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Vol. 50 No.07 202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
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
中和工作的意见》指出,到2025年,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
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
升,并就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
转型、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
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强绿
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等方
面提出了具体要求。碳达峰、碳中和
目标将会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
怎样的挑战?应该如何稳步走好能源
低碳转型之路?转型过程又将带动和
促进哪些行业和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近日,《环境保护》杂志记者视频连
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
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就上述
问题对他进行了专访。
实现碳中和需要构建多能融合新型
能源体系
《环境保护》:有专家认
为,碳中和目标会给我国的经济
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您对此如何
看待?
刘中民:碳中和目标对我国能
源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出
更高要求,需顶层超前谋划,构建多
能融合新能源体系,保障新经济发展
模式下的能源安全与持续稳定供给。
刘中民院士 :实现碳中和需构建多能
融合新能源体系
■文/本刊记者 郭媛媛 于宝源
Liu Zhongmin: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Multi-energy Integrated
New Energy System to Achieve Carbon Neutrality
中国的二氧化碳(CO2)排放总
量已于2005年超过美国,中国由此成
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家。随着经济
持续快速增长,中国的CO2排放总量
仍呈快速增长趋势,到2020年占全球
CO2排放总量的30%左右。能源利用是
我国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实现碳中
和目标意味着要进行颠覆性的能源革
命、科技革命和经济转型,要颠覆从
工业革命以来建立的以化石能源(如
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导的能源
体系,转变为以非化石能源为主导的
能源体系。我认为,规模性是实现碳
中和目标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为我
国碳排放总量巨大,且从实现碳达峰
到实现碳中和只有30年左右的时间,
所以在极短时间内实现如此巨大规模
的碳减排任务艰巨。能源利用与工业
生产密切相关,钢铁、水泥、化工等
行业产生的CO2排放量约占CO2排放总
量的40%。能源消费及CO2排放量受产
品需求影响,与经济发展速度和结构
联动,技术上难以通过替代进行减
排,属于难脱碳行业,仅仅依靠自
身技术进步的减排空间小,减排成
本高。
实现碳中和目标,各个领域不仅
要突破诸多关键技术门槛,还要破除
各类能源之间的壁垒,突破工业流程
再造的瓶颈和关键核心技术,这也正
是构建我国新能源体系与产业转型升
级的重点方向和难点问题。跨领域、
系统化布局不仅有巨大的创新空间,
还会产生巨大的总体节能减排效果。
多能融合的新型能源体系能够切实提
高能源储备和保障能力,保障我国能
源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
煤化工弥补石油不足造成的结构性
缺陷
《环境保护》:请问在“碳
中和”的大背景下,我国化工领域
会受到哪些影响?您认为化工行业
后续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如何实现
产业转型与能源转型?
刘中民:我国的资源禀赋决
定了化石资源仍将在较长时期内在能
源生产及工业利用中发挥作用。煤化
工的发展不仅要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
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还要弥补我
国石油不足所造成的结构性缺陷。煤
化工在以技术创新促进自身实现清洁
化、低碳化转型的同时,还能够促进
相关高能耗工业转型升级。
现代煤化工是以煤为主要原料,
能够生产多种清洁燃料和基础化工原
料的煤炭加工转化产业。经过20余年
的发展,我国现代煤化工行业整体技
术位于世界领先水平,一批标志性的
新技术在我国已首次实现工业化。
对话
DOI:10.14026/j.cnki.0253-9705.2022.07.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