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的碳交易VIP专享VIP免费

公共选择理论
视角下的碳交易
姚叶
(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61)
摘要:排放权交易旨在通过污染物排放权的分配和交易来建立排污控制的市场体系。它的理论基础源于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性
理论。本文从公共物品理论的角度。分析了碳排放的外部性及碳排放权的提供方式,认为有偿分配会最终代替现行的碳排
放权无偿分配的提供方式。
关键词: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性理论;碳排放权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doi:lO.39690.issn.1672—3309(x).2013.01.3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Ol-90一03
进入低碳时代后,公共资源家族增添了一位新成
员,那就是碳排放权。碳排放权是一种出现较晚、前景广
阔的公共资源。有学者指出,气候是目前公认的唯一公
共物品,每一个人都应该平等地享受。碳交易的概念起
源于排污权交易概念,指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确定的
条件下,利用市场机制来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以达到保
护环境的目的。一个公司如果排放了少于预期的二氧化
碳,那么就可以出售剩余的额度;而那些排放量超出限
额的公司,则必须购买额外的许可额度,以避免政府的
罚款和制裁,从而实现国家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控
制。
一、碳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基础
(一)公共物品理论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对公共物品这样
定义:公共物品是这样一种产品,无论每个人是否愿意
购买他们,他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割地散布到整个社区
里。萨缪尔森对公共品的定义刻画了公共品的两个特
性: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按两者强度分类,可以将公共
产品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是指同
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品,如国防,环境保
护,基础科学等。准公共物品位于纯公共品与私人物品
之间,兼有非竞争和非排他性,又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
竞争和排他的特点。
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特点说明竞争
性的市场分配将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因为
理性的个体在无论付费与否都能享受到公共物品带来
的便利时,理性个体都会有“搭便车”的心态,最终的市
场交易结果是没有理性人愿意进行公共物品投资,这便
会导致市场失灵。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在解决“搭便车”问
题上有较强优势,由于权力的普遍性、统一性、强制性,
政府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组织费用,并在一些基础投
资上做出果断决策。但是,政府也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提
供所有的公共物品,“政府失灵”也表明了政府在许多公
共物品供给中发挥不了作用,需要依靠市场或民间力量
等其他供给方式来进行补充和协助。只有不同形式的供
给方式的互补和相互作用,才有可能实现公共物品的有
效供给,政府和市场就构成了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两大
主体。
1、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在公共物品供给中,政府
的运行机制和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不同的。政府主要是通
过无偿征税来提供公共物品。同时,对于消费不能排他
和非竞争性的公共物品通常由政府来提供。可见,政府
提供公共物品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维持一种社会
秩序,以实现其统治和管理,包括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
实现公共利益,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需求。
2、公共物品的市场供给。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的过
程中并不是万能的,政府全面垄断公共产品领域的不可
能,其现实性是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中所提出的“政府失
灵”。所谓“政府失灵”,是指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由
于认为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难以避免“免
费搭车”现象的产生,以及公共产品的生产一般具有规
