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或将带来每年万亿元绿色投资_雷英杰VIP专享VIP免费

总第293
nvironmental
conomy
E
亿绿
本刊记者 雷英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做好碳达
峰、碳中和工作,并将这项工作列为今年经济工
作的重点任务之一。
从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 2030 年前
达到峰值,力争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具体目
30
?60
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继作出部署,碳达
峰、碳中和大幕已然开启。
首批碳中和债成功发行
近日,根据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披
露的信息,南方电网、三峡集团、华能国际、国家
电投集团、四川机场集团、雅砻江水电等 6家企
业注册的首批碳中和债成功发行,发行金额共
64 亿
所谓“碳中和债”是绿色金融债务融资工
具的子品种,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具有碳减排效
益的绿色项目。
据了解,首批碳中和债均为两年及以上中
长期债券,募投涉及多个领域,其中风电项目 4
个,水电项目 4个,光伏项目 2个,绿色建筑项目
1个,均为低碳减排领域。
13
2021.05
时 政 POLITICS
根据评估认证报告,6只碳中和债对应支
持的绿色项目预计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
4164.69 万 2256.79 万
2.09 万
首批碳中和债发行后,获得了良好的市场
反响。以中国银行参与的 3只债券为例,中国
银行投资银行与资产管理部总经理胡昆接受媒
体采访时表示,在当前市场资金面“紧平衡”
境下,票面利率均好于发行人预期,债券受到保
险、银行、理财、基金、证券公司等投资人追捧,
充分展现“碳中和”概念对投资机构的吸引力。
记者获悉,本次推出的碳中和债具有 3
特征:一是募集资金专项用于清洁能源、清洁交
通、绿色建筑等低碳减排领域,相比绿色债券用
途更为聚焦。
二是碳中和债需要第三方专业机构出具评
估认证报告,报告需要对绿色项目碳排放、碳足
迹等环境效益进行定量测算和披露,显著标识
募投项目碳减排的效果,提升碳中和债的公信
度,并接受社会核查检验。
三是加强存续期信息披露管理,每半年披
露碳减排效益相关情况,提高募集资金使用透
明度。同时鼓励发行人披露企业整体的碳减排
计划、碳中和路线图以及减碳手段和监督机制
等内容,进一步扩大碳中和环境效益信息披露
的覆盖面。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表示,将持续
跟进首批碳中和债存续期信息披露情况,定期
对募集资金用途进行核查,确保募集资金用于
低碳减排领域,发挥好首批项目的市场引导和
示范效应,推动更多碳中和债项目落地。
实现“30?60”目标需要绿色金融支持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
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体
现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的负责任大国担当,也为中国绿色低
碳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十四五’
间绿色金融改革发展的总目标。在国务院新闻
办公室日前举行的绿色金融情况吹风会上,
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如是说。
30
?
60目标的重要途径,绿色金
融该如何发力?目前,我国绿色金融的现状又
如何?王信表示,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相关部门
不断完善绿色金融顶层设计,支持绿色金融跨
越式发展,初步形成了绿色金融五大支柱。
一是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加快构建。中国人
民银行遵循“国内统一、国际接轨”原则,充分考
虑国际关切和国情需要,重点聚焦气候变化、
染治理和节能减排三大领域,不断完善绿色金
融标准体系。目前,绿色金融统计制度逐步完
善,多项绿色金融标准制定取得重大进展,中欧
绿色金融标准对照研究工作即将完成。
二是信息披露要求和金融机构监管不断强
化。持续推动金融机构、证券发行人、公共部门
分类提升环境信息披露的强制性和规范性。中
英金融机构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工作不断
推进,试点经验已具备复制推广价值。
三是点面结合,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完善。通
过绿色金融业绩评价、贴息奖补等政策,引导金
融机构增加绿色资产配置、强化环境风险管理,
有利于提升金融业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能力。
四是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不断丰富。
通过鼓励产品创新、完善发行制度、规范交易流
程、提升透明度,中国已形成多层次绿色金融产
品和市场体系。截至 2020 年末,我国绿色贷款
余额近 12 万亿元,存量规模世界第一;绿色债
券存量 8132 亿元,居世界第二。
五是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日益深化。积极利
用各类多双边平台及合作机制推动绿色金融国
际交流,提升国际社会对我国绿色金融政策、
准、产品、市场的认可和参与程度。
此外,中国还自下而上深入开展绿色金融
改革创新基层实践,是全球唯一设立绿色金融
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国家。
王信表示,近年来,试验区的绿色金融服务
供给能力大幅提升,部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经
验已局部推广。其中,浙江湖州通过生态资源
14
总第293
nvironmental
conomy
E
有效转化、科技赋能有力支撑、央地政策协同发
力,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30
?
