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碳中和专题报告:碳中和目标下山西省转型路径探讨VIP专享VIP免费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
1
宏观
报告原因:专题报告
碳中和目标下山西省转型路径探讨
2021 11 8
宏观研究/专题研究
山证宏观固收团队
分析师:
郭瑞
执业登记编码:S0760514050002
邮箱:guorui@sxzq.com
李淑芳
执业登记编码: S0760518100001
邮箱:lishufang@sxzq.com
研究助理:
邵彦棋
邮箱:shaoyanqi@sxzq.com
太原市府西街 69 号国贸中心 A28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 28 号中海
国际中心七层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i618.com.cn
主要观点:
山西省高耗能、高碳排放特点突出,面临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
西省碳排放总量及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居全国前列,2018 年排名分
别为第 6位和第 3位。能源供给看,山西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煤炭供
应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达到 98%,远高于全国的 71%从产业结
构看,山西省偏于重工业,轻工业相对薄弱。山西省工业主要集中在煤
炭、氧化铝、焦炭、钢铁、电力等能源行业和高耗能行业,而造纸、纺
织等轻工业产量全国占比不足 1%从能耗强度看2017 年,山西省单
GDP 能耗为 1.40 吨标准煤/万元,高于全国的 0.605 标准煤/万元。
2018 年、2019 年,国单位 GDP 耗持续下降,山西省单位 GDP 能耗
降幅开始微幅高于全国,节能减排效果逐渐显现,但整体能耗降幅仍处
于全国中等偏下水平。
我们测算山西省 2030 年碳达峰时期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 6亿吨,
年均复合增速约为 1.78%本文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测算山西省碳达峰时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第一种方法下,我们首先测算全国的碳达峰量,
并假设山西省碳排放量占比不变,同比例描绘出山西省的碳达峰量。在
第二种方法下,我们根据山西省 GDP 增长目标和单GDP 碳排放目标
2030 年的碳达峰量进行预测根据两种方法的测算结果,山西省 2030
年碳达峰时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 6亿吨,2021 -2030 年均复合增速约
1.78%较“十三五”期间增速测算值降0.48 个百分点。
在现有的产能控制和低碳技术推广力度下,部分部门实现碳达峰压
力较大。按照目前山西省各部门碳排放比例测算,碳减排压力较大的部
门分别为电力、有色、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行业;交运行业“十三五”
期间碳排放增速1.66%,未来仍有一定的减排压力;煤炭开采、焦化
钢铁等行业按照目前的产能控制和技术推广力度,有望如期实现碳达峰。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
2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经济发展和需求结构变迁的不确定性,并非每个
行业均能实现碳达峰,碳达峰应树“全行业一盘棋”的理念。另外
上述部门整体碳排放量大,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基础上,更应将目标放在
碳中和上,以避免高水平达峰。
山西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产业路径。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主要
包括调整能源结构、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速低碳
技术研发推广、健全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努力增加生态碳汇等。其中,
控制能源生产及能源消费碳排放是实现全社会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其中
清洁能源的供给是能源消费端通过电气化推动碳排放清零的基础,对于
山西省而言尤为如此。无论是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还是能源使用效率
看,山西省碳减排都必须“多管齐下”一是大力推进能源行业改革
力发展清洁能源,做好煤炭的减量等量替代。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煤炭
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的地位不可替代,山西省煤炭行业转型具备一定的缓
冲期。二是控制非能源高碳行业排放。无论是全国还是山西,钢铁行
都是碳排放量最高的制造业。钢铁行业碳减排主要依赖碳减排技术和能
效的提升。三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对山西省而言,长期需要应对我国
煤炭需求下滑带来的经济被动放缓,持续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
低碳工业、战略新兴产业、服务业四是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作用,全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
3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
目录
1.山西省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驱动力和挑战 ....................................................................................................................... 8
1.1 山西省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外在要求和内在驱动 ...................................................................................................... 8
1.1.1
山西省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外在要
................................................................................................................. 9
1.1.2
山西省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内在驱
................................................................................................................. 9
1.2 碳中和目标推动山西经济加快转型 ....................................................................................................................... 10
1.2.1
碳中和目标助推山西能源结构低碳转型
....................................................................................................... 10
1.2.2
低碳经济竞争有望推动山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 11
1.3 山西省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挑战 ............................................................................................................................... 12
1.3.1
山西经济运行受煤炭行业影响依然较大
....................................................................................................... 12
1.3.2
传统能源行业融资环境受到较大影响
........................................................................................................... 12
1.3.3
短期看,我国能源结构转变还存在较大约束
............................................................................................... 13
1.4“碳中和”的三个认识误区 .................................................................................................................................... 13
2.山西省碳排放现状、特征及原因 ................................................................................................................................. 14
2.1 山西省碳排放量位居全国前列,以能源行业为主 ................................................................................................ 14
2.2 山西省高碳排放原因分 ....................................................................................................................................... 16
2.2.1
能源结构以煤为主
........................................................................................................................................... 16
2.2.2
重工业占比较高
............................................................................................................................................... 17
2.2.3
能源使用效率不高
........................................................................................................................................... 19
3.山西省 2030 年碳达峰时二氧化碳排放量测算 ........................................................................................................... 20
