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一二三批24个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省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温室气体核算方法汇编47份汇总2021目录发改委三批24个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000301《中国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000402《中国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003003《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004604《中国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007205《中国电解铝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011406《中国镁冶炼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014207《中国平板玻璃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016608《中国水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019309《中国陶瓷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022310《中国民航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格式指南(试行)》...............................................024711《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026912《中国石油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032413《中国独立焦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037614《中国煤炭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041815《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047216《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050317《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053518《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059319《矿山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063320《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066621《公共建筑运营单位(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068822《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069423《氟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076424《工业其他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0806省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084125《上海: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试行)》...........................................................................084226《北京:2020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水泥制造业》...........................................................087027《北京:2020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电力生产业》...........................................................089628《北京:2020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石油化工生产业》...................................................092229《北京:2020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服务业》...................................................................095830《北京:2020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热力生产和供应业》...............................................099431《北京:2020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道路运输业》...........................................................102832《北京:2020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其他行业》...............................................................106033《北京: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生活垃圾焚烧企业》....................................................................108934《北京: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畜牧养殖企业》.............................................................................110835《北京: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设施农业企业》.............................................................................1129136《广东:市县(区)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114537《深圳: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和报告指南》...............................................................................130038《天津:零碳建筑认定和评价指南》...................................................................................................113339《天津:食品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134640《重庆:工业企业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137441《河北: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139442《河北: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146043《湖北: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量化和报告指南(试行)》...............................................150444《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完整版》.............................................................................................1588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171245《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试行)》...................................................................................171346《中国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173947《中国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PPT................................................................17552发改委一二三批24个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3附件1中国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4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和《“十二五”控制温室气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41号)提出的“加快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费数据制度”的要求,为保证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中国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以帮助企业科学核算和规范报告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制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计划,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同时也为主管部门建立并实施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报告制度奠定基础,为掌握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撑。二、编制过程本指南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专家编制。编制组借鉴了国内外有关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报告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经过实地调研、深入研究和案例试算,编制完成了《中国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5指南(试行)》。本指南在方法上力求科学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编制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专家的大力支持。三、主要内容《中国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包括正文的七个部分以及附录,分别明确了本指南的适用范围、相关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所用术语、核算边界、核算方法、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要求以及报告内容和格式。核算的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不核算其它温室气体排放),排放源包括化石燃料燃烧排放、脱硫过程排放以及净购入使用电力排放。适用范围为从事电力生产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生产企业和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四、需要说明的问题燃煤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是本指南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我国普遍存在煤种掺烧的问题,针对燃煤的排放因子很难给出缺省值。因此,为准确评估企业由于煤炭燃烧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本指南要求企业实际测量入炉煤的元素碳含量,为避免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负担,本指南提出企业每天采集缩分样品,每月的最后一天将该月每天获得的缩分样品混合,测量月入炉煤的元素碳含量。对于燃煤机组的碳氧化率给出两种选择,使用实测值或者缺省值。此外,脱硫过程产生的排放只占燃煤发电企业排放总6量1%左右,因此规定碳酸盐含量以及转化率使用缺省值以简化计算。鉴于企业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是一项全新的复杂工作,本指南在实际运用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希望相关使用单位能及时予以反馈,以便今后做出进一步的修改。本指南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负责解释和修订。7目录一、适用范围................................................1二、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1三、术语和定义..............................................1四、核算边界................................................3五、核算方法................................................3(一)化石燃料燃烧排放...................................4(二)脱硫过程排放.......................................9(三)净购入使用电力产生的排放..........................10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11七、报告内容和格式规范.....................................12(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12(二)温室气体排放量....................................12(三)活动水平及其来源..................................12(四)排放因子及其来源..................................13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14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198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中国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中国境内从事电力生产的企业可按照本指南提供的方法,核算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编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如果发电企业除电力生产外还存在其他产品生产活动且存在温室气体排放的,则应参照相关行业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核算并报告。二、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本指南引用的文件主要包括:《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2》《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下列文件在本指南编制过程中作为参考和借鉴:《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核算与报告准则2004年》《欧盟针对EUETS设施的温室气体监测和报告指南》三、术语和定义(1)温室气体大气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的和人为的气19态成分。本指南的温室气体是指《京都议定书》中所规定的六种温室气体,分别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2)报告主体具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并应核算和报告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3)燃料燃烧排放化石燃料与氧气进行燃烧反应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4)净购入使用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企业消费的净购入电力所对应的电力生产环节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5)活动水平量化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的活动量,例如各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原材料的使用量、购入的电量等。(6)排放因子量化每单位活动水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系数。排放因子通常基于抽样测量或统计分析获得,表示在给定操作条件下某一活动水平的代表性排放率。(7)碳氧化率210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中被氧化成二氧化碳的比率。四、核算边界报告主体应以企业法人为界,识别、核算和报告企业边界内所有生产设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应避免重复计算或漏算。如报告主体除电力生产外还存在其他产品生产活动且存在温室气体排放的,则应参照相关行业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核算并报告。发电企业的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范围包括: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脱硫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企业净购入使用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企业厂界内生活耗能导致的排放原则上不在核算范围内。五、核算方法发电企业的全部排放包括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燃煤发电企业脱硫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企业净购入使用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于生物质混合燃料燃烧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仅统计混合燃料中化石燃料(如燃煤)的二氧化碳排放;对于垃圾焚烧发电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仅统计发电中使用化石燃料(如燃煤)的二氧化碳排放。发电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等于企业边界内化石燃料燃烧排放、脱硫过程的排放和净购入使用电力产生的排放之和,按式311(1)计算:EEEE=++燃烧电脱硫………………………(1)式中,E—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吨)E燃烧—燃烧化石燃料(包括发电及其他排放源使用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吨)E脱硫—脱硫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吨)E电—净购入使用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吨)(一)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按公式(2)计算4iiiEADEF=×∑燃烧()………………………………(2)式中,E燃烧—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吨)ADi—第i种化石燃料活动水平(太焦),以热值表示EFi—第i种燃料的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太焦)i—化石燃料的种类1.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水平ADi按公式(3)计算。610iiiADFCNCV−=××…………………………(3)12式中,ADi—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水平(太焦)FCi—第i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吨,103标准立方米)NCVi—第i种化石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值(千焦/千克,千焦/标准立方米)i—化石燃料的种类(1)燃料消耗量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应根据企业能源消费台帐或统计报表来确定。燃料消耗量具体测量仪器的标准应符合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相关规定。(2)低位发热值燃煤低位发热值的具体测量方法和实验室及设备仪器标准应遵循GB/T213-2008《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的相关规定,频率为每天至少一次。燃煤年平均低位发热值由日平均低位热值加权平均计算得到,其权重是燃煤日消耗量。燃油低位发热值的测量方法和实验室及设备仪器标准应遵循DL/T567.8-95《燃油发热量的测定》的相关规定。燃油的低位发热值按每批次测量,或采用与供应商交易结算合同中的年度平均低位发热值。燃油年平均低位发热值由每批次燃油平均低位热值加权平均计算得到,其权重为每批次燃油消耗量。企业使用柴油或汽油作为燃料的低位发热值可采用附录二表2-1的推荐值。513天然气低位发热值测量方法和实验室及设备仪器标准应遵循GB/T11062-1998《天然气发热量、密度、相对密度和沃泊指数的计算方法》的相关规定。天然气的低位发热值企业可以自行测量,也可由燃料供应商提供,每月至少一次。如果企业某月有几个低位发热值数据,取几个低位发热值的加权平均值作为该月的低位发热值。天然气年平均低位发热值由月平均低位热值加权平均计算得到,其权重为天然气月消耗量。生物质混合燃料发电机组以及垃圾焚烧发电机组中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值应参考上述燃煤、燃油、燃气机组的低位发热值测量和计算方法。2.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第i种化石燃料排放因子EFi按式(4)计算。4412iiiEFCCOF=××………………………………(4)式中,EFi—第i种化石燃料的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太焦)CCi—第i种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吨碳/太焦)OFi—第i种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44/12—二氧化碳与碳的分子量之比(1)单位热值含碳量对于燃煤的单位热值含碳量,企业应每天采集缩分样品,每614月的最后一天将该月的每天获得的缩分样品混合,测量其元素碳含量。具体测量标准应符合GB/T476-2008《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燃煤月平均单位热值含碳量按下式计算。610CCCNCV×=煤煤煤…………………………………(5)式中,CC煤—燃煤的月平均单位热值含碳量(吨碳/太焦)NCV煤—燃煤的月平均低位发热值(千焦/千克)C煤—燃煤的月平均元素碳含量(%)其中燃煤月平均低位发热值由每天低位发热值加权平均得出,其权重为燃煤日消耗量。燃煤年平均单位热值含碳量通过燃煤每月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加权平均计算得出,其权重为入炉煤月消费量。燃油和燃气的单位热值含碳量采用附录二表2-1的推荐值。对于生物质混合燃料发电机组以及垃圾焚烧发电机组中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应参考上述单位热值含碳量的测量和计算方法。(2)氧化率燃煤机组的碳氧化率按式(6)计算。6(+/)1GCGCOFFCNCVCCη×××=−××渣渣灰灰除尘煤煤煤煤10………………(6)式中,715OF煤—燃煤的碳氧化率(%)G渣—全年的炉渣产量(吨)C渣—炉渣的平均含碳量(%)G灰—全年的飞灰产量(吨)C灰—飞灰的平均含碳量(%)η除尘—除尘系统平均除尘效率(%)FC煤—燃煤的消耗量(吨)NCV煤—燃煤的平均低位发热值(千焦/千克)CC煤—燃煤单位热值含碳量(吨碳/太焦)炉渣产量和飞灰产量应采用实际称量值,按月记录。如果不能获取称量值时,可采用《DL/T5142-2002火力发电厂除灰设计规程》中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其中,燃煤收到基灰分Aar,m的测量标准应符合GB/T212-2001《煤的工业分析方法》。锅炉固体未完全燃烧的热损失q4值应按锅炉厂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在锅炉厂未提供数据时,可采用附录二表2-4的推荐值。锅炉各部分排放的灰渣量应按锅炉厂提供的灰渣分配比例进行计算,在未提供数据时,采用附录二表2-5的推荐值。电除尘器的效率应采用制造厂提供的数据,在未提供数据时,除尘效率取100%。炉渣和飞灰的含碳量根据该月中每次样本检测值取算术平均值,且每月的检测次数不低于1次。飞灰和炉渣样本的检测需遵循《DL/T567.6-95飞灰和炉渣可燃物测定方法》的要求。如果上述方法中某些量无法获得,燃煤碳氧化率可采用附录二表2-1的推荐值。816燃油和燃气的碳氧化率采用附录二表2-1的推荐值。对于生物质混合燃料发电机组以及垃圾焚烧发电机组中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应参考上述碳氧化率的测量和计算方法。(二)脱硫过程排放对于燃煤机组,应考虑脱硫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通过碳酸盐的消耗量×排放因子得出。按公式(7)计算9kkkECALEF=×∑脱硫………………………………(7)式中,E脱硫—脱硫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吨)CALk—第k种脱硫剂中碳酸盐消耗量(吨)EFk—第k种脱硫剂中碳酸盐的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吨)k—脱硫剂类型1.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脱硫剂中碳酸盐年消耗量的计算按式(8),,kykmkmCALBI=×∑……………………………………(8)式中,CALk,y—脱硫剂中碳酸盐在全年的消耗量(吨)Bk,m—脱硫剂在全年某月的消耗量(吨)Ik—脱硫剂中碳酸盐含量17y—核算和报告年k—脱硫剂类型m—核算和报告年中的某月脱硫过程所使用的脱硫剂(如石灰石等)的消耗量可通过每批次或每天测量值加和得到,记录每个月的消耗量。若企业没有进行测量或者测量值不可得时可使用结算发票替代。脱硫剂中碳酸盐含量取缺省值90%。2.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脱硫过程排放因子的按公式(9)计算,kktEFEFTR=×…………………………………(9)式中,EFk—脱硫过程的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吨)EFk,t—完全转化时脱硫过程的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吨)TR—转化率(%)完全转化时脱硫过程的排放因子参见附录二表2-2。脱硫过程的转化率取100%。(三)净购入使用电力产生的排放对于净购入使用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用净购入电量乘以该区域电网平均供电排放因子得出,按公式(10)计算。10EFADE=×电电电………………………………(10)18式中,E电—净购入使用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吨)AD电—企业的净购入电量(兆瓦时)EF电—区域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兆瓦时)1.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净购入电力的活动水平数据以发电企业电表记录的读数为准,如果没有,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电费发票或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2.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电力排放因子应根据企业生产地址及目前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南方电网划分,选用国家主管部门最近年份公布的相应区域电网排放因子进行计算。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报告主体应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制度,包括以下内容:指定专门人员负责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建立健全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计划。具备条件的企业,还应定期监测主要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值和元素碳含量以及重点燃烧设备的碳氧化率。1119建立健全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台账记录。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数据文件保存和归档管理数据。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七、报告内容和格式规范报告主体应按照附件一的格式对以下内容进行报告:(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报告主体基本信息应包括企业名称、单位性质、报告年度、所属行业、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填报负责人和联系人信息。(二)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主体应报告在核算和报告期内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并分别报告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脱硫过程排放量、净购入使用的电力产生的排放量。(三)活动水平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报告企业所有产品生产所使用的不同品种化石燃料的净消耗量和相应的低位发热值,脱硫剂消耗量,净购入的电量。如果企业生产其他产品,则应按照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的要求报告其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1220(四)排放因子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报告消耗的各种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脱硫剂的排放因子,净购入使用电力的排放因子。如果企业生产其他产品,则应按照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的要求报告其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1321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中国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1422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报告主体核算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基本情况二、温室气体排放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本报告真实、可靠,如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本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人(签字):年月日附表1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量报告附表2报告主体活动水平数据附表3报告主体排放因子和计算系数1523附表1报告主体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报告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tCO2)脱硫过程排放量(tCO2)净购入使用的电力排放量(tCO2)1624附表2报告主体排放活动水平数据净消耗量(t,万Nm3)低位发热量(GJ/t,GJ/万Nm3)燃煤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炼厂干气其它石油制品化石燃料燃烧1天然气焦炉煤气其它煤气数据单位脱硫过程2脱硫剂消耗量t数据单位净购入电力电力净购入量MWh1企业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2企业如使用多种脱硫剂,请自行添加。1725附表3报告主体排放因子和计算系数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碳氧化率(%)燃煤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炼厂干气其它石油制品化石燃料燃烧1天然气焦炉煤气其它煤气数据单位脱硫过程2脱硫过程的排放因子tCO2/t数据单位净购入电力区域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tCO2/MWh1企业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2企业如使用多种脱硫剂,请自行添加。1826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表2-1常用化石燃料相关参数缺省值能源名称平均低位发热值(千焦/千克)单位热值含碳量(吨碳/太焦)碳氧化率(%)燃煤98②原油41816③20.08②燃料油41816③21.1②汽油43070③18.9②柴油42652③20.2②炼厂干气45998③18.2②98②天然气38931③15.32②焦炉煤气12726~17981③13.58②其它煤气:52270①12.2②99②注:上述数据取值来源①《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2007);②《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③《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1)1927表2-2碳酸盐排放因子缺省值碳酸盐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吨碳酸盐)CaCO30.440MgCO30.522Na2CO30.415BaCO30.223Li2CO30.596K2CO30.318SrCO30.298NaHCO30.524FeCO30.380表2-3其他排放因子和参数缺省值名称单位CO2排放因子净购入电力吨CO2/MWh采用国家最新发布值2028表2-4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q4)值锅炉型式燃料种类q4(%)4无烟煤2贫煤烟煤(Vdaf≤25%)2烟煤(Vdaf>25%)211.5褐煤0.5洗煤(Vdaf≤25%)3固态排渣煤粉炉洗煤(Vdaf>25%)2.51烟煤液态排渣炉无烟煤32.5烟煤循环流化床炉无烟煤3表2-5不同类型锅炉的灰渣分配表锅炉形式单位煤粉炉W型火焰炉液态排渣炉循环流化床炉渣%10154040灰%90856060注:当设有省煤器灰斗时,其灰量可为灰渣量的5%;当磨煤机采用中速磨时,石子煤可在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时燃煤量的0.5%~1%范围内选取。29附件2中国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30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和《“十二五”控制温室气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41号)提出的“加快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费数据制度”的要求,为保证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中国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以帮助企业科学核算和规范报告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制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计划,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同时也为主管部门建立并实施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报告制度奠定基础,为掌握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撑。二、编制过程本指南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专家编制。编制组借鉴了国内外有关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报告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经过实地调研、深入研究和案例试算,编制完成了《中国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本指南在方法上力求科学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31编制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网公司等单位专家的大力支持。三、主要内容《中国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包括正文的七个部分以及附录,分别明确了本指南的适用范围、相关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所用术语、核算边界、核算方法、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要求以及报告内容和格式。核算的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和六氟化硫(不核算其他温室气体排放),排放源包括使用六氟化硫的设备的修理和退役过程以及输配电损失引起的排放。适用范围为从事电力输配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四、需要说明的问题电网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输配电损失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使用六氟化硫设备修理与退役过程产生的排放两部分。使用六氟化硫的设备运行过程中也会产生泄漏,但是气体的泄漏率低且监测难度大,因此暂不考虑这部分的排放。鉴于企业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是一项全新的复杂工作,本指南在实际运用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希望相关使用单位能及时予以反馈,以便今后做出进一步的修改。本指南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负责解释和修订。32目录一、适用范围...............................................1二、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1三、术语和定义.............................................1四、核算边界...............................................2五、核算方法...............................................3(一)使用六氟化硫设备修理与退役过程产生的排放...........3(二)输配电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4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5七、报告内容和格式.........................................6(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6(二)温室气体排放量.....................................6(三)活动水平及其来源...................................6(四)排放因子及其来源...................................7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8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1233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中国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中国境内从事电力输配的企业可按照本指南提供的方法核算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编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如电网企业生产其他产品且存在温室气体排放的,则应按照相关行业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核算并报告。二、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本指南引用的文件主要包括:《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2》《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下列文件在本指南编制过程中作为参考和借鉴:《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核算与报告准则2004年》《欧盟针对EUETS设施的温室气体监测和报告指南》三、术语和定义(1)温室气体大气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的和人为的气态成分。本指南的温室气体是指《京都议定书》中所规定的六种温室134气体,分别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2)报告主体具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并应核算和报告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本指南的报告主体是直辖市或省电力公司。(3)活动水平数据指电力传输过程中电力的消耗量,以及六氟化硫设备的修理与退役过程中设备的容量和实际六氟化硫回收量。(4)排放因子量化每单位活动水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系数。排放因子通常基于抽样测量或统计分析获得,表示在给定操作条件下某一活动水平的代表性排放率。四、核算边界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以直辖市或省电力公司作为独立法人单位进行核算。如果报告主体除电力输配外还存在其他产品生产活动且存在温室气体排放的,则应参照相关行业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核算并报告。电网企业的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范围包括:使用六氟化硫设备的修理与退役过程产生的六氟化硫排放,以及输配电损失所对应的235电力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五、核算方法电网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指使用六氟化硫设备修理与退役过程产生中的六氟化硫的排放和输配电损失所对应的电力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具体计算按公式(1)6SFEEE=+网损…………………………………(1)式中,E—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吨二氧化碳)ESF6—使用六氟化硫设备修理与退役过程中产生的六氟化硫排放(吨二氧化碳)E网损—输配电损失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吨二氧化碳)(一)使用六氟化硫设备修理与退役过程产生的排放电网企业中使用六氟化硫设备修理与退役过程的排放计算按式(2)636,,,()()SFSFijijijERECRECREPREPGWP−⎛⎞=−+−×⎜⎟⎝⎠∑∑容量,容量回收回收10×…(2)式中,ESF6—使用六氟化硫设备修理与退役过程中产生的六氟化硫排放,(吨二氧化碳)REC容量,i—退役设备i的六氟化硫容量,以铭牌数据表336示,(千克)REC回收,i—退役设备i的六氟化硫实际回收量,(千克)REP容量,j—修理设备j的六氟化硫容量,以铭牌数据表示,(千克)REP回收,j—修理设备j的六氟化硫实际回收量,(千克)GWPSF6—六氟化硫的温室气体潜能,23900(二)输配电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电网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由于输配电线路上的电量损耗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该损耗由供电量和售电量计算得出,以兆瓦时为单位。电量的测量方法和计量设备标准应遵循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规范》,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25095-2010《架空输电线路运行状态监测系统》,GB17215《电能表系列标准》和GB16934-1997《电能计量柜》的相关规定。电网企业输配电电量损耗产生的排放量计算按式(3)AEDEF=×网损网损电网……………………………(3)式中,E网损—输配电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吨二氧化碳)AD网损—输配电损耗的电量(兆瓦时)EF电网—区域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437兆瓦时)输配电损耗的电量计算按式(4)ADELEL=−网损供电售电………………………(4)式中,AD网损—输配电损耗的电量(兆瓦时)EL供电—供电量(兆瓦时)EL售电—售电量,即终端用户用电量(兆瓦时)供电量计算公式按(5)ELELELEL=+−供电上网输入输出…………………(5)式中,EL供电—供电量(兆瓦时)EL上网—电厂上网电量(兆瓦时)EL输入—自外省输入电量(兆瓦时)EL输出—向外省输出电量(兆瓦时)区域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应根据目前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南方电网划分,选用国家主管部门最近年份公布的相应区域电网排放因子进行计算。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报告主体应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制度,包括以下内容:538指定专门人员负责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建立健全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台账记录。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数据和文件保存和归档管理数据。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七、报告内容和格式报告主体应按照附件一的格式对以下内容进行报告:(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报告主体基本信息应包括企业名称、单位性质、报告年度、所属行业、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填报负责人和联系人信息。(二)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主体应报告核算期内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并分别报告使用六氟化硫设备修理与退役过程产生的排放量和输配电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三)活动水平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报告每台使用六氟化硫修理及退役的设备的容量和实际六氟化硫回收量,以及网内发电企业的上网电量、自外省输入电量、向外省输出电量和售电量。如果企业生产其他产品,则应按照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的要求报告其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639(四)排放因子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报告所在区域电网的排放因子。如果企业生产其他产品,则应按照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的要求报告其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740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中国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841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中国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报告主体核算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基本情况二、温室气体排放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本报告真实、可靠,如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本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人(签字):年月日附表1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量报告附表2报告主体活动水平数据附表3报告主体排放因子942附表1报告主体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报告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使用六氟化硫设备修理与退役过程产生的排放(tCO2)输配电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tCO2)附表2报告主体活动水平数据六氟化硫回收修理设备设备容量(千克)实际回收量(千克)退役设备设备容量(千克)实际回收量(千克)1122334455667788991010输配电损失电厂上网电量(兆瓦时)自外省输入电量(兆瓦时)向外省输出电量(兆瓦时)售电量(兆瓦时)输配电量(兆瓦时)如企业在核算和报告期内的六氟化硫修理和退役设备超过10个,请自行添加。1043附表3报告主体排放因子数据单位输配电损失电力吨二氧化碳/兆瓦时1144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表2-1排放因子和参数缺省值名称排放因子单位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电力吨二氧化碳/兆瓦时采用国家最新发布值1245附件3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46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和《“十二五”控制温室气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41号)提出的“加快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费数据制度”的要求,为保证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以帮助企业科学核算和规范报告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制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计划,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同时也为主管部门建立并实施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报告制度奠定基础,为掌握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撑。二、编制过程本指南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专家编制。编制组借鉴了国内外有关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报告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经过实地调研、深入研究和案例试算,编制完成了《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47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指南在方法上力求科学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编制过程中得到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钢铁研究总院、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等相关行业协会和研究院所专家的大力支持。三、主要内容《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包括正文的七个部分以及附录,分别明确了本指南的适用范围、相关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所用术语、核算边界、核算方法、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要求以及报告内容和格式规范。核算的温室气体种类为二氧化碳(钢铁生产企业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占排放总量比重1%以下,暂不纳入核算),排放源包括燃料燃烧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电力、热力调入调出产生的排放和固碳产品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适用范围为从事钢铁类产品生产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生产企业和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四、需要说明的问题参考《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国际钢铁协会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收集指南》等国内外相关权威材料,《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提供了核算所需的参数和排放因子的推荐值,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采用实测的数据。鉴于企业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是一项全新的复杂工作,本指南48在实际运用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希望相关使用单位能及时予以反馈,以便今后做出进一步的修改。本指南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负责解释和修订。49目录一、适用范围...............................................1二、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1三、术语和定义.............................................2四、核算边界...............................................3五、核算方法...............................................5(一)燃料燃烧排放.......................................6(二)工业生产过程排放...................................8(三)净购入使用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11(四)固碳产品隐含的排放................................12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13七、报告内容和格式........................................13(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13(二)温室气体排放量....................................14(三)活动水平及其来源..................................14(四)排放因子及其来源..................................14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15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2050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中国境内从事钢铁生产的企业可按照本指南提供的方法核算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编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如钢铁生产企业生产其他产品,且生产活动存在温室气体排放,则应按照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核算,一并报告。二、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本指南引用的文件主要包括:《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2》;《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国际钢铁协会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收集指南(第六版)》。下列文件在本指南编制过程中作为参考和借鉴:《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核算与报告准则(2004年修订版)》;《ISO14404-1钢铁生产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计算方法(转炉炼钢)》;《ISO14404-2钢铁生产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计算方法(电炉炼钢)》;《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和报告指南》。151三、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1)温室气体大气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的和人为的气态成分。本指南的温室气体是指《京都议定书》中所规定的六种温室气体,分别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2)报告主体具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并应核算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3)钢铁生产企业钢铁生产企业主要是针对从事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及制品生产的企业。按产品生产可分为钢铁产品生产企业、钢铁制品生产企业;按生产流程又可分为钢铁生产联合企业、电炉短流程企业、炼铁企业、炼钢企业和钢材加工企业。(4)燃料燃烧排放化石燃料与氧气进行充分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5)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原材料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除燃料燃烧之外的物理或化学变化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6)净购入使用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252企业消费的净购入电力和净购入热力(如蒸汽)所对应的电力或热力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7)固碳产品隐含的排放固化在粗钢、甲醇等外销产品中的碳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8)活动水平量化导致温室气体排放或清除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的活动量,例如每种燃料的消耗量、电极消耗量、购入的电量、购入的蒸汽量等。(9)排放因子与活动水平数据相对应的系数,用于量化单位活动水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10)碳氧化率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中被氧化的百分比。四、核算边界报告主体应核算和报告其所有设施和业务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设施和业务范围包括直接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生产系统,其中辅助生产系统包括动力、供电、供水、化验、机修、库房、运输等,附属生产系统包括生产指挥系统(厂部)和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如职工食堂、车间浴室、保健站等)。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及核算边界见图1。353图1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及核算边界具体而言,钢铁生产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范围包括:(1)燃料燃烧排放净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包括钢铁生产企业内固定源排放(如焦炉、烧结机、高炉、工业锅炉等固定燃烧设备),以及用于生产的移动源排放(如运输用车辆及厂内搬运设备等)。(2)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钢铁生产企业在烧结、炼铁、炼钢等工序中由于其他外购含碳原料(如电极、生铁、铁合金、直接还原铁等)和熔剂的分解和氧化产生的CO2排放。(3)净购入使用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企业净购入电力和净购入热力(如蒸汽)隐含产生的CO2排放。454该部分排放实际发生在电力、热力生产企业。(4)固碳产品隐含的排放钢铁生产过程中有少部分碳固化在企业生产的生铁、粗钢等外销产品中,还有一小部分碳固化在以副产煤气为原料生产的甲醇等固碳产品中。这部分固化在产品中的碳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应予扣除。五、核算方法报告主体进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完整工作流程基本包括:(1)确定核算边界;(2)识别排放源;(3)收集活动水平数据;(4)选择和获取排放因子数据;(5)分别计算燃料燃烧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净购入使用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以及固碳产品隐含的排放;(6)汇总计算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钢铁生产企业的CO2排放总量等于企业边界内所有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及企业净购入电力和净购入热力隐含产生的CO2排放量之和,还应扣除固碳产品隐含的排放量,按公式(1)计算。5552=++coEEEER燃烧过程电和热固碳-(1)式中:2coE为企业CO2排放总量,单位为吨(tCO2);E燃烧为企业所有净消耗化石燃料燃烧活动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E过程为企业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E电和热为企业净购入电力和净购入热力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R固碳为企业固碳产品隐含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一)燃料燃烧排放1.计算公式燃料燃烧活动产生的CO2排放量是企业核算和报告期内各种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量的加总,按公式(2)计算。1=niiiEAD=×∑燃烧EF(2)式中:E燃烧为核算和报告期内净消耗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iAD为核算和报告期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水平,单位为百万千焦(GJ);656iEF为第i种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tCO2/GJ;i为净消耗化石燃料的类型。核算和报告期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水平ADi按公式(3)计算。iiADNCVFC=×i(3)式中:iNCV是核算和报告期第i种化石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百万千焦/吨(GJ/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百万千焦/万立方米(GJ/万Nm3);iFC是核算和报告期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净消耗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吨(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万立方米(万Nm3)。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按公式(4)计算。4412iiiEFCCOF=××(4)式中:iCC为第i种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百万千焦(tC/GJ);iOF为第i种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单位为%。2.活动水平数据获取根据核算和报告期内各种化石燃料购入量、外销量、库存变化量以及除钢铁生产之外的其他消耗量来确定各自的净消耗量。化石燃料购入量、外销量采用采购单或销售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库757存变化量采用计量工具读数或其他符合要求的方法来确定,钢铁生产之外的其他消耗量依据企业能源平衡表获取,采用公式(5)计算。净消耗量=购入量+(期初库存量期末库存量)钢铁生产之外的其他消耗量外销量(5)企业可选择采用本指南提供的化石燃料平均低位发热量缺省值,如表2.1所示。具备条件的企业可开展实测,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检测,也可采用与相关方结算凭证中提供的检测值。如采用实测,化石燃料低位发热量检测应遵循《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等相关标准。3.排放因子数据获取企业可采用本指南提供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缺省值,如表2.1所示。(二)工业生产过程排放1.计算公式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CO2排放量按公式(6)-(9)计算。=++EEEE过程熔剂原料电极(6)1)熔剂消耗产生的CO2排放1=niiiEP=×∑熔剂EF(7)858式中:E熔剂为熔剂消耗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iP为核算和报告期内第i种熔剂的净消耗量,单位为吨(t);iEF为第i种熔剂的CO2排放因子,单位为tCO2/t熔剂;i为消耗熔剂的种类(白云石、石灰石等)。2)电极消耗产生的CO2排放=EPEF×电极电极电极(8)式中:E电极为电极消耗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P电极为核算和报告期内电炉炼钢及精炼炉等消耗的电极量,单位为吨(t);EF电极为电炉炼钢及精炼炉等所消耗电极的CO2排放因子,单位为tCO2/t电极。3)外购生铁等含碳原料消耗而产生的CO2排放1=niiiEM=×∑原料EF(9)式中:E原料为外购生铁、铁合金、直接还原铁等其他含碳原料消耗而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iM为核算和报告期内第i种含碳原料的购入量,单位为吨(t);iEF为第i种购入含碳原料的CO2排放因子,单位为tCO2/t原料;959i为外购含碳原料类型(如生铁、铁合金、直接还原铁等)。2.活动水平数据获取熔剂和电极的净消耗量采用公式(5)计算,含碳原料的购入量采用采购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3.排放因子数据获取采用《国际钢铁协会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收集指南(第六版)》中的相关缺省值作为熔剂、电极、生铁、直接还原铁和部分铁合金的CO2排放因子,如表2.2所示。具备条件的企业也可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检测或采用与相关方结算凭证中提供的检测值。石灰石、白云石排放因子检测应遵循《石灰石、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二氧化碳量的测定》标准进行;含铁物质排放因子可由相对应的含碳量换算而得,含铁物质含碳量检测应遵循《GB/T223.6钢铁及合金碳含量的测定管式炉内燃烧后气体容量法》、《GB/T223.86钢铁及合金总碳含量的测定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GB/T4699.4铬铁和硅铬合金碳含量的测定红外线吸收法和重量法》、《GB/T4333.10硅铁化学分析方法红外线吸收法测定碳量》、《GB/T7731.10钨铁化学分析方法红外线吸收法测定碳量》、《GB/T8704.1钒铁碳含量的测定红外线吸收法及气体容量法》、《YB/T5339磷铁化学分析方法红外线吸收法测定碳量》、《YB/T5340磷铁化学分析方法气体容量法测定碳量》等相关标准。1060(三)净购入使用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1.计算公式净购入的生产用电力、热力(如蒸汽)隐含产生的CO2排放量按公式(10)计算。=+EADEFADEF××电和热电力电力热力热力(10)式中:E电和热为净购入生产用电力、热力隐含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AD电力、AD热力分别为核算和报告期内净购入电量和热力量(如蒸汽量),单位分别为兆瓦时(MWh)和百万千焦(GJ);EF电力、EF热力分别为电力和热力(如蒸汽)的CO2排放因子,单位分别为吨CO2/兆瓦时(tCO2/MWh)和吨CO2/百万千焦(tCO2/GJ)。2.活动水平数据获取根据核算和报告期内电力(或热力)供应商、钢铁生产企业存档的购售结算凭证以及企业能源平衡表,采用公式(11)计算。净购入电量(热力量)=购入量钢铁生产之外的其他用电量(热力量)外销量(11)3.排放因子数据获取电力排放因子应根据企业生产地址及目前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南方电网划分,选用国家主管部门最近年份公布的相1161应区域电网排放因子进行计算。供热排放因子暂按0.11tCO2/GJ计,待政府主管部门发布官方数据后应采用官方发布数据并保持更新。(四)固碳产品隐含的排放1.计算公式固碳产品所隐含的CO2排放量按公式(12)计算1=niRADEF=×∑固碳固碳固碳(12)式中:R固碳为固碳产品所隐含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AD固碳为第i种固碳产品的产量,单位为吨(t);EF固碳为第i种固碳产品的CO2排放因子,单位为tCO2/t;i为固碳产品的种类(如粗钢、甲醇等)。2.活动水平数据获取根据核算和报告期内固碳产品外销量、库存变化量来确定各自的产量。外销量采用销售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库存变化量采用计量工具读数或其他符合要求的方法来确定,采用公式(13)计算获得。产量=销售量+(期末库存量期初库存量)(13)3.排放因子数据获取企业可采用《国际钢铁协会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收集指南(第六版)》中的缺省值作为生铁的CO2排放因子,如表2.2所示。粗钢的1262CO2排放因子可采用表2.3中的缺省值。固碳产品的排放因子采用理论摩尔质量比计算得出,如甲醇的CO2排放因子为1.375tCO2/t甲醇。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报告主体应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制度,包括以下内容:指定专门人员负责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建立健全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计划。具备条件的企业,还应定期监测主要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和含碳量以及重点燃烧设备(如炼焦炉、烧结机、高炉等)的碳氧化率。建立健全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台账记录。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数据和文件保存和归档管理数据。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七、报告内容和格式报告主体应按照附件一的格式对以下内容进行报告:(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报告主体基本信息应包括报告主体名称、单位性质、报告年度、所属行业、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填报负责人和联系人信息。1363(二)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主体应报告在核算和报告期内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并分别报告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净购入使用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量,需要扣除的固碳产品隐含的排放量。(三)活动水平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报告企业所有产品生产所使用的不同品种化石燃料的净消耗量和相应的低位发热量,消耗的熔剂、电极的净消耗量,含碳原料的外购量,净购入的电量和净购入的热力量,粗钢、甲醇等固碳产品的产量。如果企业生产其他产品,则应按照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的要求报告其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四)排放因子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报告消耗的各种化石燃料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数据,消耗的熔剂、电极和含碳原料的排放因子,报告采用的电力排放因子和热力排放因子,粗钢、甲醇等固碳产品的排放因子。如果企业生产其他产品,则应按照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的要求报告其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1464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1565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企业核算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基本情况二、温室气体排放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本报告真实、可靠,如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本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人(签字):年月日附表1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量报告附表2报告主体活动水平数据附表3报告主体排放因子和计算系数1666附表1报告主体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报告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tCO2)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tCO2)净购入使用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量(tCO2)固碳产品隐含的排放量(tCO2)1767附表2排放活动水平数据净消耗量(t,万Nm3)低位发热量(GJ/t,GJ/万Nm3)无烟煤烟煤褐煤洗精煤其他洗煤其他煤制品焦炭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一般煤油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焦油粗苯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其他煤气天然气化石燃料燃烧炼厂干气数据单位石灰石净消耗量t白云石净消耗量t电极净消耗量t工业生产过程生铁外购量t直接还原铁外购量t镍铁合金外购量t铬铁合金外购量t钼铁合金外购量t数据单位电力净购入量MWh净购入电力、热力热力净购入量GJ数据单位生铁产量t固碳粗钢产量t甲醇产量t其他固碳产品或副产品产量t企业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1868附表3排放因子和计算系数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碳氧化率(%)无烟煤烟煤褐煤洗精煤其他洗煤其他煤制品焦炭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一般煤油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焦油粗苯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其他煤气天然气化石燃料燃烧炼厂干气数据单位石灰石tCO2/t白云石tCO2/t电极tCO2/t工业生产过程生铁tCO2/t直接还原铁tCO2/t镍铁合金tCO2/t铬铁合金tCO2/t钼铁合金tCO2/t数据单位电力tCO2/MWh净购入电力、热力热力tCO2/GJ数据单位生铁tCO2/t固碳粗钢tCO2/t甲醇tCO2/t其他固碳产品或副产品tCO2/t企业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1969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表2.1常用化石燃料相关参数缺省值燃料品种计量单位低位发热量(GJ/t,GJ/万Nm3)单位热值含碳量(tC/TJ)燃料碳氧化率无烟煤吨20.30427.4994%烟煤吨19.57026.1893%褐煤吨14.08028.0096%洗精煤吨26.34425.4090%其他洗煤吨8.36325.4090%其他煤制品吨17.46033.6090%固体燃料焦炭吨28.44729.5093%原油吨41.81620.1098%燃料油吨41.81621.1098%汽油吨43.07018.9098%柴油吨42.65220.2098%一般煤油吨44.75019.6098%液化天然气吨41.86817.2098%液化石油气吨50.17917.2098%焦油吨33.45322.0098%液体燃料粗苯吨41.81622.7098%焦炉煤气万立方米173.54012.1099%高炉煤气万立方米33.00070.8099%转炉煤气万立方米84.00049.6099%其他煤气万立方米52.27012.2099%天然气万立方米389.3115.3099%气体燃料炼厂干气万立方米45.99818.2099%注:1.若企业直接购入炼焦煤、动力煤应将其购入量按表中所列煤种拆分;2.洗精煤、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炼厂干气、粗苯和焦油的低位发热量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2》,其他燃料的低位发热量来源于《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3.粗苯的单位热值含碳量来源于国际钢协数据,焦油、焦炉煤气、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的单位热值含碳量来源于《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其他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来源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4.碳氧化率来源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2070表2.2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因子缺省值名称计量单位CO2排放因子(tCO2/t)石灰石吨0.440白云石吨0.471电极吨3.663生铁吨0.172直接还原铁吨0.073镍铁合金吨0.037铬铁合金吨0.275钼铁合金吨0.018数据来源:《国际钢铁协会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收集指南(第六版)》表2.3其他排放因子和参数缺省值名称单位CO2排放因子电力吨CO2/MWh采用国家最新发布值热力吨CO2/GJ0.11粗钢吨CO2/吨0.0154甲醇吨CO2/吨1.3752171附件4中国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72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以及《“十二五”控制温室气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41号)提出的“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制度”的要求,为保证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中国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以帮助化工生产企业准确核算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更好地制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计划或碳排放权交易策略。同时也为主管部门建立并实施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报告制度奠定基础,为掌握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撑。二、编制过程本指南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编制。编制组借鉴了国内外相关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报告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经过实地调研、深入研究和案例试算,编制完成了《中国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指南在方法上力求科学性、完73整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编制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电石工业协会、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全国乙烯工业协会等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三、主要内容《中国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包括正文及两个附录,其中正文分七个小节阐述了本指南的适用范围、相关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所用术语、核算边界、核算方法、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以及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基本框架。本指南考虑的排放源类别包括燃料燃烧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CO2回收利用以及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消费引起的排放,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以及硝酸、己二酸生产过程的氧化亚氮排放。适用范围为从事化工产品生产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生产企业和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四、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运用本指南的化工生产企业应以企业法人为边界,核算和报告边界内所有生产设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企业需要为排放量的核算提供相应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作为依据。本指南参考《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优良作法指南和不确定性管理》、《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等文献资料整理了一些常见化石燃料品种和化工产品的排放因子参数,供不具备实测条件的企业参考使用。74鉴于企业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本指南在实践运用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希望相关使用单位能及时予以反馈,以便今后不断修订完善。本指南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并负责解释和修订。75目录一、适用范围.............................................1二、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1三、术语和定义...........................................2四、核算边界.............................................4五、核算方法.............................................6(一)燃料燃烧排放....................................8(二)工业生产过程排放...............................11(三)CO2回收利用量..................................19(四)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消费引起的CO2排放............20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22七、报告内容............................................22(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22(二)温室气体排放量.................................23(三)活动水平及来源说明.............................23(四)排放因子及来源说明.............................23(五)其它希望说明的情况.............................23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24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3476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我国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在中国境内从事化工产品生产活动的企业可按照本指南提供的方法核算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编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二、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本指南引用的文件主要包括:《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优良作法指南和不确定性管理》;《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万家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工作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2]2251号)。本指南在编制过程中还参考和借鉴了下列文件:《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和报告指南》;《ISO14064-1温室气体第一部分: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核算与报告标准(2004年修订版)》。177三、术语和定义本指南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1)温室气体大气层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和人为的气态成分。本指南的温室气体是指《京都议定书》附件A所规定的六种温室气体,分别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2)化工生产企业以石油烃或矿物质为原料生产基础化学原料、化肥、农药、涂料、颜料、油墨或类似产品、合成材料、化学纤维、橡胶、塑料、专用或日用化学产品的生产企业。如以生产乙烯、电石、合成氨、甲醇等产品为主的企业。(3)报告主体具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并应核算和报告排放量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4)燃料燃烧排放化石燃料与氧气进行充分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5)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原材料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除燃料燃烧之外的物理或化学变化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278(6)CO2回收利用由报告主体产生的、但又被回收作为原材料或外销产品从而避免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7)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消费引起的CO2排放企业消费的净购入电力和净购入热力(蒸汽、热水)所对应的电力或热力生产环节产生的CO2排放。(8)碳源流流入或流出企业边界的化石燃料、含碳的原材料、含碳的产品或含碳的废物。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或废气如果被现场回收利用而不流出企业边界则不属于碳源流。(9)活动水平量化导致温室气体排放或清除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的活动量,例如每种化石燃料的燃烧量、化石燃料用作化工原料的量、购入的电量、购入的蒸汽量等。(10)排放因子与活动水平数据相对应的系数,用于量化单位活动水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排放因子通常基于抽样测量或统计分析获得,表示在给定操作条件下某一活动水平的代表性排放率。(11)碳氧化率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中被氧化的百分比。379四、核算边界(一)企业边界报告主体应以企业法人为边界,核算和报告边界内所有生产设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生产设施范围包括直接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生产系统,其中辅助生产系统包括动力、供电、供水、化验、机修、库房、运输等,附属生产系统包括生产指挥系统(厂部)和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如职工食堂、车间浴室、保健站等)。(二)排放源和气体种类报告主体应核算的排放源类别和气体种类包括:(1)燃料燃烧排放。指化石燃料在各种类型的固定或移动燃烧设备中(如锅炉、燃烧器、涡轮机、加热器、焚烧炉、煅烧炉、窑炉、熔炉、烤炉、内燃机等)与氧气充分燃烧生成的CO2排放;(2)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主要指化石燃料和其它碳氢化合物用作原材料产生的CO2排放,包括放空的废气经火炬处理后产生的CO2排放;以及碳酸盐使用过程(如石灰石、白云石等用作原材料、助熔剂或脱硫剂)产生的CO2排放;如果存在硝酸或己二酸生产过程,还应包括这些生产过程的N2O排放;(3)CO2回收利用量。主要指报告主体回收燃料燃烧或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CO2并作为产品外供给其它单位从而应予扣减的那部分二氧化碳,不包括企业现场回收自用的部分;480(4)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消费引起的CO2排放。该部分排放实际上发生在生产这些电力或热力的企业,但由报告主体的消费活动引发,此处依照规定也计入报告主体的排放总量中。(5)其他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主体如果存在氟化物的生产、或者本指南未涉及的其他温室气体排放行为或生产活动,且依照主管部门发布的其他相关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的要求,应予核算和报告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关方法请参照其他相关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本指南在此不再赘述。(三)进出企业边界的碳源流识别碳源流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更清晰地区分化石燃料是作为燃料燃烧还是原材料用途,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采用碳质量平衡法核算工业生产过程的CO2排放量时避免重复计算或漏算。报告主体可参考图1以列表的形式识别出所有流入流出该企业边界的碳源流,并分为以下类别:(1)流入企业边界且明确送往各个燃烧设备作为燃料燃烧的化石燃料部分;(2)流入企业边界作为原材料的化石燃料部分,包括洗煤、炼焦、炼油、制气、天然气液化、煤制品加工的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3)流入企业边界作为原材料的其它碳氢化合物;581(4)流入企业边界作为原材料的CO2气体(如果存在);(5)流入企业边界作为原材料、助熔剂或脱硫剂使用的碳酸盐(如果存在);(6)流出企业边界的各类含碳产品,包括主产品、联产产品、副产品;(7)流出企业边界且被回收外供从而避免排放到大气中的那部分CO2(如果存在);(8)流出企业边界的其他含碳输出物,如炉渣、粉尘、污泥等含碳物质。CO2回收外供CO2排放至大气原料燃料燃烧各种生产设施其他含碳输出物副产品到第三方主产品、联产产品CO2现场回收自用副产品回收作原料或燃料电力输出热力输出其他碳氢化合物热力输入化石燃料CO2气体作原料电力输入企业边界碳流入碳流出石灰石、白云石等副产品回收作原料或燃料图1流入流出企业边界的碳源流五、核算方法报告主体进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的完整工作流程主要682包括:(1)确定企业边界;(2)确定应核算的排放源和气体种类;(3)识别流入流出企业边界的碳源流及其类别;(4)收集各个碳源流的活动水平数据;(5)选择和获取排放因子数据;(6)依据相应的公式分排放源核算各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7)核算净购入的电力和净购入的热力导致的CO2排放量;(8)汇总计算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应等于燃料燃烧CO2排放加上工业生产过程CO2当量排放,减去企业回收且外供的CO2量,再加上企业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消费引起的CO2排放量:……(1)式中,为报告主体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单位为吨CO2当量;为企业边界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为企业边界内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各种温室气体CO2当量排放;783为企业回收且外供的CO2量;为企业净购入的电力消费引起的CO2排放;为企业净购入的热力消费引起的CO2排放。(一)燃料燃烧排放1.计算公式燃料燃烧CO2排放量主要基于分品种的燃料燃烧量、单位燃料的含碳量和碳氧化率计算得到,公式如下:……(2)式中,为企业边界内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量,单位为吨;为化石燃料的种类;为化石燃料品种i明确用作燃料燃烧的消费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以吨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万Nm3为单位;为化石燃料i的含碳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以吨碳/吨燃料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吨碳/万Nm3为单位;884为化石燃料i的碳氧化率,单位为%。2.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分品种的化石燃料燃烧活动水平数据应根据企业能源消费台帐或统计报表来确定,等于流入企业边界且明确送往各类燃烧设备作为燃料燃烧的化石燃料部分,不包括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副产品或可燃废气被回收并作为能源燃烧的部分。3.排放因子数据的获取1)化石燃料含碳量有条件的企业可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定期检测燃料的含碳量,对常见商品燃料也可定期检测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再按公式(3)估算燃料的含碳量。……(3)式中,同公式(2);为化石燃料品种i的低位发热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以GJ/吨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GJ/万Nm3为单位。为燃料品种i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GJ。常见985商品能源的单位热值含碳量见附件二表2.1。燃料含碳量的测定应遵循《GB/T476煤中碳和氢的测量方法》、《SH/T0656石油产品及润滑剂中碳、氢、氮测定法(元素分析仪法)》、《GB/T1361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或《GB/T8984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等相关标准,其中对煤炭应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测,并根据燃料入厂量或月消费量加权平均作为该煤种的含碳量;对油品可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测,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油品的含碳量;对天然气等气体燃料可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半年至少检测一次气体组分,然后根据每种气体组分的摩尔浓度及该组分化学分子式中碳原子的数目计算含碳量:……(4)式中为待测气体g的含碳量,单位为吨碳/万Nm3;为待测气体每种气体组分n的摩尔浓度,即体积浓度;为气体组分n化学分子式中碳原子的数目。1086燃料低位发热量的测定应遵循《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等相关标准,其中对煤炭应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测,以燃料入厂量或月消费量加权平均作为该燃料品种的低位发热量;对油品可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测,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油品的低位发热量;对天然气等气体燃料可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测,取算术平均值作为低位发热量。常见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量还可以直接参考附件二表2.1取缺省值。2)燃料碳氧化率液体燃料的碳氧化率一律取缺省值0.98;气体燃料的碳氧化率一律取缺省值0.99;固体燃料可参考附件二表2.1按品种取缺省值。(二)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等于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同种类的温室气体排放折算成CO2当量后的和:……(5)其中,1187……(6)……(7)上式中,为化石燃料和其它碳氢化合物用作原材料产生的CO2排放;为碳酸盐使用过程产生的CO2排放;为硝酸生产过程的N2O排放;为己二酸生产过程的N2O排放;为N2O相比CO2的全球变暖潜势(GWP)值。根据IPCC第二次评估报告,100年时间尺度内1吨N2O相当于310吨CO2的增温能力,因此等于310。1.原材料消耗产生的CO2排放1)计算公式化石燃料和其它碳氢化合物用作原材料产生的CO2排放,根据原材料输入的碳量以及产品输出的碳量按碳质量平衡法计算:1288……(8)式中,为化石燃料和其它碳氢化合物用作原材料产生的CO2排放,单位为吨;为进入企业边界的原材料种类,如具体品种的化石燃料、具体名称的碳氢化合物、碳电极以及CO2原料;为原材料r的投入量,对固体或液体原料以吨为单位,对气体原料以万Nm3为单位;为原材料r的含碳量,对固体或液体原料以吨碳/吨原料为单位,对气体原料以吨碳/万Nm3为单位;为流出企业边界的含碳产品种类,包括各种具体名称的主产品、联产产品、副产品等;为含碳产品p的产量,对固体或液体产品以吨为单位,对气体产品以万Nm3为单位;为含碳产品p的含碳量,对固体或液体产品以吨碳/吨产品为单位,对气体产品以吨碳/万Nm3为单位;1389为流出企业边界且没有计入产品范畴的其它含碳输出物种类,如炉渣、粉尘、污泥等含碳的废物;为含碳废物w的输出量,单位为吨;为含碳废物w的含碳量,单位为吨碳/吨废物w。2)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企业应结合碳源流的识别和划分情况,以企业台帐或统计报表为据,分别确定原材料投入量、含碳产品产量以及其它含碳输出物的活动水平数据。3)排放因子数据的获取用作原材料的化石燃料的含碳量获取方法参见上文“化石燃料含碳量”。对其它原材料、含碳产品或含碳输出物的含碳量可以根据物质成分或纯度以及每种物质的化学分子式和碳原子的数目来计算,或参考附件二表2.2或其他文献取缺省值。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定期检测各种原材料和产品的含碳量,其中对固体或液体,企业可按每天每班取一次样,每月将所有样本混合缩分后进行一次含碳量检测,并以分月的活动水平数据加权平均作为含碳量;对气体可定期测量或记录气体1490组分,并根据每种气体组分的摩尔浓度及该组分化学分子式中碳原子的数目按公式(4)计算得到。2.碳酸盐使用过程产生的CO2排放1)计算公式碳酸盐使用过程产生的CO2排放根据每种碳酸盐的使用量及其CO2排放因子计算:……(9)式中,为碳酸盐使用过程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为碳酸盐的种类;为碳酸盐i用于原材料、助熔剂和脱硫剂的总消费量,单位为吨;为碳酸盐i的CO2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O2/吨碳酸盐i;为碳酸盐i的纯度,单位为%。15912)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每种碳酸盐的总消费量等于用作原材料、助熔剂、脱硫剂的消费量之和,应分别根据企业台帐或统计报表来确定。3)排放因子数据的获取碳酸盐的CO2排放因子数据可以根据碳酸盐的化学组成、分子式及CO32-离子的数目计算得到。有条件的企业,可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定期检测碳酸盐的化学组成、纯度和CO2排放因子数据,或采用供应商提供的商品性状数据。一些常见碳酸盐的CO2排放因子还可以直接参考附件二表2.3取缺省值。3.硝酸生产过程的N2O排放1)计算公式硝酸生产过程中氨气高温催化氧化会生成副产品N2O,N2O排放量根据硝酸产量、不同生产技术的N2O生成因子、所安装的NOx/N2O尾气处理设备的N2O去除效率以及尾气处理设备使用率计算:……(10)1692式中,为硝酸生产过程N2O排放量,单位为吨N2O;为硝酸生产技术类型;为NOx/N2O尾气处理设备类型;为生产技术类型j的硝酸产量,单位为吨;为生产技术类型j的N2O生成因子,单位为kgN2O/吨硝酸;为尾气处理设备类型的N2O去除效率,单位为%;为尾气处理设备类型的使用率,单位为%。2)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每种生产技术类型的硝酸产量应根据企业台帐或统计报表来确定。3)排放因子数据的获取硝酸生产技术类型分类及每种技术类型的N2O生成因子可参考附件二表2.4;NOx/N2O尾气处理设备类型分类及其N2O去除率可参考附件二表2.5。有条件的企业,可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1793专业机构定期检测N2O生成因子和N2O去除率。尾气处理设备使用率等于尾气处理设备运行时间与硝酸生产装置运行时间的比率,应根据企业实际生产记录来确定。4.己二酸生产过程的N2O排放1)计算公式环己酮/环己醇混合物经硝酸氧化制取己二酸会生成副产品N2O,N2O排放量可根据己二酸产量、不同生产工艺的N2O生成因子、所安装的NOx/N2O尾气处理设备的N2O去除效率以及尾气处理设备使用率计算:……(11)式中,为己二酸生产过程N2O排放量,单位为吨N2O;为己二酸生产工艺,分为硝酸氧化工艺、其它工艺两类;为NOx/N2O尾气处理设备类型;为生产工艺j的己二酸产量,单位为吨;为生产工艺j的N2O生成因子,单位为kgN2O/吨己二酸;1894为尾气处理设备类型的N2O去除效率,单位为%;为尾气处理设备类型的使用率,单位为%。2)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每种生产技术类型的己二酸产量应根据企业台帐或统计报表来确定。3)排放因子数据的获取硝酸氧化制取己二酸的N2O排放因子可取默认值300kgN2O/吨己二酸,其它生产工艺的N2O排放因子可设为0;NOx/N2O尾气处理设备类型分类及其N2O去除率可参考附件二表2.6。有条件的企业,可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定期检测N2O生成因子和N2O去除率。尾气处理设备使用率等于尾气处理设备运行时间与己二酸生产装置运行时间的比率,应根据企业实际生产记录来确定。(三)CO2回收利用量1.计算公式报告主体回收且外供的CO2量按如下式计算:……(12)1995式中,为报告主体的CO2回收利用量,单位为吨;为报告主体回收且外供的CO2气体体积,单位为万Nm3;为CO2外供气体的纯度,单位为%;197.7为CO2气体的密度,单位为吨/万Nm3。2.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CO2气体回收外供量应根据企业台帐或统计报表来确定。3.排放因子数据的获取CO2外供气体的CO2纯度应根据企业台帐记录来确定。(四)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消费引起的CO2排放1.计算公式企业净购入的电力消费引起的CO2排放以及净购入的热力消费引起的CO2排放分别按公式(13)和(14)计算:……(13)……(14)式中,2096为企业净购入的电力消费引起的CO2排放,单位为吨CO2;为企业净购入的热力消费引起的CO2排放,单位为吨CO2;为企业净购入的电力消费,单位为MWh;为企业净购入的热力消费,单位为GJ(百万千焦);为电力供应的CO2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O2/MWh;为热力供应的CO2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O2/GJ。2.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企业净购入的电力消费量,以企业和电网公司结算的电表读数或企业能源消费台帐或统计报表为据,等于购入电量与外供电量的净差,若净差为负值,则记为零。企业净购入的热力消费量,以热力购售结算凭证或企业能源消费台帐或统计报表为据,等于购入蒸汽、热水的总热量与外供蒸汽、热水的总热量之差,若为负值,则记为零。3.排放因子数据的获取电力供应的CO2排放因子等于企业生产场地所属电网的平2197均供电CO2排放因子,应根据主管部门的最新发布数据进行取值。热力供应的CO2排放因子应优先采用供热单位提供的CO2排放因子,不能提供则按0.11吨CO2/GJ计。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报告主体应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制度,包括:(1)指定专门人员负责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2)建立健全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计划。有条件的企业,还应定期监测主要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和含碳量、关键原材料和产品的含碳量、以及重点燃烧设备的碳氧化率;(3)建立健全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台帐记录;(4)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数据和文件保存和归档管理制度;(5)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七、报告内容报告主体应按照附件一的格式对以下内容进行报告:(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报告主体基本信息应包括报告主体名称、报告年度、单位性质、所属行业、组织或分支机构、地理位置、成立时间、发展演2298变、法定代表人、填报负责人及其联系方式等。(二)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主体应以CO2当量的形式报告本企业在整个报告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并分别以质量单位报告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CO2和N2O排放量、CO2回收利用量、企业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消费引起的CO2排放量、以及本指南未涉及的但依照其他指南应予核算和报告的相关温室气体排放源及排放量。(三)活动水平及来源说明报告主体应结合碳源流的识别和划分情况,分别报告所核算的各个排放源的活动水平数据,并说明它们的数据来源或资料凭据、监测方法、记录频率等。(四)排放因子及来源说明报告主体应分别报告各项活动水平数据所对应的含碳量或其他排放因子计算参数,并说明它们的数据来源、参考出处、相关假设及其理由等。(五)其它希望说明的情况分条阐述企业希望在报告中说明的其他问题或对指南的修改建议。2399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中国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24100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25101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报告主体核算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基本情况二、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五、其它希望说明的情况本报告真实、可靠,如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本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人(签字):年月日26102附表1报告主体温室气体排放量汇总表附表2化石燃料燃烧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3工业生产过程CO2排放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4碳酸盐使用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5硝酸生产过程的活动水平和N2O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6己二酸生产过程的活动水平和N2O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7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消费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2710328附表1报告主体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汇总源类别温室气体本身质量(单位:吨)CO2当量(单位:吨CO2当量)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工业生产过程CO2排放工业生产过程N2O排放CO2回收利用量企业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消费引起的CO2排放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吨CO2当量)104附表2化石燃料燃烧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29燃料品种燃烧量(吨或万Nm3)含碳量(tC/吨或tC/万Nm3)数据来源低位发热量(GJ/吨或GJ/万Nm3)数据来源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碳氧化率(%)数据来源无烟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烟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褐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洗精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他洗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焦炭□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焦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煤制品□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原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燃料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汽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柴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喷气煤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一般煤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石脑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石油焦□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液化天然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液化石油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他石油制品□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105附表2化石燃料燃烧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30燃料品种燃烧量(吨或万Nm3)含碳量(tC/吨或tC/万Nm3)数据来源低位发热量(GJ/吨或GJ/万Nm3)数据来源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碳氧化率(%)数据来源焦炉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高炉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转炉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他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天然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炼厂干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他能源品种□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对于通过燃料低位发热量及单位热值含碳量来估算燃料含碳量的情景请填报本栏。报告主体实际消耗的能源品种如未在表中列出请自行添加。106附表3工业生产过程CO2排放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31物料名称活动水平数据(单位:吨或万Nm3)含碳量(单位:tC/吨)数据来源无烟煤□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焦炭□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原油□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石脑油□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石油焦□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碳电极□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天然气□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碳输入……□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乙烯□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丙烯□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尿素□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碳酸氢铵□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甲醇□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电石□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炉渣□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粉尘□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污泥□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碳输出……□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请报告主体根据实际投入产出情况自行添加。10732附表4碳酸盐使用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碳酸盐种类消耗量(单位:吨)CO2排放因子(吨CO2/吨碳酸盐)数据来源石灰石□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白云石□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菱镁石□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粘土□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请报告主体根据实际消耗的碳酸盐种类请自行添加。附表5硝酸生产过程的活动水平和N2O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硝酸生产工艺类型硝酸产量(吨)N2O生成因子(kgN2O/吨硝酸)数据来源N2O去除率(%)数据来源尾气处理设备使用率(%)数据来源高压法□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中压法□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常压法□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双加压法□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综合法□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低压法□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10833附表6己二酸生产过程的活动水平和N2O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己二酸生产工艺类型己二酸产量(吨)N2O生成因子(kgN2O/吨己二酸)数据来源N2O去除率(%)数据来源尾气处理设备使用率(%)数据来源硝酸氧化□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它□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附表7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消费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类型净购入量(MWh或GJ)购入量(MWh或GJ)外供量(MWh或GJ)CO2排放因子(tCO2/MWh或tCO2/GJ)电力蒸汽热水109附录二表2.1常见化石燃料特性参数缺省值燃料品种低位发热量热值单位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燃料碳氧化率无烟煤20.304GJ/t27.4994%烟煤19.570GJ/t26.1893%褐煤14.080GJ/t28.0096%洗精煤26.334GJ/t25.403490%其他洗煤8.363GJ/t25.4090%煤制品17.460GJ/t33.6090%固体燃料焦炭28.447GJ/t29.4093%原油42.620GJ/t20.1098%燃料油40.190GJ/t21.1098%汽油44.800GJ/t18.9098%柴油43.330GJ/t20.2098%一般煤油44.750GJ/t19.6098%石油焦31.998GJ/t27.5098%液化天然气41.868GJ/t17.2098%液化石油气47.310GJ/t17.2098%焦油33.453GJ/t22.0098%液体燃料粗苯41.816GJ/t22.7098%110其他石油制品41.031GJ/t20.0098%炼厂干气46.050GJ/t18.2099%焦炉煤气173.540GJ/万Nm313.6099%高炉煤气33.000GJ/万Nm370.8099%转炉煤气84.000GJ/万Nm349.603599%密闭电石炉炉气111.190GJ/万Nm339.5199%其他煤气52.270GJ/万Nm312.2099%气体燃料天然气389.31GJ/万Nm315.3099%基于空气干燥基。资料来源:1)对低位发热量:《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2》;《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万家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工作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2]2251号);《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2)对单位热值含碳量:《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3)对碳氧化率:《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表2.2常见化工产品的含碳量缺省值产品名称含碳量(tC/t)0.5852乙腈0.6664丙烯腈0.888丁二烯0.970炭黑0.856乙烯0.245二氯乙烷0.387乙二醇0.545环氧乙烷0.4444氰化氢0.375甲醇0.749甲烷0.856乙烷丙烷0.8171110.8563丙烯0.384氯乙烯单体0.200尿素0.1519碳酸氢铵标准电石0.314根据电石产品在20℃、101.3kPa下的实际发气量按300L/kg折标。表2.3常见碳酸盐的CO2排放因子缺省值碳酸盐排放因子[tCO2/t碳酸盐]CaCO30.4397MgCO30.5220Na2CO30.4149NaHCO30.5237FeCO30.3799MnCO30.3829BaCO30.2230Li2CO30.5955K2CO30.3184SrCO30.2980CaMg(CO3)20.4773表2.4硝酸生产过程N2O生成因子缺省值技术类型排放因子(kgN2O/tHNO3)13.9高压法11.77中压法9.72常压法8.0双加压法7.5综合法5.0低压法数据来源:《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36112表2.5硝酸生产中不同尾气处理技术的N2O去除率NOx/N2O尾气处理技术N2O去除率(%)80-90非选择性催化还原NSCR0选择性催化还原SCR0延长吸收数据来源:《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优良作法指南和不确定性管理》表2.6己二酸生产中不同尾气处理技术的N2O去除率NOx/N2O尾气处理技术N2O去除率催化去除92.5%(90-95%)热去除98.5%(98-99%)回收为硝酸98.5%(98-99%)回收用作己二酸的原料94%(90-98%)数据来源:《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优良作法指南和不确定性管理》表2.7其他排放因子参数缺省值名称单位CO2排放因子电力吨CO2/MWh采用国家最新发布值37113附件5中国电解铝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114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和《“十二五”控制温室气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41号)提出的“加快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费数据制度”的要求,为保证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中国电解铝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以帮助企业科学核算和规范报告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制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计划,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同时也为主管部门建立并实施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报告制度奠定基础,为掌握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撑。二、编制过程本指南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清华大学编制。编制组借鉴了国内外有关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报告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经过实地调研、深入研究和案例试算,认真征询了中国有色金属协115会的意见,编制完成了《中国电解铝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指南在方法上力求科学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三、主要内容《中国电解铝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包括正文及两个附录,其中正文部分的七个小节阐述了本指南的适用范围、相关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所用术语、核算边界、核算方法、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要求、以及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基本框架。核算的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和全氟化碳。排放源包括燃料燃烧排放、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消费引起的排放。适用范围是以电解铝生产为主营业务的独立法人企业和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四、需要说明的问题本指南参考了《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以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等,提供了主要燃料热值、含碳量、氧化率等参数的推荐值,供相关企业核算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时使用。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采用本指南正文中所提供的标准方法,实测吨铝炭阳极净耗、炭阳极平均含硫量、炭阳极平均灰分含量、平均每天每槽阳极效应持续时间等数据。鉴于企业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本指南在实116践运用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希望相关单位能及时予以反馈,以便今后不断修订完善。本指南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并负责解释和修订。117目录一、适用范围..............................................1二、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1三、术语和定义............................................1四、核算边界..............................................3五、核算方法..............................................5(一)燃料燃烧排放........................................6(二)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8(三)工业生产过程排放....................................9(四)净购入的电力、热力消费的排放.......................12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14七、报告内容和格式.......................................14(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15(二)温室气体排放量.....................................15(三)活动水平及其来源...................................15(四)排放因子及其来源...................................15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17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22118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中国电解铝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中国境内以电解铝生产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可按照本指南提供的方法核算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编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二、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本指南引用的文件主要包括:《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2》下列文件在本指南的编制过程中作为参考和借鉴:《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199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铝业温室气体议定书:铝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与报告》三、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1)温室气体大气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的和人为的气态成分。本指南的温室气体是指《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六种温室气体,分别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是CF4和C2F6等的统称)和六氟1119化硫(SF6)。(2)报告主体具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并核算和报告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3)电解铝企业以电解铝生产为主营业务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4)燃料燃烧排放煤炭、燃气、柴油等燃料在各种类型的固定或移动燃烧设备(如锅炉、煅烧炉、窑炉、熔炉、内燃机等)中与氧气充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5)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工业生产中,能源作为原材料被消耗,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电解铝企业所涉及的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主要是炭阳极消耗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炭阳极(能源产品)是电解铝生产的还原剂。(6)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工业生产中,除能源之外的原材料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电解铝企业所涉及的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主要是阳极效应所导致的全氟化碳排放。报告主体厂界内如果存在石灰石煅烧窑,还应考虑石灰石煅烧分解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2120(7)净购入的电力、热力消费产生的排放企业净购入的电力、热力(蒸汽、热水)消费所对应的电力或热力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8)活动水平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的活动量,例如每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原铝产量、净购入的电量、净购入的热量等。(9)排放因子表征每单位活动水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系数,例如每太焦的燃料消耗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吨原铝产量所对应的全氟化碳排放量、净购入的每千瓦时电量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等。(10)氧化率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中被氧化的百分比。四、核算边界报告主体应以企业法人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为边界,核算和报告其生产系统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生产系统包括直接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生产系统,其中辅助生产系统包括动力、供电、供水、化验、机修、库房、运输等,附属生产系统包括生产指挥系统(厂部)和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如职工食堂、车间浴室、保健站等)。企业厂界内生活能耗导致的排放原则上不在核算范围内。具体而言,电解铝企业的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范围包括:3121(1)燃料燃烧排放电解铝企业所涉及的燃料燃烧排放是指煤炭、燃气、柴油等燃料在各种类型的固定或移动燃烧设备(如锅炉、煅烧炉、窑炉、熔炉、内燃机等)中与氧气充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2)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电解铝企业所涉及的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主要是炭阳极消耗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炭阳极(能源产品)是电解铝生产的还原剂。(3)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电解铝企业所涉及的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主要是阳极效应所导致的全氟化碳排放。报告主体厂界内如果存在石灰石煅烧窑,还应考虑煅烧石灰石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4)净购入的电力、热力消费产生的排放企业消费的净购入电力和净购入热力(蒸汽、热水)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该部分排放实际发生在电力、热力生产企业。报告主体如果还从事电解铝以外的产品生产活动,并存在本指南未涵盖的温室气体排放环节,则应参考其它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核算和报告这些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之中。4122五、核算方法报告主体进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完整工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核算边界;(2)识别排放源;(3)收集活动水平数据;(4)选择和获取排放因子数据;(5)分别计算燃料燃烧排放量、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企业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消费的排放量;(6)汇总计算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电解铝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等于企业边界内所有生产系统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以及企业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消费的排放量之和,按公式(1)计算。E=E燃烧+E原材料+E过程+E电和热(1)式中:E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E燃烧为企业的燃料燃烧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原材料为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5123E过程为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E电和热为企业净购入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消费的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按照以下方法分别核算上述各类温室气体排放量。(一)燃料燃烧排放燃料燃烧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企业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种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加总,按公式(2)计算。)(1iniiEFADE×=∑=燃烧(2)式中:E燃烧为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iAD为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水平,单位为百万千焦(GJ);iEF为第i种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tCO2/GJ;i为化石燃料类型代号。1.活动水平数据获取燃料燃烧的活动水平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种燃料的消耗量与平均低位发热量的乘积,按公式(3)计算。iiiADNCVFC=×(3)6124式中:ADi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水平,单位为百万千焦(GJ);NCVi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采用本指南附录二所提供的推荐值;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百万千焦/吨(GJ/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百万千焦/万立方米(GJ/万Nm3);FCi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燃料的净消耗量,采用企业计量数据,相关计量器具应符合《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要求;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吨(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万立方米(万Nm3)。2.排放因子数据获取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按公式(4)计算。1244××=iiiOFCCEF(4)式中:EFi为第i种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太焦(tCO2/TJ);CCi为第i种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百万千焦(tC/GJ),采用本指南附录二所提供的推荐值;OFi为第i种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单位为%,采用本指南附录7125二所提供的推荐值。(二)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炭阳极消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5)计算。E原材料=EF炭阳极×P(5)式中:E原材料为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炭阳极消耗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F炭阳极为炭阳极消耗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吨铝(tCO2/t-Al);P为活动水平,即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原铝产量,单位为吨(t)。1.活动水平数据获取所需的活动水平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原铝产量,采用企业计量数据,单位为吨(t)。2.排放因子数据获取炭阳极消耗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按公式(6)计算。EF炭阳极=NC炭阳极×(1-S炭阳极-A炭阳极)×44/12(6)式中:8126EF炭阳极为炭阳极消耗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吨铝(tCO2/t-Al);NC炭阳极为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吨铝炭阳极净耗,单位为吨碳/吨铝(tC/t-Al),可采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推荐值0.42tC/t-Al;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按月称重检测,取年度平均值;S炭阳极为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炭阳极平均含硫量,单位为%,可采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推荐值2%;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按照《YS/T63.20-2006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20部分:硫分的测定》,对每个批次的炭阳极进行抽样检测,取年度平均值;A炭阳极为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炭阳极平均灰分含量,单位为%,可采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推荐值0.4%;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按照《YS/T63.19-2006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第19部分:灰分含量的测定》,对每个批次的炭阳极进行抽样检测,取年度平均值。(三)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电解铝企业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是其阳极效应排放量与煅烧石灰石排放量之和,按公式(7)计算。E过程=EPFCs+E石灰(7)式中:E过程为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EPFCs为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阳极效应全氟化碳排放量,单位为9127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E石灰为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煅烧石灰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1.阳极效应电解铝企业在发生阳极效应时,会排放四氟化碳(CF4,PFC-14)和六氟化二碳(C2F6,PFC-116)两种全氟化碳(PFCs)。阳极效应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计算公式见式(8)。EPFCs=(6500×EFCF4+9200×EFC2F6)×P/1000(8)式中:EPFCs为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阳极效应全氟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6500为CF4的GWP值;EFCF4为阳极效应的CF4排放因子,单位为公斤CF4/吨铝(kgCF4/t-Al);9200为C2F6的GWP值;EFC2F6为阳极效应的C2F6排放因子,单位为公斤C2F6/吨铝(kgC2F6/t-Al);P为阳极效应的活动水平,即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原铝产量,单位为吨(t)。(1)活动水平数据获取10128所需的活动水平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原铝产量,企业计量数据,单位为吨(t)。(2)排放因子数据获取阳极效应的排放因子与电解槽的技术类型密切相关。目前我国电解铝生产主要采用点式下料预焙槽技术(PFPB),属于国际先进技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推荐的排放因子数值为0.034kgCF4/t-Al和0.0034kgC2F6/t-Al。具备条件的企业可采用国际通用的斜率法经验公式,按照公式(9)和公式(10),测算本企业的阳极效应排放因子。EFCF4=0.143×AEM(9)EFC2F6=0.1×EFCF4(10)式中:EFCF4为阳极效应的CF4排放因子,单位为公斤CF4/吨铝(kgCF4/t-Al);EFC2F6为阳极效应的C2F6排放因子,单位为公斤C2F6/吨铝(kgC2F6/t-Al);AEM为平均每天每槽阳极效应持续时间,企业自动化生产控制系统的实时监测数据,单位为分钟。2.煅烧石灰石11129按公式(11)计算石灰石煅烧分解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E石灰=L×EF石灰(11)式中:E石灰为石灰石煅烧分解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L为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石灰石原料消耗量,单位为吨(t);EF石灰为煅烧石灰石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吨石灰石(tCO2/t石灰石)。(1)活动水平数据获取所需的活动水平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石灰石原料消耗量,企业计量数据,单位为吨(t)。(2)排放因子数据获取排放因子采用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推荐值,0.405吨二氧化碳/吨石灰石。(四)净购入的电力、热力消费的排放企业净购入的电力、热力消费所对应的电力或热力生产环节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12)计算。热力热力电力电力电和热EFADEFADE×+×=(12)式中:12130电和热E为净购入的电力、热力消费所对应的电力或热力生产环节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电力AD为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净外购电量,单位为兆瓦时(MWh);热力AD为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净外购热量,单位为百万千焦(GJ);电力EF为电力消费的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兆瓦时(tCO2/MWh);热力EF为热力消费的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百万千焦(tCO2/GJ)。1.活动水平数据获取所需的活动水平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企业测量和计算的净外购电量和净外购热量,根据电力(或热力)供应商、报告主体存档的购售结算凭证以及企业能源平衡表,按照公式(13)计算。净购入的电量(热量)=购入量-外销量(13)2.排放因子数据获取电力消费的排放因子应根据企业生产地及目前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南方电网划分,选用国家主管部门最近年份公布的相应区域电网排放因子。热力消费的排放因子暂按0.11tCO2/GJ计,未来应根据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官方数据进行更新。13131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报告主体应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工作: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负责机构和人员、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周期和时间节点等;指定专职人员负责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源一览表,分别选定合适的核算方法,形成文件并存档;建立健全的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的台账记录。建立健全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参数的监测计划。具备条件的企业,可按照本指南第五部分所提供的方法和频率,监测吨铝炭阳极净耗、炭阳极平均含硫量、炭阳极平均灰分含量、平均每天每槽阳极效应持续时间等数据,这些参数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影响较大。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建立文档的管理规范,保存、维护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文件和有关的数据资料。七、报告内容和格式报告主体应按照本指南附录一的格式对以下内容进行报告:14132(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报告主体基本信息应包括报告主体名称、单位性质、报告年度、所属行业、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填报负责人和联系人信息等。(二)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主体应报告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并分别报告燃料燃烧排放量、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净购入电力和热力消费所对应的排放量。(三)活动水平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报告企业在报告年度内用于工业生产的各种燃料的净消耗量和相应的低位发热量、原铝产量、石灰石原料的消耗量、净购入的电量和净购入的热量,并说明这些数据的来源(采用本指南的推荐值或实测值)。报告主体如果还从事电解铝以外的产品生产活动,并存在本指南未涵盖的温室气体排放环节,则应参考其它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报告其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四)排放因子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报告企业在报告年度内用于工业生产的各种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数据、吨铝炭阳极净耗、炭阳极平均含硫量、炭阳极平均灰分含量、阳极效应的CF4排放因子和C2F6排放因子、平均每天每槽阳极效应持续时间、煅烧石灰石的二氧化碳排15133放因子、报告主体生产地的电力消费排放因子和热力消费排放因子等数据,并说明这些数据的来源(采用本指南的推荐值或实测值)。报告主体如果还从事电解铝以外的产品生产活动,并存在本指南未涵盖的温室气体排放环节,则应参考其它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报告其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16134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中国电解铝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17135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中国电解铝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报告主体核算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基本情况二、温室气体排放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本报告真实、可靠,如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本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人代表(签字):年月日附表1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量汇总表附表2报告主体活动水平相关数据一览表附表3报告主体排放因子相关数据一览表18136附表1报告主体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汇总表(单位:tCO2e)二氧化碳全氟化碳合计企业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燃料燃烧排放量/能源的原材料用途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其中:阳极效应排放量/其中:煅烧石灰石排放量/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消费排放量/19137附表2报告主体活动水平相关数据一览表燃料品种净消耗量(t,万Nm3)低位发热量(GJ/t,GJ/万Nm3)燃料燃烧无烟煤烟煤褐煤洗精煤其他洗煤其他煤制品石油焦焦炭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煤油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焦油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其他煤气天然气炼厂干气参数名称量值单位能源的原材料用途原铝产量t原铝产量t工业生产过程石灰石原料消耗量t从其他企业购买的电量MWh外销的电量MWh从其他企业购买的热力GJ净购入的电力、热力消费外销的热力GJ报告主体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报告主体如果还从事电解铝以外的产品生产活动,并存在本指南未涵盖的温室气体排放环节,应自行加行报告。20138附表3报告主体排放因子相关数据一览表燃料品种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碳氧化率(%)燃料燃烧无烟煤烟煤褐煤洗精煤其他洗煤其他煤制品石油焦焦炭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煤油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焦油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其他煤气天然气炼厂干气参数名称量值单位吨铝炭阳极净耗tC/t-Al炭阳极平均含硫量%能源的原材料用途炭阳极平均灰分含量%阳极效应的CF4排放因子kgCF4/t-Al阳极效应的C2F6排放因子kgC2F6/t-Al平均每天每槽阳极效应持续时间分钟工业生产过程煅烧石灰石的排放因子tCO2/t-石灰石电力消费的排放因子tCO2/MWh净购入的电力、热力消费热力消费的排放因子tCO2/GJ报告主体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报告主体如果还从事电解铝以外的产品生产活动,并存在本指南未涵盖的温室气体排放环节,应自行加行报告。21139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表2.1常用化石燃料相关参数的推荐值燃料品种计量单位低位发热量(GJ/t,GJ/万Nm3)单位热值含碳量(tC/TJ)燃料碳氧化率无烟煤吨20.30427.4994%烟煤吨19.57026.1893%褐煤吨14.08028.0096%洗精煤吨26.34425.4090%其他洗煤吨8.36325.4090%其他煤制品吨17.46033.6090%石油焦吨32.01827.50100%固体燃料焦炭吨28.44729.5093%原油吨41.81620.1098%燃料油吨41.81621.1098%汽油吨43.07018.9098%柴油吨42.65220.2098%煤油吨44.75019.6098%液化天然气吨41.86817.2098%液化石油气吨50.17917.2098%液体燃料焦油吨33.45322.0098%焦炉煤气万立方米173.54012.1099%高炉煤气万立方米33.00070.8099%转炉煤气万立方米84.00049.6099%其他煤气万立方米52.27012.2099%天然气万立方米389.3115.3099%气体燃料炼厂干气万立方米45.99818.2099%数据来源:1.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2;2.《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3.行业调研数据表2.2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因子相关推荐值参数名称单位量值吨铝炭阳极净耗tC/t-Al0.42炭阳极平均含硫量2%炭阳极平均灰分含量0.4%数据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2140表2.3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因子推荐值参数名称单位量值阳极效应的CF4排放因子kgCF4/t-Al0.034阳极效应的C2F6排放因子kgC2F6/t-Al0.0034煅烧石灰石的排放因子tCO2/t-石灰石0.405数据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数据表2.4其他排放因子推荐值参数名称单位CO2排放因子电力消费的排放因子tCO2/MWh采用国家最新发布值热力消费的排放因子tCO2/GJ0.1123141附件6中国镁冶炼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142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和《“十二五”控制温室气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41号)提出的“加快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费数据制度”的要求,为保证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中国镁冶炼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以帮助企业科学核算和规范报告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制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计划,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同时也为主管部门建立并实施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报告制度奠定基础,为掌握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撑。二、编制过程本指南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清华大学编制。编制组借鉴了国内外有关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报告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经过实地调研、深入研究和案例试算,认真征询了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的意见,编制完成了《中国镁冶炼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143报告指南(试行)》。本指南在方法上力求科学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三、主要内容《中国镁冶炼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包括正文及两个附录,其中正文部分的七个小节阐述了本指南的适用范围、相关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所用术语、核算边界、核算方法、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要求、以及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基本框架。核算的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排放源包括燃料燃烧排放、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消费引起的排放。适用范围是以镁冶炼生产为主营业务的独立法人企业和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四、需要说明的问题本指南参考了《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以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等,提供了主要燃料热值、含碳量、氧化率等参数的推荐值,供相关企业核算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时使用。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采用本指南正文中所提供的标准方法,实测白云石原料的平均纯度数据。鉴于企业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本指南在实践运用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希望相关单位能及时予以反馈,以便今后不断修订完善。本指南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并负责解释和修订。144目录一、适用范围...................................................1二、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1三、术语和定义.................................................1四、核算边界...................................................3五、核算方法...................................................4(一)燃料燃烧排放..............................................6(二)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8(三)工业生产过程排放..........................................8(四)净购入的电力、热力消费的排放.............................10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11七、报告内容和格式............................................12(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12(二)温室气体排放量...........................................12(三)活动水平及其来源.........................................13(四)排放因子及其来源.........................................13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14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19145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中国镁冶炼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中国境内以镁冶炼生产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可按照本指南提供的方法核算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编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如企业生产其他产品,且生产活动存在温室气体排放,则应按照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核算,一并报告。二、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本指南引用的文件主要包括:《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2》下列文件在本指南的编制过程中作为参考和借鉴:《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199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三、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1)温室气体大气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的和人为的气态成分。本指南的温室气体是指《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六种温室气体,分别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是CF4和C2F6等的统称)和六氟1146化硫(SF6)。(2)报告主体具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并核算和报告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3)镁冶炼企业以镁冶炼生产为主营业务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4)燃料燃烧排放煤炭、燃气、柴油等燃料在各种类型的固定或移动燃烧设备(如锅炉、煅烧炉、窑炉、熔炉、内燃机等)中与氧气充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5)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工业生产中,能源作为原材料被消耗,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镁冶炼企业所涉及的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主要是厂界内的自有硅铁生产工序消耗蓝炭还原剂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蓝炭是一种能源产品。(6)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工业生产中,除能源之外的原材料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镁冶炼企业所涉及的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主要是白云石煅烧分解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7)净购入的电力、热力消费产生的排放2147企业净购入的电力、热力(蒸汽、热水)消费所对应的电力或热力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8)活动水平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的活动量,例如每种燃料的消耗量、白云石原料消耗量、净购入的电量、净购入的热量等。(9)排放因子表征每单位活动水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系数,例如每太焦的燃料消耗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吨白云石原料消耗量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净购入的每千瓦时电量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等。(10)氧化率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中被氧化的百分比。四、核算边界报告主体应以企业法人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为边界,核算和报告其生产系统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生产系统包括直接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生产系统,其中辅助生产系统包括动力、供电、供水、化验、机修、库房、运输等,附属生产系统包括生产指挥系统(厂部)和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如职工食堂、车间浴室、保健站等)。企业厂界内生活能耗导致的排放原则上不在核算范围内。具体而言,镁冶炼企业的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范围包括:3148(1)燃料燃烧排放镁冶炼企业所涉及的燃料燃烧排放是指煤炭、燃气、柴油等燃料在各种类型的固定或移动燃烧设备(如锅炉、煅烧炉、窑炉、熔炉、内燃机等)中与氧气充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2)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镁冶炼企业所涉及的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主要是厂界内的自有硅铁生产工序消耗蓝炭还原剂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蓝炭是一种能源产品。如果企业从事镁冶炼生产所用的硅铁全部是外购的,则不涉及此类排放问题。(3)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镁冶炼企业所涉及的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主要是白云石煅烧分解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4)净购入的电力、热力消费产生的排放企业消费的净购入电力和净购入热力(蒸汽、热水)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该部分排放实际发生在电力、热力生产企业。报告主体如果还从事镁冶炼以外的产品生产活动,并存在本指南未涵盖的温室气体排放环节,则应参考其它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核算和报告这些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之中。五、核算方法报告主体进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完整工作流程4149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核算边界;(2)识别排放源;(3)收集活动水平数据;(4)选择和获取排放因子数据;(5)分别计算燃料燃烧排放量、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企业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消费的排放量;(6)汇总计算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镁冶炼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等于企业边界内所有生产系统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以及企业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消费的排放量之和,按公式(1)计算。E=E燃烧+E原材料+E过程+E电和热(1)式中:E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燃烧为企业的燃料燃烧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原材料为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过程为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电和热为企业净购入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消费的排放量,单位为5150吨二氧化碳(tCO2)。按照以下方法分别核算上述各类温室气体排放量。(一)燃料燃烧排放燃料燃烧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企业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种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加总,按公式(2)计算。)(1iniiEFADE×=∑=燃烧(2)式中:E燃烧为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iAD为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水平,单位为百万千焦(GJ);iEF为第i种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tCO2/GJ;i为化石燃料类型代号。1.活动水平数据获取燃料燃烧的活动水平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种燃料的消耗量与平均低位发热量的乘积,按公式(3)计算。iiiADNCVFC=×(3)式中:ADi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水平,单位为百6151万千焦(GJ);NCVi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采用本指南附录二所提供的推荐值;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百万千焦/吨(GJ/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百万千焦/万立方米(GJ/万Nm3);FCi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燃料的净消耗量,采用企业计量数据,相关计量器具应符合《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要求;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吨(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万立方米(万Nm3)。2.排放因子数据获取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按公式(4)计算。1244××=iiiOFCCEF(4)式中:EFi为第i种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太焦(tCO2/TJ);CCi为第i种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百万千焦(tC/GJ),采用本指南附录二所提供的推荐值;OFi为第i种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单位为%,采用本指南附录二所提供的推荐值。7152(二)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报告主体自有硅铁生产工序消耗蓝炭还原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5)计算。E原材料=S×EF硅铁(5)式中:E原材料为核算和报告年度内,报告主体自有硅铁生产工序消耗蓝炭还原剂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S为核算和报告年度内报告主体自产的硅铁产量,单位为吨(t);EF硅铁为硅铁生产消耗蓝炭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吨硅铁(tCO2/t-FeSi)。1.活动水平数据获取所需的活动水平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报告主体自产的硅铁产量,企业计量数据,单位为吨(t)。2.排放因子数据获取排放因子采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推荐值,2.79吨二氧化碳/吨硅铁(tCO2/t-FeSi)。(三)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即白云石煅烧分解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8153量按公式(6)计算。E过程=EF白云石×D(6)式中:E过程为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即煅烧白云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F白云石为煅烧白云石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吨白云石(tCO2/t-D);D为煅烧白云石的活动水平,即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白云石原料消耗量,单位为吨(t)。1.活动水平数据获取所需的活动水平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白云石原料的消耗量,企业计量数据,单位为吨(t)。2.排放因子数据获取煅烧白云石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按公式(7)计算。EF白云石=DX×0.478(7)式中:EF白云石为煅烧白云石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吨白云石(tCO2/t-D);9154DX为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白云石原料的平均纯度,即碳酸镁和碳酸钙在白云石原料中的质量百分比,单位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推荐值为98%,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按照按照《GB/T3286.1-2012石灰石及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的测定》,对每个批次的白云石原料进行抽样检测,取年度平均值;0.478是煅烧白云石的二氧化碳理论排放系数,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吨白云石(tCO2/t-D)。(四)净购入的电力、热力消费的排放企业净购入的电力、热力消费所对应的电力或热力生产环节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12)计算。热力热力电力电力电和热EFADEFADE×+×=(12)式中:电和热E为净购入的电力、热力消费所对应的电力或热力生产环节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电力AD为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净外购电量,单位为兆瓦时(MWh);热力AD为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净外购热量,单位为百万千焦(GJ);电力EF为电力消费的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兆瓦时(tCO2/MWh);10155热力EF为热力消费的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百万千焦(tCO2/GJ)。1.活动水平数据获取所需的活动水平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企业测量和计算的净外购电量和净外购热量,根据电力(或热力)供应商、报告主体存档的购售结算凭证以及企业能源平衡表,按照公式(13)计算。净购入的电量(热量)=购入量-外销量(13)2.排放因子数据获取电力消费的排放因子应根据企业生产地及目前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南方电网划分,选用国家主管部门最近年份公布的相应区域电网排放因子。热力消费的排放因子暂按0.11tCO2/GJ计,未来应根据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官方数据进行更新。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报告主体应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工作: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负责机构和人员、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周期和时间节点等;指定专职人员负责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11156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源一览表,分别选定合适的核算方法,形成文件并存档;建立健全的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的台账记录。建立健全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参数的监测计划。具备条件的企业,可按照本指南第五部分所提供的方法和频率,监测白云石原料的平均纯度,该参数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影响较大。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建立文档的管理规范,保存、维护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文件和有关的数据资料。七、报告内容和格式报告主体应按照本指南附录一的格式对以下内容进行报告:(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报告主体基本信息应包括报告主体名称、单位性质、报告年度、所属行业、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填报负责人和联系人信息等。(二)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主体应报告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并分别报告燃料燃烧排放量、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净购入电力和热力消费所对应的排放量。12157(三)活动水平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报告企业在报告年度内用于工业生产的各种燃料的净消耗量和相应的低位发热量、自产的硅铁产量、白云石原料的消耗量、净购入的电量和净购入的热量,并说明这些数据的来源(采用本指南的推荐值或实测值)。报告主体如果还从事镁冶炼以外的产品生产活动,并存在本指南未涵盖的温室气体排放环节,则应参考其它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报告其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四)排放因子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报告企业在报告年度内用于工业生产的各种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数据、硅铁生产消耗蓝炭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煅烧白云石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报告主体生产地的电力消费排放因子和热力消费排放因子等数据,并说明这些数据的来源(采用本指南的推荐值或实测值)。报告主体如果还从事镁冶炼以外的产品生产活动,并存在本指南未涵盖的温室气体排放环节,则应参考其它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报告其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13158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中国镁冶炼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14159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中国镁冶炼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报告主体核算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基本情况二、温室气体排放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本报告真实、可靠,如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本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人代表(签字):年月日附表1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量汇总表附表2报告主体活动水平相关数据一览表附表3报告主体排放因子相关数据一览表15160附表1报告主体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汇总表(单位:tCO2)二氧化碳企业排放量总计燃料燃烧排放能源的原材料使用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消费排放16161附表2报告主体活动水平相关数据一览表燃料品种净消耗量(t,万Nm3)低位发热量(GJ/t,GJ/万Nm3)燃料燃烧无烟煤烟煤褐煤洗精煤其他洗煤其他煤制品蓝炭焦炭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煤油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焦油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发生炉煤气其他煤气天然气半焦气炼厂干气参数名称量值单位能源的原材料用途自产的硅铁产量t工业生产过程白云石原料消耗量t从其他企业购买的电量MWh外销的电量MWh从其他企业购买的热力GJ净购入的电力、热力消费外销的热力GJ报告主体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报告主体如果还从事镁冶炼以外的产品生产活动,并存在本指南未涵盖的温室气体排放环节,应自行加行报告。17162附表3报告主体排放因子相关数据一览表燃料品种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碳氧化率(%)燃料燃烧无烟煤烟煤褐煤洗精煤其他洗煤其他煤制品蓝炭焦炭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煤油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焦油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发生炉煤气其他煤气天然气半焦气炼厂干气参数名称量值单位能源的原材料用途硅铁生产消耗蓝炭的排放因子tCO2/t-硅铁工业生产过程白云石原料的平均纯度%电力消费的排放因子tCO2/MWh净购入的电力、热力消费热力消费的排放因子tCO2/GJ报告主体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报告主体如果还从事镁冶炼以外的产品生产活动,并存在本指南未涵盖的温室气体排放环节,应自行加行报告。18163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表2.1常用化石燃料相关参数的推荐值燃料品种计量单位低位发热量(GJ/t,GJ/万Nm3)单位热值含碳量(tC/TJ)燃料碳氧化率无烟煤吨20.30427.4994%烟煤吨19.57026.1893%褐煤吨14.08028.0096%洗精煤吨26.34425.4090%其他洗煤吨8.36325.4090%其他煤制品吨17.46033.6090%蓝炭吨28.43529.4293%固体燃料焦炭吨28.44729.5093%原油吨41.81620.1098%燃料油吨41.81621.1098%汽油吨43.07018.9098%柴油吨42.65220.2098%煤油吨44.75019.6098%液化天然气吨41.86817.2098%液化石油气吨50.17917.2098%液体燃料焦油吨33.45322.0098%焦炉煤气万立方米173.54012.1099%高炉煤气万立方米33.00070.8099%转炉煤气万立方米84.00049.6099%发生炉煤气万立方米52.27012.2099%其他煤气万立方米52.27012.2099%天然气万立方米389.3115.3099%半焦气万立方米81.00011.9699%气体燃料炼厂干气万立方米45.99818.2099%数据来源:1.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2;2.《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3.行业调研数据表2.2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因子推荐值参数名称单位量值硅铁生产消耗蓝炭的排放因子tCO2/t-FeSi2.79数据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19164表2.3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因子相关推荐值参数名称单位量值白云石原料的平均纯度98%数据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数据表2.4其他排放因子推荐值参数名称单位CO2排放因子电力消费的排放因子tCO2/MWh采用国家最新发布值热力消费的排放因子tCO2/GJ0.1120165附件7中国平板玻璃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166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和《“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41号)提出的“加快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费数据制度”的要求,为保证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中国平板玻璃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以帮助企业科学核算和规范报告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更好地制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计划或碳排放权交易战略,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同时也为主管部门建立并实施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报告制度奠定基础,为掌握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撑。二、编制过程本指南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专家编制。编制组借鉴了国内外有关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经过实地调研、深入研究和案例试算,编制完成了《中国平板玻璃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167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指南在方法上力求科学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编制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等相关行业协会和研究院所专家的大力支持。三、主要内容《中国平板玻璃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包括正文的七个部分以及附录,分别阐述了本指南的适用范围、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术语和定义、核算边界、核算方法、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报告内容和格式、以及常用参数推荐值。本指南核算的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不涉及其他温室气体),考虑的排放源包括燃料燃烧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净调入使用的电力和热力相应的生产环节的排放等。适用范围为从事平板玻璃产品生产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生产企业和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四、需要说明的问题运用本指南的平板玻璃生产企业以企业为边界,核算和报告边界内发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需要获取有关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本指南参考了《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2》、《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等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提供了一些常见化石燃料和原材料的排放因子默认值,供企业参考使用。鉴于企业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是一项全新的复杂工作,本指南168在实际运用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希望相关使用单位能及时予以反馈,以便今后做出进一步的修改。本指南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负责解释和修订。169目录一、适用范围...............................................1二、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1三、术语和定义.............................................1四、核算边界...............................................3五、核算方法...............................................5(一)化石燃料燃烧排放.....................................6(二)原料配料中碳粉氧化的排放.............................8(三)原料分解产生的排放...................................9(四)净购入使用的电力和热力对应的排放.....................9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11七、报告内容和格式........................................11(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12(二)温室气体排放量......................................12(三)活动水平及其来源....................................12(四)排放因子及其来源....................................12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14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19170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我国平板玻璃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中国境内从事平板玻璃生产的企业应按照本指南提供的方法核算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编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二、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本指南引用的文件主要包括:《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2》下列文件在本指南编制过程中作为参考:《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1996)《美国温室气体排放和汇的清单指南》(EPA2008)《欧盟排放贸易体系(EU-ETS)(第1、2期)监测指南》三、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1)温室气体大气层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和人为的气态成分。本指南的温室气体是指《京都议定书》附件A所规定的六种温室气体,分别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1171(2)报告主体具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并应定期核算和报告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单位。(3)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化石燃料与氧气进行充分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如实物煤、燃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的排放。(4)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是指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除燃料燃烧之外的物理或化学变化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如原料碳酸盐分解产生的排放。(5)净购入使用的电力和热力对应的排放企业净购入使用的电力和热力(蒸汽、热水)所对应的电力和热力生产活动的CO2排放。(6)活动水平产生温室气体排放或清除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的活动数据,包括平板玻璃生产过程中各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原材料的使用量、购入或外销的电量或蒸汽量等。(7)排放因子量化单位活动水平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系数。如每吨石灰石原料分解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千瓦时发电上网所产生2172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等。(8)碳氧化率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中被氧化的百分比。四、核算边界本指南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是以平板玻璃生产为主营业务的独立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单位为边界。报告主体应以企业为边界,核算和报告边界内所有生产设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生产设施范围包括直接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生产系统,其中辅助生产系统包括动力、供电、供水、检验、机修、库房、运输等,附属生产系统包括生产指挥系统(厂部)和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如职工食堂、车间浴室、保健站等)。如果平板玻璃生产企业还生产其他产品,且生产活动存在温室气体排放,则应按照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一并核算和报告。如果没有相关的核算方法,就只核算这些产品生产活动中化石燃料燃烧引起的排放。具体而言,平板玻璃生产企业核算边界内的关键排放源包括:(1)化石燃料的燃烧3173平板玻璃企业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包括三部分:一是玻璃液熔制过程中使用煤、重油或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二是生产辅助设施使用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生产辅助设施包括用于厂内搬运和运输的叉车、铲车、吊车等厂内机动车辆,以及厂内机修、锅炉、氮氢站等设施。三是厂内自有车辆外部运输过程中燃料消耗产生的排放。(2)原料配料中碳粉氧化平板玻璃生产过程中在原料配料中掺加一定量的碳粉作为还原剂,以降低芒硝的分解温度,促使硫酸钠在低于其熔点温度下快速分解还原,有助于原料的快速升温和熔融,而碳粉中的碳则被氧化为CO2。(3)原料碳酸盐分解平板玻璃生产所使用的原料中含有的碳酸盐如石灰石、白云石、纯碱等在高温状态下分解产生CO2排放。(4)净购入使用的电力和热力平板玻璃企业净购入使用的电力和热力(如蒸汽)所对应的电力和热力生产活动的CO2排放。(5)其他产品生产的排放4174如果平板玻璃生产企业还生产其他产品,且生产活动存在温室气体排放,则这些产品的生产活动应纳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五、核算方法报告主体进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完整工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核算边界;(2)识别排放源;(3)收集活动水平数据;(4)选择和获取排放因子数据;(5)分别计算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净购入使用的电力和热力对应的排放;(6)汇总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平板玻璃生产企业的CO2排放总量等于企业边界内所有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及企业净购入电力和热力对应的CO2排放量之和,按公式(1)计算。电和热过程燃烧EEEECO++=2(1)式中:为企业CO2COE2排放总量,单位为吨(tCO2);5175燃烧E为企业所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活动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过程E为企业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电和热E为企业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所对应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一)化石燃料燃烧排放1.计算公式在平板玻璃生产中,用于玻璃熔窑的燃料品种,主要有实物煤(煤粉)、天然气、重油、煤焦油、焦炉煤气、发生炉煤气、石油焦等。在辅助生产过程中化石燃料主要有柴油和汽油。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按照公式(2)、(3)、(4)计算。)(1iniiEFADE×=∑=燃烧(2)式中:为核算和报告期内净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燃烧E2排放,单位为吨(tCO2);iAD为核算和报告期内消耗的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水平,单位为百万千焦(GJ)。iEF为第i种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tCO2/GJ;6176i为净消耗的化石燃料的类型。核算和报告期内消耗的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水平按公式(3)计算。iAD(3)iiiNCVAD×=FC式中:是核算和报告期第i种化石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百万千焦/吨(GJ/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百万千焦/万立方米(GJ/万NmiNCV3);iFC是核算和报告期第i种化石燃料的净消耗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吨(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万立方米(万Nm3)。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按公式(4)计算。1244××=iiiOFCCEF(4)式中:为第i种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百万千焦(tC/GJ);iCCiOF为第i种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单位为%。2.活动水平数据获取根据核算和报告期内各种化石燃料消耗的计量数据来确定各种化石燃料的净消耗量。7177企业可选择采用本指南提供的化石燃料平均低位发热量数据,如附录表2.1所示。具备条件的企业可开展实测,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检测,也可采用与相关方结算凭证中提供的检测值。如选择实测,化石燃料低位发热量检测应遵循《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等相关标准。3.排放因子数据获取企业可采用本指南提供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数据,如附录表2.2和表2.3所示。(二)原料配料中碳粉氧化的排放配料中所加入的碳粉全部氧化生成CO2。活动水平数据是核算和报告期内碳粉的投入量和碳粉的含碳量,取企业计量的数据,单位为吨(t)。碳粉燃烧产生的CO2排放量,按公式(5)计算。12441××=ccCQE工艺(5)式中:1工艺E——核算和报告期内碳粉燃烧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cQ——原料配料中碳粉消耗量,单位为吨(t);cC——碳粉含碳量的加权平均值,单位为%,如缺少测量数据,可按照100%计算;81784412——二氧化碳与碳的数量换算。(三)原料分解产生的排放平板玻璃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中的石灰石、白云石、纯碱等碳酸盐在高温熔融状态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碳酸盐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按公式(6)计算。)(2工艺iiiiFEFME××=∑(6)式中:2工艺E——核算和报告期内,原料碳酸盐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Mi——消耗的碳酸盐i的重量,单位为吨(t);EFi——第i种碳酸盐特定的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O2/吨(tCO2/t);Fi——第i种碳酸盐的煅烧比例,单位为%;如缺少测量数据,可按照100%计算;i——表示碳酸盐的种类。平板玻璃生产企业原材料的消耗量,按照生产操作记录的数据;碳酸盐的煅烧比例,可采用企业测量的数据,也可以取100%;排放因子可采用本指南提供的数值,见附录表2.4。(四)净购入使用的电力和热力对应的排放1.计算公式9179净购入使用的电力、热力(如蒸汽)所对应的生产活动的CO2排放量按公式(7)计算。热力热力电力电力电和热EFADEFADE×+×=(7)式中:电和热E为净购入使用的电力、热力所对应的生产活动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电力AD、分别为核算和报告期内净购入电量和热力量(如蒸汽量),单位分别为兆瓦时(MWh)和百万千焦(GJ);热力AD电力EF、分别为电力和热力(如蒸汽)的CO热力EF2排放因子,单位分别为吨CO2/兆瓦时(tCO2/MWh)和吨CO2/百万千焦(tCO2/GJ)。2.活动水平数据获取根据核算和报告期内电力(或热力)供应商、平板玻璃生产企业存档的购售结算凭证以及企业能源平衡表,采用公式(8)计算。净购入电量(热力量)=购入量-平板玻璃之外的其他产品生产的用电量(热力量)-外销量(8)3.排放因子数据获取电力排放因子应根据企业生产所在地及目前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南方电网划分,选用国家主管部门最近年份公布的相应区域电网排放因子。供热排放因子暂按0.11tCO2/GJ计,10180并根据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官方数据保持更新。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报告主体应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年度核算和报告的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工作: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负责机构和人员、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周期和时间节点等;指定专职人员负责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源一览表,分别选定合适的核算方法,形成文件并存档;建立健全的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的台账记录。建立健全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参数的监测计划。具备条件的企业,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影响较大的参数,如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应定期监测,原则上每批燃料进企业,都应监测低位发热量。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建立文档的管理规范,保存、维护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文件和有关的数据资料。七、报告内容和格式报告主体应按照附件一的格式对以下内容进行报告:11181(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报告主体基本信息应包括报告主体名称、单位性质、报告年度、所属行业、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填报负责人和联系人信息等。(二)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主体应报告在核算和报告期内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并分别报告燃料燃烧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净购入电力和热力对应的排放量。(三)活动水平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报告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所使用的各种化石燃料的净消耗量和相应的低位发热量;原料配料中碳粉的重量及其含碳量;各种碳酸盐的消耗量;净购入的电量和净购入的热力量;并说明这些数据的来源(采用本指南的推荐值或实测值)。如果企业除平板玻璃外还生产其他产品,则应按照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报告其活动水平及来源。(四)排放因子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报告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所使用的各种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数据;各种碳酸盐的排放因子及煅烧比例;核算采用的电力排放因子和热力排放因子等数据及其来源(采用本指南的推荐值或实测值)。12182如果企业除平板玻璃外还生产其他产品,则应按照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报告其排放因子及来源。13183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中国平板玻璃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14184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平板玻璃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企业核算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基本情况二、温室气体排放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本报告真实、可靠,如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本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人(签字):年月日附表1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量报告附表2报告主体活动水平数据附表3报告主体排放因子和计算系数15185附表1报告主体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报告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tCO2)原料配料中碳粉氧化的排放量(tCO2)原料碳酸盐分解的排放量(tCO2)净购入使用的电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净购入使用的热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16186附表2活动水平数据表净消耗量(t,万Nm3)低位发热量(GJ/t,GJ/万Nm3)无烟煤烟煤褐煤洗精煤其他洗煤其他煤制品焦炭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一般煤油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焦油粗苯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其他煤气天然气化石燃料燃烧炼厂干气数据单位配料中碳粉的消耗量t工业生产过程配料中碳粉的含碳量%石灰石的消耗量t白云石的消耗量t纯碱的消耗量t数据单位电力净购入量MWh净购入电力、热力热力净购入量GJ企业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企业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碳酸盐原料品种17187附表3排放因子和计算系数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碳氧化率(%)无烟煤烟煤褐煤洗精煤其他洗煤其他煤制品焦炭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一般煤油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焦油粗苯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其他煤气天然气化石燃料燃烧炼厂干气数据单位石灰石的排放因子tCO2/t石灰石的煅烧比例%白云石的排放因子tCO2/t白云石的煅烧比例%纯碱的排放因子tCO2/t工业生产过程纯碱的煅烧比例%数据单位电力tCO2/MWh净购入电力、热力热力tCO2/GJ企业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企业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碳酸盐原料品种18188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表2.1中国平板玻璃行业化石燃料热值燃料名称平均低位热值单位原煤20908兆焦/吨洗精煤26344兆焦/吨洗中煤8363兆焦/吨煤泥10454兆焦/吨焦炭28435兆焦/吨原油41816兆焦/吨燃料油41816兆焦/吨汽油43070兆焦/吨煤油43070兆焦/吨柴油42652兆焦/吨液化石油气50179兆焦/吨炼厂干气45998兆焦/吨天然气38.931兆焦/立方米焦炉煤气17.354兆焦/立方米发生炉煤气5.227兆焦/立方米重油催化裂解煤气19.235兆焦/立方米重油热裂解煤气35.544兆焦/立方米焦炭制气16.308兆焦/立方米压力气化煤气15.054兆焦/立方米水煤气10.454兆焦/立方米煤焦油33453兆焦/吨数据来源:1.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2;2.行业调研数据。19189表2.2中国平板玻璃行业化石燃料含碳量燃料名称含碳量(tC/TJ)原煤26.37无烟煤27.49一般烟煤26.18褐煤27.97洗煤25.41型煤33.56焦炭29.42原油20.08燃料油21.10汽油18.90柴油20.20煤油19.41LPG16.96炼厂干气18.20其他石油制品20.00天然气15.32焦炉煤气13.58其他11.96数据来源:1.《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2.行业调研数据。20190表2.3中国平板玻璃行业化石燃料燃烧氧化率燃料名称氧化率煤(窑炉)98%煤(工业锅炉)95%煤(其他燃烧设备)91%焦炭98%原油99%燃料油99%汽油99%煤油99%柴油99%液化石油气99.5%炼厂干气99.5%天然气99.5%焦炉煤气99.5%发生炉煤气99.5%重油催化裂解煤气99.5%重油热裂解煤气99.5%焦炭制气99.5%压力气化煤气99.5%水煤气99.5%煤焦油99%数据来源:1.《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2.典型企业调研数据表2.4常见碳酸盐原料的排放因子碳酸盐矿石名称分子量排放因子(吨CO2/吨碳酸盐)CaCO3方解石或文石100.08690.43971MgCO3菱镁石84.31390.52197CaMg(CO3)2白云石184.40080.47732FeCO3菱铁矿115.85390.37987Ca(Fe,Mg,Mn)(CO3)2铁白云石185.0225~215.61600.40822~0.47572MnCO3菱锰矿114.94700.38286Na2CO3碳酸钠或纯碱106.06850.41492来源:1.CRC化学物理手册(2004);2.《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1191表2.5其他排放因子推荐值参数名称单位CO2排放因子电力消费的排放因子tCO2/MWh采用国家最新发布值热力消费的排放因子tCO2/GJ0.1122192附件8中国水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193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和《“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41号)提出的“加快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费数据制度”的要求,为保证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中国水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以帮助企业科学核算和规范报告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更好地制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计划或碳排放权交易战略,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同时也为主管部门建立并实施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报告制度奠定基础,为掌握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撑。二、编制过程本指南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专家编制。编制组借鉴了国内外有关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经过实地调研、深入研究和案例试算,编制完成了《中国水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194与报告指南(试行)》。本指南在方法上力求科学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编制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等相关行业协会和研究院所专家的大力支持。三、主要内容《中国水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包括正文的七个部分以及附录,分别阐述了本指南的适用范围、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术语和定义、核算边界、核算方法、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报告内容和格式、以及常用参数推荐值。本指南核算的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不涉及其他温室气体),考虑的排放源包括燃料燃烧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净调入使用的电力和热力相应的生产环节的排放等。适用范围为从事水泥熟料和水泥产品生产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生产企业和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四、需要说明的问题运用本指南的水泥生产企业以企业为边界,核算和报告边界内发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需要获取有关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本指南参考了《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2》、《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水泥行业二氧化碳减排议定书》等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提供了一些常见化石燃料和替代燃料品种的缺省值,供企业参考使用。195水泥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燃油、替代燃料或协同处置的废物中可能含有生物质燃料。这些生物质燃料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被视为无气候影响,不需进行核算和报告。鉴于企业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是一项全新的复杂工作,本指南在实际运用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希望相关使用单位能及时予以反馈,以便今后做出进一步的修改。本指南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负责解释和修订。196目录一、适用范围...............................................1二、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1三、术语和定义.............................................1四、核算边界...............................................3五、核算方法...............................................5(一)化石燃料燃烧排放....................................7(二)替代燃料或废弃物中非生物质碳的燃烧排放...............9(三)原料分解产生的排放..................................10(四)生料中非燃料碳煅烧的排放............................11(五)净购入使用的电力和热力对应的排放....................12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13七、报告内容和格式........................................14(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14(二)温室气体排放量.....................................15(三)活动水平及其来源...................................15(四)排放因子及其来源...................................15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17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22i197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中国水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中国境内从事水泥生产的企业可按照本指南提供的方法,核算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编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二、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本指南引用的文件主要包括:《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2》下列文件在本指南编制过程中作为参考:《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1996)《水泥行业二氧化碳减排议定书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统计与报告标准》(2005)《美国温室气体排放和汇的清单》(EPA2008)《欧盟排放贸易体系(EU-ETS)》(第一、第二报告期)三、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1)温室气体1198大气层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和人为的气态成分。本指南的温室气体是指《京都议定书》附件A所规定的六种温室气体,分别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2)报告主体具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并应定期核算和报告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单位。(3)燃料燃烧排放燃料燃烧排放,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燃料与氧气进行充分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实物煤、燃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替代燃料和协同处置的废弃物中所含的非生物质碳的燃烧等产生的排放。(4)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是指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除燃料燃烧之外的物理或化学变化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原料碳酸盐分解产生的排放和生料中非燃料碳煅烧产生的排放等。(5)净购入使用的电力和热力对应的排放企业净购入使用的电力和热力(蒸汽、热水)所对应的电力或热力生产活动产生的CO2排放。(6)活动水平2199产生温室气体排放或清除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的活动数据,包括水泥生产过程中各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原材料的使用量、购入或外销的电量或蒸汽量等。(7)排放因子量化单位活动水平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系数。如生产每吨水泥熟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千瓦时发电上网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等。(8)碳氧化率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中被氧化的百分比。四、核算边界本指南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是以水泥生产为主营业务的独立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单位为边界。报告主体应以企业为边界,核算和报告边界内所有生产设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生产设施范围包括直接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生产系统,其中辅助生产系统包括动力、供电、供水、检验、机修、库房、运输等,附属生产系统包括生产指挥系统(厂部)和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如职工食堂、车间浴室、保健站等)。如果水泥生产企业还生产其他产品,且生产活动存在温室气体排放,则应按照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一3200并核算和报告。如果没有相关的核算方法,就只核算这些产品生产活动中化石燃料燃烧引起的排放。具体而言,水泥生产企业核算边界内的关键排放源包括:(1)化石燃料的燃烧水泥窑中使用的实物煤、热处理和运输等设备使用的燃油等产生的排放。(2)替代燃料和协同处置的废弃物中非生物质碳的燃烧废轮胎、废油和废塑料等替代燃料、污水污泥等废弃物里所含有的非生物质碳的燃烧产生的排放。(3)原材料碳酸盐分解水泥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碳酸盐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包括熟料对应的碳酸盐分解排放、窑炉排气筒(窑头)粉尘对应的排放和旁路放风粉尘对应的排放。(4)原材料中非燃料碳煅烧生料中采用的配料,如钢渣、煤矸石、高碳粉煤灰等,含有可燃的非燃料碳,这些碳在生料高温煅烧过程中都转化为二氧化碳。(5)购入使用的电力和热力4201水泥企业净购入使用的电力和热力(如蒸汽)对应的电力和热力生产活动的CO2排放。(6)其他产品生产的排放如果水泥生产企业还生产其他产品,且生产活动存在温室气体排放,则这些产品的生产活动应纳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五、核算方法报告主体进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完整工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核算边界;(2)排放源;(3)活动水平数据;(4)排放因子数据;(5)计算燃料燃烧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净购入使用的电力和热力对应的排放;(6)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水泥生产企业的CO2排放总量等于企业边界内所有的燃料燃烧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及企业净购入电力和热力对应的CO2排放量之和,按公式(1)计算。5202电和热过程过程燃烧燃烧电和热过程燃烧EEEEEEEEECO++++=++=21212(1)式中:2COE为企业CO2排放总量,单位为吨(tCO2);燃烧E为企业所消耗的燃料燃烧活动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1燃烧E为企业所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活动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2燃烧E为企业所消耗的替代燃料或废弃物燃烧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过程E为企业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1过程E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原料碳酸盐分解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2过程E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生料中的非燃料碳煅烧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电和热E为企业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所对应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6203(一)化石燃料燃烧排放1.计算公式在水泥生产中,使用化石燃料,如实物煤、燃油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按照公式(2)、(3)、(4)计算。)(11iniiEFADE×=∑=燃烧(2)式中:为核算和报告期内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1燃烧E2排放,单位为吨(tCO2);iAD为核算和报告期内消耗的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水平,单位为百万千焦(GJ)。iEF为第i种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tCO2/GJ;i为净消耗的化石燃料的类型。核算和报告期内消耗的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水平按公式(3)计算。iAD(3)iiiNCVAD×=FC式中:是核算和报告期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百万千焦/吨(GJ/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百万千焦/万立方米(GJ/万NmiNCV3);7204iFC是核算和报告期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净消耗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吨(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万立方米(万Nm3)。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按公式(4)计算。1244××=iiiOFCCEF(4)式中:为第i种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百万千焦(tC/GJ);iCCiOF为第i种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单位为%。2.活动水平数据获取根据核算和报告期内各种化石燃料消耗的计量数据来确定各种化石燃料的净消耗量。企业可选择采用本指南提供的化石燃料平均低位发热量数据,如附录表2.1所示。具备条件的企业可开展实测,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检测,也可采用与相关方结算凭证中提供的检测值。如选择实测,化石燃料低位发热量检测应遵循《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等相关标准。3.排放因子数据获取8205企业可采用本指南提供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数据,如附录表2.2和表2.3所示。(二)替代燃料或废弃物中非生物质碳的燃烧排放有的水泥企业在生产活动中,采用替代燃料或协同处理废弃物。这些替代燃料或废弃物中非生物质碳燃烧产生的CO2排放量按公式(5)计算:iiiiiEFHVQEα×××=∑2燃烧(5)式中:2燃烧E——核算和报告期内替代燃料或废弃物中非生物质碳燃烧所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iQ——各种替代燃料或废弃物的用量,单位为吨(t);iHV——各种替代燃料或废弃物的加权平均低位发热量,单位为百万千焦/吨(GJ/t);iEF——各种替代燃料或废弃物燃烧的CO2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O2/百万千焦(tCO2/GJ);αj——各种替代燃料或废弃物中非生物质碳的含量,单位为%;j——表示替代燃料或废弃物的种类。9206各种替代燃料或废弃物的用量,采用核算和报告期内企业的生产记录数据,或者替代燃料或废弃物运进企业时的计量数据。各种替代燃料或废弃物的平均低位发热量、CO2排放因子、非生物质碳的含量,可选择采用本指南提供的数据,如表2.4所示。(三)原料分解产生的排放原料碳酸盐分解产生的CO2排放量,包括三部分:熟料对应的CO2排放量;窑炉排气筒(窑头)粉尘对应的CO2排放量;旁路放风粉尘对应的CO2排放量。原料碳酸盐分解产生的CO2排放量,可按公式(6)计算:]4044)(5644)[()(2021011工艺×−+×−×++=∑FRFRFRFRQQQEbpdckdii(6)式中:1工艺E——核算和报告期内,原料碳酸盐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iQ——生产的水泥熟料产量,单位为吨(t);ckdQ——窑炉排气筒(窑头)粉尘的重量,单位为吨(t);bpdQ——窑炉旁路放风粉尘的重量,单位为吨(t);1FR——熟料中氧化钙(CaO)的含量,单位为%;1020710FR——熟料中不是来源于碳酸盐分解的氧化钙(CaO)的含量,单位为%;2FR——熟料中氧化镁(MgO)的含量,单位为%;20FR——熟料中不是来源于碳酸盐分解的氧化镁(MgO)的含量,单位为%;4456——二氧化碳与氧化钙之间的分子量换算;4440——二氧化碳与氧化镁之间的分子量换算。水泥企业生产的水泥熟料产量,采用核算和报告期内企业的生产记录数据。窑炉排气筒(窑头)粉尘的重量、窑炉旁路放风粉尘的重量,可采用企业的生产记录,根据物料衡算的方法获取;也可以采用企业测量的数据。熟料中氧化钙和氧化镁的含量、熟料中不是来源于碳酸盐分解的氧化钙和氧化镁的含量,采用企业测量的数据。(四)生料中非燃料碳煅烧的排放水泥生产的生料中非燃料碳煅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用公式(7)计算。124402工艺××=FRQE(7)11208式中:—核算和报告期内生料中非燃料碳煅烧产生的CO2工艺E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Q—生料的数量,单位为吨(t),可采用核算和报告期内企业的生产记录数据;0FR—生料中非燃料碳含量,单位为%;如缺少测量数据,可取0.1%~0.3%(干基),生料采用煤矸石、高碳粉煤灰等配料时取高值,否则取低值;4412——二氧化碳与碳的数量换算。(五)净购入使用的电力和热力对应的排放1.计算公式净购入使用的电力、热力(如蒸汽)所对应的生产活动的CO2排放量按公式(8)计算。热力热力电力电力电和热EFADEFADE×+×=(8)式中:电和热E为净购入使用的电力、热力所对应的生产活动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12209电力AD、分别为核算和报告期内净购入的电量和热力量(如蒸汽量),单位分别为兆瓦时(MWh)和百万千焦(GJ);热力AD电力EF、分别为电力和热力(如蒸汽)的CO热力EF2排放因子,单位分别为吨CO2/兆瓦时(tCO2/MWh)和吨CO2/百万千焦(tCO2/GJ)。2.活动水平数据获取根据核算和报告期内电力(或热力)供应商、水泥生产企业存档的购售结算凭证以及企业能源平衡表,采用公式(9)计算。净购入电量(热力量)=购入量-水泥之外的其他产品生产的用电量(热力量)-外销量(9)3.排放因子数据获取电力排放因子应根据企业生产所在地及目前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南方电网划分,选用国家主管部门最近年份公布的相应区域电网排放因子。供热排放因子暂按0.11tCO2/GJ计,并根据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官方数据保持更新。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报告主体应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年度核算和报告的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工作:13210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负责机构和人员、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周期和时间节点等;指定专职人员负责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源一览表,分别选定合适的核算方法,形成文件并存档;建立健全的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的台账记录。建立健全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参数的监测计划。具备条件的企业,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影响较大的参数,如化石燃料和替代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应定期监测,原则上每批燃料进企业,都应监测低位发热量。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建立文档的管理规范,保存、维护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文件和有关的数据资料。七、报告内容和格式报告主体应按照附件一的格式对以下内容进行报告:(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报告主体基本信息应包括报告主体名称、单位性质、报告年度、所属行业、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填报负责人和联系人信息等。14211(二)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主体应报告在核算和报告期内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并分别报告燃料燃烧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净购入电力和热力对应的排放量。