范大、投资高、周期长等软肋而形成的政府无效或低效
率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供给公共物品可以恰
当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一般而言,公共物品市场供给
的形式主要有三种:①私人的完全供给;②私人与政府
联合供给;③私人与社区联合提供。
总之,政府对公共物品的供给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用,明确对应公共物品的特征对确定政府供给的范围十
分重要。一般来说,“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程度越高
的公共物品由政府供应更加合理。当公共物品的“竞争
性”与“排他性”增加时,可依照其增加程度引入市场机
制。当达到完全竞争性与排他性时,便可以参考私人物
万方数据
品完全由市场配置。
(二)外部性理论
哈丁在《公地的悲剧》中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一群
牧民一同在一块公共草场放牧。每个牧民都服从经济人
假设,一个牧民想多养一只羊增加个人收益,虽然他明
知草场上羊的数量已经太多了,再增加羊的数目,将使
草场的质量下降。牧民将如何取舍?如果每人都从自己
私利出发,肯定会选择多养羊获取收益,因为草场退化
的代价由大家负担。每一位牧民都如此思考时,“公地悲
剧”就上演了——草场持续退化,直至无法养羊,最终导
致所有牧民破产。“公地悲剧”一词已成为一个象征,象
征着只要许多人共同使用公共资源,就势必使集体利益
受到破坏。在公共资源达到拥挤点之前,公共资源不会
出现外部性;而在公共资源达到拥挤点之后,外部性便
成为公共资源区别于私人物品的最重要特征。
外部性可以定义为那些生产或消费对其他团体强
征了不可补偿的成本或给予了无需补偿的收益的情形。
即成本或收益不能完全内生化的情形。由于外部性并不
是在有关各方以价格为基础的交换中发生的,因此其影
响是外在的。如果给他人带来的是福利损失,可称之为
负外部性;反之,如果给他人带来的是福利增加,则可称
为正外部性。
为了解决在市场机制下的公共物品外部性问题,基
本上有两种解决方法:一种是征收庇古税,另外一种是
运用科斯定理明确产权。
1、庇古税。庇古认为,导致市场配置资源失效的原
因是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相一致,从而
私人的最优导致社会的非最优。因此,纠正外部性的方
案是政府通过征税或者补贴来矫正经济当事人的私人
成本。只要政府采取措施使得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与相
应的社会成本和社会利益相等,则资源配置就可以达到
帕累托最优状态。这种纠正性征税,就是所谓的“庇古
税”。这一理论对后来的政策和理论研究产生了巨大的
影响。庇古税的理论意义很完美,但是具体对庇古税的
计算十分困难,此外,不确定的公共物品需求情况往往
也会使庇古税的效果难以达到最佳。
2、科斯产权理论。科斯产权理论的产生经历了两个
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科斯针对古典经
济学中的市场交易理论展开批判性的思考,提出在市场
交易中存在着交易成本的问题,交易成本会对市场配置
资源的效率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使配置结果达不到帕累
托最优。此阶段以科斯的论文《企业的性质》为代表作。
第二个阶段是50一60年代中期,科斯在分析公共资源供
给过程中的外部性问题,指出产生外部性的原因就是产
权不明晰,代表作是《社会成本问题》。科斯认为在市场
化经营环境下,需要把一切生产要素理解为一种产权,
在公共资源供给市场,出现外部性的原因就是公共资源
的产权不够明晰,当公共资源产权明晰时,企业之间必
将遵守市场规则,对公共资源重新展开竞争,借助市场
的力量实现公共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二、公共物品理论视角下的碳排放
(一)碳排放具有负外部性
碳排放权是一种新型的公共物品,它具有公共物品
的所有特性。公民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会受到其他公民
的影响,他的排放行为也不会受到其他人的制止。同时,
碳排放的外部性特征也十分明显,碳排放必然会对周边
邻国的气候环境造成负的外部性,过量排放导致的气候
变化的后果由全体人类共同承担。虽然某国只是处理其
内政事务,但是该国通过其行为的溢出相应体现为两国
之间的问题,而该国与周边国家的问题就表现为区域性
问题,整个国际社会就是通过这种溢出效应而不断联系
起来,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碳排放增加不是单个国家能
够应付的问题而是全世界的共同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应
对,降低乃至消除其负外部性。
(二)碳排放权供给方式的选择
碳排放权,是一种不同于物权、股权、债权、知识产
权等传统财产权益的“准权益”。碳排放权的初始界定是
碳交易市场建立的基础。
碳排放权的初始界定应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明确
温室气体排放的总量,界定排放者和其他功能使用者之
间的权利界定;二是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实现大气容
纳功能使用者之间的权利界定,这是碳排放权交易的重
点和前提。
l、碳排放的总量控制。总量控制指的是预先为一定
区域内的污染源设定总的年度排放上限及一定时间的
消减计划时间表,通过根据区域实际排放情况对总量上
限进行逐年调整,最终达到预期制定的标准。在碳交易
市场建设中,要由环境管理部门预先对二氧化碳等温室
气体的排放总量及减排时间表进行确定,并以此作为碳
排放权初始分配的基础。
2、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是将排