3.1 第一种方法下山西省碳达峰量为 5.42 亿吨至 6.27 亿吨 ...................................................................................... 20
3.2 第二种方法下山西省碳达峰量为 6.26 亿吨........................................................................................................... 21
3.3 部分行业实现碳达峰压力较大 ............................................................................................................................... 22
4.山西省碳中和路径分析 ................................................................................................................................................. 23
4.1 实现碳中和的一般路径 ........................................................................................................................................... 23
4.2 碳中和约束下山西省传统工业发展展望................................................................................................................ 25
4.2.1
传统能源行业发展展望
................................................................................................................................... 27
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1宏观报告原因:专题报告碳中和目标下山西省转型路径探讨2021年11月8日宏观研究/专题研究山证宏观固收团队分析师:郭瑞执业登记编码:S0760514050002邮箱:guorui@sxzq.com李淑芳执业登记编码:S0760518100001邮箱:lishufang@sxzq.com研究助理:邵彦棋邮箱:shaoyanqi@sxzq.com太原市府西街69号国贸中心A座28层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28号中海国际中心七层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i618.com.cn主要观点:山西省高耗能、高碳排放特点突出,面临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山西省碳排放总量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居全国前列,2018年排名分别为第6位和第3位。从能源供给看,山西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煤炭供应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达到98%,远高于全国的71%。从产业结构看,山西省偏于重工业,轻工业相对薄弱。山西省工业主要集中在煤炭、氧化铝、焦炭、钢铁、电力等能源行业和高耗能行业,而造纸、纺织等轻工业产量全国占比不足1%。从能耗强度看,2017年,山西省单位GDP能耗为1.40吨标准煤/万元,高于全国的0.605吨标准煤/万元。2018年、2019年,全国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山西省单位GDP能耗降幅开始微幅高于全国,节能减排效果逐渐显现,但整体能耗降幅仍处于全国中等偏下水平。我们测算山西省2030年碳达峰时期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6亿吨,年均复合增速约为1.78%。本文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测算山西省碳达峰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第一种方法下,我们首先测算全国的碳达峰量,并假设山西省碳排放量占比不变,同比例描绘出山西省的碳达峰量。在第二种方法下,我们根据山西省GDP增长目标和单位GDP碳排放目标对2030年的碳达峰量进行预测。根据两种方法的测算结果,山西省2030年碳达峰时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6亿吨,2021年-2030年年均复合增速约为1.78%,较“十三五”期间增速测算值降低0.48个百分点。在现有的产能控制和低碳技术推广力度下,部分部门实现碳达峰压力较大。按照目前山西省各部门碳排放比例测算,碳减排压力较大的部门分别为电力、有色、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行业;交运行业“十三五”期间碳排放增速为1.66%,未来仍有一定的减排压力;煤炭开采、焦化、钢铁等行业按照目前的产能控制和技术推广力度,有望如期实现碳达峰。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2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经济发展和需求结构变迁的不确定性,并非每个行业均能实现碳达峰,碳达峰应树立“全行业一盘棋”的理念。另外,上述部门整体碳排放量大,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基础上,更应将目标放在碳中和上,以避免高水平达峰。山西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产业路径。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主要包括调整能源结构、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速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健全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努力增加生态碳汇等。其中,控制能源生产及能源消费碳排放是实现全社会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其中清洁能源的供给是能源消费端通过电气化推动碳排放清零的基础,对于山西省而言尤为如此。无论是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还是能源使用效率看,山西省碳减排都必须“多管齐下”。一是大力推进能源行业改革。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做好煤炭的减量等量替代。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的地位不可替代,山西省煤炭行业转型具备一定的缓冲期。二是控制非能源高碳行业排放。无论是全国还是山西,钢铁行业都是碳排放量最高的制造业。钢铁行业碳减排主要依赖碳减排技术和能效的提升。三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对山西省而言,长期需要应对我国煤炭需求下滑带来的经济被动放缓,持续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低碳工业、战略新兴产业、服务业。四是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作用,全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3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目录1.山西省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驱动力和挑战.......................................................................................................................81.1山西省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外在要求和内在驱动......................................................................................................81.1.1山西省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外在要求.................................................................................................................91.1.2山西省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内在驱动.................................................................................................................91.2碳中和目标推动山西经济加快转型.......................................................................................................................101.2.1碳中和目标助推山西能源结构低碳转型.......................................................................................................101.2.2低碳经济竞争有望推动山西经济高质量发展...............................................................................................111.3山西省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挑战...............................................................................................................................121.3.1山西经济运行受煤炭行业影响依然较大.......................................................................................................121.3.2传统能源行业融资环境受到较大影响...........................................................................................................121.3.3短期看,我国能源结构转变还存在较大约束...............................................................................................131.4“碳中和”的三个认识误区....................................................................................................................................132.