(三)活动水平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报告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所使用的各种化石燃料的净消耗量和相应的低位发热量;各种替代燃料或废弃物的用量和相应的低位发热量;水泥熟料产量、窑炉排气筒粉尘的重量和窑炉旁路放风粉尘的重量;生料的重量和生料中非燃料碳的含量;净购入的电量和净购入的热力量;并说明这些数据的来源(采用本指南的推荐值或实测值)。如果企业除水泥外还生产其他产品,则应按照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报告其活动水平及来源。(四)排放因子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报告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所使用的各种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数据;各种替代燃料或废弃物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和非生物质碳的比例;熟料中氧化钙的含量和非来源于碳酸盐分解的氧化钙的含量、氧化镁的含量和非来源于碳酸盐分解的氧化镁的含量;核算采用的电力排放因子和热力排放因子等数据及其来源(采用本指南的推荐值或实测值)。15212如果企业除水泥外还生产其他产品,则应按照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报告其排放因子及来源。16213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中国水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17214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中国水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报告主体核算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基本情况二、温室气体排放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本报告真实、可靠,如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本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人(签字):年月日附表1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量报告附表2报告主体活动水平数据附表3报告主体排放因子和计算系数18215附表1报告主体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报告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tCO2)替代燃料和废弃物中非生物质碳燃烧排放量(tCO2)原料碳酸盐分解排放量(tCO2)生料中非燃料碳煅烧排放量(tCO2)净购入使用的电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净购入使用的热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19216附表2活动水平数据表净消耗量(t,万Nm3)低位发热量(GJ/t,GJ/万Nm3)无烟煤烟煤褐煤洗精煤其他洗煤其他煤制品焦炭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一般煤油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焦油粗苯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其他煤气天然气炼厂干气燃料燃烧替代燃料或废弃物数据单位熟料产量t工业生产过程窑头粉尘重量t旁路放风粉尘重量t生料的重量t生料中非燃料碳含量%数据单位电力净购入量MWh净购入电力、热力热力净购入量GJ企业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20217附表3排放因子和计算系数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碳氧化率(%)无烟煤烟煤褐煤洗精煤其他洗煤其他煤制品焦炭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一般煤油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焦油粗苯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其他煤气天然气炼厂干气数据单位燃料燃烧替代燃料或废弃物燃烧的排放因子tCO2/GJ替代燃料或废弃物中非生物质碳的含量%数据单位熟料中CaO含量%工业生产过程非碳酸盐CaO含量%熟料中MgO的含量%非碳酸盐MgO含量%数据单位电力tCO2/MWh净购入电力、热力热力tCO2/GJ企业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21218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表2.1中国水泥行业燃料热值燃料名称平均低位热值单位原煤20908兆焦/吨洗精煤26344兆焦/吨洗中煤8363兆焦/吨煤泥10454兆焦/吨焦炭28435兆焦/吨原油41816兆焦/吨燃料油41816兆焦/吨汽油43070兆焦/吨煤油43070兆焦/吨柴油42652兆焦/吨液化石油气50179兆焦/吨炼厂干气45998兆焦/吨天然气38.931兆焦/立方米焦炉煤气17.354兆焦/立方米发生炉煤气5.227兆焦/立方米重油催化裂解煤气19.235兆焦/立方米重油热裂解煤气35.544兆焦/立方米焦炭制气16.308兆焦/立方米压力气化煤气15.054兆焦/立方米水煤气10.454兆焦/立方米煤焦油33453兆焦/吨数据来源:1.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2;2.行业调研数据。22219表2.2中国水泥行业燃料含碳量燃料名称含碳量(tC/TJ)原煤26.37无烟煤27.49一般烟煤26.18褐煤27.97洗煤25.41型煤33.56焦炭29.42原油20.08燃料油21.10汽油18.90柴油20.20煤油19.41LPG16.96炼厂干气18.20其他石油制品20.00天然气15.32焦炉煤气13.58其他11.96数据来源:1.《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2.行业调研数据。23220表2.3中国水泥行业燃料燃烧氧化率燃料名称氧化率煤(窑炉)98%煤(工业锅炉)95%煤(其他燃烧设备)91%焦炭98%原油99%燃料油99%汽油99%煤油99%柴油99%液化石油气99.5%炼厂干气99.5%天然气99.5%焦炉煤气99.5%发生炉煤气99.5%重油催化裂解煤气99.5%重油热裂解煤气99.5%焦炭制气99.5%压力气化煤气99.5%水煤气99.5%煤焦油99%数据来源:1.《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2.典型企业调研数据.表2.4中国水泥行业部分替代燃料CO2排放因子替代燃料种类低位发热量GJ/t排放因子tCO2/GJ化石碳的质量分数(%)生物碳的质量分数(%)废油40.20.0741000废轮胎31.40.0852080塑料50.80.0751000废溶剂51.50.0748020废皮革29.00.112080废玻璃钢32.60.0831000数据来源:1.《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水泥行业二氧化碳减排议定书》,WBCSD,2005.3.典型企业调研24221表2.5其他排放因子推荐值参数名称单位CO2排放因子电力消费的排放因子tCO2/MWh采用国家最新发布值热力消费的排放因子tCO2/GJ0.1125222附件9中国陶瓷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223编制说明一、目的和意义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和《“十二五”控制温室气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41号)提出的“加快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费数据制度”的要求,为保证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中国陶瓷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以帮助企业科学核算和规范报告温室气体排放、制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计划、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和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同时也为主管部门建立并实施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报告制度奠定基础,为掌握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撑。二、编制过程本指南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专家编制。编制组借鉴了国内外有关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报告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经过实地调研、深入研究和案例试算,编制完成了《中国陶瓷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本指南在方法上力求科学性、224完整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编制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陶瓷工业协会、中国轻工业工艺品进出口商会陶瓷分会等相关研究院所和行业协会专家的大力支持。三、主要内容《中国陶瓷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包括正文的7个部分以及附录,分别明确了本指南的适用范围、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术语和定义、核算边界、核算方法、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要求,以及报告内容和格式。核算的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排放源包括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净购入生产用电蕴含的排放。适用范围为从事陶瓷产品生产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生产企业和具有视同法人资格的独立核算的生产企业。四、需要说明的问题《中国陶瓷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提供了核算所需的参数和排放因子的推荐值,它们参考了《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统计制度》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等国内外相关权威材料。鉴于企业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是一项全新的复杂工作,本指南在实际运用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希望相关使用单位能及时予225以反馈,以便今后做出进一步的修改。本指南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并负责解释和修订。226目录一、适用范围.............................................1二、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1三、术语和定义...........................................2四、核算范围.............................................3五、核算方法.............................................5(一)化石燃料燃烧排放.................................6(二)工业生产过程排放.................................8(三)净购入生产用电蕴含的排放.........................10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12七、报告内容和格式......................................12(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12(二)温室气体排放量..................................13(三)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13(四)排放因子及其来源................................13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14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19227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我国陶瓷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在中国境内从事陶瓷生产的企业,可参考本指南提供的方法核算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编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本指南确定了陶瓷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相关参数获取方法和缺省值,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报送技术要求和规范。陶瓷生产企业如果除了陶瓷生产外还存在其他产品生产活动且存在排放,需参照相关企业的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指南,核算并报告这部分产品生产活动造成的排放。本指南所指温室气体排放为陶瓷生产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不涉及其他温室气体排放。二、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本指南的编制是以现行有关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为基础的,因此,本指南中的部分概念和要求引用并参考了以下规范性文件,《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ISO14064-1温室气体第一部分: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2011年》1228《GB/T27969-2011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耗评价体系和监测方法》《GB/T25464-2010陶瓷工业污染排放标准》《GB/T2359-2009陶瓷工业窑炉热平衡、热效率测定与计算方法》《GB/T2589-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1252-2007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三、术语和定义(1)温室气体大气层中可吸收和重新释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和人为的气态成分。《京都议定书》所列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和六氟化硫(SF6)。本指南所指的温室气体指陶瓷生产企业排放的CO2。(2)陶瓷生产企业从事陶瓷制品,如日用陶瓷、艺术陈设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化学化工陶瓷、电瓷、结构陶瓷、功能陶瓷等生产和加工,并具有法人(或视同法人)资格的一种盈利性、独立核算的社会经济和生产组织。(3)核算(报告)主体2229具有CO2气体排放行为并核算(报告)CO2气体排放量的陶瓷生产企业。(4)活动水平数据用于核算陶瓷生产企业CO2气体排放的基础数据,包括各种化石燃料消耗量、化石燃料低位热值,原料使用量、产品产量、净购入生产用电量等。(5)排放因子陶瓷生产企业活动水平数据对应的CO2排放系数,表示单位活动水平的CO2排放量。(6)碳氧化率化石燃料中碳在燃烧过程中被氧化的比率,用于表示化石燃料燃烧的充分性。四、核算范围本指南中CO2排放量核算和报告的主体是陶瓷生产企业。陶瓷生产企业的CO2排放核算和报告边界是陶瓷企业生产运营状况下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包括机动车辆车用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生产工艺过程排放和净购入生产用电蕴含的排放;不包括边界内部后勤、员工出差、组织购买原料、生产管理、销售系统、居民区生活耗能和用电产生的CO2排放。陶瓷生产企业CO2排放核算和报告边界如图1所示。3230图1陶瓷生产企业二氧化碳气体排放边界示意图陶瓷生产企业核算和报告的CO2排放源包括:(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指陶瓷生产中燃烧的化石燃料,如煤、柴油、重油、水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产生的CO2排放。燃烧化石燃料的设备主要有煤气发生炉、蒸汽锅炉、原料干燥、喷雾干燥、坯体干燥和烧成窑等等。另外,还包括核算边界内用于生产的机动车辆消耗汽油、柴油等车用化石燃料产生的CO2排放。(2)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主要指陶瓷原料中含有的方解石、菱镁矿和白云石等中的碳酸盐,如碳酸钙(CaCO3)和碳酸镁(MgCO3)等,在陶瓷烧成工序中高温下发生分解,释放出CO2,即:CaCO3→CaO+CO2↑4231MgCO3→MgO+CO2↑(3)净购入生产用电蕴含的排放。主要指陶瓷生产企业生产用电设备消耗净购入电力蕴含的CO2排放,如原料堆场与配送,原料破碎、球磨、搅拌、筛分,制模、坯体成型、施釉、坯体干燥、产品冷却、产品输送等工序的用电设备。该部分排放实际发生在电力企业控制的设施上。另外,若陶瓷生产企业除陶瓷产品外还存在其他产品生产活动并且产生相应的排放,这部分排放需参照相关企业的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进行核算并报告。五、核算方法陶瓷生产企业CO2排放总量按下式计算:E总=E燃烧+E工业+E电力(1)式中,E总—核算期内陶瓷企业CO2排放总量,单位:tCO2;E燃烧—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化石燃料燃烧活动产生的CO2排放,单位:tCO2;E工业—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tCO2;E电力—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净购入生产用电蕴含的CO2排放量,单位:tCO2。5232(一)化石燃料燃烧排放1.排放计算公式陶瓷生产中无论是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还是用于生产的机动车辆使用化石燃料产生的CO2排放量均可根据公式(2)计算:E燃烧=Σ(ADi×EFi)(2)式中,E燃烧—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化石燃料燃烧活动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tCO2;ADi—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化石燃料品种i的活动水平数据,单位:GJ;EFi—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化石燃料品种i的CO2排放因子,单位:tCO2/GJ;核算期内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活动水平数据ADi可按如下公式计算:ADi=FCi×NCVi(3)式中,FCi—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净消耗化石燃料品种i的质量,固体或液体化石燃料单位:t;气体化石燃料单位:Nm3;NCVi—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化石燃料品种i的低位发热值,固体和液体化石燃料单位:GJ/t;气体化石燃料单位:GJ/Nm3;核算期内用于某装置m中的化石燃料品种i的CO2排放因子EFi6233的计算公式如下:EFi=CCi×αi×ρ1(4)式中:—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化石燃料品种i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tc/GJ;αi—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化石燃料品种i的碳氧化率,%wt;—CO2与C的分子量之比。2.活动水平数据获取与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相关的活动水平数据为:核算期内陶瓷生产企业分品种化石燃料消耗量及其低位发热值。陶瓷生产企业核算期内分品种化石燃料消耗量根据核算期内该化石燃料购入量、外销量和库存量的变化来确定其实际消耗量。化石燃料购入量和外销量采用采购单或销售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化石燃料库存变化数据采用企业定期库存记录或其他符合要求的方法来确定。陶瓷生产企业核算期内分品种化石燃料消耗量采用公式(5)计算获得:FCi=Q燃料,1+(Q燃料,2-Q燃料,3)−Q燃料,4(5)式中:FCi—核算期内陶瓷生产企业化石燃料净消耗量,固体和液体化石燃料单位:t;气体化石燃料单位:Nm3;Q燃料,1—核算期内陶瓷生产企业化石燃料购入量,固体和液体化7234石燃料单位:t;气体化石燃料单位:Nm3;Q燃料,2—核算期内陶瓷生产企业化石燃料初期库存量,固体和液体化石燃料单位:t;气体化石燃料单位:Nm3;Q燃料,3—核算期内陶瓷生产企业化石燃料末期库存量,固体和液体化石燃料单位:t;气体化石燃料单位:Nm3;Q燃料,,4—核算期内陶瓷生产企业化石燃料外销量,固体和液体化石燃料单位:t;气体化石燃料单位:Nm3;陶瓷生产企业可选择使用本指南提供的化石燃料低位发热值缺省值(见附件二,附表2.1)。3.排放因子获取对于购进的化石燃料品种i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及其碳氧化率αi可参考附件二中附表2.1提供的缺省值。(二)工业生产过程排放1.排放计算公式陶瓷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CO2排放主要来自陶瓷烧成工序。在陶瓷烧成工序中,原料中所含的碳酸钙(CaCO3)和碳酸镁(MgCO3)在高温下分解产生CO2,其排放量可按下式计算,E工业=Σ[F原料×η原料×(Ccaco×ρ2+Cmgco×ρ3)](6)式中,E工业—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工业生产过程中CO2排放量,单位:tCO2;8235F原料—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原料消耗量,单位:t;η原料—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原料的利用率,%wt;Ccaco—核算期内陶瓷企业使用原料中CaCO3的质量分数,%wt;Cmgco—核算期内陶瓷企业使用原料中MgCO3的质量分数,%wt;—CO2与CaCO3之间的分子量换算系数;—CO2与MgCO3之间的分子量换算系数。2.活动水平数据获取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活动水平数据包括:陶瓷生产企业年度原料消耗量、原料利用率,以及原料中CaCO3、MgCO3的质量含量。原料消耗量根据核算期内原料购入量、外销量以及库存量的变化来确定。原料购入量和外销量采用采购单或销售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原料库存变化数据采用企业的定期库存记录或其他符合要求的方法来确定。原料消耗量采用公式(7)计算:F原料=Q原料,1+(Q原料,2-Q原料,3)−Q原料,4(7)式中:F原料—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原料消耗量,单位:t;Q原料,1—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原料购入量,单位:t;Q原料,2—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原料初期库存量,单位:t;Q原料,3—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原料末期库存量,单位:t;9236Q原料,4—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原料外销量,单位:t;原料利用率η原料由陶瓷生产企业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确定。原料中CaCO3和MgCO3含量每批次原料应检测一次,然后统计核算期内原料中CaCO3和MgCO3的加权平均含量用于计算。检测原料中CaCO3和MgCO3含量应遵循以下标准:《GB/T4743陶瓷材料及制品化学分析方法》、《QB/T2578-2002陶瓷原料化学成分光度分析法》等。(三)净购入生产用电蕴含的排放1.排放计算公式陶瓷生产企业净购入生产用电蕴含的CO2排放量按如下公式计算,E电力=Σ(EA电力×EF电网)(8)式中,E电力—核算期内净外购生产用电蕴含的CO2排放量,单位:tCO2;EA电力—核算期内净外购生产用电量,单位:MWh。EF电网—核算期内净外购生产用电的区域电网CO2排放因子,单位:tCO2/MWh。2.活动水平数据获取净购入生产用电蕴含CO2排放涉及的活动水平数据是净购入生产用电量。净购入生产用电量可根据供应商和陶瓷生产企业存档的购售结算凭证获得,即:10237EA电力=Q电量,1−Q电量,2(9)式中,EA电力—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净购入生产用电量,单位:MWh;Q电量,1—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外购生产用电量,单位:MWh;Q电量,2—核算期内陶瓷企业输出电量,单位:MWh;3.净购入生产用电蕴含排放的排放因子为了既能反映不同地区电源结构和排放特点,净购入生产用电蕴含的CO2排放因子推荐采用区域电网排放因子。按目前华北电网、东北电网、华东电网、华中电网、西北电网和南方电网划分全国电网,区域电网CO2排放因子为:EF电网=(10)式中,EF电网—核算期内区域电网的CO2排放因子,单位:tCO2/MWh;E电网,化石燃料—核算期内区域电网化石燃料发电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tCO2;PS电网—核算期内区域电网总供电量,单位:MWh。区域电网化石燃料发电CO2排放量和区域电网总供电量在不同的年份有所不同,应参考国家发展改革委每年发布的数据以及当年《中国电力年鉴》(《中国电力年鉴》编委会编,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表的数据。11238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陶瓷生产企业应建立CO2排放报告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制度,即:建立企业CO2排放量化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组织方式、负责机构、工作流程等;建立企业CO2排放源表,分别确定合适的量化方法,形成文件并存档;建立相应的数据获取、监测计划和工作规程,设定专职部门和人员负责数据的取样、监测、分析、记录、收集、存档工作。建立数据缺失、生产活动或报告方法发生变化时的应对措施;建立定期校准和检验监测仪器的计划;建立文档管理规范,保存、维护有关温室气体年度报告的文档和数据记录。七、报告内容和格式报告主体应按照附件一的格式对以下内容进行报告:(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报告主体基本信息应包括报告主体名称、单位性质、报告年度、所属行业、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填报负责人和联系人信息。12239(二)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主体应报告在核算和报告期内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并分别报告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净购入生产用电力蕴含的排放量。(三)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报告企业所有产品生产所使用的不同品种化石燃料的净消耗量和相应的低位发热量,消耗原料量、原料的利用率,净购入的电量。如果企业生产其他产品,则应按照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的要求报告其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四)排放因子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报告消耗的各种化石燃料单位热值含碳量、碳氧化率数据,以及采用的电力排放因子。如果企业生产其他产品,则应按照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的要求报告其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13240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中国陶瓷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14241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中国陶瓷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报告主体核算了20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基本情况二、温室气体排放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本报告真实、可靠,如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本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人(签字):年月日附表1报告主体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报告附表2报告主体20年活动水平数据附表3报告主体20年排放因子和计算系数15242附表1报告主体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报告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tCO2)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tCO2)净购入生产用电力蕴含的排放量(tCO2)16243附表2报告主体20年排放活动水平数据化石燃料品种净消耗量(t,万Nm3)低位发热量(GJ/t,GJ/万Nm3)无烟煤烟煤褐煤型煤焦炭原油汽油柴油一般煤油燃料油煤焦油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其他石油产品天然气水煤气焦炉煤气其他煤气炼厂干气化石燃料燃烧工业生产活动数据单位工业生产过程原料t原料利用率%wt碳酸钙含量%wt碳酸镁含量%wt电量数据单位电力净购入量MWh净购入生产用电企业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17244附表3报告主体20年排放因子和计算系数化石燃料品种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碳氧化率(%)无烟煤烟煤褐煤型煤焦炭原油汽油柴油一般煤油燃料油煤焦油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其他石油产品天然气水煤气焦炉煤气其他煤气炼厂干气化石燃料燃烧工业生产排放因子数据单位工业生产过程电网及其排放因子数据单位tCO2/MWh净购入生产用电企业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及其参数18245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表2.1化石燃料品种相关参数缺省值燃料品种燃料单位低位发热值a)(GJ/t,GJ/万Nm3)单位热值含碳量b)(tc/TJ)碳氧化率b)(%)无烟煤t23.2c)27.894烟煤t22.3c)25.693褐煤t14.8c)27.896型煤t17.5d)33.690固体燃料焦炭t28.428.893原油t41.820.198汽油t43.118.998柴油t42.720.298一般煤油t43.119.698燃料油t41.821.098煤焦油t33.522.098液化天然气t51.4d)15.399液化石油气t50.217.299液体燃料其他石油产品t40.9d)20.098天然气Nm3389.315.399水煤气Nm310.412.299焦炉煤气Nm3173.513.699气体燃料其他煤气Nm352.312.299炼厂干气Nm346.118.299a)数据来源:《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北京,2011。b)数据来源:《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2011年试行版)》表2.6和表2.7。c)数据来源:《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表2-54(a),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2007。d)数据来源:《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统计制度》,六、附录(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制定,国家统计局审批,2011年7月。表2.2其他排放因子和参数缺省值名称排放因子单位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净购入电力tCO2/MWh采用国家最新发布值19246附件10中国民用航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247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和《“十二五”控制温室气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41号)提出的“加快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费数据制度”的要求,为保证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中国民用航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以帮助企业科学核算和规范报告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制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计划,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同时也为主管部门建立并实施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报告制度奠定基础,为掌握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撑。二、编制过程本指南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专家编制。编制组借鉴了国内外有关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报告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经过实地调研、深入研究和案例试算,编制完成了《中国民用航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本指南在方法上力求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248性。编制过程中,得到了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民航大学等单位专家的大力支持。三、主要内容《中国民用航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包括正文的七个部分和附录,分别明确了本指南的适用范围、相关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所用术语、核算边界、核算方法、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要求以及报告内容和格式。核算的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不核算其他温室气体排放),排放源包括燃料燃烧排放以及净购入使用电力和热力的排放。适用范围为从事民用航空运输业务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生产企业和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四、需要说明的问题《中国民用航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提供了核算所需的参数和排放因子推荐值,这些推荐值参考了《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等权威资料。此外,对于航空器燃料燃烧的活动水平数据,本指南对国内航班和国际航班分别进行统计。鉴于企业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是一项全新的复杂工作,本指南在实际运用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希望相关使用单位能及时予以反馈,以便今后做出进一步的修改。本指南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负责解释和修订。249目录一、适用范围................................................1二、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1三、术语及定义..............................................1四、核算边界................................................3五、核算方法................................................4(一)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4(二)净购入使用电力及热力产生的排放.....................8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9七、报告内容和格式.........................................10(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10(二)温室气体排放量....................................10(三)活动水平及其来源..................................10(四)排放因子及其来源..................................10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12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17250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中国民用航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所指的民用航空企业包括公共航空运输企业、通用航空企业以及机场企业。中国境内从事民用航空运输的企业可按照本指南提供的方法核算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编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如民用航空企业生产其他产品且存在温室气体排放的,则应按照相关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核算并报告。二、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本指南引用的文件主要包括:《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下列文件在本指南编制过程中作为参考和借鉴:《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核算与报告准则2004年》《欧盟针对EUETS设施的温室气体监测和报告指南》三、术语及定义(1)温室气体1251大气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的和人为的气态成分。本指南的温室气体是指《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六种温室气体,分别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2)报告主体具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并应核算和报告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3)公共航空运输企业以营利为目的,使用民用航空器运送旅客、行李、邮件或者货物的企业法人。(4)通用航空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飞行活动。(5)机场企业民用机场具有实际运营权的具有法人(或视同法人)资格的社会经济组织。(6)燃料燃烧排放燃料与氧气进行燃烧反应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如化石燃料、生物质混合燃料燃烧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2252(7)净购入使用电力和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企业消费的净购入电力和净购入热力(蒸汽、热水)所对应的电力或热力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8)活动水平量化导致温室气体排放或清除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的活动量,例如化石燃料的燃烧量、购入的电量、购入的蒸汽量等。(9)排放因子量化每单位活动水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系数。排放因子通常基于抽样测量或统计分析获得,表示在给定操作条件下某一活动水平的代表性排放率。(10)碳氧化率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中被氧化成二氧化碳的比率。四、核算边界报告主体应以企业法人为边界,识别、核算和报告边界内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排放,同时应避免重复计算或漏算。如报告主体生产其他产品且存在温室气体排放的,则应按照相关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核算并报告。民用航空企业的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范围包括: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即燃料在各种类型的固定或移动燃烧设备(如民用航空企业的锅炉、航空器、气源车、电源车、运输车辆等)中3253与氧气充分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净购入使用电力及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五、核算方法民用航空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等于企业核算边界内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净购入使用电力及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如公式(1)所示:+EEE=燃烧电和热……(1)式中,E为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E燃烧为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包括化石燃料和生物质混合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E电和热为企业净购入使用电力和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一)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民用航空企业的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包括公共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企业运输飞行中航空器消耗的航空汽油、航空煤油和生物质混合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民用航空企业地面活动涉及的其他移动源及固定源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民用航空企业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计算公式如下:4,)j,,()(iijijEADEFADEF=×+×∑∑燃烧化石,化石生物质混合化石……(2)254式中,AD化石,i为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水平(TJ);EF化石,i为第i种化石燃料的排放因子(tCO2/TJ);i为化石燃料的种类;AD生物质混合,j为第j种生物质混合燃料的活动水平(TJ);EF化石,j为生物质混合燃料j全部是化石燃料时的排放因子(tCO2/TJ),此处指航空汽油和航空煤油的排放因子。j为生物质混合燃料类型1.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民用航空企业燃料燃烧的活动水平包括两部分,化石燃料燃烧以及生物质混合燃料燃烧的活动水平。(1)化石燃料燃烧的活动水平民用航空企业消耗的化石燃料包括运输飞行消耗的航空燃油以及地面活动涉及的其他移动源及固定源消耗的化石燃料,其活动水平按下式计算。610iiiADFCNCV−=××化石,化石,化石,……(3)式中,AD化石,i为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水平(TJ);FC化石,i为第i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以t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103m3为单位;5255NCV化石,i为第i种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值,对固体或液体燃料以kJ/kg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kJ/m3为单位;i为化石燃料的种类。民用航空企业用于运输飞行的航空燃油消耗量按航班飞行任务书统计的数据进行汇总,航空燃油应包括企业运营的所有飞机(包括企业所有与租赁的飞机)的燃油消耗。企业应分别统计国内航班和国际航班的航空燃油消耗量。航空燃油的低位发热值参考附录二表2.1。民用航空企业地面活动涉及的其他移动源及固定源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应根据企业能源消费台帐或统计报表来确定。燃料消耗量具体测量仪器的标准应符合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相关规定。民用航空企业地面活动涉及的其他移动源和固定源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值参考附录二表2.1。(2)生物质混合燃料燃烧的活动水平民用航空企业用于运输飞行的生物质混合燃料的活动水平按下式计算。-6,,,AD10(1)jjjjFCNCVBF=×××−生物质混合生物质混合生物质混合……(4)式中,AD生物质混合,j为第j种生物质混合燃料的活动水平(TJ);FC生物质化石,j为第j种生物质混合燃料的消耗量,以t为单位;6256NCV生物质化石,j为第j种生物质混合燃料的低位发热值,以kJ/kg为单位;BFj为第j种生物质混合燃料中生物质含量(%);j为生物质混合燃料的种类。生物质混合燃料的消耗量应根据企业能源消费台帐或统计报表来确定,企业应分别统计国内航班和国际航班分别统计。燃料消耗量具体测量仪器的标准应符合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相关规定。生物质混合燃料的低位发热值以及混合燃料中生物质含量通过燃料购买记录确定,企业应国内航班和国际航班分别进行统计。2.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民用航空企业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的排放因子及生物质混合燃料中全部是化石燃料时的排放因子由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等参数计算得到,计算公式如下:72iiiEFCCF=×Ο×44/1……(5)式中:EFi为第i种化石燃料的排放因子(tCO2/TJ);CCi为第i种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tC/TJ);OFi为第i种燃料的碳氧化率(%);44/12为二氧化碳与碳的分子量之比;257i为化石燃料的种类。各种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碳氧化率参考附录二表2.1。(二)净购入使用电力及热力产生的排放企业净购入使用电力产生的排放计算公式如下:8电热EADEF=×电电……(6)式中:E电为净购入电力所对应的电力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t);AD电为企业的净购入电量(MWh);EF电为区域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tCO2/MWh);企业净购入使用热力产生的排放计算公式如下:EADEF=×热热……(7)E热为企业净购入热力所对应的热力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t);AD热为企业净购入的热力(GJ);EF热为热力供应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tCO2/GJ)。2581.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企业净购入电量数据以企业电表记录的读数为准,如果没有,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电费发票或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企业应按净购入电量所在的不同电网,分别统计净购入电量数据。企业净购入热力数据以企业热计量表计量的读数为准,如果没有,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供热量发票或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2.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区域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应根据企业生产地址及目前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南方电网划分,选用国家主管部门最近年份公布的相应区域电网排放因子进行计算。热力供应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暂按0.11tCO2/GJ计,待政府主管部门发布官方数据后应采用官方发布数据并保持更新。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报告主体应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制度,包括以下内容:指定专门人员负责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建立健全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台账记录。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数据和文件保存和归档管理制度。9259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七、报告内容和格式报告主体应按照附件一的格式对以下内容进行报告:(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报告主体基本信息应包括报告主体名称、单位性质、报告年度、所属行业、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填报负责人和联系人信息。(二)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主体应报告在核算和报告期内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并分别报告燃料燃烧排放量以及净购入使用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量。(三)活动水平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报告企业消耗的不同品种化石燃料及生物质混合燃料的净消耗量和相应的低位发热值。如果企业生产其他产品,则应按照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的要求报告其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四)排放因子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报告消耗的各种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数据以及报告采用的电力排放因子和热力排放因子。10260如果企业生产其他产品,则应按照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的要求报告其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11261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中国民用航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12262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中国民用航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报告主体核算了_______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基本情况二、温室气体排放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本报告真实、可靠,如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本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人(签字):年月日附表1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量报告附表2报告主体活动水平数据附表3报告主体排放因子和计算系数13263附表1报告主体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报告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燃料燃烧排放量(tCO2)净购入使用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量(tCO2)14264附表2报告主体排放活动水平数据消耗量(t,103m3)低位发热值(kJ/kg,kJ/m3)无烟煤烟煤褐煤型煤焦炭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一般煤油航空汽油(国内)航空汽油(国际)航空煤油(国内)航空煤油(国际)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石脑油石油焦其他石油制品天然气焦炉煤气化石燃料燃烧1其他煤气消耗量(t)低位发热值(kJ/kg)生物质含量(%)混合燃料(国内)生物质混合燃料燃烧2混合燃料(国际)数据单位电力净购入量MWh净购入使用电力、热力热力净购入量GJ1企业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且企业应分别统计国内航班和国际航班用于运输飞行的航空器的化石燃料消耗量。2企业应分别统计国内航班和国际航班用于运输飞行的航空器消耗的生物质混合燃料的消耗量和低位发热值以及生物质混合燃料中生物质的含量。15265附表3报告主体排放因子和计算系数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碳氧化率(%)无烟煤烟煤褐煤型煤焦炭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一般煤油航空汽油(国内)航空汽油(国际)航空煤油(国内)航空煤油(国际)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石脑油石油焦其他石油制品天然气焦炉煤气化石燃料燃烧其他煤气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碳氧化率(%)混合燃料(国内)生物质混合燃料燃烧混合燃料(国际)数据单位电力tCO2/MWh净购入电力、热力热力tCO2/GJ企业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16266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表2.1常用化石燃料相关参数缺省值燃料品种计量单位低位发热值单位热值含碳量燃料碳氧化率无烟煤吨23210kJ/kg②27.4t-C/TJ①0.94①烟煤吨22350kJ/kg②26.1t-C/TJ①0.93①褐煤吨14080kJ/kg②28.0t-C/TJ①0.96①型煤吨17460kJ/kg②33.6t-C/TJ①0.90①固体燃料焦炭吨28435kJ/kg④29.5t-C/TJ①0.93①原油吨41816kJ/kg④20.1t-C/TJ①0.98①燃料油吨41816kJ/kg④21.1t-C/TJ①0.98①汽油吨43070kJ/kg④18.9t-C/TJ①0.98①柴油吨42652kJ/kg④20.2t-C/TJ①0.98①一般煤油吨43070kJ/kg④19.6t-C/TJ①0.98①航空汽油吨44300kJ/kg③19.1t-C/TJ③1③航空煤油吨44100kJ/kg③19.5t-C/TJ①1③液化天然气吨41868kJ/kg③17.2t-C/TJ①0.98①液化石油气吨50179kJ/kg④17.2t-C/TJ①0.98①炼厂干气吨45998kJ/kg④18.2t-C/TJ①0.98①石脑油吨44500kJ/kg③20.0t-C/TJ①0.98①石油焦吨32500kJ/kg③27.5t-C/TJ①0.98①液体燃料其他石油制品吨40200kJ/kg③20.0t-C/TJ①0.98①天然气万立方米38931kJ/m3④15.3t-C/TJ①0.99①焦炉煤气万立方米17406kJ/m3②13.6t-C/TJ①0.99①气体燃料其他煤气万立方米15758.4kJ/m3②12.2t-C/TJ①0.99①注:上述数据取值来源①《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②《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2007);③《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06),④《能源统计年鉴2011》17267表2.2其他排放因子和参数缺省值名称排放因子单位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电力tCO2/MWh采用国家最新发布值热力tCO2/GJ0.1118268中国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269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为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任务,以及《“十二五”控制温室气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41号)提出的“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制度”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工作的通知》(发改气候[2014]63号),并组织了对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的研究和编制工作。本次编制的《中国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旨在帮助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准确核算和规范报告温室气体排放量,科学制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行动方案及对策,同时也为主管部门建立并实施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报告制度奠定基础。二、编制过程本指南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编制。编制组借鉴了国内外相关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报告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经过实地调研和深入研究,编制完成了《中国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270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指南在方法上力求科学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编制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油管道科技研究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三、主要内容《中国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包括正文及两个附录,其中正文分七个部分阐述了指南的适用范围、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核算边界、核算方法、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以及报告内容。本指南适用范围为在中国境内从事石油天然气生产作业的独立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核算与报告的排放源类别和气体种类主要包括燃料燃烧二氧化碳(CO2)排放、火炬燃烧CO2和甲烷(CH4)排放、工艺放空CO2和CH4排放、设备泄露CH4逃逸排放、CH4回收利用量、CO2回收利用量以及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四、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使用本指南的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应以最低一级的独立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为边界,核算和报告在运营上受其控制的所有生产设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主体如果除石油天然气生产外还存在其他生产活动且伴有温室气体排放的,还应参考其生产活动所属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核算并报告这些生产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企业应为排放量的计算提供相应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271据作为核查校验依据。企业应尽可能实测自己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为方便用户使用,本指南参考《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优良作法指南和不确定性管理》、《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等文献资料,整理了一些常见化石燃料品种相关的参数和油气系统不同设施的排放因子,供不具备实测条件的企业参考使用。鉴于企业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本指南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希望相关使用单位能及时予以反馈,以便今后不断修订完善。本指南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并负责解释和修订。272目录一、适用范围............................................1二、引用文件............................................1三、术语和定义..........................................2四、核算边界............................................5(一)企业边界........................................5(二)排放源和气体种类................................5五、核算方法.............................................7(一)燃料燃烧CO2排放.................................9(二)火炬燃烧排放...................................12(三)油气勘探业务温室气体排放.......................16(四)油气开采业务温室气体排放.......................17(五)油气处理业务温室气体排放.......................20(六)油气储运业务温室气体排放.......................23(七)CH4回收利用量..................................26(八)CO2回收利用量..................................27(九)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28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30七、报告内容............................................31(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31(二)温室气体排放量.................................31(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32(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32(五)其它希望说明的情况.............................32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33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462731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我国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任何在中国境内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的企业,均可参考本指南核算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编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如果除石油天然气生产外还存在其他生产活动且伴有温室气体排放的,还应参考其生产活动所属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核算并报告这些生产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二、引用文件本指南引用的文件主要包括:《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ISO14064-1温室气体第一部分: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2005年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GB/T476煤中碳和氢的测量方法》2742《SH/T0656石油产品及润滑剂中碳、氢、氮测定法(元素分析仪法)》《GB/T1361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GB/T8984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三、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1)石油天然气生产指在陆地或海洋,对天然原油、液态或气态天然气的开采过程,包括油气勘探、钻井、集输、分离处理、存储、运输等活动。(2)油气勘探是指为了识别勘探区域,探明油气储量而进行的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及相关活动。(3)油气开采对油藏或气藏中的原油、天然气通过油井或气井采到地面的整套工艺技术,包括井下作业、矿场集输,以及海上平台到岸上的传输、装卸和存储活动。(4)油气处理指油气分离、原油稳定处理以及从石油或天然气中脱除杂质、水分、酸性气体等净化过程。(5)油气储运2753主要指石油天然气的长距离管道输送与储存,包括海底管道、地下储气库、液化天然气进/出口站接受液化天然气、存储液化天然气、再次气化液化天然气以及把再次气化的天然气运到天然气传送或配送设施的过程。(6)温室气体指大气层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和人为的气态成分。大气层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和人为的气态成分。《京都议定书》附件A所规定的六种温室气体分别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本指南要求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同时核算CO2和CH4两种温室气体。(7)报告主体具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的独立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8)燃料燃烧排放指化石燃料出于能源使用目的1(9)火炬燃烧排放的有意氧化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指出于安全等目的将石油天然气生产各个业务环节的可燃废气在排放前进行燃烧处理而产生的CO2和CH4排放。1指燃料燃烧的目的是为了给某流程提供热量或机械功。2764(10)工艺放空排放指油气生产过程中除燃料燃烧和火炬排放之外,因工艺要求有意释放到大气中的废气流携带的温室气体排放。(11)逃逸排放指非有意的、由于设备本身泄漏引起的无组织排放。(12)CH4回收利用指报告主体将工艺放空废气流中携带的CH4加以回收利用从而免于排放到大气中的CH4。(13)CO2回收利用由报告主体产生的、但又被回收作为生产原料自用或作为产品外供给其它单位从而免于排放到大气中的CO2。(14)净购入电力和净购入热力隐含的CO2排放主要指报告主体在报告期内净购入的电力或热力(蒸汽、热水)所对应的生产过程中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15)活动水平指报告主体在报告期内导致了某种温室气体排放或清除的人为活动量,例如各种燃料的消耗量、原料的使用量、产品产量、外购电力量、外购蒸汽量等。(16)排放因子量化单位活动水平温室气体排放量或清除量的系数。排放因子通常基于抽样测量或统计分析获得,表示在给定操作条件下某一活动水2775平的代表性排放率或清除率。(17)碳氧化率指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被氧化的比率,表征燃料燃烧的充分性。四、核算边界(一)企业边界报告主体应以独立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为企业边界,核算和报告在运营上受其控制的所有生产设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设施范围包括与石油天然气生产直接相关的油气勘探、油气开采、油气处理及油气储运各个业务环节的基本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生产系统,其中辅助生产系统包括厂区内的动力、供电、供水、采暖、制冷、机修、化验、仪表、仓库(原料场)、运输等,附属生产系统包括生产指挥管理系统(厂部)以及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如职工食堂、车间浴室等)。(二)排放源和气体种类报告主体应核算的排放源类别和气体种类包括:(1)燃料燃烧CO2排放,主要指石油天然气生产各个业务环节化石燃料用于动力或热力供应的燃烧过程产生的CO2排放;(2)火炬燃烧排放,出于安全等目的,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通常将各生产活动产生的可燃废气集中到一至数只火炬系统中进行排放前的燃烧处理。火炬燃烧除了CO2排放外,还可能产生少量的CH4排放,石油天然气生产的火炬系统需同时核算CO2和CH4排放;2786(3)工艺放空排放,主要指石油天然气生产各业务环节通过工艺装置泄放口或安全阀门有意释放到大气中的CH4或CO2气体,如驱动气动装置运转的天然气排放、泄压排放、设备吹扫排放、工艺过程尾气排放、储罐溶解气排放等。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业务环节较多且各具特色,其工艺放空排放应区分不同业务环节分开核算;(4)CH4逃逸排放,主要是指石油天然气生产各业务环节由于设备泄漏产生的无组织CH4排放,如阀门、法兰、泵轮密封、压缩机密封、减压阀、取样接口、工艺排水、开口管路、套管、储罐泄漏及未被定义为工艺放空的其他压力设备泄漏;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业务环节较多且各具特色,其逃逸排放应区分不同业务环节分开核算;(5)CH4回收利用量,主要指企业通过节能减排技术回收工艺放空废气流中携带的CH4从而免于排放到大气中的那部分CH4。CH4回收利用量可从企业总排放量中予以扣除;(6)CO2回收利用量,主要指企业回收燃料燃烧或工艺放空过程产生的CO2作为生产原料或外供产品从而免于排放到大气中的那部分CO2。CO2回收利用量可从企业总排放量中予以扣除。因缺乏适当的核算方法暂不考虑CO2地质埋存或驱油的减排问题;(7)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该部分排放实际上发生在生产这些电力或热力的企业,但由报告主体的消费活动引起,依照约定也计入报告主体名下。2797图1石油天然气生产业务温室气体排放源及气体种类示意图五、核算方法在确定了核算边界以后,可采取以下步骤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1)识别企业所拥有的温室气体排放业务环节,确定排放源类别及气体种类;(2)选择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公式;(3)获取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4)将收集的数据代入计算公式从而得到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5)按照规定的格式,描述、归纳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过程和结果。报告主体的温室气体(GHG)排放总量等于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量,加上火炬燃烧排放量,加上各个业务环节的工艺放空排放和逃逸排放之和(其中非CO2气体应按全球增温潜势,即GWP值,折算成CO2当量),减去企业的CH4和CO2回收利用量,再加上企业净购入电力和净购入热力的隐含CO2排放量。公式如下:2808𝐸GHG=ECO2_燃烧+EGHG_火炬+��EGHG_工艺+EGHG_逃逸�𝑠𝑠−RCH4_回收×GWPCH4−RCO2_回收+ECO2_净电+ECO2_净热……(1)式中,𝐸GHG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单位为吨CO2当量;ECO2_燃烧为企业由于化石燃料燃烧活动产生的CO2排放,单位为吨CO2;EGHG_火炬为企业因火炬燃烧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单位为吨CO2当量;EGHG_工艺为企业各业务类型的工艺放空排放,单位为吨CO2当量;EGHG_逃逸为企业各业务类型的设备逃逸排放,单位为吨CO2当量;s为企业涉及的业务类型,包括油气勘探、油气开采、油气处理、油气储运业务;RCH4_回收为企业的CH4回收利用量,单位为吨CH4;GWPCH4为CH4相比CO2的全球变暖潜势(GWP)值。根据IPCC第二次评估报告,100年时间尺度内1吨CH4相当于21吨CO2的增温能力,因此GWPCH4等于21;RCO2_回收为企业的CO2回收利用量,单位为吨CO2;ECO2_净电为企业净购入电力隐含的CO2排放,单位为吨CO2;ECO2_净热为企业净购入热力隐含的CO2排放,单位为吨CO2。2819(一)燃料燃烧CO2排放1.计算公式企业的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量基于企业边界内各个燃烧设施分品种的化石燃料燃烧量,乘以相应的燃料含碳量和碳氧化率,再逐层累加汇总得到,公式如下:ECO2_燃烧=���𝐴𝐷𝑖,𝑗×CC𝑖,𝑗×𝑂𝐹𝑖,𝑗×4412�𝑖𝑗……(2)式中,ECO2_燃烧为企业的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量,单位为吨CO2;i为化石燃料的种类;j为燃烧设施序号;ADi,j为燃烧设施j内燃烧的化石燃料品种i消费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以吨为单位,对其他气体燃料以气体燃料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万Nm3)为单位,非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需转化成标况下进行计算;CCi,j为设施j内燃烧的化石燃料i的含碳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以吨碳/吨燃料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吨碳/万Nm3为单位;OFi,j为燃烧的化石燃料i的碳氧化率,取值范围为0~1。2.数据的监测与获取分品种的化石燃料燃烧活动水平数据应根据企业能源消费原始记录或统计台帐确定,指明确送往各类燃烧设备作为燃料燃烧的化石28210燃料部分,包括企业自产及回收的能源品种。1)化石燃料含碳量有条件的企业应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定期检测燃料的含碳量,燃料含碳量的测定应遵循《GB/T476煤中碳和氢的测量方法》、《SH/T0656石油产品及润滑剂中碳、氢、氮测定法(元素分析仪法)》、《GB/T1361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或《GB/T8984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等相关标准,其中对煤炭应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测,并根据燃料入厂量或月消费量加权平均作为该煤种的含碳量;对油品可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测,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油品的含碳量;对天然气等气体燃料可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半年至少检测一次气体组分,然后根据每种气体组分的体积浓度及该组分化学分子式中碳原子的数目计算含碳量:𝐶𝐶𝑔=��12×𝐶𝑁𝑛×𝑉𝑛22.4×10�𝑛……(3)式中,n为待测气体的各种气体组分;CCg为待测气体g的含碳量,单位为吨碳/万Nm3;𝑉𝑛为待测气体每种气体组分n的体积浓度,取值范围0~1;𝐶𝑁𝑛为气体组分n化学分子式中碳原子的数目;2831112为碳的摩尔质量,单位为kg/kmol;22.4为标准状况下理想气体摩尔体积,单位为Nm3/kmol。对常见商品燃料也可定期检测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再按公式(4)估算燃料的含碳量。CC𝑖=𝑁𝐶𝑉𝑖×𝐸𝐹𝑖……(4)式中,iCC为化石燃料品种i的含碳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以吨碳/吨燃料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吨碳/万Nm3为单位;𝑁𝐶𝑉𝑖为化石燃料品种i的低位发热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以百万千焦(GJ)/吨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GJ/万Nm3为单位。EF𝑖为燃料品种i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GJ。常见商品能源的单位热值含碳量见附录二表2.1。燃料低位发热量的测定应遵循《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等相关标准,其中对煤炭应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测,以燃料入厂量或月消费量加权平均作为该燃料品种的低位发热量;对油品可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测,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油品的低位发热量;对天然气等气体燃料可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测,取算术平均值作为低位发热量。28412没有实测条件的企业也可以参考附录二表2.1对一些常见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量直接取缺省值。2)燃料碳氧化率液体燃料的碳氧化率可取缺省值0.98;气体燃料的碳氧化率可取缺省值0.99;固体燃料可参考附表1按品种取缺省值。(二)火炬燃烧排放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火炬燃烧可分为正常工况下的火炬气燃烧及由于事故导致的火炬气燃烧两种,考虑到两种火炬气的数据监测基础不同,建议分别核算;另外,考虑到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火炬气CH4含量较高且火炬气燃烧不充分,因此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的火炬燃烧排放应同时考虑CO2及CH4排放。E𝐺𝐻𝐺_火炬=E𝐶𝑂2_正常火炬+E𝐶𝑂2_事故火炬+�E𝐶𝐻4_正常火炬+E𝐶𝐻4_事故火炬�×𝐺𝑊𝑃𝐶𝐻4……(5)式中,E𝐶𝑂2_火炬火炬燃烧产生的CO2排放,单位为吨CO2;E𝐶𝑂2_正常火炬为正常工况下火炬系统产生的CO2排放,单位为吨CO2;E𝐶𝑂2_事故火炬为由于事故火炬产生的CO2排放,单位为吨CO2;E𝐶𝐻4_正常火炬为正常工况下火炬系统产生的CH4排放,单位为吨CH4;E𝐶𝐻4_事故火炬为事故火炬产生的CH4排放,单位为吨CH4。285131.正常工况火炬温室气体排放:1)计算公式E𝐶𝑂2_正常火炬=��Q正常火炬×�𝐶𝐶非𝐶𝑂2×OF×4412+𝑉𝐶𝑂2×19.7��𝑖𝑖……(6)E𝐶𝐻4_正常火炬=��Q正常火炬×𝑉𝐶𝐻4×(1−𝑂𝐹)×7.17�𝑖𝑖……(7)上式中,𝑖为火炬系统序号;Q正常火炬为正常生产状态下第𝑖号火炬系统的火炬气流量,单位为万Nm3;𝐶𝐶非𝐶𝑂2为火炬气中除CO2外其他含碳化合物的总含碳量,单位为吨碳/万Nm3,计算方法见公式(8);OF为第𝑖号火炬系统的碳氧化率,如无实测数据可采用缺省值0.98;𝑉𝐶𝑂2为火炬气中CO2的体积浓度,取值范围为0~1,如火炬气中CO2的体积浓度为2%,则𝑉𝐶𝑂2取0.02;𝑉𝐶𝐻4为火炬气中CH4的体积浓度;4412为碳与二氧化碳转换系数;19.7为C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单位为吨/万Nm3;7.17为CH4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单位为吨/万Nm3。286142)数据的监测与获取对于正常工况下的火炬系统,可根据流量监测系统、工程计算或类似估算方法获得报告期内火炬气流量Q正常火炬。公式(6)及公式(7)中火炬气的CO2和CH4气体浓度应根据气体组分分析仪或火炬气来源获取,火炬气中除CO2外其它含碳化合物的含碳量𝐶𝐶非𝐶𝑂2,应根据每种气体组分的体积浓度及该组分化学分子式中碳原子的数目按下式计算含碳量:𝐶𝐶非𝐶𝑂2=��12×𝑉𝑛×𝐶𝑁𝑛×1022.4�𝑛……(8)式中,𝑛为火炬气的各种气体组分,CO2除外;𝐶𝐶非𝐶𝑂2为火炬气中除CO2外的其它含碳化合物的含碳量,单位为吨碳/万Nm3;V𝑛为火炬气中除CO2外的第n种含碳化合物(包括一氧化碳)的体积浓度,取值范围0~1,如某含碳化合物的体积浓度为90%,则𝑉𝑛取0.9;𝐶𝑁𝑛为火炬气中第n种含碳化合物(包括一氧化碳)化学分子式中的碳原子数目。287152.事故火炬温室气体排放:1)计算公式目前我国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由于事故导致的火炬气燃烧一般无具体监测,直接获取火炬气流量数据非常困难,建议以事故设施通往火炬的平均气体流量及事故持续时间为基础估算事故火炬燃烧量,并进而估算事故火炬燃烧的CO2和CH4排放量:𝐸𝐶𝑂2_事故火炬=�𝐺𝐹事故,𝑗×𝑇事故,𝑗×�𝐶𝐶�非𝐶𝑂2�𝑗×OF×4412+𝑉(𝐶𝑂2)𝑗×19.7�𝑗……(9)𝐸𝐶𝐻4_事故火炬=��𝐺𝐹事故,𝑗×𝑇事故,𝑗×𝑉𝐶𝐻4×(1−𝑂𝐹)×7.17�j𝑗……(10)上式中,j为事故次数;𝐺𝐹事故,𝑗为报告期内第j次事故状态时的火炬气流速度,单位为万Nm3/小时;𝑇事故,𝑗为报告期内第j次事故的持续时间,单位为小时;𝐶𝐶�非𝐶𝑂2�𝑗为第j次事故火炬气中除CO2外其他含碳化合物的总含碳量,单位为吨碳/万Nm3,计算方法参见公式(8);OF为火炬燃烧的碳氧化率,如无实测数据可采用缺省值0.98;𝑉(𝐶𝑂2)𝑗为第j次事故火炬气中CO2的体积浓度;28816𝑉𝐶𝐻4为事故火炬气中CH4的体积浓度。2)数据的监测与获取事故火炬的持续时间𝑇事故,𝑗及平均气体流量𝐺𝐹事故,𝑗应参考事故调查报告取值。事故火炬气的CO2和CH4气体浓度应根据气体组分分析仪或事故火炬气来源获取,火炬气中除CO2外其它含碳化合物的含碳量𝐶𝐶非𝐶𝑂2,应根据每种气体组分的体积浓度及该组分化学分子式中碳原子的数目按公式(8)计算含碳量。(三)油气勘探业务温室气体排放油气勘探业务发生的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在“燃料燃烧CO2排放”下核算和报告;油气勘探业务发生的火炬燃烧排放在“火炬燃烧排放”下核算和报告;油气勘探业务工艺放空CH4排放核算方法如下。1.计算公式根据国内目前油气勘探工艺,油气勘探环节CH4等易燃气体直接放空的情形很少。可能的情形是天然气试井时的无阻放空过程,通常都会加以回收或通过火炬燃烧处理。如果直接放空,则需按公式(11)计算CH4排放量:𝐸𝐶𝐻4_试井=��Q𝑘×H𝑘×𝑉𝐶𝐻4,𝑘×7.17×10−4�𝑁𝑘=1……(11)式中,28917𝐸𝐶𝐻4_试井为天然气井试井作业时直接排放的CH4量,单位为吨CH4;k为试井作业时直接放空的天然气井序号;Q𝑘为第k个实施无阻放空试井作业的天然气井的无阻流量,无阻流量需折算成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计,单位为Nm3/小时;H𝑘为报告期内第k个天然气井进行试井作业的作业时数,单位为小时;𝑉𝐶𝐻4,𝑘为第k个天然气井排放气中的CH4体积浓度,取值范围0~1;7.17为CH4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单位为吨/万Nm3。2.数据的监测与获取公式(11)中天然气井的无阻流量Q𝑘及排放气中CH4体积浓度𝑉𝐶𝐻4,𝑘根据企业实测数据取算术平均值,作业时数H𝑘根据企业运行记录获取。(四)油气开采业务温室气体排放油气开采业务发生的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在“燃料燃烧CO2排放”下核算和报告;油气开采业务发生的火炬燃烧排放在“火炬燃烧排放”下核算和报告。油气开采业务工艺放空CH4排放及CH4逃逸排放主要发生于原油开采中的井口装置、单井储油装置、接转站、联合站及天然气开采中的井口装置、集气站、计量/配气站及储气站等。它们的核算方法如下:290181.油气开采业务工艺放空排放1)计算公式油气开采工艺放空CH4排放可根据油气开采环节各类设施的数量及不同设施的工艺放空排放因子进行计算:𝐸𝐶𝐻4_开采放空=��𝑁𝑢𝑚𝑗×𝐸𝐹𝑗�𝑗……(12)式中,𝐸𝐶𝐻4_开采放空为油气开采环节产生的工艺放空CH4排放量,单位为吨CH4;j为油气开采系统中的装置类型,包括原油开采的井口装置、单井储油装置、接转站、联合站及天然气开采中的井口装置、集气站、计量/配气站、储气站等;𝑁𝑢𝑚𝑗为第j个装置的数量,单位为个;𝐸𝐹𝑗为第j个装置的工艺放空CH4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H4/(年·个)。2)数据的监测与获取公式(12)中不同类型装置的数量𝑁𝑢𝑚𝑗采用企业实际生产运行数据,不同类型装置的工艺放空CH4排放因子𝐸𝐹𝑗应优先采用企业实测值,无实测条件的企业可参考附录二表2.2根据相应的装置类型选用缺省值。291192.油气开采业务CH4逃逸排放1)计算公式油气开采业务CH4逃逸排放可根据油气开采环节各类设施的数量及不同设施的CH4逃逸排放因子进行计算:𝐸𝐶𝐻4_开采逃逸=��𝑁𝑢𝑚𝑜𝑖𝑙,𝑗×𝐸𝐹𝑜𝑖𝑙,𝑗�𝑗+��𝑁𝑢𝑚𝑔𝑎𝑠,𝑗×𝐸𝐹𝑔𝑎𝑠,𝑗�𝑗……(13)式中,𝐸𝐶𝐻4_开采逃逸为原油开采或天然气开采中所有设施类型(包括原油开采的井口装置、单井储油装置、接转站、联合站及天然气开采中的井口装置、集气站、计量/配气站、储气站等)产生的CH4逃逸排放,单位为吨CH4;𝑗为不同的设施类型;𝑁𝑢𝑚𝑜𝑖𝑙,𝑗为原油开采业务所涉及的泄漏设施类型数量,单位为个;𝐸𝐹𝑜𝑖𝑙,𝑗为原油开采业务中涉及到的每种设施类型j的CH4逃逸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H4/(年·个);𝑁𝑢𝑚𝑔𝑎𝑠,𝑗为天然气开采业务所涉及的泄漏设施类型数量,单位为个;𝐸𝐹𝑔𝑎𝑠,𝑗为天然气开采业务中涉及到的每种设施类型j的CH4逃逸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H4/(年·个)。292202)数据的监测与获取公式(13)中不同类型设施的数量𝑁𝑢𝑚𝑜𝑖𝑙,𝑗及𝑁𝑢𝑚𝑔𝑎𝑠,𝑗采用企业实际生产运行数据,不同类型设施的CH4逃逸排放因子𝐸𝐹𝑜𝑖𝑙,𝑗及𝐸𝐹𝑔𝑎𝑠,𝑗应优先采用企业实测值,无实测条件的企业可参考附录二表2.2根据相应的装置类型选用缺省值。(五)油气处理业务温室气体排放油气处理业务发生的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在“燃料燃烧CO2排放”下核算和报告;油气处理业务发生的火炬燃烧排放在“火炬燃烧排放”下核算和报告;油气处理业务工艺放空排放和逃逸排放核算方法如下。1.油气处理业务工艺放空排放油气处理业务的工艺放空排放主要发生在天然气处理的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包括CH4和CO2。每种温室气体的核算方法如下:1)天然气处理过程工艺放空CH4排放①计算公式天然气处理过程工艺放空的CH4排放,主要发生在乙二醇脱水装置乙二醇的再生阶段,其CH4排放量可采用以下公式计算:𝐸𝐶𝐻4_气处理放空=Q𝑔𝑎𝑠×EF𝐶𝐻4_气处理放空……(14)29321式中,𝐸𝐶𝐻4_气处理放空为天然气处理过程中工艺放空CH4排放,单位为吨CH4;Q𝑔𝑎𝑠为天然气处理量,单位为亿Nm3;EF𝐶𝐻4_气处理放空为天然气处理过程中工艺放空CH4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H4/亿Nm3。②数据的监测与获取公式(14)中天然气处理量采用企业台账记录数据,天然气处理的CH4排放因子应优先采用企业实测值,无实测条件的企业可从附录二表2.2中选用缺省值。2)天然气处理过程工艺放空CO2排放①计算公式天然气处理过程中酸气脱除(包括胺、膜和分子筛等工艺)、CO2脱除等工艺还可能产生CO2排放,其CO2排放量可根据酸性气体去除设备的进口、出口气体流量及气体中CO2体积浓度并利用公式(15)来计算CO2排放量。𝐸𝐶𝑂2_酸气脱除=�(𝑄𝑖𝑛,𝑘×𝑉𝐶𝑂2,𝑖𝑛,𝑘−𝑄𝑜𝑢𝑡,𝑘×𝑉𝐶𝑂2,𝑜𝑢𝑡,𝑘)×4422.4×10𝑁𝑘=1……(15)29422式中,𝐸𝐶𝑂2_酸气脱除为酸气脱除过程中产生的CO2年排放量,单位为吨CO2;𝑘为脱酸设备序号;𝑄𝑖𝑛,𝑘为进入第k套酸气脱除设备处理的气体体积,单位为万Nm3;𝑉𝐶𝑂2,𝑖𝑛,𝑘第k套酸气脱除设备入口处(未处理)气体中CO2体积浓度,取值范围0~1;𝑄𝑜𝑢𝑡,𝑘为经过第k套酸气脱除设备处理后的气体体积,单位为万Nm3;𝑉𝐶𝑂2,𝑜𝑢𝑡,𝑘为经过第k套酸气脱除设备处理后的气体中CO2体积浓度,取值范围0~1;44为CO2气体的摩尔质量,单位为kg/kmol。②数据的监测与获取流入和流出酸性气体脱除设备的天然气流量需通过连续流量计量仪进行监测;如果没有连续流量计量仪,也可采用其它方法确定气体流量。对酸气脱除前后的CO2体积浓度推荐采用连续气体分析仪的测量结果。如果没有安装连续气体分析仪,可每月取样测试CO2浓度并取算术平均值。295232.油气处理业务CH4逃逸排放1)计算公式油气处理业务的CH4逃逸排放主要发生在天然气处理环节,天然气处理过程的CH4逃逸排放可根据天然气处理量估算,公式如下:𝐸𝐶𝐻4_气处理逃逸=Q𝑔𝑎𝑠×EF𝐶𝐻4_气处理逃逸……(16)式中,𝐸𝐶𝐻4_气处理逃逸为天然气处理过程CH4逃逸排放,单位为吨CH4;Q𝑔𝑎𝑠为天然气的处理量,单位为亿Nm3;EF𝐶𝐻4_气处理逃逸为单位天然气处理量的CH4逃逸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H4/亿Nm3天然气。2)数据的监测与获取公式(16)中天然气处理量采用企业台账记录数据,CH4逃逸排放因子应优先采用企业实测值,无实测条件的企业可参考附录二表2.2选用缺省值。(六)油气储运业务温室气体排放油气储运业务发生的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在“燃料燃烧CO2排放”下核算和报告;油气储运业务发生的火炬燃烧排放在“火炬燃烧排放”下核算和报告;油气储运业务工艺放空排放和逃逸排放核算29624方法如下。1.油气储运业务工艺放空排放1)计算公式油气储运环节的工艺放空排放主要源于压气站/增压站、管线(逆止阀)、计量站/分输站、清管站等的放空活动。这些设施产生的工艺放空排放根据设施数量及不同设施的工艺放空排放因子进行计算:𝐸𝐶𝐻4_气输放空=��𝑁𝑢𝑚𝑗×𝐸𝐹𝑗�𝑗……(17)式中,𝐸𝐶𝐻4_气输放空为天然气输送环节产生的工艺放空排放量,单位为吨CH4;j为天然气输送环节不同的设施类型,包括压气站/增压站、计量站/分输站、管线(逆止阀)、清管站等;𝑁𝑢𝑚𝑗为第j个油气输送设施的数量,单位为个;𝐸𝐹𝑗为第j个油气输送设施的工艺放空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H4/(年·个)。2)数据的监测与获取公式(17)中不同类型装置的数量𝑁𝑢𝑚𝑖采用企业实际生产运行数据,不同类型设施的工艺放空排放因子𝐸𝐹𝑖应优先采用企业实测值,29725无实测条件的企业可参考附录二表2.2根据相应的装置类型选用缺省值。2.油气储运业务CH4逃逸排放油气储运业务CH4逃逸排放主要来自原油和天然气输送过程中的逸散和泄漏损失。成品油输送过程中逸散损失很低,因此不要求计算成品油输送的CH4逃逸排放。1)计算公式原油输送过程中产生的CH4逃逸排放主要源于原油输送管道的泄漏,可根据原油输送量估算,公式如下:𝐸𝐶𝐻4_油输逃逸=𝑄𝑜𝑖𝑙×EF𝐶𝐻4_油输逃逸……(18)式中,𝐸𝐶𝐻4_油输逃逸为原油输送过程中产生的CH4逃逸排放,单位为吨CH4;𝑄𝑜𝑖𝑙为原油输送量,单位为亿吨;EF𝐶𝐻4_油输逃逸为原油输送的CH4逃逸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H4/亿吨原油。天然气输送环节的逃逸排放主要来源于阀门、压气站/增压站、计量站/分输站、管线(逆止阀)等设施的泄漏,可以根据各设施的29826数量及不同设施的CH4逃逸排放因子进行计算:𝐸𝐶𝐻4_气输逃逸=��𝑁𝑢𝑚𝑗×𝐸𝐹𝑗�𝑗……(19)式中,𝐸𝐶𝐻4_气输逃逸为天然气输送过程中产生的CH4逃逸排放,单位为吨CH4;𝑁𝑢𝑚𝑗为天然气输送过程中产生逃逸排放的设施j(包括天然气输送环节中的压气站/增压站、计量站/分输站、管线逆止阀等)的数量,单位为个;𝐸𝐹𝑗为每个设施j的CH4逃逸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H4/(年·个)。2)数据的监测与获取天然气输送环节不同类型设施的数量采用企业实际生产运行数据,不同类型设施的CH4逃逸排放因子应优先采用企业实测值,无实测条件的企业可参考附录二表2.2根据相应的装置类型选用缺省值。(七)CH4回收利用量1.计算公式报告主体如果进行了CH4回收且前述的工艺放空CH4排放因子没有反映CH4回收技术的效果,则按下式计算CH4回收利用量并从企业的CH4排放总量中予以扣除:29927𝑅𝐶𝐻4_回收=𝑄𝑟𝑒×𝑃𝑈𝑅𝐶𝐻4×7.17……(20)式中,𝑅𝐶𝐻4_回收为报告主体的CH4回收利用量,单位为吨CH4;𝑄𝑟𝑒为报告主体回收的CH4气体体积,单位为万Nm3;𝑃𝑈𝑅𝐶𝐻4为CH4气体的纯度(CH4体积浓度),取值范围为0~1;7.17为CH4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单位为吨/万Nm3。2.数据的监测与获取报告主体回收的CH4气体体积应根据企业台帐或统计报表来确定。CH4气体的纯度应根据企业台帐记录来确定。(八)CO2回收利用量1.计算公式报告主体的CO2回收利用量按下式计算:𝑅𝐶𝑂2_回收=𝑄𝑟𝑒×𝑃𝑈𝑅𝐶𝑂2×19.7……(21)式中,𝑅𝐶𝑂2_回收为报告主体的CO2回收利用量,单位为吨CO2;𝑄𝑟𝑒为报告主体回收的CO2气体体积,单位为万Nm3;𝑃𝑈𝑅𝐶𝑂2为CO2气体的纯度(CO2体积浓度),取值范围为0~1。300282.数据的监测与获取报告主体回收的CO2气体体积应根据企业台帐或统计报表来确定。CO2气体的纯度应根据企业台帐记录来确定。(九)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1.计算公式企业净购入的电力消费引起的CO2排放以及净购入的热力消费引起的CO2排放分别按公式(22)和(23)计算:ECO2_净电=AD电力×EF电力……(22)ECO2_净热=AD热力×EF热力……(23)式中,ECO2_净电为企业净购入的电力消费引起的CO2排放,单位为吨CO2;ECO2_净热为企业净购入的热力消费引起的CO2排放,单位为吨CO2;AD电力为企业净购入的电力消费,单位为MWh;AD热力为企业净购入的热力消费,单位为GJ;𝐸𝐹电力为电力供应的CO2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O2/MWh;EF热力为热力供应的CO2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O2/GJ。2.数据的监测与获取企业净购入的电力消费量,以企业和电网公司结算的电表读数或30129企业能源消费台帐或统计报表为据,等于购入电量与外供电量的净差。企业净购入的热力消费量,以热力购售结算凭证或企业能源消费台帐或统计报表为据,等于购入蒸汽、热水的总热量与外供蒸汽、热水的总热量之差。以质量单位计量的热水可按公式(24)转换为热量单位:𝐴𝐷热水=𝑀𝑎𝑤×(𝑇𝑤−20)×4.1868×10−3……(24)式中,𝐴𝐷热水为热水的热量,单位为GJ;𝑀𝑎𝑤为热水的质量,单位为吨热水;𝑇𝑤为热水温度,单位为℃;4.1868为水在常温常压下的比热,单位为kJ/(kg·℃)。以质量单位计量的蒸汽可按公式(25)转换为热量单位:𝐴𝐷蒸汽=𝑀𝑎𝑠𝑡×(𝐸𝑛𝑠𝑡−83.74)×10−3……(25)式中,AD蒸汽为蒸汽的热量,单位为GJ;𝑀𝑎𝑠𝑡为蒸汽的质量,单位为吨蒸汽;𝐸𝑛𝑠𝑡为蒸汽所对应的温度、压力下每千克蒸汽的热焓,单位为kJ/kg,区别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可分别查阅附录二表2.3和表2.4。30230电力供应的CO2排放因子等于企业生产场地所属区域电网的平均供电CO2排放因子,应根据主管部门的最新发布数据进行取值。热力供应的CO2排放因子应优先采用供热单位提供的CO2排放因子,不能提供则按0.11吨CO2/GJ计。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报告主体应建立企业温室气体年度报告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工作:(1)建立企业温室气体量化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组织方式、负责机构、工作流程等;(2)建立企业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一览表,确定合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形成文件并存档;(3)为计算过程涉及到的每项参数制定可行的监测计划,监测计划的内容应包括:待测参数、采样点或计量设备的具体位置、采样方法和程序、监测方法和程序、监测频率或时间点、数据收集或交付流程、负责部门、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QA/QC)程序等。企业应指定相关部门和专人负责数据的取样、监测、分析、记录、收集、存档工作。如果某些排放因子计算参数采用缺省值,则应说明缺省值的数据来源和定期检查更新的计划;(4)制定计量设备的定期校准检定计划,按照相关规程对所有计量设备定期进行校验、校准。若发现设备性能未达到相关要求,企业应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和矫正措施;30331(5)制定数据缺失、生产活动或报告方法发生变化时的应对措施。若核算某项排放所需的活动水平或排放因子数据缺失,企业应采用适当的估算方法确定相应时期和缺失参数的保守替代数据;(6)建立文档管理规范,保存、维护有关温室气体年度报告的文档和数据记录,确保相关文档在第三方核查以及向主管部门汇报时可用;(7)建立数据的内部审核和验证程序,通过不同数据源的交叉验证、统计核算期内数据波动情况、与多年历史运行数据的比对等主要逻辑审核关系,确保活动水平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七、报告内容报告主体应按照附件一的格式对以下内容进行报告:(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报告主体基本信息应包括报告主体名称、报告年度、单位性质、所属行业、组织或分支机构、地理位置(包括注册地和生产地)、成立时间、发展演变、法定代表人、填报负责人及其联系方式等。(二)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主体应以CO2当量的形式报告本企业在整个报告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并分别以质量单位报告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量、火炬燃烧CO2及CH4排放量、工艺放空CH4及CO2排放量、CH4逃逸排放量、CH4及CO2回收利用量、企业净购入电力和热力的隐含CO2排放量,以及本指南未涉及的但依照主管部门发布的其他指南应30432予核算和报告的相关温室气体排放源及排放量。(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报告主体应结合核算边界和排放源的划分情况,分别报告所核算的各个排放源的活动水平数据,并详细阐述它们的监测计划及执行情况,包括数据来源或监测地点、监测方法、记录频率等。(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报告主体应分别报告各项活动水平数据所对应的含碳量或其它排放因子计算参数,如实测则应介绍监测计划及执行情况,否则说明它们的数据来源、参考出处、相关假设及其理由等。(五)其它希望说明的情况分条阐述企业希望在报告中说明的其他问题或对指南的修改建议。30533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中国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30634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中国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报告主体核算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基本情况二、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五、其它希望说明的情况本报告真实、可靠,如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本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人(签字):年月日30735附表1报告主体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汇总表附表2重点燃烧设施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3其它燃烧设施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4火炬燃烧排放的活动水平和气体成分数据一览表附表5油气勘探业务工艺放空排放活动水平数据一览表附表6油气开采业务工艺放空排放活动水平及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7油气开采业务CH4逃逸排放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8油气处理业务工艺放空排放活动水平及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9油气处理业务CH4逃逸排放活动水平及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10油气储运业务放空排放活动水平及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11油气储运业务CH4逃逸排放活动水平及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12CH4回收利用量数据一览表附表13CO2回收利用量数据一览表附表14净购入电力和热力活动水平及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30836附表1报告主体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汇总表源类别油气勘探业务1(单位:吨)油气开采业务1(单位:吨)油气处理业务1(单位:吨)油气储运业务1(单位:吨)排放量小计(单位:吨)温室气体排放量2(单位:吨CO2当量)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火炬燃烧CO2排放火炬燃烧CH4排放工艺放空CH4排放工艺放空CO2排放逃逸CH4排放CH4回收利用量CO2回收利用量企业净购入电力的隐含CO2排放企业净购入热力的隐含CO2排放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不包括净购入电力和热力的隐含CO2排放包括净购入电力和热力的隐含CO2排放注:1某些排放源如果没有分业务环节核算或不能拆分到业务环节,则在相应业务栏下填写“IE”,意思是包含在别处计算,同时直接在“排放量小计”栏填报排放量;2CH4排放量转化为CO2当量的公式:CO2当量=CH4排放量×21。30937附表2重点燃烧设施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1燃料品种燃烧量(吨或万Nm3)含碳量(吨碳/吨或吨碳/万Nm3)碳氧化率(%)数据来源低位发热量2(GJ/吨或GJ/万Nm3)数据来源单位热值含碳量2(吨碳/GJ)数据来源无烟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烟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褐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洗精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它洗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型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焦炭□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原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燃料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汽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柴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喷气煤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一般煤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石脑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石油焦□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液化天然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液化石油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31038附表2重点燃烧设施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续)燃料品种燃烧量(吨或万Nm3)含碳量(吨碳/吨或吨碳/万Nm3)碳氧化率(%)数据来源低位发热量2(GJ/吨或GJ/万Nm3)数据来源单位热值含碳量2(吨碳/GJ)数据来源其它石油制品□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焦炉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高炉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转炉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它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天然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炼厂干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它能源品种3□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注:1年排放达1万吨CO2及以上的燃烧设施为重点燃烧设施。报告主体应为每个重点燃烧设施分别复制、填写本表。2对于通过燃料低位发热量及单位热值含碳量来估算燃料含碳量的情景请填报本栏。3报告主体实际燃烧的能源品种如未在表中列出请自行添加。31139附表3其它燃烧设施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燃料品种燃烧量1(吨或万Nm3)含碳量(吨碳/吨或吨碳/万Nm3)碳氧化率(%)数据来源低位发热量2(GJ/吨或GJ/万Nm3)数据来源单位热值含碳量2(吨碳/GJ)数据来源无烟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烟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褐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洗精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它洗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型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焦炭□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原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燃料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汽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柴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喷气煤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一般煤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石脑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石油焦□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液化天然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液化石油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它石油制品□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31240附表3其它燃烧设施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续)燃料品种燃烧量1(吨或万Nm3)含碳量(吨碳/吨或吨碳/万Nm3)碳氧化率(%)数据来源低位发热量2(GJ/吨或GJ/万Nm3)数据来源单位热值含碳量2(吨碳/GJ)数据来源焦炉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高炉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转炉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它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天然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炼厂干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它能源品种3□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注:1除重点燃烧设施之外的其它所有燃烧设施分品种的燃料燃烧量之和。2对于通过燃料低位发热量及单位热值含碳量来估算燃料含碳量的情景请填报本栏。3报告主体实际燃烧的能源品种如未在表中列出请自行添加。31341附表4火炬燃烧排放的活动水平和气体成分数据一览表火炬系统序号火炬气流量(万Nm3)除CO2外其它含碳化合物的总含碳量(吨碳/万Nm3)火炬气i中CO2的体积浓度(%)火炬气i中CH4的体积浓度(%)火炬燃烧的碳氧化率数据来源数据来源火炬系统1□监测值□估算值□检测值□估算值火炬系统2□监测值□估算值□检测值□估算值火炬系统…1□监测值□估算值□检测值□估算值第1次事故火炬□监测值□估算值□检测值□估算值第2次事故火炬□监测值□估算值□检测值□估算值第…次事故火炬2□监测值□估算值□检测值□估算值注:1根据企业边界内的实际火炬系统数量自行增减。2根据报告主体的实际事故次数自行增减。附表5油气勘探业务工艺放空排放活动水平数据一览表实施无阻放空的天然气井序号天然气井无阻流量(Nm3/小时)试井无阻放空作业时数(小时)12……n31442附表6油气开采业务工艺放空排放活动水平及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石油开采装置类型装置数量(个)工艺放空CH4排放因子(吨/年•个)排放因子数据来源井口装置□实测值□缺省值□其他单井储油装置□实测值□缺省值□其他接转站□实测值□缺省值□其他联合站□实测值□缺省值□其他天然气开采装置类型装置数量(个)工艺放空CH4排放因子(吨/年•个)排放因子数据来源井口装置□实测值□缺省值□其他集气站□实测值□缺省值□其他计量/配气站□实测值□缺省值□其他储气站□实测值□缺省值□其他附表7油气开采业务CH4逃逸排放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原油开采装置类型装置数量(个)CH4逃逸排放因子(吨/年•个)排放因子数据来源井口装置□实测值□缺省值□其他单井储油装置□实测值□缺省值□其他接转站□实测值□缺省值□其他联合站□实测值□缺省值□其他天然气开采装置类型装置数量(个)CH4逃逸排放因子(吨/年•个)排放因子数据来源井口装置□实测值□缺省值□其他集气站□实测值□缺省值□其他计量/配气站□实测值□缺省值□其他储气站□实测值□缺省值□其他31543附表8油气处理业务工艺放空排放活动水平及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CH4放空排放天然气年处理量(亿Nm3)天然气处理CH4排放因子(吨CH4/亿Nm3)排放因子数据来源□实测值□缺省值□其他CO2放空排放脱酸设备序号进气量(万Nm3)进气CO2体积浓度(%)出气量(万Nm3)出气CO2体积浓度(%)12……n附表9油气处理业务CH4逃逸排放活动水平及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天然气年处理量(亿Nm3)天然气处理CH4排放因子(吨CH4/亿Nm3)排放因子数据来源□实测值□缺省值□其他31644附表10油气储运业务放空排放活动水平及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装置类型装置数量(个)工艺放空排放因子(吨CH4/年•个)排放因子数据来源CH4排放量(吨)1天然气输送压气站/增压站□实测值□缺省值□其他天然气输送计量站/分输站□实测值□缺省值□其他天然气管线(逆止阀)□实测值□缺省值□其他天然气输送清管站□实测值□缺省值□其他CH4排放量小计注:1若企业有放空实测值或工程计算值,可直接在该栏填报实测值或工程计算值,并在报告中说明实测或工程计算过程。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压缩机、管线逆止阀、过滤器等放空源的实测研究。附表11油气储运业务CH4逃逸排放活动水平及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原油输送装置类型输送量(亿吨)排放因子(吨/亿吨)排放因子数据来源CH4排放量(吨)1原油输送管道□实测值□缺省值□其他天然气输送装置类型装置数量(个)排放因子(吨/年•个)排放因子数据来源天然气输送压气站/增压站□实测值□缺省值□其他天然气输送计量站/分输站□实测值□缺省值□其他天然气输送管线(逆止阀)□实测值□缺省值□其他天然气输送清管站□实测值□缺省值□其他CH4排放量小计注:1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CH4逃逸排放的实测研究。若企业有实测值,可直接在该栏填报实测值,并在报告中说明实测方法、工具和过程。31745附表12CH4回收利用量数据一览表CH4回收利用量(万Nm3)CH4体积浓度(%)CH4密度(吨/万Nm3)附表13CO2回收利用量数据一览表CO2回收利用量(万Nm3)CO2体积浓度(%)CO2密度(吨/万Nm3)附表14净购入电力和热力活动水平及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类型净购入量(MWh或GJ)CO2排放因子(吨CO2/MWh或吨CO2/GJ)购入量(MWh或GJ)外供量(MWh或GJ)电力(所在电网1)电力(所在电网2)电力(所在电网…)蒸汽热水31846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表2.1常见化石燃料特性参数缺省值燃料品种低位发热量热值单位单位热值含碳量(吨碳/GJ)燃料碳氧化率固体燃料无烟煤20.304GJ/吨27.49×10−394%烟煤19.570GJ/吨26.18×10−393%褐煤14.080GJ/吨28.00×10−396%洗精煤26.334GJ/吨25.40×10−393%其他洗煤8.363GJ/吨25.40×10−390%型煤17.460GJ/吨33.60×10−390%焦炭28.447GJ/吨29.40×10−393%液体燃料原油42.620GJ/吨20.10×10−398%燃料油40.190GJ/吨21.10×10−398%汽油44.800GJ/吨18.90×10−398%柴油43.330GJ/吨20.20×10−398%一般煤油44.750GJ/吨19.60×10−398%石油焦31.998GJ/吨27.50×10−398%其他石油制品41.031GJ/吨20.00×10−398%焦油33.453GJ/吨22.00×10−398%粗苯41.816GJ/吨22.70×10−398%气体燃料炼厂干气46.050GJ/吨18.20×10−399%液化石油气47.310GJ/吨17.20×10−399%液化天然气41.868GJ/吨17.20×10−399%天然气389.31GJ/万Nm315.30×10−399%焦炉煤气173.540GJ/万Nm313.60×10−399%高炉煤气33.000GJ/万Nm370.80×10−399%转炉煤气84.000GJ/万Nm349.60×10−399%密闭电石炉炉气111.190GJ/万Nm339.51×10−399%其他煤气52.270GJ/万Nm312.20×10−399%基于空气干燥基。资料来源:1)对低位发热量:《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2》;《2005年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2)对单位热值含碳量:《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3)对碳氧化率:《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31947表2.2油气系统不同设施CH4排放因子缺省值油气系统设施/设备CH4排放因子设施逃逸工艺放空天然气系统a).天然气开采—井口装置2.50(吨/年•个)(吨/年•个)—集气站27.9(吨/年•个)23.6(吨/年•个)—计量/配气站8.47(吨/年•个)-—储气站58.37(吨/年•个)10.0(吨/年•个)b).天然气处理40.34(吨/亿Nm3)13.83(吨/亿Nm3)c).天然气储运—压气站/增压站85.05(吨/年•个)10.05(吨/年•个)—计量站/分输站31.50(吨/年•个)13.52(吨/年•个)—管线(逆止阀)0.85(吨/年•个)5.49(吨/年•个)—清管站00.001(吨/年•个)石油系统a).常规原油开采—井口装置0.23(吨/年•个)-(吨/年•个)—单井储油装置0.38(吨/年•个)0.22(吨/年•个)—接转站0.18(吨/年•个)0.11(吨/年•个)—联合站1.40(吨/年•个)0.45(吨/年•个)b).原油储运—原油输送管道753.29(吨/亿吨)-数据来源:2005年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32048表2.3饱和蒸汽热焓表压力(MPa)温度(℃)焓(kJ/kg)压力(MPa)温度(℃)焓(kJ/kg)0.0016.982513.81.00179.882777.00.00217.512533.21.10184.062780.40.00324.102545.21.20187.962783.40.00428.982554.11.30191.62786.00.00532.902561.21.40195.042788.40.00636.182567.11.50198.282790.40.00739.022572.21.60201.372792.20.00841.532576.71.40204.32793.80.00943.792580.81.50207.12795.10.01045.832584.41.90209.792796.40.01554.002598.92.00212.372797.40.02060.092609.62.20217.242799.10.02564.992618.12.40221.782800.40.03069.122625.32.60226.032801.20.04075.892636.82.80230.042801.70.05081.352645.03.00233.842801.90.06085.952653.63.50242.542801.30.07089.962660.24.00250.332799.40.08093.512666.05.00263.922792.80.09096.712671.16.00275.562783.30.1099.632675.77.00285.82771.40.12104.812683.88.00294.982757.50.14109.322690.89.00303.312741.80.16113.322696.810.0310.962724.40.18116.932702.111.0318.042705.40.20120.232706.912.0324.642684.80.25127.432717.213.0330.812662.40.30133.542725.514.0336.632638.30.35138.882732.515.0342.122611.60.40143.622738.516.0347.322582.70.45147.922743.817.0352.262550.80.50151.852748.518.0356.962514.40.60158.842756.419.0361.442470.10.70164.962762.920.0365.712413.90.80170.422768.421.0369.792340.20.90175.362773.022.0373.682192.532149表2.4过热蒸汽热焓表(单位:kJ/kg)温度压力0.01MPa0.1MPa0.5MPa1MPa3MPa5MPa7MPa10MPa14MPa20MPa25MPa30MPa0℃00.10.51357.110.114.120.125.13010℃4242.142.54344.946.948.851.755.661.366.170.820℃83.98484.384.886.788.690.493.297102.5107.1111.740℃167.4167.5167.9168.3170.1171.9173.6176.3179.8185.1189.4193.860℃2611.3251.2251.2251.9253.6255.3256.9259.4262.8267.8272276.180℃2649.3335335.3335.7337.3338.8340.4342.8346350.8354.8358.7100℃2687.32676.5419.4419.7421.2422.7424.2426.5429.5434437.8441.6120℃2725.42716.8503.9504.3505.7507.1508.5510.6513.5517.7521.3524.9140℃2763.62756.6589.2589.5590.8592.1593.4595.4598602605.4603.1160℃28022796.22767.3675.7676.9678679.2681683.4687.1690.2693.3180℃2840.62835.72812.12777.3764.1765.2766.2767.8769.9773.1775.9778.7200℃2879.32875.22855.52827.5853853.8854.6855.9857.7860.4862.8856.2220℃2918.32914.728982874.9943.9944.4945.0946947.2949.3951.2953.1240℃2957.42954.32939.92920.528231037.81038.01038.41039.11040.31041.51024.8260℃2996.82994.12981.52964.82885.511351134.71134.31134.111341134.31134.8280℃3036.530343022.93008.32941.828571236.71235.21233.51231.61230.51229.9300℃3076.33074.13064.23051.32994.22925.42839.21343.71339.51334.61331.51329350℃31773175.33167.63157.73115.73069.23017.02924.22753.51648.41626.41611.3400℃3279.432783217.832643231.63196.93159.73098.530042820.12583.22159.1420℃3320.963319.683313.83306.63276.93245.43211.03155.983072.722917.022730.762424.732250表2.4过热蒸汽热焓表(续)(单位:kJ/kg)温度压力0.01MPa0.1MPa0.5MPa1MPa3MPa5MPa7MPa10MPa14MPa20MPa25MPa30MPa440℃3362.523361.363355.93349.33321.93293.23262.33213.463141.443013.942878.322690.3450℃3383.33382.23377.13370.73344.43316.83288.03242.23175.83062.42952.12823.1460℃3404.423403.343398.33392.13366.83340.43312.43268.583205.243097.962994.682875.26480℃3446.663445.623440.93435.13411.63387.23361.33321.343264.123169.083079.842979.58500℃3488.93487.93483.73478.33456.43433.83410.23374.133233240.231653083.9520℃3531.823530.93526.93521.863501.283480.123458.63425.13378.43303.732373166.1540℃3574.743573.93570.13565.423546.163526.443506.43475.43432.53364.63304.73241.7550℃3593.23595.43591.73587.23568.63549.63530.23500.43459.23394.33337.33277.7560℃36183617.223613.643609.243591.183572.763554.13525.43485.83423.63369.23312.6580℃3661.63660.863657.523653.323636.343619.083601.63574.93538.23480.93431.23379.8600℃3705.23704.53701.43697.43681.53665.43649.036243589.83536.93491.23444.2323中国石油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324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为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任务,以及《“十二五”控制温室气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41号)提出的“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制度”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工作的通知》(发改气候[2014]63号),并组织了对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的研究和编制工作。本次编制的《中国石油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旨在帮助石油化工企业准确核算和规范报告温室气体排放量,科学制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行动方案及对策,同时也为主管部门建立并实行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报告制度奠定基础。二、编制过程本指南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编制。编制组借鉴了国内外相关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报告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经过实地调研和深入研究,编制完成了《中国石油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指南在方法上力求科学性、完整性、规范性325和可操作性。编制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油管道科技研究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三、主要内容《中国石油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包括正文及两个附录,其中正文分七个部分阐述了指南的适用范围、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核算边界、核算方法、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以及报告内容。本指南适用范围为在中国境内从事石油炼制或石油化工生产的独立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核算与报告的排放源类别和气体种类主要包括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CO2)排放、火炬燃烧CO2排放、工业生产过程CO2排放、CO2回收利用量以及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四、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使用本指南的石油化工企业应以最低一级的独立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为边界,核算和报告在运营上受其控制的所有生产设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主体如果除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之外,还从事其它产品生产活动且伴有温室气体排放的,还应参考其生产活动所属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核算并报告这些生产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企业应为排放量的计算提供相应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作为核查校验依据。企业应尽可能实测自己的活动水平和排放326因子数据。为方便用户使用,本指南参考《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优良作法指南和不确定性管理》、《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等文献资料,整理了一些常见化石燃料品种相关的参数和排放因子,供不具备实测条件的企业参考使用。鉴于企业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本指南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希望相关使用单位能及时予以反馈,以便今后不断修订完善。本指南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并负责解释和修订。327目录一、适用范围............................................1二、引用文件............................................1三、术语和定义..........................................2四、核算边界............................................4(一)企业边界........................................4(二)排放源和气体种类................................4五、核算方法............................................5(一)燃料燃烧CO2排放.................................7(二)火炬燃烧CO2排放................................10(三)工业生产过程CO2排放............................13(四)CO2回收利用量..................................25(五)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26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28七、报告内容...........................................29(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29(二)温室气体排放量.................................29(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30(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30(五)其它希望说明的情况.............................30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31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443281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我国石油炼制或石油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任何在中国境内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企业,均可参考本指南核算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编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如果除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外还存在其它产品生产活动且伴有温室气体排放的,还应参考这些生产活动所属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核算并报告这些生产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二、引用文件本指南引用的文件主要包括:《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ISO14064-1温室气体第一部分: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2005年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3292《GB/T476煤中碳和氢的测量方法》《SH/T0656石油产品及润滑剂中碳、氢、氮测定法(元素分析仪法)》《GB/T1361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GB/T8984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三、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1)温室气体大气层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和人为的气态成分。《京都议定书》附件A所规定的六种温室气体分别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对石油化工企业,如无特殊情况,均只核算CO2。(2)报告主体指具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的独立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3)石油化工企业指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企业,包括炼油厂、石油化工厂、石油化纤厂等,或由上述工厂联合3303组成的企业。(4)燃料燃烧排放指化石燃料出于能源利用目的1(5)火炬燃烧排放的有意氧化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燃料非能源利用的排放应纳入工业生产过程或其它排放范畴。指出于安全等目的将可燃废气在排放前进行焚烧处理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6)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原材料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除燃烧之外的物理或化学变化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7)CO2回收利用由报告主体产生的、但又被回收作为生产原料自用或作为产品外供给其它单位从而免于排放到大气中的CO2。(8)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排放主要指报告主体在报告期内净购入的电力或热力(蒸汽、热水)所对应的生产过程中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9)活动水平指报告主体在报告期内导致了某种温室气体排放或清除的人为活动量,例如各种燃料的消耗量、原料的使用量、产品产量、外购电力量、外购蒸汽量等。1指燃料燃烧的目的是为了给某流程提供热量或机械功。3314(10)排放因子量化单位活动水平温室气体排放量或清除量的系数。排放因子通常基于抽样测量或统计分析获得,表示在给定操作条件下某一活动水平的代表性排放率或清除率。(11)碳氧化率指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被氧化的比率,表征燃料燃烧的充分性。四、核算边界(一)企业边界报告主体应以独立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为企业边界,核算和报告在运营上受其控制的所有生产设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设施范围包括基本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生产系统,其中辅助生产系统包括厂区内的动力、供电、供水、采暖、制冷、机修、化验、仪表、仓库(原料场)、运输等,附属生产系统包括生产指挥管理系统(厂部)以及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如职工食堂、车间浴室等)。(二)排放源和气体种类报告主体应核算的排放源类别和气体种类包括:(1)燃料燃烧CO2排放,主要指炼油与石油化工生产中化石燃料用于动力或热力供应的燃烧过程产生的CO2排放;(2)火炬燃烧CO2排放,出于安全等目的,石化企业通常将各3325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可燃废气集中到一至数只火炬系统中进行排放前的燃烧处理。鉴于石油化工企业的火炬气甲烷含量很低,本指南仅要求核算火炬系统的CO2排放;(3)工业生产过程CO2排放,报告主体在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环节的工业生产过程CO2排放按装置分别核算:催化裂化装置,催化重整装置,其它生产装置催化剂烧焦再生,制氢装置,焦化装置,石油焦煅烧装置,氧化沥青装置,乙烯裂解装置,乙二醇/环氧乙烷生产装置,其它产品生产装置等。报告主体的工业生产过程CO2排放量应等于各个装置的工业生产过程CO2排放之和。报告主体如果除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之外,还存在其它产品生产活动且伴有温室气体排放的,还应参照其生产活动所属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核算并报告这些温室气体排放。(4)CO2回收利用量,包括企业回收燃料燃烧或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CO2作为生产原料自用的部分,以及作为产品外供给其它单位的部分,CO2回收利用量可从企业总排放量中予以扣除。(5)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该部分排放实际上发生在生产这些电力或热力的企业,但由报告主体的消费活动引起,依照约定也计入报告主体名下。五、核算方法在确定了核算边界以后,可采取以下步骤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3336(1)识别企业所涵盖的主要温室气体排放装置,确定排放源类别及气体种类;(2)选择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公式;(3)获取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4)将收集的数据代入计算公式从而得到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5)按照规定的格式,描述、归纳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过程和结果。报告主体的温室气体(GHG)排放总量应等于燃料燃烧CO2排放量,加上火炬燃烧CO2排放量,加上工业生产过程CO2排放量,减去企业CO2回收利用量,再加上企业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量。EGHG=ECO2_燃烧+ECO2_火炬+ECO2_过程−RCO2_回收+ECO2_净电+ECO2_净热……(1)式中,𝐸GHG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单位为吨CO2当量;ECO2_燃烧为企业由于化石燃料燃烧活动产生的CO2排放,单位为吨CO2;E𝐶𝑂2_火炬为企业火炬燃烧导致的CO2直接排放,单位为吨CO2;E𝐶𝑂2_过程为企业的工业生产过程CO2排放,单位为吨CO2;RCO2_回收为企业的CO2回收利用量,单位为吨CO2;ECO2_净电为企业的净购入电力隐含的CO2排放,单位为吨CO2;3347ECO2_净热为企业的净购入热力隐含的CO2排放,单位为吨CO2。(一)燃料燃烧CO2排放1.计算公式燃料燃烧CO2排放量主要基于企业边界内各个燃烧设施分品种的化石燃料燃烧量,乘以相应的燃料含碳量和碳氧化率,再逐层累加汇总得到,公式如下:ECO2_燃烧=���𝐴𝐷𝑖,𝑗×CC𝑖,𝑗×𝑂𝐹𝑖,𝑗×4412�𝑖𝑗……(2)式中,ECO2_燃烧为企业的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量,单位为吨CO2;i为化石燃料的种类;j为燃烧设施序号;ADi,j为燃烧设施j内燃烧的化石燃料品种i消费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以及炼厂干气以吨为单位,对其它气体燃料以气体燃料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万Nm3)为单位,非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需转化成标况下进行计算;CCi,j为设施j内燃烧的化石燃料i的含碳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以吨碳/吨燃料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吨碳/万Nm3为单位;OFi,j为燃烧的化石燃料i的碳氧化率,取值范围为0~1。33582.数据的监测与获取各燃烧设备分品种的化石燃料燃烧量应根据企业能源消费原始记录或统计台帐确定,指明确送往各类燃烧设备作为燃料燃烧的化石燃料部分,并应包括进入到这些燃烧设备燃烧的企业自产及回收的能源。化石燃料燃烧量不包括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作为原料或材料使用的能源消费量。1)化石燃料含碳量有条件的企业可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定期检测燃料的含碳量,燃料含碳量的测定应遵循《GB/T476煤中碳和氢的测量方法》、《SH/T0656石油产品及润滑剂中碳、氢、氮测定法(元素分析仪法)》、《GB/T1361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或《GB/T8984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等相关标准,其中对煤炭应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测,并根据燃料入厂量或月消费量加权平均作为该煤种的含碳量;对油品可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测,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油品的含碳量;对天然气等气体燃料可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半年至少检测一次气体组分,然后根据每种气体组分的体积浓度及该组分化学分子式中碳原子的数目计算含碳量:𝐶𝐶𝑔=��12×𝐶𝑁𝑛×𝑉𝑛22.4×10�𝑛3369……(3)式中,CCg为待测气体g的含碳量,单位为吨碳/万Nm3;n为待测气体的各种气体组分;𝑉𝑛为待测气体每种气体组分n的体积浓度,取值范围0~1;𝐶𝑁𝑛为气体组分n化学分子式中碳原子的数目;12为碳的摩尔质量,单位为kg/kmol;22.4为标准状况下理想气体摩尔体积,单位为Nm3/kmol。对常见商品燃料也可定期检测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再按公式(4)估算燃料的含碳量。CC𝑖=𝑁𝐶𝑉𝑖×𝐸𝐹𝑖……(4)式中,CC𝑖为化石燃料品种i的含碳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以吨碳/吨燃料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吨碳/万Nm3为单位;𝑁𝐶𝑉𝑖为化石燃料品种i的低位发热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以百万千焦(GJ)/吨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GJ/万Nm3为单位;EFi为化石燃料品种i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GJ。常见商品能源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参见附录二表2.1。燃料低位发热量的测定应遵循《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33710《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等相关标准,其中对煤炭应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测,以燃料入厂量或月消费量加权平均作为该燃料品种的低位发热量;对油品可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测,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油品的低位发热量;对天然气等气体燃料可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测,取算术平均值作为低位发热量。没有条件实测的企业也可以参考附录二表2.1对一些常见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量直接取缺省值。2)燃料碳氧化率液体燃料的碳氧化率可取缺省值0.98;气体燃料的碳氧化率可取缺省值0.99;固体燃料可参考附录二表2.1按品种取缺省值。(二)火炬燃烧CO2排放石油化工生产企业火炬燃烧可分为正常工况下的火炬气燃烧及由于事故导致的火炬气燃烧两种,两种火炬气的数据监测基础不同,因此分别核算:E𝐶𝑂2_火炬=E𝐶𝑂2_正常火炬+E𝐶𝑂2_事故火炬……(5)式中,E𝐶𝑂2_火炬火炬燃烧产生的CO2排放,单位为吨CO2;E𝐶𝑂2_正常火炬为正常工况下火炬气燃烧产生的CO2排放,单位为吨33811CO2;E𝐶𝑂2_事故火炬为由于事故导致的火炬气燃烧产生的排放,单位为吨CO2。1.正常工况火炬燃烧CO2排放:1)计算公式E𝐶𝑂2_正常火炬=��Q正常火炬×�𝐶𝐶非𝐶𝑂2×OF×4412+𝑉𝐶𝑂2×19.7��𝑖𝑖……(6)式中,𝑖为火炬系统序号;Q正常火炬为正常工况下第𝑖号火炬系统的火炬气流量,单位为万Nm3;𝐶𝐶非𝐶𝑂2为火炬气中除CO2外其它含碳化合物的总含碳量,单位为吨碳/万Nm3,计算方法见公式(8);OF为第𝑖号火炬系统的碳氧化率,如无实测数据可取缺省值0.98;𝑉𝐶𝑂2为火炬气中CO2的体积浓度(%);19.7为C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单位为吨CO2/万Nm3。2)数据的监测与获取对于正常工况下的火炬系统,可根据流量监测系统、工程计算或类似估算方法获得报告期内火炬气流量Q正常火炬。公式(6)中火炬气的CO2气体浓度应根据气体组分分析仪或火33912炬气来源获取,火炬气中除CO2外其它含碳化合物的含碳量𝐶𝐶非𝐶𝑂2,应根据每种气体组分的体积浓度及该组分化学分子式中碳原子的数目按下式计算含碳量:𝐶𝐶非𝐶𝑂2=��12×𝑉𝑛×𝐶𝑁𝑛×1022.4�𝑛……(7)式中,𝑛为火炬气的各种气体组分,CO2除外;𝐶𝐶非𝐶𝑂2为火炬气中除CO2外的其它含碳化合物的含碳量,单位为吨碳/万Nm3;V𝑛为火炬气中除CO2外的第n种含碳化合物(包括一氧化碳)的体积浓度(%);𝐶𝑁𝑛为火炬气中第n种含碳化合物(包括一氧化碳)化学分子式中的碳原子数目。2.事故火炬燃烧CO2排放:1)计算公式目前我国石化企业由于事故导致的火炬气燃烧一般无具体监测,直接获取火炬气流量数据非常困难,建议以事故设施通往火炬的平均气体流量及事故持续时间为基础估算事故火炬燃烧量,并进而估算事故导致的火炬气燃烧CO2排放量:34013E𝐶𝑂2_事故火炬=��𝐺𝐹事故,𝑗×𝑇事故,𝑗×𝐶𝑁𝑛,𝑗×4422.4×10�𝑗……(8)式中,j为事故次数;𝐺𝐹事故,𝑗为报告期内第j次事故状态时的平均火炬气流速度,单位为万Nm3/小时;𝑇事故,𝑗为报告期内第j次事故的持续时间,单位为小时;𝐶𝑁𝑛,𝑗第j次事故火炬气气体摩尔组分的平均碳原子数目;44为CO2的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2)数据的监测与获取事故火炬的持续时间𝑇事故,𝑗及平均气体流量𝐺𝐹事故,𝑗应参考事故调查报告取值。对石油炼制系统的事故火炬气体组分按C5计,即𝐶𝑁𝑛,𝑗=5;对石油化工系统的事故火炬气体组分按C3计,即𝐶𝑁𝑛,𝑗=3。(三)工业生产过程CO2排放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运营边界内涉及到的工业生产过程排放装置主要包括:催化裂化装置,催化重整装置,制氢装置,焦化装置,石油焦煅烧装置,氧化沥青装置,乙烯裂解装置,乙二醇/环氧乙烷生产装置等。企业的工业生产过程CO2排放量应等于各装置的工业生产过程CO2排放之和。341141.催化裂化装置1)计算公式催化裂化是石油炼制过程之一,是在热和催化剂的作用下使重质油发生裂化反应,转变为裂化气、汽油和柴油等的过程。在催化裂化工艺中,反应的副产物焦炭沉积在催化剂表面上,容易使催化剂失去活性,企业一般采用连续烧焦的方式来清除催化剂表面的结焦。对连续烧焦而言,烧焦产生的尾气有可能直接排放,也有可能通过CO锅炉完全燃烧后再排放。后一种情况应把烧焦尾气视为一种燃料按照本指南五(一)燃料燃烧排放核算方法进行计算并计入燃料燃烧排放。前一种情况则根据烧焦量计算连续烧焦的CO2排放量并计入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公式如下:𝐸𝐶𝑂2_烧焦=��MC𝑗×CF𝑗×OF×4412�𝑁𝑗=1……(9)式中,𝐸𝐶𝑂2_烧焦为催化裂化装置烧焦产生的CO2年排放量,单位为吨CO2;𝑗为催化裂化装置序号;MC𝑗为第j套催化裂化装置烧焦量,单位为吨;CF𝑗为第j套催化裂化装置催化剂结焦的平均含碳量,单位为吨34215碳/吨焦;OF为烧焦过程的碳氧化率。2)数据的监测与获取公式(9)中烧焦量MC𝑗按企业生产原始记录或统计台账获取;焦层的含碳量CF𝑗优先推荐采用企业实测数据,如无实测数据可默认焦炭含量为100%,烧焦设备的碳氧化率OF可取缺省值0.98。2.催化重整装置1)计算公式催化重整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及催化剂作用下,烃分子发生重新排列,使环烷烃和烷烃转化成芳烃和异构烷烃,生产高辛烷值汽油及轻芳烃(苯、甲苯、二甲苯)的重要石油加工过程,同时也副产氢气、液化气。催化重整工艺中存在催化剂由于结焦失活的情况,需要烧焦再生,烧焦过程存在CO2的排放。催化重整装置的催化剂烧焦可能由企业自身进行,也可能由专门进行催化剂再生或回收的其它企业进行。由企业自身进行的催化剂烧焦过程应计入报告主体的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中,如果由其它企业进行,则该部分排放不计入报告主体。如果采用连续烧焦方式,可参考五(三)1中公式(9)对烧焦排放量进行核算;如果采用间歇烧焦方式,其CO2排放量可用公式(10)计算:34316𝐸𝐶𝑂2_烧焦=��MC𝑗×(1−𝐶𝐹前,𝑗)×(𝐶𝐹前,𝑗1−𝐶𝐹前,𝑗−𝐶𝐹后,𝑗1−𝐶𝐹后,𝑗)×4412�𝑁𝑗=1……(10)式中,𝐸𝐶𝑂2_烧焦为催化剂间歇烧焦再生导致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CO2;𝑗为催化重整装置序号;MC𝑗为第j套催化重整装置在整个报告期内待再生的催化剂量,单位为吨;𝐶𝐹前,𝑗为第j套催化重整装置再生前催化剂上的含碳量(%);𝐶𝐹后,𝑗为第j套催化重整装置再生后催化剂上的含碳量(%)。2)数据的监测与获取公式(10)中第j套催化重整装置待再生的催化剂量MC𝑗根据生产记录获取。企业应在每次烧焦过程中实测催化剂烧焦前及烧焦后的含碳量𝐶𝐹前,𝑗及𝐶𝐹后,𝑗,烧焦设备的碳氧化率OF可取缺省值0.98。3.其它生产装置催化剂烧焦再生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生产过程还存在其它需要用到催化剂并可能进行烧焦再生的装置。如果这些烧焦过程发生在企业内部则需计算烧焦过程CO2排放量。其中,对连续烧焦过程,参考五(三)1中公式(9)及相关数据监测与获取方法进行核算;对间歇烧焦再生过程,34417参考五(三)2中公式(10)及相关数据监测与获取方法进行核算。4.制氢装置1)计算公式石油化工企业通常以天然气、炼厂干气、轻质油、重油或煤为原料通过烃类蒸汽转化法、部分氧化法或变压吸附法制取氢气。建议统一采用碳质量平衡法核算制氢过程中的工业生产过程CO2排放,公式如下:ECO2_制氢=��AD𝑟×CC𝑟−�Qsg×CC𝑠𝑔+Qw×CCw��×4412Nj=1……(11)式中,ECO2_制氢为制氢装置产生的CO2排放,单位为吨CO2;𝑗为制氢装置序号;AD𝑟为第j个制氢装置原料投入量,单位为吨原料;CC𝑟为第j个制氢装置原料的平均含碳量,单位为吨碳/吨原料(%);Qsg为第j个制氢装置产生的合成气的量,单位为万Nm3合成气;CC𝑠𝑔为第j个制氢装置产生的合成气的含碳量,单位为吨碳/万Nm3合成气;Qw为第j个制氢装置产生的残渣量,单位为吨;CCw为第j个制氢装置产生的残渣的含碳量,单位为吨碳/吨残渣。345182)数据的监测与获取公式(11)中制氢装置的原料投入量AD𝑟、合成气产生量Qsg及残渣产生量Qw根据企业原始生产记录获得,原料的含碳量CC𝑟、合成气含碳量CC𝑠𝑔及残渣含碳量CCw采用企业实测数据。5.焦化装置炼油厂使用的焦化装置可以分为延迟焦化装置、流化焦化装置和灵活焦化装置三种形式。延迟焦化装置不计算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其工艺加热炉燃料燃烧的CO2排放应在五(一)燃料燃烧排放类别下计算。流化焦化装置中流化床燃烧器烧除附着在焦炭粒子上的多余焦炭所产生的CO2排放,可参照五(三)1催化裂化装置连续烧焦排放的计算方法进行核算,并报告为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灵活焦化装置也不计算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因为附着在焦炭粒子上的焦炭在气化器中气化生成的低热值燃料气没有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该低热值燃料气在燃烧设备中燃烧产生的排放应在五(一)燃料燃烧排放类型下计算。6.石油焦煅烧装置1)计算公式对于石油焦煅烧装置,采用碳质量平衡法使用公式(12)来计算34619装置的CO2排放。𝐸CO2_煅烧=∑�𝑀𝑅𝐶,𝑗×𝐶𝐶𝑅𝐶,𝑗−�𝑀𝑃𝐶,𝑗+𝑀𝑑𝑠,𝑗�×𝐶𝐶𝑃𝐶,𝑗�×4412𝑁𝑗=1……(12)式中,𝐸CO2_煅烧为石油焦煅烧装置CO2排放量,单位为吨CO2;j为石油焦煅烧装置序号;𝑀𝑅𝐶,𝑗为进入第j套石油焦煅烧装置的生焦的质量,单位为吨;𝐶𝐶𝑅𝐶,𝑗为进入第j套石油焦煅烧装置的生焦的平均含碳量,单位为吨碳/吨生焦;𝑀𝑃𝐶,𝑗为第j套石油焦煅烧装置产出的石油焦成品的质量,单位为吨石油焦;𝑀𝑑𝑠,𝑗为第j套石油焦煅烧装置的粉尘收集系统收集的石油焦粉尘的质量,单位为吨粉尘;𝐶𝐶𝑃𝐶,𝑗为第j套石油焦煅烧装置产出的石油焦成品的平均含碳量,单位为吨碳/吨石油焦。2)数据的监测与获取进入第j套石油焦煅烧装置的生焦的量𝑀𝑅𝐶,𝑗,石油焦成品质量𝑀𝑃𝐶,𝑗及石油焦粉尘质量𝑀𝑑𝑠,𝑗根据企业台账记录获得,含碳量𝐶𝐶𝑅𝐶,𝑗及𝐶𝐶𝑃𝐶,𝑗采用企业实测数据。347207.氧化沥青装置1)计算公式氧化沥青可使沥青聚合和稳定化,增加沥青用于铺裹屋顶和墙面装修的耐气候性。氧化沥青工艺CH4排放量很小,因为蒸馏过程已经脱除了大部分的轻质烃。该工艺过程中的CO2排放量可以采用连续监测或按照下式估算:𝐸𝐶𝑂2_沥青=��M𝑜𝑎,𝑗×𝐸𝐹𝑜𝑎,𝑗�𝑁𝑗=1……(13)式中,𝐸𝐶𝑂2_沥青为沥青氧化装置CO2年排放量,单位为吨CO2;j为氧化沥青装置序号;M𝑜𝑎,𝑗为第j套氧化沥青装置的氧化沥青产量,单位为吨;𝐸𝐹𝑜𝑎,𝑗为第j套装置沥青氧化过程的CO2排放系数,单位为吨CO2/吨氧化沥青。2)数据的监测与获取第j套氧化沥青装置的氧化沥青产量M𝑜𝑎,𝑗根据企业生产记录或企业台账记录获取,沥青氧化过程CO2排放系数应优先采用企业实测值,无实测条件的企业可取缺省值0.03吨CO2/吨氧化沥青。348218.乙烯裂解装置1)计算公式乙烯裂解装置的工业生产过程排放来自于炉管内壁结焦后的烧焦排放,排放量可根据烧焦过程中炉管排气口的气体流量及其中的CO2及CO浓度确定,公式如下:ECO2_裂解=��Q𝑤𝑔,𝑗×T𝑗×�ConCO2,j+ConCO,j�×19.7×10−4�Nj=1……(14)式中,ECO2_裂解为乙烯裂解装置炉管烧焦产生的CO2排放,单位吨CO2/年;j为乙烯裂解装置序号,1,2,3……N;Q𝑤𝑔为第j套乙烯裂解装置的炉管烧焦尾气平均流量,需折算成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单位为Nm3/小时;T𝑗为第j套乙烯裂解装置的年累计烧焦时间,单位为小时/年;𝐶𝑜𝑛𝐶𝑂2,𝑗为第j套乙烯裂解装置炉管烧焦尾气中CO2的体积浓度(%);𝐶𝑜𝑛𝐶𝑂,𝑗为第j套乙烯裂解装置炉管烧焦尾气中CO的体积浓度(%)。2)数据的监测与获取公式(14)中第j套乙烯裂解装置炉管烧焦尾气的平均流量Q𝑤𝑔,𝑗根据尾气监测气体流量计获取,尾气中CO2及CO浓度根据尾气监测系统气体成分分析仪获取,第j套乙烯裂解装置的年累计烧焦时间H𝑗34922根据生产原始记录获取。如果采用水力或机械清焦,则不需计算该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乙烯裂解反应尾气通常被回收利用,例如作为燃料气在裂解炉炉膛中燃烧,燃烧产生的CO2排放应在五(一)燃料燃烧排放类型下计算。9.乙二醇/环氧乙烷生产装置1)计算公式以乙烯为原料氧化生产乙二醇工艺过程中,乙烯氧化生成环氧乙烷单元会产生CO2排放,排放量可采用碳质量平衡法进行计算,公式如下:𝐸CO2_乙二醇=���𝑅𝐸𝑗×𝑅𝐸𝐶𝑗−𝐸𝑂𝑗×𝐸𝑂𝐶𝑗�×4412�𝑁𝑗=1……(15)式中,𝐸CO2_乙二醇为乙二醇生产装置CO2排放量,单位为吨CO2;j为企业乙二醇生产装置序号,1,2,3……N;𝑅𝐸𝑖为第j套乙二醇装置乙烯原料用量,单位为吨;𝑅𝐸𝐶𝑗为第j套乙二醇装置乙烯原料的含碳量,单位为吨碳/吨乙烯;35023𝐸𝑂𝑗为第j套乙二醇装置的当量环氧乙烷产品产量,单位为吨;𝐸𝑂𝐶𝑗为第j套乙二醇装置环氧乙烷的含碳量,单位为吨碳/吨环氧乙烷。2)数据的监测与获取公式(15)中乙烯原料消耗量𝑅𝐸𝑗及产品产量𝐸𝑂𝑗根据企业原始生产记录或企业台账记录获取。乙烯原料、环氧乙烷产品的含碳量可以根据物质成分或纯度以及每种物质的化学分子式和碳原子的数目来计算,企业应定期检测和记录原料和产品的纯度。10.其它产品生产装置炼油与石油化工生产涉及的产品领域比较广泛,生产过程中的CO2排放源主要是燃料燃烧,个别化工产品生产过程还可能会产生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如甲醇、二氯乙烷、醋酸乙烯、丙烯醇、丙烯腈、碳黑等,这些产品的工业生产过程CO2排放量可参考原料-产品流程采用碳质量平衡法进行核算(见公式16),其中作为生产原料的CO2也应计入原料投入量,在此不再赘述。1)计算公式𝐸CO2_其他=��(ADr×CCr)−���Yp×CCp�p+��Qw×CCw�w�r�×4412……(16)35124式中,𝐸CO2_其他为某个其他产品生产装置CO2排放量,单位为吨CO2;ADr为该装置生产原料r的投入量,对固体或液体原料以吨为单位,对气体原料以万Nm3为单位;CCr为原料r的含碳量,对固体或液体原料以吨碳/吨原料为单元,对气体原料以吨碳/万Nm3为单位;Yp为该装置产出的产品p的产量,对固体或液体产品以吨为单位,对气体产品以万Nm3为单位;CCp为产品p的含碳量,对固体或液体产品以吨碳/吨产品为单元,对气体产品以吨碳/万Nm3为单位;Qw为该装置产出的各种含碳废弃物的量,单位为吨;CCw为含碳废弃物w的含碳量,单位为吨碳/吨废弃物w。2)数据的监测与获取其他产品生产装置的原料投入量、产品产出量、废弃物产出量均根据企业台账记录获得。对原料、产品及废弃物的含碳量,有条件的企业,应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定期检测各种原料和产品的含碳量,其中对固体或液体,企业可按每周取一次样,当原料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取样,将所有样品测定后,以每个样本所代表的活动水平数为权重加权平均;对气体可定期检测气体组分,并根据每种气体组分的体积浓度及该组分化学分子式中碳原子的数目按公式(3)计算35225得到。无实测条件的企业,对于纯物质可基于化学分子式及碳原子的数目、分子量计算含碳量,对其他物质可参考行业标准或相关文献取值。(四)CO2回收利用量1.计算公式报告主体的CO2回收利用量按下式计算:𝑅𝐶𝑂2_回收=(𝑄外供×𝑃𝑈𝑅𝐶𝑂2_外供+𝑄自用×𝑃𝑈𝑅𝐶𝑂2_自用)×19.7……(17)式中,𝑅𝐶𝑂2_回收为报告主体的CO2回收利用量,单位为吨CO2;𝑄外供为报告主体回收且外供的CO2气体体积,单位为万Nm3;𝑄自用为报告主体回收且自用作生产原料的CO2气体体积,单位为万Nm3;𝑃𝑈𝑅𝐶𝑂2_外供为CO2外供气体的纯度(CO2体积浓度),取值范围为0~1;𝑃𝑈𝑅𝐶𝑂2_自用为CO2原料气的纯度,取值范围为0~1;19.7为标况下CO2气体的密度,单位为吨CO2/万Nm3。2.数据的监测与获取CO2气体回收外供量以及回收作原料量应根据企业台帐或统计报表来确定。气体的CO2纯度应根据企业台帐记录来确定。35326(五)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1.计算公式报告主体净购入电力、热力隐含的CO2排放量分别按公式(18)和(19)计算:ECO2_净电=AD电力×EF电力……(18)ECO2_净热=AD热力×EF热力……(19)式中,2COE−净电为报告主体净购入电力隐含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CO2;2COE−净热为报告主体净购入热力隐含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CO2;AD电力为企业净购入的电力消费量,单位为兆瓦时(MWh);AD热力为企业净购入的热力消费量,单位为GJ;EF电力为电力供应的CO2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O2/MWh;EF热力为热力供应的CO2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O2/GJ。2.数据的监测与获取企业净购入的电力消费量,以企业和电网公司结算的电表读数或企业能源消费台帐或统计报表为据,等于购入电量与外供电量的净差。企业净购入的热力消费量,以热力购售结算凭证或企业能源消费台帐或统计报表为据,等于购入蒸汽、热水的总热量与外供蒸汽、热35427水的总热量之差。以质量单位计量的热水可按公式(20)转换为热量单位:𝐴𝐷热水=𝑀𝑎𝑤×(𝑇𝑤−20)×4.1868×10−3……(20)式中,𝐴𝐷热水为热水的热量,单位为GJ;𝑀𝑎𝑤为热水的质量,单位为吨热水;𝑇𝑤为热水的温度,单位为℃;4.1868为水在常温常压下的比热,单位为kJ/(kg·℃)。以质量单位计量的蒸汽可按公式(21)转换为热量单位:𝐴𝐷蒸汽=𝑀𝑎𝑠𝑡×(𝐸𝑛𝑠𝑡−83.74)×10−3……(21)式中,𝐴𝐷蒸汽为蒸汽的热量,单位为GJ;𝑀𝑎𝑠𝑡为蒸汽的质量,单位为吨蒸汽;𝐸𝑛𝑠𝑡为蒸汽所对应的温度、压力下每千克蒸汽的热焓,单位为kJ/kg。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的热焓可分别查阅附录二表2.2和表2.3。电力供应的CO2排放因子等于企业生产场地所属区域电网的平均供电CO2排放因子,应根据主管部门的最新发布数据进行取值。热力供应的CO2排放因子应优先采用供热单位提供的CO2排放35528因子,不能提供则按0.11吨CO2/GJ计。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报告主体应建立企业温室气体年度报告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工作:(1)建立企业温室气体量化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组织方式、负责机构、工作流程等;(2)建立企业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一览表,确定合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形成文件并存档;(3)为计算过程涉及到的每项参数制定可行的监测计划,监测计划的内容应包括:待测参数、采样点或计量设备的具体位置、采样方法和程序、监测方法和程序、监测频率或时间点、数据收集或交付流程、负责部门、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QA/QC)程序等。企业应指定相关部门和专人负责数据的取样、监测、分析、记录、收集、存档工作。如果某些排放因子计算参数采用缺省值,则应说明缺省值的数据来源和定期检查更新的计划;(4)制定计量设备的定期校准检定计划,按照相关规程对所有计量设备定期进行校验、校准。若发现设备性能未达到相关要求,企业应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和矫正措施;(5)制定数据缺失、生产活动或报告方法发生变化时的应对措施。若核算某项排放所需的活动水平或排放因子数据缺失,企业应采35629用适当的估算方法确定相应时期和缺失参数的保守替代数据;(6)建立文档管理规范,保存、维护有关温室气体年度报告的文档和数据记录,确保相关文档在第三方核查以及向主管部门汇报时可用;(7)建立数据的内部审核和验证程序,通过不同数据源的交叉验证、统计核算期内数据波动情况、与多年历史运行数据的比对等主要逻辑审核关系,确保活动水平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七、报告内容报告主体应按照附件一的格式对以下内容进行报告:(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报告主体基本信息应包括报告主体名称、报告年度、单位性质、所属行业、组织或分支机构、地理位置、成立时间、发展演变、法定代表人、填报负责人及其联系方式等。(二)温室气体排放量应报告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包括本企业在整个报告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以及分排放源类别的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量、火炬燃烧CO2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CO2排放量、企业CO2回收利用量、企业净购入电力和热力的隐含CO2排放量,以及本指南未涉及的但依照主管部门发布的其它指南应予核算和报告的相关温室气体排放源及排放量。35730(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报告主体应结合核算边界和排放源的划分情况,分别报告所核算的各个排放源的活动水平数据,并详细阐述它们的监测计划及执行情况,包括数据来源或监测地点、监测方法、记录频率等。(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报告主体应分别报告各项活动水平数据所对应的含碳量或其它排放因子计算参数,如实测则应介绍监测计划及执行情况,否则说明它们的数据来源、参考出处、相关假设及其理由等。(五)其它希望说明的情况分条阐述企业希望在报告中说明的其它问题或对指南的修改建议。35831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中国石油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35932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中国石油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报告主体核算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基本情况二、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五、其它希望说明的情况本报告真实、可靠,如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本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人(签字):年月日36033附表1报告主体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汇总表附表2重点燃烧设施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3其它燃烧设施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4火炬燃烧排放的活动水平和气体成分数据一览表附表5催化裂化装置催化剂烧焦CO2排放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6催化重整装置催化剂烧焦CO2排放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7其它装置催化剂烧焦CO2排放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8制氢装置CO2排放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9流化焦化装置CO2排放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10石油焦煅烧装置CO2排放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11氧化沥青装置CO2排放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12乙烯裂解装置CO2排放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13乙二醇/环氧乙烷生产装置CO2排放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14其它产品生产装置CO2排放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15企业CO2回收利用量数据一览表附表16企业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36134附表1报告主体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汇总表源类别排放量(单位:吨CO2)燃料燃烧CO2排放火炬燃烧CO2排放工业生产过程CO2排放企业CO2回收利用量企业净购入电力的隐含CO2排放企业净购入热力的隐含CO2排放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吨CO2)不包括净购入电力和热力的隐含CO2排放包括净购入电力和热力的隐含CO2排放36235附表2重点燃烧设施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1燃料品种燃烧量(吨或万Nm3)含碳量(吨碳/吨或吨碳/万Nm3)碳氧化率(%)数据来源低位发热量2(GJ/吨或GJ/万Nm3)数据来源单位热值含碳量2(吨碳/GJ)数据来源无烟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烟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褐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洗精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它洗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型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焦炭□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原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燃料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汽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柴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喷气煤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一般煤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石脑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石油焦□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液化天然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液化石油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36336附表2重点燃烧设施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续)燃料品种燃烧量(吨或万Nm3)含碳量(吨碳/吨或吨碳/万Nm3)碳氧化率(%)数据来源低位发热量2(GJ/吨或GJ/万Nm3)数据来源单位热值含碳量2(吨碳/GJ)数据来源其它石油制品□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焦炉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高炉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转炉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它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天然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炼厂干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它能源品种3□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注:1年排放达1万吨CO2及以上的燃烧设施为重点燃烧设施。报告主体应为每个重点燃烧设施分别复制、填写本表。2对于通过燃料低位发热量及单位热值含碳量来估算燃料含碳量的情景请填报本栏。3报告主体实际燃烧的能源品种如未在表中列出请自行添加。36437附表3其它燃烧设施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燃料品种燃烧量1(吨或万Nm3)含碳量(吨碳/吨或吨碳/万Nm3)碳氧化率(%)数据来源低位发热量2(GJ/吨或GJ/万Nm3)数据来源单位热值含碳量2(吨碳/GJ)数据来源无烟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烟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褐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洗精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它洗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型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焦炭□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原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燃料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汽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柴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喷气煤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一般煤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石脑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石油焦□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液化天然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液化石油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36538附表3其它燃烧设施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续)燃料品种燃烧量1(吨或万Nm3)含碳量(吨碳/吨或吨碳/万Nm3)碳氧化率(%)数据来源低位发热量2(GJ/吨或GJ/万Nm3)数据来源单位热值含碳量2(吨碳/GJ)数据来源其它石油制品□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焦炉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高炉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转炉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它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天然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炼厂干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它能源品种3□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注:1除重点燃烧设施之外的其它所有燃烧设施分品种的燃料燃烧量之和。2对于通过燃料低位发热量及单位热值含碳量来估算燃料含碳量的情景请填报本栏。3报告主体实际燃烧的能源品种如未在表中列出请自行添加。36639附表4火炬燃烧排放的活动水平和气体成分数据一览表火炬系统序号火炬气流量(万Nm3)除CO2外其它含碳化合物的总含碳量(吨碳/万Nm3)火炬气i中CO2的体积浓度(%)火炬燃烧的碳氧化率数据来源数据来源火炬系统1□监测值□估算值□检测值□估算值火炬系统2□监测值□估算值□检测值□估算值火炬系统…1□监测值□估算值□检测值□估算值事故火炬序号事故火炬的持续时间(小时)平均气体流量(万Nm3/小时)火炬气体摩尔组分的平均碳原子数目火炬燃烧的碳氧化率第1次事故火炬第2次事故火炬第…次事故火炬2注:1根据企业边界内的实际火炬系统数量自行增减。2根据报告主体的实际事故次数自行增减。附表5催化裂化装置催化剂烧焦CO2排放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装置序号烧焦量(吨)数据来源焦层中含碳量(吨碳/吨焦)数据来源碳氧化率(%)数据来源1□实测值□估算值□实测值□缺省值□实测值□缺省值2□实测值□估算值□实测值□缺省值□实测值□缺省值……1□实测值□估算值□实测值□缺省值□实测值□缺省值注:1根据企业边界内的实际装置数量自行增减。36740附表6催化重整装置催化剂烧焦CO2排放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装置序号待再生的催化剂量(吨)再生前催化剂含碳量(吨碳/吨催化剂)再生后催化剂含碳量(吨碳/吨催化剂)碳氧化率(%)数据来源1□实测值□缺省值2□实测值□缺省值……1□实测值□缺省值注:1根据企业边界内的实际装置数量自行增减。附表7其它装置催化剂烧焦CO2排放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连续烧焦装置序号烧焦量(吨)数据来源焦层中含碳量(吨碳/吨焦)数据来源碳氧化率(%)数据来源1□实测值□估算值□实测值□缺省值□实测值□缺省值2□实测值□估算值□实测值□缺省值□实测值□缺省值……1□实测值□估算值□实测值□缺省值□实测值□缺省值间歇烧焦装置序号待再生的催化剂量(吨)再生前催化剂含碳量(吨碳/吨催化剂)再生后催化剂含碳量(吨碳/吨催化剂)碳氧化率(%)数据来源1□实测值□缺省值2□实测值□缺省值……2□实测值□缺省值注:1,2根据企业边界内的其它装置烧焦方式及实际数量自行增减。36841附表8制氢装置CO2排放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原料名称原料投入量(吨或万Nm3)原料含碳量(吨碳/吨或吨碳/万Nm3)数据来源碳转化率(%)数据来源……1□实测值□估算值□实测值□估算值注:1请在此栏填写原料的具体名称,并根据实际投入的原料品种加行一一说明。附表9流化焦化装置CO2排放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装置序号烧焦量(吨)数据来源焦层中含碳量(吨碳/焦)数据来源碳氧化率(%)数据来源1□实测值□估算值□实测值□缺省值□实测值□缺省值2□实测值□估算值□实测值□缺省值□实测值□缺省值……1□实测值□估算值□实测值□缺省值□实测值□缺省值注:1根据企业边界内的实际装置数量自行增减。附表10石油焦煅烧装置CO2排放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装置序号进入石油焦煅烧装置的生焦量(吨)生焦的平均含碳量(吨碳/吨生焦)石油焦成品量(吨石油焦)石油焦粉尘的质量(吨粉尘)石油焦成品的平均含碳量(吨碳/吨石油焦)12……1注:1根据企业边界内的实际装置数量自行增减。36942附表11氧化沥青装置CO2排放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装置序号氧化沥青产量(吨)沥青氧化过程CO2排放系数(吨CO2/吨氧化沥青)数据来源1□实测值□缺省值2□实测值□缺省值……1□实测值□缺省值注:1根据企业边界内的实际装置数量自行增减。附表12乙烯裂解装置CO2排放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装置序号烧焦尾气平均流量(Nm3/小时)年累计烧焦时间(小时)烧焦尾气中CO2体积浓度(%)数据来源烧焦尾气中CO体积浓度(%)数据来源1□实测值□估算值□实测值□缺省值2□实测值□估算值□实测值□缺省值……1□实测值□估算值□实测值□缺省值注:1根据企业边界内的实际装置数量自行增减。附表13乙二醇/环氧乙烷生产装置CO2排放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装置序号乙烯原料用量(吨)原料含碳量(吨碳/吨乙烯)当量环氧乙烷产品产量(吨)环氧乙烷含碳量(吨碳/吨环氧乙烷)12……1注:1根据企业边界内的实际装置数量自行增减。37043附表14其它产品生产装置CO2排放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原料名称原料投入量(吨)原料含碳量(吨碳/吨原料)产品名称产品产出量(吨)产品含碳量(吨碳/吨产品)废弃物名称废弃物产生量(吨)废弃物含碳量(吨碳/吨产品)……1……2……3注:1,2,3请报告主体根据实际投入产出情况,加行一一说明。附表15企业CO2回收利用量数据一览表CO2回收外供量(万Nm3)外供气体CO2体积浓度(%)CO2回收作原料量(万Nm3)原料气CO2体积浓度(%)附表16企业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类型净购入量(MWh或GJ)CO2排放因子(吨CO2/MWh或吨CO2/GJ)购入量(MWh或GJ)外供量(MWh或GJ)电力蒸汽热水37144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表2.1常见化石燃料特性参数缺省值燃料品种低位发热量热值单位单位热值含碳量(吨碳/GJ)燃料碳氧化率固体燃料无烟煤20.304GJ/吨27.49×10−394%烟煤19.570GJ/吨26.18×10−393%褐煤14.080GJ/吨28.00×10−396%洗精煤26.334GJ/吨25.40×10−393%其它洗煤8.363GJ/吨25.40×10−390%型煤17.460GJ/吨33.60×10−390%焦炭28.447GJ/吨29.40×10−393%液体燃料原油42.620GJ/吨20.10×10−398%燃料油40.190GJ/吨21.10×10−398%汽油44.800GJ/吨18.90×10−398%柴油43.330GJ/吨20.20×10−398%一般煤油44.750GJ/吨19.60×10−398%石油焦31.998GJ/吨27.50×10−398%其它石油制品41.031GJ/吨20.00×10−398%焦油33.453GJ/吨22.00×10−398%粗苯41.816GJ/吨22.70×10−398%气体燃料炼厂干气46.050GJ/吨18.20×10−399%液化石油气47.310GJ/吨17.20×10−399%液化天然气41.868GJ/吨17.20×10−399%天然气389.31GJ/万Nm315.30×10−399%焦炉煤气173.540GJ/万Nm313.60×10−399%高炉煤气33.000GJ/万Nm370.80×10−399%转炉煤气84.000GJ/万Nm349.60×10−399%密闭电石炉炉气111.190GJ/万Nm339.51×10−399%其它煤气52.270GJ/万Nm312.20×10−399%基于空气干燥基。资料来源:1)对低位发热量:《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2》;《2005年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2)对单位热值含碳量:《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3)对碳氧化率:《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37245表2.2饱和蒸汽热焓表压力(MPa)温度(℃)焓(kJ/kg)压力(MPa)温度(℃)焓(kJ/kg)0.0016.982513.81.00179.882777.00.00217.512533.21.10184.062780.40.00324.102545.21.20187.962783.40.00428.982554.11.30191.62786.00.00532.902561.21.40195.042788.40.00636.182567.11.50198.282790.40.00739.022572.21.60201.372792.20.00841.532576.71.40204.32793.80.00943.792580.81.50207.12795.10.01045.832584.41.90209.792796.40.01554.002598.92.00212.372797.40.02060.092609.62.20217.242799.10.02564.992618.12.40221.782800.40.03069.122625.32.60226.032801.20.04075.892636.82.80230.042801.70.05081.352645.03.00233.842801.90.06085.952653.63.50242.542801.30.07089.962660.24.00250.332799.40.08093.512666.05.00263.922792.80.09096.712671.16.00275.562783.30.1099.632675.77.00285.82771.40.12104.812683.88.00294.982757.50.14109.322690.89.00303.312741.80.16113.322696.810.0310.962724.40.18116.932702.111.0318.042705.40.20120.232706.912.0324.642684.80.25127.432717.213.0330.812662.40.30133.542725.514.0336.632638.30.35138.882732.515.0342.122611.60.40143.622738.516.0347.322582.70.45147.922743.817.0352.262550.80.50151.852748.518.0356.962514.40.60158.842756.419.0361.442470.10.70164.962762.920.0365.712413.90.80170.422768.421.0369.792340.20.90175.362773.022.0373.682192.537346表2.3过热蒸汽热焓表(单位:kJ/kg)温度压力0.01MPa0.1MPa0.5MPa1MPa3MPa5MPa7MPa10MPa14MPa20MPa25MPa30MPa0℃00.10.51357.110.114.120.125.13010℃4242.142.54344.946.948.851.755.661.366.170.820℃83.98484.384.886.788.690.493.297102.5107.1111.740℃167.4167.5167.9168.3170.1171.9173.6176.3179.8185.1189.4193.860℃2611.3251.2251.2251.9253.6255.3256.9259.4262.8267.8272276.180℃2649.3335335.3335.7337.3338.8340.4342.8346350.8354.8358.7100℃2687.32676.5419.4419.7421.2422.7424.2426.5429.5434437.8441.6120℃2725.42716.8503.9504.3505.7507.1508.5510.6513.5517.7521.3524.9140℃2763.62756.6589.2589.5590.8592.1593.4595.4598602605.4603.1160℃28022796.22767.3675.7676.9678679.2681683.4687.1690.2693.3180℃2840.62835.72812.12777.3764.1765.2766.2767.8769.9773.1775.9778.7200℃2879.32875.22855.52827.5853853.8854.6855.9857.7860.4862.8856.2220℃2918.32914.728982874.9943.9944.4945.0946947.2949.3951.2953.1240℃2957.42954.32939.92920.528231037.81038.01038.41039.11040.31041.51024.8260℃2996.82994.12981.52964.82885.511351134.71134.31134.111341134.31134.8280℃3036.530343022.93008.32941.828571236.71235.21233.51231.61230.51229.9300℃3076.33074.13064.23051.32994.22925.42839.21343.71339.51334.61331.51329350℃31773175.33167.63157.73115.73069.23017.02924.22753.51648.41626.41611.3400℃3279.432783217.832643231.63196.93159.73098.530042820.12583.22159.1420℃3320.963319.683313.83306.63276.93245.43211.03155.983072.722917.022730.762424.737447表2.3过热蒸汽热焓表(续)(单位:kJ/kg)温度压力0.01MPa0.1MPa0.5MPa1MPa3MPa5MPa7MPa10MPa14MPa20MPa25MPa30MPa440℃3362.523361.363355.93349.33321.93293.23262.33213.463141.443013.942878.322690.3450℃3383.33382.23377.13370.73344.43316.83288.03242.23175.83062.42952.12823.1460℃3404.423403.343398.33392.13366.83340.43312.43268.583205.243097.962994.682875.26480℃3446.663445.623440.93435.13411.63387.23361.33321.343264.123169.083079.842979.58500℃3488.93487.93483.73478.33456.43433.83410.23374.133233240.231653083.9520℃3531.823530.93526.93521.863501.283480.123458.63425.13378.43303.732373166.1540℃3574.743573.93570.13565.423546.163526.443506.43475.43432.53364.63304.73241.7550℃3593.23595.43591.73587.23568.63549.63530.23500.43459.23394.33337.33277.7560℃36183617.223613.643609.243591.183572.763554.13525.43485.83423.63369.23312.6580℃3661.63660.863657.523653.323636.343619.083601.63574.93538.23480.93431.23379.8600℃3705.23704.53701.43697.43681.53665.43649.036243589.83536.93491.23444.2375中国独立焦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376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为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任务,以及《“十二五”控制温室气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41号)提出的“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制度”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工作的通知》(发改气候[2014]63号),并组织了对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的研究和编制工作。本次编制的《中国独立焦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旨在帮助独立焦化企业准确核算和规范报告温室气体排放量,科学制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行动方案及对策,同时也为主管部门建立并实行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报告制度奠定基础。二、编制过程本指南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编制。编制组借鉴了国内外相关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报告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经过实地调研和深入研究,编制完成了《中国独立焦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指南在方法上力求科学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编制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中国冶金工377业规划研究院、山西省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三、主要内容《中国独立焦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包括正文及两个附录,其中正文分七个部分阐述了指南的适用范围、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核算边界、核算方法、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以及报告内容。本指南适用范围为在中国境内从事焦炭生产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焦化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核算与报告的排放源类别和气体种类主要包括燃料燃烧二氧化碳(CO2)排放、工业生产过程CO2排放、CO2回收利用量以及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四、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使用本指南的焦化企业应以最低一级的独立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为边界,核算和报告在运营上受其控制的所有生产设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主体如果除焦炭(含半焦)以及副产的煤焦油、粗(轻)苯、焦炉煤气等焦化产品外还存在其它产品生产活动且伴有温室气体排放的,还须参考其生产活动所属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核算和报告这些生产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企业应为排放量的计算提供相应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作为核查校验依据。企业应尽可能实测自己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为方便用户使用,本指南参考《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优良作法指南和378不确定性管理》、《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等文献资料,整理了一些常见化石燃料品种相关的参数和排放因子,供不具备实测条件的企业参考使用。鉴于企业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本指南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希望相关使用单位能及时予以反馈,以便今后不断修订完善。本指南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并负责解释和修订。379目录一、适用范围............................................................................................1二、引用文件............................................................................................1三、术语和定义........................................................................................2四、核算边界............................................................................................4(一)企业边界.....................................................................................4(二)排放源和气体种类.....................................................................4五、核算方法............................................................................................6(一)燃料燃烧CO2排放.....................................................................7(二)工业生产过程CO2排放...........................................................13(三)CO2回收利用量........................................................................15(四)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16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18七、报告内容..........................................................................................19(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19(二)温室气体排放量.......................................................................19(三)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20(四)排放因子数据及其来源...........................................................20(五)其它希望说明的情况...............................................................20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21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343801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我国独立焦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在中国境内(台湾、香港、澳门地区除外)从事焦炭生产的独立焦化企业可按照本指南提供的方法核算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编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如独立焦化企业除焦炭(含半焦)以及副产的煤焦油、粗(轻)苯、焦炉煤气等焦化产品外还存在其它产品生产活动且伴有温室气体排放的,还须参考其生产活动所属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核算和报告这些生产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二、引用文件本指南引用的文件主要包括:《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ISO14064-1温室气体第一部分: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中国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2005年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GB21342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3812《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GB/T476煤中碳和氢的测量方法》《SH/T0656石油产品及润滑剂中碳、氢、氮测定法(元素分析仪法)》《GB/T1361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GB/T8984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三、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1)温室气体大气层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和人为的气态成分。《京都议定书》附件A所规定的六种温室气体分别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对焦化企业,如无特别说明,均只核算CO2。(2)报告主体具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的独立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3)独立焦化企业以生产焦炭(半焦)为主且非附属于钢铁联合企业的焦化企3823业,属于以煤炭为原料的能源加工转换企业。(4)燃料燃烧排放指化石燃料出于能源利用目的1(5)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有意氧化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原材料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除燃烧之外的物理或化学变化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6)CO2回收利用由报告主体产生的、但又被回收作为生产原料自用或作为产品外供给其它单位从而免于排放到大气中的CO2。(7)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企业消费的净购入电力和净购入热力(蒸汽、热水)所对应的电力或热力生产环节产生的CO2排放。(8)活动水平指报告主体在报告期内导致了某种温室气体排放或清除的人为活动量,例如每种化石燃料的燃烧量、化石燃料作为原材料使用的量、购入或外销的电量、购入或外销的蒸汽量等。(9)排放因子量化单位活动水平温室气体排放量或清除量的系数。排放因子通常基于抽样测量或统计分析获得,表示在给定操作条件下某一活动水平的代表性排放率或清除率。1指燃料燃烧的目的是为了给某流程提供热量或机械功。3834(10)碳氧化率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被氧化的碳的比率,表征燃料燃烧的充分性。四、核算边界(一)企业边界报告主体应以独立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为企业边界,核算和报告在运营上受其控制的所有生产设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设施范围包括基本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生产系统,其中辅助生产系统包括厂区内的动力、供电、供水、采暖、制冷、机修、化验、仪表、仓库(原料场)、运输等。附属生产系统包括生产指挥管理系统(厂部)以及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如职工食堂、车间浴室等)。(二)排放源和气体种类报告主体应核算的排放源类别和气体种类包括:(1)燃料燃烧CO2排放企业边界内各种类型的固定燃烧设备(如焦炉燃烧室、锅炉、窑炉、焚烧炉、加热炉、熔炉、发电内燃机等)以及生产用的移动燃烧设备(如厂内运输车辆及搬运设备等)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CO2排放。燃料品种除了外购的化石燃料外,还应包括这些燃烧设备所消耗的企业自产或回收的焦炭、焦炉煤气、其它燃气等。(2)工业生产过程CO2排放3845常规机焦炉(半焦炉)在煤干馏过程产生的荒煤气,通过火炬系统将产生CO2排放,小部分还将通过焦炉放散管以CO2、CO、CH4和其它碳氢化合物的形式排入大气。鉴于通常没有流量监测,且其中的非CO2气体在大气中经历数日至10年左右的时间最终也氧化为CO2,因此炼焦过程的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将通过碳质量平衡法统一核算和报告为CO2排放。此外,报告主体如果对焦化产品进行延伸加工,如煤焦油加工、苯加工精制,或利用焦炉煤气进一步生产甲醇、合成氨、尿素、液化天然气或压缩天然气(LNG/CNG)等化工产品时,则还需要核算和报告这些工业生产过程的CO2排放。对热回收焦炉,鉴于煤气在炉内直接燃烧,只有在焦炉事故状态下才可能产生烟气暂短的外泄排放,由于几率极低,由此产生的少量排放,将通过碳质量平衡法一并计算在热回收焦炉内煤气的燃料燃烧CO2排放中,故不再对炼焦过程计算工业生产过程排放。(3)CO2回收利用量包括企业回收燃料燃烧或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CO2作为生产原料自用的部分,以及作为产品外供给其它单位的部分,CO2回收利用量可从企业总排放量中予以扣除。(4)净购入电力、热力隐含的CO2排放企业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所对应的电力或热力生产环节产生的CO2排放。该部分排放实际发生在电力、热力生产企业。3856独立焦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和报告边界如图1所示。图1独立焦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示意图(以常规机焦炉为例)注:图中未展示企业的辅助生产系统及附属生产系统,其中存在的各类燃烧设备也应纳入核算边界。五、核算方法报告主体进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完整工作流程基本包括:(1)确定核算边界;(2)识别并确定排放源和气体种类;(3)明确计算公式;(4)收集活动水平数据;(5)选择和获取排放因子数据;(6)依据相应的公式分别核算各个排放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煤焦油、粗(轻)苯精制加工CO2焦炉煤气煤气化工CO2外购电力外购热力外供电力外供热力火炬放散CO2荒煤气煤气净化回收炭化室沥青、石油焦及其它配料煤料其它燃气CO2燃烧室焦炉煤气回炉燃烧炼焦过程CO2排放核算子系统外供焦炭外供煤气参照化工指南参照化工指南其它燃烧设备其它燃料CO2焦炭3867(7)核算净购入电力和净购入热力隐含的CO2排放量;(8)汇总计算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独立焦化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应等于燃料燃烧CO2排放量,加上工业生产过程CO2排放量,减去企业CO2回收利用量,再加上企业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量:22222+++GHGCOCOCOCOCOEEEREE−−−−−=∑燃烧过程净电净热回收-……(1)式中,GHGE为报告主体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单位为吨CO2;2COE−燃烧为核算边界内各种燃烧设备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CO2;2COE−过程为核算边界内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CO2;2COR−回收为企业的CO2回收利用量,单位为吨CO2;2COE−净电为报告主体净购入电力隐含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CO2;2COE−净热为报告主体净购入热力隐含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CO2。(一)燃料燃烧CO2排放报告主体的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量等于其核算边界内各种焦炉(常规机焦炉、半焦炉、热回收焦炉)的燃料燃烧CO23878排放量以及其它燃烧设备燃料燃烧CO2排放量之和。1.焦炉燃烧室燃料燃烧CO2排放计算公式对常规机焦炉(半焦炉),它们有独立的燃烧室,且煤气成份和流量可计量,其燃料燃烧CO2排放可按下式进行计算:244()12COiiiiEADCCOF−=×××∑机焦炉……(2)式中,为化石燃料的种类;2COE−机焦炉为常规机焦炉(半焦炉)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单位为吨CO2;iAD为进入常规机焦炉(半焦炉)燃烧室的各个燃气品种i(包括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等)的燃烧量,以万Nm3为单位;iCC为燃气品种i的含碳量,以吨碳/万Nm3为单位;iOF为燃气品种i的碳氧化率,无量纲,取值范围为0~1。对热回收焦炉,由于燃烧室与炭化室合一,其煤气燃烧量难以计量,故热回收焦炉内煤气燃烧(包括一部分焦炭的烧损)产生的CO2按下式(3)采用碳质量平衡法估算:2r44=()12COrrCOKEPMCCCOKCC−×−××∑热回收焦炉……(3)式中,2COE−热回收焦炉为热回收焦炉内化石燃料燃烧的CO2排放量,3889单位为吨CO2;rPM为进入到焦炉炭化室的炼焦原料r(包括炼焦洗精煤、沥青、石油焦、其它配料等)的质量,单位为吨;rCC为炼焦原料r的含碳量,单位为吨碳/吨;COK为焦炉产出的焦炭量,单位为吨;COKCC为焦炭的含碳量,单位为吨碳/吨。2.其它燃烧设备燃料燃烧CO2排放计算公式报告主体除焦炉之外的其它燃烧设备燃料燃烧CO2排放主要基于各个燃烧设备分品种的化石燃料燃烧量,乘以相应的燃料含碳量和碳氧化率,再逐层累加汇总得到,公式如下:2,,,44()12COjiijijijEADCCOF−=×××∑∑其他燃烧设备……(4)式中,为化石燃料的种类;j为各燃烧设备的序号;2COE−其他燃烧设备为报告主体除炼焦炉之外的其它燃烧设备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CO2;,ijAD为进入燃烧设备j的化石燃料品种i的燃烧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以吨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万Nm3为单位;,ijCC为进入燃烧设备j的化石燃料i的含碳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以吨碳/吨燃料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吨碳/万Nm3为单位;,ijOF为化石燃料i在燃烧设备j内的碳氧化率,无量纲,取38910值范围为0~1。3.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各燃烧设备分品种的化石燃料燃烧量应根据企业能源消费原始记录或统计台帐确定,指明确送往各燃烧设备作为燃料燃烧的化石燃料部分,并应包括进入到这些燃烧设备燃烧的自产焦炭、焦炉煤气、其它燃气等;对热回收焦炉,则应以入炉原料量及焦炭产出量为活动水平数据。相关的能源计量应符合《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要求。4.排放因子数据的获取1)化石燃料含碳量有条件的企业可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定期检测燃料的含碳量,原(燃)料含碳量的测定应遵循《GB/T476煤中碳和氢的测量方法》、《SH/T0656石油产品及润滑剂中碳、氢、氮测定法(元素分析仪法)》、《GB/T1361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或《GB/T8984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等相关标准,其中对煤炭应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测,并根据燃料入厂量或月消费量加权平均作为该煤种的含碳量;对油品可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测,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油品的含碳量;对天然气等气体燃料可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半年至少检测一次气体组分,然后根据每种气体组分的体积浓度及该组分化39011学分子式中碳原子的数目计算含碳量:12(10)22.4=nngnCNVCC×××∑……(5)式中,n为待测气体的各种气体组分;gCC为待测气体g的含碳量,单位为吨碳/万Nm3;nV为待测气体每种气体组分n的体积浓度,取值范围0~1,例如95%的体积浓度取值为0.95;nCN为气体组分n化学分子式中碳原子的数目;12为碳的摩尔质量,单位为kg/kmol;22.4为标准状况下理想气体摩尔体积,单位为Nm3/kmol。对常见商品燃料也可定期检测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再按公式(6)估算燃料的含碳量。iiiCCNCVEF=×……(6)式中,iCC为化石燃料品种i的含碳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以吨碳/吨燃料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吨碳/万Nm3为单位;iNCV为化石燃料品种i的低位发热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以百万千焦(GJ)/吨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GJ/万Nm3为单位;iEF为化石燃料品种i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GJ。常见商品能源的单位热值含碳量见附录二表2.1。39112燃料低位发热量的测定应遵循《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等相关标准,其中对煤炭应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测,以燃料入厂量或月消费量加权平均作为该燃料品种的低位发热量;对油品可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测,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油品的低位发热量;对气体燃料可每半年或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进行一次检测,取算术平均值作为低位发热量。没有条件实测的企业也可以参考本指南附录二表2.1或《GB21342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对一些常见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量直接取缺省值。其中炼焦洗精煤或焦炭的低位发热量,企业可根据《GB21342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的建议,即干洗精煤灰分以10%为基准,洗精煤灰分每增(减)1%,热值相应减少(增加)334kJ/kg;焦炭(干全焦)以灰分13.5%为基准,焦炭灰分每增(减)1%,热值相应减少(增加)334kJ/kg。2)燃料碳氧化率液体燃料的碳氧化率可取缺省值0.98;气体燃料的碳氧化率可取缺省值0.99;固体燃料可参考附录二表2.1按品种取缺省值。39213(二)工业生产过程CO2排放1.炼焦过程的CO2排放1)计算公式常规机焦炉(半焦炉)放散管和火炬系统的荒煤气流量通常难以监测,故推荐用碳质量平衡法来核算炼焦过程的CO2排放。以焦炉炭化室到煤气净化与化产品回收工段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根据输入该系统的炼焦原料与输出系统的焦炭、焦炉煤气、煤焦油、粗(轻)苯等进行碳质量平衡核算出子系统的碳损失,并假定损失的碳全部转化成CO2被排放到大气中。公式如下:2rp44=()()12COrrCOKCOGppEPMCCCOKCCCOGCCBYCC−×−×−×−××∑∑炼焦……(7)式中,2COE−炼焦为炼焦过程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CO2;rPM为进入到焦炉炭化室的炼焦原料r(包括炼焦洗精煤、沥青、石油焦、其它配料等)的质量,单位为吨;rCC为炼焦原料r的含碳量,单位为吨碳/吨;COK为焦炉产出的焦炭量,单位为吨;COKCC为焦炭的含碳量,单位为吨碳/吨;COG为净化回收的焦炉煤气量(包括其中回炉燃烧的焦炉煤39314气部分2COGCC),单位为万Nm3;为焦炉煤气的含碳量,单位为吨碳/万Nm3;pBY为煤气净化过程中回收的各类型副产品p,如煤焦油、粗(轻)苯等的产量,单位为吨;pCC为副产品p的含碳量,单位为吨碳/吨。2)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报告主体应以企业台帐或统计报表为依据,分别确定进入焦炉炭化室的炼焦洗精煤及配料的量,焦炭产出量,焦炉煤气产出量,以及煤气净化过程中回收的煤焦油、粗(轻)苯等副产品的量。3)排放因子数据的获取炼焦原料、焦炭、焦炉煤气、煤焦油、粗(轻)苯等可燃物质的含碳量获取方法参见上文“化石燃料含碳量”。对其它配料或含碳物质的含碳量,有条件的企业可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定期检测含碳量;没有条件实测的企业可参考相关文献取缺省值。2.焦化产品延伸加工等其它生产过程的CO2排放报告主体如果还从事煤焦油加工、苯加工精制,或焦炉煤气制甲醇、合成氨、尿素、LNG/CNG等化工产品,则还需要核算2对常规机焦炉与半焦炉,焦炉煤气回炉燃烧产生的CO2排放已经计算在化石燃料燃烧类别下,故采用碳平衡法计算炼焦过程的CO2排放时,要考虑回炉燃烧的焦炉煤气所含的碳,以避免碳输出项的缺失。39415和报告这些工业生产过程的CO2排放。计算公式和数据获取请参照《中国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有关工业生产过程CO2排放量的方法,其中作为生产原料的CO2也应计入原料投入量,在此不再赘述。(三)CO2回收利用量1.计算公式报告主体的CO2回收利用量按下式计算:RCO2_回收=(𝑄外供×𝑃𝑈𝑅𝐶𝑂2_外供+𝑄自用×𝑃𝑈𝑅𝐶𝑂2_自用)×19.7……(8)式中,𝑅𝐶𝑂2_回收为报告主体的CO2回收利用量,单位为吨CO2;𝑄外供为报告主体回收且外供的CO2气体体积,单位为万Nm3;𝑄自用为报告主体回收且自用作生产原料的CO2气体体积,单位为万Nm3;𝑃𝑈𝑅𝐶𝑂2_外供为CO2外供气体的纯度(CO2体积浓度),取值范围为0~1;𝑃𝑈𝑅𝐶𝑂2_自用为CO2原料气的纯度,取值范围为0~1;19.7为标况下CO2气体的密度,单位为吨CO2/万Nm3。2.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CO2气体回收外供量以及回收作原料量应根据企业台帐或统计报表来确定。395163.排放因子数据的获取气体的CO2纯度应根据企业台帐记录来确定。(四)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1.计算公式报告主体净购入电力、热力隐含的CO2排放量分别按公式(9)和(10)计算:ECO2_净电=AD电力×EF电力……(9)ECO2_净热=AD热力×EF热力……(10)式中,2COE−净电为报告主体净购入电力隐含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CO2;2COE−净热为报告主体净购入热力隐含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CO2;AD电力为企业净购入的电力消费量,单位为兆瓦时(MWh);AD热力为企业净购入的热力消费量,单位为GJ;EF电力为电力供应的CO2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O2/MWh;EF热力为热力供应的CO2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O2/GJ。2.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企业净购入的电力消费量,以企业和电网公司结算的电表读数或企业能源消费台帐或统计报表为据,等于购入电量与外供电量的净差。39617企业净购入的热力消费量,以热力购售结算凭证或企业能源消费台帐或统计报表为据,等于购入蒸汽、热水的总热量与外供蒸汽、热水的总热量之差。以质量单位计量的热水可按公式(11)转换为热量单位:𝐴𝐷热水=𝑀𝑎𝑤×(𝑇𝑤−20)×4.1868×10−3……(11)式中,𝐴𝐷热水为热水的热量,单位为GJ;𝑀𝑎𝑤为热水的质量,单位为吨热水;𝑇𝑤为热水温度,单位为℃;4.1868为水在常温常压下的比热,单位为kJ/(kg·℃)。以质量单位计量的蒸汽可按公式(12)转换为热量单位:𝐴𝐷蒸汽=𝑀𝑎𝑠𝑡×(𝐸𝑛𝑠𝑡−83.74)×10−3……(12)式中,𝐴𝐷蒸汽为蒸汽的热量,单位为GJ;𝑀𝑎𝑠𝑡为蒸汽的质量,单位为吨蒸汽;𝐸𝑛𝑠𝑡为蒸汽所对应的温度、压力下每千克蒸汽的热焓,单位为kJ/kg,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的热焓可分别查阅附录二表2.2和表2.3。3.排放因子数据的获取电力供应的CO2排放因子为企业生产场地所属区域电网的平均供电CO2排放因子,应根据主管部门发布的最新数据进行取39718值。热力供应的CO2排放因子应优先采用供热单位提供的CO2排放因子,不能提供则按0.11吨CO2/GJ计。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报告主体应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建立企业温室气体量化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组织方式、负责机构、工作流程等;(2)建立企业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一览表,确定合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形成文件并存档;(3)为计算过程涉及到的每项参数制定可行的监测计划,监测计划的内容应包括:待测参数、采样点或计量设备的具体位置、采样方法和程序、监测方法和程序、监测频率或时间点、数据收集或交付流程、负责部门、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QA/QC)程序等。企业应指定相关部门和专人负责数据的取样、监测、分析、记录、收集、存档工作。如果某些排放因子计算参数采用缺省值,则应说明缺省值的数据来源和定期检查更新的计划;(4)制定计量设备的定期校准检定计划,按照相关规程对所有计量设备定期进行校验、校准。若发现设备性能未达到相关要求,企业应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和矫正措施;(5)制定数据缺失、生产活动或报告方法发生变化时的应对措施。若核算某项排放所需的活动水平或排放因子数据缺失,39819企业应采用适当的估算方法确定相应时期和缺失参数的保守替代数据;(6)建立文档管理规范,保存、维护有关温室气体年度报告的文档和数据记录,确保相关文档在第三方核查以及向主管部门汇报时可用;(7)建立数据的内部审核和验证程序,通过不同数据源的交叉验证、统计核算期内数据波动情况、与多年历史运行数据的比对等主要逻辑审核关系,确保活动水平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企业层面根据碳流入流出情况采用碳质量平衡法检验报告中CO2排放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如果存在显著差异必须进行原因分析和说明。七、报告内容报告主体应按照附录一的格式对以下内容进行报告。(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报告主体基本信息应包括报告主体名称、报告年度、单位性质、所属行业、组织或分支机构、地理位置(包括注册地和生产地)、成立时间、发展演变、法定代表人、填报负责人及其联系方式等。(二)温室气体排放量应报告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包括本企业在整个报告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以及分排放源类别的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炼焦过程的CO2排放、CO2回收利用量、以及企业净购入电力和39920热力隐含的CO2排放。如果企业还有煤焦油加工、苯加工精制、焦炉煤气制化工产品等工业生产过程,还需报告这些工业生产过程的CO2排放。(三)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结合核算边界和排放源的划分情况,分别报告所核算的各个排放源的活动水平数据,并详细阐述它们的监测计划及执行情况,包括数据来源或监测地点、监测方法、记录频率等。(四)排放因子数据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分别报告各项活动水平数据所对应的含碳量或其它排放因子计算参数,如实测则应介绍监测计划及执行情况,否则说明它们的数据来源、参考出处、相关假设及其理由等。(五)其它希望说明的情况分条阐述企业希望在报告中说明的其它问题或对指南的修改建议。40021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中国独立焦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40122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中国独立焦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企业核算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二、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五、其它希望说明的情况本报告真实、可靠,如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本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人(签字):年月日40223附表1报告主体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汇总表附表2常规机焦炉(半焦炉)燃料燃烧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3热回收焦炉燃料燃烧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4其它燃烧设施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5常规机焦炉(半焦炉)炼焦过程CO2排放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6焦炉煤气制化工产品生产过程CO2排放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7煤焦油加工生产过程CO2排放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8苯加工精制生产过程CO2排放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9企业CO2回收利用量数据一览表附表10企业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40324附表1报告主体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汇总表源类别排放量(单位:吨CO2)燃料燃烧CO2排放炼焦过程的CO2排放焦炉煤气制化工产品生产过程的CO2排放煤焦油加工生产过程CO2排放苯加工精制生产过程CO2排放CO2回收利用量净购入电力隐含的CO2排放净购入热力隐含的CO2排放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不包括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包括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40425附表2常规机焦炉(半焦炉)燃料燃烧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1燃料品种燃烧量(万Nm3)含碳量(吨碳/万Nm3)碳氧化率(%)数据来源低位发热量2(GJ/万Nm3)数据来源单位热值含碳量2(吨碳/GJ)数据来源焦炉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高炉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转炉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它燃气3□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注:1报告主体应为每个常规机焦炉(半焦炉)分别复制、填写本表。2对于通过燃料低位发热量及单位热值含碳量来估算燃料含碳量的情景请填报本栏。3请加行一一指明。40526附表3热回收焦炉燃料燃烧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1燃料品种活动水平(吨)含碳量(吨碳/吨)数据来源低位发热量2(GJ/吨)数据来源单位热值含碳量2(吨碳/GJ)进入热回收焦炉的碳炼焦洗精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沥青□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石油焦□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其它配料□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输出热回收焦炉的碳焦炭□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注:1报告主体应为每个热回收焦炉分别复制、填写本表。2对于通过燃料低位发热量及单位热值含碳量来估算燃料含碳量的情景请填报本栏。40627附表4其它燃烧设施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燃料品种燃烧量1(吨或万Nm3)含碳量(吨碳/吨或吨碳/万Nm3)碳氧化率(%)数据来源低位发热量2(GJ/吨或GJ/万Nm3)数据来源单位热值含碳量2(吨碳/GJ)数据来源无烟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烟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褐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洗精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它洗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型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焦炭□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原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燃料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汽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柴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喷气煤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一般煤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石脑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石油焦□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液化天然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液化石油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40728附表4其它燃烧设施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续)燃料品种燃烧量1(吨或万Nm3)含碳量(吨碳/吨或吨碳/万Nm3)碳氧化率(%)数据来源低位发热量2(GJ/吨或GJ/万Nm3)数据来源单位热值含碳量2(吨碳/GJ)数据来源其它石油制品□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焦炉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高炉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转炉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它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天然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炼厂干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它能源品种3□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注:1除焦炉之外的其它所有燃烧设施分品种的燃料燃烧量之和。2对于通过燃料低位发热量及单位热值含碳量来估算燃料含碳量的情景请填报本栏。3报告主体实际燃烧的能源品种如未在表中列出请自行添加。40829附表5常规机焦炉(半焦炉)炼焦过程CO2排放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进入炭化室的碳物料名称活动水平数据(单位:吨或万Nm3)含碳量(单位:吨碳/吨或吨碳/万Nm3)数据来源炼焦洗精煤□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沥青□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石油焦□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其它配料1□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输出炭化室的碳焦炭(包括半焦)□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焦炉煤气□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煤焦油□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粗苯□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轻苯□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2□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注:1,2请报告主体根据实际投入产出情况,加行一一说明。40930附表6焦炉煤气制化工产品生产过程CO2排放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碳输入物料名称活动水平数据(单位:吨或万Nm3)含碳量(单位:吨碳/吨或吨碳/万Nm3)数据来源焦炉煤气□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其它原料1□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碳输出甲醇□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合成氨□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尿素□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LNG/CNG□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其它化工产品2□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注:1,2请报告主体根据实际投入产出情况,加行一一说明。41031附表7煤焦油加工生产过程CO2排放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碳输入物料名称活动水平数据(单位:吨或万Nm3)含碳量(单位:吨碳/吨或吨碳/万Nm3)数据来源煤焦油□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其它原料1□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碳输出萘□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酚□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蒽□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菲□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咔唑□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沥青□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其它2□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注:1,2请报告主体根据实际投入产出情况,加行一一说明。41132附表8苯加工精制生产过程CO2排放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碳输入物料名称活动水平数据(单位:吨或万Nm3)含碳量(单位:吨碳/吨或吨碳/万Nm3)数据来源粗苯□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轻苯□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其它原料1□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碳输出苯□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甲苯□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二甲苯□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溶剂油□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吹苯残渣□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其它产品2□检测值□化学计算□缺省值注:1,2请报告主体根据实际投入产出情况,加行一一说明。附表9企业CO2回收利用量数据一览表CO2回收外供量(万Nm3)外供气体CO2体积浓度(%)CO2回收作原料量(万Nm3)原料气CO2体积浓度(%)41233附表10企业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类型净购入量(MWh或GJ)CO2排放因子(吨CO2/MWh或吨CO2/GJ)购入量(MWh或GJ)外供量(MWh或GJ)电力蒸汽热水41334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表2.1常见化石燃料特性参数缺省值燃料品种低位发热量热值单位单位热值含碳量(吨碳/GJ)燃料碳氧化率固体燃料无烟煤20.304GJ/吨27.49×10-394%烟煤19.570GJ/吨26.18×10-393%褐煤14.080GJ/吨28.00×10-396%干洗精煤(灰分10%)29.727GJ/吨25.40×10-393%其它洗煤8.363GJ/吨25.40×10-390%型煤17.460GJ/吨33.60×10-390%焦炭(干全焦,灰分13.5%)28.469GJ/吨29.40×10-393%液体燃料原油42.620GJ/吨20.10×10-398%燃料油40.190GJ/吨21.10×10-398%汽油44.800GJ/吨18.90×10-398%柴油43.330GJ/吨20.20×10-398%一般煤油44.750GJ/吨19.60×10-398%石油焦31.998GJ/吨27.50×10-398%其它石油制品41.031GJ/吨20.00×10-398%煤焦油33.496GJ/吨22.00×10-398%粗(轻)苯41.869GJ/吨22.70×10-398%气体燃料炼厂干气46.050GJ/吨18.20×10-399%液化石油气47.310GJ/吨17.20×10-399%液化天然气41.868GJ/吨17.20×10-399%天然气389.31GJ/万Nm315.30×10-399%焦炉煤气167.460GJ/万Nm313.60×10-399%高炉煤气31.390GJ/万Nm370.80×10-399%转炉煤气73.270GJ/万Nm349.60×10-399%密闭电石炉炉气111.190GJ/万Nm339.51×10-399%其它煤气52.270GJ/万Nm312.20×10-399%基于空气干燥基资料来源:1)对低位发热量:《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2》;《GB21342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2005年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等;2)对单位热值含碳量:《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3)对碳氧化率:《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41435表2.2饱和蒸汽热焓表压力(MPa)温度(℃)焓(kJ/kg)压力(MPa)温度(℃)焓(kJ/kg)0.0016.982513.81.00179.882777.00.00217.512533.21.10184.062780.40.00324.102545.21.20187.962783.40.00428.982554.11.30191.62786.00.00532.902561.21.40195.042788.40.00636.182567.11.50198.282790.40.00739.022572.21.60201.372792.20.00841.532576.71.40204.32793.80.00943.792580.81.50207.12795.10.01045.832584.41.90209.792796.40.01554.002598.92.00212.372797.40.02060.092609.62.20217.242799.10.02564.992618.12.40221.782800.40.03069.122625.32.60226.032801.20.04075.892636.82.80230.042801.70.05081.352645.03.00233.842801.90.06085.952653.63.50242.542801.30.07089.962660.24.00250.332799.40.08093.512666.05.00263.922792.80.09096.712671.16.00275.562783.30.1099.632675.77.00285.82771.40.12104.812683.88.00294.982757.50.14109.322690.89.00303.312741.80.16113.322696.810.0310.962724.40.18116.932702.111.0318.042705.40.20120.232706.912.0324.642684.80.25127.432717.213.0330.812662.40.30133.542725.514.0336.632638.30.35138.882732.515.0342.122611.60.40143.622738.516.0347.322582.70.45147.922743.817.0352.262550.80.50151.852748.518.0356.962514.40.60158.842756.419.0361.442470.10.70164.962762.920.0365.712413.90.80170.422768.421.0369.792340.20.90175.362773.022.0373.682192.541536表2.3过热蒸汽热焓表(单位:kJ/kg)温度压力0.01MPa0.1MPa0.5MPa1MPa3MPa5MPa7MPa10MPa14MPa20MPa25MPa30MPa0℃00.10.51357.110.114.120.125.13010℃4242.142.54344.946.948.851.755.661.366.170.820℃83.98484.384.886.788.690.493.297102.5107.1111.740℃167.4167.5167.9168.3170.1171.9173.6176.3179.8185.1189.4193.860℃2611.3251.2251.2251.9253.6255.3256.9259.4262.8267.8272276.180℃2649.3335335.3335.7337.3338.8340.4342.8346350.8354.8358.7100℃2687.32676.5419.4419.7421.2422.7424.2426.5429.5434437.8441.6120℃2725.42716.8503.9504.3505.7507.1508.5510.6513.5517.7521.3524.9140℃2763.62756.6589.2589.5590.8592.1593.4595.4598602605.4603.1160℃28022796.22767.3675.7676.9678679.2681683.4687.1690.2693.3180℃2840.62835.72812.12777.3764.1765.2766.2767.8769.9773.1775.9778.7200℃2879.32875.22855.52827.5853853.8854.6855.9857.7860.4862.8856.2220℃2918.32914.728982874.9943.9944.4945.0946947.2949.3951.2953.1240℃2957.42954.32939.92920.528231037.81038.01038.41039.11040.31041.51024.8260℃2996.82994.12981.52964.82885.511351134.71134.31134.111341134.31134.8280℃3036.530343022.93008.32941.828571236.71235.21233.51231.61230.51229.9300℃3076.33074.13064.23051.32994.22925.42839.21343.71339.51334.61331.51329350℃31773175.33167.63157.73115.73069.23017.02924.22753.51648.41626.41611.3400℃3279.432783217.832643231.63196.93159.73098.530042820.12583.22159.1420℃3320.963319.683313.83306.63276.93245.43211.03155.983072.722917.022730.762424.7440℃3362.523361.363355.93349.33321.93293.23262.33213.463141.443013.942878.322690.3450℃3383.33382.23377.13370.73344.43316.83288.03242.23175.83062.42952.12823.141637表2.3过热蒸汽热焓表(续)(单位:kJ/kg)温度压力0.01MPa0.1MPa0.5MPa1MPa3MPa5MPa7MPa10MPa14MPa20MPa25MPa30MPa460℃3404.423403.343398.33392.13366.83340.43312.43268.583205.243097.962994.682875.26480℃3446.663445.623440.93435.13411.63387.23361.33321.343264.123169.083079.842979.58500℃3488.93487.93483.73478.33456.43433.83410.23374.133233240.231653083.9520℃3531.823530.93526.93521.863501.283480.123458.63425.13378.43303.732373166.1540℃3574.743573.93570.13565.423546.163526.443506.43475.43432.53364.63304.73241.7550℃3593.23595.43591.73587.23568.63549.63530.23500.43459.23394.33337.33277.7560℃36183617.223613.643609.243591.183572.763554.13525.43485.83423.63369.23312.6580℃3661.63660.863657.523653.323636.343619.083601.63574.93538.23480.93431.23379.8600℃3705.23704.53701.43697.43681.53665.43649.036243589.83536.93491.23444.2417中国煤炭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418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为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任务,以及《“十二五”控制温室气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41号)提出的“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制度”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工作的通知》(发改气候[2014]63号),并组织了对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的研究和编制工作。