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经开区规划-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21-2030年)环境影响报告书-157页VIP专享VIP免费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
2021-2035)环境影响报告书
(征求意见稿)
委托单位: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评价单位: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
20223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 I
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受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
委托,编制《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21-2035)环境影响报
告书》现根据国家和江苏省法规及规定并经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
员会同意,向公众进行第二次信息发布,公开环评内容。本文本内容为现
阶段环评成果。下一阶段,将在听取公众、专家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
进一-步修改完善。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 I
1前言 .......................................................................................................................................................................... 1
1.1 任务由来 ........................................................................................................................................................... 1
1.2 评价依据 ........................................................................................................................................................... 2
1.2.1 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行政性文 ................................................................................................. 2
1.2.2 地方法规、政 ........................................................................................................................................ 4
1.2.3 有关技术导则与规范 ................................................................................................................................ 6
1.2.4 其他 ............................................................................................................................................................ 6
1.3 评价目的和原则 ............................................................................................................................................... 7
1.3.1 评价目的 .................................................................................................................................................... 7
1.3.2 评价原则 .................................................................................................................................................... 7
1.4 评价范围 ........................................................................................................................................................... 8
1.4.1 时间范围 .................................................................................................................................................... 8
1.4.2 空间范围 .................................................................................................................................................... 8
1.5 评价工作重 ................................................................................................................................................... 8
1.6 评价因子 ........................................................................................................................................................... 8
1.7 环境功能区划与评价标准 ............................................................................................................................... 9
1.7.1 环境功能区划 ............................................................................................................................................ 9
1.7.2 环境质量标准 .......................................................................................................................................... 10
1.7.3 污染物排放标 ...................................................................................................................................... 13
1.8 环境保护目 ................................................................................................................................................. 15
1.8.1 大气环境 .................................................................................................................................................. 15
1.8.2 地表水 ...................................................................................................................................................... 16
1.8.3 声环境 ...................................................................................................................................................... 17
1.8.4 生态环境 .................................................................................................................................................. 17
1.9 评价技术路线 ................................................................................................................................................. 19
2规划分析 ................................................................................................................................................................ 20
2.1 规划编制背 ................................................................................................................................................. 20
2.1.1 开发区发展历 ...................................................................................................................................... 20
2.2 本轮规划概 ................................................................................................................................................. 20
2.2.1 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 .............................................................................................................................. 20
2.2.2 规划目标与功能定位 .............................................................................................................................. 21
2.2.3 人口规模 .................................................................................................................................................. 21
2.2.4 产业发展规划 .......................................................................................................................................... 21
2.2.5 空间布局规划 .......................................................................................................................................... 23
2.2.6 用地规划 .................................................................................................................................................. 24
2.2.7 基础设施规划 .......................................................................................................................................... 26
2.3 规划方案分 ................................................................................................................................................. 30
3 现状调查与评 ................................................................................................................................................... 31
3.1 自然社会环境概况 ......................................................................................................................................... 31
3.1.1 地理位置 ................................................................................................................................................. 31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21-2035)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委托单位: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评价单位: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2022年3月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I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受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委托,编制《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21-2035)环境影响报告书》。现根据国家和江苏省法规及规定,并经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同意,向公众进行第二次信息发布,公开环评内容。本文本内容为现阶段环评成果。下一阶段,将在听取公众、专家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I目录1前言..........................................................................................................................................................................11.1任务由来...........................................................................................................................................................11.2评价依据...........................................................................................................................................................21.2.1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行政性文件.................................................................................................21.2.2地方法规、政策........................................................................................................................................41.2.3有关技术导则与规范................................................................................................................................61.2.4其他............................................................................................................................................................61.3评价目的和原则...............................................................................................................................................71.3.1评价目的....................................................................................................................................................71.3.2评价原则....................................................................................................................................................71.4评价范围...........................................................................................................................................................81.4.1时间范围....................................................................................................................................................81.4.2空间范围....................................................................................................................................................81.5评价工作重点...................................................................................................................................................81.6评价因子...........................................................................................................................................................81.7环境功能区划与评价标准...............................................................................................................................91.7.1环境功能区划............................................................................................................................................91.7.2环境质量标准..........................................................................................................................................101.7.3污染物排放标准......................................................................................................................................131.8环境保护目标.................................................................................................................................................151.8.1大气环境..................................................................................................................................................151.8.2地表水......................................................................................................................................................161.8.3声环境......................................................................................................................................................171.8.4生态环境..................................................................................................................................................171.9评价技术路线.................................................................................................................................................192规划分析................................................................................................................................................................202.1规划编制背景.................................................................................................................................................202.1.1开发区发展历程......................................................................................................................................202.2本轮规划概述.................................................................................................................................................202.2.1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202.2.2规划目标与功能定位..............................................................................................................................212.2.3人口规模..................................................................................................................................................212.2.4产业发展规划..........................................................................................................................................212.2.5空间布局规划..........................................................................................................................................232.2.6用地规划..................................................................................................................................................242.2.7基础设施规划..........................................................................................................................................262.3规划方案分析.................................................................................................................................................303现状调查与评价...................................................................................................................................................313.1自然社会环境概况.........................................................................................................................................313.1.1地理位置.................................................................................................................................................31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II3.1.2地质地貌.................................................................................................................................................313.1.3气象气候.................................................................................................................................................313.1.4水系、水文.............................................................................................................................................323.1.5社会经济概况.........................................................................................................................................333.2开发区开发与保护现状调查.........................................................................................................................343.2.1开发区开发现状.....................................................................................................................................343.2.2环境基础设施现状.................................................................................................................................443.2.3环境管理现状.........................................................................................................................................553.3资源能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603.3.1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调查.........................................................................................................................603.3.2水资源利用现状调查.............................................................................................................................603.3.3能源资源利用现状调查.........................................................................................................................603.3.4碳排放现状调查.....................................................................................................................................603.4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643.4.1开发区污染源调查与评价.....................................................................................................................643.4.2环境质量现状与变化趋势.....................................................................................................................683.5环境风险与管理现状调查...........................................................................................................................1083.5.1开发区环境风险应急预案...................................................................................................................1083.5.2原化工集中区三级防控体系...............................................................................................................1093.5.3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103.6现状问题与制约因素分析............................................................................................................................1123.6.1主要环境问题........................................................................................................................................1123.6.3整改措施................................................................................................................................................1123.6.2主要制约因素........................................................................................................................................1144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154.1规划环境影响识别........................................................................................................................................1154.1.1环境影响识别.........................................................................................................................................1154.1.2碳排放识别.............................................................................................................................................1194.2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19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206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1216.1规划定位与目标合理性分析.......................................................................................................................1216.1.1规划定位合理性...................................................................................................................................1216.1.2规划目标指标合理性...........................................................................................................................1216.2规划规模合理性分析...................................................................................................................................1226.2.1建设用地规模合理性...........................................................................................................................1226.2.2产业发展规模合理性...........................................................................................................................1226.3规划产业结构合理性分析...........................................................................................................................1236.3.1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1236.3.2规划产业定位合理性...........................................................................................................................1236.4规划优化发展建议.......................................................................................................................................1256.4.1规划布局优化建议...............................................................................................................................125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III6.4.2产业结构优化建议...............................................................................................................................1256.4.3土地利用的优化调整建议....................................................................................................................1257不良环境影响减缓对策措施与协同降碳建议..................................................................................................1267.1资源节约与碳减排对策和措施...................................................................................................................1267.1.1资源节约...............................................................................................................................................1267.1.2碳排放管控对策和措施.......................................................................................................................1287.2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297.2.1加强开发区大气污染物监管和监控能力建设.....................................................................................1297.2.2能源结构利用方案...............................................................................................................................1297.2.3严格控制准入条件...............................................................................................................................1297.2.4强化工业废气治理...............................................................................................................................1307.2.5加强施工期、交通扬尘控制...............................................................................................................1317.2.6加强机动车尾气控制...........................................................................................................................1327.3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327.3.1加强项目管理,实行源头控制...........................................................................................................1327.3.2废水收集、综合处理、排放系统优化................................................................................................1327.3.3加强企业内部废水管理.......................................................................................................................1337.3.4水系、河道综合整治...........................................................................................................................1347.4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357.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367.6地下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377.7土壤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387.8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397.9环境风险保护措施.......................................................................................................................................1397.9.1风险防控体系及事故防范措施...........................................................................................................1397.9.2危险源的监控和限制...........................................................................................................................1427.9.3流域水环境风险防控措施...................................................................................................................1428环境影响跟踪评价与规划所含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1448.1环境影响跟踪评价.......................................................................................................................................1448.1.1环境质量监测.......................................................................................................................................1448.1.2重点污染源及风险源监控建议...........................................................................................................1458.1.3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1468.1.4跟踪评价计划与要求...........................................................................................................................1468.2对入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1479产业园区环境管理与环境准入.........................................................................................................................1489.1严格生态保护红线.......................................................................................................................................1489.2严守环境质量底线.......................................................................................................................................1499.3严控资源利用上线.......................................................................................................................................1499.4严格环境准入...............................................................................................................................................15010公众参与............................................................................................................................................................15110.1工作目的和原则.........................................................................................................................................151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IV10.2组织形式和工作内容.................................................................................................................................15110.3小结.............................................................................................................................................................15111评价结论............................................................................................................................................................151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11前言1.1任务由来吴江区位于太湖之滨和江苏省最南。