60目标,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大有
可为。中国银行近期发布的全球银行业展望
报告预计,2021年我国绿色金融业务规模有
望达到 16万亿元左右。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绿色金融支持。
王信表示,在绿色发展领域,中国确实有非常广
阔的前景,一边是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另一边是新能源发展,这些都需要大量投资。
碳中和将催生三大方向投资机会
30
?
60目标提出以来,中央部委、地方
政府以及电力央企等相继作出工作部署。
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将落实碳
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位列货币政策、信贷政策之后的第三位。
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
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
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实现提供支撑保障。
上海、江苏、广东等地提出力争在全国率先
实现碳达峰。其中,上海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
力争比全国提前五年实现碳达峰目标。
国家电网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国家电网
行动方案,明确六个方面 18 项重要举措,积极
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力服务清洁能源发展,加快
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对此,有金融专家预测,碳达峰、碳中和将
带来 20202060 年平均每年万亿元以上的绿
色经济投资。
天风证券表示,碳中和将催生三大方向投
资机会。一是新能源行业进入高景气发展周
期,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将进入显著
扩张阶段,有望带动上游原材料、中游设备制
造、下游消费端等全产业链快速发展。
二是传统行业将面临内部结构优化,供给
收缩引发行业集中度提升,内部可替代需求凸
水泥等高碳排放行业将面临短期结构优化,
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企业优势凸显;另一方
面,在部分领域供给收缩的情况下,行业内部可
替代领域需求扩张,比如相对更低碳排放的再
生铝可能成为电解铝的重要替代品。与此同
30
?
60目标下,高碳排放企业的节能减
排需求增强,环保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是随着碳排放金融市场的完善,银行可
以参与更多的碳排放金融交易,从而获得增量
业务收入。
国家电网制定“碳达
峰、碳中和”国家电网行
动方案,明确六个方面 18
要举
理念全力
发展加快
生产和消费革命。
15
总第293期nvironmentalconomyE碳中和或将带来每年万亿元绿色投资□本刊记者雷英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并将这项工作列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从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具体目标(以下简称“30?60”目标),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继作出部署,碳达峰、碳中和大幕已然开启。首批碳中和债成功发行近日,根据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披露的信息,南方电网、三峡集团、华能国际、国家电投集团、四川机场集团、雅砻江水电等6家企业注册的首批碳中和债成功发行,发行金额共计64亿元。所谓“碳中和债”,是绿色金融债务融资工具的子品种,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项目。据了解,首批碳中和债均为两年及以上中长期债券,募投涉及多个领域,其中风电项目4个,水电项目4个,光伏项目2个,绿色建筑项目1个,均为低碳减排领域。132021.05时政POLITICS根据评估认证报告,6只碳中和债对应支持的绿色项目预计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4164.69万吨,可节约标准煤2256.79万吨,可减排二氧化硫2.09万吨。首批碳中和债发行后,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以中国银行参与的3只债券为例,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与资产管理部总经理胡昆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当前市场资金面“紧平衡”环境下,票面利率均好于发行人预期,债券受到保险、银行、理财、基金、证券公司等投资人追捧,充分展现“碳中和”概念对投资机构的吸引力。记者获悉,本次推出的碳中和债具有3大特征:一是募集资金专项用于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绿色建筑等低碳减排领域,相比绿色债券用途更为聚焦。二是碳中和债需要第三方专业机构出具评估认证报告,报告需要对绿色项目碳排放、碳足迹等环境效益进行定量测算和披露,显著标识募投项目碳减排的效果,提升碳中和债的公信度,并接受社会核查检验。三是加强存续期信息披露管理,每半年披露碳减排效益相关情况,提高募集资金使用透明度。同时鼓励发行人披露企业整体的碳减排计划、碳中和路线图以及减碳手段和监督机制等内容,进一步扩大碳中和环境效益信息披露的覆盖面。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表示,将持续跟进首批碳中和债存续期信息披露情况,定期对募集资金用途进行核查,确保募集资金用于低碳减排领域,发挥好首批项目的市场引导和示范效应,推动更多碳中和债项目落地。实现“30?60”目标需要绿色金融支持“‘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体现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负责任大国担当,也为中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绿色金融改革发展的总目标。”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举行的绿色金融情况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如是说。