放权以许可证的形式通过一定的程序分配到各省市,然
后由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再分配给排放源。如何解决碳排
放权初始分配的公平和效率问题,是我国碳交易市场建
设起步成败的关键。初次分配是上下级政府之间的行
为,要充分考虑到历史排放、预测排放、地区特征等因
素。再次分配是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问的行为,分为无偿
分配、有偿分配(拍卖、竞标、固定价格取得等)两种方
式。有偿分配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政府管制成本和提高
资源配置效率,并且其产生的价格可以作(下转89页)
万方数据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拜著名价值投资理论学家本杰
明・格雷厄姆为师。以优异的成绩学成毕业后,巴菲特和
好朋友成立了私人投资公司,开始了他传奇的投资人
生。
巴菲特是格雷厄姆的学生,也是费雪的门徒,巴菲
特经常说,自己是“85%的格雷厄姆加上15%的费雪”。
巴菲特将格雷厄姆和费雪的价值投资理论彻底融合,借
助于格雷厄姆的方法找到了市场犯错误的机会,利用市
场犯错的机会,买到了价值被低估,甚至被严重被低估
的股票,而借助于费雪的集中长期持有成长股的理念,
不为绳头小利所动,耐心持有等待,实现了财富的大幅
增长。巴菲特所长期持有的上市公司都能够保持快速而
持续的成长,股票也随着业绩的增长而大幅上涨,最终
都发展成为拥有巨大市值的公司,巴菲特也借此成为了
全球最成功的价值投资者。根据《福布斯》杂志公布的
2007年度全球富豪榜,巴菲特已经超过卡洛斯・斯利姆・
埃卢和比尔・盖茨,以620亿美元的净资产成为全球首
富。
巴菲特认为,格雷厄姆和费雪两人的投资思想虽然
不同,但二者在投资世界里是平行的,并不矛盾。通过潜
心研究二人的投资思想以及自己的亲身实践,巴菲特逐
步将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念和费雪的优秀公司成长
股的长期投资理念融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且较完整
的投资体系。巴菲特奉行格雷厄姆的内在价值和安全边
际原则。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理论是巴菲特投资策略的
基础,这使巴菲特能够规避巨额亏损的风险。费雪的优
秀公司成长股投资策略则教给了巴菲特实际可行的选
股方法,使巴菲特能够获得远远超出其他投资者的投资
收益水平。
其实,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的核心就是“六个基
本原则”。一是竞争优势原则。巴菲特选择目标企业的首
要原则就是投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因为具有突
出竞争优势的企业往往具有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的超额
盈利能力,长期来看能比一般企业增值更多。二是内在
价值原则。巴菲特认为:价值投资者在投资股票前,首先
要对公司价值进行评估,确定自己准备买入的企业的价
值是多少。然后才能确定自己支付的价格。因此,价值评
估是价值投资的前提、基础和核心。三是“市场先生”原
则。巴菲特认为:市场可能会在一段时期内忽视公司的
成功,但最终一定会加以肯定。四是安全边际原则。巴菲
特认为:买人股票价格的安全边际是投资成功的基石。
巴菲特曾这样形容安全边际:“用40美分的价格购买一
美元的资产”。五是集中投资原则。巴菲特的投资原则
是:“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集中投资于5到
10家具有长期的持续竞争优势且其价值被市场严重低
估的企业股票。六是长期持有原则。长期持有是巴菲特
的投资策略之一,只要他认为一家企业具有很强的价值
增值能力。就会进行长期投资,即使这些企业的价值增
值能力在短期内并不具有明显优势,也不会影响其长期
持有的态度。
参考文献:
[1】本杰明・格雷厄姆.证券分析呻海南出版社,2006:6-8,39.
【2】菲利普・费雪.怎样选择成长股瞰】.海南出版社,2007:133-
136.
[3】珍妮特・洛尔.沃沦・巴菲特如是说【M】.海南出版社,2005:
25.
[4】刘建位、徐晓杰.跟大师学投资[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06:260—265.
(上接91页)为排放权在二级市场的定价基础,但这种方
式会提高企业生产成本,加大企业反对度,而且容易形
成市场垄断,操控碳排放权价格;无偿分配现在在我国
被广泛使用,因为我国尚处于排放权交易初期,这种方
式具有较强的行政性质,会增加政府管制成本,不能产
生一个有利于排放权在二级市场定价的基础价格,但是
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抵触情绪,有利于碳交易的推广。因
此,在碳交易市场建立初期,应采取以无偿分配为主、少
量拍卖、在某些领域以固定价格转让的分配方式,待市
场化程度提高后,逐步转为以有偿分配为主的分配方
式。
公共资源交易是一个历史悠久,研究内容丰富的课
题。从最早的土地资源交易延续至今,已经衍生出多种
类型的公共资源交易。随着地球温室效应的加剧,人们
逐渐认识到过量二氧化碳的排放会对地球造成灾难性
的后果,二氧化碳排放权不再是地球公民免费的权利。
至此,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出现了。从实践的角
度看,碳排放权交易在环境污染控制方面具有较强的实
用性,排放权交易是成本最小的手段。因此,我国应积极
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为将来有效地承担减排义务做准
备。
参考文献:
【1】郑爽.碳市场的经济分析叨.中国能源,2007,(09):5-10.