本次编制的《中国煤炭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旨在帮助煤炭生产企业准确核算和规范报告温室气体排放量,科学制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行动方案及对策,同时也为主管部门建立并实行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报告制度奠定基础。二、编制过程本指南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编制。编制组借鉴了国内外相关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报告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经过实地调研和深入研究,编制完成了《中国煤炭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419报告指南(试行)》。指南在方法上力求科学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国家安监总局煤炭信息研究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山西省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三、主要内容《中国煤炭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包括正文及两个附录,其中正文分七个部分阐述了指南的适用范围、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核算边界、核算方法、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以及报告内容。本指南适用范围为在中国境内从事煤炭开采和洗选活动的独立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核算与报告的排放源类别和气体种类主要包括燃料燃烧二氧化碳(CO2)排放、火炬燃烧CO2排放、甲烷(CH4)和CO2逃逸排放以及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四、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使用本指南的煤炭生产企业应以最低一级的独立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为边界,核算和报告在运营上受其控制的所有生产设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主体如果除煤炭生产外还存在其他生产活动且伴有温室气体排放的,还应参照其生产活动所属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核算并报告这些生产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420企业应为排放量的计算提供相应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作为核查校验依据。企业应尽可能实测自己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为方便用户使用,本指南参考《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优良作法指南和不确定性管理》、《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等文献资料,整理了一些常见化石燃料品种、露天开采和矿后活动甲烷逃逸等相关的参数和排放因子,供不具备实测条件的企业参考使用。鉴于企业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本指南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希望相关使用单位能及时予以反馈,以便今后不断修订完善。本指南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并负责解释和修订。421目录一、适用范围............................................1二、引用文件............................................1三、术语和定义..........................................2四、核算边界............................................4(一)企业边界........................................4(二)排放源和气体种类................................5五、核算方法............................................6(一)燃料燃烧CO2排放................................8(二)火炬燃烧CO2排放...............................12(三)CH4和CO2逃逸排放...............................14(四)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28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30七、报告内容...........................................31(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32(二)温室气体排放量.................................32(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32(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32(五)其它希望说明的情况.............................33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34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454221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我国煤炭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在中国境内从事煤炭开采和洗选活动的企业可按照本指南提供的方法核算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编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如果除煤炭生产外还存在其他生产活动且伴有温室气体排放的,还应参照其生产活动所属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核算并报告这些生产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二、引用文件本指南引用的文件主要包括:《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ISO14064-1温室气体第一部分: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2005年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GB/T476煤中碳和氢的测量方法》4232《SH/T0656石油产品及润滑剂中碳、氢、氮测定法(元素分析仪法)》《GB/T1361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GB/T8984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AQ1018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1025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规范》三、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1)温室气体大气层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和人为的气态成分。《京都议定书》附件A所规定的六种温室气体分别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对煤炭生产企业,除逃逸排放还需核算和报告CH4外,其他均只核算CO2。(2)报告主体具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的独立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3)煤炭生产企业4243通过煤炭开采(井工开采、露天开采)和洗选活动,生产各类煤炭产品的企业。(4)燃料燃烧排放指化石燃料出于能源利用目的的有意氧化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化石燃料应包括煤炭生产企业回收自用的煤层气(煤矿瓦斯)。(5)火炬燃烧排放指出于安全、环保等目的将煤炭开采中涌出的煤矿瓦斯(煤层气)在排放前进行火炬处理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本指南中火炬燃烧排放仅考虑CO2排放。(6)逃逸排放煤炭在开采、加工和输送过程中CH4和CO2的有意或无意释放称为逃逸排放,主要包括井工开采、露天开采、矿后活动等环节的排放。(7)井工开采的排放指煤炭井下采掘过程中,煤层中赋存的CH4和CO2不断涌入煤矿巷道和采掘空间,并通过通风、抽放系统排放到大气中产生的CH4和CO2排放。(8)露天开采的排放指煤矿露天开采释放的和邻近暴露煤(地)层释放的CH4排放。4254(9)矿后活动的排放指在煤炭洗选、储存、运输及燃烧前的粉碎等过程中,煤中残存瓦斯缓慢释放产生的CH4排放。(10)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排放主要指报告主体在报告期内净购入电力或热力(蒸汽、热水)所对应的生产过程中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11)活动水平数据报告主体在报告期内导致温室气体排放或清除的人为活动量,例如化石燃料的燃烧量、购入的电量和蒸汽量等。(12)排放因子量化单位活动水平温室气体排放量或清除量的系数。排放因子通常基于抽样测量或统计分析获得,表示在给定操作条件下某一活动水平的代表性排放率或清除率。(13)碳氧化率指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被氧化的比率,表征燃料燃烧的充分性。四、核算边界(一)企业边界报告主体应以独立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为企业边界,核算和报告在运营上受其控制的所有生产设施产生的温4265室气体排放。设施范围包括基本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生产系统,其中辅助生产系统包通风、抽放、运输、提升、排水系统,以及厂区内的动力、供电、采暖、制冷、机修、仓库等,附属生产系统包括生产指挥管理系统(厂部)以及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如职工食堂、车间浴室等)。(二)排放源和气体种类报告主体应核算的排放源类别和气体种类包括:(1)燃料燃烧CO2排放。指化石燃料在各种类型的固定或移动燃烧设备中(如锅炉、燃烧器、涡轮机、加热器、焚烧炉、煅烧炉、窑炉、内燃机等)与氧气充分燃烧生成的CO2排放;(2)火炬燃烧CO2排放。指煤层气(煤矿瓦斯)火炬燃烧产生的CO2排放;(3)CH4和CO2逃逸排放。指煤炭生产中CH4和CO2的逃逸排放,包括井工开采、露天开采和矿后活动的排放;(4)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该部分排放实际发生在生产这些电力或热力的企业,但由报告主体的消费活动引发,此处依照规定也计入报告主体的排放总量中。煤炭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源和核算边界如图1所示。4276图1煤炭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源和核算边界示意图五、核算方法在确定了核算边界以后,可采取以下步骤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1)识别并确定不同生产环节的排放源类别;(2)选择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公式;(3)获取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4)将收集的数据代入计算公式从而得到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5)按照规定的格式,描述、归纳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过程和结果。4287报告主体的温室气体(GHG)排放总量等于燃料燃烧CO2排放量、火炬燃烧CO2排放量、CH4和CO2逃逸排放量、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量之和。EGHG=ECO2_燃烧+ECO2_火炬+ECH4_逃逸×GWPCH4+ECO2_逃逸+ECO2_净电+ECO2_净热……(1)式中,EGHG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单位为吨CO2当量;ECO2_燃烧为化石燃料燃烧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CO2;ECO2_火炬为火炬燃烧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CO2;ECH4_逃逸为CH4逃逸排放量,单位为吨CH4;GWPCH4为CH4相比CO2的全球变暖潜势(GWP)值。根据IPCC第二次评估报告,100年时间尺度内1吨CH4相当于21吨CO2的增温能力,因此GWPCH4等于21;ECO2_逃逸为CO2逃逸排放量,单位为吨CO2;ECO2_净电为企业净购入电力隐含的CO2排放量;ECO2_净热为企业净购入热力隐含的CO2排放量。4298(一)燃料燃烧CO2排放1.计算公式燃料燃烧CO2排放量基于企业边界内各个燃烧设施分品种的化石燃料燃烧量,乘以相应的燃料含碳量和碳氧化率,再逐层累加汇总得到,公式如下:ECO2_燃烧=∑∑�𝐴𝐷𝑖,𝑗×CC𝑖,𝑗×𝑂𝐹𝑖,𝑗×4412�𝑖𝑗……(2)式中,ECO2_燃烧为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量,单位为吨CO2;i为化石燃料的种类;j为燃烧设施序号;ADi,j为燃烧设施j内燃烧的化石燃料品种i消费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以吨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万Nm3)为单位,非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需转化成标况下进行计算;CCi,j为设施j内燃烧的化石燃料i的含碳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以吨碳/吨燃料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吨碳/万Nm3为单位;OFi,j为化石燃料i在燃烧设施j内的碳氧化率,无量纲,取值范围为0~1;4412为CO2与碳(C)的分子量转换系数。43092.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各燃烧设备分品种的化石燃料燃烧量应根据企业能源消费原始记录或统计台账确定,等于送往各类燃烧设备作为燃料燃烧的化石燃料部分,并应包括煤炭生产企业回收自用作燃料燃烧的那部分煤层气(煤矿瓦斯)。相关的能源计量应符合《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要求。3.排放因子数据的获取1)化石燃料含碳量有条件的企业可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定期检测燃料的含碳量。燃料含碳量的测定应遵循《GB/T476煤中碳和氢的测量方法》、《SH/T0656石油产品及润滑剂中碳、氢、氮测定法(元素分析仪法)》、《GB/T1361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或《GB/T8984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等相关标准,其中对煤炭应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测,并根据燃料入厂量或月消费量加权平均作为该煤种的含碳量;对油品可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测,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油品的含碳量;对天然气等气体燃料可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半年至少检测一次气体组分,然43110后根据每种气体组分的体积浓度及该组分化学分子式中碳原子的数目计算含碳量:CCg=∑�12×CNn×Vn22.4×10�n……(3)式中,CCg为待测气体g的含碳量,单位为吨碳/万Nm3;n为待测气体的各种气体组分;CNn为气体组分n化学分子式中碳原子的数目;Vn为气体组分n的体积浓度,取值范围为0~1,例如CH4的体积浓度为95%,则记为0.95;12为碳的摩尔质量,单位为kg/kmol;22.4为标准状况下理想气体的摩尔体积,单位为Nm3/kmol。对常见商品燃料也可定期检测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再按公式(4)估算燃料的含碳量。CCi=NCVi×EFi……(4)式中,CCi为化石燃料品种i的含碳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以吨碳/吨燃料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吨碳/万Nm3为单位;NCVi为化石燃料品种i的低位发热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以百万千焦(GJ)/吨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GJ/万Nm3为单位;43211EFi为化石燃料品种i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GJ。常见商品能源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参见附录二表2.1。对于企业回收用作自身燃料燃烧的煤层气(煤矿瓦斯),可选取附表2.1中天然气的单位热值含碳量缺省值。燃料低位发热量的测定应遵循《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等相关标准,其中对煤炭应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测,以燃料入厂量或月消费量加权平均作为该燃料品种的低位发热量;对油品可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测,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油品的低位发热量;对气体燃料可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测,取算术平均值作为低位发热量。没有条件实测的企业也可以参考附录二表2.1对一些常见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量直接取缺省值。2)燃料碳氧化率液体燃料的碳氧化率可统一取缺省值0.98;气体燃料(包括企业回收用作燃料燃烧的煤层气或煤矿瓦斯)的碳氧化率可统一取缺省值0.99;固体燃料可参考附录二表2.1按品种选取缺省值。43312(二)火炬燃烧CO2排放1.计算公式煤层气(煤矿瓦斯)中的可燃气体组分主要有CH4、一氧化碳(CO)、乙烷(C2H6)、丙烷(C3H8)等含碳化合物,可根据煤层气(煤矿瓦斯)的火炬燃料量、除CO2外其他含碳化合物的总含碳量和火炬燃烧的碳氧化率等参数来计算火炬燃烧的CO2排放量。ECO2_火炬=Q瓦斯_火炬×CC非CO2×OF火炬×4412……(5)式中,ECO2_火炬为煤层气(煤矿瓦斯)火炬燃烧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CO2;Q瓦斯_火炬为煤层气(煤矿瓦斯)的火炬燃烧量(混量),单位为万Nm3;CC非CO2为煤层气(煤矿瓦斯)中除CO2外其他含碳化合物的总含碳量,单位为吨碳/万Nm3,计算方法详见公式(6);OF火炬为火炬燃烧的碳氧化率,无量纲,取值范围0~1。434132.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煤层气(煤矿瓦斯)的火炬燃烧量(混量)Q瓦斯_火炬,可根据煤层气(煤矿瓦斯)输送管路、泵站的记录数据或火炬塔监测的数据获得。3.排放因子数据的获取1)除CO2外其他含碳化合物总含碳量计算煤层气(煤矿瓦斯)中除CO2外其他含碳化合物的总含碳量CC非CO2,应参考《GB/T1361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或《GB/T8984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等相关标准,先计算煤层气(煤矿瓦斯)中除CO2外其他含碳化合物的体积浓度,然后按照每一组分化学分子式中碳原子的数目计算总含碳量:CC非CO2=∑�12×CNn×Vn×1022.4�n……(6)式中,CC非CO2为煤层气(煤矿瓦斯)中除CO2外其他含碳化合物的总含碳量,单位为吨碳/万Nm3;n为煤层气(煤矿瓦斯)中的各种气体组分,CO2除外;CNn为煤层气(煤矿瓦斯)中除CO2外其他含碳化合物组分n化学分子式中碳原子的数目;43514Vn为组分n的体积浓度,无量纲,取值范围为0~1。2)火炬燃烧的碳氧化率煤层气(煤矿瓦斯)火炬燃烧的碳氧化率如无实测数据可取缺省值0.98。(三)CH4和CO2逃逸排放煤炭生产企业的逃逸排放包括CH4的逃逸排放和CO2的逃逸排放两部分。CH4的逃逸排放总量等于井工开采、露天开采和矿后活动CH4逃逸排放量之和。ECH4_逃逸=ECH4_井工+ECH4_露天+ECH4_矿后……(7)式中,ECH4_逃逸是煤炭生产企业的CH4逃逸排放总量,单位为吨CH4;ECH4_井工是井工开采的CH4逃逸排放量,单位为吨CH4;ECH4_露天是露天开采的CH4逃逸排放量,单位为吨CH4;ECH4_矿后是矿后活动的CH4逃逸排放量,单位为吨CH4;煤炭开采活动中伴随着CH4的释放通常也会排放一定量的CO2,在一些高瓦斯矿井和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CO2的涌出量甚至可能大于CH4的涌出量。井工开采的CO2逃逸排放计算方法见本指南五(三)2部分。436151.井工开采的CH4逃逸排放1)计算公式井工开采的CH4逃逸排放量等于CH4的风排量,加上CH4的抽放量,减去CH4的火炬销毁量,再减去CH4的回收利用量。ECH4_井工=��QCH4_风排+�QCH4_抽放−QCH4_火炬−QCH4_利用�×7.17……(8)式中,ECH4_井工是井工开采的CH4逃逸排放量,单位为吨CH4;QCH4_风排是各矿井通风系统的CH4风排量,单位为万Nm3;QCH4_抽放是各矿井抽放系统的CH4抽放量,单位为万Nm3;QCH4_火炬是CH4的火炬销毁量,单位为万Nm3;QCH4_利用是CH4的回收利用量,单位为万Nm3;7.17是标准状况下CH4的密度,单位为吨CH4/万Nm3。2)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①CH4的风排量风排瓦斯是煤炭生产企业CH4逃逸排放的主要排放源,虽然在煤矿乏风中CH4的浓度并不高(一般在1%以下),但由于煤矿生产要求源源不断地进行通风,所以排放量巨大。我国煤矿多采43716用抽出式通风,一般在风硐或通风机扩散器处会设置有风速仪来测量风量。目前我国大部分井工煤矿已安装了数字化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已基本实现对煤矿瓦斯的连续监测。对于具备瓦斯连续监测条件的矿井,应分别使用公式(9)和(10)计算每小时监测到的进风巷和回风巷的CH4携带量:Q进_CH4=1𝐴��Q进×C进_CH4�𝑎×60×10−4𝐴𝑎=1……(9)式中,Q进_CH4是一小时内进风巷风流中CH4的量,单位为万Nm3/小时;a是一小时内进风巷的第a次监测;A是一小时内进风巷的监测次数;Q进是进风巷第a次监测的风流量,单位为Nm3/分钟(min);C进_CH4是进风巷第a次监测的CH4体积浓度,无量纲,取值范围0~1;Q回_CH4=1𝐵��Q回×C回_CH4�𝑏×60×10−4𝐵𝑏=1……(10)式中,43817Q回_CH4是一小时内回风巷风流中CH4的量,单位为万Nm3/小时;b是一小时内回风巷的第b次监测;B是一小时内回风巷的监测次数;Q回是回风巷第b次监测的风流量,单位为Nm3/min;C回_CH4是回风巷第b次监测的CH4体积浓度,无量纲,取值范围0~1;井工开采的CH4风排量等于煤矿运行期间回风巷CH4携带总量与进风巷CH4携带总量之差:QCH4_风排=∑�Q回_CH4−Q进_CH4�TT……(11)式中,QCH4_风排是该矿井当年的CH4风排量,单位为万Nm3;T是矿井当年的运行小时数,单位为小时;Q回_CH4是矿井运行一小时内回风巷风流中CH4的量,单位为万Nm3/小时;Q进_CH4是矿井运行一小时内进风巷风流中CH4的量,单位为万Nm3/小时;对于尚不具备瓦斯连续监测条件的矿井,可参考公式(12)和(13)来计算CH4的风排量。在每个正常生产月份,上中下旬各选择一天(间隔10天),每天按班制每个班次测定一次进风巷和回风巷的风流量和CH4浓度。测点应布置在每一台主要通风机43918的风硐、各水平、各煤层和各采区的进、回风道测风站内。如无测风站,则应选取断面规整并无杂物堆积的一段平直巷道做测点。每一测定班的测定时间应选在生产正常时刻进行,并尽可能在同一时刻进行测定工作。以每月9次或12次测定数据的平均值表示当月平均每分钟的CH4风排量(Nm3/min):qCH4_风排=1N��Q回×C回_CH4−Q进×C进_CH4�𝑛Nn=1……(12)式中,qCH4_风排是测定当月平均每分钟的CH4风排量,单位为Nm3/min;N是每月测定次数,采用三班制的矿井N=9,采用四班制的矿井N=12;n是测定序号,采用三班制的矿井n=1,2,…,9;采用四班制的矿井n=1,2,…,12;Q回是第n班回风巷风流中的风流量,单位为Nm3/min;C回_CH4是第n班回风巷风流中的CH4体积浓度,无量纲,取值范围0~1;Q进是第n班进风巷风流中的风流量,单位为Nm3/min;C进_CH4是第n班进风巷风流中的CH4体积浓度,无量纲,取值范围0~1。44019然后根据矿井当月的实际工作日数计算当月的CH4风排量,加总得到矿井当年风排CH4总量:QCH4_风排=��qCH4_风排×d�𝑚×60×24×10−412m=1……(13)式中,QCH4_风排是矿井当年风排CH4总量,单位为万Nm3;m代表月份数,m=1,2,3,…,12;qCH4_风排是测定当月平均每分钟的CH4风排量,单位为Nm3/min;d是矿井当月的实际工作日数,单位为天。②CH4的抽放量CH4的抽放包括煤层气抽采和煤矿瓦斯抽放两个过程,各矿井的CH4抽放量(QCH4_抽放)可直接根据瓦斯抽放泵站记录的流量数据和CH4体积浓度数据计算得出。③CH4的火炬销毁量CH4的火炬销毁量是指通过火炬销毁而未产生排放的CH4的量。QCH4_火炬=Q瓦斯_火炬×VCH4×OF火炬……(14)44120式中,QCH4_火炬是CH4的火炬销毁量(纯量),单位为万Nm3;Q瓦斯_火炬同公式(5),指煤层气(煤矿瓦斯)的火炬燃烧量(混量),单位为万Nm3;VCH4是煤层气(煤矿瓦斯)中CH4的体积浓度,无量纲,取值范围为0~1,可根据气体成分监测获得;OF火炬为火炬燃烧的碳氧化率。④CH4的回收利用量风排瓦斯和抽放瓦斯除火炬燃烧外,在直接排放到大气之前,可通过多种方式加以回收利用。CH4的回收利用量是指企业除火炬燃烧外回收利用的瓦斯气体(包括回收自用和回收外供)中CH4的纯量。QCH4_利用=Q瓦斯_利用×VCH4……(15)式中,QCH4_利用是CH4的回收利用量(纯量),单位为万Nm3;Q瓦斯_利用是企业回收利用的瓦斯气体量(混量),包括企业回收自用和企业回收外供,单位为万Nm3,可根据煤层气(煤矿瓦斯)输送管路、泵站的记录数据获得;VCH4是企业回收利用的瓦斯气体中CH4的体积浓度,无量纲,取值范围为0~1,可根据气体成分监测获得。44221企业回收瓦斯气体并自用作为燃料燃烧的,其燃料燃烧的CO2排放应计算在五(一)燃料燃烧CO2排放部分。企业回收瓦斯气体用作自身化工产品生产的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应参照《中国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计算排放量,并加总到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企业回收并作为产品外供的瓦斯气体在利用环节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不在报告主体的计算范围之内。2.井工开采的CO2逃逸排放1)计算公式井工开采的CO2逃逸排放量等于通风系统排放的CO2量,加上抽放系统排放的CO2量,减去企业回收利用的瓦斯气体中本有的CO2纯量。ECO2_逃逸=�∑QCO2_风排+∑QCO2_抽放−QCO2_利用�×19.7……(16)式中,ECO2_逃逸是井工开采的CO2逃逸排放量,单位为吨CO2;QCO2_风排是各矿井通风系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万Nm3;QCO2_抽放是各矿井抽放系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万Nm3;QCO2_利用是企业回收利用的瓦斯气体中本有的CO2纯量,单位为万Nm3;4432219.7为标准状况下CO2的密度,单位为吨CO2/万Nm3。2)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①CO2的风排量与计算井工开采CH4风排量的方法类似,对于具备CO2连续监测条件的矿井,先分别计算每小时进风巷和回风巷的CO2携带量:Q进_CO2=1𝐴��Q进×C进_CO2�𝑎×60×10−4𝐴𝑎=1……(17)式中,Q进_CO2是一小时内进风巷风流中CO2的量,单位为万Nm3/小时;a是一小时内进风巷的第a次监测;A是一小时内进风巷的监测次数;Q进是进风巷第a次监测的风流量,单位为Nm3/min;C进_CO2是进风巷第a次监测的CO2体积浓度,无量纲,取值范围0~1;Q回_CO2=1𝐵��Q回×C回_CO2�𝑏×60×10−4𝐵𝑏=144423……(18)式中,Q回_CO2是一小时内回风巷风流中CO2的量,单位为万Nm3/小时;b是一小时内回风巷的第b次监测;B是一小时内回风巷的监测次数;Q回是回风巷第b次监测的风流量,单位为Nm3/min;C回_CO2是回风巷第b次监测的CO2体积浓度,无量纲,取值范围0~1;井工开采的CO2风排量等于煤矿运行期间回风巷CO2携带总量与进风巷CO2携带总量之差:QCO2_风排=∑�Q回_CO2−Q进_CO2�TT……(19)式中,QCO2_风排是该矿井当年的CO2风排量,单位为万Nm3;T是矿井当年的运行小时数,单位为小时;Q回_CO2是矿井运行一小时内回风巷风流中CO2的量,单位为万Nm3/小时;Q进_CO2是矿井运行一小时内进风巷风流中CO2的量,单位为万Nm3/小时;对于尚不具备CO2连续监测条件的矿井,在每个正常生产月份,上中下旬各选择一天(间隔10天),每天按班制每个班次测44524定一次进风巷和回风巷的风流量和CO2浓度。测点应布置在每一台主要通风机的风硐、各水平、各煤层和各采区的进、回风道测风站内。如无测风站,则应选取断面规整并无杂物堆积的一段平直巷道做测点。每一测定班的测定时间应选在生产正常时刻进行,并尽可能在同一时刻进行测定工作。以每月9次或12次测定数据的平均值表示当月平均每分钟的CO2风排量(Nm3/min):qCO2_风排=1N��Q回×C回_CO2−Q进×C进_CO2�𝑛Nn=1……(20)式中,qCO2_风排是测定当月平均每分钟的CO2风排量,单位为Nm3/min;N是每月测定次数,采用三班制的矿井N=9,采用四班制的矿井N=12;n是测定序号,采用三班制的矿井n=1,2,…,9;采用四班制的矿井n=1,2,…,12;Q回是第n班回风巷风流中的风流量,单位为Nm3/min;C回_CO2是第n班回风巷风流中的CO2体积浓度,无量纲,取值范围0~1;Q进是第n班进风巷风流中的风流量,单位为Nm3/min;C进_CO2是第n班进风巷风流中的CO2体积浓度,无量纲,取值范围0~1。44625然后根据矿井当月的实际工作日数计算当月的CO2风排量,加总得到矿井年CO2逃逸量:QCO2_风排=��qCO2_风排×d�𝑚×60×24×10−412m=1……(21)式中,QCO2_风排是该矿井当年的CO2风排量,单位为万Nm3;m代表月份数,m=1,2,3,…,12;qCO2_风排是测定当月平均每分钟的CO2风排量,单位为Nm3/min;d是矿井当月的实际工作日数,单位为天。②CO2的抽放量各矿井CO2的抽放量(QCO2_抽放)可直接根据瓦斯抽放泵站记录的流量数据和CO2的体积浓度数据计算得出。③企业回收利用的瓦斯气体中本有的CO2纯量QCO2_利用=Q瓦斯_利用×VCO2……(22)式中,QCO2_利用是企业回收利用的瓦斯气体中本有的CO2纯量,单位为万Nm3;44726Q瓦斯_利用同公式(15),指企业回收利用的瓦斯气体量(混量),单位为万Nm3;VCO2是企业回收利用的瓦斯气体中CO2的体积浓度,无量纲,取值范围为0~1,可根据气体成分监测获得。3.露天开采的CH4逃逸排放1)计算公式露天煤矿开采的CH4逃逸排放量,等于露天煤矿的原煤产量,乘以露天开采的CH4排放因子。ECH4_露天=AD原煤_露天×EFCH4_露天×10−3……(23)式中,ECH4_露天是露天开采的CH4逃逸排放量,单位为吨CH4;AD原煤_露天是露天煤矿的原煤产量,单位为吨;EFCH4_露天是露天开采的CH4排放因子,单位为kgCH4/吨原煤。2)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公式(23)所需的活动水平数据AD原煤_露天直接以企业的露天煤矿原煤产量计。448273)排放因子数据的获取我国露天煤矿的煤炭产量仅占总产量的10%左右,且集中分布在内蒙古和山西等地。这些煤矿的煤层瓦斯含量较低,且煤种多为煤化程度较低的褐煤。有条件的企业应实测露天煤矿的CH4排放因子,没有条件实测的企业可根据本指南附录二表2.2选取露天开采的CH4排放因子缺省值。4.矿后活动的CH4逃逸排放1)计算公式ECH4_矿后=AD原煤_矿后×EFCH4_矿后×10−3……(24)式中,ECH4_矿后是矿后活动的CH4逃逸排放量,单位为吨CH4;AD原煤_矿后是企业的原煤产量,单位为吨原煤;EFCH4_矿后是矿后活动的CH4排放因子,单位为kgCH4/吨原煤。2)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矿后活动的CH4逃逸排放量与煤炭的残存瓦斯量有关。根据《AQ1018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随着煤变质程度的提高44928(即挥发份成分减少),煤的残存瓦斯含量显著增大。企业应按照高瓦斯矿、低瓦斯矿和露天煤矿来区分不同来源的原煤的产量。3)排放因子数据的获取报告主体可根据《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或本指南附录二表2.2选取矿后活动的CH4排放因子缺省值。(四)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1.计算公式企业净购入电力隐含的CO2排放以及净购入热力隐含的CO2排放分别按公式(25)和(26)计算:ECO2_净电=AD电力×EF电力……(25)ECO2_净热=AD热力×EF热力……(26)式中,ECO2_净电为企业净购入的电力隐含的CO2排放,单位为吨CO2;ECO2_净热为企业净购入的热力隐含的CO2排放,单位为吨CO2;AD电力为企业净购入的电力消费量,单位为兆瓦时(MWh);AD热力为企业净购入的热力消费量,单位为GJ;EF电力为电力供应的CO2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O2/MWh;EF热力为热力供应的CO2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O2/GJ。450292.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企业净购入的电力消费量,以企业和电网公司结算的电表读数或企业能源消费台帐或统计报表为据,等于购入电量与外供电量的净差。企业净购入的热力消费量,以热力购售结算凭证或企业能源消费台帐或统计报表为据,等于购入蒸汽、热水的总热量与外供蒸汽、热水的总热量之差。以质量单位计量的热水可按公式(27)转换为热量单位:𝐴𝐷热水=𝑀𝑎𝑤×(𝑇𝑤−20)×4.1868×10−3……(27)式中,𝐴𝐷热水为热水的热量,单位为GJ;𝑀𝑎𝑤为热水的质量,单位为吨热水;𝑇𝑤为热水温度,单位为℃;4.1868为水在常温常压下的比热,单位为kJ/(kg·℃)。以质量单位计量的蒸汽可按公式(28)转换为热量单位:𝐴𝐷蒸汽=𝑀𝑎𝑠𝑡×(𝐸𝑛𝑠𝑡−83.74)×10−3……(28)式中,𝐴𝐷蒸汽为蒸汽的热量,单位为GJ;𝑀𝑎𝑠𝑡为蒸汽的质量,单位为吨蒸汽;45130𝐸𝑛𝑠𝑡为蒸汽所对应的温度、压力下每千克蒸汽的热焓,单位为kJ/kg,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的热焓可分别查阅附录二表2.3和表2.4。3.排放因子数据的获取电力供应的CO2排放因子应取企业生产场地所属区域电网的平均CO2排放因子,应根据主管部门发布的最新数据进行取值。热力供应的CO2排放因子应优先采用供热单位提供的CO2排放因子,不能提供则按0.11吨CO2/GJ计。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报告主体应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制度,主要包括:(1)建立企业温室气体量化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组织方式、负责机构、工作流程等;(2)建立企业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一览表,确定合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形成文件并存档;(3)为计算过程涉及到的每项参数制定可行的监测计划,监测计划的内容应包括:待测参数、采样点或计量设备的具体位置、采样方法和程序、监测方法和程序、监测频率或时间点、数据收集或交付流程、负责部门、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制(QC)程序等。企业应指定相关部门和专人负责数据的取样、监测、分45231析、记录、收集、存档工作。如果某些排放因子计算参数采用缺省值,则应说明缺省值的数据来源和定期检查更新的计划;(4)制定计量设备的定期校准检定计划,按照相关规程对所有计量设备定期进行校验、校准。若发现设备性能未达到相关要求,企业应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和矫正措施;(5)制定数据缺失、生产活动或报告方法发生变化时的应对措施。若核算某项排放所需的活动水平或排放因子数据缺失,企业应采用适当的估算方法确定相应时期和缺失参数的保守替代数据;(6)建立文档管理规范,保存、维护有关温室气体年度报告的文档和数据记录,确保相关文档在第三方核查以及向主管部门汇报时可用;(7)建立数据的内部审核和验证程序,通过不同数据源的交叉验证、统计核算期内数据波动情况、与多年历史运行数据的比对等主要逻辑审核关系,确保活动水平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七、报告内容报告主体应按照附录一的格式对以下内容进行报告:45332(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报告主体基本信息应包括报告主体名称、所属行业、地理位置、分支机构、发展历史、成立时间、单位性质、报告年度、法定代表人、填报负责人和联系人信息。(二)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主体应以CO2当量的形式报告本企业在整个报告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并分别以质量单位报告化石燃料燃烧的CO2排放量、火炬燃烧的CO2排放量、CH4和CO2逃逸排放量、企业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量、以及本指南未涉及的但依照主管部门发布的其他指南应予核算和报告的相关温室气体排放源及排放量。(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报告主体应结合核算边界和排放源的划分情况,分别报告所核算的各个排放源的活动水平数据,并详细阐述它们的监测计划及执行情况,包括数据来源或监测地点、监测方法、记录频率等。(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报告主体应分别报告各项活动水平数据所对应的含碳量或其它排放因子计算参数,如实测则应介绍监测计划及执行情况,否则说明它们的数据来源、参考出处、相关假设及其理由等。45433(五)其它希望说明的情况分条阐述企业希望在报告中说明的其他问题或对指南的修改建议。45534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中国煤炭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45635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中国煤炭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企业核算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二、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五、其它希望说明的情况本报告真实、可靠,如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本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人(签字):年月日45736附表1报告主体20___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汇总表附表2重点燃烧设施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3其他燃烧设施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4火炬燃烧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5井工开采的CH4逃逸排放活动水平数据一览表附表6井工开采的CO2逃逸排放活动水平数据一览表附表7露天开采的活动水平和CH4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8矿后活动的活动水平和CH4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9净购入电力和热力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45837附表1报告主体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汇总表源类别排放量(单位:吨)排放量(单位:吨CO2当量)燃料燃烧CO2排放火炬燃烧CO2排放CH4逃逸排放CO2逃逸排放净购入电力隐含的CO2排放净购入热力隐含的CO2排放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不包括净购入电力和热力的隐含CO2排放包括净购入电力和热力的隐含CO2排放45938附表2重点燃烧设施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1燃料品种燃烧量(吨或万Nm3)含碳量(吨碳/吨或吨碳/万Nm3)碳氧化率(%)数据来源低位发热量2(GJ/吨或GJ/万Nm3)数据来源单位热值含碳量2(吨碳/GJ)数据来源无烟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烟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褐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洗精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它洗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型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焦炭□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原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燃料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汽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柴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喷气煤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一般煤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石脑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46039附表2重点燃烧设施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续)燃料品种燃烧量(吨或万Nm3)含碳量(吨碳/吨或吨碳/万Nm3)碳氧化率(%)数据来源低位发热量2(GJ/吨或GJ/万Nm3)数据来源单位热值含碳量2(吨碳/GJ)数据来源石油焦□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液化天然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液化石油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它石油制品□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焦炉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高炉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转炉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它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天然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炼厂干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它能源品种3□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注:1年排放达1万吨CO2及以上的燃烧设施为重点燃烧设施。报告主体应为每个重点燃烧设施分别复制、填写本表。2对于通过燃料低位发热量及单位热值含碳量来估算燃料含碳量的情景请填报本栏。3报告主体实际燃烧的能源品种如未在表中列出请自行添加。46140附表3其他燃烧设施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燃料品种燃烧量1(吨或万Nm3)含碳量(吨碳/吨或吨碳/万Nm3)碳氧化率(%)数据来源低位发热量2(GJ/吨或GJ/万Nm3)数据来源单位热值含碳量2(吨碳/GJ)数据来源无烟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烟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褐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洗精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它洗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型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焦炭□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原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燃料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汽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柴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喷气煤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一般煤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石脑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46241附表3其他燃烧设施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续)燃料品种燃烧量1(吨或万Nm3)含碳量(吨碳/吨或吨碳/万Nm3)碳氧化率(%)数据来源低位发热量2(GJ/吨或GJ/万Nm3)数据来源单位热值含碳量2(吨碳/GJ)数据来源石油焦□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液化天然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液化石油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它石油制品□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焦炉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高炉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转炉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它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天然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炼厂干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它能源品种3□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注:1除重点燃烧设施之外的其他所有燃烧设施分品种的燃料燃烧量之和。2对于通过燃料低位发热量及单位热值含碳量来估算燃料含碳量的情景请填报本栏。3报告主体实际燃烧的能源品种如未在表中列出请自行添加。46342附表4火炬燃烧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煤矿瓦斯的火炬燃烧量(万Nm3)气体组分碳原子数目(个)体积浓度(%)除CO2外其他含碳化合物的总含碳量(吨碳/万Nm3)COCH4C2H6C3H8……火炬燃烧的碳氧化率(%)附表5井工开采的CH4逃逸排放活动水平数据一览表月份已实现瓦斯连续监测的矿井1尚未实现瓦斯连续监测的矿井CH4抽放量(万Nm3)CH4火炬销毁量(万Nm3)CH4的回收利用量(万Nm3)CH4风排量(万Nm3)当月平均每分钟CH4风排量(Nm3/min)当月实际工作日数(天)当月CH4风排量(万Nm3/月)123…1112合计://注:1对已实现瓦斯连续监测的矿井,直接填写当月所有运行小时对应风排量的加总值。46443附表6井工开采的CO2逃逸排放活动水平数据一览表月份已实现CO2连续监测的矿井1尚未实现CO2连续监测的矿井CO2抽放量(万Nm3)企业回收利用的瓦斯气体中本有的CO2纯量(万Nm3)CO2风排量(万Nm3)当月平均每分钟CO2风排量(Nm3/min)当月实际工作日数(天)当月CO2风排量(万Nm3/月)123…1112合计://注:1对已实现CO2连续监测的矿井,直接填写当月所有运行小时对应风排量的加总值。附表7露天开采的活动水平和CH4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类型原煤产量(吨)露天煤矿CH4排放因子(kgCH4/吨原煤)露天煤矿46544附表8矿后活动的活动水平和CH4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煤矿类型原煤产量(吨)矿后活动CH4排放因子(kgCH4/吨原煤)高瓦斯矿井低瓦斯矿井露天煤矿附表9净购入电力和热力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类型净购入量(MWh或GJ)CO2排放因子(吨CO2/MWh或吨CO2/GJ)购入量(MWh或GJ)外供量(MWh或GJ)电力蒸汽热水46645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表2.1常见化石燃料特性参数缺省值燃料品种低位发热量热值单位单位热值含碳量(吨碳/GJ)燃料碳氧化率固体燃料无烟煤20.304GJ/吨27.49×10−394%烟煤19.570GJ/吨26.18×10−393%褐煤14.080GJ/吨28.00×10−396%洗精煤26.334GJ/吨25.40×10−393%其他洗煤8.363GJ/吨25.40×10−390%型煤17.460GJ/吨33.60×10−390%焦炭28.447GJ/吨29.40×10−393%液体燃料原油42.620GJ/吨20.10×10−398%燃料油40.190GJ/吨21.10×10−398%汽油44.800GJ/吨18.90×10−398%柴油43.330GJ/吨20.20×10−398%一般煤油44.750GJ/吨19.60×10−398%石油焦31.998GJ/吨27.50×10−398%其他石油制品41.031GJ/吨20.00×10−398%焦油33.453GJ/吨22.00×10−398%粗苯41.816GJ/吨22.70×10−398%气体燃料炼厂干气46.050GJ/吨18.20×10−399%液化石油气47.310GJ/吨17.20×10−399%液化天然气41.868GJ/吨17.20×10−399%天然气389.31GJ/万Nm315.30×10−399%焦炉煤气173.540GJ/万Nm313.60×10−399%高炉煤气33.000GJ/万Nm370.80×10−399%转炉煤气84.000GJ/万Nm349.60×10−399%密闭电石炉炉气111.190GJ/万Nm339.51×10−399%其他煤气52.270GJ/万Nm312.20×10−399%基于空气干燥基。资料来源:1)对低位发热量:《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2》;《2005年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467462)对单位热值含碳量:《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3)对碳氧化率:《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表2.2露天开采和矿后活动CH4排放因子缺省值类别CH4排放因子(kgCH4/吨原煤)露天开采1.34矿后活动高瓦斯矿井2.01低瓦斯矿井0.6露天煤矿0.34数据来源:《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46847表2.3饱和蒸汽热焓表压力(MPa)温度(℃)焓(kJ/kg)压力(MPa)温度(℃)焓(kJ/kg)0.0016.982513.81.00179.882777.00.00217.512533.21.10184.062780.40.00324.102545.21.20187.962783.40.00428.982554.11.30191.62786.00.00532.902561.21.40195.042788.40.00636.182567.11.50198.282790.40.00739.022572.21.60201.372792.20.00841.532576.71.40204.32793.80.00943.792580.81.50207.12795.10.01045.832584.41.90209.792796.40.01554.002598.92.00212.372797.40.02060.092609.62.20217.242799.10.02564.992618.12.40221.782800.40.03069.122625.32.60226.032801.20.04075.892636.82.80230.042801.70.05081.352645.03.00233.842801.90.06085.952653.63.50242.542801.30.07089.962660.24.00250.332799.40.08093.512666.05.00263.922792.80.09096.712671.16.00275.562783.30.1099.632675.77.00285.82771.40.12104.812683.88.00294.982757.50.14109.322690.89.00303.312741.80.16113.322696.810.0310.962724.40.18116.932702.111.0318.042705.40.20120.232706.912.0324.642684.80.25127.432717.213.0330.812662.40.30133.542725.514.0336.632638.30.35138.882732.515.0342.122611.60.40143.622738.516.0347.322582.70.45147.922743.817.0352.262550.80.50151.852748.518.0356.962514.40.60158.842756.419.0361.442470.10.70164.962762.920.0365.712413.90.80170.422768.421.0369.792340.20.90175.362773.022.0373.682192.546948表2.4过热蒸汽热焓表(单位:kJ/kg)温度压力0.01MPa0.1MPa0.5MPa1MPa3MPa5MPa7MPa10MPa14MPa20MPa25MPa30MPa0℃00.10.51357.110.114.120.125.13010℃4242.142.54344.946.948.851.755.661.366.170.820℃83.98484.384.886.788.690.493.297102.5107.1111.740℃167.4167.5167.9168.3170.1171.9173.6176.3179.8185.1189.4193.860℃2611.3251.2251.2251.9253.6255.3256.9259.4262.8267.8272276.180℃2649.3335335.3335.7337.3338.8340.4342.8346350.8354.8358.7100℃2687.32676.5419.4419.7421.2422.7424.2426.5429.5434437.8441.6120℃2725.42716.8503.9504.3505.7507.1508.5510.6513.5517.7521.3524.9140℃2763.62756.6589.2589.5590.8592.1593.4595.4598602605.4603.1160℃28022796.22767.3675.7676.9678679.2681683.4687.1690.2693.3180℃2840.62835.72812.12777.3764.1765.2766.2767.8769.9773.1775.9778.7200℃2879.32875.22855.52827.5853853.8854.6855.9857.7860.4862.8856.2220℃2918.32914.728982874.9943.9944.4945.0946947.2949.3951.2953.1240℃2957.42954.32939.92920.528231037.81038.01038.41039.11040.31041.51024.8260℃2996.82994.12981.52964.82885.511351134.71134.31134.111341134.31134.8280℃3036.530343022.93008.32941.828571236.71235.21233.51231.61230.51229.9300℃3076.33074.13064.23051.32994.22925.42839.21343.71339.51334.61331.51329350℃31773175.33167.63157.73115.73069.23017.02924.22753.51648.41626.41611.3400℃3279.432783217.832643231.63196.93159.73098.530042820.12583.22159.1420℃3320.963319.683313.83306.63276.93245.43211.03155.983072.722917.022730.762424.7440℃3362.523361.363355.93349.33321.93293.23262.33213.463141.443013.942878.322690.3450℃3383.33382.23377.13370.73344.43316.83288.03242.23175.83062.42952.12823.147049表2.4过热蒸汽热焓表(续)(单位:kJ/kg)温度压力0.01MPa0.1MPa0.5MPa1MPa3MPa5MPa7MPa10MPa14MPa20MPa25MPa30MPa460℃3404.423403.343398.33392.13366.83340.43312.43268.583205.243097.962994.682875.26480℃3446.663445.623440.93435.13411.63387.23361.33321.343264.123169.083079.842979.58500℃3488.93487.93483.73478.33456.43433.83410.23374.133233240.231653083.9520℃3531.823530.93526.93521.863501.283480.123458.63425.13378.43303.732373166.1540℃3574.743573.93570.13565.423546.163526.443506.43475.43432.53364.63304.73241.7550℃3593.23595.43591.73587.23568.63549.63530.23500.43459.23394.33337.33277.7560℃36183617.223613.643609.243591.183572.763554.13525.43485.83423.63369.23312.6580℃3661.63660.863657.523653.323636.343619.083601.63574.93538.23480.93431.23379.8600℃3705.23704.53701.43697.43681.53665.43649.036243589.83536.93491.23444.2471附件1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472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和《“十二五”控制温室气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41号)提出的“加快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费数据制度”的要求,为保证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中国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以帮助企业科学核算和规范报告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制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计划,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同时也为主管部门建立并实施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报告制度奠定基础,为掌握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撑。二、编制过程本指南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清华大学专家编制。编制组借鉴了国内外有关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报告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经过实地调研、深入研究和案例试算,编制完成了《中国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指南在方法上力求科学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473编制过程中得到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造纸协会等单位专家的大力支持。三、主要内容《中国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包括正文的七个部分以及附录,分别明确了本指南的适用范围、相关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所用术语和定义、核算边界、核算方法、数据质量管理要求以及报告内容和格式。核算的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和甲烷,本指南考虑的排放源类别包括化石燃料燃烧排放、过程排放、废水厌氧处理排放以及净购入使用电力、热力的排放。适用范围为从事造纸和纸制品生产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和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四、需要说明的问题《中国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提供了核算所需的参数和排放因子推荐值,这些推荐值参考了《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等权威资料。鉴于企业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本指南在实践运用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希望相关使用单位能及时予以反馈,以便今后不断修订完善。本指南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并负责解释和修订。474目录一、适用范围..................................................................................................1二、规范性引用文件......................................................................................1三、术语和定义..............................................................................................2四、核算边界..................................................................................................4五、核算方法..................................................................................................6(一)化石燃料燃烧排放........................................................................7(二)过程排放......................................................................................10(三)购入的电力产生的排放..............................................................10(四)购入的热力产生的排放..............................................................11(五)废水厌氧处理的排放..................................................................12六、数据质量管理........................................................................................15七、报告内容和格式....................................................................................16(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16(二)温室气体排放量..........................................................................16(三)活动数据及其来源......................................................................17(四)排放因子及其来源......................................................................17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19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25参考文献........................................................................................................274751一、适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中国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与报告相关的术语、核算边界、核算方法、数据质量管理、报告内容和格式等内容。本指南适用于中国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以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可按照本指南提供的方法核算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编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如果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除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以外还存在其他产品生产活动且存在温室气体排放,则应按照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要求进行核算与报告。本指南涉及的温室气体排放包含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4762《GB/T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三、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一)温室气体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成份。注:本指南涉及的温室气体包含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二)报告主体具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并应核算和报告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三)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以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为主营业务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四)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化石燃料与氧气进行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五)过程排放4773在生产过程中除燃料燃烧之外的物理或化学变化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部分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外购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作为生产原料或脱硫剂,碳酸钙发生分解反应,会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六)净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企业消费的购入电力所对应的电力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七)净购入热力产生的排放企业消费的购入热力所对应的热力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注:热力包括蒸汽、热水。(八)废水厌氧处理产生的排放纸浆造纸企业产生工业废水,采用厌氧技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时会产生甲烷排放。(九)活动水平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表征。注:如各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石灰石原料的消耗量、净购入的电量、净购入的热量、企业产生废水中的有机物总量、企业回收利用的甲烷量等。(十)排放因子表征单位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系数。注:例如每太焦的燃料消耗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吨石灰石分解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净购入的每千瓦时电量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工业废水处理过程每吨有机物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等。4784(十一)碳氧化率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中被氧化的百分比。(十二)全球变暖潜势(简称GWP)将单位质量的某种温室气体在给定时间段内辐射强迫的影响与等量二氧化碳辐射强度影响相关联的系数。(十三)二氧化碳当量在辐射强度上与某种温室气体质量相当的二氧化碳的量。注: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当量等于给定温室气体的质量乘以它的全球变暖潜势。四、核算边界报告主体应以企业法人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为边界,核算和报告其生产系统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生产系统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生产系统,其中辅助生产系统包括动力、供电、供水、化验、机修、库房、运输、废水处理系统等,附属生产系统包括生产指挥系统(厂部)和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如职工食堂、车间浴室、保健站等)。4795图1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核算边界示意图报告主体如果还从事其他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以外的产品生产活动,并存在本指南未涵盖的温室气体排放环节,则应参考其它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核算和报告这些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之中。(一)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所涉及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是指煤炭、燃气、柴油等燃料在各种类型的固定或移动燃烧设备(如锅炉、窑炉、内燃机等)中与氧气充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二)过程排放4806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所涉及的过程排放主要是部分企业外购并消耗的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发生分解反应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三)净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企业消费的购入电力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该部分排放实际发生在电力生产企业。(四)净购入热力产生的排放企业消费的购入热力(蒸汽、热水)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该部分排放实际发生在热力生产企业。(五)废水厌氧处理的甲烷排放制浆造纸企业产生工业废水,采用厌氧技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时会产生甲烷排放。注: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废水处理所导致的氧化亚氮排放不足企业总排放量的1%,因此本方法予以忽略。五、核算方法报告主体进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完整工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核算边界;2)识别排放源;3)收集活动水平数据;48174)选择和获取排放因子数据;5)分别计算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过程排放量、企业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消费的排放量、废水处理的排放量;6)汇总计算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等于企业边界内所有生产系统的化石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过程排放量、企业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消费的排放量、以及废水处理排放量之和,按公式(1)计算。E=E燃烧+E过程+E电和热+E废水(1)式中:E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E燃烧为企业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过程为过程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电和热为企业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消费的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废水为废水厌氧处理产生的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按照以下方法分别核算上述各类温室气体排放量。(一)化石燃料燃烧排放4828化石燃料燃烧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企业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种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加总,按公式(2)计算。)(1iniiEFADE燃烧(2)式中:E燃烧为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iAD为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水平,单位为百万千焦(GJ);iEF为第i种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tCO2/GJ;i为化石燃料类型代号。1.活动水平数据获取化石燃料燃烧的活动水平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与平均低位发热量的乘积,按公式(3)计算。iiiADNCVFC(3)式中:ADi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水平,单位为百万千焦(GJ);4839NCVi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采用本指南附录二所提供的推荐值;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百万千焦/吨(GJ/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百万千焦/万立方米(GJ/万Nm3);具备条件的企业可遵循《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等相关标准,开展实测;FCi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燃料的净消耗量,采用企业计量数据,相关计量器具应符合《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要求;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吨(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万立方米(万Nm3)。2.排放因子数据获取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按公式(4)计算。1244iiiOFCCEF(4)式中:EFi为第i种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太焦(tCO2/TJ);CCi为第i种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百万千焦(tC/GJ),采用本指南附录二所提供的推荐值;48410OFi为第i种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单位为%,采用本指南附录二所提供的推荐值。(二)过程排放过程排放量是企业外购并消耗的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发生分解反应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5)计算。E过程=L×EF石灰(5)式中:E过程为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过程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L为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石灰石原料消耗量,单位为吨(t);EF石灰为煅烧石灰石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吨石灰石(tCO2/t石灰石)。1.活动水平数据获取所需的活动水平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石灰石原料的消耗量,采用企业计量数据,单位为吨(t)。2.排放因子数据获取排放因子采用推荐值,0.405吨二氧化碳/吨石灰石。(三)净购入的电力产生的排放48511企业购入的电力消费所对应的电力生产环节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6)计算:电电电EFADE(6)式中:E电—购入的电力所对应的电力生产环节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电—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净外购电量,单位为兆瓦时(MWh);EF电—区域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兆瓦时(tCO2/MWh)。1.活动水平数据获取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净外购电量,是企业购买的总电量扣减企业外销的电量。活动数据以企业的电表记录的读数为准,也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电费发票或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2.排放因子数据获取电力消费的排放因子应根据企业生产地及目前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南方电网划分,选用国家主管部门最近年份公布的相应区域电网排放因子。(四)净购入的热力产生的排放企业购入的热力消费所对应的热力生产环节二氧化碳排放量48612按公式(7)计算:热热热EFADE(7)式中:E热—购入的热力所对应的热力生产环节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热—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净外购热力,单位为百万千焦(GJ);EF热—年平均供热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百万千焦(tCO2/GJ)。1.活动水平数据获取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净外购热力,是企业购买的总热力扣减企业外销的热力。活动数据以企业的热力表记录的读数为准,也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热力费发票或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2.排放因子数据获取热力消费的排放因子可取推荐值0.11tCO2/GJ,也可采用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官方数据。(五)废水厌氧处理的排放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经厌氧处理导致的甲烷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8)48713式中,—废水厌氧处理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甲烷的全球变暖潜势(GWP)值,根据《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取21。(9)式中:—废水厌氧处理过程甲烷排放量(千克)TOW—废水厌氧处理去除的有机物总量(千克COD)—以污泥方式清除掉的有机物总量(千克COD)—甲烷排放因子(千克甲烷/千克COD)—甲烷回收量(千克甲烷)1.活动水平数据获取活动水平数据包括废水厌氧处理去除的有机物总量(TOW)、以污泥方式清除掉的有机物总量(S)以及甲烷回收量(R)。1)废水厌氧处理去除的有机物总量(TOW)数据获取:48814如果企业有废水厌氧处理系统去除的COD统计,可直接作为TOW的数据。如果没有去除的COD统计数据,则采用公式(10)计算:(10)W—厌氧处理过程产生的废水量(立方米),采用企业计量数据CODin—厌氧处理系统进口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浓度(千克COD/立方米),采用企业检测值的平均值CODout—厌氧处理系统出口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浓度(千克COD/立方米),采用企业检测值的平均值2)以污泥方式清除掉的有机物总量(S)数据获取:采用企业计量数据。若企业无法统计以污泥方式清除掉的有机物总量,可使用缺省值为零。3)甲烷回收量(R)数据获取:采用企业计量数据,或根据企业台账、统计报表来确定。2.排放因子数据获取采用公式(11)计算:(11)48915Bo—厌氧处理废水系统的甲烷最大生产能力(千克甲烷/千克COD)MCF—甲烷修正因子,无量纲,表示不同处理和排放的途径或系统达到的甲烷最大产生能力(Bo)的程度,也反映了系统的厌氧程度对于废水厌氧处理系统的甲烷最大生产能力Bo,优先使用国家最新公布的数据,如果没有,则采用本指南的推荐值0.25千克甲烷/千克COD。对于甲烷修正因子MCF,具备条件的企业可开展实测,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检测,或采用本指南的推荐值0.5。六、数据质量管理报告主体宜加强温室气体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a)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负责机构和人员、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周期和时间节点等;指定专职人员负责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工作。b)根据各种类型的温室气体排放源的重要程度对其进行等级划分,并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源一览表,对于不同等级的排放源的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数据的获取提出相应的要求。49016c)对现有监测条件进行评估,不断提高自身监测能力,并制定相应的监测计划,包括对活动数据的监测和对燃料低位发热量等参数的监测;定期对计量器具、检测设备和在线监测仪表进行维护管理,并记录存档。d)建立健全温室气体数据记录管理体系,包括数据来源,数据获取时间以及相关责任人等信息的记录管理。e)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定期对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进行交叉校验,对可能产生的数据误差风险进行识别,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七、报告内容和格式报告主体应按照本指南附录一的格式对以下内容进行报告:(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报告主体基本信息应包括报告主体名称、单位性质、报告年度、所属行业、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填报负责人和联系人信息等。(二)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主体应报告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并分别报告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过程排放量、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消费所对应的排放量、废水处理的排放量。49117(三)活动数据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报告企业在报告年度内用于工业生产的各种燃料的净消耗量和相应的低位发热量、石灰石原料的消耗量、净购入的电量和净购入的热力、废水厌氧处理去除的有机物总量、厌氧处理产生的废水量、厌氧处理系统进口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浓度、厌氧处理系统出口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浓度、以污泥方式清除掉的有机物总量、甲烷回收量,并说明这些数据的来源(采用本指南的推荐值或实测值)。报告主体如果还从事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以外的产品生产活动,并存在本指南未涵盖的温室气体排放环节,则应参考其它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报告其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四)排放因子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报告企业在报告年度内用于工业生产的各种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数据、石灰石原料的排放因子、报告主体生产地的电力消费排放因子和热力消费排放因子、废水厌氧处理系统的甲烷最大生产能力、甲烷修正因子等数据,并说明这些数据的来源(采用本指南的推荐值或实测值)。报告主体如果还从事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以外的产品生产活动,并存在本指南未涵盖的温室气体排放环节,则应参考其它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报告其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4921849319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中国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49420本报告主体核算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基本情况二、温室气体排放三、活动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本报告真实、可靠,如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本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人(签字):年月日附表1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量汇总表附表2报告主体活动水平相关数据一览表附表3报告主体排放因子相关数据一览表49521附表1报告主体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汇总表(单位:tCO2e)二氧化碳甲烷合计企业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过程排放量/净购入的电力对应的排放/净购入的热力对应的排放/废水处理的排放/49622附表2报告主体活动水平相关数据一览表燃料品种净消耗量(t,万Nm3)低位发热量(GJ/t,GJ/万Nm3)燃料燃烧无烟煤烟煤褐煤洗精煤其他洗煤其他煤制品石油焦焦炭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煤油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焦油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其他煤气天然气炼厂干气参数名称量值单位过程石灰石原料的消耗量t净购入的电力、热力消费从其他企业购买的电量MWh外销的电量MWh从其他企业购买的热力GJ外销的热力GJ废水处理废水厌氧处理去除的有机物总量kgCOD厌氧处理过程产生的废水量m3厌氧处理系统进口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浓度kgCOD/m349723厌氧处理系统出口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浓度kgCOD/m3以污泥方式清除掉的有机物总量kgCOD甲烷回收量kg报告主体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报告主体如果还从事其他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以外的产品生产活动,并存在本指南未涵盖的温室气体排放环节,应自行加行报告。49824附表3报告主体排放因子相关数据一览表燃料品种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碳氧化率(%)燃料燃烧无烟煤烟煤褐煤洗精煤其他洗煤其他煤制品石油焦焦炭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煤油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焦油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其他煤气天然气炼厂干气参数名称量值单位过程煅烧石灰石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tCO2/t净购入的电力、热力消费电力消费的排放因子tCO2/MWh热力消费的排放因子tCO2/GJ废水处理废水厌氧处理系统的甲烷最大生产能力kgCH4/kgCOD甲烷修正因子-报告主体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报告主体如果还从事其他造纸和纸制品制造以外的产品生产活动,并存在本指南未涵盖的温室气体排放环节,应自行加行报告。49925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表1常用化石燃料相关参数的推荐值燃料品种计量单位低位发热量(GJ/t,GJ/104Nm3)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燃料碳氧化率固体燃料无烟煤t26.7c27.4b×10-394%烟煤t19.570d26.1b×10-393%褐煤t11.9c28.0b×10-396%洗精煤t26.334a25.41b×10-390%其他洗煤t12.545a25.41b×10-390%其他煤制品t17.460d33.60d×10-390%石油焦t32.5c27.5b×10-3100%焦炭t28.435a29.5b×10-393%液体燃料原油t41.816a20.1b×10-398%燃料油t41.816a21.1b×10-398%汽油t43.070a18.9b×10-398%柴油t42.652a20.2b×10-398%煤油t43.070a19.6b×10-398%液化天然气t44.2c17.2b×10-398%液化石油气t50.179a17.2b×10-398%炼厂干气t45.998a18.2b×10-398%焦油t33.453a22.0c×10-398%气体燃料焦炉煤气104Nm3179.81a13.58b×10-399%高炉煤气104Nm333.000d70.8c×10-399%转炉煤气104Nm384.000d49.60d×10-399%其他煤气104Nm352.270a12.2b×10-399%天然气104Nm3389.31a15.3b×10-399%注:a:《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3》;b:《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c:《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d:行业经验数据50026表2其他排放因子相关参数推荐值参数名称单位排放因子煅烧石灰石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tCO2/t石灰石0.405废水厌氧处理系统的甲烷最大生产能力kgCH4/kgCOD0.25甲烷修正因子--0.5电力消费的排放因子tCO2/MWh采用国家最新发布值热力消费的排放因子tCO22/GJ0.1150127参考文献[1]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2]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3[3]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06)[4]气候变化:自然科学基础(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502附件2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503I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和《“十二五”控制温室气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41号)提出的“加快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费数据制度”的要求,为保证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以帮助企业科学核算和规范报告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制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计划,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同时也为主管部门建立并实施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报告制度奠定基础,为掌握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撑。二、编制过程本指南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清华大学专家编制。编制组借鉴了国内外有关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报告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参504II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经过实地调研、深入研究和案例试算,编制完成了《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指南在方法上力求科学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编制过程中得到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铝业公司等单位专家的大力支持。三、主要内容《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包括正文的七个部分以及附录,分别明确了本指南的适用范围、相关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所用术语和定义、核算边界、核算方法、数据质量管理要求以及报告内容和格式。核算的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和甲烷,本指南考虑的排放源类别包括化石燃料燃烧排放、过程排放、废水厌氧处理排放以及净购入使用电力、热力的排放。适用范围为从事除铝冶炼和镁冶炼之外的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法人企业和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四、需要说明的问题《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提供了核算所需的参数和排放因子推荐值,这些推荐值参考了《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等权威资料。505III鉴于企业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本指南在实践运用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希望相关使用单位能及时予以反馈,以便今后不断修订完善。本指南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并负责解释和修订。506IV目录一、适用范围..........................................................................................1二、规范性引用文件..............................................................................1三、术语和定义......................................................................................2四、核算边界..........................................................................................4五、核算方法..........................................................................................6(一)燃料燃烧排放......................................................................8(二)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10(三)过程排放............................................................................11(四)净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13(五)净购入热力产生的排放....................................................14六、数据质量管理................................................................................15七、报告内容和格式............................................................................15(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16(二)温室气体排放量................................................................16(三)活动水平及其来源............................................................16(四)排放因子及其来源............................................................16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18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24参考文献................................................................................................265071一、适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中国除铝冶炼和镁冶炼之外的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相关的术语、核算边界、核算方法、数据质量管理、报告内容和格式等内容。本指南适用于中国除铝冶炼和镁冶炼之外的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中国境内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除铝冶炼和镁冶炼之外)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可按照本指南提供的方法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并编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如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企业除冶炼和压延加工以外还存在其他产品生产活动且存在温室气体排放,则应按照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要求指南进行核算与报告。本指南涉及的温室气体排放只包含二氧化碳(CO2)。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5082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三、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一)温室气体大气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的和人为的气态成分。本指南的温室气体是指《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六种温室气体,分别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是CF4和C2F6等的统称)和六氟化硫(SF6)。注:本指南涉及的温室气体仅包含二氧化碳(CO2)。(二)报告主体具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并应核算和报告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三)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以除铝冶炼和镁冶炼之外的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生产为主营业务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四)燃料燃烧排放煤炭、燃气、柴油等燃料在各种类型的固定或移动燃烧设备(如5093锅炉、窑炉、内燃机等)中与氧气充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五)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工业生产中,能源作为原材料被消耗,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铜冶炼、铅锌冶炼等子行业的企业使用焦炭、蓝炭、无烟煤、天然气等能源产品作为还原剂,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六)过程排放工业生产中,除能源之外的原材料发生化学反应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某些有色金属生产企业使用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或白云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镁和碳酸钙)作为生产原料或脱硫剂,碳酸盐发生分解反应,会导致二氧化碳排放。此外,稀土子行业使用纯碱等碳酸盐或草酸为原料,形成稀土碳酸盐和草酸盐,而后经煅烧分解后排放二氧化碳。(七)净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企业消费的购入电力所对应的电力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八)净购入热力产生的排放企业消费的购入热力所对应的热力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注:热力包括蒸汽、热水。(九)活动水平5104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的活动量,例如每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能源产品作为还原剂的消耗量、碳酸盐原料的消耗量、草酸消耗量、净购入的电量、净购入的热量等。(十)排放因子表征每单位活动水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系数。注:例如每太焦的燃料消耗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吨碳酸盐分解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吨草酸分解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净购入的每千瓦时电量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等(十一)碳氧化率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中被氧化的百分比。四、核算边界报告主体应以企业法人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为边界,核算和报告其生产系统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生产系统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生产系统,其中辅助生产系统包括动力、供电、供水、化验、机修、库房、运输等,附属生产系统包括生产指挥系统(厂部)和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如职工食堂、车间浴室、保健站等)。如果报告主体除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外还存在其他产品生产活动,并存在本指南未涵盖的温室气体排放环节,则应参考其它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指南,核算和报告这些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之中。5115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的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范围主要包括以下排放: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冶金还原剂消耗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过程排放(企业消耗的各种碳酸盐以及草酸发生分解反应导致的排放量)、企业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及核算边界见图1。图1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边界示意图(以铜冶炼为例)(一)燃料燃烧排放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所涉及的燃料燃烧排放是指煤炭、燃气、柴油等燃料在各种类型的固定或移动燃烧设备(如5126锅炉、窑炉、内燃机等)中与氧气充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二)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主要是冶金还原剂消耗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常用的冶金还原剂包括焦炭、蓝炭、无烟煤、天然气等。(三)过程排放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所涉及的过程排放主要是企业消耗的各种碳酸盐以及草酸发生分解反应导致的排放量之和。(四)净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企业消费的购入电力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五)净购入热力产生的排放企业消费的购入热力(蒸汽、热水)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五、核算方法报告主体进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的完整工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核算边界;2)识别排放源;3)收集活动水平数据;51374)选择和获取排放因子数据;5)分别计算燃料燃烧排放量、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量、过程排放量、企业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消费的排放量;6)汇总计算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等于企业边界内所有生产系统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量、过程排放量、以及企业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消费的排放量之和,按公式(1)计算。EEEEEE原材料电热燃烧过程······················································(1)式中:E—报告主体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燃烧—报告主体燃料燃烧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原材料—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过程—过程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电—报告主体购入的电力消费的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热—报告主体购入的热力消费的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5148按照以下方法分别核算上述各类温室气体排放量。(一)燃料燃烧排放燃料燃烧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企业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种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加总,按公式(2)计算:)(1iniiEFADE燃烧··················································(2)式中:E燃烧—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数据,单位为百万千焦(GJ);EFi—第i种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百万千焦(tCO2/GJ);i—化石燃料类型代号。1.活动水平数据获取燃料燃烧的活动数据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种燃料的消耗量与平均低位发热量的乘积,按公式(3)计算:iiiADNCVFC···································································(3)式中:AD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数据,单位5159为百万千焦(GJ);NCV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采用本指南附录二所提供的推荐值;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百万千焦/吨(GJ/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百万千焦/万立方米(GJ/万Nm3);具备条件的企业可遵循《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等相关指南,开展实测;FC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燃料的净消耗量,采用企业计量数据,相关计量器具应符合《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要求;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吨(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万立方米(万Nm3)。2.排放因子数据获取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按公式(4)计算:1244iiiOFCCEF·························································(4)式中:EFi—第i种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百万千焦(tCO2/GJ);CCi—第i种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百万千焦(tC/GJ),宜参考附录二表1;OFi—第i种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宜参考附录二表1;516101244—二氧化碳与碳的分子量之比。(二)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工业生产中,能源作为原材料被消耗,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铜冶炼、铅锌冶炼等子行业的企业使用焦炭、蓝炭、无烟煤、天然气等能源产品作为还原剂,导致二氧化碳排放。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冶金还原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5)计算。E原材料=AD还原剂×EF还原剂·········································································(5)式中:E原材料为核算和报告年度内,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F还原剂为能源产品作为还原剂用途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吨还原剂(tCO2/t还原剂);AD还原剂为活动水平,即核算和报告年度内能源产品作为还原剂的消耗量,对固体或液体能源,单位为吨(t),对气体能源,单位为万立方米(万Nm3)。1.活动水平数据获取所需的活动水平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能源产品作为还原剂的消耗量,采用企业计量数据,对固体或液体能源,单位为吨(t),51711对气体能源,单位为万立方米(万Nm3)。2.排放因子数据获取采用本指南附录二所提供的推荐值。(三)过程排放过程排放量是企业消耗的各种碳酸盐以及草酸发生分解反应导致的排放量之和,按公式(6)计算:E过程=E草酸+∑E碳酸盐=AD草酸×EF草酸+∑(AD碳酸盐×EF碳酸盐)····································(6)式中:E过程为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过程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草酸为草酸分解所导致的过程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碳酸盐为某种碳酸盐分解所导致的过程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草酸为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草酸消耗量,单位为吨(t);AD碳酸盐为核算和报告年度内某种碳酸盐的消耗量,单位为吨(t);51812EF草酸为草酸分解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吨草酸(tCO2/t草酸);EF碳酸盐为某种碳酸盐分解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吨碳酸盐(tCO2/t碳酸盐)。1.活动水平数据获取所需的活动水平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草酸以及各种碳酸盐的消耗量,采用企业计量数据,单位为吨(t)。2.排放因子数据获取碳酸盐分解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采用本指南附录二所提供的推荐值。草酸分解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按公式(7)计算。EF草酸=0.349×PUR草酸····································(7)式中:EF草酸为草酸分解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吨草酸(tCO2/t草酸);0.349是二氧化碳与工业草酸的分子量之比;PUR草酸是草酸的浓度(含量),采用供货方提供的标称值;如标称值不可得,则采用默认值99.6%。51913(四)净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企业购入的电力消费所对应的电力生产环节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8)计算:电电电EFADE。。。。。。。。。。。。。。。。。。。。。。。。。。。。。。。。。。。。。。。。。。。。。。。。。。。。。。。。。(8)式中:E电—购入的电力所对应的电力生产环节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电—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净外购电量,单位为兆瓦时(MWh);EF电—区域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兆瓦时(tCO2/MWh)。1.活动水平数据获取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净外购电量,是企业购买的总电量扣减企业外销的电量。活动数据以企业的电表记录的读数为准,也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电费发票或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2.排放因子数据获取电力消费的排放因子应根据企业生产地及目前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南方电网划分,选用国家主管部门最近年份公布的相应区域电网排放因子。52014(五)净购入热力产生的排放企业购入的热力消费所对应的热力生产环节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9)计算。热热热EFADE。。。。。。。。。。。。。。。。。。。。。。。。。。。。。。。。。。。。。。。。。。。。(9)式中:E热—购入的热力所对应的热力生产环节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热—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净外购热力,单位为百万千焦(GJ);EF热—年平均供热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百万千焦(tCO2/GJ)。1.活动水平数据获取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净外购热力,是企业购买的总热力扣减企业外销的热力。活动数据以企业的热力表记录的读数为准,也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热力费发票或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2.排放因子数据获取热力消费的排放因子可取推荐值0.11tCO2/GJ,也可采用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官方数据。52115六、数据质量管理报告主体宜加强温室气体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a)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负责机构和人员、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周期和时间节点等;指定专职人员负责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工作。b)根据各种类型的温室气体排放源的重要程度对其进行等级划分,并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源一览表,对于不同等级的排放源的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数据的获取提出相应的要求。c)对现有监测条件进行评估,不断提高自身监测能力,并制定相应的监测计划,包括对活动数据的监测和对燃料低位发热量、白云石原料的平均纯度等参数的监测;定期对计量器具、检测设备和在线监测仪表进行维护管理,并记录存档。d)建立健全温室气体数据记录管理体系,包括数据来源,数据获取时间以及相关责任人等信息的记录管理。e)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定期对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进行交叉校验,对可能产生的数据误差风险进行识别,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七、报告内容和格式报告主体应按照本指南附录一的格式对以下内容进行报告:52216(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报告主体基本信息应包括报告主体名称、单位性质、报告年度、所属行业、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填报负责人和联系人信息等。(二)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主体应报告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并分别报告燃料燃烧排放量、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量、过程排放量、净购入电力和热力消费所对应的排放量。(三)活动水平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报告企业在报告年度内用于工业生产的各种燃料的净消耗量和相应的低位发热量、能源作为还原剂的消耗量、草酸消耗量、各种碳酸盐原料的消耗量、净购入的电量和净购入的热量,并说明这些数据的来源(采用本指南的推荐值或实测值)。报告主体如果还从事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以外的产品生产活动,并存在本指南未涵盖的温室气体排放环节,则应参考其它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报告其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四)排放因子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报告企业在报告年度内用于工业生产的各种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数据、能源作为还原剂的排放因子、52317草酸分解的排放因子、各种碳酸盐原料的排放因子、报告主体生产地的电力消费排放因子和热力消费排放因子等数据,并说明这些数据的来源(采用本指南的推荐值或实测值)。报告主体如果还从事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以外的产品生产活动,并存在本指南未涵盖的温室气体排放环节,则应参考其它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报告其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52418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其他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52519本企业核算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基本情况二、温室气体排放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本报告真实、可靠,如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本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人代表(签字):年月日附表1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量汇总表附表2报告主体活动水平相关数据一览表附表3报告主体排放因子相关数据一览表52620附表1报告主体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汇总表(单位:tCO2)排放量燃料燃烧能源的原材料用途工业生产过程净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净购入热力产生的排放企业排放量总计52721附表2报告主体活动水平相关数据一览表燃料品种净消耗量(t,万Nm3)低位发热量(GJ/t,GJ/万Nm3)燃料燃烧无烟煤烟煤褐煤洗精煤其他洗煤其他煤制品石油焦焦炭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煤油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焦油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其他煤气天然气炼厂干气参数名称量值单位能源的原材料用途蓝炭作还原剂的消耗量t焦炭作还原剂的消耗量t无烟煤作还原剂的消耗量t天然气作还原剂的消耗量万Nm3工业生产过程纯碱消耗量t石灰石消耗量t白云石消耗量t草酸消耗量t净购入的电力、热力消费从其他企业购买的电量MWh外销的电量MWh从其他企业购买的热力GJ外销的热力GJ报告主体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52822报告主体如果还从事其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以外的产品生产活动,并存在本指南未涵盖的温室气体排放环节,应自行加行报告。52923附表3报告主体排放因子相关数据一览表燃料品种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碳氧化率(%)燃料燃烧无烟煤烟煤褐煤洗精煤其他洗煤其他煤制品石油焦焦炭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煤油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焦油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其他煤气天然气炼厂干气参数名称量值单位能源的原材料用途蓝炭作还原剂tCO2/t焦炭作还原剂tCO2/t无烟煤作还原剂tCO2/t天然气作还原剂tCO2/万Nm3工业生产过程纯碱分解的排放因子tCO2/t石灰石分解的排放因子tCO2/t白云石分解的排放因子tCO2/t草酸的浓度(含量)%净购入的电力、热力消费电力消费的排放因子tCO2/MWh热力消费的排放因子tCO2/GJ报告主体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报告主体如果还从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以外的产品生产活动,并存在本指南未涵盖的温室气体排放环节,应自行加行报告。53024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表1常用化石燃料相关参数的推荐值燃料品种计量单位低位发热量(GJ/t,GJ/104Nm3)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燃料碳氧化率无烟煤t26.7c27.4b×10-394%烟煤t19.570d26.1b×10-393%褐煤t11.9c28.0b×10-396%洗精煤t26.334a25.41b×10-390%其他洗煤t12.545a25.41b×10-390%其他煤制品t17.460d33.60d×10-390%石油焦t32.5c27.5b×10-3100%焦炭t28.435a29.5b×10-393%原油t41.816a20.1b×10-398%燃料油t41.816a21.1b×10-398%汽油t43.070a18.9b×10-398%柴油t42.652a20.2b×10-398%煤油t43.070a19.6b×10-398%液化天然气t44.2c17.2b×10-398%液化石油气t50.179a17.2b×10-398%炼厂干气t45.998a18.2b×10-398%焦油t33.453a22.0c×10-398%焦炉煤气104Nm3179.81a13.58b×10-399%高炉煤气104Nm333.000d70.8c×10-399%转炉煤气104Nm384.000d49.60d×10-399%其他煤气104Nm352.270a12.2b×10-399%天然气104Nm3389.31a15.3b×10-399%注:a:《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3》;b:《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c:《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d:行业经验数据。53125表2能源作为原材料用途的排放因子推荐值参数名称单位量值蓝炭作还原剂的排放因子tCO2/t2.853焦炭作还原剂的排放因子tCO2/t2.862无烟煤作还原剂的排放因子tCO2/t1.924天然气作还原剂的排放因子tCO2/万Nm321.622数据来源:1.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3;2.《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3.行业经验数据表3过程排放因子相关数据推荐值参数名称单位量值纯碱分解的排放因子tCO2/t0.411石灰石分解的排放因子tCO2/t0.405白云石分解的排放因子tCO2/t0.468草酸的浓度(含量)%99.6数据来源:行业经验数据表4其他排放因子推荐值参数名称单位CO2排放因子电力消费的排放因子tCO2/MWh采用国家最新发布值热力消费的排放因子tCO2/GJ0.1153226参考文献[1]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2]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3[3]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1996)[4]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06)5331534附件3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535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和《“十二五”控制温室气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41号)提出的“加快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费数据制度”的要求,为保证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中国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以帮助企业科学核算和规范报告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制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计划,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同时也为主管部门建立并实施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报告制度奠定基础,为掌握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撑。二、编制过程本指南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专家编制。编制组借鉴了国内外有关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报告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经过实地调研、深入研究和案例试算,编制完成了《中国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本指南在方法上力求科学性、完整536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编制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富士康精密组件(北京)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等单位专家的大力支持。三、主要内容《中国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包括正文的七个部分以及附录,分别明确了本指南的适用范围、相关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所用术语、核算边界、核算方法、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要求以及报告内容和格式。核算的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和三氟化氮五种温室气体,排放源包括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以及净购入电力、热力所产生的排放。适用范围为从事电子设备制造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生产企业和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四、需要说明的问题本指南对于半导体生产企业工业生产过程排放计算涉及的参数推荐值的确定,主要参考了IPCC、WRI、台湾经济部工业局发布的数值。鉴于企业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是一项全新的复杂工作,本指南在实际运用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希望相关使用单位能及时予以反馈,以便今后做出进一步的修改。本指南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负责解释和修订。537目录一、适用范围....................................................................................1二、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1三、术语和定义................................................................................2四、核算边界....................................................................................4五、核算方法....................................................................................6(一)化石燃料燃烧排放...........................................................7(二)工业生产过程排放...........................................................9(三)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12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13七、报告内容和格式规范.............................................................14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16附录二:相关参数推荐值...............................................................235381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我国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任何在中国境内从事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企业,均可参考本指南提供的方法核算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编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如果电子设备制造企业除电子设备制造外还存在其他产品生产活动且存在温室气体排放的,则应参照其他产品生产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核算并报告这些温室气体排放。二、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本指南引用的文件主要包括:《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本指南在编制过程中还参考和借鉴了下列文件:《温室气体盘查工具》(台湾经济部工业局公布);《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核算与报告标准(2004年修订版)》;ISO14064-1《温室气体第一部分: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5392《欧盟针对EUETS设施的温室气体监测和报告指南》。三、术语和定义本指南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1)温室气体大气层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和人为的气态成分。本指南的温室气体是指《京都议定书》附件A所规定的七种温室气体,分别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和三氟化氮(NF3)。本指南涉及的温室气体包括除N2O、CH4以外的五种温室气体。(2)电子设备制造企业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指的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企业。(3)报告主体具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并应核算和报告排放量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4)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化石燃料与氧气进行充分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5)工业生产过程排放5403原材料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除化石燃料燃烧之外的由于物理或化学反应、工业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泄漏、废气处理等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6)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产生的CO2排放企业消费的净购入电力和净购入热力(蒸汽、热水)所对应的电力或热力生产环节产生的CO2排放。(7)活动水平量化导致温室气体排放或清除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的活动量,例如每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生产原料的使用量、购入的电量、购入的蒸汽量等。(8)排放因子与活动水平数据相对应的系数,用于量化单位活动水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排放因子通常基于抽样测量或统计分析获得,表示在给定操作条件下某一活动水平的代表性排放率。(9)碳氧化率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中被氧化的百分比。(10)刻蚀刻蚀是按照掩模图形或设计要求对半导体衬底表面或表面覆盖薄膜进行选择性腐蚀或剥离的过程。5414(11)化学气相淀积(CVD)腔室清洗化学气相淀积(CVD)指把含有构成薄膜元素的气态反应剂或液态反应剂的蒸汽及反应所需其它气体引入反应室,在衬底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薄膜的过程。CVD腔室清洗是利用化学反应清洗腔室内残余物质的过程。四、核算边界(一)企业边界报告主体应以企业法人为边界,核算和报告边界内所有生产设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生产设施范围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以及附属生产系统,其中辅助生产系统包括动力、供电、供水、化验、机修、库房、运输等,附属生产系统包括生产指挥系统(厂部)和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如职工食堂、车间浴室、保健站等)。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包括: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及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电子设备制造企业的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主要来源于半导体生产中刻蚀与CVD腔室清洗工艺产生的排放。电子设备制造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及核算边界见图1。5425图1典型电子设备制造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及核算边界报告主体应核算的排放源类别和气体种类包括:(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指化石燃料在各种类型的固定或移动燃烧设备中(如锅炉、内燃机、废气处理装置等)与氧气充分燃烧生成的CO2排放;(2)工业生产过程排放。指半导体生产中刻蚀与CVD腔室清洗过程中由于化学反应或气体泄漏等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3)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产生的CO2排放。该部分排放实际上发生在生产这些电力或热力的企业,但由报告主体的消费活动引发,此处依照规定也计入报告主体的排放总量中。5436(4)其他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主体如果存在其他产品的生产活动,且依照主管部门发布的其他相关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的要求,应予核算和报告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关方法请参照其他相关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本指南在此不再赘述。五、核算方法报告主体进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的完整工作流程主要包括:(1)确定核算边界;(2)识别排放源;(3)收集活动水平数据;(4)选择和获取排放因子数据;(5)分别计算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企业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排放量;(6)汇总计算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电子设备制造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应等于边界内所有生产系统的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以及企业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排放量之和,按公式计算:5447燃烧过程电力热力=EEEEE\MERGEFORMAT(1)其中,E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tCO2eE燃烧企业边界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量,tCO2E过程企业边界内工业生产过程各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tCO2eE电力企业净购入的电力产生的排放量,tCO2E热力企业净购入的热力产生的排放量,tCO2按照以下方法分别核算上述各类温室气体排放量。(一)化石燃料燃烧排放1.计算公式化石燃料燃烧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企业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加总,按公式计算。n燃烧1=()iiiEADEF\MERGEFORMAT(2)其中,E燃烧企业边界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量,tCO2ADi报告期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水平,GJEFi第i种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tCO2/GJi化石燃料种类54582.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电子设备制造企业化石燃料燃烧的活动水平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种燃料的消耗量与平均低位发热量的乘积,按公式计算。iiiADNCVFC\MERGEFORMAT(3)其中,ADi报告期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水平,GJNCVi报告期内第i种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GJ/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GJ/万Nm3;FCi报告期内第i种燃料的净消耗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万Nm3。i化石燃料种类对于燃料的净消耗量,采用企业计量数据,相关计量器具应符合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要求。对于化石燃料平均低位发热量,可采用本指南附录二所提供的推荐值,具备条件的企业可开展实测,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检测,也可采用与相关方结算凭证中提供的检测值。如选择实测,化石燃料低位发热量检测应遵循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等相关标准。54693.排放因子数据的获取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的排放因子由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等参数计算得到,计算如公式所示:4412iiiEFCCOF\MERGEFORMAT(4)其中,EFi第i种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tCO2/GJCCi第i种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采用本指南附录二所提供的推荐值OFi第i种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采用本指南附录二所提供的推荐值i化石燃料种类(一)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主要由刻蚀与CVD腔室清洗工序产生,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由原料气的泄漏与生产过程中生成的副产品(温室气体)的排放构成。原料气包括但不限于:NF3、SF6、CF4、C2F6、C3F8、C4F6、c-C4F8、c-C4F8O、C5F8、CHF3、CH2F2、CH3F。副产品包括但不限于:CF4、C2F6、C3F8。刻蚀工序与CVD腔室清洗工序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按公式(5)计算。54710EFC,,,,=FCiBPijiijEEE\MERGEFORMAT(5)其中,EFC刻蚀工序与CVD腔室清洗工序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tCO2eEEFC,i第i种原料气泄漏产生的排放,tCO2eEBP,i,j第i种原料气产生的第j种副产品排放,tCO2ei原料气的种类j副产品的种类每一种原料气的排放按公式(6)计算,(1)(1)(1a)EFCiiiiiiEhFCUdGWP\MERGEFORMAT(6)其中,EEFC,i第i种原料气体泄漏产生的排放,tCO2eh原料气容器的气体残余比例,%FCi报告期内第i种原料气的使用量,tUi第i种原料气的利用率,%ai废气处理装置对第i种原料气的收集效率,%di废气处理装置对第i种原料气的去除效率,%GWPi第i种原料气的全球变暖潜势i原料气的种类原料气消耗量的计算按照公式(7)计算iiiiiFCIBPIES\MERGEFORMAT(7)其中,FCi报告期内第i种原料气的使用量,tIBi第i种原料气的期初库存量,tIEi第i种原料气的期末库存量,tPi报告期内第i种原料气的购入量,t54811Si报告期内第i种原料气向外销售/输出量,t刻蚀工序与CVD腔室清洗工序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副产品按公式(8)计算。,,,(1h)B(1)BPijijijjjEFCadGWP\MERGEFORMAT(8)其中,EBP,i,j第i种原料气产生的第j种副产品排放,tCO2eh原料气容器的气体残余比例,%Bi,j第i种原料气产生第j种副产品的转化因子,t副产品/tFCi报告期内第i种原料气的使用量,taj废气处理装置对第j种副产品的收集效率,%dj废气处理装置对第j种副产品的去除效率,%GWPj第j种副产品的全球变暖潜势i原料气的种类j副产品的种类企业应以企业台账、统计报表、采购记录、领料记录等为依据确定原料气的使用量。原料气的利用率、原料气产生副产品的转化因子参考附表2.2。废气处理装置对原料气与副产品的收集率和去除率由设备提供厂商提供,不能获得时采用附表2.2中的相关推荐值。原料气容器的气体残余比例采用推荐值10%。温室气体的全球变暖潜势采用IPCC第二次评估报告中的推荐值。54912(二)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1.计算公式企业净购入的电力、热力产生的CO2排放量按公式(9)和(10)计算。电力电力电力=EADEF\MERGEFORMAT(9)热力热力热力=EADEF\MERGEFORMAT(10)其中,E电力净购入的电力产生的排放,tCO2E热力净购入的热力产生的排放,tCO2AD电力企业的净购入使用的电量,MWhAD热力企业的净购入使用的热量,GJEF电力区域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tCO2/MWhEF热力热力供应的排放因子,tCO2/GJ2.活动水平数据获取企业净购入电量数据以企业电表记录的读数为准,如果没有电表记录,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电费发票或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企业应按净购入电量所在的不同电网,分别统计净购入电量数据。企业净购入热力数据以企业热计量表计量的读数为准,如果没有计量表记录,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供热量发票或者结算单等55013结算凭证上的数据。3.排放因子数据获取区域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应根据企业生产地址及目前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南方电网划分,选用国家主管部门最近年份公布的相应区域电网排放因子进行计算。热力供应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暂按0.11tCO2/GJ计,待政府主管部门发布官方数据后应采用官方发布数据并保持更新。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报告主体应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制度,包括以下内容: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负责机构和人员、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周期和时间节点等;指定专职人员负责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建立健全的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的台账记录。建立健全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参数的监测计划。有条件的企业,还可定期监测主要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和含碳量、重点燃烧设备的碳氧化率、废气处理装置的收集率以及去除率等参数。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建立文档的管理规范,保存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文件55114和有关的数据资料。七、报告内容和格式规范报告主体应按照本指南附录一的格式对以下内容进行报告:(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报告主体基本信息应包括报告主体名称、单位性质、报告年度、所属行业、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填报负责人和联系人信息等。(二)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主体应报告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并分别报告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净购入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排放量。(三)活动水平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报告企业在报告年度内用于企业生产的各种燃料的消耗量和相应的低位发热量、工业生产过程排放所涉及的原料气的使用量、净购入的电量和净购入的热量等,并说明这些数据的来源(采用本指南的推荐值或实测值)。报告主体如果还从事电子设备制造生产以外的产品活动,则应参考其它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报告其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四)排放因子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报告企业在报告年度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燃料的55215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数据、工业生产过程排放所涉及的原料气容器的气体残余比例、原料气的利用率、原料气产生副产品的转化因子、废气处理装置的收集效率与去除效率、报告主体生产地的区域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和热力供应的排放因子等数据,并说明这些数据的来源(采用本指南的推荐值或实测值)。报告主体如果还从事电子制造生产以外的产品活动,则应参考其它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报告其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55316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中国电子设备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55417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中国电子设备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报告主体核算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基本情况二、温室气体排放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本报告真实、可靠,如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本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人代表(签字):年月日附表1报告主体温室气体排放量汇总表附表2报告主体活动水平相关数据一览表附表3报告主体排放因子相关数据一览表55518附表1.1报告主体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汇总表源类别温室气体本身质量(单位:t)温室气体CO2当量(单位:tCO2e)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工业生产过程CO2排放工业生产过程HFCs排放工业生产过程PFCs排放工业生产过程NF3排放工业生产过程SF6排放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产生的CO2排放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tCO2e):应按实际排放的HFCs和PFCs种类分别报告其排放量,多于一种HFCs和PFCs时自行加行报告。55619附表1.2报告主体排放活动水平数据燃料品种消耗量(t,万Nm3)低位发热量(GJ/t,GJ/万Nm3)化石燃料燃烧无烟煤烟煤褐煤洗精煤其它洗煤型煤石油焦其他煤制品焦炭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一般煤油炼厂干气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石脑油航空汽油航空煤油其它石油制品天然气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其它煤气工业生产过程参数名称数值单位NF3消耗量tSF6消耗量tCF4消耗量tC2F6消耗量tC3F8消耗量tC4F6消耗量tc-C4F8消耗量tc-C4F8O消耗量t55720C5F8消耗量tCHF3消耗量tCH2F2消耗量tCH3F消耗量t净购入的电力、热力电力净购入量MWh热力净购入量GJ报告主体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报告主体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涵盖的温室气体排放环节;如果还从事电子设备制造以内的生产活动,并存在本指南未涵盖的温室气体排放环节,应自行加行报告。如果有其他含氟气体消耗,请自行添加其消耗量。55821附表1.3报告主体排放因子和计算系数燃料品种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碳氧化率(%)化石燃料燃烧无烟煤烟煤褐煤洗精煤其它洗煤型煤石油焦其他煤制品焦炭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一般煤油炼厂干气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石脑油航空汽油航空煤油其它石油制品天然气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其它煤气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参数名称数值单位NF3利用率%SF6利用率%CF4利用率%C2F6利用率%C3F8利用率%C4F6利用率%c-C4F8利用率%c-C4F8O利用率%C5F8利用率%55922CHF3利用率%CH2F2利用率%CH3F利用率%NF3产生CF4的转化因子%C2F6产生CF4的转化因子%C3F8产生CF4的转化因子%c-C4F8产生CF4的转化因子%CHF3产生CF4的转化因子%CH2F2产生CF4的转化因子%C4F6产生C2F6的转化因子%c-C4F8产生C2F6的转化因子%C5F8产生C2F6的转化因子%c-C4F8O产生C3F8的转化因子%废气处理装置对NF3的收集率%废气处理装置对SF6的收集率%废气处理装置对CF4的收集率%废气处理装置对C2F6的收集率%废气处理装置对C3F8的收集率%废气处理装置对C4F6的收集率%废气处理装置对c-C4F8的收集率%废气处理装置对c-C4F8O的收集率%废气处理装置对C5F8的收集率%废气处理装置对CHF3的收集率%废气处理装置对CH2F的收集率%废气处理装置对CH3F的收集率%废气处理装置对NF3的去除率%废气处理装置对SF6的去除率%废气处理装置对CF4的去除率%废气处理装置对C2F6的去除率%废气处理装置对C3F8的去除率%废气处理装置对C4F6的去除率%废气处理装置对c-C4F8的去除率%废气处理装置对c-C4F8O的去除率%废气处理装置对C5F8的去除率%废气处理装置对CHF3的去除率%废气处理装置对CH2F的去除率%废气处理装置对CH3F的去除率%净购入的电力、热力电力tCO2/MWh热力tCO2/GJ报告主体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报告主体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涵盖的温室气体排放环节;如果同类参数多于一种时应自行添加;如果还从事电子设备制造以内的生产活动,并存在本指南未涵盖的温室气体排放环节,应自行加行报告。56023附录二:相关参数推荐值附表2.1常用化石燃料相关参数推荐值燃料品种计量单位低位发热量(GJ/t,GJ/×104Nm3)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燃料碳氧化率固体燃料无烟煤t26.7c27.4b×10-394%烟煤t19.570d26.1b×10-393%褐煤t11.9c28b×10-396%洗精煤t26.334a25.41b×10-390%其它洗煤t12.545a25.41b×10-390%型煤t17.460d33.6b×10-390%石油焦t32.5c27.5b×10-398%其他煤制品t17.460d33.60d×10-390%焦炭t28.435a29.5b×10-393%液体燃料原油t41.816a20.1b×10-398%燃料油t41.816a21.1b×10-398%汽油t43.070a18.9b×10-398%柴油t42.652a20.2b×10-398%一般煤油t43.070a19.6b×10-398%炼厂干气t45.998a18.2b×10-399%液化天然气t44.2c17.2b×10-398%液化石油气t50.179a17.2b×10-398%石脑油t44.5c20.0b×10-398%其它石油制品t40.2c20.0b×10-398%气体燃料天然气104Nm3389.31a15.3b×10-399%焦炉煤气104Nm3179.81a13.58b×10-399%高炉煤气104Nm333.000d70.8c×10-399%转炉煤气104Nm384.000d49.60d×10-399%其它煤气104Nm352.270a12.2b×10-399%注:a:《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3》,b:《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c:《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d:《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2007)56124附表2.2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因子和相关推荐值原料气的利用率废气处理装置对原料气/副产品的收集率废气处理装置对原料气/副产品的去除率原料气产生CF4的转化因子原料气产生C2F6的转化因子原料气产生C3F8的转化因子NF30.8①0.9①0.95①0.09①SF60.8①0.9①0.9①CF40.1①0.9①0.9①C2F60.4①0.9①0.9①0.2①C3F80.6①0.9①0.9①0.1①C4F60.2②c-C4F80.9①0.9①0.9①0.1①0.1①c-C4F8O0.04②C5F80.04②CHF30.6①0.9①0.9①0.07①CH2F20.08②CH3F注:上述数据取值来源①《温室气体盘查工具》(台湾经济部工业局公布);②IPCC2006附表2.3其他排放因子推荐值参数名称单位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电力tCO2/MWh采用国家最新发布值热力tCO2/GJ0.11562附件4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563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和《“十二五”控制温室气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41号)提出的“加快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费数据制度”的要求,为保证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中国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以帮助企业科学核算和规范报告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制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计划,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同时也为主管部门建立并实施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报告制度奠定基础,为掌握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撑。二、编制过程本指南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专家编制。编制组借鉴了国内外有关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报告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经过实地调研、深入研究和案例试算,编制完成了《中国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本指南在方法上力求科学性、完整564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编制过程中得到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北汽福田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专家的大力支持。三、主要内容《中国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包括正文的七个部分以及附录,分别明确了本指南的适用范围、相关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所用术语、核算边界、核算方法、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要求以及报告内容和格式。核算的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四种温室气体,排放源包括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以及净购入电力、热力所产生的排放。适用范围为从事机械设备制造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生产企业和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四、需要说明的问题《中国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提供了核算所需的参数和排放因子推荐值,这些推荐值参考了《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和《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等权威资料。此外,电气设备制造企业与制冷设备制造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机理相似,因此采用相同的核算方法计算。鉴于企业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是一项全新的复杂工作,本指南在实际运用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希望相关使用单位能及时予以反馈,以便今后做出进一步的修改。565本指南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负责解释和修订。566目录一、适用范围........................................1二、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1三、术语和定义......................................2四、核算边界........................................3五、核算方法........................................6(一)化石燃料燃烧排放............................7(二)工业生产过程排放............................9(三)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13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15七、报告内容和格式规范.............................15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18附录二:相关参数推荐值..............................245567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我国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任何在中国境内从事机械设备制造业的企业,均可参考本指南提供的方法核算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编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如果机械设备制造企业除机械设备制造外还存在其他产品生产活动且存在温室气体排放的,则应参照其他产品生产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核算并报告这些温室气体排放。二、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本指南引用的文件主要包括:《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本指南在编制过程中还参考和借鉴了下列文件:《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核算与报告标准(2004年修订版)》;ISO14064-1《温室气体第一部分: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欧盟针对EUETS设施的温室气体监测和报告指南》。1568三、术语和定义本指南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1)温室气体大气层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和人为的气态成分。本指南的温室气体是指《京都议定书》附件A所规定的七种温室气体,分别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及三氟化氮(NF3)。本指南涉及的温室气体包括CO2、HFCs、PFCs和SF6的四种温室气体。(2)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包含了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3)报告主体具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并应核算和报告排放量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4)燃料燃烧排放化石燃料与氧气进行充分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5)工业生产过程排放2569原材料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除燃料燃烧之外的由于物理或化学反应、工业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泄漏、废气处理等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6)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产生的CO2排放企业消费的净购入电力和净购入热力(蒸汽、热水)所对应的电力或热力生产环节产生的CO2排放。(7)活动水平量化导致温室气体排放或清除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的活动量,例如每种化石燃料的燃烧量、生产原料的使用量、购入的电量、购入的蒸汽、热水量等。(8)排放因子与活动水平数据相对应的系数,用于量化单位活动水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排放因子通常基于抽样测量或统计分析获得,表示在给定操作条件下某一活动水平的代表性排放率。(9)碳氧化率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中被氧化的百分比。四、核算边界(一)企业边界报告主体应以企业法人为边界,核算和报告边界内所有生产3570设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生产设施范围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以及附属生产系统,其中辅助生产系统包括动力、供电、供水、化验、机修、库房、运输等,附属生产系统包括生产指挥系统(厂部)和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如职工食堂、车间浴室、保健站等)。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包括: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及净购入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类型较多,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核算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例如:电气设备或制冷设备制造企业涉及工业生产过程中SF6、HFCs、PFCs泄漏产生的排放;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涉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产生的排放。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及核算边界见图1。4571图1典型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及核算边界(二)排放源和气体种类报告主体应核算的排放源类别和气体种类包括:(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指化石燃料在各种类型的固定或移动燃烧设备中(如锅炉、内燃机、废气处理装置等)与氧气充分燃烧生成的CO2排放;(2)工业生产过程排放。指电气设备制造或制冷设备制造、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使用过程中由于气体使用或泄漏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3)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产生的CO2排放。该部分排放实际上发生在生产这些电力或热力的企业,但由报告主体的消费活动引发,此处依照规定也计入报告主体的排放总量中。5572(4)其他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主体如果存在其他产品的生产活动,且依照主管部门发布的其他相关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的要求,应予核算和报告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关方法请参照其他相关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本指南在此不再赘述。五、核算方法报告主体进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的完整工作流程主要包括:(1)确定核算边界;(2)识别排放源;(3)收集活动水平数据;(4)选择和获取排放因子数据;(5)分别计算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企业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排放量;(6)汇总计算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应等于边界内所有生产系统的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以及企业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排放量之和,按公式(1)计算:6573燃烧过程电力热力=EEEEE+++(1)其中,E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tCO2eE燃烧企业边界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量,tCO2E过程企业边界内工业生产过程各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tCO2eE电力企业净购入的电力产生的排放量,tCO2E热力企业净购入的热力产生的排放量,tCO2按照以下方法分别核算上述各类温室气体排放量。(一)化石燃料燃烧排放1.计算公式化石燃料燃烧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企业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加总,按公式(2)计算。7)iEFn燃烧1=(iiEAD=×∑(2)其中,E燃烧企业边界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量,tCO2ADi报告期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水平,GJEFi第i种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tCO2/GJ574i化石燃料种类2.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机械设备制造企业化石燃料燃烧的活动水平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种燃料的消耗量与平均低位发热量的乘积,按公式(3)计算。8iiiADNCVFC=×(3)其中,ADi报告期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水平,GJNCVi报告期内第i种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GJ/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GJ/万Nm3;FCi报告期内第i种燃料的净消耗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万Nm3。i化石燃料种类对于燃料的净消耗量,采用企业计量数据,相关计量器具应符合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要求。对于化石燃料平均低位发热量,可采用本指南附录二所提供的推荐值,具备条件的企业可开展实测,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检测,也可采用与相关方结算凭证中提供的检测值。如选择实测,化石燃料低位发热量检测应遵循GB/T213《煤的发热量测575定方法》、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等相关标准。3.排放因子数据的获取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的排放因子由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等参数计算得到,计算如公式(4)所示:4412iiiEFCCOF=××(4)其中,EFi第i种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tCO2/GJCCi第i种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采用本指南附录二所提供的推荐值OFi第i种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采用本指南附录二所提供的推荐值i化石燃料种类(二)工业生产过程排放机械设备制造业的过程排放由各工艺环节产生的过程排放加总获得,具体按公式(5)计算。过程=+TDWDEEE(5)其中,9576E过程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tCO2eETD电气与制冷设备生产的过程排放,tCO2eEWDCO2作为保护气的焊接过程造成的排放,tCO21.电气设备与制冷设备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电气设备或制冷设备生产过程中有SF6、HFCs和PFCs的泄漏造成的排放,其排放量按公式(6)计算。10DiTDiiEET=∑(6)其中,ETD电气设备或制冷设备制造的过程排放,tCO2eETDi第i种温室气体的泄漏量,tCO2ei温室气体种类每种温室气体的泄漏量按公式(7)计算。()iiiiiETDIBACIEDIGWP=+−−⋅(7)其中,ETDi第i种温室气体的泄漏量,tCO2eIBi第i种温室气体的期初库存量,tIEi第i种温室气体的期末库存量,tACi报告期内第i种温室气体的购入量,tDIi报告期内第i种温室气体向外销售/异地使用量,tGWPi第i种气体的全球变暖潜势577i温室气体种类向外销售/异地使用的温室气体按公式(8)和(9)计算,无计量表测量按(8)计算,有计量表测量则按(9)计算。11Li,iiiDIMBMEE=−−(8)或,iiLiDIMME=−(9)其中,DIi第i种温室气体向外销售/异地使用量,tMBi向设备填充前容器内第i种温室气体的质量,tMEi向设备填充后容器内第i种温室气体的质量,tMMi由气体流量计测得的第i种温室气体的填充量,tEL,i填充操时造成的第i种温室气体泄漏,ti温室气体种类填充时在管道、阀门等环节的温室气体泄漏按公式(10)计算。,CLikkkECHEF=⋅H,∑(10)其中,EL,i填充操作时造成的第i种温室气体泄漏,tCHk报告期内在连接处k对设备填充的次数EFCH,k在连接处k填充气体造成泄漏的排放因子,t/次k管道连接点i温室气体种类填充气体的期初库存量、期末库存量、异地使用量取自企业的台账记录,购入量、向外销售量采用结算凭证上的数据。填充578气体造成泄漏的排放因子由企业估算或设备提供商提供,数据不可得时采用以下推荐值:在0.5MPa,20摄氏度下,填充操作造成0.342mol/次的排放;通过乘以各气体的摩尔质量获得泄漏的排放因子。2.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产生的CO2排放企业工业生产中,使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焊接过程中CO2保护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其排放量按公式(11)和(12)计算。12E=∑1=nWDiiE(11)×××∑=4iiijjjPWEPM4(12)其中,EWD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造成的CO2排放量,tCO2iE第i种保护气的CO2排放量,tCO2;iW报告期内第i种保护气的净使用量,t;iP第i种保护气中CO2的体积百分比,%;jP混合气体中第j种气体的体积百分比,%;jM混合气体中第j种气体的摩尔质量,g/moli保护气类型;j混合保护气中的气体种类。电焊保护气净使用量根据电焊保护气的购售结算凭证以及企业台账,按照公式(13)计算。其中,保护气的期初库存量、579期末库存量取自企业的台账记录,购入量、售出量采用结算凭证上的数据。其他参数从保护气瓶上的标识的数据获取,或由保护气供应商提供。13iiiiiWIBACIEDI=+−−(13)其中,Wi第i种保护气体的使用量,tIBi第i种保护气的期初库存量,tIEi第i种保护气的期末库存量,tACi报告期内第i种保护气的购入量,tDIi报告期内第i种保护气向售出量,ti含二氧化碳的电焊保护气体种类(三)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1.计算公式企业净购入的电力、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14)和(15)计算。电力电力电力=EADEF×(14)热力热力热力=EADEF×(15)其中,E电力净购入的电力产生的排放,tCO2580E热力净购入的热力产生的排放,tCO2AD电力企业的净购入使用的电量,MWhAD热力企业的净购入使用的热量,GJEF电力区域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tCO2/MWhEF热力热力供应的排放因子,tCO2/GJ2.活动水平数据获取企业净购入电量数据以企业电表记录的读数为准,如果没有电表记录,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电费发票或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企业应按净购入电量所在的不同电网,分别统计净购入电量数据。企业净购入热力数据以企业热计量表计量的读数为准,如果没有计量表记录,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供热量发票或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3.排放因子数据获取区域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应根据企业生产地址及目前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南方电网划分,选用国家主管部门最近年份公布的相应区域电网排放因子进行计算。热力供应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暂按0.11tCO2/GJ计,待政府主管部门发布官方数据后应采用官方发布数据并保持更新。14581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报告主体应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制度,包括以下内容: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负责机构和人员、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周期和时间节点等;指定专职人员负责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建立健全的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的台账记录。建立健全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参数的监测计划。有条件的企业,还可定期监测主要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和含碳量、重点燃烧设备的碳氧化率、气体填充造成泄漏的排放因子等参数。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建立文档的管理规范,保存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文件和有关的数据资料。七、报告内容和格式规范报告主体应按照本指南附录一的格式对以下内容进行报告:(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报告主体基本信息应包括报告主体名称、单位性质、报告年度、所属行业、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填报负责人和联系人信息等。15582(二)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主体应报告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并分别报告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净购入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排放量。(三)活动水平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报告企业在报告年度内用于企业生产的各种燃料的消耗量和相应的低位发热量、工业生产过程排放所涉及的原料气的消耗量、电气设备生产中绝缘气体的泄漏量、制冷设备生产中制冷剂的泄漏量、填充操作的次数、电焊保护气净使用量和混合气体的体积比、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等,并说明这些数据的来源(采用本指南的推荐值或实测值)。报告主体如果还从事机械设备制造生产以外的产品活动,则应参考其它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报告其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四)排放因子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报告企业在报告年度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数据、填充气体造成泄漏的排放因子、报告主体生产地的区域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和热力供应的排放因子等数据,并说明这些数据的来源(采用本指南的推荐值或实测值)。报告主体如果还从事机械制造生产以外的产品活动,则应参考其它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报告其排16583放因子数据及来源。17584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中国机械设备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18585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中国机械设备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报告主体核算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基本情况二、温室气体排放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本报告真实、可靠,如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本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人代表(签字):年月日附表1报告主体温室气体排放量汇总表附表2报告主体活动水平相关数据一览表附表3报告主体排放因子相关数据一览表19586附表1.1报告主体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汇总表源类别温室气体本身质量(单位:t)温室气体CO2当量(单位:tCO2e)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工业生产过程CO2排放工业生产过程HFCs排放工业生产过程PFCs排放工业生产过程SF6排放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产生的CO2排放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tCO2e):应按实际排放的HFCs和PFCs种类分别报告其排放量,多于一种HFCs和PFCs时自行加行报告。20587附表1.2报告主体排放活动水平数据燃料品种消耗量(t,万Nm3)低位发热量(GJ/t,GJ/万Nm3)无烟煤烟煤褐煤洗精煤其它洗煤型煤石油焦其他煤制品焦炭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一般煤油炼厂干气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石脑油航空汽油航空煤油其它石油制品天然气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化石燃料燃烧其它煤气参数名称数值单位制冷剂或绝缘气的期初库存量t制冷剂或绝缘气的期末库存量t制冷剂或绝缘气的购入量t向设备填充前容器内制冷剂或绝缘气的质量t向设备填充后容器内制冷剂或绝缘气的质量t工业生产过程制冷或电气设备制造由气体流量计测得的制冷剂或绝缘气的质量t21588对制冷或电气设备填充的次数t保护气的期初库存量t保护气的期末库存量t保护气的购入量t保护气向售出量t混合气体中CO2的体积百分比%混合气体中气体A的体积百分比%混合气体中气体B的体积百分比%混合气体中气体C的体积百分比%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混合气体中气体D的体积百分比%电力净购入量MWh净购入的电力、热力热力净购入量GJ报告主体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报告主体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涵盖的温室气体排放环节;如果还从事机械设备制造以内的生产活动,并存在本指南未涵盖的温室气体排放环节,应自行加行报告。如果有其他含氟气体消耗,请自行添加其消耗量。如有更多的气体种类,自行加行报告。附表1.3报告主体排放因子和计算系数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碳氧化率(%)无烟煤烟煤褐煤洗精煤其它洗煤型煤石油焦其他煤制品焦炭原油燃料油汽油化石燃料燃烧柴油22589一般煤油炼厂干气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石脑油航空汽油航空煤油其它石油制品天然气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其它煤气参数名称数值单位制冷或电气设备制造填充气体造成泄漏的排放因子t/次混合气体中气体A的摩尔质量g/mol混合气体中气体B的摩尔质量g/mol混合气体中气体C的摩尔质量g/mol工业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混合气体中气体D的摩尔质量g/mol电力tCO2/MWh净购入的电力、热力热力tCO2/GJ报告主体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报告主体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涵盖的温室气体排放环节;如果同类参数多于一种时应自行添加;如果还从事机械设备制造以内的生产活动,并存在本指南未涵盖的温室气体排放环节,应自行加行报告。如有更多的气体种类,自行加行报告。2359024附录二:相关参数推荐值附表2.1常用化石燃料相关参数推荐值燃料品种计量单位低位发热量(GJ/t,GJ/×104Nm3)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燃料碳氧化率无烟煤t26.7c27.4b×10-394%烟煤t19.570d26.1b×10-393%褐煤t11.9c28b×10-396%洗精煤t26.334a25.41b×10-390%其它洗煤t12.545a25.41b×10-390%型煤t17.460d33.6b×10-390%石油焦t32.5c27.5b×10-398%其他煤制品t17.460d33.60d×10-390%固体燃料焦炭t28.435a29.5b×10-393%原油t41.816a20.1b×10-398%燃料油t41.816a21.1b×10-398%汽油t43.070a18.9b×10-398%柴油t42.652a20.2b×10-398%一般煤油t43.070a19.6b×10-398%炼厂干气t45.998a18.2b×10-399%液化天然气t44.2c17.2b×10-398%液化石油气t50.179a17.2b×10-398%石脑油t44.5c20.0b×10-398%液体燃料其它石油制品t40.2c20.0b×10-398%天然气104Nm3389.31a15.3b×10-399%焦炉煤气104Nm3179.81a13.58b×10-399%高炉煤气104Nm333.000d70.8c×10-399%转炉煤气104Nm384.000d49.60d×10-399%气体燃料其它煤气104Nm352.270a12.2b×10-399%注:a:《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3》,b:《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c:《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d:《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2007)59125附表2.2其他排放因子推荐值参数名称单位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电力tCO2/MWh采用国家最新发布值热力tCO2/GJ0.11592附件5矿山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593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以及国务院《“十二五”控制温室气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41号)提出的“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制度”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中国矿山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该指南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除煤油气开采外的采矿业企业为适用对象,阐述了这些企业核算和报告自身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应遵循的方法和规范,以便企业更全面准确地核算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更好地制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计划或碳排放权交易策略。同时也为主管部门组织开展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报告工作、掌握重点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政策提供技术支撑。二、编制过程本指南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编制。编制组借鉴了国内外相关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报告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参考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及国家发展改革594委办公厅印发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经过实地调研和深入研究,编制完成了《中国矿山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指南在方法上力求科学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编制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矿业联合会、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三、主要内容《中国矿山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包括正文及两个附录,其中正文分七个小节阐述了本指南的适用范围、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核算边界、核算方法、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以及报告内容。本指南考虑的排放源类别和气体种类包括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碳酸盐分解的CO2排放、碳化工艺吸收的CO2量、以及企业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四、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使用本指南的企业应以最低一级的独立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为边界,核算和报告在运营上受其控制的所有生产设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企业需要为排放量的核算提供相应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作为核查校验依据。企业应尽可能实测自己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为方便用户使用,本指南参考《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优良作法指南和不确定性管理》、《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595制指南(试行)》等文献资料整理了一些常见化石燃料品种的特性参数以及其它排放源的排放因子缺省值,供不具备实测条件的企业参考使用。鉴于企业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本指南在实践运用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希望相关使用单位能及时予以反馈,以便今后不断修订完善。本指南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并负责解释和修订。596目录一、适用范围.....................................................................................1二、引用文件.....................................................................................1三、术语和定义.................................................................................2四、核算边界.....................................................................................4(一)核算边界确定...................................................................4(二)排放源和气体种类识别..................................................5五、核算方法.....................................................................................7(一)燃料燃烧CO2排放............................................................8(二)碳酸盐分解的CO2排放..................................................12(三)碳化工艺吸收的CO2量..................................................13(四)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15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17七、报告内容...................................................................................18(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19(二)温室气体排放量.............................................................19(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19(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20(五)其它希望说明的情况....................................................20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21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295975981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我国矿山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在中国境内从事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非金属矿和其他矿物的采矿、选矿和加工活动的企业可按照本指南提供的方法核算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编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如果企业除采矿、选矿和加工外存在其他生产活动且伴有温室气体排放的,还应参照其生产活动所属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核算并报告这些生产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二、引用文件本指南引用的文件主要包括:《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2005年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5992《GB/T476煤中碳和氢的测量方法》《SH/T0656石油产品及润滑剂中碳、氢、氮测定法(元素分析仪法)》《GB/T1361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GB/T8984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3286.1石灰石、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氧化钙量和氧化镁量的测定》《GB/T3286.9石灰石、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二氧化碳量的测定》三、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1)温室气体大气层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和人为的气态成分。《京都议定书》附件A所规定的六种温室气体分别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和六氟化硫(SF6)。(2)报告主体6003具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并应定期核算和报告排放量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3)矿山企业以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非金属矿、其他矿物的采矿、选矿和加工活动为主要业务的企业。(4)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指化石燃料出于能源利用目的1的有意氧化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5)碳酸盐分解的排放碳酸盐矿石(石灰石、白云石、菱镁矿等)在煅烧或焙烧时受热分解产生的CO2排放。(6)碳化工艺吸收的CO2量碳化是指矿山企业将燃料燃烧、碳酸盐煅烧或焙烧产生的CO2气体通入碳化塔,生成高纯碳酸盐产品或实现选矿提纯等目的的生产工艺。碳化工艺吸收的CO2量应从企业的排放量中扣除。(7)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排放报告主体消费的净购入电力和热力(蒸汽、热水)所对应的电力、热力生产环节产生的CO2排放。(8)活动水平1指燃料燃烧的目的是为了给某流程提供热量或机械功。6014报告主体在报告期内会导致温室气体排放或清除的人为活动量,例如化石燃料的燃烧量、矿石煅烧量、外购电力的数量、外购蒸汽的数量等。(9)排放因子量化单位活动水平温室气体排放量或清除量的系数。排放因子通常基于抽样测量或统计分析获得,表示在给定操作条件下某一活动水平的代表性排放率或清除率。(10)碳氧化率指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被氧化的比率,表征燃料燃烧的充分性。四、核算边界(一)核算边界确定报告主体应以独立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为企业边界,核算和报告处于其运营控制权2之下的所有生产场所和生产设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设施范围包括直接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其中,直接生产系统包括采矿、选矿、加工等生产活动,辅助生产系统包括为直接生产系统服务的通风2若报告主体对某设施或业务享有提出和执行运营政策的完全权力,那么也就拥有了对此设施或业务的运营控制权。6025系统、运输系统、排水系统等,以及厂区内的动力、供电、供水、采暖、制冷、机修、化验、仪表、仓库(原料场)等,附属生产系统包括生产指挥管理系统(厂部)以及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如职工食堂、车间浴室等)。·(二)排放源和气体种类识别报告主体应根据企业实际从事的产业活动和设施类型识别其应予核算和报告的排放源和气体种类,包括:(1)燃料燃烧CO2排放:指化石燃料在各种类型的固定或移动燃烧设备中与氧气充分燃烧生成的CO2排放。矿山企业涉及化石燃料燃烧的装置或设备主要有工业锅炉、窑炉、焙烧炉、链篦机、烧结机、干燥机、灶具、内燃凿岩机、铲车、推土机、自卸汽车等。(2)碳酸盐分解的CO2排放:碳酸盐矿石(石灰石、白云石、菱镁矿等)在煅烧或焙烧时受热分解产生的CO2排放。矿山企业涉及碳酸盐分解排放的生产工艺有铁矿的烧结和球团使用碳酸盐做熔剂、焙烧含碳酸盐较多的沉积型钙质磷块岩进行提纯、煅烧硼镁石-碳酸盐型硼矿进行提纯、煅烧石灰石生产石灰等、煅烧白云石生产轻烧白云石等、煅烧菱镁矿进行提纯或生产轻烧镁、重烧镁、氧化镁等。如果烧结和球团发生在钢铁生产企业边界内,6036则烧结和球团工艺中碳酸盐熔剂分解产生的排放须按照《中国钢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进行核算和报告。(3)碳化工艺吸收的CO2量:轻质碳酸钙、轻质碳酸镁、碳酸钡、碳酸锶、碳酸锂等碳酸盐的生产工艺一般包括矿石煅烧、消化、碳化、沉淀(过滤)、干燥等步骤。对于这类企业,碳化工艺吸收的CO2量应从企业的排放量中扣除。(4)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该部分排放实际发生在生产这些电力或热力的企业,但由报告主体的消费活动引发,此处依照规定也计入报告主体的排放总量中。矿山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温室气体排放源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矿山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温室气体排放源示意图其他矿物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非金属矿矿山开采破碎与筛分磨矿与分级选矿、提纯、加工球团矿、烧结矿生石灰、氧化镁、轻烧白云石等煅烧产物石灰石、白云石、菱镁矿等碳酸盐矿石(粉)轻质碳酸钙、轻质碳酸镁等碳化产物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净购入热力和电力隐含的CO2排放碳酸盐分解的CO2排放碳化工艺吸收的CO2量铁精粉磷矿石、钾盐、萤石等硅酸盐矿、硫酸盐矿、石墨、金刚石等有色金属原矿、精矿、块矿等矿山企业下游加工6047注:图中未展示企业的辅助生产系统及附属生产系统,其中存在的各类燃烧设备也应纳入核算边界。如果报告主体企业边界内还涉及本指南未涵盖的排放源和温室气体种类,应参考国家主管部门发布的相关行业指南核算和报告温室气体排放量。五、核算方法在确定了核算边界以后,可采取以下步骤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1)识别并确定不同生产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和气体种类;(2)选择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公式;(3)获取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4)将收集的数据代入计算公式从而得到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5)按照规定的格式,描述、归纳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过程和结果。报告主体的温室气体(GHG)排放总量等于燃料燃烧CO2排放量、碳酸盐分解的CO2排放量、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量之和,减去碳化工艺吸收的CO2量。6058……(1)式中,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单位为吨CO2;为燃料燃烧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CO2;为碳酸盐分解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CO2;为碳化工艺吸收的CO2量,单位为吨CO2;为企业净购入电力隐含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CO2;为企业净购入热力隐含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CO2。(一)燃料燃烧CO2排放1.计算公式燃料燃烧CO2排放量主要基于分品种的化石燃料燃烧量、单位燃料的含碳量和碳氧化率计算得到,公式如下:……(2)式中,为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量,单位为吨CO2;为化石燃料的种类;6069为化石燃料品种i明确用作燃料燃烧的消费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以吨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万Nm3为单位;为化石燃料i的含碳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以吨碳/吨燃料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吨碳/万Nm3为单位;为化石燃料i的碳氧化率,取值范围为0~1;为CO2与碳(C)的分子量转换系数。2.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分品种的化石燃料燃烧量应根据企业能源消费原始记录或统计台账确定,等于送往各类燃烧设备作为燃料燃烧的化石燃料部分,包括企业回收的化石燃料。燃料消费量的计量应符合《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3.排放因子的获取1)化石燃料含碳量有条件的企业可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定期检测燃料的含碳量。燃料含碳量的测定应遵循《GB/T476煤中碳和氢的测量方法》、《SH/T0656石油产品及润滑剂中碳、氢、氮测定法(元素分析仪法)》、《GB/T1361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或《GB/T8984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等相关标准,其中对煤炭应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60710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测,并根据燃料入厂量或月消费量加权平均作为该煤种的含碳量;对油品可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测,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油品的含碳量;对天然气等气体燃料可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半年至少检测一次气体组分,然后根据每种气体组分的体积浓度及该组分化学分子式中碳原子的数目计算含碳量:……(3)式中,为待测气体g的含碳量,单位为吨碳/万Nm3;为待测气体的各种气体组分;为气体组分n化学分子式中碳原子的数目;为气体组分n的体积浓度,取值范围为0~1,例如CH4的体积浓度为95%,则记为0.95;12为碳的摩尔质量,单位为kg/kmol;22.4为标准状况下理想气体的摩尔体积,单位为Nm3/kmol。没有条件实测燃料元素碳含量的,可定期检测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再按公式(4)估算燃料的含碳量。……(4)式中,60811为化石燃料品种i的含碳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以吨碳/吨燃料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吨碳/万Nm3为单位;为化石燃料品种i的低位发热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以百万千焦(GJ)/吨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GJ/万Nm3为单位;为化石燃料品种i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GJ。常见商品能源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参见附录二表2.1。燃料低位发热量的测定应遵循《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等相关标准,其中对煤炭应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测,以燃料入厂量或月消费量加权平均作为该燃料品种的低位发热量;对油品可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测,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油品的低位发热量;对气体燃料可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测,取算术平均值作为低位发热量。如果燃料低位发热量也没有条件实测,在征得主管部门同意后,可参考附录二表2.1对一些常见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量直接取缺省值。609122)燃料碳氧化率液体燃料的碳氧化率可取缺省值0.98;气体燃料的碳氧化率可取缺省值0.99;固体燃料可参考附录二表2.1按品种选取缺省值。(二)碳酸盐分解的CO2排放1.计算公式碳酸盐分解的CO2排放量可根据矿石的焙烧或煅烧量、煅烧或焙烧的分解率和矿石中碳酸盐组分的质量分数及其排放因子计算,公式如下:……(5)式中,为碳酸盐分解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CO2;为矿石的煅烧或焙烧量,单位为吨;为矿石煅烧或焙烧的分解率,取值范围为0~1;i为矿石中所含的碳酸盐种类;为矿石中碳酸盐组分i的质量分数,取值范围为0~1;为碳酸盐i的CO2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O2/吨碳酸盐。610132.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碳酸盐矿石的煅烧或焙烧量应根据企业台帐或统计报表来确定。矿石煅烧或焙烧的分解率应根据企业实际使用的设备类型和生产监测数据进行取值,如无监测数据可取缺省值100%。2.排放因子的获取有条件的企业,可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定期检测碳酸盐矿石的化学组分和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并根据化学组分、分子式及CO32-离子的数目计算得到碳酸盐的CO2排放因子。碳酸盐化学组分的检测应遵循《GB/T3286.1石灰石、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氧化钙量和氧化镁量的测定》、《GB/T3286.9石灰石、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二氧化碳量的测定》等标准。在没有条件实测的情形下,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商品性状数据。一些常见碳酸盐的CO2排放因子还可以直接参考附录二表2.2取缺省值。(三)碳化工艺吸收的CO2量1.计算公式矿山企业碳化工艺吸收的CO2量可根据生成的碳化产物的质量和其中碳酸盐组分的质量分数及其排放因子来推算。……(6)61114式中,为碳化工艺吸收的CO2量,单位为吨;为生成的碳化产物(碳酸盐混合物)的质量,单位为吨;j为碳化产物中所含的碳酸盐组分;为碳化产物中碳酸盐组分j的质量分数,取值范围为0~1;为碳酸盐j的CO2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O2/吨碳酸盐。2.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碳化产物的质量(碳酸盐混合物)应根据企业台帐或统计报表来确定。3.排放因子的获取有条件的企业,可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定期检测碳化产物的化学组分和各碳酸盐组分的质量分数,并根据化学组分、分子式及CO32-离子的数目计算得到碳酸盐的CO2排放因子。碳酸盐化学组分的检测应遵循《GB/T3286.1石灰石、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氧化钙量和氧化镁量的测定》、《GB/T3286.9石灰石、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二氧化碳量的测定》等标准。61215在没有条件实测的情形下,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商品性状数据。一些常见碳酸盐的CO2排放因子还可以直接参考附录二表2.2取缺省值。(四)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1.计算公式企业净购入电力隐含的CO2排放以及净购入热力隐含的CO2排放分别按公式(7)和(8)计算:……(7)……(8)式中,为企业净购入的电力隐含的CO2排放,单位为吨CO2;为企业净购入的热力隐含的CO2排放,单位为吨CO2;为企业净购入的电力消费量,单位为兆瓦时(MWh);为企业净购入的热力消费量,单位为GJ;为电力供应的CO2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O2/MWh;为热力供应的CO2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O2/GJ。613162.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企业净购入的电力消费量,以企业和电网公司结算的电表读数或企业能源消费台帐或统计报表为据,等于购入电量与外供电量的净差。企业净购入的热力消费量,以热力购售结算凭证或企业能源消费台帐或统计报表为据,等于购入蒸汽、热水的总热量与外供蒸汽、热水的总热量之差。以质量单位计量的热水可按公式(9)转换为热量单位:……(9)式中,为热水的热量,单位为GJ;为热水的质量,单位为吨热水;为热水温度,单位为℃;为水在常温常压下的比热,单位为kJ/(kg·℃)。以质量单位计量的蒸汽可按公式(10)转换为热量单位:……(10)式中,为蒸汽的热量,单位为GJ;为蒸汽的质量,单位为吨蒸汽;61417为蒸汽所对应的温度、压力下每千克蒸汽的热焓,单位为kJ/kg,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的热焓可分别查阅附录二表2.3和表2.4。3.排放因子的获取电力供应的CO2排放因子应取企业生产场地所属电网的平均CO2排放因子,应根据主管部门发布的最新数据进行取值。热力供应的CO2排放因子暂按0.11吨CO2/GJ计,未来应根据主管部门发布的官方数据进行更新。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报告主体应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制度,主要包括:(1)建立企业温室气体量化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组织方式、负责机构、工作流程等;(2)建立企业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一览表,确定合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形成文件并存档;(3)为计算过程涉及到的每项参数制定可行的监测计划,监测计划的内容应包括:待测参数、采样点或计量设备的具体位置、采样方法和程序、监测方法和程序、监测频率或时间点、数据收集或交付流程、负责部门、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制(QC)61518程序等。企业应指定相关部门和专人负责数据的取样、监测、分析、记录、收集、存档工作。如果某些排放因子计算参数采用缺省值,则应说明缺省值的数据来源和定期检查更新的计划;(4)制定计量设备的定期校准检定计划,按照相关规程对所有计量设备定期进行校验、校准。若发现设备性能未达到相关要求,企业应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和矫正措施;(5)制定数据缺失、生产活动或报告方法发生变化时的应对措施。若核算某项排放所需的活动水平或排放因子数据缺失,企业应采用适当的估算方法确定相应时期和缺失参数的保守替代数据;(6)建立文档管理规范,保存、维护有关温室气体年度报告的文档和数据记录,确保相关文档在第三方核查以及向主管部门汇报时可用;(7)建立数据的内部审核和验证程序,通过不同数据源的交叉验证、统计核算期内数据波动情况、与多年历史运行数据的比对等主要逻辑审核关系,确保活动水平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七、报告内容报告主体应按照附录一的格式对以下内容进行报告:61619(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报告主体基本信息应包括报告主体名称、报告年度、单位性质、所属行业、组织或分支机构、地理位置(包括注册地和生产地)、成立时间、发展演变、法定代表人、填报负责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对企业法人边界、产品及生产工艺流程、以及排放源识别过程和结果的详细说明(必要时请附表和附图)。(二)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主体应以二氧化碳当量(CO2e)的形式报告本企业在整个报告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并分别以质量单位报告燃料燃烧的CO2排放量、碳酸盐分解的CO2排放量、碳化工艺吸收的CO2量、企业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量、以及本指南未涉及的但依照主管部门发布的其他指南应予核算和报告的相关温室气体排放源及排放量。(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报告主体应结合核算边界和排放源的划分情况,分别报告所核算的各个排放源的活动水平数据,并详细阐述它们的监测计划及执行情况,包括数据来源或监测地点、监测方法、记录频率等。61720(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报告主体应分别报告各项活动水平数据所对应的含碳量或其它排放因子计算参数,如实测则应介绍监测计划及执行情况,否则说明它们的数据来源、参考出处、相关假设及其理由等。(五)其它希望说明的情况分条阐述企业希望在报告中说明的其他问题或对指南的修改建议。61821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中国矿山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61922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中国矿山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企业核算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二、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五、其它希望说明的情况本报告真实、可靠,如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本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人(签字):年月日62023附表1报告主体20___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汇总表附表2化石燃料燃烧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3碳酸盐分解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4碳化工艺吸收CO2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5净购入电力和热力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62124附表1报告主体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汇总表源类别排放量(单位:吨CO2)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碳酸盐分解CO2排放碳化工艺吸收的CO2量净购入电力隐含的CO2排放净购入热力隐含的CO2排放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不包括净购入电力和热力的隐含CO2排放包括净购入电力和热力的隐含CO2排放62225附表2化石燃料燃烧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燃料品种燃烧量(吨或万Nm3)含碳量(吨碳/吨或吨碳/万Nm3)碳氧化率(%)数据来源低位发热量2(GJ/吨或GJ/万Nm3)数据来源单位热值含碳量2(吨碳/GJ)数据来源无烟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烟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褐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洗精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它洗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型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焦炭□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原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燃料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汽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柴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喷气煤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一般煤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石脑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62326附表2化石燃料燃烧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燃料品种燃烧量(吨或万Nm3)含碳量(吨碳/吨或吨碳/万Nm3)碳氧化率(%)数据来源低位发热量2(GJ/吨或GJ/万Nm3)数据来源单位热值含碳量2(吨碳/GJ)数据来源附表2化石燃料燃烧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续)燃料品种燃烧量(吨或万Nm3)含碳量(吨碳/吨或吨碳/万Nm3)碳氧化率(%)数据来源低位发热量2(GJ/吨或GJ/万Nm3)数据来源单位热值含碳量2(吨碳/GJ)数据来源石油焦□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液化天然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液化石油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它石油制品□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焦炉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高炉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转炉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62427附表2化石燃料燃烧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燃料品种燃烧量(吨或万Nm3)含碳量(吨碳/吨或吨碳/万Nm3)碳氧化率(%)数据来源低位发热量2(GJ/吨或GJ/万Nm3)数据来源单位热值含碳量2(吨碳/GJ)数据来源其它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天然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炼厂干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它能源品种1□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注:1报告主体实际燃烧的能源品种如未在表中列出请自行添加。2对于通过燃料低位发热量及单位热值含碳量来估算燃料含碳量的情景请填报本栏。62528附表3碳酸盐分解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矿石种类矿石的煅烧或焙烧量(吨)矿石的分解率矿石中所含的碳酸盐种类碳酸盐的质量分数碳酸盐的排放因子(吨CO2/吨碳酸盐)CO2排放量(吨)石灰石CaCO3MgCO3白云石CaMg(CO3)2菱镁矿MgCO3……1注:1报告主体可根据实际消耗的碳酸盐种类自行添加。附表4碳化工艺吸收CO2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碳化产物碳化产物的质量(吨)碳酸盐种类碳酸盐的质量分数碳酸盐的排放因子(吨CO2/吨碳酸盐)CO2排放量(吨)轻质碳酸钙CaCO3轻质碳酸钙MgCO3碳酸钡BaCO3……1注:1报告主体可根据实际的碳化产物自行添加。附表5净购入电力和热力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类型净购入量(MWh或GJ)CO2排放因子(吨CO2/MWh或吨CO2/GJ)购入量(MWh或GJ)外供量(MWh或GJ)电力蒸汽热水62629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表2.1常见化石燃料特性参数缺省值燃料品种低位发热量热值单位单位热值含碳量(吨碳/GJ)燃料碳氧化率固体燃料无烟煤24.515GJ/吨27.4994%烟煤23.204GJ/吨26.1893%褐煤14.449GJ/吨28.0096%洗精煤26.344GJ/吨25.4093%其他洗煤15.373GJ/吨25.4090%型煤17.460GJ/吨33.6090%焦炭28.446GJ/吨29.4093%液体燃料原油42.620GJ/吨20.1098%燃料油40.190GJ/吨21.1098%汽油44.800GJ/吨18.9098%柴油43.330GJ/吨20.2098%一般煤油44.750GJ/吨19.6098%石油焦31.000GJ/吨27.5098%其他石油制品40.190GJ/吨20.0098%焦油33.453GJ/吨22.0098%粗苯41.816GJ/吨22.7098%62730气体燃料炼厂干气46.050GJ/吨18.2099%液化石油气47.310GJ/吨17.2099%液化天然气41.868GJ/吨15.3099%天然气389.310GJ/万Nm315.3099%焦炉煤气173.854GJ/万Nm313.6099%高炉煤气37.69GJ/万Nm370.8099%转炉煤气79.54GJ/万Nm349.6099%密闭电石炉炉气111.190GJ/万Nm339.5199%其他煤气52.340GJ/万Nm312.2099%资料来源:1)对低位发热量:《2005年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2)对单位热值含碳量:《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3)对碳氧化率:《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表2.2常见碳酸盐的CO2排放因子缺省值碳酸盐分子式排放因子(吨CO2/吨碳酸盐)CaCO30.4397MgCO30.5220Na2CO30.4149NaHCO30.5237FeCO30.3799MnCO30.3829BaCO30.2230Li2CO30.5955K2CO30.3184SrCO30.2980CaMg(CO3)20.477362831表2.3饱和蒸汽热焓表压力(MPa)温度(℃)焓(kJ/kg)压力(MPa)温度(℃)焓(kJ/kg)0.0016.982513.81.00179.882777.00.00217.512533.21.10184.062780.40.00324.102545.21.20187.962783.40.00428.982554.11.30191.62786.00.00532.902561.21.40195.042788.40.00636.182567.11.50198.282790.40.00739.022572.21.60201.372792.20.00841.532576.71.40204.32793.80.00943.792580.81.50207.12795.10.01045.832584.41.90209.792796.40.01554.002598.92.00212.372797.40.02060.092609.62.20217.242799.10.02564.992618.12.40221.782800.40.03069.122625.32.60226.032801.20.04075.892636.82.80230.042801.70.05081.352645.03.00233.842801.90.06085.952653.63.50242.542801.30.07089.962660.24.00250.332799.40.08093.512666.05.00263.922792.80.09096.712671.16.00275.562783.30.1099.632675.77.00285.82771.40.12104.812683.88.00294.982757.50.14109.322690.89.00303.312741.80.16113.322696.810.0310.962724.40.18116.932702.111.0318.042705.40.20120.232706.912.0324.642684.80.25127.432717.213.0330.812662.40.30133.542725.514.0336.632638.30.35138.882732.515.0342.122611.60.40143.622738.516.0347.322582.70.45147.922743.817.0352.262550.80.50151.852748.518.0356.962514.40.60158.842756.419.0361.442470.10.70164.962762.920.0365.712413.90.80170.422768.421.0369.792340.20.90175.362773.022.0373.682192.56293263033表2.4过热蒸汽热焓表(单位:kJ/kg)温度压力0.01MPa0.1MPa0.5MPa1MPa3MPa5MPa7MPa10MPa14MPa20MPa25MPa30MPa0℃00.10.51357.110.114.120.125.13010℃4242.142.54344.946.948.851.755.661.366.170.820℃83.98484.384.886.788.690.493.297102.5107.1111.740℃167.4167.5167.9168.3170.1171.9173.6176.3179.8185.1189.4193.860℃2611.3251.2251.2251.9253.6255.3256.9259.4262.8267.8272276.180℃2649.3335335.3335.7337.3338.8340.4342.8346350.8354.8358.7100℃2687.32676.5419.4419.7421.2422.7424.2426.5429.5434437.8441.6120℃2725.42716.8503.9504.3505.7507.1508.5510.6513.5517.7521.3524.9140℃2763.62756.6589.2589.5590.8592.1593.4595.4598602605.4603.1160℃28022796.22767.3675.7676.9678679.2681683.4687.1690.2693.3180℃2840.62835.72812.12777.3764.1765.2766.2767.8769.9773.1775.9778.7200℃2879.32875.22855.52827.5853853.8854.6855.9857.7860.4862.8856.2220℃2918.32914.728982874.9943.9944.4945.0946947.2949.3951.2953.1240℃2957.42954.32939.92920.528231037.81038.01038.41039.11040.31041.51024.8260℃2996.82994.12981.52964.82885.511351134.71134.31134.111341134.31134.8280℃3036.530343022.93008.32941.828571236.71235.21233.51231.61230.51229.9300℃3076.33074.13064.23051.32994.22925.42839.21343.71339.51334.61331.51329350℃31773175.33167.63157.73115.73069.23017.02924.22753.51648.41626.41611.3400℃3279.432783217.832643231.63196.93159.73098.530042820.12583.22159.1420℃3320.963319.683313.83306.63276.93245.43211.03155.983072.722917.022730.762424.7440℃3362.523361.363355.93349.33321.93293.23262.33213.463141.443013.942878.322690.3450℃3383.33382.23377.13370.73344.43316.83288.03242.23175.83062.42952.12823.163134表2.4过热蒸汽热焓表(续)(单位:kJ/kg)温度压力0.01MPa0.1MPa0.5MPa1MPa3MPa5MPa7MPa10MPa14MPa20MPa25MPa30MPa460℃3404.423403.343398.33392.13366.83340.43312.43268.583205.243097.962994.682875.26480℃3446.663445.623440.93435.13411.63387.23361.33321.343264.123169.083079.842979.58500℃3488.93487.93483.73478.33456.43433.83410.23374.133233240.231653083.9520℃3531.823530.93526.93521.863501.283480.123458.63425.13378.43303.732373166.1540℃3574.743573.93570.13565.423546.163526.443506.43475.43432.53364.63304.73241.7550℃3593.23595.43591.73587.23568.63549.63530.23500.43459.23394.33337.33277.7560℃36183617.223613.643609.243591.183572.763554.13525.43485.83423.63369.23312.6580℃3661.63660.863657.523653.323636.343619.083601.63574.93538.23480.93431.23379.8600℃3705.23704.53701.43697.43681.53665.43649.036243589.83536.93491.23444.2632附件6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633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和《“十二五”控制温室气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41号)提出的“加快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费数据制度”的要求,为保证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中国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以帮助企业科学核算和规范报告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制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计划,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同时也为主管部门建立并实施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报告制度奠定基础,为掌握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撑。二、编制过程本指南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专家编制。编制组借鉴了国内外有关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报告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经过实地调研、深入研究和案例试算,编制完成了《中国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本指南在方法上力求科634学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编制过程中得到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等单位专家的大力支持。三、主要内容《中国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包括正文的七个部分以及附录,分别明确了本指南的适用范围、相关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所用术语、核算边界、核算方法、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要求以及报告内容和格式。