作为实现“30?60”目标的重要途径,绿色金融该如何发力?目前,我国绿色金融的现状又如何?王信表示,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相关部门不断完善绿色金融顶层设计,支持绿色金融跨越式发展,初步形成了绿色金融五大支柱。一是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加快构建。中国人民银行遵循“国内统一、国际接轨”原则,充分考虑国际关切和国情需要,重点聚焦气候变化、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三大领域,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目前,绿色金融统计制度逐步完善,多项绿色金融标准制定取得重大进展,中欧绿色金融标准对照研究工作即将完成。二是信息披露要求和金融机构监管不断强化。持续推动金融机构、证券发行人、公共部门分类提升环境信息披露的强制性和规范性。中英金融机构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工作不断推进,试点经验已具备复制推广价值。三是点面结合,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完善。通过绿色金融业绩评价、贴息奖补等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绿色资产配置、强化环境风险管理,有利于提升金融业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能力。四是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不断丰富。通过鼓励产品创新、完善发行制度、规范交易流程、提升透明度,中国已形成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截至2020年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近12万亿元,存量规模世界第一;绿色债券存量8132亿元,居世界第二。五是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日益深化。积极利用各类多双边平台及合作机制推动绿色金融国际交流,提升国际社会对我国绿色金融政策、标准、产品、市场的认可和参与程度。此外,中国还自下而上深入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基层实践,是全球唯一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国家。王信表示,近年来,试验区的绿色金融服务供给能力大幅提升,部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经验已局部推广。其中,浙江湖州通过生态资源14总第293期nvironmentalconomyE有效转化、科技赋能有力支撑、央地政策协同发力,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实现“30?60”目标,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大有可为。中国银行近期发布的《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预计,2021年我国绿色金融业务规模有望达到16万亿元左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绿色金融支持。”王信表示,在绿色发展领域,中国确实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一边是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另一边是新能源发展,这些都需要大量投资。碳中和将催生三大方向投资机会自“30?60”目标提出以来,中央部委、地方政府以及电力央企等相继作出工作部署。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将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位列货币政策、信贷政策之后的第三位。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为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实现提供支撑保障。上海、江苏、广东等地提出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碳达峰。其中,上海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力争比全国提前五年实现碳达峰目标。国家电网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国家电网行动方案,明确六个方面18项重要举措,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力服务清洁能源发展,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对此,有金融专家预测,碳达峰、碳中和将带来2020~2060年平均每年万亿元以上的绿色经济投资。天风证券表示,碳中和将催生三大方向投资机会。一是新能源行业进入高景气发展周期,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将进入显著扩张阶段,有望带动上游原材料、中游设备制造、下游消费端等全产业链快速发展。二是传统行业将面临内部结构优化,供给收缩引发行业集中度提升,内部可替代需求凸显。一方面,煤炭、钢铁、石化、有色(铝)、建材(水泥)等高碳排放行业将面临短期结构优化,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企业优势凸显;另一方面,在部分领域供给收缩的情况下,行业内部可替代领域需求扩张,比如相对更低碳排放的再生铝可能成为电解铝的重要替代品。与此同时,在“30?60”目标下,高碳排放企业的节能减排需求增强,环保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三是随着碳排放金融市场的完善,银行可以参与更多的碳排放金融交易,从而获得增量业务收入。国家电网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国家电网行动方案,明确六个方面18项重要举措,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力服务清洁能源发展,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15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