南连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桐乡市和湖州市南浔区,北接苏州吴中区和昆山市,东临上海市青浦区,正当江苏、浙江和上海三省、市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境内水道纵横、湖荡密布,本市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素有古运河畔“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称。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为“开发区”)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于1993年同意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苏政复[1993]56号),批复面积8km2,启动区面积为3.92km2,2002年,开发区对下辖行政区进行统一规划建设,组织编制了《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规划范围约80km2,该规划环评于2005年10月获得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的批复(苏环管[2005]269号)。2010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由省级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办函[2010]151号),2018年2月26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了2018年第4号公告,公布了《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准面积3.92km2。根据《关于明确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范围的意见》(吴政发〔2019〕143号),明确吴江开发区的管理范围面积为82.8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北至兴吴路—吴淞江,西至东太湖—中山南路,南至江兴路—五方路—东西快速干线,东至长牵路河—双庙港—富家路。其中经国务院批准(核心区)面积为3.92平方公里,通过委托代管方式实际管辖的示范辐射带动区面积为78.88平方公里。开发区针对管辖范围82.8平方公里进行新一轮规划建设,组织编制了《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21-2035)》,将开发区建成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依托本地区的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把规划区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高级生产服务和高品质居住为主导的,融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于一体的,科技、文化、生态、高效的现代化新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环环评〔2020〕65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要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21-2035)》应同步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此,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委托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开展本轮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在开发区管委会的大力协助下,在充分收集资料、现场踏勘、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21-2035)环境影响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2报告书》。1.2评价依据1.2.1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行政性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修订)》,2018年12月29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年修订)》,2019年4月23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修订)》,2018年1月1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修订)》,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十五部法律的决定》修正);(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年修订)》,2020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修订)》,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修正;(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19年1月1日起施行;(9)《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修订)》,2012年7月1日起施行;(10)《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18年修订)》,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十五部法律的决定》修正);(1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6年修订)》,2016年9月1日起施行;(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修订)》,2016年9月1日起施行;(1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国务院第559号条令),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14)《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2019年1月1日起施行;(15)《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2012年1月12日;(16)《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2013年9月10日;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3(17)《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2015年4月2日;(18)《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2016年5月28日;(1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2018年6月16日;(20)《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国发〔2018〕22号),2018年7月3日;(21)《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保部第15号令),2020年11月25日;(22)《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环环评〔2020〕65号),2020年11月13日;(23)《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11〕99号),2011年8月11日;(24)《关于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工作的意见》(环发〔2015〕178号),2015年12月30日;(25)《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的指导意见(试行)》(环办环评〔2016〕14号),2016年2月24日;(26)《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2016〕150号,环保部办公厅2016年10月27日印发;(27)《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2012年7月3日;(28)《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2012年8月8日;(29)《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2019年10月30日;(30)《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令2019第27号);(31)《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年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令2020第32号);(32)《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本)》,2018年12月21日实施;(33)《关于加强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及原址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发〔2014〕66号);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4(3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5年4月25日);(35)《关于印发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的通知》(环水体〔2018〕181号);(36)《关于发布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试行)的通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第89号)。1.2.2地方法规、政策(1)《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8年11月23日修订;(2)《江苏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2018年3月28日修订;(3)《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18年3月28日修订;(4)《江苏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1-2020)》(苏政发〔2014〕20号);(5)《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2018年11月23日修正;(6)《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环境基础设施三年建设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苏政办发〔2019〕25号),2019年3月7日;(7)《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9〕24号),2019年3月1日;(8)《“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方案》(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2016年12日1日;(9)《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10)《省水利厅、省发改委关于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和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苏水资〔2014〕26号),2014年6月30日;(11)《省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2〕27号),2012年3月15日;(12)《江苏省关于切实加强危险废物监管工作的意见》(苏环规〔2012〕2号),2012年8月29日;(13)《省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意见》(苏政发〔2013〕11号),2013年1月29日;(14)《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发〔2018〕122号);(15)《关于进一步加强污水处理厂污染减排工作的通知》(苏环办〔2013〕249号),2013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5年8月21日;(16)《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苏环办〔2015〕175号),2015年12月28日;(17)《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苏政发〔2016〕169号),2016年12月27日;(18)《加强建设项目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准入审核的通知》(苏环办〔2014〕148号),2014年6月9日;(19)《关于修改<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部分条目的通知》(苏经信产业〔2013〕183号),2013年3月15日;(20)《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18〕74号);(21)《江苏省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8年3月28日;(22)《江苏省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苏政办发〔2019〕52号),2019年6月2日;(23)《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苏政复〔2003〕29号),2003年3月;(24)《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20〕1号);(25)《关于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通告》(苏环办〔2018〕299号);(26)《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苏政办发〔2018〕91号);(27)《关于切实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苏环办〔2017〕140号);(28)《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通知》(苏环办〔2020〕224号);(29)《江苏省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119号);(30)《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及修改,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8年1月24日;(31)《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打好太湖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19〕4号),2019年1月15日;(32)《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江苏省实施细则(试行)》(苏长江办发〔2019〕136号);(33)《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苏政发〔2020〕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649号);(34)《江苏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苏水节〔2019〕7号);(35)《省政府关于加强全省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规范化管理的通知》(苏政发〔2020〕94号);(36)《苏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苏府〔2007〕129号);(37)《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科技局关于苏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技术指引的通知》(苏府办〔2010〕24号);(38)《市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苏府〔2016〕60号);(39)《苏州市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苏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2004年9月1日施行);(40)《关于印发苏州市推进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清洁原料替代及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苏经信节综〔2018〕1号)。1.2.3有关技术导则与规范(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130-2019;(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产业园区》HJ131-2021;(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10)《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1.2.4其他(1)《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2021-2035)》;(2)《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审查意见(苏环管[2005]269号);(3)吴江统计年鉴;(4)开发区日常环境监测资料等;(5)开发区内主要企业、污水处理厂等环评报告及批复、验收监测报告及验收意见、排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7污许可、在线监测数据;(6)项目组收集的其他相关资料。1.3评价目的和原则1.3.1评价目的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通过评价提供规划决策所需的资源与环境信息,识别制约规划实施的主要资源和环境要素,分析、预测与评价规划实施可能对区域、流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论证规划方案的生态环境合理性和环境效益,提出规划优化调整建议;明确不良生态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建议和管控要求,为开发区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推动其高质量发展。1.3.2评价原则突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源头预防作用,优化完善开发区规划方案,强化开发区污染防治,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1)全程互动评价在规划编制早期介入并全程互动,确定公众参与及会商对象,吸纳各方意见,优化规划。(2)统筹协调协调好产业发展与区域、开发区环境保护关系,统筹开发区减污降碳协同共治、资源集约节约及循环化利用、能源智慧高效利用、环境风险防控等重大事项,引导开发区生态化、低碳化、绿色化发展。(3)协同联动衔接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细化开发区环境准入,指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及其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简化,实现区域、开发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系统衔接和协同管理。(4)突出重点立足规划方案重点和特点以及区域资源生态环境特征,充分利用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的数据资料及成果,对规划实施的主要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并重点关注制约区域生态环境改善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和重大环境风险因子。。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81.4评价范围1.4.1时间范围与规划时段一致,评价规划期为近期2025年、远期2035年。1.4.2空间范围以开发区规划范围为基础,兼顾周边地区,充分考虑规划实施的影响,确定本次评价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见表1.4-1。表1.4-1评价范围一览表环境要素评价范围环境空气开发区规划范围及其边界外延2.5km范围地表水环境开发区规划范围内及周边主要水体地下水环境开发区规划范围并适度考虑地下水流场土壤环境开发区规划范围声环境开发区规划范围及其边界外延200m范围生态环境同大气评价范围环境风险开发区规划范围及其边界外延3km范围1.5评价工作重点(1)开展产业园区发展情况与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生态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规划实施主要生态、环境、资源制约因素分析。(2)识别规划实施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和风险因子,分析规划实施生态环境压力、污染物减排和节能降碳潜力,预测与评价规划实施环境影响和潜在风险,分析资源与环境承载状态。(3)论证规划产业定位、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布局、建设时序及环境基础设施等的环境合理性,并提出优化调整建议,说明优化调整的依据和潜在效果或效益。(4)提出既有环境问题及不良环境影响的减缓对策、措施,明确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跟踪监测与评价要求、规划所含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制定或完善产业园区环境准入及产业园区环境管理要求,形成评价结论与建议。1.6评价因子区域环根据对开发区现有企业的调查筛选和规划污染源的分析,结合区域的环境现状和我国相应的控制标准,确定本次规划环评的环境评价因子,见表1.6-1。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9表0-1环境评价因子评价要素现状评价因子影响评价因子总量控制因子大气SO2、NO2、TSP、PM10,HCl、甲苯、二甲苯、硫酸雾、TVOC、NH3SO2、NO2、TSP、PM10、甲苯、二甲苯、非甲烷总烃、NH3、硫酸雾、VOCs烟粉尘、SO2、NOx、VOCs地表水pH、水温、DO、COD、高锰酸盐指数、BOD5、SS、NH3-N、TP、石油类、挥发酚、硫化物、甲苯、六价铬、铜COD、氨氮、总磷、总氮COD、氨氮、总磷、总氮地下水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硫酸盐、亚硝酸盐、硝酸盐、氯化物、六价铬、铜、锌、镍COD、氨氮、总磷/噪声连续等效A声级连续等效A声级/土壤pH、镉、汞、砷、铜、铅、铬(六价)、锌、镍、VOCs(包括四氯化碳、氯仿、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顺-1,2-二氯乙烯、反-1,2-二氯乙烯、二氯甲烷、1,2-二氯丙烷、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1,2,3-三氯丙烷、氯乙烯、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乙苯、苯乙烯、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一溴,二氯甲烷、溴仿、二溴氯甲烷、1,2-二溴乙烷)、SVOCs(包括硝基苯、苯胺、2-氯酚、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䓛、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萘、六氯环戊二烯、2,4-二硝基甲苯、2,4-二氯酚、2,4,6-三氯酚、2,4-二硝基酚、五氯酚、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石油烃,包含《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表1全部基本项目45项,表2其他项目14项。//底泥pH、镉、汞、砷、铜、铅、总铬、锌、镍。//生态生态调查评价与生态影响分析//固体废物一般工业固废、危险废物、生活垃圾//1.7环境功能区划与评价标准1.7.1环境功能区划(1)环境空气:根据《江苏省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开发区所在区域大气环境为二类区。(2)水环境: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苏州市水环境功能区划》,太湖水功能区划为II类水体,吴松江、江南运河、大窑港、仪塔河、柳胥港、长牵路河水功能区划为Ⅳ类水体,开发区其它水功能区划为III类水体。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10(3)噪声: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开发区内居住、商业混合区执行2类标准,工业区执行3类标准,交通干线两侧执行4a类标准。1.7.2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及修改单,部分指标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非甲烷总烃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中计算非甲烷总烃排放量标准时使用的环境质量标准值。具体标准详见表1.7-1。表0-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mg/m3)标准来源SO2年平均0.0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及修改单24小时平均0.151小时平均0.50NO2年平均0.0424小时平均0.081小时平均0.20CO24小时平均41小时平均10O3日最大8小时平均0.161小时平均0.2PM10年平均0.0724小时平均0.15PM2.5年平均0.03524小时平均0.075NOx年平均0.0524小时平均0.11小时平均0.25氟化物1小时平均0.02甲苯1h平均0.2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HCl1h平均0.05硫酸雾1h平均0.3二甲苯1h平均0.2氨1h平均0.2TVOC8h平均0.6非甲烷总烃1h平均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11(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吴松江、江南运河、大窑港、仪塔河、柳胥港、长牵路河水功能区划为Ⅳ类标准,开发区其它水功能区划为III类水体标准。表0-2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mg/L,pH无量纲)项目PHDOCODBOD5悬浮物石油类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挥发酚III类6~95204300.051.06.00.20.005IV类3306600.51.510.00.30.01项目硫化物六价铬铜甲苯III类0.20.051.00.7IV类0.50.051.0(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具体指标值见表1.7-3。表0-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mg/L,pH无量纲)项目pH总硬度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挥发酚氰化物氯化物铁铅Ⅰ类6.5-8.5≤150≤0.02≤0.01≤2.0≤0.001≤0.001≤50≤0.1≤0.005Ⅱ类6.5-8.5≤300≤0.10≤0.10≤5.0≤0.001≤0.01≤150≤0.2≤0.005Ⅲ类6.5-8.5≤450≤0.50≤1.00≤20≤0.002≤0.05≤250≤0.3≤0.01Ⅳ类5.5-6.5,8.5-9≤650≤1.50≤4.80≤30≤0.01≤0.1≤350≤2.0≤0.10Ⅴ类<5.5,>9>650>1.50>4.80>30>0.01>0.1>350>2.0>0.10项目六价铬砷汞镉硫酸盐高锰酸盐指数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锰溶解性总固体Ⅰ类≤0.005≤0.001≤0.0001≤0.0001≤50≤1.0≤100≤3.0≤0.05≤300Ⅱ类≤0.01≤0.001≤0.0001≤0.001≤150≤2.0≤100≤3.0≤0.05≤500Ⅲ类≤0.05≤0.01≤0.001≤0.005≤250≤3.0≤100≤3.0≤0.1≤1000Ⅳ类≤0.1≤0.05≤0.002≤0.01≤350≤10≤1000≤100≤1.5≤2000Ⅴ类>0.1>0.05>0.002>0.01>350>10>1000>100>1.5>2000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12(4)声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3类、4a类标准。表0-4声环境质量标准区域功能类别标准值dB(A)依据昼间夜间公路主干线4a705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工业区3类6555混合区2类6050(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执行《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表1中用地标准筛选值及《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风险筛选值,河流底泥执行《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风险筛选值。具体标准值见表1.7-5、表1.7-6。表0-5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mg/kg)序号污染物污染物项目第一类用地筛选值序号污染物污染物项目第一类用地筛选值1重金属和无机物砷2024挥发性有机物1,2,3-三氯丙烷0.052镉2025氯乙烯0.123六价铬3.026苯14铜200027氯苯685铅400281,2-二氯苯5606汞8291,4-二氯苯5.67镍15030乙苯7.28挥发性有机物四氟化碳0.931苯乙烯12909氯仿0.332甲苯120010氯甲烷1233间二甲苯+对二甲苯163111,1-二氯乙烷334邻二甲苯222121,2-二氯乙烷0.5235半挥发性有机物硝基苯34131,1-二氯乙烯1236苯胺9214顺-1,2-二氯乙烯66372-氯酚25015反-1,2-二氯乙烯1038苯并〔a〕蒽5.516二氯甲烷9439苯并〔a〕芘0.55171,2-二氯丙烷140苯并〔b〕荧蒽5.5181,1,1,2-四氯乙烷2.641苯并〔k〕荧蒽55191,1,2,2-四氯乙烷1.642䓛490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13序号污染物污染物项目第一类用地筛选值序号污染物污染物项目第一类用地筛选值20四氯乙烯1143二苯并〔a,h〕蒽0.55211,1,1-三氯乙烷70144茚并〔1,2,3-cd〕芘5.5221,1,2-三氯乙烷0.645萘2523三氯乙烯0.7/表0-6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mg/kg)序号污染物项目风险筛选值pH≤5.55.5<pH≤6.56.5<pH≤7.5pH>7.51镉水田0.30.40.60.8其他0.30.30.30.62汞水田0.50.50.61.0其他1.31.82.43.43砷水田30302520其他404030254铅水田80100140240其他70901201705铬水田250250300350其他1501502002506铜果园150150200200其他50501001007镍60701001908锌2002002503001.7.3污染物排放标准(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开发区大气污染物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有行业标准的执行行业标准,无行业标准的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2/4041-2021)中表1标准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二级标准;锅炉污染物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表3标准,其中燃气锅炉氮氧化物排放浓度执行《长三角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低氮改造不高于50mg/m3的要求;工业炉窑污染物执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3728-2019)。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14表0-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摘录)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依据SO22001.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2/4041-2021NOX1000.47颗粒物201非甲烷总烃603苯10.1甲苯100.2二甲苯100.72苯系物251.6氯化氢100.18氯气30.072氟化物30.072氰化氢10.05硫酸雾51.1表0-8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mg/Nm3)污染物新建锅炉燃油锅炉燃气锅炉烟尘3020SO210050NO2200150烟气黑度(格林曼黑度,级)≤1依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表3(2)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开发区内现有运东、城北两座污水处理厂,开发区西部废水接管吴江城南污水处理厂。三座污水处理厂尾水均执行《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1072-2018)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规划区内污水处理厂将全部提标改造,尾水主要污染物达到苏州特别排放限值,其他污染物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各污水厂进出水水质标准见表1.7-10。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15表1.7-10相关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标准(单位:mg/L,pH无量纲)/类别pHCODBOD5SS氨氮总磷总氮运东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标准6~9≤420≤200≤300≤30≤11≤50现状出水标准6~9≤50≤10≤10≤4(6)≤0.512(15)规划出水标准6~9≤30≤10≤10≤1.5(3)≤0.3≤10城北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标准6~9≤350≤160≤220≤30≤5≤50现状出水标准6~9≤50≤10≤10≤5(8)≤0.5≤20规划出水标准6~9≤30≤10≤10≤1.5(3)≤0.3≤10城南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标准6~9≤350≤160≤200≤30≤5≤40现状出水标准6~9≤30≤10≤10≤1.5(3)≤0.3≤10规划出水标准注: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3)噪声排放标准区域噪声排放标准如下:表0-11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区域功能类别标准值dB(A)依据昼间夜间交通主干线二侧47055《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工业区36555混合区26050居住区155451.8环境保护目标1.8.1大气环境评价范围为规划边界外延2.5km的区域,以规划范围的西南角为原点(0,0),该范围内现状及规划保护目标见表1.8-1。表1.8-1现状大气环境重点保护目标编号敏感目标方位距开发区边界最近距离(m)规模功能开发区内1清树湾社区//11800居住/二级2花港社区//41500居住/二级3姚家庄社区//15400居住/二级4柳胥社区//48400居住/二级5北门社区//40600居住/二级6淞南社区//51300居住/二级7三里桥社区//23800居住/二级8庞南社区//25500居住/二级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16编号敏感目标方位距开发区边界最近距离(m)规模功能9旁山湖社区//36300居住/二级10同兴社区//32200居住/二级11栅桥社区//23700居住/二级12长安社区//27400居住/二级13城南社区//44400居住/二级14凌益社区//3200居住/二级15叶泽社区//36700居住/二级16西联社区//3600居住/二级开发区外1吴江松陵城区W100约48739户集镇/二级2太湖风景名胜区同里景区E50—景区/二级3同里镇区E100约16843户集镇/二级4湾里村(吴中区)N680约270户居住/二级5南浜村(吴中区)N260约250户居住/二级6马巷(吴中区)N540约200户居住/二级7东湖社区(吴中区)W120约5475户居住/二级8村前嘴(吴中区)W280约180户居住/二级6八坼镇镇区S150约3895户集镇/二级1.8.2地表水地表水评价范围主要为开发区内及周边主要河流。地表水敏感目标为:太湖、江南运河、吴松江以及开发区内河流等,区域水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8-2。表1.8-2地表水环境敏感目标河流名称位置距离(km)水质目标太湖庙港水源地太湖庙港取水口经度120.4548,纬度31.0039;以取水口为圆心,半径500m范围内水域为一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外延2000m的水域范围至一级保护区陆域外延3000m的陆域范围为二级保护区。21.0SW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水标准吴江华衍水务有限公司第二水厂取水口以取水口为中心,半径为500m的区域范围为一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外延2000m水域和3000m陆域范围为二级保护区。15.5SW吴江区东太湖应急备用水源地吴江区应急备用水源地蓄水区,位于原吴江市横扇镇,利用东太湖围垦圩子,将盛西圩、盛东圩(部分)、老太湖西圩和老太湖东圩(部分)建成一个蓄水。江南运河开发区西侧,部分在开发区内紧邻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标准吴松江开发区北侧紧邻长牵路河、仪塔河、大窑港和柳胥开发区内-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17港西塘河、枫津河、长白荡、行船路、方尖港、夏家浜河开发区内-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标准1.8.3声环境声环境评价范围为开发区规划范围,主要保护目标为区内的村庄、居民点、学校等,见表1.8-1。1.8.4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为规划边界外延2.5km的区域,根据《江苏省生态空间区域管控规划》和《江苏省国家级生态红线保护规划》,涉及的生态保护目标主要有太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同里(吴江区、吴中区)景区、太湖(吴江区)重要保护区、长白荡重要湿地、黄泥兜重要湿地和江苏吴江同里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空间保护区域具体见表1.8-3。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18表1.8-3生态环境重点保护目标序号生态空间保护区域名称主导生态功能范围面积(km2)与开发区边界的距离(m)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生态空间管控区范围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生态空间管控区域面积总面积1太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同里(吴江区、吴中区)景区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东面以苏同黎公路、屯浦塘为界,南面以松厍公路为界,西面以云梨路、上元港、大庙路、未名一路为界,北面以未名三路、洋湖西侧200米、洋湖北侧为界/18.9618.968002太湖(吴江区)重要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分为两部分:湖体和湖岸。湖体为吴江区内太湖水体(不包括庙港饮用水源保护区)。湖岸部分为(除太湖新城外)沿湖岸5公里范围(不包括太浦河清水通道维护区、松陵镇和七都镇部分镇区),太湖新城(吴江区)太湖沿湖岸大堤1公里陆域范围/180.80180.80区内3长白荡重要湿地湿地生态系统保护/长白荡水体范围/1.231.232004黄泥兜重要湿地湿地生态系统保护/黄泥兜水体范围/3.083.082005江苏吴江同里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江苏吴江同里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总体规划中确定的范围(包括湿地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等)/9.00/9.00800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191.9评价技术路线图1.9-1评价技术路线图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202规划分析2.1规划编制背景2.1.1开发区发展历程开发区发展历程详见图2.1-1。表2.1.1-1吴江开发区发展历程时间名称批准机构批准/规划环评面积(km2)范围规划环评情况1993年江苏省吴江经济开发区江苏省人民政府8/80东至京杭大运河、南至中环路、西至苏州河、北至瓜泾港苏环管[2005]269号2006年江苏吴江经济开发区国土资源部等3.92东至京杭运河、大同电子围墙西边线、三淞河,南至江兴东路、江陵西路,西至京杭运河、西塘河、瓜泾港,北至瓜泾港、瓜泾路/2007年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集中区苏州市人民政府1.2南闸路以南,长纤路河(长牵路河)以西,吉市东路以北,庞金路及苏嘉杭高速公路以东苏环审〔2012〕260号2010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务院3.92东至京杭运河、大同电子围墙西边线、三淞河,南至江兴东路、江陵西路,西至京杭运河、西塘河、瓜泾港,北至瓜泾港、瓜泾路/2020年取消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集中区化工定位江苏省人民政府///2.2本轮规划概述2.2.1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西部区域(以下简称为规划区),东至长牵路河—双庙港—叶泽湖,南至五方港-东西快速干线,西至枫津河-东太湖-京杭大运河-中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21山南路-花园路,北至兴吴路-吴淞江,总面积为82.82平方公里。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近期为2021-2025年,规划远期至2035年。2.2.2规划目标与功能定位规划目标: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依托本地区的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把规划区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高级生产服务和高品质居住为主导的,融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于一体的,科技、文化、生态、高效的现代化新区。功能定位:(1)苏州南部综合性现代科技新城开发区由单一工业园区向综合性科技城区转变,形成以产业为支撑、科技创新资源聚集、生态环境良好的新型城市,引导居住、商业、文化、教育、科研等产业集中布置。(2)产业转型升级产城融合示范区以现有产业为基础,依托环境优势、区位优势,积极拓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淘汰产能落后、环境污染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完善相关生产性公共设施的配套服务,完成从传统工业区到高新技术产业区的转型跨越。2.2.3人口规模规划近期2025年人口规模约39.9万人,远期2035年人口规模约46.58万人。2.2.4产业发展规划针对吴江产业发展模式,规划建议开发区重点发展以下产业:1、电子信息产业抓住世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立足现有基础,不断延伸产业链,全力打造电脑及周边产品、通讯及网络、新型电子元器件等行业群。通过增量投入提升发展质量,提高高科技、高附加值和高适用性产品的比重,重点加快光电产业发展,形成以高、中档产品为主的各层次兼备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格局。通过不断增强开发功能和集聚效应,继续做大提升吴江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水平和在国内的行业地位。具体而言,可发展以下细分产业:(1)大力吸引显示器制造业(2)继续完善和发展电子元器件制造表面贴装片式元器件:金属电极片式陶瓷电容器、片式电阻器、片式电感器、片式钽电容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22器和片式二、三极管;敏感元器件及传感器:电压敏、热敏和气敏产品;绿色电源: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和聚化合物电池;高频及射频器件:高频声表面波器件、微波介质器件等;印刷电路板(PCB);微电子机械系统产品(MEMS);LED产品。(3)吸引有潜力的光通信企业2、生物医药产业以开发区现有生物医药企业和孵化载体为基础,重点围绕医药生物技术、新型医疗器械、大健康服务等领域,医药生物技术领域以纳米医药技术、结构生物、合成生物、新型疫苗、原创新药等为主,新型医疗器械领域以无/微创检测设备、个人健康指标检测和功能状态评价装置、移动体检系统、可穿戴医疗设备、智能康复辅具为主,大健康产业领域以保健用品、营养食品、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医疗大数据等为主。3、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大力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利用在高性能合金、特种钢材等领域的基础,以新能源装备、新型金属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光纤光缆材料为重点,着力培育引进一批项目,加快提高产业规模水平。新型金属材料主要包括高性能合金、不锈钢、金属复合材料等产品;电子信息材料以光电子材料为代表,主要产品包括光电玻璃、LED等光电子器件,以及半导体、集成电路材料等。4、物流园区建设开发区国际物流中心,培育现代物流产业框架体系,重点发展为大型制造企业和大型专业市场配套的物流服务,包括为大型生产企业和专业市场提供仓储、运输、配送等基础物流服务,以及组装、配送、货代、订单处理、贸易、分销等增值物流服务。发展方向应该是终端电子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相结合的综合性市场,由传统综合市场的单纯交易模式向交易、仓储、配送、市场供需信息中心,供应商库存管理、供应链解决方案、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等及多种增值服务结合的综合供应链服务模式转型。