[2】杨永杰.碳交易的机理和现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
究,2010,(01):123—124.
[3】张祯波、王明友、王猛.产权视角下碳交易市场的建立与
完善[J】.特区经济,2011,(01):157-158.
万方数据
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的碳交易姚叶(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61)摘要:排放权交易旨在通过污染物排放权的分配和交易来建立排污控制的市场体系。它的理论基础源于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性理论。本文从公共物品理论的角度。分析了碳排放的外部性及碳排放权的提供方式,认为有偿分配会最终代替现行的碳排放权无偿分配的提供方式。关键词: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性理论;碳排放权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doi:lO.39690.issn.1672—3309(x).2013.01.34文章编号:1672—3309(2013)Ol-90一03进入低碳时代后,公共资源家族增添了一位新成员,那就是碳排放权。碳排放权是一种出现较晚、前景广阔的公共资源。有学者指出,气候是目前公认的唯一公共物品,每一个人都应该平等地享受。碳交易的概念起源于排污权交易概念,指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确定的条件下,利用市场机制来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一个公司如果排放了少于预期的二氧化碳,那么就可以出售剩余的额度;而那些排放量超出限额的公司,则必须购买额外的许可额度,以避免政府的罚款和制裁,从而实现国家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控制。一、碳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基础(一)公共物品理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对公共物品这样定义:公共物品是这样一种产品,无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他们,他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割地散布到整个社区里。萨缪尔森对公共品的定义刻画了公共品的两个特性: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按两者强度分类,可以将公共产品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是指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品,如国防,环境保护,基础科学等。准公共物品位于纯公共品与私人物品之间,兼有非竞争和非排他性,又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竞争和排他的特点。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特点说明竞争性的市场分配将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因为理性的个体在无论付费与否都能享受到公共物品带来的便利时,理性个体都会有“搭便车”的心态,最终的市场交易结果是没有理性人愿意进行公共物品投资,这便会导致市场失灵。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在解决“搭便车”问题上有较强优势,由于权力的普遍性、统一性、强制性,政府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组织费用,并在一些基础投资上做出果断决策。但是,政府也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提供所有的公共物品,“政府失灵”也表明了政府在许多公共物品供给中发挥不了作用,需要依靠市场或民间力量等其他供给方式来进行补充和协助。只有不同形式的供给方式的互补和相互作用,才有可能实现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政府和市场就构成了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两大主体。1、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在公共物品供给中,政府的运行机制和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不同的。政府主要是通过无偿征税来提供公共物品。同时,对于消费不能排他和非竞争性的公共物品通常由政府来提供。可见,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维持一种社会秩序,以实现其统治和管理,包括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实现公共利益,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需求。2、公共物品的市场供给。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的过程中并不是万能的,政府全面垄断公共产品领域的不可能,其现实性是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中所提出的“政府失灵”。所谓“政府失灵”,是指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由于认为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难以避免“免费搭车”现象的产生,以及公共产品的生产一般具有规范大、投资高、周期长等软肋而形成的政府无效或低效率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供给公共物品可以恰当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一般而言,公共物品市场供给的形式主要有三种:①私人的完全供给;②私人与政府联合供给;③私人与社区联合提供。