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碳交易市场的思考
钱 锟
(河 海 大学公共 管理 学院 2100980)
【摘 要】本文通过案例介绍了我国碳交易市场的现状。从利弊两方面分析
了影响我 国碳 交易市 场发 展 的因素 ,并从我 国碳 交易市 场的现 实 出发 ,对
我国碳 交易市场在 交易规 范、政 府干预 以及政 策等方 面提 出了相应的对策
建议 ,并对我 国碳 交易市 场进行 了展望 。
【关键词 】碳 交易 碳配额 强制性政策
一
、我 国碳 交易 的 现 状
气候变化已成为影响当今世界进程的重要因素,为了应对气
候变化,各国相继提出了一系列减碳战略和政策,国际碳交易市场
也发展迅猛。我国国内碳交易市场也在种种作用力的推动下,于
2009年 l1月在 天津 交易所达成 了 国内首笔碳交易 。此 次交 易是上
海济丰纸业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向厦门赫仕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购买
了 6266t的 碳 排 放量
从国外经验来看,碳排放量的减少与交易已是企业进行正常
生产 、参 与 社会 活 动 .以及 彰 显 社 会 责 任感 的必 需 手 段 。 因此 上 海
济丰为碳排放埋单,既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对未来的精心
布局 。与此同时 ,2009年 12月 ,在上海交易所一笔 国内单笔最大 的
碳交易也获得成交。近2年来,中国各大交易所都陆续成交了多笔
交易,这标 志着 国内碳 交易市场 已经初步 形成 。目前这股强烈 的国
际碳减排风暴将继续影响着中国的市场,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在如
此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如何努力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来
打破以往的沉 寂是 本文探究 的核心 。因此 透析 国内碳交 易市 场 的
利弊因素是解决问题的理论根本。
二、影响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的因素
1.有 利 因 素
(1)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
2011年 3月 5 日召 开 的 十 一届 全 国人 大 四 次会 议 ,在 ” 十 二
五”规划中,提 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草案 )》(以下简称《草案》),该草案计划 ”十二 五” 期 间 ,非化 石
能 源 占一 次 能 源 消 费 比重 提 高 到 l1.4%,单 位 国 内 生产 总值 能 耗
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 16%和 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8%至 10%,森林 蓄积量增加 6亿 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达到 21.66%。
其中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是第一次写入国家五年规划中 由此可见
国家对于节能减排,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发展与节能减碳的双
赢 的决 心 。
与 此 同 时 ,2010年 l0月 10月下 旬 ,国 务 院 在 下 发 的《国务 院
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提到,要建立和完
善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制度。这是中国第一次在官方文件中
提 到碳 交 易 。2011年 3月 28 日,国家 发 改 委 透露 .将 下 发 一二 五 ”
碳强度减排指标综合实施方案,将碳排放强度指标下发到各省市。
这是迄今为止下发的最具强制性的碳减排政策。
(2)良好的市场氛 围
自从 2005年 《京都议定书》生效 之后 ,中国作为非 附件 国虽然
没有强制性的减排任务,但是中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积极参
与和响应国际的碳排放交易。《京都议定书》为世界各国之间就温
室气体排放权展开贸易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框架 ,使温室气体排放
权可以像商品那样被买卖 ,孕育出了一种崭新的温室气体排放权
交 易 市 场 。
企业的碳减排意识增强,也促进了国内碳交易市场的蓬勃发
展 。继 2008年 中 国成 立 了北 京 、 亡海 和 天 津 三 个 交 易 所 以 来 ,目
前,深圳、江西、河北等地都在筹建碳交易平台。在这样积极的碳减
排氛围中,企业在逐步提高 自身的道德意识的同时,渐渐明白了购
买碳减排指标或自己减排的意义 ,体现其社会责任意识。
(3)碳交易将给企业带来名利双收
伴 随,在 2012年 《京都议 定书》到期之 时 ,中国这个碳 排 放大
国势必开始承担义务减排,着国内市场的发展环境带来的阻力和
国 际市 场 的竞 争 带 来 的 压 力 .国 家届 时需 要 陆续 出 台相 关强 制 性
碳排放政策.完善从 目前的自愿减排的方式,发展成 自愿与强制相
结合的方式,那么企业之间可以通过交易所形成碳配额交易,由此
产生的交易量将会大幅上升,也会有效的提升企业的减排积极性,
而减排量突出的企业将在国内外际交易中获得额外收益。
而碳交易不仅可以给企业提高责任意识 ,提升品牌形象,同时
对于那些部分出口型企业来说,意义还不仅于此。由于发达国家消
费者的环保意识较强.出口企业若能达成碳减排 目标.产品获得国
际认 可的碳 标识 ,例如 WwF(世界 自然基金会 )的 ”熊猫”标 签 ,就
能比普通产品卖更高的价格,也更易为国外市场接受。此外 导入
碳减排机制,也可促进企业采用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益。凶此 ,企业
碳减排并非”无利可图”,也正如此,”低碳”概念正 臼益受到国内企
业 的 重视 。
2.不 利 因 素
(1)缺 乏 有效 的强 制 性 政 策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自愿碳减排交易fVER)的成交额非常小 ,
2008年全年全球碳交易 额累计超过 1200亿 美元 ,但其 中 VER的
交易额只有 3亿多美元,在全球碳市场中的比例仍不及 0.3%。由
此可见,完全靠自愿交易实现节能减排的 目的,终将流于形式 .形
成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而出台强制性政策则可能给过于死气沉
沉的国内碳交易局面给以强力的一针
而 我 国 目前 唯一 具 有 强 制性 政 策 的文 件 .是于 2()l1年 3月 28
日下发的关于”十二五”规划减排政策.要求将碳排放强度指标下
发 到各省市 。不过这只是 执行初期 阶段 ,各 省市 会 因为考虑到该指
标涉及各省的GDP考核而强制执行,但从 中是否会衍生出部分腐
败 行 为 ,从 而 导 致 强 制力 度 不 够 ,不 能 实 现 公 平公 正 .导 致 这 场 减
排任务形成虚设、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还需要拭目以待
(2)交 易所 繁 多 、缺 乏 统 一 规 范平 台
除 了北 京 、天 津 、上 海 、深 圳 四 个 已有 碳 排 放 交 易 所 之 外 .广
州 、武 汉 、南 昌、重庆乃 至 海南 、香 港等地 都 轰轰烈 烈 地筹 备着成
立”碳排放交易所”、”碳排放交易中心”.或者成立”环境资源交易
所”。公开信息统计,国内至今已经挂牌成立的环境权益类交易所
已 多达 9家 ,而 全 国 环境 交 易 所 已达 19家 ,这 些 蜂 拥 设 立 的 环 境
交易所几乎都冲着一个目标一碳排放权交易,其所从事的业务类
型和发展 模式也大致 相 同。 [1]
可 是 从 国 际 经 验 看 来 ,欧 盟 、英 国 、美 国建 立 的都 是 统 一 的碳
交易市场,一个国家或地区一般只有一个权威性的交易所。国内碳
一58 —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