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235、第三产业(1)生产型服务业围绕吴江的产业链发展,打造若干产业链,抓一些前端和最终市场,前端主要包括研发、工业设计和科技服务业等,同时加大一些相关信息、市场商情等的收集研究工作,为现代制造业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最终市场方面,围绕产品品牌,建立国内外营销网络,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区、物流等行业,注重品牌塑造。与此同时,技术含量较高的,附加值高的服务也是发展的重点。(2)生活型服务业开发区作为新城区功能载体,其居住功能应得到全面提升和改善,因此,生活型服务业首先应该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根据新城发展和市民需要,以及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消费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加强服务设施建设,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2.2.5空间布局规划规划区的空间布局结构为“一心、两带、五片区”。一心:开发区新城综合服务中心,发展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公益性公共设施、金融商贸服务业等,是未来整个开发区科技新城的主中心。两带:为云梨路、中山路公共设施服务带,规划沿云梨路、中山路发展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五片:分中部新城片区、西北部混合片区、西南部高科技工业片区、北部混合片区、南部工业片区,总体形成“中部居住服务、南北工作就业”的空间格局。其中,中部新城片区以云梨路为中心,重点发展居住及产业服务公共设施类用地;西北部混合片区主要以工业用地调整为主,形成居住、工业相对混合的综合片区;西南部高科技工业片区结合松陵南部新中心的建设发展高科技工业,并适当安排配套居住用地;北部混合片区重点发展电子等工业,并适当安排商贸及居住用地;南部工业片区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区、物流、机械制造等产业。根据开发建设规划确定的功能分区,结合开发区的整体发展变化,将工业用地划分为8个工业组团。(1)运西电子产业园:七里港以北、京杭大运河以西、绕城高速以南、鲈乡北路以东的区域,主要以现状为主,产业包括电子、通信、纺织等。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24(2)运东电子产业园:运东大道以东、同津大道以西、瓜泾东路以南、云梨路以北区域,主要以现状为主,产业包括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3)日资产业园:云黎路以南、东太湖大道以北、运东大道以东、苏嘉杭高速以西的区域,主要以现状为主,产业包括光电、模具、塑胶等。(4)民营企业园:运西片区,联杨路以南区域,主要以产业现状为主,产业包括科研孵化、电子科技、生物医药、机械设备等。(5)中小企业园:东太湖大道以南、云龙大道以北、高速公路两侧的区域。产业包括电子信息、塑胶制品、包装印刷、模具等。(6)欧美企业园:兴东路以东、光明河以西的区域。产业包括电子、机电一体化、汽车零配件、新兴产业等。(7)综合保税产业园:东至苏嘉杭高速公路、西至京杭大运河、南至夏家浜河、北至龙字湾路。产业包括加工制造、保税物流、维修检测、研发设计、跨境电商。(8)智能装备产业园:苏嘉杭高速公路以东、云龙大道以南的区域。产业包括微电子技术、新材料、生物工程技术、智能装备产业。2.2.6用地规划开发区规划总用地面积为8282.23公顷,规划用地情况见表2.2.6-1。其中,规划建设用地为6874.57公顷,约占规划总用地的83%。表2.2.6-1规划用地平衡表序号用地性质近期远期面积(公顷)比例(%)面积(公顷)比例(%)R(R)居住用地1520.3922.121531.0522.27其中(R1)一类居住用地5.30.085.30.08(R2)二类居住用地1327.1619.311337.8219.46(RB)商住混合用地151.762.21151.762.21(Rax)幼托用地31.470.4631.470.46(Raz)基层社区中心用地4.70.074.70.07A(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88.642.741962.85其中(A1)行政办公用地22.230.3222.230.32(A2)文化设施用地8.580.128.580.12(A3)教育科研用地130.781.9138.142.01(A4)体育场馆用地1.990.031.990.03(A5)医疗卫生用地18.350.2718.350.27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25(A6)社会福利用地5.960.095.960.09(A7)文物古迹用地0.750.010.750.01B(B)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376.525.48376.525.48其中(B1)商业用地184.252.68184.252.68(B2)商务设施用地2.880.042.880.04(B1B2)商业商务混合用地157.582.29157.582.29(B1B3)商业娱乐混合用地16.270.2416.270.24(B4)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9.120.139.340.14(B9)其他服务设施用地3.130.053.130.05M(M)工业用地2437.4635.462381.2934.64其中(M1)一类工业用地2214.4632.212214.4632.21(M2)二类工业用地2233.24166.832.43W(W)物流仓储用地49.140.7149.140.71其中(W1)一类物流仓储用地49.140.7149.140.71S(S)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1025.5114.921025.5114.92其中(S1)城市道路用地943.8313.73943.8313.73(S2)城市轨道交通用地34.250.534.250.5(S3)交通枢纽用地11.770.1711.770.17(S4)交通场站用地35.660.5235.660.52U(U)公用设施用地46.020.6746.020.67其中(U1)供应设施用地15.090.2215.090.22(U2)环境设施用地28.910.4228.910.42(U3)安全设施用地1.980.031.980.03(U9)安全设施用地0.0400.040G(G)绿地与广场用地962.414962.414其中(G1)公园绿地545.297.93545.297.93(G2)防护绿地413.466.01413.466.01(G3)广场用地3.650.053.650.05T(T)弹性用地268.493.91306.644.46(H11)城市建设用地6874.571006874.57100(H23)港口用地7.747.74(H42)安保用地0.980.98(E1)水域1145.351145.35(E2)农林用地225.23225.23(E9)空闲地28.3628.36总规划用地8282.238282.23(1)居住用地规划总居住用地1531.05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22.27%。规划区居住用地集中布局在三片,分别为运西北片、运西南片和运东片。(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26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95.44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2.84%。(3)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376.52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5.48%。(3)工业用地规划工业用地2381.29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34.64%,位于8个产业园区。(4)仓储用地规划仓储用地49.14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0.71%,主要位于综合保税区。(5)绿地与广场用地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为962.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4.0%,其中,公园绿地面积为545.29公顷,防护绿地面积为413.46公顷,广场用地面积3.65公顷。2.2.7基础设施规划2.2.7.1道路规划(1)对外交通苏州轨道交通四号线:规划沿枫津河东侧向南延伸苏州轨道交通四号线至松陵城区,沿鲈乡北路至江兴西路,沿苏州河西侧穿过湖滨新城,沿东太湖大道穿过京杭大运河,沿甘泉路到达甘泉路东侧的松陵车辆段。高速公路:增强苏州绕城高速公路与规划片区的联系,规划片区通过江陵西路、苏嘉杭高速公路以及云龙大道和苏震桃一级公路实现与苏州绕城高速公路的联系。一级公路:一级公路包括227省道、227省道改线、苏震桃一级公路、南北快速路和松金公路。为提高规划片区与市域南部的联系,同时解决227省道过境交通穿越城区的问题,规划227省道改线至京杭运河东侧,利用同津大道承担市域过境交通的功能。二级公路:二级公路包括松周公路与松北公路,强化规划区与东部城镇的联系。(2)城市道路交通快速路:规划江陵西路、江陵东路、同津大道、庞北路以及云龙大道为城市快速路,与规划的苏震桃一级公路共同构成规划片区快速环路系统,规划快速路长44公里。规划江陵东路、江陵西路、同津大道、云龙大道以及庞北路远期采用高架的方式。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27主干路:规划快速路与主干路共同构成“七横七纵”的城市主要干路网络,“七横”由北向南依次为花港路、瓜泾西路-瓜泾东路、江兴西路-江兴东路、云梨路、湖心西路-湖心东路、东太湖大道、庞杨路-叶新路,“七纵”由西向东依次为仲英大道、鲈乡北路、中山北路-中山南路、长安路、交通路(老227省道)、运东大道、庞北路-庞金路。本次规划主干路长83公里。2.2.7.2给水工程规划(1)水源规划远期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用水水源为东太湖,主要由吴江第一水厂、第二水厂供水。(2)水厂吴江市第一水厂位于市域西部七都镇庙港,现状规模为60万立方米/日,水源为东太湖水。吴江第二水厂位于松陵城区云龙大道与捕捞中心河相交处东南,现状规模为30万立方米/日。(3)管网保留现状沿环湖路敷设的吴江第一水厂至松陵增压泵站的DN1200毫米的区域供水干管,规划沿仲英大道—东太湖大道路—中山路新建一根DN1200毫米区域供水干管至松陵增压泵站。沿云龙大道敷设由吴江第二水厂至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域供水干管,管径为DN1600毫米。沿吴家港西侧—高新路—苏州河路—西环路敷设DN1400毫米区域供水管道,与苏州市区区域供水管道联网,确保吴江供水安全。沿笠泽路—苏州河路—江陵西路敷设DN1000毫米供水干管,与开发区运东地区供水干管联网,确保开发区供水安全。2.2.7.3污水工程规划(1)污水处理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运东片区江兴东路以北、以南地区污水经管网收集后进入开发区运东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规划扩建运东污水处理厂至规模18.5万立方米/日,用地14公顷,处理后尾水排入吴淞江。规划运西北片区瓜泾港以南地区和瓜泾港以北、苏州绕城高速公路以南地区接入吴江城北污水处理厂,扩建现状吴江城北污水处理厂,达到规模8.5万立方米/日,用地8公顷。规划区运西南片区污水进入吴江城南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在规划范围南侧,五方港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西南新建吴江城南污水处理厂,确定规模不低于12万立方米/日,控制用地12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28公顷。(2)污水提升泵站规划远期规划区设置25座污水提升泵站,其中运东片区保留现状9座污水提升泵站;运西北片区内规划共设置10座污水提升泵站;开发区运西南片区内规划共设置1座污水提升泵站。2.2.7.4雨水工程规划(1)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雨水经管道收集后,就近、分散、重力流排入附近河流。(2)雨水管道在红线宽度36米以上道路、32米以上三块板道路下两侧布置,其余道路下单侧布置。(3)雨水管道在道路下位置,两侧布置以慢车道或人行道为主,单侧布置以车行道中间偏东侧、南侧为主。(4)雨水管道起始端覆土深度不小于0.7米,一般情况下干管起点埋深控制在1.3米左右。2.2.7.5供电工程规划规划新增10座110kV变电所,分别为110kV顺达变、110kV明珠变、110kV新港变、110kV友谊变、110kV泾松变、110kV庞东变、110kV凌益变、110kV仪塔变、110kV西联变、110kV龙津变。2.2.7.6燃气工程规划规划区燃气气源为“西气东输”天然气,天然气采用中压管道由吴江天然气门站引来,在片区内形成中压环网供气。规划区燃气设施用地面积0.6公顷,为天然气调压站。天然气高压管道沿苏嘉杭高速东侧敷设至吴江区高中压调压站,规划新建吴江调压站至盛泽城区的天然气次高压管道(1.6MPa),管径DN500。天然气通过中压(0.2~0.4MPa)管道沿江陵西路、江兴西路、同津大道、庞东路等敷设,在区内形成中压环网,中压干管为DN150-DN400。2.2.7.7环境保护规划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29(1)建设引水活水工程加强环境水利工程建设,利用东太湖水体及水质优势,沟通经济开发区内河及湖荡,引太湖、京杭大运河水进入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促使水体有序流动,提高内河及湖荡水体自净能力;积极推进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按计划分期分批对河道实施清淤疏浚。(2)加快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加快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管网建设,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远期污水集中处理率要达到90%以上。(3)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加大污染治理设施的投入,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加快治理设施的技术改造步伐,不断提高治污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淘汰污染严重、能源消耗高的落后的生产项目,着力解决结构性污染,削减污染排放总量。进一步规范污染限制治理制度,加强排污总量审计监督,巩固工业污染源的达标成果。推行清洁生产,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鼓励企业对排放废水作深度处理,实行循环用水,促进污水减量排放。(4)加强大气环境污染控制进行集中供气。调整能源结构,推广使用清洁高效能源,提高除尘效率,划定烟尘控制区,加大监管力度,减少烟尘对大气的污染。结合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绿化建设、选择抗污染树种、发展植物净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5)固体废物工业废物、有毒有害废物、生活垃圾采取减量化优先、资源化为本、无害化处置、市场化运作等综合控制措施。(6)噪声制定噪声控制区建设计划,逐步扩大噪声控制区的覆盖率。加强交通噪声的监控与管理,对噪声允许限度加以控制。(7)生态环境建设完善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共绿地、绿色廊道建设,严格控制沿东太湖、京杭大运河、苏嘉杭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带及沿叶泽湖、清水漾、石头潭、长白荡、烂泥兜绿化带,建设沿河及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30主要道路绿化带,推广庭院、墙面、屋顶、桥体的立体绿化和美化,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环境。2.3规划方案分析对照《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发布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试行)的通知》《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江苏省实施细则(试行)、《江苏省主体功能区划》(苏政发〔2014〕20号)、《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苏政发〔2016〕35号)、《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苏府〔2016〕36号)、《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及区域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苏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苏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的复函》(苏国土资函〔2017〕719号)等文件,开发区本轮规划总体符合相关要求。对照《关于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及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区域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保卫战、水十条、土十条、《太湖流域管理条例》《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十三五”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行动方案》《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10~2030)》,及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三线一单”等,开发区本轮规划基本符合相关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文件的要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313现状调查与评价3.1自然社会环境概况3.1.1地理位置苏州市吴江区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市区位于市域的北缘,东经120°39′,北纬31°09′,北距苏州9km,南距嘉兴60km,东距上海85km,东南离杭州198km,西南离湖州80km。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市区东侧和北侧,北临苏州市区,地处长三角核心位置,东接上海,西濒太湖,南邻杭州,北依苏州,区位优势极佳,江南运河穿境而过,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人才、信息、城市功能配套的集聚为开发区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苏州轻轨4号线、通苏嘉城际铁路的开工建设以及多条高速公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对接将进一步拉近开发区与长三角核心城市的距离,从而大大增强开发区与周边城市的同城化效应。3.1.2地质地貌吴江全境无山,地势低平,自东北向西南缓慢倾斜,南北高差2.0m左右。田面高程一般3.2~4.0m,最高处5.5m,极低处1.0m以下。土壤以壤土质的黄泥土和粘土质的青紫泥为主,其次为小粉土,还有少量的灰土和堆叠土地。开发区属湖泊相沉积平原,除表层土层经人类活动而堆积外,其余均为第四级沉积层,坡度平缓,一般呈水平成层,交互层或夹层,较有规律。地势高,地耐力强,属无地震区域。从地质上来说,该区域位于新华夏系第二巨形隆起带与秦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东延的复合部位,属元古代形成的华南地台,地表为新生代第四纪的松散沉积层堆积。表层耕土约1m左右,然后往下是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粉砂土、粘土等交替出现,平均承载力为15t/m2。地质构造体比较完整,断裂构造不发育,基底岩系刚性程度低,第四纪以来,特别是最近一万年(全新统)以来,无活动性断裂,地震活动少且强度小,周边无强震带通过。根据“中国地震裂度区划图(1990)”及国家地震局、建设部地震办(1992)160号文,苏州境内50年内超过概率10%的烈度值为6度,基本烈度属6度设防区。3.1.3气象气候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属北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较多,无霜期长。2017年,吴江全区年平均气温17.9℃,比常年同期(下同)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32偏高1.4℃,为历史第三高值,冬春季气温连创历史新高。年极端最高气温40.8℃,出现在7月25日;年极端最低气温-3.7℃,出现在1月21日。年降水量1103.7mm,月际分布不均。年降水日146天,偏少6天。9月19日至10月2日,出现最长连续降水日数14天,累计雨量122.9mm;10月18日至11月6日,出现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20天。年日照时数1903.1小时,属正常。6月19日入梅,7月6日出梅,入梅略偏迟、出梅偏早,梅长17天,较常年偏短。梅雨期出现两次较明显的降雨过程。梅雨量为158.1mm,比常年偏少27.1%。初霜日11月24日,终霜日3月9日。全年无霜期259天,偏多26天,初春晚霜冻无踪影,终霜日期明显偏早。全年雪日1天,雾日12天,霾日87天,雷暴日18天。年内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寒潮、暴雨、连阴雨、大雾、大风、强对流天气(雷电、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夏季持续高温、台风等。3.1.4水系、水文吴江地处杭嘉湖平原中部,水面积2.67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22.7%,境内河网密布,主要河流20多条,濒临太湖,南北向有江南运河、澜溪等,东西向有太浦河、吴淞江等,周边水系图见附图3。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典型的水乡,道路基本沿河布置,外河道吴淞江的平均水位为0.92m左右,历史最高洪水水位2.50m(以上为黄海高程)。吴江境内水资源比较丰富。纵横贯通的河、港、浦、塘交织成网,总长3461.89km,平均每平方公里陆地有河道2.94km。地表水中年径流量丰水年为5.41亿m3,正常年为3.60亿m3,一般枯水年2.55亿m3,一般年入境水量约45亿m3,一般年出境水量约40亿m3,约有5亿m3用于补足境内水量不足和水体蒸发,2010年年末吴江全市户籍总人口为799569人,年末全市登记外来暂住人口64.14万人,人均水资源量约3125m3。瓜泾口为吴淞江起源地,为太湖的主要出口,大运河瓜泾站观测资料统计,近50年平均水位(吴淞标高)2.76m,地表水位平均值3-3.6m,开发区土地自然标高在4.3m以上(吴淞标高)。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规定,大窑港(江南运河-同里湖入湖口)、长牵路河(吴淞江-大窑港)、江南运河(尹山大桥-平望八坼镇界)2010年执行Ⅳ类标准,2020年执行Ⅳ类标准,行船路(大浦港-盛家库)2010年、2020年均执行Ⅲ类标准,中元港(大浦港-南星湖)2010年执行Ⅳ类标准,2020年执行Ⅲ类标准,同里湖、大浦港(大浦港枢纽-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33江南运河)2010年、2020年均执行Ⅲ类标准,吴淞江(江南运河-镬底潭下游)2010年执行Ⅴ类标准,2020年执行Ⅳ类标准。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姚家庄、柳胥、吴新三个村庄属于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剩余其他区域属于太湖流域三级保护区,所在区域内水系流向为自北向南、自西向东,不属于入湖河道。3.1.5社会经济概况吴江紧邻上海、苏州、杭州等发达城市,距苏州市区26km,上海虹桥机场54km,浦东国际机场86km,杭州萧山机场80km;距上海洋山港、乍浦港均在百公里半径内;境内苏嘉杭高速、G50高速、318国道、227省道等交通网络。近十年来吴江已发展为中国东部沿海最发达的地区之一。2021年,吴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25.0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7.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3.10亿元,下降2.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86.79亿元,增长6.0%,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924.33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95.14亿元,增长8.5%。经济结构持续优化。2021年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2:51.3:46.5,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5%,服务业占比持续提高。全年完成服务业税收139.18亿元,增长37.8%。全年完成制造业新兴产业产值1893.6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3.5%,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完成新兴产业投资121.13亿元,增长28.9%,增速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量质齐升。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90亿元,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增长10.6%,其中税收收入183.60亿元,增长14.0%,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90.5%,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为近11年来最高。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用于改善民生的投入稳步增加,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3.06亿元,增长10.7%,其中用于民生改善的城乡公共服务支出147.13亿元。市场主体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8225户,其中私营企业10538户,个体工商户17169户。期末全区市场主体总数169486户,其中私营企业达66133户,注册资本3602.42亿元,增长24.9%;个体工商户达98022户,注册资本85.01亿元,增长28.3%。民营经济持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34续壮大,恒力继续入围世界企业500强、列第235位,盛虹、亨通、通鼎等4家企业继续入围中国企业500强,永鼎等5家企业继续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3.2开发区开发与保护现状调查3.2.1开发区开发现状3.2.1.1开发利用范围与用地现状开发区本次规划范围用地现状构成详见表3.2.1-1。由表可知,开发区内现状用地主要包括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道路等几大类。其中,城市建设用地5202.35公顷,约占规划总用地的62.81%,以工业用地为主,水域1145.35公顷,约占规划用地面积的13.83%。表3.2.1-1开发区建设用地现状平衡表序号用地性质面积(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R(R)居住用地1087.4720.90其中(R1)一类居住用地17.130.33其中(R11)住宅(一类)用地17.130.33(R2)二类居住用地1029.4919.79其中(R21)住宅(二类)用地1029.4919.79(R3)三类居住用地16.710.32(Rax)幼托用地11.40.22(Raz)基层社区中心用地2.460.05(RB)商住混合用地10.280.20A(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42.562.74其中(A1)行政办公用地28.050.54(A2)文化设施用地3.640.07(A3)教育科研用地1011.94其中(A31)高等院校用地0.610.01(A33a)小学用地46.080.89(A33b)中学用地44.450.85(A33c)高级中学用地9.860.19(A5)医疗卫生用地8.450.16其中(A51)医院用地8.170.16(A52)医院用地0.280.01(A7)文物古迹用地0.650.01(Aad)居住区级金融、邮政设施用地0.770.01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35序号用地性质面积(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B(B)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151.42.91其中(B1)商业用地122.962.36其中(B11)零售商业用地68.031.31(B12)批发市场用地39.940.77(B14)旅馆用地14.990.29(B2)商务设施用地11.340.22其中(B21)金融保险用地0.950.02(B3)娱乐康体用地7.510.14(B4)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9.420.18其中(B41)加油加气站用地8.170.16(B49)其他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1.250.02(B9)其他服务设施用地0.170.00M(M)工业用地2366.3745.49其中(M1)一类工业用地1854.9135.66(M2)二类工业用地487.69.37(M3)三类工业用地23.860.46W(W)物流仓储用地40.170.77其中(W1)一类物流仓储用地40.170.77S(S)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836.8416.09其中(S1)城市道路用地790.3515.19(S2)城市轨道交通用地30.960.60(S3)交通枢纽用地11.410.22(S4)交通场站用地3.030.06其中(S41)公共交通场站用地1.070.02(S42)社会停车场用地4.720.09(S9)其他交通设施用地1.090.02U(U)公用设施用地57.191.10其中(U1)供应设施用地13.730.26其中(U11)供水用地0.390.01(U12)供电用地10.010.19(U15)通信用地3.330.06(U2)环境设施用地43.120.83其中(U21)排水设施用地29.950.58(U22)环卫设施用地13.170.25(U3)安全设施用地0.340.01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36序号用地性质面积(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其中(U32)防洪设施用地0.340.01G(G)绿地与广场用地520.3510.00其中(G1)公园绿地209.94.03(G2)防护绿地305.925.88(G3)广场用地4.530.09(H11)城市建设用地5202.35100.00(H14)村庄建设用地82.41(H23)港口用地4.93(E1)水域1145.35(E2)农林用地1323.15(E9)空置地524.04总规划用地8282.233.2.1.2产业发展现状3.2.1.2.1产业发展概况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创新驱动为战略,以生态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造“现代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示范区”。多年以来,开发区坚持以促进企业、行业内部及相互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为目标,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不断建立和完善生态工业链条,努力实现企业间和行业间的物质代谢和物质代谢循环。目前,吴江开发区内的产业已经形成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六大产业板块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动漫创意、和广告产业园的设立,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已经初露端倪。①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是吴江开发区的第一大产业,产品门类齐全、数量众多、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大。区内拥有完整的IT产业链,中达电子,泰金宝电子、群光电子、华冠通讯、瑞仪光电等台湾和欧美日韩等300多家知名IT企业相继落户。领军人才项目芯禾电子,融卡智能等异军突起,成为开发区朝阳企业。区内电源供应器、液晶显示面板、手机、数据通讯产品在全国占有很大份额;芯片设计、互联网应用产品、大数据等产业也在迅猛发展。②智能装备制造业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37吴江开发区内聚集了以英格索兰、卡特彼勒、美达王等3家世界500强为代表的40多家生产工程机械、数控机床、注塑机、浇注机、汽车零部件以及印刷、纺织等机械类产品的行业旗舰型企业。其中博众精工、迈为技术、绿控传动,久富农机等一批领军人才企业打破国外垄断,逐步占据国内市场。主要产品有机器人、数控机械、压缩机、建筑机械、挖掘机、太阳能丝网印刷设备等。现汽车转向系统,汽车接收系统,变速箱检测设备,汽车电机,农业机械等装备企业已先后入驻吴江开发区。这些机械行业大企业的聚集与引领,极大地优化了开发区的产业结构,提升了机械产业整体实力,快速推动开发区向制造业强区迈进。③生物医药产业吴江开发区以科技创业园为载体,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园,设立生物医药公共技术平台和生物医药实验平台,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全区已集聚了60多家生物医药领军企业,主要以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为主导产业,众合、君盟、杰成、朗开、近岸蛋白质等发展迅猛,有多个新药和医疗器械已进入美国和中国临床试验。同时,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已引进30多名海归博士人才进驻,其中多人入选江苏省、苏州市和吴江市引才计划,一人入围国家“千人计划”。这些正在培育和孵化的项目涉及生物质能、纳米技术、医药中间体研发以及外包等高端新兴产业领域,实施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位列前沿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业化前景广阔。④新能源产业近年来,吴江开发区以太阳能光伏、能源电池、LED照明等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得到快速发展。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100亿级产业集群。主要企业有亨通光电、通鼎、金刚玻璃等。⑤现代服务业开发区努力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构建制造服务业、科技创新服务外包、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打造以生产、营销、设计、开发、信息、保养、运输、销售等各个经营环节为主的服务业外包产业,努力促进开发区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升级。3.2.1.2.2入区企业现状本次主要通过现场调研及资料查询,收集并统计了190家企业的基本资料,现有企业现状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38建设情况见表附表1。3.2.1.2.2主要污染行业企业概况1、化工行业区内现状7家化工企业均位于开发区东北部区域(原化工集中区)。2021年,根据《市政府关于取消张家港飞翔化工集中区等3家化工集中区化工定位的通知》(苏府〔2021〕3号),取消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集中区化工定位。对于拟保留的化工企业,不得新增产能和污染物,并按照《江苏省化工重点监测点认定标准》和《江苏省化工生产企业关闭退出验收标准》(苏化治〔2019〕5号)相关要求完成化工重点监测点认定和后续工作。目前,开发区内现有化工企业7家,主要生产电子化学品、专用化学品、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无机盐制造等。整体来看,废气治理方面,化工企业废气均采取了相应的治理措施,依据各企业例行监测,均可做到达标排放;目前7家企业均未安装了废气在线监测装置,开发区设置恶臭监测站以加强对异味气体的在线监测。废水治理方面,涉及生产废水排放的均已安装在线监测,并且将监测结果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开发区联网,在线监测日达标率在90%以上,偶发超标主要是仪器设备故障;企业例行监测数据均可做到达标排放。风险防范方面,各企业均采取了围堰、应急事故池、专用排污沟/管、清洁下水排放切换阀门、雨水总排口关闭闸阀、生产废水总排口关闭闸阀、地面防渗处理等风险防范措施。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39表3.2.1-2现有化工企业概况序号企业名称行业类别建设状态位置废气治理措施废水治理措施在线监测1依工聚合工业(吴江)有限公司专项化学用品制造在产原化工集中区颗粒物:布袋除尘挥发性有机物:冷凝+活性炭吸附生活污水及少量冷却循环水接管废水:流量计pH、化学需氧量2依工特种材料(苏州)有限公司其他专用化学品制造;油墨及类似产品制造在产原化工集中区颗粒物:布袋除尘挥发性有机物:冷凝+活性炭吸附清洗废水全部回用;初期雨水、循环冷却水、设备检修清洗废水经调节池处理后与生活污水接管。废水:流量计、化学需氧量3吴江山湖颜料有限公司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类似产品制造在产原化工集中区颗粒物:布袋除尘;颗粒物、HCl、VOCs:水膜除尘。初期雨水、锅炉排水、循环冷却弃水、车间清洗水、工艺废水和水膜除尘废水经调节+气浮+沉淀+厌氧+生化+沉淀处理后接管;生活污水直接接管。废水:流量计、pH、COD、氨氮、TN、电导率、TP4苏州巨峰电气绝缘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在产原化工集中区色漆车间废气:布袋除尘+活性炭吸附;绝缘漆废气:纳米二氧化钛紫外光催化。生活污水直接接管。废水:流量计、pH、化学需氧量5蓝泰科电子材料(吴江)有限公司专业化学产品制造,无机酸制造在产原化工集中区氮氧化物、氟化物、HCl、乙酸:碱液喷淋;VOCs:活性炭吸附。工业废水先经厂内废水处理系统预处理后再经三效蒸发浓缩处理后,残渣及结晶盐作为危废委外处置,产生的蒸汽冷凝水与生活污水混合处理达标后接管废水:流量计、pH、化学需氧量、悬浮物6梅塞尔特种气体(苏州)有限公司电子专用材料制造在产原化工集中区氨分装废气:等离子体燃烧;硅烷分装、电子混合器分装废气:电加热燃烧+布袋除尘。生活废水直接接管。/7苏大特种化学试剂实业公司无机盐制造在产原化工集中区氮氧化物等酸性废气:碱液喷淋。含银废水离子交换+次氯酸钠破氰;含氰废水:次氯酸钠破氰+混凝沉淀;杂排水:pH调整+混凝沉淀;生活污水:隔油池+化粪池。废水:流量计、pH、COD、氨氮、TP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402、印染行业开发区范围内现有1家印染企业--吴江市天宏印染有限公司。为加快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开发区拟腾退区内传统印染企业,根据《苏州市吴江区印染产业转型提升专项规划(2021-2035)环境影响报告书》要求,吴江市天宏印染有限公司拟搬迁至平望镇莺湖工业园。表3.2.1-3现有印染企业概况序号企业名称位置计划关停时间在线监测(废水)1吴江市天宏印染有限公司开发区搬迁2022年IC视频监测、流量计、pH、化学需氧量、氨氮3.2.1.2.3入区企业及布局存在的问题(1)部分企业不符合开发区产业定位开发区现有8家企业与规划产业定位不符,主要有7家化工企业、1家印染企业,主要企业名单见表3.2.1-4。表3.2.1-4开发区不符合主导产业相关要求企业名单序号企业名称行业类别本次评价要求备注1依工聚合工业(吴江)有限公司化工保留,设置化工监测点,不得新增产能和污染物。原化工集中区2依工特种材料(苏州)有限公司化工3吴江山湖颜料有限公司化工4巨峰股份有限公司化工5蓝泰科电子材料(吴江)有限公司化工6梅塞尔特种气体(苏州)有限公司化工7苏州大学特种化学试剂实业公司化工8吴江市天宏印染有限公司印染搬迁2022年区内现状7家化工企业均位于原化工集中区。2021年,根据《市政府关于取消张家港飞翔化工集中区等3家化工集中区化工定位的通知》(苏府〔2021〕3号),取消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集中区化工定位。对于拟保留的化工企业,不得新增产能和污染物,并按照《江苏省化工重点监测点认定标准》和《江苏省化工生产企业关闭退出验收标准》(苏化治〔2019〕5号)相关要求完成化工重点监测点认定和后续工作。区内现状1家印染企业(吴江天宏印染有限公司)已经于2021年上半年停产,根据《苏州市吴江区印染产业转型提升专项规划(2021-2035)环境影响报告书》要求,拟搬迁至平望镇莺湖工业园。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41(2)太湖一级保护区内企业退出计划开发区制定太湖一级保护区内37家企业的退出计划,在规划期内逐步退出。表3.2.1-5太湖一级保护区内企业退出计划序号企业名称地块面积(亩)拟实施方案备注1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469已关停搬迁前仅允许开展环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升级改造项目2吴江巨丰电子有限公司56.73已关停关停前仅允许开展环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升级改造项目3苏州大智资讯配件有限公司285.72022年底前完成搬迁搬迁前仅允许开展环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升级改造项目4大昶电脑配件(苏州)有限公司153.092023年底前完成关停关停前仅允许开展环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升级改造项目5吴江大鼎精密模具有限公司48.872023年底前完成关停关停前仅允许开展环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升级改造项目6苏州建华电子有限公司25.22024年底前完成关停关停前仅允许开展环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升级改造项目7苏州凯凯钟表有限公司15.162024年底前完成关停关停前仅允许开展环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升级改造项目8苏州陆和电子有限公司30.22024年底前完成关停近期加强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生态环境局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环保检查,关停前仅允许开展环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升级改造项目9南帅实业(苏州)有限公司6.52024年底前完成关停近期加强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生态环境局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环保检查,关停前仅允许开展环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升级改造项目10认知精密制造(苏州)有限公司502024年底前完成关停近期加强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生态环境局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环保检查,关停前仅允许开展环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升级改造项目11苏州大满通贸易有限公司2024年底前完成关停近期加强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生态环境局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环保检查,关停前仅允许开展环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升级改造项目12吴江有进模具有限公司2024年底前完成关停近期加强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生态环境局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环保检查,关停前仅允许开展环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升级改造项目13升贸焊锡材料(苏州)有限公司19.552024年底前完成关停近期加强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生态环境局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环保检查,关停前仅允许开展环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升级改造项目14龙杰(苏州)精密工业有限公司252024年底前完成关停近期加强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生态环境局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环保检查,关停前仅允许开展环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升级改造项目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42序号企业名称地块面积(亩)拟实施方案备注15崧腾电子(苏州)有限公司24.322024年底前完成关停近期加强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生态环境局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环保检查,关停前仅允许开展环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升级改造项目16苏州市金叶塑料包装有限公司46.662024年底前完成关停近期加强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生态环境局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环保检查,关停前仅允许开展环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升级改造项目17苏州碌茵阀门有限公司362024年底前完成关停近期加强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生态环境局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环保检查,关停前仅允许开展环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升级改造项目18上伯电子零组件(吴江)有限公司502025年底前完成关停近期加强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生态环境局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环保检查,关停前仅允许开展环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升级改造项目19苏州宏远电子有限公司652025年底前完成关停近期加强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生态环境局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环保检查,关停前仅允许开展环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升级改造项目20苏州安润纺织有限公司24.142025年底前完成关停近期加强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生态环境局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环保检查,关停前仅允许开展环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升级改造项目21通用模具工业(吴江)有限公司68.612025年底前完成关停近期加强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生态环境局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环保检查,关停前仅允许开展环