总之,政府对公共物品的供给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明确对应公共物品的特征对确定政府供给的范围十分重要。一般来说,“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程度越高的公共物品由政府供应更加合理。当公共物品的“竞争性”与“排他性”增加时,可依照其增加程度引入市场机制。当达到完全竞争性与排他性时,便可以参考私人物万方数据品完全由市场配置。(二)外部性理论哈丁在《公地的悲剧》中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一群牧民一同在一块公共草场放牧。每个牧民都服从经济人假设,一个牧民想多养一只羊增加个人收益,虽然他明知草场上羊的数量已经太多了,再增加羊的数目,将使草场的质量下降。牧民将如何取舍?如果每人都从自己私利出发,肯定会选择多养羊获取收益,因为草场退化的代价由大家负担。每一位牧民都如此思考时,“公地悲剧”就上演了——草场持续退化,直至无法养羊,最终导致所有牧民破产。“公地悲剧”一词已成为一个象征,象征着只要许多人共同使用公共资源,就势必使集体利益受到破坏。在公共资源达到拥挤点之前,公共资源不会出现外部性;而在公共资源达到拥挤点之后,外部性便成为公共资源区别于私人物品的最重要特征。外部性可以定义为那些生产或消费对其他团体强征了不可补偿的成本或给予了无需补偿的收益的情形。即成本或收益不能完全内生化的情形。由于外部性并不是在有关各方以价格为基础的交换中发生的,因此其影响是外在的。如果给他人带来的是福利损失,可称之为负外部性;反之,如果给他人带来的是福利增加,则可称为正外部性。为了解决在市场机制下的公共物品外部性问题,基本上有两种解决方法:一种是征收庇古税,另外一种是运用科斯定理明确产权。1、庇古税。庇古认为,导致市场配置资源失效的原因是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相一致,从而私人的最优导致社会的非最优。因此,纠正外部性的方案是政府通过征税或者补贴来矫正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只要政府采取措施使得私人成本和私人利益与相应的社会成本和社会利益相等,则资源配置就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这种纠正性征税,就是所谓的“庇古税”。这一理论对后来的政策和理论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庇古税的理论意义很完美,但是具体对庇古税的计算十分困难,此外,不确定的公共物品需求情况往往也会使庇古税的效果难以达到最佳。2、科斯产权理论。科斯产权理论的产生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30年代,科斯针对古典经济学中的市场交易理论展开批判性的思考,提出在市场交易中存在着交易成本的问题,交易成本会对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使配置结果达不到帕累托最优。此阶段以科斯的论文《企业的性质》为代表作。第二个阶段是50一60年代中期,科斯在分析公共资源供给过程中的外部性问题,指出产生外部性的原因就是产权不明晰,代表作是《社会成本问题》。科斯认为在市场化经营环境下,需要把一切生产要素理解为一种产权,在公共资源供给市场,出现外部性的原因就是公共资源的产权不够明晰,当公共资源产权明晰时,企业之间必将遵守市场规则,对公共资源重新展开竞争,借助市场的力量实现公共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二、公共物品理论视角下的碳排放(一)碳排放具有负外部性碳排放权是一种新型的公共物品,它具有公共物品的所有特性。公民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会受到其他公民的影响,他的排放行为也不会受到其他人的制止。同时,碳排放的外部性特征也十分明显,碳排放必然会对周边邻国的气候环境造成负的外部性,过量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的后果由全体人类共同承担。虽然某国只是处理其内政事务,但是该国通过其行为的溢出相应体现为两国之间的问题,而该国与周边国家的问题就表现为区域性问题,整个国际社会就是通过这种溢出效应而不断联系起来,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碳排放增加不是单个国家能够应付的问题而是全世界的共同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应对,降低乃至消除其负外部性。(二)碳排放权供给方式的选择碳排放权,是一种不同于物权、股权、债权、知识产权等传统财产权益的“准权益”。碳排放权的初始界定是碳交易市场建立的基础。碳排放权的初始界定应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明确温室气体排放的总量,界定排放者和其他功能使用者之间的权利界定;二是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实现大气容纳功能使用者之间的权利界定,这是碳排放权交易的重点和前提。l、碳排放的总量控制。总量控制指的是预先为一定区域内的污染源设定总的年度排放上限及一定时间的消减计划时间表,通过根据区域实际排放情况对总量上限进行逐年调整,最终达到预期制定的标准。在碳交易市场建设中,要由环境管理部门预先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及减排时间表进行确定,并以此作为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的基础。2、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是将排放权以许可证的形式通过一定的程序分配到各省市,然后由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再分配给排放源。如何解决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的公平和效率问题,是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起步成败的关键。