核算的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和甲烷,本指南考虑的排放源类别包括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废水厌氧处理排放以及净购入使用电力、热力排放。适用范围为从事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生产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生产企业和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四、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中国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提供了核算所需的参数和排放因子推荐值,这些推荐值参考了《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中国统计年鉴2013》、《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等权威资料。鉴于企业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本指南在实践运用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希望相关使用单位能及时予以反馈,以便今后不断修订完善。635本指南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并负责解释和修订。636目录一、适用范围.................................................................................................1二、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1三、术语和定义.............................................................................................1四、核算边界.................................................................................................4五、核算方法.................................................................................................7(一)化石燃料燃烧排放..................................................................................9(二)工业生产过程排放................................................................................11(三)废水厌氧处理排放................................................................................13(四)净购入使用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排放....................................................16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18七、报告内容和格式规范............................................................................18(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18(二)温室气体排放量....................................................................................19(三)活动水平及来源....................................................................................19(四)排放因子及其来源................................................................................19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21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276371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我国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任何在中国境内从事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生产的企业,均可参考本指南提供的方法核算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编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如果企业除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生产外还存在其他产品生产活动且存在温室气体排放的,则应参照其他产品生产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核算并报告这些温室气体排放。二、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本指南引用的文件主要包括:《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下列文件在本指南编制过程中作为参考和借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06)《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核算与报告准则(2004年修订版)》《欧盟针对EUETS设施的温室气体监测和报告指南》三、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1)温室气体6382大气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的和人为的气态成分。本指南的温室气体是指《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六种温室气体,分别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本指南核算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及甲烷排放。(2)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企业从事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生产的企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食品生产企业包括:焙烤食品制造(141),糖果、巧克力及蜜饯制造(142),方便食品制造(143),乳制品制造(144),罐头食品制造(145),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146),其他食品制造(149)企业。烟草生产企业包括:烟叶复烤(161)、卷烟制造(162)和其他烟草制品制造(169)企业。酒、饮料和精制茶生产企业包括三类:酒的制造(151)、饮料制造(152)、精制茶类为精制茶加工(153)。(3)报告主体具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并应定期核算和报告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4)化石燃料燃烧排放6393化石燃料与氧气进行燃烧反应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5)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除燃料燃烧之外的物理或化学变化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6)废水厌氧处理排放废水经厌氧处理产生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本指南中仅计算废水厌氧处理产生的甲烷排放。(7)净购入使用电力和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企业消费的净购入电力和热力(蒸汽、热水)所对应的电力和热力生产环节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8)活动水平量化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的活动量,包括各种燃料的消耗量、原材料的使用量、购入电量、购入的蒸汽量等。(9)排放因子量化单位活动水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系数。排放因子通常基于抽样测量或统计分析获得,表示在给定操作条件下某一活动水平的代表性排放率。(10)碳氧化率6404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中被氧化的百分比。四、核算边界报告主体应以企业法人为界,识别、核算和报告企业边界内所有生产设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生产设施范围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以及附属生产系统,其中辅助生产系统包括动力、供电、供水、化验、机修、库房、运输等,附属生产系统包括生产指挥系统(厂部)和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如职工食堂、车间浴室、保健站等)。同时应避免重复计算或漏算。如报告主体除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生产外还存在其他产品生产活动且存在温室气体排放的,则应参照相关行业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核算并报告。具体而言,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生产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范围包括:(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净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包括企业内固定源排放(如锅炉等固定燃烧设备),以及用于生产的移动源排放(如运输用车辆及厂内搬运设备等)。(2)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例如有机酸生产、焙烤、灌装等)使用6415碳酸盐或二氧化碳等外购含碳原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由于作为生产原料的二氧化碳可能来源于工业和非工业生产,因此,计算时仅考虑来源为工业生产的二氧化碳排放,不考虑来源为空气分离法及生物发酵法制得的二氧化碳。(3)废水厌氧处理产生的排放企业使用厌氧工艺处理废水产生的甲烷排放。(4)净购入使用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企业净购入电力和净购入热力(如蒸汽)隐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该部分排放实际发生在电力、热力生产企业。食品、烟草和酒、饮料和精制茶典型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及核算边界示意图见图1、图2与图3。6426`图1食品典型生产过程及温室气体排放图2烟草典型生产过程及温室气体排放6437图3酒、饮料和精制茶典型生产过程及温室气体排放五、核算方法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生产企业的全部排放包括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废水厌氧处理产生的甲烷排放、净购入使用电力及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于生物质混合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仅统计混合燃料中化石燃料(如燃煤)的二氧化碳排放。报告主体进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完整工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核算边界;(2)识别排放源和气体种类;6448(3)收集活动水平数据;(4)选择和获取排放因子数据;(5)分别计算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废水厌氧处理排放、净购入使用的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排放;(6)汇总计算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生产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等于企业边界内所有的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废水厌氧处理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净购入使用电力及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之和,按式(1)计算:(1)式中,EGHG—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吨)—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吨)—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吨)—废水厌氧处理过程产生的甲烷转化为二氧化6459碳排放当量(吨)—使用净购入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吨)—使用净购入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吨)(一)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生产企业的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包括蒸汽锅炉和气化炉等设备消耗的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原料运输与中间产品转运涉及的其他移动源及固定源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对于生物质混合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仅统计混合燃料中化石燃料(如燃煤)的二氧化碳排放。纯生物质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计算为零。对于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按公式(2)计算:(2)式中,ECO2_燃烧—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吨)ADi—第i种化石燃料消费量(百万千焦)EFi—第i种化石燃料的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百万千焦)i—化石燃料的种类646101.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第i种化石燃料的消费量ADi按公式(3)计算。(3)式中,ADi—第i种化石燃料消费量(百万千焦),以热值表示FCi—第i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吨,万标立方米)NCVi—第i种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百万千焦/吨,百万千焦/万标立方米)i—化石燃料的种类(1)燃料消耗量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生产企业用于生产的化石燃料消耗量应根据企业能源消费台帐或统计报表来确定。燃料消耗量具体测量仪器的标准应符合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相关规定。(2)低位发热量企业可选择采用本指南提供的化石燃料平均低位发热量缺省值,如附录二表2.1所示。具备条件的企业可开展实测,或委托64711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检测,也可采用与相关方结算凭证中提供的检测值。如采用实测,化石燃料低位发热量检测应遵循《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等相关标准。2.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第i种燃料排放因子EFi按式(4)计算。(4)式中,EFi—第i种燃料的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百万千焦)CCi—燃料i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吨碳/百万千焦)OFi—燃料i的碳氧化率(%)44/12—二氧化碳与碳的分子量之比企业可采用本指南提供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数据,如附录二表2.1所示。具备条件的企业可对单位热值含碳量和氧化率开展实测,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检测,也可采用与相关方结算凭证中提供的检测值。(二)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包括碳酸盐在消耗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外购工业生产的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在使用过程中64812损耗产生的排放,不考虑来源为空气分离法及生物发酵法制得的二氧化碳。其计算公式如下:(5)其中:1.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每种碳酸盐的总消耗量根据企业台账或统计报表来确定,如果没有,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发票或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每种碳酸盐的纯度,可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定期检测,或采用供应商提供的数据,如果没有,可使用缺省值98%。使用工业生产的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其使用量应根据企业台—碳酸盐在消耗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吨)—碳酸盐i的消耗量(吨)—碳酸盐i的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吨碳酸盐)—碳酸盐的纯度(%)i—碳酸盐种类ADj—外购工业生产的二氧化碳消耗量(吨)EFj—二氧化碳的损耗比例(%)64913账或统计报表来确定,如果没有,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发票或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2.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碳酸盐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数据可以根据碳酸盐的化学组成、分子式及CO32-离子的数目计算得到。有条件的企业,可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定期检测碳酸盐的化学组成、纯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数据,或采用供应商提供的商品性状数据。一些常见碳酸盐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还可以直接参考附录二表2.2缺省值。使用工业生产的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其损耗比例应根据企业实际生产损耗来确定,如企业无法进行计算或统计,可参考附录二表2.3缺省值。(三)废水厌氧处理排放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经厌氧处理导致的甲烷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6)式中,EGHG_废—废水厌氧处理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65014水(吨)—废水厌氧处理过程甲烷排放量(千克)—甲烷的全球变暖潜势(GWP)值。根据《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取21。(7)式中:—废水厌氧处理过程甲烷排放量(千克)TOW—废水厌氧处理去除的有机物总量(千克COD)—以污泥方式清除掉的有机物总量(千克COD)—甲烷排放因子(千克甲烷/千克COD)—甲烷回收量(千克甲烷)1.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活动水平数据包括废水厌氧处理去除的有机物总量(TOW)、以污泥方式清除掉的有机物总量(S)以及甲烷回收量(R)。1)废水厌氧处理去除的有机物总量(TOW)数据获取:如果企业有废水厌氧处理系统去除的COD统计,可直接作65115为废水厌氧处理去除的有机物总量TOW的数据。如果没有去除的COD统计数据,则采用公式(8)计算:(8)W—厌氧处理过程产生的废水量(立方米),采用企业计量数据CODin—厌氧处理系统进口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浓度(千克COD/立方米),采用企业检测值的平均值CODout—厌氧处理系统出口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浓度(千克COD/立方米),采用企业检测值的平均值2)以污泥方式清除掉的有机物总量(S)数据获取:采用企业计量数据。若企业无法统计以污泥方式清除掉的有机物总量,可使用缺省值为零。3)甲烷回收量(R)数据获取:采用企业计量数据,根据企业台账、统计报表来确定。2.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甲烷排放因子采用公式(9)计算:(9)Bo—厌氧处理废水系统的甲烷最大生产能力(千克甲烷/千克COD)65216MCF—甲烷修正因子,表示不同处理和排放的途径或系统达到的甲烷最大产生能力(Bo)的程度,也反映了系统的厌氧程度对于废水厌氧处理系统的甲烷最大生产能力Bo,优先使用国家公布的数据,如果没有,可采用缺省值0.25千克甲烷/千克COD。对于甲烷修正因子MCF,可参考附录二表2.4给出的推荐值,具备条件的企业可开展实测,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检测。(四)净购入使用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排放对于净购入电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用净购入电量乘以该区域电网平均供电排放因子得出,按公式(10)计算。对于净购入热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用净购入热力消费量乘以该区域热力供应排放因子得出,按公式(11)计算。(10)(11)式中,—净购入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吨)65317—净购入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吨)—企业的净购入使用的电量(兆瓦时)—企业的净购入使用的热量(百万千焦)—区域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兆瓦时)—热力供应的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百万千焦)1.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企业净购入电量数据以企业电表记录的读数为准,如果没有,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电费发票或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企业应按净购入电量所在的不同电网,分别统计净购入电量数据。企业净购入热力数据以企业热计量表计量的读数为准,如果没有,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供热量发票或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2.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区域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应根据企业生产地址及目前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南方电网划分,选用国家主管部门最近年份公布的相应区域电网排放因子进行计算。热力供应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暂按0.11吨二氧化碳/百万千焦计,待政府主65418管部门发布官方数据后应采用官方发布数据并保持更新。具体参考附录二表2.5。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报告主体应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制度,包括:(1)指定专门人员负责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2)建立健全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计划。有条件的企业,还可定期监测主要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和含碳量、关键原材料和产品的含碳量、重点燃烧设备的碳氧化率、以及废水厌氧处理去除的有机物总量、厌氧处理产生的废水量、厌氧处理系统进口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浓度、厌氧处理系统出口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浓度、以污泥方式清除掉的有机物总量等;(3)建立健全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台帐记录;(4)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数据和文件保存和归档管理制度;(5)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七、报告内容和格式规范报告主体应按照附件一的格式对以下内容进行报告:(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报告主体基本信息应包括报告主体名称、单位性质、报告年65519度、所属行业、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填报负责人和联系人信息。(二)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主体应报告在核算和报告期内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并分别报告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废水厌氧处理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净购入使用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排放量。(三)活动水平及来源报告主体应报告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所使用的各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和相应的低位发热量;各种碳酸盐的消耗量;废水厌氧处理去除的有机物总量、厌氧处理产生的废水量、厌氧处理系统进口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浓度、厌氧处理系统出口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浓度、以污泥方式清除掉的有机物总量、甲烷回收量;净购入使用的电量和净购入使用的热量。(四)排放因子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分别报告各项活动水平数据所对应的单位热值含碳量、碳氧化率、甲烷排放因子、废水厌氧处理系统的甲烷最大生产能力、甲烷修正因子、区域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以及热力供应的排放因子等计算参数,并说明它们的数据来源、参考出处以及予以选定的理由。65620如果企业生产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之外的其他产品,则应按照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的要求报告其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65721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中国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65822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中国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报告主体核算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基本情况二、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本报告真实、可靠,如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本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人(签字):年月日65923附表1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量报告附表2报告主体活动水平数据附表3报告主体排放因子和计算系数附表1报告主体年二氧化碳排放报告源类别温室气体本身质量(单位:吨)CO2当量(单位:吨CO2当量)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量废水厌氧处理过程产生的甲烷排放量净购入使用的电力二氧化碳排放量净购入使用的热力二氧化碳排放量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吨二氧化碳当量)66024附表2活动水平数据表净消耗量(t,万Nm3)低位发热量(GJ/t,GJ/万Nm3)化石燃料燃烧无烟煤烟煤褐煤洗精煤其他洗煤其他煤制品焦炭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一般煤油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焦油粗苯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其他煤气天然气炼厂干气工业生产过程数据单位碳酸盐的消耗量t工业生产的二氧化碳消耗量t废水厌氧处理数据单位废水厌氧处理去除的有机物总量kgCOD厌氧处理过程产生的废水量m3厌氧处理系统进口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浓度kgCOD/m366125厌氧处理系统出口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浓度kgCOD/m3以污泥方式清除掉的有机物总量kgCOD甲烷回收量kg净购入使用电力、热力数据单位电力净购入量MWh热力净购入量GJ企业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企业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碳酸盐原料品种附表3排放因子和计算系数燃料品种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碳氧化率(%)化石燃料燃烧无烟煤烟煤褐煤洗精煤其他洗煤其他煤制品焦炭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一般煤油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焦油粗苯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其他煤气天然气炼厂干气工业生产过程数据单位碳酸盐的排放因子tCO2/t66226二氧化碳的损耗比例%废水厌氧处理数据单位废水厌氧处理系统的甲烷最大生产能力kgCH4/kgCOD甲烷修正因子-净购入使用电力、热力数据单位电力tCO2/MWh热力tCO2/GJ66327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表2.1常见化石燃料特性参数缺省值燃料品种计量单位低位发热量(GJ/t,GJ/104Nm3)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燃料碳氧化率固体燃料无烟煤t26.7c27.4b×10-394%烟煤t19.570d26.1b×10-393%褐煤t11.9c28.0b×10-396%洗精煤t26.334a25.41b×10-390%其他洗煤t12.545a25.41b×10-390%其他煤制品t17.460d33.60d×10-390%石油焦t32.5c27.5b×10-3100%焦炭t28.435a29.5b×10-393%液体燃料原油t41.816a20.1b×10-398%燃料油t41.816a21.1b×10-398%汽油t43.070a18.9b×10-398%柴油t42.652a20.2b×10-398%煤油t43.070a19.6b×10-398%液化天然气t44.2c17.2b×10-398%液化石油气t50.179a17.2b×10-398%炼厂干气t45.998a18.2b×10-398%焦油t33.453a22.0c×10-398%气体燃料焦炉煤气104Nm3179.81a13.58b×10-399%高炉煤气104Nm333.000d70.8c×10-399%转炉煤气104Nm384.000d49.60d×10-399%其他煤气104Nm352.270a12.2b×10-399%天然气104Nm3389.31a15.3b×10-399%注:a:《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3》;b:《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c:《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d:行业经验数据66428表2.2常见碳酸盐排放因子碳酸盐排放因子(tCO2/t碳酸盐)CaCO30.440MaCO30.552Na2CO30.415BaCO30.223Li2CO30.596K2CO30.318SrCO30.298NaHCO30.524FeCO30.380表2.3二氧化碳损耗比例值生产流程建议损耗比例损耗范围一次灌装40%40%~60%二次灌装60%40%~60%表2.4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行业的MCF推荐值行业MCF推荐值MCF范围食品制造业(包括酒业生产)0.70.6-0.8烟草制造业0.30.2-0.4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0.50.4-0.6表2.5其他排放因子推荐值名称单位CO2排放因子净购入电力tCO2/MWh采用国家最新发布值净购入热力tCO2/GJ0.11665附件7公共建筑运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666编制说明一、编制的意义和必要性为落实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41号)也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制度。为完成上述任务要求,当前迫切需要出台企业层面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格式,帮助企业科学核算和规范报告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制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计划,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同时也为主管部门掌握重点排放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建立并实施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报告制度,尽早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开展碳排放交易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二、编制过程通过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组织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借鉴了国内外有关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报告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有关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和好的做法指南,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经过实地调667研、深入研究和案例试算,制定完成了公共建筑运营单位(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格式指南,旨在加强我国公共建筑运营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为编制方法科学、数据透明、格式一致、结果可比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提供指导。编制过程中,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多次组织行业协会和相关研究院所的专家,反复讨论修改,在保证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力求简明,突出可操作性。三、主要内容本指南适用范围为从事公共建筑运营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和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指南内容包括八部分,分别明确了本指南的适用范围、相关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所用术语、核算边界、核算方法、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要求以及报告内容和格式,附件和附录部分提供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表式和核算所需相关参数的推荐值。四、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本指南核算的排放,是公共建筑运营过程中的排放,不包括公共建筑运营单位(企业)在边界范围外的排放,如公共建筑边界外企业生产活动的排放等。对于企业使用的不同批次的燃料,需要按批次测量质量、发热量等数据,以进行年度统计,而不是取年度平均值估算。运用本指南的公共建筑运营单位(企业)应根据指南提供的方668法科学、客观地获取相关活动水平数据。如企业以实测的方式获取核算所需的相关参数,应严格按照本指南提供的标准方法,进行检测并提供检测报告。鉴于企业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是一项全新的复杂工作,本指南在实际运用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希望相关使用单位能及时予以反馈,以便今后做出进一步的修改。本指南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负责解释和修订。669目录一、适用范围.....................................................................................1二、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1三、术语和定义.................................................................................2四、核算边界.....................................................................................4(一)报告主体...............................................................................4(二)排放源和气体种类..............................................................5五、核算方法.....................................................................................8(一)化石燃料燃烧排放..............................................................9(二)购入电力所对应的CO2排放..............................................12(三)购入热力所对应的CO2排放..............................................13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14七、报告内容...................................................................................15(一)运营单位(企业)基本信息............................................15(二)温室气体排放量................................................................15(三)活动水平及来源说明........................................................15(四)排放因子及来源说明........................................................16附件...................................................................................................17附录...................................................................................................2167026711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中国公共建筑,包括办公建筑(写字楼、政府部门办公楼等),商业建筑(商场、金融建筑等),旅游建筑(旅馆酒店、娱乐场所等),科教文卫建筑(包括文化、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体育建筑等),通信建筑(邮电、通讯、广播用房)以及交通运输用房(机场、车站建筑等)等的运营单位(企业)开展与建筑物使用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与报告。中国境内的公共建筑运营单位(企业)可按照本指南提供的方法,核算公共建筑运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编制公共建筑运营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二、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本指南引用的文件主要包括:《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3》下列文件在本指南编制过程中作为参考:《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1996)《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能源统计工作手册》(2010)GB/T2589-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上海市旅游饭店、商场、房地产业及金融业办公建筑温室6722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方法》(2012)《建筑物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化和报告规范及指南(试行)》(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2013)《TokyoCap-and-TradeProgramforLargeFacilities》(BureauofEnvironment,TokyoMetropolitanGovernment,2012)三、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一)温室气体指大气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的和人为的气态成分。《京都议定书》中规定了六种温室气体,分别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二)核算主体具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并应定期核算和报告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三)公共建筑公共建筑包括办公建筑(写字楼、政府部门办公楼等),商业建筑(商场、金融建筑等),旅游建筑(旅馆酒店、娱乐场所等),科教文卫建筑(包括文化、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体育建筑等),通信建筑(邮电、通讯、广播用房)以及交通运输用房(机场、车站建筑等)等建筑。(四)化石燃料燃烧排放6733化石燃料燃烧排放,主要包括公共建筑运营过程中实物煤、燃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的排放。(五)逸散排放公共建筑运营过程中,逸散型排放源所产生的排放,如冰箱、空调、灭火器和化粪池等产生的排放。(六)新种植树木的排放抵消种植树木有助于吸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新种植树木的抵消排放量为树木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是自有关建筑物兴建后种植的树木数量与一年二氧化碳吸收系数的乘积。(七)购入电力和热力的排放公共建筑运营过程中,购入的电力和热力的生产过程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八)活动水平数据用于核算公共建筑运营过程中各类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数据,包括各种燃料的消耗量、购入的电力和热力的数量等。(九)排放因子单位活动水平所对应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十)碳氧化率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碳被氧化的比率,表征燃料燃烧的程度。(十一)公共建筑的运营单位(企业)公共建筑的运营单位(企业),是公共建筑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报告单位(企业),一般是公共建筑的产权所有者(建筑物的6744业主),或者产权所有者的代理人,如物业公司或代理经营公司。(十二)公共建筑的使用单位(企业)公共建筑的使用单位(企业),一般是公共建筑的产权所有者(建筑物的业主),也可以是公共建筑的租赁使用者。如果存在公共建筑的租赁使用,租赁使用者有义务配合公共建筑的运营单位(企业)报告公共建筑运营的温室气体排放。(十三)缺省值在单位(企业)无法提供可靠的实测数据情况下,由有关权威机构提供的用于计算活动水平或排放因子的参数取值。四、核算边界(一)报告主体核算边界为中国境内的公共建筑的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公共建筑运营排放的报告主体,是公共建筑运营单位(企业),一般是公共建筑的产权所有者(建筑物的业主),或者产权所有者的代理人,如物业公司或代理经营公司。公共建筑的使用单位(企业),一般是公共建筑的产权所有者(建筑物的业主),也可以是公共建筑的租赁使用者。如果公共建筑存在租赁使用,租赁使用者即承租方有义务配合公共建筑的运营单位(企业)报告公共建筑运营的温室气体排6755放;公共建筑的出租方即建筑物的业主或物业公司,有权利敦促承租方尽其责任。出租方和承租方应当建立能源消费台账。如果承租方的用能量难以单独核算,出租方应报告该公共建筑所有承租方的总用能和总排放信息。如果承租方的用能量可以单独核算,出租方应报告该公共建筑所有承租方的总用能和总排放,并在报告中附上所有承租方的用能量和排放量的信息。如果出租方也是公共建筑的使用者,则出租方应报告所有承租方和自己的总排放量,同时需要在报告中附上该公共建筑所有用户,即出租方和所有承租方的用能量和排放量的信息。在报告中,如果公共建筑的所有承租方的能耗都计算在出租方的能耗中,该出租方在报告其历史排放量时可以沿用此核算边界,并在排放报告中明确注明。同时,该出租方以后报告其年度二氧化碳报告时也应采用同样的核算边界。(二)排放源和气体种类对于公共建筑的运营排放,按照排放源类型,分为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直接排放是指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等,是由公共建筑的使用单位(企业)自身拥有或控制的排放源所产生的排放;间接排放是指公共建筑的使用单位(企业)外购的电力6766和热力等引起的排放,此时实际的排放源是电力和热力的生产企业。对于某一公共建筑的运营过程,CO2排放源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固定燃烧源的燃烧排放。固定燃烧源燃烧化石燃料产生排放,如锅炉、灶、干燥机、备用发电机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等。2)移动燃烧源的燃烧排放。移动燃烧源燃烧产生的排放,如交通工具的排放等。3)逸散型排放源的排放。逸散型排放源,如冰箱、空调、灭火器和化粪池等产生的排放。由于逸散型排放源所产生的排放数量较小,一般情况下,不予考虑。4)新种植树木的排放抵消。建筑物周围新种植树木的温室气体的抵消。由于建筑物周围新种植树木的温室气体抵消的数量较小,一般情况下不予考虑。5)外购电力和热力的排放。公共建筑运营中使用单位(企业)外购电力、外购蒸汽和热水的生产过程产生的排放,这些排放是由建筑运营中使用单位(企业)的生产活动需求所带来的,但实际排放源属于电力和热6777力的生产企业,是公共建筑运营中使用单位(企业)的经济活动给其它单位(企业)带来的间接排放。6)委托运输产生的排放。委托第三方承担运输产生的排放,统计起来比较复杂,容易重复计算,一般不考虑。对于公共建筑运营排放,主要是能源的使用产生的,部分来自于逸散型排放源的排放和新种植树木的排放抵消,但由于逸散型排放和新种植树木的排放抵消数量较小,一般情况下不予考虑。图1公共建筑运营过程的排放源对于公共建筑运营中的能源消耗,主要包括常规能耗和特殊区域能耗。常规能耗由空调通风系统能耗、采暖系统能耗、照明系统能耗、室内设备系统能耗和综合服务系统能耗。固定燃烧源燃烧排放移动源燃烧排放外购电力直接排放公共建筑运营的温室气体排放间接排放外购蒸汽和热水6788特殊区域能耗,主要是指特殊区域用电,是指不属于建筑物常规功能的用电设备的耗电量。特殊用电的特点是能耗密度高、占总电耗比重大的用电区域及设备。特殊用电包括信息中心、洗衣房、厨房餐厅、游泳池、健身房或其它特殊用电。公共建筑的能耗形式包括煤、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力、市政热水、市政蒸汽等。对于公共建筑的运营排放,核算的排放源如图1所示。公共建筑的运营排放,一般以一年为周期进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核算的气体种类仅指二氧化碳。五、核算方法本指南将运营中的公共建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察,按照以下内容核算公共建筑运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主体进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完整工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核算边界;2)识别排放源;3)收集活动水平数据;4)选择和获取排放因子数据;5)分别计算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净购入使用的电力和热力6799对应的排放;6)汇总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公共建筑运营的CO2排放总量等于公共建筑边界内所有使用者的燃料燃烧排放、购入电力和热力所对应的CO2排放量之和。公共建筑运营过程的温室气体总排放量按公式(1)计算。热力电力燃料总EEEE(1)式中:总E—运营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单位为吨(tCO2);燃料E—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电力E—购入电力所对应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热力E—购入热力所对应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一)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在公共建筑运营过程中,使用的化石燃料主要有实物煤、燃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按照公式(2)、(3)、(4)计算。)(1燃料iniiEFADE(2)式中:燃料E为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单位:tCO2;68010iAD为消耗的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水平数据,是化石燃料燃烧的数量,单位:GJ。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活动水平数据为年度分品种化石能源消耗量和燃料平均低位发热量之积。iEF为第i种燃料的排放因子,单位:tCO2/GJ;i为化石燃料的类型。其中,消耗的化石燃料的活动水平数据iAD以及第i种燃料的排放因子iEF参照公式(3)和(4)计算:iiiRZRLAD(3)式中:iRL是核算和报告期第i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t或万m3)。公共建筑运营中年度分品种化石能源消耗量,根据公共建筑内所有使用单位(企业)生产活动的操作记录,同时相关的计量器具应符合《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要求。iRZ是核算和报告期第i种化石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推荐采用单位(企业)检测数据,缺省值见附录表1。单位(企业)可选择使用燃料平均低位发热量的缺省参数。具备测量条件的单位(企业)可进行实测。如采用实测,可由单位(企业)自行检测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检测,或采用与相关方结算凭证中提供的检测值。自行检测时,应遵循《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等标准。68111iiiCCEF(4)式中:iCC为燃料i的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推荐采用单位(企业)统计数据,缺省值见附录表1;为燃料i的碳氧化率,单位为%;推荐采用单位(企业)统计数据,缺省值见附录表1。ρ为CO2与碳的分子量之比(44/12)。化石燃料排放因子数据来源于单位热值含碳量和氧化率。具备测量条件的单位(企业),可以采用实测数据。如进行实测,可由单位(企业)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检测,或采用与相关方结算凭证中提供的检测值。自行检测单位热值含碳量时,应遵循《GB/T476煤的元素分析方法》、《SH/T0656石油产品及润滑剂中碳、氢、氧测定法》、《GB/T1361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等标准。为检测得到燃煤设备氧化率,检测应遵循《GB/T10180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窑炉热平衡测试等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中对各项内容(如试验室条件、试剂、材料、仪器设备、测定步骤和结果计算等)的规定。对相关数据进行检测后,可根据公式(5)计算燃煤设备氧化率:68212氧化率=(用煤量×煤炭含碳量-炉渣量×炉渣含碳量-漏煤量×漏煤含碳量-飞灰量×飞灰含碳量)/(用煤量×煤炭含碳量)×100%(5)燃油密度的缺省值见附录表2。(二)购入电力所对应的CO2排放公共建筑运营中,购入的电力在生产过程中产生CO2排放。所需的活动水平是统计期内所有使用单位(企业)计量的购入电量。电力消费的CO2排放因子数值由国家统一规定。购入电力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6)计算。eeEFACE电力(6)式中:电力E——统计期内,运营单位(企业)购入电力所对应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eAC——统计期内,运营单位(企业)购入的电量,单位为兆瓦时(MWh)。eEF——统计期内,运营单位(企业)所在区域电力消费的CO2排放因子,单位为吨/兆瓦时(tCO2/MWh)。购入电力的活动水平数据根据电力供应商和公共建筑运营单位(企业)存档的电力流入和流出记录获得,同时相关的计量68313器具应符合《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要求。购入电力的CO2排放因子推荐采用区域电网平均排放因子。为了既能反映不同地区电源结构特点,又便于确定区域电网的供电平均排放因子,将区域电网边界按目前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和南方电网划分。各电网平均排放因子在不同的年份有所不同,由国家主管部门每年发布。单位(企业)应选用最近年份公布的区域电网平均排放因子。(三)购入热力所对应的CO2排放公共建筑运营中,购入的蒸汽和热水在生产过程中产生CO2排放。所需的活动水平是统计期内运营单位(企业)计量的外购蒸汽和热水的数量。购入蒸汽和热水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7)计算。hEFACEh热力(7)式中:热力E——统计期内,运营单位(企业)外购入蒸汽和热水所对应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hAC——运营单位(企业)外购蒸汽和热水的数量,单位为吉焦(GJ)。68414hEF——运营单位(企业)外购的蒸汽和热水的排放因子,单位为吨/吉焦(tCO2/GJ)。由国家统一规定确定,现可采用0.11tCO2/GJ,见附录表3。购入热力的活动水平数据根据热力供应商和公共建筑运营单位(企业)存档的热力流入和流出记录获得,同时相关的计量器具应符合《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要求。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运营单位(企业)应建立温室气体年度核算和报告的质量保证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工作:1)建立运营单位(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负责机构和人员、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周期等;指定专职人员负责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2)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源一览表,分别确定合适的核算方法,形成文件并存档;3)建立健全的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的台账记录。4)建立健全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参数的监测计划。具备测量条件的运营单位(企业),对温室气体排放量影响较大的参数,如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应定期监测。原则上每批燃料进企业,都应监测低位发热量。5)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685156)建立文档的管理规范,保存、维护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文件和有关的数据资料。七、报告内容公共建筑运营单位(企业)报告内容包括:运营单位(企业)基本信息、公共建筑运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石燃料燃烧以及外购的电力和热力等排放的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参数。报告主体应按照附件的格式对以下内容进行报告:(一)运营单位(企业)基本信息运营单位(企业)基本信息应包括运营单位(企业)名称、单位性质、所属行业、报告年度、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和联系人信息等。(二)温室气体排放量运营单位(企业)应报告在报告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以及燃料燃烧排放量、以及购入电力和热力所对应的排放量。(三)活动水平及来源说明运营单位(企业)应报告在报告期内各燃料品种净消耗量、低位发热量;外购电量;外购的蒸汽和热水的数量等数据以及这些数据的来源(实测值或缺省值)。68616(四)排放因子及来源说明运营单位(企业)应报告在报告期内各燃料品种的单位热值含碳量、碳氧化率等数据,并说明这些数据的来源(实测值或缺省值)。核算CO2排放量所采用的区域电力消费的CO2排放因子;外购的蒸汽和热水的CO2排放因子。68717附件中国公共建筑运营单位(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68818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公共建筑运营单位(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企业核算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基本情况二、温室气体排放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本报告真实、可靠,如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本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人(签字):年月日附表1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量报告附表2报告主体活动水平数据附表3报告主体排放因子和计算系数68919附表1报告主体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报告类别数量(tCO2)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化石能源燃烧排放量外购电力对应的排放量外购热力对应的排放量附表2活动水平数据表净消耗量(t,万Nm3)低位发热量(GJ/t,GJ/万Nm3)化石燃料燃烧无烟煤烟煤褐煤洗精煤其他洗煤其他煤制品焦炭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一般煤油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焦油粗苯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其他煤气天然气炼厂干气净购入电力、热力数据单位电力净购入量MWh热力净购入量GJ企业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69020附表3排放因子计算系数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碳氧化率(%)化石燃料燃烧无烟煤烟煤褐煤洗精煤其他洗煤其他煤制品焦炭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一般煤油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焦油粗苯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其他煤气天然气炼厂干气净购入电力、热力数据单位电力tCO2/MWh热力tCO2/GJ企业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69121附录表1中国化石燃料相关参数缺省值燃料品种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低位热值(GJ/t,或者GJ/万Nm3)氧化率(%)天然气15.3×10-3389.399焦炉煤气13.6×10-3173.599管道煤气12.2×10-3158.099柴油20.2×10-343.398汽油18.9×10-344.898燃料油21.1×10-340.298一般煤油19.6×10-344.898无烟煤27.5×10-323.289.5烟煤26.1×10-322.483.6褐煤28.0×10-314.183.6液化石油气17.2×10-347.398液化天然气17.2×10-341.998数据来源:①《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2011);②《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2007)。表2燃油密度缺省值燃料品种密度(t/Nm3)柴油0.86汽油0.73燃料油0.92一般煤油0.82数据来源:《能源统计工作手册》(国家统计局能源司,2010)。69222表3外购电力、热力排放因子缺省值名称单位缺省值电力排放因子tCO2/MWh采用国家最新发布值热力排放因子tCO2/GJ0.11693附件8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694编制说明一、编制目的和意义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和《“十二五”控制温室气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41号)提出的“加快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2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费数据制度”的要求,为保证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中国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以帮助企业科学核算和规范报告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制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计划,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同时也为主管部门建立并实施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报告制度奠定基础,为掌握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撑。二、编制过程本指南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专家编制。编制组借鉴了国内外有关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报告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经过实地调研、深入研究和案例试算,编制完成了《中国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695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指南充分考虑了我国陆上交通运输企业的现状和统计核算基础,在方法上力求科学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编制过程中得到了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中国铁路总公司等相关研究院所和企业专家的大力支持。三、主要内容《中国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包括正文的七个部分以及附录,分别明确了本指南的适用范围、相关引用文件、所用术语、核算边界、核算方法、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要求以及报告内容和格式规范。核算的温室气体种类为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源包括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运输车辆使用尿素等尾气净化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和企业净购入电力、热力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适用范围为从事陆上交通运输业务、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和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四、需要说明的问题参考《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5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和《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等国内外相关权威材料,《中国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提供了核算所需的参数和排放因子的推荐值,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采用实测数据。696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是一项全新的复杂工作,本指南在实际运用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希望相关使用单位能及时予以反馈,以便今后做出进一步的修订。本指南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负责解释和修订。697目录一、适用范围...................................................................................................1二、引用文件...................................................................................................1三、术语和定义...............................................................................................1四、核算边界...................................................................................................5五、核算方法...................................................................................................7(一)概述.................................................................................................9(二)燃料燃烧排放................................................................................9(三)尾气净化过程排放......................................................................16(四)净购入使用电力隐含的排放......................................................17(五)净购入使用热力隐含的排放......................................................19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20七、报告内容和格式....................................................................................21(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21(二)温室气体排放量..........................................................................21(三)活动水平及其来源......................................................................22(四)排放因子及其来源......................................................................22(五)其它希望说明的情况..................................................................22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和公路旅客运输企业)...23附录二:报告格式模板(城市公共汽、电车交通运输企业)...............30附录三:报告格式模板(出租汽车运输企业)........................................36698附录四:报告格式模板(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企业)...............................43附录五:报告格式模板(公路维修养护企业和高速公路运营企业)...47附录六:报告格式模板(铁路运输企业)................................................51附录七:报告格式模板(港口企业)........................................................55附录八:相关参数缺省值............................................................................596991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中国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中国境内从事公路旅客运输、道路货物运输、城市客运、道路运输辅助活动(如公路维修与养护、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等)、铁路运输的企业以及各沿海和内河港口企业均可按照本指南提供的方法核算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并编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如上述企业在其主营业务之外进行其他生产经营活动,且这些生产经营活动存在温室气体排放,则应按照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核算,一并报告。二、引用文件本指南引用的文件主要包括:《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3》;《2005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核算与报告准则(2004年修订版)》;《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三、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1)温室气体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7002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成份。《京都议定书》中所规定的六种温室气体,分别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和六氟化硫(SF6)。(2)报告主体具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并应核算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3)公路运输企业在交通运输部门登记注册、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以营业性道路运输汽车为工具从事班车客运、包车客运(含旅游客运)或货物运输业务的企业,包括公路旅客运输企业和道路货物运输企业。(4)公路旅客运输企业从事城市以外道路旅客运输活动的企业。(5)道路货物运输企业从事所有道路货物运输活动的企业。(6)城市客运企业在城市范围内以实现人的空间位移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包括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企业(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常规公交等)和出租汽车运输企业。(7)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企业在城市一定区域内,利用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车辆等工具和有关设施,按照核定的线路、站点、时间、票价运营,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出行服务的企业。其中,城市轨道交通指采用专7013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单轨、有轨电车、磁浮、自动导向轨道、市域快速轨道系统。(8)铁路运输企业从事铁路客运、货运及相关的调度、信号、机车、车辆、检修、工务等活动的企业,主要包括国家铁路运输企业、合资铁路运输企业和地方铁路运输企业。(9)货物周转量报告期内运输车辆实际运送的每批货物重量与其相应运送里程的乘积之和,计算单位:吨公里。货物周转量=∑每批货物重量×该批货物的运送里程(10)旅客周转量报告期内运输车辆实际运送的每位旅客与其相应运送里程的乘积之和,计算单位:人公里。旅客周转量(人公里)=∑运送的每位旅客×该旅客运送里程(11)轻型汽车最大总质量(汽车制造厂提出的技术上允许的最大质量,包括汽车自重和载重量,下同)不超过3500kg的M1类、M2类和N1类汽车,其中M1类汽车俗称“轿车”。(12)重型汽车最大总质量超过3500kg的M类和N类汽车。(13)国I、国II、国III、国IV和国V标准国家第一、二、三、四和五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如:国IV标准是根据《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II、IV、V阶段)》7024(GB17691-2005)所设定的第四阶段排放限值,等效于欧洲的“欧IV标准”。(14)两用燃料汽车具有两套相互独立的燃料供给系统,一套供给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另一套供给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之外的燃料,两套燃料供给系统可分别但不可共同向气缸供给燃料的汽车,如汽油/压缩天然气两用燃料汽车,汽油/液化石油气两用燃料汽车等。(15)双燃料汽车具有两套燃料供给系统,一套供给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另一套供给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之外的燃料,两套燃料供给系统按预定的配比向气缸供给燃料,在缸内混合燃料的汽车,如柴油-压缩天然气双燃料汽车,柴油-液化石油气双燃料汽车等。(16)单一气体燃料车只能燃用某一种气体燃料(液化石油气或天然气)的汽车,或能燃用某种气体燃料(液化石油气或天然气)和汽油,但汽油仅用于紧急情况或发动机启动用,且汽油箱容积不超过15L的汽车。(17)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够至少从下述两类车载储存的能量中获得动力的汽车:可消耗的燃料;可再充电能/能量储存装置。(18)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可从非车载装置中获取电能量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19)增程式电动车7035配有地面充电和车载供电功能的纯电驱动的电动汽车。(20)燃料燃烧排放化石燃料与氧气进行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21)净购入使用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企业消费的净购入电力和热力(如蒸汽)所对应的电力或热力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22)活动水平量化导致温室气体排放或清除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的活动量,例如每种燃料燃烧消耗量、净购入电量、净购入蒸汽量等。(23)排放因子与活动水平数据相对应的系数,用于量化单位活动水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24)碳氧化率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中被氧化的百分比。四、核算边界报告主体应核算和报告其全部设施和业务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对于公路旅客运输企业、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和城市客运企业,其设施和业务范围包括所属运输车辆的运营系统以及直接为运输车辆运营服务的辅助系统;对于公路维修与养护企业,设施和业务范围包括对各级公路实施的小修保养、中修工程、大修工程和改建工程以及直接为上述工程服务的辅助系统;对于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企业,其设施和业务范围包括高速公路及附属设施养护、机电设备维护、收费、稽查、排障等运营系统以及为之服务的辅助系统;对于铁路运输企业,其设施和业务范围包括其内燃7046机车、电力机车和动车组运营系统(如机车牵引、车辆维修、线路维护保养、行车调度、通信指挥、电力供应等)及直接为机车运营服务的辅助系统;对于沿海港口和内河港口企业,其设施和业务范围包括直接用于装卸生产的系统以及直接为装卸生产服务的辅助系统。上述辅助系统包括为企业主营业务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如客货运场站、机修车间、库房、办公楼、职工食堂、车间浴室、保健站及企业内部车辆等)。如交通移动设备发生租赁、承包等运营权转移,由此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应纳入具有实际运营权法人企业的核算和报告。上述各类型陆上交通运输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范围应包括本类型企业主营系统及辅助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各类型陆上交通运输企业的排放源及主要耗能/排放设备、核算气体种类如表1所示。(1)燃料燃烧排放净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陆上交通运输企业内移动源排放(如运输车辆、内燃机车等)及固定源排放(如锅炉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为CO2排放,此外,公路旅客运输企业、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城市公共汽电车运输企业、出租汽车运输企业还需核算运输车辆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H4和N2O排放,其排放量主要取决于车辆执行不同排放标准所采取的污染控制技术等因素。(2)尾气净化过程排放在道路运输中,运输车辆使用尿素等尾气净化剂产生的CO2排放。7057(3)净购入使用电力隐含的排放企业净购入使用电力隐含的CO2排放,该部分排放实际发生在电力生产企业。(4)净购入使用热力隐含的排放企业净购入使用热力(如蒸汽)隐含的CO2排放,该部分排放实际发生在热力生产企业。五、核算方法报告主体进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完整工作流程主要包括:(1)确定核算边界;(2)识别排放源和温室气体种类;(3)收集活动水平数据;(4)选择和获取排放因子数据;(5)分别计算燃料燃烧排放、尾气净化过程排放和净购入使用电力、热力隐含的排放;(6)汇总计算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7068表1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源一览表企业类型燃料燃烧排放尾气净化过程排放净购入电力、热力排放主要化石燃料种类主要耗能设备温室气体种类排放设备温室气体种类主要耗能设备温室气体种类道路运输企业(包括公路旅客运输企业和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城市公共汽电车运输企业和出租汽车运输企业)汽油、柴油、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等运输车辆(以化石燃料为动力,如:汽油车、柴油车、单一气体燃料汽车、两用燃料汽车、双燃料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等)及客货运站场燃煤、燃油和燃气设施等1、CO22、CH4(运输车辆)3、N2O(运输车辆)运输车辆CO2运输车辆(以电力为动力,如电车、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及客货运站场耗电设施等CO2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企业煤、天然气等场站等固定源燃煤和燃气设施等CO2_地铁、轻轨、磁悬浮列车及车站耗电设施等CO2公路维修和养护企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企业柴油、天然气等养护设备如修补机、运料机、运转车和摊铺机等CO2_道路照明以及固定场所供暖、通风等设施CO2铁路运输企业柴油、煤炭和天然气等内燃机车,站场燃煤、燃油和燃气设施等CO2_电力机车、动车组、站场耗电设施CO2港口企业汽油、柴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装卸设备、吊运工具、运输工具及设施等CO2_装卸设备、吊运工具、运输工具及设施等CO27079(一)概述陆上交通运输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等于企业运营边界内所有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尾气净化过程排放量以及企业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之和,按公式(1)计算。EGHG=E燃烧+E过程+E电力+E热力(1)式中:EGHG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单位为吨CO2当量(tCO2e);E燃烧为企业净消耗的各种化石燃料燃烧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吨CO2当量(tCO2e);E过程为企业的运输车辆在尾气净化过程由于使用尿素等还原剂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CO2(tCO2);E电力为企业净购入电力隐含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CO2(tCO2);E热力为企业净购入热力隐含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CO2(tCO2)。(二)燃料燃烧排放燃料燃烧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是企业核算和报告期内各种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之和,如公式(2)所示,其中CO2排放量计算如公式(3)~(5)所示。公路旅客运输企业、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城市公共汽电车运输企业和出租汽车运输企业还需计算由于运输车辆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其排放量计算如公式(6)和(7)所示。E燃烧=E燃烧-CO2+E燃烧-CH4+E燃烧-N2O(2)70810式中,E燃烧为核算和报告期内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吨CO2当量(tCO2e);E燃烧-CO2为核算和报告期内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E燃烧-CH4为核算和报告期内运输车辆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CH4排放量,单位为吨CO2当量(tCO2e);E燃烧-N2O为核算和报告期内运输车辆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N2O排放量,单位为吨CO2当量(tCO2e)。1.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E燃烧-CO2=∑ADi×EFi(3)式中:ADi为核算和报告期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水平,单位为百万千焦(GJ);EFi为第i种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百万千焦(tCO2/GJ);i为燃烧的化石燃料类型。核算和报告期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水平ADi按公式(4)计算。ADi=NCVi×FCi(4)式中:NCVi是核算和报告期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百万千焦/吨(GJ/t);对气体燃70911料,单位为百万千焦/万立方米(GJ/×104Nm3);FCi是核算和报告期内用于燃料的第i种化石燃料消费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吨(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万立方米(×104Nm3)。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按公式(5)计算。EFi=CCi×OFi×4412(5)式中:CCi为第i种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百万千焦(tC/GJ);OFi为第i种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以%表示;4412为二氧化碳与碳的分子量之比。2.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计算E燃烧-CH4=∑ka,b,c×EFCH4×GWPCH4×10-9(6)E燃烧-N2O=∑ka,b,c×EFN2O×GWPN2O×10-9(7)式中,Ka,b,c为核算和报告期内运输车辆的不同车型、燃料种类、排放标准的行驶里程,单位为公里(km);EF为甲烷或氧化亚氮排放因子,单位为毫克甲烷(氧化亚氮)/公里(mgCH4(N2O)/km);GWPCH4、GWPN2O分别为CH4和N2O的全球增温潜势。按IPCC第二次评估报告推荐的、在100年时间尺度下的数值,CH4和N2O转换成CO2当量计的GWP值分别为21和310;71012a:燃料类型,如柴油、汽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b:车辆类型,如轿车、其他轻型车、重型车;c:排放标准,如执行国I及以下、国II、国III或国IV及以上排放标准。3.活动水平数据获取在核算二氧化碳排放量时,活动水平数据包括企业在核算报告期内用于其移动源和固定源的各种化石燃料净消耗量及平均低位发热量;在核算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时,活动水平数据为企业在核算和报告期内运输车辆的不同车型、燃料种类、排放标准的行驶里程。3.1化石燃料净消耗量企业应采用能耗统计法作为获取化石燃料净消耗量的基本方法。对于运输车辆能耗统计基础相对薄弱的企业,须采用下述辅助方法对通过能耗统计法获取的运输车辆能耗数据进行核验,若两种方法获取的运输车辆能耗数据相差±10%以上,企业须核对能源消费统计信息,重新进行统计核算。对于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和公路旅客运输企业等,其运输车辆能耗可通过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计算法进行计算和核验;对于出租汽车运输企业,其运输车辆能耗可通过单位行驶里程能耗计算法进行计算和核验。(1)基本方法——能耗统计法企业在核算和报告期内化石燃料净消耗量包括其运营系统及附属系统内全部移动设施(如运输车辆、内燃机车、企业内部车辆等)及固定设施(如锅炉等)燃烧的化石燃料消费量。企业71113应通过企业能源消费统计获取活动水平数据,据此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企业在核算和报告期内化石燃料消耗量根据核算和报告期内各种化石燃料购入量、外销量以及库存变化量来确定各自的净消耗量。化石燃料购入量、外销量采用采购单或销售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库存变化量采用计量工具读数或其他符合要求的方法来确定,通过公式(8)计算。净消耗量=购入量+(期初库存量期末库存量)外销量(8)对于运输车辆能耗统计,企业应按车、按日记录车辆号牌、燃料类型、总质量、核定载质量或最大准牵引质量、出车日期、单运次行驶里程、单运次载质量和加油(气)量等相关信息,并做好运输车辆月度、年度燃料消耗情况汇总;对于内燃机车燃料能耗统计,企业应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相关“司机报单”表式做好能源消耗原始记录,并做好内燃机车月度、年度燃料消耗情况汇总。对于从事道路运输的运输车辆,柴油车辆和柴电式混合动力车辆能耗应按照柴油实物量统计;天然气车辆和气电式混合动力车辆能耗应按天然气实物量统计;纯电动车辆和无轨电车能耗应按电能实物量统计;柴电式插电混合动力车辆和柴油增程式电动车辆能耗,应按柴油实物量和电能实物量统计;气电式插电混合动力车辆和天然气增程式电动车辆能耗,应按天然气实物量和电能实物量统计;以乙醇汽油作为燃料的汽车,应按汽油所占比例统计其中汽油实物量。(2)运输车辆能耗统计辅助方法1-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计算法71214企业运输车辆化石燃料消耗量可通过其运输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和运输周转量计算得到,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计算分别如公式(9)和(10)所示。FCi=(∑ET客运ij×RK客运ij+∑ET货运ij×RK货运ij)×10-3(9)FCi=(∑ET客运ij×RK客运ij+∑ET货运ij×RK货运ij)×10-4(10)式中,FCi是核算和报告期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对液体燃料,单位为吨(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万立方米(×104Nm3);ET客运ij是核算和报告期内第j个车型全部客运交通工具所完成的旅客周转量,单位为千人公里;ET货运ij是核算和报告期内第j个车型全部货运交通工具所完成的货物周转量,单位为百吨公里;RK客运ij是第j个客运车型完成单位旅客周转量所消耗的第i种燃料消费量,单位为千克(立方米)/千人公里;RK货运ij是第j个货运车型完成单位货物周转量所消耗的第i种燃料消费量,单位为千克(立方米)/百吨公里;i为燃烧的化石燃料类型;j为运输工具的产品型号。ET客运ij和ET货运ij应以企业统计数据为准,企业须提供相关的原始统计数据、相关财务报表和运输合同等材料。对于RK客运ij和RK货运ij,企业可根据车辆类型、燃料种类及运输状况抽样统计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并以国家或地区交通主管部门最新发布的全国或地区运输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作为参考。(3)运输车辆能耗统计辅助方法2-单位行驶里程能耗计算法71315运输车辆化石燃料消耗量可通过其运输车辆单位行驶里程化石燃料消耗量和相应行驶里程计算得到,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消耗量分别通过公式(11)和(12)计算。FCi=∑kij×OCij×Ci×10-5(11)FCi=∑kij×OCij×10-6(12)式中,FCi是核算和报告期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对液体燃料,单位为吨(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万立方米(×104Nm3);kij是核算和报告期内第j个车型全部运输工具的行驶里程,单位为公里(km);OCij是第j个车型运输工具的百公里燃油(气)量,单位为升/百公里或立方米/百公里(L/100km;m3/100km);Ci是第i种化石燃料的密度。汽油为0.73吨/立方米;柴油为0.84吨/立方米;液化天然气为0.45吨/立方米;i为燃烧的化石燃料类型;j为运输工具的产品型号。kij应以企业统计数据为准,OCij应以企业对其运输车辆分车型监测和统计为准。企业还应以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政府部门发布的运输车辆综合燃料消耗量作为参考,验证所报告的运输车辆分车型单位行驶里程能耗监测数据。运输车辆综合燃料消耗量可通过下述来源获取:(1)对于总质量超过3500千克的运输车辆,可根据车辆产品型号在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监测和监督管理信息服务网”查询其综合燃料消耗量;(2)对于总质量未超过3500千克的运输车辆,可根据车辆71416产品型号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汽车燃料消耗量网”查询其综合工况下燃料消耗量;(3)如无法查询到某型号运输车辆的百公里燃油量参数,可参考附录八表1中“各车型百公里能源消费统计表”缺省参数。3.2化石燃料平均低位发热量企业可选择采用本指南提供的缺省值,如附录八表2所示。具备条件的企业可开展实测,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检测,也可采用与相关方结算凭证中提供的检测值。如采用实测,化石燃料低位发热量检测应遵循《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和《GB/T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等相关标准。3.3运输车辆的行驶里程应以企业统计数据为准,企业须提供相关的汽车里程表数据或GPS行车记录仪数据,以及维修记录、每班次出车原始记录或运输合同等辅助材料。4.排放因子数据获取企业可采用本指南提供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缺省值,如附录八表2所示;可采用本指南提供的甲烷、氧化亚氮排放因子缺省值,如附录八表3所示。(三)尾气净化过程排放1.计算公式应根据尾气净化剂类型及工作原理,确定其在尾气净化过程71517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器在运输车辆中的使用有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按公式(13)计算,E过程=M×12/60×P×44/12×10-3(13)式中,E过程为核算和报告期内企业运输车辆使用尿素作为尾气净化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CO2(tCO2);M为核算和报告期内催化转化器使用消耗的尿素添加剂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P为尿素添加剂中尿素的质量比例,%。2.活动水平数据获取以企业统计为准,企业应对安装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器(SCR)系统的运输车辆进行计量和统计。(四)净购入使用电力隐含的排放1.计算公式净购入使用电力隐含的CO2排放量按公式(14)计算。E电力=∑AD电力i×EF电力i(14)式中:E电力为核算和报告期内净购入使用电力隐含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AD电力i为核算和报告期内从第i个区域电网净购入电量,单位为兆瓦时(MWh);EF电力i为第i个区域电网供电平均CO2排放因子,单位为吨71618CO2/兆瓦时(tCO2/MWh);i为区域电网。2.活动水平数据获取企业净购入的电力消费量,以企业和电网公司结算的电表读数、企业能源消费台帐或统计报表为准,等于购入电量与外销电量的净差。对于出租汽车运输等运输车辆涉及电力消费的企业,须采用分车型单位行驶里程电力消耗计算法对通过电力消费统计法获取的运输车辆电力消费数据进行核验,若两种方法获取的运输车辆电力消耗数据相差±10%以上,企业须核对运输车辆电力消费统计信息,重新进行统计核算。运输车辆电力消费量可通过分车型的运输车辆单位行驶里程电力消耗量和相应行驶里程计算得到。对于运输车辆电力消耗统计,企业应按车、按日记录车辆号牌、出车日期、单运次行驶里程和充电量等相关信息,并做好月度、年度运输车辆电力消耗情况汇总;对于电力机车和动车组电力消耗统计,企业应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相关“司机报单”表式做好电力消耗原始记录,并做好月度、年度电力机车和动车组电力消耗情况汇总。3.排放因子数据获取电力排放因子应根据企业购电所属电网及目前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南方电网划分,选用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最近年份相应区域电网平均CO2排放因子进行计算。71719(五)净购入使用热力隐含的排放1.计算公式净购入使用热力(如蒸汽)隐含的CO2排放量按公式(15)计算。E热力=AD热力×EF热力(15)式中:E热力为核算和报告期内净购入使用热力隐含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tCO2);AD热力为核算和报告期内净购入热力量(如蒸汽量),单位为百万千焦(GJ);EF热力为供热CO2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O2/百万千焦(tCO2/GJ)。2.活动水平数据获取企业净购入的热力消费量,以热力购售结算凭证或企业能源消费台帐或统计报表为据,等于购入蒸汽、热水的总热量与外供蒸汽、热水的总热量之差。以质量单位计量的热水可按公式(16)转换为热量单位,AD热水=Maw×(Tw-20)×4.1868×10-3(16)式中:AD热水为热水的热量,单位为百万千焦(GJ);Maw为热水的质量,单位为吨热水(t);Tw为热水温度,单位为摄氏度(℃);718204.1868为水在常温常压下的比热,单位为kJ/(kg℃)。以质量单位计量的蒸汽可按公式(17)转换为热量单位,AD蒸汽=Mast×(Enst-83.74)×10-3(17)式中:AD热水为蒸汽的热量,单位为百万千焦(GJ);Mast为蒸汽的质量,单位为吨蒸汽(t);Enst为蒸汽所对应的温度、压力下每千克蒸汽的热焓,单位为kJ/kg,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的热焓可分别查阅附录八表4和5。3.排放因子数据获取供热的CO2排放因子暂按0.11tCO2/GJ计,待政府主管部门发布官方数据后应采用官方发布数据并保持更新。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报告主体应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制度,包括以下内容:指定专门人员负责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建立健全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计划。具备条件的企业,还应定期监测不同车型运输车辆的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单位行驶里程化石燃料消耗量或电力消耗量、动车组单位运输周转量电力消耗量等指标。建立健全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台账记录,根据相关标准和要求,在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上安装能耗计量器具或装置。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数据和文件保存和归档管理数据。71921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七、报告内容和格式报告主体应根据企业所属类型,选择相应的报告格式模板进行报告。公路旅客运输企业和道路货物运输企业报告格式模板参见附录一,城市公共汽电车运输企业报告格式模板参见附录二,出租汽车运输企业报告格式模板参见附录三,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企业报告格式模板参见附录四,公路维修和养护企业和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企业报告格式模板参见附录五,铁路运输企业报告格式模板参见附录六,港口企业报告格式模板参见附录七。报告的主要内容为:(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报告主体基本信息应包括报告主体名称、单位性质、报告年度、所属行业、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填报负责人和联系人信息;还应报告运营用交通工具的总体构成情况及特点,介绍交通工具基本信息,包括型号、数量、购入时间、燃料种类、用途、核定载客量(核定载质量)等。(二)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主体应报告在核算和报告期内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并分别报告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尾气净化过程排放量、净购入使用电力和净购入使用热力隐含的排放量。72022(三)活动水平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报告获取活动水平数据的方法。企业各种化石燃料净消耗量以及相应的低位发热量,运输车辆不同车型、燃料种类、排放标准的行驶里程,运输车辆所消耗的尿素量及纯度,分电网净购入电量和净购入热力量。对于采用辅助方法进行交通移动设备能耗核验的企业,还应根据所采用的核验方法,报告企业核算报告期内运输周转量和抽样统计的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或监测的分车型百公里能耗和相应行驶里程。如果企业生产其他产品,则应按照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的要求报告其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四)排放因子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报告采用的各种化石燃料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数据、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因子、电力排放因子和热力排放因子。如果企业生产其他产品,则应按照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的要求报告其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五)其它希望说明的情况分条阐述企业希望在报告中说明的其他问题或对指南的修改建议。72123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和公路旅客运输企业)中国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72224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中国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企业核算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基本情况二、温室气体排放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五、其它希望说明的情况本报告真实、可靠,如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本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人(签字):年月日72325表1报告主体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tCO2e)尾气净化过程排放量(tCO2)净购入电力隐含的排放量(tCO2)净购入热力隐含的排放量(tCO2)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不包括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tCO2e)包括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tCO2e)表2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表化石燃料品种活动水平排放因子排放量(tCO2)净消耗量(t,万Nm3)低位发热量(GJ/t,GJ/万Nm3)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燃料碳氧化率(%)汽油柴油液化天然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无烟煤烟煤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量(tCO2)企业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72426表3化石燃料燃烧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数据表车辆类型燃料类型排放标准车辆数行驶里程(km)氧化亚氮甲烷二氧化碳排放当量(tCO2e)排放因子(mg/km)排放量(mg)二氧化碳排放当量(mgCO2e)排放因子(mg/km)排放量(mg)二氧化碳排放当量(mgCO2e)轿车汽油国I3845国II2494国III1283国IV及以上657柴油国I018国II36国III157国IV及以上150LPG国I3880国II23国III及以上972527表3化石燃料燃烧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数据表(续)车辆类型燃料类型排放标准车辆数行驶里程(km)氧化亚氮甲烷二氧化碳排放当量(tCO2e)排放因子(mg/km)排放量(mg)二氧化碳排放当量(mgCO2e)排放因子(mg/km)排放量(mg)二氧化碳排放当量(mgCO2e)其它轻型车汽油国I12245国II6294国III3683国IV及以上1657柴油国I018国II36国III157国IV及以上150重型车汽油所有6140柴油所有30175天然气国IV及以上___900其他5400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H4和N2O排放量(tCO2e)根据IPCC第二次评估报告推荐,甲烷和氧化亚氮转化成二氧化碳当量的全球增温潜势(GWP)值分别为21和31072628表4尾气净化过程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表尿素使用量(kg)尿素纯度(%)排放量(tCO2)表5净购入电力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表电量(MWh)排放因子(tCO2/MWh)排放量(tCO2)购入电量电网————12…外销电量电网————12…净购入电力隐含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表6净购入热力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表净购入量(GJ)排放因子(tCO2/GJ)净购入热力隐含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72729表7运输车辆化石燃料消耗量计算表(基于运输周转量和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车型运输周转量(百吨公里,千人公里)单位运输周转量能源消耗kg(Nm3)/百吨公里,kg(Nm3)/千人公里消耗量(t,万Nm3)载客汽油车型1车型2…柴油车型1车型2…天然气车型1车型2…LPG车型1车型2…载货汽油车型1车型2…柴油车型1车型2…天然气车型1车型2…LPG车型1车型2…各种化石燃料消耗量合计汽油(t)柴油(t)天然气(万Nm3)LPG(t)企业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72830附录二:报告格式模板(城市公共汽、电车交通运输企业)中国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72931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中国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企业核算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基本情况二、温室气体排放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五、其它希望说明的情况本报告真实、可靠,如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本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人(签字):年月日73032表1报告主体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tCO2e)尾气净化过程排放量(tCO2)净购入电力隐含的排放量(tCO2)净购入热力隐含的排放量(tCO2)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不包括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tCO2e)包括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tCO2e)表2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表化石燃料品种活动水平排放因子排放量(tCO2)净消耗量(t,万Nm3)低位发热量(GJ/t,GJ/万Nm3)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燃料碳氧化率(%)柴油天然气汽油液化石油气烟煤无烟煤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量(tCO2)企业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73133表3化石燃料燃烧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数据表车辆类型燃料类型排放标准车辆数行驶里程(km)氧化亚氮甲烷二氧化碳排放当量(tCO2e)排放因子(mg/km)排放量(mg)二氧化碳排放当量(mgCO2e)排放因子(mg/km)排放量(mg)二氧化碳排放当量(mgCO2e)轿车汽油国I3845国II2494国III1283国IV及以上657柴油国I018国II36国III157国IV及以上150LPG国I3880国II23国III及以上973234表3化石燃料燃烧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数据表(续)车辆类型燃料类型排放标准车辆数行驶里程(km)氧化亚氮甲烷二氧化碳排放当量(tCO2e)排放因子(mg/km)排放量(mg)二氧化碳排放当量(mgCO2e)排放因子(mg/km)排放量(mg)二氧化碳排放当量(mgCO2e)其它轻型车汽油国I12245国II6294国III3683国IV及以上1657柴油国I018国II36国III157国IV及以上150重型车汽油所有6140柴油所有30175天然气国IV及以上___900其他5400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H4和N2O排放量(tCO2e)根据IPCC第二次评估报告推荐,甲烷和氧化亚氮转化成二氧化碳当量的全球增温潜势(GWP)值分别为21和31073335表4尾气净化过程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表尿素使用量(kg)尿素纯度(%)排放量(tCO2)表5净购入电力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表电量(MWh)排放因子(tCO2/MWh)排放量(tCO2)购入电量电网————12…外销电量电网————12…净购入电力隐含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表6净购入热力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表净购入量(GJ)排放因子(tCO2/GJ)净购入热力隐含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73436附录三:报告格式模板(出租汽车运输企业)中国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73537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中国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企业核算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基本情况二、温室气体排放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五、其它希望说明的情况本报告真实、可靠,如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本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人(签字):年月日73638表1报告主体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tCO2e)尾气净化过程排放量(tCO2)净购入电力隐含的排放量(tCO2)净购入热力隐含的排放量(tCO2)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不包括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tCO2e)包括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tCO2e)表2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表化石燃料品种活动水平排放因子排放量(tCO2)净消耗量(t,万Nm3)低位发热量(GJ/t,GJ/万Nm3)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燃料碳氧化率(%)汽油柴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无烟煤烟煤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量(tCO2)企业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73739表3化石燃料燃烧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数据表车辆类型燃料类型排放标准车辆数行驶里程(km)氧化亚氮甲烷二氧化碳排放当量(tCO2e)排放因子(mg/km)排放量(mg)二氧化碳排放当量(mgCO2e)排放因子(mg/km)排放量(mg)二氧化碳排放当量(mgCO2e)轿车汽油国I3845国II2494国III1283国IV及以上657柴油国I018国II36国III157国IV及以上150LPG国I3880国II23国III及以上973840表3化石燃料燃烧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数据表(续)车辆类型燃料类型排放标准车辆数行驶里程(km)氧化亚氮甲烷二氧化碳排放当量(tCO2e)排放因子(mg/km)排放量(mg)二氧化碳排放当量(mgCO2e)排放因子(mg/km)排放量(mg)二氧化碳排放当量(mgCO2e)其它轻型车汽油国I12245国II6294国III3683国IV及以上1657柴油国I018国II36国III157国IV及以上150重型车汽油所有6140柴油所有30175天然气国IV及以上___900其他5400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H4和N2O排放量(tCO2e)根据IPCC第二次评估报告推荐,甲烷和氧化亚氮转化成二氧化碳当量的全球增温潜势(GWP)值分别为21和31073941表4尾气净化过程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表尿素使用量(kg)尿素纯度(%)排放量(tCO2)表5净购入电力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表电量(MWh)排放因子(tCO2/MWh)排放量(tCO2)购入电量电网————12…外销电量电网————12…净购入电力隐含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表6净购入热力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表净购入量(GJ)排放因子(tCO2/GJ)净购入热力隐含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74042表7运输车辆化石燃料和电力消耗量计算表(基于单位行驶里程能耗)燃料类型车型车辆数总行驶里程(km)百公里燃油(气,电)量(t/百公里,Nm3/百公里,kwh/百公里)消耗量(t,万Nm3,kwh)汽油12…天然气12…柴油12…LPG12…电力12…各种化石燃料和电力消耗量合计汽油(t)天然气(万Nm3)柴油(t)LPG(t)电力(kWh)企业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74143附录四:报告格式模板(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企业)中国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74244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中国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企业核算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基本情况二、温室气体排放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五、其它希望说明的情况本报告真实、可靠,如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本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人(签字):年月日74345表1报告主体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tCO2)净购入电力隐含的排放量(tCO2)净购入热力隐含的排放量(tCO2)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不包括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tCO2)包括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tCO2)表2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表化石燃料品种活动水平排放因子排放量(tCO2)净消耗量(t,万Nm3)低位发热量(GJ/t,GJ/万Nm3)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燃料碳氧化率(%)无烟煤烟煤天然气汽油液化石油气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量(tCO2)企业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74446表3净购入电力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表电量(MWh)排放因子(tCO2/MWh)排放量(tCO2)购入电量电网————12…外销电量电网————12…净购入电力隐含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表4净购入热力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表净购入量(GJ)排放因子(tCO2/GJ)净购入热力隐含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74547附录五:报告格式模板(公路维修养护企业和高速公路运营企业)中国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74648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中国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企业核算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基本情况二、温室气体排放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五、其它希望说明的情况本报告真实、可靠,如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本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人(签字):年月日74749表1报告主体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tCO2)净购入电力隐含的排放量(tCO2)净购入热力隐含的排放量(tCO2)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不包括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tCO2)包括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tCO2)表2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表化石燃料品种活动水平排放因子排放量(tCO2)净消耗量(t,万Nm3)低位发热量(GJ/t,GJ/万Nm3)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燃料碳氧化率(%)柴油汽油无烟煤烟煤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量(tCO2)企业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74850表3净购入电力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表电量(MWh)排放因子(tCO2/MWh)排放量(tCO2)购入电量电网————12…外销电量电网————12…净购入电力隐含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表4净购入热力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表净购入量(GJ)排放因子(tCO2/GJ)净购入热力隐含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74951附录六:报告格式模板(铁路运输企业)中国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75052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中国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企业核算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基本情况二、温室气体排放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五、其它希望说明的情况本报告真实、可靠,如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本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人(签字):年月日75153表1报告主体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tCO2)净购入电力隐含的排放量(tCO2)净购入热力隐含的排放量(tCO2)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不包括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tCO2)包括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tCO2)表2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表化石燃料品种活动水平排放因子排放量(tCO2)净消耗量(t,万Nm3)低位发热量(GJ/t,GJ/万Nm3)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燃料碳氧化率(%)柴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无烟煤烟煤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量(tCO2)企业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75254表3净购入电力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表电量(MWh)排放因子(tCO2/MWh)排放量(tCO2)购入电量电网————12…外销电量电网————12…净购入电力隐含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表4净购入热力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表净购入量(GJ)排放因子(tCO2/GJ)净购入热力隐含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75355附录七:报告格式模板(港口企业)中国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75456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中国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企业核算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基本情况二、温室气体排放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五、其它希望说明的情况本报告真实、可靠,如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本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人(签字):年月日75557表1报告主体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tCO2)净购入电力隐含的排放量(tCO2)净购入热力隐含的排放量(tCO2)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不包括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tCO2)包括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tCO2)表2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表化石燃料品种活动水平排放因子排放量(tCO2)净消耗量(t,万Nm3)低位发热量(GJ/t,GJ/万Nm3)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燃料碳氧化率(%)汽油柴油无烟煤烟煤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量(tCO2)企业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75658表3净购入电力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表电量(MWh)排放因子(tCO2/MWh)排放量(tCO2)购入电量电网————12…外销电量电网————12…净购入电力隐含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表4净购入热力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表净购入量(GJ)排放因子(tCO2/GJ)净购入热力隐含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75759附录八:相关参数缺省值表1各车型百公里能源消费统计表车辆类型百公里油耗数据来源客车7座及以下(汽油)8.9轻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通告大于7座小于15座(柴油)14.4全国公路水路交通量专项调查大于15座小于30座(柴油)18.4全国公路水路交通量专项调查30座以上(柴油)25.5全国公路水路交通量专项调查货车2吨及以下(汽油)13.0全国公路水路交通量专项调查大于2吨,小于或等于4吨(柴油)20.2全国公路水路交通量专项调查大于4吨,小于8吨(柴油)25.1全国公路水路交通量专项调查大于或等于8吨,小于20吨(柴油)30.7全国公路水路交通量专项调查20吨及以上(柴油)35全国公路水路交通量专项调查75860表2常见化石燃料特性参数缺省值燃料品种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含碳量(吨碳/GJ)燃料碳氧化率缺省值单位固体燃料无烟煤24.515GJ/吨27.49×10-394%烟煤23.204GJ/吨26.18×10-393%褐煤14.449GJ/吨28.00×10-396%洗精煤26.344GJ/吨25.40×10-393%其它洗煤15.373GJ/吨25.40×10-390%型煤17.460GJ/吨33.60×10-390%焦炭28.446GJ/吨29.40×10-393%液体燃料原油42.620GJ/吨20.10×10-398%燃料油40.190GJ/吨21.10×10-398%汽油44.800GJ/吨18.90×10-398%柴油43.330GJ/吨20.20×10-398%一般煤油44.750GJ/吨19.60×10-398%石油焦31.000GJ/吨27.50×10-398%其它石油制品40.190GJ/吨20.00×10-398%焦油33.453GJ/吨22.00×10-398%粗苯41.816GJ/吨22.70×10-398%气体燃料炼厂干气46.050GJ/吨18.20×10-399%液化石油气47.310GJ/吨17.20×10-399%液化天然气41.868GJ/吨15.30×10-399%天然气389.310GJ/万Nm315.30×10-399%焦炉煤气173.854GJ/万Nm313.60×10-399%高炉煤气37.690GJ/万Nm370.80×10-399%转炉煤气79.540GJ/万Nm349.60×10-399%密闭电石炉炉气111.190GJ/万Nm339.51×10-399%其它煤气52.340GJ/万Nm312.20×10-399%数据来源:1)对低位发热量:《2005年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2)对单位热值含碳量:《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3)对碳氧化率:《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75961表3不同类型车辆的CH4和N2O排放因子(道路交通)车辆类型燃料排放标准N2O排放因子(mg/km)CH4排放因子(mg/km)轿车汽油国I3845国II2494国III1283国IV及以上657柴油国I018国II36国III157国IV及以上150LPG国I3880国II23国III9其它轻型车汽油国I12245国II6294国III3683国IV及以上1657柴油国I018国II36国III157国IV及以上150重型车汽油所有6140柴油所有30175天然气国IV及以上—900其他5400数据来源:《2005年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76062表4饱和蒸汽热焓表压力(MPa)温度(℃)焓(kJ/kg)压力(MPa)温度(℃)焓(kJ/kg)0.0016.982513.81.00179.882777.00.00217.512533.21.10184.062780.40.00324.102545.21.20187.962783.40.00428.982554.11.30191.62786.00.00532.902561.21.40195.042788.40.00636.182567.11.50198.282790.40.00739.022572.21.60201.372792.20.00841.532576.71.40204.32793.80.00943.792580.81.50207.12795.10.01045.832584.41.90209.792796.40.01554.002598.92.00212.372797.40.02060.092609.62.20217.242799.10.02564.992618.12.40221.782800.40.03069.122625.32.60226.032801.20.04075.892636.82.80230.042801.70.05081.352645.03.00233.842801.90.06085.952653.63.50242.542801.30.07089.962660.24.00250.332799.40.08093.512666.05.00263.922792.80.09096.712671.16.00275.562783.30.1099.632675.77.00285.82771.40.12104.812683.88.00294.982757.50.14109.322690.89.00303.312741.80.16113.322696.810.0310.962724.40.18116.932702.111.0318.042705.40.20120.232706.912.0324.642684.80.25127.432717.213.0330.812662.40.30133.542725.514.0336.632638.30.35138.882732.515.0342.122611.60.40143.622738.516.0347.322582.70.45147.922743.817.0352.262550.80.50151.852748.518.0356.962514.40.60158.842756.419.0361.442470.10.70164.962762.920.0365.712413.90.80170.422768.421.0369.792340.20.90175.362773.022.0373.682192.576163表5过热蒸汽热焓表(单位:kJ/kg)温度压力0.01MPa0.1MPa0.5MPa1MPa3MPa5MPa7MPa10MPa14MPa20MPa25MPa30MPa0℃00.10.51357.110.114.120.125.13010℃4242.142.54344.946.948.851.755.661.366.170.820℃83.98484.384.886.788.690.493.297102.5107.1111.740℃167.4167.5167.9168.3170.1171.9173.6176.3179.8185.1189.4193.860℃2611.3251.2251.2251.9253.6255.3256.9259.4262.8267.8272276.180℃2649.3335335.3335.7337.3338.8340.4342.8346350.8354.8358.7100℃2687.32676.5419.4419.7421.2422.7424.2426.5429.5434437.8441.6120℃2725.42716.8503.9504.3505.7507.1508.5510.6513.5517.7521.3524.9140℃2763.62756.6589.2589.5590.8592.1593.4595.4598602605.4603.1160℃28022796.22767.3675.7676.9678679.2681683.4687.1690.2693.3180℃2840.62835.72812.12777.3764.1765.2766.2767.8769.9773.1775.9778.7200℃2879.32875.22855.52827.5853853.8854.6855.9857.7860.4862.8856.2220℃2918.32914.728982874.9943.9944.4945.0946947.2949.3951.2953.1240℃2957.42954.32939.92920.528231037.81038.01038.41039.11040.31041.51024.8260℃2996.82994.12981.52964.82885.511351134.71134.31134.111341134.31134.8280℃3036.530343022.93008.32941.828571236.71235.21233.51231.61230.51229.9300℃3076.33074.13064.23051.32994.22925.42839.21343.71339.51334.61331.51329350℃31773175.33167.63157.73115.73069.23017.02924.22753.51648.41626.41611.376264表5过热蒸汽热焓表(续)(单位:kJ/kg)温度压力0.01MPa0.1MPa0.5MPa1MPa3MPa5MPa7MPa10MPa14MPa20MPa25MPa30MPa400℃3279.432783217.832643231.63196.93159.73098.530042820.12583.22159.1420℃3320.963319.683313.83306.63276.93245.43211.03155.983072.722917.022730.762424.7440℃3362.523361.363355.93349.33321.93293.23262.33213.463141.443013.942878.322690.3450℃3383.33382.23377.13370.73344.43316.83288.03242.23175.83062.42952.12823.1460℃3404.423403.343398.33392.13366.83340.43312.43268.583205.243097.962994.682875.26480℃3446.663445.623440.93435.13411.63387.23361.33321.343264.123169.083079.842979.58500℃3488.93487.93483.73478.33456.43433.83410.23374.133233240.231653083.9520℃3531.823530.93526.93521.863501.283480.123458.63425.13378.43303.732373166.1540℃3574.743573.93570.13565.423546.163526.443506.43475.43432.53364.63304.73241.7550℃3593.23595.43591.73587.23568.63549.63530.23500.43459.23394.33337.33277.7560℃36183617.223613.643609.243591.183572.763554.13525.43485.83423.63369.23312.6580℃3661.63660.863657.523653.323636.343619.083601.63574.93538.23480.93431.23379.8600℃3705.23704.53701.43697.43681.53665.43649.036243589.83536.93491.23444.2763附件9氟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764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任务,以及国务院《“十二五”控制温室气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41号)提出的“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制度”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工作的通知》(发改气候[2014]63号),并组织了对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的研究和编制工作。本次编制的《氟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阐述了氟化工企业核算和报告自身温室气体排放量应遵循的方法和规范,以帮助这些企业科学核算和规范报告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更好地制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计划或碳排放权交易策略。同时也为主管部门组织开展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报告工作、掌握重点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政策提供技术支撑。二、编制过程本指南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编制。编制组借鉴了国内外相关企业温室气体核765算报告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参考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经过实地调研和深入研究,编制完成了《氟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指南在方法上力求科学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编制过程中得到了中国氟硅有机工业协会、山东东岳集团、浙江巨化集团的大力支持。三、主要内容《氟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包括正文及两个附录,其中正文分六个小节阐述了本指南的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氟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以及报告内容。本指南考虑的排放源类别和气体种类包括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一氯二氟甲烷(HCFC-22)生产过程三氟甲烷(HFC-23)排放、销毁的HFC-23转化的CO2排放、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以及六氟化硫(SF6)生产过程HFCs/PFCs/SF6副产物及逃逸排放、以及企业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四、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使用本指南的企业应以最低一级的独立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为边界,核算和报告在运营上受其控制的所有生产场所和生产设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企业需要为排放量的核算提供相应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作为核查校验依据。企766业应尽可能实测自己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为方便用户使用,本指南参考《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优良作法指南和不确定性管理》、《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等文献资料整理了一些常见化石燃料品种的特性参数以及其它排放源的排放因子缺省值,供不具备实测条件的企业参考使用。鉴于企业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本指南在实践运用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希望相关使用单位能及时予以反馈,以便今后不断修订完善。本指南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并负责解释和修订。767目录一、适用范围.............................................................................................1二、规范性引用文件.................................................................................1三、术语和定义.........................................................................................2四、氟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5(一)核算边界确定...................................................................5(二)排放源和气体种类识别...................................................6(三)报告主体温室气体排放总量...........................................6(四)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8(五)HCFC-22生产过程HFC-23排放....................................12(六)被销毁的HFC-23转化成的CO2排放............................14(七)HFCs/PFCs/SF6生产过程副产物及逃逸排放...............15(八)企业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16五、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19六、报告内容...........................................................................................21(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21(二)温室气体排放量.............................................................21(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22(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22(五)其它希望说明的情况.....................................................22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23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327681一、适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氟化工企业核算和报告自身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相关术语、核算边界、核算方法、数据质量管理、报告内容、表单格式等内容。本指南适用于氟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报告和核算,以氟化烷烃及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替代品、无机氟化物、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生产活动1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可按照本指南提供的方法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并编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告主体如存在本指南未涉及的其他伴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的生产活动且依照主管部门的要求应予核算和报告,则还应同时参考这些生产活动所属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核算并报告这些生产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二、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指南引用的文件主要包括:《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GB/T476煤中碳和氢的测量方法》《SH/T0656石油产品及润滑剂中碳、氢、氮测定法(元素1本指南不涉及氟化工产品使用过程的排放。7692分析仪法)》《GB/T1361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GB/T8984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三、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1)温室气体大气层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和人为的气态成分。本指南的温室气体是指《京都议定书》附件A所规定的六种温室气体,分别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和六氟化硫(SF6)。(2)报告主体具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并应定期核算和报告排放量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3)氟化工企业指生产氟化烷烃及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替代品、无机氟化物、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的企业。(4)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7703指化石燃料出于能源利用目的2的有意氧化过程产生的CO2排放。(5)HCFC-22生产过程HFC-23排放指一氯二氟甲烷(HCFC-22)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三氟甲烷(HFC-23)排放。(6)销毁的HFC-23转化的CO2排放指报告主体安装HFC-23销毁装置销毁部分HFC-23,将增温潜势较高的HFC-23销毁并转化为增温潜势较低的CO2导致的CO2排放。(7)HFCs/PFCs/SF6生产过程副产物及逃逸排放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以及六氟化硫(SF6)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多种含氟温室气体副产物并排放到大气中,同时这些HFCs/PFCs/SF6在产品提纯、包装和分销过程也可能产生逃逸排放。(8)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指报告主体消费的净购入电力和净购入热力(蒸汽、热水)所对应的电力、热力生产环节发生的CO2排放。(9)活动水平指报告期内报告主体会导致某种温室气体排放或清除的人为活动量,例如各种燃料的消耗量、原料的使用量、产品产量、2指燃料燃烧的目的是为了给某流程提供热量或机械功。7714外购电力的数量、外购蒸汽的数量等。(10)排放因子量化每单位活动水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或清除量的系数。排放因子通常基于抽样测量或统计分析获得,表示在给定操作条件下某一活动水平的代表性排放率或清除率。(11)碳氧化率指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被氧化的比率,表征燃料燃烧的充分性。7725四、氟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报告主体可按以下步骤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1)确定报告主体的核算边界;(2)识别企业所涵盖的温室气体排放源类别及气体种类;(3)选择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公式;(4)制定监测计划,收集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5)将收集的数据代入计算公式得到各个排放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6)汇总计算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按照规定的内容和格式撰写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一)核算边界确定报告主体应以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为企业边界,核算和报告处于其运营控制权3之下的所有生产场所和生产设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设施范围包括直接生产系统工艺装置、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其中辅助生产系统包括厂区内的动力、供电、供水、采暖、制冷、机修、化验、仪表、仓库(原料场)、运输等,附属生产系统包括生产指挥管理系统(厂部)以及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如职工食堂、车间浴室、保健站等)。3若报告主体对某设施或业务享有提出和执行运营政策的完全权力,那么也就拥有了对此设施或业务的运营控制权。7736(二)排放源和气体种类识别报告主体应根据企业实际从事的产业活动和设施类型识别其应予核算和报告的排放源和气体种类,对于氟化工企业包括但不限于:(1)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主要指企业用于动力或热力供应的化石燃料燃烧过程产生的CO2排放,包括HFC-23销毁装置所消耗的化石燃料产生的CO2排放量;(2)HCFC-22生产过程HFC-23排放。如果安装了HFC-23回收或销毁装置,还应扣除回收或销毁的HFC-23量;(3)销毁的HFC-23转化的CO2排放。指报告主体如果安装了HFC-23销毁装置,在减少HFC-23排放的同时,被销毁掉的那部分HFC-23中的碳转化成CO2,从而增加的CO2排放;(4)HFCs/PFCs/SF6生产过程的副产物及逃逸排放。参考1996年及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HFCs/PFCs/SF6生产过程的副产物和逃逸排放采用相同的方法一并计算;(5)净购入电力和热力的隐含CO2排放。该部分排放实际上发生在生产这些电力或热力的企业,但由报告主体的消费活动引起,依照约定也计入报告主体名下。(三)报告主体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氟化工企业可参考图1的排放源及气体种类示意图和公式7747(1)加总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报告主体如果存在本指南未涉及的其他伴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的生产活动且依照主管部门的要求应予核算和报告,则还应同时参考这些生产活动所属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分别核算这些生产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在公式(1)右项中加总。具体核算方法请参考这些排放源所适用的相关指南,本指南在此不再赘述。图1氟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源及气体种类示意图……(1)上述公式中,为报告主体氟化工生产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CO2e);为报告主体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单位为吨CO2;为报告主体HCFC-22生产过程的HFC-23排放(已减去HFC-23回收量及销毁量),单位为吨HFC-23;7758为HFC-23相比CO2的全球变暖潜势(GWP)值;为被销毁的HFC-23转化成CO2而增排的那部分CO2排放量;为HFCs/PFCs/SF6生产过程副产物及逃逸排放,单位为吨该种HFCs或PFCs或SF6;为HFCs或PFCs或SF6的品种编号;该种HFCs或PFCs或SF6相比CO2的GWP值;为报告主体净购入电力隐含的CO2排放,单位为吨CO2;为报告主体净购入热力隐含的CO2排放,单位为吨CO2。(四)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1.计算公式燃料燃烧CO2排放量主要基于分品种的化石燃料燃烧量、单位燃料的含碳量和碳氧化率计算得到,公式如下:……(2)式中,为报告主体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量,单位为吨;7769为化石燃料的种类;为化石燃料品种i明确用作燃料燃烧的消费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以吨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万Nm3为单位;为化石燃料i的含碳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以吨碳/吨燃料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吨碳/万Nm3为单位;为化石燃料i的碳氧化率,取值范围0~1。2.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各燃烧设备分品种的化石燃料燃烧量应根据企业能源消费原始记录或统计台帐确定,指明确送往各类燃烧设备作为燃料燃烧的化石燃料部分,并应包括进入到这些燃烧设备燃烧的企业自产及回收的化石能源。燃料消耗量的计量应符合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相关规定。3.排放因子数据的获取1)化石燃料含碳量有条件的企业可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定期检测燃料的元素碳含量,企业如果有满足资质标准的检测单位也可自行检测。燃料含碳量的测定应遵循《GB/T476煤中碳和氢的测量方法》、《SH/T0656石油产品及润滑剂中碳、氢、氮测定法(元素分析仪法)》、《GB/T1361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或77710《GB/T8984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等相关标准,其中对煤炭应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测,并根据燃料入厂量或月消费量加权平均作为该煤种的含碳量;对油品可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测,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油品的含碳量;对天然气等气体燃料可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半年至少检测一次气体组分,然后根据每种气体组分的体积浓度及该组分化学分子式中碳原子的数目计算含碳量:……(3)式中,为待测气体g的含碳量,单位为吨碳/万Nm3;为待测气体每种气体组分n的体积浓度,取值范围0~1,例如95%的体积浓度取值为0.95;为气体组分n化学分子式中碳原子的数目;12为碳的摩尔质量,单位为kg/kmol;22.4为标准状况下理想气体摩尔体积,单位为Nm3/kmol。没有条件实测燃料元素含碳量的,可定期检测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再按公式(4)估算燃料的含碳量。77811……(4)式中,为化石燃料品种i的含碳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以吨碳/吨燃料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吨碳/万Nm3为单位;为化石燃料品种i的低位发热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以百万千焦(GJ)/吨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GJ/万Nm3为单位。为燃料品种i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GJ。常见商品能源的单位热值含碳量见附录二表2.1。燃料低位发热量的测定应遵循《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等相关标准,其中对煤炭应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测,以燃料入厂量或月消费量加权平均作为该燃料品种的低位发热量;对油品可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测,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油品的低位发热量;对天然气等气体燃料可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测,取算术平均值作为低位发热量。如果燃料低位发热量也没有条件实测,在征得主管部门同意的情况下,报告主体也可以参考附录二表2.1对一些常见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量直接取缺省值。779122)燃料碳氧化率液体燃料的碳氧化率可取缺省值0.98;气体燃料的碳氧化率可取缺省值0.99;固体燃料可参考附录二表2.1按品种取缺省值。(五)HCFC-22生产过程HFC-23排放HCFC-22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副产品——HFC-23,企业可能回收部分HFC-23作为产品卖给第三方,或安装HFC-23销毁装置销毁部分HFC-23,其余部分则排放到大气中。如果安装了HFC-23销毁装置,销毁装置所消耗的化石燃料产生的CO2排放应在“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源”名下核算和报告;同时还应在“工业生产过程排放源”名下核算和报告被销毁的HFC-23转化生成的CO2排放量。1.计算公式HFC-23的排放量等于所有HCFC-22生产线的HFC-23产生量,减去HFC-23回收量,减去HFC-23销毁量。其中,HFC-23产生量根据每条HCFC-22生产线的HCFC-22产量及相应的HFC-23生成因子计算得到,HFC-23回收量及HFC-23销毁量根据企业实际监测/记录得到。最终,HFC-23排放量的计算公式如下:78013……(5)式中,为报告主体HCFC-22生产过程的HFC-23排放量,单位吨为HFC-23;为报告主体第条HCFC-22生产线的HCFC-22产量,单位吨为HCFC-22;为HCFC-22生产线编号;为第条HCFC-22生产线的HFC-23生成因子,单位为吨HFC-23/吨HCFC-22;为报告主体以产品形式回收的HFC-23量,单位为吨HFC-23;为报告主体通过HFC-23销毁装置实际销毁的HFC-23的量,单位为吨HFC-23。HFC-23销毁量等于进入销毁装置的HFC-23量与由于不完全分解而从销毁装置出口排出的HFC-23量之差;若有多个销毁装置,则HFC-23销毁量等于所有销毁装置的HFC-23销毁量之和。……(6)78114式中,为HFC-23销毁装置编号;为进入该销毁装置的HFC-23量,单位为吨HFC-23;为由于不完全分解而从该销毁装置出口(包括旁路出口)排出的HFC-23量,单位为吨HFC-23。2.活动水平数据的监测与获取报告主体应以企业生产原始记录、统计台帐或统计报表为依据,分别确定各个HCFC-22生产线的HCFC-22产出量;如果有HFC-23回收或销毁活动,还应安装质量流量计分别监测HFC-23回收量、各销毁装置入口的HFC-23量以及出口的HFC-23量。3.排放因子数据的监测与获取企业应自行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采用质量流量计定期测定每条HCFC-22生产线的HFC-23生成因子,测定频率每周至少一次,并以每周的HCFC-22产量为权重加权平均得到该生产线的年均HFC-23生成因子。(六)被销毁的HFC-23转化成的CO2排放HFC-23的销毁处理,一方面减少了HFC-23的排放量,另一方面被销毁的HFC-23转化成CO2又增加了一部分CO2排放量。这部分CO2排放量可按如下公式计算:78215……(7)式中,为报告主体所销毁的HFC-23转化成CO2而增加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CO2;为报告主体通过HFC-23销毁装置实际销毁的HFC-23的量,单位为吨;为HFC-23的分子量;为HFC-23转化成CO2的质量转换系数。(七)HFCs/PFCs/SF6生产过程副产物及逃逸排放1.计算公式对HFCs/PFCs/SF6生产过程的副产物及逃逸排放,考虑到从产品生产到包装分销的全过程通过质量流量和成份监测估算它们的排放量非常困难,因此推荐采用排放因子法一并计算,公式如下:……(8)式中,为某种HFCs或PFCs或SF6的生产过程副产物及逃逸排放量,单位为吨该种HFCs或PFCs或SF6;78316为HFCs或PFCs或SF6的品种编号;为该种HFCs或PFCs或SF6的产量,以吨为单位;为该种HFCs或PFCs或SF6生产过程的副产物及逃逸排放综合排放因子。2.活动水平数据的监测与获取每种HFCs或PFCs或SF6的产量应根据企业生产原始记录、统计台账或统计报表确定。我国目前的HFCs或PFCs或SF6产品主要为HFC-32、HFC-125、HFC-134a、HFC-143a、HFC-152a、HFC-227ea、HFC-236fa、HFC-245fa、SF6等,报告主体需根据自身实际生产情况来确定。3.排放因子数据的监测与获取无需监测,建议企业直接根据本指南附录二附表2.2选取缺省排放因子。(八)企业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1.计算公式企业净购入的电力隐含的CO2排放以及净购入的热力隐含的CO2排放分别按公式(9)和(10)计算:……(9)78417……(10)式中,为企业净购入的电力隐含的CO2排放,单位为吨CO2;为企业净购入的热力隐含的CO2排放,单位为吨CO2;为企业净购入的电力消费量,单位为MWh;为企业净购入的热力消费量,单位为GJ;为电力供应的CO2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O2/MWh;为热力供应的CO2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O2/GJ。2.活动水平数据的监测与获取企业净购入的电力消费量,以企业和电网公司结算的电表读数或企业能源消费台帐或统计报表为据,等于购入电量与外供电量的净差。企业净购入的热力消费量,以热力购售结算凭证或企业能源消费台帐或统计报表为据,等于购入蒸汽、热水的总热量与外供蒸汽、热水的总热量之差。以质量单位计量的热水可按公式(11)转换为热量单位:……(11)78518式中,为热水的热量,单位为GJ;为热水的质量,单位为吨热水;为热水温度,单位为℃;为水在常温常压下的比热,单位为kJ/(kg·℃)。以质量单位计量的蒸汽可按公式(12)转换为热量单位:……(12)式中,为蒸汽的热量,单位为GJ;为蒸汽的质量,单位为吨蒸汽;为蒸汽所对应的温度、压力下每千克蒸汽的热焓,单位为kJ/kg,区别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可分别查阅附录二表2.4和表2.5。3.排放因子数据的监测与获取电力供应的CO2排放因子等于企业生产场地所属电网的平均供电CO2排放因子,应根据主管部门的最新发布数据进行取值。热力供应的CO2排放因子暂按0.11吨CO2/GJ计,未来应根据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官方数据进行更新。78619五、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报告主体应建立企业温室气体年度报告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工作:(1)建立企业温室气体量化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组织方式、负责机构、工作流程等。(2)建立企业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一览表,确定合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形成文件并存档。(3)为计算过程涉及到的每项参数制定可行的监测计划,监测计划的内容应包括:待测参数、采样点或计量设备的具体位置、采样方法和程序、监测方法和程序、监测频率或时间点、数据收集或交付流程、负责部门、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QA/QC)程序等。企业应指定相关部门和专人负责数据的取样、监测、分析、记录、收集、存档工作。如果某些排放因子计算参数采用缺省值,则应说明缺省值的数据来源和定期检查更新的计划。(4)制定计量设备的定期校准检定计划,按照相关规程对所有计量设备定期进行校验、校准。若发现设备性能未达到相关要求,企业应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和矫正措施。(5)制定数据缺失、生产活动或报告方法发生变化时的应对措施。若仪表失灵或核算某项排放源所需的活动水平或排放因子数据缺失,企业应采用适当的估算方法确定相应时期和缺失参数的保守替代数据。78720(6)建立文档管理规范,保存、维护有关温室气体年度报告的文档和数据记录,确保相关文档在第三方核查以及向主管部门汇报时可用。(7)建立数据的内部审核和验证程序,通过不同数据源的交叉验证、统计核算期内数据波动情况、与多年历史运行数据的比对等主要逻辑审核关系,确保活动水平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78821六、报告内容报告主体应按照附录一的格式对以下内容进行报告:(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报告主体基本信息应包括报告主体名称、报告年度、单位性质、所属行业、组织或分支机构、地理位置(包括注册地和生产地)、成立时间、发展演变、法定代表人、填报负责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对企业法人边界、产品及生产工艺流程、以及排放源识别过程和结果的详细说明(必要时请附表和附图)。(二)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主体应以二氧化碳当量(CO2e)的形式报告本企业在整个报告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并分别以质量单位报告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量、HCFC-22生产过程HFC-23排放量(包括已减去的HFC-23回收量及销毁量)、被销毁的HFC-23转化的CO2排放量、HFCs/PFCs/SF6生产过程副产物和逃逸排放量、企业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量,以及本指南未涉及的但依照主管部门发布的其他指南应予核算和报告的相关温室气体排放源及排放量。78922(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报告主体应结合核算边界和排放源的划分情况,分别报告所核算的各个排放源的活动水平数据,并详细阐述它们的监测计划及执行情况,包括数据来源或监测地点、监测方法、记录频率等。(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报告主体应分别报告各项活动水平数据所对应的含碳量或其它排放因子计算参数,如实测则应介绍监测计划及执行情况,否则说明它们的数据来源、参考出处、相关假设及其理由等。(五)其它希望说明的情况分条阐述企业希望在报告中说明的其他问题或对指南的修改建议。79023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氟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79124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氟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报告主体核算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基本情况二、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五、其它希望说明的情况本报告真实、可靠,如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本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人(签字):年月日79225附表1报告主体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汇总表附表2报告主体化石燃料燃烧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3HCFC-22生产过程活动水平及HFC-23排放数据一览表附表4HFC-23的销毁量及销毁的HFC-23转化成的CO2排放数据一览表附表5HFCs/PFCs/SF6生产过程活动水平及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6企业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79326附表1报告主体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汇总表源类别排放量(单位:吨)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吨CO2e)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HCFC-22生产过程HFC-23排放HFC-23回收量HFC-23销毁量HFC-23实际排放量被销毁的HFC-23转化成的CO2排放HFCs/PFCs/SF6生产过程副产物及逃逸排放1企业净购入电力隐含的CO2排放企业净购入热力隐含的CO2排放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吨CO2e)不包括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包括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注:1请报告主体根据生产的每种HFCs或PFCs或SF6产品自行加行一一列明。79427附表2报告主体化石燃料燃烧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燃料品种燃烧量(吨或万Nm3)含碳量(tC/吨或tC/万Nm3)碳氧化率(%)数据来源低位发热量1(GJ/吨或GJ/万Nm3)数据来源单位热值含碳量1(tC/GJ)数据来源无烟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烟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褐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洗精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它洗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型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焦炭□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原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燃料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汽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柴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喷气煤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一般煤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石脑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石油焦□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液化天然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液化石油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79528附表2报告主体化石燃料燃烧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续)燃料品种燃烧量(吨或万Nm3)含碳量(tC/吨或tC/万Nm3)碳氧化率(%)数据来源低位发热量1(GJ/吨或GJ/万Nm3)数据来源单位热值含碳量1(tC/GJ)数据来源其它石油制品□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焦炉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高炉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转炉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它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天然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炼厂干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它能源品种2□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注:1对于通过燃料低位发热量及单位热值含碳量来估算燃料含碳量的情景请填报本栏。2报告主体实际燃烧的能源品种如未在表中列出请自行加行一一列明。79629附表3HCFC-22生产过程活动水平及HFC-23排放数据一览表生产线编号HCFC-22产量(单位:吨)HFC-23生成因子HFC-23回收量(单位:吨)(单位:吨HFC-23/吨HCFC-22)数据来源1□实测值□缺省值2□实测值□缺省值……1□实测值□缺省值注:1报告主体如有多个HCFC-22生产线请自行加行一一说明。附表4HFC-23的销毁量及销毁的HFC-23转化成的CO2排放数据一览表HFC-23销毁装置编号进入销毁装置的HFC-23量(单位:吨)从销毁装置出口排出的HFC-23量(单位:吨)销毁的HFC-23转化成的CO2量(单位:吨)12……1注:1报告主体如有多个HFC-23销毁装置请自行加行一一说明。79730附表5HFCs/PFCs/SF6生产过程活动水平及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序号产品排放的温室气体种类产量(单位:吨)排放因子(单位:%)1HFC-32HFC-320.52HFC-125HFC-1250.53HFC-134aHFC-134a0.54HFC-143aHFC-143a0.55HFC-152aHFC-152a0.56HFC-227eaHFC-227ea0.57HFC-236faHFC-236fa0.58HFC-245faHFC-245fa0.59高纯SF6(≥99.999%)SF6810非高纯SF6(<99.999%)SF60.2……10.5注:1请报告主体根据生产的每种HFCs或PFCs或SF6产品自行加行一一列明。79831附表6企业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类型净购入量(MWh或GJ)CO2排放因子(吨CO2/MWh或吨CO2/GJ)购入量(MWh或GJ)外供量(MWh或GJ)电力蒸汽热水79932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表2.1常见化石燃料特性参数缺省值燃料品种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含碳量(吨碳/GJ)燃料碳氧化率缺省值单位固体燃料无烟煤24.515GJ/吨27.4994%烟煤23.204GJ/吨26.1893%褐煤14.449GJ/吨28.0096%洗精煤26.344GJ/吨25.4093%其它洗煤15.373GJ/吨25.4090%型煤17.46GJ/吨33.6090%焦炭28.446GJ/吨29.4093%液体燃料原油42.62GJ/吨20.1098%燃料油40.19GJ/吨21.1098%汽油44.80GJ/吨18.9098%柴油43.33GJ/吨20.2098%一般煤油44.75GJ/吨19.6098%石油焦31.00GJ/吨27.5098%其它石油制品40.19GJ/吨20.0098%焦油33.453GJ/吨22.0098%粗苯41.816GJ/吨22.7098%气体燃料炼厂干气46.05GJ/吨18.2099%液化石油气47.31GJ/吨17.2099%液化天然气41.868GJ/吨15.3099%天然气389.31GJ/万Nm315.3099%焦炉煤气173.854GJ/万Nm313.6099%高炉煤气37.69GJ/万Nm370.8099%转炉煤气79.54GJ/万Nm349.6099%80033密闭电石炉炉气111.19GJ/万Nm339.5199%其它煤气52.34GJ/万Nm312.2099%资料来源:1)对低位发热量:《2005年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等;2)对单位热值含碳量:《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等;3)对碳氧化率:《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等。表2.2HFCs/PFCs/SF6生产过程的副产物和逃逸排放因子排放气体种类排放因子备注HFCs0.5%排放因子已综合考虑了副产物及逃逸排放PFCs0.5%排放因子已综合考虑了副产物及逃逸排放SF68%适用于需要高度提纯的(≥99.999%)的SF6生产过程0.2%适用于不需高度提纯的SF6生产过程数据来源:《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表2.3常见HFCs/PFCs/SF6的分子式、分子量及全球变暖潜势(GWP)值序号产品名称分子式分子量核算的温室气体种类GWP值1HCFC-22CHF370HFC-23117002HFC-32CH2F252HFC-326503HFC-125CHF2CF3120HFC-12528004HFC-134aCH2FCF3102HFC-134a13005HFC-143aCH3CF384HFC-143a38006HFC-152aCH3CHF266HFC-152a1407HFC-227eaCF3CHFCF3170HFC-227ea29008HFC-236faCF3CH2CF3152HFC-236fa63009HFC-245faCHF2CH2CF3134HFC-245fa103010SF6SF6146SF62390080134表2.4饱和蒸汽热焓表压力(MPa)温度(℃)焓(kJ/kg)压力(MPa)温度(℃)焓(kJ/kg)0.0016.982513.81.00179.882777.00.00217.512533.21.10184.062780.40.00324.102545.21.20187.962783.40.00428.982554.11.30191.62786.00.00532.902561.21.40195.042788.40.00636.182567.11.50198.282790.40.00739.022572.21.60201.372792.20.00841.532576.71.40204.32793.80.00943.792580.81.50207.12795.10.01045.832584.41.90209.792796.40.01554.002598.92.00212.372797.40.02060.092609.62.20217.242799.10.02564.992618.12.40221.782800.40.03069.122625.32.60226.032801.20.04075.892636.82.80230.042801.70.05081.352645.03.00233.842801.90.06085.952653.63.50242.542801.30.07089.962660.24.00250.332799.40.08093.512666.05.00263.922792.80.09096.712671.16.00275.562783.30.1099.632675.77.00285.82771.40.12104.812683.88.00294.982757.50.14109.322690.89.00303.312741.80.16113.322696.810.0310.962724.40.18116.932702.111.0318.042705.40.20120.232706.912.0324.642684.80.25127.432717.213.0330.812662.40.30133.542725.514.0336.632638.30.35138.882732.515.0342.122611.60.40143.622738.516.0347.322582.7802350.45147.922743.817.0352.262550.80.50151.852748.518.0356.962514.40.60158.842756.419.0361.442470.10.70164.962762.920.0365.712413.90.80170.422768.421.0369.792340.20.90175.362773.022.0373.682192.580336表2.5过热蒸汽热焓表(单位:kJ/kg)温度压力0.01MPa0.1MPa0.5MPa1MPa3MPa5MPa7MPa10MPa14MPa20MPa25MPa30MPa0℃00.10.51357.110.114.120.125.13010℃4242.142.54344.946.948.851.755.661.366.170.820℃83.98484.384.886.788.690.493.297102.5107.1111.740℃167.4167.5167.9168.3170.1171.9173.6176.3179.8185.1189.4193.860℃2611.3251.2251.2251.9253.6255.3256.9259.4262.8267.8272276.180℃2649.3335335.3335.7337.3338.8340.4342.8346350.8354.8358.7100℃2687.32676.5419.4419.7421.2422.7424.2426.5429.5434437.8441.6120℃2725.42716.8503.9504.3505.7507.1508.5510.6513.5517.7521.3524.9140℃2763.62756.6589.2589.5590.8592.1593.4595.4598602605.4603.1160℃28022796.22767.3675.7676.9678679.2681683.4687.1690.2693.3180℃2840.62835.72812.12777.3764.1765.2766.2767.8769.9773.1775.9778.7200℃2879.32875.22855.52827.5853853.8854.6855.9857.7860.4862.8856.2220℃2918.32914.728982874.9943.9944.4945.0946947.2949.3951.2953.1240℃2957.42954.32939.92920.528231037.81038.01038.41039.11040.31041.51024.8260℃2996.82994.12981.52964.82885.511351134.71134.31134.111341134.31134.8280℃3036.530343022.93008.32941.828571236.71235.21233.51231.61230.51229.9300℃3076.33074.13064.23051.32994.22925.42839.21343.71339.51334.61331.51329350℃31773175.33167.63157.73115.73069.23017.02924.22753.51648.41626.41611.3400℃3279.432783217.832643231.63196.93159.73098.530042820.12583.22159.1420℃3320.963319.683313.83306.63276.93245.43211.03155.983072.722917.022730.762424.7440℃3362.523361.363355.93349.33321.93293.23262.33213.463141.443013.942878.322690.3450℃3383.33382.23377.13370.73344.43316.83288.03242.23175.83062.42952.12823.180437表2.5过热蒸汽热焓表(续)(单位:kJ/kg)温度压力0.01MPa0.1MPa0.5MPa1MPa3MPa5MPa7MPa10MPa14MPa20MPa25MPa30MPa460℃3404.423403.343398.33392.13366.83340.43312.43268.583205.243097.962994.682875.26480℃3446.663445.623440.93435.13411.63387.23361.33321.343264.123169.083079.842979.58500℃3488.93487.93483.73478.33456.43433.83410.23374.133233240.231653083.9520℃3531.823530.93526.93521.863501.283480.123458.63425.13378.43303.732373166.1540℃3574.743573.93570.13565.423546.163526.443506.43475.43432.53364.63304.73241.7550℃3593.23595.43591.73587.23568.63549.63530.23500.43459.23394.33337.33277.7560℃36183617.223613.643609.243591.183572.763554.13525.43485.83423.63369.23312.6580℃3661.63660.863657.523653.323636.343619.083601.63574.93538.23480.93431.23379.8600℃3705.23704.53701.43697.43681.53665.43649.036243589.83536.93491.23444.2805附件10工业其他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806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任务,以及国务院《“十二五”控制温室气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41号)提出的“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制度”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工作的通知》(发改气候[2014]63号),并组织了对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的研究和编制工作。本次编制的《工业其他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阐述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那些尚没有针对性的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的工业企业,核算和报告自身温室气体排放量时应遵循的通用方法和规范,以帮助这些企业科学核算和规范报告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更好地制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计划或碳排放权交易策略。同时也为主管部门组织开展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报告工作、掌握重点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政策提供技术支撑。二、编制过程本指南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807和国际合作中心编制。编制组借鉴了国内外相关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报告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参考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经过实地调研和深入研究,编制完成了《工业其他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指南在方法上力求科学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编制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以及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合作中心的大力支持。三、主要内容《工业其他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包括正文及两个附录,其中正文分六个小节阐述了本指南的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工业其他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以及报告内容。本指南考虑的排放源类别和气体种类包括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碳酸盐使用过程CO2排放、工业废水厌氧处理CH4排放、CH4回收与销毁量、CO2回收利用量、以及企业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报告主体对于那些监测成本较高、不确定性较大、且贡献细微(排放量占企业总排放量的比例<1%)的排放源,可暂不核算和报告。四、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808随着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报告工作以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推进,国家很可能根据实践需要适时增补某些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一旦某行业有了更针对性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则本指南将不再适用于该行业。使用本指南的企业应以最低一级的独立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为边界,核算和报告在运营上受其控制的所有生产场所和生产设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企业需要为排放量的核算提供相应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作为核查校验依据。企业应尽可能实测自己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为方便用户使用,本指南参考《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优良作法指南和不确定性管理》、《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等文献资料整理了一些常见化石燃料品种的特性参数以及其它排放源的排放因子缺省值,供不具备实测条件的企业参考使用。鉴于企业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本指南在实践运用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希望相关使用单位能及时予以反馈,以便今后不断修订完善。本指南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并负责解释和修订。809目录一、适用范围......................................................................................2二、规范性引用文件..........................................................................2三、术语和定义..................................................................................2四、工业其他行业企业温室气体通用核算方法.............................4(一)核算边界确定...................................................................4(二)排放源和气体种类识别...................................................4(三)报告主体温室气体排放总量...........................................5(四)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6(五)碳酸盐使用过程CO2排放.................................................8(六)工业废水厌氧处理CH4排放............................................9(七)CH4回收与销毁量............................................................11(八)CO2回收利用量................................................................13(九)企业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14五、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16六、报告内容....................................................................................17(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17(二)温室气体排放量.............................................................17(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17(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17(五)其它希望说明的情况.....................................................17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18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268102一、适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那些尚没有针对性的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的工业企业,核算和报告自身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相关术语、核算边界、核算方法、数据质量管理、报告内容、表单格式等内容。本指南适用于那些尚没有针对性的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的工业其他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随着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报告工作以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推进,国家有可能根据实践需要适时增补某些特定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一经增补,本指南将不再适用于该行业企业。二、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指南引用的文件主要包括:《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GB/T476煤中碳和氢的测量方法》《SH/T0656石油产品及润滑剂中碳、氢、氮测定法(元素分析仪法)》《GB/T1361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GB/T8984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3286.1石灰石、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氧化钙量和氧化镁量的测定》《GB/T3286.9石灰石、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二氧化碳量的测定》《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三、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一)温室气体大气层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和人为的气态成分。本指南的温室气体是指《京都议定书》附件A所规定的六种温室气体,分别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8113和六氟化硫(SF6)。(二)报告主体具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并应定期核算和报告排放量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三)工业其他行业企业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那些尚没有针对性的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的工业企业。(四)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指化石燃料出于能源利用目的1的有意氧化过程产生的CO2排放。(五)碳酸盐使用过程CO2排放碳酸盐作生产原料、助熔剂、脱硫剂或其他用途中发生分解产生的CO2排放。(六)废水厌氧处理CH4排放废水经厌氧处理可能产生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本指南仅要求报告主体计算工业废水厌氧处理产生的CH4排放。(七)CH4回收与销毁量CH4的回收与销毁量是指报告主体通过甲烷气回收利用或火炬销毁等措施从而免于排放到大气中的CH4。(八)CO2回收利用量由报告主体产生的、但又被回收作为生产原料自用或作为产品外供给其它单位从而免于排放到大气中的CO2。(九)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指报告主体消费的净购入电力和净购入热力(蒸汽、热水)所对应的电力、热力生产环节发生的CO2排放。(十)活动水平指报告期内报告主体会导致某种温室气体排放或清除的人为活动量,例如各种燃料的消耗量、原料的使用量、产品产量、外购电力的数量、外购蒸汽的数量等。(十一)排放因子量化每单位活动水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或清除量的系数。排放因子通常基于抽样测量或统计分析获得,表示在给定操作条件下某一活动水平的代表性排放率1指燃料燃烧的目的是为了给某流程提供热量或机械功。8124或清除率。(十二)碳氧化率指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被氧化的比率,表征燃料燃烧的充分性。四、工业其他行业企业温室气体通用核算方法报告主体可按以下步骤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1)确定报告主体的核算边界;(2)识别企业所涵盖的温室气体排放源类别及气体种类;(3)选择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公式;(4)制定监测计划,收集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5)将收集的数据代入计算公式得到各个排放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6)汇总计算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按照规定的内容和格式撰写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一)核算边界确定报告主体应以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为企业边界,核算和报告处于其运营控制权2之下的所有生产场所和生产设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设施范围包括直接生产系统工艺装置、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其中辅助生产系统包括厂区内的动力、供电、供水、采暖、制冷、机修、化验、仪表、仓库(原料场)、运输等,附属生产系统包括生产指挥管理系统(厂部)以及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如职工食堂、车间浴室、保健站等)。(二)排放源和气体种类识别报告主体应根据企业实际从事的产业活动和设施类型识别其应予核算和报告的排放源和气体种类。对于那些监测成本较高、不确定性较大、且贡献细微(排放量占企业总排放量的比例<1%)的排放源,有困难的企业可暂不报告但需在报告中阐述未报告这些排放源的理由并附必要的佐证材料。根据以上原则,工业其他行业企业需核算的排放源和气体种类包括但不限于:1)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主要指企业用于动力或热力供应的化石燃料燃烧过程产生的CO2排放,包括氧乙炔焊接或切割燃烧乙炔产生的CO2排放量;2)碳酸盐使用过程CO2排放,指石灰石、白云石等碳酸盐在用作生产原料、2若报告主体对某设施或业务享有提出和执行运营政策的完全权力,那么也就拥有了对此设施或业务的运营控制权。8135助熔剂、脱硫剂或其他用途的使用过程中发生分解产生的CO2排放;3)工业废水厌氧处理CH4排放,指报告主体通过厌氧工艺处理工业废水产生的CH4排放;4)CH4回收与销毁量,指报告主体通过回收利用或火炬焚毁等措施处理废水处理产生的甲烷气从而免于排放到大气中的CH4量,其中回收利用包括企业回收自用以及回收作为产品外供给其他单位;5)CO2回收利用量,指报告主体回收燃料燃烧或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CO2作为生产原料自用或作为产品外供给其它单位,从而免于排放到大气中的CO2量;6)企业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该部分排放实际上发生在生产这些电力或热力的企业,但由报告主体的消费活动引起,依照约定也计入报告主体名下。(三)报告主体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工业其他行业企业可参考图1的排放源及气体种类示意图和公式(1)加总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报告主体如果不存在公式(1)右项中的某类排放源可直接在公式(1)右项中剔除该排放源;报告主体如果存在除上述排放源之外的排放源且二氧化碳当量排放对报告主体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贡献大于1%,还应分别核算这些排放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在公式(1)右项中加总。具体核算方法请参考这些排放源所适用的相关指南,并在报告中指明方法来源,本指南在此不再赘述。图1工业其他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源及气体种类示意图8146……(1)式中,为报告主体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CO2e);为报告主体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单位为吨CO2;为报告主体碳酸盐使用过程分解产生的CO2排放,单位为吨CO2;为报告主体废水厌氧处理产生的CH4排放,单位为吨CH4;为报告主体的CH4回收与销毁量,单位为吨CH4;为CH4相比CO2的全球变暖潜势(GWP)值。根据IPCC第二次评估报告,100年时间尺度内1吨CH4相当于21吨CO2的增温能力,因此等于21;为报告主体的CO2回收利用量,单位为吨CO2;为报告主体净购入电力隐含的CO2排放,单位为吨CO2;为报告主体净购入热力隐含的CO2排放,单位为吨CO2。(四)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1.计算公式燃料燃烧CO2排放量主要基于分品种的化石燃料燃烧量、单位燃料的含碳量和碳氧化率计算得到,公式如下:……(2)式中,为报告主体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量,单位为吨;为化石燃料的种类;为化石燃料品种i明确用作燃料燃烧的消费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以吨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万Nm3为单位;8157为化石燃料i的含碳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以吨碳/吨燃料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吨碳/万Nm3为单位;为化石燃料i的碳氧化率,取值范围为0~1。2.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各燃烧设备分品种的化石燃料燃烧量应根据企业能源消费原始记录或统计台帐确定,指明确送往各类燃烧设备作为燃料燃烧的化石燃料部分,并应包括进入到这些燃烧设备燃烧的企业自产及回收的化石能源。燃料消耗量的计量应符合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相关规定。3.排放因子数据的获取1)化石燃料含碳量有条件的企业可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定期检测燃料的元素碳含量,企业如果有满足资质标准的检测单位也可自行检测。燃料含碳量的测定应遵循《GB/T476煤中碳和氢的测量方法》、《SH/T0656石油产品及润滑剂中碳、氢、氮测定法(元素分析仪法)》、《GB/T1361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或《GB/T8984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等相关标准,其中对煤炭应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测,并根据燃料入厂量或月消费量加权平均作为该煤种的含碳量;对油品可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测,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油品的含碳量;对天然气等气体燃料可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半年至少检测一次气体组分,然后根据每种气体组分的体积浓度及该组分化学分子式中碳原子的数目计算含碳量:……(3)式中,为待测气体g的含碳量,单位为吨碳/万Nm3;为待测气体每种气体组分n的体积浓度,取值范围0~1,例如95%的体积浓度取值为0.95;为气体组分n化学分子式中碳原子的数目;12为碳的摩尔质量,单位为kg/kmol;816822.4为标准状况下理想气体摩尔体积,单位为Nm3/kmol。没有条件实测燃料元素碳含量的,可定期检测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再按公式(4)估算燃料的含碳量。……(4)式中,为化石燃料品种i的含碳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以吨碳/吨燃料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吨碳/万Nm3为单位;为化石燃料品种i的低位发热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以百万千焦(GJ)/吨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GJ/万Nm3为单位。为燃料品种i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GJ。常见商品能源的单位热值含碳量见附录二表2.1。燃料低位发热量的测定应遵循《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等相关标准,其中对煤炭应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测,以燃料入厂量或月消费量加权平均作为该燃料品种的低位发热量;对油品可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测,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油品的低位发热量;对天然气等气体燃料可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测,取算术平均值作为低位发热量。如果燃料低位发热量也没有条件实测,在征得主管部门同意的情况下,报告主体也可以参考附录二表2.1对一些常见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量直接取缺省值。2)燃料碳氧化率液体燃料的碳氧化率可取缺省值0.98;气体燃料的碳氧化率可取缺省值0.99;固体燃料可参考附录二表2.1按品种取缺省值。(五)碳酸盐使用过程CO2排放1.计算公式碳酸盐使用过程产生的CO2排放根据每种碳酸盐的使用量及其CO2排放因子计算:8179……(5)式中,为碳酸盐使用过程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CO2;为碳酸盐的种类。如果实际使用的是多种碳酸盐组成的混合物,应分别考虑每种碳酸盐的种类;为碳酸盐i用于原料、助熔剂、脱硫剂等的总消费量,单位为吨;为碳酸盐i的CO2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O2/吨碳酸盐i;为碳酸盐i以质量百分比表示的纯度。2.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每种碳酸盐的总消费量等于用作生产原料、助熔剂、脱硫剂等的消费量之和,应分别根据企业台帐或统计报表来确定。对于碳酸盐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碳酸氢盐或CO32-离子发生转移而未生产CO2的情形,这部分对应的碳酸盐使用量不计入活动水平。3.排放因子数据的获取有条件的企业,可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定期检测碳酸盐的质量百分比纯度或化学组分,并根据化学组分、分子式及CO32-离子的数目计算得到碳酸盐的CO2排放因子。碳酸盐化学组分的检测应遵循GB/T3286.1、GB/T3286.9等标准。企业如果有满足资质标准的检测单位也可自行检测。在没有条件实测的情形下,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商品性状数据。一些常见碳酸盐的CO2排放因子还可以直接参考附录二表2.2取缺省值。(六)工业废水厌氧处理CH4排放1.计算公式报告主体采用厌氧工艺处理自身产生或外来的工业废水导致的CH4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81810……(6)式中,为工业废水厌氧处理的CH4排放量,单位为吨;为工业废水中可降解有机物的总量,以化学需氧量(COD)为计量指标,单位为千克COD;为以污泥方式清除掉的有机物总量,以化学需氧量(COD)为计量指标,单位为千克COD;为工业废水厌氧处理的CH4排放因子,单位为千克CH4/千克COD;企业如果有废水处理系统去除的COD统计,可直接作为的值。如果没有废水处理系统去除的COD统计,可采用下列公式估算:……(7)式中,为厌氧处理的工业废水量,单位为m3废水/年;为进入厌氧处理系统的废水平均COD浓度,单位为千克COD/m3废水;为从厌氧处理系统出口排出的废水平均COD浓度,单位为千克COD/m3废水;……(8)为工业废水厌氧处理系统的甲烷最大生产能力,单位千克CH4/千克COD;为甲烷修正因子,表示不同处理系统或排放途径达到甲烷最大产生能81911力(Bo)的程度,也反映了处理系统的厌氧程度。2.活动水平数据的监测与获取企业厌氧处理的工业废水量、厌氧处理系统去除的COD量、以污泥方式清除掉的COD量应根据企业原始记录或统计台账确定,其中以污泥方式清除掉的COD量如果企业没有统计,则应假设为零。废水中的COD浓度应取企业定期测定的平均值,测试方法需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部水质监测中化学需氧量的标准监测方法,水样采集频率至少为2小时一次,取24小时混合样进行测定。3.排放因子数据的监测与获取对废水厌氧处理系统的甲烷最大生产能力,暂取缺省值0.25千克CH4/千克COD,未来应根据主管部门发布的官方数据进行更新;对废水处理系统的甲烷修正因子,具备条件的企业可开展实测,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检测,无企业特定的MCF值时可参考附录二表2.3取缺省值。(七)CH4回收与销毁量1.计算公式报告主体的CH4回收与销毁量按下式计算:……(9)式中,为报告主体回收自用的CH4量,单位为吨CH4;为报告主体回收外供给其他单位的CH4量,单位为吨CH4;为报告主体通过火炬销毁的CH4量,单位为吨CH4;其中,……(10)为甲烷气在现场自用过程中的氧化系数(%);82012为报告主体回收自用的CH4气体体积,单位为万Nm3;为回收自用的甲烷气体平均CH4体积浓度;7.17为CH4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单位为吨/万Nm3;……(11)为报告主体外供第三方的CH4气体体积,单位为万Nm3;为回收外供的甲烷气体平均CH4体积浓度;应通过监测进入火炬销毁装置的甲烷气流量、CH4浓度,并考虑销毁效率计算得到,公式如下:……(12)式中,为CH4火炬销毁装置的平均销毁效率(%);为火炬销毁装置运行时间,单位为小时;为运行时间序号;为进入火炬销毁装置的甲烷气流量,单位为Nm3/h。非标准状况下的流量需根据温度、压力转化成标准状况(0℃、101.325KPa)下的流量;为进入火炬销毁装置的甲烷气小时平均CH4体积浓度(%);为标准状况下理想气体摩尔体积,单位为Nm3/kmol;为CH4的分子量。2.活动水平数据的监测与获取82113报告主体回收自用或回收外供第三方的甲烷气体积应根据企业台帐或统计报表来确定。报告主体应在火炬销毁装置入口处安装体积流量计连续地或至少每小时一次监测进入火炬销毁装置的甲烷气流量,并转换成标准状况下的流量。3.排放因子数据的监测与获取报告主体应按照GB/T8984定期测定回收自用、外供第三方以及进入火炬销毁装置的甲烷气的CH4体积浓度,至少每周进行一次常规测量,作为上一次测量以来的CH4平均体积浓度。报告主体应通过质量流量计或其他方式定期测量火炬销毁装置入口气流及出口气流中的CH4质量变化,来估算CH4火炬销毁装置的平均销毁效率。测试频率至少每月一次,作为上一次测试以来的CH4平均销毁效率;甲烷气在现场自用过程中的氧化系数可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测试,如果是用作燃料燃烧,也可直接取缺省值0.99。(八)CO2回收利用量1.计算公式报告主体的CO2回收利用量按下式计算:……(13)式中,为报告主体的CO2回收利用量,单位为吨CO2;为报告主体回收且外供给其他单位的CO2气体体积,单位为万Nm3;为CO2外供气体的纯度(CO2体积浓度),取值范围为0~1;为报告主体回收且自用作生产原料的CO2气体体积,单位为万Nm3;为回收自用作原料的CO2气体纯度(CO2体积浓度),取值范围为0~1;19.77为标准状况下CO2气体的密度,单位为吨CO2/万Nm3。822142.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报告主体的CO2回收外供量以及回收自用作生产原料的CO2量应根据企业台帐或统计报表来确定。3.排放因子数据的获取报告主体应按照GB/T8984定期测定回收外供的CO2气体的CO2体积浓度以及回收自用作生产原料的CO2气体的CO2体积浓度,至少每周进行一次常规测量,分别作为上一次测量以来的CO2气体平均纯度。(九)企业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1.计算公式企业净购入的电力隐含的CO2排放以及净购入的热力隐含的CO2排放分别按公式(14)和(15)计算:……(14)……(15)式中,为企业净购入的电力隐含的CO2排放,单位为吨CO2;为企业净购入的热力隐含的CO2排放,单位为吨CO2;为企业净购入的电力消费量,单位为MWh;为企业净购入的热力消费量,单位为GJ;为电力供应的CO2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O2/MWh;为热力供应的CO2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O2/GJ。2.活动水平数据的监测与获取企业净购入的电力消费量,以企业和电网公司结算的电表读数或企业能源消费台帐或统计报表为据,等于购入电量与外供电量的净差。82315企业净购入的热力消费量,以热力购售结算凭证或企业能源消费台帐或统计报表为据,等于购入蒸汽、热水的总热量与外供蒸汽、热水的总热量之差。以质量单位计量的热水可按公式(16)转换为热量单位:……(16)式中,为热水的热量,单位为GJ;为热水的质量,单位为吨热水;为热水温度,单位为℃;为水在常温常压下的比热,单位为kJ/(kg·℃)。以质量单位计量的蒸汽可按公式(17)转换为热量单位:……(17)式中,为蒸汽的热量,单位为GJ;为蒸汽的质量,单位为吨蒸汽;为蒸汽所对应的温度、压力下每千克蒸汽的热焓,单位为kJ/kg,区别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可分别查阅附录二表2.4和表2.5。3.排放因子数据的监测与获取电力供应的CO2排放因子等于企业生产场地所属电网的平均供电CO2排放因子,应根据主管部门的最新发布数据进行取值。热力供应的CO2排放因子暂按0.11吨CO2/GJ计,未来应根据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官方数据进行更新。82416五、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报告主体应建立企业温室气体年度报告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工作:(1)建立企业温室气体量化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组织方式、负责机构、工作流程等。(2)建立企业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一览表,确定合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形成文件并存档。(3)为计算过程涉及到的每项参数制定可行的监测计划,监测计划的内容应包括:待测参数、采样点或计量设备的具体位置、采样方法和程序、监测方法和程序、监测频率或时间点、数据收集或交付流程、负责部门、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QA/QC)程序等。企业应指定相关部门和专人负责数据的取样、监测、分析、记录、收集、存档工作。如果某些排放因子计算参数采用缺省值,则应说明缺省值的数据来源。(4)制定计量设备的定期校准检定计划,按照相关规程对所有计量设备定期进行校验、校准。若发现设备性能未达到相关要求,企业应及时采取必要的纠正和矫正措施。(5)制定数据缺失、生产活动或报告方法发生变化时的应对措施。若仪表失灵或核算某项排放源所需的活动水平或排放因子数据缺失,企业应采用适当的估算方法获得相应时期缺失参数的保守替代数据。(6)建立文档管理规范,保存、维护有关温室气体年度报告的文档和数据记录,确保相关文档在第三方核查以及向主管部门汇报时可用。(7)建立数据的内部审核和验证程序,通过不同数据源的交叉验证、统计核算期内数据波动情况、与多年历史运行数据的比对等主要逻辑审核关系,确保活动水平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82517六、报告内容报告主体应按照附件一的格式对以下内容进行报告:(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报告主体基本信息应包括报告主体名称、报告年度、单位性质、所属行业、组织或分支机构、地理位置(包括注册地和生产地)、成立时间、发展演变、法定代表人、填报负责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对企业法人边界、产品及生产工艺流程、以及排放源识别过程和结果的详细说明(必要时请附表和附图)。(二)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主体应以二氧化碳当量(CO2e)的形式报告本企业在整个报告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并分别以质量单位报告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量、碳酸盐使用过程CO2排放量、工业废水厌氧处理CH4排放量、CH4回收与销毁量、CO2回收利用量、企业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量,以及本指南未涉及但二氧化碳当量排放对报告主体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贡献大于1%的其他排放源。(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报告主体应结合核算边界和排放源的划分情况,分别报告所核算的各个排放源的活动水平数据,并详细阐述它们的监测计划及执行情况,包括数据来源或监测地点、监测方法、记录频率等。(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报告主体应分别报告各项活动水平数据所对应的含碳量或其它排放因子计算参数,如实测则应介绍监测计划及执行情况,否则说明它们的数据来源、参考出处、相关假设及其理由等。(五)其它希望说明的情况分条阐述企业希望在报告中说明的其他问题或对指南的修改建议。82618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工业其他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82719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工业其他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报告主体核算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基本情况二、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五、其它希望说明的情况本报告真实、可靠,如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本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人(签字):年月日82820附表1报告主体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汇总表附表2报告主体化石燃料燃烧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3碳酸盐使用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4工业废水厌氧处理活动水平及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附表5CH4回收与销毁量数据一览表附表6CO2回收利用量数据一览表附表7企业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82921附表1报告主体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汇总表源类别排放量(单位:吨)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吨CO2e)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碳酸盐使用过程CO2排放工业废水厌氧处理CH4排放量CH4回收与销毁量CH4回收自用量CH4回收外供第三方的量CH4火炬销毁量CO2回收利用量企业净购入电力隐含的CO2排放企业净购入热力隐含的CO2排放其他显著存在的排放源(如果有)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吨CO2e)不包括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包括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83022附表2报告主体化石燃料燃烧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燃料品种燃烧量(吨或万Nm3)含碳量(吨碳/吨或吨碳/万Nm3)碳氧化率(%)数据来源低位发热量1(GJ/吨或GJ/万Nm3)数据来源单位热值含碳量1(吨碳/GJ)数据来源无烟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烟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褐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洗精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它洗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型煤□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焦炭□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原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燃料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汽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柴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喷气煤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一般煤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石脑油□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石油焦□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83123附表2报告主体化石燃料燃烧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续)燃料品种燃烧量(吨或万Nm3)含碳量(吨碳/吨或吨碳/万Nm3)碳氧化率(%)数据来源低位发热量1(GJ/吨或GJ/万Nm3)数据来源单位热值含碳量1(吨碳/GJ)数据来源液化天然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液化石油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它石油制品□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焦炉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高炉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转炉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它煤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天然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炼厂干气□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它能源品种2□检测值□计算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注:1对于通过燃料低位发热量及单位热值含碳量来估算燃料含碳量的情景请填报本栏。2报告主体实际燃烧的能源品种如未在表中列出请自行加行一一列明。83224附表3碳酸盐使用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碳酸盐种类消耗量(单位:吨/年)碳酸盐质量百分比纯度(%)CO2排放因子(吨CO2/吨碳酸盐)石灰石白云石菱镁石粘土……1注:1请报告主体根据实际消耗的碳酸盐种类请自行添加。附表4工业废水处理活动水平及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厌氧处理的工业废水量(m3/年)厌氧处理系统去除的COD量(千克COD)以污泥方式清除掉的COD量(千克COD)甲烷最大生产能力(千克CH4/千克COD)甲烷修正因子83325附表5CH4回收与销毁量数据一览表甲烷气回收现场自用量(Nm3)回收自用甲烷气中CH4体积浓度(%)回收自用过程的甲烷氧化系数(%)回收外供第三方的甲烷气量(Nm3)回收外供甲烷气中CH4体积浓度(%)火炬销毁的甲烷气体积量(Nm3)火炬销毁装置CH4平均体积浓度(%)火炬销毁的甲烷气平均销毁效率(%)附表6CO2回收利用量数据一览表CO2回收外供量(万Nm3)外供气体CO2体积浓度(%)CO2回收作原料量(万Nm3)原料气CO2体积浓度(%)附表7企业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一览表类型净购入量(MWh或GJ)CO2排放因子(吨CO2/MWh或吨CO2/GJ)购入量(MWh或GJ)外供量(MWh或GJ)电力蒸汽热水83426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表2.1常见化石燃料特性参数缺省值燃料品种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含碳量(吨碳/GJ)燃料碳氧化率缺省值单位固体燃料无烟煤24.515GJ/吨27.4994%烟煤23.204GJ/吨26.1893%褐煤14.449GJ/吨28.0096%洗精煤26.344GJ/吨25.4093%其它洗煤15.373GJ/吨25.4090%型煤17.46GJ/吨33.6090%焦炭28.446GJ/吨29.4093%液体燃料原油42.62GJ/吨20.1098%燃料油40.19GJ/吨21.1098%汽油44.80GJ/吨18.9098%柴油43.33GJ/吨20.2098%一般煤油44.75GJ/吨19.6098%石油焦31.00GJ/吨27.5098%其它石油制品40.19GJ/吨20.0098%焦油33.453GJ/吨22.0098%粗苯41.816GJ/吨22.7098%气体燃料炼厂干气46.05GJ/吨18.2099%液化石油气47.31GJ/吨17.2099%液化天然气41.868GJ/吨15.3099%天然气389.31GJ/万Nm315.3099%焦炉煤气173.854GJ/万Nm313.6099%高炉煤气37.69GJ/万Nm370.8099%转炉煤气79.54GJ/万Nm349.6099%密闭电石炉炉气111.19GJ/万Nm339.5199%83527其它煤气52.34GJ/万Nm312.2099%资料来源:1)对低位发热量:《2005年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等;2)对单位热值含碳量:《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等;3)对碳氧化率:《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等。表2.2常见碳酸盐的CO2排放因子缺省值碳酸盐排放因子(吨CO2/吨碳酸盐)CaCO30.4397MgCO30.5220Na2CO30.4149NaHCO30.5237FeCO30.3799MnCO30.3829BaCO30.2230Li2CO30.5955K2CO30.3184SrCO30.2980CaMg(CO3)20.4773表2.3各工业废水处理系统的MCF缺省值处理和排放途径或系统类型MCF范围备注海洋、河流或湖泊排放0.10-0.2高浓度有机污水进入河流可能产生厌氧反应好氧处理设施00-0.1必须管理完善好氧处理设施0.30.2–0.4管理不完善,过载污泥厌氧消化池0.80.8–1.0未考虑CH4回收厌氧反应器0.80.8–1.0未考虑CH4回收浅厌氧塘0.20–0.3深度不足2米深厌氧塘0.80.8–1.0深度超过2米8362883729表2.4饱和蒸汽热焓表压力(MPa)温度(℃)焓(kJ/kg)压力(MPa)温度(℃)焓(kJ/kg)0.0016.982513.81.00179.882777.00.00217.512533.21.10184.062780.40.00324.102545.21.20187.962783.40.00428.982554.11.30191.62786.00.00532.902561.21.40195.042788.40.00636.182567.11.50198.282790.40.00739.022572.21.60201.372792.20.00841.532576.71.40204.32793.80.00943.792580.81.50207.12795.10.01045.832584.41.90209.792796.40.01554.002598.92.00212.372797.40.02060.092609.62.20217.242799.10.02564.992618.12.40221.782800.40.03069.122625.32.60226.032801.20.04075.892636.82.80230.042801.70.05081.352645.03.00233.842801.90.06085.952653.63.50242.542801.30.07089.962660.24.00250.332799.40.08093.512666.05.00263.922792.80.09096.712671.16.00275.562783.30.1099.632675.77.00285.82771.40.12104.812683.88.00294.982757.50.14109.322690.89.00303.312741.80.16113.322696.810.0310.962724.40.18116.932702.111.0318.042705.40.20120.232706.912.0324.642684.80.25127.432717.213.0330.812662.40.30133.542725.514.0336.632638.30.35138.882732.515.0342.122611.60.40143.622738.516.0347.322582.70.45147.922743.817.0352.262550.80.50151.852748.518.0356.962514.40.60158.842756.419.0361.442470.10.70164.962762.920.0365.712413.90.80170.422768.421.0369.792340.20.90175.362773.022.0373.682192.583830表2.5过热蒸汽热焓表(单位:kJ/kg)温度压力0.01MPa0.1MPa0.5MPa1MPa3MPa5MPa7MPa10MPa14MPa20MPa25MPa30MPa0℃00.10.51357.110.114.120.125.13010℃4242.142.54344.946.948.851.755.661.366.170.820℃83.98484.384.886.788.690.493.297102.5107.1111.740℃167.4167.5167.9168.3170.1171.9173.6176.3179.8185.1189.4193.860℃2611.3251.2251.2251.9253.6255.3256.9259.4262.8267.8272276.180℃2649.3335335.3335.7337.3338.8340.4342.8346350.8354.8358.7100℃2687.32676.5419.4419.7421.2422.7424.2426.5429.5434437.8441.6120℃2725.42716.8503.9504.3505.7507.1508.5510.6513.5517.7521.3524.9140℃2763.62756.6589.2589.5590.8592.1593.4595.4598602605.4603.1160℃28022796.22767.3675.7676.9678679.2681683.4687.1690.2693.3180℃2840.62835.72812.12777.3764.1765.2766.2767.8769.9773.1775.9778.7200℃2879.32875.22855.52827.5853853.8854.6855.9857.7860.4862.8856.2220℃2918.32914.728982874.9943.9944.4945.0946947.2949.3951.2953.1240℃2957.42954.32939.92920.528231037.81038.01038.41039.11040.31041.51024.8260℃2996.82994.12981.52964.82885.511351134.71134.31134.111341134.31134.8280℃3036.530343022.93008.32941.828571236.71235.21233.51231.61230.51229.9300℃3076.33074.13064.23051.32994.22925.42839.21343.71339.51334.61331.51329350℃31773175.33167.63157.73115.73069.23017.02924.22753.51648.41626.41611.3400℃3279.432783217.832643231.63196.93159.73098.530042820.12583.22159.1420℃3320.963319.683313.83306.63276.93245.43211.03155.983072.722917.022730.762424.7440℃3362.523361.363355.93349.33321.93293.23262.33213.463141.443013.942878.322690.3450℃3383.33382.23377.13370.73344.43316.83288.03242.23175.83062.42952.12823.183931表2.5过热蒸汽热焓表(续)(单位:kJ/kg)温度压力0.01MPa0.1MPa0.5MPa1MPa3MPa5MPa7MPa10MPa14MPa20MPa25MPa30MPa460℃3404.423403.343398.33392.13366.83340.43312.43268.583205.243097.962994.682875.26480℃3446.663445.623440.93435.13411.63387.23361.33321.343264.123169.083079.842979.58500℃3488.93487.93483.73478.33456.43433.83410.23374.133233240.231653083.9520℃3531.823530.93526.93521.863501.283480.123458.63425.13378.43303.732373166.1540℃3574.743573.93570.13565.423546.163526.443506.43475.43432.53364.63304.73241.7550℃3593.23595.43591.73587.23568.63549.63530.23500.43459.23394.33337.33277.7560℃36183617.223613.643609.243591.183572.763554.13525.43485.83423.63369.23312.6580℃3661.63660.863657.523653.323636.343619.083601.63574.93538.23480.93431.23379.8600℃3705.23704.53701.43697.43681.53665.43649.036243589.83536.93491.23444.2840省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841SH/MRV上海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技术文件SH/MRV-001-2012上海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试行)2012年12月11日发布2013年1月1日实施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842目录前言..............................................................................................................................11范围..........................................................................................................................22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23术语和定义..............................................................................................................34原则..........................................................................................................................35边界确定..................................................................................................................46核算方法..................................................................................................................46.1基于计算的方法............................................................................................46.1.1排放因子法............................................................................................46.1.2物料平衡法............................................................................................76.2基于测量的方法............................................................................................76.3不确定性........................................................................................................77监测..........................................................................................................................77.1监测计划........................................................................................................87.2监测实施要求................................................................................................88报告..........................................................................................................................88.1报告编制........................................................................................................88.2数据质量控制................................................................................................98.3信息管理........................................................................................................9附录A.......................................................................................................................10附录B.......................................................................................................................11附录C.......................................................................................................................16附录D.......................................................................................................................268431前言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从我国现阶段发展来看,能源结构仍旧以煤为主,经济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随着能源消耗的不断增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压力。因此,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切实推动低碳发展,已成为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2011年10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气候[2011]2601号),要求在上海等七个省市开展区域碳排放交易试点。