碳汇登记注册制度,从而实现我
国森林碳汇市场有序、合理的发展。贾进等¨副则在碳排放
配额假设的前提下,将林业碳汇初级市场的交易要素和交易
过程分别与一般碳排放市场进行比较,根据对比得出林业碳
汇市场交易要素的特征,然后详细分析了初级市场交易过程
的产权问题明显化、交易成本增大化、环境影响多样化等特
点,并提出林业碳汇初级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
和风险。同时,根据问题和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建议政府有
关部门和企业在林业碳汇市场中应发挥相应的作用。李怒
云等¨引则从森林的碳汇功能、应对气候变化及碳汇交易国
际规则入手,介绍了国内外林业碳汇标准体系的现状与发展
趋势;在总结中国林业碳汇标准体系研建及试点基础上,提
出了构建我国林业碳汇国家标准体系的思路与建议。
另外,还有国内部分学者从法律角度对碳汇交易市场进
行了研究。刘雪莲等口。认为,当前影响我国碳林碳汇发展的
主要因素是国际法的国内适用问题以及国内林权制度改革
的冲突。我国森林碳汇法律制度完善的主要内容有行政许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