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聚焦 协同保护与治理 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多姿多
彩、璀璨夺目的华夏文明,塑造了伟大的中华民
族精神。黄河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是连
接西北高原与东部渤海的重要生态廊道,更是横
跨东、中、西部的重要经济区和能源基地,对维
护国家和区域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自
古以来,“黄河宁,天下平”,黄河生态安危事
关国家盛衰与民族复兴。开展黄河生态治理,实
现高质量发展,促进黄河长治久安是中华民族的
夙愿,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基。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
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保护黄河是
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
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
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黄河重
大战略的提出,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大
事,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的
重要驱动力[1]。
我国黄河流域保护和治理的发展历程
回顾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发展历程和不同
时期关于黄河保护治理的政策要求,新中国成立
后,总体可以分为洪涝灾害治理、点源污染和水
土流失治理、流域生态文明整体推进三个阶段。
流域洪涝灾害综合治理
从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90年代,是以洪涝
灾害治理为主的阶段。黄河是世界上最为复杂难
治的河流之一。黄河水患自古就有,大禹治水就
是最早的例子,之后历朝历代都整治黄河,但是
黄河一直水患不断。历史上黄河曾经多次改道,
导致黄河流域成为重大水患问题高发区。新中国
成立后,党和国家对治理开发黄河极为重视。毛
泽东同志号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开启
了人民治黄的新阶段。人民治黄以来,黄河流域
防洪减灾体系不断完善,先后建成三门峡、小浪
底等控制性工程,四次加高培厚下游临黄大堤,
制定了“八七”分水方案,开展了标准化堤防工
程建设,基本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
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初步形成了“拦、调、排、
放、挖”综合处理和利用泥沙体系。
点源污染和水土流失治理
20世纪90年代至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我国
主要开展流域工业、城市污染治理和以水土流失
治理为主的生态建设。1992年,联合国召开环境
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提出了可
持续发展战略。1994年,国务院通过《中国21世
纪议程》,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与此同时,这一阶段随着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加
快,开始进入第一轮重工业化阶段,伴随着粗放
式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污染
和生态破坏总体呈加剧趋势,流域性、区域性生
态退化和环境污染开始出现。基于生态承载力与
人类社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的认识,“维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思考 *
A Primary Framework on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aliza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for the Yellow River Basin
■文 / 王金南
摘 要 在回顾黄河流域保护治理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点问题,提出新时期推
进黄河共同保护和协同治理的总体思路,并从建立黄河流域国土空间生态环境管控制度、制定实施分区分类的生态保护修
复制度、严格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保护监管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优先政策建议。
关键词 黄河 ;生态保护 ;环境治理 ;绿色高质量发展 ;分区分类
*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紧急重大咨询项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
DOI:10.14026/j.cnki.0253-9705.2020.z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