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页
经济日报/2021 年/1 月/4 日/第001 版
加快实现碳排放达峰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金南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
院长 研究员 严刚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 2021 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十四五”
是实现我国碳排放达峰的关键期,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攻坚期,
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加快制定并落实国家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作为降碳减污总抓手和
“牛鼻子”,实现碳达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度协
调统一。
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
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
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指一年)人为活动直接和间
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碳达峰与碳中和紧密相连,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达峰时间的早晚和峰值的高低直接影响碳
中和实现的时长和实现的难度;而后者是对前者的紧约束,要求达峰行动方案必须要在实现碳中
和的引领下制定。
提高思想认识,以尽早达峰争取战略主动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地方认为 2030 年前还可以继续大幅提高化石能源使用量,甚至还
在“高碳”的轨道上谋划“十四五”发展规划,攀登碳排放“新高峰”,达到“新高峰”后再考
虑下降,没有认识到碳中和对各地发展的倒逼要求。
对标欧盟在上世纪 90 年代二氧化碳排放达到 45 亿吨的峰值、美国在 2007 年达到 59 亿吨左
右的峰值,预测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将达到 106 亿吨左右,是欧盟的 2.4 倍,美国的 1.8 倍;
按照欧盟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目标,其碳达峰至碳中和历经 60 年,而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仅有 30 年。我国面临着比发达国家时间更紧、幅度更大的减排要求。“十四五”新建的高碳项目,
其排放将延续到 2050 年前后,给实现 2060 年碳中和目标带来巨大压力,还会压缩未来 20 年至
30 年低碳技术的发展空间。因此,各地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把落实碳达峰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
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研究部署“十四五”规划方案。
从地方和行业两手发力,确保落实碳达峰国家自主贡献
地方是落实国家碳达峰任务的责任主体,要加快制定达峰方案,开展达峰行动。我国幅员辽
阔,不同地区在发展阶段、经济实力、资源禀赋等方面有较大差距,应坚持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
原则,在国家层面加强统筹协调,提出不同区域分阶段达峰路线图,明确各地达峰时限和重点任
务。“十四五”期间,经济发展水平高、绿色发展基础好、生态文明创建积极性高的地区应争当
“领头羊”,率先实现碳达峰。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辖市,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美丽中国创
建示范区以及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应该积极主动作为,率先提出并实现碳达峰。各
地应以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为契机,结合地方发展特点,统筹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
通结构等调整,促进低碳生产、低碳建筑、低碳生活,打造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开展碳达峰和空
气质量达标协同管理,以低碳环保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为“世界工厂”,工业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领域,占全国总排放量的 80%左右,因
此实现重点行业尽早达峰并快速跨过平台期是保证全国 2030 年前达峰的关键。“十四五”期间要
明确重点行业达峰目标,提出行业碳排放标杆引领、标准约束、增量控制等多措并举的手段机制,
开展低碳技术项目库建设。在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应增加碳排放控制要求,研究制定高碳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