2012年7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12]64号),要求制定出台上海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和分行业的核算方法等。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是开展碳排放交易的一项基础工作。为指导和规范本市排放主体的温室气体核算、监测和报告行为,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了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上海市信息中心、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等单位开展了本指南和相关行业方法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制定过程中,参考了国际和国内相关技术标准、指南和文献资料,听取了相关行业协会和国内外专家意见,通过对各行业企业的大量调研,结合上海实际,制定本指南。本指南旨在加强上海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指导排放主体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核算,并编制“方法科学、数据透明、格式一致、结果可比”的排放报告。同时,本指南也是本市制定相关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方法的重要依据。鉴于此类指南在国内是首次发布,本指南可能还存在不足之处,希望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及时得到相关反馈意见。今后将根据使用情况和实际需要,作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本指南由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负责解释和修订。本指南起草单位: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本指南参与单位:上海市信息中心、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上海市统计局、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上海市旅游局、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上海市交通和港口管理局、上海市质量和技术监督局。本指南主要起草人:顾庆平、王延松、臧奥乾、宾晖、陆冰清、唐玮、李瑾、李青青。本指南主要参与人:凌云、刘佳、朱君奕、齐康、鞠学泉、余星、蒋文闻、张东海、臧玲、罗鸿斌、彭鹓、潘洲、金韬、蒲军军。本指南咨询专家:孙翠华、郑爽、林翎、康艳兵、王庶、唐人虎、朱松丽、胡晓强、朱静蕾、孙富敬、马蔚纯、沈猛。84420引言本指南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核算、监测和报告。核算部分规定了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化方法;监测部分规定了监测计划和实施要求;报告部分规定了报告的具体内容和数据质量控制要求。本指南中,温室气体排放是指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其他温室气体排放暂不纳入。上海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基本流程如下:1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本市排放主体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并指导相关行业核算和报告方法(以下简称“行业方法”)的制定。排放主体在开展核算和报告工作时,优先选用行业方法,如无行业方法或行业方法中无相关规定,适用本指南。2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2011)《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2007)《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06)ISO14064-1温室气体第一部分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核算与报告准则》(世界工商理事会、世界资源研究所,2004)2007/589/EC欧盟温室气体排放监测与报告指南GB/T2589-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8453GB/T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及相关行业方法。3.1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指大气中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的和人为的气态成分,包括水汽、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京都议定书》中规定了六种主要温室气体,分别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本指南中的温室气体指二氧化碳(CO2),其他温室气体暂不纳入。3.2排放主体emissionentity指具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并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或其他组织。3.3报告期reportingperiod指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周期,一个周期为一年,与自然年一致。3.4监测计划monitoringplan指由排放主体所制定的适用于下一报告期内监测、核算和报告工作的计划性文件,文件包括温室气体排放的边界确定、核算方法选择及数据获取等内容。3.5直接排放directgreenhousegasemissions指排放主体拥有或控制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一般包括燃烧排放、过程排放、散逸排放和其他排放。本指南中直接排放仅指燃烧排放和过程排放。燃烧排放指有氧燃烧放热反应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过程排放指工业生产中除燃烧排放以外的、由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3.6间接排放indirectgreenhousegasemission指排放主体因使用外购的电力和热力等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该部分排放源于上述电力和热力的生产。3.7CO2清除carbondioxideremoval指由排放主体产生的但被直接作为原材料(或产品)使用或未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3.8活动水平数据activitydata主要包括能源活动中能源的消耗量和工业生产过程中原材料消耗量、产品或半成品产出量等。3.9排放连续监测continuousemissionmonitoring指一系列以获取某一时间段内的量值为目标的实时性测量操作。4原则8464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和报告应遵循以下原则:完整性排放主体的核算和报告应涵盖与该主体相关的直接和间接排放。一致性同一报告期内,核算方法应与监测计划保持一致。若发生更改,则应与本指南的相关规定保持一致。透明性排放主体应采用主管部门及第三方核查机构可以验证的方式对核算和报告过程中所使用的数据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真实性排放主体所提供的数据应真实、完整;报告内容应能够真实反映实际排放情况。经济性选择核算方法时应保持精确度的提高与其额外费用的增加相平衡。在技术可行且成本合理的情况下,应提高排放量核算和报告的准确度达到最高。5边界确定排放主体原则上为独立法人,其边界与本市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中规定的统计边界基本一致。排放主体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包括与其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其中,直接排放包括燃烧(生物质燃料燃烧除外)和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间接排放包括因使用外购的电力和热力等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企业的具体核算边界按照其所在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方法确定。6核算方法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可采用基于计算的方法或基于测量的方法。基于计算的方法是指通过活动水平数据和相关参数之间的计算得到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方法;基于测量的方法是指通过相关仪器设备对温室气体的浓度或体积等进行连续测量得到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方法。同一排放主体可以选用基于计算或基于测量的方法,如采用基于测量的方法,应通过基于计算的方法对其结果进行验证。6.1基于计算的方法基于计算的方法主要包括排放因子法和物料平衡法。6.1.1排放因子法排放因子法一般是指通过活动水平数据和相关参数之间的计算来获得排放主体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方法。6.1.1.1量化公式排放主体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按(1)式计算:间接排放量直接排放量温室气体排放总量(1)其中直接排放包括燃烧排放和过程排放,间接排放主要包括电力和热力排放。对于具体排放示例,排放主体可参考下表示例。8475排放类型排放示例直接排放燃烧排放如:煤、石油、天然气、汽油、煤油及柴油等燃烧排放过程排放如:水泥、石灰、钢铁和化工产品等生产过程排放间接排放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排放具体燃烧排放、过程排放及电力和热力排放计算如下:1)燃烧排放燃烧排放主要基于分燃料品种的消耗量、低位热值、单位热值含碳量和氧化率计算得到,具体计算公式按(2)式:1244氧化率单位热值含碳量低位热值消耗量排放量iiii(2)式中:i——不同燃料类型;消耗量——吨(t)或立方米(m3);低位热值——十亿千焦/吨(TJ/t)或十亿千焦/立方米(TJ/m3);单位热值含碳量——吨碳/十亿千焦(t-C/TJ);氧化率——以分数形式表示,%。在燃烧排放中,消耗量指各种燃料的实物消耗量,如煤、天然气、汽油和其他燃料等;低位热值是指单位燃料消耗量的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含碳量是单位热值燃料所含碳元素的质量;氧化率是燃料中的碳在燃烧中被氧化的比例。低位热值和单位热值含碳量的缺省值见附录A表A-1;氧化率的缺省值为100%。上述参数在具体行业中的取值和检测方法见行业方法中的相关规定。2)过程排放过程排放是指排放主体在生产产品或半成品过程中,由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过程排放中,活动水平数据主要指原材料使用量,或产品、半成品的产量。具体过程排放计算按(3)式:jj过程排放因子活动水平数据过程排放量(3)式中:j——不同种类的原材料、产品或半成品;活动水平数据——吨(t)或立方米(m3);过程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吨(tCO2/t)或吨二氧化碳/立方米(tCO2/m3);考虑到只有部分行业存在过程排放,因此本指南暂不提供过程排放因子,具体见行业方8486法。3)电力和热力排放电力和热力排放是指排放主体因使用外购的电力和热力等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该部分排放源于上述电力和热力的生产。电力和热力排放中,活动水平数据指电力和热力等的消耗量。具体电力和热力排放量计算按(4)式:kk排放因子活动水平数据排放量(4)式中:k——电力和热力等;活动水平数据——万千瓦时(104kWh)或百万千焦(GJ);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万千瓦时(tCO2/104kWh)或吨二氧化碳/百万千焦(tCO2/GJ)。电力和热力排放因子的缺省值见附录A表A-2。6.1.1.2数据获取1)活动水平数据获取活动水平数据包含能源消耗量、原材料消耗量、产品或半成品产出量等。对于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排放主体可通过以下方法:a)外购的燃气、电力和热力等消耗量数据可通过相关结算凭证获取;b)燃料(如煤、柴油和汽油等)和原材料的消耗量数据,可通过报告期内存储量的变化获取,具体计算按(5)式:-其他用量量期初存储量-期末存储购买量消耗量(5)c)产品产出量数据可通过存储量的变化获取,具体计算按(6)式:其他用量量期末存储量-期初存储销售量产出量(6)d)半成品产出量数据可通过存储量的变化获取,具体计算按(7)式:其他用量量期末存储量-期初存储销售量-购买量产出量(7)2)相关参数获取相关参数包括低位热值、单位热值含碳量、氧化率、过程排放因子和电力/热力排放因子等,获取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a)检测值:检测值的来源包括排放主体自主检测、委托机构检测及其他相关方提供的数值。自主检测及委托机构检测应遵循标准方法(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等)中对各项内容(如试验室条件、试剂、材料、仪器设备、测定步骤和结果计算等)的规定,并保留检测数据;使用其他相关方提供的数值时,应保留相应凭证。b)缺省值:本指南和行业方法中所提供的数值。本指南鼓励排放主体对相关参数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和结果经主管部门认可后,可直接作为相关参数的数据值。在缺乏检测值的情况下,排放主体采用本指南或行业方法中的缺省值。84976.1.2物料平衡法在温室气体排放计算中,物料平衡法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对排放主体的投入量和产出量中的含碳量进行平衡计算的方法,计算按(8)式:1244输出物含碳量输出物量投入物含碳量投入物量排放量iiii(8)式中:排放量——吨(t);投入物量——吨(t);投入物含碳量——吨碳/吨(t-C/t);输出物量——吨(t);输出物含碳量——吨碳/吨(t-C/t);i,j——不同投入和输出的物质。6.2基于测量的方法基于测量的方法,指通过连续测量排放主体直接排放的气体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或体积等得到温室气体排放量。排放主体可以通过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ontinuousEmissionsMonitoringSystems,简称“CEMS”)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实时测量。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技术性能、安装位置和运行管理等应符合相关规定,以减少测量偏差,降低不确定性。通过基于测量的方法得到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排放主体应通过基于计算的方法进行验证。6.3不确定性在获取活动水平数据和相关参数时可能存在不确定性。排放主体应对活动水平数据和相关参数的不确定性以及降低不确定性的相关措施进行说明。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1)缺乏完整性:由于排放机理未被识别,无法获得监测结果及其他相关数据;2)数据缺失:在现有条件下无法获得或者难以获得相关数据,因而使用替代数据或其他估算、经验数据;3)数据缺乏代表性:例如已有的排放数据是在发电机组满负荷运行时获得的,而缺少机组启动和负荷变化时的数据;4)测量误差:如测量仪器、仪器校准或测量标准不精确等。排放主体应对核算中使用的每项数据是否存在因上述原因导致的不确定性进行识别和说明,同时说明降低不确定性的措施。具体不确定性量化方法参考附录D。7监测监测是指排放主体为获取与自身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数据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包括监测计划的制定和监测的实施等。85087.1监测计划排放主体在报告期开始前应制定并向主管部门提交监测计划。监测计划应包含以下内容:1)排放主体的基本信息,包括排放主体名称、报告年度、行业代码、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经营地址、通讯地址和联系人等;2)排放主体的边界;3)核算方法的选择和相关说明:选择基于计算的方法时,若采用排放因子法,应对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和相关参数的选择及获取方式进行说明,采用检测值的参数,应提供检测说明;若采用物料平衡法,应对方法内容作相关说明;选择基于测量的方法时,应对测量实施操作进行说明,包括仪器选取、技术性能、安装位置和运行管理等。4)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及拟采取的措施。监测计划在同一报告期内原则上不得更改,若发生更改,应上报主管部门。排放主体应对监测计划的更改进行完整的记录。7.2监测实施要求排放主体应根据核算方法的不同,对活动水平数据、相关参数和测量参数等进行监测。若采用基于计算的方法,排放主体应对活动水平数据和相关参数进行监测。活动水平数据的监测主要指对能源消耗量、原材料消耗量、产品或半成品产出量的监测,如烟煤、汽油、电力和热力的消耗量等,具体可采用结算凭证或存储量记录等方式;相关参数的监测主要指对低位热值、单位热值含碳量、氧化率和过程排放因子等的监测。若排放主体选择检测的方式对相关参数进行监测,则应遵循标准方法。若采用基于测量的方法,排放主体应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浓度或体积进行监测,可采用实时监测或其他方式。8报告年度排放报告由排放主体编制,经第三方核查机构核查,由排放主体提交主管部门。8.1报告编制年度排放报告应包括下列信息:1)排放主体的基本信息,如排放主体名称、报告年度、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注册地址、经营地址、通讯地址和联系人等;2)排放主体的排放边界;3)排放主体与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工艺流程(如有);4)监测情况说明,包括监测计划的制定与更改情况、实际监测与监测计划的一致性、温室气体排放类型和核算方法选择等;5)温室气体排放核算:a)采用基于计算的方法时,应报告以下内容:若选用排放因子法,应报告燃烧排放中分燃料品种的消耗量,对应的相关参数的量值及8519来源;过程排放中分原材料(成品或半成品)类型的消耗量(产出量)和排放因子的量值及来源;电力和热力排放中外购的电力和热力的消耗量。若选用物料平衡法,应报告输入实物量,输出实物量,燃料或物料含碳量等的量值及来源相关信息。b)采用基于测量的方法时,应报告:排放源的测量值、连续测量时间及相关操作说明等内容。6)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及降低不确定性的方法说明;7)其他应说明的情况(如CO2清除等);8)真实性声明。具体年度排放报告格式见附录C。8.2数据质量控制为使年度排放报告准确可信,排放主体可通过以下措施对数据的获取与处理进行质量控制。1)排放主体应对数据进行复查和验证。数据复查可采用纵向方法和横向方法。纵向方法即对不同年度的数据进行比较,包括年度排放数据的比较,生产活动变化的比较和工艺过程变化的比较等。横向方法即对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比较,包括采购数据、库存数据(基于报告期内的库存信息)、消耗数据间的比较,不同来源(如排放主体检测、行业方法和文献等)的相关参数间比较和不同核算方法间结果的比较等。2)排放主体应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调整。当仪器不满足监测要求时,排放主体应当及时采取必要的调整,对该测量仪器进行设计、测试、控制、维护和记录,以确保数据处理过程准确可靠。8.3信息管理排放主体应记录并保存下列资料,保存时间不少于5年:1)核算方法相关信息:选择基于计算的方法时,应保存以下内容:a)获取活动水平数据和参数的相关资料(如活动水平数据的原始凭证、检测数据等相关凭证);b)不确定性及如何降低不确定性的相关说明。选择基于测量的方法时,应保存以下内容:a)有关职能部门出具的测量仪器证明文件;b)连续测量的所有原始数据(包括历次的更改、测试、校准、使用和维护的记录数据);c)不确定性及如何降低不确定性的相关说明;d)验证计算,应保留所有基于计算的保存内容。2)与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相关的管理材料;3)数据质量控制相关记录文件;4)年度排放报告。85210附录A表A-1化石燃料相关参数缺省值燃料品种单位热值含碳量低位热值无烟煤27.4t-C/TJ①23.21×103KJ/Kg(23.21×10-3TJ/t)②烟煤26.1t-C/TJ①22.35×103KJ/Kg(22.35×10-3TJ/t)②褐煤28.0t-C/TJ①14.08×103KJ/Kg(14.08×10-3TJ/t)②其他煤制品33.6t-C/TJ①17.46×103KJ/Kg(17.46×10-3TJ/t)②焦炭29.5t-C/TJ①28.435×103KJ/Kg(28.435×10-3TJ/t)②原油20.1t-C/TJ①42.62×103KJ/Kg(42.62×10-3TJ/t)②汽油18.9t-C/TJ①44.8×103KJ/Kg(44.8×10-3TJ/t)②柴油20.2t-C/TJ①43.33×103KJ/Kg(43.33×10-3TJ/t)②燃料油21.1t-C/TJ①40.19×103KJ/Kg(40.19×10-3TJ/t)②一般煤油19.6t-C/TJ①44.75×103KJ/Kg(44.75×10-3TJ/t)②喷气煤油19.5t-C/TJ①44.59×103KJ/Kg(44.59×10-3TJ/t)②其他石油制品20.0t-C/TJ①40.2×103KJ/Kg(40.2×10-3TJ/t)③天然气15.3t-C/TJ①38.93×103KJ/m3(38.93×10-6TJ/m3)②液化石油气17.2t-C/TJ①47.31×103KJ/Kg(47.31×10-3TJ/t)②焦炉煤气13.6t-C/TJ①17.406×103KJ/m3(17.406×10-6TJ/m3)②其他煤气12.2t-C/TJ②15.7584×103KJ/m3(15.7584×10-6TJ/m3)②炼厂干气18.2t-C/TJ①46.05×103KJ/Kg(46.05×10-3TJ/t)②液化天然气17.2t-C/TJ①41.868×103KJ/Kg(41.868×10-3TJ/t)②石脑油20.0t-C/TJ①45.01×103KJ/Kg(45.01×10-3TJ/t)②石油焦27.5t-C/TJ①32.5×103KJ/Kg(32.5×10-3TJ/t)③数据来源:①《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表1.7,②《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2007),③《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06)。上述参数优先适用各具体行业方法中提供的缺省值,若各行业方法中没有提供的,按照上述缺省值进行核算和报告。表A-2电力和热力的排放因子缺省值名称缺省值电力排放因子7.88tCO2/104kWh热力排放因子0.11tCO2/GJ注:电力和热力排放因子根据上海市2010年能源平衡表和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数据计算获得。85311附录B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计划排放主体(盖章):监测年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日期:年月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85412表B-1排放主体基本信息排放单位名称单位性质监测年度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及职务所属行业行业代码注册地址区(县)经营地址区(县)邮编通讯地址区(县)邮编单位分管领导电话传真单位管理部门传真部门负责人姓名职务电话传真手机电子邮箱联系人姓名职务(职称)电话传真手机电子邮箱表B-2基本排放情况说明排放边界说明(依据本指南的第5章“边界确定”给出详细的报告边界范围)排放类型与核算方法□直接排放□燃烧排放□基于计算的方法□基于测量的方法□过程排放□基于计算的方法□基于测量的方法□间接排放基于计算的方法85513表B-3活动水平数据及数据收集方式说明能源消耗及数据收集方式能源名称收集方式□计量□存储量变化□估算□其他□计量□存储量变化□估算□其他□计量□存储量变化□估算□其他□计量□存储量变化□估算□其他□计量□存储量变化□估算□其他□计量□存储量变化□估算□其他原材料消耗及数据收集方式原材料名称收集方式□计量□存储量变化□估算□其他□计量□存储量变化□估算□其他□计量□存储量变化□估算□其他□计量□存储量变化□估算□其他□计量□存储量变化□估算□其他□计量□存储量变化□估算□其他成品与半成品产量及数据收集方式成品与半成品名称收集方式□计量□存储量变化□估算□其他□计量□存储量变化□估算□其他□计量□存储量变化□估算□其他□计量□存储量变化□估算□其他□计量□存储量变化□估算□其他□计量□存储量变化□估算□其他□计量□存储量变化□估算□其他□计量□存储量变化□估算□其他□计量□存储量变化□估算□其他85614表B-4燃烧排放参数获取燃料名称低位热值单位热值含碳量氧化率来源备注来源备注来源备注□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表B-5过程排放参数获取原材料、产品或半成品类型排放因子来源备注□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85715表B-6基于测量方法的说明测量仪器说明(仪器名称、型号、性能和安装位置等)测量仪器运行管理说明表B-7不确定性说明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及降低不确定性拟采取的措施85816附录C企业年度温室气体排放状况报告排放主体(盖章):报告年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日期:年月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85917(一)排放主体基本信息表C-1排放主体基本信息排放单位名称单位性质监测年度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及职务所属行业行业代码注册地址区(县)经营地址区(县)邮编通讯地址区(县)邮编单位分管领导电话传真单位管理部门传真部门负责人姓名职务电话传真手机电子邮箱联系人姓名职务(职称)电话传真手机电子邮箱表C-2排放主体主要生产情况总产值(万元)(按现价计算)主要产品名称年产能(单位)年产量(单位)86018表C-3基本排放情况说明排放边界说明(依据本指南的第5章“边界确定”给出详细的报告边界范围)温室气体排放相关工艺流程介绍(可附图)86119(二)监测实施情况说明表C-4监测实施情况说明是否与监测计划一致□是□否监测计划是否更改□是□否监测计划更改说明与相关附件排放类型与核算方法□直接排放□燃烧排放□基于计算的方法□基于测量的方法□过程排放□基于计算的方法□基于测量的方法□间接排放基于计算的方法86220(三)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直接排放表C-5基于计算的方法-燃烧排放燃料类型燃料消耗低位热值单位热值含碳量氧化率燃烧排放量量值量值来源备注量值来源备注量值来源备注□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总计86321表C-6基于计算的方法-过程排放原材料、产品或半成品类型消耗量/产出量排放因子过程排放量量值量值来源备注□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总计86422表C-7基于测量的方法-直接排放排放源测量值连续测量时间测量仪器温室气体排放量名称及编号型号总计86523(四)温室气体排放核算—间接排放表C-8间接排放-基于计算的方法能源品种能源消耗排放因子间接排放量量值量值备注电力热力总计86624(五)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表C-9温室气体排放汇总(单位:tCO2)排放类型排放量直接排放燃烧排放过程排放间接排放总排放量上一年度总排放(六)不确定性说明表C-10不确定性说明列举可能引起不确定性的因素及为降低不确定性所采取的措施86725(七)附件表C-11其他情况其他应说明的情况(如CO2清除等)(八)真实性声明声明陈述本年度排放报告完整、真实、合法。如有不实之处,本单位愿负相应法律责任,并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特此声明。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企业公章)年月日86826附录D不确定性量化方法对于核算某排放主体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其总的不确定性主要通过单个参数的不确定性累加得到。通过单个参数的不确定性得到总的不确定性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使用误差传播定律,二是使用蒙特卡罗或类似的技术,蒙特卡罗主要适用于模型方法,在此重点介绍误差传播定律法。对于排放主体温室气体排放主要应用两个误差传播公式,一是加减运算的误差传播公式,二是乘除运算的误差传播公式。当某一估计值为n个估计值之和或差时,该估计值的不确定性采用下式计算:NnsnNnsnsnsnsssnsnsssscUUUUU112212222211)()()()((1)式中:Uc是总的不确定性(%);Us1…Usn是n个相加减的估计值的不确定性(%);μs1…μsn是n个相加减的估计值。如某企业有两种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排放量分别为30±2%吨和40±10%吨,根据(1)误差传播公式可计算该企业二氧化碳总排放的不确定性为:%78.57004.44030)1.040()02.030(22cU当某一估计值为n个估计值之积时,该估计值的不确定性采用下式计算:2222121NcsssnsnnUUUUU(2)式中:Uc是总的不确定性(%);Us1…Usn是n个相乘的估计值的不确定性(%)。如某企业一年内褐煤消费量9000±5%吨,褐煤燃烧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为2.1±10%吨二氧化碳/吨褐煤,根据(2)式,则该企业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确定性为:%2.11%)10(%)5(22cU869ICS13.020.10CCSZ04DB11北京地方标准DB11/T1782—2020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水泥制造业Requirementsforcarbondioxideemissionaccountingandreportingcemententerprises2020-12-24发布2021-01-01实施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870DB11/T1782—2020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核算和报告范围....................................................................25核算步骤与方法....................................................................26数据质量管理......................................................................67报告要求..........................................................................6附录A(规范性)相关参数推荐值.....................................................8附录B(规范性)监测计划...........................................................9附录C(规范性)报告格式模板......................................................17参考文献............................................................................22871DB11/T1782—2020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清华大学、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四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顾阿伦、李锦彬、邱大庆、谭效时、佟庆、李响、胡永锋、张悦。872873DB11/T1782—20201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水泥制造业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水泥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的核算和报告范围、核算步骤与方法、数据质量管理、报告要求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水泥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12960水泥组分的定量测定。GB/T11062天然气发热量、密度、相对密度和沃泊指数的计算方法。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水泥制造业cementindustry以水泥熟料加入适量石膏或一定混合材,经研磨设备(水泥磨)磨制到规定的细度,制成水凝水泥的生产活动,还包括水泥熟料的生产活动。3.2报告主体reportingentity具有二氧化碳排放行为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3.3重点排放设施keyemissionfacility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于5000吨(含)或占报告主体年度排放量大于20%(含)的排放设施。3.4活动数据activitydata874DB11/T1782—20202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的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表征值。3.4排放因子emissionfactor表征单位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二氧化碳排放的系数。3.5碳氧化率carbonoxidationrate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中被完全氧化的百分比。4核算和报告范围4.1概述4.1.1报告主体应核算和报告其生产系统的固定设施和移动设施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生产系统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4.1.2报告主体除了水泥生产外,还存在其他二氧化碳排放的活动,则应按照其他相关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进行核算,并汇总报告。4.2核算边界4.2.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报告主体所涉及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包括煤炭、燃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在各种类型的固定和移动燃烧设备中发生氧化燃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4.2.2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熟料生产过程,即碳酸盐高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排放。4.2.3消耗外购电力产生的排放报告主体消耗外购电力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4.2.4协同处置废弃物产生的排放报告主体协同处置废弃物产生的化石碳二氧化碳排放。5核算步骤与方法5.1核算步骤报告主体进行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a)确定核算边界和排放源;b)收集活动数据;c)确定排放量计算方法;875DB11/T1782—20207d)选择和获取排放因子数据;e)分别计算化石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消耗外购电力、协同处置废弃物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f)汇总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量;g)收集并核算熟料产量、协同处置废弃物量等生产信息。5.2核算方法5.2.1排放总量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等于核算边界内化石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消耗外购电力和协同处置废弃物产生的排放量之和,按式(1)计算:++EEEEE燃烧协同处置过程外购电..............................(1)式中:E——报告主体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燃烧——报告主体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过程——报告主体生产过程中碳酸盐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外购电——报告主体消耗外购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协同处置——报告主体协同处置废弃物过程产生化石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5.2.2化石燃料燃烧排放5.2.2.1计算公式报告主体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种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之和,按式(2)计算:1=()niiiEADEF燃烧....................................(2)式中:AD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数据,单位为吉焦(GJ);EFi——第i种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2/GJ);i——化石燃料类型代号。5.2.2.2活动数据5.2.2.2.1计算公式化石燃料燃烧的活动数据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种燃料的消耗量与平均低位发热量的乘积,按式(3)计算:iiiADNCVFC.....................................(3)式中:NCV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单位为吉焦每吨(GJ/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吉焦每万标准立方米(GJ/104Nm3);FC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单位为吨(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万标准立方米(104Nm3)。876DB11/T1782—202025.2.2.2.2化石燃料消耗量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应根据报告主体能源消费台帐或统计报表来确定。测量器具配置应符合GB17167的规定。重点排放设施的燃料消耗量应单独测量和记录。5.2.2.2.3低位发热量报告主体开展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实测的,应符合GB/T213、GB/T384、GB/T12960、GB/T11062等相关标准;不具备实测条件的报告主体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符合上述标准的实测数据。如上述两种要求都不具备,其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应采用附录A表A.1的推荐值。低位发热量应单独测量和记录,天然气低位发热量的测量方法应符合GB/T11062的相关规定;燃油在每批次入厂时或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测,取算数平均值作为其低位发热量;煤炭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测,以燃料入厂量或月消费量加权平均作为该燃料品种的低位发热量。供应商提供的数据应符合上述测量频次要求。5.2.2.3排放因子5.2.2.3.1计算公式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的排放因子按公式(4)计算:4412iiiEFCCOF....................................(4)式中:CCi——第i种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每吉焦(tC/GJ);OFi——第i种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以%表示;4412——二氧化碳与碳的相对分子量之比。5.2.2.3.2单位热值含碳量应采用附录A表A.1的推荐值。5.2.2.3.3碳氧化率应采用附录A表A.1的推荐值。5.2.3工业生产过程排放5.2.3.1计算公式水泥熟料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按公式(5)计算:=EPF过程熟料熟料.....................................(5)式中:P熟料——熟料实际生产量,单位为吨(t);F熟料——单位熟料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吨熟料(tCO2/t)。5.2.3.2活动数据877DB11/T1782—20207熟料产量采用核算和报告年度内报告主体的生产记录数据。5.2.3.3排放因子5.2.3.3.1生料中不含替代原料如生料中不含替代原料,单位熟料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式(6)计算:12=0.785+1.092FFRFR熟料()............................(6)式中:FR1——熟料中氧化钙(CaO)的质量分数(%);FR2——熟料中氧化镁(MgO)的质量分数(%);0.785——二氧化碳与氧化钙的分子量之比;1.092——二氧化碳与氧化镁的分子量之比;-窑灰修正系数,取1.01。5.2.3.3.2生料中采用替代原料如生料中采用替代原料(包括钢渣、粉煤灰、化学废渣等),单位熟料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7)计算:121=0.785+1.0921LcFFSFSrL熟料().........................(7)式中:FS1——生料石灰石中氧化钙(CaO)的质量分数(%);FS2——生料石灰石中氧化镁(MgO)的质量分数(%);rL——生料中石灰石的含量(%);0.785——二氧化碳与氧化钙的分子量之比;1.092——二氧化碳与氧化镁的分子量之比;Lc—生料烧失量(%)。5.2.4消耗外购电力的排放5.2.4.1计算公式消耗外购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8)计算:电外购电外购电EFADE..................................(8)式中:AD外购电——报告主体核算和报告年度内消耗外购电力电量,单位为兆瓦时(MWh);EF电——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兆瓦时(tCO2/MWh)。5.2.4.2活动数据报告主体核算和报告年度内消耗的外购电力,活动数据以碳排放单位的电表记录的读数为准,也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电费发票或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5.2.4.3排放因子878DB11/T1782—20202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采用主管部门最新发布的数据或采用附录A表A.2的推荐值。5.2.5协同处置废弃物排放5.2.5.1计算公式水泥企业协同处置废弃物的二氧化碳排放,按照式(9)计算:144=()12niWiWiiiEWCF协同处置.............................(9)式中:Wi——第i种废弃物的处置量,单位为吨(t);CWi——第i种废弃物碳含量的比例(%);FWi——第i种废弃物中矿物碳在碳总量中的比例(%);Ƞi——第i种废弃物焚烧炉的燃烧效率(%);i——废弃物种类数量;4412——二氧化碳与碳的分子量之比。5.2.5.2活动数据协同处置废弃物的处置量和种类采用核算和报告年度内报告主体的生产记录数据。5.2.5.3排放因子报告主体按照协同处置的各种废弃物中的碳含量和燃烧效率测算排放因子。6数据质量管理报告主体应加强二氧化碳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a)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负责机构和人员、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周期和时间节点等;指定专职人员负责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b)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源一览表,对于排放源的活动数据获取提出相应的要求;c)对现有监测条件进行评估,并按照附录B制定监测计划并严格执行,定期对计量器具、检测设备和在线监测仪表进行维护管理,并记录存档。不断提高自身对活动数据及排放因子等参数的监测能力;d)建立健全二氧化碳数据记录管理体系,包括数据来源,数据获取时间以及相关责任人等信息的记录管理;e)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定期对二氧化碳排放数据进行交叉校验,对可能产生的数据误差风险进行识别,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7报告要求7.1报告主体基本信息879DB11/T1782—20207报告主体基本信息应包括报告主体名称、单位性质、报告年度、所属行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填报负责人和联系人信息等,见附录C表C.1。7.2二氧化碳排放量报告主体应按附录C表C.2报告年度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并按照附表C表C.3~表C.6分别报告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的排放量、消耗外购的电力对应的排放量。按照附表C表C.9~表C.10报告协调处置废弃物二氧化碳排放量。7.3活动数据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报告年度内各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和相应的低位发热量、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熟料产量、消耗外购的电量等,并说明这些数据的来源,见附录C表C.3~表C.8。报告主体如果除进行水泥产品生产活动外,还存在其他生产活动,并存在本标准未涵盖的二氧化碳排放环节,则应参考其它相关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报告其活动数据及来源。7.4排放因子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按附录C表C.3~表C.6格式要求报告其在报告年度内各种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数据、和熟料中的CaO和MgO的含量和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等数据,并说明这些数据的来源。报告主体如果除提供水泥生产活动外,还存在其他生产活动,并存在本标准未涵盖的二氧化碳排放环节,则应参考其它相关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报告其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7.5协同处置废弃物信息报告主体应按附录C表C.9~表C.10格式要求报告其在报告年度内填写其他生产信息、协同处置的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和耗电量等信息。7.6真实性声明报告主体应按照附录C表C.11的格式就报告真实性做书面声明。880DB11/T1782—20208附录A(规范性)相关参数推荐值相关参数推荐值见表A.1~表A.2。表A.1化石燃料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含碳量与碳氧化率推荐值燃料品种计量单位低位发热量(GJ/t,GJ/104Nm3)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燃料碳氧化率无烟煤t20.30427.49×10-399%一般烟煤t19.5726.18×10-399%燃料油t40.1921.1×10-398%汽油t44.818.9×10-398%柴油t43.3320.2×10-398%注1:低位发热量来源于《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注2:单位热值含碳量来源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注3:燃料碳氧化率来源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表A.2电力排放因子推荐值名称单位推荐值电网供电排放因子tCO2/MWh0.604881DB11/T1782—20209附录B(规范性)XXX监测计划A监测计划的版本及修订版本号修订(发布)内容修订(发布)时间备注B报告主体描述报告主体名称地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行业分类(按核算和报告指南分类)法定代表人姓名:电话:监测计划制定人姓名:电话:邮箱:报告主体简介1.单位简介(至少包括:成立时间、所有权状况、法人代表、组织机构图和厂区平面分布图)2.主营产品(至少包括:主营产品的名称及国民经济行业代码)3.主营产品流程(至少包括:每种产品的工艺流程图,并在图中标明二氧化碳排放设施。)882DB11/T1782—202010C核算边界和主要排放设施描述4.核算边界的描述5.主要排放设施5.1化石燃料燃烧设施5.1.1固定设施编号排放设施名称排放设施安装位置是否为重点排放设施备注说明5.1.2移动设施编号排放设施名称排放设施安装位置是否为重点排放设施备注说明5.2主要耗电设施编号排放设施名称排放设施安装位置是否为重点排放设施备注说明883DB11/T1782—202011D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确定方式D-1燃料燃烧排放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确定方式燃料种类单位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1选取以下获取方式:实测值(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写明具体方法和标准);默认值(如是,请填写具体数值);相关方结算凭证(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填写如何确保供应商数据质量);其他方式(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详细描述)。测量设备(适用于数据获取方式来源于实测值)数据记录频次数据缺失时的处理方式数据获取负责部门监测设备及型号监测设备安装位置监测频次监测设备精度规定的监测设备校准频次燃料种类1:燃煤2FC1消耗量NCV1低位发热量CC1单位热值含碳量OF1碳氧化率燃料种类2:FC2消耗量NCV2低位发热量CC2单位热值含碳量OF2碳氧化率884DB11/T1782—202012重点排放设施燃料消耗量3设施1FC设施2FC……D-2工业过程排放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确定方式过程参数参数描述单位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选取以下获取方式:实测值(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写明具体方法和标准);默认值(如是,请填写具体数值);相关方结算凭证(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填写如何确保供应商数据质量);其他方式(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详细描述)。测量设备(适用于数据获取方式来源于实测值)数据记录频次数据缺失时的处理方式数据获取负责部门监测设备及型号监测设备安装位置监测频次监测设备精度规定的监测设备校准频次一、生料中不含替代原料P熟料熟料实际生产量FR1熟料中氧化钙(CaO)的质量分数FR2熟料中氧化镁(MgO)的质量分数窑灰修正系数二、生料采用替代原料FS1生料石灰石中氧化钙(CaO)的质量分数885DB11/T1782—202013FS2生料石灰石中氧化镁(MgO)的质量分数rL生料中石灰石含量Lc生料烧失量D-3消耗外购电力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确定方式参数单位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选取以下获取方式:实测值(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写明具体方法和标准);默认值(如是,请填写具体数值);相关方结算凭证(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填写如何确保供应商数据质量);其他方式(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详细描述)。测量设备(适用于数据获取方式来源于实测值)数据记录频次数据缺失时的处理方式数据获取负责部门监测设备及型号监测设备安装位置监测频次监测设备精度规定的监测设备校准频次AD外购电消耗外购电力的电量MWhEF电电网年均供电排放因子tCO2/MWhD-4协同处置废弃物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确定方式参数单位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选取以下获取方式:实测值(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写明具体方法和标准);默认值(如是,请填写具体数值);相关方结算凭证(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填写如何确保供应商数据质量);其他方式(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详细描述)。测量设备(适用于数据获取方式来源于实测值)数据记录频次数据缺失时的处理方式数据获取负责部门监测设备及型号监测设备及型号监测设备及型号监测设备及型号监测设备及型号886DB11/T1782—202014废弃物种类14W废弃物的处置量CW废弃物碳含量;FW废弃物中矿物碳在碳总量中的比例Ƞ废弃物焚烧炉的燃烧效率废弃物种类2W废弃物的处置量CW废弃物碳含量;FW废弃物中矿物碳在碳总量中的比例Ƞ废弃物焚烧炉的燃烧效率1如果报告数据是由若干个参数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出,需要填写计算公式以及计算公式中的每一个参数的获取方式。2填报时请列明具体的燃料名称,同一燃料品种仅需填报一次;如果有多个设施消耗同一种燃料,请在“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中对“消耗量”、“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含碳量”、“含碳量”“碳氧化率”等参数进行详细描述,不同设施的同一燃料相关信息应分别列明。3填报时列明具体的燃料名称。4填报时请列明具体的废弃物名称。多于一种的情况,在表格中自行添加行。887DB11/T1782—202015E生产信息中相关参数的确定方式参数单位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1选取以下获取方式:实测值(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写明具体方法和标准);默认值(如是,请填写具体数值);相关方结算凭证(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填写如何确保供应商数据质量);其他方式(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详细描述)。测量设备(适用于数据获取方式来源于实测值)数据记录频次数据缺失时的处理方式数据获取负责部门监测设备及型号监测设备安装位置监测频次监测设备精度规定的监测设备校准频次年产值主营产品产量废弃物的预处置部分的耗电量1如果报告数据是由若干个参数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出,需要填写计算公式以及计算公式中的每一个参数的获取方式。888DB11/T1782—202016F数据内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相关规定至少包括如下内容:-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负责机构和人员、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周期和时间节点等;负责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的专职人员指定情况;-二氧化碳排放源活动数据及排放因子获取的相应要求;-计量器具、检测设备和监测仪表的维护管理要求;-二氧化碳数据记录管理要求;-二氧化碳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如不能全部描述可增加附件说明)填报人:填报时间:内部审核人:审核时间:填报单位盖章889DB11/T1782—202017附录C(规范性)报告格式模板ⅩⅩⅩ二氧化碳排放报告水泥制造业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890DB11/T1782—202018本报告主体核算了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填写了以下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单位)基本情况二、二氧化碳排放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本报告主体对本报告的真实性负责。法人(签字):年月日891DB11/T1782—202019表C.1报告单位基本信息企业名称所属行业行业代码组织机构代码企业注册地址北京市区镇(乡、街道)村(路、小区)企业办公地址北京市区镇(乡、街道)村(路、小区)法定代表人电话传真通信地址邮编单位分管领导电话传真单位碳排放管理机构名称负责人电话手机电子邮件传真联系人电话手机电子邮件传真通信地址邮编企业主要的产品或服务核算和报告边界核算和报告边界变化表C.2二氧化碳排放量汇总表二氧化碳排放明细二氧化碳排放量(CO2)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化石燃料燃烧的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排放量消耗外购电力对应的排放量表C.3报告主体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A序号B燃料品种C消耗量(t或104Nm3)D低位发热量(GJ/T或GJ/104Nm3)E(=C×D)燃料热量(GJ)F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G碳氧化率(%)HCO2与碳分子量比J(=F×G×H)排放因子(tCO2/GJ)K(=E×J)CO2排放(tCO2)1无烟煤44/122一般烟煤44/123燃料油44/124汽油44/125柴油44/127其他44/12合计--注1:其他能源请注明是什么能源品种。注2:小数点后保留2位。892DB11/T1782—202020表C.4报告主体不含替代原料的水泥生产工业过程排放熟料产量(吨)年熟料CaO平均含量(%)年熟料MgO含量(%)排放因子(tCO2/t)排放量计算(tCO2)表C.5含替代原料的水泥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熟料产量(吨)生料石灰石中CaO平均含量(%)生料石灰石中MgO平均含量(%)生料中石灰石含量(%)生料烧失量(%)排放因子(tCO2/t)排放量计算(tCO2)表C.6报告主体消耗外购电力二氧化碳排放企业消耗外购电量(MWh)排放系数(tCO2/MWh)排放量(tCO2)表C.7报告主体化石燃料月消耗量序号燃料品种单位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年消耗量1无烟煤t2一般烟煤t3燃料油t4汽油t5柴油t6其他t或104Nm3表C.8重点排放设施化石燃料月消费量序号燃料品种单位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年消耗量1无烟煤t2一般烟煤t3燃料油t4汽油t5柴油t6其他t或104Nm3893DB11/T1782—202021注:每个重点排放设施填一张表表C.9其他生产信息年产值(万元)主营产品1名称主营产品1产量(万吨)主营产品2名称主营产品2产量(万吨)协同处置废弃物量(万吨)表C.10协同处置废弃物信息部分名称数据数值说明水泥企业协同处置废弃物部分1协同处置的废弃物的种类说明(按照大类统计说明)2协同处置的该种废弃物的数量(万吨)3废弃物的预处置部分的耗电量(MWh)表C.11报告真实性声明声明本排放报告完整和真实。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本单位愿负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特此声明。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单位盖章)年月日894DB11/T1782—202022参考文献[1]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2006),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北京市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2020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95ICS13.020.10CCSZ04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1781—2020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电力生产业RequirementsforcarbondioxideemissionaccountingandreportingPowergenerationenterprises2020-12-24发布2021-01-01实施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896897DB11/T1781—2020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核算和报告范围.....................................................................25核算步骤与方法.....................................................................26数据质量管理.......................................................................67报告要求...........................................................................6附录A(规范性)相关参数推荐值..................................................8附录B(规范性)监测计划........................................................9附录C(规范性)报告格式模板...................................................16参考文献......................................................................22898DB11/T1781—2020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工程咨询公司、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北京节能技术监测中心、北京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钟良、王红梅、秦波、邱大庆、李贺风、于凤菊、陈梅倩、武杰、陈操操、黄友旺、李文明、蒋历民、金丽丽、张金花、高艳荣、徐天金。899DB11/T1781—20201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电力生产业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电力生产业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范围、核算步骤与方法、数据质量管理、报告要求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电力生产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12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474煤样的制备方法GB/T476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GB/T11062天然气发热量、密度、相对密度和沃泊指数的计算方法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DL/T567.8燃油发热量的测定GB/T31250.1-2015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1部分:发电企业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报告主体reportingentity具有二氧化碳排放行为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3.2重点排放设施keyemissionfacility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于5000吨(含)或占报告主体年度排放量大于20%(含)的排放设施。3.3活动数据activitydata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的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表征值。3.4900DB11/T1781—20202排放因子emissionfactor表征单位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二氧化碳排放的系数。3.5碳氧化率carbonoxidationrate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中被完全氧化的百分比。4核算和报告范围4.1概述4.1.1报告主体应核算和报告其生产系统的固定设施和移动设施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生产系统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4.1.2报告主体除了电力生产活动外,还存在其他二氧化碳排放的活动,则应按照其他相关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进行核算,并汇总报告。4.2核算边界4.2.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报告主体所涉及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包括天然气、燃油、煤炭等化石燃料(包括发电用燃料、辅助燃油与搬运设备用油等)在各种类型的固定或移动燃烧设备中发生氧化燃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于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其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仅统计化石燃料(如燃油)的二氧化碳排放。4.2.2脱硫过程排放脱硫过程排放是指燃煤机组采用脱硫剂(碳酸盐)分解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4.2.3消耗外购电力产生的排放报告主体消耗外购电力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5核算步骤与方法5.1核算步骤报告主体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a)确定核算边界和排放源;b)收集活动数据;c)确定排放量计算方法;d)选择和获取排放因子数据;e)分别计算化石燃料燃烧、脱硫过程和消耗外购电力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f)汇总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量;g)收集并报告供电量、供热量等其他生产信息。5.2核算方法5.2.1排放总量901DB11/T1781—20203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等于核算边界内化石燃料燃烧排放、脱硫过程排放和消耗外购电力产生的排放之和,按公式(1)计算:外购电过程燃烧EEEE..........................(1)式中:E——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燃烧——报告主体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过程——报告主体脱硫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外购电——报告主体消耗外购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5.2.2化石燃料燃烧排放5.2.2.1计算公式报告主体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种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之和,按公式(2)计算:n1ii(iEFADE)燃烧.....................(2)式中:AD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数据,单位为吉焦(GJ);EFi——第i种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2/GJ);i——化石燃料类型代号。5.2.2.2活动数据5.2.2.2.1计算公式化石燃料燃烧的活动数据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种燃料的消耗量与平均低位发热量的乘积,按公式(3)计算:iiiFCNCVAD................................(3)式中:NCV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对固体和液体化石燃料,单位为吉焦/吨(GJ/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吉焦每万标准立方米(GJ/104Nm3);FC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单位为吨(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万标准立方米(104Nm3)。5.2.2.2.2化石燃料消耗量固定设施的燃气、燃煤的消耗量需连续测量,每天记录,燃煤、燃气的年消耗量由基于每天的消耗量汇总得到;燃油的消耗量需测量每次使用的燃油量,燃油年消耗量由基于每次的消耗量计算得到。化石燃料的消耗量获取过程所用的测量器具应符合GB17167的相关要求。5.2.2.2.3低位发热量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量优先采用实测值。902DB11/T1781—20204燃气应测量进入锅炉的天然气的低位发热量。燃气低位发热量的测量应符合国家相应规定,具体测量方法和实验室及设备仪器标准应符合GB/T11062的相关规定。燃气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应每月或每批次测量。如果某月有多于一次的实测数据,应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月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数值。无实测时也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测试报告中的数据,或采用本标准附录A表A.1规定的各燃料品种对应的推荐值,各个核算年度数据获取方式和数据源应一致。燃油低位发热量的测量方法和实验室及设备仪器标准应符合DL/T567.8的相关规定,燃油的低位发热量按每批次测量,或采用与供应交易结算合同中的年度平均低位发热量,燃油年平均低位发热量由每批次燃油平均低位发热量加权平均计算得到,其权重为每批次燃油消耗量。燃煤低位发热量的具体测量方法应符合GB/T213的相关规定。燃烧的煤在入炉之前均需测量其低位发热量。入炉煤的低位发热量,应按国标方法每天至少做一次由三班混制而成综合样品的工业分析,以当日的三班综合煤样的实测发热量和三班平均的全水分所换算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作为燃料的低位发热量。生物质混合燃料发电机组以及垃圾焚烧发电机组中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应参考上述燃煤、燃油、燃气机组的低位发热量测量和计算方法。不具备相关的测量条件的可以使用燃料供应商提供的数值,燃料供应商提供的低位发热量应按上述标准和频次测量,并提供相关证据。以上数据均无法获得的,可采用附录A附表A.1的推荐值。5.2.2.3排放因子5.2.2.3.1计算公式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按公式(4)计算:1244iiiOFCCEF...................................(4)式中:CCi——第i种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每吉焦(tC/GJ);OFi——第i种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以%表示;4412——二氧化碳与碳的相对分子量之比。5.2.2.3.2单位热值含碳量对于燃煤的重点排放设施,应每月确定燃料单位热值含碳量。对于燃煤机组,应每天采集缩分样品,每月的最后一天将该月的每天获得的缩分样品混合,确定月入炉煤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具体测量标准应符合GB/T476。重点排放设施的年平均单位热值含碳量等于该排放设施每月测量的单位热值含碳量的加权平均,其权重是该设施每月消费的燃料量。燃气和燃油的单位热值含碳量采用附录A表A.1的推荐值。对于生物质混合燃料发电机组以及垃圾焚烧发电机组中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应参考上述单位热值含碳量的测量和计算方法。5.2.2.3.3碳氧化率燃煤机组的碳氧化率,按公式(5)计算:310/-1煤煤煤除尘灰灰渣渣煤CCNCVFCCGCGOF..............................(5)式中:OF煤——燃煤的碳氧化率,以%表示;903DB11/T1781—20205G渣——全年的炉渣产量,单位为吨(t);C渣——炉渣的平均含碳量,以%表示;G碳——飞灰的平均含碳量,单位为吨(t);AFH——飞灰的平均含碳量,以%表示;η除尘——除尘系统平均除尘效率,以%表示;FC煤——燃煤的消耗量,单位为吨(t);NCV煤——燃煤的平均低位发热量,单位为吉焦每吨(GJ/t);CC煤——燃煤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每吉焦(tC/GJ)。燃气和燃油的碳氧化率采用附录A表A.1的推荐值。对于生物质混合燃料发电机组以及垃圾焚烧发电机组中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应参考上述碳氧化率的测量和计算方法。5.2.3脱硫过程排放5.2.3.1计算公式对于燃煤机组,应考虑脱硫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按公式(6)计算:kkkEFCAL过程E................................(6)式中:CALk——第k种脱硫剂中碳酸盐消耗量,单位为吨(t);EFk——第k种脱硫剂中碳酸盐的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吨(tCO2/t);K——脱硫剂类型。5.2.3.2活动数据脱硫剂中碳酸盐年消耗量,按公式(7)计算:mkmkykIB,,CAL................................(7)式中:CALk,y——脱硫剂中碳酸盐在全年的消耗量,单位为吨(t);Bk,m——脱硫剂在全年某月的消耗量,单位为吨(t);Ik——脱硫剂中碳酸盐含量;y——核算和报告年;m——核算和报告年中的某月。脱硫过程所使用的脱硫剂(如石灰石等)的消耗量可通过每批次或每天测量值加和得到,记录每个月的消耗量。若企业没有进行测量或者测量值不可得时可使用结算发票替代。脱硫剂中碳酸盐含量取缺省值90%。5.2.3.3排放因子脱硫过程排放因子,按公式(8)计算:TREFtkk,EF..................................(8)式中:EFk,t——完全转化时脱硫过程的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吨(tCO2/t);TR——转化率,以%表示,脱硫过程的转化率取100%。904DB11/T1781—20206完全转化时脱硫过程的排放因子可采用附录A附表A.2的推荐值。5.2.4消耗外购电力产生的排放5.2.4.1计算公式消耗外购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9)计算:电外购电外购电EFADE...................................(9)式中:AD外购电——报告主体核算和报告年度内消耗外购电力的电量,单位为兆瓦时(MWh);EF电——电网年均供电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兆瓦时(tCO2/MWh)。5.2.4.2活动数据报告主体消耗外购电力的活动数据以发电企业电表记录的读数为准,如果没有,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电费发票或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5.2.4.3排放因子电力排放因子,采用主管部门最新发布的数据或采用附录A表A.3的推荐值。6数据质量管理报告主体应加强二氧化碳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a)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负责机构和人员、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周期和时间节点等;指定专职人员负责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b)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源一览表,对于排放源的活动数据获取提出相应的要求;c)对现有监测条件进行评估,按照附录B制定监测计划并严格执行,定期对计量器具、检测设备和监测仪表进行维护管理,并记录存档。不断提高自身对活动数据及排放因子等参数的监测能力;d)建立健全二氧化碳数据记录管理体系,包括数据来源,数据获取时间以及相关责任人等信息的记录管理;e)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定期对二氧化碳排放数据进行交叉校验,对可能产生的数据误差风险进行识别,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7报告要求7.1报告主体基本信息报告主体基本信息应包括主体名称、单位性质、报告年度、所属行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填报人负责人和联系人信息等,见附录C表C.1。7.2二氧化碳排放量905DB11/T1781—20207报告主体应按附录C表C.2报告年度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并按附录C表C.3~表C.5分别报告化石燃料燃烧、脱硫过程和消耗外购电力所产生的排放量。此外,还宜报告其他重点说明的问题,如:生物质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固碳产品隐含碳对应的排放等。7.3活动数据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按照附录C中表C.3~表C.7的格式要求,报告其在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活动数据,包括报告主体在报告年度内生产所使用的各种化石燃料消耗量、碳酸盐消耗量和相应的低位发热量和外购电量。报告主体如果除提供电力生产业产品或服务活动外,还存在其他生产活动,并存在本标准未涵盖的二氧化碳排放环节,则应按照其它相关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报告其活动数据及来源。7.4排放因子及来源采用实测值的应按月报告排放设施所使用的化石燃料单位热值含碳量。报告主体应按照附录C中表C.3~表C.7的格式要求,报告其在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种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数据、碳酸盐排放因子和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等数据,并说明这些数据的来源。报告主体如果除提供电力生产业产品或服务活动外,还存在其他生产活动,并存在本标准未涵盖的二氧化碳排放环节,则应参考其它相关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报告其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7.5其他生产信息报告主体应按照附录C中表C.8的格式要求,报告其在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其他生产信息,包括发电量、总供电量、总供热量、单个机组供电量及供热量、发电机组供热比、供热煤耗、供热气耗。7.6真实性说明报告主体应参照附录C中表C.9的格式就报告真实性做书面声明。906DB11/T1781—20208附录A(规范性)相关参数推荐值相关参数推荐值见表A.1~表A.3。表A.1化石燃料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含碳量与碳氧化率推荐值燃料品种计量单位低位发热量(GJ/t,GJ/104Nm3)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燃料碳氧化率无烟煤t20.30427.49×10-385%一般烟煤t19.5726.18×10-385%燃料油t40.1921.10×10-398%汽油t44.818.90×10-398%柴油t43.3320.20×10-398%煤油t44.7519.60×10-398%液化石油气t47.3117.20×10-398%天然气104Nm3389.3115.30×10-399%炼厂干气t46.0518.20×10-398%石油焦t31.99827.50×10-398%其他油品t41.03120.00×10-398%注1:低位发热量来源于《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注2:单位热值含碳量来源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注3:燃料碳氧化率来源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表A.2碳酸盐排放因子推荐值碳酸盐排放因子(tCO2/t)CaCO30.440MaCO30.552Na2CO30.415BaCO30.223Li2CO30.596K2CO30.318SrCO30.298NaHCO30.524FeCO30.380表A.3电力排放因子推荐值能源名称单位推荐值购入电力tCO2/MWh0.604907DB11/T1781—20209AAB附录B(规范性)XXX监测计划A监测计划的版本及修订版本号修订(发布)内容修订(发布)时间备注B报告主体描述报告主体名称地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行业分类(按核算和报告指南分类)法定代表人姓名:电话:监测计划制定人姓名:电话:邮箱:报告主体简介1.单位简介(至少包括:成立时间、所有权状况、法人代表、组织机构图和厂区平面分布图)2.主营产品(至少包括:主营服务的名称及国民经济行业代码)3.主营产品生产流程(至少包括:每种产品的工艺流程图,并在图上标明二氧化碳排放设施。)908DB11/T1781—202010C核算边界和主要排放设施描述4.核算边界的描述5.主要排放设施5.1化石燃料燃烧设施5.1.1固定设施编号排放设施名称排放设施安装位置是否是重点排放设施备注说明5.1.2移动设施编号排放设施名称排放设施安装位置是否是重点排放设施备注说明5.2脱硫过程排放设施编号排放设施名称排放设施安装位置是否是重点排放设施备注说明5.3主要耗电设施编号排放设施名称排放设施安装位置是否是重点排放设施备注说明909DB11/T1781—202011D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确定方式D-1燃料燃烧排放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确定方式燃料种类单位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1选取以下获取方式:实测值(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写明具体方法和标准);默认值(如是,请填写具体数值);相关方结算凭证(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填写如何确保供应商数据质量);其他方式(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详细描述)。测量设备(适用于数据获取方式来源于实测值)数据记录频次数据缺失时的处理方式数据获取负责部门监测设备及型号监测设备安装位置监测频次监测设备精度规定的监测设备校准频次燃料种类1:天然气2FC1消耗量NCV1低位发热量CC1单位热值含碳量OF1碳氧化率燃料种类2:FC2消耗量910DB11/T1781—202012NCV2低位发热量CC2单位热值含碳量OF2碳氧化率重点排放设施燃料消耗量3设施1FC设施2FC……D-2过程排放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确定方式过程参数参数描述单位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选取以下获取方式:实测值(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写明具体方法和标准);默认值(如是,请填写具体数值);相关方结算凭证(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填写如何确保供应商数据质量);其他方式(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详细描述)。测量设备(适用于数据获取方式来源于实测值)数据记录频次数据缺失时的处理方式数据获取负责部门监测设备及型号监测设备安装位置监测频次监测设备精度规定的监测设备校准频次脱硫剂4________CAL脱硫剂中碳酸盐在全年的消耗量911DB11/T1781—202013EF脱硫剂中碳酸盐的排放因子B脱硫剂全年某月的消耗量I脱硫剂中碳酸盐含量D-3消耗外购电力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确定方式参数单位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选取以下获取方式:实测值(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写明具体方法和标准);默认值(如是,请填写具体数值);相关方结算凭证(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填写如何确保供应商数据质量);其他方式(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详细描述)。测量设备(适用于数据获取方式来源于实测值)数据记录频次数据缺失时的处理方式数据获取负责部门监测设备及型号监测设备安装位置监测频次监测设备精度规定的监测设备校准频次AD外购电消耗外购电力的电量MWhEF电电网年均供电排放因子tCO2/MWh1如果报告数据是由若干个参数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出,需要填写计算公式以及计算公式中的每一个参数的获取方式。2填报时请列明具体的燃料名称,同一燃料品种仅需填报一次;如果有多个设施消耗同一种燃料,请在“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中对“消耗量”、“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含碳量”、“含碳量”“碳氧化率”等参数进行详细描述,不同设施的同一燃料相关信息应分别列明。3填报时列明具体的燃料名称。4如果多于一种脱硫剂,请自行添加行。5如果报告数据是由若干个参数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出,需要填写计算公式以及计算公式中的每一个参数的获取方式。912DB11/T1781—202014E生产信息中相关参数的确定方式参数单位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5选取以下获取方式:实测值(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写明具体方法和标准);默认值(如是,请填写具体数值);相关方结算凭证(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填写如何确保供应商数据质量);其他方式(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详细描述)。测量设备(适用于数据获取方式来源于实测值)数据记录频次数据缺失时的处理方式数据获取负责部门监测设备及型号监测设备安装位置监测频次监测设备精度规定的监测设备校准频次京内发电量总供电量总供热量供热比供电煤耗(燃煤机组)供热煤耗(燃煤机组)供电气耗(燃气机组)供热气耗(燃气机组)913DB11/T1781—202015F数据内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相关规定至少包括如下内容:-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负责机构和人员、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周期和时间节点等;负责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的专职人员指定情况;-二氧化碳排放源活动数据及排放因子获取的相应要求;-计量器具、检测设备和监测仪表的维护管理要求;-二氧化碳数据记录管理要求;-二氧化碳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如不能全部描述可增加附件说明)填报人:填报时间:内部审核人:审核时间:填报单位盖章914DB11/T1781—202016附录C(规范性)报告格式模板XXX二氧化碳排放报告电力生产业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915DB11/T1781—202017本报告主体核算了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填写了以下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单位)基本情况二、二氧化碳排放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本报告主体对本报告的真实性负责。法人(签字):年月日916DB11/T1781—202018表C.1报告单位基本信息企业名称所属行业行业代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企业注册地址北京市区镇(乡、街道)村(路、小区)企业办公地址北京市区镇(乡、街道)村(路、小区)法定代表人电话传真通信地址邮编单位分管领导电话传真单位碳排放管理机构名称负责人电话手机电子邮件传真联系人电话手机电子邮件传真通信地址邮编单位主要产品或服务核算和报告边界核算和报告边界变化表C.2二氧化碳排放量汇总表二氧化碳排放明细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化石燃料燃烧的排放量脱硫过程产生的排放量消耗外购电力对应的排放量表C.3报告主体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A序号B燃料品种C消耗量(t或104Nm3)D低位发热量(GJ/t或GJ/104Nm3)E(=C×D)燃料热量(GJ)F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G碳氧化率(%)HCO2与碳分子量比J(=F×G×H)排放因子(tCO2/GJ)K(=E×J)CO2排放(tCO2)1无烟煤44/122一般烟煤44/123汽油44/124柴油44/125煤油44/126燃料油44/127液化石油气44/128炼厂干气44/129石油焦44/12917DB11/T1781—20201910其他油品44/1211天然气44/1212其他44/12合计--注1:其他能源请注明是什么能源品种。注2:小数点后保留2位。表C.4报告主体脱硫过程二氧化碳排放年度企业消耗碳酸盐量(t)排放系数(tCO2/t)排放量(tCO2)表C.5报告主体消耗外购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年度企业消耗外购电量(MWh)排放系数(tCO2/MWh)排放量(tCO2)表C.6_____号机组a_____燃料月消耗量燃料b单位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总计无烟煤t一般烟煤t褐煤t洗精煤t其他洗煤t煤制品t焦炭t焦炉煤气104Nm3其他煤气104Nm3汽油t柴油t燃料油t液化石油气t天然气104Nm3其它煤气104Nm3a报告单位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b报告单位有多个机组的自行复制表格。918DB11/T1781—202020表C.7_____号机组a_____燃料平均低位发热量燃料b单位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总计无烟煤GJ/t一般烟煤GJ/t褐煤GJ/t洗精煤GJ/t其他洗煤GJ/t煤制品GJ/t焦炭GJ/t焦炉煤气GJ/104Nm3其他煤气GJ/104Nm3汽油GJ/t柴油GJ/t燃料油GJ/t液化石油气GJ/t天然气GJ/104Nm3其它煤气GJ/104Nm3a报告单位应自行添加未在表中列出但企业实际消耗的其他能源品种;b报告单位有多个机组的自行复制表格。表C.8其他生产信息总供电量(MWh)燃煤机组供电量(MWh)1#燃煤机组供电量(MWh)2#燃煤机组供电量(MWh)N#燃煤机组供电量(MWh)(多于2台时自行添加行,并逐个填写机组供电量)燃气机组供电量(MWh)1#燃气机组供电量(MWh)2#燃气机组供电量(MWh)#燃气机组供电量(MWh)N#燃气机组供电量(MWh)(多于2台时自行添加行,并逐个填写机组供电量)919DB11/T1781—202021表C.8其他生产信息(续)总供热量(TJ)燃煤机组供热量(TJ)燃气机组供热量(TJ)燃煤热水炉供热量(TJ)燃气热水炉供热量(TJ)燃煤机组供热比(%)1#燃煤机组供热比(%)2#燃煤机组供热比(%)N#燃煤机组供热比(%)(多于2台时自行添加行,并逐个填写机组供热比)燃气机组供热比(%)1#燃气机组供热比(%)2#燃气机组供热比(%)N#燃气机组供热比(%)(多于2台时自行添加行,并逐个填写机组供热比)燃煤机组供电煤耗(kg/MWh)燃煤机组供热煤耗(g/MJ)燃气机组供电气耗(104Nm3/MWh)燃气机组供热气耗(104Nm3/GJ)企业的京内发电量(MWh)表C.9报告真实性声明声明本排放报告完整和真实。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本单位愿负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特此声明。法人代表(或授权代表)(签字/签章)(企业/单位盖章)年月日920DB11/T1781—202022参考文献[1]北京市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核算和报告指南(2020版)[2]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06年)[3]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7年)[4]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5]中国2008年温室气体清单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21ICS13.020.10CCSZ04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1783—2020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石油化工生产业RequirementsforcarbondioxideemissionaccountingandreportingPetrochemical-enterprises2020-12-24发布2021-01-01实施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922923DB11/T1783—2020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核算和报告范围.....................................................................25核算步骤与方法.....................................................................26数据质量管理.......................................................................87报告要求...........................................................................9附录A(规范性)相关参数推荐值.................................................10附录B(规范性)监测计划.......................................................14附录C(规范性)报告格式模板...................................................27参考文献............................................................................34924DB11/T1783—2020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国瑞沃德(北京)低碳经济技术中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北京环境交易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白卫国、王健夫、李永亮、王树茂、李春梅、程伟、李淼、龚娟、蒋习梅、冯超、杜恋、贾秋淼、孙大利、饶淑玲、马雅利。925DB11/T1783—20201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石油化工生产业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石油和化工生产业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范围、核算步骤与方法、数据质量管理、报告要求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石油加工、基础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3286.1石灰石、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氧化钙量和氧化镁量的测定GB/T3286.9石灰石、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二氧化碳量的测定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SH/T0656石油产品及润滑剂中碳、氢、氮测定法(元素分析仪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报告主体reportingentity具有二氧化碳排放行为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3.2重点排放设施keyemissionfacility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于5000吨(含)或占报告主体年度排放量大于20%(含)的排放设施。3.3活动数据activitydata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的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表征值。3.4排放因子emissionfactor926DB11/T1783—20202表征单位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系数。3.5碳氧化率carbonoxidationrate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中被完全氧化的百分比。4核算和报告范围4.1概述4.1.1报告主体应核算和报告其生产系统的固定设施和移动设施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生产系统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4.1.2报告主体除了石油化工生产外,还存在其他二氧化碳排放的活动,则应按照其他相关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进行核算,并汇总报告。4.2核算边界4.2.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包括燃油、燃气等化石燃料在各种类型的固定设施或移动设施中与氧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4.2.2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指化石燃料和其它碳氢化合物用作原材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碳酸盐使用过程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包括催化剂烧焦过程、制氢工艺过程、环氧乙烷、醋酸乙烯和乙烯裂解等生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4.2.3消耗外购电力产生的排放报告主体消耗外购电力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报告主体向居民转供电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不纳入核算和报告范围。4.2.4消耗外购热力产生的排放报告主体消耗外购热力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5核算步骤与方法5.1核算步骤报告主体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核算与报告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a)确定核算边界和排放源;b)收集活动数据;c)确定排放量计算方法;d)选择和获取排放因子数据;927DB11/T1783—20203e)分别计算化石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消耗外购电力和消耗外购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f)汇总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量;g)收集并核算原油和燃料油加工量、乙烯、丙烯及其它化工产品产量等生产数据。5.2核算方法5.2.1排放总量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等于核算边界内化石燃料燃烧、生产过程、消耗外购电力和消耗外购热力产生的排放量之和,按公式(1)计算:EEEEE燃烧工业生产过程外购电外购热..........................(1)式中:E——报告主体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燃烧E——报告主体的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工业生产过程——报告主体的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外购电——报告主体消耗外购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外购热——报告主体消耗外购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5.2.2化石燃料燃烧排放5.2.2.1计算公式报告主体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种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之和,按公式(2)计算:niiiEFAD燃烧E..................................(2)式中:iAD-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数据,单位为吉焦(GJ);iEF-第i种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2/GJ);i—化石燃料类型代号。5.2.2.2活动数据5.2.2.2.1计算公式化石燃料燃烧的活动数据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种燃料的消耗量与平均低位发热量的乘积,按公式(3)计算:iiiFCNCVAD...................................(3)式中:iNCV—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单位为吉焦每吨(GJ/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吉焦每万标准立方米(GJ/104Nm3);928DB11/T1783—20204iFC——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单位为吨(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万标准立方米(104Nm3)。5.2.2.2.2化石燃料消耗量化石燃料消耗量应根据报告主体能源消费台帐或统计报表来确定。燃料消耗量测量仪器应符合GB17167的相关规定。重点排放设施的燃料消耗量应单独测量和记录。5.2.2.2.3低位发热量报告主体开展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实测的,应符合GB/T384、GB/T22723等相关标准要求;不具备实测条件的报告主体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符合上述标准的实测数据。如上述两种要求都不具备,其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应采用附录A表A.1的推荐值。低位发热量应单独测量和记录,对天然气、炼厂干气等气体燃料,每月进行一次检测,取算术平均值作为低位发热量;对油品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测,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油品的低位发热量。供应商提供的数据应符合上述测量频次要求。5.2.2.3排放因子5.2.2.3.1计算公式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的排放因子按公式(4)计算:1244iiiOFCCEF..................................(4)式中:iCC——第i种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每吉焦(tC/GJ);iOF——第i种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以%表示;4412——二氧化碳与碳的相对分子量之比。5.2.2.3.2单位热值含碳量应采用附录A表A.1的推荐值。5.2.2.3.3碳氧化率应采用附录A表A.1的推荐值。5.2.3工业生产过程排放5.2.3.1计算公式工业生产过程各工序排放汇总按公式(5)计算:+催化剂间歇烧焦天然气制氢乙烯裂解催化剂连续烧焦环氧乙炔等产品生产过程碳酸盐工业生产程使过用EEEEEEE(5)5.2.3.2催化剂烧焦过程排放929DB11/T1783—202055.2.3.2.1催化剂连续烧焦过程排放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6)计算:14412催化剂连续烧焦mEMCCFOF...........................(6)式中:MC——催化剂烧焦量,单位为吨(t);CF——催化剂结焦的平均含碳量,单位为吨碳/吨焦(tC/t)OF——烧焦过程碳氧化率,以%表示。以报告主体台帐或统计报表为依据获取报告年度的催化剂烧焦量、催化剂结焦的平均含碳量、烧焦过程碳氧化率。5.2.3.2.2催化剂间歇烧焦工艺排放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7)计算:0,0,1,11,1-T44(-1-T12催化剂间歇烧焦)mmmmmmECLTTOF....................(7)式中:mCL——在整个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待再生的催化剂量,单位为吨(t);0,mT——催化重整装置再生前催化剂上的含碳率,以%表示;1,mT——催化重整装置再生后催化剂上的含碳率,以%表示;OF——烧焦过程碳氧化率,以%表示。以报告主体台帐或统计报表为依据获取报告年度待再生催化剂的质量、再生前催化剂的碳含率、再生后催化剂的含碳率、烧焦过程碳氧化率。5.2.3.3天然气制氢工艺过程排放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8)计算:天然气制氢EAF....................................(8)式中:A—制氢工艺的氢气产量,单位为万标准立方米(104Nm3);F—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万标准立方米(tCO2/104Nm3)。以报告主体台帐或统计报表为依据获取氢气产品产量。排放因子可采用推荐值:4.736吨二氧化碳每万标准立方米(tCO2/104Nm3)氢气产品。5.2.3.4环氧乙烷、醋酸乙烯等产品生产排放过程采用碳质量平衡法计算环氧乙烷、醋酸乙烯等产品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量,见公式(9):1144()()12环氧乙烷等产品生产过程JKjjkkjkEYLYCPPC..................(9)式中:j——此工艺生产活动投入物类型代号;930DB11/T1783—20206J——此工艺生产活动投入物种类数量;jYL——第j种原料用量,单位为吨(t);jYC——第j种原料的碳含量,以%表示;k——此工艺生产活动的产品种类;kP——第k种产品产量,单位为吨(t);kPC——第k种产品的碳含量,以%表示;K——此工艺生产活动产品数量。以报告主体台帐或统计报表为依据获取原料用量、各产品产量,各原料的碳含量百分比采用附录A表A.1的推荐值计算,各产品的碳含量百分比采用附录A表A.2的推荐值。5.2.3.5乙烯裂解装置生产过程排放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10)计算:24()19.7710乙烯裂解wgCOCOEQTConCon....................(10)式中:wgQ——炉管烧焦尾气平均流量,需折算成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单位为标立方米每小时(Nm3/h);T——在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累计烧焦时间,单位为小时(h);2COCon——乙烯裂解装置炉管烧焦过程中尾气中二氧化碳的平均体积浓度,以%表示;COCon——乙烯裂解装置炉管烧焦尾气中一氧化碳的平均体积浓度,以%表示。炉管烧焦尾气的平均流量wgQ根据报告主体尾气监测气体流量计获取,尾气中二氧化碳及一氧化碳平均浓度根据尾气监测系统气体成分分析仪获取,年累计烧焦时间T根据报告主体台帐或统计报表的生产原始记录获取。5.2.3.6碳酸盐使用过程分解产生的排放5.2.3.6.1计算公式碳酸盐使用过程产生排放根据每种碳酸盐的使用量及其排放因子按公式(11)计算:,,,()碳酸盐使用ijijijjEADEFPUR..........................(11)式中:i——第i个核算单元;j——单位碳酸盐种类,如果实际使用的是多种碳酸盐组成的混合物,应分别考虑每种碳酸盐的种类;,ijAD——第i个核算单元的碳酸盐j用于原料、助熔剂、脱硫剂等的总消费量,单位为吨(t);931DB11/T1783—20207,ijEF——第i个核算单元的碳酸盐j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吨碳酸盐(tCO2/t碳酸盐);,ijPUR——第i个核算单元的碳酸盐j以质量分数表示的纯度,以%表示。5.2.3.6.2活动数据每种碳酸盐的总消费量等于用作原料、助熔剂、脱硫剂等的消费量之和,应分别根据企业台帐或统计报表来确定,不包括碳酸盐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碳酸氢盐或CO32-发生转移而未产生二氧化碳的部分。5.2.3.6.3排放因子报告主体可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定期检测碳酸盐的纯度或化学组成,并根据碳酸盐化学组成、分子式及CO32-的数目计算得到碳酸盐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碳酸盐化学组分的检测应符合GB/T3286.1、GB/T3286.9等标准。报告主体也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数据或参考。一些常见碳酸盐的排放因子还可以直接采用附录A表A.3的推荐值。5.2.4消耗外购电力产生的排放5.2.4.1计算公式消耗外购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12)计算:EADEF电外购电外购电...............................(12)式中:AD外购电——报告主体核算和报告年度内消耗外购电力数量,单位为兆瓦时(MWh);电EF——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兆瓦时(tCO2/MWh)。5.2.4.2活动数据报告主体核算和报告年度内消耗的外购电力,活动数据以报告主体的电表记录的读数为准,也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电费发票或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5.2.4.3排放因子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采用主管部门最新发布的数据或采用附录A表A.6的推荐值。5.2.5消耗外购热力产生的排放5.2.5.1计算公式消耗外购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13)计算:EADEF热外购热外购热...........................(13)式中:AD外购热——报告主体核算和报告年度内消耗外购热力消耗量,单位为吉焦(GJ);932DB11/T1783—20208热EF——热力供应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2/GJ)。5.2.5.2活动数据报告主体核算和报告年度内消耗的外购热力,活动数据以报告主体的热量表记录的读数为准,也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热力费发票或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以质量为单位计量的热水和蒸汽分别采用公式(14)、(15)和(16)进行转换计算。蒸汽热水外购热DADADA...............................(14)式中:以质量单位计量的热水可按公式(17)转换为热量单位:3W101868.420aWTMAD热水.........................(15)式中:AD热水——热水热量,单位为吉焦(GJ);Maw——热水质量,单位为吨(t);Tw——热水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20——常温水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4.1868——水在常温常压下的比热,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每摄氏度(kJ/(kg·℃))。以质量单位计量的蒸汽可按公式(18)转换为热量单位:3stst蒸汽1074.83aEnMAD.........................(16)式中:AD蒸汽——蒸汽的热量,单位为吉焦(GJ);Mast——蒸汽的质量,单位为吨(t);Enst——蒸汽所对应的温度、压力下每千克蒸汽的热焓,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的热焓宜参考附录A表A.4和A.5。83.74——标准大气压下20摄氏度水的焓值,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5.2.5.3排放因子热力供应排放因子,采用主管部门最新发布的数据或采用附录A表A.6的推荐值。6数据质量管理报告主体应加强碳排放单位二氧化碳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a)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负责机构和人员、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周期和时间节点等;指定专职人员负责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b)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源一览表,对于排放源的活动数据获取提出相应的要求;c)对现有监测条件进行评估,按照附录B制定监测计划并严格执行;定期对计量器具、检测设备和监测仪表进行维护管理,并记录存档;d)建立健全二氧化碳数据记录管理体系,包括数据来源,数据获取时间以及相关责任人等信息的记录管理;933DB11/T1783—20209e)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定期对二氧化碳排放数据进行交叉校验,对可能产生的数据误差风险进行识别,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7报告要求7.1报告主体基本信息报告主体基本信息应包括报告主体名称、单位性质、报告年度、所属行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填报负责人和联系人信息等,见附录C表C.1。7.2二氧化碳排放量报告主体应按附录C表C.2报告年度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并按照表C.3~表C.12分别报告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消耗外购的电力和热力所对应的排放量。7.3活动数据及来源报告主体应按照附录C表C3~表C.12的格式要求,报告其在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活动数据,包括报告主体在报告年度内生产所使用的各种化石燃料消耗量和相应的低位发热量、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原料消耗量、外购电量和外购热量等。报告主体如果除提供石油化工产品或服务活动外,还存在其他生产活动,并存在本标准未涵盖的二氧化碳排放环节,则应按照其它相关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报告其活动数据及来源。7.4排放因子及来源报告主体应按照附录C表C.3~表C.11的格式要求,报告其在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排放因子数据,包括报告主体在报告期内生产所使用的各种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数据、过程中的排放因子、电力与热力排放因子。报告主体如果除提供石油化工产品或服务活动外,还存在其他生产活动,并存在本标准未涵盖的二氧化碳排放环节,则应按照其它相关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报告其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7.5生产经营服务信息报告主体应按照附录C表C.13~表C.14格式要求填写生产经营服务补充数据信息。7.6真实性声明报告主体应按附录C附表C.15的格式就报告真实性做书面声明。934DB11/T1783—202010AA附录A(规范性)相关参数推荐值相关参数推荐值见表A.1~表A.6。表A.1常见化石燃料特性参数推荐值燃料品种计量单位低位发热量(GJ/t,GJ/104Nm3)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燃料碳氧化率原油t42.6220.1×10-398%汽油t44.818.9×10-398%柴油t43.3320.2×10-398%煤油t44.7519.6×10-398%燃料油t40.1921.1×10-398%液化石油气t47.3117.2×10-398%炼厂干气t46.0518.2×10-398%石油焦t31.99827.5×10-398%其他油品t41.03120.0×10-398%天然气104Nm3389.3115.3×10-399%表A.2常见化工产品的含碳量推荐值产品名称含碳量(tC/t)乙腈0.5852丙烯腈0.6664丁二烯0.888炭黑0.970乙炔0.923乙烯0.856二氯乙烷0.245环氧乙烷0.545氰化氢0.4444甲烷0.749乙烷0.856丙烷0.817丙烯0.8563氯乙烯单体0.384注:数据来源于GB/T32150-2015,表B.2。表A.3常见碳酸盐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推荐值935DB11/T1783—202011碳酸盐排放因子CaCO30.4397MgCO30.5220Na2CO30.4149NaHCO30.5237FeCO30.3799MnCO30.3829BaCO30.2230Li2CO30.5955K2CO30.3184SrCO30.2980CaMg(CO3)20.4773注:数据来源于GB/T32150-2015,表B.3。表A.4饱和蒸汽热焓表压力(MPa)温度(℃)焓(kJ/kg)压力(MPa)温度(℃)焓(kJ/kg)0.0016.982513.81.00179.882777.00.00217.512533.21.10184.062780.40.00324.102545.21.20187.962783.40.00428.982554.11.30191.602786.00.00532.902561.21.40195.042788.40.00636.182567.11.50198.282790.40.00739.022572.21.60201.372792.20.00841.532576.71.40204.302793.80.00943.792580.81.50207.102795.10.01045.832584.41.90209.792796.40.01554.002598.92.00212.372797.40.02060.092609.62.20217.242799.10.02564.992618.12.40221.782800.40.03069.122625.32.60226.032801.20.04075.892636.82.80230.042801.70.05081.352645.03.00233.842801.90.06085.952653.63.50242.542801.30.07089.962660.24.00250.332799.40.08093.512666.05.00263.922792.80.09096.712671.16.00275.562783.30.1099.632675.77.00285.802771.40.12104.812683.88.00294.982757.5表A.4饱和蒸汽热焓表(续)936DB11/T1783—202012压力(MPa)温度(℃)焓(kJ/kg)压力(MPa)温度(℃)焓(kJ/kg)0.14109.322690.89.00303.312741.80.16113.322696.810.0310.962724.40.18116.932702.111.0318.042705.40.20120.232706.912.0324.642684.80.25127.432717.213.0330.812662.40.30133.542725.514.0336.632638.30.35138.882732.515.0342.122611.60.40143.622738.516.0347.322582.70.45147.922743.817.0352.262550.80.50151.852748.518.0356.962514.40.60158.842756.419.0361.442470.10.70164.962762.920.0365.712413.90.80170.422768.421.0369.792340.20.90175.362773.022.0373.682192.5表A.5过热蒸汽热焓表单位:kJ/kg温度(℃)压力(MPa)0.010.10.513571014202530000.10.51357.110.114.120.125.130104242.142.54344.946.948.851.755.661.366.170.82083.98484.384.886.788.690.493.297102.5107.1111.740167.4167.5167.9168.3170.1171.9173.6176.3179.8185.1189.4193.8602611.3251.2251.2251.9253.6255.3256.9259.4262.8267.8272276.1802649.3335335.3335.7337.3338.8340.4342.8346350.8354.8358.71002687.32676.5419.4419.7421.2422.7424.2426.5429.5434437.8441.61202725.42716.8503.9504.3505.7507.1508.5510.6513.5517.7521.3524.91402763.62756.6589.2589.5590.8592.1593.4595.4598602605.4603.116028022796.22767.3675.7676.9678679.2681683.4687.1690.2693.31802840.62835.72812.12777.3764.1765.2766.2767.8769.9773.1775.9778.72002879.32875.22855.52827.5853853.8854.6855.9857.7860.4862.8856.22202918.32914.728982874.9943.9944.4945.0946947.2949.3951.2953.12402957.42954.32939.92920.528231037.81038.01038.41039.11040.31041.51024.82602996.82994.12981.52964.82885.511351134.71134.31134.111341134.31134.82803036.530343022.93008.32941.828571236.71235.21233.51231.61230.51229.93003076.33074.13064.23051.32994.22925.42839.21343.71339.51334.61331.5132935031773175.33167.63157.73115.73069.23017.02924.22753.51648.41626.41611.34003279.432783217.832643231.63196.93159.73098.530042820.12583.22159.14203320.963319.683313.83306.63276.93245.43211.03155.983072.722917.022730.762424.7937DB11/T1783—202013表A.6电力和热力的排放因子推荐值名称单位推荐值电网供电排放因子tCO2/MWh0.604热力供应排放因子tCO2/GJ0.11938DB11/T1783—202014附录B(规范性)XXX监测计划A监测计划的版本及修订版本号修订(发布)内容修订(发布)时间备注B报告主体描述报告主体名称地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行业分类(按核算和报告指南分类)法定代表人姓名:电话:监测计划制定人姓名:电话:邮箱:939DB11/T1783—202015报告主体简介1.单位简介(至少包括:成立时间、所有权状况、法人代表、组织机构图和厂区平面分布图)2.主营产品(至少包括:主营服务的名称及国民经济行业代码)3.主营产品生产流程(至少包括:每种产品的工艺流程图,并在图上标明二氧化碳排放设施。)940DB11/T1783—202016C核算边界和主要排放设施描述4.核算边界的描述5.主要排放设施5.1化石燃料燃烧设施5.1.1固定设施编号排放设施名称排放设施安装位置是否是重点排放设施备注说明5.1.2移动设施编号排放设施名称排放设施安装位置是否是重点排放设施备注说明5.2主要工艺过程排放设施编号排放设施名称排放设施安装位置是否是重点排放设施备注说明5.3主要耗电设施编号排放设施名称排放设施安装位置是否是重点排放设施备注说明5.4主要耗热设施编号排放设施名称排放设施安装位置是否是重点排放设施备注说明941DB11/T1783—202017D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确定方式D-1燃料燃烧排放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确定方式燃料种类单位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1选取以下获取方式:实测值(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写明具体方法和标准);默认值(如是,请填写具体数值);相关方结算凭证(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填写如何确保供应商数据质量);其他方式(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详细描述)。测量设备(适用于数据获取方式来源于实测值)数据记录频次数据缺失时的处理方式数据获取负责部门监测设备及型号监测设备安装位置监测频次监测设备精度规定的监测设备校准频次燃料种类1:天然气2FC1消耗量NCV1低位发热量CC1单位热值含碳量OF1碳氧化率燃料种类2:FC2消耗量NCV2低位发热量CC2单位热值含碳量OF2碳氧化率重点排放设施燃料消耗量942DB11/T1783—202018设施1FC设施2FC……D-2过程排放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确定方式过程参数参数描述单位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选取以下获取方式:实测值(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写明具体方法和标准);默认值(如是,请填写具体数值);相关方结算凭证(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填写如何确保供应商数据质量);其他方式(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详细描述)。测量设备(适用于数据获取方式来源于实测值)数据记录频次数据缺失时的处理方式数据获取负责部门监测设备及型号监测设备安装位置监测频次监测设备精度规定的监测设备校准频次一、催化剂连续烧焦过程排放MCh)催化剂烧焦量CF催化剂结焦的平均含碳量注1:填报时列明具体的燃料名称OF烧焦过程碳氧化率二、催化剂间歇烧焦工艺排放943DB11/T1783—202019CLm待再生的催化剂量To,m催化重整装置再生前催化剂上的碳含率Tl,m催化重整装置再生后催化剂上的碳含率OF烧焦过程碳氧化率三、天然气制氢工艺过程排放A制氢工艺的氢气产量F排放因子四、环氧乙烷、醋酸乙烯等产品生产排放过程原料中的碳YLj原料用量YCj原料的碳含量产品中的碳Pk产品产量PCk产品的碳含五、乙烯裂解装置生产过程排放Qwg炉管烧焦尾气平944DB11/T1783—202020均流量T累计烧焦时间Conco2乙烯裂解装置炉管烧焦过程中尾气中二氧化碳的平均体积浓度Conco乙烯裂解装置炉管烧焦尾气中一氧化碳的平均体积浓度六、碳酸盐使用过程分解产生的排放碳酸盐1:________ADi,j碳酸盐用于原料、助熔剂、脱硫剂等的总消费量tEFi,j碳酸盐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tCO2/t碳酸盐PURi,j碳酸盐以质量分数表示的纯度%D-3消耗外购电力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确定方式参数单位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选取以下获取方式:实测值(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写明具体方测量设备(适用于数据获取方式来源于实测值)数据记录频次数据缺失时的处理方式数据获取负责部门监测设备及型号监测设备安装位置监测频次监测设备规定的监测设备945DB11/T1783—202021法和标准);默认值(如是,请填写具体数值);相关方结算凭证(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填写如何确保供应商数据质量);其他方式(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详细描述)。精度校准频次AD外购电消耗外购电力的电量MWhEF电电网年均供电排放因子tCO2/MWhD-4消耗外购热力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确定方式参数单位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选取以下获取方式:实测值(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写明具体方法和标准);默认值(如是,请填写具体数值);相关方结算凭证(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填写如何确保供应商数据质量);其他方式(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详细描述)。测量设备(适用于数据获取方式来源于实测值)数据记录频次数据缺失时的处理方式数据获取负责部门监测设备及型号监测设备安装位置监测频次监测设备精度规定的监测设备校准频次946DB11/T1783—202022AD外购热消耗的外购热量GJEF热力热力供应的排放因子tCO2/GJ1如果报告中数据是由若干个参数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出,需要填写计算公式以及计算公式中每一个参数的获取方式。2填报时请列明具体的燃料名称,同一燃料品种仅需填报一次;如果有多个设施消耗同一种燃料,请在“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中对“消耗量”、“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含碳量”、“含碳量”、“碳氧化率”等参数进行详细描述,不同设施的同一燃料相关信息分别列明。E生产信息中相关参数的确定方式参数单位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选取以下获取方式:实测值(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写明具体方法和标准);默认值(如是,请填写具体数值);相关方结算凭证(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填写如何确保供应商数据质量);其他方式(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详细描述)。测量设备(适用于数据获取方式来源于实测值)数据记录频次数据缺失时的处理方式数据获取负责部门监测设备及型号监测设备安装位置监测频次监测设备精度规定的监测设备校准频次原油及原料油加工量原油加工能力原油及原料油加工率947DB11/T1783—202023乙烯产量丙烯产量______(化工产品名称)产量年产值注1:如果报告数据是由若干个参数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出,需要填写计算公式以及公式中每一个参数的获取方式。注2:多于一种化工产品,自行添加行。F数据内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相关规定至少包括如下内容:-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负责机构和人员、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周期和时间节点等;负责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的专职人员指定情况;-二氧化碳排放源活动数据及排放因子获取的相应要求;-计量器具、检测设备和监测仪表的维护管理要求;-二氧化碳数据记录管理要求;-二氧化碳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如不能全部描述可增加附件说明)填报人:填报时间:内部审核人:审核时间:填报单位盖章948949DB11/T1783—202027附录C(规范性)报告格式模板xxx二氧化碳排放报告石油化工生产业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950DB11/T1783—202028本报告主体核算了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填写了以下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单位)基本情况二、二氧化碳排放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本报告主体对本报告的真实性负责。法人(签字):年月日951DB11/T1783—202029表C.1报告单位基本信息企业名称所属行业行业代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企业注册地址北京市区镇(乡、街道)村(路、小区)企业办公地址北京市区镇(乡、街道)村(路、小区)法定代表人电话传真通信地址邮编单位分管领导电话传真单位碳排放管理机构名称负责人电话手机电子邮件传真联系人电话手机电子邮件传真通信地址邮编主要产品或服务核算和报告边界核算和报告边界变化表C.2二氧化碳排放量汇总表二氧化碳排放明细二氧化碳排放量(CO2)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化石燃料燃烧的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排放量消耗外购电力对应的排放量消耗外购热力对应的排放量表C.3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计算A序号B燃料品种C消耗量(t或104Nm3)D低位发热量(GJ/T或GJ/104Nm3)E(=C×D)燃料热量(GJ)F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G碳氧化率(%)HCO2与碳分子量比J(=F×G×H)排放因子(tCO2/GJ)K(=E×J)CO2排放(tCO2)1原油44/122汽油44/123柴油44/124煤油44/125燃料油44/126液化石油气44/127炼厂干气44/128石油焦44/129其他油品44/1210天然气44/1211其他44/12注1:其他能源请注明是什么能源品种。注2:小数点后保留2位。注3:原油是作为原料使用的,不是作为燃烧的,其使用量在报告中单独说明。952DB11/T1783—202030表C.4连续烧焦过程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装置催化剂烧焦量(t)催化剂结焦的平均含碳量(%C)烧焦过程碳氧化率(%)CO2与C分子量比CO2排放(CO2)44/1244/1244/12连续烧焦过程二氧化碳排放小计注1:报告单位按照自身工艺实际,选择填写,下同。注2:报告单位如果有超过三套工艺设备,请自行加行,下同。表C.5间歇烧焦过程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装置待再生催化剂质量(t)再生前催化剂的碳含率(%C)再生后催化剂的碳含率(%C)烧焦过程碳氧化率(%)CO2与C分子量比CO2排放(CO2)44/1244/1244/12间歇烧焦过程二氧化碳排放小计表C.6天然气制氢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装置氢气产量(104Nm33)单位氢气CO2排放(tCO2/104Nm3)CO2排放(CO2)天然气制氢工艺二氧化碳排放小计表C.7环氧乙烷/醋酸乙烯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原料名称原料用量(t)原料中碳含量百分比(%)产品名称产量(t)产品中碳含量百分比(%)CO2与C分子量比CO2排放(CO2)环氧乙烷/醋酸乙烯生产二氧化碳排放小计表C.8乙烯裂解装置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装置炉管烧焦尾气的平均流量(Nm3/h)年累计烧焦尾气排放时间(h)尾气中二氧化碳平均浓度(体积百分比)尾气中一氧化碳平均浓度(体积百分比)CO2排放(CO2)乙烯裂解生产二氧化碳排放小计953DB11/T1783—202031表C.9第个核算单元碳酸盐使用的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碳酸盐种类消耗量(t)碳酸盐成分碳酸盐纯度(质量分数)(%)二氧化碳排放因子1(tCO2/t碳酸盐)石英石CaCO3MgCO3……3白云石CaCO3MgCO3……3菱镁石MgCO3……3粘土CaCO3……3其他2……3注1:请在报告中阐述排放因子的获得方法。注2:请报告主体根据实际消耗的碳酸盐种类请自行添加。注3:原料中如同时含其他碳酸盐成分也请分行填写,并列出碳酸盐成分名称。表C.10消耗外购电力二氧化碳排放消耗外购电量(MWh)排放因子(tCO2/MWh)排放量(tCO2)表C.11消耗外购热力二氧化碳排放消耗外购热量(GJ)排放因子(tCO2/GJ)排放量(tCO2)表C.12重点排放设施化石燃料月消费量序号燃料品种单位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年消耗量1汽油t2柴油t3煤油t4燃料油t5液化石油气t6炼厂干气t7石油焦t8天然气104Nm3954DB11/T1783—202032表C.13其他信息年产值(万元)供热量(TJ)主要产品1名称主要产品1产量(万吨)主要产品2名称主要产品2产量(万吨)向居民社区供热量(TJ)向居民社区供热面积(万立方米)预期年产值(万元)预期新增或扩建产能会导致的综合能耗增量(吨标煤)请按照项目能评报告、可研报告等如实报告新增或扩建主要产品1名称新增或扩建主要产品1产量(万吨)新增或扩建主要产品2名称新增或扩建主要产品2产量(万吨t)注:对于存在原油加工的企业,原油加工生产环节主要产品产量填写原油加工量。表C.14企业生产信息产品类别数据数值说明原油加工1原油及原料油加工量(t)原油加工能力(t)取自项目技术文件或主管部门批复原油及原料油加工率(%)100第1项/第2项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tCO2)原油加工装置固定设施燃烧各种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tCO2)催化剂烧焦过程、制氢工艺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外购电力、热力对应排放量(tCO2)原油加工装置购入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排放强度(kgCO2/t)(第4项+第5项)1000/第1项乙烯2产量(t)乙烯产量丙烯产量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tCO2)乙烯生产装置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tCO2)乙烯裂解生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外购电力、热力对应排放量(tCO2)乙烯生产装置购入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排放强度(kgCO2/t)(第2项+第3项)1000/第1项其他化工车间/工序3化工产品名称化工车间/工序生产的产品名称化工产品产量(t)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tCO2)化工车间/工序生产装置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tCO2)化工车间/工序生产装置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只填写环氧乙烷、醋酸乙烯产品生产排放。外购电力、热力对应排放量(tCO2)化工车间/工序生产装置消耗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排放强度(kgCO2/t)(第3项+第4项)1000/第2项955DB11/T1783—202033表C.14企业生产信息(续)产品类别数据数值说明1原油加工装置包括炼油生产装置,以及原油、半成品及成品油储运系统、供排水、空气压缩站、空气分离站、污水处理、化验、研究、消防、生产管理等炼油辅助系统。其中,炼油生产装置指以下装置:蒸馏装置(常减压蒸馏、常压蒸馏、润滑油型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蜡油催化裂化、重油催化裂化、常渣催化裂化、深度催化裂解、MIPCGP、双提升管催化裂化);焦化(延迟焦化、稠油延迟焦化);催化重整(预处理和连续重整、预处理和固定床重整、预处理和组合床重整、脱重组分塔、芳烃抽提、芳烃分离(苯塔甲苯塔)、芳烃分离(苯、甲苯、混二甲苯塔));加氢裂化;加氢处理(蜡油、渣油);中压加氢改质;加氢精制(轻质油P﹤3Mpa、轻质油P≥3而P﹤6Mpa、轻质油P≥6Mpa、石蜡、地蜡加氢、润滑油加氢P≤3Mpa、润滑油加氢P﹥3Mpa);制氢(氢气提纯)(气体、轻油、重油及焦炭);润滑油溶剂精制(轻质糠醛精制、重质糠醛精制、酚精制);溶剂脱沥青;脱蜡与油蜡精制(酮苯脱蜡、酮苯脱蜡脱油、地蜡脱油、润滑油白土精制、石蜡发汗、石蜡白土精制、石蜡板框成型、石蜡机械化成型);润滑油中压加氢改质;润滑油高压加氢裂化;气体分馏(三塔流程、四塔流程、五塔和六塔流程);烷基化(硫酸法、氢氟酸法);三废处理(溶剂再生、硫磺回收、气体脱硫(含溶剂再生)、气体脱硫);污水汽提(单塔、双塔);MTBE;催化汽油吸附脱硫;其他装置(石脑油异构、柴油碱洗、冷榨脱蜡、分子筛脱蜡、减粘裂化、临氢降凝、LPG脱硫醇、环烷酸、催化干气提浓、催化油浆抽提、催化油浆拔头、PSA提纯氢、炼厂干气提纯氢气、氧化沥青);2仅适用于石油烃类裂解制乙烯,乙烯生产装置包括原料缓冲罐、原料脱硫和脱砷、裂解炉区、急冷区、压缩区、分离区等单元,不包括汽油加氢、辅助锅炉、主火炬、废碱处理、其他产品储罐、循环水场、空压站等单元;如果企业乙烯装置多于1个,请自行加行填写.3此处的其他化工车间/工序指除除原油加工、乙烯(包括丙烯)等已经单独编写补充数据表的产品之外的化工车间/工序,填写化工车间/工序边界所有生产设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如果化工产品的车间\工序生产多于1个,请自行增加表格。表C.15报告真实性声明声明本排放报告完整和真实。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本单位愿负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特此声明。法人代表(或授权代表)(签章)(企业/单位公章)年月日956DB11/T1783—202034参考文献[1]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06),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北京市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2020版),北京市生态环境局[3]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办公厅[4]中国石油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57ICS13.020.10CCSZ04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1785—2020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服务业RequirementsforcarbondioxideemissionaccountingandreportingServiceenterprises2020-12-24发布2021-01-01实施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958959DB11/T1785—2020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核算和报告范围.....................................................................25核算步骤与方法.....................................................................26数据质量管理.......................................................................67报告要求...........................................................................6附录A(规范性)相关参数推荐值..................................................8附录B(规范性)监测计划.......................................................11附录C(规范性)排放报告格式模版...............................................18参考文献............................................................................32960DB11/T1785—2020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邱封清、李鹏、唐人虎、于凤菊、田喆、陈曦、杨晓燕、王立波、孙莉、冯乐、李路路、王媛、金雅宁。961DB11/T1785—20201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服务业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服务业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范围、核算步骤与方法、数据质量管理、报告要求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服务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注:服务业涵盖行业大类代码为51~97(GB/T4754-2017),道路运输业(54)、航空运输业(56)除外。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475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11062天然气发热量、密度、相对密度和沃泊指数的计算方法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24500工业锅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报告主体reportingentity具有二氧化碳排放行为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3.2重点排放设施keyemissionfacility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于5000吨(含)或占报告主体年度排放量大于20%(含)的排放设施。3.3活动数据activitydata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的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表征值。3.4962DB11/T1785—20202排放因子emissionfactor表征单位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二氧化碳排放的系数。3.5碳氧化率carbonoxidationrate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中被完全氧化的百分比。4核算和报告范围4.1概述4.1.1报告主体应核算和报告其生产系统的固定设施和移动设施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生产系统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4.1.2报告主体除了提供服务业产品或服务活动外,还存在其他二氧化碳排放的活动,则应按照其他相关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进行核算,并汇总报告。4.2核算边界4.2.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报告主体所涉及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包括天然气、燃油、煤炭等化石燃料在各种类型的固定和移动燃烧设备中发生氧化燃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4.2.2消耗外购电力产生的排放报告主体消耗外购电力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报告主体向居民转供电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不纳入核算和报告范围。4.2.3消耗外购热力产生的排放报告主体消耗外购热力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5核算步骤与方法5.1核算步骤报告主体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核算与报告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a)确定核算边界和排放源;b)收集活动数据;c)确定排放量计算方法;d)选择和获取排放因子数据;e)分别计算化石燃料燃烧、消耗外购电力和消耗外购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f)汇总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量;g)收集并报告生产经营服务信息。5.2核算方法963DB11/T1785—202035.2.1排放总量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等于核算边界内化石燃料燃烧、消耗外购电力和消耗外购热力产生的排放量之和,按公式(1)计算:外购热外购电燃烧EEEE................................(1)式中:E——报告主体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燃烧——报告主体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外购电——报告主体消耗外购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外购热——报告主体消耗外购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5.2.2化石燃料燃烧排放5.2.2.1计算公式报告主体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种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加总,按公式(2)计算:1()niiiEADEF燃烧..................................(2)式中:AD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数据,单位为吉焦(GJ);EFi——第i种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2/GJ);i——化石燃料类型代号。5.2.2.2活动数据5.2.2.2.1计算公式化石燃料燃烧的活动数据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种燃料的消耗量与平均低位发热量的乘积,按公式(3)计算:iiiADNCVFC....................................(3)式中:NCV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单位为吉焦每吨(GJ/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吉焦每万标准立方米(GJ/104Nm3);FC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单位为吨(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万标准立方米(104Nm3)。5.2.2.2.2化石燃料消耗量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应根据报告主体能源消费台帐或统计报表来确定。燃料消耗量测量器具应符合GB17167的相关规定。重点排放设施的燃料消耗量应单独测量和记录。5.2.2.2.3低位发热量964DB11/T1785—20204报告主体对其经营服务范围内的供热设施开展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实测的,应符合GB/T11062、GB/T384、GB/T213等相关标准;不具备实测条件的报告主体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符合上述标准的实测数据。如上述两种要求都不具备,其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应采用附录A表A.1的推荐值。报告主体供热设施所消耗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应单独测量和记录,对天然气等气体燃料,供热季每个热源点每月进行一次检测,取算术平均值作为低位发热量;对油品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测,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油品的低位发热量;对煤炭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测,以燃料入厂量或月消费量加权平均作为该燃料品种的低位发热量。供应商提供的数据应符合上述测量频次要求。对于报告主体除供热设施外的其他设施,其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应采用附录A表A.1的推荐值。5.2.2.3排放因子5.2.2.3.1计算公式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的排放因子按公式(4)计算:4412iiiEFCCOF...................................(4)CCi——第i种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每吉焦(tC/GJ);OFi——第i种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以%表示;4412——二氧化碳与碳的相对分子量之比。5.2.2.3.2单位热值含碳量应采用附录A表A.1的推荐值。5.2.2.3.3碳氧化率应采用附录A表A.1的推荐值。5.2.3消耗外购电力产生的排放5.2.3.1计算公式消耗外购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5)计算:电外购电外购电EFADE..................................(5)式中:AD外购电——报告主体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消耗外购电力电量,单位为兆瓦时(MWh);EF电——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兆瓦时(tCO2/MWh)。5.2.3.2活动数据报告主体核算和报告年度内消耗的外购电力,活动数据应以报告主体的电表记录的数据为准,不具备条件的报告主体也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电费发票或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报告主体供热设施消耗的外购电力需要单独统计并报告。5.2.3.3排放因子965DB11/T1785—20205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采用主管部门最新发布的数据或采用附录A表A.2的推荐值。5.2.4消耗外购热力产生的排放5.2.4.1计算公式消耗外购热力包括外购蒸汽和热水,消耗外购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按公式(6)计算:热外购热外购热EFADE.................................(6)式中:AD外购热——报告主体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消耗外购热量,单位为吉焦(GJ);EF热——热力供应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2/GJ)。5.2.4.2活动数据报告主体核算和报告年度内消耗的外购热力,活动数据以报告主体的热量表记录的读数为准,也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热力费发票或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以质量为单位计量的热水和蒸汽应采用公式(7)、(8)和(9)进行转换计算。蒸汽热水外购热DADADA................................(7)式中:以质量单位计量的热水可按公式(8)转换为热量单位:3wwMa(T20)4.186810AD热水..........................(8)式中:AD热水——热水的热量,单位为吉焦(GJ);Maw——热水的质量,单位为吨(t);Tw——热水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20——常温水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4.1868——水在常温常压下的比热,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每摄氏度(kJ/(kg·℃))。以质量单位计量的蒸汽可按公式(9)转换为热量单位:3ststMa(En83.74)10AD蒸汽............................(9)式中:AD蒸汽——蒸汽的热量,单位为吉焦(GJ);Mast——蒸汽的质量,单位为吨(t);Enst——蒸汽所对应的温度、压力下每千克蒸汽的热焓,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的热焓宜参考附录A表A.3和表A.4;83.74——常温水的热焓,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5.2.4.3排放因子热力供应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采用主管部门最新发布的数据或采用附录A表A.2的推荐值。966DB11/T1785—202066数据质量管理报告主体应加强二氧化碳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a)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负责机构和人员、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周期和时间节点等;指定专职人员负责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b)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源一览表,对于排放源的活动数据获取提出相应的要求;c)对现有监测条件进行评估,按照附录B制定监测计划并严格执行,定期对计量器具、检测设备和监测仪表进行维护管理,并记录存档。不断提高自身对活动数据及排放因子等参数的监测能力;d)建立健全二氧化碳数据记录管理体系,包括数据来源,数据获取时间以及相关责任人等信息的记录管理;e)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定期对二氧化碳排放数据进行交叉校验,对可能产生的数据误差风险进行识别,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7报告要求7.1报告主体基本信息报告主体基本信息应包括报告主体名称、单位性质、报告年度、所属行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填报负责人和联系人信息等,见附录C中表C.1。7.2二氧化碳排放量报告主体应按照附录C表C.2的格式要求报告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报告主体应按照附录C表C.3~表C.5的格式要求分别报告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消耗外购电力和消耗外购热力产生的排放量。如果报告主体有供热设施,则应单独填写附录C中表C.6的供热设施化石燃料燃烧排放。7.3活动数据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按照附录C表C.3~表C.9的格式要求,报告其在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活动数据,包括报告主体在报告年度内生产所使用的各种化石燃料消耗量和相应的低位发热量、外购电量和外购热量等。报告主体如果除提供服务业产品或服务活动外,还存在其他生产活动,并存在本标准未涵盖的二氧化碳排放环节,则应按照其它相关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报告其活动数据及来源。7.4排放因子及来源报告主体应按照附录C表C.3~表C.6的格式要求,报告其在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排放因子数据,包括报告主体在报告年度内生产所使用的各种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数据、电力与热力排放因子。报告主体如果除提供服务业产品或服务活动外,还存在其他生产活动,并存在本标准未涵盖的二氧化碳排放环节,则应按照其它相关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报告其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7.5生产经营服务信息属于物业管理类、数据中心行业、通信行业的报告主体,应按照附录C表C.10~表C12的格式要求,填写主要生产经营服务信息和碳排放补充信息。其他类型服务业报告主体应按照附录C中表C.13967DB11/T1785—20207格式要求,填写主要生产经营服务信息。如果报告主体有供热设施,则应按照附录C中表C.14格式要求,填写供热设施补充数据表信息。7.6真实性声明报告主体应按照附录C中表C.15的格式就报告真实性做书面声明。968DB11/T1785—20208A附录A(规范性)相关参数推荐值相关参数推荐值见表A.1~表A.4。表A.1化石燃料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含碳量与碳氧化率推荐值燃料品种计量单位低位发热量(GJ/t,GJ/104Nm3)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燃料碳氧化率无烟煤t20.30427.49х10-385.0%一般烟煤t19.57026.18х10-385.0%燃料油t40.19021.10х10-398.0%汽油t44.80018.90х10-398.0%柴油t43.33020.20х10-398.0%煤油t44.75019.60х10-398.0%其他油品t41.03120.00х10-398.0%液化石油气t47.31017.20х10-398.0%天然气104Nm3389.31015.30х10-399.0%注1:低位发热量来源于《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注2: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来源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注3:天然气的低位发热量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1年》。注4:其他油品的低位发热量来源于《万家企业能源利用状况》。表A.2电力和热力的排放因子推荐值名称单位推荐值电网供电排放因子tCO2/MWh0.604热力供应排放因子tCO2/GJ0.11表A.3饱和蒸汽热焓表压力(MPa)温度(℃)焓(kJ/kg)压力(MPa)温度(℃)焓(kJ/kg)0.0016.982513.81.00179.882777.00.00217.512533.21.10184.062780.40.00324.102545.21.20187.962783.40.00428.982554.11.30191.602786.00.00532.902561.21.40195.042788.40.00636.182567.11.50198.282790.40.00739.022572.21.60201.372792.20.00841.532576.71.40204.302793.8969DB11/T1785—20209表A.3饱和蒸汽热焓表(续)压力(MPa)温度(℃)焓(kJ/kg)压力(MPa)温度(℃)焓(kJ/kg)0.00943.792580.81.50207.102795.10.01045.832584.41.90209.792796.40.01554.002598.92.00212.372797.40.02060.092609.62.20217.242799.10.02564.992618.12.40221.782800.40.03069.122625.32.60226.032801.20.04075.892636.82.80230.042801.70.05081.352645.03.00233.842801.90.06085.952653.63.50242.542801.30.07089.962660.24.00250.332799.40.08093.512666.05.00263.922792.80.09096.712671.16.00275.562783.30.1099.632675.77.00285.802771.40.12104.812683.88.00294.982757.50.14109.322690.89.00303.312741.80.16113.322696.810.0310.962724.40.18116.932702.111.0318.042705.40.20120.232706.912.0324.642684.80.25127.432717.213.0330.812662.40.30133.542725.514.0336.632638.30.35138.882732.515.0342.122611.60.40143.622738.516.0347.322582.70.45147.922743.817.0352.262550.80.50151.852748.518.0356.962514.40.60158.842756.419.0361.442470.10.70164.962762.920.0365.712413.90.80170.422768.421.0369.792340.20.90175.362773.022.0373.682192.5970DB11/T1785—202010表A.4过热蒸汽热焓表单位:kJ/kg温度(℃)压力(MPa)0.010.10.513571014202530000.10.51357.110.114.120.125.130104242.142.54344.946.948.851.755.661.366.170.82083.98484.384.886.788.690.493.297102.5107.1111.740167.4167.5167.9168.3170.1171.9173.6176.3179.8185.1189.4193.8602611.3251.2251.2251.9253.6255.3256.9259.4262.8267.8272276.1802649.3335335.3335.7337.3338.8340.4342.8346350.8354.8358.71002687.32676.5419.4419.7421.2422.7424.2426.5429.5434437.8441.61202725.42716.8503.9504.3505.7507.1508.5510.6513.5517.7521.3524.91402763.62756.6589.2589.5590.8592.1593.4595.4598602605.4603.116028022796.22767.3675.7676.9678679.2681683.4687.1690.2693.31802840.62835.72812.12777.3764.1765.2766.2767.8769.9773.1775.9778.72002879.32875.22855.52827.5853853.8854.6855.9857.7860.4862.8856.22202918.32914.728982874.9943.9944.4945.0946947.2949.3951.2953.12402957.42954.32939.92920.528231037.81038.01038.41039.11040.31041.51024.82602996.82994.12981.52964.82885.511351134.71134.31134.111341134.31134.82803036.530343022.93008.32941.828571236.71235.21233.51231.61230.51229.93003076.33074.13064.23051.32994.22925.42839.21343.71339.51334.61331.5132935031773175.33167.63157.73115.73069.23017.02924.22753.51648.41626.41611.34003279.432783217.832643231.63196.93159.73098.530042820.12583.22159.14203320.963319.683313.83306.63276.93245.43211.03155.983072.722917.022730.762424.7971DB11/T1785—202011B附录B(规范性)XXX监测计划A监测计划的版本及修订版本号修订(发布)内容修订(发布)时间备注B报告主体描述报告主体名称地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行业分类(按核算和报告指南分类)法定代表人姓名:电话:监测计划制定人姓名:电话:邮箱:报告主体简介1.单位简介(至少包括:成立时间、所有权状况、法人代表、组织机构图和厂区平面分布图)2.主营服务和产品(至少包括:主营服务和产品的名称及产品代码)3.主营服务和产品及生产工艺(至少包括:每种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工艺流程描述,并在图中标明二氧化碳排放设施)972DB11/T1785—202012C核算边界和主要排放设施描述4.核算边界的描述5.主要排放设施5.1化石燃料燃烧设施5.1.1固定设施编号排放设施名称排放设施安装位置是否为重点排放设施备注说明5.1.2移动设施编号排放设施名称排放设施安装位置是否为重点排放设施备注说明5.2主要耗电设施编号排放设施名称排放设施安装位置是否为重点排放设施备注说明5.3主要耗热设施编号设施名称排放设施安装位置是否为重点排放设施备注说明973DB11/T1785—202013D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确定方式D-1燃料燃烧排放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确定方式燃料种类单位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1选取以下获取方式:实测值(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写明具体方法和标准);默认值(如是,请填写具体数值);相关方结算凭证(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填写如何确保供应商数据质量);其他方式(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详细描述)。测量设备(适用于数据获取方式来源于实测值)数据记录频次数据缺失时的处理方式数据获取负责部门监测设备及型号监测设备安装位置监测频次监测设备精度规定的监测设备校准频次燃料种类1:天然气2FC1消耗量NCV1低位发热量CC1单位热值含碳量OF1碳氧化率燃料种类2:FC2消耗量NCV2低位发热量974DB11/T1785—202014CC2单位热值含碳量OF2碳氧化率重点排放设施燃料消耗量3设施1FC设施2FC……D-2消耗外购电力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确定方式参数单位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选取以下获取方式:实测值(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写明具体方法和标准);默认值(如是,请填写具体数值);相关方结算凭证(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填写如何确保供应商数据质量);其他方式(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详细描述)。测量设备(适用于数据获取方式来源于实测值)数据记录频次数据缺失时的处理方式数据获取负责部门监测设备及型号监测设备安装位置监测频次监测设备精度规定的监测设备校准频次AD外购电消耗外购电力的电量MWhEF电电网年均供电排放因子tCO2/MWhD-3消耗外购热力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确定方式975DB11/T1785—202015参数单位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选取以下获取方式:实测值(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写明具体方法和标准);默认值(如是,请填写具体数值);相关方结算凭证(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填写如何确保供应商数据质量);其他方式(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详细描述)。测量设备(适用于数据获取方式来源于实测值)数据记录频次数据缺失时的处理方式数据获取负责部门监测设备及型号监测设备安装位置监测频次监测设备精度规定的监测设备校准频次AD外购热消耗的外购热量GJEF热力热力供应的排放因子tCO2/GJ1如果报告数据是由若干个参数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出,需要填写计算公式以及计算公式中的每一个参数的获取方式。2填报时请列明具体的燃料名称,同一燃料品种仅需填报一次;如果有多个设施消耗同一种燃料,请在“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中对“消耗量”、“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含碳量”、“含碳量”“碳氧化率”等参数进行详细描述,不同设施的同一燃料相关信息应分别列明。如果存在多种燃料,自行添加行。3填报时列明具体的燃料名称。976DB11/T1785—202016E生产经营服务信息中相关参数的确定方式参数1单位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2选取以下获取方式:实测值(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写明具体方法和标准);默认值(如是,请填写具体数值);相关方结算凭证(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填写如何确保供应商数据质量);其他方式(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详细描述)。测量设备(适用于数据获取方式来源于实测值)数据记录频次数据缺失时的处理方式数据获取负责部门监测设备及型号监测设备安装位置监测频次监测设备精度规定的监测设备校准频次1物业管理类、数据中心行业、通信行业的报告主体应根据附录C附表10-13中要求填报的生产经营服务参数填写本列。如报告主体有供热设施,则应按照附录C附表14中要求填报的参数填写本列。2如果存在多个重点排放设施,自行添加行,描述每个重点排放设施的热力消耗量的确定方式、监测设备等信息。977DB11/T1785—202017F数据内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相关规定至少包括如下内容:-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负责机构和人员、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周期和时间节点等;负责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的专职人员指定情况;-二氧化碳排放源活动数据及排放因子获取的相应要求;-计量器具、检测设备和监测仪表的维护管理要求;-二氧化碳数据记录管理要求;-二氧化碳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如不能全部描述可增加附件说明)填报人:填报时间:内部审核人:审核时间:填报单位盖章978DB11/T1785—202018附录C(规范性)报告格式模版XXX二氧化碳排放报告服务业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979DB11/T1785—202019本报告主体核算了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填写了以下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单位)基本情况二、二氧化碳排放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本报告主体对本报告的真实性负责。法人代表(签字/签章):年月日980DB11/T1785—202020表C.1基本信息表企业名称所属行业行业代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地址北京市区镇(乡、街道)村(路、小区)办公地址北京市区镇(乡、街道)村(路、小区)法定代表人电话传真通信地址邮编分管领导电话传真碳排放管理部门名称负责人电话手机电子邮件传真联系人电话手机电子邮件传真通信地址邮编主要产品或服务核算和报告边界核算和报告边界变化表C.2二氧化碳排放量汇总表二氧化碳排放明细二氧化碳排放量(CO2)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化石燃料燃烧的排放量消耗外购电力对应的排放量消耗外购热力对应的排放量981DB11/T1785—202021表C.3化石燃料排放A序号B燃料品种C消耗量(t或104Nm3)D低位发热量(GJ/t或GJ/104Nm3)E(=C×D)燃料热量(GJ)F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G碳氧化率(%)HCO2与碳分子量比J(=F×G×H)排放因子(tCO2/GJ)K(=E×J)CO2排放(tCO2)1无烟煤44/122一般烟煤44/123汽油44/124柴油44/125液化石油气44/126天然气44/127其他44/12合计--注1:其他能源请注明是什么能源品种。注2:小数点后保留2位。表C.4消耗外购电力产生的排放电量(MWh)排放因子(tCO2/MWh)排放量(tCO2)企业消耗外购电力其中供热设施耗电量表C.5消耗外购热力产生的排放热量(GJ)排放因子(tCO2/GJ)排放量(tCO2)表C.6供热设施的化石燃料排放A序号B燃料品种C消费量(t,104Nm3)D热值(GJ/t,GJ/104Nm3)E单位热值含碳量(tC/TJ)F碳氧化率GCO2与碳分子量比H排放量(tCO2)1无烟煤2一般烟煤3燃料油4汽油5柴油6煤油7其他油品8液化石油气9天然气报告年度内排放量982DB11/T1785—202022表C.7化石燃料月度消耗量序号燃料品种单位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年消耗量1无烟煤t2一般烟煤t3燃料油t4汽油t5柴油t6煤油t7其他油品t8液化石油气t9天然气104Nm3表C.8重点排放设施化石燃料月度消耗量序号燃料品种单位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年消耗量1无烟煤t2一般烟煤t3燃料油t4汽油t5柴油t6煤油t7其他油品t8液化石油气t9天然气104Nm3表C.9其他能源消费信息能源品种序号燃料品种单位京内移动设施消耗京外固定及移动设施消耗化石燃料1无烟煤t2一般烟煤t3其他煤气104Nm34汽油t5柴油t6液化石油气t7天然气104Nm38其他t或104Nm3电力9电力MWh983DB11/T1785—202023表C.10物业管理类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信息和碳排放补充信息表企业名称:业态类别数据类别数值说明居民住宅建筑面积1(m2)地下车库面积2(m2)实际物业管理面积3(m2)其中:包含公用高能耗设施4的建筑面积(m2)不包含公用高能耗设施的建筑面积(m2)产值范围/类别5产值(万元)其中:物业管理费(万元)采暖制冷费用6(万元)物业经营收入(万元)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提供的房屋建筑物和共用设施取的收入,如房屋出租收入和经营停车场、游泳池、各类球场、小区内电梯广告、停车场广告等公用设施所取得的收入。增值服务费(万元)如小区上门维修、客户服务产生的费用等入住率7(%)1直接排放量8(tCO2)包含公用高能耗设施的建筑居民住宅项目物业管理产生的直接排放量和间接排放量。不包含公用高能耗设施的建筑2间接排放量8(tCO2)包含公用高能耗设施的建筑不包含公用高能耗设施的建筑3直接排放量8(tCO2)供热能耗设施的单独排放4间接排放量8(tCO2)供热能耗设施的单独排放总直接排放量(tCO2)(1+3)总间接排放量(tCO2)(2+4)商业写字楼9建筑面积(m2)地下车库面积(m2)实际物业管理面积(m2)产值范围/类别产值(万元)其中:物业管理费(万元)采暖制冷费用(万元)984DB11/T1785—202024表C.10物业管理类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信息和碳排放补充信息表(续)业态类别数据类别数值说明物业经营收入(万元)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提供的房屋建筑物和共用设施取得的收入,如房屋出租收入和经营停车场、游泳池、各类球场、写字楼内电梯广告、停车场广告等公用设施所取得的收入。增值服务费(万元)如上门维修、客户服务、会议服务产生的费用等入驻率7(%)直接排放量(tCO2)含供热能耗商业写字楼项目物业管理产生的直接排放量以及间接排放量。不含供热能耗间接排放量(tCO2)含供热能耗不含供热能耗工业园区建筑面积(m2)地下车库面积(m2)实际物业管理面积(m2)产值范围/类别产值(万元)其中:物业管理费采暖制冷费用物业经营收入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提供的房屋建筑物和共用设施取得的收入,如房屋出租收入和经营停车场、游泳池、各类球场、写字楼内电梯广告、停车场广告等公用设施所取得的收入。增值服务费如上门维修、客户服务、会议服务产生的费用等入园率(%)直接排放量(tCO2)含供热能耗工业园区项目物业管理产生的直接排放量和间接排放量。不含供热能耗间接排放量(tCO2)含供热能耗不含供热能耗985DB11/T1785—202025表C.10物业管理类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信息和碳排放补充信息表(续)业态类别数据类别数值说明公寓10建筑面积(m2)地下车库面积(m2)实际物业管理面积(m2)产值范围/类别产值(万元)其中:物业管理费(万元)采暖制冷费用(万元)物业经营收入(万元)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提供的房屋建筑物和共用设施取得的收入,如房屋出租收入和经营停车场、游泳池、各类球场、电梯广告、停车场广告等公用设施所取得的收入。增值服务费(万元)如上门维修、客户服务、会议服务产生的费用等入住率(%)直接排放量(tCO2)含供热能耗公寓项目物业管理产生的直接排放量和间接排放量。不含供热能耗间接排放量(tCO2)含供热能耗不含供热能耗1建筑面积=地上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不包含楼体建筑外的公共区域,如道路、草坪等面积等。2物业企业需统计地下车库面积,如数据不可得,可按车位数量进行估算,并保留估算过程及证据以备核查。3实际的物业管理面积是指建筑物内实际投入运营的面积,不含空置、停业的面积,如空置、停业面积无法准确获取,则按(建筑面积-地下车库面积)×入住率/入园率进行估算。4公用高能耗设施是指电梯、增压水泵、中央空调等(高层建筑一般都配有增压水泵)的设施。凡是建筑物配有上述设施的任何一项,按照“含公用高能耗设施”的建筑物统计。否则按照“不包含公用高能耗设施”的建筑物统计。5详细说明产值(主营业务收入)的统计口径和范围,包括但不限于采暖制冷费、物业管理费、物业经营收入及增值服务等费用。6采暖制冷费如整体包含在物业管理费用中,需按照收费计算原则或标准,按比例进行拆分。7入住率按照每年年底进行统计,居民住宅/公寓:入住率=实际入住的户数/小区的总户数×100%;工业园区/商业写字楼:入园率/入驻率=已出租面积/可出租面积×100%。8如基准年份(2016-2018年)内存在运行不足整年的项目,碳排放量需按照实际运营天数折算为全年排放量,即全年碳排放量=实际运营产生的碳排放量/实际投入运营的天数×365天。9商业写字楼适用于对写字楼、百货、超市、餐饮、娱乐场所等租户的物业管理;如社区居民住宅楼底层带商铺,则属于居民住宅的范畴。10公寓类型包括但不限于酒店式管理公寓、老年公寓、运动员公寓等,不包括普通居民住宅楼。986DB11/T1785—202026表C.11数据中心行业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信息和碳排放补充信息表企业名称:数据中心行业子类数据数值说明大型数据中心21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量1本参数为企业全部大型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量之和,各大型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量详情应列表后附。2数据中心总用电量(MWh)3IT设备用电量(MWh)4直接排放量(tCO2)数据中心内固定设施燃烧各种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直接排放量。5间接排放量(tCO2)数据中心内固定设施消耗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间接排放量。6排放强度(kgCO2/MWh)(第4项+第5项)×1000/第3项中小型数据中心31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量本参数为企业全部中小型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量之和;各中小型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量详情应列表后附。2数据中心总用电量(MWh)3IT设备用电量(MWh)4直接排放量(tCO2)数据中心内固定设施燃烧各种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直接排放量。5间接排放量(tCO2)数据中心内固定设施消耗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间接排放量。6排放强度(kgCO2/MWh)(第4项+第5项)×1000/第3项该行业中非数据中心设施41非数据中心设施建筑面积(m2)2直接排放量(tCO2)该行业中非数据中心固定设施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直接排放量。3间接排放量(tCO2)该行业中非数据中心固定设施消耗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间接排放量。4排放强度(kgCO2/m2)(第2项+第3项)×1000/第1项1标准机架数量为换算数据,以功率2.5千瓦为一个标准机架;2指规模大于等于3000个标准机架的数据中心,重点排放单位应识别判断数据中心类别,将全部大型数据中心相关参数合并填报;3指规模在3000个标准机架以下且地板面积在150平方米以上(含)或IT设备总功率在200kW以上(含)的数据中心,重点排放单位应识别判断数据中心类别,将全部中小型数据中心相关参数合并填报;4指该行业中非数据中心的设施。987DB11/T1785—202027表C.12通信行业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信息和碳排放补充信息表企业名称:业务类型数据数值说明总体情况1电信业务量(万元)2直接排放量(tCO2)通信行业企业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直接排放量。3间接排放量(tCO2)通信行业企业电力消耗产生的间接排放量。4排放强度(kgCO2/万元)(第2项+第3项)×1000/第1项按照移动业务、固网业务分类移动业务1移动业务总量1(万元)1.1移动语音业务总量(万元)1.2移动数据与互联网业务总量(万元)1.3移动增值及其他业务总量(万元)2直接排放量(tCO2)移动业务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直接排放量。3间接排放量(tCO2)移动业务电力消耗产生的间接排放量。4排放强度(kgCO2/万元)(第2项+第3项)×1000/第1项固定业务1固网业务总量2(万元)2直接排放量(tCO2)固网业务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直接排放量。3间接排放量(tCO2)固网业务电力消耗产生的间接排放量。4排放强度(kgCO2/万元)(第2项+第3项)×1000/第1项按照数据中心、非数据中心分类数据中心1数据中心对应的电信业务量(万元)大型数据中心42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量3本参数为企业全部大型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量之和,各大型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量详情应列表后附。3数据中心总用电量(MWh)4IT设备用电量(MWh)5直接排放量(tCO2)数据中心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直接排放量。6间接排放量(tCO2)数据中心电力消耗产生的间接排放量。7排放强度(kgCO2/MWh)(第5项+第6项)×1000/第4项中小型数据中心52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量本参数为企业全部中小型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量之和,各中小型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量详情应列表后附。3数据中心总用电量(MWh)4IT设备用电量(MWh)5直接排放量(tCO2)数据中心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直接排放量。988DB11/T1785—202028表C.12通信行业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信息和碳排放补充信息表(续)业务类型数据数值说明6间接排放量(tCO2)数据中心电力消耗产生的间接排放量。7排放强度(kgCO2/MWh)(第5项+第6项)×1000/第4项非数据中心1非数据中心对应的电信业务量(万元)2直接排放量(tCO2)非数据中心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直接排放量。3间接排放量(tCO2)非数据中心电力消耗产生的间接排放量。4排放强度(kgCO2/万元)(第2项+第3项)×1000/第1项1移动业务总量包括移动语音业务总量、移动数据与互联网业务总量、移动增值及其他业务总量;2固网业务总量包括固网语音业务总量、固网数据与互联网业务总量、固网增值及其他业务总量;3标准机架数量为换算数据,以功率2.5千瓦为一个标准机架;4指规模大于等于3000个标准机架的数据中心,重点排放单位应识别判断数据中心类别,将全部大型数据中心相关参数合并填报;5指规模在3000个标准机架以下且地板面积在150平方米以上(含)或IT设备总功率在200kW以上(含)的数据中心,重点排放单位应识别判断数据中心类别,将全部中小型数据中心相关参数合并填报。表C.13其他类型服务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信息表填写类目填写内容填写说明所属行业分类代码(四位)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行业名称(与代码对应)年报告主体主要生产经营服务信息建筑面积(平方米)产值(万元)注:企业应根据所属的行业分类代码(四位),确定所在行业类别,然后填写相关信息。具体填写内容参照“填写说明”部分完成。表C.14供热设施补充数据表企业名称:用能单元数据数值说明热源燃气锅炉-直供1热源供热量(TJ)2建筑物供热量(TJ)3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量(tCO2)4消耗电力产生的排放量(tCO2)5排放强度(kgCO2/GJ)(第3项+第4项)/第2项989DB11/T1785—202029表C.14供热设施补充数据表(续)用能单元数据数值说明燃气锅炉-间供1热源供热量(TJ)2热力站一次侧输入热源产生热量(TJ)3建筑物供热量(TJ)4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量(tCO2)5消耗电力产生的排放量(tCO2)6排放强度(kgCO2/GJ)(第4项+第5项)/第2项燃煤锅炉-直供1热源供热量(TJ)2建筑物供热量(TJ)3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量(tCO2)4消耗电力产生的排放量(tCO2)5排放强度(kgCO2/GJ)(第3项+第4项)/第2项燃煤锅炉-间供1热源供热量(TJ)2热力站一次侧输入热源产生热量(TJ)3建筑物供热量(TJ)4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量(tCO2)5消耗电力产生的排放量(tCO2)6排放强度(kgCO2/GJ)(第4项+第5项)/第2项电锅炉1热源供热量(TJ)2建筑物供热量(TJ)3消耗电力产生的排放量(tCO2)4排放强度(kgCO2/GJ)第3项/第2项燃油锅炉1热源供热量(TJ)2建筑物供热量(TJ)3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量(tCO2)4消耗电力产生的排放量(tCO2)990DB11/T1785—202030表C.14供热设施补充数据表(续)用能单元数据数值说明5排放强度(kgCO2/GJ)(第3项+第4项)/第2项地源热泵1热源供热量(TJ)2建筑物供热量(TJ)3消耗电力产生的排放量(tCO2)4排放强度(kgCO2/GJ)第3项/第2项其他1热源供热量(TJ)2建筑物供热量(TJ)3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量(tCO2)4消耗电力产生的排放量(tCO2)5排放强度(kgCO2/GJ)(第3项+第4项)/第2项热力站1热力站一次侧输入热量(TJ)2消耗电力产生的排放量(tCO2)3排放强度(kgCO2/GJ)第2项/第1项中继泵站1消耗电力产生的排放量(tCO2)办公生活及其他1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量(tCO2)2消耗电力产生的排放量(tCO2)表C.15报告真实性声明声明本排放报告完整和真实。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本单位愿负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特此声明。991DB11/T1785—202031法人代表(或授权代表)(签章)(企业/单位公章)年月日992DB11/T1785—202032参考文献[1]北京市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核算和报告指南(2020版)[2]公共建筑运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3]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4]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7年)[5]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93ICS13.020.10CCSZ04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1784—2020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热力生产和供应业RequirementsforCarbondioxideemissionaccountingandreportingHeatproductionandsupplyenterprises2020-12-24发布2021-01-01实施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994995DB11/T1784—2020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核算和报告范围.....................................................................25核算步骤与方法.....................................................................26数据质量管理.......................................................................87报告要求...........................................................................8附录A(规范性)相关参数推荐值.................................................10附录B(规范性)监测计划.......................................................13附录C(规范性)报告格式模板...................................................23参考文献......................................................................30996DB11/T1784—2020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节能技术监测中心、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工程咨询公司、北京金泰明达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文明、于凤菊、李春梅、荀志国、贺业国、金丽丽、李炳剑、胡永锋、范艳翔、秦波、王红梅。997DB11/T1784—20201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热力生产和供应业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范围、核算步骤与方法、数据质量管理、报告要求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10180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GB/T11062天然气发热量、密度、相对密度和沃泊指数的计算方法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24500工业锅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热力生产和供应业heatproductionandsupply利用燃气、电、油、煤炭等能源,通过锅炉、热泵等装置生产蒸汽和热水,或通过外购蒸汽、热水进行供应销售、供热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活动的行业。3.2报告主体reportingentity具有二氧化碳排放行为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3.3重点排放设施keyemissionfacility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于5000吨(含)或占报告主体年度排放量大于20%(含)的排放设施。998DB11/T1784—202023.4活动数据activitydata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的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表征值。3.5排放因子emissionfactor表征单位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二氧化碳排放的系数。3.6碳氧化率carbonoxidationrate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中被完全氧化的百分比。4核算和报告范围4.1概述4.1.1报告主体应核算和报告其生产系统的固定设施和移动设施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生产系统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4.1.2报告主体除了热力生产和供应外,还存在其他二氧化碳排放的活动,则应按照其他相关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进行核算,并汇总报告。4.2核算边界4.2.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报告主体所涉及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包括天然气、燃油、煤炭等化石燃料在各种类型的固定和移动燃烧设备中发生氧化燃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4.2.2消耗外购电力产生的排放报告主体消耗外购电力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报告主体向居民转供电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不纳入核算和报告范围。4.2.3消耗外购热力产生的排放报告主体消耗外购热力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5核算步骤与方法5.1核算步骤报告主体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核算与报告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a)确定核算边界和排放源;b)收集活动数据;c)确定排放量计算方法;999DB11/T1784—20203d)选择和获取排放因子数据;e)分别计算化石燃料燃烧、消耗外购电力、消耗外购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f)汇总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量;g)收集并核算供热量等生产信息。5.2核算方法5.2.1排放总量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等于核算边界内化石燃料燃烧、消耗外购电力和消耗外购热力产生的排放量之和,按公式(1)计算:外购热外购电燃烧EEEE................................(1)式中:E——报告主体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燃烧——报告主体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外购电——报告主体消耗外购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外购热——报告主体消耗外购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5.2.2化石燃料燃烧排放5.2.2.1计算公式报告主体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种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之和,按公式(2)计算:1()niiiEADEF燃烧..................................(2)式中:AD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数据,单位为吉焦(GJ);EFi——第i种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2/GJ);i——化石燃料类型代号。5.2.2.1.1活动数据5.2.2.1.2计算公式化石燃料燃烧的活动数据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种燃料的消耗量与平均低位发热量的乘积,按公式(3)计算:iiiADNCVFC....................................(3)式中:NCV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单位为吉焦每吨(GJ/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吉焦每万标准立方米(GJ/104Nm3);FC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单位为吨(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万标准立方米(104Nm3)。1000DB11/T1784—202045.2.2.1.3化石燃料消耗量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应根据报告主体能源消费台帐或统计报表来确定。测量器具配置应符合GB17167的规定。重点排放设施的燃料消耗量应单独测量和记录。5.2.2.1.4低位发热量报告主体开展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实测的,应符合GB/T213、GB/T384、GB/T11062等相关标准;不具备实测条件的报告主体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符合上述标准的实测数据。如上述两种要求都不具备,其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应采用附录A表A.1的推荐值。低位发热量应单独测量和记录,对天然气等气体燃料,供热季每个热源点每月进行一次检测,取算术平均值作为低位发热量;对油品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测,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油品的低位发热量;对煤炭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测,以燃料入厂量或月消费量加权平均作为该燃料品种的低位发热量。供应商提供的数据应符合上述测量频次要求。5.2.2.2排放因子5.2.2.2.1计算公式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的排放因子按公式(4)计算:4412iiiEFCCOF...................................(4)式中:CCi——第i种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每吉焦(tC/GJ);OFi——第i种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以%表示;4412——二氧化碳与碳的相对分子量之比。5.2.2.2.2单位热值含碳量应采用附录A表A.1的推荐值。5.2.2.2.3碳氧化率应采用附录A表A.1的推荐值。5.2.3消耗外购电力产生的排放5.2.3.1计算公式消耗外购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5)计算:电外购电外购电EFADE..................................(5)式中:AD外购电——报告主体核算和报告年度内消耗外购电力电量,单位为兆瓦时(MWh);1001DB11/T1784—20205EF电——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兆瓦时(tCO2/MWh)。5.2.3.2活动数据报告主体核算和报告年度内消耗的外购电力,活动数据以报告主体的电表记录的读数为准,也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电费发票或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5.2.3.3排放因子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采用主管部门最新发布的数据或采用附录A表A.2的推荐值。5.2.4消耗外购热力产生的排放5.2.4.1计算公式消耗外购热力包括外购蒸汽和热水,消耗外购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6)计算:热外购热外购热EFADE.................................(6)式中:AD外购热——报告主体核算和报告年度内消耗外购热力的热量,单位为吉焦(GJ);EF热——热力供应的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2/GJ)。5.2.4.2活动数据报告主体核算和报告年度内消耗的外购热力,活动数据以报告主体的热量表记录的读数为准,也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热力费发票或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以质量为单位计量的热水和蒸汽应分别采用公式(7)、(8)和(9)进行转换计算。蒸汽热水外购热DADADA................................(7)式中:以质量单位计量的热水可按公式(8)转换为热量单位:3W101868.420aWTMAD热水..........................(8)式中:AD热水——热水所含的热量,单位为吉焦(GJ);Maw——热水的质量,单位为吨(t);Tw——热水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4.1868——水在常温常压下的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每摄氏度(kJ/(kg·℃))。以质量单位计量的蒸汽可按公式(9)转换为热量单位:3ststMa(En83.74)10AD蒸汽............................(9)式中:AD蒸汽——蒸汽所含的热量,单位为吉焦(GJ);Mast——蒸汽的质量,单位为吨(t);Enst——蒸汽所对应的温度、压力下每千克蒸汽的热焓,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的热焓可参考附录A表A.4和表A.5;1002DB11/T1784—2020683.74——标准大气压下20摄氏度水的焓值,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5.2.4.3排放因子热力供应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采用主管部门最新发布的数据或采用附录A表A.2的推荐值。5.2.5供热量对于直接供热系统,热源供热量(Qs)经供热管网直接输送至热用户,进入热用户热量即建筑物供热量(Qb,d)。对于间接供热系统,外购热电厂热量(Qp)和企业自有热源供热量(Qs)经一级管网输送至热力站,热力站一次侧输入热量(Qin)加工转换后经二级管网输送至热用户,进入热用户热量即建筑物供热量(Qb,i)。详见图1。热源热电厂热力站热用户QsQpQin,sQinQb,i热源热用户QsQb,d间供直供Qin,p图1供热系统供热量示意图5.2.5.1热源供热量热源供热量以报告主体计量表记录的读数为准。如果没有,化石燃料锅炉可采用公式(10)计算,电热转换设备可采用公式(11)计算:3,10njjjjfsFCNCVQ...........................(10)式中:Qs,f——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热力生产和供应企业化石燃料锅炉热源供热量,单位为太焦(TJ);NCVj——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j台锅炉消耗化石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固体和液体燃料的单位为吉焦/吨(GJ/t),气体燃料的单位为吉焦/万标准立方米(GJ/104Nm3);FCj——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j台锅炉的化石燃料消费量,固体和液体燃料的单位为吨(t),气体燃料单位为万标准立方米(104Nm3);ɳj——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j台锅炉的热效率。可采用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出具的热效率检测报告,或选用默认值,对于燃气、燃油锅炉,ɳj=88%;对于燃煤锅炉,ɳj=77%。3m1iiie,es,10η3.6ADQ..........................(11)式中:Qs,e——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热力生产供应企业电热转换设备热源供热量,单位为太焦(TJ);ADe,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台电热转换设备的耗电量,单位为MWh;ɳ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台电热转换设备的热效率。对于电锅炉,ɳi=100%;对于电热泵机组,ɳi可采用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出具的热泵机组性能系数检测报告,也可采用表附录A表A.3中的限定值;3.6——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电热转换设备的电热转换系数。1003DB11/T1784—202075.2.5.2热力站一次侧输入热源产生热量热力站一次侧输入热源产生热量以报告主体计量表记录读数为准。如果没有,可采用公式(12)计算:r1kk1,ks,sin,α1QQ............................(12)式中:Qin,s——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热力生产供应企业热力站一次侧输入热源产生热量,单位为太焦(TJ);Qs,k——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热力生产供应企业第k个热力站对应的热源供热量,单位为太焦(TJ);α1,k——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热力生产供应企业第k个热力站对应支路一级管网热损失率,应优先采用实测值;如没有实测,一次管网长度≤2km时,α1,k=3%;一次管网长度>2km时,α1,k=5%。5.2.5.3热力站一次侧输入热量热力站一次侧输入热量以报告主体计量表记录读数为准。如果没有,可采用公式(13)计算:)α(1QQQkr1kp,kin,sin..........................(13)式中:Qin——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热力生产供应企业热力站一次侧输入热量,单位为太焦(TJ);Qp,k——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热力生产供应企业第k个热力站对应的消耗外购热量,单位为太焦(TJ)。kα——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热力生产供应企业第k个热力站外购热量对应支路一级管网热损失率,应优先采用实测值;如没有实测,一次管网长度≤2km时,kα=3%;一次管网长度>2km时,kα=5%。5.2.5.4建筑物供热量建筑物供热量以报告主体计量表记录读数为准。如果没有,直供方式可采用公式(14)计算,间供方式可采用公式(15)计算:luuusdbQ1,,1Q................................(14)式中:Qb,d——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热力生产供应企业直供方式建筑物供热量,单位为太焦(TJ);Qs,u——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热力生产供应企业直供方式第u条建筑物供暖支路对应的热源供热量,单位为太焦(TJ);αu——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热力生产供应企业直供方式第u条建筑物供暖支路管网热损失率,优先采用实测值,如没有实测,αu=2%。luuuuinibQQ1,2,,1............................(15)式中:Qb,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热力生产供应企业间供方式建筑物供热量,单位为太焦(TJ);Qin,u——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热力生产供应企业间供方式第u条建筑物供暖支路对应热力站一次侧输入热量,单位为太焦(TJ);βu——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热力生产供应企业间供方式第u条建筑物供暖支路对应热力站热效率,优先采用实测值,如没有实测,βu=95%;1004DB11/T1784—20208α2,u——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热力生产供应企业间供方式第l条建筑物供暖支路二级管网热损失率,优先采用实测值,如没有实测,α2,u=2%。6数据质量管理报告主体应加强二氧化碳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a)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负责机构和人员、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周期和时间节点等。指定专职人员负责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b)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源一览表,对于排放源的活动数据获取提出相应的要求;c)对现有监测条件进行评估,按照附录B制定监测计划并严格执行,定期对计量器具、检测设备和监测仪表进行维护管理,并记录存档。不断提高自身对活动数据及排放因子等参数的监测能力;d)建立健全二氧化碳数据记录管理体系,包括数据来源,数据获取时间以及相关责任人等信息的记录管理;e)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定期对二氧化碳排放数据进行交叉校验,对可能产生的数据误差风险进行识别,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7报告要求7.1报告主体基本信息报告主体基本信息应包括报告主体名称、单位性质、报告年度、所属行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填报负责人和联系人信息等,见附录C表C.1。7.2二氧化碳排放量报告主体应按附录C表C.2报告年度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并按附录C表C.3~表C.5分别报告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消耗外购的电力和热力所对应的排放量。此外,还应报告其他重点说明的问题,如:生物质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固碳产品隐含碳对应的排放等。7.3活动数据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报告年度内各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和相应的低位发热量、消耗外购的电量、消耗外购的热量,并说明这些数据的来源,见附录C表C.3~表C.8。报告主体如果除提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产品或服务活动外,还存在其他生产活动,并存在本标准未涵盖的二氧化碳排放环节,则应按照其它相关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报告其活动数据及来源。7.4排放因子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按附录C表C.3~C.5格式要求报告报告主体在报告年度内各种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数据、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和热力供应的排放因子等数据,并说明这些数据的来源。报告主体如果除提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产品或服务活动外,还存在其他生产活动,并存在本标准未涵盖的二氧化碳排放环节,则应参考其它相关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报告其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1005DB11/T1784—202097.5生产经营服务信息报告主体应按附录C中表C.9格式要求填写生产服务及经营等补充数据信息。7.6真实性声明报告主体应按照附录C表C.10的格式就报告真实性做书面声明。1006DB11/T1784—202010AA附录A(规范性)相关参数推荐值相关参数推荐值见表A.1~表A.5。表A.1化石燃料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含碳量与碳氧化率推荐值燃料品种计量单位低位发热量(GJ/t,GJ/104Nm3)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燃料碳氧化率无烟煤t20.30427.49×10-385%一般烟煤t19.5726.18×10-385%燃料油t40.1921.10×10-398%汽油t44.818.90×10-398%柴油t43.3320.20×10-398%液化石油气t47.3117.20×10-398%天然气104Nm3389.3115.30×10-399%其他煤气104Nm352.2712.20×10-399%注1:低位发热量来源于《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注2:单位热值含碳量来源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注3:燃料碳氧化率来源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表A.2电力和热力的排放因子推荐值名称单位推荐值电网供电排放因子tCO2/MWh0.604热力供应排放因子tCO2/GJ0.11表A.3热泵机组性能系数限定值类型额定制热量性能系数热水型水环式CC≤1504.6CC>1504.4地下水式CC≤1504.0CC>1504.4地埋管式CC≤1504.2CC>1504.4地表水式CC≤1504.2CC>1504.4注:数据来源于GB/T19409-2013《水(地)源热泵机组》。1007DB11/T1784—202011表A.4饱和蒸汽热焓表压力(MPa)温度(℃)焓(kJ/kg)压力(MPa)温度(℃)焓(kJ/kg)0.0016.982513.81.00179.882777.00.00217.512533.21.10184.062780.40.00324.102545.21.20187.962783.40.00428.982554.11.30191.602786.00.00532.902561.21.40195.042788.40.00636.182567.11.50198.282790.40.00739.022572.21.60201.372792.20.00841.532576.71.40204.302793.80.00943.792580.81.50207.102795.10.01045.832584.41.90209.792796.40.01554.002598.92.00212.372797.40.02060.092609.62.20217.242799.10.02564.992618.12.40221.782800.40.03069.122625.32.60226.032801.20.04075.892636.82.80230.042801.70.05081.352645.03.00233.842801.90.06085.952653.63.50242.542801.30.07089.962660.24.00250.332799.40.08093.512666.05.00263.922792.80.09096.712671.16.00275.562783.30.1099.632675.77.00285.802771.40.12104.812683.88.00294.982757.50.14109.322690.89.00303.312741.80.16113.322696.810.0310.962724.40.18116.932702.111.0318.042705.40.20120.232706.912.0324.642684.80.25127.432717.213.0330.812662.40.30133.542725.514.0336.632638.30.35138.882732.515.0342.122611.60.40143.622738.516.0347.322582.70.45147.922743.817.0352.262550.80.50151.852748.518.0356.962514.40.60158.842756.419.0361.442470.10.70164.962762.920.0365.712413.90.80170.422768.421.0369.792340.20.90175.362773.022.0373.682192.51008DB11/T1784—202012表A.5过热蒸汽热焓表单位:kJ/kg温度(℃)压力(MPa)0.010.10.513571014202530000.10.51357.110.114.120.125.130104242.142.54344.946.948.851.755.661.366.170.82083.98484.384.886.788.690.493.297102.5107.1111.740167.4167.5167.9168.3170.1171.9173.6176.3179.8185.1189.4193.8602611.3251.2251.2251.9253.6255.3256.9259.4262.8267.8272276.1802649.3335335.3335.7337.3338.8340.4342.8346350.8354.8358.71002687.32676.5419.4419.7421.2422.7424.2426.5429.5434437.8441.61202725.42716.8503.9504.3505.7507.1508.5510.6513.5517.7521.3524.91402763.62756.6589.2589.5590.8592.1593.4595.4598602605.4603.116028022796.22767.3675.7676.9678679.2681683.4687.1690.2693.31802840.62835.72812.12777.3764.1765.2766.2767.8769.9773.1775.9778.72002879.32875.22855.52827.5853853.8854.6855.9857.7860.4862.8856.22202918.32914.728982874.9943.9944.4945.0946947.2949.3951.2953.12402957.42954.32939.92920.528231037.81038.01038.41039.11040.31041.51024.82602996.82994.12981.52964.82885.511351134.71134.31134.111341134.31134.82803036.530343022.93008.32941.828571236.71235.21233.51231.61230.51229.93003076.33074.13064.23051.32994.22925.42839.21343.71339.51334.61331.5132935031773175.33167.63157.73115.73069.23017.02924.22753.51648.41626.41611.34003279.432783217.832643231.63196.93159.73098.530042820.12583.22159.14203320.963319.683313.83306.63276.93245.43211.03155.983072.722917.022730.762424.71009DB11/T1784—202013附录B(规范性)XXX监测计划A监测计划的版本及修订版本号修订(发布)内容修订(发布)时间备注B报告主体描述报告主体名称地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行业分类(按核算和报告指南分类)法定代表人姓名:电话:监测计划制定人姓名:电话:邮箱:报告主体简介1.单位简介(至少包括:成立时间、所有权状况、法人代表、组织机构图和厂区平面分布图)2.主营产品(至少包括:主营产品的名称及产品代码)3.主营产品及生产工艺(至少包括:每种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工艺流程描述,并在图中标明二氧化碳排放设施。)1010DB11/T1784—202014C核算边界和主要排放设施描述4.核算边界的描述5.主要排放设施5.1化石燃料燃烧设施编号排放设施名称排放设施安装位置是否为重点排放设施备注说明5.2主要耗电设施编号排放设施名称排放设施安装位置是否为重点排放设施备注说明5.3主要耗热设施编号设施名称排放设施安装位置是否为重点排放设施备注说明1011DB11/T1784—202015D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确定方式D-1燃料燃烧排放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确定方式燃料种类单位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1选取以下获取方式:实测值(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写明具体方法和标准);默认值(如是,请填写具体数值);相关方结算凭证(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填写如何确保供应商数据质量);其他方式(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详细描述)。测量设备(适用于数据获取方式来源于实测值)数据记录频次数据缺失时的处理方式数据获取负责部门监测设备及型号监测设备安装位置监测频次监测设备精度规定的监测设备校准频次燃料种类1:2FC1消耗量NCV1低位发热量CC1单位热值含碳量OF1碳氧化率重点排放设施燃料消耗量3设施1FC设施2FC…D-2消耗外购电力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确定方式过程参数单位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选取以下获取方式:实测值(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写明具体方法和标准);测量设备(适用于数据获取方式来源于实测值)数据记录频次数据缺失时的数据获取负责部门监测设备监测设备安装位置监测频次监测设备精度规定的监测设备1012DB11/T1784—202016默认值(如是,请填写具体数值);相关方结算凭证(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填写如何确保供应商数据质量);其他方式(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详细描述)。及型号校准频次处理方式AD外购电外购电量EF电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重点排放设施外购电力消耗量4设施1AD外购电设施2AD外购电D-3消耗外购热力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确定方式过程参数单位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选取以下获取方式:实测值(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写明具体方法和标准);默认值(如是,请填写具体数值);相关方结算凭证(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填写如何确保供应商数据质量);其他方式(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详细描述)。测量设备(适用于数据获取方式来源于实测值)数据记录频次数据缺失时的处理方式数据获取负责部门监测设备及型号监测设备安装位置监测频次监测设备精度规定的监测设备校准频次AD外购热消耗外购热力的热量1013DB11/T1784—202017EF热热力供应的排放因子重点排放设施外购热力消耗量5设施1AD外购热设施2AD外购热…1如果报告数据是由若干个参数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出,需要填写计算公式以及计算公式中的每一个参数的获取方式。2填报时请列明具体的燃料名称,同一燃料品种仅需填报一次;如果有多个设施消耗同一种燃料,请在“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中对“消耗量”、“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含碳量”、“含碳量”“碳氧化率”等参数进行详细描述,不同设施的同一燃料相关信息应分别列明。如果存在多种燃料,自行添加行。3填报时列明具体的燃料名称。4如果存在多个重点排放设施,自行添加行,描述每个重点排放设施的电力消耗量的确定方式、监测设备等信息。5如果存在多个重点排放设施,自行添加行,描述每个重点排放设施的热力消耗量的确定方式、监测设备等信息。1014DB11/T1784—202018E供热量及其他数据的确定方式数据单位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选取以下获取方式:实测值(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写明具体方法和标准);默认值(如是,请填写具体数值);相关方结算凭证(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填写如何确保供应商数据质量);其他方式(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详细描述)。测量设备(适用于数据获取方式来源于实测值)数据记录频次数据缺失时的处理方式数据获取负责部门监测设备及型号监测设备安装位置监测频次监测设备精度规定的监测设备校准频次一、热源直供燃气锅炉--直供-Qs,f直供热源供热量-Qb,d建筑物供热量-直供锅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直供锅炉消耗的外购电力产生的排放燃油锅炉--直供-Qs,f直供热源供热量-Qb,d建筑物供热量-直供锅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直供锅炉消耗的外购1015DB11/T1784—202019电力产生的排放燃煤锅炉--直供-Qs,f直供热源供热量-Qb,d建筑物供热量-直供锅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直供锅炉消耗的外购电力产生的排放电锅炉--直供-Qs,e直供热源供热量-Qb,d建筑物供热量-直供锅炉消耗的外购电力产生的排放地源热泵--直供-Qs,e直供热源供热量-Qb,d建筑物供热量-消耗的外购电力产生的排放二、热源间供燃气锅炉--间供-Qs,f间供热源供热量-Qin-s热力站一次侧输入热源产生热量-间供锅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间供锅炉消耗的外购1016DB11/T1784—202020电力产生的排放燃油锅炉--间供-Qs,f间供热源供热量-Qin-s热力站一次侧输入热源产生热量-间供锅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间供锅炉消耗的外购电力产生的排放燃煤锅炉--间供-Qs,f间供热源供热量-Qin-s热力站一次侧输入热源产生热量-间供锅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间供锅炉消耗的外购电力产生的排放电锅炉--间供-Qs,e间供热源供热量-Qin-s热力站一次侧输入热源产生热量-间供锅炉消耗的外购电力产生的排放地源热泵--间供-Qs,e间供热源供热量-Qin-s热力站一次侧输1017DB11/T1784—202021入热源产生热量-间供锅炉消耗的外购电力产生的排放三、热力站-Qin热力站一次侧输入热量-Qin-s热力站一次侧输入热源产生热量-Qb,i建筑物供热量-热力站消耗的外购电力产生的排放三、中继泵站-消耗的外购电力产生的排放四、办公生活及其他-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消耗的外购电力产生的排放1018DB11/T1784—202022F数据内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相关规定至少包括如下内容:-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负责机构和人员、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周期和时间节点等;负责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的专职人员指定情况;-二氧化碳排放源活动数据及排放因子获取的相应要求;-计量器具、检测设备和监测仪表的维护管理要求;-二氧化碳数据记录管理要求;-二氧化碳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如不能全部描述可增加附件说明)填报人:填报时间:内部审核人:审核时间:填报单位盖章1019DB11/T1784—202023附录C(规范性)报告格式模板XXX二氧化碳排放报告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1020DB11/T1784—202024本报告主体核算了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填写了以下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单位)基本情况二、二氧化碳排放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本报告主体对本报告的真实性负责。法人(签字):年月日1021DB11/T1784—202025表C.1报告单位基本信息企业名称所属行业行业代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企业注册地址北京市区镇(乡、街道)村(路、小区)企业办公地址北京市区镇(乡、街道)村(路、小区)法定代表人电话传真通信地址邮编单位分管领导电话传真单位碳排放管理机构名称负责人电话手机电子邮件传真联系人电话手机电子邮件传真通信地址邮编单位主要产品或服务核算和报告边界(锅炉房数量、热力站数量、总供热面积和供热范围边界)核算和报告边界变化表C.2二氧化碳排放量汇总表二氧化碳排放明细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化石燃料燃烧的排放量消耗外购电力对应的排放量消耗外购热力对应的排放量表C.3报告主体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A序号B燃料品种C消耗量(t或104Nm3)D低位发热量(GJ/t或GJ/104Nm3)E(=C×D)燃料热量(GJ)F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G碳氧化率(%)HCO2与碳分子量比J(=F×G×H)排放因子(tCO2/GJ)K(=E×J)CO2排放(tCO2)1无烟煤44/122一般烟煤44/123汽油44/124柴油44/125液化石油气44/126天然气44/127其他44/12合计--注1:其他能源请注明是什么能源品种。注2:小数点后保留2位。1022DB11/T1784—202026表C.4报告主体消耗外购电力二氧化碳排放企业消耗外购电量(MWh)排放系数(tCO2/MWh)排放量(tCO2)表C.5报告主体消耗外购热力二氧化碳排放企业消耗外购购热量(GJ)排放系数(tCO2/GJ)排放量(tCO2)表C.6报告主体化石燃料月消费量序号燃料品种单位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年消耗量1无烟煤t2一般烟煤t3汽油t4柴油t5液化石油气t6天然气104Nm37其他t或104Nm3表C.7重点排放设施化石燃料月消费量序号燃料品种单位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年消耗量1无烟煤t2一般烟煤t3汽油t4柴油t5液化石油气t6天然气104Nm37其他t或104Nm3注:每个重点排放设施填一张表。1023DB11/T1784—202027表C.8其他能源消费信息能源品种序号燃料品种单位京内移动设施消费京外固定及移动设施消费化石燃料1无烟煤t2一般烟煤t3其他煤气104Nm34汽油t5柴油t6液化石油气t7天然气104Nm38其他t或104Nm3电力9电力MWh/表C.9其它生产信息表企业名称:用能单元数据数值说明热源燃气锅炉-直供1热源供热量(TJ)2建筑物供热量(TJ)3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量(tCO2)4消耗电力产生的排放量(tCO2)5排放强度(kgCO2/GJ)(第3项+第4项)/第2项燃气锅炉-间供1热源供热量(TJ)2热力站一次侧输入热源产生热量(TJ)3建筑物供热量(TJ)4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量(tCO2)5消耗电力产生的排放量(tCO2)6排放强度(kgCO2/GJ)(第4项+第5项)/第2项燃煤锅炉-直供1热源供热量(TJ)2建筑物供热量(TJ)3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量(tCO2)4消耗电力产生的排放量(tCO2)5排放强度(kgCO2/GJ)(第3项+第4项)/第2项1024DB11/T1784—202028表C.9其它生产信息表(续)用能单元数据数值说明燃煤锅炉-间供1热源供热量(TJ)2热力站一次侧输入热源产生热量(TJ)3建筑物供热量(TJ)4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量(tCO2)5消耗电力产生的排放量(tCO2)6排放强度(kgCO2/GJ)(第4项+第5项)/第2项电锅炉1热源供热量(TJ)2建筑物供热量(TJ)3消耗电力产生的排放量(tCO2)4排放强度(kgCO2/GJ)第3项/第2项燃油锅炉1热源供热量(TJ)2建筑物供热量(TJ)3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量(tCO2)4消耗电力产生的排放量(tCO2)5排放强度(kgCO2/GJ)(第3项+第4项)/第2项地源热泵1热源供热量(TJ)2建筑物供热量(TJ)3消耗电力产生的排放量(tCO2)4排放强度(kgCO2/GJ)第3项/第2项其他1热源供热量(TJ)2建筑物供热量(TJ)3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量(tCO2)4消耗电力产生的排放量(tCO2)5排放强度(kgCO2/GJ)(第3项+第4项)/第2项1025DB11/T1784—202029表C.9其它生产信息表(续)用能单元数据数值说明热力站1热力站一次侧输入热量(TJ)2消耗电力产生的排放量(tCO2)3排放强度(kgCO2/GJ)第2项/第1项中继泵站1消耗电力产生的排放量(tCO2)办公生活及其他1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量(tCO2)2消耗电力产生的排放量(tCO2)注1:不同热量指标计量范围如下图所示;优先填写实测值,如无实测可采用计算值。注2:如热源有其他形式,企业可自行增加行填写。表C.10报告真实性声明声明本排放报告完整和真实。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本单位愿负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特此声明。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企业/单位盖章)年月日1026DB11/T1784—202030参考文献[1]北京市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核算和报告指南(2020版)[2]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06年)[3]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7年)[4]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5]中国2008年温室气体清单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27ICS13.020.10CCSZ04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1786—2020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道路运输业RequirmentsforcarbondioxideemissionaccountingandreportingRoadtransportationenterprises2020-12-24发布2021-01-01实施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10281029DB11/T1786—2020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核算和报告范围.....................................................................25核算步骤与方法.....................................................................26数据质量管理.......................................................................67报告要求...........................................................................7附录A(规范性)相关参数推荐值..................................................8附录B(规范性)监测计划.......................................................11附录C(规范性)报告格式模板...................................................20参考文献............................................................................281030DB11/T1786—2020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金涛、王丹、毕辉、张亚敏、孙毅、曹信红、邱大庆、苏航、刘贻华、陈操操、孙粉、孙轶轩、王传瑜、夏冬飞、张宇鹏、杨正羽、杨冬梅。1031DB11/T1786—20201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道路运输业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道路运输业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范围、核算步骤与方法、数据质量管理、报告要求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注册地为北京市的公共电汽车客运、城市轨道交通、出租车客运、公路旅客运输及道路货物运输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DB11/T1270-2015出租车客运合理用能指南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报告主体reportingentity具有二氧化碳排放行为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3.2移动设施mobilefacility公共电汽车客运、城市轨道交通、出租车客运、公路旅客运输及道路货物运输企业中为乘客或货物提供运输服务的公共交通车辆、轨道交通车辆、出租车辆、道路营运性运输车辆及企业非营运车辆。3.3固定设施stationaryfacility公共电汽车客运、城市轨道交通、出租车客运、公路旅客运输、道路货物运输企业中直接为移动设施服务的辅助、附属设施。注:辅助设施包括车站、场站、车库、车间等,附属设施包括办公楼、锅炉、职工食堂等。3.4活动数据activitydata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的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表征值。1032DB11/T1786—202023.5排放因子emissionfactor表征单位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二氧化碳排放的系数。3.6碳氧化率carbonoxidationrate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中被完全氧化的百分比。4核算和报告范围4.1概述4.1.1报告主体应以企业法人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为边界,在规定周期内核算和报告其移动设施和固定设施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过程排放、消耗外购电力及热力产生的排放。4.1.2报告主体除了从事除道路运输服务活动,还存在其他二氧化碳排放的活动,则应按照其他相关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要求进行核算,并汇总报告。4.2核算边界4.2.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报告主体所涉及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包括天然气、燃油、煤炭等化石燃料在各种类型的固定和移动设施中发生氧化燃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4.2.2过程排放报告主体柴油车因尾气净化处理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4.2.3消耗外购电力产生的排放报告主体消耗外购电力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报告主体向居民转供电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不纳入核算和报告范围。