初次分配是上下级政府之间的行为,要充分考虑到历史排放、预测排放、地区特征等因素。再次分配是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问的行为,分为无偿分配、有偿分配(拍卖、竞标、固定价格取得等)两种方式。有偿分配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政府管制成本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并且其产生的价格可以作(下转89页)万方数据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拜著名价值投资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为师。以优异的成绩学成毕业后,巴菲特和好朋友成立了私人投资公司,开始了他传奇的投资人生。巴菲特是格雷厄姆的学生,也是费雪的门徒,巴菲特经常说,自己是“85%的格雷厄姆加上15%的费雪”。巴菲特将格雷厄姆和费雪的价值投资理论彻底融合,借助于格雷厄姆的方法找到了市场犯错误的机会,利用市场犯错的机会,买到了价值被低估,甚至被严重被低估的股票,而借助于费雪的集中长期持有成长股的理念,不为绳头小利所动,耐心持有等待,实现了财富的大幅增长。巴菲特所长期持有的上市公司都能够保持快速而持续的成长,股票也随着业绩的增长而大幅上涨,最终都发展成为拥有巨大市值的公司,巴菲特也借此成为了全球最成功的价值投资者。根据《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07年度全球富豪榜,巴菲特已经超过卡洛斯·斯利姆·埃卢和比尔·盖茨,以620亿美元的净资产成为全球首富。巴菲特认为,格雷厄姆和费雪两人的投资思想虽然不同,但二者在投资世界里是平行的,并不矛盾。通过潜心研究二人的投资思想以及自己的亲身实践,巴菲特逐步将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念和费雪的优秀公司成长股的长期投资理念融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且较完整的投资体系。巴菲特奉行格雷厄姆的内在价值和安全边际原则。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理论是巴菲特投资策略的基础,这使巴菲特能够规避巨额亏损的风险。费雪的优秀公司成长股投资策略则教给了巴菲特实际可行的选股方法,使巴菲特能够获得远远超出其他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水平。其实,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的核心就是“六个基本原则”。一是竞争优势原则。巴菲特选择目标企业的首要原则就是投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因为具有突出竞争优势的企业往往具有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的超额盈利能力,长期来看能比一般企业增值更多。二是内在价值原则。巴菲特认为:价值投资者在投资股票前,首先要对公司价值进行评估,确定自己准备买入的企业的价值是多少。然后才能确定自己支付的价格。因此,价值评估是价值投资的前提、基础和核心。三是“市场先生”原则。巴菲特认为:市场可能会在一段时期内忽视公司的成功,但最终一定会加以肯定。四是安全边际原则。巴菲特认为:买人股票价格的安全边际是投资成功的基石。巴菲特曾这样形容安全边际:“用40美分的价格购买一美元的资产”。五是集中投资原则。巴菲特的投资原则是:“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集中投资于5到10家具有长期的持续竞争优势且其价值被市场严重低估的企业股票。六是长期持有原则。长期持有是巴菲特的投资策略之一,只要他认为一家企业具有很强的价值增值能力。就会进行长期投资,即使这些企业的价值增值能力在短期内并不具有明显优势,也不会影响其长期持有的态度。参考文献:[1】本杰明·格雷厄姆.证券分析呻海南出版社,2006:6-8,39.【2】菲利普·费雪.怎样选择成长股瞰】.海南出版社,2007:133-136.[3】珍妮特·洛尔.沃沦·巴菲特如是说【M】.海南出版社,2005:25.[4】刘建位、徐晓杰.跟大师学投资[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6:260—265.(上接91页)为排放权在二级市场的定价基础,但这种方式会提高企业生产成本,加大企业反对度,而且容易形成市场垄断,操控碳排放权价格;无偿分配现在在我国被广泛使用,因为我国尚处于排放权交易初期,这种方式具有较强的行政性质,会增加政府管制成本,不能产生一个有利于排放权在二级市场定价的基础价格,但是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抵触情绪,有利于碳交易的推广。因此,在碳交易市场建立初期,应采取以无偿分配为主、少量拍卖、在某些领域以固定价格转让的分配方式,待市场化程度提高后,逐步转为以有偿分配为主的分配方式。公共资源交易是一个历史悠久,研究内容丰富的课题。从最早的土地资源交易延续至今,已经衍生出多种类型的公共资源交易。随着地球温室效应的加剧,人们逐渐认识到过量二氧化碳的排放会对地球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二氧化碳排放权不再是地球公民免费的权利。至此,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出现了。从实践的角度看,碳排放权交易在环境污染控制方面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排放权交易是成本最小的手段。因此,我国应积极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为将来有效地承担减排义务做准备。参考文献:【1】郑爽.碳市场的经济分析叨.中国能源,2007,(09):5-10.[2】杨永杰.碳交易的机理和现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0,(01):123—124.[3】张祯波、王明友、王猛.产权视角下碳交易市场的建立与完善[J】.特区经济,2011,(01):157-158.万方数据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