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升级改造项目22吉立电子(苏州)有限公司502025年底前完成关停近期加强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生态环境局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环保检查,关停前仅允许开展环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升级改造项目23幸亚(苏州)电子工业有限公司29.182025年底前完成关停近期加强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生态环境局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环保检查,关停前仅允许开展环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升级改造项目24丰耀(苏州)包装制品有限公司67.552025年底前完成关停近期加强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生态环境局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环保检查,关停前仅允许开展环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升级改造项目25吴江西格玛电子有限公司99.842025年底前完成关停近期加强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生态环境局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环保检查,关停前仅允许开展环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升级改造项目26金太电子材料(苏州)有限公司29.892025年底前完成关停近期加强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生态环境局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环保检查,关停前仅允许开展环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43序号企业名称地块面积(亩)拟实施方案备注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升级改造项目27亚帝欧光电元件(苏州)有限公司45.212025年底前完成关停近期加强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生态环境局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环保检查,关停前仅允许开展环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升级改造项目28苏州科德软体电路板有限公司49.559.162032年底前完成关停近期加强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生态环境局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环保检查,关停前仅允许开展环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升级改造项目29苏州东昱精机有限公司101.672032年底前完成关停近期加强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生态环境局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环保检查,关停前仅允许开展环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升级改造项目30江苏创源电子有限公司23.372033年底前完成关停近期加强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生态环境局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环保检查,关停前仅允许开展环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升级改造项目31巨孚仪器(苏州)有限公司452033年底前完成关停近期加强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生态环境局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环保检查,关停前仅允许开展环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升级改造项目32捷讯精密橡胶(苏州)有限公司40.392034年底前完成关停近期加强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生态环境局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环保检查,关停前仅允许开展环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升级改造项目33立隆电子(苏州)有限公司72.342034年底前完成关停近期加强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生态环境局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环保检查,关停前仅允许开展环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升级改造项目34康哲电脑配件(吴江)有限公司29.12034年底前完成关停近期加强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生态环境局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环保检查,关停前仅允许开展环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升级改造项目35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3412035年底前完成关停近期加强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生态环境局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环保检查,关停前仅允许开展环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升级改造项目36飞旭电子(苏州)有限公司114.872035年底前完成关停近期加强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生态环境局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环保检查,关停前仅允许开展环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升级改造项目37亿光电子(中国)有限公司198.852035年底前完成关停近期加强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生态环境局加大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环保检查,关停前仅允许开展环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升级改造项目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443.2.2环境基础设施现状3.2.2.1污水处理设施1、污水处理厂建设情况开发区现状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已经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污水收集、输送和处理系统。污水分片区集中收集处理排放,开发区现有企业污水自行处理后接入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运东污水处理厂(以下简称“运东污水处理厂”)、吴江污水处理厂和吴江城南污水处理厂(以下简称“城南污水处理厂”,位于园区范围外),开发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见表3.2.2-1。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45表3.2.2-1开发区现有区域污水处理厂基本情况一览表序号污水处理建设项目区内/区外批复规模(万吨)建成规模(万吨)实际处理量(万吨)尾水回用率(%)处理工艺服务范围环评审批“三同时”验收排放去向执行标准及达标排放情况1运东污水处理厂区内1065.812.5CASS工艺;CASS工艺;A2/O+V型滤池处理工艺;Bardenpho生物反应池+平流式二沉池+高效沉淀池+深度滤池+消毒+臭氧接触池东至同里、西临京杭大运河、南至出口加工区、北至吴淞江一期:吴江区环保局2001.12.12;二期:吴江区环保局吴环建〔2006〕552号2006.4.10;三期:吴江区环保局吴环建〔2008〕1003号2008.7.17;四期:吴江区环保局吴环建〔2019〕101号2019.3.28一期:吴江环保局2005.1;二期:吴江环保局2007.7;三期:吴江环保局2011.11;四期:在建路东河至吴淞江《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制》(DB32/1072-2018)表2标准及《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2吴江污水处理厂区内8.58.55.3/A2/O工艺京杭运河以西、安惠港以北部分区域(包括北部开发区、西部开发区、中心区和西南片区居住用地)一期:吴江区环保局苏环建〔1995〕58号;二期:苏州市环保局苏环〔1999〕220号、吴江区环保局吴环建〔2007〕374号;三期:吴江区环保局吴环建〔2007〕375号2007.2.25一期:2006年8月25日;二期:2006年8月25日;三期:已验收,2009年5月27日柳胥港汇入京杭大运河3城南污水处理厂区外332.4/A2/O工艺东至京杭运河,西至太湖,南至宛北公路,北至安惠港吴江区环保局吴环建〔2006〕609号2006.4.28吴江区环保局2009.9三多港至五方港汇入京杭大运河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46一、运东污水处理厂1、概况运东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1.0万m3/d于2004年7月建成投运,二期工程2.0万m3/d于2007年4月建成投运,采用CASS处理工艺。三期工程对原一、二期项目进行提标改造和扩建,三期工程3.0万m3/d于2011年9月建成投运,采用A2/O+V型滤池处理工艺,四期工程对现有项目进行提标改造和扩建,扩建规模为4.0m3/d,目前改造项目正在进行中。四期改造扩建完后全厂将形成10.0m3/d的处理规模,配套管网建设基本完成。图3.2.2-1运东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图2、可行性分析(1)接管水质要求及可行性分析开发区后续可入区项目接管废水需严格执行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生活污水纳管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三级标准,其中氨氮、总磷、总氮参考《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表1中B级标准,开发区重金属污染物在各车间排口小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混合后,排污运东污水厂。在此基础上,可入区项目接管废水处理具有可行性。(2)处理能力分析、出水执行标准及达标情况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47现有工程接纳废水总量约5.8万m3/d,出水执行《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1072-2018)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根据该污水厂排口2021年1月至12月在线监测数据,各污染物总体能够满足《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1072-2018)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表3.2.2-2运东污水处理厂排口2021年全年在线监控数据(单位:mg/L)时间化学需氧量mg/L氨氮mg/L总磷mg/L总氮mg/L1月17.640.200.106.552月16.120.090.086.053月17.020.180.096.244月17.150.170.086.365月16.630.150.065.066月15.200.100.055.587月13.390.040.064.838月11.150.040.065.449月11.000.040.056.4010月13.150.040.067.0111月15.720.040.067.1312月17.760.030.047.68平均值15.160.090.076.19最大值17.760.200.107.68最小值11.000.030.044.83标准≤50≤5≤0.5≤15(3)管网铺设分析运东污水处理厂目前正常运营,服务范围东至同里、西临京杭大运河、南至出口加工区、北至吴淞江。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运东污水处理系统,即在京杭大运河以东地区,除长牵路河以东、长港路以北地区及云龙路以南、同津大道以东地区外污水管道大多未建,余区域内大部分污水管道已按原规划建成区内已建(在建)DN300以上污水管道长度约183.91公里。已建污水管道服务面积为39.6km2,污水管道服务面积普及率为81.5%。开发区将继续完善区内污水管网,保证后续可入区项目污水接管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二、吴江污水处理厂1、概况吴江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0.5万m3/d于1996年建成投运,二期工程3.0万m3/d于2005年9月建成投运,三期工程对原有项目进行提标改造和扩建,三期工程3.0万m3/d于2009年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485月建成投运,采用A2/O工艺。污水处理厂一、二期工程于2009年停止运行,现状工艺设备均已无法使用,仅三期工程在运行,三期工程设计规模为5万m3/d,2019年均值处理水量约5.3万m3/d,尚在其负荷变化系数范围内,配套管网建设基本完成。三期处理工艺流程图见图1.7-2。目前吴江污水处理厂正在进行污水厂提标改造前期工作,改造后的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产生工段全部加盖除臭,出水执行《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1072-201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以及“苏州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处理规模保持8.5万m3/d不变。图3.2.2-2吴江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图(在运行三期)2、可行性分析(1)接管水质要求及可行性分析开发区后续可入区项目接管废水需严格执行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生活污水纳管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三级标准,其中氨氮、总磷、总氮参考《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表1中B级标准。在此基础上,可入区项目接管废水处理具有可行性。(2)处理能力分析、出水执行标准及达标情况出水《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1072-2018)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根据该污水厂排口2021年1月至12月在线监测数据,各污染物总体能够满足《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1072-2018)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49(GB18918-2002)一级A标准。表3.2.2-3吴江污水处理厂排口2021年全年在线监控数据(单位:mg/L)时间化学需氧量mg/L氨氮mg/L总磷mg/L总氮mg/L1月14.370.050.066.382月15.100.060.066.333月13.850.100.076.314月12.400.110.046.485月14.580.100.066.216月17.970.170.106.417月12.810.140.075.828月12.070.140.056.309月12.640.120.056.5510月11.850.070.076.4211月10.970.070.097.0212月12.550.070.076.70平均值13.430.100.076.41最大值17.970.170.107.02最小值10.970.050.045.82标准≤50≤5≤0.5≤15(3)管网铺设分析吴江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为京杭运河以西、安惠港以北部分区域(包括北部开发区、西部开发区、中心区和西南片区居住用地)。现状配套污水主管网117公里,提升泵站17个,覆盖中心城区、西南片区、北部开发区,服务面积21.1平方公里。污水处理厂目前正常运营,开发区内已开发地块管网已建设完善,能保证区内已建项目污水接入吴江污水处理厂。综上所述,从接管水质、处理能力、管网铺设情况进行分析,开发区后续可入区建设项目废水接管吴江污水处理厂具有可行性。三、城南污水处理厂1、概况城南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3.0万m3/d于2009年6月建成投运,采用A2/O+V型滤池处理工艺,目前,吴江城南污水处理厂已具备3.0万m3/d处理能力,配套管网建设基本完成。目前,该污水厂正进行二期扩建项目,扩建规模为(9万m3/d),建成后污水厂将最终形成12万m3/d规模。2019年全年处理废水8860828m3(折2.42万m3/d,尚有余量)。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50图3.2.2-3城南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图2、可行性分析(1)接管水质要求及可行性分析开发区后续可入区项目接管废水需严格执行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和《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J343-2010)表1中B等级标准。在此基础上,可入区项目接管废水处理具有可行性。(2)处理能力分析、出水执行标准及达标情况现有工程接纳废水总量约2.4万m3/d(开发区工业和生活污水约为0.84万m3/d),出水执行《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1072-2018)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根据该污水厂排口2021年1月至12月在线监测数据,各污染物总体能够满足《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1072-2018)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表3.2.2-4城南污水处理厂排口2021年全年在线监控数据(单位:mg/L)时间化学需氧量mg/L氨氮mg/L总磷mg/L总氮mg/L1月16.490.090.075.492月17.380.150.074.893月17.430.110.076.164月19.340.110.077.245月16.870.060.085.106月23.930.060.107.267月18.850.060.105.98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518月16.610.060.095.989月18.830.050.076.0410月18.330.060.106.2611月15.710.060.127.1412月11.990.050.117.49平均值17.650.080.096.25最大值23.930.150.127.49最小值11.990.050.074.89标准≤50≤5≤0.5≤15(3)管网铺设分析城南污水处理厂主要服务范围东至京杭运河,西至太湖,南至宛北公路,北至安惠港。污水处理厂目前正常运营,开发区内已开发地块管网已基本建设完善,能保证区内已建项目污水接入城南污水处理厂。综上所述,从接管水质、处理能力、管网铺设情况进行分析,开发区后续可入区建设项目废水接管城南污水处理厂具有可行性。3.2.2.2集中供热设施开发区现状及规划均不配备集中供热设施。3.2.2.3危废处置设施1.危废处置设施建设情况开发区内现有吴江市绿怡固废回收处置有限公司1家危废处置单位。焚烧处置一般固体废弃物5000t/a、危险废物2.9万t/a和焚烧干化印染污泥1000t/a。处理危险废物的类别为HW01(831-003-01、831-004-01、831-005-01和)、HW02~HW09、HW11~HW14、HW16、HW17(除336-060-17、336-067-17、336-068-17、336-069-17、336-101-17以外的代码)、HW19、HW21(除261-041-21、261-042-021、261-043-21、261-044-21、261-137-21、261-138-21以外的代码)、HW23、HW24、HW26、HW29(092-002-29、231-007-29、265-004-29、321-103-29、384-003-29、387-001-29、900-452-29)、HW31(除304-002-31、384-004-31以外的代码)、HW32、HW33、HW34、HW35、HW37、HW38、HW39、HW40、HW45、HW46(除394-005-46以外的代码)、HW49(309-001-49、900-039-49、900-040-49、900-041-49、900-042-49、900-046-49、900-047-49、900-999-49)、HW50(除261-181-50以外的代码)。2、污染控制与达标排放情况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52按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原则设计、建设厂区给排水系统。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冷凝水回用于软水处理设备;车辆与场地冲洗水、污泥烘干废气水幕除尘产生的废水、洗涤塔废水、储罐区初期雨水、实验室废水经厂内废水处理站预处理后进入三效蒸发系统处理,三效蒸发系统产生的冷以水与预处理后的厂区(除储罐区)初期雨水及生活污水一起接管运东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三效蒸发系统产生的高浓度废水与软水处理设备产生的杂排水、余热锅炉产生的排水一起作为焚烧炉出渣机冷却处理。焚烧炉烟气采用“SNCR脱硝+急冷塔+干式脱酸装置+袋式除尘器A+湿式洗涤双塔+烟气再热器+袋式除尘器B”处理,焚烧炉技术指标及烟气排放执行《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危废仓库和投料料坑织密闭并采用负压运行方式,收集处理后确保恶臭污染物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相应标准;污泥干化废气经收集处理后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标准加强。加强对无组织排放源的管理,规范生产操作,减少废气无组织排放。根据在线监测数据及例行监测报告,焚烧炉排气筒各污染物均能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要求。表3.2.2-5A焚烧炉排气筒在线监测数据达标情况时间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烟尘一氧化碳氯化氢折算浓度(mg/m3)折算浓度(mg/m3)折算浓度(mg/m3)浓度(mg/m3)浓度(mg/m3)2020年1月55.2716.9631.9538.860.142020年2月20.125.6414.887.860.052020年3月9.292.850.310.160.042020年4月114.1931.74.54272.120.182020年5月151.7311.942020年6月170.2514.82020年7月221.612.466.3825.680.682020年8月189.272.148.8616.50.882020年9月206.0212.810.199.470.942020年10月2.521.870.2619.610.22020年11月1876.46.496.140.572020年12月173.494.616.625.440.57平均值125.06310.34759.04741.1840.425范围2.52~221.61.87~31.731.955.44~272.120.04~0.94《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500200658060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53是否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注:焚烧炉排气筒高度50m表3.2.2-5B焚烧炉排气筒其他数据达标情况时间监测项目折算浓度执行标准是否达标标准值标准2020年12月18日烟气黑度<1级林格曼1级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表3达标铅ND~4.14×10-4mg/m31.0mg/m3达标镉1.89×10-5~2.40×10-5mg/m30.1mg/m3达标汞3.67×10-5~4.15×10-5mg/m30.1mg/m3达标二噁英0.0026~0.0059ngTEQ/m30.5ngTEQ/m3达标氯化氢ND5.0mg/m3达标砷+镍2.82×10-3~1.12×10-2mg/m31.0mg/m3达标锡+锑+铬+铜+锰4.24×10-3~7.16×10-3mg/m34.0mg/m3达标表3.2.2-5C其他有组织排气筒排放达标情况时间监测项目监测结果执行标准是否达标标准值标准2020年11月16日污泥干化排气筒:25mGB16297-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2二级颗粒物浓度1.6~2.0mg/m3120mg/m3达标速率3.31×10-2~4.05×10-2kg/h14.45kg/h达标氨浓度1.11~1.61mg/m3/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表1二级/速率2.33×10-2~3.34×10-2kg/h14kg/h达标硫化氢浓度ND//速率/0.90kg/h达标甲类危废仓库排气筒:25m氨浓度0.77~1.07mg/m3//速率3.77×10-3~5.31×10-3kg/h14kg/h达标硫化氢浓度ND//速率/0.90kg/h达标丙类危废仓库排气筒:25m氨浓度0.95~1.62mg/m3//速率2.68×10-2~4.57×10-2kg/h14kg/h达标硫化氢浓度ND//速率/0.90kg/h达标表3.2.2-5D无组织废气、废水总排口、厂界噪声达标情况时间监测项目监测结果执行标准是否达标上风向下风向标准值标准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542020年11月16日无组织厂界颗粒物0.106~0.107mg/m30.124~0.161mg/m31.0mg/m3GB16297-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2达标VOCs0.0020mg/m30.0022~0.0167mg/m3//氨0.02~0.02mg/m30.03~0.03mg/m31.5mg/m3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表1二级达标硫化氢NDmg/m3NDmg/m30.06mg/m3达标臭气浓度11~1415~1820mg/m3达标氯化氢0.038~0.038mg/m30.042~0.049mg/m3//氟化物0.5~0.7mg/m30.8~1.1mg/m3//2020年11月16日废水总排口pH1.78~7.826~9接管标准达标化学需氧量114~154mg/L500mg/L悬浮物9~11mg/L400mg/L氨氮9.78~10.9mg/L45mg/L总磷0.72~0.78mg/L8mg/LBOD544.0~59.4mg/L300mg/L磷酸盐0.35~0.39mg/L/石油类0.34~0.43mg/L20mg/L六价铬ND/氟化物14.4~15.0mg/L/总氯(总余氯)ND/镍1.08×10-2~1.10×10-2mg/L1.0mg/L铅8.1×10-4~1.72×10-3mg/L1.0mg/L铬6.2×10-4~7.8×10-4mg/L1.5mg/L镉1.88×10-2~2.22×10-2mg/L/砷5.2×10-3~6.2×10-3mg/L/汞6.2×10-4~7.1×10-4mg/L/总大肠菌群490~3500/2020年11月16日厂界噪声北厂界昼间62dB(A)65dB(A)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3类达标夜间46.9dB(A)55dB(A)东厂界昼间56.9dB(A)65dB(A)夜间49.3dB(A)55dB(A)南厂界昼间56.8dB(A)65dB(A)夜间49.5dB(A)55dB(A)西厂界昼间58.4dB(A)65dB(A)夜间48.6dB(A)55dB(A)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553.2.3环境管理现状3.2.3.1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情况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于1993年同意设立的(苏政复[1993]56号)省级经济开发区,启动区为3.92km2,规划面积8km2,位于吴江区松陵镇,范围为:东至江南运河,南至中环路,西至苏州河,北至瓜泾港。1998年省政府对开发区范围进行了调整,开发区总面积8km2不变,原址上减少2km2,保留6km2,在江南运河东划入2km2,划入区域为东至摇来圩小港,西至江南运河,南至江兴东路,北至夹浦桥,2004年《吴江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确定开发区范围为80km2,范围为东至与同里镇交界,南至八坼桥,西至苏州河,北至瓜泾港、吴淞江。2004年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委托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对原规划范围8km2进行回顾性评价并对行政区划调整后约80km2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形成了《吴江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于2005年10月获得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的批复(苏环管[2005]269号),见附件3。规划环评批复执行情况见表3.2.3-1.2007年10月,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集中区(苏府复[2007]78号),2012年12月化工集中区取得江苏省环保厅批复(苏环审〔2012〕260号)。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的《省政府关于加强全省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规范化管理的通知》(苏政发〔2020〕94号),《市政府关于取消张家港飞翔化工集中区等3家化工集中区化工定位的通知》(苏府〔2021〕3号),取消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集中区化工定位。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563.2.3.2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情况(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情况开发区入园重点企业共190家均履行了环评手续,其中已建重点企业163家,均已履行了三同时手续,37个项目在建已获得环评批复。表3.2.3-2开发区企业各期项目环保手续执行情况统计结果环保手续办理情况环评执行“三同时”验收执行已取得环评审批手续未取得环评审批手续已通过验收项目在建项目已建未正常运行未通过验收项目企业个数1900163370(2)排污许可执行情况开发区统计的163家已建企业均按照相关要求办理了排污许可证。3.2.3.3清洁生产水平开发区督促各进区企业提高清洁生产水平,鼓励其进行清洁生产审核。根据清洁生产审核报告以及现场走访情况可知,目前,园区已建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整体总体为较好。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并通过企业污染综合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开发区目前已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企业30家。园区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情况见表3.2.3-3。表3.2.3-3开发区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情况表序号清洁生产企业名称审核文号审核通过时间1吴江天宏印染有限公司吴环清[2021]3号2021.52家颖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吴经信委[2011]103号2011.113三进光电(苏州)有限公司吴经信委[2011]103号2011.114亿光电子(中国)有限公司吴经信委[2012]100号2012.125兰妮比加利(吴江)纺织有限公司吴经信委[2012]100号2012.126亚旭电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吴经信委[2012]100号2012.127苏州大智资讯配件有限公司吴经信委[2012]100号2012.128苏州明志科技有限公司吴经信委[2012]100号2012.129苏州莱士输血器材有限公司吴经信委[2012]100号2012.1210飞旭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吴经信委[2013]82号2013.1211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吴经信委[2013]82号2013.1212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吴经信委[2013]82号2013.1213辅讯光电工业(苏州)有限公司吴经信委[2013]82号2013.1214中达电子零组件(吴江)有限公司吴经信委[2013]82号2013.1215法兰泰克(苏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吴经信委[2013]82号2013.1216峻凌电子(苏州)有限公司苏经信节综[2015]2号2015.01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57序号清洁生产企业名称审核文号审核通过时间17苏州世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经信节综[2015]2号2015.0118吴江市天龙机械有限公司苏经信节综[2015]2号2015.0119同享(苏州)电子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吴经信委[2016]59号2016.1220吴江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吴经信委[2016]59号2016.1221吴江大鼎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吴经信委[2017]58号2017.1222江苏通鼎光棒有限公司吴经信委[2018]652018.1223盛帆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吴环发[2020]69号2020.0824英格索兰(中国)工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吴环发[2020]69号2020.0825万宝至马达(江苏)有限公司吴环发[2020]69号2020.0826爱思开希高科技材料(苏州)有限公司吴环发[2020]69号2020.0827索格菲(苏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吴环发[2020]69号2020.0828依工聚合工业(吴江)有限公司吴环发[2020]69号2020.0829大昶电脑配件(苏州)有限公司吴环发[2020]69号2020.0830苏州丰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吴环发[2020]69号2020.083.2.3.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对环境管理体系工作高度重视,把环境管理体系作为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资源的重要手段,作为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开发区已于2021年7月7日再次完成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审核。开发区内现有93家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表3.2.3-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表序号企业名称ISO14000证书号认证时间1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00119E32855R5L/32002020-10-192依工聚合工业(吴江)有限公司CN10/211902019-12-113和信精密科技(吴江)有限公司00118E308620R1M/32002018-9-154认知精密制造(苏州)有限公司QAIC/CN/913482018-12-195德维阀门铸造(苏州)有限公司STE112068-032018-8-276龙杰(苏州)精密工业有限公司00118E31772R3M/32002018-5-307大昶电脑配件(苏州)有限公司45251/22018-9-38荣星电线(苏州)有限公司STE11296-032018-2-19峻凌电子(苏州)有限公司04617E11343R4L2017-10-1410苏州大智资讯配件有限公司452512018-9-311金名山光电(吴江)有限公司E56542018-7-3012台表科技(苏州)电子有限公司04619E14293R0M2019-12-1913泉亿电子(苏州)有限公司04616E10837R0S2019-12-1914上伯电子零组件(吴江)有限公司CI/8959E2018-9-1515三进光电(苏州)有限公司00119E32727R2M/32002019-9-1716全友电脑科技(吴江)有限公司TW08/00421.022017-6-617立隆电子(苏州)有限公司TW14/10631.022018-6-24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58序号企业名称ISO14000证书号认证时间18万承精密五金科技(苏州)有限公司E20190622012019-6-2219友华精密电子(吴江)有限公司00118E30734R4M/32002018-2-2720群光电子(苏州)有限公司00117E31198R4L/32002018-6-2221苏州德奥电梯有限公司SHE08036-022017-10-1122万宝至马达(江苏)有限公司cnbj312947-uk2018-8-2023辅讯光电工业(苏州)有限公司TW11/10436.032018-8-2724帏翔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011041532478/022019-11-2725康宁生命科学(吴江)有限公司11041270022018-1-2526飞旭电子(苏州)有限公司CN09/214222018-7-2927苏州丰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05617E30089R3M2017-12-2328优普电子(苏州)有限公司CN06/221102018-11-829世开进光电(苏州)有限公司00115E21196R1M/32002018-3-2230苏州美达王钢铁制品有限公司CN11/204222017-5-1931航空电子(吴江)有限公司04814E20049R0M2018-3-1932展达通讯(苏州)有限公司00115E23228R0M/32002018-8-1533苏州美盈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151552018-4-1934中达电子(江苏)有限公司CN08/21462.012018-4-1335沪华五金电子(吴江)有限公司15/15E5765R202018-8-936中达电子零组件(吴江)有限公司CN08/21462.032018-4-1337苏州科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0119e31608r4m/32002019-6-1338幸亚(苏州)电子工业有限公司4489-2008-AE-RGC-RVA2017-3-339钡泰电子(苏州)有限公司TUV1040100232018-4-2040江苏亨通光纤科技有限公司2571-2005-AE-RGC-RVA2018-5-3141苏州新盛超净化系统有限公司04820E40094R0M2020-5-2842苏州汉格电子有限公司00118E34409R4M/32002018-11-3043盛帆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CN07/210752018-9-544堃霖冷冻机械(苏州)有限公司288SCC17E-KLLD000110M2017-12-545亿光电子(中国)有限公司NO.441041222222018-8-2046英格索兰(中国)工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CN16/20596.002019-4-147苏州宏远电子有限公司FAITH34317E00002R0M2018-12-2748吴江三美电子有限公司E3895/42017-9-1849苏州双之铨电脑精密配件有限公司10118E22390R0M2018-7-1350金育塑胶电子(吴江)有限公司ARES/CN/11912009E2020-1-251中达视讯(吴江)有限公司CN08/21462.022018-4-1352捷讯精密橡胶(苏州)有限公司CI/138256E2017-7-1853亚帝欧光电科技(吴江)有限公司36819E3190022R0M2019-8-2154泰金宝光电(苏州)有限公司00117E31811R2M/32002018-8-1555苏州湘宝科技有限公司ARES/CN/1801039E2019-4-2556顺达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00117E32005R4L/32002018-8-1657美科新能源(苏州)有限公司EMS6773132017-9-3058江苏江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1206080142018-9-359吴江大鼎精密模具有限公司CN04/21035.032018-9-360苏盛茂电子(苏州)有限公司04818E40280R1M2018-9-2261江苏苏大特种化学试剂有限公司03115E20062R1S2018-4-2162索格菲(苏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CNBJ312713-UK2018-5-1863苏州拓亚电子有限公司CN07/211712019-6-1964苏州海博智能系统有限公司NOA1576482019-9-4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59序号企业名称ISO14000证书号认证时间65梅塞尔特种气体(苏州)有限公司110415326692019-5-1966依工特种材料(苏州)有限公司CN16/210432019-8-467苏州璨鸿光电有限公司E56072019-5-1968苏州璨宇光电有限公司1215120082019-1-1769江苏通鼎宽带有限公司03019E10147R3M2019-11-770苏州迈普工具有限公司CNBJ311925-UK2019-8-971吴江南玻玻璃有限公司02117E10265R1M2017-5-1972吴江市绿怡固废回收处置有限公司09815E1002R3S2019-8-173苏州恒悦新材料有限公司15/19E0881R002019-7-174扬洋体育用品(苏州)有限公司CNBJ313185-UK2019-3-1475苏州铂普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1719EU0024-07R1S2019-7-876爱思开希高科技材料(苏州)有限公司00119E32974R1M/32002020-10-2877东宾国际(吴江)电池有限公司445802018-5-2078高义包装印刷(苏州)有限公司00918E10114R1N-12018-2-1079江苏亨通光导新材料有限公司215834-2017-AE-RGC-RVA2017-4-1380可丽银空气净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E171708012017-8-381苏州滨川精密工业有限公司05618E30009R0M2018-2-1182福斯润滑油(苏州)有限公司11040656302019-9-1883苏州永立涂料工业有限公司WER19E0142R0M2019-6-2884苏州祐新装饰家具有限公司10119E2160R0M2019-4-985苏州福来西垫片技术有限公司268791-2018-AE-RGC-RVA2018-11-1386碧然德净水设备(江苏)有限公司285830-2019-AE-RvaA2019-3-2587住理工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CNES0317422020-5-788苏州易昇光学材料有限公司06520E00762R1M2020-11-1889京东方杰恩特喜科技有限公司00120E33154R0M/32002020-9-1490苏州世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U20E2SZ8005092R1M2020-3-1391巨孚仪器(苏州)有限公司11719EU0044-11R0M2019-11-1392优越脚轮(苏州)有限公司04819E40305R0S2019-10-1593江苏华夏铸造有限公司0350220E20316R0M2020-11-63.2.3.5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现状开发区范围内环境管理工作由吴江生态环境局、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江陵街道按各自职能承担,包括对开发区企业污染物排放、污染控制设施运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的执行等方面进行监督和管理,形成了吴江生态环境局、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江陵街道承担构成的环境管理体系。3.2.3.6环境信息公开依托吴江区人民政府(http://www.wujiang.gov.cn/)及吴江开发区微信公众号,实时发布环境公示信息,收集和整理社会各方面的反馈意见,在管理过程中体现出公众意见和要求,使每个企业/项目都接受公众的监督。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603.3资源能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3.3.1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开发区规划面积为8282.23公顷,现状已开发用地为5289.69公顷,占总用地的63.87%;未开发面积为2992.54公顷,占总用地的36.13%。已开发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村庄建设用地、港口用;未开发用地包括水域、农林用地及空置地。已开发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5202.35公顷,其中现状居住用地面积为1087.47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为142.56公顷、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为151.4公顷、工业用地面积为2366.37公顷、物流仓储用地面积为40.17公顷、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为836.84公顷、公用设施用地面积为57.19公顷、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为520.35公顷。村庄建设用地面积为82.41公顷。港口用地面积为4.93公顷。未开发用地包括水域、农林用地及空置地,其中港口用地4.93公顷、水域1145.35公顷、农林用地1323.15公顷、空置地524.04公顷。3.3.2水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开发区内用水均来自市政给水,现状水资源利用用途主要有生活用水、工业用水、浇洒道路用水、绿化灌溉用水、市政用水等。2020年开发区总用水量约1921.4万t/a,全部为新鲜水。3.3.3能源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开发区能源消耗以电能为主,辅以天然气、蒸汽等。开发区内无集中供热设施,各企业不自设燃煤锅炉,现状有部分小型燃气锅炉。2020年,开发区用电量2474704.02MWh/a,天然气用量6498.9704万m3/a,蒸汽用量436629.01GJ/a。3.3.4碳排放现状调查1、开发区碳排放源调查本次主要核算能源活动的碳排放量、净调入电力和热力的碳排放量。