4.2.4消耗外购热力产生的排放报告主体消耗外购热力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5核算步骤与方法5.1核算步骤报告主体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a)确定核算边界和排放源;b)收集活动数据;c)确定排放量计算方法;d)选择和获取排放因子数据;e)分别计算化石燃料燃烧、过程、消耗外购电力、消耗外购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1033DB11/T1786—20203f)汇总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量;g)收集并核算周转量等生产信息。5.2核算方法5.2.1排放总量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等于核算边界内化石燃料燃烧、过程排放以及消耗外购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之和,按公式(1)计算:EEEEE过程外购热外购电燃烧..........................................................(1)式中:E——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燃烧——报告主体化石燃料燃烧排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过程——报告主体过程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外购电——报告主体消耗外购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外购热——报告主体消耗外购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5.2.2化石燃料燃烧排放5.2.2.1计算公式报告主体移动设施、固定设施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种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之和,按公式(2)计算:ii1()niEADEF燃烧.......................................................................(2)式中:AD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数据,单位为吉焦(GJ);EFi——第i种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2/GJ);i——化石燃料类型代号。5.2.2.2活动数据5.2.2.2.1计算公式报告主体移动设施、固定设施消耗的燃料的活动数据,按式(3)计算:iiiADNCVFC..........................................................................(3)式中:NCV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单位为吉焦每吨(GJ/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吉焦每万标准立方米(GJ/104Nm3)。其取值采用附录A表A.1的推荐值;FC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单位为吨(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万标准立方米(104Nm3)。天然气液体和气体燃料质量单位和容积单位换算参数采用附录A表A.3的推荐值。5.2.2.2.2化石燃料消耗量1034DB11/T1786—20204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应根据报告主体能源消费台帐或统计报表来确定。化石燃料消耗量测量仪器应符合GB17167的相关规定。化石燃料的消费量汇总原则包括:a)公共电汽车客运企业的柴油车、汽油车、混合动力车及增程式电动车的耗油量按车辆所属分公司/子公司的月度油类消耗台帐或统计报表进行汇总,液化天然气车和压缩天然气车的耗气量按车辆所属分公司/子公司的月度气类消耗台帐或统计报表进行汇总;b)出租车客运企业的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根据汽油车、混合动力车及增程式电动车的耗油量按车辆所属分公司/子公司的月度油类消耗台帐或统计报表进行汇总,液化天然气车和压缩天然气车的耗气量按车辆所属分公司/子公司的月度气类消耗台帐或统计报表进行汇总;c)公路旅客运输企业的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根据柴油车、汽油车、混合动力车及增程式电动车的耗油量按车辆所属分公司/子公司的月度油类消耗台帐或统计报表进行汇总,液化天然气车和压缩天然气车的耗气量按车辆所属分公司/子公司的月度气类消耗台帐或统计报表进行汇总;d)道路货物运输企业的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根据柴油车、汽油车、混合动力车及增程式电动车的耗油量按车辆所属分公司/子公司的月度油类消耗台帐或统计报表进行汇总,液化天然气车和压缩天然气车的耗气量按车辆所属分公司/子公司的月度气类消耗台帐或统计报表进行汇总;e)报告单位的内部车辆的耗油量按车辆所属分公司/子公司或企业的月度油类消耗台帐或统计报表进行汇总。报告单位的办公楼、车站、场站、车库、车间、锅炉、职工食堂等固定设施的耗油量、耗气量按分公司/子公司或企业的油类、气类月度消耗台帐或统计报表进行汇总。5.2.2.2.3低位发热量报告主体采用附录A表A.1推荐值。5.2.2.3排放因子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的排放因子,按公式(4)计算:4412iiiEFCCOF.......................................................................(4)式中:CCi——第i种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每吉焦(tC/GJ),其取值采用附录A表A.1的推荐值;OFi——第i种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单位为百分数(%),其取值采用附录A表A.1的推荐值;1244——二氧化碳与碳的分子量之比,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吨碳(tCO2/tC)。5.2.3过程排放5.2.3.1计算公式柴油车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式(5)计算:12446012过程PME.................................................................(5)式中:1035DB11/T1786—20205E过程——核算和报告年度内车用尿素溶液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M——核算和报告年度内消耗的车用尿素溶液质量,单位为吨(t);6012——碳与尿素的分子量之比;P——核算和报告年度内车用尿素溶液中尿素浓度比例,单位为百分数(%),其取值采用附录A表A.2的推荐值。5.2.3.2活动数据过程排放的活动数据根据报告主体物料消耗台帐或统计报表来确定,根据车用尿素溶液月度消耗台帐或统计报表等统计数据进行汇总。5.2.4消耗外购电力产生的排放5.2.4.1计算公式消耗外购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式(5)计算:电外购电外购电EFADE..................................(6)式中:AD外购电——报告主体核算和报告年度内消耗外购电力的电量,单位为兆瓦时(MWh);EF电——电网年均供电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兆瓦时(tCO2/MWh)。5.2.4.2活动数据报告主体电力活动数据应以对外结算电表计量为准,也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发票或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数据。a)公共电汽车客运企业的双源无轨电车的耗电量按车辆所属线路的电表记录读数进行汇总,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及增程式电动车的耗电量按车辆所属场站充电桩的电表记录读数进行汇总;a)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移动设施的耗电量按所属线路(包括线路牵引电耗和线路动力电耗)的电表记录读数进行汇总;b)出租车客运企业的纯电动车、增程式电动车的耗电量按车辆所属充电卡进行汇总;c)公路旅客运输企业的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及增程式电动车的耗电量按车辆所属充电卡进行汇总;d)道路货物运输企业的纯电动车、增程式电动车的耗电量按车辆所属充电卡进行汇总;e)报告单位的办公楼、车站、场站、车库、车间、锅炉、职工食堂等固定设施的耗电量按分公司/子公司或企业的电表和热力表的记录读数进行汇总。也可采用电费发票或结算单等供应商提供的结算凭证上的数据。5.2.4.3排放因子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采用主管部门最新发布的数据或采用附录A表A.2的推荐值。5.2.5消耗外购热力产生的排放5.2.5.1计算公式消耗外购的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式(7)计算:1036DB11/T1786—20206EADEF外购热外购热热力....................................................................(7)式中:AD外购热——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外购的热量,单位为吉焦(GJ);EF热力——热力供应的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2/GJ)。5.2.5.2活动数据报告主体热力活动数据应以对外结算热表计量为准,也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发票或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数据。报告单位的办公楼、车站、场站、车库、车间、锅炉、职工食堂等固定设施的耗热量按分公司/子公司或企业的热力表的记录读数进行汇总。也可采用热力费发票或结算单等供应商提供的结算凭证上的数据。以质量为单位计量的热水和蒸汽应采用公式(7)、(8)和(9)进行转换计算。蒸汽热水外购热DADADA..................................................................(8)以质量单位计量的热水可按公式(9)转换为热量单位:3wwMa(T20)4.186810AD热水......................................................(9)式中:AD热水——热水所含的热量,单位为吉焦(GJ);Maw——热水的质量,单位为吨(t);Tw——热水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4.1868——水在常温常压下的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每摄氏度(kJ/(kg·℃))。以质量单位计量的蒸汽可按公式(9)转换为热量单位:3ststMa(En83.74)10AD蒸汽........................................................(10)式中:AD蒸汽——蒸汽所含的热量,单位为吉焦(GJ);Mast——蒸汽的质量,单位为吨(t);Enst——蒸汽所对应的温度、压力下每千克蒸汽的热焓,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的热焓可参考表A.4和表A.5;83.74——标准大气压下20摄氏度水的焓值,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5.2.5.3排放因子热力供应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采用主管部门最新发布的数据或采用附录A表A.2的推荐值。6数据质量管理报告主体应加强二氧化碳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a)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负责机构和人员、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周期和时间节点等;指定专职人员负责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b)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源一览表,对于排放源的活动数据获取提出相应的要求;c)对现有监测条件进行评估,按照附录B制定监测计划并严格执行,定期对计量器具、检测设备和监测仪表进行维护管理,并记录存档,不断提高自身对活动数据参数的监测能力;1037DB11/T1786—20207d)建立健全二氧化碳数据记录管理体系,包括数据来源,数据获取时间以及相关责任人等信息的记录管理;e)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定期对二氧化碳排放数据进行交叉校验,对可能产生的数据误差风险进行识别,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7报告要求7.1报告主体基本信息报告主体基本信息应包括报告主体名称、单位性质、所属行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填报负责人和联系人信息等,见附录C表C.1。7.2主要排放设施信息主要排放设施信息采用附录C表C.5-1~表C.5-5的格式要求填写。公共电汽车客运企业的主要排放设施应包括移动设施的不同类型车辆的车辆数量、安装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系统车辆数量、能源消耗量、营运有关参数等。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主要排放设施应包括各线路所属移动设施的制式、车辆编组、车站座数、运营线路长度、能源消耗量、营运有关参数等。出租车客运企业的主要排放设施应包括移动设施的不同类型车辆的车辆数量、运营类型、注册时间、行驶总里程、能源消耗量等。公路旅客运输企业主要排放设施应包括移动设施的不同类型车辆的车辆数量、安装SCR系统车辆数量、能源消耗量、营运有关参数等。道路货物运输企业主要排放设施应包括移动设施的不同类型车辆的车辆数量、安装SCR系统车辆数量、能源消耗量、营运有关参数等。7.3二氧化碳排放量报告主体应报告在核算和报告年度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并分别报告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过程排放量、消耗外购电力、消耗外购热力产生的排放量,见附录C表C.2。7.4活动数据及来源活动水平数据包括,报告主体在报告年度内按所属线路或子公司、分公司报告不同化石燃料类型车辆的各种燃料的消耗量、消耗的车用尿素溶液质量、外购电力、外购热力的消费量,见附录C表C.3。报告主体如果从事除道路运输服务以外的生产和服务活动,并存在本部分未涵盖的二氧化碳排放环节,则应参考其他相关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要求,报告其活动数据及来源。7.5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报告主体应按附录C表C.4格式要求报告报告主体在报告年度内各种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数据、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和热力供应的排放因子等数据,并说明这些数据的来源。7.6真实性声明报告主体应按照附录C表C.6的格式就报告真实性做书面声明。1038DB11/T1786—20208附录A(规范性)相关参数推荐值相关参数推荐值参见附录A表A.1~A.5。表A.1常见化石燃料特性参数推荐值化石燃料类型计量单位低位发热量(GJ/t,GJ/104Nm3)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燃料碳氧化率化石燃料柴油t43.33020.20×10-398%汽油t44.80018.90×10-398%燃料油t40.19021.10×10-398%天然气104Nm3389.3115.30×10-399%液化石油气t47.31017.20×10-398%无烟煤t20.30427.49×10-385%一般烟煤t19.57026.18×10-385%注1:低位热值来源于《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注2:单位热值含碳量来源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注3:燃料碳氧化率来源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表A.2其他排放因子推荐值名称单位缺省值电网供电排放因子tCO2/MWh0.604热力供应排放因子tCO2/GJ0.11尿素浓度比例%32.5表A.3天然气液体和气体燃料质量单位和容积单位换算参数名称换算参数天然气1立方米气态天然气=0.7256千克液化天然气注:数据来源于《北京市统计局能耗统计报表》表A.4饱和蒸汽热焓表压力(MPa)温度(℃)焓(kJ/kg)压力(MPa)温度(℃)焓(kJ/kg)0.0016.982513.81.00179.882777.00.00217.512533.21.10184.062780.40.00324.102545.21.20187.962783.40.00428.982554.11.30191.602786.00.00532.902561.21.40195.042788.40.00636.182567.11.50198.282790.41039DB11/T1786—20209表A.4饱和蒸汽热焓表(续)压力(MPa)温度(℃)焓(kJ/kg)压力(MPa)温度(℃)焓(kJ/kg)0.00739.022572.21.60201.372792.20.00841.532576.71.40204.302793.80.00943.792580.81.50207.102795.10.01045.832584.41.90209.792796.40.01554.002598.92.00212.372797.40.02060.092609.62.20217.242799.10.02564.992618.12.40221.782800.40.03069.122625.32.60226.032801.20.04075.892636.82.80230.042801.70.05081.352645.03.00233.842801.90.06085.952653.63.50242.542801.30.07089.962660.24.00250.332799.40.08093.512666.05.00263.922792.80.09096.712671.16.00275.562783.30.1099.632675.77.00285.802771.40.12104.812683.88.00294.982757.50.14109.322690.89.00303.312741.80.16113.322696.810.0310.962724.40.18116.932702.111.0318.042705.40.20120.232706.912.0324.642684.80.25127.432717.213.0330.812662.40.30133.542725.514.0336.632638.30.35138.882732.515.0342.122611.60.40143.622738.516.0347.322582.70.45147.922743.817.0352.262550.80.50151.852748.518.0356.962514.40.60158.842756.419.0361.442470.10.70164.962762.920.0365.712413.90.80170.422768.421.0369.792340.20.90175.362773.022.0373.682192.51040DB11/T1786—202010表A.5过热蒸汽热焓表单位:kJ/kg温度(℃)压力(MPa)0.010.10.513571014202530000.10.51357.110.114.120.125.130104242.142.54344.946.948.851.755.661.366.170.82083.98484.384.886.788.690.493.297102.5107.1111.740167.4167.5167.9168.3170.1171.9173.6176.3179.8185.1189.4193.8602611.3251.2251.2251.9253.6255.3256.9259.4262.8267.8272276.1802649.3335335.3335.7337.3338.8340.4342.8346350.8354.8358.71002687.32676.5419.4419.7421.2422.7424.2426.5429.5434437.8441.61202725.42716.8503.9504.3505.7507.1508.5510.6513.5517.7521.3524.91402763.62756.6589.2589.5590.8592.1593.4595.4598602605.4603.116028022796.22767.3675.7676.9678679.2681683.4687.1690.2693.31802840.62835.72812.12777.3764.1765.2766.2767.8769.9773.1775.9778.72002879.32875.22855.52827.5853853.8854.6855.9857.7860.4862.8856.22202918.32914.728982874.9943.9944.4945.0946947.2949.3951.2953.12402957.42954.32939.92920.528231037.81038.01038.41039.11040.31041.51024.82602996.82994.12981.52964.82885.511351134.71134.31134.111341134.31134.82803036.530343022.93008.32941.828571236.71235.21233.51231.61230.51229.93003076.33074.13064.23051.32994.22925.42839.21343.71339.51334.61331.5132935031773175.33167.63157.73115.73069.23017.02924.22753.51648.41626.41611.34003279.432783217.832643231.63196.93159.73098.530042820.12583.22159.14203320.963319.683313.83306.63276.93245.43211.03155.983072.722917.022730.762424.71041DB11/T1786—202011附录B(规范性)XXX监测计划A监测计划的版本及修订版本号修订(发布)内容修订(发布)时间备注B报告主体描述报告主体名称地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行业分类(按核算和报告指南分类)法定代表人姓名:电话:监测计划制定人姓名:电话:邮箱:报告主体简介1.单位简介(至少包括:成立时间、所有权状况、法人代表、组织机构图和厂区平面分布图)2.主营服务(至少包括:主营服务的名称及国民经济行业代码)3.主营服务流程(至少包括:每种服务的流程描述,并标明二氧化碳排放设施。)1042DB11/T1786—202012C核算边界和主要排放设施描述4.核算边界的描述5.主要排放设施5.1化石燃料燃烧设施5.1.1固定设施编号排放设施名称排放设施安装位置备注说明5.1.2移动设施编号1排放设施名称备注说明5.2主要耗电设施编号排放设施名称排放设施安装位置2备注说明5.3主要耗热设施编号设施名称排放设施安装位置备注说明1按燃料品种分类填写,同一种燃料品种填写一行,混合动车燃料车填写在化石燃料燃烧设施下。1043DB11/T1786—2020132纯电动车不填写排放设施安装位置。D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确定方式D-1燃料燃烧排放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确定方式燃料种类单位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1选取以下获取方式:实测值(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写明具体方法和标准);默认值(如是,请填写具体数值);相关方结算凭证(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填写如何确保供应商数据质量);其他方式(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详细描述)。测量设备(适用于数据获取方式来源于实测值)数据记录频次数据缺失时的处理方式数据获取负责部门监测设备及型号监测设备安装位置监测频次监测设备精度规定的监测设备校准频次燃料种类1:柴油2FC1消耗量NCV1低位发热量CC1单位热值含碳量OF1碳氧化率燃料种类23:FC2消耗量NCV2低位发热量1044DB11/T1786—202014CC2单位热值含碳量OF2碳氧化率D-2过程排放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确定方式过程参数参数描述单位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选取以下获取方式:实测值(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写明具体方法和标准);默认值(如是,请填写具体数值);相关方结算凭证(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填写如何确保供应商数据质量);其他方式(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详细描述)。测量设备(适用于数据获取方式来源于实测值)数据记录频次数据缺失时的处理方式数据获取负责部门监测设备及型号监测设备安装位置监测频次监测设备精度规定的监测设备校准频次M耗的车用尿素溶液质量P车用尿素溶液中尿素浓度比例D-3消耗外购电力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确定方式参数单位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选取以下获取方式:实测值(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写明具体方法和标准);默认值(如是,请填写具体数值);相关方结算凭证(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填写如何确保供应商数据质量);其他方式(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详细描述)。测量设备(适用于数据获取方式来源于实测值)数据记录频次数据缺失时的处理方式数据获取负责部门监测设备及型号监测设备安装位置监测频次监测设备精度规定的监测设备校准频次1045DB11/T1786—202015AD外购电消耗外购电力的电量MWhEF电电网年均供电排放因子tCO2/MWhD-4消耗外购热力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确定方式参数单位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选取以下获取方式:实测值(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写明具体方法和标准);默认值(如是,请填写具体数值);相关方结算凭证(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填写如何确保供应商数据质量);其他方式(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详细描述)。测量设备(适用于数据获取方式来源于实测值)数据记录频次数据缺失时的处理方式数据获取负责部门监测设备及型号监测设备安装位置监测频次监测设备精度规定的监测设备校准频次AD外购热消耗的外购热量GJEF热力热力供应的排放因子tCO2/GJ1如果报告数据是由若干个参数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出,需要填写计算公式以及计算公式中的每一个参数的获取方式。2填报时请列明具体的燃料名称,同一燃料品种仅需填报一次;如果有多个设施消耗同一种燃料,请在“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中对“消耗量”、“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含碳量”、“含碳量”“碳氧化率”等参数进行详细描述,不同设施的同一燃料相关信息应分别列明。3如有多个燃料品种,请自行在后面加行。1046DB11/T1786—202016E生产信息中相关参数的确定方式E-1公共电汽车客运企业参数单位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1选取以下获取方式:实测值(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写明具体方法和标准);默认值(如是,请填写具体数值);相关方结算凭证(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填写如何确保供应商数据质量);其他方式(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详细描述)。测量设备(适用于数据获取方式来源于实测值)数据记录频次数据缺失时的处理方式数据获取负责部门监测设备及型号监测设备安装位置监测频次监测设备精度规定的监测设备校准频次一、营运车辆车辆数量安装SCR车辆数辆京内营运总行程京外营运总行程客运量客运周转量二、非营运车辆车辆数京内行驶总里程京外行驶总里程E-2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参数单位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1选取以下获取方式:实测值(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写明具体测量设备(适用于数据获取方式来源于实测值)数据记录数据缺失数据获取监测设监测设备监测监测设备规定的1047DB11/T1786—202017方法和标准);默认值(如是,请填写具体数值);相关方结算凭证(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填写如何确保供应商数据质量);其他方式(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详细描述)。备及型号安装位置频次精度监测设备校准频次频次时的处理方式负责部门一、营运车辆京内运营线路长度境外运营线路长度走行公里客运量客运周转量二、非营运车辆京内行驶总里程境外行驶总里程E-3出租车客运企业参数单位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1选取以下获取方式:实测值(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写明具体方法和标准);默认值(如是,请填写具体数值);相关方结算凭证(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填写如何确保供应商数据质量);其他方式(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详细描述)。测量设备(适用于数据获取方式来源于实测值)数据记录频次数据缺失时的处理方式数据获取负责部门监测设备及型号监测设备安装位置监测频次监测设备精度规定的监测设备校准频次一、营运车辆车辆数量京内行驶总里程境外行驶总里程二、非营运车辆车辆数量1048DB11/T1786—202018京内行驶总里程境外行驶总里程E-4公路旅客运输企业参数单位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1选取以下获取方式:实测值(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写明具体方法和标准);默认值(如是,请填写具体数值);相关方结算凭证(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填写如何确保供应商数据质量);其他方式(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详细描述)。测量设备(适用于数据获取方式来源于实测值)数据记录频次数据缺失时的处理方式数据获取负责部门监测设备及型号监测设备安装位置监测频次监测设备精度规定的监测设备校准频次一、营运车辆车辆数量安装SCR车辆数辆京内营运总行程京外营运总行程客运量客运周转量二、非营运车辆车辆数京内行驶总里程京外行驶总里程1如果报告数据是由若干个参数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出,需要填写计算公式以及计算公式中的每一个参数的获取方式。1049DB11/T1786—202019F数据内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相关规定至少包括如下内容:-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负责机构和人员、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周期和时间节点等;负责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的专职人员指定情况;-二氧化碳排放源活动数据及排放因子获取的相应要求;-计量器具、检测设备和监测仪表的维护管理要求;-二氧化碳数据记录管理要求;-二氧化碳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如不能全部描述可增加附件说明)填报人:填报时间:内部审核人:审核时间:填报单位盖章1050DB11/T1786—202020附录C(规范性)报告格式模板XXX二氧化碳排放报告道路运输业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1051DB11/T1786—202021本报告主体核算了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填写了以下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单位)基本情况二、二氧化碳排放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本报告主体对本报告的真实性负责。法人代表(签字/签章):年月日1052DB11/T1786—202022表C.1报告单位基本信息企业名称所属行业行业代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企业注册地址北京市区镇(乡、街道)村(路、小区)企业办公地址北京市区镇(乡、街道)村(路、小区)法定代表人电话传真通信地址邮编单位分管领导电话传真单位碳排放管理机构名称负责人电话手机电子邮件传真联系人电话手机电子邮件传真通信地址邮编单位主要产品或服务核算和报告边界核算和报告边界变化表C.2二氧化碳排放量汇总表二氧化碳排放明细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其中:移动设施排放量(tCO2)固定设施排放量(tCO2)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化石燃料燃烧的排放量过程产生的排放量-----消耗外购电力对应的排放量消耗外购热力对应的排放量表C.3报告主体排放活动数据排放源类型燃料种类计量单位消耗量t或104Nm3低位发热量GJ/t或GJ/104Nm3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柴油t汽油t天然气104Nm3液化天然气t液化石油气t无烟煤t一般烟煤t过程排放名称消耗量t车用尿素溶液外购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名称单位数据电力外购量MWh1053DB11/T1786—202023热力外购量GJ表C.4报告主体排放因子和计算系数排放源类型燃料种类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燃料碳氧化率%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柴油汽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无烟煤一般烟煤过程排放名称数据单位车用尿素溶液%外购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名称数据单位电力tCO2/MWh热力tCO2/GJ表C.5-1移动设施(公共电汽车客运企业)信息表一、营运车辆名称车辆数辆安装SCR车辆数辆营运总行程公里客运量万人次客运周转量万人公里耗油量t耗气量t或104Nm3耗电量MWh车用尿素溶液消耗量t京内京外柴油车其中,柴电混合动力汽油车电车其中,双源无轨电车纯电动车增程式电动车天然气车其中,液化天然气车压缩天然气车其他合计aSCR为柴油车配备的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该系统消耗车用尿素溶液。b增程式电动车指配有地面充电和车载供电功能的纯电驱动的电动汽车。c表中移动设施不含企业非营运车辆。1054DB11/T1786—202024表C.5-1移动设施(公共电汽车客运企业)信息表(续)二、非营运车辆名称车辆数辆车辆型号注册时间行驶总里程公里耗油量t耗气量104Nm3耗电量MWh京内京外汽油车混合动力车双燃料车增程式电动车纯电动车其他合计a增程式电动车指配有地面充电和车载供电功能的纯电驱动的电动汽车。表C.5-2移动设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信息表一、营运车辆线路名称运营线路长度公里车站座制式车辆编组走行公里车公里客运量万人次客运周转量万人公里耗电量MWh京内京外合计二、非营运车辆名称车辆数辆车辆型号注册时间行驶总里程公里耗油量t耗气量104Nm3耗电量MWh京内京外汽油车混合动力车双燃料车增程式电动车纯电动车其他合计a增程式电动车指配有地面充电和车载供电功能的纯电驱动的电动汽车。1055DB11/T1786—202025表C.5-3移动设施(出租车客运企业)信息表一、营运车辆名称车辆数辆车辆型号注册时间运营类型行驶总里程公里耗油量t耗气量104Nm3耗电量MWh京内京外汽油车混合动力车双燃料车增程式电动车纯电动车其他合计a运营类型包括单班、双班或其他。b增程式电动车指配有地面充电和车载供电功能的纯电驱动的电动汽车。c表中移动设施不含企业非营运车辆。二、非营运车辆名称车辆数辆车辆型号注册时间行驶总里程公里耗油量t耗气量104Nm3耗电量MWh京内京外汽油车混合动力车双燃料车增程式电动车纯电动车其他合计a增程式电动车指配有地面充电和车载供电功能的纯电驱动的电动汽车。表C.5-4移动设施(公路旅客运输企业)信息表一、营运车辆名称车辆数辆安装SCR车辆数辆营运总行程公里客运量万人次客运周转量万人公里耗油量t耗气量t或104Nm3耗电量MWh车用尿素溶液消耗量t京内京外柴油车其中,柴电混合动力汽油车1056DB11/T1786—202026电车纯电动车增程式电动车表C.5-4移动设施(公路旅客运输企业)信息表(续)一、营运车辆天然气车其中,液化天然气车压缩天然气车其他合计aSCR为柴油车配备的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该系统消耗车用尿素溶液。b增程式电动车指配有地面充电和车载供电功能的纯电驱动的电动汽车。c表中移动设施不含企业非营运车辆。二、非营运车辆名称车辆数辆车辆型号注册时间行驶总里程公里耗油量t耗气量104Nm3耗电量MWh京内京外汽油车混合动力车双燃料车增程式电动车纯电动车其他合计a增程式电动车指配有地面充电和车载供电功能的纯电驱动的电动汽车。表C.5-5移动设施(道路货物运输企业)信息表一、营运车辆名称车辆数辆安装SCR车辆数辆营运总行程公里货运量吨货运周转量吨公里耗油量t耗气量t或104Nm3耗电量MWh车用尿素溶液消耗量t京内京外柴油车其中,柴电混合动力汽油车电车其中,纯电动车增程式电动车天然气车其中,液化天然气车压缩天然气车其他1057DB11/T1786—202027合计aSCR为柴油车配备的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该系统消耗车用尿素溶液。b增程式电动车指配有地面充电和车载供电功能的纯电驱动的电动汽车。c表中移动设施不含企业非营运车辆。表C.5-5移动设施(道路货物运输企业)信息表(续)二、非营运车辆名称车辆数辆车辆型号注册时间行驶总里程公里耗油量t耗气量104Nm3耗电量MWh京内京外汽油车混合动力车双燃料车增程式电动车纯电动车其他合计a增程式电动车指配有地面充电和车载供电功能的纯电驱动的电动汽车。表C.6报告真实性声明D声明本排放报告完整和真实。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本单位愿负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特此声明。法人代表(或授权代表)(签字/签章)(企业/单位公章)年月日1058DB11/T1786—202028参考文献[1]《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8》,中国统计出版社[2]《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3]《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4]《北京市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2020版)》,北京市生态环境局[5]《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59ICS13.020.10CCSZ04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1787—2020二氧化碳核算和报告要求其他行业RequirementsforcarbondioxideemissionaccountingandreportingOtherindustrialenterprises2020-12-24发布2021-01-01实施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10601061DB11/T1787—2020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与定义........................................................................14核算和报告范围....................................................................25核算步骤与方法....................................................................26数据质量管理......................................................................57报告要求..........................................................................6附录A(规范性)相关参数推荐值....................................................7附录B(规范性)监测计划.........................................................10附录C(规范性)报告格式模板.....................................................17参考文献............................................................................251062DB11/T1787—2020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由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中竞同创能源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北京京能源创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涛、贾春涛、于凤菊、王立波、刘万添、耿丽丽、李瑞俊、张悦、孙莉、冯乐、杜改芳、宋建华、丁学、徐依婷、姜伟鹏。1063DB11/T1787—20201二氧化碳核算和报告要求其他行业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其他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范围、核算步骤与方法、数据质量管理、报告要求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除热力生产和供应、电力生产、水泥生产、石油化工生产、交通运输、服务业等之外的其他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11062天然气发热量、密度、相对密度和沃泊指数的计算方法GB/T1361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报告主体reportingentity具有二氧化碳排放行为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3.2重点排放设施keyemissionfacility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于5000吨(含)或占报告主体年度排放量大于20%(含)的排放设施。3.3活动数据activitydata导致二氧化碳排放的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表征值。3.4排放因子emissionfactor表征单位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二氧化碳排放的系数。1064DB11/T1787—202023.5碳氧化率carbonoxidationrate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中被完全氧化的百分比。4核算和报告范围4.1概述报告主体应核算和报告其生产系统的固定设施和移动设施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生产系统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4.2核算边界4.2.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报告主体所涉及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包括天然气、燃油等化石燃料在各种类型的固定和移动燃烧设备中发生氧化燃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4.2.2消耗外购电力产生的排放报告主体消耗外购电力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报告主体向居民转供电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不纳入核算和报告范围。4.2.3消耗外购热力产生的排放报告主体消耗外购热力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5核算步骤与方法5.1核算步骤报告主体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核算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a)确定核算边界和排放源;b)收集活动数据;c)确定排放量计算方法;d)选择和获取排放因子数据;e)分别计算化石燃料燃烧、消耗外购电力、消耗外购热力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f)汇总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量;g)收集并报告生产服务经营等信息。5.2核算方法5.2.1排放总量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等于核算边界内化石燃料燃烧、消耗外购电力和消耗外购热力产生的排放量之和,按公式(1)计算:外购热外购电燃烧EEEE..............................(1)1065DB11/T1787—20203式中:E——报告主体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燃烧——报告主体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外购电——报告主体消耗外购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外购热——报告主体消耗外购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5.2.2化石燃料燃烧排放5.2.2.1计算公式报告主体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种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之和,按公式(2)计算:niiiEFADE1燃烧.................................(2)式中:AD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数据,单位为吉焦(GJ);EFi——第i种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2/GJ);i——化石燃料类型代号。5.2.2.2活动数据5.2.2.2.1计算公式化石燃料燃烧的活动数据是核算和报告年度内各种燃料的消耗量与平均低位发热量的乘积,按公式(3)计算:iiiFCNCVAD...................................(3)式中:NCV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吉焦每吨(GJ/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吉焦每万标准立方米(GJ/104Nm3);FC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吨(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万标准立方米(104Nm3)。5.2.2.2.2化石燃料消耗量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应根据报告主体能源消费台帐或统计报表来确定。测量器具配置应符合GB17167的规定。重点排放设施的燃料消耗量应单独测量和记录。5.2.2.2.3低位发热量报告主体开展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实测的,应符合GB/T384、GB/T11062、GB/T213等相关标准;不具备实测条件的报告主体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符合上述标准的实测数据。如上述两种要求都不具备,其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应采用附录A表A.1的推荐值。低位发热量应单独测量和记录,对天然气等气体燃料应每月进行一次检测,按照月度天然气消耗量取加权平均值作为年度平均低位发热量;对油品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测,取算术平1066DB11/T1787—20204均值作为该油品的低位发热量;对煤炭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测,以燃料入厂量或月消费量加权平均作为该燃料品种的低位发热量。供应商提供的数据应符合上述测量频次要求。5.2.2.3排放因子5.2.2.3.1计算公式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的排放因子按公式(4)计算:1244iiiOFCCEF.................................(4)式中:CCi——第i种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每吉焦(tC/GJ);OFi——第i种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以%表示;1244——二氧化碳与碳的相对分子量之比。5.2.2.3.2单位热值含碳量应采用附录A表A.1的推荐值。5.2.2.3.3碳氧化率应采用附录A表A.1的推荐值。5.2.3消耗外购电力产生的排放5.2.3.1计算公式消耗外购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5)计算:电外购电外购电EFADE.................................(5)式中:AD外购电——报告主体核算和报告年度内消耗外购电力的电量,单位为兆瓦时(MWh);EF电——电网年均供电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兆瓦时(tCO2/MWh)。5.2.3.2活动数据报告主体核算和报告年度内消耗的外购电力,活动数据以报告主体的电表记录的读数为准,也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电费发票或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5.2.3.3排放因子电网年平均供电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采用主管部门最新发布的数据或采用附录A表A.2的推荐值。5.2.4消耗外购热力产生的排放5.2.4.1计算公式消耗外购热力包括外购蒸汽和热水,消耗外购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6)计算:1067DB11/T1787—20205热外购热外购热EFADE.................................(6)式中:AD外购热——报告主体核算和报告年度内消耗外购热力的热量,单位为吉焦(GJ);EF热——热力供应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吉焦(tCO2/GJ)。5.2.4.2活动数据报告主体核算和报告年度内消耗的外购热力,活动数据以报告主体的热量表记录的读数为准,也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热力费发票或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上的数据。以质量为单位计量的热水和蒸汽应采用公式(7)、(8)和(9)进行转换计算。蒸汽热水外购热ADADAD................................(7)式中:AD热水——热水所含的热量,单位为吉焦(GJ);AD蒸汽——蒸汽所含的热量,单位为吉焦(GJ)。以质量单位计量的热水可按公式(7)转换为热量单位:3热水101868.420aWWTMAD........................(8)式中:Maw——热水的质量,单位为吨(t);Tw——热水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4.1868——水在常温常压下的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每摄氏度(kJ/(kg·℃))。以质量单位计量的蒸汽可按公式(8)转换为热量单位:3蒸汽1074.83ststEnMaAD..........................(9)式中:Mast——蒸汽的质量,单位为吨(t);Enst——蒸汽所对应的温度、压力下每千克蒸汽的热焓,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的热焓可参考附录A表A.3和表A.4;83.74——标准大气压下20摄氏度水的焓值,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5.2.4.3排放因子热力供应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采用主管部门最新发布的数据或采用附录A表A.2的推荐值。6数据质量管理报告主体应加强二氧化碳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a)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负责机构和人员、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周期和时间节点等;指定专职人员负责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b)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源一览表,对于排放源的活动数据获取提出相应的要求;c)对现有监测条件进行评估,按照附录B制定监测计划并严格执行,定期对计量器具、检测设备和监测仪表进行维护管理,并记录存档。不断提高自身对活动数据及排放因子等参数的监测能力;1068DB11/T1787—20206d)建立健全二氧化碳数据记录管理体系,包括数据来源,数据获取时间以及相关责任人等信息的记录管理;e)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定期对二氧化碳排放数据进行交叉校验,对可能产生的数据误差风险进行识别,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7报告要求7.1报告主体基本信息报告主体基本信息应包括报告主体名称、单位性质、报告年度、所属行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填报负责人和联系人信息等,见附录C表C.1。7.2二氧化碳排放量报告主体应按附录C表C.2报告年度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并按附录C表C.3~表C.5分别报告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消耗外购电力和热力所产生的排放量。7.3活动数据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按照附录C中表C.3~表C.8的格式要求,报告其在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活动数据,包括报告主体在报告年度内生产所使用的各种化石燃料消耗量和相应的低位发热量、外购电量和外购热量等。7.4排放因子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按照附录C表C.3~表C.5的格式要求,报告其在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的排放因子数据,包括报告主体在报告年度内生产所使用的各种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数据、电力与热力排放因子。7.5生产经营服务信息报告主体应按附录C中表C.9~表C.14格式要求填写生产服务及经营等补充数据信息。7.6真实性声明报告主体应按照附录C表C.15的格式就报告真实性做书面声明。1069DB11/T1787—20207A附录A(规范性)相关参数推荐值相关参数推荐值见表A.1~表A.4。表A.1常用化石燃料相关参数推荐值燃料品种计量单位平均低位发热量(GJ/t或GJ/万Nm3)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碳氧化率(%)无烟煤t20.30427.49×10-385一般烟煤t19.57026.18×10-385燃料油t40.19021.10×10-398汽油t44.80018.90×10-398柴油t43.33020.20×10-398一般煤油t44.75019.60×10-398液化石油气t47.31017.20×10-398天然气104Nm3389.3115.30×10-399其它煤气104Nm352.27012.20×10-399注1:低位发热量来源于《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注2:单位热值含碳量来源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注3:燃料碳氧化率来源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试行)》。表A.2电力和热力排放因子参数推荐值名称单位排放因子电力排放因子tCO2/MWh0.604热力排放因子tCO2/GJ0.11表A.3饱和蒸汽热焓值表压力(MPa)温度(℃)焓(kJ/kg)压力(MPa)温度(℃)焓(kJ/kg)0.0016.982513.81.00179.882777.00.00217.512533.21.10184.062780.40.00324.102545.21.20187.962783.40.00428.982554.11.30191.602786.00.00532.902561.21.40195.042788.40.00636.182567.11.50198.282790.40.00739.022572.21.60201.372792.20.00841.532576.71.40204.302793.80.00943.792580.81.50207.102795.10.01045.832584.41.90209.792796.41070DB11/T1787—20208表A.3饱和蒸汽热焓值表(续)压力(MPa)温度(℃)焓(kJ/kg)压力(MPa)温度(℃)焓(kJ/kg)0.01554.002598.92.00212.372797.40.02060.092609.62.20217.242799.10.02564.992618.12.40221.782800.40.03069.122625.32.60226.032801.20.04075.892636.82.80230.042801.70.05081.352645.03.00233.842801.90.06085.952653.63.50242.542801.30.07089.962660.24.00250.332799.40.08093.512666.05.00263.922792.80.09096.712671.16.00275.562783.30.1099.632675.77.00285.802771.40.12104.812683.88.00294.982757.50.14109.322690.89.00303.312741.80.16113.322696.810.0310.962724.40.18116.932702.111.0318.042705.40.20120.232706.912.0324.642684.80.25127.432717.213.0330.812662.40.30133.542725.514.0336.632638.30.35138.882732.515.0342.122611.60.40143.622738.516.0347.322582.70.45147.922743.817.0352.262550.80.50151.852748.518.0356.962514.40.60158.842756.419.0361.442470.10.70164.962762.920.0365.712413.90.80170.422768.421.0369.792340.20.90175.362773.022.0373.682192.51071DB11/T1787—20209表A.4过热蒸汽熱焓值表单位:kJ/kg温度(℃)压力(MPa)0.010.10.513571014202530000.10.51357.110.114.120.125.130104242.142.54344.946.948.851.755.661.366.170.82083.98484.384.886.788.690.493.297102.5107.1111.740167.4167.5167.9168.3170.1171.9173.6176.3179.8185.1189.4193.8602611.3251.2251.2251.9253.6255.3256.9259.4262.8267.8272276.1802649.3335335.3335.7337.3338.8340.4342.8346350.8354.8358.71002687.32676.5419.4419.7421.2422.7424.2426.5429.5434437.8441.61202725.42716.8503.9504.3505.7507.1508.5510.6513.5517.7521.3524.91402763.62756.6589.2589.5590.8592.1593.4595.4598602605.4603.116028022796.22767.3675.7676.9678679.2681683.4687.1690.2693.31802840.62835.72812.12777.3764.1765.2766.2767.8769.9773.1775.9778.72002879.32875.22855.52827.5853853.8854.6855.9857.7860.4862.8856.22202918.32914.728982874.9943.9944.4945.0946947.2949.3951.2953.12402957.42954.32939.92920.528231037.81038.01038.41039.11040.31041.51024.82602996.82994.12981.52964.82885.511351134.71134.31134.111341134.31134.82803036.530343022.93008.32941.828571236.71235.21233.51231.61230.51229.93003076.33074.13064.23051.32994.22925.42839.21343.71339.51334.61331.5132935031773175.33167.63157.73115.73069.23017.02924.22753.51648.41626.41611.34003279.432783217.832643231.63196.93159.73098.530042820.12583.22159.14203320.963319.683313.83306.63276.93245.43211.03155.983072.722917.022730.762424.71072DB11/T1787—202010B附录B(规范性)XXX监测计划A监测计划的版本及修订版本号修订(发布)内容修订(发布)时间备注B报告主体描述报告主体名称地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行业分类(按核算和报告指南分类)法定代表人姓名:电话:监测计划制定人姓名:电话:邮箱:报告主体简介1.单位简介(至少包括:成立时间、所有权状况、法人代表、组织机构图和厂区平面分布图)2.主营产品(至少包括:主营产品的名称及产品代码)3.主营产品及生产工艺(至少包括:每种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工艺流程描述,并在图中标明二氧化碳排放设施,对于涉及化学反应的工艺需写明化学反应方程式)1073DB11/T1787—202011C核算边界和主要排放设施描述4.核算边界的描述5.主要排放设施5.1化石燃料燃烧设施5.1.1固定设施编号排放设施名称排放设施安装位置是否为重点排放设施备注说明5.1.2移动设施编号排放设施名称排放设施安装位置是否为重点排放设施备注说明5.2主要耗电设施编号排放设施名称排放设施安装位置是否为重点排放设施备注说明5.3主要耗热设施编号设施名称排放设施安装位置是否为重点排放设施备注说明1074DB11/T1787—202012D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确定方式D-1燃料燃烧排放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确定方式燃料种类单位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1选取以下获取方式:实测值(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写明具体方法和标准);默认值(如是,请填写具体数值);相关方结算凭证(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填写如何确保供应商数据质量);其他方式(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详细描述)。测量设备(适用于数据获取方式来源于实测值)数据记录频次数据缺失时的处理方式数据获取负责部门监测设备及型号监测设备安装位置监测频次监测设备精度规定的监测设备校准频次燃料种类1:天然气2FC1消耗量NCV1低位发热量CC1单位热值含碳量OF1碳氧化率燃料种类2:FC2消耗量NCV2低位发热量1075DB11/T1787—202013CC2单位热值含碳量OF2碳氧化率重点排放设施燃料消耗量3设施1FC设施2FC……D-2消耗外购电力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确定方式参数单位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选取以下获取方式:实测值(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写明具体方法和标准);默认值(如是,请填写具体数值);相关方结算凭证(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填写如何确保供应商数据质量);其他方式(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详细描述)。测量设备(适用于数据获取方式来源于实测值)数据记录频次数据缺失时的处理方式数据获取负责部门监测设备及型号监测设备安装位置监测频次监测设备精度规定的监测设备校准频次AD外购电消耗外购电力的电量MWhEF电电网年均供电排放因子tCO2/MWhD-3消耗外购热力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确定方式1076DB11/T1787—202014参数单位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选取以下获取方式:实测值(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写明具体方法和标准);默认值(如是,请填写具体数值);相关方结算凭证(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填写如何确保供应商数据质量);其他方式(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详细描述)。测量设备(适用于数据获取方式来源于实测值)数据记录频次数据缺失时的处理方式数据获取负责部门监测设备及型号监测设备安装位置监测频次监测设备精度规定的监测设备校准频次AD外购热消耗的外购热量GJEF热力热力供应的排放因子tCO2/GJ1如果报告数据是由若干个参数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出,需要填写计算公式以及计算公式中的每一个参数的获取方式。2填报时请列明具体的燃料名称,同一燃料品种仅需填报一次;如果有多个设施消耗同一种燃料,请在“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中对“消耗量”、“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含碳量”、“含碳量”“碳氧化率”等参数进行详细描述,不同设施的同一燃料相关信息应分别列明。3填报时列明具体的燃料名称。1077DB11/T1787—202015E生产经营服务信息中相关参数的确定方式参数1单位数据的计算方法及获取方式2选取以下获取方式:实测值(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写明具体方法和标准);默认值(如是,请填写具体数值);相关方结算凭证(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填写如何确保供应商数据质量);其他方式(如是,请具体填报时,采用在表下加备注的方式详细描述)。测量设备(适用于数据获取方式来源于实测值)数据记录频次数据缺失时的处理方式数据获取负责部门监测设备及型号监测设备安装位置监测频次监测设备精度规定的监测设备校准频次1电网、汽车制造、生物药品制品、污水处理和再生水供应、自来水供应等行业的报告主体应根据附录C中要求填报的生产经营服务参数填写本列。2如果报告数据是由若干个参数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出,需要填写计算公式以及计算公式中的每一个参数的获取方式。1078DB11/T1787—202016F数据内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相关规定至少包括如下内容:-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负责机构和人员、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周期和时间节点等;负责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的专职人员指定情况;-二氧化碳排放源活动数据及排放因子获取的相应要求;-计量器具、检测设备和监测仪表的维护管理要求;-二氧化碳数据记录管理要求;-二氧化碳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如不能全部描述可增加附件说明)填报人:填报时间:内部审核人:审核时间:填报单位盖章1079DB11/T1787—202017C附录C(规范性)报告格式模板XXX二氧化碳排放报告其他行业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1080DB11/T1787—202018本报告主体核算了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填写了以下相关数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单位)基本情况二、二氧化碳排放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本报告主体对本报告的真实性负责。法人代表(签字):年月日1081DB11/T1787—202019表C.1基本信息表企业名称所属行业行业代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企业注册地址北京市区镇(乡、街道)村(路、小区)企业办公地址北京市区镇(乡、街道)村(路、小区)法定代表人电话传真通信地址邮编单位分管领导电话传真单位碳排放管理机构名称负责人电话手机电子邮件传真联系人电话手机电子邮件传真通信地址邮编企业主要产品或服务核算和报告边界核算和报告边界变化表C.2二氧化碳排放量汇总表二氧化碳排放明细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化石燃料燃烧的排放量消耗外购电力对应的排放量消耗外购热力对应的排放量表C.3报告主体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A序号B燃料品种C消耗量(t或104Nm3)D低位发热量(GJ/t或GJ/104Nm3)E(=C×D)燃料热量(GJ)F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G碳氧化率(%)HCO2与碳分子量比J(=F×G×H)排放因子(tCO2/GJ)K(=E×J)CO2排放(tCO2)1无烟煤44/122一般烟煤44/123燃料油44/124汽油44/12注1:其他能源请注明能源品种。注2:小数点后保留2位。1082DB11/T1787—202020表C.3报告主体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续)A序号B燃料品种C燃烧量(t或104Nm3)D低位发热量(GJ/T或GJ/104Nm3)E(=C×D)燃料热量(GJ)F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G碳氧化率(%)HCO2与碳分子量比J(=F×G×H)排放因子(tCO2/GJ)K(=E×J)CO2排放(t)5柴油44/126液化石油气44/127天然气44/128其他44/12合计-注1:其他能源请注明能源品种。注2:小数点后保留2位。表C.4报告主体消耗外购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企业消耗外购电量(MWh)电网年均供电排放因子(tCO2/MWh)排放量(tCO2)表C.5报告主体消耗外购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企业消耗外购热力热量(GJ)排放因子(tCO2/GJ)排放量(tCO2)表C.6化石燃料月度消耗量序号燃料品种单位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年消耗量1无烟煤t2一般烟煤t3燃料油t4汽油t5柴油t6液化石油气t7天然气104Nm38其他t或104Nm3表C.7重点排放设施化石燃料月度消耗量序号燃料名称单位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年消耗量1无烟煤t2一般烟煤t3燃料油t1083DB11/T1787—2020214汽油t5柴油t6液化石油气t7天然气104Nm38其他t或104Nm3表C.8其他能源消耗信息能源品种序号燃料品种单位京内移动设施消耗京外固定及移动设施消耗化石燃料1无烟煤t2一般烟煤t3其他煤气104Nm34汽油t5柴油t6液化石油气t7天然气104Nm38其他t或104Nm3电力9电力MWh/表C.9其他生产信息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四位)行业名称(与代码对应)行业排放强度先进值子类名称先进值度量单位先进值量值与行业先进值对应的活动水平度量单位本年度活动水平量值企业京内消费的外购热力(GJ)企业的京内发电量(kWh)表C.10XXXX年度电网企业生产服务及经营信息补充数据表项目数值说明1供电量(MWh)2售电量(MWh)3直接排放量(tCO2)4间接排放量(tCO2)5排放强度(kgCO2/MWh)(第3项+第4项)1000/第1项表C.11XXXX年度汽车制造企业生产服务及经营信息补充数据表1084DB11/T1787—202022产品类型项目数值说明普通轿车及普通运动型乘用车1产品产量(台)2直接排放量3间接排放量4排放强度(吨CO2/台)(第2项+第3项)/第1项高级轿车及高级运动型乘用车1产品产量(台)2直接排放量3间接排放量4排放强度(吨CO2/台)(第2项+第3项)/第1项中、重型载货汽车1产品产量(台)2直接排放量3间接排放量4排放强度(吨CO2/台)(第2项+第3项)/第1项纯电动汽车1产品产量(台)2直接排放量3间接排放量4排放强度(吨CO2/台)(第2项+第3项)/第1项汽油发动机1产品产量(台)2直接排放量3间接排放量4排放强度(吨CO2/台)(第2项+第3项)/第1项柴油发动机1产品产量(台)2直接排放量3间接排放量4排放强度(吨CO2/台)(第2项+第3项)/第1项注1:混线生产的情况,可根据各类产品产量和该生产线总产量估算第i类产品的直接排放量和间接排放量。注2:如需填写多个年度的数据,请自行添加表格分年度填写。注3::参考DB11/T1017-2013、DB11/T1018-2013、DB11/T1019-2013中的定义。注4:混线生产的情况,可根据各类型产品产量估算第i类产品的直接排放量和间接排放量。该生产线直接排放量该生产线总产量类产品产量第直接排放量ii该生产线间接排放量该生产线总产量类产品产量第间接排放量ii注5:油电混合发动机参照汽油发动机填报数据。注6:对于以发动机为主要产品的生产线生产发动机零配件的情况,如无法拆分或估算排放量,则该生产线的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均计为发动机生产产生的排放。表C.12XXXX年度生物药品制品制造业生产服务及经营信息补充数据表类型项目数值说明生物化学药品制造(血液制品等)1产品产量(kg/粒/针剂)2产品产值(万元)3直接排放量(tCO2)4间接排放量(tCO2)5排放强度(第3项+第4项)/第1项1085DB11/T1787—202023(吨CO2/kg或粒或针剂)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制造1产品产量(kg/粒/针剂)2产品产值(万元)3直接排放量(tCO2)4间接排放量(tCO2)5排放强度(吨CO2/kg或粒或针剂)(第3项+第4项)/第1项表C.13XXXX年度污水处理和再生水供应生产服务及经营信息补充数据表排放设施名称项目数据说明污水处理和再生水设施1污水处理的数量(万m3)2再生水的数量(万m3)3污水处理和再生水设施的间接排放量(tCO2)4污水处理和再生水设施的直接排放量(tCO2)5该污水处理和再生水的工艺简介污泥深度处理设施1污泥处理的数量(万吨)2污泥处理设施的间接排放量(tCO2)3污泥处理设施的直接排放量(tCO2)4该污泥处理的工艺简介注1:请根据企业的污水处理和再生水设施的数量自行添加表格。企业的污水处理和再生水设施的直接和间接排放量均包括企业办公及其他设施的排放量。注2:污泥处理设施排放边界确定:污泥脱水部分的排放量,包含在污水处理及再生水设施的排放中;脱水后的泥饼进行深度处理产生的排放量作为污泥处理深度设施的排放量。表C.14XXXX年度自来水供应业生产服务及经营信息补充数据表分水厂名称项目数值说明水厂11使用的地下水数量(万m3)2使用的地表水数量(万m3)3水厂生产的自来水数量(万m3)4抽取地下水的水泵的耗电量(MWh)5抽取地表水的水泵的耗电量(MWh)1086DB11/T1787—202024表C.14XXXX年度自来水供应业生产服务及经营信息补充数据表(续)分水厂名称项目数值说明水厂21使用的地下水数量(万m3)2使用的地表水数量(万m3)3水厂生产的自来水数量(万m3)4抽取地下水的水泵的耗电量(MWh)5抽取地表水的水泵的耗电量(MWh)注:请根据企业的分水厂的数量自行添加表格。表C.15报告真实性声明声明本排放报告完整和真实。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本单位愿负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特此声明。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签章:(企业/单位盖章)年月日1087DB11/T1787—202025参考文献[1]北京市碳排放单位二氧化碳核算和报告指南(2020版)[2]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06年)[3]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4]2008年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88ICS13.020.01Z04备案号:56038-2017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1416—2017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生活垃圾焚烧企业Guidelinesforaccountingofgreenhousegasemissionsfrommunicipalsolidwastesincinerationenterprise2017-06-29发布2017-10-01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1089DB11/T1416—2017I目录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核算原则...........................................................................25工作程序...........................................................................26边界确定...........................................................................37排放源确定.........................................................................38活动水平收集.......................................................................39排放因子参数.......................................................................310核算内容...........................................................................411报告内容...........................................................................7附录A................................................................................8附录B...............................................................................14参考文献.............................................................................161090DB11/T1416—2017II前言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实施。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节能环保促进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操操、李铮、关婧、孙莉、刘春兰、冯乐、王海华、陈龙、张清伟、王静、郑伟英。1091DB11/T1416—20171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生活垃圾焚烧企业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焚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原则和工作程序、核算边界、核算方法、报告内容,以及北京市生活垃圾焚烧关键参数的推荐值。本标准适用于从事生活垃圾焚烧活动企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13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384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22723天然气能量的测定CJ/T313-2009生活垃圾采样和分析方法HJ658-2013土壤有机碳的测定燃烧氧化-滴定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es大气层中那些能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和人为的气态成分。《京都议定书》附件A所规定的六种温室气体,分别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本指南涉及的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其他温室气体种类暂不纳入。3.2碳排放核算单位Carbonemissionaccountingunit具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并应核算和报告排放量的企业法人单位或独立核算机构。3.3生活垃圾焚烧企业(单位)Municipalsolidwastesincinerationenterprise从事生活垃圾焚烧活动的法人企业(单位)。3.41092DB11/T1416—20172活动水平数据Activityleveldata量化导致温室气体排放或清除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的数据,例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量、辅助化石燃料添加量、外购的电量和蒸汽量、外供的电量和蒸汽量等。3.5排放因子Emissionfactor与活动水平数据相对应的系数,用于量化单位活动水平的温室气体平均排放量。排放因子通常基于抽样测量或统计分析获得,表示在给定操作条件下某一活动水平的代表性平均排放率。本指南(试行)的排放因子包括生活垃圾单组分排放因子和综合组分排放因子,由生活垃圾成分、湿度、碳元素含量等参数计算获得。3.6直接排放Directemission由生活垃圾焚烧企业(单位)直接拥有或控制的生活垃圾焚烧企业排放源(包括过程或设备)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本指南指生活垃圾中矿物碳成分焚烧,以及添加化石燃料助燃物燃烧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3.7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EmbodiedCO2emissionfromnetelectricityandheatingpowerpurchase生活垃圾焚烧企业(单位)消费的外购电力和外购热力(蒸汽、热水)所对应的隐含在电力或热力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去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上网和对外供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3.8排放设施Emissioninfrastructure生活垃圾焚烧企业(单位)排放温室气体的设施,例如焚烧设施,尾气净化设施等。4核算原则4.1生活垃圾焚烧企业(单位)应以法人(或独立核算机构)为边界,识别、核算和报告边界内所有与生活垃圾焚烧相关的固定排放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应避免重复计算或漏算。4.2生活垃圾焚烧企业(单位)报告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等于其固定设施的矿物成因导致的二氧化碳直接排放,加上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5工作程序5.1确定生活垃圾焚烧企业(单位)边界。5.2确定应核算的排放源。5.3收集活动水平数据。1093DB11/T1416—201735.4分析、获取和选择排放因子数据。5.5排放量的计算,包括:——核算分排放源CO2直接排放量;——核算净购入电力和热力产生的CO2排放量;——核算单位(企业)发电上网和供热净外供产生的CO2排放量;——汇总计算单位(企业)生活垃圾焚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6边界确定生活垃圾焚烧企业(单位)应以核算单位为边界识别、核算和报告边界内所有与生活垃圾焚烧相关的固定排放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7排放源确定7.1生活垃圾焚烧企业(单位)排放源包括固定设施直接排放和净购入电力和热力产生的隐含CO2排放。7.2生活垃圾焚烧企业(单位)直接排放包括生活垃圾中矿物碳成分焚烧导致CO2排放,以及助燃化石燃料在焚烧炉中与氧气充分燃烧产生的CO2排放。生活垃圾焚烧由生物质成因导致的CO2排放不计入排放总量,以信息项形式报告。8活动水平收集活动水平收集应符合以下要求:a)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量应根据企业(单位)台账和统计报表确定;b)生活垃圾组分与湿度应按照CJ/T313-2009要求对入炉生活垃圾的定期监测和采样分析。其中最低监测和取样应覆盖厨余、纸类、塑料、纺织和木竹类关键类别。缺乏监测和采样条件的企业(单位),应按附录A表A.6取值;c)点火或辅助燃烧添加的化石燃料量根据企业(单位)能源台账或统计报表并结合购买结算凭证获取;d)电力与热力消费量应通过查读电表和热计量表、核算电力和热力供应部门结算凭证获取。9排放因子参数9.1确定原则垃圾焚烧企业(单位)应按照国标方法对相关因子进行实验检测或按照国家或地方主管部门发布的推荐缺省值确定,当缺乏实验和采样条件时,应采用附录A中推荐值。9.2总碳含量、矿物碳和生物碳含量企业(单位)根据样品检测值取算术平均值,总碳含量参照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进行测定,矿物碳含量按照HJ658-2013测量,总碳和矿物碳含量差值为生物碳含量,监测频率为每月测量一次,取算术平均值。1094DB11/T1416—20174缺乏监测和采样条件的企业(单位),应使用北京市生活垃圾焚烧场入炉生活垃圾总碳含量、矿物碳含量和生物碳含量的推荐值(附录A表A.6)。9.3生活垃圾焚烧碳氧化率生活垃圾焚烧碳氧化率按95%确定。9.4化石燃料低位热值企业(单位)对于燃料低位热值的测定应遵循GB/T213、GB/T384、GB/T22723和GB/T17167,其中对煤炭应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测,以燃料入厂量或月消费量加权平均作为该燃料品种的低位发热量;对油品可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测,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该油品的低位发热量;对天然气等气体燃料可在每批次燃料入厂时或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测,取算术平均值作为低位发热量。当缺乏监测和分析条件时按附录A表A.7推荐值确定。9.5化石燃料碳氧化率液体燃料的碳氧化率一律取0.98;气体燃料的碳氧化率一律取0.99。9.6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热值含碳量按照附录A表A.7按品种取缺省值。9.7电力供应排放因子外购电力排放因子按国家或地方发布的主管部门电力排放因子与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使用的电力供应排放因子保持一致,逐年保持更新。9.8热力供应排放因子热力供应排放因子暂按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使用的热力排放因子0.11tCO2/GJ计算,待北京市政府主管部门发布官方数据后保持排放因子数据更新。10核算内容10.1排放量汇总生活垃圾焚烧单位(企业)报告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等于其固定设施的矿物成因碳导致的二氧化碳直接排放加上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之和,按公式(1)计算GHGdirectnetEEE=+..................................(1)式中:EGHG——生活垃圾焚烧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direct——生活垃圾焚烧过程矿物成因碳的CO2直接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net——企业净外购电力和热力消费引起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10.2直接排放10.2.1生活垃圾矿物碳焚烧直接排放生活垃圾矿物碳焚烧直接排放按公式(2)计算。1095DB11/T1416—20175(),44=12tiiiitiiEMSWWFdmCFFCFOF´´´´´´å.....................(2)式中:Et——生活垃圾中矿物成因碳焚烧导致CO2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MSW——生活垃圾焚烧企业(单位)焚烧生活垃圾量,单位为吨(t);t——矿物碳;i——焚烧的生活垃圾成分,按照CJ/T313-2009测定生活垃圾物理组成分类,包括厨余、纸张、橡塑、纺织、木竹、灰土等11类生活垃圾。其中可燃并能够释放二氧化碳的种类主要为前5种;WFi——第i种成分生活垃圾所占比例(%);dmi——第i种成分生活垃圾中的干物质含量(%);CFi——第i种成分生活垃圾干物质中的元素碳比例(即碳含量)(%);FCFi,t——第i种成分生活垃圾元素碳中的矿物碳比例(%);OFi——氧化因子(%);44/12——碳转换成二氧化碳的转换比例。10.2.2生活垃圾生物碳焚烧直接排放生活垃圾中生物成因碳焚烧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作为信息项报告,按公式(3)计算。(),44=12miiiimiiEMSWWFdmCFFCFOF´´´´´´å..................(3)式中:Em———生活垃圾中生物成因碳焚烧导致CO2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FCFi,m———第i种成分生活垃圾元素碳中生物碳的比例(%);m———生物碳;其余参数与生活垃圾焚烧矿物碳排放计算相同。10.2.3化石燃料燃烧直接排放点火或辅助燃烧添加的化石燃料燃烧直接排放,按公式(4)计算。()44=12niiiiiEFCNCVCCOF´´´´å............................(4)式中:En———生活垃圾焚烧添加的助燃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直接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i———添加助燃的化石燃料成分,如煤粉、重油等;FCi———添加助燃的第i种化石燃料的年净消耗量,其中,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吨(t);气体燃料单位为万立方米(万m3);NCVi———添加助燃的第i种化石燃料的平均低位热值,其中,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百万千焦/吨(GJ/t);气体燃料单位为百万千焦/万立方米(GJ/万m3);CCi———添加助燃的第i种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百万千焦(tC/GJ);OFi———添加助燃的第i种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44/12——碳转换成二氧化碳的转换比例。1096DB11/T1416—2017610.3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隐含的CO2排放包括生活垃圾焚烧企业(单位)外购电力和热力消耗隐含的CO2排放量扣除生活垃圾焚烧企业(单位)焚烧发电上网和对外供热的CO2排放量,按公式(5)计算。netdrbdbrEEEEE=+--...............................(5)式中:Ed———外购电力消耗对应的生产活动引起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r———外购热力消耗对应的生产活动引起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bd———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上网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Ebr———生活垃圾焚烧对外供热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10.3.1购入电力隐含排放生活垃圾焚烧企业(单位)外购电力消耗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按公式(6)计算。=dddEADEF´......................................(6)式中:Ed———外购电力消耗对应的生产活动产生的CO2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d———外购的电力消费量,单位为兆瓦时(MWh);EFd———电力供应的CO2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O2/兆瓦时(tCO2/MWh)。10.3.2购入热力隐含排放生活垃圾焚烧外购热力消耗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按公式(7)计算。=rrrEADEF´......................................(7)式中:Er———外购热力消耗对应的生产活动产生的CO2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Dr———外购的热力消费量,单位为百万千焦(GJ);EFr———热力供应的CO2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O2/百万千焦(tCO2/GJ)。10.3.3焚烧发电排放生活垃圾焚烧企业(单位)焚烧发电上网的二氧化碳排放,按公式(8)计算:=bdbdbdEADEF´.....................................(8)式中:Ebd———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上网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CO2(tCO2);ADbd———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上网电量,单位为兆瓦时(MWh);EFbd———电力排放的CO2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O2/兆瓦时(tCO2/MWh)。10.3.4焚烧供热排放生活垃圾焚烧企业(单位)焚烧对外供热的二氧化碳排放,按公式(9)计算:=brbrbrEADEF´.....................................(9)式中:1097DB11/T1416—20177Ebr———生活垃圾焚烧对外供热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CO2(tCO2);ADbr———生活垃圾焚烧对外供热,单位为百万千焦(GJ);EFbr———热力排放的CO2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O2/百万千焦(tCO2/GJ)。11报告内容11.1报告格式生活垃圾焚烧企业(单位)报告格式应符合附录B。11.2单位基本情况生活垃圾焚烧企业(单位)基本信息应包括报告主体名称、单位性质、报告年度、所属行业、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填报负责人和联系人信息。11.3温室气体排放情况生活垃圾焚烧企业(单位)应以二氧化碳当量的形式报告本生活垃圾焚烧企业(单位)在整个报告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分别报告生活垃圾焚烧矿物碳的CO2排放量、助燃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量、外购电力和热力消费引起的CO2排放量。生活垃圾中的生物成因碳燃烧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热量净外供产生的排放量作为信息项单独报告(附表A.1)。11.4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分别说明所核算的各个排放源的活动水平数据,并说明数据来源或文档出处,格式要求见附录A表A.2,附录A表A.4。11.5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生活垃圾焚烧企业(单位)应分别报告各项活动水平数据所对应的焚烧生活垃圾的组分、含水率、含碳量及其他排放因子计算参数,并说明它们的数据来源、参考出处以及其选定的依据。格式要求见附录A表A.3,附录A表A.5。11.6其他需说明的情况在报告中分条说明的其他问题。1098DB11/T1416—20178A附录A(资料性附录)相关参数缺省值报告主体温室气体排放量汇总表见表A.1。生活垃圾焚烧活动水平数据及排放因子数据表见表A.2。助燃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活动水平及排放因子数据表见表A.3。外购电力和热力消费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表见表A.4。企业(单位)发电上网和对外供热排放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表见表A.5。北京市入炉生活垃圾焚烧可燃组分参数推荐值见表A.6。北京市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缺省值表见表A.7。1099DB11/T1416—20179表A.1报告主体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汇总表源类别温室气体排放量(tCO2)生活垃圾物理组分矿物碳CO2排放量助燃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量净外购电力CO2排放量外购电力CO2排放量焚烧发电CO2排放量净外购热力CO2排放量外购热力CO2排放量焚烧供热CO2排放量生活垃圾焚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信息项生物碳燃烧CO2排放量注:焚烧发电和焚烧供热产生CO2排放量为负值。1100DB11/T1416—201710表A.2生活垃圾焚烧活动水平数据及排放因子数据表垃圾类别焚烧垃圾量(t)生活垃圾成分比例(%)生活垃圾湿度(%)干物质碳比例(%)矿物碳比例(%)生物碳比例(%)氧化因子(%)数据来源数据来源数据来源数据来源数据来源数据来源厨余□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灰土□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砖瓦□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纸类□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塑料□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织物□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玻璃□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金属□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木竹□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它□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1101DB11/T1416—201711表A.3助燃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活动水平及排放因子数据表助燃化石燃料品种燃烧量(t或Nm3)低位发热量(GJ/t或GJ/万m3)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碳氧化率(%)数据来源数据来源数据来源无烟煤□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烟煤□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燃料油□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汽油□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柴油□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液化石油气□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其他能源品种□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检测值□缺省值1102DB11/T1416—201712表A.4外购的电力和热力消费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表外购类型购入量(MWh或GJ)CO2排放因子(tCO2/MWh或tCO2/GJ)CO2排放量(t)电力热力表A.5企业(单位)发电上网和对外供热排放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表类型上网量或外供量(MWh或GJ)CO2排放因子(tCO2/MWh或tCO2/GJ)CO2排放量(t)净外供电力净外供热力表A.6北京市入炉生活垃圾焚烧可燃组分参数推荐值物理组分(%)湿度(%)碳元素(%)矿物碳(%)生物碳(%)焚烧排放因子(矿物碳,tCO2/t入炉垃圾)焚烧排放因子(生物碳,tCO2/t入炉垃圾)厨余23.6062.5150.6011.7388.270.0180.138纸类30.5031.5446.138.9091.100.0300.306塑料24.6732.5078.7768.1031.900.3110.146纺织5.4352.1261.0352.3047.700.0290.026木竹0.7428.5553.0318.5381.470.0020.008合计(单位重量入炉生活垃圾排放因子,tCO2/t入炉垃圾)0.3900.6231103DB11/T1416—201713表A.7北京市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缺省值表燃料品种低位发热量(GJ/吨或GJ/万m3)单位热值含碳量(tC/TJ)碳氧化率(%)燃料油40.19021.198汽油44.80018.998柴油43.33020.298液化石油气47.31017.298天然气398.3115.399其他能源品种12.2991104DB11/T1416—201714B附录B(资料性附录)报告格式模板北京市生活垃圾焚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1105DB11/T1416—201715根据北京市地方标准《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生活垃圾焚烧企业》编写报告,本报告主体核算了___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单位)基本情况二、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五、其他需说明的情况本报告真实、可靠,如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本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人(签字):年月日1106DB11/T1416—201716参考文献[1]《工业其他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2]《中国独立焦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3]《中国煤炭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4]《中国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5]《中国石油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6]《造纸和纸制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7]《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1107ICS13.020.01Z04备案号:56044-2017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1422—2017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畜牧养殖企业Guidelinesofthegreenhousegasemissionsaccountingforanimalhusbandryenterprise2017-06-29发布2017-10-01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11081109DB11/T1422—2017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与定义........................................................................14核算范围和边界....................................................................35核算步骤和核算方法................................................................36数据质量管理.....................................................................117报告内容和格式...................................................................12附录A(资料性附录)报告格式模板.....................................................13参考文献............................................................................171110DB11/T1422—2017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管理。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实施。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市科吉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志平、云福1111DB11/T1422—20171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畜牧养殖企业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畜牧养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和报告相关的术语、核算边界、核算步骤和核算方法、数据质量管理、报告内容和格式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畜牧养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以畜禽养殖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可按照本标准提供的方法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并编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如养殖企业除养殖和畜禽废弃物管理以外还存在其他生产活动且存在温室气体排放,应按照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要求进行核算并汇总报告。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32150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GB/T32151.10温室气体排放与报告要求第10部分:化工生产企业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es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成分。[GB/T32150定义3.1]注:如无特殊说明,本标准中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3.2报告主体reportingentity具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GB/T32150定义3.2]3.3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methaneemissionsfromentericfermentation动物在正常代谢过程中,动物肠道内饲料在微生物作用下发酵产生的甲烷排放。1112DB11/T1422—201723.4动物粪便管理甲烷排放methaneemissionsfrommanuremanagement在畜禽粪便施入到土壤之前,动物粪便贮存和处理过程中由于厌氧微生物发酵粪便中有机物产生的甲烷排放。3.5动物粪便管理氧化亚氮排放nitrousoxideemissionsfrommanuremanagement在畜禽粪便施入到土壤之前,动物粪便贮存和处理过程中含氮物质在硝化或反硝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氧化亚氮排放。3.6燃料燃烧排放fuelburningemission燃料在氧化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GB/T32150定义3.7]3.7电力使用二氧化碳排放carbondioxideemissionsfromelectricityused企业消费的净购入电力所对应的电力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3.8活动数据activitydata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表征值。[GB/T32150定义3.12]注:如动物存栏数据;化石燃料的燃烧量,购入的电量;厌氧发酵产生的甲烷回收利用量等。3.9排放因子emissionfactor表征单位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系数[GB/T32150定义3.13]3.10全球变暖潜势globalwarmingpotential(GWP)将单位质量的某种温室气体在给定时间段内辐射强迫的影响与等量二氧化碳辐射强度影响相关联额系数。[GB/T32150定义3.15]3.11二氧化碳当量carbondioxideequivalent(CO2e)在辐射强度上与某种温室气体质量相当的二氧化碳的量。1113DB11/T1422—20173[GB/T32150定义3.16]4核算范围和边界4.1核算和报告范围包括: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动物粪便管理甲烷排放和动物粪便管理氧化亚氮排放,以及养殖生产和粪便管理过程中消耗的燃料和电力等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同时考虑粪便厌氧发酵后沼气回收利用的甲烷减排量。4.2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报告的动物包括:奶牛、肉牛、羊、猪。4.3动物粪便管理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报告的动物包括:奶牛、肉牛、羊、猪、家禽。4.4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只包括从动物口、鼻和直肠排出体外的甲烷,不包括动物粪便排出后的甲烷排放。4.5动物粪便管理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只包括动物粪便在养殖场内贮存和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甲烷和氧化亚氮,不包括粪便施入农田后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4.6养殖生产和粪便管理过程中消耗的燃料和电力只核算养殖企业场内消费部分,畜产品加工和场外运输的能源和电力消耗不包括在内。4.7粪便厌氧发酵后沼气减排量统计包括通过火炬销毁、甲烷回收现场自用或外供第三方等措施从而避免排放到大气中的甲烷量。5核算步骤和核算方法5.1核算步骤报告主体进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a)识别排放源;b)收集活动数据;c)选择和获取排放因子数据;d)分别计算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动物粪便管理甲烷排放、动物粪便管理氧化亚氮排放、购入电力排放和粪便厌氧发酵沼气回收利用减排量;e)汇总计算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5.2畜牧养殖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畜牧养殖企业在报告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按式(1)计算。E=EE-CH4+EM-CH4+EM-N2O+EBurn+EElectricity–RC-CH4(1)式中:E——畜牧养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tCO2当量);EE-CH4——畜牧养殖企业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总量(tCO2当量);EM-CH4——畜牧养殖企业动物粪便管理甲烷排放总量(tCO2当量);EM-N2O——畜牧养殖企业动物粪便管理氧化亚氮排放总量(tCO2当量);EBurn——畜牧养殖企业在畜禽养殖和粪便管理中化石燃料燃烧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EElectricity—畜畜牧养殖企业在畜禽养殖和粪便管理中外购电力消费导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RC-CH4——畜牧养殖企业的粪便厌氧发酵后沼气回收甲烷减排量(tCO2当量)。5.3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1114DB11/T1422—201745.3.1计算公式单种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估算如公式(2)所示:(2)式中:EE-CH4,i——第i种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量(tCH4);EFE-CH4,i——第i种动物的肠道发酵甲烷排放因子(kgCH4/头/年);APi——第i种动物的存栏数(头(只))。各种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总排放量用式(3)计算(3)式中:EE-CH4——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总量(tCO2当量);EE-CH4,i——第i种动物甲烷排放量(tCH4);25——甲烷的GWP值。5.3.2活动水平数据获取畜牧养殖企业的活动水平数据应根据企业动物存栏数据统计报表来确定。5.3.3排放因子确定方法及来源5.3.3.1计算排放因子奶牛、肉牛、羊三种反刍动物的甲烷排放因子可以通过公式(4)进行计算获得。(4)式中:EFE-CH4,i——第i种动物的甲烷排放因子(kgCH4/头/年);GEi——第i种动物每天通过饲料摄取的总能量(MJ/头/天);Ym,i——第i种动物甲烷转化率,即采食饲料中总能转化成甲烷能的比例(%);55.65——甲烷能转化因子(MJ/kgCH4)。5.3.3.1.1总能(GE)的确定由动物饲料干物质摄入量乘以18.45计算获得。5.3.3.1.2甲烷转化率(Ym)的确定不同动物品种在不同饲料构成下甲烷转化率可以依据表1选取推荐值。表1不同动物甲烷转化率(Ym)推荐值种类Ym奶牛、肉牛、成年羊6.5饲料日粮精饲料90%以上的育肥牛4.0羔羊(小于1岁)5.01115DB11/T1422—201755.3.3.2排放因子缺省值猪为单胃动物,排放因子直接取值为1.5kgCH4/头/年。奶牛、肉牛、羊三种动物应优先使用5.2.3.1排放因子计算公式计算获得,如果无法获得特征参数,可选用表2排放因子缺省值。表2奶牛、肉牛、羊肠道发酵甲烷排放因子缺省值动物种类奶牛肉牛羊排放因子(kgCH4/头/年)91.772.08.55.4动物粪便管理甲烷排放5.4.1计算公式单种动物粪便管理甲烷排放估算如公式(5)所示:(5)式中:EM-CH4,i——第i种动物粪便管理甲烷排放量(tCH4);EFM-CH4,i——第i种动物的粪便管理甲烷排放因子(kgCH4/头/年);APi——第i种动物的存栏数(头(只))。各种动物粪便管理甲烷总排放量用式(6)计算。(6)式中:EM-CH4——动物粪便管理甲烷排放总量(tCO2当量);EM-CH4,i——第i种动物粪便管理甲烷排放量(tCH4);25——甲烷的GWP值。5.4.2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畜牧养殖企业的活动水平数据应根据企业动物存栏数据统计报表来确定。5.4.3排放因子确定方法及来源5.4.3.1计算排放因子奶牛、生猪、肉牛、羊等动物的粪便管理甲烷排放因子可以通过公式(7)计算获得。(7)式中:EFM-CH4,i——第i种动物粪便管理甲烷排放因子(kgCH4/头/年);VSi——第i种动物每日易挥发固体排泄量(kgDMVS/头/天);B0,i——第i种动物粪便的最大甲烷生产能力(m3CH4/kgDMVS);0.67——甲烷的质量体积密度(kg/m3);MCFj——粪便管理方式j的甲烷转化系数(%);MSi,j——第i种动物在粪便管理方式j中所占比例(%)。1116DB11/T1422—201765.4.3.1.1挥发性固体(VS)的确定挥发性固体含量根据5.3.3.1.1确定的采食总能,利用公式(8)计算:(8)式中:VS——动物每日易挥发固体排泄量(kgDMVS/头/天);GE——动物每天采食总能,取值与5.3.3.1.1一致(MJ/头/天);DE%——动物摄入饲料的消化率(%);UE——尿能占总能的系数,本指南规定牛羊的系数0.04,猪为0.02;ASH——粪便中的灰分含量,本指南规定牛羊粪便灰分为0.08,猪粪便灰分为0.04。不同动物的饲料消化率可依据表3进行选择。表3不同动物饲料消化率(DE%)推荐值种类DE%奶牛、肉牛70羊65猪805.4.3.1.2最大甲烷生产能力(Bo)的确定不同动物在不同管理方式下的粪便最大甲烷生产能力依据表4进行选择。表4不同动物粪便最大甲烷生产能力缺省值(m3CH4/kgDMVS)动物类型最大甲烷生产能力奶牛0.24肉牛0.19猪0.45羊0.185.4.3.1.3粪便管理方式比例(MS)的确定粪便管理方式主要有种10种,包括:放牧/放养、每日施肥、固体储存、自然风干、液体贮存、氧化塘、舍内粪坑贮存、沼气池、堆肥和沤肥和其它等,不同动物类型的粪便管理方式所占比例通过企业实际管理方式记录。5.4.3.1.4甲烷转化系数(MCF)的确定甲烷转化系数为某种粪便管理方式的甲烷实际产量占最大甲烷生产能力的比例,各种粪便管理方式下的MCF依据表5进行选择。1117DB11/T1422—20177表5不同粪便管理方式甲烷转化系数推荐值(%)粪便管理方式氧化塘液体贮存固体贮存放牧/放养自然风干舍内粪坑贮存每日施肥沼气池堆肥和沤肥其它MCF71.022.02.01.01.03.00.110.00.51.05.4.3.2缺省排放因子家禽的粪便管理甲烷排放因子取值为0.01kgCH4/只/年。奶牛、肉牛、猪、羊4种动物粪便管理甲烷排放因子应优先使用5.4.3.1计算获取,如果无法获得特征参数,可选用表6排放因子缺省值。表6奶牛、肉牛、羊和猪粪便管理甲烷排放因子缺省值动物种类奶牛肉牛羊猪排放因子(kgCH4/头/年)7.732.410.275.765.5动物粪便管理氧化亚氮排放5.5.1计算公式各种动物粪便管理氧化亚氮排放估算如公式(9)所示:(9)式中:EM-N2O,i——第i种动物粪便管理氧化亚氮排放量(tN2O);EFM-N2O,i——第i种动物的粪便管理氧化亚氮排放因子(kgN2O/头/年);APi——第i种动物的存栏数(头(只))。各种动物粪便管理氧化亚氮总排放量用式(10)计算(10)式中:EM-N2O——动物粪便管理氧化亚氮排放总量(tCO2当量);EM-N2O,i——第i种动物粪便管理氧化亚氮排放量(tN2O);298——氧化亚氮的GWP值。5.5.2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畜牧养殖企业的活动水平数据应根据企业动物存栏数据统计报表来确定。5.5.3排放因子确定方法及来源5.5.3.1计算排放因子奶牛、猪、家禽、肉牛、山羊和绵羊等粪便管理氧化亚氮排放因子可以通过公式(11)计算获得。(11)1118DB11/T1422—20178式中:EFM-N2O,i——第i种动物粪便管理氧化亚氮排放因子(kgN2O/头/年);Nexi——第i种动物粪便中年氮排泄量(kgN/头/年);44/28——N2O-N转化为N2O系数;EF3,j——第j种粪便管理方式下粪便氮中的氧化亚氮排放因子(kgN2O-N/kgN);MSi,j——第i种动物在粪便管理方式j中所占比例(%)。5.5.3.1.1粪便中氮排泄量(Nex)的确定企业可以通过现场典型测定获得不同动物的氮排泄量数据,如果不能直接获得粪便氮排泄量数据,本指南给出了北京市主要畜禽的氮排放量参考值,具体数值见表7。表7不同动物氮排泄量推荐值动物肉牛奶牛家禽羊猪氮排泄量(kg/头/年)28.078.00.855.710.55.5.3.1.2粪便管理方式比例(MS)的确定粪便管理方式主要有种10种,包括:放牧/放养、每日施肥、固体储存、自然风干、液体贮存、氧化塘、舍内粪坑贮存、沼气池、堆肥和沤肥和其它等,不同动物类型的粪便管理方式所占比例通过企业实际管理方式记录。5.5.3.1.3不同粪便管理方式下氧化亚氮排放因子(EF3)的确定不同粪便管理方式下氧化亚氮排放因子(EF3)可以依据表8直接选取。表8不同粪便管理方式氧化亚氮排放因子推荐值(kgN2O-N/kgN)粪便管理方式氧化塘液体贮存固体贮存放牧/放养自然风干舍内粪坑贮存每日施肥沼气池堆肥和沤肥其它排放因子0.00.0050.020.020.020.0020.00.00.010.0055.5.3.2缺省排放因子应优先使用5.5.3.1的计算公式计算获得,如果无法获得特征参数,可选用表9排放因子缺省值。表9不同动物粪便管理氧化亚氮排放因子缺省值动物种类奶牛肉牛猪家禽羊排放因子(kgN2O/头/年)1.940.540.180.020.125.6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5.6.1计算公式畜牧养殖企业燃料燃烧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包括养殖企业在养殖场范围内的养殖生产和粪便管理过程中消耗的柴油,汽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等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畜牧养殖企业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计算如公式(12):(12)1119DB11/T1422—20179式中:EBurn——养殖企业畜禽养殖和粪便管理过程中燃料燃烧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ADFuel,i——核算和报告年度内第i种燃料的活动数据(GJ);EFFuel,i——第i种化石燃料的排放因子(tCO2/GJ);i——化石燃料的种类。5.6.2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分品种的化石燃料燃烧活动水平数据应根据企业能源消费台帐或统计报表来确定,指流入核算单元且明确送往各类燃烧设备作为燃料燃烧的化石燃料。燃料消耗量的计量应符合GB17167的相关规定。畜禽养殖企业消耗的化石燃料包括畜禽养殖过程和粪便管理过程中使用的汽油、柴油、煤炭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其活动水平按公式(13)计算:(13)式中:ADFuel,i——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水平(GJ);FCi——养殖企业第i种化石燃料的年消耗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以t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104m3为单位;NCVi——第i种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值,采用表10提供的推荐值,对固体或液体燃料以吉焦每吨(GJ/t)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吉焦每万立方米(GJ/104m3)为单位;本指南给出了不同燃料的低位发热值缺省值,具体数值见表10;i——化石燃料的种类。畜禽规模养殖企业化石燃料消耗量数据统计以企业的能源台账或统计报表来确定。表10常用化石燃料相关参数推荐值燃料品种计量单位低位发热值GJ/t或GJ/104Nm3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燃料碳氧化率固体燃料无烟煤t26.727.4×10-394%烟煤t19.57026.1×10-393%褐煤t11.928.0×10-396%型煤t17.46033.60×10-390%液体燃料汽油t43.07018.9×10-398%柴油t42.65220.2×10-398%气体燃料天然气104m3389.3115.3×10-399%其他煤气104m352.27012.2×10-399%数据来源:GB/T32151.10-20155.6.3排放因子数据获取畜牧养殖企业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的排放因子由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参数计算得到,见计算公式(14):(14)式中:——第i种化石燃料的排放因子(tCO2/GJ);CCi——第i种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1120DB11/T1422—201710OFi——第i种燃料的碳氧化率(%);44/12——二氧化碳与碳的分子量之比;i——化石燃料的种类。本指南给出了畜牧养殖企业常用的主要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碳氧化率,具体数值见表10。5.7电力使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5.7.1计算公式畜牧养殖企业在畜禽养殖和粪便管理过程中净购入电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见计算公式(15):(15)式中:EElectricity——畜牧养殖企业在生产管理过程中由于净购入电力导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ADElectricity——畜牧养殖企业在生产管理过程的净购入电量(MWh);EFElectricity——电力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tCO2/MWh)。5.7.2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畜牧规模养殖企业以企业电表记录的读数为准,如果没有,可采用供应商提供的电费发票或者结算单等结算凭证的数据。5.7.3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选用国家主管部门最近年份公布的华北区域电网排放因子。5.8粪便厌氧发酵后甲烷回收利用减排核算方法5.8.1计算公式畜牧养殖企业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收集后通过养殖企业自用、外供第三方或火炬销毁等措施均可产生甲烷减排量,具体按式(16)计算:(16)公式(17)、(18)分别给出了养殖企业自用、外供第三方的计算公式,火炬销毁甲烷去除量按公式(19)计算。(17)(18)式中:——畜牧养殖企业粪便厌氧发酵后甲烷回收利用量(tCO2当量);——畜牧养殖企业回收沼气自用的CH4量(tCH4);——畜牧养殖企业回收沼气外供第三方的CH4量(tCH4);1121DB11/T1422—201711——畜牧养殖企业回收沼气进行火炬燃烧的CH4量(tCH4);——设备的气体转化效率(%);——畜牧养殖企业回收自用的沼气气体体积(104Nm3);——报告主体外供第三方的沼气气体体积(104Nm3);——沼气中甲烷气体的含量(%);6.7——CH4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t/104Nm3)。沼气的火炬销毁量应直接测量通往火炬销毁装置入口处的沼气气体流量、浓度、温度、压力,并考虑销毁效率计算得到,公式见(19):(19)式中:——畜牧养殖企业实际销毁的CH4量(tCH4);——CH4火炬销毁装置的平均销毁效率(%);——CH4火炬销毁装置入口处每小时的平均气流速度(Nm3/h)。非标准状况下的气流速度需根据温度、压力转化成标准状况(0℃、101.325KPa)下的气流速度;——CH4火炬销毁装置入口气流的每小时平均CH4体积浓度(%);——标准状况下理想气体摩尔体积(Nm3/kmol);——CH4的分子量。5.8.2活动水平数据的监测与获取畜牧养殖企业回收自用或回收外供第三方的沼气体积应根据企业台帐或统计报表来确定。畜牧养殖企业应在CH4火炬销毁装置入口处安装流量计监测进入销毁装置的气流速度,并转换成标准状况下的气流速度Nm3/h。监测频率至少每小时一次,并保留历次监测数据。5.8.3排放因子数据的监测与获取畜牧养殖企业应通过气相色谱仪采样测试回收自用、外供第三方或进入火炬销毁装置的沼气的CH4体积浓度,至少每周进行一次常规测量,作为上一次测试以来的CH4平均体积浓度。甲烷气转化设备的气体转化效率可采用供应商提供数据或机器铭牌相关数据;养殖企业应定期通过测量火炬销毁装置入口气流及出口气流中的沼气质量变化,来估算CH4火炬销毁装置的平均销毁效率。测试频率至少每周一次,作为上一次测试以来的CH4平均销毁效率。6数据质量管理报告主体宜加强温室气体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a)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规章制度,报告负责机构和人员、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周期和时间节点等,指定专职人员负责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b)根据各种类型的温室气体排放源的重要程度对其进行等级划分,并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源一览表,对于不同等级的排放源的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数据的获取提出相应的要求;1122DB11/T1422—201712c)对现有监测条件进行评估,不断提高自身监测能力,并制定相应的监测计划,包括对活动数据的监测等;d)建立健全温室气体数据记录管理体系,包括数据来源,数据获取时间及相关责任人等信息的记录管理;e)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内部审核制度。定期对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进行交叉检验,对可能产生的数据误差风险进行识别,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7报告内容和格式7.1概述报告主体应参数附录A的格式进行报告。7.2报告主体基本信息报告主体基本信息应包括报告主体名称,单位性质,报告年度、所属行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填报负责人和联系人信息等。7.3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主体应报告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并分别报告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动物粪便管理甲烷排放和动物粪便管理氧化亚氮排放、燃料燃烧排放、电力使用排放、沼气回收利用的甲烷减排量。7.4活动数据及来源报告主体应报告企业在报告年度内饲养的各种动物存栏数据,燃料消耗量,电力使用量和沼气回收利用量,说明各类活动水平数据的来源。报告主体如果还存在其他生产活动且存在温室气体排放,应按照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要求进行核算并汇总报告。7.5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报告主体应报告在核算期内本企业所涉及的各种动物排放因子的选择及其依据,各种能源消耗的排放因子选择,如果是计算获得的排放因子,应报告排放因子的计算过程以及各种参数取值情况和依据,并说明这些数据的来源。1123DB11/T1422—201713附录A(资料性附录)报告格式模板畜牧养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1124DB11/T1422—201714本报告主体核算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基本情况二、温室气体排放三、活动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本企业承诺对本报告的真实性负责。法人(签字):年月日1125DB11/T1422—201715表A.1报告主体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排放源CO2(吨)CH4(吨)N2O(吨)合计CO2当量(吨CO2eq)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动物粪便管理甲烷排放--------动物粪便管理氧化亚氮排放----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净购入电力CO2排放----------沼气回收利用CH4减排--------总计沼气回收利用甲烷减排量在表中为负值表A.2动物存栏数据动物种类存栏量(头,只)数据来源奶牛肉牛生猪羊家禽表A.3能源消耗和沼气回收利用数据类型消耗量(t,或104m3)低位发热值(GJ/t,或GJ/104m3)化石燃料燃烧无烟煤烟煤褐煤型煤汽油柴油天然气其他煤气净购入使用电力数据单位电力净购入量MWh沼气自用量m3沼气外供量m3沼气火炬燃料量m31126DB11/T1422—201716表A.4动物排放因子动物种类肠道发酵CH4(kgCH4/头/年)粪便管理CH4(kgCH4/头/年)粪便管理N2O(kgN2O/头/年)奶牛肉牛猪羊家禽——————表A.5能源消耗排放源排放因子类型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碳氧化率(%)化石燃料燃烧无烟煤烟煤褐煤型煤汽油柴油天然气其他煤气净购入电力数据参数数据单位购入电力tCO2/MWh沼气甲烷含量%1127DB11/T1422—201717参考文献[1]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3]2005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28ICS13.040.99F10备案号:56043-2017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1421—2017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设施农业企业Accountingguidelinesofgreenhousegasemissionsinfacilitiesagricultureenterprises(MOD)2017-06-29发布2017-10-01实施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1129DB11/T1421—2017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核算原则........................................................................35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36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步骤与核算方法..................................................47设施农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58核算工作的质量保证..............................................................79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7附录A(资料性附录)相关参数缺省值.................................................9附录B(资料性附录)报告格式模板..................................................11参考文献..........................................................................131130DB11/T1421—2017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实施。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宇欣、李丽国、王平智、林聪、段娜、李启凤、刘爽、时光营、邱硕。1131DB11/T1421—20171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设施农业企业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设施农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的术语与定义、基本原则、工作流程、核算边界确定、核算步骤与方法、质量保证、报告要求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指导设施农业企业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13-2008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384-1981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22723-2008天然气能量的测定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设施农业facilityagriculture按照动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运用农业生物环境工程技术,创造适于农业生命活动繁衍的保护性环境空间,在这种环境工程设施内组织的农业生产,称之为设施农业。注:设施农业包括设施种植和设施养殖两部分,本标准只适用于设施种植企业的温室气体核算。按照结构类型,将本标准涵盖的农业种植设施分为连栋温室、日光温室、拱棚和阳畦等。3.2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成分。《京都议定书》中规定了六种主要温室气体,分别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和六氟化硫(SF6)。另外,三氟化氮(NF3)也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注:无特别说明,本标准中的温室气体仅包括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两种成分。3.3报告主体reportingentity1132DB11/T1421—20172具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3.4核算边界accountingboundary与报告主体(3.3)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的范围。3.5排放因子emissionfactor表征单位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系数。3.6温室气体源greenhousegassource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的物理单元或过程。3.7温室气体排放greenhousegasemission在特定时间段内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总量(以质量单位计算)。3.8购入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emissionfrompurchasedelectricityandheat企业消费的购入的电力、热力所对应的电力、热力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注:热力包括蒸汽、热水等。3.9燃料燃烧排放fuelcombustionemission燃料在氧化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3.10活动数据activitydata在特定的时间内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总量(以质量单位计算)。3.11购入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emissionfrompurchasedelectricityandheat企业购入的电力、热力所对应的电力、热力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注:热力包括蒸汽、热水等。3.121133DB11/T1421—20173燃料燃烧排放fuelcombustionemission燃料在氧化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3.13碳氧化率carbonoxidationrate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中被氧化的百分比。3.14二氧化碳当量carbondioxideequivalent在辐射强度上与某种温室气体质量相当的二氧化碳的量。注:二氧化碳当量等于给定温室气体的质量乘以它的全球增温潜势值。3.15全球增温潜势globalwarmingpotential将单位质量的某种温室气体在给定时间段内辐射强度的影响与等量二氧化碳辐射强度影响相关联的系数。详细数据见附表A.3。4核算原则4.1完整性包括所有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4.2一致性应能够对有关温室气体信息进行有意义的比较。4.3透明性应该发布充分适用的温室气体信息,使目标用户能够在合理的置信度内做决策。4.4准确性减少偏见和不确定性。4.5真实性排放主体所提供的数据应真实、完整;报告内容应能够真实反映实际排放情况。5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设施农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其核算边界是指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独立法人企业或视同独立法人的农业生产合作组织。1134DB11/T1421—20174设施农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范围,包括温室加温设备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农业机械燃油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温室加温、灌溉等生产过程电力、热力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施用肥料带来的氧化亚氮排放等。排放核算边界示意图如图1所示。如果设施农业企业还进行其他生产活动,且这些生产活动存在温室气体的排放,则应按照相关行业的要求进行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图1设施农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示意图6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步骤与核算方法6.1工作步骤工作步骤具体如下:a)确定核算边界;b)确定排放源;c)获取活动水平数据;d)获取排放因子数据;e)计算设施农业企业各种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f)计算设施农业企业温室气体总排放量;g)核算工作质量保证;h)撰写温室气体排放报告。6.2核算方法6.2.1排放因子法计算公式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煤、石油、天然气农用机械作业育苗、灌溉、保温等活动边界N2O排放CO2排放CO2排放外购电力、热力土壤硝化反硝化施用肥料温室供暖1135DB11/T1421—20175本指南涉及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采用排放因子法,并按公式(1)进行计算。GWPEFADAE´´=……………………………………………………(1)式中:AE——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AD——温室气体活动数据,单位根据具体排放源确定;EF——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单位应与活动数据的单位相匹配;GWP——全球增温潜势值,数值可参考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供的数据,详见附录表A.3。6.2.2温室气体总排放量计算公式设施农业企业温室气体总排放量按照公式(2)计算:fmametEEEEE+++=………………………………………(2)式中:tE——设施农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eE——温室加温过程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maE——农业机械燃油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mE——外购电力、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fE——氮肥施用产生的氧化亚氮折合成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单位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6.3排放因子的保证等级排放因子一般按下列三种方法确定,其保证等级依次提高:a)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提供的默认值;b)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中提供的数据;c)设施农业企业在温室气体排放现场的自测值。注:对于设施农业活动而言,可采用国家或IPCC公布的排放因子并按活动数据计算燃料燃烧排放量、过程排放量以及购入的电力和热力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对于燃料燃烧碳排放,企业可选择采用本指南提供的化石燃料平均低位发热量数据,如附表A.1所示。具备条件的企业可开展实测,或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检测,也可使用相关方结算凭证中提供的检测值。如选择实测,化石燃料低位发热量检测应遵循《GB/T213-2008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384-1981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GB/T22723-2008天然气能量的测定》等相关标准。7设施农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7.1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7.1.1主要为设施农业加温设备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基于分燃料品种的消耗量、低位热值、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计算得到,具体按公式(3)计算:1136DB11/T1421—20176()å=´=niiieEFADE1……………(3)式中:eE——核算和报告期内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iAD——核算和报告期内消耗的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水平,单位为百万千焦(TJ);iEF——第i种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百万千焦(tCO2e/TJ);i——净消耗的第i种化石燃料,主要指的是无烟煤、烟煤、褐煤和天然气。7.1.2核算和报告期内消耗的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水平按公式(4)计算:iiiFCNCVAD´=………………(4)式中:iAD——核算和报告期内消耗的第i种化石燃料的活动水平,单位为百万千焦(TJ);iNCV——核算和报告期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百万千焦/吨(TJ/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百万千焦每立方米(TJ/m3);iFC——核算和报告期内第i种化石燃料的净消耗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吨(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立方米(m3)。7.1.3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按公式(5)计算:1244´´=iiiOFCCEF……………(5)式中:iEF——第i种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百万千焦(tCO2e/TJ);iCC——第i种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每百万千焦(tC/TJ);iOF——第i种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单位为(%);低位热值和单位热值含碳量的缺省值见附表A.1;碳氧化率的缺省值为100%。7.2农业机械燃油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生产中使用的农业机械所耗燃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6)计算:LVE´=cma………………(6)式中:maE——农业机械燃油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cV——农业机械燃油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油品排放因子详见附表A.2;L——农业机械耕作总耗油量,单位为L。7.3购入的电力、热力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电力、热力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按公式(7)计算:1137DB11/T1421—20177hheemEFADEFADE´+´=…………(7)式中:mE——生产活动中净购入电力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eAD——核算和报告期内净购入的电量,单位为兆瓦时(MWh);hAD——核算和报告期内净购入的热力量(如蒸汽量),单位为百万千焦(TJ);eEF——电力的CO2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兆瓦时(tCO2e/MWh),建议采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供的排放因子;hEF——热力(如蒸汽)的CO2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百万千焦(tCO2e/TJ)。7.4氮肥施用产生的氧化亚氮折合成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计算设施农业中施用氮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公式(8)计算:14442f´´´=ONffGWPWEr…………….(8)式中:fE——氮肥施用产生的氧化亚氮折合成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单位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fW——氮肥施用量,单位吨(t);fr——氮肥施用产生的氧化亚氮的氮(N2O-N)排放因子,单位吨(%);ONGWP2——氧化亚氮的全球增温潜势。注:IPCC(Intergo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2006)将同期内由化肥氮施用产生的氮(N2O-N)排放量占总施氮量的百分比定义为氮(N2O-N)排放因子,IPCC中化肥氮的氮(N2O-N)排放因子的默认值为1%。氮肥施用产生的氧化亚氮的氮(N2O-N)排放因子也可以采用静态箱法测定。8核算工作的质量保证排放核算单位应加强温室气体数据质量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但不限于:a)建立设施农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负责机构、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周期和时间节点,指定专职人员负责本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b)根据各种类型的温室气体排放源的重要程度对其进行严格的等级划分,并建立设施农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源一览表,对于不同等级的排放源的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的获取提出相应的要求;c)建立健全温室气体数据记录管理体系,包括数据来源、数据获取时间及相关负责人等信息的记录管理;d)建立设施农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定期对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进行交叉检验,对可能产生的数据误差风险进行识别,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9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1138DB11/T1421—201789.1概述根据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目的与要求,确定温室气体报告的具体内容。至少应该包括9.2-9.5的内容。9.2排放核算单位基本信息排放核算单位基本信息应该包括设施农业企业的名称、单位性质、报告年度、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填报负责人和联系人信息等。9.3温室气体排放量排放核算单位应报告在核算和报告期内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并分别报告燃料燃烧排放量、过程排放量以及购入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量。9.4活动数据来源排放核算单位应报告企业生产所使用的的不同品种燃料的消耗量和相应的低位发热量,排放过程中的所有相关数据,购入的电力量、热力、化肥量等。9.5排放因子数据来源排放核算单位应报告消耗的各种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过程排放的排放因子,购入电力、热力的生产排放因子,并说明来源。1139DB11/T1421—20179附录A(资料性附录)相关参数缺省值表A.1化石燃料相关参数缺省值燃料品种单位热值含碳量低位热值无烟煤27.4tC/TJ23.21×103KJ/Kg(23.21×10-3TJ/t)烟煤26.1tC/TJ22.35×103KJ/Kg(22.35×10-3TJ/t)褐煤28.0tC/TJ14.08×103KJ/Kg(14.08×10-3TJ/t)原油20.1tC/TJ42.62×103KJ/Kg(42.62×10-3TJ/t)汽油18.9tC/TJ44.8×103KJ/Kg(44.8×10-3TJ/t)柴油20.2tC/TJ43.33×103KJ/Kg(43.33×10-3TJ/t)燃料油21.1tC/TJ40.19×103KJ/Kg(40.19×10-3TJ/t)煤油19.5tC/TJ44.59×103KJ/Kg(44.59×10-3TJ/t)天然气15.3tC/TJ38.93×103KJ/m3(38.93×10-6TJ/m3)液化石油气17.2tC/TJ47.31×103KJ/Kg(47.31×10-3TJ/t)液化天然气17.2tC/TJ41.868×103KJ/Kg(41.868×10-3TJ/t)注1:数据来自《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注2: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1MJ=106J、1GJ=103MJ、1TJ=103GJ、1t=1000kg。1140DB11/T1421—201710表A.2汽油、柴油、标准煤的碳和二氧化碳排放因子能源名称碳排放因子二氧化碳排放因子kgC/LkgC/kgkgCO2/LkgCO2/kg汽油0.6270.862.303.15柴油0.7170.8342.633.06标准煤—0.68—2.493表A.3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评估报告给出的全球变暖潜势值IPCC第二次评估报告值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值二氧化碳(CO2)11甲烷(CH4)2125氧化亚氮(N2O)310298氢氟碳化物(HFCS)HFC-231170014800HFC-32650675HFC-12528003500HFC-134a13001430HFC-143a38004470HFC-152a140124HFC-227ea29003220HFC-236fa63009810HFC-245fa1030全氟化碳(PFCS)CF465007390C2F692009200六氟化硫(SF6)23900228001141DB11/T1421—201711附录B(资料性附录)报告格式模板设施农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1142DB11/T1421—201712根据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设施农业企业》,本报告主题核算了___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二、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五、其它希望说明的情况本报告真实、可靠,如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本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人(签字):年月日1143DB11/T1421—201713参考文献[1]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06).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ISO14064-1温室气体第1部分: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Greenhousegases—Part1:Specificationwithguidelineattheorganizationlevelforqualificationandreportingofgreenhousegasemissionsandremovals)[3]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2011试行).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领导协调委员会、湖南省湘科清洁发展有限公司[4]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核算与报告准则(2004).世界工商理事会、世界资源研究所[5]DB64/T1120-2015静态箱法测定玉米田温室气体技术规程[6]陈海燕,李虎,王立刚,邱建军.京郊典型设施蔬菜地N2O排放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土壤与肥料,2012(5):5-10[7]GB/T2589-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8]GB/T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9]GB/T32150-2015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10]DB64/T1119-2015静态箱法测定春小麦田温室气体技术规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44附件广东省市县(区)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二○二○年六月11451146I目录第一章能源活动..............................................................................................................1一、概述..........................................................................................................................1(一)化石燃料燃烧活动排放源界定......................................................................1(二)生物质燃料燃烧排放源界定..........................................................................3(三)煤炭开采和矿后活动逃逸排放源界定..........................................................3(四)石油和天然气系统逃逸排放源界定..............................................................4二、化石燃料燃烧活动..................................................................................................4(一)清单编制方法..................................................................................................4(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8(三)排放因子数据及其确定方法........................................................................23三、生物质燃烧活动....................................................................................................34(一)清单编制方法................................................................................................34(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35(三)排放因子数据及其确定方法........................................................................35四、煤炭开采和矿后活动逃逸排放............................................................................36(一)清单编制方法................................................................................................36(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36(三)排放因子数据及其确定方法........................................................................37五、石油和天然气系统逃逸排放................................................................................37(一)清单编制方法................................................................................................37(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38(三)排放因子数据及其确定方法........................................................................39六、电力调入调出CO2间接排放...............................................................................391147II第二章工业生产过程....................................................................................................42一、概述......................................................................................................................42二、水泥生产过程......................................................................................................42(一)清单编制方法................................................................................................42(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43(三)排放因子数据................................................................................................44三、石灰生产过程......................................................................................................44(一)清单编制方法................................................................................................44(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44(三)排放因子数据................................................................................................45四、钢铁生产过程......................................................................................................45(一)清单编制方法................................................................................................45(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46(三)排放因子数据................................................................................................47五、电石生产过程......................................................................................................47(一)清单编制方法................................................................................................47(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48(三)排放因子数据................................................................................................48六、己二酸生产过程..................................................................................................49(一)清单编制方法................................................................................................49(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49(三)排放因子数据................................................................................................49七、硝酸生产过程......................................................................................................50(一)清单编制方法................................................................................................50(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50(三)排放因子数据................................................................................................51八、一氯二氟甲烷生产过程......................................................................................511148III(一)清单编制方法................................................................................................51(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52(三)排放因子数据................................................................................................52九、其他工业生产过程..............................................................................................53(一)铝生产过程....................................................................................................53(二)镁生产过程....................................................................................................55(三)电力设备生产过程........................................................................................56(四)半导体生产过程............................................................................................58(五)氢氟烃生产过程............................................................................................60第三章农业活动............................................................................................................62一、概述......................................................................................................................62二、稻田CH4排放.....................................................................................................63(一)清单编制方法..............................................................................................63(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64(三)排放因子数据..............................................................................................65三、农用地N2O排放................................................................................................65(一)清单编制方法..............................................................................................65(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68(三)排放因子数据..............................................................................................70四、动物肠道发酵CH4排放.....................................................................................70(一)清单编制方法..............................................................................................70(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71(三)排放因子数据..............................................................................................71五、动物粪便管理CH4和N2O排放........................................................................72(一)清单编制方法..............................................................................................72(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731149IV(三)排放因子数据................................................................................................73第四章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75一、概述........................................................................................................................75(一)中国土地利用分类与定义............................................................................75(二)LUCF温室气体清单内容与范围................................................................77二、森林和其他木质生物质生物量碳储量变化........................................................77(一)清单编制方法................................................................................................77(二)活动水平数据与确定方法............................................................................81(三)排放因子数据与确定方法............................................................................81三、森林转化温室气体排放........................................................................................85(一)清单编制方法................................................................................................85(二)活动水平数据与确定方法............................................................................86(三)排放因子数据与确定方法............................................................................87第五章废弃物处理........................................................................................................89一、概述........................................................................................................................89二、固体废弃物处理....................................................................................................90(一)填埋处理CH4排放.....................................................................................90(二)焚烧处理CO2排放.....................................................................................95三、废水处理................................................................................................................98(一)生活污水处理CH4排放.............................................................................98(二)工业废水处理CH4排放...........................................................................101(三)废水处理N2O排放..................................................................................104第六章不确定性..........................................................................................................107一、概述......................................................................................................................107二、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及降低不确定性的方法..................................................1071150V(一)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107(二)降低不确定性的方法..................................................................................108三、量化和合并不确定性的方法..............................................................................109(一)量化不确定性方法......................................................................................109(二)合并不确定性的方法..................................................................................110第七章质量控制..........................................................................................................112一、概述......................................................................................................................112二、质量控制程序......................................................................................................112(一)一般质量控制程序......................................................................................112(二)特定类别质量控制程序..............................................................................114三、质量保证程序......................................................................................................114四、验证、归类、存档和报告..................................................................................116(一)验证..............................................................................................................116(二)归档和存档..................................................................................................117(三)报告..............................................................................................................117附录一:温室气体清单基本概念..................................................................................119附录二: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势值..............................................................................122附录三:市县(区)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报告格式及大纲......................................1231151前言由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的全球变暖,已经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成为当今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2007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9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编制温室气体清单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清单可以识别出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了解各部门排放现状,预测未来减缓潜力,从而有助于制定应对措施。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要求,所有缔约方应按照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编制各国的温室气体清单。我国于2004年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提交了《中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报告了1994年我国温室气体清单,2008年我国启动了2005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工作。2010年9月,国家正式下发了《关于启动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并印发了《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要求各地制定工作计划和编制方案,组织好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为规范市(县)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保持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统计口径、核算方法统一,结合市(县)应对气候变化统计基础,我们组织制定了《广东省市(县)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以增强市(县)编制温室气体清单的能力。考虑到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的复杂性,本指南肯定还存在许多不足之1152处,希望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及时得到相关反馈意见,以便做进一步的修改。11531第一章能源活动一、概述市县(区)级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和报告的范围主要包括:化石燃料燃烧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生物质燃料燃烧活动产生的CH4和N2O排放;煤炭开采和矿后活动1CH4逃逸排放以及石油和天然气系统产生的CH4逃逸排放。(一)化石燃料燃烧活动排放源界定化石燃料燃烧温室气体排放源界定为市县(区)境内不同燃烧设备燃烧化石燃料并排放温室气体的活动,涉及的温室气体主要包括CO2、CH4和N2O。按照该定义,国际航空航海等国际燃料舱的化石燃料燃烧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不应计算在某一市县(区)境内,而火力发电厂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应计算在电厂所在地,尽管其生产的电力并不一定在本地消费。1.化石燃料燃烧活动按场所是否固定可分为固定排放源和移动排放源。其中固定排放源按部门可分为公用电力与热力部门、工业和建筑部门、农业部门、服务部门(第三产业中扣除交通运输部分)、居民生活部门,其中工业部门可进一步细分为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纺织、造纸及纸制品和其它行业;移动排放源指所有借助交通工具的客货运输活动,移动源的交通方式可细分为民航、公路、铁路、水运,其中水运“国际远1虽自2005年起我省关停了所有煤矿开采加工企业,但为了清单指南的完整性,煤矿和矿后活动产生的甲烷逃逸排放仍编入本指南范围内。11542洋内燃机”的化石燃料燃烧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不计入某一市县(区)境内。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源分类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应关系见表1.1。表1.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源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应关系活动水平数据分类国民经济工业行业分类公用电力与热力部门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与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固体燃料和其他能源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钢铁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化学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建筑材料非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其他工业部门其他采矿业;开采辅助活动;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化石燃料燃烧活动按燃烧设备技术类型可分为:固定源燃烧设备:主要包括发电锅炉、工业锅炉、工业窑炉(如高炉、转炉、造气炉、烧结机、轧钢加热炉、氧化铝回转窑、水泥回转窑、石灰2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中公用电力与热力仅指公用电力/热力,不包含自备电厂及其他供热。11553立窑、砖瓦轮窑、玻璃窑炉等)、户用灶炉、农用机械、发电内燃机、其他设备等;移动源燃烧设备:主要包括各类型航空器、公路运输车辆、铁路机车、船舶等。3.化石燃料燃烧活动按燃料品种可以分为:固体燃料:主要包括无烟煤、烟煤、褐煤、洗精煤、其他洗煤、型煤、煤矸石、焦炭、其他焦化产品等;液体燃料:主要包括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其他石油制品、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等;气体燃料:主要包括天然气、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其他煤气、炼厂干气等。(二)生物质燃料燃烧排放源界定生物质燃料主要包括以下三类,一是农作物秸秆及木屑等农业废弃物及农林产品加工业废弃物;二是薪柴和由木材加工而成的木炭;三是人畜和动物粪便。生物质燃料燃烧的排放源主要包括:居民生活用的省柴灶、传统灶等炉灶,燃用木炭的火盆和火锅,工商业部门燃用农业废弃物、薪柴的炒茶灶、烤烟房、砖瓦窑、垃圾焚烧炉等。考虑到生物质燃料生产与消费的总体平衡,其燃烧所产生的CO2与生长过程中光合作用所吸收的碳两者基本抵消,只需要编制和报告CH4和N2O的排放。(三)煤炭开采和矿后活动逃逸排放源界定我国煤炭开采和矿后活动的CH4排放源主要分为井工开采、露天开采和矿后活动。井工开采过程排放是指在煤炭井下采掘过程中,煤层CH4伴11564随着煤层开采不断涌入煤矿巷道和采掘空间,并通过通风、抽气系统排放到大气中形成的CH4排放。露天开采过程排放是指露天煤矿在煤炭开采过程中释放的和邻近暴露煤(地)层释放的CH4。矿后活动排放是指煤炭加工、运输和使用过程,即煤炭的洗选、储存、运输及燃烧前的粉碎等过程中产生的CH4排放。(四)石油和天然气系统逃逸排放源界定石油和天然气系统CH4逃逸排放是指油气从勘探开发到消费的全过程的CH4排放,主要包括天然气的加工处理、天然气的输送、原油输送、石油炼制、油气消费等活动。我省油气系统逃逸排放源涉及的设施主要包括:集气系统的管线加热器和脱水器、加压站、注入站、计量站和调节站、阀门等附属设施,天然气集输、加工处理和分销使用的储气罐、处理罐、储液罐和火炬设施等,石油炼制装置,油气的终端消费设施等。二、化石燃料燃烧活动(一)清单编制方法1.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市县(区)级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量采用以详细技术为基础的部门方法(也即IPCC方法2,以下称“部门法”)计算。该方法基于分部门、分燃料品种、分设备的燃料消费量等活动水平数据以及相应的排放因子等参数,通过逐层累加综合计算得到CO2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温室气体排放量=(EFi,j,k×Activityi,j,k)(1-1)式中:11575EF:排放因子(kg/TJ);Activity:燃料消费量(TJ);i:为燃料类型;j:为部门活动;k:为技术类型。计算步骤如下:(1)确定清单采用的技术分类,基于市县(区)能源平衡表、统计年鉴、实地调研和专家推算等方式,确定分部门、分能源品种、分燃烧设备的化石燃料消费量;(2)确定分部门、分能源品种、分燃烧设备的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燃烧设备的氧化率;(3)根据分部门、分燃料品种、分设备的活动水平数据与排放因子数据,估算各种主要能源活动设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4)加总计算化石燃料燃烧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加上非能源利用排放量,其中非能源利用二氧化碳排放量=非能源利用量×低位发热量×含碳量×(1-固碳率)×44/12。鼓励各市县(区)采用参考法(也称IPCC方法1)进行检验市县(区)级能源活动CO2排放量,参考法是基于各种化石燃料的表观消费量,与各种燃料品种的单位发热量、含碳量,以及燃烧各种燃料的主要设备的平均氧化率,并扣除化石燃料非能源用途的固碳量等参数综合计算得到的。计算公式为:CO2排放量=(燃料消费量(热量单位)×单位热值燃料含碳量-固碳量)×11586燃料燃烧过程中的碳氧化率(1-2)计算步骤如下:(1)估算燃料消费量燃料消费量(实物量)=生产量+进口量-出口量-国际航海/航空加油-库存变化(2)计算净碳排放量净碳排放量=燃料消费量(实物量)×低位发热量×单位热值含碳量-固碳产品产量×单位产品含碳量×固碳率(3)计算实际碳排放量实际碳排放量=净碳排放量×燃料燃烧过程中的碳氧化率其中:固碳率是指各种化石燃料在作为非能源使用过程中,被固定下来的碳的比率,由于这部分碳没有被释放,所以需要在排放量的计算中予以扣除;碳氧化率是指各种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被氧化的碳的比率,表征燃料的燃烧充分性。2.电站锅炉N2O排放电站锅炉的N2O排放根据燃煤流化床锅炉、其他燃煤锅炉、燃油锅炉和燃气锅炉等不同锅炉类型的燃料消费量和燃料的排放因子进行估算,计算公式如下:N2O排放量=(ADi,j×EFi,j)(1-3)式中:ADi,j:化石燃料燃烧量(TJ);EFi,j:N2O排放因子(kgN2O/TJ);11597i:锅炉类型(燃煤流化床、其他燃煤、燃油、燃气);j:燃料品种。计算步骤如下:(1)根据“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计算过程中公用电力和热力部门的发电锅炉化石燃料消费量和各部门自备电厂化石燃料消费量,结合实地调研、专家推算等方式,确定分锅炉类型、分燃料品种的化石燃料消费量(TJ);(2)分锅炉类型、分燃料品种的化石燃料消费量(TJ),乘以对应的N2O排放因子,得到各类锅炉的N2O排放量;(3)逐层累加计算出所有锅炉类型的N2O排放总量。3.移动源CH4和N2O排放交通运输移动源的CH4和N2O排放根据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燃料消费量及基于燃料的排放因子估算,计算公式如下:CH4或N2O排放量=(ADi,j×EFi,j)(1-4)式中:ADi,j:化石燃料燃烧量(TJ);EFi,j:CH4或N2O排放因子(kgCH4/TJ或kgN2O/TJ);i:交通运输方式(道路、铁路、水运、航空等);j:燃料品种。计算步骤如下:(1)估算各类交通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的活动水平数据(TJ);(2)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活动水平数据(TJ),乘以对应的CH4或N2O11608排放因子,得到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CH4及N2O排放量;(3)逐层累加计算出移动源的CH4及N2O排放总量。(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应用详细技术为基础的部门法估算化石燃料燃烧温室气体排放量时,需要收集分部门、分能源品种、分主要燃烧设备的能源活动水平数据。部门可参照前述的部门排放源分类,结合各市县(区)的具体情况划分;化石燃料品种可参照前述的燃料分类,结合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的能源分类划分,我省能源统计体系自2011年开始才将原煤拆分为无烟煤、烟煤和褐煤,2010年以前的的原煤可根据之后年份各市县(区)统计的无烟煤、烟煤和褐煤占比进行拆分;设备则可根据各部门的重点排放源分类方式划分。1.CO2排放计算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1.1固定源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1.1.1能源生产与加工转换部门、工业部门能源生产与加工转换部门、工业部门活动水平数据来源包括:各市县(区)统计年鉴或统计局提供的能源平衡表、工业分行业终端能源消费量及其他能源统计资料等。具体的数据来源的采用可根据各市县(区)统计数据的实际情况而定,但需遵照以下总体原则:(1)优先采用市县(区)统计局提供的能源平衡表数据:若市县(区)能源平衡表中有分行业能源终端消费量,则能源生产与加工转换部门、工业部门活动水平数据可直接参考市县(区)能源平衡表中细分行业能源终端消费量,按照表1.1的对应关系摊分至各行业;若市县(区)能源平衡表中只有实物量主表,并无细分行业能源终端消费量,规上企业的能源消11619费数据可根据规上工业企业分品种分行业能源消费量数据按照表1.1的对应关系摊分至各行业即可,而市县(区)能源平衡表主表分能源品种消费量与规上企业分能源品种消费量之差则可根据市县(区)各行业规下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占比情况分摊至各行业中。(2)市县(区)能源统计资料中确实没有能源平衡表:(a)无能源平衡表但有规上企业分行业、分品种的能源数据,规上企业的能源消费数据则按表1.1的对应关系摊分至各行业即可,而工业的总能源消费量与规上企业的能源消费量之差先按规下企业工业增加的占比分摊至各行业,再按规上企业该行业的燃料品种比例细分到各燃料品种;(b)无能源平衡表且规上企业能源消费数据不分燃料品种或不分行业时,则通过向当地统计局、发改局、工信局和行业协会等部门进行调研获取所需分行业、分品种能源活动水平数据。能源生产与加工转换部门、工业各部门分能源品种消费量确定后,鼓励再细分排放设备。公用电力与热力各设备活动水平数据可根据能源平衡表中火力发电和供热加工转换投入量获取。钢铁、有色、化工、建材行业可通过市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信局等相关部门获取各行业有特殊设备(如自备电厂、高炉、水泥回转窑)的企业情况,通过调研获取有特殊设备的企业清单编制年份各特殊设备分能源品种消费量,在相应行业的能源消费量中扣除上述设备燃料消费量,将剩余的消费量划归为工业锅炉的活动水平数据。另外,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中公用电力与热力部门能源消费量不包含工业部门企业自备电厂能源消费量,因此需与市县(区)统计部门确认能源116210平衡表中火力发电或供热加工转换投入量是否包含各行业企业自备热/电厂能源消费量,若包含则需从公用电力与热力部门能源消费量中扣减,并添加至相应行业能源消费量中。1.1.2建筑、服务、居民、农林牧渔业建筑业、服务业、居民生活、农林牧渔业活动水平数据优先采用市县(区)能源平衡表中终端能源消费量数据。若市县(区)确实没有能源平衡表,则通过向当地统计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进行调研获取相关数据资料。分部门分能源品种化石燃料燃烧活动水平数据见表1.2。工业主要行业分设备分品种活动水平数据见表1.3。1.2移动源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考虑到市县(区)温室气体清单所指的交通运输泛指所有借助交通工具的客货运输活动,而我国能源统计体系中交通运输部门一般只包含交通营运部门的能源消费量,大量的社会交通用能统计在居民部门、商业部门和工业部门,为了比较全面反映市县(区)全社会交通运输的能源消耗和排放情况,需要对交通用能进行整合,包括对汽柴油消费量在部门间进行重新调整。公路交通活动水平数据可参考从市县(区)统计局获取的能源平衡表终端消费量中的道路运输业数据加上从其他部门抽取的能源消费量。汽油在其他各部门的抽取比例分别是:工业部门95%-100%,农、林、牧、渔业78%-85%,居民生活95%-100%,服务业95%-100%;柴油在其他各部门的抽取比例分别是:工业部门24%-30%,农、林、牧、渔业8%-15%,116311居民生活92%-98%,服务业95%-100%。铁路运输、水路运输、民用航空等活动水平数据可优先从市县(区)统计局获取的能源平衡表终端消费量中获取。若上述方法无法获得数据,则可通过当地的交通运输局、民航局等相关部门调研获取。移动源主要燃烧设备分品种活动水平数据见表1.4。2.非CO2排放计算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1)电站锅炉N2O排放活动水平数据电站锅炉活动水平数据包括两部门,一是公用电力与热力部门活动水平数据,二是其他工业部门自备电厂活动水平数据。因此电站锅炉活动数据数据=公用电力与热力部门发电锅炉能源消费量+钢铁行业发电锅炉能源消费量+化工行业发电锅炉能源消费量+有色金属行业发电锅炉能源消费量+建材行业发电锅炉能源消费量+纺织行业发电锅炉能源消费量+造纸行业发电锅炉能源消费量+其他行业发电锅炉能源消费量。电站锅炉活动水平数据总量确定后,各锅炉类型燃料消费量可通过实地或电话调研,了解电厂或自备电厂各锅炉类型燃料消费量或通过了解不同锅炉类型装机容量大小,按照各锅炉类型的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比例进行摊分。电站锅炉活动水平数据见表1.5。(2)移动源CH4和N2O排放活动水平数据移动源CH4和N2O排放活动水平数据可参考上节移动源活动水平数据,即表1.4所示。3.燃料低位发热量的确定116412考虑到活动水平数据的可比性,需要将以实物量(万吨或亿立方米)表示的活动水平数据换算成以热值单位(TJ)表示的活动水平数据,即需乘以燃料低位发热量。各燃料的低位发热量优先采用当地实测值,若无法获取实测值,则可采用本指南的推荐值,见表1.6。116513表1.2分部门分能源品种化石燃料燃烧活动水平数据部门无烟煤烟煤褐煤洗精煤其他洗煤型煤煤矸石焦炭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其他煤气(万t)(万t)(万t)(万t)(万t)(万t)(万t)(万t)(亿m3)(亿m3)(亿m3)(亿m3)化石燃料合计能源生产与加工转换公用电力与热力部门石油天然气开采与加工业固体燃料和其他能源工业工业和建筑业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纺织造纸及纸制品其他工业建筑业服务业及其他居民生活农、林、牧、渔116614续表1.2分部门分能源品种化石燃料燃烧活动水平数据部门其他焦化产品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石油焦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其他石油制品天然气(万t)(万t)(万t)(万t)(万t)(万t)(万t)(万t)(万t)(万t)(亿m3)化石燃料合计能源生产与加工转换公用电力与热力部门石油天然气开采与加工业固体燃料和其他能源工业工业和建筑业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纺织造纸及纸制品其他工业建筑业服务业及其他居民生活农、林、牧、渔116715表1.3主要工业行业分设备分品种活动水平数据行业设备无烟煤烟煤褐煤洗精煤其他洗煤型煤煤矸石焦炭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其他煤气(万t)(万t)(万t)(万t)(万t)(万t)(万t)(万t)(亿m3)(亿m3)(亿m3)(亿m3)公用电力与热力发电锅炉工业锅炉其他设备钢铁发电锅炉工业锅炉高炉其他设备有色金属发电锅炉工业锅炉氧化铝回转窑其他设备化工发电锅炉工业锅炉合成氨造气炉其他设备建材发电锅炉工业锅炉水泥回转窑水泥立窑其他设备116816续表1.3主要工业行业分设备分品种活动水平数据行业设备其他焦化产品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石油焦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其他石油制品天然气(万t)(万t)(万t)(万t)(万t)(万t)(万t)(万t)(万t)(万t)(亿m3)公用电力与热力发电锅炉工业锅炉其他设备钢铁发电锅炉工业锅炉高炉其他设备有色金属发电锅炉工业锅炉氧化铝回转窑其他设备化工发电锅炉工业锅炉合成氨造气炉其他设备建材发电锅炉工业锅炉水泥回转窑水泥立窑其他设备116917表1.4移动源主要燃烧设备分品种活动水平数据烟煤汽油柴油燃料油喷气煤油天然气(万t)(万t)(万t)(万t)(万t)(亿m3)航空国内航班港澳地区航班国际航班公路铁路水运内河近海内燃机国际远洋内燃机117018表1.5电站锅炉活动水平数据无烟煤烟煤褐煤洗精煤其他洗煤型煤煤矸石焦炭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其他煤气其他焦化产品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其他石油制品天然气(万t)(万t)(万t)(万t)(万t)(万t)(万t)(万t)(亿m3)(亿m3)(亿m3)(亿m3)(万t)(万t)(万t)(万t)(万t)(万t)(万t)(万t)(万t)(亿m3)燃煤流化床锅炉其他燃煤锅炉燃油锅炉燃气锅炉117119表1.6分部门、分燃料品种化石燃料低位发热量部门无烟煤4(TJ/万t)烟煤3(TJ/万t)褐煤3(TJ/万t)洗精煤3(TJ/万t)其他洗煤3(TJ/万t)型煤3(TJ/万t)煤矸石6(TJ/万t)焦炭3(TJ/万t)焦炉煤气3(TJ/亿m3)高炉煤气8(TJ/亿m3)转炉煤气5(TJ/亿m3)其他煤气3(TJ/亿m3)公用电力与热力部门发电锅炉223.09203.67131.38263.44153.73174.683.73284.461738.543308401575.84工业锅炉223.09203.67131.38263.44153.73174.683.73284.461738.543308401575.84其他设备223.09203.67131.38263.44153.73174.683.73284.461738.543308401575.84石油天然气开采与加工业250.52233.04145.38263.44153.73174.683.73284.461738.543308401575.84固体燃料和其他能源工业229.79144.45263.44153.73174.683.73284.461738.543308401575.84钢铁行业发电锅炉250.24237.36152.5263.44153.73174.683.73284.461738.543308401575.84工业锅炉250.24237.36152.5263.44153.73174.683.73284.461738.543308401575.84高炉250.24237.36152.5263.44153.73174.683.73284.461738.543308401575.84其他设备250.24237.36152.5263.44153.73174.683.73284.461738.543308401575.84有色金属行业发电锅炉258.73233.37139.01263.44153.73174.683.73284.461738.543308401575.84工业锅炉258.73233.37139.01263.44153.73174.683.73284.461738.543308401575.84氧化铝回转窑258.73233.37139.01263.44153.73174.683.73284.461738.543308401575.84其他设备258.73233.37139.01263.44153.73174.683.73284.461738.543308401575.84化工行业发电锅炉245.15232.04144.49263.44153.73174.683.73284.461738.543308401575.84工业锅炉245.15232.04144.49263.44153.73174.683.73284.461738.543308401575.84合成氨造气炉245.15232.04144.49263.44153.73174.683.73284.461738.543308401575.84其他设备245.15232.04144.49263.44153.73174.683.73284.461738.543308401575.844数据来源: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2005)。6数据来源:广东省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指南。8数据来源: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117220部门无烟煤4(TJ/万t)烟煤3(TJ/万t)褐煤3(TJ/万t)洗精煤3(TJ/万t)其他洗煤3(TJ/万t)型煤3(TJ/万t)煤矸石6(TJ/万t)焦炭3(TJ/万t)焦炉煤气3(TJ/亿m3)高炉煤气8(TJ/亿m3)转炉煤气5(TJ/亿m3)其他煤气3(TJ/亿m3)水泥行业发电锅炉228.67230.76147.59263.44153.73174.683.73284.461738.543308401575.84工业锅炉228.67230.76147.59263.44153.73174.683.73284.461738.543308401575.84水泥回转窑228.67230.76147.59263.44153.73174.683.73284.461738.543308401575.84水泥立窑228.67230.76147.59263.44153.73174.683.73284.461738.543308401575.84其他设备228.67230.76147.59263.44153.73174.683.73284.461738.543308401575.84纺织业229.79144.45263.44153.73174.683.73284.461738.543308401575.84造纸及纸制品业223.09229.79144.45263.44153.73174.683.73284.461738.543308401575.84其他工业部门228.67229.79144.45263.44153.73174.683.73284.461738.543308401575.84建筑业229.79144.45263.44153.73174.683.73284.461738.543308401575.84交通航空公路铁路水运服务业及其他247.09229.79263.44153.73174.683.73284.461738.543308401575.84居民生活247.09229.79263.44153.73174.683.73284.461738.543308401575.84农、林、牧、渔业229.79144.45263.44153.73174.683.73284.461738.543308401575.84117321续表1.6分部门、分燃料品种化石燃料低位发热量部门其他焦化产品4(TJ/万t)原油3TJ/万t)汽油3(TJ/万t)煤油3(TJ/万t)柴油3(TJ/万t)燃料油3(TJ/万t)石油焦5(TJ/万t)液化石油气3(TJ/万t)炼厂干气3(TJ/万t)其他石油制品5(TJ/万t)天然气3(TJ/亿m3)液化天然气4(TJ/万t)公用电力与热力部门发电锅炉439.61426.2448447.5433.3401.9325473.1460.54023893.1514.98工业锅炉439.61426.2448447.5433.3401.9325473.1460.54023893.1514.98其他设备439.61426.2448447.5433.3401.9325473.1460.54023893.1514.98石油天然气开采与加工业439.61426.2448447.5433.3401.9325473.1460.54023893.1514.98固体燃料和其他能源工业439.61426.2448447.5433.3401.9325473.1460.54023893.1514.98钢铁行业发电锅炉439.61426.2448447.5433.3401.9325473.1460.54023893.1514.98工业锅炉439.61426.2448447.5433.3401.9325473.1460.54023893.1514.98高炉439.61426.2448447.5433.3401.9325473.1460.54023893.1514.98其他设备439.61426.2448447.5433.3401.9325473.1460.54023893.1514.98有色金属行业发电锅炉439.61426.2448447.5433.3401.9325473.1460.54023893.1514.98工业锅炉439.61426.2448447.5433.3401.9325473.1460.54023893.1514.98氧化铝回转窑439.61426.2448447.5433.3401.9325473.1460.54023893.1514.98其他设备439.61426.2448447.5433.3401.9325473.1460.54023893.1514.98化工行业发电锅炉439.61426.2448447.5433.3401.9325473.1460.54023893.1514.98工业锅炉439.61426.2448447.5433.3401.9325473.1460.54023893.1514.98合成氨造气炉439.61426.2448447.5433.3401.9325473.1460.54023893.1514.98其他设备439.61426.2448447.5433.3401.9325473.1460.54023893.1514.98117422部门其他焦化产品4(TJ/万t)原油3TJ/万t)汽油3(TJ/万t)煤油3(TJ/万t)柴油3(TJ/万t)燃料油3(TJ/万t)石油焦5(TJ/万t)液化石油气3(TJ/万t)炼厂干气3(TJ/万t)其他石油制品5(TJ/万t)天然气3(TJ/亿m3)液化天然气4(TJ/万t)水泥行业发电锅炉439.61426.2448447.5433.3401.9325473.1460.54023893.1514.98工业锅炉439.61426.2448447.5433.3401.9325473.1460.54023893.1514.98水泥回转窑439.61426.2448447.5433.3401.9325473.1460.54023893.1514.98水泥立窑439.61426.2448447.5433.3401.9325473.1460.54023893.1514.98其他设备439.61426.2448447.5433.3401.9325473.1460.54023893.1514.98纺织业439.61426.2448447.5433.3401.9325473.1460.54023893.1514.98造纸及纸制品业439.61426.2448447.5433.3401.9325473.1460.54023893.1514.98其他工业部门439.61426.2448447.5433.3401.9325473.1460.54023893.1514.98建筑业439.61426.2448447.5433.3401.9325473.1460.54023893.1514.98交通航空439.61426.2448447.5433.3401.9325473.1460.54023893.1514.98公路439.61426.2448447.5433.3401.9325473.1460.54023893.1514.98铁路439.61426.2448447.5433.3401.9325473.1460.54023893.1514.98水运439.61426.2448447.5433.3401.9325473.1460.54023893.1514.98服务业及其他439.61426.2448447.5433.3401.9325473.1460.54023893.1514.98居民生活439.61426.2448447.5433.3401.9325473.1460.54023893.1514.98农、林、牧、渔业439.61426.2448447.5433.3401.9325473.1460.54023893.1514.98117523(三)排放因子数据及其确定方法各种燃料品种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各种燃料主要燃烧设备的碳氧化率,以及移动源主要燃烧设备的CH4和N2O的排放因子原则上需要通过实际测试获得,以便正确反映当地燃烧设备的技术水平和排放特点。如当地数据无法获得,建议采用本指南推荐的排放因子。1.部门法所需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因子应用详细技术为基础的部门法估算化石燃料CO2排放量所需的排放因子可通过以下方法及步骤确定。一是确定不同化石燃料单位热值含碳量。化石燃料温室气体清单中对燃料含碳量的定义为“单位热值(TJ)燃料所含碳元素的质量(t-C)”,与我国常用的以单位质量所表示的含碳量百分比(%)有所不同。如当地数据无法获得,建议选用表1.7所示的分部门、燃料品种以及设备类型的单位热值含碳量数据。二是确定不同化石燃料在不同燃烧设备的碳氧化率。考虑到不同油气燃烧设备的碳氧化率差异不大,如无法获得当地实测的数据,建议各部门不同设备油品(原油、燃料油、柴油、煤油等)碳氧化率取值为98%,气体燃料(包括焦炉煤气、LPG、炼厂干气、天然气及其他气体等)的碳氧化率取值为99%。不同部门不同设备燃煤的碳氧化率差异较大,建议通过实测的方法,若无实测值可参考表1.8取推荐值。117624表1.7分部门、分燃料品种化石燃料单位热值含碳量(吨碳/TJ)部门无烟煤9烟煤6褐煤6洗精煤6其他洗煤6型煤6煤矸石10焦炭6焦炉煤气6高炉煤气11转炉煤气8其他煤气6公用电力与热力部门发电锅炉27.4926.1827.9725.4125.4133.5626.6129.4213.5870.849.612.2工业锅炉27.4926.1827.9725.4125.4133.5626.6129.4213.5870.849.612.2其他设备27.4926.1827.9725.4125.4133.5626.6129.4213.5870.849.612.2石油天然气开采与加工业27.3427.0228.5325.4125.4133.5626.6129.4213.5870.849.612.2固体燃料和其他能源工业25.7728.0725.4125.4133.5626.6129.4213.5870.849.612.2钢铁行业发电锅炉27.425.827.0725.4125.4133.5626.6129.4213.5870.849.612.2工业锅炉27.425.827.0725.4125.4133.5626.6129.4213.5870.849.612.2高炉27.425.827.0725.4125.4133.5626.6129.4213.5870.849.612.2其他设备27.425.827.0725.4125.4133.5626.6129.4213.5870.849.612.2有色行业发电锅炉26.826.5928.2225.4125.4133.5626.6129.4213.5870.849.612.2工业锅炉26.826.5928.2225.4125.4133.5626.6129.4213.5870.849.612.2氧化铝回转窑26.826.5928.2225.4125.4133.5626.6129.4213.5870.849.612.2其他设备26.826.5928.2225.4125.4133.5626.6129.4213.5870.849.612.2化工行业发电锅炉27.6525.7728.1525.4125.4133.5626.6129.4213.5870.849.612.2工业锅炉27.6525.7728.1525.4125.4133.5626.6129.4213.5870.849.612.2合成氨造气炉27.6525.7728.1525.4125.4133.5626.6129.4213.5870.849.612.2其他设备27.6525.7728.1525.4125.4133.5626.6129.4213.5870.849.612.29数据来源: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10数据来源:广东省企业二氧化碳排放信息报告指南。11数据来源: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117725部门无烟煤9烟煤6褐煤6洗精煤6其他洗煤6型煤6煤矸石10焦炭6焦炉煤气6高炉煤气11转炉煤气8其他煤气6水泥行业发电锅炉27.2926.2428.0525.4125.4133.5626.6129.4213.5870.849.612.2工业锅炉27.2926.2428.0525.4125.4133.5626.6129.4213.5870.849.612.2水泥回转窑27.2926.2428.0525.4125.4133.5626.6129.4213.5870.849.612.2水泥立窑27.2926.2428.0525.4125.4133.5626.6129.4213.5870.849.612.2其他设备27.2926.2428.0525.4125.4133.5626.6129.4213.5870.849.612.2纺织业27.4926.1827.9725.4125.4133.5626.6129.4213.5870.849.612.2造纸及纸制品业27.4926.1827.9725.4125.4133.5626.6129.4213.5870.849.612.2其他工业部门25.7725.4125.4133.5626.6129.4213.5870.849.612.2建筑业25.7725.4125.41航空13.5870.849.612.2公路13.5870.849.612.2铁路13.5870.849.612.2水运13.5870.849.612.2服务业及其他25.7725.4133.5626.6129.4213.5870.849.612.2居民生活26.9725.7725.4133.5626.6129.4213.5870.849.612.2农、林、牧、渔业26.9725.7725.4133.5626.6129.4213.5870.849.612.2117826续表1.7分部门、分燃料品种化石燃料单位热值含碳量(吨碳/TJ)部门其他焦化产品7原油6汽油6煤油6柴油6燃料油6石油焦8液化石油气6炼厂干气6其他石油制品6天然气(液化天然气)6公用电力与热力部门发电锅炉29.520.0818.920.221.126.618.22015.32工业锅炉29.520.0818.920.221.126.618.22015.32其他设备29.520.0818.920.221.126.618.22015.32石油天然气开采与加工业20.0818.920.221.126.617.218.22015.32固体燃料和其他能源工业29.520.0818.920.221.126.617.218.22015.32钢铁行业发电锅炉29.520.0818.920.221.126.617.218.22015.32工业锅炉29.520.0818.920.221.126.617.218.22015.32高炉29.520.0818.920.221.126.617.218.22015.32其他设备29.520.0818.920.221.126.617.218.22015.32有色行业发电锅炉29.520.0818.919.620.221.126.617.218.22015.32工业锅炉29.520.0818.919.620.221.126.617.218.22015.32氧化铝回转窑29.520.0818.919.620.221.126.617.218.22015.32其他设备29.520.0818.919.620.221.126.617.218.22015.32化工行业发电锅炉29.520.0818.920.221.126.617.218.22015.32工业锅炉29.520.0818.920.221.126.617.218.22015.32合成氨造气炉29.520.0818.920.221.126.617.218.22015.32其他设备29.520.0818.920.221.126.617.218.22015.32117927部门其他焦化产品7原油6汽油6煤油6柴油6燃料油6石油焦8液化石油气6炼厂干气6其他石油制品6天然气(液化天然气)6水泥行业发电锅炉29.520.0818.920.221.126.617.218.22015.32工业锅炉29.520.0818.920.221.126.617.218.22015.32水泥回转窑29.520.0818.920.221.126.617.218.22015.32水泥立窑29.520.0818.920.221.126.617.218.22015.32其他设备29.520.0818.920.221.126.617.218.22015.32纺织业29.520.0818.919.620.221.126.617.218.22015.32造纸及纸制品业29.520.0818.919.620.221.126.617.218.22015.32其他工业部门29.520.0818.919.620.221.126.617.218.22015.32建筑业29.520.0818.920.221.126.617.22015.32航空29.520.0818.920.221.126.617.22015.32公路29.520.0818.920.221.126.617.22015.32铁路29.520.0818.920.221.126.617.22015.32水运29.520.0818.920.221.126.617.22015.32服务业及其他29.520.0818.919.620.221.126.617.22015.32居民生活29.520.0818.919.620.221.126.617.22015.32农、林、牧、渔业29.520.0818.919.620.221.126.617.22015.32118028表1.8分部门、分燃料品种化石燃料碳氧化率(%)部门无烟煤12烟煤9褐煤9洗精煤9其他洗煤9型煤9煤矸石9焦炭9焦炉煤气13高炉煤气10转炉煤气10其他煤气10其他焦化产品10公用电力与热力部门发电锅炉9598.7098989898.7098.7098.709999999998工业锅炉87.809087.809087.8087.8087.809999999998其他设备86.3089.3086.3089.3086.3086.3086.309999999998石油天然气开采与加工业86.1086.3089.3086.3089.3086.3086.3086.309999999998固体燃料和其他能源工业86.3089.3086.3089.3086.3086.3086.309999999998钢铁行业发电锅炉9595959595959999999998工业锅炉87.8087.8087.8087.8087.8087.809999999998高炉90.6090.6090.6090.6090.6090.6090.609999999998其他设备86.1086.3089.3086.3089.3086.3086.3086.309999999998有色金属行业发电锅炉959595959595959999999998工业锅炉87.8087.809087.809087.8087.8087.809999999998氧化铝回转窑9999999998其他设备86.1086.3089.3086.3089.3086.3086.3086.309999999998化工行业发电锅炉959595959595959999999998工业锅炉87.8087.809087.809087.8087.8087.809999999998合成氨造气炉90969096909696969999999998其他设备86.1086.3089.3086.3089.3086.3086.3086.30999999999812数据来源: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2005)。13数据来源: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118129部门无烟煤12烟煤9褐煤9洗精煤9其他洗煤9型煤9煤矸石9焦炭9焦炉煤气13高炉煤气10转炉煤气10其他煤气10其他焦化产品10建材行业发电锅炉9595959595959999999998工业锅炉87.8087.809087.8087.8087.809999999998水泥回转窑99999999999999999998水泥立窑999999999998其他设备86.1086.3086.3089.3086.3086.3086.309999999998纺织业86.1086.3086.3089.3086.3086.3086.309999999998造纸及纸制品业86.1086.3086.3089.3086.3086.3086.309999999998其他工业部门86.1086.3089.3086.3089.3086.3086.3086.309999999998建筑业87.809087.809087.8087.8087.809999999998交通运输国内航班9999999998公路9999999998铁路9999999998水运9999999998服务业及其他89.5083.6072.1089.509999999998居民生活89.5083.6072.1089.509999999998农、林、牧、渔业83.6072.1089.509999999998118230续表1.8分部门、分燃料品种化石燃料碳氧化率(%)部门原油10汽油10煤油10柴油10燃料油10石油焦10液化石油气10炼厂干气10其他石油制品10天然气(液化天然气)10公用电力与热力部门发电锅炉98989898989898999899工业锅炉98989898989898999899其他设备98989898989898999899石油天然气开采与加工业98989898989898999999固体燃料和其他能源工业98989898989898999999钢铁行业发电锅炉98989898989899999899工业锅炉98989898989898999899高炉98989898989898999899其他设备98989898989898999899有色金属行业发电锅炉98989898989898999899工业锅炉98989898989898999899氧化铝回转窑98989898989898999899其他设备98989898989898999899化工行业发电锅炉98989898989898999899工业锅炉98989898989898999899合成氨造气炉98989898989898999899其他设备98989898989898999899建材行业发电锅炉98989898989898999899工业锅炉98989898989898999899水泥回转窑98989898989898999899水泥立窑98989898989898999899118331部门原油10汽油10煤油10柴油10燃料油10石油焦10液化石油气10炼厂干气10其他石油制品10天然气(液化天然气)10其他设备98989898989898999899纺织业98989898989898999899造纸及纸制品业98989898989898999899其他工业部门98989898989898999999建筑业98989898989898999999交通运输国内航班98989898989898999899公路98989898989898999899铁路98989898989898999899水运98989898989898999899服务业及其他98989898989898999999居民生活98989898989898999999农、林、牧、渔业989898989898989999991184322.部门法所需的其他排放因子应用详细技术为基础的部门法,估算电站锅炉N2O排放所需的排放因子,如无法获得实测数据,可参考表1.9提供的推荐值。表1.9电站锅炉N2O排放因子14锅炉类型排放因子(kgN2O/TJ)燃煤流化床锅炉61其他燃煤锅炉1.4燃油锅炉0.4燃气锅炉1应用详细技术为基础的部门法,估算移动源的CH4和N2O排放所需的排放因子,如无法获得实测数据,可参考表1.10和表1.11提供的推荐值。表1.10移动源CH4排放因子(kgCH4/TJ)11烟煤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航空-0.50.50.5-公路-3.9-3.9-铁路2--4.15-水运---77表1.11移动源N2O排放因子(kgN2O/TJ)11烟煤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航空-322-公路-3.9-3.9-铁路1.5--28.6-水运---223.参考法所需的CO2排放因子14数据来源: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118533为了便于统一核实和比较市县(区)级化石燃料的CO2排放量,建议利用参考方法核算化石燃料CO2排放量,参考法所需单位燃料含碳量和氧化率数据采用表1.12所示数据。由于作为原料、材料的非能源利用产品的固碳率各地差别较大,推荐采用当地实测数据计算,若确无实测数据,可参考IPCC指南提供的推荐值(表1.13)。表1.12参考法所需单位燃料含碳量与碳氧化率参数15燃料类型单位热值含碳量(吨碳/TJ)碳氧化率固体燃料无烟煤27.40.94烟煤26.10.93褐煤28.00.96炼焦煤25.40.98型煤33.60.90焦炭29.50.93其他焦化产品29.50.93液体燃料原油20.10.98燃料油21.10.98汽油18.90.98柴油20.20.98喷气煤油19.50.98一般煤油19.60.98NGL17.20.98LPG17.20.98炼厂干气18.20.98石脑油20.00.98沥青22.00.98润滑油20.00.98石油焦27.50.98石化原料油20.00.98其他石油制品20.00.98气体燃料天然气15.30.9915数据来源: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118634表1.13固碳率燃料固碳率(%)无烟煤、炼焦煤、沥青、焦炭、其他焦化产品100煤焦油、石脑油、石蜡、溶剂油75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润滑油50焦炉煤气、炼厂干气33LPG80三、生物质燃烧活动(一)清单编制方法市县(区)级生物质燃料燃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采用设备法(IPCC方法2),具体计算公式为:温室气体排放量=∑∑∑(EFa,b,c×Activitya,b,c)(1-5)式中:EF:排放因子,用kg/TJ表示;Activity:活动水平,用TJ表示;a:燃料品种;b:部门类型;c:为设备类型。计算步骤如下:(1)基于各市县(区)的生物质种类和燃烧设备,确定分设备、分燃料品种的消费量;(2)分设备分燃料品种消费量,乘以对应的CH4或N2O排放因子,118735得到各类生物质燃料燃烧的CH4及N2O排放量;(3)逐层累加计算出生物质燃料燃烧的CH4及N2O排放总量。(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市县(区)级生物质燃料温室气体清单所需要的活动水平数据主要包括:秸秆、薪柴等生物质燃料的燃烧量。秸秆、薪柴等生物质燃料可参考统计部门提供的能源平衡表中数据,若能源平衡表中无相关数据,则可通过市县(区)农业农村局获取;若无相关数据也可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咨询以及相关研究成果或推算途径整理获得。不同灶型生物质燃料燃烧量可通过实地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取燃烧量比例。若无实地抽样调研数据可按省柴灶占60%,传统灶40%的比例进行摊分。(三)排放因子数据及其确定方法生物质燃料燃烧CH4和N2O排放因子若无实测值,可参考表1.14和表1.15的推荐值。表1.14生物质燃料燃烧的CH4排放因子16生物质种类省柴灶传统灶秸秆5.2g/kg2.8g/kg薪柴2.7g/kg2.4g/kg16数据来源: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118836表1.15生物质燃料燃烧的N2O排放因子13生物质种类省柴灶传统灶秸秆0.13g/kg0.13g/kg薪柴0.08g/kg0.08g/kg四、煤炭开采和矿后活动逃逸排放(一)清单编制方法对于煤炭开采和矿后活动CH4逃逸排放清单编制,如各市县(区)能够获得辖区内各矿井的实测CH4涌出量,则首选采用基于煤矿的估算方法(IPCC方法3),即利用各个矿井的实测CH4涌出量,求和计算地区的CH4排放量。实际测量的数据是最直接、精确和可靠的数据,矿井实测的CH4涌出量即为CH4排放量,无需确定排放因子。如果辖区内国有地方和乡镇煤矿获得CH4排放量实测数据较为困难,可将煤矿分为国有重点、国有地方和乡镇(包括个体)煤矿三大类,分别确定排放因子和产量,加总汇合得到总排放量。(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实测法活动水平数据为区域内各矿井CH4排放量实测值和CH4实际利用量。需要的活动水平数据有:不同类型煤矿(国有重点、地方国有、乡镇)的CH4等级鉴定结果和分等级矿井的原煤产量、实测煤矿CH4排放量和抽放量、CH4实际利用量等方面的数据。数据来源主要有:《中国煤炭工业年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统计》、省市国有重点煤矿所属矿务局统计资料等。如无法获得实测数据,可以通过专家分析等手段,整理出清单编制工作所需要的高、低CH4矿井及露天矿原煤产量;国有重点煤118937矿实测CH4排放量;抽放矿井采煤量、CH4涌出量和抽放量;以及煤矿抽放CH4利用量等活动水平数据。(三)排放因子数据及其确定方法采用实测法时CH4逃逸排放量等于实际测量值,不需要确定排放因子。如无法获得实测数据,则可以参考全国煤矿及矿后活动平均的CH4排放因子,其中:重点煤矿、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井工开采分别为8.37立方米/吨、8.35立方米/吨和6.93立方米/吨;露天开采为2立方米/吨;高瓦斯矿、低瓦斯矿和露天矿矿后活动分别为3立方米/吨、0.9立方米/吨和0.5立方米/吨。五、石油和天然气系统逃逸排放(一)清单编制方法市县(区)级石油和天然气系统CH4逃逸排放估算方法,主要基于所收集到的以下表征活动水平的数据:一是油气系统基础设施(如小型现场安装设备、主要加工设备等)的数量和种类的详细清单;二是生产活动水平(如燃料气消费量等);三是事故排放量(如管线破损等);四是典型设计和操作活动及其对整体排放控制的影响,再根据合适的排放因子确定各个设施及活动的实际排放量,最后把上述排放量汇总得到总排放量。计算公式:(1)天然气系统逃逸排放=天然气加工处理排放+天然气输送排放+天然气消费排放119038天然气加工处理排放=天然气加工处理量×排放因子天然气输送排放=增压站数量×排放因子+计量站排放量×排放因子+管线(逆止阀)数量×排放因子天然气消费排放=天然气消费量×排放因子(2)石油系统逃逸排放=原油储运排放+原油炼制排放原油储运排放=原油储运量×排放因子原油炼制排放=原油炼制量×排放因子(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对于油气系统的CH4逃逸排放,市县(区)级清单编制所需要的活动水平数据为油气输送、加工等各个环节的设备数量或活动水平(例如天然气加工处理量、原油运输量等)数据,具体活动水平数据可通过各地油气公司获取。表1.16油气系统CH4逃逸排放活动水平数据调查表活动环节逃逸排放源的设施类型设备数量天然气加工处理量原油运输量(个.年)(万立方米)(万吨)天然气加工处理----天然气输送增压站----计量站----管线(逆止阀)----天然气消费----原油储运----原油炼制----119139(三)排放因子数据及其确定方法对于市县(区)级清单编制所需要的油气系统CH4排放因子,原则上需要按照不同设施类型,通过具体的测试获得。如无法获得实测数据,可参考表1.17所示的排放因子。表1.17油气系统CH4排放因子活动环节逃逸排放源的设施类型CH4排放因子(吨/个.年)CH4排放因子天然气加工处理--542吨/十亿立方米天然气输送增压站计量站管线(逆止阀)95.145.06.3-天然气消费--133吨/亿立方米原油储运--753吨/亿吨原油炼制--5000吨/亿吨六、电力调入调出CO2间接排放电力调入调出CO2间接排放只在报告中作为信息项,不计入当地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尽管火力发电企业燃烧化石燃料直接产生的CO2排放与电力产品调入调出隐含的CO2(亦称“间接排放”)有着本质的区别,但考虑到电力产品的特殊性以及科学评估非化石燃料电力对减缓CO2排放的贡献,需要核算由电力调入调出所带来的CO2间接排放量。具体核算方法可以利用市县(区)境内电力调入或调出电量、乘以相应的CO2排放因子,由此得到该市县(区)由于电力调入或调出所带来的所有间接CO2排放。电力调入CO2间接排放=调入电量×清单编制年份广东省CO2平均排放因子(1-6)119240电力调出CO2间接排放=调出电量×各地区电网CO2平均排放因子(1-7)其中:平均CO2排放因子见表1.18。表1.18电力调入调出CO2排放因子地区各地区电网CO2平均排放因子(kgCO2/kWh)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广东省0.50030.45120.45120.4512广州0.80540.76260.74530.6959深圳0.16530.17020.29010.2457珠海0.62800.61040.59500.5994汕头0.73370.74350.74440.7450佛山0.62760.57160.60800.5975韶关0.48730.38220.46640.5071河源0.47040.35650.44960.5362梅州0.44090.39760.43530.4824惠州0.64650.59640.59480.5283汕尾0.79880.74580.66870.7368东莞0.73940.68840.64290.6052中山0.46700.48830.48650.4755江门0.76670.72310.74170.6608阳江0.33290.23840.22550.2112湛江0.70590.62260.57350.5681茂名0.55670.57660.57520.5972肇庆0.43580.31240.38600.4575清远0.00000.00000.00000.0000潮州0.80000.80770.88780.7158揭阳0.68860.67060.70830.7189云浮0.76680.71220.73150.7335119341为了便于核算和报告考虑电力产品调入调出所隐含的CO2排放量,建议采用如表1.19所示的核算和报告格式,其中电力调入隐含排放表示为正号,调出则为负号。表1.19电力调入调出所隐含的CO2排放量CO2碳排放量调入电力(+)调出电力(-)调入调出电力间接排放量合计119442第二章工业生产过程一、概述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报告的是工业生产中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之外的其他化学反应过程或物理变化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例如,石灰行业石灰石分解产生的排放属于工业生产过程排放,而石灰窑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不属于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广东省市县(区)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清单范围17包括:水泥生产过程CO2排放,石灰生产过程CO2排放,钢铁生产过程CO2排放,电石生产过程CO2排放,己二酸生产过程N2O排放,硝酸生产过程N2O排放,一氯二氟甲烷(HCFC-22)生产过程三氟甲烷(HFC-23)排放,铝生产过程全氟化碳(PFCs)排放,镁生产过程六氟化硫(SF6)排放,电力设备生产过程SF6排放,半导体生产过程氢氟碳化物(HFCs)、PFCs和SF6排放,以及氢氟烃生产过程的HFCs排放。其他生产过程或其他温室气体暂不报告。二、水泥生产过程(一)清单编制方法水泥生产过程中的CO2排放来自水泥熟料的生产过程。熟料是水泥生产的中间产品,它是由水泥生料经高温煅烧发生物理化17虽在指南编制时广东省没有以下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电石生产过程CO2排放、己二酸生产过程N2O排放、硝酸生产过程N2O排放、一氯二氟甲烷(HCFC-22)生产过程三氟甲烷(HFC-23)排放、铝生产过程PFCs排放,但为了保证清单指南的完整性,仍编入本指南范围内。119543学变化后形成的。水泥生料主要由石灰石及其它配料配制而成。在煅烧过程中,生料中碳酸钙和碳酸镁会分解排放出CO2。估算水泥生产过程CO2排放量计算公式见式(2-1),此方法是《1996年IPCC清单指南》推荐的方法,也是我国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所采用的方法。EFAD2OCE(2-1)式中:OCE2:水泥生产过程CO2排放量,吨;AD:市县(区)辖区内扣除电石渣生产的熟料产量后的水泥熟料产量,吨;EF:水泥生产过程平均排放因子,吨CO2/吨熟料。(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估算水泥工业生产过程CO2排放所需要的活动水平数据为所在市县(区)扣除了用电石渣生产的熟料数量之后的水泥熟料产量。水泥熟料产量数据获取优先程度排序如下:1、通过市县(区)统计局直接获取;2、通过市县(区)统计局、工信局或行业协会提供的企业名单和联系方式,电话调查和实地调查获取,若是纳入广东省碳交易试点的企业可获取该企业在“广东省企业碳排放信息报告与核查系统”上经省级审核的排放报告数据信息;3、通过相关行业协会获取。利用电石渣生产熟料的产量需要实地调查。水泥工业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表见表2.1。119644表2.1水泥活动水平数据类别单位数值水泥熟料产量吨电石渣生产的熟料产量吨(三)排放因子数据若无本地实测排放因子,建议采用表2.2推荐的排放因子估算水泥生产过程排放量。表2.2推荐的水泥生产过程排放因子类别单位数值水泥生产过程排放因子吨CO2/吨熟料0.538三、石灰生产过程(一)清单编制方法石灰生产过程的CO2排放来源于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和碳酸镁的热分解。估算石灰生产过程CO2排放的计算公式见式(2-2),这一方法是《1996年IPCC清单指南》推荐方法,也是我国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所采用的方法。EFAD2COE(2-2)式中:2COE:石灰生产过程CO2排放量,吨;AD:所在市县(区)辖区内石灰产量,吨;EF:石灰平均排放因子,吨CO2/吨石灰。119745(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估算石灰生产过程CO2排放所需要的活动水平数据为所在市县(区)的石灰产量。需要收集的活动水平数据为辖区内所有石灰企业的石灰产量,这些数据获取优先程度排序如下:1、通过市县(区)统计部门直接获取;2、通过相关行业协会获得;3、通过市县(区)统计局、工信局或行业协会提供的企业名单和联系方式,电话调查和实地调查获取。在原始数据收集的基础上,可汇总出石灰工业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表(表2.3)。表2.3石灰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类别单位数值石灰产量吨(三)排放因子数据若无本地实测排放因子,建议采用表2.4推荐的排放因子估算石灰生产过程排放量。表2.4推荐的石灰生产过程排放因子类别单位数值石灰生产过程排放因子吨CO2/吨石灰0.683四、钢铁生产过程(一)清单编制方法钢铁生产过程CO2排放主要有两个来源:炼铁熔剂高温分解和炼钢降碳过程。石灰石和白云石等熔剂中的碳酸钙和碳酸镁在高温下会发生分解119846反应,并排放出CO2。炼钢降碳是指在高温下用氧化剂把生铁里过多的碳和其他杂质氧化成CO2排放或炉渣除去。估算钢铁生产过程CO2排放量的计算公式见式(2-3),此方法是我国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所采用的方法。1244FADFADEFADEFAD2ssrrddllCOE(2-3)式中:2COE:钢铁生产过程CO2排放量,吨;ADl:所在市县(区)辖区内钢铁企业消费的作为熔剂的石灰石的数量,吨;EFl:作为溶剂的石灰石消耗的排放因子,吨CO2/吨石灰石;ADd:所在市县(区)辖区内钢铁企业消费的作为溶剂的白云石的数量,吨;EFd:作为溶剂的白云石消耗的排放因子,吨CO2/吨白云石;ADr:所在市县(区)辖区内炼钢用生铁的数量,吨;Fr:炼钢用生铁的平均含碳率,%;ADs:所在市县(区)辖区内炼钢的钢材产量,吨;Fs:炼钢的钢材产品的平均含碳率,%。钢铁生产中焦炭消耗的CO2排放在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清单部分报告。(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需要收集的活动水平数据为辖区内钢铁企业石灰石和白云石的年消耗量,以及炼钢的生铁投入量和钢材产量。钢铁工业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119947表见表2.5。表2.5钢铁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类别单位数值类别单位数值石灰石消耗量吨炼钢用生铁量吨白云石消耗量吨钢材产量吨数据获取优先程度排序如下:1、通过市县(区)统计部门直接获取;2、通过相关行业协会获得;3、通过市县(区)统计局、工信局或行业协会提供的企业名单和联系方式,电话调查和实地调查获取,若是纳入广东省碳交易试点的企业可获取该企业在“广东省企业碳排放信息报告与核查系统”上经省级审核的排放报告数据信息。(三)排放因子数据若无本地实测排放因子,建议采用表2.6推荐的排放因子或基本参数估算钢铁生产过程排放量。表2.6推荐的钢铁生产过程排放因子或基本参数类别单位数值类别单位数值石灰石消耗吨CO2/吨石灰石0.430生铁平均含碳量%4.1白云石消耗吨CO2/吨白云石0.474钢材平均含碳量%0.248五、电石生产过程(一)清单编制方法由于电石的生产要求石灰的活性比较高,多数电石生产厂都自己生产石灰。因此,电石的生产工艺一般包括两个环节,即用石灰石为原料经过煅烧生产石灰;以石灰和碳素原料如焦炭、无烟煤、石油焦等为原料生产120048电石。电石生产过程的CO2排放只报告第二环节的排放量。第一环节的排放在石灰生产过程部分报告。估算电石生产过程CO2排放量的计算公式见式(2-4),此方法是《1996年IPCC清单指南》推荐的方法,也是我国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所采用的方法。EFAD2COE(2-4)式中:2COE:电石生产过程CO2排放量,吨;AD:所在市县(区)辖区内电石产量,吨;EF:电石的排放因子,吨CO2/吨电石。(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估算电石生产过程CO2排放需要的活动水平数据是年电石生产量,可向统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等单位调研。电石工业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表见表2.7。表2.7电石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类别单位数值电石产量吨(三)排放因子数据若无本地实测排放因子,建议采用表2.8推荐的排放因子估算电石生产过程排放量。表2.8推荐的电石生产过程排放因子类别单位推荐数值电石生产过程排放因子吨CO2/吨电石1.154120149六、己二酸生产过程(一)清单编制方法己二酸有多种制备工艺,其中会产生N2O的主要是传统工艺。估算己二酸生产过程CO2排放量的计算公式见式(2-5),这一方法是《1996年IPCC清单指南》推荐的方法,也是我国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所采用的方法。EFAD2ONE(2-5)式中:ONE2:己二酸生产过程CO2排放量,吨;AD:所在市县(区)辖区内己二酸产量,吨;EF:己二酸的平均排放因子,吨N2O/吨己二酸。(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由于己二酸生产厂家不多,可通过统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了解到所在市县(区)己二酸生产企业的个数和名录。调查每家企业的产量后,把每个企业的产量加总可以得到所在市县(区)己二酸的产量。己二酸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表见表2.9。表2.9己二酸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类别单位数值己二酸产量吨(三)排放因子数据若无本地实测排放因子,建议采用表2.10推荐的排放因子估算己二酸生产过程排放量。120250表2.10推荐的己二酸生产过程排放因子类别单位推荐数值己二酸生产过程排放因子吨N2O/吨己二酸0.293七、硝酸生产过程(一)清单编制方法N2O是氨催化氧化过程产生的副产品。