山西省碳排放现状、特征及原因.................................................................................................................................142.1山西省碳排放量位居全国前列,以能源行业为主................................................................................................142.2山西省高碳排放原因分析.......................................................................................................................................162.2.1能源结构以煤为主...........................................................................................................................................162.2.2重工业占比较高...............................................................................................................................................172.2.3能源使用效率不高...........................................................................................................................................193.山西省2030年碳达峰时二氧化碳排放量测算...........................................................................................................203.1第一种方法下山西省碳达峰量为5.42亿吨至6.27亿吨......................................................................................203.2第二种方法下山西省碳达峰量为6.26亿吨...........................................................................................................213.3部分行业实现碳达峰压力较大...............................................................................................................................224.山西省碳中和路径分析.................................................................................................................................................234.1实现碳中和的一般路径...........................................................................................................................................234.2碳中和约束下山西省传统工业发展展望................................................................................................................254.2.1传统能源行业发展展望...................................................................................................................................27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4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4.2.2钢铁行业发展展望...........................................................................................................................................304.3推动工业结构转型...................................................................................................................................................334.3.1光伏行业发展展望...........................................................................................................................................344.3.2储能行业发展展望...........................................................................................................................................384.3.3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展望...............................................................................................................................405.金融助力山西省碳达峰、碳中和.................................................................................................................................425.1我国绿色金融工具及发展现状...............................................................................................................................425.1.1我国绿色金融产品概览...................................................................................................................................425.1.2碳交易应用和体制机制建设加快推进...........................................................................................................445.2发挥资本市场机制作用,全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455.3山西省金融业态完善,支持实体经济能力增强....................................................................................................465.4山西金控助力碳达峰、碳中和...............................................................................................................................476.风险提示.........................................................................................................................................................................49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5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图表目录图1: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碳排放国(百万吨二氧化碳)...........................................................................................8图2:我国碳排放量及增速...............................................................................................................................................8图3:2019年中国能源生产情况......................................................................................................................................9图4:2019年中国能源消费情况......................................................................................................................................9图5:2020年各省太阳能发电量(万千瓦时)............................................................................................................11图6:2020年各省风电发电量(万千瓦时)................................................................................................................11图7:山西省煤炭开采业营业收入及增值税在工业中的占比.....................................................................................12图8:山西省火电占比情况.............................................................................................................................................12图9:山西省信贷资源不断降低对重工业的支持.........................................................................................................13图10:2019年以来全国煤企债券净融资额下降..........................................................................................................13图11:2018年全国各省碳排放总量(千吨二氧化碳)..............................................................................................15图12:山西省碳排放量增速及全国占比趋势...............................................................................................................15图13:2018年全国31个省份单位GDP碳排放量(吨/万元)..................................................