2、碳排放活动水平已编制温室气体核算报告的企业碳排放活动水平数据直接引用报告内容,2020年开发区有10家工业企业编制了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这10家工业企业碳排放活动水平数据情况如下: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61表3.3.4-1已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工作的企业碳排放活动水平数据表序号企业名称调查要素2020年消耗量单位1吴江南玻玻璃有限公司排放类型净调入电力和热力电力73104.01MWh/a2江苏亨通光导新材料有限公司排放类型能源活动天然气999.21万m3/a柴油6.55t/a净调入电力和热力电力217117.47MWh/a热力17600.40GJ/a3吴江南玻华东工程玻璃有限公司排放类型净调入电力和热力电力73104.01MWh/a4吴江华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排放类型能源活动天然气16.9484万m3/a柴油24.286t/a汽油23.56t/a净调入电力和热力电力141814.15MWh/a5苏州大智资讯配件有限公司排放类型能源活动柴油33.24t/a净调入电力和热力电力77223.49MWh/a6苏州丰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排放类型能源活动天然气123万m3/a净调入电力和热力电力38646247.00MWh/a7吴江大鼎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排放类型能源活动柴油9.97t/a净调入电力和热力电力37019.04MWh/a8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排放类型能源活动天然气276万m3/a柴油39t/a净调入电力和热力电力47000MWh/a9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排放类型能源活动天然气31.70万m3/a柴油3.88t/a净调入电力和热力电力90892.45MWh/a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62序号企业名称调查要素2020年消耗量单位10江苏亨通光纤科技有限公司排放类型能源活动天然气5.52万m3/a净调入电力和热力电力85540.40MWh/a热力3124.81GJ/a合计排放类型能源活动天然气1452.3784万m3/a柴油116.926t/a汽油23.56t/a净调入电力和热力电力842814.02MWh/a热力20725.21GJ/a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63其他企业收集的碳排放活动水平数据见表3.3.4-2。表3.3.4-2其他企业碳排放活动水平数据汇总表调查要素2020年消耗量单位排放类型能源活动天然气5046.592万m3/a液化天然气628.64t/a汽油431.02t/a柴油2898.814t/a润滑油86.81t/a溶剂油88.2t/a其他石油制品641.02t/a净调入电力和热力电力1631890MWh/a热力415903.8GJ/a(3)碳排放量计算1、已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工作的企业对火电等已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工作的行业,根据燃料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含碳量等指标实测计算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因子。表3.3.4-3已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工作的企业CO2排放情况序号企业名称2020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tCO2e)1吴江南玻玻璃有限公司594543.982江苏亨通光导新材料有限公司156024.833吴江南玻华东工程玻璃有限公司44600.764吴江华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98178.885苏州大智资讯配件有限公司47216.966苏州丰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6394181.577吴江大鼎精密模具有限公司22616.188苏州赛伍应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4765.009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62767.7910江苏亨通光纤科技有限公司52651.30合计27507547.25注:以上数据直接引用企业温室气体报告。综上所述,开发区管控范围内已建在生产企业中属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行业或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27507547.25tCO2e。2、未开展实测的企业未开展实测的行业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参考《江苏省工业园区(集中区)污染物排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64放限值限量管理实施方案编制技术指南(试行)》附录D,核算结果见表3.3.4-4。表3.3.4-4开发区其他企业CO排放情况调查要素能源名称2020年消耗量排放因子CO2排放量(tCO2e)消耗量单位值单位排放类型能源活动天然气5046.592万m3/a2.16tCO2e/kNm310900.64液化天然气628.64t/a2.828tCO2e/t1777.79汽油431.02t/a2.925tCO2e/t1260.73柴油2898.814t/a3.096tCO2e/t8974.73润滑油86.81t/a2.975tCO2e/t258.26溶剂油88.2t/a2.945tCO2e/t259.75其他石油制品641.02t/a2.945tCO2e/t1887.80净调入电力和热力电力1631890MWh/a0.6101tCO2e/t995616.40热力415903.8GJ/a0.11tCO2e/GJ45749.42合计1066685.52由表3.3.4-4可知,开发区管控范围内已建在生产其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066685.52tCO2e。开发区管控范围内已建在生产所有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28574232.77tCO2e。3.4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4.1开发区污染源调查与评价现场调研开发区的重点企业190家,已建重点企业163家,拟关闭淘汰企业37家,在建项目37个。3.4.1.1废气污染源现状已建重点企业163家,其中共146家涉及废气排放,企业现状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附表3。(1)废气常规污染物开发区主要废气污染源常规污染物排放情况见附表3,废气常规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见附表5。开发区内重点企业SO2、NO2和颗粒物2020年排放量分别为131.34t、1037.06t和228.97t,其等标污染负荷占比分别为4.40%、87.06%和8.54%。各行业常规废气因子等标污染负荷比见图3.4-1,从污染源的企业类型来看,开发区现状常规污染物排放主要集中于新能源、新材料行业,占开发区常规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的72.39%,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65主要排放企业为吴江南玻玻璃有限公司,占开发区常规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的71.54%。其次为智能装备行业,占开发区常规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的18.03%,主要排放企业为吴江市天宏印染有限公司,占开发区常规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的10.59%。图3.4-1A各行业废气常规因子等标污染负荷比(2)废气特征污染物开发区主要废气污染源特征污染物排放情况见附表3,废气特征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见附表6。从污染因子看,废气特征污染物可大致分为酸雾(硫酸雾、氯化氢、乙酸)、VOCs(苯、甲苯、二甲苯等18种)和、异味因子(氨、硫化氢、苯乙烯)。其中等标污染负荷最高的为VOCs,占53.68%;其次为重金属,占20.14%。VOCs中以酚类占比(27.02%)最高,主要贡献企业为荣星电线(苏州)有限公司。酸雾中以氯化氢为主,主要贡献企业为吴江市绿怡固废回收处置有限公司和吴江苏亨通光导新材料有限公司;异味因子中硫化氢为主,主要贡献企业为优越脚轮(苏州)有限公司和吴江市绿怡固废回收处置有限公司;其他污染物中以氟化物为主,主要贡献企业为吴江市绿怡固废回收处置有限公司。18.03%3.54%72.39%0.75%0.004%4.36%0.92%0.05284智能装备(含印染)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化工生物医药危废治理其他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66从污染源的企业类型看,废气特征因子排放主要为新能源、新材料企业,等标污染负荷占比为33.21%,均为吴江市绿怡固废回收处置有限公司贡献;其次为电子信息企业,等标污染负荷占比为28.47%,主要贡献企业为荣星电线(苏州)有限公司(14.41%);再者为智能装备(含印染)、新能源新材料、化工、生物医药及其他企业,等标污染负荷占比分别为10.97%、7.15%、8.97%、0.012%、11.27%。各行业具体废气特征因子等标污染负荷比见图3.4-1C。图3.4-1C各行业废气特征因子等标污染负荷比3.4.1.2废水污染源现状已建重点企业163家,全部涉及废水排放,企业现状废水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附表4、等标污染负荷见附表7。开发区企业和居民产生的废水分别接管至运东污水处理厂、吴江污水处理厂和城南污水处理厂。开发区内有两家企业废水直排,分别是吴江市天宏印染有限公司、快捷五金制品厂(苏州)有限公司,分别直排京杭运河、长欠港。根据统计,开发区废水污染物主要为COD、氨氮、总磷、总氮等。从废水污染源的企业类型来看,电子信息行业为开发区废水主要排放源,其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占开发区的54.30%,其次为智能装备(含印染)和新能源、新材料行业,等标污染负荷占比分别为20.04%和19.89%。废水污染物主要排放企业为吴江华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吉市东路厂区)、顺达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中达电子零组件(吴江)有限公司,等标污染负荷占比分别为12.56%、11.81%和8.19%。10.97%28.47%7.15%8.91%0.012%33.21%11.27%0.44492智能装备(含印染)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化工生物医药危废治理其他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67图3.4-2各行业废水常规因子等标污染负荷比3.4.1.3固体废弃物现状开发区危险废物年产生量约18201.71t,主要交江苏康博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高邮康博环境资源有限公司、苏州市吴中区固体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苏州市荣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有资质单位处置。根据各行业危险废物排放量比例来看,危险废物排放以化工、电子信息等类型企业为主,上述行业排放量占比分别为40.45%、33.39%。开发区现有工业危废均得到综合利用或安全处置。开发区危废产生、利用情况见表3.4-14。图3.4-3开发区行业危险废物排放量比例分析图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683.4.2环境质量现状与变化趋势3.4.2.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1)空气质量达标区判定根据《苏州市吴江区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2016-2020年度)》可知:2020年全市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分别为30微克/立方米、56微克/立方米、8微克/立方米和36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CO)特定百分位数(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和臭氧(O3)特定百分位数(臭氧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的第90百分位数)浓度分别为1.1毫克/立方米和169微克/立方米。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进行年度评价,项目所在区域空气环境质量属于不达标区。表3.4-1区域空气质量现状评价表污染物年评价指标现状浓度(μg/m³)标准值(μg/m³)占标率(%)达标情况SO2年平均质量浓度86013.3达标24小时平均第98百分位数////NO2年平均质量浓度364090达标24小时平均第98百分位数////PM10年平均质量浓度567080达标24小时平均第98百分位数////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303585.7达标24小时平均第98百分位数////CO年平均////日平均第95百分位数浓度1100400027.5达标O3年平均////日最大8h平均第90百分位数浓度169160105.6不达标(2)基本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吴江区内国控监测站点越秀幼儿园2020年监测结果,SO2、PM10、CO、NO2、PM2.5指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质量标准要求,超标因子为O3。表0-1基本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点位名称监测点坐标/(经纬度)污染年评价指标评价标准现状浓度达标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69XY物(μg/m3)(μg/m3)情况吴江区内国控监测站点越秀幼儿园120.6325°E31.1286°NSO2年平均质量浓度607达标24小时平均第98百分位数15012NO2年平均质量浓度4035达标24小时平均第98百分位数8073CO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40001300达标O3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160172超标PM10年平均质量浓度7051达标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150105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3533达标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7575(3)其他污染物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本次规划环评对其他污染物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进行补充监测,监测单位为南京国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报告编号NJGC210820118和NJGC210901127,监测时间为2021年09月07日-09月13日。(1)监测布点考虑到环境空气污染源的特点、评价等级、保护对象和评价区特点等多方面因素,在评价区域内共布设10个大气监测点。各监测点方位及因子见表3.4-3及附图21。表3.4-3大气环境监测点位一览表序号监测点名称监测点与吴江开发区位置关系监测点与吴江开发区距离(m)监测点与吴江开发区方位关系监测项目监测时间及频次G1阳光嘉园区内//甲苯、二甲苯、HCl、硫酸雾、氯气、NH3、非甲烷总烃、TVOC连续7天,监测小时值,每天监测4次,每小时至少有45分钟的采样时间G2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湾里区外1800NG3黄河浜区内//G4美岸青城区内//G5山湖花园区内//G6松陵城区区外500SWG7同里古镇风景区区外820EG8八坼镇镇区区外500SG9杨来具区内//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70G10同津大道以西区内//注:方位关系以开发区管委会为原点。(2)监测项目、时间、方法监测项目:①小时值:甲苯、二甲苯、HCl、硫酸雾、氯气、非甲烷总烃、NH3,小时值每天监测4次。②8小时均值:TVOC③日均值:HCl、硫酸雾、氯气。监测时间和频次:2021年09月07日-09月13日,连续监测7天。(3)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氯化氢、甲苯、二甲苯、硫酸雾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其他污染物空气质量浓度参考限值,非甲烷总烃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详解》中的要求,NH3执行。大气质量现状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Iij=CijCsi×100%式中:Iij:i指标j测点占标率(%);Cij:i指标j测点监测值(mg/m3);Csi:i指标标准值(mg/m3)。(4)监测结果及评价各测点其他污染因子监测结果及评价结果见表3.4-4。根据现状监测结果可以看出:评价范围各监测点各监测因子均满足相应标准要求。表3.4-4大气其他污染物监测及评价结果污染物监测点位评价标准(mg/m3)平均时间监测浓度范围(mg/m3)最大浓度占标率(%)超标率(%)达标情况HClG1阳光嘉园0.05小时值ND/0达标0.015日均值ND/0达标G2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湾里0.05小时值ND/0达标0.015日均值ND/0达标G3黄河浜0.05小时值ND/0达标0.015日均值ND/0达标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71污染物监测点位评价标准(mg/m3)平均时间监测浓度范围(mg/m3)最大浓度占标率(%)超标率(%)达标情况G4美岸青城0.05小时值ND/0达标0.015日均值ND/0达标G5山湖花园0.05小时值ND/0达标0.015日均值ND/0达标G6松陵城区0.05小时值ND/0达标0.015日均值ND/0达标G7同里古镇风景区0.05小时值ND/0达标0.015日均值ND/0达标G8八坼镇镇区0.05小时值ND/0达标0.015日均值ND/0达标G9杨来具0.05小时值ND/0达标0.015日均值ND/0达标G10同津大道以西0.05小时值ND/0达标0.015日均值ND/0达标甲苯G1阳光嘉园0.2小时值ND/0达标G2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湾里0.2小时值ND/0达标G3黄河浜0.2小时值ND/0达标G4美岸青城0.2小时值ND/0达标G5山湖花园0.2小时值ND/0达标G6松陵城区0.2小时值ND/0达标G7同里古镇风景区0.2小时值ND/0达标G8八坼镇镇区0.2小时值ND/0达标G9杨来具0.2小时值ND/0达标G10同津大道以西0.2小时值ND/0达标二甲苯G1阳光嘉园0.2小时值ND/0达标G2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湾里0.2小时值ND/0达标G3黄河浜0.2小时值ND/0达标G4美岸青城0.2小时值ND/0达标G5山湖花园0.2小时值ND/0达标G6松陵城区0.2小时值ND/0达标G7同里古镇风景区0.2小时值ND/0达标G8八坼镇镇区0.2小时值ND/0达标G9杨来具0.2小时值ND/0达标G10同津大道以西0.2小时值ND/0达标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72污染物监测点位评价标准(mg/m3)平均时间监测浓度范围(mg/m3)最大浓度占标率(%)超标率(%)达标情况硫酸雾G1阳光嘉园0.3小时值ND/0达标0.1日均值ND/0达标G2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湾里0.3小时值ND/0达标0.1日均值ND/0达标G3黄河浜0.3小时值ND/0达标0.1日均值ND/0达标G4美岸青城0.3小时值ND/0达标0.1日均值ND/0达标G5山湖花园0.3小时值ND/0达标0.1日均值ND/0达标G6松陵城区0.3小时值ND/0达标0.1日均值ND/0达标G7同里古镇风景区0.3小时值ND/0达标0.1日均值ND/0达标G8八坼镇镇区0.3小时值ND/0达标0.1日均值ND/0达标G9杨来具0.3小时值ND/0达标0.1日均值ND/0达标G10同津大道以西0.3小时值ND/0达标0.1日均值ND/0达标氯气G1阳光嘉园0.1小时值ND/0达标0.03日均值ND/0达标G2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湾里0.1小时值ND/0达标0.03日均值ND/0达标G3黄河浜0.1小时值ND/0达标0.03日均值ND/0达标G4美岸青城0.1小时值ND/0达标0.03日均值ND/0达标G5山湖花园0.1小时值ND/0达标0.03日均值ND/0达标G6松陵城区0.1小时值ND/0达标0.03日均值ND/0达标G7同里古镇风景区0.1小时值ND/0达标0.03日均值ND/0达标G8八坼镇镇区0.1小时值ND/0达标0.03日均值ND/0达标G9杨来具0.1小时值ND/0达标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73污染物监测点位评价标准(mg/m3)平均时间监测浓度范围(mg/m3)最大浓度占标率(%)超标率(%)达标情况0.03日均值ND/0达标G10同津大道以西0.1小时值ND/0达标0.03日均值ND/0达标非甲烷总烃G1阳光嘉园2小时值0.07-0.8400达标G2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湾里2小时值0.07-0.2110.50达标G3黄河浜2小时值0.07-0.4200达标G4美岸青城2小时值0.07-0.36180达标G5山湖花园2小时值0.07-0.48240达标G6松陵城区2小时值0.07-0.4924.50达标G7同里古镇风景区2小时值0.07-0.64320达标G8八坼镇镇区2小时值0.07-0.2311.50达标G9杨来具2小时值0.07-0.199.50达标G10同津大道以西2小时值0.07-0.3115.50达标TVOCG1阳光嘉园0.68小时均值ND/0达标G2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湾里0.68小时均值ND/0达标G3黄河浜0.68小时均值ND/0达标G4美岸青城0.68小时均值ND/0达标G5山湖花园0.68小时均值ND/0达标G6松陵城区0.68小时均值ND/0达标G7同里古镇风景区0.68小时均值ND/0达标G8八坼镇镇区0.68小时均值ND/0达标G9杨来具0.68小时均值ND/0达标G10同津大道以西0.68小时均值ND/0达标NH3G1阳光嘉园0.2小时值0.022-0.044220达标G2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湾里0.2小时值0.021-0.04321.50达标G3黄河浜0.2小时值0.022-0.044220达标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74污染物监测点位评价标准(mg/m3)平均时间监测浓度范围(mg/m3)最大浓度占标率(%)超标率(%)达标情况G4美岸青城0.2小时值0.022-0.044220达标G5山湖花园0.2小时值0.022-0.038190达标G6松陵城区0.2小时值0.022-0.044220达标G7同里古镇风景区0.2小时值0.022-0.046230达标G8八坼镇镇区0.2小时值0.021-0.044220达标G9杨来具0.2小时值0.022-0.044220达标G10同津大道以西0.2小时值0.022-0.04200达标注:“ND”表示未检出,各物质检出限为: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1.5μg/m3;氯化氢0.04mg/m3;氯化氢(日)0.002mg/m3;氯气0.002mg/m3;氨0.017mg/m3;非甲烷总烃0.07mg/m3;硫酸雾0.003mg/m3;硫酸雾(日)1.25μg/m3。2、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本次规划环评收集了吴江区内越秀幼儿园(国控点)、开发区管委(省控点)空气自动监测站环境空气质量2016~2020年监测数据。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点位见图3.4-1。从空气自动监测站环境空气质量2016~2020年监测数据可以看出,2016~2020年间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SO2年均浓度逐年降低,臭氧8h、NO2、CO年均浓度总体保持稳定。总体来说,近年来吴江开发区大气环境质量呈逐年改善趋势。表3.4-5吴江区环境空气质量六项指标年均值(mg/m3)位置时间SO2NO2COO38小时PM10PM2.5年均值年均值第95百分位数日均值第90百分位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年均值年均值越秀幼儿园2016年0.0150.0401.90.1870.0780.0452017年0.0120.0411.80.2020.0760.0432018年0.0090.0451.70.2090.0640.0402019年0.0100.0381.40.210.0620.0382020年0.0070.0351.30.1720.0510.033开发区管委2016年0.0190.0331.50.1860.080.0442017年0.0150.0371.60.1960.0770.042018年0.010.0332.20.1780.0650.0372019年0.0090.0371.90.2090.0670.0362020年0.0080.0391.60.1930.0590.028《环境空气质量标0.060.0440.160.070.035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75位置时间SO2NO2COO38小时PM10PM2.5年均值年均值第95百分位数日均值第90百分位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年均值年均值准》(GB3095-2012)二级质量标准图3.4-1A2016-2020年越秀幼儿园(国控点)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图3.4-1B2016-2020年开发区管委(省控点)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00.20.40.60.811.21.41.61.8200.050.10.150.20.25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越秀幼儿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8小时PM10PM2.5CO(次坐标轴)00.511.522.500.050.10.150.20.25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开发区管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8小时PM10PM2.5CO(次坐标轴)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763.4.2.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1)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根据《吴江区水环境质量情况通报(2020年1-12月)》:2020年1-12月,吴江区水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国考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比例为100%;省考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比例为85.7%(元荡湖心断面因总磷超标,1-12月水质类别未达到考核标准),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5.7%,达到2020年度考核目标85.7%的要求(元荡湖心断面水质类别为Ⅳ类);省考城市内河断面水质达标比例为100%;市控断面中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7.5%,无劣Ⅴ类断面;2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100%,达到2020年度考核目标100%的要求。吴江区现有国考、省考和市控断面共17个,2020年1-12月(除三里桥缺报外),水质类别为Ⅱ类的有5个断面,水质类别为Ⅲ类的有9个断面,水质类别为Ⅳ类的有2个断面。(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来源于《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监测单位为江苏国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报告编号CTST/C2020081926G,监测时间为2020年8月21日~2020年8月23日。(1)监测断面与测点布设根据评价区内水文特征、排污口的分布,本次评价共设置15个监测断面。断面布设具体见表3.4-6及附图22。表3.4-6水质监测断面布置监测断面编号所在河流监测断面监测点与吴江开发区距离(m)监测点与吴江开发区方位关系监测因子执行标准监测时间及频次W1吴淞江与运河交汇处区界NpH、水温、DO、COD、高锰酸盐指数、BOD5、SS、NH3-N、TP、石油类、挥发酚、硫化物、甲苯、六价铬、铜IV连续3天,每天2次W2污水处理厂排口区内NEIVW3开发区外2800NEIVW4江南运河开发区边界区界NIVW5三里桥区界WIVW6吴同桥区界SIVW7大窑港与运河交汇处区内EIVW8与长牵路交汇处区界EIV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77监测断面编号所在河流监测断面监测点与吴江开发区距离(m)监测点与吴江开发区方位关系监测因子执行标准监测时间及频次W9西塘河开发区边界区内NWIIIW10枫津河开发区边界区界NWIIIW11长牵路距吴淞江1.5km区界NEIVW12长白荡长白荡区界SEIIIW13行船路出开发区处区内SWIIIW14方尖港苏杭髙速与方尖港交汇处区内SEIIIW15夏家浜河同津大道与夏家浜河交汇处区内SEIII注:方位关系以开发区管委会为原点。(2)监测频次W1~W15断面:2020年8月21日~2020年8月23日,连续监测3天,每天监测2次。(3)分析方法采样及分析方法、质量控制按国家环保局颁发的《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有关规定和要求执行。(4)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IV类标准。水质评价方法本着简单、合理、直观的原则,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其模式如下:Sij=Cij/Csj式中:Sij:第i种污染物在第j点的标准指数;Cij:第i种污染物在第j点的监测平均浓度值,mg/L;CSj:第i种污染物的地表水水质标准值,mg/L;7.0pH0.70.7j,SdjjpHpHpHS7.0pH0.70.7j,SujjpHpHpHS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78式中:SpH,j:为水质参数pH在j点的标准指数;pHj:为j点的pH值;pHsu:为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pHsd:为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5)监测结果及评价各监测断面监测及评价结果见表3.4-7。根据现状监测结果可以看出:各河流各断面各监测因子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相应水质标准的要求,水环境质量良好。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79表3.4-7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单位:mg/L,pH无量纲)河流断面项目水温pH值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悬浮物石油类挥发酚硫化物六价铬铜甲苯检出限///0.540.50.030.0140.010.00030.0050.0040.08μg/L0.05执行标准Ⅲ类/6~9420610.2300.050.0050.20.0510.05Ⅳ类/6~9630101.50.3600.50.010.50.0510.05吴淞江与运河交汇处W1最小值29.57.243.51740.110.05240.02NDNDND2.36×10‾³ND最大值32.17.823.9204.60.390.06340.04NDNDND7.57×10‾³ND平均值30.27.453.7194.40.250.06300.03NDNDND3.92×10‾³ND污染指数/0.2250.610.630.440.170.190.500.06///0.00392/超标率/0000000000000吴淞江污水处理厂排口W2最小值29.46.213.3174.10.220.04260.02NDNDND1.81×10‾³ND最大值31.56.623.92150.380.07330.04NDNDND3.39×10‾³ND平均值30.26.423.7194.50.300.05310.03NDNDND2.45×10‾³ND污染指数/0.580.610.620.450.200.160.510.06///0.00245/超标率/0000000000000开发区边界W3最小值30.17.213.3194.20.140.04250.02NDNDND2.26×10‾³ND最大值31.57.413.9204.90.390.06330.04NDNDND6.95×10‾³ND平均值30.67.303.6194.50.260.05300.03NDNDND3.61×10‾³ND污染指数/0.150.610.640.450.170.150.500.06///0.00361/超标率/0000000000000江南运河开发区边界W4最小值30.26.953.5174.10.110.04290.02NDNDND1.79×10‾³ND最大值31.47.623.9194.80.310.06340.03NDNDND3.30×10‾³ND平均值30.97.203.7184.40.200.05320.025NDNDND2.50×10‾³ND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80河流断面项目水温pH值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悬浮物石油类挥发酚硫化物六价铬铜甲苯污染指数/0.100.620.610.440.130.170.530.05///0.00250/超标率/0000000000000三里桥W5最小值28.96.783.21740.10.04280.01NDNDND1.55×10‾³ND最大值33.47.293.9224.50.240.06330.04NDNDND3.07×10‾³ND平均值31.07.003.5194.30.160.05320.03NDNDND2.16×10‾³ND污染指数/0.0020.580.640.430.110.170.530.06///0.00216/超标率/0000000000000吴同桥W6最小值28.97.083.2153.90.190.04280.01NDNDND2.02×10‾³ND最大值31.97.413.9234.80.240.06330.04NDNDND6.84×10‾³ND平均值30.67.223.6194.30.220.05310.02NDNDND3.62×10‾³ND污染指数/0.110.600.630.430.140.160.520.04///0.00362/超标率/0000000000000大窑港与运河交汇处W7最小值29.57.173.3143.20.220.04290.01NDNDND1.70×10‾³ND最大值32.47.573.9184.70.320.06310.02NDNDND5.08×10‾³ND平均值30.77.353.7163.90.240.05300.02NDNDND3.09×10‾³ND污染指数/0.1750.620.540.390.160.150.500.030000.003090超标率/00000000///0/与长牵路交汇处W8最小值29.57.293.3123.10.160.04270.01NDNDND2.36×10‾³ND最大值34.37.693.6173.80.360.06290.02NDNDND4.16×10‾³ND平均值31.27.463.5153.50.250.05280.02NDNDND3.11×10‾³ND污染指数/0.230.580.490.350.170.160.470.03///0.00311/超标率/0000000000000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81河流断面项目水温pH值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悬浮物石油类挥发酚硫化物六价铬铜甲苯西塘河开发区边界W9最小值30.27.412.6123.60.160.04250.01NDNDND2.28×10‾³ND最大值32.27.623.9174.10.360.06280.02NDNDND6.07×10‾³ND平均值30.87.513.5163.80.240.05270.01NDNDND3.77×10‾³ND污染指数/0.250.870.790.630.240.230.910.27///0.00377/超标率/0000000000000枫津河开发区边界W10最小值30.17.413.6153.60.190.04260.01NDNDND1.51×10‾³ND最大值31.27.623.61740.370.05290.02NDNDND5.11×10‾³ND平均值30.87.513.6163.70.250.05280.01NDNDND2.90×10‾³ND污染指数/0.250.900.820.620.250.230.920.27///0.00290/超标率/0000000000000长牵路距吴淞江1.5km处W11最小值29.87.433.4153.40.20.04260.01NDNDND2.20×10‾³ND最大值31.27.523.7173.90.380.06290.03NDNDND7.96×10‾³ND平均值30.67.483.5163.60.280.05280.02NDNDND4.33×10‾³ND污染指数/0.240.580.530.360.190.150.460.03///0.00433/超标率/0000000000000长白荡长白荡W12最小值29.57.323.1133.40.180.04260.01NDNDND1.69×10‾³ND最大值31.57.593.91840.380.05280.03NDNDND7.03×10‾³ND平均值30.67.443.4163.60.270.04270.02NDNDND3.39×10‾³ND污染指数/0.220.840.790.610.270.220.900.30///0.00339/超标率/0000000000000行船路出开发区处W13最小值28.97.423.2133.50.180.04270.01NDNDND1.65×10‾³ND最大值34.17.683.9184.10.290.06290.03NDNDND5.31×10‾³ND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82河流断面项目水温pH值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悬浮物石油类挥发酚硫化物六价铬铜甲苯平均值31.07.523.8153.70.240.05280.01NDNDND3×10‾³ND污染指数/0.260.950.770.620.240.240.940.27///0.00300/超标率/0000000000000方尖港苏杭髙速与方尖港交汇处W14最小值29.47.493.3143.50.10.04270.01NDNDND1.51×10‾³ND最大值32.57.643.9193.80.340.06290.02NDNDND4.94×10‾³ND平均值30.87.553.6163.60.180.05280.01NDNDND2.92×10‾³ND污染指数/0.270.890.780.610.180.270.930.23///0.00292/超标率/0000000000000夏家浜河同津大道与夏家浜河交汇处W15最小值29.77.483.4133.50.120.04270.01NDNDND1.46×10‾³ND最大值31.57.723.9183.80.380.05290.02NDNDND3.74×10‾³ND平均值30.67.613.6163.70.200.05290.01NDNDND2.29×10‾³ND污染指数/0.310.900.780.610.200.230.950.23///0.00229/超标率/0000000000000注:ND表示未检出,评价时按检出限一半进行评价。挥发酚的检出限为3×10-4mg/L,硫化物的检出限为0.005mg/L,六价铬的检出限为0.004mg/L,甲苯的检出限为1.4μg/L。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832、地表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根据吴江区环境监测站2016-2020年监测数据,对开发区内及周边主要河流京杭运河、吴淞江、其他河道各断面主要水质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各点位见图3.4-2。选择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计算各断面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从图中可以看出,2016年~2020年各断面水质指标基本呈逐渐减小趋势,地表水水质总体有所好转,基本能达到相应水质目标。表3.4-8地表水环境质量六项指标年均值(mg/L)河流断面时间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吴淞江瓜泾口西(省控)2016年3.814.62.10.280.042017年3.713.72.10.330.052018年4.014.42.60.140.072019年3.211.91.70.120.042020年3.113.61.70.210.04京杭运河王江泾(国控、省控)2016年5.321.33.60.790.102017年5.921.53.60.880.142018年5.321.03.81.000.112019年5.019.02.50.730.142020年4.617.92.50.550.10太浦河界标(国控、省控)2016年3.513.81.80.250.092017年4.115.01.90.350.112018年3.714.72.10.360.092019年3.513.91.80.290.092020年3.513.21.50.270.08太浦闸(省控)2016年3.113.42.00.140.042017年3.613.82.10.110.052018年3.614.22.50.080.072019年3.613.11.80.060.052020年3.413.11.40.060.05苏嘉杭高速太浦河桥(省控)2016年3.414.32.50.280.052017年3.712.82.40.250.112018年3.914.22.40.280.112019年3.812.72.30.310.082020年3.712.41.60.200.07頔塘河平望新运河桥2016年4.417.13.00.500.092017年4.815.52.80.280.18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84(省控)2018年5.015.83.00.300.162019年4.213.32.60.370.132020年5.118.62.20.410.15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85051015202500.511.522.533.54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王江泾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024681012141600.511.522.5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界标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024681012141600.511.522.53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太浦闸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024681012141600.511.522.53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苏嘉杭高速太浦河桥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86图3.4-22016-2020年吴江区国控、省控点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0510152000.511.522.533.5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平望新运河桥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0510152000.511.522.53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瓜泾口西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次坐标轴)化学需氧量(次坐标轴)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873.4.2.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1、下水环境质量现状本次规划环评对区域地下水进行监测,监测单位为南京国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监测报告编号NJGC210901127,监测时间为2021年9月12日。(1)测点布置根据区内地下水主要功能用途、污染源特征,设地下水监测点9个,监测水质的同时,同步监测水位。具体位置见表3.4-9和附图23。表3.4-9地下水监测点位表编号监测点监测点与吴江开发区位置关系监测点与吴江开发区距离(m)监测点与吴江开发区方位关系监测因子监测时间及频次D1吴江收费站(庞金路)东北侧250m空地区内/NE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硫酸盐、氯化物、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水温、苯类、铜、锌、镍、K+、Na+、Ca2+、Mg2+、碱度(CO32-)、碱度(HCO3-)、Cl-、SO42-及水位监测1天,每天1次D2亨通光通信科技园空地区内/NWD3淞南小学区内/SWD4叶辉路与庞金路交叉路口东南侧100m空地区内/SD5同津大道与殷家路交叉路口东北侧200m空地区内/SED6吴变大道南侧80m空地区外600SWD7吴江区环保局东南侧100m空地区外500SWD8同里湖山庄北侧空地区外1350ED9吴淞路与郭巷大道交叉路口西南侧200m空地区外2100NE注:方位关系以开发区管委会为原点。(2)监测时间、频次2021年9月12日采样一次。(3)监测分析方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有关要求执行。(4)监测结果对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的各分类标准,采用单项分组法评价监测数据,评价结果见表3.4-10。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88根据评价结果,目前评价区域内的地下水指标锰含量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V类标准,部分点位氨氮、铅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Ⅳ类标准外,其余各点位各监测指标均能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III类及以上标准,区域地下水质量状况总体良好。