N2O的生成量取决于反应压力、温度、设备年代和设备类型等,反应压力对N2O生产影响最大。估算硝酸生产过程N2O排放量的计算公式见式(2-6),此方法是《1996年IPCC清单指南》推荐的方法,也是我国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所采用的方法。iiiONEEFAD2(2-6)式中:ONE2:硝酸生产过程氧N2O排放量,千克;i:高压法(没有安装非选择性尾气处理装置),高压法(安装非选择性尾气处理装置,NSCR),中压法,常压法,双加压法,综合法,低压法等七种技术类型;ADi:所在市县(区)辖区内上述七种技术的硝酸产量,吨;EFi:七种技术的N2O排放因子,千克N2O/吨硝酸。(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所需的活动水平数据为辖区内七种技术类型的硝酸产量数据。活动水120351平数据需要通过企业调查得到。把企业调查数据加总,可得到所在辖区七种技术的硝酸产量,并按表2.11的格式填写活动水平数据表。表2.11硝酸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类别单位数值高压法(没有安装非选择性尾气处理装置)产量吨高压法(安装非选择性尾气处理装置)产量吨中压法产量吨常压法产量吨双加压产量吨综合法产量吨低压法产量吨(三)排放因子数据若无本地实测排放因子,建议采用表2.12推荐的排放因子估算硝酸生产过程排放量。表2.12推荐的硝酸生产过程排放因子类别单位数值高压法产量(没有安装非选择性尾气处理装置)千克N2O/吨硝酸13.9高压法产量(安装非选择性尾气处理装置)千克N2O/吨硝酸2.0中压法产量千克N2O/吨硝酸11.77常压法产量千克N2O/吨硝酸9.72双加压产量千克N2O/吨硝酸8.0综合法产量千克N2O/吨硝酸7.5低压法产量千克N2O/吨硝酸5.0八、一氯二氟甲烷生产过程(一)清单编制方法120452一氯二氟甲烷(HCFC-22)生产会排放三氟甲烷(HFC-23)。HFC-23是制造过程中副产品的无意释放。估算HCFC-22生产过程HFC-23排放量的计算公式见式(2-7),此方法是《1996年IPCC清单指南》推荐的方法,也与我国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所采用的方法一致。EFAD23HFCE(2-7)式中:23HFCE:HCFC-22生产过程HFC-23排放量,千克;AD:所在市县(区)辖区内HCFC-22产量,千克;EF:HCFC-22生产的平均排放因子,吨HFC-23/吨HCFC-22。(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由于HCFC-22生产厂家不多,可通过统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了解到所在市县(区)HCFC-22生产企业的个数和名录。然后,调查每家企业的产量。把每个企业的产量加总可以得到所在市县(区)HCFC-22的产量,并按照表2.13的格式填写活动水平数据表。表2.13一氯二氟甲烷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类别单位数值HCFC-22产量千克(三)排放因子数据若无本地实测排放因子,建议采用表2.14推荐的排放因子估算HCFC-22生产过程排放量。120553表2.14推荐的HCFC-22生产过程排放因子类别单位数值HCFC-22生产排放因子吨HFC-23/吨HCFC-220.0292九、其他工业生产过程(一)铝生产过程1.清单编制方法原铝熔炼过程中会排放四氟化碳(CF4,PFC-14)和六氟乙烷(C2F6,PFC-116)两种PFCs。这两种PFCs是在一种称为阳极效应的过程中产生的。2005年我国原铝生产采用的技术类型是点式下料预焙槽技术(PFPB)和侧插阳极棒自焙槽技术(HSS),并以点式下料预焙槽技术为主。点式下料预焙槽技术是中间加工操作预焙槽技术(CWPB)的一种,是目前最先进的技术类型。估算铝生产过程PFCs排放量的计算公式见式(2-8)和式(2-9),此方法是《1996年IPCC清单指南》推荐的方法,也是我国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所采用的方法。211,4iiiCFFFADE(2-8)式中:4CFE:铝生产过程中CF4排放量,千克;ADi:采用点式下料预焙槽技术生产和采用侧插阳极棒自焙槽技术生产的产量,吨;120654EFi,1:采用点式下料预焙槽技术和侧插阳极棒自焙槽技术的CF4排放因子,千克CF4/吨铝。212,62iiiFCFFADE(2-9)式中:62FCE:铝生产过程中C2F6排放量,千克;ADi:采用点式下料预焙槽技术生产和采用侧插阳极棒自焙槽技术生产的产量,吨;EFi,2:采用点式下料预焙槽技术和侧插阳极棒自焙槽技术的C2F6排放因子,千克C2F6/吨铝。2.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所需的活动水平数据为市县(区)辖区内按照点式下料预焙槽技术和侧插阳极棒自焙槽技术分的原铝产量。活动水平数据可通过企业实地调查得到。铝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表见表2.15。表2.15铝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类别单位数值点式下料预焙槽技术产量吨侧插阳极棒自焙槽技术产量吨3.排放因子数据若无本地实测排放因子,建议采用表2.16推荐的排放因子估算铝生产过程排放量。120755表2.16推荐的铝生产过程排放因子技术类型排放气体单位推荐数值点式下料预焙槽技术CF4千克CF4/吨铝0.0888C2F6千克C2F6/吨铝0.0114侧插阳极棒自焙槽技术CF4千克CF4/吨铝0.6C2F6千克C2F6/吨铝0.06(二)镁生产过程1.清单编制方法镁生产过程SF6排放来源于原镁生产中的粗镁精炼环节,以及镁或镁合金加工过程中的熔炼和铸造环节。估算镁生产过程SF6排放量的计算公式见式(2-10),此方法是《2006年IPCC清单指南》推荐的方法,也是我国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所采用的方法。216iiiSFEFADE(2-10)式中:6SFE:镁生产过程SF6排放量,千克;ADi:市县(区)辖区内采用SF6作为保护剂的原镁产量和镁加工的产量,吨;EFi:采用SF6作为保护剂的原镁生产的SF6排放因子和镁加工的SF6排放因子,千克SF6/吨镁。2.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120856对于原镁生产环节,所需的活动水平数据为市县(区)辖区内采用SF6作为保护剂的原镁产量。对于镁加工环节,所需的活动水平数据为辖区内镁加工产量。这些数据获取优先程度排序如下:1、通过市县(区)统计部门直接获取;2、通过相关行业协会获得;3、通过市县(区)统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提供的企业名单和联系方式,电话调查和实地调查获取。在原始数据收集的基础上,可汇总出镁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表,见表2.17。表2.17镁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类别单位数值采用SF6作为保护剂的原镁产量吨镁加工产量吨3.排放因子数据若无本地实测排放因子,建议采用表2.18推荐的排放因子估算镁生产过程排放量。表2.18推荐的镁生产过程排放因子类别单位推荐数值原镁生产千克SF6/吨镁0.490镁加工千克SF6/吨镁0.114(三)电力设备生产过程1.清单编制方法SF6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和良好的灭弧性能,在高压开关断路器及封闭式气体绝缘组合电器设备(GIS)得到广泛使用。市县(区)清单只报告电力设备生产环节和安装环节的SF6排放,暂不报告电力设备使用环节120957和报废环节的SF6排放。估算电力设备生产过程SF6排放量的计算公式见式(2-11),此方法是《IPCC优良作法指南》推荐的方法,也是我国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所采用的方法。EFAD6SFE(2-11)式中:6SFE:电力设备生产过程的SF6排放量,千克;AD:所在市县(区)辖区内电力设备生产过程SF6的使用量,千克;EF:电力设备生产过程SF6的平均排放系数,%。2.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所需的活动水平数据为辖区内电力设备生产过程SF6使用量,通过市县(区)统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提供的企业名单和联系方式,电话调查和实地调查获取。电力设备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表见表2.19。表2.19电力设备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类别单位数值电力设备生产过程SF6使用量千克3.排放系数数据若无本地实测排放系数,建议采用表2.20的排放系数估算电力设备生产过程排放量。表2.20推荐的电力设备生产过程排放系数类别单位推荐数值电力设备生产过程SF6排放系数%8.6121058(四)半导体生产过程1.清单编制方法半导体生产过程采用多种含氟气体。含氟气体主要用于半导体制造业的晶圆制作过程中,具体用在等离子刻蚀和化学蒸汽沉积(CVD)反应腔体的电浆清洁和电浆蚀刻。半导体制造的温室气体清单排放报告蚀刻与清洗环节的四氟化碳、三氟甲烷(CHF3或HFC-23)、六氟乙烷和SF6的排放量。估算半导体生产过程排放量的方法的计算公式见式(2-12),式(2-13),式(2-14)和式(2-15),此方法是《IPCC优良作法指南》推荐的方法,也是是我国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所采用的方法。444EFADCFCFCFE(2-12)式中:4CFE:半导体生产过程的CF4排放量,千克;4CFAD:所在市县(区)辖区内半导体生产过程CF4的使用量,千克;4CFEF:半导体生产过程CF4的平均排放系数,%。333EFADHFCHFCHFCE(2-13)式中:3HFCE:半导体生产过程的HFC3排放量,千克;3HFCAD:所在市县(区)辖区内半导体生产过程HFC3的使用量,千克;3HFCEF:半导体生产过程HFC3的平均排放系数,%。626262EFADFCFCFCE(2-14)121159式中:62FCE:半导体生产过程的C2F6排放量,千克;62FCAD:所在市县(区)辖区内半导体生产过程C2F6的使用量,千克;62FCEF:半导体生产过程C2F6的平均排放系数,%。666EFADSFSFSFE(2-15)式中:6SFE:半导体生产过程的SF6排放量,千克;6SFAD:所在市县(区)辖区内半导体生产过程SF6的使用量,千克;6SFEF:半导体生产过程SF6的平均排放系数,%。2.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所需的活动水平数据为辖区内的含氟气体的使用量,通过市县(区)统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提供的企业名单和联系方式,电话调查和实地调查获取。半导体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表见表2.21。表2.21半导体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CF4用量(千克)CHF3用量(千克)C2F6用量(千克)SF6用量(千克)3.排放系数数据若无本地实测排放系数,建议采用表2.22推荐的系数估算半导体生产过程排放量。表2.22推荐的半导体生产过程排放系数CF4排放系数CHF3排放系数C2F6排放系数SF6排放系数43.56%20.95%3.76%19.51%121260(五)氢氟烃生产过程1.清单编制方法《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修正案使工业界开发并生产了多种臭氧消耗物质(ODS)替代品。一些臭氧消耗物质替代品在生产和使用中会有部分气体排放到大气中,造成温室效应,成为温室气体。氢氟烃是其中排放量比较大的一类。由于省级清单报告氢氟烃生产过程的排放,暂不报告氢氟烃使用过程的排放,市县(区)清单报告与省级清单保持一致,只报告氢氟烃生产过程的排放。估算氢氟烃生产过程排放量的计算公式见式(2-16),此方法是《1996年IPCC清单指南》所推荐的方法,也是我国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所采用的方法。iiEFADiE(2-16)式中:iE:第i类氢氟烃生产过程的同类HFCs排放量,千克;iAD:所在市县(区)辖区内第i类氢氟烃产量,千克;iEF:第i类氢氟烃生产的平均排放因子,%。2.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表2.23氢氟烃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HFC种类产量(千克)HFC种类产量(千克)HFC-32HFC-152aHFC-125HFC-227eaHFC-134aHFC-236faHFC-143aHFC-245fa121361氟烃生产过程所需的活动水平数据为市县(区)辖区内的氢氟烃生产企业的产量,通过市县(区)统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提供的企业名单和联系方式,电话调查和实地调查获取。氢氟烃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表见表2.23。3.排放系数数据若无本地实测排放因子,建议采用表2.24推荐的排放系数估算氢氟烃生产过程排放量。表2.24推荐的氢氟烃生产过程排放系数HFC种类排放系数HFC-32,HFC-125,HFC-134a,HFC-143a,HFC-152a,HFC-227ea,HFC-236fa,HFC-245fa0.5%121462第三章农业活动一、概述编制农业温室气体清单包括四个部分:一是稻田CH4排放,二是农用地N2O排放,三是动物肠道发酵CH4排放,四是动物粪便管理CH4和N2O排放。数据获得的途径优先次序:统计部门数据、行业部门数据、调查数据(包括文献发表数据)、专家咨询数据。稻田CH4排放包括水稻生长期间从稻田土壤向大气排放的CH4,不包括次生稻、冬泡田等非水稻生长季的CH4排放。根据水稻生长季甲烷排放情况,广东省稻田甲烷排放源有单季稻、双季早稻、双季晚稻三类。农用地N2O排放量由氮输入量乘以N2O排放因子得到,包括两部分: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直接排放由农用地当季氮输入引起的N2O排放。输入的氮来源包括化肥、粪肥和秸秆还田。间接排放包括大气氮沉降引起的N2O排放和氮淋溶径流损失引起的N2O排放。广东省农用地N2O排放源主要指土壤中各类输入的氮来源包括化肥氮、粪肥氮和秸秆还田氮。输入氮主要通过各类主要农作物产量、禽畜饲养量及乡村人口等基本数据计算得到。其中农作物主要包括:稻谷、小麦、旱粮(玉米)、大豆、芝麻、油菜籽、花生、薯类、木薯、甘蔗、麻类、烟叶、蔬菜等;禽畜主要包括:牛(奶牛和其他牛类)、猪、山羊、家禽等。动物肠道发酵CH4排放由不同动物类型年末存栏量乘以对应CH4排放因子得到,动物肠道发酵CH4排放是指动物在正常的代谢过程中,寄生在121563动物消化道内的微生物发酵消化道内饲料时产生的CH4排放,肠道发酵CH4排放只包括从动物口、鼻和直肠排出体外的CH4,不包括粪便的CH4排放。动物肠道发酵CH4排放量受动物类别、年龄、体重、采食饲料数量及质量、生长及生产水平的影响,其中采食量和饲料质量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反刍动物瘤胃容积大,寄生的微生物种类多,能分解纤维素,单个动物产生的CH4排放量大,反刍动物是动物肠道发酵CH4排放的主要排放源;非反刍动物CH4排放量小,特别是鸡和鸭因其体重小所以肠道发酵CH4排放可以忽略不计。动物饲养方式分为规模化饲养、农户饲养和放牧饲养。根据广东省畜牧业饲养情况和数据的可获得性,动物肠道发酵CH4排放源包括非奶牛、水牛、奶牛、山羊和猪。动物粪便管理系统CH4和N2O排放清单由不同动物类型年末存栏量乘以对应N2O排放因子得到动物粪便管理CH4排放是指在畜禽粪便施入到土壤之前动物粪便贮存和处理所产生的CH4和N2O。根据广东省畜牧业饲养情况和数据的可获得性,动物粪便管理CH4排放源包括猪、非奶牛、水牛、奶牛、山羊和家禽。以下章节对市县(区)级稻田CH4排放、农用N2O排放、动物肠道发酵CH4排放和动物粪便管理CH4和N2O排放的估算方法分别作简要介绍。二、稻田CH4排放(一)清单编制方法广东省市县(区)稻田CH4排放清单编制方法遵循《省级温室气体编制指南》的基本方法框架和要求,即首先分别确定分稻田类型的排放因子和活动水平,然后根据式(3-1)计算排放量。121664iiCHADEFE4(3-1)式中:4CHE:稻田CH4排放总量,吨;EFi:分类型稻田CH4排放因子,千克/公顷;ADi:对应于该排放因子的水稻播种面积,公顷;i:表示稻田类型,分别指单季水稻、双季早稻和双季晚稻。(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稻田CH4清单的活动水平数据为各种类型水稻播种面积,包括双季早稻、双季晚稻和单季稻的播种面积,数据获取优先程度排序如下:1、《广东省农村统计年鉴》;2、《市县(区)统计年鉴》;3、实地调研数据;4、文献数据。《广东省农村统计年鉴》中有提供地市级稻谷(M)、双季晚稻(M1)面积和产量,由此可以算双季早稻面积(M2),在实际操作中建议假设双季晚稻与双季早稻面积相等(取M1与M2中数值较小的值为双季早(晚)稻面积值,记为M’),稻谷面积与2倍的双季早(晚)稻的面积的余量为单季稻面积(记为D,则D=M-2M’)。因此,实际计算中单季稻面积包括单季稻和双季稻只播种一季的双季早稻或晚稻的面积。对于县级区域,若无早晚稻面积,建议根据县级稻谷面积占地市面积比例,来计算单季稻、双季早稻、双季晚稻面积。具体活动水平数据需求见表3.1。121765表3.1稻田CH4活动水平数据表县名稻田类型播种面积(公顷)产量(吨)单季稻双季早稻双季晚稻(三)排放因子数据稻田CH4排放因子优先选取或获得本地排放因子,若无法获得,则采用《省级指南》中推荐的排放因子。表3.2稻田CH4排放因子单位:千克CH4/公顷稻田CH4排放因子推荐值范围单季稻236.7170.2-320.1双季早稻241169.5-387.2双季晚稻273.2185.3-357.9三、农用地N2O排放(一)清单编制方法农用地N2O排放包括两部分: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直接排放是由农用地当季氮输入引起的排放。输入的氮包括化肥氮、粪肥和秸秆还田。间接排放包括大气氮沉降引起的N2O排放和氮淋溶径流损失引起的N2O排放。农用地N2O排放等于各排放过程的氮输入量乘以其相应的N2O排放因子式(3-2)。EFNEON输入2(3-2)121866式中:ONE2:农用地N2O排放总量(包括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千克N2O-N;N输入:各排放过程氮输入量,千克;EF:对应的N2O排放因子(单位:千克N2O-N/千克氮输入量)。1.农用地N2O直接排放农用地氮输入量主要包括化肥氮(氮肥和复合肥中的氮)N化肥、粪肥氮N粪肥、秸秆还田氮(包括地上秸秆还田氮和地下根氮)N秸秆,根据式(3-3)计算农用地N2O直接排放量。N2O直接=(N化肥+N粪肥+N秸秆)EF直接(3-3)其中:N粪肥=[(畜禽总排泄氮量放牧做燃料)+乡村人口总排泄氮量](1淋溶径流损失率15%挥发损失率20%)畜禽粪便管理系统N2O排放量(3-4)畜禽排泄氮量=畜禽数量畜禽年排泄氮量(3-5)乡村人口排泄氮量=乡村人口量乡村人口年排泄氮量(3-6)N秸秆=地上秸秆还田氮量+地下根氮量=(作物籽粒产量/经济系数作物籽粒产量)干重比秸秆还田率秸秆含氮率+作物籽粒产量/经济系数根冠比干重比根或秸秆含氮率(3-7)N化肥=N氮肥折纯+N复合肥折纯复合肥纯量含氮比例(3-8)121967畜禽粪便管理系统N2O排放量计算可参考公式(3-9):N粪便管理系统=∑iO,manure,NEF2iAP(3-9)式中:N粪便管理系统:特定种群粪便管理N2O排放量,千克;iO,manure,NEF2:特定种群粪便管理N2O排放因子,千克/头/年;iAP:第i种动物的数量,头数。2.农用地N2O间接排放农用地N2O间接排放(N2O间接)源于施肥土壤和畜禽粪便氮氧化物(NOx)和氨(NH3)挥发经过大气氮沉降,引起的N2O排放(N2O沉降),以及土壤氮淋溶或径流损失进入水体而引起的N2O排放(N2O淋溶)。2.1大气氮沉降引起的N2O间接排放大气氮沉降引起的N2O排放用式(3-10)计算,大气氮主要来源于畜禽粪便(N畜禽)和农用地氮输入(N输入)的NH3和NOx挥发。目前尚无广东省N畜禽和N输入的挥发率观测数据,则采用《省级指南》中推荐值,分别为20%和10%,排放因子采用《省级指南》推荐的值为0.01。N2O沉降=(N畜禽20%+N输入10%)0.01(3-10)N输入=N化肥+N粪肥+N秸秆还田(3-11)2.2淋溶径流引起的间接排放农用地氮淋溶和径流引起的N2O间接排放量采用式(3-12)计算。其中,氮淋溶和径流损失的氮量占农用地总氮输入量的20%来估算。N2Oleaching=N输入20%0.0075(3-12)122068(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农用地N2O排放清单的活动水平数据主要指农用地中各类氮输入量,主要包括化肥氮、粪肥氮、秸秆还田氮;化肥氮投入量可通过氮肥和复合肥计算。粪肥氮可通过乡村人口、畜禽年末存栏量等数据计算;秸秆还田氮可通过各类农作物产量、经济系数等获取。以上数据活动水平数据获取优先顺序如下:1、《广东省农村统计年鉴》;2、《市县(区)统计年鉴》;3、市县(区)统计局或农业农村局提供数据;4、调研获取数据;5、文献资料。相关活动水平数据需求如表3.3所示,畜禽年末存栏量需求如表3.7所示。计算粪肥氮的单位畜禽年排泄氮量和乡村人年排泄氮量若没有统计,可参考表3.4所示;复合肥纯量含氮比例若没有统计可采用25%。计算秸秆还田氮的主要农作物参数若没有统计,可参考表3.5所示;秸秆还田率在不同地市数据相差很大,可通过市县(区)农业农村局获取。表3.3农用地N2O活动水平数据需求县名乡村人口数(万人)氮肥折纯施用量(吨)复合肥折纯施用量(吨)复合肥纯量含氮比例(%)农作物名称播种面积(公顷)产量(吨)秸秆还田率(%)注: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其他杂粮、大豆、其他豆类、油菜籽、花生、芝麻、棉花、薯类、甘蔗、甜菜、麻类、烟叶、蔬菜、果园、茶园等。122169表3.4单位畜禽和乡村人年排泄氮量种类年排泄氮量(千克N/个体/年)非奶牛40奶牛60家禽0.6羊12猪16其他40乡村人5.4表3.5主要农作物参数农作物干重比籽粒含氮量秸秆含氮量经济系数根冠比水稻0.8550.010.007530.4890.125小麦0.870.0140.005160.4340.166玉米0.860.0170.00580.4380.17高粱0.870.0170.00730.3930.185谷子0.830.0070.00850.3850.166其它谷类0.830.0140.00560.4550.166大豆0.860.060.01810.4250.13其它豆类0.820.050.0220.3850.13油菜籽0.820.005480.005480.2710.15花生0.90.050.01820.5560.2芝麻0.90.050.01310.4170.2籽棉0.830.005480.005480.3830.2甜菜0.40.0040.005070.6670.05甘蔗0.320.0040.830.750.26麻类0.830.01310.01310.830.2薯类0.450.0040.0110.6670.05蔬菜类0.150.0080.0080.830.25烟叶0.830.0410.01440.830.2122270(三)排放因子数据农用地N2O排放因子建议采用本指南推荐的排放因子和相关参数,见表3.6,其中:直接排放因子参考《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间接排放因子中大气氮沉降引起的N2O排放因子参考《IPCC1996指南》,氮淋溶和径流损失引起N2O排放因子参考《IPCC2006指南》。表3.6农业地N2O排放因子单位:千克N2O-N/千克氮输入量推荐值范围直接排放因子0.01780.0046-0.0228间接排放因子--大气氮沉降引起的0.01淋溶径流引起的0.0075四、动物肠道发酵CH4排放(一)清单编制方法各种动物肠道发酵CH4排放量等于动物的存栏数量乘以适当的排放因子,然后将各种动物的排放量求和得到总排放量。畜禽总排放量用式(3-13)所示;某种动物的肠道发酵CH4排放量,估算如公式(3-14)计算。ienteric,,CH44ECHE(3-13)式中:4CHE:动物肠道发酵CH4总排放量,吨CH4/年;ienteric,,CH4E:第i种动物CH4排放量,吨CH4/年。-3ienteric,,CHienteric,,CH10EFE44iAP(3-14)式中:122371ienteric,,CH4E:第i种动物CH4排放量,吨CH4/年;ienteric,,CH4EF:第i种动物的CH4排放因子,千克/头/年;iAP:第i种动物的数量,头(只)。(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动物肠道发酵CH4排放活动水平数据主要是各动物种类年末存栏量,数据获取优先顺序如下:1、《广东省农村统计年鉴》;2、《市县(区)统计年鉴》;3、市县(区)统计局或农业农村局提供数据;4、调研获取数据;5、文献资料。主要活动水平数据需求如表3.7所示。表3.7动物肠道发酵CH4排放活动水平数据需求动物种类存栏量(头、只)规模化饲养农户饲养放牧饲养奶牛非奶牛水牛—山羊猪(三)排放因子数据动物肠道发酵CH4排放因子可参考《省级指南(试行)》提供的的推荐值。表3.8动物肠道发酵CH4排放因子单位:千克/头/年饲养方式奶牛非奶牛水牛山羊猪规模化饲养88.152.970.58.91农户散养89.367.987.79.4放牧饲养99.385.3—6.7122472五、动物粪便管理CH4和N2O排放(一)清单编制方法1.动物粪便管理系统CH4排放量估算方法各种动物粪便管理CH4排放量等于动物粪便管理方式下CH4排放因子乘以动物数量,然后将各种动物的排放量求和得到总排放量。计算畜禽总排放量用公式(3-15),计算特定动物的粪便管理CH4排放量的如公式(3-16)。imanure,,CH44ECHE(3-15)式中:4CHE:动物粪便管理CH4总排放量,吨CH4/年。-3imanure,,CHimanure,,CH10EFE44iAP(3-16)式中:imanure,,CH4E:第i种动物粪便管理CH4排放量,吨CH4/年;imanure,,CH4EF:第i种动物粪便管理CH4排放因子,千克/头/年;iAP:第i种动物的数量,头(只)。2.动物粪便管理系统N2O排放量估算方法各种动物粪便管理N2O排放量等于不同动物粪便管理方式下N2O排放因子乘以动物数量,然后将各种动物的排放量求和得到总排放量。计算畜禽总排放量用公式(3-17),计算特定动物的粪便管理N2O排放量如公式(3-18)。imanure,O,N22EONE(3-17)122573式中:ONE2:动物粪便管理N2O总排放量,吨N2O/年。-3imanure,O,Nimanure,O,N10EFE22iAP(3-18)式中:imanure,O,N2E:第i种动物粪便管理N2O排放量,吨N2O/年;imanure,O,N2EF:特定种群粪便管理N2O排放因子,千克/头/年;iAP:第i种动物的数量,头数。(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动物粪便管理CH4和N2O活动水平数据包括各动物种类年末存栏量,数据获取优先顺序如下:1、《广东省农村统计年鉴》;2、《市县(区)统计年鉴》;3、市县(区)统计局或农业农村局提供数据;4、调研获取数据;5、文献资料。主要活动水平数据如表3.9所示。表3.9动物粪便管理CH4排放活动水平数据需求动物种类存栏量(头、只)奶牛非奶牛水牛山羊猪家禽(三)排放因子数据动物粪便管理CH4和N2O排放因子可参考《省级指南(试行)》提供的推荐值。122674表3.10动物粪便管理排放因子单位:千克/头/年排放源奶牛非奶牛水牛山羊猪家禽CH48.454.728.240.315.850.02N2O1.7100.8050.8600.1060.1570.007122775第四章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一、概述“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LandUseChangeandForest,以下简称LUCF)温室气体清单,既包括温室气体的排放(如森林采伐或毁林排放的CO2),也包括温室气体的吸收(如森林生长时吸收的CO2)。在清单编制年份里,如果森林采伐或毁林的生物量损失超过森林生长的生物量增加,则表现为碳排放源,反之则表现为碳吸收汇。(一)中国土地利用分类与定义我国土地类型常分为林地、耕地、牧草地、水域、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等(表4.1)。其中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和林业辅助用地。本指南中所指“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考虑有林地转化为非林地的过程。表4.1我国土地分类及相关定义分类定义林地有林地乔木林郁闭度≥0.20,由乔木(含因人工栽培而矮化的)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其中林带行数在2行以上且行距≤4m或林冠冠幅水平投影宽度在10m以上。红树林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或海潮能够达到的河流入海口,附着有红树科植物或其它在形态上和生态上具有相似群落特性科属植物的林地。竹林附着有胸径2cm以上的竹类植物的林地。疏林地附着有乔木树种、郁闭度在0.10~0.19之间的林地灌木林地附着有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而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cm的小杂竹丛,覆盖度在30以上的林地。其中灌木林带行数应在2行以上且行距≤2m。122876分类定义未成林地未成林造林地人工造林(包括植苗、播种、分殖造林)和飞播造林后不到成熟年限,苗木分布均匀,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未成林封育地通过自然变化、封山育林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后,不超过成林年限,天然更新等级中等以上,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苗圃地固定的林木和木本花卉育苗用地。无立木林地采伐迹地采伐后3年内活立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尚未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达不到中等等级的林地。火烧迹地火灾3年内活立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尚未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达不到中等等级的林地。采伐迹地采伐后保留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且未超过5年的迹地。其它无立木林地造林更新后,成林年限前达不到未成林地标准的造林地;造林更新达到成林年先后,未达到有林地、灌木林地或疏林地标准的林地;已经整地但还未造林的林地;不符合上述地区划条件,但有林地权属证明,因自然保护、科学研究、森林防火等需要保留的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宜林荒山荒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未达到上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标准,规划为林地的荒山、荒(海)滩、荒沟、荒地等。宜林沙荒地未达到上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标准,造林可成活,规划为林地的固定或流动沙地(丘)、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等。其它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用于发展林业的其它土地。林业辅助生产用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含配套设施)用地和其它具有林地权属证明的土地。非林地耕地种植农作物的土地。牧草地以草本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水域陆地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坑塘、苇地、滩涂、沟渠、水利设施、冰川和永久积雪等。未利用地未利用的和难利用的土地,包括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高寒荒漠、苔原等。建设用地工矿建设用地工厂、矿山等建设用地。城乡居民建设用地城镇、农村居民住宅及公共设施建设用地。交通建设用地各类道路(铁路、公路、农村道路)及其附属设施和民用机场用地,不含林业辅助生产用地中的集材道、运材道。其它用地除以上地类以外的建设用地,包括旅游设施、军事设施、名胜古迹、墓地、陵园等。来源:国家林业局,2004,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122977(二)LUCF温室气体清单内容与范围市县(区)级LUCF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以《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1996年修订版)》(以下简称《IPCC1996年指南》)和《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试行)》为主要方法参考依据,结合市县(区)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的实际特点,确定“广东省市县(区)级LUCF清单”的范围与内容。目前“广东省市县(区)级LUCF清单”拟考虑以下两种人类活动引起的CO2吸收或排放:森林和其它木质生物质生物量碳储量变化,森林转化碳排放。二、森林和其他木质生物质生物量碳储量变化本部分计算由于森林管理、采伐、薪炭材采集等活动影响而导致的生物量碳储量增加或减少。其中,“森林”包括乔木林(林分)、竹林、经济林和国家有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其它木质生物质”包括不符合森林定义的疏林、散生木和四旁树。(一)清单编制方法森林和其它木质生物质生物量碳储量的变化,包括乔木林(林分)生长生物量碳吸收、散生木、四旁树、疏林生长生物量碳吸收;竹林、经济林、灌木林生物量碳储量变化;以及活立木消耗碳排放。具体计算方法见公式(4-1):CCCCC乔生物量消耗散四疏竹/经/灌(4-1)式中:C生物量:森林和其它木质生物质生物量碳储量变化,吨碳;123078C乔:乔木林(林分)生物量生长碳吸收,吨碳;C散四疏:散生木、四旁树、疏林生物量生长碳吸收,吨碳;C竹/经/灌:竹林(或经济林、灌木林)生物量碳储量变化,吨碳;C消耗:活立木消耗生物量碳排放,吨碳。在LUCF清单报告中,需将“碳(C)”转化为“二氧化碳当量(CO2-eq)”的表达方式,即用碳储量变化量(tC)乘以44/12(CO2和C的分子量比值),且用负值(-)来代表碳储量的净增加量,用正值(+)代表碳储量的净减少量。1.乔木林生长碳吸收根据本市县(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获得清单编制年份的乔木林总蓄积量(V乔木林)、各优势树种(组)蓄积量、活立木蓄积量年生长率(GR);通过实际采样测定或文献资料统计分析,获得各优势树种(组)的基本木材密度(SVD)和生物量转换系数(BEF),并计算全市县(区)平均的基本木材密度(SVD)和生物量转换系数(BEF),从而估算本市县(区)乔木林生物量生长碳吸收(公式4-2):0.5CVGRSVDBEF乔乔(4-2)1niiiVBEFBEFV乔(4-3)1niiiVSVDSVDV乔(4-4)式中:V乔:某清单编制年份本本市县(区)的乔木林总蓄积量,立方米;123179Vi:本市县(区)乔木林第i树种(组)蓄积量,立方米;GR:本市县(区)活立木蓄积量年生长率,%;BEFi:本市县(区)乔木林第i树种(组)的生物量转换系数,即全林生物量与树干生物量的比值(无量纲);BEF:本市县(区)乔木林BEF加权平均值;SVDi:本市县(区)乔木林第i树种(组)的基本木材密度,吨/立方米;SVD:本市县(区)乔木林SVD加权平均值;i:本市县(区)乔木林优势树种(组)i=1,2,3……n0.5:生物量含碳率,取0.5,下同。2.散生木、四旁树、疏林生长碳吸收散生木、四旁树、疏林生物量生长碳吸收估算方法与乔木林类似(公式4-5)。首先根据本市县(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获得清单编制年份的散生木、四旁树、疏林总蓄积量(V散四疏)、活立木蓄积量年生长率(GR)。由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往往很难确定散生木、四旁树、疏林的树木种类,因此在实际计算中,其基本木材密度(SVD)和生物量转换因子(BEF)用全市县(区)的加权平均值代替。0.5CVGRSVDBEF散四疏散四疏(4-5)3.竹林、经济林、灌木林生物量碳储量变化竹林、经济林、灌木林通常在最初几年生长迅速,并很快进入稳定阶段,生物量变化较小。因此本指南主要根据竹林、经济林、灌木林面积变化和单位面积生物量来估算生物量碳储量变化(公式4-6):1232800.5CAB竹/经/灌竹/经/灌散/四/疏(4-6)式中:C竹/经/灌:竹林(或经济林、灌木林)生物量碳储量变化,吨碳;A竹/经/灌:竹林(或经济林、灌木林)面积年变化,公顷;B散/四/疏:竹林(或经济林、灌木林)平均单位面积生物量,吨干物质。4.活立木消耗碳排放必须要注意的是,如果发生“森林转化”,地上部生物量皆伐后除一部分可利用材外,其它部分的生物量消耗碳排放会在“森林转化温室气体排放”部分单独进行计算。因此为了避免重复计算,需要将除可用材外的部分生物量碳储量从活立木消耗碳排放中进行扣除。根据本市县(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获得清单编制年份的活立木总蓄积量(V活立木),即乔木林、散生木、四旁树、疏林的蓄积量总和。根据活立木蓄积消耗率(CR)、全市县(区)平均基本木材密度(SVD)和生物量转换系数(BEF)估算活立木消耗造成的碳排放(公式4-7):森林转化碳排放枯损消耗采伐消耗消耗-CCC(4-7)其中,5.0BEFSVDCRVC活立木采伐消耗(4-8)5.0BEFSVDMVC活立木枯损消耗(4-9)式中:消耗C:活立木消耗造成的碳排放,吨碳;采伐消耗C:采伐消耗造成的碳排放,吨碳;枯损消耗C:枯损消耗造成的碳排放,吨碳;123381森林转化碳排放:森林转化温室气体排放计算中重复计算的蓄积量消耗排放,吨碳。(二)活动水平数据与确定方法1.活动水平数据需求需要的活动水平数据主要有:市县(区)内乔木林按优势树种(或树种组)划分的面积和活立木蓄积量;疏林、散生木、四旁树蓄积量;灌木林、经济林和竹林面积(详见表4.2)。本部分活动水平数据来源的优先顺序:(1)广东省林业部门发布的年度全省森林资源情况;(2)各市县(区)自然资源局(或林业局)或森林资源调查队提供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年度更新数据资料。表4.2森林和其它木质生物质碳储量单位:面积(公顷)、蓄积(立方米)乔木林竹林经济林灌木林散生木+四旁树+疏林活立木(总)树种(组)面积蓄积面积面积面积蓄积蓄积树种1树种2……合计2.活动水平数据确定方法若某市县(区)确实缺少某一清单编制年份的活动水平数据,要获得该年份(以2005年为例)的活动水平数据,必须具有至少最近3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年度更新的资料数据。首先假定某市县(区)在两次调查间隔期内的各地类面积(或蓄积量)123482年变化速率相同。如某市县(区)最近一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年份t3等于或晚于2005年,则2005年各地类的面积(或蓄积量)数据可通过最近2次调查的面积(或蓄积量)通过内插法获得。如某市县(区)最近一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年份t3早于2005年,则2005年各地类的面积(或蓄积量)数据需要通过最近3次数据结果通过外推法获得(如图4.1)。如使用外推法获得清单编制年份的活动水平数据的,在下个调查年数据出来后应当对清单编制年份的活动水平数据进行调整。图4.12005年活动水平数据确定方法(三)排放因子数据与确定方法1.活立木蓄积量生长率(GR)、消耗率(CR)全省历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均提供了两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间123583隔期内活立木蓄积量年均总生长率、年均净生长率、年均总消耗率和年均净消耗率数据,但缺乏市县(区)级的活立木蓄积量年均总生长率、年均净生长率、年均总消耗率和年均净消耗量数据,各市县(区)应通过开展森林资源样地调查,获取本市县(区)的实际数据。2.基本木材密度(SVD)基本木材密度(SVD),或称树干材积密度,即每立方米木材所含干物质质量,主要用于将蓄积量数据转化为生物量数据。表4.3列举了广东省树种的基本木材密度加权平均值(SVD),表中数据供编制市县(区)级清单时参考,各市县(区)应努力获取本市县(区)的实际数据。表4.3广东基本木材密度加权平均值(吨/立方米)SVD广东0.4743.生物量转换系数(BEF)生物量转换系数(BEF),可以分为全林生物量转换系数(BEF全林)和地上生物量转换系数(BEF地上),分别表述为全林生物量(包括地上部和地下部)与树干生物量的比值、地上生物量(包括干、皮、枝、叶、果等)与树干生物量的比值。BEF值因树种的不同而各有差异,通常需要通过实际采样测定获得;也可以通过文献资料搜集整理获得有关数据,通过统计分析计算获得。表4.4列举了广东省加权平均的BEF全林和BEF地上的推荐值。在实际清单计算中,应根据各市县(区)的各优势树种(组)、各优势树种(组)蓄积量等,参照公式4-3通过加权平均获得,表中数据供编制市县(区)清单时参考,各市县(区)应努力获取本市县(区)的实123684际数据。表4.4广东省BEF加权平均值全林地上广东1.9151.5134.竹林、经济林、灌木林平均单位面积生物量各市县(区)竹林、经济林、灌木林由于种类、面积各不相同,单位面积生物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清单编制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各森林类型进行采样测定,并按面积进行加权平均,从而获得本市县(区)竹林、经济林、灌木林的平均单位面积生物量。表4.5列出了上述三类森林类型的平均单位面积生物量的推荐值,以供参考。表4.5竹林、经济林、灌木林平均单位面积生物量(吨/公顷)平均单位面积生物量竹林地上部45.29地下部24.64全林68.48经济林地上部29.35地下部7.55全林35.21灌木林地上部12.51地下部6.72全林17.995.含碳率含碳率,是指森林植物单位质量干物质中的碳含量,因种类、起源、年龄、立地条件和器官而异。考虑到在将蓄积量转化为生物量的计算过程123785中,使用的是市县(区)的活立木总蓄积量、各类林木的加权平均参数,因此本清单在选择使用含碳率进行计算时,不再考虑树种、器官、林龄等的差异,均采用《省级指南(试行)》的推荐值:0.5。三、森林转化温室气体排放“森林转化”指将现有森林转化为其它土地利用方式,相当于毁林。在毁林过程中,被破坏的森林生物量一部分通过现地或异地燃烧排放到大气中,一部分(如木产品和燃烧剩余物)通过缓慢的分解过程(约数年至数十年)释放到大气中。有一小部分(约5~10%)燃烧后转化为木炭,分解缓慢,约需100年甚至更长时间。本部分主要估算各市县(区)“有林地”(包括乔木林、竹林、经济林)转化为“非林地”(如农地、牧地、城市用地、道路等)过程中,由于地上生物质的燃烧和分解引起的CO2、CH4和N2O排放。(一)清单编制方法1.森林转化燃烧引起的碳排放森林转化燃烧,包括现地燃烧(即发生在林地上的燃烧,如炼山等)和异地燃烧(被移走在林地外进行的燃烧,如薪柴等)。其中,现地燃烧除会产生直接的CO2排放外,还会排放CH4和N2O等温室气体。异地燃烧同样也会产生非CO2的温室气体,但由于能源领域清单中,已对薪炭柴的非CO2温室气体排放作了估算,因此这里只估算异地燃烧产生的CO2排放。具体计算方法如下:现地燃烧CO2排放=年转化面积×(转化前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转123886化后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现地燃烧生物量比例×现地燃烧生物量氧化系数×地上生物量碳含量现地燃烧非CO2排放:主要考虑CH4和N2O两类温室气体,计算方法如下:CH4排放=现地燃烧碳排放(吨碳)CH4-C排放比例N2O排放=现地燃烧碳排放(吨碳)碳氮比N2O-N排放比例异地燃烧CO2排放=年转化面积(转化前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转化后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异地燃烧生物量比例异地燃烧生物量氧化系数地上生物量碳含量2.森林转化分解引起的碳排放森林转化分解碳排放,主要考虑燃烧剩余物的缓慢分解造成的CO2排放。由于分解排放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在具体估算时,采用10年平均的年转化面积进行计算,而不是使用清单编制年份的年转化面积。分解碳排放=年转化面积(10年平均)(转化前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转化后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被分解部分的比例地上生物量碳含量。(二)活动水平数据与确定方法本部分的主要活动水平数据包括:乔木林、竹林、经济林转化为非林地的面积。实际清单编制年的转化面积,可以用5年平均值来代替。而在估算分解排放时,需要用到10年平均的年转化面积。所有森林转化面积数据,可以通过各市县(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获得。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中没有转化面积,可以进行调研获取。调研123987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自然资源局或林业局审批的有林地征占用为建设用地等的面积;第二部分是其他有林地转为非林地的面积。(三)排放因子数据与确定方法目前我省仍缺乏与森林转化的有关排放因子,因此各市县(区)在编制清单时,应努力提供并完善适合本市县(区)的相关排放因子,以降低清单结果的不确定性。1.转化前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由于我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往往只提供了乔木林转化面积,而很难区分具体的林木种类,因此在实际估算过程中,首先通过全市县(区)乔木林总蓄积量(V乔)和总面积(A乔),获得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然后运用全市县(区)平均的基本木材密度(SVD,表4.4)和地上部生物量转换系数(BEF地上,表4.5),计算乔木林转化前单位面积生物量(B地上)(公式4-10):VBSVDBEFA乔地上地上乔(4-10)竹林和经济林的平均地上部生物量,确定方法参照表4.5。2.转化后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尽可能获取当地的排放因子,若无法获取,则可采用《省级指南(试行)》的推荐值:转化后地上生物量全部采用0。3.现地/异地燃烧生物量比例尽可能获取当地的排放因子,若无法获取,则可采用《省级指南(试行)》的推荐值:现地燃烧的生物量比例约为地上生物量的40%,用于异124088地燃烧的比例约10%。4.现地/异地燃烧生物量氧化系数尽可能获取当地的排放因子,若无法获取,则可采用《省级指南(试行)》的推荐值:0.9。5.被分解的地上生物量比例被分解的地上生物量比例=1-收获的木材生物量比例-现地燃烧的生物量比例-异地燃烧的生物量比例。6.非CO2温室气体排放比例尽可能获取当地的排放因子,若无法获取,则可采用《省级指南(试行)》的推荐值:CH4-C和N2O-N的排放比例分别为0.012、0.007。7.氮碳比尽可能获取当地的排放因子,若无法获取,则可采用《省级指南(试行)》的推荐值:0.01。8.地上生物量碳含量尽可能获取当地的排放因子,若无法获取,则可采用《省级指南(试行)》的推荐值:0.5。124189第五章废弃物处理一、概述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固体废弃物处理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二是废水处理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固体废弃物处理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城市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指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产生的CH4排放和废弃物(包括城市固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污泥)焚烧处理产生的CO2排放。其中废弃物焚烧处理产生的CO2排放只需核算化石碳(如塑料、橡胶等)焚化和露天燃烧导致的排放。废弃物的能源利用(即废弃物直接作为燃料发电,或转化为燃料使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应当在能源部门中估算并报告。固体废弃物处置场所的非化石废弃物和废水处理污泥的焚烧也可以排放CO2,这部分排放是生物成因,应作为信息项报告。废水处理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生活污水处理CH4排放、工业废水处理CH4排放及废水处理N2O排放。废弃物处理也会产生N2O排放,但N2O排放机理和过程比较复杂,主要取决于处理的类型和处理期间的条件。本指南只报告废水处理的N2O排放。124290二、固体废弃物处理(一)填埋处理CH4排放1.清单编制方法本指南提供的方法为质量平衡法,估算公式为5-1所示,该方法假设所有潜在的CH4均在处理当年就全部排放完。这种假设虽然在估算时相对简单方便,但会高估CH4的排放。)1(RLMSWMSWE0FT4CHOX(5-1)式中:ECH4:CH4排放量,吨/年;MSWT:总的城市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吨/年;MSWF: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处理率,%;L0:各管理类型垃圾填埋场的CH4产生潜力,吨CH4/吨废弃物;R:CH4回收量,吨/年;OX:氧化因子。其中:L0=MCFDOCDOCFF16/12(5-2)式中:MCF:各管理类型垃圾填埋场的CH4修正因子;DOC:可降解有机碳,千克碳/千克废弃物;DOCF:可分解的DOC比例;F:垃圾填埋气体中的CH4比例;12439116/12:CH4/C分子量比率。2.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数据来源固体废弃物处置CH4排放估算所需的活动水平数据包括:城市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量、城市固体废弃物物理成分。各市县(区)的城市固体废弃物数据可通过《环境状况公报》获取或从各市县(区)的住建局、城管执法局或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获取。城市固体废弃物成分可从各市县(区)的住建局、城管执法局等相关部门获取,若上述部门没有相关数据也可通过收集垃圾处理场相关监测分析数据或有关研究报告获得。对有条件的市县(区)则可定期进行监测和采样分析得出。表5.1给出了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处理CH4排放估算所需的活动水平数据。表5.1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处理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活动水平数据简写单位数值数据来源产生量MSWT吨/年住建、城管执法等相关部门填埋处理率MSWF填埋量吨/年城市生活垃圾成分食物垃圾%庭园(院子)和公园废弃物%纸张和纸板%木材%纺织品%橡胶和皮革%塑料%金属%玻璃(陶器、瓷器)%灰渣%砖瓦%其他(如电子废弃物、骨头、贝壳、电池)%1244923.排放因子及其确定方法估算固体废弃物填埋处理温室气体排放时需要的排放因子包括:(1)CH4修正因子(MCF)CH4修正因子主要反映不同区域垃圾处理方式和管理程度。垃圾处理可分为管理的和非管理的两类,其中非管理的又依据垃圾填埋深度分为深处理(>5米)和浅处理(<5米),不同的管理状况,MCF的值不同。管理的固体废弃物处置场一般要有废弃物的控制装置,是指废弃物填埋到特定的处置区域,有一定程度的火灾控制或渗漏液控制等装置,且至少要包括下列部分内容:覆盖材料,机械压缩和废弃物分层处理。根据垃圾填埋场的管理程度比例(A、B、C),基于表5.2的废弃物处理类型MCF的推荐值,利用公式:MCF=AMCFA+BMCFB+CMCFC(5-3)估算得出综合的MCF值。如果没有分类的数据,选择分类D的MCF值。表5.2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分类和CH4修正因子填埋场的类型CH4修正因子(MCF)的推荐值管理的:A1.0非管理的–深的(>5m废弃物):B0.8非管理的–浅的(<5m废弃物):C0.4未分类的:D0.4(2)可降解有机碳(DOC)可降解有机碳是指废弃物中容易受到生物化学分解的有机碳,单位为每千克废弃物(湿重)中含多少千克碳。DOC的估算是以废弃物中的成分124593为基础,通过各类成分的可降解有机碳的比例平均权重计算得出。计算可降解有机碳的公式为:iiiWDOCDOC(5-4)式中:DOC:废弃物中可降解有机碳;DOCi:废弃物类型i中可降解有机碳的比例;Wi:第i类废弃物的比例,可以通过对市县(区)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成分调研或相应研究报告的收集获得。表5.3固体废弃物成分DOC含量比例的推荐值固体废弃物成分DOC含量占湿废弃物的比例(%)推荐值范围纸张/纸板4036-45纺织品2420-40食品垃圾158-20木材4339-46庭园和公园废弃物2018-22尿布2418-32橡胶和皮革(39)(39)塑料--金属--玻璃--其他惰性废弃物--(3)可分解的DOC的比例(DOCF)可分解的DOC的比例(DOCF)表示从固体废弃物处置场分解和释放出来的碳的比例,表明某些有机废弃物在废弃物处置场中并不一定全部分124694解或是分解得很慢。本指南推荐采用0.5(0.5~0.6包括木质素碳)作为可分解的DOC比例,如果数据可获得也可以采用类似地区的可分解的DOC比例。(4)CH4在垃圾填埋气体中的比例(F)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填埋气体主要是CH4和CO2等气体。CH4在垃圾填埋气体中的比例(体积比)一般取值范围在0.4~0.6之间,平均取值推荐为0.5,取决于多个因子,包括废弃物成分(如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如果有地市特有的垃圾填埋场的相应监测数据,建议使用地市特有值。(5)CH4回收量(R)CH4回收量是指在固体废弃物处置场中产生的,并收集和燃烧或用于发电装置部分的CH4量。建议各市县(区)要根据各自的实际回收利用情况,记录CH4的回收量,特别是如果有CH4用于发电或其他利用,要详细记录,并在总的排放中减掉这部分。(6)氧化因子(OX)氧化因子(OX)是指固体废弃物处置场排放的CH4在土壤或其他覆盖废弃物的材料中发生氧化的那部分CH4量的比例。对于比较合格的管理型垃圾填埋场的氧化因子取值为0.1,如果使用其他氧化因子则需要给出明确的文件记录和相应的参考文献。表5.4列出了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CH4排放清单估算所需排放因子及相关参数的推荐值,鼓励使用市县(区)特有值。124795表5.4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处理排放因子/相关参数及来源排放因子/相关参数简写单位推荐值数据来源CH4修正因子MCF公式5-3城管执法部门可降解有机碳DOC千克碳/千克废弃物公式5-4清单编制部门可分解的DOC比例DOCF0.5IPCC指南CH4在垃圾填埋气中的比例F0.5IPCC指南CH4回收量R吨0IPCC指南氧化因子OX0.1IPCC指南4.估算步骤步骤一:获取活动水平数据。从《环境状况公报》中收集或通过住建局、城管执法局、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获得城市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和填埋处理比例或者直接获得填埋量,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比例需从城管执法局获得。步骤二:确定排放因子及相关参数。首先根据统计调查垃圾填埋场管理水平,计算各管理类型的CH4修正因子;其次利用垃圾成分和公式5-2计算可降解有机碳;最后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测量或者采用推荐值确定CH4在填埋气中的比例、CH4回收量和氧化因子。步骤三:根据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利用公式5-1估算得出各管理类型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CH4排放量,求和得出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CH4排放总量。(二)焚烧处理CO2排放废弃物处理领域的重要源包括固体和液体废弃物在可控的焚化设施中焚烧产生的CO2排放。焚烧的废弃物类型包括城市固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医疗废弃物和污水污泥,我国统计数据中危险废弃物包括了医疗废弃124896物。无能源回收的废弃物焚烧产生的排放报告在废弃物部门,而有能源回收的废弃物燃烧产生的排放报告在能源部门,二者都要区分化石和生物成因的CO2排放。只有废弃物中的矿物碳(如塑料、某些纺织物、橡胶、液体溶剂和废油)在焚化期间氧化过程产生的CO2排放,被视为净排放,应当纳入清单总量中。废弃物中所含的生物质材料(如纸张、食品和木材废弃物)燃烧产生的CO2排放,是生物成因的排放,不应当纳入清单总量中,应当作为信息项记录。1.清单编制方法本指南推荐的估算废弃物焚化和露天燃烧产生的CO2排放量的估算公式为:)12/44(E2COiiiiiEFFCFCCWIW(5-5)式中:ECO2:废弃物焚烧处理的CO2排放量,吨/年;i:分别表示城市固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污泥;IWi:第i种类型废弃物的焚烧量,吨/年;CCWi:第i种类型废弃物中的碳含量比例,%;FCFi:第i种类型废弃物中矿物碳在碳总量中比例,%;EFi:第i种类型废弃物焚烧炉的焚烧效率,%;44/12:碳转换成CO2的转换系数。2.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废弃物焚烧处理CO2排放估算需要的活动水平数据包括各类型(城市124997固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污水污泥)废弃物焚烧量。城市固体废弃物焚烧量可通过市县(区)城管执法局、住建局或焚烧处理厂获取,危险废弃物焚烧量可从市县(区)生态环境局或危废处置单位获取,污水污泥焚烧量可通过市县(区)城管执法局或生态环境局(固废监督管理中心)获取。3.排放因子及其确定方法废弃物焚烧处理的关键排放因子包括废弃物中的碳含量比例,矿物碳在碳总量中比例和焚烧炉的焚烧效率。焚烧的废弃物中的生物碳和矿物碳可以从废弃物成分分析资料中得到。矿物碳在碳总量中的比例会因废弃物种类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城市固体废弃物和医疗废弃物中的碳主要来源于生物碳和矿物碳;污水污泥中的矿物碳,通常可以省略(只有微量的清洁剂和其它化学物质)。危险废弃物中的碳通常来自矿物材料。废弃物焚烧产生的CO2排放清单估算所需排放因子,如果当地无相关实测数据,建议采用表5.5的推荐值。表5.5废弃物焚烧处理排放因子及来源排放因子简写范围推荐值数据来源废弃物碳含量CCWi城市生活垃圾(湿)33-35%20%调查和专家判断危险废弃物(湿)95%-11专家判断污泥(干物质)10-40%30%IPCC指南矿物碳在碳总量中的百分比FCFi城市生活垃圾30-50%39%全国平均值危险废弃物90-100%90%专家判断污泥0%0%注:生物成因焚烧效率EFi城市生活垃圾95-99%95%专家判断危险废弃物95-99.5%97%污泥95%95%1250984.估算步骤步骤一:获取活动水平数据。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量从城管执法局、住建局等相关部门或者焚烧处理厂中获取,危险废弃物焚烧量从生态环境局或危废处置单位获取,污水污泥的焚烧量从城管执法局或生态环境局(固废监督管理中心)获取。步骤二:确定排放因子。首先从焚烧处理厂或者资料调查及专家判断确定废弃物碳含量;其次从城市生活垃圾成分比例计算矿物碳在碳总量中的比例;最后根据焚烧处理厂实际情况确定焚烧效率。步骤三:利用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根据公式5-5估算得出城市生活垃圾化石成因和危险废弃物焚烧的CO2排放量,最后求和得出废弃物焚烧处理的CO2排放量。三、废水处理(一)生活污水处理CH4排放1.清单编制方法本指南推荐的估算生活污水处理CH4排放的估算公式为:REFTOWCH)(E4(5-6)式中:ECH4:清单年份的生活污水处理CH4排放总量,千克CH4/年;TOW:清单年份的生活污水中有机物总量,千克BOD/年;EF:排放因子,千克CH4/千克BOD;R:清单年份的CH4回收量,千克CH4/年。125199其中排放因子(EF)的估算公式为:MCFBEFo(5-7)式中:Bo:CH4最大产生能力;MCF:CH4修正因子。2.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生活污水处理CH4排放时主要的活动水平数据是污水中有机物的总量,以生化需氧量(BOD)作为重要的指标,包括排入到海洋、河流或湖泊等环境中的BOD和在污水处理厂处理系统中去除的BOD两部分。在我国只有化学需氧量(COD)的统计数据资料,各市县(区)如果可以获得BOD的详细资料或者平均状况的BOD排放量,建议使用各市县(区)特有值,如果无相关实测数据,建议使用本指南提供的BOD与COD的相关关系(表5.6)进行转换。市县(区)生活污水COD可通过当地的环境状况公报、住建局、生态环境局或各生活污水处理厂获取。表5.6华南地区平均BOD/COD推荐值BOD/COD华南0.473.排放因子及其确定方法(1)CH4修正因子(MCF)MCF表示不同处理和排放的途径或系统达到的CH4最大产生能力(Bo)的程度,也反映了系统的厌氧程度。本指南推荐的MCF可以利用1252100下面公式估算:iiiMCFWSMCF(5-8)式中:WSi:第i类废水处理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比例;MCFi:第i类处理系统的CH4修正因子。其中,排入环境部分(对应活动水平数据“COD排放量”折算出“BOD排放量”)的MCF采用推荐值0.1;处理系统部分(对应活动水平数据“COD去除量”折算出“BOD去除量”)的MCF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利用相关参数,采用全国平均值0.165,作为推荐值。建议有条件的市县(区)尽可能针对各自的实际情况获得特有的MCF。表5.7生活污水各处理系统的MCF推荐值处理和排放途径或系统的类型备注MCF范围未处理的系统海洋、河流或湖泊排放有机物含量高的河流会变成厌氧的0.10-0.2不流动的下水道露天而温和0.50.4-0.8流动的下水道(露天或)快速移动。清洁源自抽水站的少量CH400已处理的系统集中耗氧处理厂必须管理完善,一些CH4会从沉积池和其它料袋排放出来00-0.1集中耗氧处理厂管理不完善,过载0.30.2-0.4污泥的厌氧浸化槽此处未考虑CH4回收0.80.8-1.0厌氧反应堆此处未考虑CH4回收0.80.8-1.0浅厌氧化粪池若深度不足2米,使用专家判断0.20-0.3深厌氧化粪池深度超过2米0.80.8-1.0(2)CH4最大产生能力(Bo)1253101CH4最大产生能力,表示污水中有机物可产生最大的CH4排放量,本指南推荐生活污水为每千克BOD可产生0.6千克的CH4,工业废水为每千克COD产生0.25千克的CH4。建议有条件的市县(区),可以通过实验获得市县(区)特有的Bo值。4.估算步骤步骤一:获取活动水平数据。根据《环境状况公报》、生态环境局或各生活污水处理厂获得排入环境中的COD排放量和污水处理厂处理系统去除的COD量,根据各市县(区)的污水处理厂实际情况测定BOD/COD的值,如果不可获得建议采用各区域推荐值。步骤二:确定排放因子。首先根据公式5-8计算CH4修正因子,如果没有市县(区)特有的CH4修正因子,建议采用指南推荐值,其次根据实际情况获得CH4最大产生能力,如果不可获得建议采用推荐值。步骤三:根据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利用公式5-6估算得出排入环境的生活污水和污水处理厂处理系统产生的甲CH4排放量,最后求和得出生活污水处理的CH4排放量。(二)工业废水处理CH4排放1.清单编制方法本指南推荐估算工业废水处理CH4排放的估算公式为:iiiiiCHREFSTOW])[(E4(5-9)式中:ECH4:CH4排放量,千克CH4/年;1254102i:表示不同的工业行业;TOWi;工业废水中可降解有机物的总量,千克COD/年;Si:以污泥方式清除掉的有机物总量,千克COD/年;EFi:排放因子,千克CH4/千克COD;Ri:CH4收量,千克CH4/年。2.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工业废水经处理后,一部分进入生活污水管道系统,其余部分不经城市下水管道直接进入江河湖海等环境系统。因此,为了不造成重复计算,将每个工业行业的可降解有机物即活动水平数据分为两部分,即处理系统去除的COD(全过程去除量,可用COD产生量减去COD排放量)和直接排入环境的COD(以废水排放总量为基数的COD排放总量,包括工业废水直接排入环境的和经污水厂集中处理后排入环境的总和),可通过生态环境局获得。如工业废水COD直接排放量统计数据不全,可通过各行业直接排入海的废水量和各行业排入环境废水的COD排放标准间接计算,相关标准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3.排放因子及其确定方法废水处理时CH4的排放能力因工业废水类型而异,不同类型的废水具有不同的CH4排放因子,涉及CH4最大产生能力和CH4修正因子。各区域各行业工业废水具体的CH4修正因子可通过现场实验和专家判断等方式获取,表5.8给出了各行业工业废水的MCF推荐值。其中,排入海部分的(以废水排放总量为基数的COD排放量)的MCF采用推荐值0.1;处理系统1255103部分的(全过程COD去除量)的MCF采用表5.8中各工业行业工业废水的各推荐值。表5.8各行业工业废水的MCF推荐值行业MCF推荐值MCF范围各行业直接排入海的工业废水0.10.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0.10-0.2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其他采矿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厂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0.30.2-0.4烟草制造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256104行业MCF推荐值MCF范围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其他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0.50.4-0.6饮料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包括酒业生产)0.70.6-0.84.估算步骤步骤一:获取活动水平数据。通过生态环境局获得各工业行业工厂处理系统去除的COD量和排入环境的工业废水COD量。如无法获得排入环境的工业废水COD量,可通过获得排入环境的废水排放量和相应排放标准,计算得出排入环境的工业废水COD量。步骤二:确定排放因子。与生活污水计算方法相同,根据工厂的实际情况确定CH4修正因子和CH4的最大产生能力,如果不可获得建议采用本指南的推荐值。步骤三:根据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利用公式5-9估算得出工业废水排入环境和工厂处理系统产生的CH4排放量,最后求和得出工业废水处理CH4排放量。(三)废水处理N2O排放1.清单编制方法1257105本指南推荐的废水处理产生的N2O排放估算公式为:2844E2EEONEFN(5-10)式中:EN2O:清单年份N2O的年排放量,千克N2O/年;NE:污水中氮含量,千克氮/年;EFE:废水的N2O排放因子,千克N2O/千克氮;44/28:为转化系数。其中排放到废水中的氮含量可通过下式计算:SCOMINDCONNONNPRENFFFPN)Pr((5-11)式中:P:常住人口数,人;Pr:每年人均蛋白质消耗量,千克/人/年;FNPR:蛋白质中的氮含量;FNON-CON:废水中的非消耗蛋白质因子;FIND-COM:工业和商业的蛋白质排放因子,默认值=1.25;NS:随污泥清除的氮,千克氮/年。2.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废水处理活动数据包括人口数,每人年均蛋白质的消费量(千克/人/年),蛋白质中的氮含量(千克氮/千克蛋白质),废水中非消费性蛋白质的排放因子,工业和商业的蛋白质排放子。而随污泥清除的氮无法统计,推荐缺省为0。表5.9给出了废水处理N2O排放的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1258106表5.9废水处理N2O排放的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活动水平简写单位数值范围来源各市县(区)人口数P人±10%统计年鉴每人年均蛋白质的消费量Pr克/人/年±10%文献查询蛋白质中的氮含量FNPR千克氮/千克蛋白质0.160.15-0.17IPCC指南废水中非消费性蛋白质的排放因子FNON-CON1.51.0-1.5IPCC指南工业和商业的蛋白质排放因子FIND-COM1.251.0-1.5IPCC指南3.排放因子及其确定方法估算废水处理N2O排放量所需的关键排放因子,建议根据各市县(区)的实际情况确定,若不可获得,本指南推荐值为0.005千克N2O/千克氮。4.估算步骤首先根据《统计年鉴》获取城镇人口数,人均蛋白质消费量可查询文献获取当地数据,也可参考2010年广东省5市平均值25.33千克/人/年其余各参数建议采用推荐值,根据公式5-10估算得出废水处理N2O排放量。1259107第六章不确定性一、概述不确定性分析是一个完整温室气体清单的基本组成之一。估算温室气体清单不确定性的流程包括:确定清单中单个变量的不确定性(如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等的不确定性等);将单个变量的不确定性合并为清单的总不确定性;识别清单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以帮助确定清单数据收集和清单质量改进的优先顺序。同时还要认识到统计方面也可能会存在不确定性,如漏算、重复计算、概念偏差及模型估算偏差等。应将不确定性分析视为一种帮助确定降低未来清单不确定性工作优先顺序的方法,因此用来分析不确定性值的方法必须实用、科学和完善,并且可应用于不同类别的源排放与汇吸收。二、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及降低不确定性的方法(一)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很多原因会导致清单估算结果与真实数值不同。一些不确定性原因(如取样误差或仪器准确性的局限性)可能产生界定明确的、容易描述特性的潜在不确定性范围。其他不确定性原因可能更难识别和量化。优良做法是在不确定性分析中尽可能解释所有不确定性原因,并且明确纪录包括哪些不确定性原因。清单编制者应当特别注意的几大类不确定性原因分别为:一是缺乏完1260108整性:由于排放机理未被识别或者该排放测量方法还不存在,无法获得测量结果及其他相关数据;二是模型:模型是真实系统的简化,因而不很精确;三是缺乏数据:在现有条件下无法获得或者非常难于获得某排放或吸收所必需的数据。在这些情况下,常用方法是使用相似类别的替代数据,以及使用内插法或外推法作为估算基础;四是数据缺乏代表性:例如已有的排放数据是在发电机组满负荷运行时获得的,而缺少机组启动和负荷变化时的数据;五是样品随机误差:与样本数多少有关,通常可以通过增加样本数来降低这类不确定性;六是测量误差:如测量标准和推导资料的不精确等;七是错误报告或错误分类:由于排放源或吸收汇的定义不完整、不清晰或有错误;八是丢失数据:如低于检测限度的测量数值。(二)降低不确定性的方法在编制温室气体清单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地降低不确定性,尤其要确保使用的模型和收集到的数据能够代表实际情况。在降低不确定性时,应该优先考虑对整个清单不确定性有重大影响的部分。确定降低不确定性优先顺序的工具包括关键类别分析和评估特定类别的不确定性对清单总不确定性的贡献。根据出现的不确定性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降低不确定性:一是改进模型:改进模型结构和参数,以更好地了解和描述系统性误差和随机误差,从而降低这些不确定性;二是提高数据的代表性:如使用连续排放监测系统来监测排放数据,可得到不同燃烧阶段的数据,从而可以更加准确地描述源的排放属性;三是使用更精确的测量方法:包括提高测量方法的准确度以及使用一些校准技术;四是大量收集测量数据:增加样本大小可以降低与随机取样误差相关的不确定性。填补数据漏缺可以减少偏1261109差和随机误差,这对测量和调查均适用;五是消除已知的偏差:方法有确保仪器仪表准确地定位和校准,模型或其他估算过程准确且具有代表性,以及系统性地使用专家判断;六是提高清单编制人员能力:包括增加对源和汇类别和过程的了解,从而可以发现以及纠正不完整问题。三、量化和合并不确定性的方法(一)量化不确定性方法通常量化不确定性是通过估算统计学上的置信区间方式,将数据平均值以±百分比的区间来表示,例如100吨±5。计算步骤如下:第一,选择置信度:通常选择的置信度介于95-99.73(本指南建议使用95的置信度,与IPCC指南保持一致);第二确定t值:t值与测量样本数的对应关系见表6.1。表6.1t值与测量样本数的对应关系测量样本数3581050100∞95置信度下t值4.302.782.372.262.011.981.96计算样本平均值以及标准偏差S:nkkXnX11(6-1)nkkXXns12)(11(6-2)计算相关区间:1262110];[ntSXntSX(6-3)以上区间可转换成不确定性范围,并以±百分比来表示。(二)合并不确定性的方法合并不确定性有两种方法,一是使用简单的误差传递公式,二是使用蒙特卡罗或类似的技术,蒙特卡罗主要适用于模型方法,在此重点介绍误差传递公式方法。在省级清单编制中主要应用两个误差传递公式,一是加减运算的误差传递公式,二是乘除运算的误差传递公式。当某一估计值为n个估计值之和或差时,该估计值的不确定性采用下式计算:NnsnNnsnsnsnsssnsnsssscUUUUU112212222211)()()()((6-4)式中:Ucn个估计值之和或差的不确定性(%)Us1…Usnn个相加减的估计值的不确定性(%)μs1…μsnn个相加减的估计值如某工厂有两种CO2排放源,排放量分别为110±4和90±24吨,根据误差传递公式6-1可计算该工厂CO2总排放的不确定性为:%1120004.2290110)24.090()04.0110(22cU(6-5)当某一估计值为n个估计值之积时,该估计值的不确定性采用下式计算:12631112222121NcsssnsnnUUUUU(6-6)式中:Uc:n个估计值之积的不确定性(%)Us1…Usn:n个相乘的估计值的不确定性(%)如某燃煤锅炉一年内褐煤消费量10000±5吨,褐煤燃烧CO2排放因子为2.1±10吨CO2/吨褐煤,则该锅炉年CO2排放量的不确定性为:%2.11%)10(%)5(22cU(6-7)1264112第七章质量控制一、概述质量控制是一个常规技术活动,用于评估和保证温室气体清单质量,由清单编制人员执行。质量控制系统旨在:一是提供定期和一致检验来确保数据的内在一致性、正确性和完整性;二是确认和解决误差及疏漏问题;三是将清单材料归档并存档,记录所有质量控制活动。质量保证是一套规划好的评审规则系统,由未直接涉及清单编制过程的人员进行。在执行质量控制程序后,最好由独立的第三方对完成的清单进行评审。评审确认可测量目标已实现;确保清单代表在目前科学知识水平和数据获取情况下排放和清除的最佳估算;而且支持质量控制计划的有效性。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过程和不确定性分析彼此间提供了有价值的反馈信息。参加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不确定性分析的人员可以确定,对不确定性水平和清单质量作出贡献的清单估算和数据来源的关键部分,这些应成为清单改进的工作重点。在提高估算使用的方法和数据来源中,以上信息是非常有用的。二、质量控制程序(一)一般质量控制程序一般质量控制程序包括适用于所有清单源和汇类别,与计算、数据处1265113理、完整性和归档相关的通用质量检查。表7.1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一般质量控制程序列举了清单编制者在编制清单时应定期使用的一般质量控制检查。不管使用了哪种类型的数据编制清单,都应该使用表7.1中的检查。这些检查同样适用于基于推荐值或国家数据进行估算的类别。表7.1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一般质量控制程序质量控制活动程序检查主要并归档对活动水平数据、排放因子和其他估算参数进行交叉检查,并确保其正确记录和归档。检查数据输入和参考文献中的抄录误差确认内部文件是否正确引用了参考文献。对各个类别的输入数据样本(计算中使用的测量值或参数)进行了抄录误差的交叉检查。检查排放源与吸收汇计算的正确性复制一组排放和清除计算。使用简单近似的方法得到与原始和更复杂计算相似的结果,以确保不存在数据输入误差或计算误差。检查是否正确记录了参数、单位及适当的转换系数检查在计算表中是否正确标记了单位;检查在计算前后使用的单位是否正确;检查转换系数是否正确;检查是否正确使用了时间和空间转换系数。检查数据库文件的内在一致性检验包括的内部文件以:确认数据库中正确描述了合适的数据处理步骤;确认数据库中正确描述了数据关系;确保数据域标记正确以及有正确的设计规范。检查类别间数据的一致性确定多种类别中的共同参数(如活动数据、常数)以及确认这些参数在排放/清除计算中使用了一致数值。检查处理步骤中清单数据移动的正确性排放和清除数据从较低报告水平汇总时是否正确移动;检查不同的中间产物间排放和清除数据是否正确转换。检查排放和清除的不确定性估算和计算的正确性检查为不确定性估算提供专家判断的个人是否具有适当资格;检查记录资格、假设和专家判断;检查计算得到的不确定性是否完整且正确计算。检查时间序列一致性检查各个类别输入数据时间序列的一致性;检查整个时间序列中计算方法的一致性;检查引起重新计算的方法学和数据变化;检查时间序列计算适当地反映了减排活动的结果。检查完整性确认从基年到目前清单编制的所有年份中对所有类别的估算进行了报告;关于子类别,确认包括了整个类别;提供‘其他’类型的类别的明晰定义;检查是否归档了引起不完整估算的已知数据漏缺,包括估算对于整个排放的重要性的定性评估。趋势检查对各个类别,目前的清单估算应该与先前的估算(如果可得)进行比较。如果趋势存在重大变化或偏离,重新检查估算并对任何差异做出解释。与以前年份的排放或清除有重大变化,可能说明出现了可能的输入或计算误差;检查时间序列的活动水平数据或其他参数中,是否存在任何异常和未解释的趋势。1266114质量控制活动程序评审内部文件和存档检查是否有详细的内部文档记录,可支持估算并能够复制排放、清除和不确定性估算;检查清单数据、支持数据以及清单记录已经归档和储存,以便于详细评审;检查在清单完成后,存档密闭并保管在安全场所;检查参与清单编制的外部组织任何数据存档安排的内在一致性。(二)特定类别质量控制程序特定类别质量控制是一般清单质量控制程序的补充,是针对个别源或汇类别方法中使用的特定类型的数据。这些程序要求了解特定类别、可用数据类型和排放或清除的相关参数,并且是表7.1所列一般质量控制检查的额外执行。特定类别程序的应用要视具体情况而定,重点放在关键类别和方法学及数据有重大修正的类别。尤其,在编制省级清单时使用了较高级别方法的清单编制者,应该使用特定类别质量控制程序以帮助评估省级方法的质量。相关的质量控制程序取决于给定类别排放或吸收估算使用的方法。如果由外部机构制定估算,清单编制者可以在评审后参考外部机构的质量控制活动作为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计划的一部分。如果清单编制者认为,外部机构实施的质量控制活动符合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计划的要求,就不需要重复质量控制活动。三、质量保证程序质量保证包括清单编制以外的活动。质量保证程序的优良作法包括评审和审计,以评估清单质量、确定采取步骤的一致性以及确定可以进行改进的领域。清单可以整个或部分进行评审。实施质量保证的目的是能够对1267115清单进行无偏差评审和具有不同技术角度的评审人参与其中。邀请未参加清单编制的质量保证评审人至关重要。这些评审人最好是来自其他机构的独立专家、国内或国际专家、或与省级清单编制关系不紧密的群体,如其他省份或国家清单的专家。如果无法找到独立于清单编制者以外的第三方评审人,未参加被评审部分的人员也可以实行质量保证。优良作法是清单编制者在完成清单前对清单所有部分进行专家同行评审,以确定可能的问题,并尽可能进行纠正。但是由于时间和资源制约,这并非总是可行。关键类别、方法或数据发生重大变化的类别应该予以优先考虑。清单编制者也可以选择在可用资源范围内,采用更加广泛的同行评审或审计作为质量保证程序。专家同行评审包括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家对计算和假设进行评审。该程序一般对与方法和结果相关的文档记录进行评审,但是通常不包括对数据或参考可能进行的严格认证。专家同行评审的目的是确保通过熟悉具体领域专业的专家所判断的清单结果﹑假设和方法都是合理的。对于温室气体清单的专家同行评审,不存在标准方法,应该视情况而定。如果某类别的相关估算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专家同行评审有可能能够提供信息以改进估算,或者至少更好地量化不确定性。有效的同行评审包括确定和联系关键的独立组织或研究机构以确定最合适的评审人,且最好在清单编制的早期就寻找该专家参加,以便专家对方法和数据获取提供影响最终计算的评审。专家同行评审的结果和清单编制者对这些结果的反应,对最终清单的可被认可程度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所有的专家同行评审应该具有良好的文档记录,最好是在显示结果和改进建议的报告或检查表格中进行记录。1268116使用审计来评估清单编制者运用质量控制程序中所列的最低质量控制规范进行编制的有效性。审计师要尽可能地独立于清单编制者,以便能够对估算过程和数据提供客观评估,这是非常重要的。在清单编制中、清单编制后或在上一份清单完成后可以进行审计。如果采取了新的估算方法或者目前方法发生重大变化时,审计特别有用。与专家同行评审相比,审计并不侧重于计算结果。相反,审计对为编制清单采取的各个程序和可用文档记录提供深入分析。优良作法是清单编制者制定在清单编制过程中进行审计的时间表。例如,可以对原始数据收集、测量工作、抄录、计算和归档进行审计。审计可以用于核实:质量控制步骤是否得到实施、质量控制程序是否已达到数据质量控制目标等。四、验证、归类、存档和报告(一)验证验证活动包括:与其他机构编制的排放或吸收估算的比较,以及与完全独立评估(如大气浓度测量)推导的估算的比较。验证活动为省级改进其清单提供信息,是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验证总体系统的一部分。如果有明显差别可表明其中一个或两个数据库存在问题。如果不知道哪个数据库更好,需要重新评估清单。选择验证方法时需要考虑:数据的重要程度、验证成本、准确性和精度的期望水平、验证方法设计和实施的复杂性、数据可获得性以及实施要求的专业水平。如果使用了验证技术,就应反映在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中。与验证技术本身有关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在实施验证技术前必须经过1269117充分调查,以正确对结果进行解释。(二)归档和存档优良作法是对与清单活动的计划、编制过程和管理有关的所有信息成文和存档,主要包括:一是清单编制过程的责任、机构安排以及计划、编制和管理程序;二是选择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的假设和标准;三是使用的排放因子和其他估算参数,包括引用缺省因子的IPCC文件或公布的参考文献,或较高级别方法中使用的排放因子的其他文档记录;四是可以从活动水平数据追踪到参考源的活动水平数据或其他相关信息;五是与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相关的不确定性信息;六是选择编制方法的理由;七是使用的方法,包括那些用于估算不确定性和重新计算的方法;八是以前清单(重新计算)中数据输入或方法的变化;九是为不确定性估算提供专家判断的个人及其资格;十是用于清单编制的电子数据库或软件的详细信息,包括版本、操作手册、硬件要求和供其日后使用的任何其他信息。其他还包括:类别估算、累积估算和任何以前估算的重新计算的工作表和临时计算;最终清单报告和以前年份的任何趋势分析;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计划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的结果;对完整数据集的安全存档,包括清单编制中使用的共享数据库。优良作法是清单编制者保存每个清单编制的文档记录,并为评审提供文件。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的记录是清单估算可持续改进的重要信息。优良作法是在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活动记录中包括实施的检查/审计/评审、实施时间、实施人员以及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活动对清单的纠正和修改。(三)报告1270118优良作法是报告执行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活动和关键结果的概述,以作为各市县(区)清单的补充。但是,不可能或不需要报告清单编制者保留的所有内部文件。清单编制者应该将重点放在以下活动:一是应该讨论参考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计划,其计划执行时间表以及执行的责任;二是描述内部实施的各种活动,以及对各个源/汇类别和整个清单所进行的各种外部评审;三是给出关键结果,描述各个类别输入数据、方法、处理或估算质量相关的主要问题,并说明得到如何处理或者在未来计划如何处理;四是解释时间序列中的重要趋势。在该讨论中应该包括任何重新计算或减排战略可能带来的后果。1271119附录一:温室气体清单基本概念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是指大气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的和人为的气态成分,包括水汽、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京都议定书》中规定了六种主要温室气体,分别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排放源和吸收汇:排放源是指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气溶胶或温室气体前体的任何过程或活动,如化石燃料燃烧活动。吸收汇是指从大气中清除温室气体、气溶胶或温室气体前体的任何过程、活动或机制,如森林的碳吸收活动。关键排放源:关键排放源是指无论排放绝对数值还是排放趋势或者两者都对温室气体清单有重要影响的排放源。源和汇的活动水平数据:活动水平数据是指在特定时期内(一年)以及在界定地区里,产生温室气体排放或清除的人为活动量,如燃料燃烧量、水稻田面积、家畜动物数量等。源和汇的排放因子:排放因子是指与活动水平数据相对应的系数,用于量化单位活动水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或清除量,如单位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面积稻田甲烷排放量、万头猪消化道甲烷排放量等。全球变暖潜势:全球变暖潜势是指某一给定物质在一定时间积分范围内与二氧化碳相比而得到的相对辐射影响值,用于评价各种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相对能力。限于人类对各种温室气体辐射强迫的了解和模拟工具,至今在不同时间尺度下模拟得到的各种温室气体的全球变暖潜势值1272120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IPCC第二次评估报告中给出的100年时间尺度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全球变暖潜势分别为21和310,即一吨甲烷和氧化亚氮分别相当于21吨和310吨二氧化碳的增温能力。而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给出的100年时间尺度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全球变暖潜势分别为25和298。清单的不确定性:清单的不确定性是指由于缺乏对真实排放量或吸收量数值的了解,排放量或吸收量被描述为以可能数值的范围和可能性为特征的概率密度函数。有很多原因可能导致不确定性,如缺乏完整的活动水平数据,排放因子抽样调查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范围,模型系统的简化等。清单的不确定性分析:清单的不确定性分析旨在对排放或吸收值提供量化的不确定性指标,研究和评估各因子的不确定性范围等。分析不确定性并非用于评价清单估算结果的正确与否,而是用于帮助确定未来向哪些方面努力,以便提高清单的准确度。置信度:置信度是指要估算的数量真实数值是固定的常数,但却是未知的,如某个国家某年的总温室气体排放量。温室气体清单中使用的置信度通常为95%,从传统的统计角度来看,95%的置信度是指有95%的概率包含该数量真实的未知数值。质量控制(QC):质量控制是指一个常规技术活动过程,由清单编制人员在编制过程中进行质量评估。质量控制活动包括对数据收集和计算进行准确性检验,在排放和吸收量计算、估算不确定性、信息存档和报告等环节使用业已批准的标准化方法。质量控制活动还包括对活动水平数据、排放因子、其他估算参数及方法的技术评审。质量保证(QA):质量保证是指一套设计好的评审系统,由未直接涉1273121足清单编制过程的人员进行评审。在执行质量控制程序后,最好由独立的第三方对完成的清单进行评审。评审旨在确认可测量目标已实现,并确保清单是在当前科技水平及数据可获得情况下,对排放和吸收的最佳估算等。验证:验证是指在清单编制过程中或在完成之后实施的活动和程序的总和,可有助于建立可靠性。就本指南而言,验证指与其他机构或通过替代方法编制的清单估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活动可以成为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组成部分。1274122附录二: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势值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评估报告给出的全球变暖潜势值IPCC第二次评估报告值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值二氧化碳(CO2)11甲烷(CH4)2125氧化亚氮(N2O)310298氢氟碳化物(HFCs)HFC-231170014800HFC-32650675HFC-12528003500HFC-134a13001430HFC-143a38004470HFC-152a140124HFC-227ea29003220HFC-236fa63009810HFC-245fa1030全氟化碳(PFCs)CF465007390C2F692009200六氟化硫(SF6)2390022800注:建议采用第二次评估报告数值,考虑到第四次评估报告值尚没有被《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属机构所接受。1275123附录三:市县(区)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报告格式及大纲为实现我省各市县(区)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可比性和规范性,统一按照如下大纲编制市县(区)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报告。一、总报告目录前言(主要交代市县(区)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背景。包括为什么编写市县(区)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写温室气体清单的意义,温室气体清单是如何编写的,包括资金来源、由谁组织、哪些单位和个人参与编写以及所用的时间等相关清单背景。)第一章温室气体清单综述(内容为市县(区)级温室气体清单综述,对整个市县(区)级温室气体清单的总体情况做最为简要的描述和分析)一、总量及构成(一)排放总量表1××年××市县(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吨CO2当量)CO2CH4N2OHFCsPFCsSF6合计温室气体排放量(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1276124CO2CH4N2OHFCsPFCsSF6合计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活动废弃物处理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温室气体排放量(二)构成分析表2××年××市县(区)温室气体排放构成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不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温室气体CO2当量(吨)比重(%)CO2当量(吨)比重(%)CO2CH4N2O含氟气体合计(三)总量构成表3××年××市县(区)温室气体清单汇总排放源与吸收汇种类CO2(吨)CH4(吨)N2O(吨)HFCs(吨当量)PFCs(吨当量)SF6(吨当量)GHG(吨当量)总排放量(净排放)√√√√√√√能源活动总计√√√√1.化石燃料燃烧小计√√√√能源工业√√√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交通运输√√√√服务业√√居民生活√√2.生物质燃烧√√√1277125排放源与吸收汇种类CO2(吨)CH4(吨)N2O(吨)HFCs(吨当量)PFCs(吨当量)SF6(吨当量)GHG(吨当量)3.油气系统逃逸√√工业生产过程总计√√√√√√1.水泥生产过程√√2.石灰生产过程√√3.钢铁生产过程√√4.镁生产过程√√5.电力设备生产过程√√6.半导体生产过程√√√√7.氢氟烃生产过程√8.其他生产过程√√√√√√√农业总计√√√1.稻田√√2.农用地√√3.动物肠道发酵√√4.动物粪便管理系统√√√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总计√√√√1.森林和其他木质生物质碳储量变化小计√√乔木林√√经济林√√竹林√√灌木林√√疏林、散生木和四旁树√√活立木消耗√√2.森林转化碳排放小计√√√√燃烧排放√√√√分解排放√√废弃物处理总计√√√√1.固体废弃物√√√2.废水√√√国际燃料舱√√国际航空√√国际航海√√调入(出)电力间接排放√√1278126二、CO2排放表4××年××市县(区)CO2排放和吸收情况排放源类型CO2(吨)不包括LUCF的排放构成(%)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废弃物处理不包括林业和土地利用变化合计100包括林业和土地利用变化合计—三、CH4排放表5××年××市县(区)CH4排放情况排放源类型CH4(吨)构成(%)能源活动农业活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废弃物处理合计四、N2O排放表6××年××市县(区)N2O排放情况排放源类型N2O(吨)构成(%)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活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废弃物处理合计五、含氟气体排放1279127表7××年××市县(区)含氟气体排放情况排放源类型含氟气体(吨CO2当量)构成(%)一氯二氟甲烷生产铝生产镁生产电力设备生产半导体生产氢氟烃生产其他生产过程合计六、电力调入调出CO2间接排放量核算表8电力调入调出CO2间接排放量排放源类型数量(万kWh)CO2(吨)电力净调入(+)电力净调出(-)第二章能源活动(包括该部门各排放源和吸收排放的各种温室气体量及温室气体排放结构)一、报告范围二、编制方法三、排放清单表9××年××市县(区)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清单CO2(吨)CH4(吨)N2O(吨)GHG(吨当量)能源活动总计√√√√1.化石燃料燃烧√√√√能源工业√√√1280128CO2(吨)CH4(吨)N2O(吨)GHG(吨当量)电力生产√√√油气开采√√固体燃料√√工业和建筑业√√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纺织√√造纸及纸制品√√其他√√建筑业√√交通运输√√√√服务业√√居民生活√√农业√√2.生物质燃烧(以能源利用为目的)√√√3.油气系统逃逸√√国际燃料舱√√国际航海√√调入(出)电力间接排放√√注:“√”表示需要报告的数据,保留两位小数。1281129第三章工业生产过程一、报告范围二、编制方法三、排放清单表10××年××市县(区)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清单部门CO2(t)HFCPFCSF6(kg)GHG(t当量)HFC-23(kg)HFC-32(kg)HFC-125(kg)HFC-134a(kg)HFC-143a(kg)HFC-152a(kg)HFC-227ea(kg)HFC-236fa(kg)HFC-245fa(kg)CF4(kg)C2F6(kg)水泥生产过程√√石灰生产过程√√钢铁生产过程√√镁生产过程√√电力设备生产过程√√半导体生产过程√√√√√氢氟烃生产过程√√√√√√√√√其他生产过程√√√√√√√√√√√√√√合计√√√√√√√√√√√√√√注:“√”表示需要报告的数据,保留两位小数。1282130第四章农业活动一、报告范围二、编制方法三、排放清单表11××年××市县(区)农业部门温室气体清单部门CH4(吨)N2O(吨)GHG(吨当量)稻田√√农用地√√动物肠道发酵√√动物粪便管理系统√√√总计√√√注:“√”表示需要报告的数据,保留两位小数。第五章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一、报告范围二、编制方法三、排放清单表12××年××市县(区)林业和土地利用变化温室气体清单部门碳(吨)CO2(吨)CH4(吨)N2O(吨)GHG(吨当量)森林和其他木质生物质碳储量变化√√√乔木林√√√经济林√√√竹林√√√灌木林√√√疏林、散生木和四旁树√√√1283131部门碳(吨)CO2(吨)CH4(吨)N2O(吨)GHG(吨当量)活立木消耗√√√森林转化碳排放√√√√√燃烧排放√√√√√分解排放√√√总计√√√√√注:“√”表示需要报告的数据,保留两位小数。用负值代表净吸收,正值代表净排放。第六章废弃物处理一、报告范围二、编制方法三、排放清单表13××年××市县(区)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清单部门类型CO2(吨)CH4(吨)N2O(吨)GHG(吨当量)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填埋处理小计√√管理√√√√未管理深的>5米√√浅的<5米√√未分类√√废弃物焚烧处理小计√√城市固体废弃物(化石成因)√√危险废弃物√√废水生活污水处理小计√√√入环境√√处理系统√√工业废水处理小计√√入环境√√处理系统√√总计√√√√注:标“√”表示需要报告的数据,保留两位小数。1284132二、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清单报告为实现不同市县(区)间的排放对比以及同一市县(区)不同年份的对比,统一按照如下大纲报告本市县(区)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目录前言(简要介绍本市县(区)能源生产、加工、运输、消费情况,以及电力调入调出等特殊排放源的情况,说明本次清单核算和报告的排放源类别和范围,指出各主要排放源的贡献大小及总的排放结果、相比过去年份的变化趋势等)第一章化石燃料燃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一、排放源界定(说明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排放源或部门分类)二、CO2排放量计算(一)清单编制方法(介绍本次清单编制所采用的方法、计算公式以及式中各项指标的意义)(二)活动水平数据(说明活动水平原始数据来源。如有对数据的二次处理过程,具体说明计算步骤、方法及所隐含的假设等)(三)排放因子数据(原则上采用排放因子推荐值,若采用本地化的排放因子,需说明具体计算过程或测试工作,并在附录给出所有的原始数据)(四)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部门法计算结果1285133(具体说明排放的计算结果,含实物量和折成CO2当量的数量)三、非CO2排放量计算(一)静止源(电站锅炉)N2O排放1、清单编制方法2、活动水平数据3、排放因子数据4、电站锅炉N2O排放结果(二)移动源CH4和N2O排放1、清单编制方法2、活动水平数据3、排放因子数据4、移动源CH4和N2O排放结果四、化石燃料燃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汇总五、不确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本次清单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定量分析不确定性的大小,说明本次清单编制为减少不确定性做了哪些工作,以及今后拟采取的减少不确定性的措施)第二章生物质燃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一、排放源界定二、清单编制方法三、活动水平数据四、排放因子数据五、生物质燃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1286134六、不确定性分析第三章油气系统CH4逃逸排放清单编制一、排放源界定二、清单编制方法三、活动水平数据四、排放因子数据五、油气系统CH4逃逸排放清单六、不确定性分析第四章煤炭开采和矿后活动逃逸排放一、排放源界定二、清单编制方法三、活动水平数据四、排放因子数据五、煤炭开采和矿后活动逃逸排放清单六、不确定性分析第五章电力调入调出CO2间接排放量核算一、排放源界定二、清单编制方法三、活动水平数据四、排放因子数据五、电力调入调出CO2间接排放核算清单六、不确定性分析第六章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汇总1287135(在排放总量及趋势方面与过去年份清单进行比较;分析能源活动总排放的气体构成,以及与过去年份清单的趋势比较;分析各部门/排放源类别对能源活动总排放的贡献,与过去年份的相应比较;分析能源活动清单的总体不确定性。统一按照表14所示的报告格式报告本市县(区)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其中电力调入调出间接排放不计入市县(区)级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总量中)表14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清单报告格式部门CO2(吨)CH4(吨)N2O(吨)GHG(吨当量)能源活动总计√√√√1.化石燃料燃烧√√√√能源工业√√√电力生产√√√油气开采√√固体燃料√√工业和建筑业√√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纺织√√造纸及纸制品√√其他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服务业√√居民生活√√农林牧渔业√√2.生物质燃烧(以能源利用为目的)√√√3.煤炭开采逃逸√√4.油气系统逃逸√√1288136部门CO2(吨)CH4(吨)N2O(吨)GHG(吨当量)国际燃料舱√√国际航海√√调入(出)电力间接排放√√注:“√”表示需要报告的数据,取两位小数。1289137三、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清单报告为实现不同市县(区)间的排放对比以及同一市县(区)不同年份的对比,统一按照如下大纲报告本市县(区)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目录第一章概述(简要介绍本地与清单相关的工业生产基本情况,各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分别为多少,各主要排放源所占的比例,给出总的排放结果。该市县(区)辖区内不涉及的工业生产过程需在此章节说明,并在后续章节无需编写不涉及的工业生产过程排放情况。)第二章水泥生产过程一、排放源界定二、清单编制方法三、活动水平数据(说明活动水平数据来源。如有估算过程,具体说明估算方法及计算所依据的数据来源。如有多方数据,须相互验证,并说明最后取值的依据)四、排放因子数据(说明是采用推荐的排放因子或本地化的排放因子,若采用本地化的排放因子,需简要说明具体计算过程或测试工作,并在附录给出所有的原始数据)五、水泥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具体说明排放的计算结果,含实物量和折成CO2当量的数量)六、不确定性分析(清单的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为减少清单的不确定性,今后拟采取的1290138具有可行性的措施)第三章石灰生产过程第四章钢铁生产过程第五章电石生产过程第六章己二酸生产过程第七章硝酸生产过程第八章一氯二氟甲烷生产过程第九章铝生产过程第十章镁生产过程第十一章电力设备生产过程第十二章半导体生产过程第十三章氢氟烃生产过程第十四章××年××市县(区)工业生产过程排放清单汇总(按表15的格式给出排放核算结果,提供12个行业折成CO2当量的排放量表,分析12个行业占工业生产过程的排放比重)1291139表15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清单报告格式部门CO2(t)HFCPFCSF6(kg)GHG(t当量)HFC-23(kg)HFC-32(kg)HFC-125(kg)HFC-134a(kg)HFC-143a(kg)HFC-152a(kg)HFC-227ea(kg)HFC-236fa(kg)HFC-245fa(kg)CF4(kg)C2F6(kg)水泥生产过程√√石灰生产过程√√钢铁生产过程√√镁生产过程√√电力设备生产过程√√半导体生产过程√√√√√HFC生产过程√√√√√√√√其他生产过程√√√√√√√√√√√√√√合计√√√√√√√√√√√√√√注:“√”表示需要报告的数据。1292140四、农业温室气体清单报告为实现不同市县(区)间的排放对比以及同一市县(区)不同年份的对比,统一按照如下大纲报告本市县(区)农业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目录第一章稻田CH4排放一、排放源界定二、清单编制方法三、活动水平数据四、排放因子数据五、稻田CH4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六、不确定性分析第二章农用地N2O排放一、排放源界定二、清单编制方法三、活动水平数据四、排放因子数据五、农用地N2O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六、不确定性分析第三章动物肠道发酵CH4排放一、排放源界定1293141二、清单编制方法三、活动水平数据四、排放因子数据五、动物肠道发酵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六、不确定性分析第四章动物粪便管理CH4和N2O排放一、排放源界定二、清单编制方法三、活动水平数据四、排放因子数据五、动物粪便管理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六、不确定性分析第五章××年农业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汇总(按照表16所给的报告格式汇报本地区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表16农业温室气体清单报告格式部门CH4(吨)N2O(吨)GHG(吨当量)稻田√--√农用地--√√动物肠道发酵√--√动物粪便管理系统√√√总计√√√注:标“√”表示需要报告的数据。1294142五、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温室气体清单报告为实现不同市县(区)间的排放对比以及同一市县(区)不同年份的对比,统一按照如下大纲报告本市县(区)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同时,清单报告必须列出有具体数据的计算公式,过程清晰。目录第一章概述(简要介绍本市县(区)森林资源概况和土地利用变化概况。)第二章森林和其他木质生物质生物量碳储量变化一、温室气体源/汇的界定二、温室气体源/汇估算方法三、活动水平数据的确定(说明活动水平数据来源和确定方法。如有计算过程,具体说明估算方法及计算所依据的数据来源)四、排放因子数据的确定(说明是采用推荐的排放因子或本地化的排放因子,若采用本地化的排放因子,需简要说明其来源,并在附录给出所有的原始数据)五、温室气体清单估算结果(具体说明排放的计算结果,含实物量和折成CO2当量的数量)六、不确定性分析(清单中森林和其他木质生物质生物量碳储量变化方面的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降低不确定性的方法)第三章森林转化温室气体排放1295143一、温室气体源/汇的界定二、温室气体源/汇估算方法三、活动水平数据的确定(说明活动水平数据来源和确定方法。如有计算过程,具体说明估算方法及计算所依据的数据来源)四、排放因子数据的确定(说明是采用推荐的排放因子或本地化的排放因子,若采用本地化的排放因子,需简要说明其来源,并在附录给出所有的原始数据)五、温室气体清单估算结果(具体说明排放的计算结果,含实物量和折成CO2当量的数量)六、不确定性分析(清单中森林转化碳排放方面的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降低不确定性的方法)第四章××年××市县(区)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温室气体清单汇总(按照表17给出核算结果,主要报告三种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排放量。其中,如果是净吸收,则在表中用负值表示;如果是净排放,则用正值表示。)表17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温室气体清单报告格式部门碳(吨)CO2(吨)CH4(吨)N2O(吨)GHG(吨当量)森林和其他木质生物质碳储量变化√√√乔木林√√√经济林√√√竹林√√√1296144部门碳(吨)CO2(吨)CH4(吨)N2O(吨)GHG(吨当量)灌木林√√√疏林、散生木和四旁树√√√活立木消耗√√√森林转化碳排放√√√√√燃烧排放√√√√√分解排放√√√总计√√√√√注:“√”表示需要报告的数据。用负值代表净吸收,正值代表净排放。1297145六、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清单报告为实现不同市县(区)间的排放对比以及同一市县(区)不同年份的对比,统一按照如下大纲报告本市县(区)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目录第一章概述(简要介绍本市县(区)废弃物处理情况,界定排放源及各排放源排放量,给出各主要排放源所占的比例及总的排放结果)第二章固体废弃物处理CH4排放一、排放源界定二、排放量估算方法三、活动水平数据(说明活动水平数据来源。如有计算过程,请具体说明估算方法、计算所依据的数据来源,以及详细的计算过程)四、排放因子(说明是采用推荐的排放因子或本地化的排放因子,若采用本地化的排放因子,需简要说明具体计算过程或测试工作,并在附录给出所有的原始数据)五、排放量计算(详细陈述计算过程,具体说明排放的计算结果,含实物量和折成CO2当量的数量)六、不确定性分析(清单的不确定性主要来源,降低不确定性的方法)第三章生活污水处理CH4排放1298146第四章工业废水处理CH4排放第五章废水处理N2O排放第六章废弃物焚烧处理CO2排放第七章XX年XX市县(区)废弃物处理排放清单汇总(按表18的格式给出排放核算结果,提供各排放源折成CO2当量的排放量表,分析各排放源占废弃物出来排放的比重)表18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清单报告格式部门类型CO2(吨)CH4(吨)N2O(吨)合计GHG(吨当量)所占百分比固体废弃物小计√√√固体废弃物填埋处理管理√√未管理深的>5米√浅的<5米√未分类√小计√√√废弃物焚烧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化石成因√危险废弃物√废水小计√√√生活污水处理入环境√√处理系统√小计√工业废水处理入环境√处理系统√合计√√√√√合计GHG(吨当量)√√√√所占百分比√√√√注:标“√”表示需要报告的数据。1299ICS13.020.10Z04SZDB/Z深圳市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SZDB/Z69-2018代替SZDB/Z69-2012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和报告指南Guidanceforquantificationandreportingoftheorganization’sgreenhousegasemissions2018-11-15发布2018-12-01实施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13001301SZDB/Z69-2018I目次前言................................................................................II引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组织的温室气体量化和报告总体思路...................................................35建立温室气体信息管理体系...........................................................66确定基准年及边界...................................................................67识别排放源.........................................................................78计算排放量.........................................................................79管理与改进数据质量.................................................................810编制温室气体清单和报告...........................................................10附录A(资料性附录)温室气体清单...................................................12附录B(资料性附录)温室气体报告框架...............................................17附录C(资料性附录)常见排放源.....................................................21附录D(资料性附录)常见排放源的活动数据来源.......................................22附录E(资料性附录)排放因子表.....................................................23参考文献............................................................................271302SZDB/Z69-2018II前言本文件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起草。本文件代替SZDB/Z69-2012《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和报告规范及指南》,与之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性变化如下:——修订了术语和定义;——强化了运行控制权法在判断组织边界时的重要地位;——强调识别源自生物质或生物质燃料燃烧的排放;——明确了数据质量管理相关材料的保存年限;——明确了组织温室气体量化的排除门槛;——剔除了深圳市行政区域内不具备的特殊行业的常见排放源识别示例;——增加了香港中华电力公司电力排放因子;——增加了水煤浆、蒸汽及生物质燃料燃烧排放因子的相关数值及计算方法。本文件由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深圳分中心、深圳赛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华测国际认证有限公司、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深圳有限公司、深圳万泰认证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力军、许立杰、林余、蒋婷、李莲、聂小兵、谭瑞琥、崔书海、刘鹏、唐云鹭、陈欢、朱冉、刘娥清、王媚、赵晋宇、张艺玮、吴薇群、陈秉楠、朱威达。1303SZDB/Z69-2018III引言0.1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基于市场机制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破解能源环境约束的重要举措。作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深圳市率先发布实施SZDB/Z69-2012《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和报告规范及指南》,于2013年顺利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国家层面自2013年起发布实施了系列行业核算指南,并于2017年12月19日正式启动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了更好地完善深圳市碳排放量化标准并对接国家碳排放报告方法,因而对SZDB/Z69-2012《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和报告规范及指南》进行修订,提升量化方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深圳市顺利过渡至国家统一碳市场奠定良好基础。0.2本文件以SZDB/Z69-2012《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和报告规范及指南》、ISO14064-1:2006《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与报告的规范及指南》、《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核算与报告准则》、GB/T32150-2015《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以及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发布的行业指南为基础,结合深圳实际情况,规定了组织温室气体量化和报告的原则与要求,确保量化和报告的科学性、一致性和准确性,为碳排放权交易及减排行动提供足够的信息支持。本文件为深圳市行政区域内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管控范围的单位进行温室气体量化和报告的依据。0.3为了指导第三方核查机构对组织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公正、客观地评价,同步修订了SZDB/Z70-2012《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核查规范及指南》。13041305SZDB/Z69-20181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和报告指南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组织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和报告的原则和要求,并提供了具体的温室气体量化和报告方法。本文件适用对象为深圳市行政区域内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管控单位,也适用于其他自愿量化和报告温室气体排放的组织。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2150-2015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ISO14064-1:2006温室气体第1部分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与报告的规范及指南(Greenhousegases-Part1:Specificationwithguidanceattheorganizationlevelforquantificationandreportingofgreenhousegasemissionsandremovals)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核算和报告准则(GHGProtocol:ACorporateAccountingandReportingStandard)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组织organization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及社会组织等。[改写ISO14064-1:2006,定义2.22]3.2设施facility属于某一地理边界、组织单元或生产过程中的,移动的或固定的一个装置、一组装置或一系列生产过程。[GB/T32150-2015,术语和定义3.3]3.3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成分。注1:一般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和六氟化硫(SF6)等。注2:本文件仅量化二氧化碳(CO2)。1306SZDB/Z69-20182[GB/T32150-2015,术语和定义3.1]3.4温室气体源greenhousegassource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的物理单元或过程。[ISO14064-1:2006,定义2.2]3.5温室气体排放greenhousegasemission在特定时段内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总量(以质量单位计算)。[ISO14064-1:2006,定义2.5]3.6温室气体排放因子greenhousegasemissionfactor表征单位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系数。[GB/T32150-2015,术语和定义3.13]3.7直接温室气体排放directgreenhousegasemission组织拥有或控制的温室气体源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ISO14064-1:2006,定义2.8]3.8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energyindirectgreenhousegasemission组织所消耗的外购电力、热、冷或蒸汽的生产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改写ISO14064-1:2006,定义2.9]3.9过程排放processemission在生产、废弃物处理处置等过程中除燃料燃烧之外的物理或化学变化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GB/T32150-2015,术语和定义3.8]3.10活动数据greenhousegasactivitydata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表征值。注:如各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原材料的使用量、购入的电量、购入的热量等。[GB/T32150-2015,术语和定义3.12]3.11温室气体信息管理体系greenhousegas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用来建立、管理和保持温室气体信息的方针、过程和程序。[改写ISO14064-1:2006,定义2.13]3.12温室气体清单greenhousegasinventory组织拥有或控制的温室气体源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汇总的文件。[改写GB/T32150-2015,术语和定义3.11]3.13温室气体报告greenhousegasreport用来向目标用户提供的有关组织温室气体信息的文件。[改写ISO14064-1:2006,定义2.17]3.141307SZDB/Z69-20183全球增温潜势globalwarmingpotential(GWP)将单位质量的某种温室气体在给定时间段内辐射强度的影响与等量二氧化碳辐射强度的影响相关联的系数。[ISO14064-1:2006,定义2.18]3.15二氧化碳当量carbondioxideequivalent(CO2e)在辐射强度上与某种温室气体质量相当的二氧化碳的量。注: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当量等于给定温室气体的质量乘以它的全球增温潜势。[GB/T32150-2015,术语和定义3.16]3.16碳氧化率carbonoxidationrate燃料中的碳在燃烧过程中被完全氧化的百分比。[GB/T32150-2015,术语和定义3.14]3.17基准年baseyear用来将不同时期的温室气体排放,或其他温室气体相关信息进行参照比较的特定历史时段。注:基准年排放的量化可以基于一个特定时期(例如一年)内的值,也可以基于若干个时期(例如若干个年份)的平均值。[改写ISO14064-1:2006,定义2.20]3.18重要限度significancethreshold用于界定重要结构变化的定性或定量标准。注:多数情况下,“重要限度”取决于采用的信息、组织的特点及结构变化的特征。[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核算和报告准则,附录:术语表]3.19排除门槛exclusionthreshold用于界定不予量化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定性或定量的要求。4组织的温室气体量化和报告总体思路4.1原则4.1.1概述为了确保组织对其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化和报告基于相同的思路和方法,组织应遵循以下原则:4.1.2相关性选择适应目标用户需求的温室气体源、数据和方法。4.1.3完整性包括所有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4.1.4一致性能够对有关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进行有意义的比较。1308SZDB/Z69-201844.1.5准确性尽可能减少偏差。4.1.6透明性发布充分适用的温室气体信息,使目标用户能够在合理的置信度内做出决策。注:如果此条款与政府相关政策相违背,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例如政府如果为温室气体排放信息设定保密级别,应按规定进行保密。对于组织来说,一些资料涉及机密或知识产权,这些信息和数据也是应该受到保护不予公开的。4.2流程组织的温室气体量化和报告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1309SZDB/Z69-20185图1组织的温室气体量化和报告工作流程数据质量管理[9.1]数据质量分析[9.2]数据质量改进[9.3]建立体系及设定边界基准年[6.2]组织边界[6.3]运行边界[6.4]确定职责权限[5.1]人员培训[5.2]建立管理程序[5.3]建立温室气体信息管理体系[5]确定基准年及边界[6]量化温室气体排放识别排放源[7]选择量化方法[8.1]收集活动数据[8.2]计算排放量[8.4]汇总排放量[8.5]管理与改进数据质量[9]数据管理编制温室气体清单和报告[10]确定排放因子[8.3]1310SZDB/Z69-201865建立温室气体信息管理体系5.1确定职责和权限应确定温室气体量化和报告的内部机构、岗位和人员,以及相应的职责和权限,并体现在温室气体信息管理程序文件中。职责和权限的描述应清晰明确,避免权责不清。5.2人员培训应对参与温室气体量化和报告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包括首次工作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在后续年份开展的持续性培训。5.3建立温室气体信息管理程序应建立温室气体信息管理程序文件,文件至少包括下列内容:a)文件和记录管理程序应建立和保持用于文件和记录的保管程序。应保存和维护用于温室气体清单设计、编制和保持的文档,以便核查。该文档无论是纸质的、电子的还是其他格式的,均应按照文件和记录管理程序的要求进行管理。b)温室气体量化和报告程序应包括组织边界、运行边界、基准年的设定、排放源的识别和排放量的计算等。c)数据质量管理程序应对数据准确性与完整性进行常规检查,定期进行评价,寻求改进数据质量的机会。6确定基准年及边界6.1概述应设定基准年,并确定组织边界和运行边界。6.2设定基准年应规定温室气体排放的基准年,以便提供参照或满足目标用户的预定用途。选择和设定基准年时,组织应:a)使用有代表性的温室气体活动数据(一般可以是典型年的数据、多年平均值或移动平均值),对基准年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量化;b)选择具有可核查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基准年;c)对基准年的选择做出解释;d)如果出现基准年改变的情形,应对其中的任何改变做出解释。注1:“典型年”是指组织温室气体活动数据收集完整、量化数据质量高、生产及设备稳定的年份。注2:“移动平均值”指每次温室气体量化和报告时,总以距离最近的多个连续年份的平均排放量作为基准,以消除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异常波动,使温室气体排放量能进行有意义的比较。6.3组织边界应以独立法人为原则,采用运行控制权法确定组织拥有或控制的生产系统边界。生产系统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及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生产系统,其中辅助生产系统包括动力、供电、供水、化验、机修、库房、运输等,附属生产系统包括职工食堂、车间浴室、保健站等。1311SZDB/Z69-20187注:附属生产系统原则上不包含职工宿舍在内。6.4运行边界应确定组织拥有或控制的业务的直接与间接温室气体排放的边界,并形成文件。如果运行边界发生变化,应做出解释。组织的运行边界可分为下列2个类别:a)范围1:直接温室气体排放。组织拥有或控制的排放源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这部分温室气体排放应予以量化。注:组织应对源自生物质或生物质燃料燃烧产生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予以单独量化和报告,结果不应计入范围1。b)范围2: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组织消耗的外部输入的电力、热、冷或蒸汽生产所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这部分温室气体排放并非发生在组织边界内部,但应予以量化。注:组织应对源自生物质或生物质燃料燃烧产生的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予以单独量化和报告,结果不应计入范围2。7识别排放源应识别范围1、范围2的温室气体源,并形成文件。按下列方案对范围1进行分类:a)固定燃烧排放:制造电力、热、冷、蒸汽或其他能源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b)移动燃烧排放:组织拥有或控制的原料、产品、固体废弃物与员工通勤等运输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c)过程排放:生产过程中由于生物、物理或化学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d)逸散排放:有意或无意的排放。范围2包括外购电力、热、冷和蒸汽等。附录C给出了常见行业的排放源识别,组织应识别范围1和范围2内所有的排放源。应将排放源识别工作的过程与结果形成文件,应填写表A.1《排放源识别表》。8计算排放量8.1选择量化方法应选择和使用能得出准确、一致、可再现的结果的量化方法。应对量化方法的选择加以说明,并对先前使用的量化方法中的任何变化做出解释。常见的量化方法包括以下2种:a)排放因子法温室气体排放量=温室气体活动数据×排放因子×GWP·····················(1);注: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GWP值为1。b)物料平衡法一些化学反应等过程中涉及物质质量与能量的产生、消耗及转化,可以利用物料平衡的方法来计算某些排放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8.2收集活动数据1312SZDB/Z69-20188应选择和收集与选定的量化方法要求相一致的温室气体活动数据。温室气体活动数据分为下列3类,数据质量依次递减,应优先选择质量较高的活动数据:a)连续测量数据:仪器不间断测量的活动数据;b)间歇测量数据:仪器间歇工作测量的活动数据;c)推估数据:非仪器测量的、根据一定方法推估的活动数据。附录D给出了一些常见的排放源的活动数据来源。应将包含上述各文件在内的证据材料予以保存,填写表A.2《活动数据收集表》。8.3确定排放因子应考虑所选排放因子在计算期内的时效性,确保其满足相关性、一致性、准确性的原则。应对温室气体排放因子的确定或变化做出解释,并形成文件。排放因子按照数据质量依次递减的顺序分为下列6类,应优先选择数据质量较高的排放因子:a)测量/物料平衡法获得的排放因子:包括两类,一是根据经过计量检定、校准的仪器测量获得的数据;二是依据物料平衡法获得的因子,例如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与质量守恒推估的因子;b)相同工艺/设备的经验系数获得的排放因子:由相同的工艺或者设备根据相关经验和证据获得的因子;c)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排放因子:由设备的制造厂商提供的与温室气体排放输出相关的系数计算所得的排放因子;d)区域排放因子:特定的地区或区域的排放因子;e)国家排放因子:特定国家或国家区域内的排放因子;f)国际排放因子:国际通用的排放因子。应将相关的工作形成文件,填写表A.3《排放因子选择表》。常见的排放因子参见附录E。注:排放因子可以来源于公认的可靠资料,如来自于《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等公布的排放因子。8.4计算排放量应根据所选定的量化方法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计算,相关结果应以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表示,应填写表A.4《排放量计算表》。对某些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化在技术上不可行、量化成本高而收效不明显,且量化结果低于排除门槛的直接或间接的温室气体源可排除。对于在量化中所排除的温室气体源,应说明排除的理由。注:组织温室气体量化的排除门槛设定为0.5%,即所有被排除的排放源的排放量之和不得超过受核查方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0.5%。8.5汇总排放量应将源层次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汇总到组织层次并形成文件,填写表A.5《温室气体排放汇总表》。9管理与改进数据质量9.1数据质量管理组织应规划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质量管理活动,用于指导排放数据产生、记录、传递、汇报和报告工作的执行。1313SZDB/Z69-20189图2数据质量管理典型的数据质量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为了保证效率和完整性,组织应将相关方案整合到其已有的管理体系,并按照表1中的措施开展数据质量管理工作。表1数据质量管理方案数据收集、输入与处理检查核对输入数据样本的正确性;对于数据完整性的确定;确保对电子文档实施适当的版本控制规程。活动数据检查确保活动数据统计的完整性;核对活动数据计算的正确性;不同统计方法对活动数据的交叉检验。排放因子检查核对排放因子的单位及转换;确认排放因子的合理性;核对转换系数;确认系数转换过程的正确性;确保排放因子的时效性。排放量计算过程检查量化方法是否正确;与历年数据的比较。表格数据处理步骤检查核对是否对工作表的输入数据和计算获得的数据做了明确的区分;手工或电子的方式核对具有代表性的计算样本;核对所有排放源类别、业务单元等的数据汇总;核对输入和计算在时间序列上的一致性;同类排放源不同部门的交叉比较。组织应开展数据质量内部核查工作,对系统和数据进行核查,保证数据准确性和质量管理执行的有效性。9.2数据质量分析应对温室气体量化和报告过程中的数据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应根据表2分别对活动数据、排放因子数据的数据质量等级进行评分。排放量计算过程检查排放因子检查数据收集、输入与处理检查活动数据检查方法数据记录表格数据处理步骤检查制定数据质量管理方案1314SZDB/Z69-201810表2数据质量评分表数据种类数据质量等级评分活动数据评分631类别连续测量数据间歇测量数据推估数据排放因子评分654321类别测量/物料平衡法所得的排放因子相同工艺/设备的经验系数所得的排放因子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排放因子区域排放因子国家排放因子国际排放因子对各排放源的数据按表2的内容进行评分后,用如下公式计算温室气体数据质量总评分:温室气体数据质量总评分=∑(源i活动数据评分值×源i排放因子评分值×源i排放量÷组织总排放量)······································(2)其中,源i为组织第i个排放源。数据质量等级分为L1~L6六个等级(见表3),数据质量依次递减。按照表3获得温室气体清单的质量等级,定性描述组织编制的温室气体清单的质量。组织应将此过程形成文件。表3温室气体清单质量等级表数据质量等级(L)数据质量总评分(S)数值范围L131-36L225-30L319-24L413-18L57-12L61-69.3数据质量改进应选择数据质量等级(参见8.2和8.3)较高的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并不断提升数据质量。对于数据质量的改进应形成相关文件。应开展内部审核,公正客观地评审所报告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10编制温室气体清单和报告10.1编制温室气体清单温室气体清单应按照组织层次形成下列文件:a)排放源识别表;b)活动数据收集表;c)排放因子选择表;d)排放量计算表;e)温室气体排放汇总表。以上文件的编制参见附录A《温室气体清单》。1315SZDB/Z69-20181110.2编制温室气体报告温室气体报告应包括:a)责任人;b)报告所覆盖的时间段;c)所选择的基准年的温室气体清单(当组织边界、运行边界或温室气体量化方法发生变更,并达到预先设定的重要限度时,应重新编制基准年温室气体清单);d)对基准年或其他温室气体数据的任何变更或重新计算做出解释;e)对组织边界和运行边界的描述;f)阐明量化方法的选择,或指明有关的参考资料;g)对先前使用的量化方法中的任何变化做出解释;h)所采用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的文件或参考资料;i)对任何温室气体源的排除做出解释;j)对源自生物质或生物质燃料燃烧的排放进行识别;k)温室气体排放以吨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进行量化。温室气体报告的编写参见附录B《温室气体报告框架》。1316SZDB/Z69-201812AA附录A(资料性附录)温室气体清单表A.1排放源识别表类别序号排放源设施/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备注范围1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固定燃烧排放移动燃烧排放过程排放逸散排放范围2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外购电力外购热外购冷外购蒸汽1317SZDB/Z69-201813表A.2活动数据收集表基本信息活动数据备注序号排放源设施/活动排放源类别活动数据值活动数据单位1活动数据类别2活动数据评分2证据类型3证据保存部门说明:1活动数据单位:活动数据单位的填写与附录E排放因子的单位相关联,例如外购电力排放因子单位为tCO2/MWh,则外购电力单位采用MWh。2活动数据类别:指活动数据的来源;活动数据评分:活动数据类别对应不同的活动数据评分。活动数据类别及相应的评分请参见下表:活动数据类别活动数据评分1.连续测量62.间歇测量33.推估13证据类型:指活动数据佐证资料种类及留存形式,例如:购油发票-纸质/电子档、电费发票-纸质/电子档、抄表记录-纸质/电子档、采购记录-纸质/电子档等。1318SZDB/Z69-201814表A.3排放因子选择表基本信息排放因子备注序号排放源设施/活动排放源类别单位热值含碳量1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热值1热值单位碳氧化率1排放因子值1排放因子单位排放因子类别2排放因子评分2说明:1:单位热值含碳量、热值、碳氧化率和排放因子值可参考附录E,如果数据为其他来源,请在备注中写明出处。2:排放因子类别:指排放因子的来源;排放因子评分:排放因子类别对应不同的排放因子评分。排放因子类别及相应的排放因子评分请参见下表:排放因子类别排放因子评分1.测量/物料平衡法所得排放因子62.相同工艺/设备的经验系数所得排放因子53.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排放因子44.区域排放因子35.国家排放因子26.国际排放因子11319SZDB/Z69-201815表A.4排放量计算表基本信息活动数据排放因子GWP排放量(tCO2e)占总排量百分比排放量数据评分备注序号排放源设施/活动排放源类别活动数据值活动数据单位排放因子值排放因子单位排放总量数据总评分说明:排放量数据评分请参见9.2。1320SZDB/Z69-201816表A.5温室气体排放汇总表(1)温室气体排放范围及排放量B(1)各类排放源排放量及比例C(1)各类排放源排放量及比例D(1)各类排放源排放量及比例范围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总计排放量(tCO2e)占总排放量百分比(2)温室气体排放源类别及排放量各类排放源排放量及比例固定燃烧排放移动燃烧排放过程排放逸散排放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排放量(tCO2e)占总排放量百分比(3)温室气体排放源排除的说明温室气体源排除理由源自生物质或生物质燃料燃烧的排放(可选)序号范围排放源设施/活动温室气体排放量(tCO2e/年)1321SZDB/Z69-201817BE附录B(资料性附录)温室气体报告框架报告编号:XXXX公司温室气体量化报告报告年度:编写单位:(公章)编写人:责任人:报告日期:1322SZDB/Z69-201818第一章组织概况1.1基本信息包括名称、地点、产品、规模等。1.2组织架构及平面示意图1.3温室气体管理小组架构及职责温室气体管理小组工作人员及职责。第二章基准年2.1基准年的选定2.2基准年排放情况(如有)若本报告非基准年的报告,请描述基准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2.3基准年的重新计算(如有)当排放源的所有权/控制权发生转移,或运行边界发生变化,或计算方法发生改变,并超过设定的重要限度时,基准年应随之调整。第三章组织边界及运行边界3.1组织边界描述组织边界。如果组织边界有变动,需详细描述。3.2运行边界填写排放源识别表。第四章温室气体计算说明4.1量化方法及排放因子说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计算主要依据排放因子法计算,最终结果须以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为单位。其中,各排放源排放量计算说明如下:排放源类别计算方法是否使用(请勾选)排放因子来源固定燃烧排放源柴油CO2排放量=柴油使用量排放因子GWP值□指南附录□其它汽油CO2排放量=汽油使用量排放因子GWP值□指南附录□其它天然气CO2排放量=天然气使用量排放因子GWP值□指南附录□其它乙炔CO2排放量=乙炔使用量排放因子GWP值□指南附录□其它其它:(请写明)□指南附录□其它移动燃烧排放源柴油CO2排放量=柴油使用量排放因子GWP值□指南附录□其它汽油CO2排放量=汽油使用量排放因子GWP值□指南附录□其它天然气CO2排放量=天然气使用量排放因子GWP值□指南附录□其它其它:(请写明)□指南附录□其它1323SZDB/Z69-201819排放源类别计算方法是否使用(请勾选)排放因子来源过程排放源(如有,请具体写明)□指南附录□其它逸散排放源(如有,请具体写明)□指南附录□其它能源间接排放源外购电力CO2排放量=外购电力量排放因子GWP值□指南附录□其它外购蒸汽CO2排放量=外购蒸汽量排放因子GWP值□指南附录□其它外购热CO2排放量=外购热量排放因子GWP值□指南附录□其它外购冷CO2排放量=外购冷量排放因子GWP值□指南附录□其它其它:(请写明)□指南附录□其它注1:若未使用上述表格的计算方法,组织应另行描述计算的详细过程。注2:若存在源自生物质或生物质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组织应提供相关证据。4.2数据质量管理凡能证明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的佐证资料都应调查收集,以确保数据的可信度,并将相关材料保留在权责单位内,以作为后续查核追踪的依据。保存年限为10年。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质量管理内容管理确认数据收集、输入及处理核对输入数据样本的错误□是□否确定数据的完整性□是□否确保对电子文档实施适当的版本控制□是□否活动数据的获得确保活动数据统计的完整性□是□否核对活动数据计算的正确性□是□否不同统计方法对活动数据的交叉检验□是□否排放因子的选取核对排放因子的单位及转换□是□否确认排放因子的合理性□是□否核对转换系数□是□否确认系数转换过程的正确性□是□否确保排放因子的时效性□是□否排放量的计算过程核对量化方法□是□否与历年数据的比较□是□否核对工作表中的数据核对是否对工作表的输入数据和计算获得的数据做了明确的区分□是□否1324SZDB/Z69-2018204.3排放源的排除说明组织温室气体量化的排除门槛设定为0.5%,即所有被排除的排放源的排放量之和不得超过受核查方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0.5%。对排除量化的排放源做出说明。4.4量化方法变更说明(如有)若量化方法发生改变,需加以说明。4.5关于源自生物质或生物质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若存在源自生物质或生物质燃料燃烧的排放,需加以说明。第五章温室气体排放量列出温室气体排放汇总表。应对源自生物质或生物质燃料燃烧的排放进行量化,但排放量不计入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第六章其它说明说明本报告内容符合深圳市组织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化和报告指南的要求,以及组织针对报告的其它说明,例如描述组织在减排方面的活动。处理步骤手工或电子的方式核对具有代表性的计算样本,如电力排放的计算□是□否核对所有排放源类别、业务单元等的数据汇总□是□否核对输入和计算在时间序列上的一致性□是□否同类排放源不同部门的交叉比较□是□否1325SZDB/Z69-201821附录C(资料性附录)常见排放源表C常见排放源识别示例行业范围1排放源/设施范围2排放源/设施一般行业·固定燃烧(固定用能设备化石燃料的燃烧)·移动燃烧(运输作业设备燃料的燃烧)·生物质燃料燃烧·外购电力、热、冷、蒸汽等特殊行业a·过程排放(啤酒生产过程中生物发酵)·逸散排放(碳酸饮料生产过程的泄露b)·外购电力、热、冷、蒸汽等a特殊行业仅列出特有的排放源/设施,组织识别时应包括一般行业中列出的常见排放源/活动。b组织应仅考虑来源为工业生产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空气分离法及生物发酵法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予以单独量化和报告。1326SZDB/Z69-201822CF附录D(资料性附录)常见排放源的活动数据来源常见排放源的活动数据的来源主要有(按排放源划分,不限于此):a)固定燃烧排放:燃料的消耗量,例如:天然气的使用量可以通过供货单、发票与台账等途径查询;b)移动燃烧排放:燃料的消耗量、车辆的行驶里程数,例如:车辆汽油、柴油的使用量可以通过加油卡记录、发票、结算单、组织内部记录等途径获得;c)过程排放:原材料的采购量等,可以通过组织内部记录获得;d)逸散排放:原材料的采购量等,例如:灌装CO2的逸散量可以通过供货单、发票或台账与相应的逸散系数进行计算获得;e)外购电力、热、冷或蒸汽:电力、热、冷或蒸汽的消耗量,可通过供应商提供的缴费单据、发票或组织内部抄表记录等途径获得。1327SZDB/Z69-201823D附录E(资料性附录)排放因子表表E.1外购电力排放因子电力排放因子a(tCO2/MWh)2011年南方电网电力排放因子0.9489香港中华电力公司电力排放因子0.59注:如政府部门对电力排放因子有特殊要求,则采用政府部门所规定的排放因子。a数据分别来源于2011年《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南方区域电网EFOM、香港中电《2011可持续发展报告》。表E.2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因子A.固定燃烧源燃料名称单位热值含碳量a(tC/TJ)碳氧化率b(%)热值c排放因子d密度(kg/m3)数值单位数值单位原煤无烟煤27.4e9420908kJ/kg1.97tCO2/t燃料烟煤26.1e9320908kJ/kg1.86tCO2/t燃料褐煤28.0e9620908kJ/kg2.06tCO2/t燃料洗精煤25.41100g26344kJ/kg2.45tCO2/t燃料其他洗煤洗中煤25.41100g8363kJ/kg0.78tCO2/t燃料煤泥25.41100g12545kJ/kg1.17tCO2/t燃料焦炭29.429328435kJ/kg2.85tCO2/t燃料原油20.089841816kJ/kg3.02tCO2/t燃料燃料油21.109841816kJ/kg3.17tCO2/t燃料汽油18.909843070kJ/kg2.92tCO2/t燃料775i一般煤油19.609843070kJ/kg3.03tCO2/t燃料840j柴油20.209842652kJ/kg3.10tCO2/t燃料845k液化天然气15.329846900hkJ/kg2.58tCO2/t燃料1328SZDB/Z69-201824燃料名称单位热值含碳量a(tC/TJ)碳氧化率b(%)热值c排放因子d密度(kg/m3)数值单位数值单位液化石油气17.209850179kJ/kg3.10tCO2/t燃料炼厂干气18.209946055kJ/kg3.04tCO2/t燃料乙烷18.7f9848800hkJ/kg3.28tCO2/t燃料其他石油制品沥青22e9841200hkJ/kg3.26tCO2/t燃料润滑油20e9842300hkJ/kg3.04tCO2/t燃料石油焦27.5e9841900hkJ/kg4.14tCO2/t燃料天然气15.329938931kJ/m30.0022tCO2/m3燃料焦炉煤气13.589917981kJ/m30.00089tCO2/m3燃料高炉煤气12.20993763kJ/m30.00017tCO2/m3燃料其他煤气发生炉煤气12.20995227kJ/m30.00023tCO2/m3燃料重油催化裂解煤气12.209919235kJ/m30.00085tCO2/m3燃料重油热裂解煤气12.209935544kJ/m30.0016tCO2/m3燃料焦炭制气12.209916308kJ/m30.00072tCO2/m3燃料压力水化煤气12.209915054kJ/m30.00067tCO2/m3燃料水煤气12.209910454kJ/m30.00046tCO2/m3燃料a单位热值含碳量数据来源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表1.5,部分取表1.7;b碳氧化率是指各种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被氧化的碳的比率,表征燃料的燃烧充分性。碳氧化率数据来源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表1.7,表中未涵盖的能源种类,按照《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中的叙述:气体燃料碳氧化率99%,液体燃料碳氧化率98%;c热值数据来源于GB/T2589-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附录A各种能源折标煤参考系数表中的平均低位发热量,以区间段给出的取其最高值;d排放因子计算方法为:排放因子=单位热值含碳量×碳氧化率×热值×44/12;e取《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表1.7;f《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表1.5和表1.7中均没有该燃料的含碳量,取IPCC第2卷表1.3《碳含量的缺省值》的上限值;g《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表1.7中没有该燃料的碳氧化率数据,取缺省值100%;hGB/T2589-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中没有该燃料的热值数据,按IPCC第2卷表1.2《缺省净发热值(NCVs)和95%置信区间的下限和上限》的上限值,并经过单位换算;i汽油密度来源于GB17930-2016《车用汽油》;g煤油密度来源于GB253-2008《煤油》;k柴油密度来源于GB19147-2016《车用柴油》。1329SZDB/Z69-201825B.移动燃烧源化石燃料品种单位热值含碳量a(tC/TJ)碳氧化率b(%)热值c排放因子d密度(kg/m3)数值单位数值单位道路运输汽油18.909843070kJ/kg2.92tCO2/t燃料775g喷气煤油19.509843070kJ/kg3.02tCO2/t燃料840h柴油20.209842652kJ/kg3.10tCO2/t燃料845i液化石油气17.209850179kJ/kg3.10tCO2/t燃料液化天然气15.9e9846900fkJ/kg2.68tCO2/t燃料非道路运输汽油18.909843070kJ/kg2.92tCO2/t燃料775g柴油20.209842652kJ/kg3.10tCO2/t燃料845ia单位热值含碳量数据来源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表1.5;b碳氧化率来源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表1.7;c热值数据来源于GB/T2589-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附录A各种能源折标煤参考系数表中的平均低位发热量以区间段给出的取其最高值;d排放因子计算方法为:排放因子=单位热值含碳量×碳氧化率×热值×44/12;e根据《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第2卷表3.2.1《道路运输缺省CO2排放因子和不确定性范围》中液化天然气的排放因子的上限值58300,根据公式IPCC排放因子=单位热值含碳量×碳氧化率(100%)×44/12,确定作为移动燃烧源的液化天然气单位热值含碳量数据;fGB/T2589-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中没有该燃料的热值数据,按IPCC第2卷表1.2《缺省净发热值(NCVs)和95%置信区间的下限和上限》的上限值,并经过单位换算;g汽油密度来源于GB17930-2016《车用汽油》;h煤油密度来源于GB253-2008《煤油》;i柴油密度来源于GB19147-2016《车用柴油》。表E.3水煤浆排放因子燃料名称单位热值含碳量a(tC/TJ)碳氧化率b(%)热值c排放因子d数值单位数值单位水煤浆公式计算10019000kJ/kg公式计算tCO2/m3燃料a水煤浆单位热值含碳量=原料煤单位热值含碳量×水煤浆煤浓度×(原料煤热值/水煤浆热值),水煤浆的煤浓度来源于GB18855-2008《水煤浆的技术条件》;b水煤浆碳氧化率按保守性原则取100%;c水煤浆热值来源于GB18855-2008《水煤浆的技术条件》;d排放因子计算方法为:排放因子=单位热值含碳量×碳氧化率×热值×44/12。1330SZDB/Z69-201826表E.4蒸汽排放因子以煤作为生产蒸汽的能源为例,可按如下方法计算蒸汽排放因子:=煤排放因子蒸汽热值蒸汽的排放因子煤热值转换效率…………(E.1)注:柴油或天然气等作为能源生产的蒸汽的排放因子,可参考以上方法进行计算。表E.5生物质燃料燃烧排放因子燃料名称单位热值含碳量a(tC/TJ)碳氧化率b(%)热值(kJ/kg)排放因子(tCO2/t)木材/废木材36.010016726c2.21其他固体生物量32.010023000d2.70a含碳量数据来源于《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第2卷表2.3,经过换算得到;b《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表1.7中无该燃料的碳氧化率数据,取缺省值100%;c“木材/废木材”热值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6年)》附录;d“其他固体生物量”热值数据来源于《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第2卷表1.2,经过单位转换得到。1331SZDB/Z69-201827参考文献[1]ISO14064-3:2006温室气体第3部分:温室气体声明审定与核查的规范及指南[2]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06[3]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1332133313341335133613371338133913401341134213431344134513461347134813491350135113521353135413551356135713581359136013611362136313641365136613671368136913701371137213731374137513761377137813791380138113821383138413851386138713881389139013911392139313941395139613971398139914001401140214031404140514061407140814091410141114121413141414151416141714181419142014211422142314241425142614271428142914301431143214331434143514361437143814391440144114421443144414451446144714481449145014511452145314541455145614571458145914601461146214631464146514661467146814691470147114721473147414751476147714781479148014811482148314841485148614871488148914901491149214931494149514961497149814991500150115021503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量化和报告指南(试行)15041505目录1.目的………………………………………………………………………………………12.范围………………………………………………………………………………………13.术语和定义………………………………………………………………………………14.原则………………………………………………………………………………………25.边界………………………………………………………………………………………26.监测………………………………………………………………………………………27.量化………………………………………………………………………………………48.报告………………………………………………………………………………………69.数据品质分析……………………………………………………………………………610.信息保存…………………………………………………………………………………711.生物质的使用……………………………………………………………………………712.清单和报告的质量管理…………………………………………………………………7附件1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8附件2电力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指南…………………………………………………15附件3玻璃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指南………………………………………………………19附件4电解铝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指南……………………………………………………23附件5电石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指南………………………………………………………27附件6造纸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指南………………………………………………………321506附件7汽车制造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指南…………………………………………………37附件8钢铁制造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指南…………………………………………………41附件9铁合金生产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指南………………………………………………46附件10合成氨相关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指南………………………51附件11水泥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指南………………………………………………………56附件12石油加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指南…………………………………………………62附录1监测计划模板……………………………………………………………………70附录2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模板…………………………………………………………7515071.目的本文件规定了在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下,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量化与报告的原则和方法。本文件用于指导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的企业和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报告制度的企业监测、量化和报告温室气体排放,以及管理相关数据和活动。2.范围本文件适用于在湖北省内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企业,并提供了典型行业/产品温室气体排放监测、量化与报告要求,详见附件1——附件12。3.术语和定义3.1温室气体(GHG)本文件中仅指二氧化碳。3.2排放源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的物理单元或过程。3.3直接温室气体排放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排放源的温室气体排放。3.4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企业所消耗的外购电力的生产而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3.5燃烧排放燃料与氧气在放热反应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3.6工艺过程排放除能源燃烧排放以外的由生产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3.7监测方法企业所使用的用于确定排放量的全部方法。3.8监测计划监测某一个/组排放源的一套具体、完整且易懂的监测方法文件,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以及质量控制系统。3.9微量排放源每年总排放低于1000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源,且不超过企业年度总排放量的2%。3.10主要排放源除“微量排放源”以外的其他排放源。115083.11生物质来源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非化石可降解有机物,包括农业、林业以及相关产业的产品、副产品、废弃物;工业和市政垃圾中可降解的非化石有机成分;从可降解的非化石有机材料中分解出来的气体和液体。3.12源流在消耗或生产过程中可以产生温室气体排放的燃料、原料或产品。4.原则为确保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量化与报告的准确有效,应坚持以下原则:1)完整性:组织边界内与排放源和源流相关的数据必须完整。2)一致性:所使用的监测方法、量化方法和数据始终一致,以便能够进行有意义的比较。3)透明性:所有活动水平数据、排放因子、氧化因子和转换因子等数据资料,其采集、编制、计算和记录过程应保持透明,从而使数据可获得、可追溯、可核查。4)真实性:企业应识别和减少不确定性因素,使量化的排放结果接近真实排放量。5)准确性:数据必须准确,确保排放量的计算和监测能够实现最高可达到的准确度。5.边界5.1组织边界本文件只考虑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和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报告制度的企业。5.2运行边界监测、量化与报告的范围覆盖企业组织边界在湖北省行政区域内进行生产活动的所有与燃料燃烧和工艺过程有关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包括固定设施燃烧排放、服务于生产的移动源产生的排放和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其中,固定设施燃烧排放、服务于生产的移动源产生的排放统称为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只计算外购电力生产时产生的排放,不考虑外购蒸汽和热产生的排放。本文件不考虑灭火器等逸散类排放和非生产用移动源产生的排放。6.监测6.1监测计划21509企业应在监测期上一年的9月最后一个工作日前,按照本文件提供的监测计划模板(参见附录1)编写监测计划。监测计划应经第三方核查机构审定并报主管机构备案,企业应确保监测计划遵循本文件的要求。当不满足时,第三方核查机构可以要求企业调整监测计划。监测计划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责任人及联系方式;2)企业组织边界和运行边界的描述,包括所识别的设施、排放源和源流的数量、规模、种类等信息;3)排放设施及排放源的监测方法;4)量化方法的说明;5)参数的说明;6)监测设备的配置、安装位置、精度、校准频率和计量状况的描述;7)企业对数据采集、处理、控制程序进行说明;8)若监测过程中,出现设备故障或其他因素导致某段时间内监测数据缺失的处理办法;9)若个别排放源无法按照本文件实施监测,提供详细的监测方案同时提供数据品质分析结果。6.2监测计划的偏离如在监测期的某一段时间内发生与监测不能按计划执行的潜在趋势或事实,企业应在核查前填写监测计划偏离的申请,并经第三方核查机构审定报省碳排放权交易主管部门批准,内容包括:1)出现偏离的时间段;2)偏离的原因;3)偏离的内容;4)是否对整体的数据品质产生了影响;5)是否依然满足本指南的要求。6.3监测计划的更新如在监测期间由于设施调整等原因导致监测计划不再适宜的情况,企业应在核查前填写监测计划更新的申请,并经第三方核查机构审定后报省碳排放权交易主管部门批准,内容包括:315101)更新的原因;2)更新的内容;3)是否对整体的数据品质产生了影响;4)是否依然满足本指南的要求。7.量化7.1基于计算的量化方法基于计算的量化方法分为排放因子法和物料平衡法两类。7.1.1排放因子法排放因子法是指以监测系统中获得的活动水平数据、实验室分析测得的参数或国际国内有关技术文件规定的排放因子为基础确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方法。排放因子法应以以下公式为基础:排放量=活动水平数据×排放因子a)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量燃料燃烧的活动水平数据可用质量、体积或热量(单位:t、Nm3或TJ)来表示,燃料燃烧的排放系数应以tCO2/t、tCO2/Nm3或tCO2/TJ为单位来表示。当燃料未完全燃烧时,氧化比例以氧化因子表示。当分行业指南中没有具体说明的,可取默认值1。其计算公式为:排放量=燃料量[t或Nm3]×净热值[TJ/t或TJ/Nm3]×排放因子[tCO2/TJ]×氧化因子b)工艺过程产生的排放量生产过程中的活动水平数据应以材料消耗量或产量为基础,以t或Nm3为单位来表示。排放因子应以tCO2/t或tCO2/Nm3来表示。当原材料中只有部分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时,转换比例以转化因子来表示。当分行业指南中没有具体说明的,可取默认值1。其计算公式为:排放量=活动水平数据[t或Nm3]×排放因子[tCO2/t或tCO2/Nm3]×转化因子c)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的活动水平数据应以电力消耗量为基础,以MWh为单位表示。排放因子以最新的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OM值为准。其计算公式为:排放量=活动水平数据[MWh]×排放因子[tCO2/MWh]7.1.2物料平衡法采用物料平衡方法时,企业可根据本文件附件中规定的方法,用进入或离开物料平41511衡边界的物质相关活动水平数据乘以物质的含碳量,再乘以44/12tCO2/tC来计算物料平衡中包括的各源流所对应的二氧化碳量。其计算公式为:排放量=[活动水平数据(输入)×输入物含碳量-活动水平数据(输出)×输出物含碳量]×44/12tCO2/tC在物料平衡法计算中,排放到大气中的CO应看作相当摩尔量的CO2排放。7.2基于测量的量化方法基于测量的量化方法是指通过连续排放测量系统(CEMS)对烟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和流量进行测量并确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方法。企业可依实际情况选择计算法或测量法。7.3参数选取活动水平数据包括原料量、燃料消耗量、产品产量、库存量、输入实物量、输出实物量等方面的信息,可根据贸易结算发票、生产记录、在线计量数据、出入库记录等方式来确定活动水平数据。附件中列出各类能源品种的净热值、排放因子,各类燃烧设施的氧化因子、工业设施的排放因子和转化因子的参考值。排放因子可通过实测得出或引用本文件提供的参考值,优先选取实测值。排放因子的选取要确保最终量化数据的品质满足《温室气体(GHG)排放量化、核查、报告和改进的实施指南》(DB42/T727-2011)中的要求。企业如果用实测值,应根据本文件的要求,通过具备资质的实验室分析确定用于排放量计算的净热值、氧化因子及其他参数的相应值,并在碳排放报告中进行说明。实验室分析的最低频次要求见表1。若企业的分析频率不符合本文件规定,按保守性原则,取最大值。表1最低分析频率燃料/物质燃煤工业锅炉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工艺气体、其它煤气(炼油厂混合气体、焦炉煤气、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等)燃料油最低分析频率每年至少一次至少每月一次至少每批次一次每20000吨且至少每年6次分析内容碳氧化率含碳量含碳量净热值实验室认可要求是否,每年至少4次认可实验室分析否,每年至少6次认可实验室分析是51512燃料/物质煤炭、焦炭、石油焦等碳酸盐矿物(如石灰石和白云石)物料平衡法中的其他输入流和输出流,如废钢铁、生铁等其他物质最低分析频率每20000吨且至少每年6次每50000吨且至少每年4次每20000吨且至少每年4次取决于物质的类型及特性,每50000吨CO2对应的物质数量且至少每年4次分析内容净热值/氧化因子含碳量含碳量含碳量或净热值实验室认可要求是是是是8.报告碳排放报告应涵盖监测期内一个日历年的排放。企业应按照本文件提供的碳排放报告模板(参见附录2)于每年2月最后一个工作日前提交符合要求的碳排放报告。碳排放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1)企业信息;2)监测计划的批准情况和与监测计划的符合性;3)对所有排放源、选定的量化方法和选定的参数来源进行描述,包括活动水平数据、排放因子、热值、以及氧化/转换因子的来源。若参数发生临时性或永久性变更,说明变更原因和起始日期;4)计算清单及结果;5)设备的检定或校准是否符合国家和湖北省的相关要求,并对报告期间内所有与碳排放报告相关的设备变更进行说明。企业可选用纸质版或电子版形式报告,排放报告中计算过程保留小数点后4位,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和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保留小数点后1位,最终总排放总量应为整吨数。9.数据品质分析企业应通过质量保证和控制程序,在其温室气体排放监测、量化和报告中管理并提高数据品质。数据品质分析根据《温室气体(GHG)排放量化、核查、报告和改进的实施指南(试行)》(DB42/T727-2011)的要求,数据品质等级分为5级,第一等级数据可以直接被采信。第二、三等级的数据应遵循保守性原则,并补充提供验证材料。第四级、第五级的数据不61513予采纳。10.信息保存企业应根据本文件的要求,归档及保存所有与排放相关的监测数据和信息,且所记录的监测数据应提供给第三方核查机构,便于第三方核查机构对企业提交的年度碳排放报告进行核查。资料的保存期限为5年(从监测期结束时开始计时)。这些文件包括:1)支持性文件,如活动水平数据、排放因子、氧化因子、转换因子来源等;2)监测计划的批准和偏离或更新文件;3)监测设备检定和校准的相关文件;4)监测计划和碳排放报告;5)核查报告。11.生物质的使用由于生物质的燃烧被认为是碳中和的,其产生的二氧化碳不计算在内。对于同时含有化石和生物碳的燃料或材料,应根据材料的总含碳量中化石碳的比例计算。这种计算应是透明的,并应按照本文件第十部分的规定和程序做文件记录。如果相关燃料或材料总量中的非生物质部分少于3%,则燃料或原料被视为纯生物质。测定原料或燃料中生物质部分的具体程序,须在监测计划中描述。用于测定生物质含量的实验室必须具备相应的认可资质,生物质部分的抽样方法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要求。12.清单和报告的质量管理工业企业应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和报告的管理体系,保证温室气体量化工作能够有效稳定运行,主要包括:1)建立工业企业温室气体管理工作小组,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2)制定温室气体管理工作计划,记录实施过程;3)明确量化方法和排放因子的选择要求,记录相关信息,制定生产活动或监测数据发生异常时的应对措施;4)建立全面的数据采集系统,建立数据的收集和获取方式相应规则,确保数据质量;5)建立文档保管程序,保存、维护有关温室气体清单设计、编制、报告和活动水平证据的文档。71514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和量化方法。本文件主要用于指导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和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报告制度的企业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与量化。典型行业/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和量化方法参见各适用文件。2组织边界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和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报告制度,且在湖北省境内生产的企业。3运行边界本文件所指的运行边界包括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种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燃烧和用于生产的移动设施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灭火器等逸散排放和非生产用移动源等产生的排放不在本文件考虑范围内。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仅包括外购电力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4排放源及源流本文件中通用的排放源及源流可参见表1。可依据企业实际生产工艺情况对排放源进行增减,但应在监测报告中给予说明。表1通用排放源及源流运行边界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设施/活动窑炉、锅炉、煅烧炉等固定源铲车、叉车、吊车等服务于生产的移动源生产车间、办公楼等与生产运行相关活动的用电排放源化石燃料燃烧化石燃料燃烧外购电消耗的化石燃料的燃烧计算过程涉及物料煤炭、焦炭、柴油、燃料油、天然气等汽油、柴油、天然气电附件1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815154.1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化石燃料充分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1)窑炉、锅炉、煅烧炉等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2)服务于生产的移动源消耗的化石燃料。4.2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源若涉及工艺排放,可参考类似的行业指南。4.3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本文件中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仅包括外购电力产生的CO2排放。5量化方法5.1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5.1.1固定燃烧源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对于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下列任一方法进行量化:方法一:排放因子法ECO2,固定燃烧源=∑(AD燃料,i×EFi×ηi)式中:ECO2,固定燃烧源——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t;AD燃料,i——固定设施中燃料i的活动水平数据,TJ,活动水平数据=消耗化石燃料量[t或Nm3]×低位发热值[TJ/t或TJ/Nm3];EF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燃烧的排放因子,t[CO2]/TJ;ηi——燃料i燃烧设备的碳氧化因子。方法二:物料平衡法ECO2,固定燃烧源=∑()Q燃料,i×C燃料,i-Q灰渣,i×C灰渣,i×4412式中:ECO2,固定燃烧源——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t;Q燃料,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的消耗量,t或Nm3;C燃料,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的含碳量,t[C]/t或t[C]/Nm3,优先选用自测值,如无自测值,按照表2中的缺省值1计算得出;1缺省值:指热值、含碳量等参数的默认值,源于国际、国内一些参考资料91516Q灰渣,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燃烧后产生的灰渣量,t;C灰渣,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燃烧后灰渣i中的含碳量,t[C]/t[灰渣],选用企业自测。燃料的低位热值、排放因子、碳氧化率优先采用经主管机构认可的检验机构测定值,如无法测定可采用表2和表3中推荐值。表2相关燃料低位发热值和CO2排放因子种类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无烟煤烟煤褐煤洗精煤其他洗煤焦炭其它焦化产品炼焦煤石油焦型煤(棕色煤压块)煤矸石原油燃料油汽油喷气煤油一般煤油柴油天然气液NGL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LPG石脑油(石油精)沥青润滑油其他石油产品天然气炼厂干气焦炉煤气高炉煤气其他煤气单位热值含碳量tC/TJ27.4126.1128125.4125.4129.5129.5125.4127.5133.610.25tC/t煤矸石420.1121.1118.9119.5119.6120.2117.2115.3417.2120122120120115.3118.2113.58170.8312.14平均低位发热量2418052318051408052634421045442843523809942820033250031758444181624181624307024307024307024265224420035149845017924450034020034020034020033893124605521798123763220221.84单位kJ/kgkJ/kgkJ/kgkJ/kgkJ/kgkJ/kgkJ/kgkJ/kgkJ/kgkJ/kgkJ/kgkJ/kgkJ/kgkJ/kgkJ/kgkJ/kgkJ/kgkJ/kgkJ/kgkJ/kgkJ/kgkJ/kgkJ/kgkJ/kgkJ/kgkJ/kgkJ/kgkJ/kgCO2排放因子kgCO2/TJ100467957001026679313393133108167108167931331008331232007370077367693007150071867740676306756100630677333380667733337333356100667334979325960044367101517表中1、2、3、4分别代表数据来源:1、《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表1.7;2、《综合能耗计算通则》(2009);3、《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06)默认值;4、WorldResourcesInstitute2011年出版的《能源消耗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工具指南》;5、《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2007),表2-91页。上述热值、含碳量等参数优先选用自测值,如无自测值,按照上述缺省值进行核算和报告。表3典型燃烧设备的碳氧化因子油品(原油、燃料油、柴油、煤油等)气体燃料(焦炉煤气、LPG、炼厂干气、天然气及其他气体)燃煤发电锅炉工业自备电厂锅炉钢铁高炉合成氨造气炉水泥窑居民生活、农业无烟煤锅炉居民生活、农业烟煤锅炉98%99%98%95%90%96%99%90%83%注:典型燃烧设备的碳氧化率源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5.1.2移动源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移动源产生的排放按以下公式计算:ECO2,移动源=Q燃料,i×EFi式中:ECO2,移动源——用于生产的移动设施运行产生的CO2排放;Q燃料,i——移动设施消耗燃料i的活动水平数据,TJ,活动水平数据=消耗燃料量[t或Nm3]×低位发热值[TJ/t或TJ/Nm3];燃料热值参见表2;EFi——移动源排放因子,tCO2/TJ,移动源排放因子见表4。表4移动源排放因子燃料种类汽油柴油液化/压缩天然气排放因子(kgCO2/TJ)730007480058300数据来源IPCC2006IPCC2006IPCC2006综上所述,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总公式为:ECO2,能源直接排放=ECO2,固定燃烧源+ECO2,移动源5.2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111518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仅考虑外购电力,因此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ECO2,能源间接排放即等于ECO2,电力,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公式如下:ECO2,能源间接排放=ECO2,电力=EG电量×EF电力式中,ECO2,电力——外购电力产生CO2排放量,t;EG电量——报告期内外购电量,MWh;EF电力——湖北省外购电力排放因子,t[CO2]/MWh。以国家发布的当年华中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为准,表4提供了近年华中地区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表4华中地区近年外购电排放因子年份2009201020112012排放因子1.12551.08711.02970.9944单位t[CO2]/MWht[CO2]/MWht[CO2]/MWht[CO2]/MWh数据来源: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5.3排放总量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总量ECO2为:ECO2=ECO2,能源直接排放+ECO2,能源间接排放5.4废弃物焚烧处理废弃物处理领域的重要源包括固体和液体废弃物在可控的焚化设施中焚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焚烧的废弃物类型包括城市固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医疗废弃物和污水污泥,我国统计数据中危险废弃物包括了医疗废弃物。废弃物中所含的生物质材料(如纸张、食品和木材废弃物)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是生物成因的排放,不计算。污泥中的矿物碳可忽略,也不计算。本指南推荐的估算废弃物焚化和露天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估算公式为:ECO2=∑i(IWi×CCWi×FCFi×EFi×4412)式中,ECO2——废弃物焚烧处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吨/年);i——分别表示城市固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IWi——第i种类型废弃物的焚烧量(吨/年);121519CCWi——第i种类型废弃物中的碳含量比例;FCFi——第i种类型废弃物中矿物碳在碳总量中比例;EFi——第i种类型废弃物焚烧炉的燃烧效率;4412——碳转换成二氧化碳的转换系数。废弃物焚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计算所需排放因子可采用表5的推荐值。表5废弃物焚烧处理排放因子及来源排放因子废弃物碳含量矿物碳在碳总量中的百分比燃烧效率简写CCWiFCFiEFi垃圾种类城市生活垃圾危险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危险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危险废弃物推荐值20%139%90%95%97%数据来源《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表5.5若企业涉及到废弃物焚烧处理,则要把废弃物焚烧产生的排放算入企业的总排放中。6科学计量单位国际计量体系单位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热力学温度能量分数和倍数倍数10102103106109101210151018单位名称米公斤秒开氏度焦耳前缀decahectokilomegagigaterapetaexa符号mkgsKJ符号dahkMGTPE131520国内计量单位、量和相关缩略语℃摄氏度(0℃=大约273K)ppm混合比(温室气体浓度度量单位):容量的百万分之几Nm3气体单位标准立方米柴油密度取850kg/m3汽油密度取775kg/m31cal(卡)=4.1816J(焦)7参数的监测企业监测参数表见表6、表7,具体监测计划模板可参见《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和报告指南》。表6实测监测参数示例表参数名称单位描述数据来源监测流程QA/QC要求监测方法及监测计量设备安装监测频次设备型号、精度和校验情况1、描述数据记录、维护和归档方法及所有数据和校准维护记录的保存期限;2、详细描述监测设备安装位置、监测方法、监测频次和监测设备校验情况;3、描述数据的交叉核对情况。表7默认监测参数示例表参数名称单位描述数据来源数值141521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湖北省电力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和量化方法,包括以煤、油、气为原料发电的电力企业,也包括以化石燃料为主的混合燃料为原料发电的电力企业和具有自备电厂且是以化石燃料为原料发电的企业。本文件主要用于指导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和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报告制度的电力生产企业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与量化。2组织边界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和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报告制度,且在湖北省境内生产的电力生产企业。3运行边界本文件所指的运行边界包括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包括固定设施(如锅炉、点火/助燃装置)运行过程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服务于生产用移动设施运行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和脱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灭火器等逸散排放和非生产用移动源等产生的排放不在本文件考虑范围内。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仅包括外购电力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4排放源与源流电力生产企业排放源及源流可参见表1。可依据企业实际生产工艺情况对排放源进行增减,但应在监测报告中给予说明。表1电力生产企业排放源及源流运行边界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设施/活动锅炉、锅炉点火/助燃装置服务生产用的移动源燃料消耗脱硫设备生产车间、办公楼等与生产运行相关活动的用电排放源化石燃料燃烧汽油、柴油、天然气的消耗炉内钙基脱硫、烟气脱硫等外购电消耗的化石燃料的燃烧计算过程涉及物料煤、天然气、城市煤气、燃油等汽油、柴油、天然气脱硫碳酸钙电附件2电力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指南1515224.1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除工艺排放外的其他化石燃料充分燃烧产生的CO2排放,主要有:1)锅炉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2)服务于生产的移动源消耗的化石燃料。4.2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源钙基脱硫过程中炉内钙基脱硫、烟气脱硫等产生的CO2排放。4.3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本文件中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仅包括外购电力产生的CO2排放。5量化方法5.1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5.1.1固定燃烧源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对于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下列任一方法进行量化:方法一:排放因子法ECO2,固定燃烧源=∑(AD燃料,i×EFi×ηi)式中:ECO2,固定燃烧源——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t;AD燃料,i——固定设施中燃料i的活动水平数据,TJ,活动水平数据=消耗化石燃料量[t或Nm3]×低位发热值[TJ/t或TJ/Nm3];EF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燃烧的排放因子,t[CO2]/TJ;ηi——燃料i燃烧设备的碳氧化因子。方法二:物料平衡法ECO2,固定燃烧源=∑()Q燃料,i×C燃料,i-Q灰渣,i×C灰渣,i×4412式中:ECO2,固定燃烧源——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t;Q燃料,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的消耗量,t或Nm3;C燃料,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的含碳量,t[C]/t或t[C]/Nm3,优先选用自测值,如无自测值,采用缺省值;161523Q灰渣,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燃烧后产生的灰渣量,t;C灰渣,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燃烧后灰渣i中的含碳量,t[C]/t[灰渣],选用企业自测。具体可参见附件1《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5.1.2移动源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移动源产生的排放按以下公式计算:ECO2,移动源=Q燃料,i×EFi式中:ECO2,移动源——用于生产的移动设施运行产生的CO2排放;Q燃料,i——移动设施消耗燃料i的活动水平数据,TJ,活动水平数据=消耗燃料量[t或Nm3]×低位发热值[TJ/t或TJ/Nm3];EFi——移动源排放因子,tCO2/TJ。具体可参见附件1《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综上所述,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总公式为:ECO2,能源直接排放=ECO2,固定燃烧源+ECO2,移动源5.2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电厂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指钙基脱硫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对于使用钙基脱硫剂进行脱硫的电力企业,在石灰石脱硫过程中二氧化硫与石灰石中的碳酸盐物质(主要为碳酸钙和碳酸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石膏和二氧化碳,脱硫过程CO2排放量的量化公式:ECO2,脱硫=ECaCO3+EMgCO3=Qcarb×CCaCO3×44100+Qcarb×CMgCO3×4484式中:ECO2,脱硫——碳酸盐脱硫过程产生的CO2排放量,t;ECaCO3——碳酸钙引起的CO2排放量,t;EMgCO3——碳酸镁引起的CO2排放量,t;Qcarb——石灰石的消耗量,t;CCaCO3——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平均百分比含量;CMgCO3——石灰石中碳酸镁的平均百分比含量。5.3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171524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仅包括外购电力产生的排放,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ECO2,能源间接排放的详细计算过程可参考附件1《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5.4排放总量电力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ECO2为:ECO2=ECO2,能源直接排放+ECO2,脱硫+ECO2,能源间接排放6参数监测电力生产要对表2及表3中的数据进行监测,具体监测计划模板可参见《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和报告指南》中的监测计划模板。表2电力生产企业实测监测参数参数名称单位描述数据来源监测流程QA/QC要求监测方法及监测计量设备安装监测频次设备型号、精度和校验情况1、描述数据记录、维护和归档方法及所有数据和校准维护记录的保存期限;2、详细描述监测设备安装位置、监测方法、监测频次和监测设备校验情况;3、描述数据的交叉核对情况。表3电力生产企业默认监测参数参数名称单位描述数据来源数值181525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湖北省玻璃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和量化方法。本文件主要用于指导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和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报告制度的玻璃生产企业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与量化。2组织边界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和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报告制度,且在湖北省境内生产的玻璃企业。3运行边界本文件所指运行边界包括与玻璃生产运行有关的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包括固定燃烧源和服务于生产的移动源排放)、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源(如:原料熔化)和外购电力产生的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不包括灭火器等逸散排放、非生产用移动源排放和外购蒸汽产生的排放。4排放源及源流玻璃行业的基本生产过程包括配料、熔制、成形、退火、切割、包装等工序,本文件所涉及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包括:化石燃料燃烧、碱及碳酸盐类原料熔化分解及外购电力排放,主要排放源见表1,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边界内排放源进行量化。表1玻璃企业主要排放源表运行边界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设施/活动窑炉燃烧服务于生产的移动源碱及碳酸盐类原料熔化分解生产车间、办公楼等生产运行相关活动的用电排放源窑炉燃烧活动中化石燃料的燃烧移动源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原料熔化活动中碱及碳酸盐类原料的分解外购电消耗的化石燃料的燃烧计算过程涉及物料煤、天然气、柴油、汽油、石油焦粉(焦炭)、热煤气等汽油、柴油、天然气白云石、石灰石、方解石、纯碱等电附件3玻璃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指南1915264.1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除工艺排放外的其他化石燃料充分燃烧产生的CO2排放,如窑炉燃烧过程排放和服务于生产的移动源排放。4.2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源碱及碳酸盐类原料熔化分解过程,CO2的排放主要源于含碳物质的输入,包括:白云石、石灰石、方解石、纯碱及其他碳酸盐原料等。4.3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本文件中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包括由外购电力产生的CO2排放。5量化方法5.1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5.1.1固定燃烧源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主要包括蒸汽锅炉中煤的燃烧产生的排放,对于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下列任一方法进行量化:方法一:排放因子法ECO2,固定燃烧源=∑(AD燃料,i×EFi×ηi)式中:ECO2,固定燃烧源——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t;AD燃料,i——固定设施中燃料i的活动水平数据,TJ,活动水平数据=消耗化石燃料量[t或Nm3]×低位发热值[TJ/t或TJ/Nm3];EF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燃烧的排放因子,t[CO2]/TJ;ηi——燃料i燃烧的氧化因子。方法二:物料平衡法ECO2,固定燃烧源=∑()Q燃料,i×C燃料,i-Q灰渣,i×C灰渣,i×4412式中:ECO2,固定燃烧源——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t;Q燃料,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的消耗量,t或Nm3;C燃料,i——固定设施消耗的化石燃料i的含碳量,t[C]/t或t[C]/Nm3;Q灰渣,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燃烧后产生的灰渣量,t;C灰渣,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燃烧后灰渣i中的含碳量,t[C]/t[灰渣]。201527燃料燃烧过程产生的排放量详细计算过程可参考附件1《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5.1.2移动源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服务于生产的移动源排放ECO2,移动源可参考附件1《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综上所述,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总公式为:ECO2,能源直接排放=ECO2,固定燃烧源+ECO2,移动源5.2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碱及碳酸盐类原料熔化分解过程公式:ECO2,工艺过程排放=∑(AD×EFi×Ri×Fi)式中:ECO2,工艺过程排放——玻璃生产过程CO2排放量,t;AD——消耗的原料的质量,t;Ri——原料中碳酸盐i的质量分数;EFi——特定碳酸盐i的排放系数,tCO2/t碳酸盐;Fi——碳酸盐i的煅烧比例,若无法获得实测值,可取1。常见的碳酸盐原材料的排放系数可参考表2。表2碳酸盐原料的排放系数碳酸盐CaCO3MgCO3Na2CO3排放系数[tCO2/t碳酸盐]0.4400.5220.4155.3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排放ECO2,能源间接排放的详细计算过程可参考附件1《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5.4排放总量计算ECO2=ECO2,能源直接排放+ECO2,工艺过程排放+ECO2,能源间接排放式中:ECO2——玻璃生产企业CO2排放量。2115286参数的监测企业监测参数表见表3、表4,具体监测计划模板可参见《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和报告指南》。表3实测监测参数示例表参数名称单位描述数据来源监测流程QA/QC要求监测方法及监测计量设备安装监测频次设备型号、精度和校验情况1、描述数据记录、维护和归档方法及所有数据和校准维护记录的保存期限2、详细描述设备安装及监测方法、监测频次和设备校验情况3、描述数据的交叉核对情况表4默认监测参数示例表参数名称单位描述数据来源数值221529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湖北省电解铝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和量化方法。本文件主要用于指导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和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报告制度的电解铝生产企业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与量化。2组织边界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和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报告制度,且在湖北省境内生产的电解铝企业。3运行边界本文件所指运行边界包括与电解铝生产运行有关的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源(如:电解铝反应中碳阳极消耗产生的CO2排放)和外购电力产生的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不包括灭火器等逸散排放、非生产用移动源排放和外购蒸汽产生的排放。4排放源及源流电解铝行业的基本生产过程包括固体氧化铝溶解、电解、铸造、包装等工序,本文件所涉及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包括:碳阳极消耗及外购电力排放,主要排放源见表1,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边界内排放源进行量化。表1电解铝企业主要排放源表运行边界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设施/活动化石燃料燃烧设备(如有)服务于生产的移动源电解铝槽生产车间、办公楼等生产运行相关活动的用电排放源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如有)移动源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电解铝槽中碳阳极消耗外购电消耗的化石燃料的燃烧计算过程设计物料煤、天然气、柴油、汽油等汽油、柴油、天然气碳等电附件4电解铝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指南2315304.1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除工艺排放外的其他化石燃料充分燃烧产生的CO2排放(如有)和服务于生产的移动源排放。4.2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电解铝生产过程。CO2的排放主要源于电解铝反应中,碳阳极消耗产生的CO2排放。4.3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本文件中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包括由外购电力产生的CO2排放。5量化方法5.1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5.1.1固定燃烧源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主要包括蒸汽锅炉中煤的燃烧产生的排放,对于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下列任一方法进行量化:方法一:排放因子法ECO2,固定燃烧源=∑(AD燃料,i×EFi×ηi)式中:ECO2,固定燃烧源——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t;AD燃料,i——固定设施中燃料i的活动水平数据,TJ,活动水平数据=消耗化石燃料量[t或Nm3]×低位发热值[TJ/t或TJ/Nm3];EF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燃烧的排放因子,t[CO2]/TJ;ηi——燃料i燃烧的氧化因子。方法二:物料平衡法ECO2,固定燃烧源=∑()Q燃料,i×C燃料,i-Q灰渣,i×C灰渣,i×4412式中:ECO2,固定燃烧源——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t;Q燃料,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的消耗量,t或Nm3;C燃料,i——固定设施消耗的化石燃料i的含碳量,t[C]/t或t[C]/Nm3;Q灰渣,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燃烧后产生的灰渣量,t;C灰渣,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燃烧后灰渣i中的含碳量,t[C]/t[灰渣]。燃料燃烧过程产生的排放量详细计算过程可参考附件1《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241531排放量化通用指南》。5.1.2移动源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服务于生产的移动源排放ECO2,移动源可参考附件1《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综上所述,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总公式为:ECO2,能源直接排放=ECO2,固定燃烧源+ECO2,移动源5.2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鉴于湖北省原铝生产厂全部采用点式下料预焙槽技术(PFPB),电解铝槽中碳阳极消耗产生的CO2排放计算采用如下公式和参数:公式:ECO2,工艺过程排放=AD电解铝×EF电解铝式中:ECO2工艺过程排放——电解铝生产过程产生的CO2排放,t;AD电解铝——电解铝产品质量,t;EF电解铝——电解铝生产过程的排放系数,tCO2/tAl。电解铝生产过程排放因子可参考表2。表2电解铝生产过程排放系数技术下料预焙槽技术(PFPB)排放系数[tCO2/tAl]1.65.3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ECO2,能源直接排放的详细计算过程可参考附件1《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5.4排放总量计算ECO2=ECO2,能源直接排放+ECO2,工艺过程排放+ECO2,能源间接排放式中:ECO2——电解铝生产企业CO2排放量。6参数的监测企业监测参数表见表3、表4,具体监测计划模板可参见《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251532排放监测和报告指南》。表3实测监测参数示例表参数名称单位描述数据来源监测流程QA/QC要求监测方法及监测计量设备安装监测频次设备型号、精度和校验情况1、描述数据记录、维护和归档方法及所有数据和校准维护记录的保存期限2、详细描述设备安装及监测方法、监测频次和设备校验情况3、描述数据的交叉核对情况表4默认监测参数示例表参数名称单位描述数据来源数值261533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湖北省电石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和量化方法。本文件主要用于指导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和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报告制度的电石生产企业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与量化。2组织边界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和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报告制度,且在湖北省境内生产的电石企业。3运行边界本文件所指运行边界包括与电石生产运行有关的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源(如:电炉加热反应)和外购电力产生的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不包括灭火器等逸散排放、非生产用移动源排放和外购蒸汽产生的排放。4排放源及源流电石行业的基本生产过程包括原料加工、配料、加热反应、冷却、破碎、包装等工序,本文件所涉及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包括:化石燃料燃烧、碳酸盐类原料熔化分解、原料加热反应排放及外购电力排放,主要排放源见表1,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边界内排放源进行量化。表1电石企业主要排放源表运行边界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设施/活动石灰窑炉燃烧服务于生产的移动源石灰窑炉电炉生产车间、办公楼等生产运行相关活动的用电排放源石灰窑炉燃烧活动中化石燃料的燃烧移动源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石灰窑炉中碳酸盐原料煅烧原料在加热反应活动中的还原反应外购电消耗的化石燃料的燃烧计算过程涉及物料煤、天然气、汽油、柴油、重油等汽油、柴油、天然气石灰石等焦炭、无烟煤、石油焦等碳素原料电附件5电石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指南2715344.1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除工艺排放外的其他化石燃料充分燃烧产生的CO2排放,如石灰窑炉燃烧过程排放和服务于生产的移动源排放。4.2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源4.2.1)石灰生产过程。CO2的排放主要源于石灰石等碳酸盐原料的输入。4.2.2)电石生产过程。CO2的排放主要源于碳素原料如焦炭、无烟煤、石油焦等的还原反应。4.3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本文件中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包括由外购电力产生的CO2排放。5量化方法5.1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5.1.1固定燃烧源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主要包括蒸汽锅炉中煤的燃烧产生的排放,对于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直接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排放,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下列任一方法进行量化:方法一:排放因子法ECO2,固定燃烧源=∑(AD燃料,i×EFi×ηi)式中:ECO2,固定燃烧源——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t;AD燃料,i——固定设施中燃料i的活动水平数据,TJ,活动水平数据=消耗化石燃料量[t或Nm3]×低位发热值[TJ/t或TJ/Nm3];EF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燃烧的排放因子,t[CO2]/TJ;ηi——燃料i燃烧的氧化因子。方法二:物料平衡法ECO2,固定燃烧源=∑()Q燃料,i×C燃料,i-Q灰渣,i×C灰渣,i×4412式中:ECO2,固定燃烧源——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t;Q燃料,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的消耗量,t或Nm3;C燃料,i——固定设施消耗的化石燃料i的含碳量,t[C]/t或t[C]/Nm3;Q灰渣,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燃烧后产生的灰渣量,t;281535C灰渣,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燃烧后灰渣i中的含碳量,t[C]/t[灰渣]。燃料燃烧过程产生的排放量详细计算过程可参考附件1《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5.1.2移动源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服务于生产的移动源排放ECO2,移动源可参考附件1《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综上所述,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总公式为:ECO2,能源直接排放=ECO2,固定燃烧源+ECO2,移动源5.2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5.2.1生石灰生产过程生石灰生产过程产生的CO2排放量化方法有以下两种,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方法一:基于原料的计算方法ECO2,石灰生产=∑(AD×Ri×EFi×Fi)式中:ECO2,石灰生产——石灰生产过程产生的CO2排放,t;AD——消耗的原料的质量,t;Ri——原料中碳酸盐i的质量分数;EFi——特定碳酸盐i的排放系数,tCO2/t碳酸盐,可参见表2。表2碳酸盐原料的排放系数碳酸盐CaCO3MgCO3CaMg(CO3)2排放系数[tCO2/t碳酸盐]0.4400.5220.477方法二:基于生石灰产量的计算方法ECO2,石灰生产=AD石灰×EF石灰式中:ECO2,石灰生产——生石灰生产过程中排放的CO2,t291536AD石灰——电石厂生产的石灰量,tEF石灰——生石灰生产平均排放系数,tCO2/t石灰排放系数EF石灰计算公式如下:EF石灰=C1×4456+C2×4440式中:C1——石灰中CaO百分比含量;C2——石灰中MgO百分比含量;4456——CaO与CO2之间的转换系数;4440——MgO与CO2之间的转换系数。若企业无法提供石灰中CaO含量和MgO含量,可采用默认排放系数0.683tCO2/t石灰。5.2.2电石生产过程电石,又称碳化钙,分子式为CaC2。基本反应式如下:CaO+3C→CaC2+COCO+1/2O2→CO2电石生产过程CO2排放计算公式:ECO2,电石生产=AD电石×EF电石式中:ECO2,电石生产——电石生产过程CO2排放量,t;AD电石——电石产量,t;EF电石——电石生产排放因子,tCO2/t电石,取值为1.154tCO2/t电石,参考《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综上所述,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公式:ECO2,工艺过程排放=ECO2,石灰生产+ECO2,电石生产式中:ECO2,工艺过程排放——电石生产过程产生的CO2排放,t。5.3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301537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ECO2,能源间接排放公式为ECO2,能源间接排放=ECO2,电力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的详细计算过程可参考附件1《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5.4排放总量计算ECO2=ECO2,能源直接排放+ECO2,工艺过程排放+ECO2,能源间接排放式中:ECO2——电石生产企业CO2排放量。6参数的监测企业监测参数表见表3、表4,具体监测计划模板可参见《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和报告指南》。表3实测监测参数示例表参数名称单位描述数据来源监测流程QA/QC要求监测方法及监测计量设备安装监测频次设备型号、精度和校验情况1、描述数据记录、维护和归档方法及所有数据和校准维护记录的保存期限2、详细描述设备安装及监测方法、监测频次和设备校验情况3、描述数据的交叉核对情况表4默认监测参数示例表参数名称单位描述数据来源数值311538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湖北省造纸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和量化方法。本文件主要用于指导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和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报告制度的造纸企业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与量化。2组织边界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和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报告制度,且在湖北省境内生产的造纸企业。3运行边界本文件所指运行边界包括与造纸生产运行有关的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源(如:辅料反应)和外购电力产生的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不包括灭火器等逸散排放、非生产用移动源排放和外购蒸汽产生的排放。4排放源及源流造纸行业的基本生产过程包括打浆、加添矿物质等辅料、抄纸等工序,本文件所涉及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包括:化石燃料燃烧、辅料反应及外购电力排放。主要排放源见表1,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边界内排放源进行量化。表1造纸企业主要排放源表运行边界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设施/活动石灰窑炉、煅烧炉、锅炉服务于生产的移动源石灰窑炉制浆过程辅料反应生产车间、办公楼等生产运行相关活动的用电排放源石灰窑炉、煅烧炉、锅炉燃烧活动中化石燃料的燃烧移动源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石灰窑炉中碳酸盐原料煅烧制浆过程碳酸盐辅料反应外购电消耗的化石燃料的燃烧计算过程涉及物料煤、天然气、汽油、柴油、重油等汽油、柴油、天然气石灰石等石灰石等电附件6造纸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指南3215394.1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除工艺排放外的其他化石燃料充分燃烧产生的CO2排放,如石灰窑炉、煅烧炉、锅炉燃烧过程排放和服务于生产的移动源排放。4.2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源4.2.1)石灰生产过程。CO2的排放主要源于石灰石等碳酸盐原料的输入。4.2.2)造纸生产过程。CO2的排放主要源于制浆过程碳酸盐类辅料反应时产生的排放。4.3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本文件中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包括由外购电力产生的CO2排放。5量化方法5.1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5.1.1固定燃烧源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主要包括蒸汽锅炉中煤的燃烧产生的排放,对于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直接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排放,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下列任一方法进行量化:方法一:排放因子法ECO2,固定燃烧源=∑(AD燃料,i×EFi×ηi)式中:ECO2,固定燃烧源——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t;AD燃料,i——固定设施中燃料i的活动水平数据,TJ,活动水平数据=消耗化石燃料量[t或Nm3]×低位发热值[TJ/t或TJ/Nm3];EF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燃烧的排放因子,t[CO2]/TJ;ηi——燃料i燃烧的氧化因子。方法二:物料平衡法ECO2,固定燃烧源=∑()Q燃料,i×C燃料,i-Q灰渣,i×C灰渣,i×4412式中:ECO2,固定燃烧源——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t;Q燃料,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的消耗量,t或Nm3;C燃料,i——固定设施消耗的化石燃料i的含碳量,t[C]/t或t[C]/Nm3;331540Q灰渣,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燃烧后产生的灰渣量,t;C灰渣,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燃烧后灰渣i中的含碳量,t[C]/t[灰渣]。燃料燃烧过程产生的排放量详细计算过程可参考附件1《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5.1.2移动源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服务于生产的移动源排放ECO2移动原可参考附件1《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综上所述,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总公式为:ECO2,能源直接排放=ECO2,固定燃烧源+ECO2,移动源5.2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5.2.1生石灰生产过程生石灰生产过程产生的CO2排放量化方法有以下两种,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方法一:基于原料的计算方法ECO2,石灰生产=∑(AD×Ri×EFi×Fi)式中:ECO2,石灰生产——石灰生产过程产生的CO2排放,t;AD——消耗的原料的质量,t;Ri——原料中碳酸盐i的质量分数;EFi——特定碳酸盐i的排放因子,tCO2/t碳酸盐;Fi——碳酸盐i的煅烧比例,若无法获得实测值,可取1。常见的碳酸盐原材料的排放系数可参考表2。表2碳酸盐原料的排放系数碳酸盐CaCO3MgCO3CaMg(CO3)2排放系数[tCO2/t碳酸盐]0.4400.5220.477方法二:基于石灰产量的计算方法ECO2,石灰=AD石灰×EF石灰式中:341541ECO2,石灰——石灰生产过程中排放的CO2,tAD石灰——造纸厂生产的石灰量,tEF石灰——石灰生产平均排放系数,tCO2/t石灰排放系数EF石灰计算公式如下:EF石灰=C1×4456+C2×4440式中:C1——石灰中CaO百分比含量;C2——石灰中MgO百分比含量;4456——CaO与CO2之间的转换系数;4440——MgO与CO2之间的转换系数。若企业无法提供石灰中CaO含量和MgO含量,可采用默认排放系数0.683tCO2/t石灰。5.2.2碳酸盐类辅料反应过程ECO2,辅料反应=∑(AD×Ri×EFi×Fi)式中:ECO2,辅料反应——制浆过程中碳酸盐类辅料反应产生的CO2排放,t;AD——消耗的辅料质量,t;Ri——辅料中碳酸盐i的质量分数;EFi——特定碳酸盐i的排放系数,tCO2/t碳酸盐;Fi——碳酸盐i的煅烧比例,若无法获得实测值,可取1。常见的碳酸盐原材料的排放系数可参考表3。表3碳酸盐原料的排放系数碳酸盐CaCO3MgCO3Na2CO3排放系数[tCO2/t碳酸盐]0.4400.5220.415综上所述,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公式:351542ECO2,工艺过程排放=ECO2,石灰生产+ECO2,辅料反应式中:ECO2,工艺过程排放——造纸生产过程产生的CO2排放,t。5.3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ECO2,能源间接排放的详细计算过程可参考附件1《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5.4排放总量计算ECO2=ECO2,能源直接排放+ECO2,工艺过程排放+ECO2,能源间接排放式中:ECO2——造纸企业CO2排放量。6参数的监测企业监测参数表见表3、表4,具体监测计划模板可参见《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和报告指南》。表3实测监测参数示例表参数名称单位描述数据来源监测流程QA/QC要求监测方法及监测计量设备安装监测频次设备型号、精度和校验情况1、描述数据记录、维护和归档方法及所有数据和校准维护记录的保存期限2、详细描述设备安装及监测方法、监测频次和设备校验情况3、描述数据的交叉核对情况表4默认监测参数示例表参数名称单位描述数据来源数值361543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湖北省汽车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和量化方法。本文件主要用于指导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和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报告制度的汽车企业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与量化。2组织边界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和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报告制度,且在湖北省境内生产的汽车企业。3运行边界本文件运行边界包括与生产相关的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汽车生产工艺排放和外购电力产生的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本文件主要针对配套的整车厂生产环节,不包括灭火器等逸散排放、非生产用移动源排放和外购蒸汽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4排放源及源流整车生产过程工艺主要包括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生产环节。典型汽车企业的碳排放计算边界如表1所示,排放源及工艺流程示意图见图1。表1一般汽车企业排放源及源流示例运行边界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设施/活动涂装等生产工序(厂内/厂外)试验、搬运等环节车辆的使用CO2保护焊乙炔焊生产车间、办公楼等与生产运行相关活动的用电排放源汽柴油和天然气的燃烧试验、搬运过程中汽油、柴油的燃烧CO2保护焊使用过程中CO2的释放乙炔焊使用过程中乙炔的燃烧外购电消耗的化石燃料的燃烧计算过程涉及物料汽油、柴油、天然气汽油、柴油、天然气CO2乙炔电注1:汽车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的排放源及源流不包括喷漆催化燃烧室有机废气的燃烧带来VOC逸散排放。附件7汽车制造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指南371544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电力产生CO2电阻焊、CO2保护焊、乙炔焊产生CO2电力消耗、化石燃料燃烧产生CO2化石燃料燃烧产生CO2▶▶▶▶▼▼▼图1一般汽车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排放源示例图4.1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除工艺排放外的其他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如:1)涂装等工艺过程中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2)服务于生产的移动源在试验、搬运等过程中消耗化石燃料产生的排放。4.2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源焊装等过程使用CO2保护焊和乙炔焊产生的CO2排放。4.3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本文件中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包括由外购电力产生的CO2排放。5碳排放量化方法5.1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5.1.1固定燃烧源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主要指涂装等工艺过程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对于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直接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排放,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下列任一方法进行量化。方法一:排放因子法ECO2,固定燃烧源=∑AD燃料,i×EFi×ηi式中:ECO2,固定燃烧源——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t;AD燃料,i——固定设施中燃料i的活动水平数据,TJ,活动水平数据=消耗化石381545燃料量[t或Nm3]×低位发热值[TJ/t或TJ/Nm3];EF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燃烧的排放因子,t[CO2]/TJ;ηi——燃料i燃烧的氧化因子。方法二:物料平衡法ECO2,固定燃烧源=∑()Q燃料,i×C燃料,i-Q灰渣,i×C灰渣,i×4412式中:ECO2,固定燃烧源——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t;Q燃料,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的消耗量,t或Nm3;C燃料,i——固定设施消耗的化石燃料i的含碳量,t[C]/t或t[C]/Nm3;Q灰渣,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燃烧后产生的灰渣量,t;C灰渣,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燃烧后灰渣i中的含碳量,t[C]/t[灰渣]。燃料燃烧过程产生的排放量详细计算过程可参考附件1《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5.1.2移动源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服务于生产的移动源排放ECO2,移动源可参考附件1《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综上所述,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总公式为:ECO2,能源直接排放=ECO2,固定燃烧源+ECO2,移动源5.2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5.2.1CO2保护焊使用过程采用物料平衡法,基于所使用CO2的量ECO2,保护焊。5.2.2乙炔焊使用过程采用物料平衡法,基于所使用乙炔的量。乙炔焊使用过程涉及的化学反应式:2C2H2+5O2=4CO2+2H2O由化学式可知,乙炔的排放因子为:3.385[KgCO2/KgC2H2]。乙炔保护焊使用过程CO2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ECO2,乙炔焊=QC2H2×EFCO2,C2H2式中:ECO2,乙炔焊——使用乙炔而排放的CO2,t;391546QC2H2——乙炔的使用量,t;EFCO2,C2H2——乙炔的排放因子,t[CO2]/t[C2H2];综上所述,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公式:ECO2,工艺排放=ECO2,保护焊+ECO2,乙炔焊5.3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指外购电力产生的间接排放,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的详细计算过程可参考附件1《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5.4排放总量计算ECO2,汽车=ECO2,能源直接排放+ECO2,工艺排放+ECO2,能源间接排放式中:ECO2,汽车——汽车生产企业CO2排放总量,t.6参数的监测汽车行业应按表4、表5中的要求对各参数进行监测,具体监测计划模板可参见《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和报告指南》。表4实测监测参数示例表参数名称单位描述数据来源监测流程QA/QC要求监测方法及监测计量设备安装监测频次设备型号、精度、校准信息1、描述数据记录、维护和归档方法及所有数据和校准维护记录的保存期限2、详细描述设备安装及监测方法、监测频次和设备校验情况3、描述数据的交叉核对情况表5默认监测参数示例表参数名称单位描述数据来源数值401547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湖北省钢铁企业温室气体的监测和量化方法。本文件主要用于指导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和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报告制度的钢铁企业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与量化。2组织边界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和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报告制度,且在湖北省境内生产的钢铁企业。3运行边界本文件所指运行边界包括与钢铁生产运行有关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包括固定燃烧源、服务于生产的移动源和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源及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灭火器等逸散排放和非生产用移动源等产生的排放不在本文件考虑范围内。一般钢铁生产企业主要包括矿石采选、烧结、球团、制焦、炼铁、炼钢、连铸和压力加工等生产环节。辅助系统有原料处理、燃气制备、循环水系统、环境保护、煤气回收、熔剂制备和炉渣处理等,鉴于钢铁企业的设施和排放源较多,且能源排放和工艺排放界定模糊,所以本文件以全厂为计算边界,采用物料平衡法计算全厂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仅包括外购电力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4排放源及源流本文件所涉及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计算主要涉及:进入厂内的含碳物质、运出厂外的含碳物质及含碳物质的库存变量。一般钢铁企业排放源及源流示例参见表1,排放源及工艺流程示意图详见图1。表1一般钢铁企业排放源及源流示例运行边界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设施/活动锅炉、加热炉以及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连铸、轧钢等过程服务于生产的移动源排放源全场含碳物质的输入,包括外购的煤、天然气、城市煤气、焦粉、熔剂、废钢铁、生铁、石墨电极的消耗服务生产用的移动源燃料消耗计算过程涉及物料煤、天然气、城市煤气、焦粉、煤粉、焦炭、石墨电极、废钢铁、石灰石、白云石、生铁、粗钢、转炉煤气、高炉煤气、焦炉煤气等汽油、柴油、天然气附件8钢铁制造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指南411548运行边界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设施/活动生产车间、办公楼等与生产运行相关活动用的外购电排放源外购电消耗的化石燃料的燃烧计算过程涉及物料电4.1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本文件采用物料平衡法计算基于全厂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因此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需考虑以下物料:1)进入到厂内的所有外购的含碳原料,包括外购的煤/煤粉、天然气、城市煤气、焦炭/焦粉/焦丁、生铁、碳酸盐熔剂、废钢铁、石墨电极等;2)出售的所有含碳产品,包括:生铁、粗钢、焦炭、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等;3)含碳物质的库存变化,包括:自产的生铁、焦炭、煤气等含碳物质的库存变化;4)服务于生产的移动设施,如铲车、叉车等消耗的化石燃料,包括汽油、柴油等。图1一般钢铁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排放源示例图4215494.2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本文件中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仅包括外购电力产生的CO2排放。5量化方法5.1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由于钢铁行业的工艺流程复杂,如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等被回收利用,容易造成重复计算,所以对于整个炼钢厂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采用基于全厂的物料平衡法,计算公式如下:ECO2,直接排放=[∑(M输入×C输入)-∑(M输出×C输出)+∑(M库存变化×C库存)]×4412+ECO2,移动源式中:ECO2,直接排放——整个炼钢厂报告期内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tCO2;M输入——整个炼钢厂所有输入的含碳物质的量,T或Nm3,包括外购的煤/煤粉、焦炭/焦粉/焦丁、天然气、煤气、生铁、废钢铁、石墨电极、碳酸盐熔剂等;C输入——整个炼钢厂所有输入的含碳物质的含碳量,t[C]/t[输入物料]或t[C]/Nm3[输入物料];M输出——整个炼钢厂所有输出的含碳产品的量,t或Nm3,包括生产的粗钢、外售的生铁、外售的焦炭、外售的煤气及其他外售的含碳物质等;C输出——整个炼钢厂所有输出的含碳产品的含碳量,t[C]/t[输出物料]或t[C]/Nm3[输出物料];M库存变化——整个炼钢厂含碳物质的库存变化,即年初库存减去年底库存量,t或Nm3;C库存——整个炼钢厂库存中的含碳物质的含碳量,t[C]/t[库存物质]或t[C]/Nm3[库存物质];ECO2,移动源——服务于生产的移动设施运行产生的CO2排放,具体可参见《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含碳量:优先采用企业自测值,如无法自测则采用表2中的值,并说明无法自测原因。431550表2钢铁生产和焦炭生产所用的特定材料含碳量燃料类型无烟煤烟煤洗精煤焦炭天然气焦炉煤气高炉煤气其他煤气白云石石灰石电弧炉碳电极购买的生铁废钢铁钢材碳含量(kgC/kg或kgC/m3)0.660.600.670.840.600.240.270.250.130.120.820.040.040.01来源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IPCC2006第三卷表4.3IPCC2006第三卷表4.3IPCC2006第三卷表4.3IPCC2006第三卷表4.3IPCC2006第三卷表4.3IPCC2006第三卷表4.35.2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仅包括外购电力产生的排放,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ECO2,能源间接排放的详细计算过程可参考附件1《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排放总量计算ECO2=ECO2,直接排放+ECO2,能源间接排放式中:ECO2——钢铁生产企业CO2排放总量;ECO2,直接排放——全厂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ECO2,能源间接排放——全厂消耗的外购电力造成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6参数的监测钢铁行业应按表3、表4中的要求对各参数进行监测,具体监测计划模板可参见《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和报告指南》。441551表3实测监测参数示例表参数名称单位描述数据来源监测流程QA/QC要求监测方法及监测计量设备安装监测频次设备型号、精度和校验情况1、描述数据记录、维护和归档方法及所有数据和校准维护记录的保存期限;2、详细描述监测设备安装位置、监测方法、监测频次和监测设备校验情况;3、描述数据的交叉核对情况。表4默认监测参数示例表参数名称单位描述数据来源数值451552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湖北省铁合金生产企业监测和量化方法。本文件主要用于指导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和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报告制度的铁合金企业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与量化。2组织边界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和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报告制度,且在湖北省境内生产的铁合金企业。3运行边界本文件所指运行边界包括与铁合金生产运行有关的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源(如:冶炼过程还原剂的消耗、电极(糊)消耗过程)和外购电力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不包括灭火器等逸散排放、非生产用移动源排放和外购蒸汽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4排放源及源流铁合金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原料矿(硅石、锰矿石和红土镍矿等)、还原剂、辅助材料的加工处理,配料,还原炉熔炼,精炼,浇铸,破碎,环保和成品检验分级包装等。一般铁合金企业排放源及源流示例参见表1。一般铁合金生产企业排放源及工艺流程见图1。表1一般铁合金企业主要排放源及源流表运行边界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设施/活动原料加工处理、配料、浇铸、破碎、包装等服务于生产的移动源还原电炉生产车间、办公楼等与生产运行相关活动的用电排放源原料加工处理、配料、浇铸、破碎、包装等活动中化石燃料的燃烧移动源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还原剂、电极(糊)等的消耗外购电消耗的化石燃料的燃烧计算过程涉及物料煤、油等汽油、柴油、天然气煤、兰炭、石油焦、焦炭、电极(糊)等电附件9铁合金生产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指南461553图1一般铁合金企业排放源及工艺流程示意图4.1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1)自备电厂发电过程中化石燃料的燃烧;2)原料处理过程中化石燃料的消耗;3)其他与生产运行相关的化石燃料消耗;4)服务于生产的移动源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4.2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源1)还原炉内还原过程,CO2的排放主要源于含碳物质的的输入,包括:焦炭、石油焦、煤、兰炭等;2)电极(糊)的消耗。4.3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本文件中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包括由外购电力而产生的CO2排放。5量化方法5.1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5.1.1固定燃烧源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471554主要包括自备电厂、原料处理过程产生的排放,对于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下列任一方法进行量化。方法一:排放因子法ECO2,固定燃烧源=∑(AD燃料,i×EFi×ηi)式中:ECO2,固定燃烧源——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t;AD燃料,i——固定设施中燃料i的活动水平数据,TJ,活动水平数据=消耗化石燃料量[t或Nm3]×低位发热值[TJ/t或TJ/Nm3];EF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燃烧的排放因子,t[CO2]/TJ;ηi——燃料i燃烧的氧化因子。方法二:物料平衡法ECO2,固定燃烧源=∑()Q燃料,i×C燃料,i-Q灰渣,i×C灰渣,i×4412式中:ECO2,固定燃烧源——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t;Q燃料,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的消耗量,t或Nm3;C燃料,i——固定设施消耗的化石燃料i的含碳量,t[C]/t或t[C]/Nm3;Q灰渣,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燃烧后产生的灰渣量,t;C灰渣,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燃烧后灰渣i中的含碳量,t[C]/t[灰渣]。燃料燃烧过程产生的排放量详细计算过程可参考附件1《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5.1.2移动源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服务于生产的移动源排放ECO2,移动源可参考附件1《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综上所述,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总公式为:ECO2,能源直接排放=ECO2,固定燃烧源+ECO2,移动源5.2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本文件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指还原电炉内还原剂、电极(糊)消耗所产生的CO2排放。481555由于原料矿、辅助原料和矿渣里的含碳量非常低,所以本计算方法进行了简化,公式如下:ECO2=∑()M还原剂i×EF还原剂i+M电极×EF电极式中:ECO2——铁合金生产过程产生的CO2排放量,t;M还原剂i——还原剂i的质量,如焦炭、石油焦、煤、兰炭等,t;EF还原剂i——还原剂i的排放系数,t[CO2]/t还原剂,企业可自测或参考表2;M电极——电极(糊)的消耗量,t;EF电极——电极(糊)的排放系数,t[CO2]/t电极(糊),企业可自测或参考表2。关于EF还原剂i和EF电极,企业可通过测量还原剂、电极(糊)的含碳量,再乘以44/12(tCO2/tC)获得。如企业无自测值,则采用表2中的缺省值。表2铁合金生产中还原剂CO2排放因子还原剂(使用)煤焦炭(用于FeMn和SiMn)焦炭(用于Si和FeSi)电极糊电极石油焦排放因子(吨CO2/吨还原剂)2.03.33.43.43.543.5来源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烟煤IPCCIPCCIPCCIPCCIPCC5.3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指外购电力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ECO2,能源间接排放的详细计算过程可参考附件1《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5.4排放总量计算ECO2,铁合金=ECO2,能源直接排放+ECO2,工艺排放+ECO2,能源间接排放式中:ECO2,铁合金——铁合金生产企业CO2排放总量。6参数的监测铁合金行业应按表3、表4中的要求对各参数进行监测,具体监测计划模板可参见491556《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和报告指南》。表3实测监测参数示例表参数名称单位描述数据来源监测流程QA/QC要求监测方法及监测计量设备安装监测频次设备型号、精度、校准信息1、描述数据记录、维护和归档方法及所有数据和校准维护记录的保存期限2、详细描述设备安装及监测方法、监测频次和设备校验情况3、描述数据的交叉核对情况表4默认监测参数示例表参数名称单位描述数据来源数值501557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湖北省合成氨相关化工产品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和量化方法。本文件主要用于指导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和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报告制度的合成氨相关化工产品生产企业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与量化。2组织边界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和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报告制度,且在湖北省境内从事合成氨相关化工产品生产活动的企业(以下简称合成氨企业)。3运行边界本文件所称运行边界是指合成氨企业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和外购电力产生的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包括主要生产、辅助生产和附属生产系统或装置。不包括灭火器等逸散排放、非生产用移动源排放和外购蒸汽产生的排放。4排放源及源流典型合成氨加工产品及其他相关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主要包括造气、半水煤气脱硫、变换、脱硫、脱碳、精练、氨合成、合成其他化工产品等工序,典型合成氨相关化工产品生产企业排放源及源流参见表1。表1典型合成氨相关化工产品生产企业排放源及源流运行边界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设施/活动蒸汽锅炉服务于生产的移动源造气炉乙炔焊生产车间、办公楼等与生产运行相关活动的用电排放源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移动源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煤的消耗乙炔的使用外购电消耗的化石燃料的燃烧计算过程涉及物料煤、油等汽油、柴油、天然气煤、含碳产品、含碳副产品乙炔电附件10合成氨相关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指南5115584.1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指为合成氨生产提供蒸汽的锅炉所消耗的化石燃料产生的排放和服务于生产的移动源排放。当锅炉燃烧源于合成氨生产产生的炉渣和飞灰时,该项排放已被计入工艺排放中,所产生排放量不应计入此项中。4.2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源煤在合成氨生产过程中既作为原料参与化学反应,又作为燃料为生产系统提供热能,通常称之为原料煤。由于在合成氨生产过程中不便于对用于提供热能所耗煤产生的排放量和用于原料参与化学反应所耗煤产生的工艺气体量进行计量,因此将所耗煤中碳的总量扣除与合成氨生产相关且运出厂外的产品及其他物料的总碳量作为该生产过程的碳排放量。合成氨相关化工产品生产厂在进行管道等维修时会使用乙炔焊,这部分排放也属于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4.3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本文件中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包括由外购电力而产生的CO2排放。5量化方法合成氨是无机化工中重要的产品之一,它是许多无机化工产品的中间产物。合成氨相关化工产品生产厂一般不会只生产合成氨,有时会有少部分氨作为产品出售,大多数情况下氨被用于生产氨加工产品。如尿素、硝酸铵、磷酸铵、碳铵、氯化铵、甲醇以及各种含氮复合肥的原料。湖北省合成氨生产企业主要采用煤作为原料,因此本文件仅考虑了以煤为原料的计算公式。5.1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5.1.1固定燃烧源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主要包括蒸汽锅炉中煤的燃烧产生的排放,对于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下列任一方法进行量化:方法一:排放因子法ECO2,固定燃烧源=∑(AD燃料,i×EFi×ηi)式中:ECO2,固定燃烧源——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t;AD燃料,i——固定设施中燃料i的活动水平数据,TJ,活动水平数据=消耗化石521559燃料量[t或Nm3]×低位发热值[TJ/t或TJ/Nm3];EF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燃烧的排放因子,t[CO2]/TJ;ηi——燃料i燃烧的氧化因子。方法二:物料平衡法ECO2,固定燃烧源=∑()Q燃料,i×C燃料,i-Q灰渣,i×C灰渣,i×4412式中:ECO2,固定燃烧源——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t;Q燃料,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的消耗量,t或Nm3;C燃料,i——固定设施消耗的化石燃料i的含碳量,t[C]/t或t[C]/Nm3;Q灰渣,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燃烧后产生的灰渣量,t;C灰渣,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燃烧后灰渣i中的含碳量,t[C]/t[灰渣]。