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89表3.4-10地下水监测结果mg/L,pH无量纲,细菌总数:CFU/ml,总大肠杆菌MPN/L)监测点位项目pH值水温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锌六价铬总硬度铅(μg/L)镉(μg/L)铁锰D1监测结果7.121.70.4110.810.006NDND8.6×10-35×10-5NDND1977.310.0350.192.75达标情况Ⅰ/ⅢⅠⅠⅠⅠⅢⅠⅠⅠⅡⅢⅠⅡⅤD2监测结果6.9220.5280.610.003NDND8.1×10-36×10-5NDND20911.7ND0.22.49达标情况Ⅰ/ⅣⅠⅠⅠⅠⅢⅠⅠⅠⅡⅣⅠⅡⅤD3监测结果721.60.480.620.005NDND8.6×10-35×10-5NDND2226.290.030.192.47达标情况Ⅰ/ⅢⅠⅠⅠⅠⅢⅠⅠⅠⅡⅢⅠⅡⅤD4监测结果7.322.10.5730.61NDNDND8.4×10-35×10-50.04ND2285.850.030.212.65达标情况Ⅰ/ⅣⅠⅠⅠⅠⅢⅠⅠⅠⅡⅢⅠⅢⅤD5监测结果6.922.30.7360.79NDNDND5.7×10-35×10-5NDND21715.90.0440.192.31达标情况Ⅰ/ⅣⅠⅠⅠⅠⅢⅠⅠⅠⅡⅣⅠⅡⅤD6监测结果720.60.580.70.004NDND6.4×10-35×10-50.02ND199100.0420.22.52达标情况Ⅰ/ⅣⅠⅠⅠⅠⅢⅠⅠⅠⅡⅢⅠⅡⅤD7监测结果7.121.80.8290.410.004NDND6.1×10-35×10-50.02ND1951.510.0740.242.61达标情况Ⅰ/ⅣⅠⅠⅠⅠⅢⅠⅠⅠⅡⅠⅠⅢⅤD8监测结果7.322.30.7250.560.005NDND5.7×10-35×10-5NDND1910.560.0950.212.55达标情况Ⅰ/ⅣⅠⅠⅠⅠⅢⅠⅠⅠⅡⅠⅠⅢⅤD9监测结果7.121.90.730.004NDND8.3×10-35×10-50.06ND1930.9ND0.252.66达标情况Ⅰ/ⅣⅠⅠⅠⅠⅢⅠⅡⅠⅡⅠⅠⅢⅤ检出限//0.0250.080.0030.00030.0020.3μg/L0.04μg/L0.020.0045.010.250.025≤0.03≤0.01标准Ⅰ类6.5≤pH≤8.5/≤0.02≤2.0≤0.01≤0.0010.001≤0.001≤0.0001≤0.05≤0.005≤150≤5≤0.1≤0.1≤0.05Ⅱ类/≤0.1≤5.0≤0.10≤0.0010.01≤0.001≤0.0001≤0.5≤0.01≤300≤5≤1≤0.2≤0.05Ⅲ类/≤0.5≤20.0≤1.00≤0.0020.05≤0.01≤0.001≤1.0≤0.05≤450≤10≤5≤0.3≤0.1Ⅳ类5.5≤pH<6.5/≤1.5≤30.0≤4.8≤0.010.1≤0.05≤0.002≤5.0≤0.1≤650≤100≤10≤2.0≤1.5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90监测点位项目pH值水温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锌六价铬总硬度铅(μg/L)镉(μg/L)铁锰8.5<pH≤9.0Ⅴ类pH<5.5或pH>9.0>1.5>30>4.8>0.01>0.1>0.05>0.002>5.00>0.1>650>100>10>2.0>1.5续表04-20-2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μg/L)监测点位项目硝基苯邻-硝基甲苯间-硝基甲苯对-硝基甲苯间-硝基氯苯对-硝基氯苯邻-硝基氯苯对-二硝基苯间-二硝基苯2,6-二硝基甲苯邻-二硝基苯2,4-二硝基甲苯2,4-二硝基氯苯3,4-二硝基甲苯2,4,6-三硝基甲苯D1监测结果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达标情况/////////Ⅰ/Ⅰ///D2监测结果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达标情况/////////Ⅰ/Ⅰ///D3监测结果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达标情况/////////Ⅰ/Ⅰ///D4监测结果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达标情况/////////Ⅰ/Ⅰ///D5监测结果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达标情况/////////Ⅰ/Ⅰ///D6监测结果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达标情况/////////Ⅰ/Ⅰ///D7监测结果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达标情况/////////Ⅰ/Ⅰ///D8监测结果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达标情况/////////Ⅰ/Ⅰ///D9监测结果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ND达标情况/////////Ⅰ/Ⅰ///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91监测点位项目硝基苯邻-硝基甲苯间-硝基甲苯对-硝基甲苯间-硝基氯苯对-硝基氯苯邻-硝基氯苯对-二硝基苯间-二硝基苯2,6-二硝基甲苯邻-二硝基苯2,4-二硝基甲苯2,4-二硝基氯苯3,4-二硝基甲苯2,4,6-三硝基甲苯检出限0.040.040.040.04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40.050.05标准Ⅰ类/////////≤0.1/≤0.1///Ⅱ类/////////≤0.5/≤0.5///Ⅲ类/////////≤5/≤5///Ⅳ类/////////≤30/≤60///Ⅴ类/////////>30/>60///续表04-30-3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采样地点D1D2D3D4D5D6D7D8D9水位(m)1.31.41.31.21.31.41.31.41.3注:未检出以ND表示。亚硝酸盐的检出限为0.003mg/L,挥发酚的检出限为0.0003mg/L,氰化物的检出限为0.002mg/L,锌的检出限为0.02mg/L,六价铬的检出限为0.004mg/L,硝基苯、邻-硝基甲苯、间-硝基甲苯、对-硝基甲苯、2,4-二硝基氯苯的检出限为0.04μg/L,对-硝基氯苯、邻-硝基氯苯、对-二硝基苯、间-二硝基苯、2,6-二硝基甲苯、邻-二硝基苯、2,4-二硝基甲苯、3,4-二硝基甲苯、2,4,6-三硝基甲苯的检出限为0.05μg/L。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922、地下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开发区近几年地下水历年例行监测数据见表3.4-11,其中2017年开发区地下水环境质量数据来自青山绿水(江苏)检验检测有限公司监测,检测报告编号为NQHH170001,监测时间为2017年4月20日;2020年开发区地下水环境质量数据来源于江苏国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报告编号CTST/C2020081926N,监测时间为2020年8月24日。由表可知,开发区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表0-4开发区地下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单位:mg/L)点位年份pH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锌六价铬吴江收费站(庞金路)东北侧250m空地20177.050.4788.83NDNDND20207.562.474.080.218NDND20217.10.4110.810.006NDND亨通光通信科技园空地20177.10.4084.83NDNDND20207.172.712.650.261NDND20216.90.5280.610.003NDND淞南小学20177.930.0586.31NDNDND20207.262.563.210.221NDND202170.480.620.005NDND叶辉路与庞金路交叉路口东南侧100m空地20177.820.0381.66NDNDND20207.822.230.770.222NDND20217.30.5730.61ND0.04ND同津大道与殷家路交叉路口东北侧200m空地20177.480.24522.9NDNDND20207.612.292.910.254NDND20216.90.7360.79NDNDND吴变大道南侧80m空地20177.260.2395.82NDNDND20207.442.343.890.26NDND202170.580.70.0040.02ND吴江区环保局东南侧100m空地20177.080.5771.51NDNDND20206.962.111.540.254NDND20217.10.8290.410.0040.02ND同里湖山庄北侧空地20177.490.0327.96NDNDND20207.052.581.280.221NDND20217.30.7250.560.005NDND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93点位年份pH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锌六价铬吴淞路与郭巷大道交叉路口西南侧200m空地20177.480.5832.290.276NDND20207.122.541.50.214NDND20217.10.7790.730.0040.06ND3.4.2.4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1.土壤环境质量现状本次规划环评对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补充监测,监测单位为南京国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报告编号NJGC210901127,监测时间为2021年09月12日。(1)测点布置共布设5个土壤监测点。具体见表3.4-12及附图24。表3.4-12土壤监测点位一览表编号监测点位监测点与吴江开发区位置关系监测点与吴江开发区方位关系检测指标现状或规划用地类型T1山湖颜料北侧空地区内NE《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表1基本项45项工业用地T2华宇科技园区内NW工业用地T3山湖花园东南侧区内SE居住用地T4黑牛食品周边区内S工业用地T5云龙路以南、同津大道东侧区内SE工业用地注:方位关系以开发区管委会为原点。(2)监测时间及频次2021年09月12日采样一次。(3)监测方法采样及分析方法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有关要求执行。符合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规定的要求。(4)监测因子监测因子:《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表1基本项45项。(5)监测结果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见表3.4-13。土壤监测指标铅、镉、砷、六价铬、铜、镍、汞、四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94氯化碳、氯仿、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顺-1,2-二氯乙烯、反-1,2-二氯乙烯、二氯甲烷、1,2-二氯丙烷、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1,2,3-三氯丙烷、氯乙烯、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乙苯、苯乙烯、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硝基苯、苯胺、2-氯酚、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䓛、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荼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筛选值,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良好。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95表3.4-13土壤监测及评价结果(单位:pH值无量纲,其余mg/kg)检测指标检出限T1T2T3T4T5第一类用地筛选值第二类用地筛选值采样深度/0.2-0.50.2-0.50.2-0.50.2-0.50.2-0.5//检测因子(单位:mg/kg)砷0.018.668.678.968.598.872060汞0.2μg/kg5.75×10-24.85×10-23.40×10-28.00×10-20.452838镉0.01NDNDNDNDND2065六价铬0.5NDNDNDNDND35.7铜12628282828200018000铅0.14.64.84.05.35.4400800镍33939394037150900检测因子(单位:μg/kg)挥发性有机物氯甲烷1NDNDNDNDND1237氯乙烯1NDNDNDNDND0.120.431,1-二氯乙烯1NDNDNDNDND1266二氯甲烷1.5NDNDNDNDND94616反式-1,2-二氯乙烯1.4NDNDNDNDND10541,1-二氯乙烷1.2NDNDNDNDND39顺式-1,2-二氯乙烯1.3NDNDNDNDND66596氯仿1.1NDNDNDNDND0.30.91,1,1-三氯乙烷1.3NDNDNDNDND0.62.8四氯化碳1.3NDNDNDNDND0.92.8苯1.9NDNDNDNDND141,2二氯乙烷1.3NDNDNDNDND0.525三氯乙烯1.2NDNDNDNDND0.72.81,2-二氯丙烷1.1NDNDNDNDND15甲苯1.3NDNDNDNDND120012001,1,2-三氯乙烷1.2NDNDNDNDND0.62.8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96检测指标检出限T1T2T3T4T5第一类用地筛选值第二类用地筛选值采样深度/0.2-0.50.2-0.50.2-0.50.2-0.50.2-0.5//四氯乙烯1.4NDNDNDNDND1153氯苯1.2NDNDNDNDND682701,1,1,2-四氯乙烷1.2NDNDNDNDND2.610乙苯1.2NDNDNDNDND7.228间,对-二甲苯1.2NDNDNDNDND163570邻二甲苯1.2NDNDNDNDND222640苯乙烯1.1NDNDNDNDND0.120.431,1,2,2,-四氯乙烷1.2NDNDNDNDND1.66.81,2,3-三氯丙烷1.2NDNDNDNDND0.050.51,4-二氯苯1.5NDNDNDNDND5.6201,2-二氯苯1.5NDNDNDND37.1560560检测因子(单位:mg/kg)半挥发性有机物苯胺0.06NDNDNDNDND922602-氯苯酚0.06NDNDNDNDND2502256硝基苯0.09NDNDNDNDND3476萘0.09NDNDNDNDND2570苯并(a)蒽0.10NDNDNDNDND5.515䓛0.10NDNDNDNDND4901293苯并(b)荧蒽0.20NDNDNDNDND5.515苯并(k)荧蒽0.10NDNDNDNDND55151苯并(a)芘0.10NDNDNDNDND0.551.5茚并(1,2,3-cd)芘0.10NDNDNDNDND5.515二苯并(a,h)蒽0.10NDNDNDNDND0.551.5注:“ND”表示未检出,各物质检出限为:硝基苯0.09mg/kg;2-氯酚0.06mg/kg;苯并[a]蒽0.1mg/kg;苯并[a]芘0.1mg/kg;苯并[b]荧蒽0.2mg/kg;苯并[k]荧蒽0.1mg/kg;䓛0.1mg/kg;二苯并[a,h]蒽0.1mg/kg;茚并[1,2,3-cd]芘0.1mg/kg;萘0.09mg/kg;苯胺0.06mg/kg;氯乙烯1.0μg/kg;1,1-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97二氯乙烯1.0μg/kg;反-1,2-二氯乙烯1.4μg/kg;1,1-二氯乙烷1.2μg/kg;顺-1,2-二氯乙烯1.3μg/kg;氯仿1.1μg/kg;1,1,1-三氯乙烷1.3μg/kg;四氯化碳1.3μg/kg;1,2-二氯乙烷1.3μg/kg;苯1.9μg/kg;三氯乙烯1.2μg/kg;1,2-二氯丙烷1.1μg/kg;甲苯1.3μg/kg;1,1,2-三氯乙烷1.2μg/kg;四氯乙烯1.4μg/kg;氯苯1.2μg/kg;1,1,2,2-四氯乙烷1.2μg/kg;乙苯1.2μg/kg;间二甲苯+对二甲苯1.2μg/kg;邻二甲苯1.2μg/kg;苯乙烯1.1μg/kg;1,1,1,2-四氯乙烷1.2μg/kg;1,2,3-三氯丙烷1.2μg/kg;1,4-二氯苯1.5μg/kg;1,2-二氯苯1.5μg/kg;氯甲烷1.0μg/kg;镉0.01mg/kg;六价铬0.5mg/kg。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982、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趋势整理开发区近几年例行监测数据,2018年开发区土壤环境质量数据来自青山绿水(江苏)检验检测有限公司监测,检测报告编号为CQHH181756,监测时间为2018年11月30日。从监测数据可以看出,各因子浓度略有波动,但均能达到相应环境质量标准,故开发区土壤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具体见表3.4-14。表0-52018/2021年土壤例行监测数据点位土壤砷铅铜镉汞六价铬镍T120187.8710.229.50.1480.272ND31.120218.664.626ND5.75×10-2ND39T220187.613.828.40.5650.185ND28.420218.674.828ND4.85×10-2ND39T320188.038.9628.80.0560.042ND35.620218.964.028ND3.40×10-2ND39T420185.357.9920.80.090.114ND21.720218.595.328ND8.00×10-2ND40T520185.6611.421.60.8450.077ND23.420218.875.428ND0.452ND373.4.2.5声环境质量现状1、声环境环境质量现状本次规划环评对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补充监测,监测单位为南京国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报告编号NJGC210901127,监测时间为2021年9月8日、9日。(1)监测点位根据规划区及声环境敏感点(区)特征,监测布点兼顾功能区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区域环境噪声及厂界噪声状况等,按照网格布点与功能区布点相结合的方法,共设40个监测点。监测因子为连续等效(A)声级,见附图24。表3.4-15声环境监测点位一览表监测点位标准监测点与吴江开发区位置关系监测点与吴江开发区距离(m)监测点与吴江开发区方位关系现状用地类型Z1大魏汽修汽配南侧3类区内/N工业用地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99监测点位标准监测点与吴江开发区位置关系监测点与吴江开发区距离(m)监测点与吴江开发区方位关系现状用地类型Z2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江陵实验初级中学2类区内/NW学校Z3兴昂花园2类区内/NW居住用地Z4西湖花苑2类区内/NW居住用地Z5新湖明珠城2类区内/NW居住用地Z6苏州吴江供电公司3类区内/W工业用地Z7阳光新天地2类区内/SW居住用地Z8金科·廊桥水岸2类区内/SW居住用地Z9苏州市鲈乡电力工程有限公司3类区内/SW工业用地Z10八坼镇挂福汽配厂3类区内/S工业用地Z11苏州顺铭精密科技有限公司3类区内/S工业用地Z12苏州和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3类区内/S工业用地Z13龙津港3类区内/SE工业用地Z14南无圩2类区外200SE居住用地Z15思古浜2类区外200SE居住用地Z16杜家浜2类区外200SE居住用地Z17叶泽湖花苑2类区外1300SE居住用地Z18大角圩2类区内/SE居住用地Z19同里花园2类区内/SE居住用地Z20道路4a类区内/E道路Z21道路4a类区外1200NE道路Z22吴江振兴生物制品厂3类区外1200NE工业用地Z23华统肉类加工配送中心3类区外1200NE工业用地Z24飞旭电子(苏州)有限公司3类区内/N工业用地Z25三里桥村2类区内/NE居住用地Z26泰宝金电子苏州有限公司3类区内/N工业用地Z27苏州双之铨电脑精密配件有限公司3类区内/S工业用地Z28庞金工业坊-06幢3类区内/S工业用地Z29吴江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3类区内/S工业用地Z30道路4a类区内/S道路Z31泰金宝电通(苏州)有限公司3类区内/S工业用地Z32道路4a类区内/S道路Z33庞山村2类区内/S居住用地Z34道路4a类区内/SE道路Z35道路4a类区内/E道路Z36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幼儿园2类区内/SE学校Z37光耀光电(苏州)有限公司3类区内/SE工业用地Z38道路4a类区内/SE道路Z39道路4a类区内/SE道路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00监测点位标准监测点与吴江开发区位置关系监测点与吴江开发区距离(m)监测点与吴江开发区方位关系现状用地类型Z40道路4a类区内/SE道路注:方位关系以开发区管委会为原点。(2)监测因子连续等效声级Ld(A)和Ln(A)。(3)监测时间、频次2021年9月8日、9日连续监测2天,每天监测2次,昼夜各监测一次。(4)评价标准与方法评价标准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各功能区标准,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执行2类标准;工业区执行3类标准;道路交通干线两侧以及航道两侧20m区域内执行4a类标准。(5)监测结果及评价监测结果及评价结果见表3.4-16。根据现状监测数据,对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各类功能区标准值可见,各类功能区的噪声测点均能达标。因此,开发区内的声环境功能区状况良好。表3.4-16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dB(A))监测点位标准昼间夜间9.89.9标准值达标情况9.89.9标准值达标情况Z1大魏汽修汽配南侧3类50.553.065达标49.853.355达标Z2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江陵实验初级中学2类52.551.060达标48.946.550达标Z3兴昂花园2类51.254.760达标48.747.950达标Z4西湖花苑2类58.858.660达标49.046.450达标Z5新湖明珠城2类57.458.960达标47.546.750达标Z6苏州吴江供电公司3类56.260.165达标44.549.255达标Z7阳光新天地2类55.158.660达标43.448.550达标Z8金科·廊桥水岸2类57.358.360达标41.447.550达标Z9苏州市鲈乡电力工程有限公司3类56.762.565达标41.946.455达标Z10八坼镇挂福汽配厂3类54.360.665达标41.046.355达标Z11苏州顺铭精密科技有3类54.460.165达标40.744.955达标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01监测点位标准昼间夜间限公司Z12苏州和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3类55.960.665达标41.245.255达标Z13龙津港3类56.757.765达标41.245.455达标Z14南无圩2类55.559.660达标41.346.950达标Z15思古浜2类54.758.460达标40.846.050达标Z16杜家浜2类57.655.560达标42.245.850达标Z17叶泽湖花苑2类57.457.460达标41.946.650达标Z18大角圩2类56.955.260达标42.245.750达标Z19同里花园2类58.057.260达标41.546.450达标Z20道路4a类56.759.770达标41.845.455达标Z21道路4a类50.453.970达标48.653.755达标Z22吴江振兴生物制品厂3类52.256.465达标48.252.455达标Z23华统肉类加工配送中心3类53.354.865达标48.551.155达标Z24飞旭电子(苏州)有限公司3类53.959.265达标48.149.955达标Z25三里桥村2类54.158.260达标47.548.650达标Z26泰宝金电子苏州有限公司3类58.662.565达标47.047.755达标Z27苏州双之铨电脑精密配件有限公司3类57.559.765达标47.747.355达标Z28庞金工业坊-06幢3类58.761.165达标49.946.655达标Z29吴江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3类58.659.065达标48.047.355达标Z30道路4a类57.157.770达标47.349.955达标Z31泰金宝电通(苏州)有限公司3类55.857.165达标47.047.755达标Z32道路4a类55.756.370达标47.946.755达标Z33庞山村2类55.057.760达标48.547.850达标Z34道路4a类56.660.670达标47.648.455达标Z35道路4a类55.458.270达标47.947.355达标Z36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幼儿园2类56.455.260达标46.345.750达标Z37光耀光电(苏州)有限公司3类57.958.165达标45.946.155达标Z38道路4a类56.261.270达标47.447.255达标Z39道路4a类57.260.070达标47.246.955达标Z40道路4a类58.859.570达标46.648.755达标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023.4.2.6河流底泥环境质量现状1.底泥环境质量现状本次规划环评对河流底泥质量现状进行补充监测,监测单位为南京国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报告编号NJGC210901127,监测时间为2021年9月12日。(1)测点布置根据评价区内水文特征、排污口分布等,在污水处理厂排放口处共布设3个河流底泥监测点位,见附图22。表3.4-17底泥监测点位一览表编号监测点位监测点与吴江开发区位置关系监测点与吴江开发区方位关系监测指标监测频率DN1吴江污水处理厂排口区内NW《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采样一次DN2运东污水处理厂排口区内NEDN3城南污水处理厂排口区内S注:方位关系以开发区管委会为原点。(2)监测时间及频次2021年9月12日采样一次。(3)监测方法采样及分析方法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有关要求执行。符合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规定的要求。(4)监测因子监测因子:pH、镉、汞、砷、总铬、铜、铅、锌、镍。(5)监测结果及评价监测结果汇总见表3.4-18,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表1风险筛选值。表3.4-18河流底泥监测及评价结果(单位:mg/kg,pH无量纲)监测点位编号监测点位检测项目pH铜镍铅镉砷汞铬锌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03监测点位编号监测点位检测项目DN1吴江污水处理厂排口6.680623.90.1913.07.70×10-2102148DN2运东污水处理厂排口6.668534.40.1812.32.94×10-2113151DN3城南污水处理厂排口6.769454.80.1313.61.17×10-2109130《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表1风险筛选值6.5<pH≤7.51001001200.3302.4200250检出限/130.10.010.010.2μg/kg41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3.4.2.7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吴江区区域总面积117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67万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22.7%,拥有一类空气二类水质的东太湖岸线近50km。全区森林覆盖面积达34.08万亩,林木覆盖率、自然湿地保护率分别达20.04%和70.6%。此次评价主要分为水陆两部分进行。1、陆域生态现状(1)陆生植被区系及组成苏州市地处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带的南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围网养殖之前,东太湖的两栖类、爬行类及小型哺乳类动物和鸟类资源相当丰富,随处可见上百只的水禽群体,冬季猎鸟是东太湖渔民当时的重要经济来源。但由于前些年围垦、人类活动强度增加,区内绝大部分处于人工控制之下,生物资源有所减少。近年来,苏州市持续推进太湖养殖业整治工作,共拆除4.5万亩围网养殖(其中吴中区除了行政区域内2.7万亩),整治了太湖沿岸3公里范围内7.78万亩池塘。目前,森林资源总量达220万亩,陆地森林覆盖率达29.99%,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59%,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有望逐步改善,生物多样性及生物丰度有望逐步提高。植物主要由人工栽培的果树及绿化树木构成,乔灌木有马尾松、黑松、湿地松、银杏、槐树、枇杷、水杉、柳树、梧桐、香樟、冬青、女贞、桑树、桃树、红叶石楠、海棠、垂丝海棠、西府海棠、贴梗海棠、木瓜海棠、腊梅、等,草本植物除马尼拉等草坪以及刚竹、淡竹、桂竹、早园竹、慈孝竹、乌哺鸡竹、紫竹等物种外,还有李氏禾、鸭跖草、蒿属等自然植被。(2)动物区系及组成①两栖类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04分布在太湖周边的两栖动物共有归属蛙形目的3科7属9种,占全国总数284种的3.17%。虽然动物种类不多,然而由于气候温暖湿润、水域湿地众多,适于两栖动物生活和繁衍,因此数量较多,资源亦相当丰富。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的有1种:虎纹蛙(Hoplobatrachusrugulosus)。属于江苏省重点保护动物的有3种:中华大蟾蜍(Bufogargarizans)、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nigromaculata)、金线侧褶蛙(Pelophylaxplancyi)。②爬行类爬行动物有24种,其中龟鳖类5种,蜥蜴类7种,蛇类12种。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的有1种:斑鳖(Rafetusswinhoei)。属于江苏省重点保护动物有10种:平胸龟(Platysternonmegacephm²lum)、乌龟(Chinemysreevesii)、黄缘闭壳龟(Cuoraflavomarginata)、黄喉拟水龟(Mauremysmutica)、赤链蛇(Dinodonrufozonatum)、王锦蛇(Elaphecarinata)、黑眉锦蛇(Elaphetaeniura)、翠青蛇(Cyclophiopsmajor)、乌梢蛇(Zaocysdhumnades)、短尾蝮蛇(Gloydiusbrevicaudus)。③鸟类历史上留居、旅经或在吴中进行繁殖的鸟类16目170种,其中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有2种:黑鹳(Ciconianigr)、中华秋沙鸭(Mergussquamatus)。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的有24种:斑嘴鹈鹕(Pelecanusphilippensis)、黄嘴白鹭(Egrettaeulophotes)、小天鹅(Cygnuscolumbianus)、鸳鸯(Aixgalericulate)、鸢(Milvuskorschun)、苍鹰(Accipitergentilis)、赤腹鹰(Accipitersoloensis)、雀鹰(Accipiternisus)、松雀鹰(Accipitervirgatus)、凤头蜂鹰(Pernisptilorhynchus)、大鵟(Buteohemilasius)、白尾鹞(Circuscyaneus)、鹊鹞(Circusmelanoleucos)、秃鹫(Aegypiusmonachus)、燕隼(Falcosubbuteo)、红隼(Falcotinnunculus)、红脚隼(Falcovespertinus)、白枕鹤(Grusvipio)、草鸮(Tytocapensis)、红角鸮(Otusscops)、领角鸮(Otusbakkamoena)、雕鸮(Bubobubo)、领鸺鹠(Glaucidiumbrodiei)、斑头鸺鹠(Glaucidiumcuculoides)、短耳鸮(Asioflammeus)、长耳鸮(Asiootus)、蓝翅八色鸫(Pittanymphm²)。属于江苏省重点保护鸟类有78种:主要有小鸊鷉(Podicepsruficollis)、草鹭(Ardeapurpurea)、栗头虎斑鳽(Gorsachiusgoisagi)、鸿雁(Ansercygnoides)、豆雁(Anserfabalis)、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05翘鼻麻鸭(Tadornatadorna)、灰头麦鸡(Vanelluscinereus)、凤头麦鸡(Vanellusvanellus)、环颈鸻(Chm²radriusalexandrinus)、青脚鹬(Tringanebularis)、燕鸥(Sternahirundo)、四声杜鹃(Cuculusmicropterus)、大杜鹃(Cuculuscanorus)、凤头鹀(Melophuslathm²mi)等为代表的鹭科、鸭科、鸻鹬类、鹃形目及雀形目鸟类。④哺乳类太湖地区有兽类33种,占全国兽种的7.5%。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的有5种:鲮鲤(Manispentadactyla)、水獭(Lutralutra)、大灵猫(Viverrazibethm²)、小灵猫(Viverriculaindica)、河麂(Hydropotesinermis)。属于江苏省重点保护动物的有8种:刺猬(Erinaceuseuropaeus)、狐(Vulpesvulpes)、貉(Nyctereutesprocyonoides)、黄鼬(Mustelasibirica)、猪獾(Arctonyxcollaris)、花面狸(Pagumalarvata)、豹猫(Felisbengalensis)、赤腹松鼠(Callosciuruserythraeus)。⑤小结根据采访调查,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发展围网养殖之前,东太湖的两栖类、爬行类及小型哺乳类动物和鸟类资源相当丰富,随处可见上百只的水禽群体,冬季猎鸟是东太湖渔民当时的重要经济来源。目前受人类活动及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尽管该区域生境类型较丰富,但生境破碎度较大,国家及地方保护级的动物不再常见,地区常见鸟类主要为鹭科和雀形目中的小白鹭、池鹭、麻雀、家燕等,两栖爬行及小型哺乳类的动物有大蟾蜍、青蛙、壁虎、小家鼠、田鼠、褐家鼠等常见种。2、太湖水生生态现状调查及变化趋势(1)浮游植物2019年5月,对太湖进行了水生生态现状调查,共布设19个调查点位,现状调查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41属64种,分别隶属于蓝藻门(Cyanophyta)6属8种、绿藻门(Chlorophyta)19属26种、硅藻门(Bacillariophyta)9属20种、隐藻门(Cryptophyta)2属3种、裸藻门(Euglenophyta)2属3种、甲藻门(Pyrrophyta)3属3种。蓝藻门占绝对优势,占总丰度的91.18%,其中优势种主要为铜绿微囊藻和螺旋鱼腥藻,分别占总丰度的59.43%和28.40%;硅藻门约占总丰度的4.07%;优势种主要为梅尼小环藻、颗粒直链藻和尖针杆藻;绿藻门中的常见的有四尾栅藻和湖生卵囊藻;隐藻门的尖尾蓝隐藻、卵形隐藻较多。平均生物量为1.76mg/L,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06平均丰度为2.95×107cells/L。从种群结构上来看,泽山为硅藻占优势、胥湖心的硅藻、蓝藻、图3.4-3太湖浮游植物丰度分布图(2)底栖生物图3.4-4太湖流域底栖生物种群丰度分布图该调查鉴出底栖生物4门6纲58种。昆虫纲种类最多,占39.7%,优势种为,寡毛纲、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07腹足纲和甲壳纲分别占17.2%、15.5%和10.3%,其他不超过10%,分别为双壳纲(8.6%)、多毛纲(5.2%)和蛭纲(3.4%)。节肢动物门中昆虫纲和甲壳纲分别占26.9%和16.1%,优势种为苏氏尾鳃蚓和仙女虫科,分别占节肢动物门总丰度的71.7%和14.8%;软体动物门中双壳纲和腹足纲分别占17.2%和16.1%,优势种为湖球蚬和铜锈环棱螺,分别占软体动物门总丰度的27.9%和26.8%;环节动物中寡毛纲和多毛纲分别占42.1%和42.1%,优势种为中华绒螯蟹和栉水虱,分别占环节动物门总丰度的38.7%和21.4%。底栖生物平均丰度为118.4ind/m2(20-324ind/m2),最高为梅梁湾(364ind/m2),最低为东太湖(40ind/m2)。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46.0g/m2(2.0-269.7g/m2)。从生物量上来看软体动物门的腹足纲占绝对优势(72.2%,见图2.4-2),双壳纲占15.5%。另外,节肢动物门的昆虫纲占8.4%,其他物种占比较少。其中,双壳类幼体为34.1g/m2,占74.0%,远高于其他各种。从种群结构上来看不同区域占据优势的物种各不相同。太湖湖体及北部河道腹足纲占绝对优势;南部及浙江部分以双壳纲占据优势;北部沿江区域以寡毛纲占据优势。(3)水生植物该调查区域,共采集到水生植物高等23种,隶属13科14属,总体来说,太湖水生植物分布范围少,种类较为单一,主要分布在东太湖及湾区水质较好的岸带,一般透明度小于50cm的点位基本不存在水生植物。挺水植物主要有芦苇、菖蒲、茭草。沉水植物有马来眼子菜、苦草、金鱼藻等。浮叶植物有水花生、荇菜等。水生植物太湖水生植物种群分布特征见图3.4-5。调查发现,堤岸平缓,底质为沙泥质的水体生境比较适宜水生植物的生长,水体周边农田、经济林和土壤有机物经雨水冲刷流入水体与水生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关系。太湖以马来眼子菜、菹草、芦苇、茭草为优势种,平均生物量为360.3g/m2。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08图3.4-5太湖水生植物种群生物量分布图3.5环境风险与管理现状调查3.5.1开发区环境风险应急预案根据2019年吴江区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成立吴江区江陵街道,由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代管。根据《关于同意调整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关机构编制事项的批复》(吴编发[2020]1号),吴江开发区于2020年1月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环境保护局,下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科、环境保护科和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吴江开发区管委会、江陵街道按各自职能负责开发区安全环保等工作。(1)环境管理体系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建立以来非常重视环境问题,吴江生态环境局、开发区管委会、江陵街道对开发区内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污染控制措施运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执行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开发区制定了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并通过环境管理体系1SO14001认证复审,形成了部门监管、社会监督、企业自律的管控格局(2)风险应急体系按照“防患未然、预防在前、主动应战”的要求,开发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要求,建立了较完善的环境风险管理和风险防范体系。针对已存在的各种风险源,园区在制定较完善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09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防范体系的基础上,已编制《吴江经济开发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于2020年8月取得了备案,定期进行综合性演练,一旦发生事故,确保各项应急救援工作快速、高效、有序地启动,从而减缓事故蔓延的范围,最大限度地减轻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开发区环境风险应急救援体系是以开发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中心为核心,与吴江区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上级)和企业(下级)应急救援中心联动的三级救援管理体系。开发区应急救援中心依托吴江生态环境局、开发区管委会、江陵街道的监控网络,将辖区内企业的污水排放在线监测仪、大气环境监测、企业周界有害气体外泄报警、重大危险源点、高危工段、危险罐区等监控体系进行整合,并通过电信网路互联形成“企业-开发区和江陵街道-吴江生态环境局、吴江应急管理局”的三级监管网络。天罗地网式的开发区环境安全防范体系,有效提高了区内企业重大环境安全事故事件的监测预警和突发事故的应急响应能力。由于加强了环境风险管理和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建区以来尚未有影响面大、后果严重的环境突发事件发生。3.5.2原化工集中区三级防控体系开发区以化工集中区为重点,积极完善区内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建设。①应急预案与演练2019年,开发区管委会修编完成《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集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在苏州市环境保护局备案(320509-2019-066-L),并对突发大气环境事件、突发水环境事件等突发环境事件制定严格的风险防控体系;同时每年开展1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了开发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能力。②应急队伍和应急物资原化工集中区由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统一管理。管委会安环局配合吴江区环保局负责化工区日常环境管理工作,包括对化工区企业污染物排放、污染控制设施运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的执行等方面进行监督和管理,形成化工区的环境管理体系。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了应急救援中心,包括总指挥、副总指挥和应急指挥中心成员,由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和有关副主任、党政办公室、安环局、派出所、消防中队、通信部门、医疗部门以及企业(或事业)单位环境安全部门组成。化工区形成了以突发环境事件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10应急救援中心为核心,地方政府(上级)、企业(或事业)单位(下级)和应急中心三级联动的应急救援体系,并成立了相应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配备了专门的应急物资,主要包括防护服、防化手套、消防安全帽、吸油棉、应急药箱等。区内企业也配备了相应的应急物资及装备,主要包括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生化防护服、防护手套、吸油棉、灭火器等。③突发水污染事件三级防控体系建设原化工集中区编制了《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集中区突发水污染事件三级防控体系建设方案》,拟在集中区内新建7个闸门井,作为二级防控措施;在路东河和长牵路河分别新建2座节制闸,作为三级防控措施。目前该方案正在论证中,开发区应加快推进实施,全面实现事故情况下截污回流的能力。④监控预警与应急管理平台建设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18年投资建设了以原化工集中区为主的环境监测监控系统,该系统包含了废水环境空气质量监控系统以及综合系统管控平台,一方面满足对原化工集中区企业排污的有效管理和管控,同时兼顾整个开发区的环境空气质量;另一方面解决了与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空气污染界定问题。目前区内已建成7座微型空气站,2座恶臭监测站。3.5.3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开发区内目前已入驻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情况见附表12。依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资料梳理,区内现有重大环境风险等级企业1家,为江苏奥维信亨通光学科技有限公司。较大环境风险等级企业17家,主要为化工、电子信息、危废处置及智能装备置企业,重点分布在原化工集中区。其余均为一般风险。重大、较大风险源企业风险物质基本情况见下表。表3.5.2-2开发区重大、较大风险源企业风险物质情况表序号企业名称类别风险物质1江苏奥维信亨通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新材料四氯化硅、四氯化锗、氢氟酸、盐酸、氯气2东宾国际(吴江)电池有限公司新能源、新材料硫酸、乙炔、氧气、硫酸铅、铅3蓝泰科电子材料(吴江)有限公司化工磷酸(85%)、氟化铵(40%)、正硅酸乙酯TEOS、二乙二醇甲醚、苯甲酸、乙醇胺、邻苯二酚、N-甲基吗啉氧化物、二乙二醇单丁醚、二甘醇单乙醚4梅塞尔特种气体(苏州)有限公司(2019化工硝酸铵、硅烷、液氨、三甲基硼、乙硼烷、氢、氦、氮、氧化亚氮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11序号企业名称类别风险物质年修订版)5吴江南玻玻璃有限公司新能源、新材料6福斯润滑油(苏州)有限公司智能装备基础油、润滑油产品、聚异丁烯、OCP聚乙烯丙烯、P6000、石油磺酸钠、二乙二醇单丁醚、1,3,5-三(2-羟乙基)-六氢-三嗪、120#溶剂油、D40溶剂油、D60溶剂油、IsoparL、HydrosealG232H、酚类抗氧剂、PMA、液体硅酸钠、纤维素胶、石墨、磷酸酯、脱脂剂、磷化剂、磷化添加剂、特种润滑油a、特种润滑油b、溶剂型润滑油7爱思开化工(苏州)有限公司(修订版)化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新戊二醇、乙二醇、1,6己二醇、葵二酸、己二酸、间苯二甲酸二甲酯-5磺酸钠、三氧化二锑、醋酸锌、磷酸三甲酯、导热油、钛酸丁酯、液氮8依工聚合工业(吴江)有限公司(修订版)化工丙烯酸酯聚合物类胶粘剂多用粘结胶、液体密封胶、引擎开导剂、丙酮、二甲苯、正庚烷、氨溶液、异丙醇、煤油9苏州永立涂料工业有限公司(修订版)智能装备脱芳经煤油、脱芳经溶剂油、环氧树脂过氧化二苯甲酰、N-氨基乙基可哌嗪、对苯二酚、丁酮、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异丁基甲醇、乙二醇丁醚、氮气、乙醇、溶剂油、天然气10依工特种材料(苏州)有限公司(修订版)化工11吴江市绿怡固废回收处置有限公司危废治理柴油、氢氧化钠、二氧化硫、氯化氢、二噁英、易挥发废液12爱思开希高科技材料(苏州)有限公司电子信息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新戊二醇、乙二醇、1,6己二醇、葵二酸、己二酸、液氮、间苯二甲酸二甲酯-5磺酸钠、三氧化二锑、醋酸锌、磷酸三甲酯、钛酸丁酯、导热油、机油13吴江华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吉市东路厂区)电子信息电极胶、无铅锡液、抗氧化变色剂、透明抗蚀剂BM-C871XF、VPCI-377(防锈剂)、#700滚喷胶、甲基乙基酮、硫酸、添加剂(UTBNB-RZ)、导电剂(UTBNB-CD)、整合剂(UTBNB-YR)、异丙醇、丙酮、乙醇、油墨添加剂、油墨、凝结剂、环氧树脂、柴油、硫酸镍、氯化镍14吴江华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绣湖西路厂区)电子信息电阻胶、电极胶、硫酸镍、氯化镍、无铅锡液、脱脂剂、氢氧化钠、乙醇、硼酸、硫酸、添加剂15蓝泰科电子材料(吴江)有限公司化工磷酸、硝酸、乙酸、盐酸、氢氟酸16吴江山湖颜料有限公司化工盐酸30%、冰醋酸、氨水、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乙炔、氯化氢、醋酸、硒化氢、甲醛、乙二腈、二氧化氯、氯化氢、氨、环氧乙烷、甲胺、丁烷、二甲胺、一氧化二氯,砷化氢、二氧化氮、三甲胺、二氧化硫、三氟化硼、硅烷、溴化氢、氯化氰、乙胺、二甲醚、乙烯酮、氟、四氟化硫、三氟溴乙烯17苏州巨峰电气绝缘系智能装备氨基树脂涂料、丙烯酸酯类树脂涂料、醇酸树脂涂料、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12序号企业名称类别风险物质统股份有限公司吴江分公司过氯乙烯树脂涂料、环氧树脂涂料、聚氨酯树脂涂料、聚酯树脂涂料、纤维素涂料、不饱和聚酯树脂3.6现状问题与制约因素分析3.6.1主要环境问题(1)区域环境质量不能全面稳定达标,区域环境质量有待改善根据吴江区环境监测点监测数据,区域内近年大气环境质量逐步改善,达标天数逐年上升,但是臭氧指标仍然超标,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2)工居混杂,环境污染信访较频繁开发区中部新城片区内居住商业用地临近北部混合片区、南部工业片区内的相关企业,工具混杂,环境污染信访较频繁。开发区东部与同里古镇相接,产城融合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3)太湖一级保护区内37家工业企业退出计划太湖一级保护区内37家工业企业存在较大环境风险,应制定退出计划。(4)原化工集中区7家化工企业2021年,根据《市政府关于取消张家港飞翔化工集中区等3家化工集中区化工定位的通知》(苏府〔2021〕3号),取消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集中区化工定位。但原化工集中区存在7家化工企业尚未完成化工重点监测点认定工作。(5)1家印染企业区内现状1家印染企业-吴江天宏印染有限公司,与开发区主导产业定位不符。(6)2家废水直排企业开发区内现有两家企业未接入市政污水处理厂,分别为吴江天宏印染有限公司和快捷五金制品厂(苏州)有限公司,受纳水体分别为京杭运河和长欠港。3.6.3整改措施开发区目前存在问题整改措施如下:表3.6-1开发区存在问题整改措施序号存在问题整改措施具体整改目标及时限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13序号存在问题整改措施具体整改目标及时限1环境空气O3指标长期浓度超标太湖一级保护区内37家企业逐步关停、腾退。根据吴江区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区域大气环境质量逐年改善,预计于2024年实现达标。2开发区中部新城片区内居住商业用地临近北部混合片区、南部工业片区内的相关企业,工具混杂,环境污染信访较频繁。开发区东部与同里古镇相接,产城融合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重新制定生态环境准入要求,考虑吴江开发区为产城融合示范区,本次规划环评提出开发建设空间管控要求,从生产与生活、生产与生态、生产与农业三个方面提出管控要求,确保生产、生活、生态和农业协调发展,减少环境问题。与规划期同步3太湖一级保护区内37家工业企业存在较大环境风险计划在2025年前完成27家企业关停搬迁,在2035年前再完成10家企业关停。同时拟对这些企业存续期间提出管控要求,对37家企业开展一企一策环保整改提升专项行动,在退出前按照污染防治要求,高标准完成一企一策环保整改提升,排除环境风险隐患并确保关停前不发生环境污染事故。2025年前完成27家企业关停搬迁,2035年前在完成剩余10家企业关停搬迁。42021年,根据《市政府关于取消张家港飞翔化工集中区等3家化工集中区化工定位的通知》(苏府〔2021〕3号),取消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集中区化工定位。但原化工集中区存在7家化工企业未完成化工重点监测点认定工作。开发区化工集中区及化工企业按《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省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规范化管理的通知》(苏政发〔2020〕94号)要求执行,目前已按要求制定了《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原化工集中区区块产业规划》《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集中区取消化工定位园区转型升级自查报告》等,明确了化工企业淘汰、转型、升级内容。