燃料燃烧过程产生的排放量详细计算过程可参考附件1《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5.1.2移动源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服务于生产的移动源排放ECO2,移动源可参考附件1《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综上所述,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总公式为:ECO2,能源直接排放=ECO2,固定燃烧源+ECO2,移动源5.2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5.2.1合成氨相关产品生产过程排放合成氨的工艺过程较复杂,本文件对合成氨生产过程中CO2的排放量计算采用物料平衡法。计算公式如下:ECO2,合成氨=()∑(M原料煤i×C原料煤i)-∑(Mi×Ci)×4412式中:ECO2,合成氨——合成氨相关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产生的CO2,t;M原料煤i——各种原料煤的使用量,t;C原料煤i——各种原料煤的含碳量,tC/t煤;531560Mi——炉渣量、灰量(指合成氨工艺中产生的未被其他锅炉回收利用的炉渣量、灰量)、折纯含碳产品产量、其他折纯含碳副产品产量,t;Ci——炉渣、灰(指合成氨工艺中产生的未被其他锅炉回收利用的炉渣量、灰量)、折纯含碳产品、其他折纯含碳副产品的含碳量,tC/t。煤、炉渣、灰含碳量由企业生产分析化验部门提供,折纯产品含碳量、其他折纯副产品的含碳量可根据化学分子式计算得出,表2提供了部分含碳产品含碳量。表2合成氨相关折纯化工产品含碳量化工产品尿素CO(NH2)2碳铵NH4HCO3纯碱Na2CO3碳酸氢钠NaHCO3甲醇CH3OH二甲醚CH3OCH3折纯产品含碳量[tC/t化工产品]0.2000.1520.1130.1430.3750.5225.2.2乙炔焊的使用采用物料平衡法,基于所使用乙炔的量。乙炔焊使用过程涉及的化学反应式:2C2H2+5O2=4CO2+2H2O,由化学式可知,乙炔的排放因子为3.385KgCO2/KgC2H2。乙炔保护焊使用过程CO2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ECO2,乙炔焊=QC2H2×EFCO2,C2H2式中:ECO2,乙炔焊——使用乙炔而排放的CO2,t;QC2H2——乙炔的使用量,t;EFCO2,C2H2——乙炔的排放因子,t[CO2]/t[C2H2];综上所述,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公式:ECO2,工艺排放=ECO2,合成氨+ECO2,乙炔焊5.3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指外购电力产生的间接排放,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的详细计算过程可参考附件1《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5.4排放总量计算ECO2,合成氨=ECO2,能源直接排放+ECO2,工艺排放+ECO2,能源间接排放式中:541561ECO2,合成氨——合成氨相关化工产品生产企业CO2排放总量。6参数的监测合成氨相关化工产品企业应按表3、表4中的要求对各参数进行监测,具体监测计划模板可参见《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和报告指南》。表3实测监测参数示例表参数名称单位描述数据来源监测流程QA/QC要求监测方法及监测计量设备安装监测频次设备型号、精度、校准信息1、描述数据记录、维护和归档方法及所有数据和校准维护记录的保存期限2、详细描述设备安装及监测方法、监测频次和设备校验情况3、描述数据的交叉核对情况表4默认监测参数示例表参数名称单位描述数据来源数值551562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湖北省水泥企业监测和量化方法。本文件主要用于指导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和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报告制度的水泥企业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与量化。2组织边界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和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报告制度,且在湖北省境内生产的水泥企业。3运行边界水泥企业进行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时,涉及的运行边界包括与生产相关的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源(如生料煅烧工艺)和外购电力产生的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不包括灭火器等逸散排放、非生产用移动源排放和外购蒸汽产生的排放。水泥生产过程主要分为七个计算单元,具体计算范围如下,企业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范围的选择:1)矿石开采及辅助设施:从原料开采、破碎及皮带运输或车辆运输,到原料进入生产厂区的整个矿山开采工艺过程。2)生料制备:从原料进入生产厂区,经破碎、粉磨、运输,到生料进入窑炉的整个生料制备工艺过程。3)生料预热分解:从生料进入预热器,到生料预热分解的整个过程。4)熟料煅烧:从生料进入窑炉,到熟料进入熟料库(含库顶收尘设备)的整个熟料煅烧工艺过程,包括煤粉制备系统。5)水泥制备:从熟料出库(含库底下料设备)、加入水泥混合材、石膏等,经水泥磨粉磨后进入水泥库,到包装发运的整个水泥制备工艺过程,包括混合材、石膏运输、制备系统。6)辅助生产和管理:生产控制、质量管理及行政办公等。7)协同处置废物:从废物进入生产厂区,到废物进入窑炉焚烧处理的整个工艺过程。水泥粉磨站运行边界主要包括:从熟料、混合材、石膏等进入水泥粉磨站生产厂区附件11水泥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指南561563内,经水泥磨粉磨进入水泥库,到包装发送。4排放源及源流一般水泥企业排放源及源流可参见表1。可依据企业实际生产工艺情况对排放源进行增减,但应在监测报告中给予说明。表1一般水泥企业排放源及源流运行边界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设施/活动各生产工艺阶段服务于生产的移动源窑炉各生产工艺阶段外购电力的消耗排放源各生产工艺活动中化石燃料的燃烧移动源消耗的化石燃料燃烧生料的煅烧外购电消耗的化石燃料的燃烧计算过程涉及物料煤、汽油、柴油等汽油、柴油、天然气生料、熟料电4.1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除工艺排放外的其他化石燃料充分燃烧产生的CO2排放,主要有:1)自备电厂发电过程中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有);2)矿石开采、生料制备、生料预热分解、熟料煅烧、水泥制备、辅助生产和管理、协同处置废物等过程化石燃料的燃烧。3)服务于生产的移动源消耗的化石燃料的燃烧;4.2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源窑炉内生料煅烧过程中碳酸盐分解产生的CO2排放;4.3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本文件中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包括由外购电力生产造成的CO2排放。5量化方法5.1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5.1.1固定燃烧源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主要包括窑炉中煤的燃烧产生的排放,对于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直接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排放,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下列任一方法进行量化。方法一:排放因子法571564ECO2,固定燃烧源=∑(AD燃料,i×EFi×ηi)式中:ECO2,固定燃烧源——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t;AD燃料,i——固定设施中燃料i的活动水平数据,TJ,活动水平数据=消耗化石燃料量[t或Nm3]×低位发热值[TJ/t或TJ/Nm3];EF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燃烧的排放因子,t[CO2]/TJ;ηi——燃料i燃烧的氧化因子。方法二:物料平衡法ECO2,固定燃烧源=∑()Q燃料,i×C燃料,i-Q灰渣,i×C灰渣,i×4412式中:ECO2,固定燃烧源——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t;Q燃料,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的消耗量,t或Nm3;C燃料,i——固定设施消耗的化石燃料i的含碳量,t[C]/t或t[C]/Nm3;Q灰渣,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燃烧后产生的灰渣量,t;C灰渣,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燃烧后灰渣i中的含碳量,t[C]/t[灰渣]。燃料燃烧过程产生的排放量详细计算过程可参考附件1《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5.1.2移动源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服务于生产的移动源排放ECO2,移动源可参考附件1《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综上所述,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总公式为:ECO2,能源直接排放=ECO2,固定燃烧源+ECO2,移动源5.2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碳酸盐类原材料煅烧过程CO2排放量化方法有三种,方法1和方法2适合生料中没有掺替代原料的情况(可依实际情况选取),若生料中使用了替代原料,则用方法3。方法一:基于生料的计算公式如下:Ecal,CO2=Q1×EFRM式中:Ecal,CO2——煅烧分解过程中CO2排放量,t;581565Q1——由生料均化库入窑生料量(不包含窑灰回收系统收集的窑灰),t;EFRM——生料CO2排放系数,t[CO2]/t[生料]。排放系数EFRM计算公式如下:EFRM=0.44×C1+0.522×C2+4412×CC式中:0.44、0.522——参见表2;C1——出磨生料中CaCO3的质量百分比;C2——出磨生料中MgCO3的质量百分比;CC——出磨生料中有机碳的质量百分比,若无自测值可采用《水泥行业二氧化碳减排议定书-水泥行业碳排放统计与报告标准》中推荐值0.2%。C1、C2可根据《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2008)确定了CaO、MgO的含量后,分别乘以100/56和84/40进行转化。表2化学计算的排放系数碳酸盐CaCO3MgCO3排放系数(t[CO2]/t[碳酸盐])0.4400.522方法二:基于熟料的计算公式如下:Ecal,CO2=Q2×EFcli+CC×Q1×4412式中:Q2——熟料产量,包括窑头除尘器收集的粉尘,不包括用电石渣、钢渣等替代原料生产的熟料量,t;EFcli——熟料排放系数,t[CO2]/t[熟料];EFcli=0.785×C5+1.092×C6式中:0.785、1.092——参见表3;C5——熟料中CaO的质量百分比;C6——熟料中MgO的质量百分比;CC——生料中有机碳的质量百分比,若无自测值可采用《水泥行业二氧化碳减排议定书-水泥行业碳排放统计与报告标准》中推荐值0.2%。591566C5、C6可根据《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2008)确定。表3化学计量比氧化物CaOMgO化学计量比tCO2/碱土金属氧化物0.7851.092方法三:若采用了替代原料(包括电石渣、钢渣等),应按下式计算:Ecal,CO2=Q3×EFRM(1-Lc)×Fc式中:Q3——熟料产量,包括窑头除尘器收集的粉尘,包括用电石渣、钢渣等替代原料生产的熟料量,t;EFRM——生料中CO2质量分数(同上,以%表示);LC——生料烧失量(以%表示);FC——熟料中燃煤灰分掺入量换算因子,取值为1.04。5.3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指外购电力产生的间接排放,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ECO2,能源间接排放的详细计算过程可参考附件1《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5.4排放总量计算ECO2,水泥=ECO2,能源直接排放+Ecal,CO2+ECO2,能源间接排放式中:ECO2,水泥——水泥生产企业CO2排放总量。6参数的监测水泥行业应按表4、表5中的要求对各参数进行监测,具体监测计划模板可参见《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和报告指南》。601567表4实测监测参数示例表参数名称单位描述数据来源监测流程QA/QC要求监测方法及监测计量设备安装监测频次设备型号、精度、校准信息1、描述数据记录、维护和归档方法及所有数据和校准维护记录的保存期限2、详细描述设备安装及监测方法、监测频次和设备校验情况3、描述数据的交叉核对情况表5默认监测参数示例表参数名称单位描述数据来源数值611568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湖北省石油加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和量化方法。本文件用于指导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和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报告制度的石油加工企业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与量化。2组织边界纳入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和纳入碳排放报告制度,且在湖北省境内从事石油化工产品生产活动的石油加工企业(以下简称石油加工企业)。3运行边界本文件所称运行边界是指石油加工企业生产系统(包括:主要生产、辅助生产和附属生产系统或装置),在正常生产过程中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源和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由于石油加工过程复杂,排放源较多,因此本指南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只考虑:固定设施燃烧产生的排放、流化床催化裂化催化剂烧焦过程产生的排放、其他催化剂再生烧焦过程中产生的排放、制氢过程产生的排放、硫磺回收过程中产生的排放和服务于生产的移动设施产生的排放,不包括与石油加工生产无关的其他过程产生的CO2排放。灭火器等逸散排放和非生产用移动源等产生的排放不在本文件考虑范围内。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仅包括外购电力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典型石油加工企业主要产品生产系统框图见附图图1。4排放源与源流典型石油加工企业排放源及源流可参见表1,典型石油加工企业CO2排放源分类及分布图见附图图2。可依据企业实际生产工艺情况对排放源进行增减,但应在监测报告中给予说明。附件12石油加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指南621569表1典型的石油加工企业排放源与源流运行边界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设施/活动加热炉、工艺炉、导热油炉、蒸汽锅炉、燃汽轮机、火炬等固定设施化石燃料燃烧服务生产用的移动源流化床催化裂化催化剂烧焦其他催化剂再生烧焦制氢装置硫磺回收装置生产车间、办公楼等与生产运行相关活动的外购电排放源化石燃料及废气燃烧汽油、柴油、天然气的消耗焦炭燃烧焦炭燃烧原料化学反应的消耗酸性原料气中含有的CO2外购电消耗的化石燃料的燃烧计算过程涉及物料煤、焦炭、燃料油、炼厂气、煤气、天然气、废气等汽油、柴油、天然气鼓风机空气、废气中CO2和CO浓度待生催化剂天然气、炼厂干气、脱附气酸性气体电4.1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除工艺排放外的其他化石燃料充分燃烧产生的CO2排放,主要有:1)加热炉、工艺炉、导热油炉、蒸汽锅炉、燃汽轮机、火炬等固定设施化石燃料燃烧;2)服务于生产的移动源消耗的化石燃料。4.2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源1)流化床催化裂化催化剂烧焦过程中焦炭燃烧产生的CO2排放;2)其他催化剂再生烧焦过程中焦炭燃烧产生的CO2排放;3)制氢过程中产生的CO2排放;4)硫磺回收过程酸性原料气中含有的CO2。4.3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本文件中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包括由外购电力产生的CO2排放。5量化方法5.1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5.1.1固定燃烧源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对于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下列任一方法进行量化:方法一:排放因子法ECO2,固定燃烧源=∑(AD燃料,i×EFi×ηi)631570式中:ECO2,固定燃烧源——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t;AD燃料,i——固定设施中燃料i的活动水平数据,TJ,活动水平数据=消耗化石燃料量[t或Nm3]×低位发热值[TJ/t或TJ/Nm3];EF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燃烧的排放因子,t[CO2]/TJ;ηi——燃料i燃烧设备的碳氧化因子。方法二:物料平衡法ECO2,固定燃烧源=∑()Q燃料,i×C燃料,i-Q灰渣,i×C灰渣,i×4412式中:ECO2,固定燃烧源——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t;Q燃料,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的消耗量,t或Nm3;C燃料,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的含碳量,t[C]/t或t[C]/Nm3,优先选用自测值,如无自测值,采用缺省值;Q灰渣,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燃烧后产生的灰渣量,t;C灰渣,i——固定设施中化石燃料i燃烧后灰渣i中的含碳量,t[C]/t[灰渣],选用企业自测。具体可参见附件1《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5.1.2移动源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移动设施产生的排放按以下公式计算:ECO2,移动源=Q燃料,i×EFi式中:ECO2,移动源——用于生产的移动设施运行产生的CO2排放;Q燃料,i——移动设施消耗燃料i的活动水平数据,TJ,活动水平数据=消耗燃料量[t或Nm3]×低位发热值[TJ/t或TJ/Nm3];EFi——移动源排放因子,tCO2/TJ。具体可参见附件1《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综上所述,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总公式为:ECO2,能源直接排放=ECO2,固定燃烧源+ECO2,移动源5.2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641571石油加工企业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公式如下:ECO2,工艺过程排放=∑i=1nECO2,工艺过程排放i5.2.1流化床催化裂化催化剂烧焦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石油加工企业流化床催化裂化催化剂烧焦产生的CO2排放,主要是将附着在催化剂上的积炭燃烧,恢复催化剂活性,可以通过鼓风机空气流量和废气浓度计算,假设石油焦完全燃烧为CO2,计算公式如下:ECO2,流化床催化剂烧焦=()AR+SOR×()FCO2+FCO×4422.4×1000式中:ECO2,流化床催化剂烧焦——催化剂烧焦产生的CO2排放量,t;AR——流化床催化裂化过程中鼓风机空气流量,Nm3/年;SOR——流化床催化裂化过程中的供氧量(若有),Nm3/年;FCO2——再生器出口废气中CO2体积百分比浓度;FCO——再生器出口废气中CO体积百分比浓度;22.4——从摩尔体积转换为质量的系数,单位为Nm3/kmol。5.2.2其他催化剂再生烧焦过程温室气体量化方法石油加工多个工艺过程使用的催化剂都需要再生,催化重整和加氢操作归属此类。这部分催化剂再生大部分都是间断性的,仅有一小部分是连续再生系统,这部分产生的CO2排放比催化剂连续再生系统和固定燃烧产生的排放要小的多,计算公式如下:ECO2,其他催化剂烧焦=CRR×(FC待生催化剂-FC再生催化剂)×4412式中:ECO2,其他催化剂烧焦——其他催化剂再生烧焦过程CO2排放量;CRR——待生催化剂再生量,t/年;FC待生催化剂——装置中待生催化剂上的碳百分比含量;FC再生催化剂——装置中再生催化剂上的碳百分比含量。5.2.3制氢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对于石油加工企业统计期内制氢装置产生的CO2排放采用物料平衡法计算,量化方法有两种,企业可依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方法一:基于脱附气651572以炼厂干气、天然气等为原料,采用蒸汽转化工艺的制氢装置,排放的CO2以脱附气的量和脱附气中CO2的含量为基础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ECO2,制氢=HQi×FCO2×4422.4×1000式中:ECO2,制氢——制氢过程中产生的CO2排放,t;HQi——制氢装置产生的脱附气的量,Nm3;FCO2——制氢装置脱附气中的CO2体积百分比浓度;22.4——从摩尔体积转换为质量的系数,单位为Nm3/kmol。方法二:基于产物以氢气的产量及原料发生的化学反应,来推算制氢装置产生的CO2排放,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CxH(2x+2)+2xH2O=(3x+1)H2+xCO2制氢产生的CO2排放量的计算,采用氢气的产量和加权平均化学计量系数估算。ECO2,制氢=H2R×xC(3x+1)H2×4422.4×1000式中:ECO2,制氢——制氢过程中产生的CO2排放,t;H2R——氢气的产量,Nm3;x——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x;22.4——从摩尔体积转换为质量的系数,单位为Nm3/kmol。5.2.4硫磺回收过程温室气体量化方法以酸性气体为原料的硫磺回收工艺,排放主要来源是酸性原料气中含有的CO2,排放的CO2以酸性气量和酸性气中的CO2含量为基础计算,公式如下:ECO2,硫磺回收=Q酸性气×FCO2×4422.4×1000式中:ECO2,硫磺回收——硫磺回收装置工艺过程中产生的CO2排放量,t;Q酸性气——硫磺回收装置酸性气量,Nm3;FCO2——硫磺回收装置酸性气量中CO2体积百分比含量。5.3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源量化方法661573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ECO2,能源间接排放的详细计算过程可参考附件1《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通用指南》。5.4排放总量计算石油加工企业统计期内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按下式计算:ECO2=ECO2,能源直接排放+ECO2,工艺过程排放+ECO2,能源间接排放6参数监测石油加工企业应按表2及表3中所列的各种装置和场所产生的各类排放、并按表2中的监测要求对各参数进行监测,具体监测计划模板可参见《湖北省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和报告指南》中的监测计划模板。表2实测监测参数示例表参数名称单位描述数据来源监测流程QA/QC要求监测方法及监测计量设备安装监测频次设备型号、精度和校验情况1、描述数据记录、维护和归档方法及所有数据和校准维护记录的保存期限;2、详细描述监测设备安装位置、监测方法、监测频次和监测设备校验情况;3、描述数据的交叉核对情况。表3默认监测参数示例表参数名称单位描述数据来源数值671574典型石油加工企业主要产品生产系统框图见图1。图1典型石油加工企业主要产品生产系统框图7附图681575典型石油加工企业CO2排放源分类及分布图见图2。图2典型石油加工企业CO2排放源分类及分布691576XXX年度监测计划XX集团XX厂V1.0年月日附录1监测计划模板701577A.一般性描述A.1项目基本信息A.2文件版本号信息A.3企业排放情况说明A.4排放设施/活动清单B.监测计划B.1量化方法B.1.1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B.1.1.1固定燃烧源排放B.1.1.2服务于生产的移动源排放B.1.2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B.1.3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B.1.4生物质的使用B.2事先确定参数B.3监测参数B.4数据缺失处理A部分.一般性说明A.1项目基本信息企业名称组织边界责任人职务电话邮箱所属行业主要产品或服务监测期项目备案号如:2012.01.01-2012.12.31711578A.2文件版本号信息;版本号1.02.0时间2013年3月3日2013年5月1日改版原因第一版排放源增加审核及审批结论;结论审核结论审批结论时间签名/盖章A.3企业排放情况说明;本节列出企业边界内本指南规定的引起CO2排放的设施或活动,排放源及源流(燃料、原料)。编号A1排放设施或活动锅炉排放源锅炉化石燃料的燃烧源流(燃料/原料)煤活动简述锅炉提供蒸汽和电力供厂区内生产使用排放类别固定燃烧源温室气体排放、移动源温室气体排放、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计算法(填写“测量法”或“计算法”)请用图示表示企业边界内的排放源、源流和监测设备安装位置与主要工艺流程之间的关系。A.4排放设施/活动清单设施或活动设施编号名称及数量型号设施的安装地点设施的操作人员设施厂商表A.3对应编号B部分.监测计划B.1量化方法分别按照以下分类列出边界内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量化方法721579B.1.1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B.1.1.1固定燃烧源排放表A.3对应编号:能源种类计算公式来源B.1.1.2服务于生产的移动源排放表A.3对应编号:能源种类计算公式来源B.1.2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表A.3对应编号:排放设施/活动源流种类计算公式来源B.1.3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表A.3对应编号:能源种类计算公式来源电力B.1.4生物质燃料的使用表A.3对应编号:燃料种类纯生物质比例的确定方法计算公式来源B.2事先确定参数量化方法中事先确定的参数来源信息731580参数名称单位描述数据来源数值C碳酸盐%碳酸钙含碳量XXX指南B.3监测参数量化方法中使用所有参数的监测信息参数名称单位描述数据来源监测流程质量确保/质量控制要求Qt监测期间煤炭的消耗量现场监测、生产报表等监测方法及监测计量设备安装监测频次设备型号、精度、校准信息描述数据记录、维护和归档方法,所有数据和校准维护记录的保存期限详细描述设备安装及监测方法、监测频次和设备校验情况描述数据的的交叉核对情况B.4数据缺失处理描述在监测过程中,若出现设备故障或其他因素导致某段时间内监测数据缺失的处理办法。741581XX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XX有限责任公司V1.0年月日附录2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模板751582A一般性描述A.1企业基本信息A.2文件版本号信息A.3企业排放情况说明A.4排放设施/活动清单B监测系统的描述B.1监测计划的偏离或更新信息B.2事先确定参数B.3监测参数C排放量计算C.1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C.1.1固定燃烧源排放C.1.2服务于生产的移动源排放C.2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C.3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C.4生物质的使用D其他说明A部分.一般性说明A.1企业基本信息企业名称组织边界责任人职务电话邮箱所属行业主要产品或服务监测期项目备案号配额分配量如:2012.01.01-2012.12.31761583A.2文件版本号信息;版本号1.02.0时间2013年3月3日2013年5月1日改版原因核查机构的更改要求A.3企业排放情况说明;本节列出企业边界内本指南规定的引起CO2排放的设施或活动,源流(燃料、原料)。编号A1合计排放设施或活动锅炉排放源锅炉化石燃料的燃烧源流(燃料/原料)煤活动简述锅炉提供蒸汽和电力供厂区内生产使用排放类别固定燃烧源温室气体排放、移动源温室气体排放、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公式来源排放量(tCO2当量)请用图示表示企业边界内的排放源、源流和监测设备安装位置与主要工艺流程之间的关系。A.4排放设施/活动清单排放设施/活动设施编号名称及数量型号设施的安装地点设施的操作人员设施厂商表A.3对应编号B部分.监测系统的描述B.1监测计划的偏离、更新信息在本监测期内监测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是否出现偏离或更新,对偏离或更新发生的时间段、偏离或更新的原因和偏离或更新的内容等进行描述。监测计划的偏离或更新是否经过了发改委的批准。771584B.2事先确定参数量化方法中事先确定的参数来源信息参数名称单位描述数据来源数值C碳酸盐%碳酸钙含碳量XXX指南B.3监测参数量化方法中使用所有参数的监测信息参数名称单位描述数据来源监测流程质量确保/质量控制要求数值Qt监测期间煤炭的消耗量现场监测、生产报表等监测方法及监测计量设备安装监测频次设备型号、精度、校准信息描述数据记录、维护和归档方法,所有数据和校准维护记录的保存期限详细描述设备安装及监测方法、监测频次和设备校验情况描述数据的的交叉核对情况描述在监测期内,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中是否有重大事故发生,该事故是否对排放量监测及计算造成影响。C部分.排放量计算C.1能源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根据B部分的方法学和参数信息分别计算下面两部分的排放量C.1.1固定燃烧源排放表A.3对应编号:能源种类计算公式参数数值单位781585排放量吨CO2eC.1.2服务于生产的移动源排放表A.3对应编号:能源种类计算公式参数排放量数值吨CO2e单位C.2工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表A.3对应编号:排放设施/活动源流种类计算公式参数排放量数值吨CO2e单位C.3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表A.3对应编号:能源种类计算公式参数排放量数值吨CO2e单位791586C.4生物质燃料的使用由于纯生物质的排放因子为0,因此本节只计算生物质燃料中非生物质部分的排放。表A.3对应编号:燃料种类纯生物质比例的确定方法计算公式参数排放量数值吨CO2e单位D部分.其他说明说明在报告期间企业计算边界内是否发生了任何影响监测报告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为新建、扩建、改建、技术改造项目等。801587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二○一一年五月1588i目录前言.....................................................................................................1第一章能源活动...................................................................................3一、概述..............................................................................................3二、化石燃料燃烧活动.......................................................................5三、生物质燃烧活动.........................................................................19四、煤炭开采和矿后活动逃逸排放.................................................20五、石油和天然气系统逃逸排放.....................................................21六、能源部门清单报告格式.............................................................23七、电力调入调出二氧化碳间接排放量核算..................................24第二章工业生产过程..........................................................................26一、概述............................................................................................26二、水泥生产过程............................................................................26三、石灰生产过程............................................................................28四、钢铁生产过程............................................................................29五、电石生产过程............................................................................31六、己二酸生产过程.........................................................................32七、硝酸生产过程............................................................................331589ii八、一氯二氟甲烷生产过程.............................................................35九、其他工业生产过程.....................................................................36十、工业生产过程清单报告格式.....................................................44第三章农业.........................................................................................46一、概述..........................................................................................46二、稻田甲烷排放..........................................................................47三、省级农用地氧化亚氮排放量...................................................53四、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57五、动物粪便管理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61六、农业部门温室气体清单报告格式.............................................68第四章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69一、概述............................................................................................69二、森林和其它木质生物质生物量碳贮量变化..............................71三、森林转化温室气体排放.............................................................79四、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清单报告格式.........................................83第五章废弃物处理.............................................................................84一、概述............................................................................................84二、固体废弃物处理.........................................................................85三、废水处理....................................................................................931590iii四、清单报告格式..........................................................................102第六章不确定性...............................................................................103一、概述..........................................................................................103二、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及降低不确定性的方法........................103三、量化和合并不确定性的方法...................................................105第七章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108一、概述..........................................................................................108二、质量控制程序..........................................................................108三、质量保证程序..........................................................................111四、验证、归档、存档和报告.......................................................112附录一�温室气体清单基本概念......................................................115附录二�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汇总表..................................................118附录三�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势值..................................................12015911前言由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的全球变暖�已经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成为当今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2007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9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编制温室气体清单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清单可以识别出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了解各部门排放现状�预测未来减缓潜力�从而有助于制定应对措施。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要求�所有缔约方应按照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编制各国的温室气体清单。我国于2004年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提交了《中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报告了1994年我国温室气体清单�2008年我国启动了2005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工作。2010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正式下发了《关于启动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办气候[2010]2350号��要求各地制定工作计划和编制方案�组织好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为了进一步加强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能力建设�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相关课题的支持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15922化司组织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清华大学、中科院大气所、中国农科院环发所、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中国环科院气候中心等单位的专家编写了《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旨在加强省级清单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为编制方法科学、数据透明、格式一致、结果可比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提供有益指导。考虑到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的复杂性�本指南肯定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及时得到各单位的反馈意见�以便做进一步的修改完善。15933第一章能源活动一、概述能源生产和消费活动是我国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省级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总体上遵循《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基本方法�并借鉴了1994年和2005年我国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好的做法。省级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和报告的范围主要包括�化石燃料燃烧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生物质燃料燃烧活动产生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煤矿和矿后活动产生的甲烷逃逸排放以及石油和天然气系统产生的甲烷逃逸排放。�一�化石燃料燃烧活动排放源界定化石燃料燃烧温室气体排放源界定为某一省区市境内不同燃烧设备燃烧不同化石燃料的活动�涉及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按照这一定义�国际航空航海等国际燃料舱的化石燃料燃烧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不应计算在某一省区市境内�而火力发电厂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应该计算在电厂所在地�尽管其生产的电力并不一定在本地消费。1�化石燃料燃烧活动分部门的排放源可分为�农业部门�工业和建筑部门�交通运输部门�服务部门�第三产业中扣除交通运输部分��居民生活部门。其中工业部门可进一步细分为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和其他行业等�交通运输部门可进一步细分为民航、15944公路、铁路、航运等。2�化石燃料燃烧活动分设备�技术�排放源可以分为�静止源燃烧设备和移动源燃烧设备。静止源燃烧设备主要包括�发电锅炉、工业锅炉、工业窑炉、户用炉灶、农用机械、发电内燃机、其他设备等�移动排放源设备主要包括�各类型航空器、公路运输车辆、铁路运输车辆和船舶运输机具等。3�化石燃料燃烧活动分燃料品种排放源可以分为�煤炭、焦炭、型煤等�其中煤炭又分为无烟煤、烟煤、炼焦煤、褐煤等�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煤油、喷气煤油、其它煤油、液化石油气、石脑油、其它油品等�天然气、炼厂干气、焦炉煤气、其他燃气等。�二�生物质燃料燃烧排放源界定我国生物质燃料主要包括以下三类�一是农作物秸秆及木屑等农业废弃物及农林产品加工业废弃物�二是薪柴和由木材加工而成的木炭�三是人畜和动物粪便。生物质燃料燃烧的排放源主要包括�居民生活用的省柴灶、传统灶等炉灶�燃用木炭的火盆和火锅以及牧区燃用动物粪便的灶具�工商业部门燃用农业废弃物、薪柴的炒茶灶、烤烟房、砖瓦窑等。考虑到生物质燃料生产与消费的总体平衡�其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生长过程中光合作用所吸收的碳两者基本抵消�只需要编制和报告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三�煤炭开采和矿后活动逃逸排放源界定我国煤炭开采和矿后活动的甲烷排放源主要分为井工开采、露天开采和矿后活动。井工开采过程排放是指在煤炭井下采掘过程中�15955煤层甲烷伴随着煤层开采不断涌入煤矿巷道和采掘空间�并通过通风、抽气系统排放到大气中形成的甲烷排放。露天开采过程排放是指露天煤矿在煤炭开采过程中释放的和邻近暴露煤�地�层释放的甲烷。矿后活动排放是指煤炭加工、运输和使用过程�即煤炭的洗选、储存、运输及燃烧前的粉碎等过程中产生的甲烷排放。�四�石油和天然气系统逃逸排放源界定石油和天然气系统甲烷逃逸排放是指油气从勘探开发到消费的全过程的甲烷排放�主要包括钻井、天然气开采、天然气的加工处理、天然气的输送、原油开采、原油输送、石油炼制、油气消费等活动�其中常规原油中伴生的天然气�随着开采活动也会产生甲烷的逃逸排放。我国油气系统逃逸排放源涉及的设施主要包括�勘探和开发设备、天然气生产各类井口装臵�集气系统的管线加热器和脱水器、加压站、注入站、计量站和调节站、阀门等附属设施�天然气集输、加工处理和分销使用的储气罐、处理罐、储液罐和火炬设施等�石油炼制装臵�油气的终端消费设施等。二、化石燃料燃烧活动�一�清单编制方法省级能源活动化石燃料燃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拟采用以详细技术为基础的部门方法(也即IPCC方法2)。该方法基于分部门、分燃料品种、分设备的燃料消费量等活动水平数据、以及相应的排放因子等参数�通过逐层累加综合计算得到总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15966温室气体排放量=���(EFi,j,k×Activityi,j,k)�1.1�式中�EF:排放因子(kg/TJ)�Activity�燃料消费量(TJ)�i�为燃料类型�j�为部门活动�k�为技术类型。其中�燃料消费量以热值表示�需要通过将实物量数据乘以折算系数获得。计算步骤如下�1�确定清单采用的技术分类�基于地区能源平衡表及分行业、分品种能源消费量�确定分部门、分品种主要设备的燃料燃烧量�2�基于设备的燃烧特点�确定分部门、分品种主要设备相应的排放因子数据。对于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也可以基于各种燃料品种的低位发热量、含碳量以及主要燃烧设备的碳氧化率确定�3�根据分部门、分燃料品种、分设备的活动水平与排放因子数据�估算每种主要能源活动设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4�加总计算出化石燃料燃烧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省级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可以采用参考方法进行检验�也称IPCC方法1��参考方法是基于各种化石燃料的表观消费量�与各种燃料品种的单位发热量、含碳量�以及燃烧各种燃料的主要设备的平均氧化率�并扣除化石燃料非能源用途的固碳量等参数综15977合计算得到的。计算公式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燃料消费量�热量单位�×单位热值燃料含碳量—固碳量)×燃料燃烧过程中的碳氧化率�1.2�计算步骤如下�1.估算燃料消费量燃料消费量=生产量+进口量-出口量-国际航海/航空加油-库存变化2.折算成统一的热量单位燃料消费量(热量单位)=燃料消费量×换算系数(燃料单位热值)3.估算燃料中总的碳含量燃料含碳量=燃料消费量(热量单位)×单位燃料含碳量(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4.估算能长期固定在产品中的碳量固碳量=固碳产品产量×单位产品含碳量×固碳率5.计算净碳排放量净碳排放量=燃料总的含碳量-固碳量6.计算实际碳排放量实际碳排放量=净碳排放量×燃料燃烧过程中的碳氧化率其中�固碳率是指各种化石燃料在作为非能源使用过程中�被固定下来的碳的比率�由于这部分碳没有被释放�所以需要在排放量的计算中予以扣除�碳氧化率是指各种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被氧化的碳的比率�表征燃料的燃烧充分性。15988�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应用详细技术为基础的部门方法估算化石燃料燃烧温室气体排放量时�需要收集分部门、分能源品种、分主要燃烧设备的能源活动水平数据。部门可参照前述的部门排放源分类�结合各省市的具体情况划分�化石燃料品种可参照前述的燃料分类�结合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的能源分类划分�设备则可根据各部门的重点排放源分类方式划分。基于详细技术分类的活动水平数据来源包括�《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有关省市能源平衡表和工业分行业终端能源消费�电力部门、交通部门、航空公司等相关统计资料�具体拆分到部门如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时�还需根据相应行业统计数据及专家估算。详细的活动水平数据见表1.1�表1.3。活动水平数据分类与国家工业分行业分类对应关系见表1.4。由于我国现行的能源统计体系中�煤炭按照原煤、洗精煤和其它洗煤分类�并没有按照无烟煤、烟煤、炼焦煤、褐煤统计�考虑到不同煤种的热值和含碳量差别较大�建议原煤消费量按无烟煤、烟煤和褐煤来拆分�这样也可以与今后的能源统计改革保持一致。表1.1分部门分能源品种化石燃料燃烧活动水平数据部门无烟煤烟煤褐煤洗精煤其他洗煤型煤焦炭焦炉煤气其他煤气(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亿M3)(亿M3)化石燃料合计能源生产与加工转换公用电力与热力部门15999石油天然气开采与加工业固体燃料和其他能源工业工业和建筑业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其他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航空公路铁路水运服务业及其他居民生活农、林、牧、渔续表1.1分部门分能源品种化石燃料燃烧活动水平数据部门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其他石油制品天然气(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亿M3)化石燃料合计能源生产与加工转换公用电力与热力部门石油天然气开采与加工业固体燃料和其他能源工业工业和建筑业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160010其他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航空公路铁路水运服务业及其他居民生活农、林、牧、渔我国的耗煤设备主要有三类�电站锅炉、工业锅炉和工业窑炉。考虑到我国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行业存在名目繁多的工业窑炉�如钢铁行业的高炉、煤气发生炉�有色金属行业的氧化铝煅烧回转窑�化工行业的合成氨造气炉�建材行业的水泥回转窑、石灰机立窑、砖瓦轮窑等。建议在高耗能行业选取典型的主要燃烧设备�并确定相应的各种化石燃料消费量。表1.2固定源主要行业分设备分品种活动水平数据行业设备无烟煤烟煤褐煤洗精煤其他洗煤型煤焦炭焦炉煤气其他煤气(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亿M3)(亿M3)公用电力与热力发电锅炉工业锅炉其他设备钢铁发电锅炉工业锅炉高炉其他设备有色金属发电锅炉工业锅炉氧化铝回转窑其他设备化工发电锅炉工业锅炉160111合成氨造气炉其他设备建材发电锅炉工业锅炉水泥回转窑水泥立窑其他设备注�其他设备各地可视实际情况灵活确定�下同。续表1.2固定源主要行业分设备分品种活动水平数据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其他石油制品天然气(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亿m3)公用电力与热力发电锅炉工业锅炉其他设备钢铁发电锅炉工业锅炉高炉其他设备有色金属发电锅炉工业锅炉氧化铝回转窑其他设备化工发电锅炉工业锅炉合成氨造气炉其他设备建材发电锅炉工业锅炉水泥回转窑水泥立窑其他设备160212考虑到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所指的交通运输泛指所有借助交通工具的客货运输活动�而我国能源统计体系中交通运输部门一般只包含交通营运部门的能源消费量�大量的社会交通用能统计在居民部门、商业部门和工业部门�为了比较全面反映我国全社会交通运输的能源消耗和排放情况�需要对交通用能进行整合�包括对汽柴油消费量在部门间进行重新调整�以及国际航空和航海煤油和柴油消费量的单列。如果无法获得公路�道路�交通分品种、分车辆类型能源消费量�建议采用以下方法估算�公路�道路�交通用油i,j=机动车保有量i,j×机动车年运行公里数i,j×机动车百公里油耗i,j�1.3�式中�i为油品种类�j为车辆类型。表1.3移动源主要燃烧设备分品种活动水平数据烟煤汽油柴油燃料油喷气煤油(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万吨)航空国内航班港澳地区航班国际航班公路摩托车轿车轻型客车大型客车轻型货车中型货车重型货车农用运输车铁路蒸汽机车内燃机车水运内河近海内燃机国际远洋内燃机160313表1.4活动水平数据分类与国家工业分行业分类对应关系活动水平数据分类国家工业分行业分类公用电力与热力部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与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人造原油生产固体燃料和其他能源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炼焦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核燃料加工钢铁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化学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建筑材料非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建筑业建筑业其他工业部门国家工业分行业分类中上述分类之外的分类应用参考方法核算化石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时�需要收集分燃料品种的活动水平数据�以及各种非能源利用的活动水平数据。具体的活动水平数据包括�各种燃料的生产量、进出口量、调入调出量、库存变化量�以及水运和民航部门中的国际燃料舱部分。活动水平的数据来源�《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海关统计年鉴》、《中国化工统计年鉴》等行业统计资料�以及省/市统计年鉴及相关统计资料。�三�排放因子数据及其确定方法各种燃料品种的单位发热量和含碳量�各种燃料主要燃烧设备的碳氧化率�以及移动源主要燃烧设备的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因160414子原则上需要通过实际测试获得�以便正确反映当地燃烧设备的技术水平和排放特点。如当地数据无法获得�建议采用本章推荐的化石燃料燃烧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或利用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推荐的缺省排放因子。1�部门方法所需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应用详细技术为基础的部门方法估算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所需的排放因子可通过以下方法及步骤确定。一是确定不同化石燃料单位热值含碳量。化石燃料温室气体清单中对燃料含碳量的定义为―单位热值(TJ)燃料所含碳元素的质量(t-C)‖�与我国常用的以单位质量所表示的含碳量百分比(%)有所不同。如当地数据无法获得�建议选用表1.5所示的分部门、燃料品种以及设备类型的单位热值含碳量数据。160515表1.5分部门、分燃料品种化石燃料单位热值含碳量(吨碳/TJ)部门无烟煤烟煤褐煤洗精煤其他洗煤型煤焦炭原油燃料油汽油柴油喷气煤油一般煤油NGLLPG炼厂干气其他石油制品天然气焦炉煤气其它能源加工转换煤炭开采加工25.7728.0725.4125.4129.4218.9020.2018.2020.0015.3213.5812.20油气开采加工27.3427.0228.5325.4125.4129.4220.0821.1018.9020.2017.2017.2018.2020.0015.3213.5812.20公共电力与热力27.4926.1827.9725.4125.4133.5629.4220.0821.1018.9020.2018.2020.0015.3213.5812.20炼焦、煤制气等25.7725.4125.4129.4220.0820.1018.9020.2017.2018.2020.0015.3213.5812.20工业钢铁27.4025.8027.0725.4125.4133.5629.4220.0821.1018.9020.2018.2020.0015.3213.5812.20有色26.8026.5928.2225.4125.4133.5629.4220.0821.1018.9020.2018.2020.0015.3213.5812.20化工27.6525.7728.1525.4125.4133.5629.4220.0821.1018.9020.2018.2020.0015.3213.5812.20建材27.2926.2428.0525.4125.4133.5629.4220.0821.1018.9020.2018.2020.0015.3213.5812.20建筑25.7725.4125.4129.4220.0821.1018.9020.2018.2020.0015.3213.5812.20其他25.7725.4125.4133.5629.4220.0821.1018.9020.2019.6017.2018.2020.0015.3213.5812.20交通运输公路18.9020.2018.2015.32铁路20.20水运20.1020.20航空19.50农业25.7725.4129.4221.1018.9020.2019.6015.32居民生活26.9725.7725.4133.5629.4218.9020.2019.6017.2018.2015.3213.5812.20服务业26.9725.7725.4133.5629.4221.1018.9020.2019.6017.2018.2015.3213.5812.20注�原煤单位热值含碳量约为26.37吨-碳/TJ。160616二是确定不同化石燃料在不同燃烧设备的碳氧化率。考虑到不同油气燃烧设备的碳氧化率差异不大�如无法获得当地实测的数据�建议各部门不同设备油品�原油、燃料油、柴油、煤油等�碳氧化率取值为98%�气体燃料�包括焦炉煤气、LPG、炼厂干气、天然气及其他气体等�的碳氧化率取值为99%。考虑到不同部门不同设备燃煤的碳氧化率差异较大�建议通过实测的方法�尽量获得以下主要设备分煤种的碳氧化率�见表1.6�。表1.6固定源主要行业主要设备分煤种燃烧碳氧化率行业公用电力与热力部门�%�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发电锅炉工业锅炉高炉氧化铝回转窑合成氨造气炉水泥回转窑水泥立窑注�尽量获得表中阴影部分。对于能源生产、加工转换部门燃煤设备的碳氧化率�现有研究结果表明�该部门目前碳氧化率的范围在90%�98%之间�其中发电锅炉碳氧化率较高�平均达到98�左右�只有极少数发电锅炉的碳氧化率低于90�。考虑到各省区市发电锅炉设备数量有限�而且也具备比较系统和完备的热工测试条件和要求�建议利用燃烧设备热平衡或物料平衡数据分析或实测得到。对于工业部门的发电锅炉、工业锅炉和工业窑炉的碳氧化率�我160717国现有设备的碳氧化率差异较大。工业各行业自备电厂发电锅炉的碳氧化率略低于公用电力部门燃煤发电设备的碳氧化率�如无法获得实测数据�建议可选取95�左右作为碳氧化率的平均值。据有关工业锅炉样本调查分析结果�我国燃煤工业锅炉的平均碳氧化率介于80%�90%之间�不同煤种和容量等级的工业锅炉碳氧化率差别较大�如无法获得实测数据�建议可选取85�左右作为平均值。同样�如果无法获得有关行业的实测数据�对于钢铁工业高炉的碳氧化率�建议可选取90�左右作为平均值�对于化工行业的合成氨造气炉�建议不同煤种的平均碳氧化率的选择范围在90��96�之间�对于建材工业的水泥窑的碳氧化率�建议可选取99�左右作为平均值。对于交通运输部门铁路机车中的蒸汽机车燃用烟煤�如无法获得实测数据�建议平均碳氧化率参数可选择85%左右。对于居民生活、农业、服务业及其他部门燃烧设备分煤种的碳氧化率�其平均范围值在72��90%之间�如无法获得实测数据�建议无烟煤燃烧设备可选90�左右�烟煤燃烧设备可选83�左右。2�部门方法所需的其他排放因子应用详细技术为基础的部门方法�估算电站锅炉的氧化亚氮排放所需的排放因子�如无法获得实测数据�可参考IPCC2006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提供的缺省数值�对于燃煤流化床锅炉采用61kg/TJ�其他燃煤锅炉为1.4kg/TJ�燃油锅炉和燃气锅炉分别为0.4kg/TJ和1kg/TJ。应用详细技术为基础的部门方法�估算移动源甲烷和的氧化亚氮160818排放所需的排放因子�如无法获得实测数据�也可参考IPCC2006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提供的缺省数值�由于涉及信息比较多�这里不再给出具体数据。3�参考方法所需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为了便于统一核实和比较省级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建议利用参考方法核算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所需单位燃料含碳量与氧化率数据采用表1.7所示数据。由于作为原料、材料的非能源利用产品的固碳率各地差别较大�推荐采用当地实测数据计算。表1.7参考方法所需单位燃料含碳量与碳氧化率参数单位热值含碳量�吨碳/TJ�碳氧化率固体燃料无烟煤27.40.94烟煤26.10.93褐煤28.00.96炼焦煤25.40.98型煤33.60.90焦炭29.50.93其它焦化产品29.50.93液体燃料原油20.10.98燃料油21.10.98汽油18.90.98柴油20.20.98喷气煤油19.50.98一般煤油19.60.98NGL17.20.98LPG17.20.98炼厂干气18.20.98石脑油20.00.98沥青22.00.98润滑油20.00.98石油焦27.50.98石化原料油20.00.98其他油品20.00.98气体燃料天然气15.30.99160919三、生物质燃烧活动�一�清单编制方法考虑到生物质燃料燃烧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与燃料种类、燃烧技术与设备类型等因素紧密相关�建议省级生物质燃料燃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可采用设备法�IPCC方法2��具体计算公式为�温室气体排放量=∑∑∑(EFa,b,c×Activitya,b,c)�1.4�其中:EF�为排放因子�用kg/TJ表示�Activity�为活动水平�用TJ表示�a�为燃料品种�b�为部门类型�c�为设备类型。�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编制省级生物质燃料温室气体清单所需要的活动水平数据主要包括�秸秆、薪柴等生物质燃料的燃烧量�秸秆、薪柴、动物粪便、木炭、城市垃圾的热值�牧区动物粪便燃烧量�燃用秸秆的构成�玉米秸、麦秸和其他�等。活动水平数据来源有《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中国农村能源统计年鉴》、《中国林业年鉴》等行业统计资料�省/市农村统计年鉴等地方统计资料�问卷调查、专家咨询以及相关研究结果�也可采用推算等途径整理获得。�三�排放因子数据及其确定方法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生物质燃料排放因子的具体情况差异较大�因此最好采用当地的实测因子。如实测实在困难�可参考国内161020相关研究的部分测试数据�如表1.8所示�也可以采用IPCC2006国家清单指南推荐的缺省值。表1.8生物质燃料燃烧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因子(g/kg燃料)生物质种类甲烷氧化亚氮省柴灶传统灶火盆火锅等牧区灶具秸秆5.22.80.13薪柴2.72.40.08木炭6.00.03动物粪便3.60.05四、煤炭开采和矿后活动逃逸排放�一�清单编制方法对于省级煤炭开采和矿后活动甲烷逃逸排放清单编制�如各省市能够获得辖区内各矿井的实测甲烷涌出量�则首选采用基于煤矿的估算方法�IPCC方法3��即利用各个矿井的实测甲烷涌出量�求和计算地区的甲烷排放量。实际测量的数据是最直接、精确和可靠的数据�矿井实测的甲烷涌出量即为甲烷排放量�无需确定排放因子。如果辖区内国有地方和乡镇煤矿获得甲烷排放量实测数据较为困难�可将煤矿分为国有重点、国有地方和乡镇�包括个体�煤矿三大类�分别确定排放因子和产量�加总汇合得到总排放量。�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实测法活动水平数据为区域内各矿井甲烷排放量实测值和甲烷实际利用量。需要的活动水平数据有�不同类型煤矿(国有重点、地方国有、乡镇)的甲烷等级鉴定结果和分等级矿井的原煤产量、实测煤矿甲烷排放量和抽放量、甲烷实际利用量等方面的数据。数据来源161121主要有�《中国煤炭工业年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统计》、省市国有重点煤矿所属矿务局统计资料等。如无法获得实测数据�可以通过专家分析等手段�整理出清单编制工作所需要的高、低甲烷矿井及露天矿原煤产量�国有重点煤矿实测甲烷排放量�抽放矿井采煤量、甲烷涌出量和抽放量�以及煤矿抽放甲烷利用量等活动水平数据。�三�排放因子数据及其确定方法采用实测法时甲烷逃逸排放量等于实际测量值�不需要确定排放因子。如无法获得实测数据�则可以参考全国煤矿及矿后活动平均的甲烷排放因子�其中�重点煤矿、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井工开采分别为8.37立方米/吨、8.35立方米/吨和6.93立方米/吨�露天开采为2立方米/吨�高瓦斯矿、低瓦斯矿和露天矿矿后活动分别为3立方米/吨、0.9立方米/吨和0.5立方米/吨。五、石油和天然气系统逃逸排放�一�清单编制方法省级石油和天然气系统甲烷逃逸排放估算方法�主要基于所收集到的以下表征活动水平的数据�一是油气系统基础设施(如油气井、小型现场安装设备、主要生产和加工设备等)的数量和种类的详细清单�二是生产活动水平(如油气产量�放空及火炬气体量�燃料气消耗量等)�三是事故排放量(如井喷和管线破损等)�四是典型设计和操作活动及其对整体排放控制的影响�再根据合适的排放因子确定各个设施及活动的实际排放量�最后把上述排放量汇总得到总排放量。161222�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对于油气系统的甲烷逃逸排放�省级清单编制所需要的活动水平数据为油气开采、输送、加工等各个环节的设备数量或活动水平(例如天然气加工处理量、原油运输量等)数据。活动数据极大多数来源于各大油气公司的统计报表、统计年鉴以及统计手册�例如《中石油股份天然气开发数据手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统计年报》、《全国天然气开发数据手册》、《全国油田开发数据手册》、《中石化集团公司统计年鉴》等。�三�排放因子数据及其确定方法对于省级清单编制所需要的油气系统甲烷排放因子�原则上需要按照不同设施类型�通过具体的测试获得。如无法获得实测数据�可参考表1.9所示的排放因子。表1.9油气系统甲烷排放因子活动环节逃逸排放源的设施类型甲烷排放因子(吨/个.年)甲烷排放因子天然气开采井口装臵常规集气系统计量/配气站储气总站2.551.58.568.4-天然气加工处理--542吨/十亿立方米天然气输送增压站计量站管线(逆止阀)95.145.06.3-天然气消费--133吨/亿立方米常规油开采井口装臵单井储油装臵接转站联合站0.20.60.31.8-稠油开采--14吨/万吨原油储运--753吨/亿吨原油炼制--5000吨/亿吨161323六、能源部门清单报告格式为实现不同省市间的排放对比以及同一省市不同年份的对比�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应按照表1.10所示的报告格式报告本地区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国际燃料舱部分的温室气体排放单独报告�并不包括在省级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总量之中。表1.10能源部门清单报告格式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能源活动总计×××1.化石燃料燃烧×××能源工业××电力生产××油气开采×固体燃料×农业×工业和建筑业×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其他×建筑业×交通运输×××服务业×居民生活×2.生物质燃烧�以能源利用为目的�××3.煤炭开采逃逸×4.油气系统逃逸×国际燃料舱×国际航空×国际航海×注�“×”表示需要报告的数据。161424七、电力调入调出二氧化碳间接排放量核算尽管火力发电企业燃烧化石燃料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与电力产品调入调出隐含的二氧化碳�也可称为间接排放�有着本质的区别�但考虑到电力产品的特殊性以及科学评估非化石燃料电力对减缓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需要核算由电力调入调出所带来的二氧化碳间接排放量。具体核算方法可以利用省区市境内电力调入或调出电量、乘以该调入或调出电量所属区域电网平均供电排放因子�由此得到该省区市由于电力调入或调出所带来的所有间接二氧化碳排放。电力调入�出�二氧化碳间接排放�调入�出�电量×区域电网供电平均排放因子�1.5�其中�调入或调出电量这一数据可以从各省能源平衡表或电力平衡表获得�并以千瓦时为单位�区域电网供电平均排放因子�考虑到我国电网实行统一调度、分级管理�为了既能反映不同地区电源结构特点�又便于确定区域电网的供电平均排放因子�建议将区域电网边界按目前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和南方电网划分�其平均排放因子可由上述电网内各省区市发电厂的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除以电网总供电量获得�并以千克二氧化碳/千瓦时为单位。161525表1.112005年我国区域电网单位供电平均二氧化碳排放电网名称覆盖省区市二氧化碳排放�Kg/KW.h�华北区域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内蒙古西部地区1.246东北区域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东部地区1.096华东区域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0.928华中区域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四川省、重庆市0.801西北区域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新疆0.977南方区域广东省、广西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0.714海南海南省0.917为了便于核算和报告考虑电力产品调入调出所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建议采用如表1.12所示的核算和报告格式�其中电力调入隐含排放表示为正号�调出则为负号。表1.12电力调入调出二氧化碳间接排放量核算报告格式二氧化碳�CO2�调入电力���×调出电力���×调入�出�电力间接排放量合计×161626第二章工业生产过程一、概述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报告的是工业生产中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之外的其他化学反应过程或物理变化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例如�石灰行业石灰石分解产生的排放属于工业生产过程排放�而石灰窑燃料燃烧产生的排放不属于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省级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清单范围包括�水泥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石灰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钢铁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电石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己二酸生产过程氧化亚氮排放�硝酸生产过程氧化亚氮排放�一氯二氟甲烷�HCFC-22�生产过程三氟甲烷�HFC-23�排放�铝生产过程全氟化碳排放�镁生产过程六氟化硫排放�电力设备生产过程六氟化硫排放�半导体生产过程氢氟烃、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排放�以及氢氟烃生产过程的氢氟烃排放。其他生产过程或其他温室气体暂不报告。二、水泥生产过程�一�清单编制方法水泥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水泥熟料的生产过程。熟料是水泥生产的中间产品�它是由水泥生料经高温煅烧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后形成的。水泥生料主要由石灰石及其它配料配制而成。在煅烧过程中�生料中碳酸钙和碳酸镁会分解排放出二氧化碳。161727估算水泥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公式见式�2.1��此方法是《1996年IPCC清单指南》推荐的方法�也是我国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所采用的方法。EFAD2��OCE�2.1�式中�OCE2是水泥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量�AD是省级辖区内扣除电石渣生产的熟料产量后的水泥熟料产量�EF是水泥生产过程平均排放因子。�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估算水泥工业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所需要的活动水平数据为所在省市区扣除了用电石渣生产的熟料数量之后的水泥熟料产量。中国水泥协会编写的《中国水泥年鉴2001-2005》有2005年我国分省份的水泥熟料产量。利用电石渣生产熟料的产量需要实地调查。水泥工业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表见表2.1。表2.1水泥活动水平数据类别单位数值水泥熟料产量万吨电石渣生产的熟料产量万吨�三�排放因子数据若无本地实测排放因子�建议采用表2.2推荐的排放因子估算水泥生产过程排放量。161828表2.2推荐的水泥生产过程排放因子类别单位数值水泥生产过程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吨熟料0.538三、石灰生产过程�一�清单编制方法石灰生产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来源于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和碳酸镁的热分解。估算石灰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公式见式�2.2��这一方法是《1996年IPCC清单指南》推荐方法�也是我国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所采用的方法�。EFAD2��COE�2.2�式中�2COE是石灰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量�AD是所在省级辖区内石灰产量�EF是石灰平均排放因子。�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估算石灰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所需要的活动水平数据为所在省市区的石灰产量。考虑到我国没有官方的石灰产量统计资料�中国石灰协会也只进行过几次调查�为了比较准确地估计石灰产量�需要进行抽样调查。建议的调查步骤如下�首先�通过调查�确定所在省级辖区内每个市区县的石灰企业数量。其次�对于每个市区县�调查20%左右有代表性的企业�并据此确定每个市区县平均每个企业的石灰产量。然161929后�利用每个市区县的石灰企业数量乘该市平均每个企业的石灰产量�得到该市的石灰产量。最后�对于所有市�区、县�的产量加总�得到省级辖区内的石灰产量。在原始数据收集的基础上�可汇总出石灰工业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表�表2.3�。表2.3石灰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类别单位数值石灰产量万吨�三�排放因子数据若无本地实测排放因子�建议采用表2.4推荐的排放因子估算石灰生产过程排放量。表2.4推荐的石灰生产过程排放因子类别单位数值石灰生产过程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吨石灰0.683四、钢铁生产过程�一�清单编制方法钢铁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有两个来源�炼铁熔剂高温分解和炼钢降碳过程。石灰石和白云石等熔剂中的碳酸钙和碳酸镁在高温下会发生分解反应�并排放出二氧化碳。炼钢降碳是指在高温下用氧化剂把生铁里过多的碳和其他杂质氧化成二氧化碳排放或炉渣除去。162030估算钢铁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公式见式�2.3��此方法是我国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所采用的方法。��1244FADFADEFADEFAD2���������ssrrddllCOE�2.3�式中�2COE是钢铁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量�ADl是所在省级辖区内钢铁企业消费的作为溶剂的石灰石的数量�EFl是作为溶剂的石灰石消耗的排放因子�ADd是所在省级辖区内钢铁企业消费的作为溶剂的白云石的数量�EFd是作为溶剂的白云石消耗的排放因子�ADr是所在省级辖区内炼钢用生铁的数量�Fr是炼钢用生铁的平均含碳率�ADs是所在省级辖区内炼钢的钢材产量�Fs是炼钢的钢材产品的平均含碳率。钢铁生产中焦炭消耗的二氧化碳排放在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清单部分报告。�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需要收集的活动水平数据为辖区内钢铁企业石灰石和白云石的年消耗量�以及炼钢的生铁投入量和钢材产量。钢铁工业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表见表2.5。表2.5钢铁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类别单位数值类别单位数值石灰石消耗量万吨炼钢用生铁量万吨白云石消耗量万吨钢材产量万吨《中国钢铁工业年鉴2006》有2005年钢铁产量数据。其他数据162131需要向统计局和钢铁企业调查。�三�排放因子数据若无本地实测排放因子�建议采用表2.6推荐的排放因子或基本参数估算钢铁生产过程排放量。表2.6推荐的钢铁生产过程排放因子或基本参数类别单位数值类别单位数值石灰石消耗吨二氧化碳/吨石灰石0.430生铁平均含碳量%4.1白云石消耗吨二氧化碳/吨白云石0.474钢材平均含碳量%0.248五、电石生产过程�一�清单编制方法由于电石的生产要求石灰的活性比较高�多数电石生产厂都自己生产石灰。因此�电石的生产工艺一般包括两个环节�即用石灰石为原料经过煅烧生产石灰�以石灰和碳素原料如焦炭、无烟煤、石油焦等为原料生产电石。电石生产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只报告第二环节的排放量。第一环节的排放在石灰生产过程部分报告。估算电石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公式见式�2.4��此方法是《1996年IPCC清单指南》推荐的方法�也是我国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所采用的方法。EFAD2��COE�2.4�式中�2COE是电石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量�AD是所在省级辖区内电石产量�EF是电石的排放因子。162232�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估算电石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需要的活动水平数据是年电石生产量�可向统计部门等单位调研。电石工业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表见表2.7。表2.7电石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类别单位数值电石产量吨�三�排放因子数据若无本地实测排放因子�建议采用表2.8推荐的排放因子估算电石生产过程排放量。表2.8推荐的电石生产过程排放因子类别单位推荐数值电石生产过程排放因子千克二氧化碳/吨电石1154六、己二酸生产过程�一�清单编制方法己二酸有多种制备工艺�其中会产生氧化亚氮的主要是传统工艺。估算己二酸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公式见式�2.5��这一方法是《1996年IPCC清单指南》推荐的方法�也是我国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所采用的方法。EFAD2��ONE�2.5�162333式中�ONE2是己二酸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量�AD是所在省级辖区内己二酸产量�EF是己二酸的平均排放因子。�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由于己二酸生产厂家不多�可通过统计局或企业主管部门了解到所在省市区己二酸生产企业的个数和名录。调查每家企业的产量后�把每个企业的产量加总可以得到所在省市区己二酸的产量。己二酸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表见表2.9。表2.9己二酸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类别单位数值己二酸产量吨�三�排放因子数据若无本地实测排放因子�建议采用表2.10推荐的排放因子估算己二酸生产过程排放量。表2.10推荐的己二酸生产过程排放因子类别单位推荐数值己二酸生产过程排放因子吨氧化亚氮/吨己二酸0.293七、硝酸生产过程�一�清单编制方法氧化亚氮是氨催化氧化过程产生的副产品。氧化亚氮的生成量取决于反应压力、温度、设备年代和设备类型等�反应压力对氧化亚氮162434生产影响最大。估算硝酸生产过程氧化亚氮排放量的计算公式见式�2.6��此方法是《1996年IPCC清单指南》推荐的方法�也是我国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所采用的方法。���iiiONEEFAD2�2.6�式中�ONE2是硝酸生产过程氧化亚氮排放量�i指的是高压法�没有安装非选择性尾气处理装臵��高压法�安装非选择性尾气处理装臵�NSCR��中压法�常压法�双加压法�综合法�低压法等七种技术类型�ADi是所在省级辖区内上述七种技术的硝酸产量�EFi是七种技术的氧化亚氮排放因子。�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所需的活动水平数据为辖区内七种技术类型的硝酸产量数据。活动水平数据需要通过企业调查得到。把企业调查数据加总�可得到所在省市区七种技术的硝酸产量�并按表2.11的格式填写活动水平数据表。表2.11硝酸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类别单位数值高压法�没有安装非选择性尾气处理装臵�产量吨高压法�安装非选择性尾气处理装臵�产量吨中压法产量吨常压法产量吨双加压产量吨综合法产量吨低压法产量吨162535�三�排放因子数据若无本地实测排放因子�建议采用表2.12推荐的排放因子估算硝酸生产过程排放量。表2.12推荐的硝酸生产过程排放因子类别单位数值高压法产量(没有安装非选择性尾气处理装臵)千克氧化亚氮/吨硝酸13.9高压法产量(安装非选择性尾气处理装臵)千克氧化亚氮/吨硝酸2.0中压法产量千克氧化亚氮/吨硝酸11.77常压法产量千克氧化亚氮/吨硝酸9.72双加压产量千克氧化亚氮/吨硝酸8.0综合法产量千克氧化亚氮/吨硝酸7.5低压法产量千克氧化亚氮/吨硝酸5.0八、一氯二氟甲烷生产过程�一�清单编制方法一氯二氟甲烷�HCFC-22�生产会排放三氟甲烷�HFC-23�。HFC-23是制造过程中副产品的无意释放。估算HCFC-22生产过程HFC-23排放量的计算公式见式�2.7��此方法是《1996年IPCC清单指南》推荐的方法�也与我国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所采用的方法一致。EFAD23���HFCE�2.7�式中�23�HFCE是HCFC-22生产过程HFC-23排放量�AD是所在省�市�辖区内HCFC-22产量�EF是HCFC-22生产的平均排放因子。162636�二�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由于HCFC-22生产厂家不多�可通过统计局或企业主管部门了解到所在省市区HCFC-22生产企业的个数和名录。然后�调查每家企业的产量。把每个企业的产量加总可以得到所在省市区HCFC-22的产量�并按照表2.13的格式填写活动水平数据表。表2.13一氯二氟甲烷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类别单位数值HCFC-22产量吨�三�排放因子数据若无本地实测排放因子�建议采用表2.14推荐的排放因子估算HCFC-22生产过程排放量。表2.14推荐的HCFC-22生产过程排放因子类别单位数值HCFC-22生产排放因子吨HFC-23/吨HCFC-220.0292九、其他工业生产过程�一�铝生产过程1.清单编制方法原铝熔炼过程中会排放四氟化碳�CF4�PFC-14�和六氟乙烷�C2F6�PFC-116�两种全氟化碳�PFCs�。这两种全氟化碳是在一种称为阳极效应的过程中产生的。2005年我国原铝生产采用的技术类162737型是点式下料预焙槽技术�PFPB�和侧插阳极棒自焙槽技术�HSS��并以点式下料预焙槽技术为主。点式下料预焙槽技术是中间加工操作预焙槽技术�CWPB�的一种�是目前最先进的技术类型。估算铝生产过程全氟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公式见式�2.8�和式�2.9��此方法是《1996年IPCC清单指南》推荐的方法�也是我国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所采用的方法。����211,4iiiCFFFADE�2.8�式中�4CFE是铝生产过程中CF4排放量�ADi分别是采用点式下料预焙槽技术生产和采用侧插阳极棒自焙槽技术生产的产量�EFi,1分别是点式下料预焙槽技术和侧插阳极棒自焙槽技术的CF4排放因子。����212,62iiiFCFFADE�2.9�式中�62FCE是铝生产过程中C2F6排放量�ADi分别是采用点式下料预焙槽技术生产和采用侧插阳极棒自焙槽技术生产的产量�EFi,2分别是点式下料预焙槽技术和侧插阳极棒自焙槽技术的C2F6排放因子。2.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所需的活动水平数据为省级辖区内按照点式下料预焙槽技术和侧插阳极棒自焙槽技术分的原铝产量。活动水平数据可通过企业实地调查得到。铝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表见表2.15。表2.15铝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类别单位数值点式下料预焙槽技术产量万吨侧插阳极棒自焙槽技术产量万吨1628383.排放因子数据若无本地实测排放因子�建议采用表2.16推荐的排放因子估算铝生产过程排放量。表2.16推荐的铝生产过程排放因子技术类型排放气体单位推荐数值点式下料预焙槽技术CF4千克CF4/吨铝0.0888C2F6千克C2F6/吨铝0.0114侧插阳极棒自焙槽技术CF4千克CF4/吨铝0.6C2F6千克C2F6/吨铝0.06�二�镁生产过程1.清单编制方法镁生产过程六氟化硫排放来源于原镁生产中的粗镁精炼环节,以及镁或镁合金加工过程中的熔炼和铸造环节。估算镁生产过程六氟化硫排放量的计算公式见式�2.10��此方法是《2006年IPCC清单指南》推荐的方法�也是我国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所采用的方法。����216iiiSFFFADE�2.10�式中�6SFE是镁生产过程SF6排放量�ADi分别是省级辖区内采用六氟化硫作为保护剂的原镁产量和镁加工的产量�EFi分别是采用六氟化硫作为保护剂的原镁生产的SF6排放因子和镁加工的SF6排放因子。1629392.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对于原镁生产环节�所需的活动水平数据为省级辖区内采用六氟化硫作为保护剂的原镁产量。对于镁加工环节�所需的活动水平数据为辖区内镁加工产量。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省市区统计部门或行业协会获得�也可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在原始数据收集的基础上�可汇总出镁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表�见表2.17。表2.17镁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类别单位数值采用六氟化硫作为保护剂的原镁产量万吨镁加工产量万吨3.排放因子数据若无本地实测排放因子�建议采用表2.18推荐的排放因子估算镁生产过程排放量。表2.18推荐的镁生产过程排放因子类别单位推荐数值原镁生产千克SF6/吨镁0.490镁加工千克SF6/吨镁0.114�三�电力设备生产过程1.清单编制方法六氟化硫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和良好的灭弧性能�在高压开关断路器及封闭式气体绝缘组合电器设备�GIS�得到广泛使用。省级清163040单只报告电力设备生产环节和安装环节的六氟化硫排放,暂不报告电力设备使用环节和报废环节的六氟化硫排放。估算电力设备生产过程六氟化硫排放量的计算公式见式�2.11��此方法是《IPCC优良作法指南》推荐的方法�也是我国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所采用的方法。EFAD6��SFE�2.11�式中�6SFE是电力设备生产过程的SF6排放量�AD是所在省级辖区内电力设备生产过程SF6的使用量�EF是电力设备生产过程SF6的平均排放系数。2.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所需的活动水平数据为辖区内电力设备生产过程六氟化硫使用量�可通过典型调查方法获得。电力设备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表见表2.19。表2.19电力设备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类别单位数值电力设备生产过程六氟化硫使用量吨3.排放系数数据若无本地实测排放系数�建议采用表2.20的排放系数估算电力设备生产过程排放量。表2.20推荐的电力设备生产过程排放系数类别单位推荐数值电力设备生产过程六氟化硫排放系数%8.6163141�四�半导体生产过程1.清单编制方法半导体生产过程采用多种含氟气体。含氟气体主要用于半导体制造业的晶圆制作过程中�具体用在等离子刻蚀和化学蒸汽沉积�CVD�反应腔体的电浆清洁和电浆蚀刻。半导体制造的温室气体清单排放报告蚀刻与清洗环节的四氟化碳、三氟甲烷�CHF3或HFC-23�、六氟乙烷和六氟化硫的排放量。估算半导体生产过程排放量的方法的计算公式见式�2.12�,式�2.13�,式�2.14�和式�2.15�,此方法是《IPCC优良作法指南》推荐的方法�也是是我国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所采用的方法。。444EFADCFCFCFE���2.12�式中�4CFE是半导体生产过程的CF4排放量�4CFAD是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辖区内半导体生产过程CF4的使用量�4CFEF是半导体生产过程CF4的平均排放系数。333EFADHFCHFCHFCE���2.13�式中�3HFCE是半导体生产过程的HFC3排放量�3HFCAD是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辖区内半导体生产过程HFC3的使用量�3HFCEF是半导体生产过程HFC3的平均排放系数。626262EFADFCFCFCE���2.14�式中�62FCE是半导体生产过程的C2F6排放量�62FCAD是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辖区内半导体生产过程C2F6的使用量�62FCEF是半导体163242生产过程C2F6的平均排放系数。666EFADSFSFSFE���2.15�式中�6SFE是半导体生产过程的SF6排放量�6SFAD是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辖区内半导体生产过程SF6的使用量�6SFEF是半导体生产过程SF6的平均排放系数。2.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所需的活动水平数据为辖区内的含氟气体的使用量�可通过典型调查方法获得。半导体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表见表2.21。表2.21半导体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CF4用量�千克�CHF3用量�千克�C2F6用量�千克�SF6用量�千克�3.排放系数数据若无本地实测排放系数�建议采用表2.22推荐的系数估算半导体生产过程排放量。表2.22推荐的半导体生产过程排放系数CF4排放系数CHF3排放系数C2F6排放系数SF6排放系数43.56%20.95%3.76%19.51%�五�氢氟烃生产过程1.清单编制方法《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修正案使工业界开发并生产了多种臭氧消耗物质�ODS�替代品。一些臭氧消耗物质替代品在生产和使用中会有部分气体排放到大气中�造成温室效应�成为温室气体。氢氟烃163343是其中排放量比较大的一类。省级清单报告氢氟烃生产过程的排放�暂不报告氢氟烃使用过程的排放。估算氢氟烃生产过程排放量的计算公式见式�2.16�,此方法是《1996年IPCC清单指南》所推荐的方法�也是我国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所采用的方法。iiEFAD��iE�2.16�式中�iE是第i类氢氟烃生产过程的同类氢氟烃排放量�iAD是所在省�市�辖区内第i类氢氟烃产量�iEF是第i类氢氟烃生产的平均排放因子。2.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表2.23氢氟烃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HFC种类产量�千克�HFC种类产量�千克�HFC-32HFC-152aHFC-125HFC-227eaHFC-134aHFC-236faHFC-143aHFC-245fa氢氟烃生产过程所需的活动水平数据为省级辖区内的氢氟烃生产企业的产量�可通过企业实地调查获得。氢氟烃生产过程活动水平数据表见表2.23。3.排放系数数据若无本地实测排放因子�建议采用表2.24推荐的排放系数估算氢氟烃生产过程排放量。163444表2.24推荐的氢氟烃生产过程排放系数HFC种类排放系数HFC-32�HFC-125�HFC-134a�HFC-143a�HFC-152a�HFC-227ea�HFC-236fa�HFC-245fa0.5%十、工业生产过程清单报告格式应按表2.25格式报告工业生产过程清单。163545表2.25工业生产过程清单报告格式部门CO2�万t�N2O�t�HFCPFCSF6�t�HFC-23(t)HFC-32(t)HFC-125(t)HFC-134a(t)HFC-143a(t)HFC-152a(t)HFC-227ea(t)HFC-236fa(t)HFC-245fa(t)CF4�t�C2F6�t�水泥生产过程×石灰生产过程×钢铁生产过程×电石生产过程×己二酸生产过程×硝酸生产过程×铝生产过程××镁生产过程×电力设备生产过程×半导体生产过程××××HCFC-22生产过程×HFC生产过程××××××××合计××××××××××××××注�―×‖表示需要报告的数据。163646第三章农业一、概述省级农业温室气体清单包括四个部分�一是稻田甲烷排放�二是农用地氧化亚氮排放�三是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四是动物粪便管理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数据获得的途径优先次序�统计部门数据、行业部门数据、文献发表数据、专家咨询数据。稻田甲烷排放量由不同类型稻田面积乘以相应稻田甲烷排放因子得到。稻田类型分为单季稻、双季早稻、双季晚稻三类。稻田甲烷排放因子可用推荐值�也可用过程模型CH4MOD计算得到。农用地氧化亚氮排放量由氮输入量乘以氧化亚氮排放因子得到�包括两部分�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直接排放由农用地当季氮输入引起的氧化亚氮排放。输入的氮来源包括氮肥、粪肥和秸秆还田。间接排放包括大气氮沉降引起的氧化亚氮排放和氮淋溶径流损失引起的氧化亚氮排放。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由不同动物类型年末存栏量乘以对应甲烷排放因子得到�动物饲养方式分为规模化饲养、农户饲养和放牧饲养�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因子建议采用当地特性参数计算获得�如果当地无相关实测数据�可以采用本指南推荐排放因子。动物粪便管理系统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清单由不同动物类型年末存栏量乘以对应氧化亚氮排放因子得到。其中�动物粪便管理甲烷163747排放与粪便挥发性固体含量和粪便管理方式所占比例等因素有关�动物粪便管理氧化亚氮排放量与动物粪便氮排泄量和不同粪便管理方式所占比例等因素有关�各种动物排放因子建议采用当地特性参数计算获得�如果当地无相关实测数据�可以采用本指南推荐排放因子。以下章节对省级稻田甲烷排放、农用地氧化亚氮排放、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和动物粪便管理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估算方法分别作简要介绍。二、稻田甲烷排放�一�稻田甲烷清单编制方法省级稻田甲烷�CH4�排放清单编制方法总体上遵循IPCC指南的基本方法框架和要求�即首先分别确定分稻田类型的排放因子和活动水平�然后根据式3.1计算排放量。���iiCHADEFE4�3.1�其中�ECH4为稻田甲烷排放总量�吨��EFi为分类型稻田甲烷排放因子�千克/公顷��ADi为对应于该排放因子的水稻播种面积�千公顷��下标i表示稻田类型�分别指单季水稻、双季早稻和晚稻。�二�稻田甲烷清单排放因子确定方法表3.1列出了全国各大区2005年稻田不同水稻生长季的平均甲烷排放因子�可直接应用于公式3.1。163848表3.1各区2005年稻田甲烷排放因子�单位�千克/公顷�推荐值范围推荐值范围推荐值范围华北234.0134.4-341.9华东215.5158.2-255.9211.4153.1-259.0224.0143.4-261.3中南华南236.7170.2-320.1241.0169.5-387.2273.2185.3-357.9西南156.275.0-246.5156.273.7-276.6171.775.1-265.1东北168.0112.6-230.3西北231.2175.9-319.5区域单季稻双季早稻双季晚稻注�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华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中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西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西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该排放因子基于2005年各大区稻田平均的有机肥�包括作物秸秆和农家肥�施用水平、稻田水管理方式、气候条件�水稻生产力水平�水稻单产�等得到。应用于其它年份时�由于上述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排放因子会有所不同。若需要准确计算当地排放因子�可应用模型方法。在应用模型方法计算稻田中各水稻生长季甲烷排放因子时�水稻生长季CH4排放因子均采用CH4MOD模型计算�属于《IPCC2006指南》推荐的稻田甲烷排放方法三。模型的原理及相关公式可参照文献�Huangetal.,1998,2004�。通过资料收集和处理获得不同空间单元的活动水平�即分类型稻田种植面积�数据�计算出全省每个单元的稻田甲烷排放�进而汇总计算全省分区域分类型的排放清单。在清单编制过程中�基本计算单元是县或地市级行政区划。每个单元需要输入相应的模型参数和变量�通过CH4MOD运行�获得该单元的CH4排放量。163949水稻生长季中影响稻田甲烷排放的各种主要因素在CH4MOD模型中均被量化作为输入参数�这些因素包括��1�逐日平均气温数据�气温数据是计算水稻生长季甲烷排放的主要参数。逐日气温数据主要来源于各地气象部门的常规气象观测数据�没有观测数据的计算单元可通过空间分析等方法进行插补。�2�各个水稻生长季的水稻单产和播种面积�包括单季水稻、双季早稻和双季晚稻。水稻单产和播种面积数据一般来自区域内行政单元的统计数据。依据数据可获得性�可利用分省、分地市级、分县级行政单元或者更小级别行政单元的统计数据�也可以是多个级别行政单元统计数据的融合��3�水稻移栽和收获日期数据�指每个计算单元中不同水稻的平均移栽和收获日期�如果计算单元空间范围太大以致水稻物候差异显著�可将该单元进一步细分�使得单元内不同地点水稻物候差异不超过7天��4�稻田有机质添加量数据�包括有机质种类和添加量信息�主要指前茬秸秆还田量、稻田根量和留茬量、绿肥厩肥等其他有机肥料施用量�原则上此类信息应针对每个计算单元按有机物类型分别进行数据获取。但是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限制�可采用更高级别行政区域的统计分析结果�并作不确定性分析。�5�稻田水分管理。我国稻田的水分管理比较复杂�在一个生长季中可能包括淹水、烤田、间歇灌溉三种基本方式的不同组合�为提高稻田甲烷排放清单的可靠性�稻田水管理数据需要分别说明不同164050水稻生长期�移栽——分蘖盛期、分蘖——花期、花期——收获�的水管理方式。�6�水稻品种参数�不同水稻品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甲烷排放会有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CH4MOD模型的品种参数取值不同。由于缺乏足够的实验数据来支持对不同水稻品种的实际取值�实际应用中取品种系数为“1”计算甲烷排放。如果有关于杂交稻甲烷排放的试验结果�品种系数需要加以修正��7�稻田土壤中砂粒的百分含量�土壤质地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在IPCC指南中有所提及�但未给出量化的影响因子。在CH4MOD模型中�砂粒含量被用作土壤质地的指标。若无当地的实测土壤数据�推荐采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土壤数据。�三�稻田甲烷清单活动水平数据及相关参数稻田甲烷清单的活动水平数据为各种类型水稻播种面积�包括双季早稻、双季晚稻和单季稻的播种面积�主要来源于中国农业年鉴、农村年鉴、省级统计年鉴等。由于稻田甲烷排放与有机物添加密切相关�因此稻田中的轮作方式要加以区分�即分别按照稻田中水稻与其他作物�冬小麦、冬油菜、绿肥等�轮作类型进一步划分稻田类型�分别整理水稻播种面积。在基本单元内�如果没有直接的稻田轮作统计�文献或年度省市级的相关农业统计数据可作为参考。采用表3.1的排放因子编制2005年省级稻田甲烷排放清单时�所需的活动水平数据仅仅指不同水稻�表3.2中稻田类型的一级分类�的播种面积数据。采用模型法计算排放因子时�则需要更多的数据支164151持�具体的数据需求见表3.2。关于稻田水管理模式�在IPCC指南中需要划分为雨养、灌溉以及深水等不同类型�并与稻田类型、作物轮作类型一起作为划分稻田及计算对应排放因子的分类依据。本次稻田甲烷排放将水管理参数化�表3.3�并作为CH4MOD模型的输入参数�不作为进一步划分稻田的依据。一般来说�地势较高而又缺乏排灌设施的田块�都采用围田集雨的方式保证水分�因而稻田处于全淹水状态�低洼盐碱地则由于容易浸水而需要经常排干�多处于间歇灌溉状态�排灌条件良好的稻田则大多采用表3.3中的模式1或2。表3.3我国水稻种植中的主要几种水管理模式模式代码模式组成描述1F—D—F—M多见于华北和华东的单季稻2F—D—M多见于华南和西南的单、双季稻3F—M类似于模式2�但没有明显的烤田4F排灌条件欠佳的高地稻田和盐碱稻田5M低洼稻田�地下水位通常较高注�F�淹水�D�烤田�M�间歇灌溉。�四�稻田甲烷排放量计算结果利用表3.1的排放因子数据或者模型计算的排放因子�根据公式3.1计算得到稻田甲烷排放量�表3.4�。表3.4稻田甲烷排放量计算结果县名稻田类型播种面积�公顷�排放量�吨�排放量�吨CO2当量�单季稻双季早稻双季晚稻……………164252表3.2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县名稻田类型稻田二级分类播种面积�公顷�产量�吨�秸秆还田量�吨/公顷�或者秸秆还田率�%�农家肥施用量�吨/公顷�移栽日期收获日期土壤类型土壤含砂量�%�灌溉模式单季稻单季稻+旱休闲单季稻+冬小麦单季稻+冬油菜单季稻+绿肥单季稻+其他双季稻双季稻+旱休闲/绿肥双季稻+旱作双季稻+其他164353三、省级农用地氧化亚氮排放量�一�省级农用地氧化亚氮排放的编制方法农用地氧化亚氮排放包括两部分�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直接排放是由农用地当季氮输入引起的排放。输入的氮包括氮肥、粪肥和秸秆还田。间接排放包括大气氮沉降引起的氧化亚氮排放和氮淋溶径流损失引起的氧化亚氮排放。农用地氧化亚氮排放等于各排放过程的氮输入量乘以其相应的氧化亚氮排放因子�式3.2�。EN2O=��N输入�EF��3.2�其中�EN2O为农用地氧化亚氮排放总量�包括直接排放、间接排放��N输入为各排放过程氮输入量�EF为对应的氧化亚氮排放因子�单位�千克N2O-N/千克氮输入量�。1.农用地氧化亚氮直接排放农用地氮输入量主要包括化肥氮�氮肥和复合肥中的氮�N化肥、粪肥氮N粪肥、秸秆还田氮�包括地上秸秆还田氮和地下根氮�N秸秆�根据式3.3计算农用地氧化亚氮直接排放量。N2O直接=�N化肥+N粪肥+N秸秆��EF直接�3.3�关于粪肥氮量估算�依据粪肥施用量和粪肥含氮量的数据可获得性�采用式3.4计算。如果上述数据很难获得�可采用式3.5估算粪肥氮量。秸秆还田氮量采用式3.6估算N粪肥=粪肥施用量�粪肥平均含氮量�3.4�N粪肥=[�畜禽总排泄氮量�放牧�做燃料��3.5�164454+乡村人口总排泄氮量]��1�淋溶径流损失率15%�挥发损失率20%��畜禽封闭管理系统N2O排放量N秸秆=地上秸秆还田氮量+地下根氮量=�作物籽粒产量/经济系数�作物籽粒产量��秸秆还田率�秸秆含氮率+作物籽粒产量/经济系数�根冠比�根或秸秆含氮率�3.6�2.农用地氧化亚氮间接排放农用地氧化亚氮间接排放�N2O间接�源于施肥土壤和畜禽粪便氮氧化物�NOx�和氨�NH3�挥发经过大气氮沉降�引起的氧化亚氮排放�N2O沉降��以及土壤氮淋溶或径流损失进入水体而引起的氧化亚氮排放�N2O淋溶�。�1�大气氮沉降引起的氧化亚氮间接排放大气氮沉降引起的氧化亚氮排放用式3.7计算�大气氮主要来源于畜禽粪便�N畜禽�和农用地氮输入�N输入�的NH3和NOx挥发。如果当地没有N畜禽和N输入的挥发率观测数据�则采用推荐值�分别为20%和10%。排放因子采用IPCC的排放因子0.01。N2O沉降=�N畜禽�20%+N输入�10%��0.01�3.7��2�淋溶径流引起的间接排放农田氮淋溶和径流引起的氧化亚氮间接排放量采用式3.8计算。其中�氮淋溶和径流损失的氮量占农用地总氮输入量的20%来估算。N2Oleaching=N输入�20%�0.0075�3.8��二�农用地氧化亚氮排放清单的活动水平数据来源164555计算农用地氧化亚氮排放清单的活动水平数据需要如下数据�主要列于表3.5��县或地市级主要农作物面积和产量、畜禽饲养量、乡村人口�这些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或地方统计年鉴�施肥土壤有机肥数据�秸秆还田率�相关的农作物参数�推荐值见表3.6�和畜禽单位年排泄氮量�表3.19�。表3.5主要农作物相关数据需求及其来源县名乡村人口数�万人�农作物名称播种面积�公顷�产量�吨�粪肥施用量�吨/公顷�化肥氮施用量�吨氮/公顷�秸秆还田率�%�统计数据统计数据统计数据调查数据调查数据调查数据表3.6主要农作物参数农作物参数表干重比籽粒含氮量秸秆含氮量经济系数根冠比水稻0.8550.010.007530.4890.125小麦0.870.0140.005160.4340.166玉米0.860.0170.00580.4380.17高粱0.870.0170.00730.3930.185谷子0.830.0070.00850.3850.166其它谷类0.830.0140.00560.4550.166大豆0.860.060.01810.4250.13其它豆类0.820.050.0220.3850.13油菜籽0.820.005480.005480.2710.15花生0.90.050.01820.5560.2芝麻0.90.050.01310.4170.2籽棉0.830.005480.005480.3830.2甜菜0.40.0040.005070.6670.05甘蔗0.320.0040.830.750.26麻类0.830.01310.01310.830.2薯类0.450.0040.0110.6670.05蔬菜类0.150.0080.0080.830.25烟叶0.830.0410.01440.830.2164656注�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其他杂粮、大豆、其他豆类、油菜籽、花生、芝麻、棉花、薯类、甘蔗、甜菜、麻类、烟叶、蔬菜、果园、茶园�三�农用地氧化亚氮排放因子数据的确定方法如果各省没有当地测定的氧化亚氮排放因子和相关参数�建议采用本指南推荐的排放因子和相关参数。如果能够获得当地较详细的数据可采用区域氮循环模型IAP-N估算农用地N2O排放。1.农用地氧化亚氮直接排放因子确定全国各大区域农用地平均氧化亚氮排放因子推荐值见表3.7。表3.7不同区域农用地氧化亚氮直接排放因子默认值区域氧化亚氮直接排放因子�千克N2O-N/千克N输入量�范围I区�内蒙、新疆�甘肃、青海�西藏、陕西�山西�宁夏�0.00560.0015~0.0085II区�黑龙江�吉林�辽宁�0.01140.0021~0.0258III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0.00570.0014~0.0081IV区�浙江�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0.01090.0026~0.022V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0.01780.0046~0.0228VI区�云南、贵州�0.01060.0025~0.02182.农用地氧化亚氮间接排放因子确定大气氮沉降引起的氧化亚氮排放因子建议采用《IPCC1996指南》的默认值0.01。氮淋溶和径流损失引起氧化亚氮排放因子建议采用《IPCC2006指南》提供的默认值0.0075。�四�农用地氧化亚氮排放量估算结果农用地氧化亚氮直接排放量果�间接排放量分别用表3.8和表3.9164757计算得出。农用地氧化亚氮排放体清单汇总结果�表3.10�。表3.8农用地氧化亚氮直接排放量计算结果县名各种氮源�吨氮�直接排放因子氧化亚氮直接排放量�吨氮�化肥粪肥秸秆还田总氮输入量ABCD=A+B+CEF=D�E表3.9氧化亚氮间接排放计算结果大气氮沉降引起氮淋溶径流引起间接排放�吨氮�县名大气氮沉降氧化亚氮排放量�吨氮�氮淋溶径流损失量氧化亚氮排放量�吨氮�AB=A�0.01CD=C�0.0075E=B+D表3.10农用地氧化亚氮排放结果部门二氧化碳当量�吨CO2�氧化亚氮�吨N2O�氧化亚氮�吨氮�农用地直接排放�A农用地间接排放�B=C+D大气氮引起C淋溶径流引起D农用地总计G=F�310F=E�44/28E=A+B四、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一�排放源界定动物肠道发酵甲烷�CH4�排放是指动物在正常的代谢过程中�寄生在动物消化道内的微生物发酵消化道内饲料时产生的甲烷排放�肠道发酵甲烷排放只包括从动物口、鼻和直肠排出体外的甲烷�不包164858括粪便的甲烷排放。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量受动物类别、年龄、体重、采食饲料数量及质量、生长及生产水平的影响�其中采食量和饲料质量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反刍动物瘤胃容积大�寄生的微生物种类多�能分解纤维素�单个动物产生的甲烷排放量大�反刍动物是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的主要排放源�非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量小�特别是鸡和鸭因其体重小所以肠道发酵甲烷排放可以忽略不计。考虑到中国养猪数量较大�占世界存栏量的50%以上�建议包含猪的肠道发酵甲烷排放估算。根据各省畜牧业饲养情况和数据的可获得性�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源包括非奶牛、水牛、奶牛、山羊、绵羊、猪、马、驴、骡和骆驼。�二�清单编制方法各种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等于动物的存栏数量乘以适当的排放因子�然后将各种动物的排放量求和得到总排放量。估算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分为以下三步�步骤1�根据动物特性对动物分群�步骤2�分别选择或估算家畜肠道发酵的甲烷排放因子�单位为千克/头/年�步骤3�子群的甲烷排放因子乘以子群动物数量�估算子群的甲烷排放量�各子群甲烷排放量相加可得出甲烷排放总量。某种动物的肠道发酵甲烷排放量�估算如公式3.9所示�畜禽总排放量用式3.10计算。164959-7ienteric,CH4,ienteric,CH4,10EFE���iAP�3.9�式中�ienteric,CH4,E为第i种动物甲烷排放量�万吨CH4/年�ienteric,CH4,EF为第i种动物的甲烷排放因子�千克/头/年�iAP为第i种动物的数量�头�只�。��ienteric,CH4,E4CHE�3.10�式中�4CHE为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总排放量�万吨CH4/年�ienteric,CH4,E为第i种动物甲烷排放量�万吨CH4/年。�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计算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需要的活动水平数据见表3.11。动物存栏量数据可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业年鉴》�或者地方统计年鉴获得。规模化饲养、农户饲养和放牧饲养存栏量数据可从《中国畜牧业年鉴》或者各省畜牧部门统计资料获得。表3.11所需活动水平数据动物种类存栏量�万头、万只�规模化饲养农户饲养放牧饲养奶牛非奶牛水牛—绵羊山羊猪家禽马驴/骡骆驼�四�排放因子确定方法及需要的数据各种动物的甲烷排放因子可以根据公式3.11进行计算�165060)/55.65365Y(EFim,ienteric,CH4,���iGE�3.11�式中�ienteric,CH4,EF为第i种动物的甲烷排放因子�千克/头/年�iGE为摄取的总能�MJ/头/年�im,Y为甲烷转化率�是饲料中总能转化成甲烷的比例�55.65为甲烷能量转化因子�MJ/千克CH4。1.总能�GE�的确定如果没有当地特定动物采食总能数据�可以根据采食能量需要公式或IPCC推荐的公式进行计算�计算总能需要收集参数包括�动物体重、平均日增重、成年体重、采食量、饲料消化率、平均日产奶量、奶脂肪含量、一年中怀孕的母畜百分数、每只羊年产毛量、每日劳动时间等动物特性参数。2.甲烷转化率�Ym�的确定甲烷转化率取决于动物品种�饲料构成、饲料特性。如果没有当地特定的甲烷转化率�可以选择表3.12和表3.13中推荐的甲烷转化率数值进行计算。表3.12奶牛、非奶牛、水牛甲烷转化率�Ym�种类Ymb育肥牛a0.04±0.005其他牛0.06±0.005奶母牛�非水牛和水牛�和它们的幼崽0.06±0.005主要饲喂低质量作物残余和副产品的其他非牛和水牛0.07±0.005放牧牛和水牛0.06±0.005注�a饲喂的日粮中90%以上为浓缩料�b±值表示范围�资料来源�《IPCC指南》表3.13羊甲烷转化率�Ym�类别日粮消化率小于65%日粮消化率大于65%羔羊�小于1岁�0.06±0.0050.05±0.005成年羊0.070.07注�±值表示范围�资料来源�《IPCC指南》165161根据现有数据,计算给出了我国不同动物在不同饲养方式下肠道发酵甲烷排放因子�表3.14��如果当地无相关实测数据�建议采用表3.14给出的推荐值。表3.14动物肠道发酵CH4排放因子�千克/头/年�饲养方式奶牛非奶牛水牛绵羊山羊猪马驴/骡骆驼规模化饲养88.152.970.58.28.91181046农户散养89.367.987.78.79.4放牧饲养99.385.3—7.56.7�五�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量计算结果各种动物肠道发酵甲烷排放量估算的结果由表3.15列出。表3.15动物肠道发酵排放量计算结果动物种类甲烷排放量�万吨�规模化饲养农户饲养放牧饲养奶牛非奶牛水牛绵羊山羊猪马驴、骡骆驼动物肠道发酵总计五、动物粪便管理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一�动物粪便管理甲烷排放1.排放源界定动物粪便管理甲烷排放是指在畜禽粪便施入到土壤之前动物粪165262便贮存和处理所产生的甲烷。动物粪便在贮存和处理过程中甲烷的排放因子取决于粪便特性、粪便管理方式、不同粪便管理方式使用比例、以及当地气候条件等。根据各省畜禽饲养情况和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动物粪便管理甲烷排放源包括猪、非奶牛、水牛、奶牛、山羊、绵羊、家禽、马、驴、骡和骆驼。2.清单编制方法各种动物粪便管理甲烷排放清单等于不同动物粪便管理方式下甲烷排放因子乘以动物数量�然后相加可得总排放量。估算畜禽粪便管理甲烷排放主要分四步进行�步骤1�从畜禽种群特征参数中收集动物数量�步骤2�根据相关畜禽品种、粪便特性以及粪便管理方式使用率计算或选择合适的排放因子�步骤3�排放因子乘以畜禽数量即得出该种群粪便甲烷排放的估算值�步骤4�对所有畜禽种群排放量的估算值求和即为该省排放量。计算特定动物的粪便管理甲烷排放量的公式如式3.12�-7imanure,CH4,imanure,CH4,10EFE���iAP�3.12�式中�manure,iCH4,E为第i种动物粪便管理甲烷排放量�万吨CH4/年�imanure,CH4,EF为第i种动物粪便管理甲烷排放因子�千克/头/年�iAP为第i种动物的数量�头�只�。3.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165363计算动物粪便管理甲烷排放需要的活动水平数据见表3.16。表3.16动物粪便管理甲烷排放活动水平数据表动物种类存栏数�万头、万只�奶牛非奶牛水牛绵羊山羊猪家禽马驴/骡骆驼动物存栏量数据可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业年鉴》�或者当地统计年鉴获得。4.排放因子确定方法及需要的数据各种动物粪便管理甲烷排放因子可以根据公式3.13进行计算�ijkjkoiiijkmanureCHMSMCFBVSEF������67.0365,4��3.13�式中�ijkmanureCHEF,4�为动物种类i、粪便管理方式j、气候区k的甲烷排放因子�千克CH4/年�iVS为动物种类i每日易挥发固体排泄量�千克dmVS/天�0.67为甲烷的质量体积密度�千克/m3�oiB为动物种类i的粪便的最大甲烷生产能力�m3/千克dmVS�jkMCF为粪便管理方式j、气候区k的甲烷转化系数�%�ijkMS为动物种类i、气候区k、粪便管理方式j的所占比例,%。iVS是通过调研获得平均日采食能量和饲料消化率数据并利用IPCC提供的公式计算得出�oiB利用IPCC推荐的默认值�jkMCF通过165464调研粪便管理方式和各省的年平均温度确定。�1�最大甲烷生产能力�Bo�粪便最大甲烷生产能力随动物种类和日粮变化有所不同�建议采用IPCC清单指南中推荐的默认值�表3.17�。表3.17不同动物粪便最大甲烷生产能力动物类型最大甲烷生产能力规模化养殖农户散养放牧奶牛0.240.130.13非奶牛0.190.100.10水牛0.100.10-猪0.450.29-山羊0.180.130.13绵羊0.190.130.13�2�粪便管理方式构成动物粪便管理方式一般分为13种�包括�放牧、每日施肥、固体储存、自然风干、液体贮存、氧化塘、舍内粪坑贮存、沼气池、燃烧、垫草垫料、堆肥和沤肥、好氧处理�调查获得各省不同动物粪便管理方式的所占比例。�3�甲烷转化因子�MCF�甲烷转化因子定义为某种粪便管理方式的甲烷实际产量占最大甲烷生产能力的比例。根据现有数据,计算给出了我国不同动物在不同区域下粪便管理甲烷排放因子�表3.18�。如果当地无相关实测数据�建议采用表3.18给出的推荐值。165565表3.18粪便管理甲烷排放因子�千克/头/年�区域奶牛非奶牛水牛绵羊山羊猪家禽马驴/骡骆驼华北7.462.82-0.150.173.120.011.090.601.28东北2.231.02-0.150.161.120.011.090.601.28华东8.333.315.550.260.285.080.021.640.901.92中南8.454.728.240.340.315.850.021.640.901.92西南6.513.211.530.480.534.180.021.640.901.92西北5.931.86-0.280.321.380.011.090.601.28�二�动物粪便管理氧化亚氮排放1.排放源的界定动物粪便管理氧化亚氮排放是指在畜禽粪便施入到土壤之前动物粪便贮存和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氧化亚氮。动物粪便在贮存和处理过程中氧化亚氮的排放因子取决于不同动物每日排泄的粪便中氮的含量和不同粪便管理方式。根据各省畜禽饲养情况�同时考虑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指南确定猪、非奶牛、水牛、奶牛、山羊、绵羊、家禽、马、驴、骡和骆驼为动物废弃物管理氧化亚氮排放源。2.清单编制方法各种动物粪便管理氧化亚氮排放清单等于不同动物粪便管理方式下氧化亚氮排放因子乘以动物数量�然后相加可得总排放量。估算动物粪便管理氧化亚氮排放�分以下四步进行�步骤1�从畜禽种群特征参数中收集动物数量�步骤2�用默认的排放因子�或根据相关畜禽粪便氮排泄量以及不同粪便管理系统所处理的粪便量计算排放因子�165666步骤3�排放因子乘以畜禽数量即得出该种群粪便氧化亚氮排放估算值�步骤4�对所有畜禽种群排放量估算值求和即为本省粪便管理氧化亚氮排放量。计算特定动物的粪便管理氧化亚氮排放量的公式如式3.14�-7imanure,N2O,imanure,N2O,10EFE���iAP�3.14�式中�imanure,N2O,E为第i种动物粪便管理氧化亚氮排放量�万吨N2O/年�imanure,N2O,EF为特定种群粪便管理氧化亚氮排放因子�千克/头/年�iAP为第i种动物的数量�头数。3.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计算动物粪便管理氧化亚氮排放量所需的活动水平数据与粪便管理甲烷排放活动数据一致�见表3.16。4.排放因子确定方法及需要的数据各种动物粪便管理氧化亚氮排放因子可以依公式3.15进行计算�28/44})]100/({[EF,3),(manureN2O,�������jjiiiijEFMSNexAP�3.15�式中�manureN2O,EF为动物粪便管理系统N2O排放量�千克N2O/年;iAP为动物类型i饲养量�头�只��iNex为动物类型i每年N排泄量�千克N/头/年��),(jiMS为粪便管理系统j所处理每一种动物粪便的百分数�%�jEF,3为动物粪便管理系统j的N2O排放因子��千克N2O-N/千克粪便管理系统j中的N��j为粪便管理系统�i为动物类型。�1�年平均N的排泄量�iNex�各地区氮排泄量可以采用当地数据�如果不能直接获得氮排泄量165767数据�可以从农业生产和科学文献或IPCC推荐的默认值选择�如表3.19。表3.19不同动物氮排泄量�千克/头/年�动物非奶牛奶牛家禽羊猪其它氮排泄量40600.6121640�2�粪便管理方式构成畜禽粪便管理氧化亚氮排放所用到的不同粪便管理方式的结构与粪便管理甲烷排放一致。表3.20粪便管理氧化亚氮排放因子�千克/头/年�地区奶牛非奶牛水牛绵羊山羊猪家禽马驴/骡骆驼华北1.8460.794—0.0930.0930.2270.0070.3300.1880.330东北1.0960.913—0.0570.0570.266华东2.0650.8460.8750.1130.1130.175中南1.7100.8050.8600.1060.1060.157西南1.8840.6911.1970.0640.0640.159西北1.4470.545—0.0740.0740.195根据现有数据,计算给出了我国不同动物在不同区域下粪便管理氧化亚氮排放因子�表3.20��如果当地无相关实测数据�建议采用表3.20给出的推荐值。�三�动物粪便管理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结果各动物粪便管理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估算结果由表3.21列出。165868表3.21动物粪便管理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计算结果动物种类甲烷排放量�万吨�氧化亚氮排放量�万吨�奶牛非奶牛水牛绵羊山羊猪家禽马驴/骡骆驼动物粪便管理总计六、农业部门温室气体清单报告格式为实现不同省市间的排放量比较以及同一省市不同年份的比较�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应按照表�3.22�所给的报告格式汇报本地区农业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清单。表3.22农业部门温室气体清单部门甲烷�万吨�氧化亚氮�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万吨�稻田×--×农用地--××动物肠道发酵×--×动物粪便管理系统×××总计×××注�标―×‖表示需要报告的数据�165969第四章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一、概述―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LandUseChangeandForest�以下简称LUCF�温室气体清单�既包括温室气体的排放�如森林采伐或毁林排放的二氧化碳��也包括温室气体的吸收�如森林生长时吸收的二氧化碳�。在清单编制年份里�如果森林采伐或毁林的生物量损失超过森林生长的生物量增加�则表现为碳排放源�反之则表现为碳吸收汇。�一�中国土地利用分类与定义我国土地类型常分为林地、耕地、牧草地、水域、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等�表4.1��其中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和林业辅助用地。本指南中所指―土地利用变化�LUCF�‖�主要考虑有林地转化为非林地的过程。表4.1我国土地分类及相关定义分类定义林地有林地乔木林郁闭度≥0.20�由乔木�含因人工栽培而矮化的�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其中林带行数在2行以上且行距≤4m或林冠冠幅水平投影宽度在10m以上。红树林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或海潮能够达到的河流入海口�附着有红树科植物或其它在形态上和生态上具有相似群落特性科属植物的林地。竹林附着有胸径2cm以上的竹类植物的林地。疏林地附着有乔木树种、郁闭度在0.10~0.19之间的林地灌木林地附着有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而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cm的小杂竹丛�覆盖度在30%以上的林地。其中灌木林带行数应在2行以上且行距≤2m。166070未成林地未成林造林地人工造林�包括植苗、播种、分殖造林�和飞播造林后不到成熟年限�苗木分布均匀�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未成林封育地通过自然变化、封山育林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后�不超过成林年限�天然更新等级中等以上�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苗圃地固定的林木和木本花卉育苗用地。无立木林地采伐迹地采伐后3年内活立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尚未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达不到中等等级的林地。火烧迹地火灾3年内活立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尚未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达不到中等等级的林地。采伐迹地采伐后保留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且未超过5年的迹地。其它无立木林地造林更新后�成林年限前达不到未成林地标准的造林地�造林更新达到成林年先后�未达到有林地、灌木林地或疏林地标准的林地�已经整地但还未造林的林地�不符合上述地区划条件�但有林地权属证明�因自然保护、科学研究、森林防火等需要保留的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宜林荒山荒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未达到上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标准�规划为林地的荒山、荒�海�滩、荒沟、荒地等。宜林沙荒地未达到上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标准�造林可成活�规划为林地的固定或流动沙地�丘�、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等。其它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用于发展林业的其它土地。林业辅助生产用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含配套设施�用地和其它具有林地权属证明的土地。非林地耕地种植农作物的土地。牧草地以草本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水域陆地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坑塘、苇地、滩涂、沟渠、水利设施、冰川和永久积雪等。未利用地未利用的和难利用的土地�包括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高寒荒漠、苔原等。其它用地除以上地类以外的建设用地�包括旅游设施、军事设施、名胜古迹、墓地、陵园等。注�国家林业局�2004。�二�省级LUCF温室气体清单内容与范围省级LUCF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以《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1996年修订版�》�以下简称《IPCC1996年指南》�为主166171要方法参考依据�结合中国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的实际特点�确定―省级LUCF清单‖的范围与内容。目前―省级LUCF清单‖拟考虑以下两种人类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CO2�吸收或排放�森林和其它木质生物质生物量碳贮量变化�森林转化碳排放。二、森林和其它木质生物质生物量碳贮量变化本部分计算由于森林管理、采伐、薪炭材采集等活动影响而导致的生物量碳贮量增加或减少。其中�―森林‖包括乔木林�林分�、竹林、经济林和国家有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其它木质生物质‖包括不符合森林定义的疏林、散生木和四旁树。�一�清单编制方法森林和其它木质生物质生物量碳贮量的变化�包括乔木林�林分�生长生物量碳吸收、散生木、四旁树、疏林生长生物量碳吸收�竹林、经济林、灌木林生物量碳贮量变化�以及活立木消耗碳排放。具体计算方法见公式�4.1��CCCCC���������乔生物量消耗散四疏竹/经/灌�4.1�式中�C�生物量�森林和其它木质生物质生物量碳贮量变化�吨碳�C�乔�乔木林�林分�生物量生长碳吸收�吨碳�C�散四疏�散生木、四旁树、疏林生物量生长碳吸收�吨碳�C�竹/经/灌�竹林�或经济林、灌木林�生物量碳贮量变化�吨碳�C�消耗�活立木消耗生物量碳排放�吨碳�1.乔木林生长碳吸收166272根据本省区市森林资源调查数据�获得清单编制年份的乔木林总蓄积量�V乔木林�、各优势树种�组�蓄积量、活立木蓄积量年生长率�GR��通过实际采样测定或文献资料统计分析�获得各优势树种�组�的基本木材密度�SVD�和生物量转换系数�BEF��并计算全省平均的基本木材密度�SVD�和生物量转换系数�BEF��从而估算本省区市乔木林生物量生长碳吸收�公式4.2��0.5CVGRSVDBEF������乔乔�4.2�1niiiVBEFBEFV����������乔�4.3�1niiiVSVDSVDV����������乔�4.4�式中�V乔�某清单编制年份本省区市的乔木林总蓄积量�立方米�Vi�本省区市乔木林第i树种�组�蓄积量�立方米�GR�本省区市活立木蓄积量年生长率�%�BEFi�本省区市乔木林第i树种�组�的生物量转换系数�即全林生物量与树干生物量的比值�无量纲�BEF�本省区市乔木林BEF加权平均值SVDi�本省区市乔木林第i树种�组�的基本木材密度�吨/立方米�SVD�本省区市乔木林SVD加权平均值i�本省区市乔木林优势树种�组�i=1,2,3……n0.5�生物量含碳率�取0.5�下同。1663732.散生木、四旁树、疏林生长碳吸收散生木、四旁树、疏林生物量生长碳吸收估算方法与乔木林类似�公式4.5�。首先根据本省区市森林资源调查数据�获得清单编制年份的散生木、四旁树、疏林总蓄积量�V散四疏�、活立木蓄积量年生长率�GR�。由于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往往很难确定散生木、四旁树、疏林的树木种类�因此在实际计算中�其基本木材密度�SVD�和生物量转换因子�BEF�用全省的加权平均值代替。0.5CVGRSVDBEF������散四疏散四疏�4.5�3.竹林、经济林、灌木林生物量碳贮量变化竹林、经济林、灌木林通常在最初几年生长迅速�并很快进入稳定阶段�生物量变化较小。因此本指南主要根据竹林、经济林、灌木林面积变化和单位面积生物量来估算生物量碳贮量变化�公式4.6��0.5CAB�����竹/经/灌竹/经/灌散/四/疏�4.6�式中�C�竹/经/灌�竹林�或经济林、灌木林�生物量碳贮量变化�吨碳�A�竹/经/灌�竹林�或经济林、灌木林�面积年变化�公顷�B散/四/疏�竹林�或经济林、灌木林�平均单位面积生物量�吨干物质�4.活立木消耗碳排放根据本省区市森林资源调查数据�获得清单编制年份的活立木总蓄积量�V活立木��即乔木林、散生木、四旁树、疏林的蓄积量总和。根据活立木蓄积消耗率�CR�、全省平均基本木材密度�SVD�和生166474物量转换系数�BEF�估算活立木消耗造成的碳排放�公式4.7��0.5CVCRSVDBEF������消耗活立木�4.7��二�活动水平数据与确定方法1.活动水平数据需求需要的活动水平数据主要有�省区市内乔木林按优势树种�或树种组�划分的面积和活立木蓄积量�疏林、散生木、四旁树蓄积量�灌木林、经济林和竹林面积�详见表4.2�。本部分活动水平数据�均来源于各省区市森林资源清查资料。表4.2森林和其它木质生物质碳贮量乔木林竹林经济林灌木林散生木+四旁树+疏林活立木(总)树种�组�面积蓄积面积面积面积蓄积蓄积树种1树种2……合计单位�面积�公顷�、蓄积�立方米�2.活动水平数据确定方法由于各省区市实际开展森林资源清查的具体年份各不相同�因此要获得清单编制年份�以2005年为例�的活动水平数据�必须具有至少最近3次森林资源清查的资料数据。首先假定某省区市在两次清查间隔期内的各地类面积�或蓄积量�年变化速率相同。如某省区市最近一次森林资源清查年份t3等于166575或晚于2005年�则2005年各地类的面积�或蓄积量�数据可通过最近2次清查的面积�或蓄积量�通过内插法获得。如某省区市最近一次森林资源清查年份t3早于2005年�则2005年各地类的面积�或蓄积量�数据需要通过最近3次调查结果通过外推法获得�如图4.1�。t3≥2005t1年统计值�Y1�t2年统计值�Y2�t3年统计值�Y3�是否3220052232()(2005)()YYYYttt������3120053331()(2005)()YYYYttt������2005年估计值�Y2005�图2-12005年活动水平数据确定方法32200532()()YYYtt����31200531()()YYYtt����2005年年变化�△Y2005�图4.12005年活动水平数据确定方法�三�排放因子数据与确定方法1.活立木蓄积量生长率�GR�、消耗率�CR�我国历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均提供了两次森林资源清查间隔期内全国及各省区市活立木蓄积量年均总生长率、年均净生长率、年均总消耗率和年均净消耗率数据。这里GR采用活立木蓄积量年均总生长率�而CR采用活立木年均净消耗率�相当于年均采伐消耗率�。表4.3列举了全国第7次森林资源清查�2004~2008年�获得的全国166676及各省区市年均总生长率和采伐消耗率数据�表中数据仅供编制省级清单时参考�各省区市应努力获取本省区市的实际数据�以下同。表4.3各省区市活立木年均蓄积量生长率与消耗率�%�省区市生长率消耗率省区市生长率消耗率全国4.822.72河南11.686.86北京6.394.31湖北8.294.94天津11.669.44湖南9.906.38河北7.834.89广东8.247.18山西5.322.21广西8.945.90内蒙古2.680.88海南5.014.07辽宁5.583.23重庆7.382.93吉林3.671.91四川3.041.06黑龙江3.871.67贵州8.453.70上海9.626.71云南4.122.25江苏13.1910.16西藏0.900.47浙江9.354.46陕西4.102.28安徽9.786.14甘肃3.541.89福建6.685.63青海2.401.27江西8.285.35宁夏7.393.30山东15.289.51新疆2.951.552.基本木材密度�SVD�或称树干材积密度�即每立方米木材所含干物质质量�主要用于将蓄积量数据转化为生物量数据。表4.4列举了根据全国第7次森林资源清查�2004~2008年�分类归纳得到的全国及各省区市树干材积密度加权平均值�SVD��表中数据供编制省级清单时参考�各省区市应努力获取本省区市的实际数据。166777表4.4全国及各省区市基本木材密度加权平均值�吨/立方米�省区市SVD省区市SVD省区市SVD省区市SVD全国0.462黑龙江0.499河南0.488贵州0.425北京0.484上海0.392湖北0.459云南0.501天津0.423江苏0.395湖南0.394西藏0.427河北0.478浙江0.406广东0.474陕西0.558山西0.484安徽0.416广西0.430甘肃0.462内蒙古0.505福建0.436海南0.488青海0.408辽宁0.504江西0.422重庆0.431宁夏0.444吉林0.505山东0.412四川0.425新疆0.3933.生物量转换系数�BEF�可以分为全林生物量转换系数�BEF全林�和地上生物量转换系数�BEF地上��分别表述为全林生物量�包括地上部和地下部�与树干生物量的比值、地上生物量�包括干、皮、枝、叶、果等�与树干生物量的比值。BEF值因树种的不同而各有差异�通常需要通过实际采样测定获得�也可以通过文献资料搜集整理获得有关数据�通过统计分析计算获得。表4.5列举了全国及各省区市加权平均的BEF全林和BEF地上的参考值。在实际清单计算中�应根据各省区市的各优势树种�组�、各优势树种�组�蓄积量等�参照公式4.3通过加权平均获得�表中数据供编制省级清单时参考�各省区市应努力获取本省区市的实际数据。166878表4.5全国及各省区市生物量扩展系数加权平均值省区市全林地上省区市全林地上全国1.7871.431河南1.7401.392北京1.7711.427湖北1.8481.477天津1.8211.470湖南1.7121.387河北1.7821.430广东1.9151.513山西1.8391.467广西1.8191.448内蒙古1.6901.364海南1.8131.419辽宁1.8031.434重庆1.7361.419吉林1.7841.411四川1.7441.419黑龙江1.7511.393贵州1.8421.480上海1.8741.461云南1.8701.488江苏1.6031.309西藏1.8051.449浙江1.7551.421陕西1.9471.517安徽1.7421.408甘肃1.7891.433福建1.8061.441青海1.8271.483江西1.7951.435宁夏1.7981.445山东1.7741.428新疆1.6831.3564.竹林、经济林、灌木林平均单位面积生物量各省区市竹林、经济林、灌木林由于种类、面积各不相同�单位面积生物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清单编制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各森林类型进行采样测定�并按面积进行加权平均�从而获得本省区市竹林、经济林、灌木林的平均单位面积生物量。表4.6列出了全国上述三类森林类型的平均单位面积生物量�以供参考。166979表4.6全国竹林、经济林、灌木林平均单位面积生物量�吨/公顷�平均单位面积生物量样本数标准差竹林地上部45.2929550.82地下部24.6424836.38全林68.4824080.04经济林地上部29.3519427.98地下部7.551398.99全林35.2113538.33灌木林地上部12.5135616.63地下部6.722046.22全林17.9919917.035.含碳率是指森林植物单位质量干物质中的碳含量�因种类、起源、年龄、立地条件和器官而异。1996年IPCC国家清单指南的默认缺省值为0.5。对我国木本植物碳密度的测定结果因树木种类和器官而异�但整株平均含量在0.47~0.53。考虑到本清单在将蓄积量转化为生物量的计算过程中�使用的是各省区市的活立木总蓄积量、各类林木的加权平均参数�因此本清单在选择使用含碳率进行计算时�不再考虑树种、器官、林龄等的差异�均采用与IPCC推荐一致的含碳率�即0.5�。三、森林转化温室气体排放―森林转化‖指将现有森林转化为其它土地利用方式�相当于毁林。在毁林过程中�被破坏的森林生物量一部分通过现地或异地燃烧排放到大气中�一部分�如木产品和燃烧剩余物�通过缓慢的分解过程�约数年至数十年�释放到大气中。有一小部分�约5�10��燃烧后转167080化为木炭�分解缓慢�约需100年甚至更长时间。本部分主要估算各省区市―有林地‖�包括乔木林、竹林、经济林�转化为―非林地‖�如农地、牧地、城市用地、道路等�过程中�由于地上生物质的燃烧和分解引起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一�清单编制方法1.森林转化燃烧引起的碳排放森林转化燃烧�包括现地燃烧�即发生在林地上的燃烧�如炼山等�和异地燃烧�被移走在林地外进行的燃烧�如薪柴等�。其中�现地燃烧除会产生直接的二氧化碳排放外�还会排放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异地燃烧同样也会产生非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但由于能源领域清单中�已对薪炭柴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作了估算�因此这里只估算异地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具体计算方法如下�现地燃烧CO2排放=年转化面积×�转化前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转化后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现地燃烧生物量比例×现地燃烧生物量氧化系数×地上生物量碳含量现地燃烧非二氧化碳排放�主要考虑甲烷和氧化亚氮两类温室气体�计算方法如下�CH4排放=现地燃烧碳排放(吨碳)�CH4-C排放比例N2O排放=现地燃烧碳排放(吨碳)�碳氮比�N2O-N排放比例异地燃烧CO2排放=年转化面积�(转化前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转化后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异地燃烧生物量比例�异地燃烧生物量氧化系数�地上生物量碳含量1671812.森林转化分解引起的碳排放森林转化分解碳排放�主要考虑燃烧剩余物的缓慢分解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由于分解排放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在具体估算时�采用10年平均的年转化面积进行计算�而不是使用清单编制年份的年转化面积。分解碳排放�年转化面积�10年平均���转化前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转化后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被分解部分的比例�地上生物量碳含量。�二�活动水平数据与确定方法本部分的主要活动水平数据包括�乔木林、竹林、经济林转化为非林地的面积。由于我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往往只提供了两次清查间隔期�通常为5年�内的总转化面积�因此实际清单编制年的转化面积�可以用5年平均值来代替。而在估算分解排放时�需要用到10年平均的年转化面积。所有森林转化面积数据�可以通过各省区市森林资源清查资料获得。�三�排放因子数据与确定方法我国目前仍缺乏与森林转化的有关排放因子�而国际上的有关测定也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各省区市在编制清单时�应努力提供并完善适合本省区市的相关排放因子�以降低清单结果的不确定性。1.转化前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由于我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往往只提供了乔木林转化面积�而很难区分具体的林木种类�因此在实际估算过程中�首先通过全省乔167282木林总蓄积量�V乔�和总面积�A乔��获得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然后运用全省平均的基本木材密度�SVD�表4.4�和地上部生物量转换系数�BEF地上�表4.5��计算乔木林转化前单位面积生物量�B地上��公式4.8��VBSVDBEFA���乔地上地上乔�4.8�竹林和经济林的平均地上部生物量�确定方法参照表4.6。2.转化后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我国有林地转化为非林地�主要用于建设用地�转化后地上部生物量基本上为0。本清单在计算时�转化后地上生物量也全部采用0。3.现地/异地燃烧生物量比例我国南方森林征占后�除可用部分�木材�外�剩余部分通常采取现地火烧清理�现地燃烧的生物量比例约为地上生物量的40%�而用于异地燃烧的比例估计约10%。而在北方通常不采用火烧清理方式�估计约30%用于薪材异地燃烧。就全国而言�现地燃烧的生物量比例约为15%�异地燃烧的生物量比例约为20%。4.现地/异地燃烧生物量氧化系数我国没有相关的测定数据�在国际上的测定和估计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1996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缺省值为0.9。5.被分解的地上生物量比例根据以上假设�假定森林转化过程中收获的木材生物量比例为50%�现地燃烧的生物量比例为15%�异地燃烧的生物量比例为20%�则被分解的生物量比例为15%。1673836.非CO2温室气体排放比例甲烷-碳和氧化亚氮-氮的排放比例�1996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缺省值分别为0.012、0.007。7.氮碳比1996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缺省值为0.01。8.地上生物量碳含量1996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缺省值为0.5。四、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清单报告格式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清单报告格式见表4.7�主要报告三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量。其中�如果是净吸收�则在表中用负值表示�如果是净排放�则用正值表示。表4.7林业和土地利用变化部门温室气体清单部门碳�万吨�二氧化碳�万吨�甲烷�万吨�氧化亚氮�万吨�温室气体�万吨当量�森林和其他木质生物质碳储量变化××乔木林××经济林××竹林××灌木林××疏林、散生木和四旁树××活立木消耗××森林转化碳排放××××燃烧排放××××分解排放××总计××××注�―×‖表示需要报告的数据。用负值代表净吸收�正值代表净排放。167484第五章废弃物处理一、概述�一�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城市固体废弃物和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处理�可以排放甲烷、二氧化碳和氧化亚氮气体�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包括城市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指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产生的甲烷排放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产生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以及固体废弃物焚烧处理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排放源的界定废弃物处理的甲烷排放源包括固体废弃物填埋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及工业废水处理。包含化石碳�如塑料、橡胶等�的废弃物焚化和露天燃烧�是废弃物部门中最重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来源。废弃物的能源利用�即废弃物直接作为燃料发电�或转化为燃料使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应当在能源部门中估算并报告。固体废弃物处臵场所的非化石废弃物和废水处理污泥的焚烧也可以排放二氧化碳�这部分排放是生物成因�应作为信息项报告。废弃物处理也会产生氧化亚氮排放�但氧化亚氮排放机理和过程比较复杂�主要取决于处理的类型和处理期间的条件。本指南只报告废水处理的氧化亚氮排放。167585二、固体废弃物处理�一�填埋处理甲烷排放1.方法本指南提供的方法为质量平衡法�估算公式为5.1所示�该方法假设所有潜在的甲烷均在处理当年就全部排放完。这种假设虽然在估算时相对简单方便�但会高估甲烷的排放。��)1(RLMSWMSWE0FT4CHOX������(5.1)式中�ECH4指甲烷排放量�万吨/年��MSWT指总的城市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万吨/年��MSWF指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处理率�L0指各管理类型垃圾填埋场的甲烷产生潜力�万吨甲烷/万吨废弃物��R指甲烷回收量�万吨/年��OX指氧化因子。其中�L0=MCF�DOC�DOCF�F�16/12�5.2�式中MCF指各管理类型垃圾填埋场的甲烷修正因子�比例��DOC指可降解有机碳�千克碳/千克废弃物��DOCF指可分解的DOC比例�167686F指垃圾填埋气体中的甲烷比例�16/12指甲烷/碳分子量比率。2.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数据来源固体废弃物处臵甲烷排放估算所需的活动水平数据包括�城市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量、城市固体废弃物物理成分。各省区市的城市固体废弃物数据可从各省区市的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中获得。城市固体废弃物成分可通过收集垃圾处理场所相关监测分析数据或有关研究报告获得。对有条件的省区市则可定期进行监测和采样分析得出。表5.1给出了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处理甲烷排放估算所需的活动水平数据及可能的数据来源。表5.1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处理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活动水平数据简写单位数值数据来源产生量MSWT万吨/年城市建设年鉴填埋处理率MSWF%城建部门填埋量万吨/年城市建设年鉴城市生活垃圾成分%城建部门食物垃圾%城建部门庭园�院子�和公园废弃物%城建部门纸张和纸板%城建部门木材%城建部门纺织品%城建部门橡胶和皮革%城建部门塑料%城建部门金属%城建部门玻璃�陶器、瓷器�%城建部门灰渣%城建部门砖瓦%城建部门其他�如电子废弃物、骨头、贝壳、电池�%城建部门1677873.排放因子及其确定方法估算固体废弃物填埋处理温室气体排放时需要的排放因子包括��1�甲烷修正因子�MCF�甲烷修正因子主要反映不同区域垃圾处理方式和管理程度。垃圾处理可分为管理的和非管理的两类�其中非管理的又依据垃圾填埋深度分为深处理�>5米�和浅处理�<5米��不同的管理状况�MCF的值不同。管理的固体废弃物处臵场一般要有废弃物的控制装臵�是指废弃物填埋到特定的处臵区域�有一定程度的火灾控制或渗漏液控制等装臵�且至少要包括下列部分内容�覆盖材料�机械压缩和废弃物分层处理。根据垃圾填埋场的管理程度比例�A、B、C��基于表5.2的废弃物处理类型MCF的推荐值�利用公式�MCF=A�MCFA+B�MCFB+C�MCFC�5.3�估算得出综合的MCF值。如果没有分类的数据�选择分类D的MCF值。表5.2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分类和甲烷修正因子填埋场的类型甲烷修正因子�MCF�的缺省值管理的�A1.0非管理的–深的�>5m废弃物��B0.8非管理的–浅的�<5m废弃物��C0.4未分类的�D0.4167888�2�可降解有机碳(DOC�可降解有机碳是指废弃物中容易受到生物化学分解的有机碳�单位为每千克废弃物�湿重�中含多少千克碳。DOC的估算是以废弃物中的成分为基础�通过各类成分的可降解有机碳的比例平均权重计算得出。计算可降解有机碳的公式为������iiiWDOCDOC(5.4)式中�DOC指废弃物中可降解有机碳�DOCi指废弃物类型i中可降解有机碳的比例�Wi指第i类废弃物的比例�可以通过对省区市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成分调研或相应研究报告的收集获得。表5.3固体废弃物成分DOC含量比例的推荐值固体废弃物成分DOC含量占湿废弃物的比例�%�推荐值范围纸张/纸板4036-45纺织品2420-40食品垃圾158-20木材4339-46庭园和公园废弃物2018-22尿布2418-32橡胶和皮革(39��39�塑料--金属--玻璃--其他惰性废弃物--167989�3�可分解的DOC的比例�DOCF�可分解的DOC的比例�DOCF�表示从固体废弃物处臵场分解和释放出来的碳的比例�表明某些有机废弃物在废弃物处臵场中并不一定全部分解或是分解得很慢。本指南推荐采用0.5�0.5�0.6包括木质素碳�作为可分解的DOC比例�如果数据可获得也可以采用类似地区的可分解的DOC比例。�4�甲烷在垃圾填埋气体中的比例(F)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填埋气体主要是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甲烷在垃圾填埋气体中的比例�体积比�一般取值范围在0.4�0.6之间�平均取值推荐为0.5�取决于多个因子�包括废弃物成分�如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如果有省区市特有的垃圾填埋场的相应监测数据�建议使用省区市特有值。�5�甲烷回收量(R)甲烷回收量是指在固体废弃物处臵场中产生的�并收集和燃烧或用于发电装臵部分的甲烷量。建议各省区市要根据各自的实际回收利用情况�记录甲烷的回收量�特别是如果有甲烷用于发电或其他利用�要详细记录�并在总的排放中去掉这部分。�6�氧化因子(OX)氧化因子�OX�是指固体废弃物处臵场排放的甲烷在土壤或其他覆盖废弃物的材料中发生氧化的那部分甲烷量的比例。对于比较合168090格的管理型垃圾填埋场的氧化因子取值为0.1�如果使用其他氧化因子则需要给出明确的文件记录和相应的参考文献。表5.4列出了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甲烷排放清单估算所需排放因子及相关参数的推荐值�鼓励使用省区市特有值。表5.4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处理排放因子/相关参数及来源排放因子/相关参数简写单位推荐值数据来源甲烷修正因子MCF%公式5.3城建部门可降解有机碳DOC千克碳/千克废弃物公式5.4清单编制部门可分解的DOC比例DOCF%0.5IPCC指南甲烷在垃圾填埋气中的比例F%0.5IPCC指南甲烷回收量R万吨0IPCC指南氧化因子OX%0.1IPCC指南4.估算步骤步骤一�获取活动水平数据。从《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收集城市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和填埋处理比例或者直接获得填埋量�通过城建部门获得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比例。步骤二�确定排放因子及相关参数。首先根据统计调查垃圾填埋场管理水平�计算各管理类型的甲烷修正因子�其次利用垃圾成分和公式5.2计算可降解有机碳�最后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测量或者采用推荐值确定甲烷在填埋气中的比例、甲烷回收量和氧化因子。步骤三�根据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利用公式5.1估算得出各管理类型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甲烷排放量�求和得出城市生活168191垃圾填埋处理甲烷排放总量。�二�焚烧处理二氧化碳排放废弃物处理领域的重要源包括固体和液体废弃物在可控的焚化设施中焚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焚烧的废弃物类型包括城市固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医疗废弃物和污水污泥�我国统计数据中危险废弃物包括了医疗废弃物。无能源回收的废弃物焚烧产生的排放报告在废弃物部门�而有能源回收的废弃物燃烧产生的排放报告在能源部门�二者都要区分化石和生物成因的二氧化碳排放。只有废弃物中的矿物碳�如塑料、某些纺织物、橡胶、液体溶剂和废油�在焚化期间氧化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被视为净排放�应当纳入清单总量中。废弃物中所含的生物质材料�如纸张、食品和木材废弃物�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是生物成因的排放�不应当纳入清单总量中�应当作为信息项记录。1.方法本指南推荐的估算废弃物焚化和露天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估算公式为�)12/44(E2CO������iiiiiEFFCFCCWIW(5.5)式中�ECO2指废弃物焚烧处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万吨/年��i分别表示城市固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污泥�IWi指第i种类型废弃物的焚烧量�万吨/年��168292CCWi指第i种类型废弃物中的碳含量比例�FCFi指第i种类型废弃物中矿物碳在碳总量中比例�EFi指第i种类型废弃物焚烧炉的燃烧效率�44/12指碳转换成二氧化碳的转换系数。2.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废弃物焚烧处理二氧化碳排放估算需要的活动水平数据包括各类型�城市固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污水污泥�废弃物焚烧量。3�排放因子及其确定方法废弃物焚烧处理的关键排放因子包括废弃物中的碳含量比例�矿物碳在碳总量中比例和焚烧炉的燃烧效率。焚烧的废弃物中的生物碳和矿物碳可以从废弃物成分分析资料中得到。矿物碳在碳总量中的比例会因废弃物种类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别。城市固体废弃物和医疗废弃物中的碳主要来源于生物碳和矿物碳�污水污泥中的矿物碳�通常可以省略�只有微量的清洁剂和其它化学物质�。危险废弃物中的碳通常来自矿物材料。废弃物焚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清单估算所需排放因子�如果当地无相关实测数据�建议采用表5.5的推荐值。168393表5.5废弃物焚烧处理排放因子及来源排放因子简写范围推荐值数据来源废弃物碳含量CCWi城市生活垃圾�湿�33-35%20%调查和专家判断危险废弃物�湿�1-95%1专家判断污泥�干物质�10-40%30%IPCC指南矿物碳在碳总量中的百分比FCFi城市生活垃圾30-50%39%全国平均值危险废弃物90-100%90%专家判断污泥0%0%注�生物成因燃烧效率EFi城市生活垃圾95-99%95%专家判断危险废弃物95-99.5%97%污泥95%95%4.估算步骤步骤一�获取活动水平数据。从《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或者焚烧厂中获取城市生活垃圾�危险废弃物和污水污泥的焚烧量。步骤二�确定排放因子。首先从焚烧厂或者资料调查及专家判断确定废弃物碳含量�其次从城市生活垃圾成分比例计算矿物碳在碳总量中的比例�最后根据焚烧厂实际情况确定焚烧效率。步骤三�利用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根据公式5.5估算得出城市生活垃圾化石成因和危险废弃物焚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后求和得出废弃物焚烧处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三、废水处理�一�生活污水处理甲烷排放1684941.方法本指南推荐的估算生活污水处理甲烷排放的估算公式为�REFTOWCH���)(E4(5.6)式中�ECH4指清单年份的生活污水处理甲烷排放总量�万吨甲烷/年��TOW指清单年份的生活污水中有机物总量�千克BOD/年��EF指排放因子�千克甲烷/千克BOD��R指清单年份的甲烷回收量�千克甲烷/年�。其中排放因子�EF�的估算公式为�MCFBEFo��(5.7)式中�Bo指甲烷最大产生能力�MCF指甲烷修正因子。2�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生活污水处理甲烷排放时主要的活动水平数据是污水中有机物的总量�以生化需氧量�BOD�作为重要的指标�包括排入到海洋、河流或湖泊等环境中的BOD和在污水处理厂处理系统中去除的BOD两部分。在我国只有化学需氧量�COD�的统计数据资料�各省区市如果可以获得BOD的详细资料或者平均状况的BOD排放量�建议使用各省区市特有值�如果无相关实测数据�建议使用本指南提供的各区域BOD与COD的相关关系�表5.6�进行转换。168595表5.6各区域平均BOD/COD推荐值BOD/COD全国0.46华北0.45东北0.46华东0.43华中0.49华南0.47西南0.51西北0.413�排放因子及其确定方法�1�甲烷修正因子�MCF�MCF表示不同处理和排放的途径或系统达到的甲烷最大产生能力�Bo�的程度�也反映了系统的厌氧程度。本指南推荐的MCF可以利用下面公式估算�iiiMCFWSMCF���(5.8)式中�WSi指第i类废水处理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比例�MCFi指第i类处理系统的甲烷修正因子。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利用相关参数�得出全国平均的MCF为0.165�作为推荐值。建议有条件的省区市尽可能针对各自的实际情况�获得特有的MCF。168696表5.7生活污水各处理系统的MCF推荐值处理和排放途径或系统的类型备注MCF范围未处理的系统海洋、河流或湖泊排放有机物含量高的河流会变成厌氧的0.10-0.2不流动的下水道露天而温和0.50.4-0.8流动的下水道�露天或�快速移动。清洁源自抽水站的少量甲烷00已处理的系统集中耗氧处理厂必须管理完善�一些甲烷会从沉积池和其它料袋排放出来00-0.1集中耗氧处理厂管理不完善�过载0.30.2-0.4污泥的厌氧浸化槽此处未考虑甲烷回收0.80.8-1.0厌氧反应堆此处未考虑甲烷回收0.80.8-1.0浅厌氧化粪池若深度不足2米�使用专家判断0.20-0.3深厌氧化粪池深度超过2米0.80.8-1.0�2�甲烷最大产生能力�Bo�甲烷最大产生能力�表示污水中有机物可产生最大的甲烷排放量�本指南推荐生活污水为每千克BOD可产生0.6千克的甲烷�工业废水为每千克COD产生0.25千克的甲烷。建议有条件的省区市�可以通过实验获得省区市特有的Bo值。4.估算步骤步骤一�获取活动水平数据。根据《中国环境统计年鉴》获得排入环境中的COD排放量和污水处理厂处理系统去除的COD量�根据各省区市的污水处理厂实际情况测定BOD/COD的值�如果不可获得建议采用各区域推荐值。168797步骤二�确定排放因子。首先根据公式5.8计算甲烷修正因子�如果没有省区市特有的甲烷修正因子�建议采用指南推荐值�其次根据实际情况获得甲烷最大产生能力�如果不可获得建议采用推荐值。步骤三�根据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利用公式5.6估算得出排入环境的生活污水和污水处理厂处理系统产生的甲烷排放量�最后求和得出生活污水处理的甲烷排放量。�二�工业废水处理甲烷排放1�方法本指南推荐估算工业废水处理甲烷排放的估算公式为������iiiiiCHREFSTOW])[(E4(5.9)式中�ECH4指甲烷排放量�千克甲烷/年��i表示不同的工业行业�TOWi指工业废水中可降解有机物的总量�千克COD/年��Si指以污泥方式清除掉的有机物总量�千克COD/年��EFi指排放因子�千克CH4/千克COD��Ri指甲烷回收量�千克甲烷/年�。2.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工业废水经处理后�一部分进入生活污水管道系统�其余部分不168898经城市下水管道直接进入江河湖海等环境系统。因此�为了不导致重复计算�将每个工业行业的可降解有机物即活动水平数据分为两部分�即处理系统去除的COD和直接排入环境的COD�可从《中国环境统计年鉴》获得。其中�直接排入环境的工业废水中的COD需要通过各行业直接排入海的废水量和各行业排入环境废水的COD排放标准间接计算�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进行计算。3.排放因子及其确定方法废水处理时甲烷的排放能力因工业废水类型而异�不同类型的废水具有不同的甲烷排放因子�涉及甲烷最大产生能力和甲烷修正因子。各区域各行业工业废水具体的甲烷修正因子可通过现场实验和专家判断等方式获取�表5.8给出了各行业工业废水的MCF推荐值。表5.8各行业工业废水的MCF推荐值行业MCF推荐值MCF范围各行业直接排入海的工业废水0.10.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0.10-0.2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其他采矿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厂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68999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0.30.2-0.4烟草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纺织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造业其他行业饮料制造业0.50.4-0.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医药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0.70.6-0.8食品制造业(包括酒业生产)4.估算步骤步骤一�获取活动水平数据。从《中国环境统计年鉴》获得工业废水的排入环境的排放量和相应排放标准�计算得出排入环境的工业废水的COD量�同时收集工厂处理系统去除的COD值。步骤二�确定排放因子。与生活污水计算方法相同�根据工厂的实际情况确定甲烷修正因子和甲烷的最大产生能力�如果不可获得建议采用本指南的推荐值。1690100步骤三�根据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利用公式5.9估算得出工业废水排入环境和工厂处理系统产生的甲烷排放量�最后求和得出工业废水处理甲烷排放量。�三�废水处理氧化亚氮排放1.方法本指南推荐的废水处理产生的氧化亚氮排放估算公式为�2844E2���EEONEFN(5.10)式中�EN2O指清单年份氧化亚氮的年排放量(千克氧化亚氮/年)�NE指污水中氮含量(千克氮/年)�EFE指废水的氧化亚氮排放因子(千克氧化亚氮/千克氮)�44/28为转化系数。其中排放到废水中的氮含量可通过下式计算�SCOMINDCONNONNPRENFFFPN��������)Pr((5.11)式中�P指人口数�Pr指每年人均蛋白质消耗量�千克/人/年��FNPR指蛋白质中的氮含量�FNON-CON指废水中的非消耗蛋白质因子�FIND-COM指工业和商业的蛋白质排放因子�默认值=1.25�1691101NS指随污泥清除的氮�千克氮/年�。2�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废水处理活动数据包括人口数�每人年均蛋白质的消费量�千克/人/年��蛋白质中的氮含量(千克氮/千克蛋白质)�废水中非消费性蛋白质的排放因子�工业和商业的蛋白质排放子。而随污泥清除的氮无法统计�推荐缺省为0。表5.9给出了废水处理氧化亚氮排放的活动水平数据及其来源。表5.9废水处理氧化亚氮排放的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活动水平简写单位推荐值范围来源各省区市人口数P人统计数据±10%统计年鉴每人年均蛋白质的消费量Pr克/人/年统计数据±10%统计蛋白质中的氮含量FNPR千克氮/千克蛋白质0.160.15-0.17IPCC指南废水中非消费性蛋白质的排放因子FNON-CON%1.51.0-1.5专家判断工业和商业的蛋白质排放因子FIND-COM%1.251.0-1.5IPCC指南3.排放因子及其确定方法估算废水处理氧化亚氮排放量所需的关键排放因子�建议根据各省区市的实际情况确定�如果不可获得�本指南推荐值为0.005千克氧化亚氮/千克氮。4.估算步骤首先根据《统计年鉴》获取活动水平数据�包括人口数和人均蛋1692102白质消费量。其余各参数建议采用推荐值�根据公式5.11估算得出废水处理氧化亚氮排放量。四、清单报告格式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报告的结果包括以下类别和气体�表5.10城市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清单部门类型二氧化碳(万吨)甲烷(万吨)氧化亚氮(万吨)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填埋处理×管理×未管理×深的>5米×浅的<5米×未分类×废弃物焚烧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化石成因×危险废弃物×废水生活污水处理×入环境××处理系统×工业废水处理×入环境×处理系统×总计×××注�标―×‖表示需要报告的数据。1693103第六章不确定性一、概述不确定性分析是一个完整温室气体清单的基本组成之一。估算温室气体清单不确定性的流程包括�确定清单中单个变量的不确定性�如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等的不确定性等��将单个变量的不确定性合并为清单的总不确定性�识别清单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以帮助确定清单数据收集和清单质量改进的优先顺序。同时还要认识到统计方面也可能会存在不确定性�如漏算、重复计算、概念偏差及模型估算偏差等。应将不确定性分析视为一种帮助确定降低未来清单不确定性工作优先顺序的方法�因此用来分析不确定性值的方法必须实用、科学和完善�并且可应用于不同类别的源排放与汇吸收。二、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及降低不确定性的方法�一�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很多原因会导致清单估算结果与真实数值不同。一些不确定性原因�如取样误差或仪器准确性的局限性�可能产生界定明确的、容易描述特性的潜在不确定性范围。其他不确定性原因可能更难识别和量化。优良做法是在不确定性分析中尽可能解释所有不确定性原因�并且明确纪录包括哪些不确定性原因。1694104清单编制者应当特别注意的几大类不确定性原因分别为�一是缺乏完整性�由于排放机理未被识别或者该排放测量方法还不存在�无法获得测量结果及其他相关数据�二是模型�模型是真实系统的简化�因而不很精确�三是缺乏数据�在现有条件下无法获得或者非常难于获得某排放或吸收所必需的数据。在这些情况下�常用方法是使用相似类别的替代数据�以及使用内推法或外推法作为估算基础�四是数据缺乏代表性�例如已有的排放数据是在发电机组满负荷运行时获得的�而缺少机组启动和负荷变化时的数据�五是样品随机误差�与样本数多少有关�通常可以通过增加样本数来降低这类不确定性�六是测量误差�如测量标准和推导资料的不精确等�七是错误报告或错误分类�由于排放源或吸收汇的定义不完整、不清晰或有错误�八是丢失数据�如低于检测限度的测量数值。�二�降低不确定性的方法在编制温室气体清单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地降低不确定性�尤其要确保使用的模型和收集到的数据能够代表实际情况。在降低不确定性时�应该优先考虑对整个清单不确定性有重大影响的部分。确定降低不确定性优先顺序的工具包括关键类别分析和评估特定类别的不确定性对清单总不确定性的贡献。根据出现的不确定性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降低不确定性�一是改进模型�改进模型结构和参数�以更好地了解和描述系统性误差和随机误差�从而降低这些不确定性�二是提高数据的代表性�如使用连续排放监测系统来监测排放数据�可得到不同燃烧阶段的数据�从而可以更加准确地描述源的排放1695105属性�三是使用更精确的测量方法�包括提高测量方法的准确度以及使用一些校准技术�四是大量收集测量数据�增加样本大小可以降低与随机取样误差相关的不确定性。填补数据漏缺可以减少偏差和随机误差�这对测量和调查均适用�五是消除已知的偏差�方法有确保仪器仪表准确地定位和校准�模型或其他估算过程准确且具有代表性�以及系统性地使用专家判断�六是提高清单编制人员能力�包括增加对源和汇类别和过程的了解�从而可以发现以及纠正不完整问题。三、量化和合并不确定性的方法�一�量化不确定性方法通常量化不确定性是通过估算统计学上的臵信区间方式�将数据平均值以±百分比的区间来表示�例如100吨±5%。计算步骤如下�第一�选择臵信度�通常选择的臵信度介于95%-99.73%�本指南建议使用95%的臵信度�与IPCC指南保持一致��第二确定t值�t值与测量样本数的对应关系见表6.1。表6.1t值与测量样本数的对应关系测量样本数3581050100∞95%臵信度下t值4.302.782.372.262.011.981.96计算样本平均值以及标准偏差S����nkkXnX11�6.1�1696106�����nkkXXns12)(11�6.2�计算相关区间�];[ntSXntSX�����6.3�以上区间可转换成不确定性范围�并以±百分比来表示。�二�合并不确定性的方法合并不确定性有两种方法�一是使用简单的误差传递公式�二是使用蒙特卡罗或类似的技术�蒙特卡罗主要适用于模型方法�在此重点介绍误差传递公式方法。在省级清单编制中主要应用两个误差传递公式�一是加减运算的误差传递公式�二是乘除运算的误差传递公式。当某一估计值为n个估计值之和或差时�该估计值的不确定性采用下式计算�����������������NnsnNnsnsnsnsssnsnsssscUUUUU112212222211)()()()(�����������6.4�式中�Ucn个估计值之和或差的不确定性(%)Us1…Usnn个相加减的估计值的不确定性(%)μs1…μsnn个相加减的估计值如某工厂有两种二氧化碳排放源�排放量分别为110±4%和90±24%吨�根据6.1误差传递公式可计算该工厂二氧化碳总排放的不确定性为�1697107%1120004.2290110)24.090()04.0110(22�������cU�6.5�当某一估计值为n个估计值之积时�该估计值的不确定性采用下式计算�2222121NcsssnsnnUUUUU��������6.6�式中�Uc�n个估计值之积的不确定性(%)Us1…Usn�n个相乘的估计值的不确定性(%)如某燃煤锅炉一年内褐煤消费量10000±5%吨�褐煤燃烧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为2.1±10%吨二氧化碳/吨褐煤�则该锅炉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确定性为�%2.11%)10(%)5(22���cU�6.7�1698108第七章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一、概述质量控制是一个常规技术活动�用于评估和保证温室气体清单质量�由清单编制人员执行。质量控制系统旨在�一是提供定期和一致检验来确保数据的内在一致性、正确性和完整性�二是确认和解决误差及疏漏问题�三是将清单材料归档并存档�记录所有质量控制活动。质量保证是一套规划好的评审规则系统�由未直接涉及清单编制过程的人员进行。在执行质量控制程序后�最好由独立的第三方对完成的清单进行评审。评审确认可测量目标已实现�确保清单代表在目前科学知识水平和数据获取情况下排放和清除的最佳估算�而且支持质量控制计划的有效性。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过程和不确定性分析彼此间提供了有价值的反馈信息。参加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不确定性分析的人员可以确定�对不确定性水平和清单质量作出贡献的清单估算和数据来源的关键部分�这些应成为清单改进的工作重点。在提高估算使用的方法和数据来源中�以上信息是非常有用的。二、质量控制程序�一�一般质量控制程序一般质量控制程序包括适用于所有清单源和汇类别�与计算、数据处理、完整性和归档相关的通用质量检查。表7.1―温室气体清单1699109编制一般质量控制程序‖列举了清单编制者在编制清单时应定期使用的一般质量控制检查。不管使用了哪种类型的数据编制清单�都应该使用表7.1中的检查。这些检查同样适用于基于缺省值或国家数据进行估算的类别。表7.1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一般质量控制程序质量控制活动程序检查主要并归档对活动水平数据、排放因子和其他估算参数进行交叉检查�并确保其正确记录和归档。检查数据输入和参考文献中的抄录误差确认内部文件是否正确引用了参考文献。对各个类别的输入数据样本�计算中使用的测量值或参数�进行了抄录误差的交叉检查。检查排放源与吸收汇计算的正确性复制一组排放和清除计算。使用简单近似的方法得到与原始和更复杂计算相似的结果�以确保不存在数据输入误差或计算误差。检查是否正确记录了参数、单位及适当的转换系数检查在计算表中是否正确标记了单位�检查在计算前后使用的单位是否正确�检查转换系数是否正确�检查是否正确使用了时间和空间转换系数。检查数据库文件的内在一致性检验包括的内部文件以�确认数据库中正确描述了合适的数据处理步骤�确认数据库中正确描述了数据关系�确保数据域标记正确以及有正确的设计规范。检查类别间数据的一致性确定多种类别中的共同参数�如活动数据、常数�以及确认这些参数在排放/清除计算中使用了一致数值。检查处理步骤中清单数据移动的正确性排放和清除数据从较低报告水平汇总时是否正确移动�检查不同的中间产物间排放和清除数据是否正确转换。检查排放和清除的不确定性估算和计算的正确性检查为不确定性估算提供专家判断的个人是否具有适当资格�检查记录资格、假设和专家判断�检查计算得到的不确定性是否完整且正确计算。检查时间序列一致性检查各个类别输入数据时间序列的一致性�检查整个时间序列中计算方法的一致性�检查引起重新计算的方法学和数据变化�检查时间序列计算适当地反映了减排活动的结果。检查完整性确认从基年到目前清单编制的所有年份中对所有类别的估算进行了报告�关于子类别�确认包括了整个类别�提供‗其他‘类型的类别的明晰定义�检查是否归档了引起不完整估算的已知数据1700110漏缺�包括估算对于整个排放的重要性的定性评估。趋势检查对各个类别�目前的清单估算应该与先前的估算�如果可得�进行比较。如果趋势存在重大变化或偏离�重新检查估算并对任何差异做出解释。与以前年份的排放或清除有重大变化�可能说明出现了可能的输入或计算误差�检查时间序列的活动水平数据或其他参数中�是否存在任何异常和未解释的趋势。评审内部文件和存档检查是否有详细的内部文档记录�可支持估算并能够复制排放、清除和不确定性估算�检查清单数据、支持数据以及清单记录已经归档和储存�以便于详细评审�检查在清单完成后�存档密闭并保管在安全场所�检查参与清单编制的外部组织任何数据存档安排的内在一致性。�二�特定类别质量控制程序特定类别质量控制是一般清单质量控制程序的补充�是针对个别源或汇类别方法中使用的特定类型的数据。这些程序要求了解特定类别、可用数据类型和排放或清除的相关参数�并且是表7.1所列一般质量控制检查的额外执行。特定类别程序的应用要视具体情况而定�重点放在关键类别和方法学及数据有重大修正的类别。尤其�在编制省级清单时使用了较高级别方法的清单编制者�应该使用特定类别质量控制程序以帮助评估省级方法的质量。相关的质量控制程序取决于给定类别排放或吸收估算使用的方法。如果由外部机构制定估算�清单编制者可以在评审后参考外部机构的质量控制活动作为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计划的一部分。如果清单编制者认为�外部机构实施的质量控制活动符合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计划的要求�就不需要重复质量控制活动。1701111三、质量保证程序质量保证包括清单编制以外的活动。质量保证程序的优良作法包括评审和审计�以评估清单质量、确定采取步骤的一致性以及确定可以进行改进的领域。清单可以整个或部分进行评审。实施质量保证的目的是能够对清单进行无偏差评审和具有不同技术角度的评审人参与其中。邀请未参加清单编制的质量保证评审人至关重要。这些评审人最好是来自其他机构的独立专家、国内或国际专家、或与省级清单编制关系不紧密的群体�如其他省份或国家清单的专家。如果无法找到独立于清单编制者以外的第三方评审人�未参加被评审部分的人员也可以实行质量保证。优良作法是清单编制者在完成清单前对清单所有部分进行专家同行评审�以确定可能的问题�并尽可能进行纠正。但是由于时间和资源制约�这并非总是可行。关键类别、方法或数据发生重大变化的类别应该予以优先考虑。清单编制者也可以选择在可用资源范围内�采用更加广泛的同行评审或审计作为质量保证程序。专家同行评审包括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家对计算和假设进行评审。该程序一般对与方法和结果相关的文档记录进行评审�但是通常不包括对数据或参考可能进行的严格认证。专家同行评审的目的是确保通过熟悉具体领域专业的专家所判断的清单结果�假设和方法都是合理的。对于温室气体清单的专家同行评审�不存在标准方法�应该视情况而定。如果某类别的相关估算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专家同行评审有可能能够提供信息以改进估算�或者至少更好地量化不确定性。有1702112效的同行评审包括确定和联系关键的独立组织或研究机构以确定最合适的评审人�且最好在清单编制的早期就寻找该专家参加�以便专家对方法和数据获取提供影响最终计算的评审。专家同行评审的结果和清单编制者对这些结果的反应�对最终清单的可被认可程度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所有的专家同行评审应该具有良好的文档记录�最好是在显示结果和改进建议的报告或检查表格中进行记录。使用审计来评估清单编制者运用质量控制程序中所列的最低质量控制规范进行编制的有效性。审计师要尽可能地独立于清单编制者�以便能够对估算过程和数据提供客观评估�这是非常重要的。在清单编制中、清单编制后或在上一份清单完成后可以进行审计。如果采取了新的估算方法或者目前方法发生重大变化时�审计特别有用。与专家同行评审相比�审计并不侧重于计算结果。相反�审计对为编制清单采取的各个程序和可用文档记录提供深入分析。优良作法是清单编制者制定在清单编制过程中进行审计的时间表。例如�可以对原始数据收集、测量工作、抄录、计算和归档进行审计。审计可以用于核实�质量控制步骤是否得到实施、质量控制程序是否已达到数据质量控制目标等。四、验证、归档、存档和报告�一�验证验证活动包括�与其他机构编制的排放或吸收估算的比较�以及与完全独立评估�如大气浓度测量�推导的估算的比较。验证活动为1703113省级改进其清单提供信息�是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验证总体系统的一部分。如果有明显差别可表明其中一个或两个数据库存在问题。如果不知道哪个数据库更好�需要重新评估清单。选择验证方法时需要考虑�数据的重要程度、验证成本、准确性和精度的期望水平、验证方法设计和实施的复杂性、数据可获得性以及实施要求的专业水平。如果使用了验证技术�就应反映在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中。与验证技术本身有关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在实施验证技术前必须经过充分调查�以正确对结果进行解释。�二�归档和存档优良作法是对与清单活动的计划、编制过程和管理有关的所有信息成文和存档�主要包括�一是清单编制过程的责任、机构安排以及计划、编制和管理程序�二是选择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的假设和标准�三是使用的排放因子和其他估算参数�包括引用缺省因子的IPCC文件或公布的参考文献�或较高级别方法中使用的排放因子的其他文档记录�四是可以从活动水平数据追踪到参考源的活动水平数据或其他相关信息�五是与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相关的不确定性信息�六是选择编制方法的理由�七是使用的方法�包括那些用于估算不确定性和重新计算的方法�八是以前清单�重新计算�中数据输入或方法的变化�九是为不确定性估算提供专家判断的个人及其资格�十是用于清单编制的电子数据库或软件的详细信息�包括版本、操作手册、硬件要求和供其日后使用的任何其他信息。其他还包括�类别估算、累积估算和任何以前估算的重新计算的工作表和临时计1704114算�最终清单报告和以前年份的任何趋势分析�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计划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的结果�对完整数据集的安全存档�包括清单编制中使用的共享数据库。优良作法是清单编制者保存每个清单编制的文档记录�并为评审提供文件。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程序的记录是清单估算可持续改进的重要信息。优良作法是在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活动记录中包括实施的检查/审计/评审、实施时间、实施人员以及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活动对清单的纠正和修改。�三�报告优良作法是报告执行的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活动和关键结果的概述�以作为各省清单的补充。但是�不可能或不需要报告清单编制者保留的所有内部文件。清单编制者应该将重点放在以下活动�一是应该讨论参考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计划�其计划执行时间表以及执行的责任�二是描述内部实施的各种活动�以及对各个源/汇类别和整个清单所进行的各种外部评审�三是给出关键结果�描述各个类别输入数据、方法、处理或估算质量相关的主要问题�并说明得到如何处理或者在未来计划如何处理�四是解释时间序列中的重要趋势。在该讨论中应该包括任何重新计算或减排战略可能带来的后果。1705115附录一�温室气体清单基本概念1�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是指大气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的和人为的气态成分�包括水汽、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京都议定书》中规定了六种主要温室气体�分别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2�排放源和吸收汇�排放源是指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气溶胶或温室气体前体的任何过程或活动�如化石燃料燃烧活动。吸收汇是指从大气中清除温室气体、气溶胶或温室气体前体的任何过程、活动或机制�如森林的碳吸收活动。3�关键排放源�关键排放源是指无论排放绝对数值还是排放趋势或者两者都对温室气体清单有重要影响的排放源。4�源和汇的活动水平数据�活动水平数据是指在特定时期内�一年�以及在界定地区里�产生温室气体排放或清除的人为活动量�如燃料燃烧量、水稻田面积、家畜动物数量等。5�源和汇的排放因子�排放因子是指与活动水平数据相对应的系数�用于量化单位活动水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或清除量�如单位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面积稻田甲烷排放量、万头猪消化道甲烷排放量等。6�全球变暖潜势�全球变暖潜势是指某一给定物质在一定时间积分范围内与二氧化碳相比而得到的相对辐射影响值�用于评价各种1706116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相对能力。限于人类对各种温室气体辐射强迫的了解和模拟工具�至今在不同时间尺度下模拟得到的各种温室气体的全球变暖潜势值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IPCC第二次评估报告中给出的100年时间尺度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全球变暖潜势分别为21和310�即一吨甲烷和氧化亚氮分别相当于21吨和310吨二氧化碳的增温能力。而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给出的100年时间尺度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全球变暖潜势分别为25和298。7�清单的不确定性�清单的不确定性是指由于缺乏对真实排放量或吸收量数值的了解�排放量或吸收量被描述为以可能数值的范围和可能性为特征的概率密度函数。有很多原因可能导致不确定性�如缺乏完整的活动水平数据�排放因子抽样调查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范围�模型系统的简化等。8�清单的不确定性分析�清单的不确定性分析旨在对排放或吸收值提供量化的不确定性指标�研究和评估各因子的不确定性范围等。分析不确定性并非用于评价清单估算结果的正确与否�而是用于帮助确定未来向哪些方面努力�以便提高清单的准确度。9�臵信度�臵信度是指要估算的数量真实数值是固定的常数�但却是未知的�如某个国家某年的总温室气体排放量。温室气体清单中使用的臵信度通常为95%�从传统的统计角度来看�95%的臵信度是指有95%的概率包含该数量真实的未知数值。10�质量控制(QC)�质量控制是指一个常规技术活动过程�由清单编制人员在编制过程中进行质量评估。质量控制活动包括对数据收1707117集和计算进行准确性检验�在排放和吸收量计算、估算不确定性、信息存档和报告等环节使用业已批准的标准化方法。质量控制活动还包括对活动水平数据、排放因子、其他估算参数及方法的技术评审。11�质量保证(QA)�质量保证是指一套设计好的评审系统�由未直接涉足清单编制过程的人员进行评审。在执行质量控制程序后�最好由独立的第三方对完成的清单进行评审。评审旨在确认可测量目标已实现�并确保清单是在当前科技水平及数据可获得情况下�对排放和吸收的最佳估算等。12�验证�验证是指在清单编制过程中或在完成之后实施的活动和程序的总和�可有助于建立可靠性。就本指南而言�验证指与其他机构或通过替代方法编制的清单估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活动可以成为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组成部分。1708118附录二�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汇总表附表2005年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汇总表排放源与吸收汇种类CO2(万吨)CH4(万吨)N2O(万吨)HFCs(万吨当量)PFCs(万吨当量)SF6(万吨当量)GHG(万吨当量)总排放量�净排放�×××××××能源活动总计××××1.化石燃料燃烧小计××××能源工业×××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交通运输××××服务业××居民生活××2.生物质燃烧×××3.煤炭开采逃逸××4.油气系统逃逸××工业生产过程总计××××××1.水泥生产过程××2.石灰生产过程××3.钢铁生产过程××4.电石生产过程××5.己二酸生产过程××6.硝酸生产过程××7.铝生产过程××8.镁生产过程××9.电力设备生产过程××10.其他生产过程×××××××农业总计×××1.稻田××2.农用地××3.动物肠道发酵××4.动物粪便管理系统×××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总计××××1.森林和其他木质生物质碳储量变化小计××乔木林××经济林××1709119竹林××灌木林××疏林、散生木和四旁树××活立木消耗××2.森林转化碳排放小计××××燃烧排放××××分解排放××废弃物处理总计××××1.固体废弃物×××2.废水×××国际燃料舱××国际航空××国际航海××注�“X”表示需要报告的数据。1710120附录三�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势值附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评估报告给出的全球变暖潜势值IPCC第二次评估报告值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值二氧化碳(CO2)11甲烷(CH4)2125氧化亚氮(N2O)310298氢氟碳化物�HFCS�HFC-231170014800HFC-32650675HFC-12528003500HFC-134a13001430HFC-143a38004470HFC-152a140124HFC-227ea29003220HFC-236fa63009810HFC-245fa1030全氟化碳�PFCS�CF465007390C2F692009200六氟化硫(SF6)2390022800注�建议采用第二次评估报告数值�考虑到第四次评估报告值尚没有被《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属机构所接受。1711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1712—2—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试行)1713—3—目录1.适用范围..............................................42.术语和定义............................................43.核查原则和依据.........................................54.核查程序和要点.........................................55.核查复核.............................................206.信息公开.............................................20附件1..................................................21附件2..................................................22附件3..................................................23附件4..................................................24附件5..................................................25附件6..................................................271714—4—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试行)1.适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核查原则和依据、核查程序和要点、核查复核以及信息公开等内容。本指南适用于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组织对重点排放单位报告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及相关数据的核查。对重点排放单位以外的其他企业或经济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基于科研等其他目的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工作可参考本指南执行。2.术语和定义2.1重点排放单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行业内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及以上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2.2温室气体排放报告重点排放单位根据生态环境部制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及相关技术规范编制的载明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量、排放设施、排放源、核算边界、核算方法、活动数据、排放因子等信息,并附有原始记录和台账等内容的报告。2.3数据质量控制计划重点排放单位为确保数据质量,对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相关信息1715—5—的核算与报告作出的具体安排与规划,包括重点排放单位和排放设施基本信息、核算边界、核算方法、活动数据、排放因子及其他相关信息的确定和获取方式,以及内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相关规定等。2.4核查根据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以及相关技术规范,对重点排放单位报告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相关信息进行全面核实、查证的过程。2.5不符合项核查发现的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关信息、数据质量控制计划、支撑材料等不符合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以及相关技术规范的情况。3.核查原则和依据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核查应遵循客观独立、诚实守信、公平公正、专业严谨的原则,依据以下文件规定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工作通知;-生态环境部制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4.核查程序和要点4.1核查程序核查程序包括核查安排、建立核查技术工作组、文件评审、建立现场核查组、实施现场核查、出具《核查结论》、告知核查结果、1716—6—保存核查记录等八个步骤,核查工作流程图见附件1。4.1.1核查安排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综合考虑核查任务、进度安排及所需资源组织开展核查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技术服务机构开展的,应要求技术服务机构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完善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和适当的公正性保证措施,确保核查工作公平公正、客观独立开展。技术服务机构不应开展以下活动:-向重点排放单位提供碳排放配额计算、咨询或管理服务;-接受任何对核查活动的客观公正性产生影响的资助、合同或其他形式的服务或产品;-参与碳资产管理、碳交易的活动,或与从事碳咨询和交易的单位存在资产和管理方面的利益关系,如隶属于同一个上级机构等;-与被核查的重点排放单位存在资产和管理方面的利益关系,如隶属于同一个上级机构等;-为被核查的重点排放单位提供有关温室气体排放和减排、监测、测量、报告和校准的咨询服务;-与被核查的重点排放单位共享管理人员,或者在3年之内曾在彼此机构内相互受聘过管理人员;-使用具有利益冲突的核查人员,如3年之内与被核查重点排放单位存在雇佣关系或为被核查的重点排放单位提供过温室气体排放或碳交易的咨询服务等;-宣称或暗示如果使用指定的咨询或培训服务,对重点排放单位1717—7—的排放报告的核查将更为简单、容易等。4.1.2建立核查技术工作组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根据核查任务和进度安排,建立一个或多个核查技术工作组(以下简称技术工作组)开展如下工作:-实施文件评审;-完成《文件评审表》(见附件2),提出《现场核查清单》(见附件3)的现场核查要求;-提出《不符合项清单》(见附件4),交给重点排放单位整改,验证整改是否完成;-出具《核查结论》;-对未提交排放报告的重点排放单位,按照保守性原则对其排放量及相关数据进行测算。技术工作组的工作可由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及其直属机构承担,也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技术服务机构承担。技术工作组至少由2名成员组成,其中1名为负责人,至少1名成员具备被核查的重点排放单位所在行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技术工作组负责人应充分考虑重点排放单位所在的行业领域、工艺流程、设施数量、规模与场所、排放特点、核查人员的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等方面的因素,确定成员的任务分工。4.1.3文件评审技术工作组应根据相应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以下简称核算指南)、相关技术规范,对重点排放单位提交的排放报告及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等支撑材料进行文件评审,初步确认重1718—8—点排放单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相关信息的符合情况,识别现场核查重点,提出现场核查时间、需访问的人员、需观察的设施、设备或操作以及需查阅的支撑文件等现场核查要求,并按附件2和附件3的格式分别填写完成《文件评审表》和《现场核查清单》提交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技术工作组可根据核查工作需要,调阅重点排放单位提交的相关支撑材料如组织机构图、厂区分布图、工艺流程图、设施台账、生产日志、监测设备和计量器具台账、支撑报送数据的原始凭证,以及数据内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相关文件和记录等。技术工作组应将重点排放单位存在的如下情况作为文件评审重点:-投诉举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相关信息存在的问题;-日常数据监测发现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相关信息存在的异常情况;-上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转办交办的其他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事项。4.1.4建立现场核查组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根据核查任务和进度安排,建立一个或多个现场核查组开展如下工作:-根据《现场核查清单》,对重点排放单位实施现场核查,收集相关证据和支撑材料;-详细填写《现场核查清单》的核查记录并报送技术工作组。现场核查组的工作可由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及其直属机构承1719—9—担,也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技术服务机构承担。现场核查组应至少由2人组成。为了确保核查工作的连续性,现场核查组成员原则上应为核查技术工作组的成员。对于核查人员调配存在困难等情况,现场核查组的成员可以与核查技术工作组成员不同。对于核查年度之前连续2年未发现任何不符合项的重点排放单位,且当年文件评审中未发现存在疑问的信息或需要现场重点关注的内容,经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同意后,可不实施现场核查。4.1.5实施现场核查现场核查的目的是根据《现场核查清单》收集相关证据和支撑材料。4.1.5.1核查准备现场核查组应按照《现场核查清单》做好准备工作,明确核查任务重点、组内人员分工、核查范围和路线,准备核查所需要的装备,如现场核查清单、记录本、交通工具、通信器材、录音录像器材、现场采样器材等。现场核查组应于现场核查前2个工作日通知重点排放单位做好准备。4.1.5.2现场核查现场核查组可采用以下查、问、看、验等方法开展工作。-查:查阅相关文件和信息,包括原始凭证、台账、报表、图纸、会计账册、专业技术资料、科技文献等;保存证据时可保存文件和信息的原件,如保存原件有困难,可保存复印件、扫描件、打印件、1720—10—照片或视频录像等,必要时,可附文字说明;-问:询问现场工作人员,应多采用开放式提问,获取更多关于核算边界、排放源、数据监测以及核算过程等信息;-看:查看现场排放设施和监测设备的运行,包括现场观察核算边界、排放设施的位置和数量、排放源的种类以及监测设备的安装、校准和维护情况等;-验:通过重复计算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或通过抽取样本、重复测试确认测试结果的准确性等。现场核查组应验证现场收集的证据的真实性,确保其能够满足核查的需要。现场核查组应在现场核查工作结束后2个工作日内,向技术工作组提交填写完成的《现场核查清单》。4.1.5.3不符合项技术工作组应在收到《现场核查清单》后2个工作日内,对《现场核查清单》中未取得有效证据、不符合核算指南要求以及未按数据质量控制计划执行等情况,在《不符合项清单》(见附件4)中“不符合项描述”一栏如实记录,并要求重点排放单位采取整改措施。重点排放单位应在收到《不符合项清单》后的5个工作日内,填写完成《不符合项清单》中“整改措施及相关证据”一栏,连同相关证据材料一并提交技术工作组。技术工作组应对不符合项的整改进行书面验证,必要时可采取现场验证的方式。4.1.6出具《核查结论》技术工作组应根据如下要求出具《核查结论》(见附件5)并提交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1721—11—-对于未提出不符合项的,技术工作组应在现场核查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填写完成《核查结论》;-对于提出不符合项的,技术工作组应在收到重点排放单位提交的《不符合项清单》“整改措施及相关证据”一栏内容后的5个工作日内填写完成《核查结论》。如果重点排放单位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不符合项的整改,或整改措施不符合要求,技术工作组应根据核算指南与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缺省值,按照保守原则测算排放量及相关数据,并填写完成《核查结论》。-对于经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同意不实施现场核查的,技术工作组应在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作出不实施现场核查决定后5个工作日内,填写完成《核查结论》。4.1.7告知核查结果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将《核查结论》告知重点排放单位。如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可在告知核查结果之前,采用复查的方式对核查过程和核查结论进行书面或现场评审。4.1.8保存核查记录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以安全和保密的方式保管核查的全部书面(含电子)文件至少5年。技术服务机构应将核查过程的所有记录、支撑材料、内部技术评审记录等进行归档保存至少10年。4.2核查要点4.2.1文件评审要点1722—12—4.2.1.1重点排放单位基本情况技术工作组应通过查阅重点排放单位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机构简介、组织结构图、工艺流程说明、排污许可证、能源统计报表、原始凭证等文件的方式确认以下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与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的符合性:-重点排放单位名称、单位性质、所属国民经济行业类别、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地理位置、排放报告联系人、排污许可证编号等基本信息;-重点排放单位内部组织结构、主要产品或服务、生产工艺流程、使用的能源品种及年度能源统计报告等情况。4.2.1.2核算边界技术工作组应查阅组织机构图、厂区平面图、标记排放源输入与输出的工艺流程图及工艺流程描述、固定资产管理台账、主要用能设备清单并查阅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批复、排污许可证、承包合同、租赁协议等,确认以下信息的符合性:-核算边界是否与相应行业的核算指南以及数据质量控制计划一致;-纳入核算和报告边界的排放设施和排放源是否完整;-与上一年度相比,核算边界是否存在变更等。4.2.1.3核算方法技术工作组应确认重点排放单位在报告中使用的核算方法是否符合相应行业的核算指南的要求,对任何偏离指南的核算方法都应1723—13—判断其合理性,并在《文件评审表》和《核查结论》中说明。4.2.1.4核算数据技术工作组应重点查证核实以下四类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4.2.1.4.1活动数据技术工作组应依据核算指南,对重点排放单位排放报告中的每一个活动数据的来源及数值进行核查。核查的内容应包括活动数据的单位、数据来源、监测方法、监测频次、记录频次、数据缺失处理等。对支撑数据样本较多需采用抽样方法进行验证的,应考虑抽样方法、抽样数量以及样本的代表性。如果活动数据的获取使用了监测设备,技术工作组应确认监测设备是否得到了维护和校准,维护和校准是否符合核算指南和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的要求。技术工作组应确认因设备校准延迟而导致的误差是否根据设备的精度或不确定度进行了处理,以及处理的方式是否会低估排放量或过量发放配额。针对核算指南中规定的可以自行检测或委托外部实验室检测的关键参数,技术工作组应确认重点排放单位是否具备测试条件,是否依据核算指南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并按规定留存样品。如果不具备自行测试条件,委托的外部实验室是否有计量认证(CMA)资质认定或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认可。技术工作组应将每一个活动数据与其他数据来源进行交叉核对,其他数据来源可包括燃料购买合同、能源台账、月度生产报表、购售电发票、供热协议及报告、化学分析报告、能源审计报告等。1724—14—4.2.1.4.2排放因子技术工作组应依据核算指南和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对重点排放单位排放报告中的每一个排放因子的来源及数值进行核查。对采用缺省值的排放因子,技术工作组应确认与核算指南中的缺省值一致。对采用实测方法获取的排放因子,技术工作组至少应对排放因子的单位、数据来源、监测方法、监测频次、记录频次、数据缺失处理(如适用)等内容进行核查,对支撑数据样本较多需采用抽样进行验证的,应考虑抽样方法、抽样数量以及样本的代表性。对于通过监测设备获取的排放因子数据,以及按照核算指南由重点排放单位自行检测或委托外部实验室检测的关键参数,技术工作组应采取与活动数据同样的核查方法。在核查过程中,技术工作组应将每一个排放因子数据与其他数据来源进行交叉核对,其他的数据来源可包括化学分析报告、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缺省值、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中的缺省值等。4.2.1.4.3排放量技术工作组应对排放报告中排放量的核算结果进行核查,通过验证排放量计算公式是否正确、排放量的累加是否正确、排放量的计算是否可再现等方式确认排放量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通过对比以前年份的排放报告,通过分析生产数据和排放数据的变化和波动情况确认排放量是否合理等。4.2.1.4.4生产数据技术工作组依据核算指南和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对每一个生产数1725—15—据进行核查,并与数据质量控制计划规定之外的数据源进行交叉验证。核查内容应包括数据的单位、数据来源、监测方法、监测频次、记录频次、数据缺失处理等。对生产数据样本较多需采用抽样方法进行验证的,应考虑抽样方法、抽样数量以及样本的代表性。4.2.1.5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技术工作组应对重点排放单位的质量保障和文件存档执行情况进行核查:-是否建立了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的规章制度,包括负责机构和人员、工作流程和内容、工作周期和时间节点等;是否指定了专职人员负责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是否定期对计量器具、监测设备进行维护管理;维护管理记录是否已存档;-是否建立健全温室气体数据记录管理体系,包括数据来源、数据获取时间以及相关责任人等信息的记录管理;是否形成碳排放数据管理台账记录并定期报告,确保排放数据可追溯;-是否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定期对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进行交叉校验,对可能产生的数据误差风险进行识别,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4.2.1.6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及执行4.2.1.6.1数据质量控制计划技术工作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确认数据质量控制计划是否符合核算指南的要求:a)版本及修订1726—16—技术工作组应确认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的版本和发布时间与实际情况是否一致。如有修订,应确认修订满足下述情况之一或相关核算指南规定。-因排放设施发生变化或使用新燃料、物料产生了新排放;-采用新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提高了数据的准确度;-发现按照原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的监测方法核算的数据不正确;-发现修订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可提高报告数据的准确度;-发现数据质量控制计划不符合核算指南要求。b)重点排放单位情况技术工作组可通过查阅其他平台或相关文件中的信息源(如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能源审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环境管理体系评估报告、年度能源和水统计报表、年度工业统计报表以及年度财务审计报告)等方式确认数据质量控制计划中重点排放单位的基本信息、主营产品、生产设施信息、组织机构图、厂区平面分布图、工艺流程图等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c)核算边界和主要排放设施描述技术工作组可采用查阅对比文件(如企业设备台账)等方式确认排放设施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核算边界是否符合相关要求。d)数据的确定方式技术工作组应对核算所需要的各项活动数据、排放因子和生产数据的计算方法、单位、数据获取方式、相关监测测量设备信息、数据缺失时的处理方式等内容进行核查,并确认:1727—17—-是否对参与核算所需要的各项数据都确定了获取方式,各项数据的单位是否符合核算指南要求;-各项数据的计算方法和获取方式是否合理且符合核算指南的要求;-数据获取过程中涉及的测量设备的型号、位置是否属实;-监测活动涉及的监测方法、监测频次、监测设备的精度和校准频次等是否符合核算指南及相应的监测标准的要求;-数据缺失时的处理方式是否按照保守性原则确保不会低估排放量或过量发放配额。e)数据内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相关规定技术工作组应通过查阅支持材料和如下管理制度文件,对重点排放单位内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相关规定进行核查,确认相关制度安排合理、可操作并符合核算指南要求。-数据内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相关规定;-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的制订、修订、内部审批以及数据质量控制计划执行等方面的管理规定;-人员的指定情况,内部评估以及审批规定;-数据文件的归档管理规定等。4.2.1.6.2数据质量控制计划执行技术工作组应结合上述4.2.1.1-4.2.1.5的核查,从以下方面核查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的执行情况。-重点排放单位基本情况是否与数据质量控制计划中的报告主体描述一致;1728—18—-年度报告的核算边界和主要排放设施是否与数据质量控制计划中的核算边界和主要排放设施一致;-所有活动数据、排放因子及相关数据是否按照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实施监测;-监测设备是否得到了有效的维护和校准,维护和校准是否符合国家、地区计量法规或标准的要求,是否符合数据质量控制计划、核算指南或设备制造商的要求;-监测结果是否按照数据质量控制计划中规定的频次记录;-数据缺失时的处理方式是否与数据质量控制计划一致;-数据内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程序是否有效实施。对不符合核算指南要求的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应开具不符合项要求重点排放单位进行整改。对于未按数据质量控制计划获取的活动数据、排放因子、生产数据,技术工作组应结合现场核查组的现场核查情况开具不符合项,要求重点排放单位按照保守性原则测算数据,确保不会低估排放量或过量发放配额。4.2.1.7其他内容除上述内容外,技术工作组在文件评审中还应重点关注如下内容:-投诉举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相关信息存在的问题;-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转办交办的事项;-日常数据监测发现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相关信息存在异常的情况;1729—19—-排放报告和数据质量控制计划中出现错误风险较高的数据以及重点排放单位是如何控制这些风险的;-重点排放单位以往年份不符合项的整改完成情况,以及是否得到持续有效管理等。4.2.2现场核查要点现场核查组应按《现场核查清单》开展核查工作,并重点关注如下内容:-投诉举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相关信息存在的问题;-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转办交办的事项;-日常数据监测发现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相关信息存在异常的情况;-重点排放单位基本情况与数据质量控制计划或其他信息源不一致的情况;-核算边界与核算指南不符,或与数据质量控制计划不一致的情况;-排放报告中采用的核算方法与核算指南不一致的情况;-活动数据、排放因子、排放量、生产数据等不完整、不合理或不符合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的情况;-重点排放单位是否有效地实施了内部数据质量控制措施的情况;-重点排放单位是否有效地执行了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的情况;-数据质量控制计划中报告主体基本情况、核算边界和主要排放设施、数据的确定方式、数据内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相关规定等1730—20—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确认数据质量控制计划修订的原因,比如排放设施发生变化、使用新燃料或物料、采用新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等情况。现场核查组应按《现场核查清单》收集客观证据,详细填写核查记录,并将证据文件一并提交技术工作组。相关证据材料应能证实所需要核实、确认的信息符合要求。5.核查复核重点排放单位对核查结果有异议的,可在被告知核查结论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请复核。复核结论应在接到复核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6.信息公开核查工作结束后,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将所有重点排放单位的《核查结论》在官方网站向社会公开,并报生态环境部汇总。如有核查复核的,应公开复核结论。核查工作结束后,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对技术服务机构提供的核查服务按附件6《技术服务机构信息公开表》的格式进行评价,在官方网站向社会公开《技术服务机构信息公开表》。评价过程应结合技术服务机构与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日常沟通、技术评审、复查以及核查复核等环节开展。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加强信息公开管理,发现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依法予以公开。1731—21—附件1检查工作流程图不符合项是否得到有效整改?核查技术工作组根据保守性原则测算排放量及相关数据。否4.1.3文件评审核查技术工作组进行文件评审,完成《文件评审表》,编写《现场核查清单》,提交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4.1.5现场核查-现场核查组做好事先准备工作,配备必要的装备;-现场核查组在重点排放单位现场查、问、看、验,收集相关证据;-现场核查组完成《现场核查清单》发送给核查技术工作组;-核查技术工作组判断是否存在不符合项。是是否发现并提出不符合项?是否4.1.6编写核查结论-核查技术工作组出具《核查结论》;-核查技术工作组将核查结论提交给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作出复核结论重点排放单位是否对核查结果有异议?是4.1.7告知核查结果-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将核查结果告知重点排放单位;-告知结果之前,如有必要,可进行复查。否核查启动核查结束4.1.1核查安排-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确定核查任务、进度安排及所需资源;-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确定是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技术服务机构提供核查服务。4.1.2建立核查技术工作组-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建立一个或多个核查技术工作组实施文件评审工作;-核查技术工作组的工作可由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及其直属机构完成,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技术服务机构完成。4.1.8保存核查记录-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保存核查过程中产生的记录;-技术服务机构将相关记录纳入内部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管理。4.1.4建立现场核查组-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建立现场核查组;-现场核查组的工作可由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及其直属机构完成,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技术服务机构完成。现场核查组成员原则上应为核查技术工作组的成员。对于存在核查人员调配存在困难等情况,现场核查组的成员可以与核查技术工作组成员不同。是否免予现场核查是否1732—22—附件2文件评审表重点排放单位名称重点排放单位地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联系人联系方式(座机、手机和电子邮箱)核算和报告依据核查技术工作组成员文件评审日期现场核查日期核查内容文件评审记录(将评审过程中的核查发现、符合情况以及交叉核对等内容详细记录)存在疑问的信息或需要现场重点关注的内容1.重点排放单位基本情况2.核算边界3.核算方法4.核算数据1)活动数据-活动数据1-活动数据2……2)排放因子-排放因子1-排放因子2……3)排放量4)生产数据-生产数据1-生产数据2……5.质量控制和文件存档6.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及执行1)数据质量控制计划2)数据质量控制计划的执行7.其他内容核查技术工作组负责人(签名、日期):1733—23—附件3现场核查清单重点排放单位名称重点排放单位地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联系人联系方式(座机、手机和电子邮箱)现场核查要求现场核查记录1.2.3.4.……现场发现的其他问题:核查技术工作组负责人(签名、日期):现场核查人员(签名、日期):1734—24—附件4不符合项清单重点排放单位名称重点排放单位地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联系人联系方式(座机、手机和电子邮箱)不符合项描述整改措施及相关证据整改措施是否符合要求1.2.3.4.…核查技术工作组负责人(签名、日期):重点排放单位整改负责人(签名、日期):核查技术工作负责人(签名、日期):注:请于年月日前完成整改措施,并提交相关证据。如未在上述日期前完成整改,主管部门将根据相关保守性原则测算温室气体排放量等相关数据,用于履约清缴等工作。1735—25—附件5核查结论一、重点排放单位基本信息重点排放单位名称重点排放单位地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二、文件评审和现场核查过程核查技术工作组承担单位核查技术工作组成员文件评审日期现场核查工作组承担单位现场核查工作组成员现场核查日期是否不予实施现场核查?是否,如是,简要说明原因。三、核查发现(在相应空格中打√)核查内容符合要求不符合项已整改且满足要求不符合项整改但不满足要求不符合项未整改1.重点排放单位基本情况2.核算边界3.核算方法4.核算数据5.质量控制和文件存档6.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及执行7.其他内容四、核查确认(一)初次提交排放报告的数据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初次提交)日期初次提交报告中的排放量(tCO2e)初次提交报告中与配额分配相关的生产数据1736—26—(二)最终提交排放报告的数据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最终)日期经核查后的排放量(tCO2e)经核查后与配额分配相关的生产数据(三)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最终排放量的认定是否涉及核查技术工作组的测算?是否,如是,简要说明原因、过程、依据和认定结果:最终与配额分配相关的生产数据的认定是否涉及核查技术工作组的测算?是否,如是,简要说明原因、过程、依据和认定结果: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核查技术工作负责人(签字、日期):技术服务机构盖章(如购买技术服务机构的核查服务)1737—27—附件6技术服务机构信息公开表(年度核查)一、技术服务机构基本信息技术服务机构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注册资金办公场所联系人联系方式(电话、email)二、技术服务机构内部管理情况内部质量管理措施公正性管理措施不良记录三、核查工作及时性和工作质量序号重点排放单位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核查及时性(填写及时或不及时)核查质量(如符合要求填写符合,如不符合要求,简述不符合的具体内容)1重点排放单位基本情况2核算边界3核算方法4核算数据5质量控制和文件存档6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及执行7其他内容123…共出具份《核查结论》。其中:份合格,份不合格,合格率%。《核查结论》不合格情况如下:-重点排放单位基本情况核查存在不合格的份;-核算边界的核查存在不合格的份;-核算方法的核查存在不合格的份;-核算数据的核查存在不合格的份;-质量控制和文件存档的核查存在不合格的份;-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及执行的核查存在不合格的份;-其他内容的核查存在不合格的份。附:1.技术服务机构内部质量管理相关文件2.技术服务机构《年度公正性自查报告》1738附件2中国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1739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和《“十二五”控制温室气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41号)提出的“加快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费数据制度”的要求,为保证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中国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以帮助企业科学核算和规范报告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制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计划,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同时也为主管部门建立并实施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报告制度奠定基础,为掌握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撑。二、编制过程本指南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专家编制。编制组借鉴了国内外有关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报告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经过实地调研、深入研究和案例试算,编制完成了《中国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本指南在方法上力求科学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1740编制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网公司等单位专家的大力支持。三、主要内容《中国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包括正文的七个部分以及附录,分别明确了本指南的适用范围、相关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所用术语、核算边界、核算方法、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要求以及报告内容和格式。核算的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和六氟化硫(不核算其他温室气体排放),排放源包括使用六氟化硫的设备的修理和退役过程以及输配电损失引起的排放。适用范围为从事电力输配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四、需要说明的问题电网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输配电损失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使用六氟化硫设备修理与退役过程产生的排放两部分。使用六氟化硫的设备运行过程中也会产生泄漏,但是气体的泄漏率低且监测难度大,因此暂不考虑这部分的排放。鉴于企业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是一项全新的复杂工作,本指南在实际运用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希望相关使用单位能及时予以反馈,以便今后做出进一步的修改。本指南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负责解释和修订。1741目录一、适用范围...............................................1二、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1三、术语和定义.............................................1四、核算边界...............................................2五、核算方法...............................................3(一)使用六氟化硫设备修理与退役过程产生的排放...........3(二)输配电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4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5七、报告内容和格式.........................................6(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6(二)温室气体排放量.....................................6(三)活动水平及其来源...................................6(四)排放因子及其来源...................................7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8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121742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中国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中国境内从事电力输配的企业可按照本指南提供的方法核算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编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如电网企业生产其他产品且存在温室气体排放的,则应按照相关行业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核算并报告。二、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本指南引用的文件主要包括:《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2》《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下列文件在本指南编制过程中作为参考和借鉴:《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核算与报告准则2004年》《欧盟针对EUETS设施的温室气体监测和报告指南》三、术语和定义(1)温室气体大气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的和人为的气态成分。本指南的温室气体是指《京都议定书》中所规定的六种温室11743气体,分别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2)报告主体具有温室气体排放行为并应核算和报告的法人企业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本指南的报告主体是直辖市或省电力公司。(3)活动水平数据指电力传输过程中电力的消耗量,以及六氟化硫设备的修理与退役过程中设备的容量和实际六氟化硫回收量。(4)排放因子量化每单位活动水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系数。排放因子通常基于抽样测量或统计分析获得,表示在给定操作条件下某一活动水平的代表性排放率。四、核算边界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以直辖市或省电力公司作为独立法人单位进行核算。如果报告主体除电力输配外还存在其他产品生产活动且存在温室气体排放的,则应参照相关行业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核算并报告。电网企业的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范围包括:使用六氟化硫设备的修理与退役过程产生的六氟化硫排放,以及输配电损失所对应的21744电力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五、核算方法电网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指使用六氟化硫设备修理与退役过程产生中的六氟化硫的排放和输配电损失所对应的电力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具体计算按公式(1)6SFEEE=+网损…………………………………(1)式中,E—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吨二氧化碳)ESF6—使用六氟化硫设备修理与退役过程中产生的六氟化硫排放(吨二氧化碳)E网损—输配电损失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吨二氧化碳)(一)使用六氟化硫设备修理与退役过程产生的排放电网企业中使用六氟化硫设备修理与退役过程的排放计算按式(2)636,,,()()SFSFijijijERECRECREPREPGWP−⎛⎞=−+−×⎜⎟⎝⎠∑∑容量,容量回收回收10×…(2)式中,ESF6—使用六氟化硫设备修理与退役过程中产生的六氟化硫排放,(吨二氧化碳)REC容量,i—退役设备i的六氟化硫容量,以铭牌数据表31745示,(千克)REC回收,i—退役设备i的六氟化硫实际回收量,(千克)REP容量,j—修理设备j的六氟化硫容量,以铭牌数据表示,(千克)REP回收,j—修理设备j的六氟化硫实际回收量,(千克)GWPSF6—六氟化硫的温室气体潜能,23900(二)输配电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电网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由于输配电线路上的电量损耗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该损耗由供电量和售电量计算得出,以兆瓦时为单位。电量的测量方法和计量设备标准应遵循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规范》,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25095-2010《架空输电线路运行状态监测系统》,GB17215《电能表系列标准》和GB16934-1997《电能计量柜》的相关规定。电网企业输配电电量损耗产生的排放量计算按式(3)AEDEF=×网损网损电网……………………………(3)式中,E网损—输配电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吨二氧化碳)AD网损—输配电损耗的电量(兆瓦时)EF电网—区域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41746兆瓦时)输配电损耗的电量计算按式(4)ADELEL=−网损供电售电………………………(4)式中,AD网损—输配电损耗的电量(兆瓦时)EL供电—供电量(兆瓦时)EL售电—售电量,即终端用户用电量(兆瓦时)供电量计算公式按(5)ELELELEL=+−供电上网输入输出…………………(5)式中,EL供电—供电量(兆瓦时)EL上网—电厂上网电量(兆瓦时)EL输入—自外省输入电量(兆瓦时)EL输出—向外省输出电量(兆瓦时)区域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应根据目前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南方电网划分,选用国家主管部门最近年份公布的相应区域电网排放因子进行计算。六、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报告主体应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制度,包括以下内容:51747指定专门人员负责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建立健全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台账记录。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数据和文件保存和归档管理数据。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七、报告内容和格式报告主体应按照附件一的格式对以下内容进行报告:(一)报告主体基本信息报告主体基本信息应包括企业名称、单位性质、报告年度、所属行业、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填报负责人和联系人信息。(二)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主体应报告核算期内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并分别报告使用六氟化硫设备修理与退役过程产生的排放量和输配电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三)活动水平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报告每台使用六氟化硫修理及退役的设备的容量和实际六氟化硫回收量,以及网内发电企业的上网电量、自外省输入电量、向外省输出电量和售电量。如果企业生产其他产品,则应按照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的要求报告其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61748(四)排放因子及其来源报告主体应报告所在区域电网的排放因子。如果企业生产其他产品,则应按照相关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的要求报告其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71749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中国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报告主体(盖章):报告年度:编制日期:年月日81750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中国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本报告主体核算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填写了相关数据表格。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企业基本情况二、温室气体排放三、活动水平数据及来源说明四、排放因子数据及来源说明本报告真实、可靠,如报告中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本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人(签字):年月日附表1报告主体二氧化碳排放量报告附表2报告主体活动水平数据附表3报告主体排放因子91751附表1报告主体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报告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使用六氟化硫设备修理与退役过程产生的排放(tCO2)输配电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tCO2)附表2报告主体活动水平数据六氟化硫回收修理设备设备容量(千克)实际回收量(千克)退役设备设备容量(千克)实际回收量(千克)1122334455667788991010输配电损失电厂上网电量(兆瓦时)自外省输入电量(兆瓦时)向外省输出电量(兆瓦时)售电量(兆瓦时)输配电量(兆瓦时)如企业在核算和报告期内的六氟化硫修理和退役设备超过10个,请自行添加。101752附表3报告主体排放因子数据单位输配电损失电力吨二氧化碳/兆瓦时111753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表2-1排放因子和参数缺省值名称排放因子单位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电力吨二氧化碳/兆瓦时采用国家最新发布值1217542014年11月21日1中国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1755国家发展改革委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系列讲义2讲义大纲•1.本指南出台的背景和目的•2.本指南的适用范围(本指南针对的行业范围)•3.核算方法与数据来源•(1)核算边界的确定•(2)排放源和气体种类的确定•(3)确定排放源的核算方法、计算公式及数据来源•4.数据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5.报告内容(报告模板、表单)•6.试用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及解决思路1756国家发展改革委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系列讲义1.本指南出台的背景和目的•政策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国务院《“十二五”控制温室气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41号)“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制度”《关于组织开展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工作的通知》(发改气候[2014]63号)•目的和意义加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促进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企业温室气体报告制度服务,实现核算方法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为全国碳交易制度下的配额分配和企业履约作为参考依据。31757国家发展改革委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系列讲义2.本指南的适用范围4本指南适用于中国电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和报告。中国境内从事电力输配的企业可按照本指南提供的方法核算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编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如电网企业生产其他产品且存在温室气体排放的,则应按照相关行业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核算并报告。1758国家发展改革委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系列讲义3.核算方法与数据来源5(1)核算边界的确定以企业法人(直辖市或省电力公司)为边界进行核算。存在其他产品生产活动且存在温室气体排放的,则应参照相关行业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指南核算并报告。使用六氟化硫设备的修理与退役过程产生的六氟化硫排放。输配电损失所对应的电力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2)排放源和气体种类的确定CO2SF61759国家发展改革委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系列讲义总公式6E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吨二氧化碳)ESF6使用六氟化硫设备修理与退役过程中产生的六氟化硫排放(吨二氧化碳)E网损输配电损失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吨二氧化碳)3.核算方法与数据来源(3)确定排放源的核算方法、计算公式及数据来源1760国家发展改革委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系列讲义使用六氟化硫设备修理与退役过程ESF6使用六氟化硫设备修理与退役过程中产生的六氟化硫排放,(吨二氧化碳)REC容量,i退役设备i的六氟化硫容量,以铭牌数据表示,(千克)REC回收,i退役设备i的六氟化硫实际回收量,(千克)REP容量,j修理设备j的六氟化硫容量,以铭牌数据表示,(千克)REP回收,j修理设备j的六氟化硫实际回收量,(千克)GWPSF6六氟化硫的温室气体潜能,2390073.核算方法与数据来源(3)确定排放源的核算方法、计算公式及数据来源1761国家发展改革委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系列讲义输配电过程E网损输配电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吨二氧化碳)AD网损输配电损耗的电量(兆瓦时)EF电网区域电网年平均供电排放因子(吨二氧化碳/兆瓦时)8(3)确定排放源的核算方法、计算公式及数据来源3.核算方法与数据来源1762国家发展改革委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系列讲义输配电损耗的电量AD网损输配电损耗的电量(兆瓦时)EL供电供电量(兆瓦时)EL售电售电量,即终端用户用电量(兆瓦时)供电量EL供电供电量(兆瓦时)EL上网电厂上网电量(兆瓦时)EL输入自外省输入电量(兆瓦时)EL输出向外省输出电量(兆瓦时)93.核算方法与数据来源(3)确定排放源的核算方法、计算公式及数据来源1763国家发展改革委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系列讲义排放因子根据目前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南方电网划分,选用国家主管部门最近年份公布的相应区域电网排放因子进行计算。103.核算方法与数据来源(3)确定排放源的核算方法、计算公式及数据来源1764国家发展改革委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系列讲义指定专门人员负责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建立健全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台账记录。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数据和文件保存和归档管理数据。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内部审核制度。114.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1765国家发展改革委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系列讲义12报告内容5.报告内容(报告模板、表单)报告主体基本信息温室气体排放量活动水平及其来源排放因子及其来源1766国家发展改革委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系列讲义排放量总表13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使用六氟化硫设备修理与退役过程产生的排放(tCO2)输配电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tCO2)5.报告内容(报告模板、表单)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1767国家发展改革委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系列讲义活动水平数据14六氟化硫回收修理设备设备容量(千克)实际回收量(千克)退役设备设备容量(千克)实际回收量(千克)112233输配电损失电厂上网电量(兆瓦时)自外省输入电量(兆瓦时)向外省输出电量(兆瓦时)售电量(兆瓦时)输配电损耗电量(兆瓦时)5.报告内容(报告模板、表单)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1768国家发展改革委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系列讲义排放因子15输配电损失数据单位电力吨CO2/MWh5.报告内容(报告模板、表单)附录一报告格式模板1769国家发展改革委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系列讲义16排放因子和参数缺省值名称单位CO2排放因子净购入电力吨CO2/MWh采用国家最新发布值5.报告内容(报告模板、表单)附录二相关参数缺省值1770国家发展改革委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系列讲义176.试用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及解决思路通用问题•1.指南中提出的活动水平数据的选取,可以选择原始记录、台账和统计报表,应采用哪个数据?数据的选取应依照准确、可核查的原则,并注意数据来源的一致性•2.企业排放量低于1%的排放是否可忽略?如果企业有相关的测量数据并可计算出排放,则应计算;如果企业没有相关测量数据,且排放量低于1%,如果估算有很高的不确定性,则不予计算。•1771国家发展改革委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系列讲义186.试用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及解决思路电网企业问题•1.关于供电量的统计,应使用全口径供电量还是电网公司供电量?以电网公司作为法人实体,统计其供电量。•2.维修或退役过程中的六氟化硫设备容量和实际回收量按单台设备列出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有些电网企业提出以公司为单位统计比较合理。•3.关于电力的排放因子,使用省级的排放因子是否更合理?省级电力调入调出复杂,排放因子不稳定,用区域的更合理1772国家发展改革委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系列讲义谢谢大家欢迎提出宝贵意见!授课人:唐进电话:010-84186121Email:tangjin@sino-carbon.cn单位: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191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