近期完成5区内现状1家印染企业-吴江天宏印染有限公司,与开发区主导产业定位不符。区内现状1家印染企业(吴江天宏印染有限公司)已经于2021年上半年停产,根据《苏州市吴江区印染产业转型提升专项规划(2021-2035)环境影响报告书》要求,拟搬迁至平望镇莺湖工业园。近期完成6开发区内现有两家企业未接入市政污水处理厂,分别为吴江天宏印染有限公司和快捷五金制品厂(苏州)有限公司,受纳水体分别为京杭运河和长欠港。吴江天宏印染有限公司已于2021年06月停产,拟搬迁至平望莺湖工业园。快捷五金制品厂(苏州)有限公司目前废水直排长欠港,规划接入市政污水管网。2025年底前。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143.6.2主要制约因素(1)开发区姚家庄、柳胥、吴新三个村庄位于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其他区域属于太湖流域三级保护区范围,且位于主城区的河流下游,江南运河流入开发区的断面是吴江与苏州之间的界断面,区域水环境保护是制约开发区工业发展的另一主导因素。(2)开发区东边界紧靠太湖风景名胜区-同里风景名胜区、东南部包括部分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长白荡重要湿地。区域生态保护是制约开发区工业发展的又一主导。(3)开发区规划的东南角、东北角以及西北角分布基本农田8606.12亩,该部分用地的发展及用地性质的调整需满足《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以及当地国土部门的管理要求,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受到制约。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154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4.1规划环境影响识别4.1.1环境影响识别根据开发区本轮规划发展规模、产业发展方向、用地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结合所在区域的环境特点、环境质量现状,在充分分析区域内现有环境问题的基础上,识别各产业规划方案实施后可能对自然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资源能源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见表4.1-1。(1)环境质量方面规划各功能组团将通过不同的途径向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排放多种污染物,使其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使环境质量发生变化。(2)生态环境方面陆域生态:规划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占用土地,新占土地的原有自然植被变为建设用地,动物消失或迁移,原有生态系统的格局随之改变。水生生态:尾水排放将导致局部水环境质量下降,影响水生生物多样性。(3)环境风险化工、电子项目可能发生火灾、爆炸、化学物质泄漏事故,导致大气、水环境污染风险,并可能发生连锁性环境、人体健康影响。(4)资源能源消耗土地资源:规划开发建设将占用部分土地,甚至与耕地保有产生竞争。水资源:电子等工业的持续发展、人口的增加需消耗大量水资源,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的排放也将降低区域水质功能,间接减少了可用水资源的量。旅游资源:工业企业的三废排放不可避免对区域自然、生态环境质量造成影响,如对企业工艺废气不进行严格控制,可能对同里名胜风景区的旅游资源造成不利影响。能源:开发区规划各类产业的发展将消耗电、天然气等能源。(5)社会经济经济结构:规划方案的实施将使区域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发生变化,工业比重逐渐降低、三产服务业比重逐渐提高。交通:轨道交通、公路、公交系统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加强地区间的联系,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16缩短节点间的通达时间。城市化水平:产业的发展、城镇的建设都将提高城市的工业化水平,农民转变为居民,提升城市化水平。人居环境:工业、农业、服务业的三废排放会影响人居环境,但旅游休闲业的发展、城市建设的推进对提升人居环境又是有利的。总体而言,规划方案实施后,将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其中随着规划的实施开发强度增加,对最终影响受体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等基本为负面影响,对社会经济为正面影响。规划方案的各项主题中,受区域环境资源承载力的限制,规划发展规模的增加、产业的发展对环境负面影响较为显著,其次为规划布局、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等,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主题对环境又产生了较为显著的正面影响。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17表0-1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方案环境影响识别矩阵规划方案环境质量生态环境环境风险资源能源社会经济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陆域生态水生生态土地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能源经济结构交通运输人居环境规划规模城市化率提高-L3-L2-L2-L1-L3-L3-L1-L3-L2-L1-L2+L3+L3人口增加-L3-L2-L2-L1-L3-L3-L1-L3-L2-L1-L2+L3+L3产业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L2-L2-S2-L2-L2-S2-L2-L2-L2-L1-L3+L3-L1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信息-L3-L3-S2-L2-L3-S2-L3-L2-L3-L1-L3+L3-L1生物医药-L3-L3-S2-L2-L3-S2-L3-L2-L2-L1-L2+L3-L1检验检测-L2-L2-L1-L1-L1-L1-L1-L1-L1+L3+L3总部经济、软件、文化创意-L1-L1-L1-L1-L1-L1-L1-L1+L3+L3旅游休闲-L1-L1-L1+L2-L1-L1-L1+L3-L1+L3+L3三产结构比例-L2+L2+L2+L2-L1-L2-L1-L2-L3-L2-L1-L2+L3+L3用地布局空间结构布局-L2-L2-L1-L1-L2-L2-L1-L2-L3-L2-L1-L2+L3+L3工业用地布局-L1+L1-L1-L1-L1-L2-L2-L3-L2-L2-L2+L3+L3居住用地布局-L2-L20-L1-L2-L2-L3-L2-L1-L2+L3+L3生态建设生态建设+L2+L3+L3+L2+L3+L3+L3-L2+L3-L2+L3+L3城市绿化+L3+L3+L3+L2+L3+L3+L3-L2+L3-L2+L3+L3环境保护+L3+L3+L3+L2+L2+L3+L3+L3+L1+L3+L2+L3+L3资源节约节约、集约利用土地+L3+L3+L3+L3+L3节约能源+L2+L3+L2+L2+L2+L3+L3+L3循环经济+L3+L3+L2+L2+L2+L3+L3+L3+L3基础设施综合交通体系-S1-L2-S1-L2-L2-L3+L2+L2+L3+L3+L2市政公用设施+L3+L1+L3+L3+L3-L1+L2+L2+L3+L3+L3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18规划方案环境质量生态环境环境风险资源能源社会经济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陆域生态水生生态土地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能源经济结构交通运输人居环境水系疏浚整理+L3+L3+L1+L1+L3+L3+L3注:表中“+”表示有利影响,“-”表示不利影响,“S”表示短期影响,“L”表示长期影响,“3”表示重大影响,“2”表示中等影响,“1”表示轻微影响。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194.1.2碳排放识别结合规划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情况,从能源活动排放、净调入电力和热力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三个方面分析识别碳排放的主要排放源、主要产生环节和主要类别。具体识别结果详见下表。表4.1-2开发区碳排放源识别表排放类型排放设施温室气体种类1CO2CH4N2OHFCsPFCsSF6直接排放燃料燃烧锅炉、工业炉窑等√工业过程排放2碳酸盐使用过程等间接排放将调入电力和热力电加热炉窑、电动机系统、交流电焊机、泵系统等电力和蒸汽(热力)使用终端(各种用热设备)√注1:√表示该类碳排放源主要排放的温室气体;表示可能排放的温室气体。注2:上表为碳排放源识别示例表,具体识别中应参考建设项目对应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4.2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识别结果,从环境质量、生态保护、资源利用、污染控制、风险防控等方面确立本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各规划指标值依据《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HJ274-2015)、《苏州市吴江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江苏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苏政发〔2018〕122号)、《绿色园区评价指标体系》、江苏省“三线一单”以及开发区总体规划等相关要求,结合现状水平进行确定。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20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①新增源PM10、SO2、NO2、VOCs、甲苯、二甲苯、氯化氢、硫酸雾、氨、氟化物和锡及其化合物的短期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均≤100%;②新增源PM10、SO2、NO2正常排放下年均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均≤30%;③新增源SO2和PM10保证率日均质量浓度和年均质量贡献浓度及叠加背景浓度均达标,均符合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新增污染源VOCs、甲苯、二甲苯、氯化氢、硫酸雾、氨、氟化物和锡及其化合物污染物小时质量贡献浓度及叠加背景小时最大浓度均达标。(2)水环境影响预测正常排放时,路东河水质仍为Ⅳ类,主要污染因子为COD、氨氮,但无超标情况出现;事故排放时,COD及氨氮超标范围为排污口下游600m处,需严格防范本项目废水的事故排放,若发生,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避免进一步恶化地表水体。本次预测是在污水处理厂出厂水质为设计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的,路东河与泾淞河上的天然湿地处理后,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将优于设计标准,对受纳水体产生的不利影响也将降低。同时,本次污水处理厂建成之后,将会对路东河和吴淞江沿线居民的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减少直接进入水体的高浓度生活污水,改善两条河流的本底水质。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从地表水环境影响的角度可以接受。(3)地下水环境分析在防渗措施已经无效的条件下,预测100天,1000天,3650天,7300天后污染物的最大运移距离分别为10m、30m、50m和70m。因此为了保护地下水环境,需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建设。洗罐废水、泵棚等处地面冲洗废水、储罐喷淋水、厂区初期雨水等下渗同样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其污染形式与污水处理池泄露对地下水污染一样,因此亦需加强这些设施及其周边防渗。本项目的建设从地下水环境影响的角度可以接受。(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固体废弃物主要有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危险废物、生活垃圾等。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经综合利用,生活垃圾以填埋为主,危险废物须由有资质单位安全处置。各项危险固废均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固废对环境的影响不大。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216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6.1规划定位与目标合理性分析6.1.1规划定位合理性开发区功能定位为:成为苏州南部综合性现代科技新城、产业转型升级产城融合示范区、世界级古镇文化旅游目的地。开发区由单一工业园区向综合性科技城区转变,形成以产业为支撑、科技创新资源聚集、生态环境良好的新型城市,引导居住、商业、文化、教育、科研等产业集中布置。以现有产业为基础,依托环境优势、区位优势,积极拓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淘汰产能落后、环境污染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完善相关生产性公共设施的配套服务,完成从传统工业区到高新技术产业区的转型跨越。以同里为核心,积极拓展古镇文化旅游资源,规划形成一个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休闲旅游胜地,全国古镇旅游典范与国家级文化旅游示范区、世界级古镇文化旅游目的地。综上,本次规划确立的功能定位合理。6.1.2规划目标指标合理性开发区本次规划建设目标为:把规划区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高级生产服务和高品质居住为主导的,融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于一体的,科技、文化、生态、高效的现代化新区。对比本次规划指标体系与江苏省现代化指标体系(见表6.1.2-1),本次规划各项指标能够满足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指标体系要求。表6.1.2-1规划目标指标与江苏省现代化指标体系对比分析类别指标名称单位开发区(2035)江苏省现代化经济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180000130000生态环境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单位GDP能耗t标煤/万元0.2<0.5环境质量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8580地表水好于III类水质的比例%727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95城镇污水处理率%10095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226.2规划规模合理性分析6.2.1建设用地规模合理性本次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为6914.71hm2,分别比现状新增1782.42hm2,工业用地2333.88h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3.75%。开发区规划定位以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生产服务业为主以及少量与开发区产业配套,基本无污染的一类工业用地占规划工业用地总面积的比重达93.86%,规划区内不发展化学制浆造纸、制革、酿造、染料、印染、电镀,对氮、磷污染物严格按照《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进行控制,符合《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但开发区西北片区东靠东太湖,且区域内姚家庄、柳胥、吴新3个村属于太湖一级保护区。因此,西北片区工业用地规模须适当控制,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项目,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除外,对现有工业企业要逐步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减少废水产生及排放量。6.2.2产业发展规模合理性大气环境方面,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较好,各监测点位各监测因子均达到相应环境质量标准或未检出。开发区内现状无燃煤设施、今后也不新增,本次规划工业用地比现状有所增加,开发区内通过采取“退二进三”、“关停并转”等措施,区域NO2、SO2、颗粒物排放量有所减少,其他污染物排放量有一定程度减少,依据规划产业定位以及各产业组团发展方向开展的污染源强预测、环境影响预测的计算结果,各类废气污染物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小,叠加本底后能够满足二级标准要求。开发区的建设不会对区域大气环境功能区产生较大影响,能够承载开发区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废气排放量。水环境方面,区域水环境质量较好,各监测点位各监测因子均达到相应环境质量标准;随着规划的实施,区域内原有分散生活污染源进行集中处理,水环境预测表明,由于区域内现有分散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污水厂中水回用工程的推广实施,将使区域水质有所改善,但改善程度有限,需进一步深入推进水系疏浚、与上游建立预警联动机制等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因此,在提升开发区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水平、深入推进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落实各项污染物总量削减方案的前提下本次规划产业规模基本合理。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236.3规划产业结构合理性分析6.3.1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开发区以培育高新技术特色产业集群和产品集群为目标,着力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力度,中达、泰金宝、华宇等10多家龙头型企业都建立了研发中心,亨通光电打破国际垄断集团对中国光纤原料的技术垄断,成功研制出光纤预制棒,并迅速产业化。目前,开发区已有101个省以上高新产品、14家企业获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现状高新技术产业良好的发展态势,将为新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引进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基础和产业集聚条件。同时,区域生态环境优美,人文历史丰富,使其充分体现了宜人宜居的优良环境品质,也能够有力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促进人才集聚提供良好氛围。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苏州市区东侧和北侧,北临苏州市区,地处长三角核心位置,东接上海,西濒太湖,南邻杭州,北依苏州,区位优势极佳。由于土地资源丰富、交通区位显著、功能特色显著等优势,开发区产业发展迅猛,对市域经济贡献逐年提升。近年来,吴江区总体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稳步发展提升第三产业规模,201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25.03亿元,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3.10亿元,下降2.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86.79亿元,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924.33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95.14亿元,增长8.5%,产业结构更趋优化;2018年吴江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2:51.3:46.5,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5%,服务业占比持续提高,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开发区二产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占据主导地位,目前开发区现有规模以上企业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机械装备业等为主。随着开发区的发展,以休闲旅游、物流商贸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升明显。6.3.2规划产业定位合理性开发区产业发展定位:全力打造新型电子元器件等行业群;选择了精密机械作为新突破发向;建设开发区国际物流中心,培育现代物流产业框架体系,发展生活服务业、生产服务业以及房地产业。电子产业:抓住世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立足现有基础,不断延伸产业链,全力打造电脑及周边产品、通讯及网络、新型电子元器件等行业群。通过增量投入提升发展质量,提高高科技、高附加值和高适用性产品的比重,重点加快光电产业发展,形成以高、中档产品为主的各层次兼备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格局。通过不断增强开发功能和集聚效应,继续做大提升吴江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水平和在国内的行业地位。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24机械制造产业:结合开发区目前的招商趋势,选择了精密机械作为新的突破发向,依托出口加工区这个产业平台,继续引导其加工贸易企业从分散型向相对集中型管理转变,带动国产原材料、零配件的出口,促进加工贸易的健康发展。物流园区:建设开发区国际物流中心,培育现代物流产业框架体系,重点发展为大型制造企业和大型专业市场配套的物流服务,以终端电子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相结合的综合性市场为发展方向,由传统综合市场的单纯交易模式向交易、仓储、配送、市场供需信息中心,供应商库存管理、供应链解决方案、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等及多种增值服务结合的综合供应链服务模式转型。第三产业:在前端市场方面,发展研发、工业设计和科技服务业等,为现代制造业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在最终市场方面,围绕产品品牌,建立国内外营销网络,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区、物流等行业,注重品牌塑造;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拓展社区服务领域,积极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结合开发区新中心建设,适度开发中高档次居住区。园区规划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第二产业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工程,把有限的要素资源聚焦到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上,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机械制造、第三产业等,实现工业经济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开发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经济增长对资源投入的依赖,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从而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体现了转型升级、生态发展的理念。但开发区在产业迅猛发展为吴江区乃至苏州市的国民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给区域环境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因此,开发区本次规划实施过程中应特别注重现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以及低能耗、轻污染、低排放等新兴产业的引进。通过调高、调轻、调优产业结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有利于开发区构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现代产业体系,这对提升开发区发展能级,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综上所述,开发区产业定位的确定充分考虑了区位特点、产业基础,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产业污染程度相对较轻,但鉴于区域环境的敏感性与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认为:开发区今后应特别注重现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以及低能耗、轻污染、低排放等项目的引进。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256.4规划优化发展建议6.4.1规划布局优化建议按照“一心、两带、五片区”的原则,优化调整空间布局,合理布局人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生活及生产空间,建议加宽生产与生活空间之间空间隔离带,并适当进行绿化建设,生产空间边界布设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小的建设项目。临近生活配套区的产业区,在具体项目布局时,除满足相应空间隔离带设置要求外,入区项目均应重点加强大气环境及风险影响的论证。开发区西侧区域涉及太湖(吴江区)重要保护区的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范围,规划实施后,应按生态红线管控要求加强环境管理,对现有分散农村居民点生活污水进行统一接管,禁止排放污水、垃圾、粪便及其他废弃物,禁止建、扩建可能污染水环境的设施和项目。在太湖(吴江区)重要保护区生态空间管控区内(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还有37家工业企业,存在较大环境风险,须按本报告提出的计划完成生态管控区内企业的关停搬迁。6.4.2产业结构优化建议开发区布局南部综合保税产业园、智能装备产业园,应根据所在区域特点、总结产业发展经验,重点引进单位工业增加值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强度低的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作为产业发展重点,应贯彻错位发展理念,根据规划确定的产业发展方向并结合周边地区产业现状,明确各自产业发展重点,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最终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组团。对涉及氮、磷污染物排放的项目严格按照《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进行控制,严禁采用落后的生产工艺或生产设备,禁止引进高水耗、高物耗、高能耗,清洁生产达不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及纯电镀生产项目。吴江开发区化工集中区取消后,开发区仍存在化工企业7家,与《苏州市主体功能区实施意见》优化提升区域不完全相符,化工企业须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强全省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规范化管理的通知》(苏政发〔2020〕94号)文件要求,完成化工企业的转型、退出等后续整治工作。6.4.3土地利用的优化调整建议开发区规划的东南角、东北角以及西北角分布基本农田576公顷,该部分用地的发展及用地性质的调整需满足《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以及当地国土部门的管理要求。在在基本农田调整为建设用地取得审批手续后,方可开发建设。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267不良环境影响减缓对策措施与协同降碳建议7.1资源节约与碳减排对策和措施7.1.1资源节约7.1.1.1水资源利用科学制定节水目标,有效控制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单位产值用水量。(1)鼓励节水技术改造加强节水力度,鼓励企业进行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需制定节水方案,节水设施同时规划、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改造老旧供水管网、建设供水管网运行监测管理系统,建设集中式二次增压供水系统,综合降低城市管网漏损率。(2)提倡再生水回用制定再生水利用管理办法,要求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建立再生水回用处理系统作为企业生产、冷却用水,落实再生水回用方案;鼓励和提倡污水厂建设配套再生水处理及供应设施,主要用于公用设施、绿化以及向污水厂附近工业企业供水;在再生水服务区域内,对所有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鼓励配套建设再生水设施。7.1.1.2固体废物综合利用1、生活垃圾全部实施家庭垃圾分类袋装化,根据垃圾的可否再生利用,处理难易程度等特点,由家庭、企业内部事先进行分类装袋。在厂区、办公区设置专用垃圾收集房间和特定集装箱。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收集后再次分类,可以再生利用的进行综合利用,不能再生的委托填埋或焚烧。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对本开发区可能出现的各种主要无害工业固废的处置途径作如下建议:逐步推广循环经济,采取一定的政策或经济手段鼓励、扶持对工业固废进行收集、处理及再生资源化利用的相关企业,实现工业固废的资源化。7.1.1.3土地集约节约1、盘活存量,适当增量逐步置换低效利用的已建用地,清理闲置土地,挖掘存量土地潜力。在对存量土地整治的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27前提下可依照发展规模,适当增量土地利用。2、提高效益,集约利用制定土地产出和项目准入标准,从产业类型、产出效益、环境影响、开发强度等多方面加以控制,实现土地的高度集约化利用,合理提升土地规模效益。鼓励开发利用地上及地下空间,对现有工业用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可通过依法加建的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7.1.1.4循环经济1.大力推进规划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划中贯穿循环经济的理念。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不可能自动实现,规划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成本、能耗、以清洁生产为目标,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科技、经济等手段,建立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践、共同参与的新机制,逐步形成具有园区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2.体现规划的严肃性,健全企业准入制度,提高招商质量。对入驻开发区的企业不但要符合规划导向、园区产业定位,还应看产品的技术含量,企业清洁生产的能力、技术、设备和措施,严把准入关。3.制定政策措施,实施正逆向激励。实施循环经济,必须有经济政策的支撑。对实施循环经济比较好的企业,要有相应的鼓励政策,从税收、信贷、财政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对开展资源回收利用、能源消耗低、环保治理好的企业和单位,应实施奖励制度,反之应给予相应经济惩罚。逐步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快促进循环经济具体模式中的各个主体形成互补互动、共生共利的关系,增强模式的吸引力,建立起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创新发展的新机制。4.形成主导产业内部循环鼓励与督促片区内企业加强和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采用适合自身特点的清洁生产技术,使片区内企业生产的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水耗及污染物排放量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通过能源、水资源的梯级利用和废物的循环利用形成工业生态链网,建立循环经济型企业。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287.1.2碳排放管控对策和措施(1)优化产业结构①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按照规划有序实施“退二进三”,加速推进印染行业等传统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及太湖一级保护区企业退出,减少污染物排放及能源消耗,从源头减少碳排放量。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的原则,合理延伸产业链,促进原料投入及废物排放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②严格环境准入提高企业入区门槛,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入驻,优先引进单位面积土地产出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强度低的项目。③鼓励低碳研发发挥开发区创新发展的引领能力,鼓励孵化培育碳捕集、利用、封存等技术,提升园区项目和产品的低碳含金量和市场竞争力,积极推进相关项目试点商业化运营,起到示范效应。(2)能源结构①调优用能结构优化和完善配电网络结构,提高配电网络智能化水平和用户需求侧管理水平。积极采用移峰、错峰等措施,提高电网供电效率。②推广节能设备推广实施电机能效提升工程,鼓励企业选用高效电机替换落后电机,加强电机专项监察,严禁使用淘汰目录的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推动变压器、工业锅炉、风机、压缩机等主要耗能设备及时更换落后设备,使用高效节能产品。引导企业采用变频调速、变极调速、相控调压及先进适用的匹配技术对风机、泵、压缩机等电机系统进行节能改造。(3)推进基础设施低碳化①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对规划区内运输、供水、供电、照明、通讯、建筑等基础设施进行绿色化、循环化改造,促进各类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集成优化,降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②优化运输结构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29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合理优化运输路线设置,逐步实施运输车辆电力替代,减少化石能源消费。根据不同货物类型、运输距离,采用不同的运输方式,尽量选择碳排放量较小的运输方式。逐步提高电动汽车和高氢能汽车比例,加强充电桩、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3)提升生态碳汇积极推进区内规划公园等绿地生态系统建设,不断增加林业面积和蓄积量,强化生态固碳能力,提升生态碳汇增量,减轻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4)加强碳排放考核开发区管委会应发挥政府在碳达峰行中的主体责任,建议开发区建立统一的能源申报管理平台,做好二氧化碳排放量核算,制定开发区碳达峰行动方案,探索开展碳增量控制,在能效水平、碳和污染物排放效率等方面提高准入门槛,使增量部分通过领先的技术经济和严格管控,率先、全面实现低碳。7.2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7.2.1加强开发区大气污染物监管和监控能力建设开发区制定合理有效的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计划和废气治理设施监察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区内各企业废气收集、处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及处理效果,并记录备案,及时对废气处理设施运行不正常的企业提出相应整改要求。7.2.2能源结构利用方案开发区规划能源为天然气、电源等清洁能源,今后入区企业因工艺要求确需新增工业炉窑的,均以天然气或轻柴油(含硫率低于0.2%)等清洁燃料为能源,同时应使用低氮燃烧。本区以“西气东输”天然气为主气源,远期以“西气东输”天然气、进口液化天然气、中俄天然气等多气源供气,保证供气安全。7.2.3严格控制准入条件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重点行业准入条件,提高节能环保准入门槛,按照打赢蓝天保卫战等规定要求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发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VOCs排放均采取倍量削减措施。涉及污染物排放监测的计量器具必须依法强制检定或定期校准,建设项目应配套建设便于检定或校准的设施。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307.2.4强化工业废气治理区内企业应采用先进的、密封性能好的生产设备、物料存储容器和输送管道,最大限度减少无组织废气排放;有组织排放废气采用先进的治理或回收措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还应重点关注以下废气治理。(1)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明确污染物种类、产生量和排放总量,加强工艺与装备先进性评价,优先采用密封性较好的真空设备,报批环境影响报告的同时,必须提交有机废气治理技术方案。新、改、扩建项目排放挥发性有机物的车间有机废气的收集率应大于90%,并安装废气回收/净化装置。VOCs初始排放速率大于等于2千克/小时的,应加大控制力度,除确保排放浓度稳定达标外,去除效率不低于80%;有机化工、医药化工、橡胶和塑料制品(有溶剂浸胶工艺)、溶剂型涂料表面涂装、包装印刷业的VOCs总收集、净化处理率均不低于90%。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档案和重点监管企业名录编制工作,逐步建立污染源排放清单,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综合防治试点工作。重点对化工、表面涂装、电子等行业加强VOCs污染控制。化工行业:对于拟保留的化工企业,不得新增产能和污染物,并按照《江苏省化工重点监测点认定标准》和《江苏省化工生产企业关闭退出验收标准》(苏化治〔2019〕5号)相关要求完成化工重点监测点认定和后续工作。重点从生产原料、工艺生产技术、末端治理设施、企业环境管理、VOCs无组织排放控制效率等方面加强VOCs污染控制。采取密闭生产工艺,使用无泄漏、低泄漏设备。严格控制有机物料储罐、装卸环节的呼吸损耗,在储罐呼吸口设置呼吸器收集处理装置。有机废水收集系统应加盖密闭,并安装废气收集净化系统。企业排放的VOCs尽可能进行回收利用,并优先在生产系统内回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应采用焚烧或其他有效方式处理。加强非正常工况污染控制、规范化工装置开停工及维检修流程,化工重点企业实施开停工备案制度。对于原化工集中区化工企业的VOCs排放情况开展全面调查,建立VOCs环境信息登记申报制度,提高监管效率。表面涂装行业:区内涉及喷涂工段,鼓励使用水性、高固份、粉末、紫外光固化涂料等低VOCs含量的环保型涂料,印刷包装、机械设备行业,强制使用低VOCs含量的水性涂料、胶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31黏剂替代原有的有机溶剂、清洗剂、胶熟剂等;推广采用静电喷涂、淋涂、浸涂等效率较高的涂装工艺。产生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生产经营活动应当在密闭空间或者密闭设备中进行。一般来说,烘干废气应收集后采用焚烧方式处理,规模不大、不至于扰民的小型涂装企业也可采用低温等离子技术、活性炭吸附等方式净化后达标排放;有机溶剂、涂料等可能挥发有机物的物料储存、运输要密闭,车间内应安装无组织废气收集系统。电子行业:由于园区电子信息产业企业通常有硫酸雾及盐酸雾排放,因此开发区应加强此类企业废气治理。主要包括①制定酸雾排放企业的综合整治方案并实施。优化生产工艺,减少酸雾排放;②尽可能将无组织排放酸雾废气集中收集为有组织排放,以利于环境监管;③加强酸雾排放企业的监督监测。优先采用免清洗工艺、无溶剂喷涂工艺等先进工艺,推广使用环保型、低溶剂含量的油墨、清洗剂、显影剂、光刻胶、蚀刻液等环保材料,减少VOCs的产生。对各废气点采用密闭隔离、局部排风、就近捕集等措施,减少排气量,提高浓度。优先采用吸附浓缩与焚烧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小型企业可根据废气特点采用活性炭吸附、喷淋洗涤等方式处理。注塑等低污染工序应收集后高空排放,减少无组织排放。7.2.5加强施工期、交通扬尘控制①对施工现场实行合理化管理,砂石料统一堆放,水泥设专门库房堆放,并尽量减少搬运环节,搬运时做到轻举轻放,防止包装袋破裂;②开挖时,对作业面和土堆适当喷水,使其保持一定湿度,以减少扬尘量。开挖的泥土和建筑垃圾要及时运走,以防长期堆放表面干燥而起尘被雨水冲刷;③运输车辆应完好,不应装载过满,并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沿途抛洒,并及时清扫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和建筑材料,冲洗轮胎,定时洒水压尘,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扬尘;④应首选使用商品混凝土,因需要必须进行现场搅拌砂浆、混凝土时,应尽量做到不洒、不漏、不剩、不倒;混凝土搅拌应设置在棚内,搅拌时要有喷雾降尘措施;⑤施工现场要设围栏,减少施工扬尘扩散范围;⑥当风速过大时,应停止施工作业,并对堆存的砂粉等建筑材料采取遮盖措施;⑦对排烟大的施工机械安装消烟装置,以减轻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327.2.6加强机动车尾气控制积极推进油品升级,在全区范围内推广使用国六油;严格新车准入制度,对机动车登记执行国六排放标准;全面供应符合第六阶段标准的车用汽、柴油;推广应用液化天然气公交大巴、混合动力公交大巴、双模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从源头削减污染物排放。严查黄标车闯禁区、冒黑烟车等超标车辆上路行驶等违法行为。大力发展绿色公共交通,完善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改善非机动车交通条件,鼓励公众更多地采取绿色出行的方式。7.3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7.3.1加强项目管理,实行源头控制(1)优先引进污染较轻,且易处理的排水项目,严格控制排水量大、污染严重的项目。(2)对水环境有较大影响的项目在进入开发区时,应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确保水污染物处理达到要求,并实行排污许可制和总量控制。(3)对于排放含重金属废水的企业,首先应改进生产工艺,不用或少用毒性大的重金属;其次是在使用重金属的生产过程中采用更为有效的工艺流程和完善的生产设备,实行科学的生产管理和运行操作,减少重金属的耗用量和随废水的流失量。7.3.2废水收集、综合处理、排放系统优化(1)加强污水收集和集中处理开发区在建设过程中,应持续遵循环保基础设施先行原则,实行雨污分流,在开发区滚动发展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划及时埋设污水管网,使污水管网的覆盖率达到100%;各企业的生产、生活污水全部由污水管网收集送入相应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入区企业不得新设排污口。吴江污水处理厂收水范围涵盖苏州绕城高速公路以南,江兴西路以北以及江南运河以西地区,经处理达标后尾水排入柳胥港。运东污水厂主要服务范围为东起同里镇区、西临江南运河、南至出口加工区、北达吴淞江岸。尾水排入仪塔河进入吴淞江。吴江城南污水处理厂接纳的污水主要为松陵镇城南分区和开发区西南片区,尾水排入江南运河。进一步完善开发区污水管网主干管和支管的敷设,完善废水接管口和排放口监控系统建设,杜绝事故发生,确保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2)污水接管要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33①各企业工业废水必须处理达到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后方可接入污水管网。②各企业应按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原则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确保各类废水得到有效收集和处理。新建化工企业需统一设置在线监控装置、视频监控系统和自动阀门。严禁将高浓度废水稀释排放,开发区应积极配合当地环保部门根据各企业的生产情况核定各企业的废水排放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废水预处理设施的关键设备应有备件,以保证预处理设施正常运行。③各企业可针对自身污水特点,选择切实可行的预处理方案。严格限制含特异因子的废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重金属、高氨氮、高磷、高盐份、高毒害、高热、高浓度难降解废水应单独配套预处理措施和设施。④严格控制进水的含盐量,对含盐量高的废水需经充分预处理去除大部分盐分后方可接管,并保持小流量均匀注入污水厂,确保不影响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⑤各企业的特征污染物接管,除污染物浓度必须达标外还需满足环保部门下达的相应总量控制指标要求。⑥各企业废水接入口,安装流量计和COD在线监测仪,使每一级处理都安全可靠,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3)废水的综合利用和节水措施为适应节能减排的管理要求,入区企业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生产工艺装置根据具体条件,采取一水多用,循环用水和改革工艺等措施降低用水消耗。提高循环冷却水的浓缩倍数,减少补水量,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等。对蒸气冷凝水进行回收利用,避免直接外排造成水资源浪费。加快各污水厂中水回用设施建设与运行,并鼓励区内有条件的企业在企业内部开展中水回用,节约水资源。经处理后的中水可提供给园区各企业作为地面冲洗或者冷凝水等;中水也将考虑作为灌溉厂区花草水木等,必要时可以作为冲洗卫生间之用。加强给排水管网维护和管理,杜绝给给水管道系统中的跑、冒、滴、漏。7.3.3加强企业内部废水管理对于企业内部废水,主要从废水预处理、建立完善的废水收集和排放体系两方面加强环境管理。废水的预处理:为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应严格控制各企业接管废水达污水处理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34接管标准。企业废水预处理针对自身废水特点,遵循分质处理的原则,采用经济可行的处理方案,确保接管废水达到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对含有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废水,根据污水处理厂的工艺特点,研究接管的可行性并确定合理的接管标准,从严控制,企业对特殊污染物预处理达接管标准后方可接入污水处理厂。废水收集和排放体系:各企业按照清污分流、雨污分流的原则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确保各类废水得到有效收集和处理。生产废液按照固体废物集中处置,不得混入废水稀释排入污水管网;严禁将高浓度废水稀释排放。7.3.4水系、河道综合整治区域内水环境质量除了受上游苏州市区来水水质影响外,还受到周边生活、农业面源等的影响,现主要利用吴江生态环境局提供的《太湖流域吴江区急水港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提出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其中,急水港西起吴淞江、东到淀山湖,常年流向为自西向东,上游来水主要源自吴淞江,最终来源于瓜泾港和江南运河。根据急水港流域结构特点,提出以下综合整治方案。(1)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方案:推动产业从一般加工为主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转变,针对大用水大户企业,推行全过程清洁生产,中水回用,发展循环经济,不达标排放企业一律关闭;(2)工业点源污染控制方案:抓紧工业点源的提标改造,加强中水回用工程建设,推进清洁生产审核,促进循环经济建设;(3)城镇生活污染源控制方案: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建设,积极推广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全面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4)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方案:实施绿色农业工程、削减农药施用量,控制畜禽养殖污染,控制水产养殖污染,清理整顿围垦养殖;(5)生态建设工程方案:河岸带两侧20m范围建设生态防护林带;(6)河网综合整治工程方案:加强对区域内河道的底泥深度、污染指标、生物指标的监测,制定清淤实施计划,清淤过程中加强对两岸排污口核查,进行排污口规范化整治;(7)环境监管方案: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落实行政区交界断面水质交接责任机制,全面实施区域水污染损失补偿机制,全面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办法,加强对排污单位的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35监管、提高预警应急能力,加强排污口的设置及管理。7.4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⑴建筑施工噪声管理建筑施工单位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要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施工场界排放标准。凡在建筑施工中使用机械设备,其排放噪声可能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施工场界排放标准的,应当在工程开工15日前向环境保护部门提出申报,说明工程项目的名称、建筑施工场所、施工期限、可能排放到建筑施工场界的环境噪声强度及所采用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等。夜间施工的要申领“夜间噪声施工许可证”。排放建筑施工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施工场界排放标准、危害周围生活环境时,环境保护部门报经政府批准后,可限制其作业时间。推广使用低噪型施工技术和设备,减轻建筑施工造成的噪声污染。禁止夜间在居民、文教区进行建筑施工作业。⑵工业噪声污染控制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项目,需按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执行。建设项目在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时,对项目可能产生的噪声污染,要提出防治措施。建设项目投入生产前,噪声污染防治设施需经环境保护部门检验合格。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工业噪声的,要按有关规定,到环境保护部门办理申报登记手续,登记排放噪声的设施、处理设施、噪声源种类及数量、噪声强度等情况。在噪声源情况有较大改变时,也要及时进行申报。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的企事业单位,执行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厂界排放标准。对排放噪声超标的,或造成严重噪声污染的单位,要进行限期治理。合理布局区内的企业,使噪声源相对分散且远离噪声敏感区,避免造成污染。⑶加强交通噪声防治和管理行驶的机动车辆,应装符合规定的喇叭,整车噪声不得超过机动车辆噪声排放标准。严格控制拖拉机在区内进行运输作业。消防车、工程抢险车等特种车辆安装、使用警报器,必须符合公安部门的规定,在执行非紧急任务时或在禁止车辆使用警报器的地段,不得使用警报器。加快道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内道路网,形成较为畅通的道路网络,道路建设应超前于开发建设。⑷利用绿化隔离带有效控制噪声污染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36做好道路两侧的绿化,利用绿化带对噪声的散射和吸收作用,加大交通噪声的衰减,以达到阻隔削减噪声的目的。7.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根据开发区固体废物的性质特点,本着“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理原则,提出如下固废污染防治措施:⑴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尽量减少固体废物发生量。⑵根据固体废物的特点,对一般工业固废实现全过程管理和无害化处理。金属边角料、不合格的产品、废纸张、废弃的木材等,应视其性质由业主进行分类收集,尽可能回收综合利用,并由获利方承担收集和转运。⑶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收集、转运。⑷危险固废由有资质单位统一收集,集中进行安全处置。危险废物主要包括废活性炭、废机油、废乳化油等。对危险固废提出如下管理和处置措施:①危险废物的识别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对危险废物的危害性认识和对危险废物的识别能力;努力提高危险废物的回收利用率,最大可能地减少其发生量。每个入区企业都应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对所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鉴别,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应到生态环境部门对所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申报登记,并落实危险废物处置协议,对危险废物实施全过程管理。②危险废物的交换和转移危险废物的处置、转运应按照《江苏省危险废物管理暂行办法》《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和《关于开展危险废物交换和转移的实施意见》等有关规定执行。③临时储存和内部处置危险废物在厂内暂存应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设计、建造或改建用于专门存放危险废物的设施,按废物的形态、化学性质和危害等进行分类堆放,并设专业人员进行连续管理。企业内部处置的危险废物还应按照《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设计、建造危险废物的处置设施,确保危险废物安全无害化处置。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37④最终处置开发区产生的废油、废酸、污泥等危险废物送有资质单位处置。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苏政办发〔2018〕91号),对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和年产生量100吨以上的产废单位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提出并实施减少危险废物的使用、产生和资源化利用方案。7.6地下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合理布局在项目选址时,为减少地下水污染的可能性,在规划区的主要水体附近,布设的企业应尽量选取生产规模较小、污染强度较低的项目。工业企业厂区内装置的输送采用管廊连接管道输送方式。根据总图布置在经济合理技术可靠又不妨碍交通运输的前提下,管道均采用架空敷设,生产装置地上设置。(2)加强防渗处理对工业企业厂区及各装置设施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对于在建或者拟建的项目,需合理设计排污管道、加强排污管道的防渗与抗腐蚀能力。储罐地区及事故池、处理池、沉淀池等可能泄露点需采用高防渗材料铺底。在项目环评中应对这些企业的生产工艺及给排水工程进行具体调查,分析是否存在可能产生地下水污染的生产环节。通过对区内项目的生产工艺与防渗机制进行分析,在正常工况下,区内项目对地下水造成大范围污染的可能性较小,且在安全生产的范围内产生的地下水污染强度甚微。在污染物浓度较高的所在区域的建设项目,需对其厂区的生产设施以及污水处理系统进行调查,重点关注设备是否发生了破损、污水处理系统环节是否对地下产生了渗漏。若发生以上情况需及时修复设备,并加强设备和设施的防渗与防腐蚀性。(3)强化重点工业企业地下水环境监管定期评估重点工业企业及周边地下水环境安全隐患,定期检查地下水污染区域内重点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状况。重点企业需设置防渗应急池、比对观测井等防漏和检漏设施。采用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尽量减少建设施工对地下水的影响。控制工业危险废物对地下水的影响。加强危险废物堆放场地治理,防止对地下水的污染。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387.7土壤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加强源头控制区内企业生产、使用、贮存、运输、回收、处置、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应当采取分区防渗等有效措施,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渗漏、流失、扬散,避免土壤受到污染。一方面,从污水输送、处理、排放等全过程控制污水泄漏(含跑、冒、滴、漏),同时对有害物质可能泄漏到地面的区域采取防渗措施,阻止其进入土壤中,即从源头到末端全方位采取控制措施,防止项目的建设对土壤造成污染。另一方面,从生产过程入手,在工艺、管道、设备、给排水等方面尽可能地采取泄漏控制措施,从源头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物质泄漏的可能性和泄漏量,使项目区污染物对土壤的影响降至最低,一旦出现泄漏等即可由区域内的各种配套措施进行收集、处置,同时经过硬化处理的地面有效阻止污染物的下渗。(2)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管理应监督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履行下列义务:①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并按年度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排放情况;②建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保证持续有效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渗漏、流失、扬散;③制定、实施自行监测方案,并将监测数据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3)强化工业企业关停搬迁过程污染防治根据本次规划,太湖一级保护区内37家企业及1家印染企业将逐步关停、退出,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应加强原址再开发利用的环境管理。企业拆除设施、设备或者建筑物、构筑物的,应当采取相应的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拆除设施、设备或者建筑物、构筑物的,应当制定包括应急措施在内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报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并实施。尤其是区内化工等退出企业,应严格按照《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等技术规范进行污染场地调查评估。对疑似污染地块开展土壤环境初步调查,判别地块土壤及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对污染地块开展土壤环境详细调查,确定污染物种类和污染程度、范围和深度。对用途变更为居住用地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的污染地块用地,重点开展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和风险管控;对暂不开发的污染地块,开展以防治污染扩散为目的的环境风险评估和风险管控。对于需要采取治理与修复措施的污染地块,强化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39治理与修复工程监管,加强二次污染防治。同时需开展治理与修复效果评估。明确规定治理与修复工程完工后,土地使用权人应当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治理与修复效果进行评估。7.8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在排放有害气体的车间附近,为保证空气流通及净化作用,以相对低矮的绿篱和草坪、花坛为主,可种夹竹桃、大叶黄杨、小叶黄杨、冬青等;外围则选择一些抗污染性强、树干较高的树种,如:杨树、悬铃木、樟树、松树、柏树等组成隔离带。在排放PM10、TSP的车间与堆场附近,考虑到树木单位面积的滞尘能力与绿化面积,可以选择种植枝繁叶茂、页面粗糙的乔、灌木滞尘,并在周围铺设草坪、花坛,减少地面扬尘;危险性厂房及公用设施的绿化带应留出一定净空,保证与外界畅通。要加强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建设。园区开发边界与居住区之间的绿化带宽度至少不少于50m。(2)文明施工,按要求收集处理各类废(污)水,杜绝向河道排放各类垃圾。施工期,建议将施工人员生活区安排在开发区已有化粪池等处理设备的区域,充分利用现有处理条件进行集中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在项目施工期间,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培养其环境保护意识。(3)加强对土壤环境的保护。在各入区项目动工建设的过程中,表土层先开挖保留,待项目建成后,再把表土层回填到绿化区,这样有利于保护土壤微生物、土壤养分等,减少工程对土壤环境的影响。(4)开发区靠近长白荡重要湿地和黄泥兜重要湿地的区域,应严格按照生态红线相应污染防治管控要求进行开发建设。7.9环境风险保护措施7.9.1风险防控体系及事故防范措施7.9.1.1开发区风险管理与事故应急防范措施⑴在开发区现有环境风险控制应急响应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开发区风险管理与事故应急防范工作,开发区应按《企事业单位和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DB32/T3795—2020)的要求每五年开展应急预案修编工作,进一步加强相应环境应急物资配备、风险监控体系建设等工作。⑵严格筛选进区项目,禁止生产工艺及设备落后、风险防范措施疏漏、抗风险性能差的项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40目入区。鼓励发展低环境风险的产业,引导逐步淘汰低产值、重污染、重大环境风险行业企业。鼓励企业减少环境风险物质的使用。建立建设项目准入的“环保负面清单”,加大低端低效产能企业关闭力度。项目入区后,合理规划平面布置,危险品仓储用地应与人员稠密的车间、食堂等保持一定距离,如在危险品仓库周围可安排一般仓储用地加以缓冲;凡禁火区均应设置明显标志牌;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⑶对所有入区的企业提出建立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和事故防范、减缓措施的要求,特别是使用或生产危险性较大的物料的企业,必须提出行之有效的杜绝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防范与抢险措施。企业应急预案应满足《企事业单位和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DB32/T3795—2020)相应要求,已建企业应定期开展修编工作。⑷规划实施过程中,仍应定期举办区内(尤其是原化工集中区)专职应急人员培训、企业内部环境风险防范、应急教育活动,并组织相关应急人员到周边居民居住区进行环境风险防范知识宣传活动等。⑸开发区应监督企业建立单元-企业-园区“三级”环境风险防控体系。企业生产装置区、储罐区、库区、装卸区等相对独立且存在污染物泄漏风险的区域均应设置截污措施;企业应重点关注在厂区内控制和减少事故情况下毒物和污染物进入外环境,如设置事故池等;厂内环境风险防控系统应纳入园区环境风险防控体系,明确风险防控措施,在应急组织体系、应急响应事故分级、应急物资、应急培训、应急演练方面与园区风险防控体系进行衔接。事故影响超出厂区范围后应立即上报园区,按照分级响应要求及时启动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开展事故响应,实现厂内与园区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及管理有效联动,有效防范环境风险。⑹开发区应建立健全企业-园区-地方政府“三级”环境风险应急体系。根据《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20年版),开发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由苏州市吴江区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各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三个层面,构成了区域-园区-企业三级预案管理体系。开发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与上位预案和下位预案之间互为衔接,一旦发生下列事件时,同时启动相关预案并建立联动机制,各预案间衔接如下:企业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工作原则上由事故企业负责,需要由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处置的,参照开发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进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41行处置。开发区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工作由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环境保护局接报,按照开发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进行处置并应按照省、市政府及应急机构的指令,依据省、市专项预案以及开发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进行处置。应对区域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工作,应依据《苏州市吴江区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以及开发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进行处置。7.9.1.2原化工集中区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1)2021年,根据《市政府关于取消张家港飞翔化工集中区等3家化工集中区化工定位的通知》(苏府〔2021〕3号),取消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集中区化工定位。但原化工集中区存在7家化工企业,积极推进化工重点监测点认定工作。(2)原化工集中区应急预案编制及培训演练园区须定期对环境风险进行排查评估,建立完善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及时修编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通过网站宣传、社区宣传栏宣传等方式对外部公众进行应急响应知识的宣传;每年对区内各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监测人员、运输司机等进行专业培训。(2)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园区须建设环境事故应急池等环境应急设施,建立环境应急处置队伍,配备充足的应急物资,提升化工消防应急救援能力,完善雨水管网应急闸坝、应急处置能力、截污回流功能的建设,加快推进《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集中区突发水污染事件三级防控体系建设方案》等相关防控措施的建设工作,提升应急处置能力。(3)区内化工企业风险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编制原化工集中区内现有化工企业应按相关要求设置围堰、应急事故池、专用排污沟/管、清洁下水排放切换阀门、雨水总排口关闭闸阀、生产废水总排口关闭闸阀、采取相应地面防渗处理等。所有化工企业均应按《企事业单位和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DB32/T3795—2020)的要求完成应急预案编制或修编工作。(4)原化工集中区风险应急监控预警平台的建设原化工集中区已建立监控预警与应急管理平台建,园区应强化实时动态监控,完善应急监测网络和监控预警与应急指挥平台,并与当地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对园区环境风险实施全天候监控,及时预警、快速响应。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427.9.2危险源的监控和限制⑴危险物质的限制与监控应对开发区内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重点危险物质的分布、流向、数量加以监控和必要的限制,建立动态管理信息库,对其数量和状态进行动态监控在线管理,区域内联成网络,并定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记录备案。重点危险物质可包括:①《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规定的极度危害物质和高度危害物质;②强反应物和爆炸物质;③高度易燃物质;④放射性物质等。⑵危险装置和设施的监控和限制①减少贮存量,减少贮存和工艺过程中堆存的危险品;选用减少贮存大量的危险性原材料、而可生产少量的中间危险性产品的生产工艺;尽量将分批生产改为连续反应系统。②改变工艺和贮存条件改进工艺,降低生产温度和压力;危险品加工中,将易燃溶剂液体改为气体;危险气体贮藏中将压缩气态改为冷冻液态;贮存运输多次小规模进行等。③改进密封和辅助遏制措施采用自动封闭系统和辅助系统,以限制气体排放。安装危险品泄漏自动报警装置等安全监控设施。7.9.3流域水环境风险防控措施⑴建立重点风险源数据库为使事故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将事故危害减少到最少,应积极在开发区现有风险防控体系基础上,建立开发区重大风险源数据库,保证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数据库应包括区域社会经济基本情况数据、人员居住情况、河流湖泊水文情况、大气参数情况、重点风险源数据,各种不同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置方法,应急处置专家数据以及救援物资数据等。其中:固定风险源需包括风险源位置,风险物质名称,储存/使用量等信息;流动风险源需明确危险化学品运输种类、运输方式、运输量及运输路线等信息。⑵加强源头控制①危险品运输交通事故的预防。开发区相关职能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危险品运输的管理,制定危险品运输路线,使运输线路尽量远离地表水体。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单位、车辆、司机及押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43运人员等要具备相关资质,严格对车辆进行管理与检查,杜绝有问题、有缺陷的车辆上路运输危险化学品,对危险化学品运输的管理贯彻全过程、全方位控制的思想,要求企业健全危险化学品运输规章制度,充分认识到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从危险化学品的装载、包装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管理与规范,杜绝超载、超高、过量充装、混装、包装有漏洞等情况,运输车辆须按照相关部门制定的运输路线行驶,从而有效避免危险品运输事故的发生。②工厂企业爆炸事故的预防。风险源企业要加强对自身存在的环境安全隐患的自查,政府监管部门要督促企业认真落实防火、防爆、防泄漏的安全要求,对不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技术要求的企业,坚决予以关停,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管理法规、条例的有关规定,健全安全生产措施,加强对员工的操作培训,对一些特殊岗位,必须持证上岗,杜绝员工的违规操作,从而有效避免工厂爆炸事故的发生。③水环境污染事故的预防。对开发区的企业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对不能在河流、太湖岸边设厂的,坚决不予审批建设,对现有河流、太湖岸边企业,需要搬迁的,必须予以搬迁,另外,应加强对沿河工厂企业的普查及管理,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提高废水的处理率及处理效果,杜绝偷排、直排现象。⑶强化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响应建设①应急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建设。在建设重点风险源数据库的基础上,还应建立应急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如对主要河流,开发流域突发污染事故应急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在事故发生之后,立即预测事故发生地附近水体污染物浓度及到达时间、位置,以便立即启动相关措施,防止和减轻污染造成的损失。②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应急监测是科学处置突发环境事故的基础,加强开发区配套应急监测能力建设,保证监测部门可提供真实有效快速的应急监测数据,为科学准确决策应急处置方案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培养应急监测方面的人才队伍,加大应对突发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演练和培训。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448环境影响跟踪评价与规划所含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8.1环境影响跟踪评价8.1.1环境质量监测开发区环境质量监测计划包含大气环境、地表水、地下水、噪声、土壤,监测点位/断面、频次、因子见表8.1.1-1。表8.1.1-1环境质量监测布点及监测指标一览表监测要素序号监测点位监测指标监测频次大气环境G1阳光嘉园甲苯、二甲苯、HCl、硫酸雾、氯气、NH3、非甲烷总烃、TVOC一年一次,每次7天,G2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湾里G3黄河浜G4美岸青城G5山湖花园G6松陵城区G7同里古镇风景区G8八坼镇镇区G9杨来具G10同津大道以西地表水W1吴淞江与运河交汇处pH、水温、DO、COD、高锰酸盐指数、BOD5、SS、NH3-N、TP、石油类、挥发酚、硫化物、甲苯、六价铬、铜半年一次,每次3天W2污水处理厂排口W3开发区外W4江南运河开发区边界W5三里桥W6吴同桥W7大窑港与运河交汇处W8与长牵路交汇处W9西塘河开发区边界W10枫津河开发区边界W11长牵路距吴淞江1.5kmW12长白荡长白荡W13行船路出开发区处W14方尖港苏杭髙速与方尖港交汇处W15夏家浜河同津大道与夏家浜河交汇处地下水D1吴江收费站(庞金路)东北侧250m空地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硫酸盐、氯化物、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水温、苯类、铜、锌、镍、K+、Na+、一年一次D2亨通光通信科技园空地D3淞南小学D4叶辉路与庞金路交叉路口东南侧100m空地D5同津大道与殷家路交叉路口东北侧200m空地D6吴变大道南侧80m空地D7吴江区环保局东南侧100m空地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45监测要素序号监测点位监测指标监测频次D8同里湖山庄北侧空地Ca2+、Mg2+、碱度(CO32-)、碱度(HCO3-)、Cl-、SO42-及水位D9吴淞路与郭巷大道交叉路口西南侧200m空地土壤T1山湖颜料北侧空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表1基本项45项一年一次T2华宇科技园T3山湖花园东南侧T4黑牛食品周边T5云龙路以南、同津大道东侧声Z2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江陵实验初级中学昼、夜连续等效A声级一年一次Z3兴昂花园Z4西湖花苑Z5新湖明珠城Z7阳光新天地Z8金科·廊桥水岸Z13龙津港Z14南无圩Z15思古浜Z16杜家浜Z17叶泽湖花苑Z18大角圩Z19同里花园Z25三里桥村Z33庞山村Z36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幼儿园底泥DN1吴江污水处理厂排口《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一年一次DN2运东污水处理厂排口DN3城南污水处理厂排口8.1.2重点污染源及风险源监控建议8.1.2.1重点污染源监控建议开发区重点企业安装废气和废水在线监控装置,并与环保部门联网。全面推进LDAR修复技术,生产过程中涉及有毒有害、刺激性、恶臭等挥发性有机物的,应在生产车间、处置装置及厂界安装气体在线监测装置,并与环保部门联网;规范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加强化工企业环境风险防范。废气、废水在线监测,应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发的《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规范》的要求,固定污染源烟气CEMS应安装在能够可靠连续监测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状况的有代表性的位置上;监测孔设置、监测采样方法可按照《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46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数据采集和控制按照《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T212-2005)执行。在线监测装置安装要求应按《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等规定执行并定期进行校对。8.1.2.2重大风险源监控建议建议加强园区重大风险源日常管理,以排放重金属、危险废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生产使用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的污染源为重点,及时更新开发区重大风险源数据库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明查与暗访、日常监管与节假日巡查相结合,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并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措施,努力排除各种环境风险隐患。建议按照《吴江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实施方案》要求设置大气自动监测点、水质自动监测点,并加强维护管理。8.1.3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1)对区内所有的废气排放口进行核实,明确排放口的数量、位置及主要污染物种类、名称、排放浓度和排放去向。(2)各企业的固体废物临时堆放场地均应按有关要求做好防渗、防漏、防散发等措施。(3)废气、废水排放口及固体废物堆放场均应根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实施细则》,设置国标化的环保标志牌。并均应在开发区环境管理机构注册登记,建立档案,进行统一管理。8.1.4跟踪评价计划与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五条:“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编制机关应当及时组织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并将环评结果报告审批机关;发现有明显不良环境影响的,应当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国外经验和国内实践表明,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对于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对项目决策和环境管理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次规划范围较大、期限较长,本评价建议每隔5年进行一次跟踪评价。跟踪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目的是评估规划采取的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生态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有效性,研判规划实施是否对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对规划已实施部分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规划后续实施内容提出优化调整建议或减轻不良生态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对于跟踪环境影响评价,建议包括以下内容:(1)规划实施及开发强度对比。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47(2)区域生态环境演变趋势。(3)生态环境影响对比评估及对策措施有效性分析。(4)生态环境管理优化建议。(5)公众参与调查。(6)评价结论。8.2对入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求根据《关于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规划》中所包含的近期建设项目,应结合规划环评提出的指导意见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落实规划环评提出的要求,与有关规划的环境协调性分析、区域污染源调查等方面的内容可以适当简化,需重点开展的评价工作包括工程分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和环保措施的可行性论证,强化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相关措施的落实,其中邻近居住片区、商务核心片区的工业用地、工商混合用地在具体项目环评时需重点加强废气污染防治措施达标排放可行性分析,严格控制废气无组织排放。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489产业园区环境管理与环境准入根据《关于开展产业开发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清单式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办环评[2016]61号)、《关于印发<“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环环评[2016]95号)、《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2016]150号)的要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全面提高环评有效性为主线,以“资源利用上线、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单”)为手段,强化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做好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实施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环评结论清单式管理。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严格按照《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加强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的指导意见(试行)》(环办环评[2016]14号)的要求,制定三张规划环评结论清单,明确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等具体要求,强化空间管制,优化空间开发格局,严格总量管控,推进环境质量改善,明确环境准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另外,根据《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厅字[2017]2号)、《关于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厅字[2017]25号)、《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环办环评[2017]99号)的要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基于环境管控单元,统筹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分区管控要求,明确空间布局、污染物排放、资源开发利用等禁止和限制的环境准入情形,结合国家及地方大气、水、土壤防治行动计划,建立适合园区发展的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同时,园区需落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集成开发数据管理、综合分析和应用服务等功能,实现“三线一单”信息共享及动态管理。9.1严格生态保护红线按照本次《规划》规划划定的限建区、禁建区作为开发区的生态空间,对于区内涉及的生态红线管控区域—太湖(吴江区)重要保护区,应严格执行《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中的分类管控要求,建议尽快制订相应配套政策鼓励现有工业企业按规划时限逐步退出,对分散农村居民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接管,沿湖岸建设15-100m生态休闲区;基本农田严格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保护控制要求执行,禁止非法占用,一般农田占用也需按照国土部门要求做到“占补平衡”;区内除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外,禁止从事开(围)垦湿地,放牧、捕捞活动;禁止从事填埋、排干湿地或者擅自改变湿地用途活动;禁止取用或者截断湿地水源;禁止挖砂、取土、开矿;禁止排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禁止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鱼类洄游通道,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49禁止采挖野生植物或者猎捕野生动物;禁止引进外来物种;禁止其他破坏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活动。加强河道滩地、堤防和河岸的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河道淤积;按照本次规划方案,加快构建“一环、一区、十二园、多廊”的生态网架用以支撑开发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环境功能的需求,并有序引导产业功能区、人居环境功能区的绿色空间建设与生态网架的有机结合。9.2严守环境质量底线现状监测数据说明,区域内河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较低,本次规划环评根据水十条、十三五环保规划目标要求,制定了区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近、远期区域地表水功能区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不低于80%。本次规划实施后,现状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将显著提高、污水厂中水回用率进一步提高,有助于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实现。例行监测数据说明,吴江区全年大气环境质量不能完全达到二级标准,本次规划环评根据气十条、十三五环保规划目标要求,制定了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近、远期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的比例由现状60.4%提高至80%、80%。本次规划常规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均削减,虽然新增了部分VOCs等特征污染物排放量,但由于计划压减印染落后产能、完成区内重点行业的VOCs综合整治、强制重点行业清洁原料替代、加强汽车维修业污染控制减排工程以及扬尘污染控制、发展绿色交通等各种环境管理手段,上述减排措施可有效减少特征(尤其是VOCs)废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综上,开发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应积极落实规划中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以及本次规划环评补充提出的各项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以确保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实现。9.3严控资源利用上线本轮规划环评针对开发区现状及规划情况制定了指标体系,其中资源能源利用的相关指标目标值见表9.3-1,指标可达性具体见表9.3-2。表9.3-1资源能源利用指标目标值类别序号评价指标单位近期目标值远期目标值资源能源节约1单位GDP综合能耗吨标煤/万元≤0.21≤0.182单位GDP新鲜水耗m3/万元≤8≤83再生水(中水)回用率%≥25≥25表9.3-2开发区资源利用上线清单项目规划近期(hm2)规划远期(hm2)土地资源利用上限土地资源总量上限8282.232333.88建设用地总量上限6914.716914.71工业用地总量上限2586.768282.23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509.4严格环境准入本次在综合考虑规划空间管制要求、环境质量现状和目标等因素的基础上,结合产业结构合理性分析,提出如下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详见表9.4-1。表9.4-1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类别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产业准入要求《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中太湖流域一级、二级、三级保护区禁止建设的项目。禁止引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禁止类、淘汰类项目。禁止引入《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限制淘汰目录和能耗限额(2015年本)》禁止、淘汰、不满足能耗要求的项目。禁止引入污染治理措施达不到《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江苏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指南》等要求的项目。电子信息产业:优先引进显示器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光通信制造等企业,禁止建设电镀项目。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优先新能源装备制造、新型金属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光纤光缆材料等项目。生物医药产业:优先引进医药生物技术、新型医疗器械、大健康服务等产业物流园区:重点发展为大型制造企业和大型专业市场配套的物流服务,禁止建设公用危险化学品的仓储项目。空间布局约束指定太湖一级保护区内37家工业企业退出计划开发区仍存在化工企业7家,化工企业须按照“苏政发〔2020〕94号”文件要求,完成化工企业的认定、转型、退出等后续整治工作。污染物排放管控禁止建设废水排放含磷、氮等污染物的项目,太湖流域二、三级保护区内战略新兴产业、环保技术改造项目按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实施磷、氮排放总量减量替代。产业园总量控制要求:颗粒物240.82t/a,NOx1047.17t/a,VOCs306.84t/a。废水外排量COD256.23t/a,氨氮24.98t/a,总氮73.03t/a,总磷2.50t/a。环境风险防控入区企业按照环保要求编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规范设置事故池、消防及报警系统,配备应急救援物资。完善产业园环境管理与风险应急体系,建设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中心。资源开发利用要求单位GDP综合能耗近期≤0.21吨标煤/万元,远期≤0.18吨标煤/万元;单位GDP新鲜水耗近期和远期≤8m3/万元。禁止开采利用地下水。规划建设用地占用基本农田6850亩,在基本农田调整为建设用地取得审批手续后,方可开发建设。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15110公众参与10.1工作目的和原则公众参与旨在通过收集公众对本项目的意见、要求和看法,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能全面综合考虑公众意见,吸取有益的建议,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提高项目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的综合社会效益。本次园区规划环评公众参与的目的是:在规划实施前向公众介绍规划实施的意义、可能的不利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并征询公众对规划实施以及规划环评的意见和建议。公众参与可以加强公众、行政主管部门与规划编制部门、环评单位之间的多向信息交流,弥补环境影响评价可能出现的疏忽和遗漏,使规划制订及实施更趋完善和合理,力求规划在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方面取得最优化的统一。公众参与同时也可加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充分发挥公众对本地区环境保护的参与与监督作用,支持和配合规划的实施。10.2组织形式和工作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的要求,本次园区规划环评工作中,采取媒体公告形式征求有关单位、公众的意见。在吴江区人民政府网站进行了第一次公示,公示时间为2022年1月27日起。公示介绍了园区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工作内容、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和建议说明等,公示期间未收到反馈意见。10.3小结第一次网络征求意见期间,未收到群众的反馈意见。11评价结论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规划与上层规划、相关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其他规划基本协调,规划方案实施后不会降低区域环境功能,规划的各项环保措施总体可行。按照本规划环评报提出的优化调整建议、严格落实本报告提出的“三线一单”管理对策以及各项环境影响减缓措施、风险防范措施后,规划方案的实施可进一步降低其所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该规划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总体可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