................................15图14:2018年山西省主要碳排放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情况(%)...................................................................16图15:2018年全国主要碳排放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情况(%).......................................................................16图16:山西省原煤产量及全国占比...............................................................................................................................17图17:2015年以来山西省能源调出量占比(%).......................................................................................................17图18:2017年山西省能源供应碳排放量占比..............................................................................................................17图19:2017年全国能源供应碳排放量占比..................................................................................................................17图20:2020年各省市第二产业占比情况......................................................................................................................18图21:山西省主要工业品产量全国占比情况(%)....................................................................................................18图22:2019年山西主要工业行业能源消费占比(%)...............................................................................................19图23:2018年全国主要工业行业能源消费占比(%)...............................................................................................19图24:2015-2017年全国及山西单位GDP能耗............................................................................................................19图25:2014-2019年全国及山西单位GDP能耗增速....................................................................................................19图26: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24图27:山西省低碳转型路径分析...................................................................................................................................26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6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图28:山西实现碳中和不同阶段的产业发展特征预测...............................................................................................27图29:煤炭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28图30:碳中和背景下山西省煤炭行业发展路径..............................................................................................................29图31:我国供电煤耗率(克/度电).............................................................................................................................30图32:2020年31个省份供电煤耗率(克/度电)......................................................................................................30图35: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及占比情况.......................................................................................................................31图36:山西钢铁行业碳排放及占比情况。...................................................................................................................31图37:我国粗钢产量、增速及世界占比;...................................................................................................................31图38:山西钢铁产量、增速及全国占比.......................................................................................................................31图39:典型钢铁联合企业的两种生产流程...................................................................................................................32图40:山西省加快布局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34图33:山西省太阳能资源评价.......................................................................................................................................35图34:山西省太阳能发展趋势预测...............................................................................................................................36图41:储能的应用场景...................................................................................................................................................38图42:碳中和目标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展望...................................................................................................42图43:我国8个碳交易试点年度累计成交量..................................................................................................................45图44:碳交易市场碳价走势..............................................................................................................................................45图45:山西省金融机构布局及山西金控旗下主要金融机构.......................................................................................47表1:全国及山西省主要行业能耗及碳排放强度测算(2018年)............................................................................20表2:2030年山西省碳达峰量测算(方法一)............................................................................................................21表3:2030年山西省碳达峰量测算(方法二)............................................................................................................22表4:山西省主要碳排放部门“十三五”期间年均复合增速测算.............................................................................23表5:中央“十四五”规划中的碳达峰、碳中和路径....................................................................................................24表6:“十四五”期间,山西省将构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26表7:煤炭行业碳减排路径.............................................................................................................................................28表8:钢铁行业碳减排技术路径.....................................................................................................................................33表9:山西省光伏发电装机测算.....................................................................................................................................37表10:我国先进储能技术路线图...................................................................................................................................40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7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表11:我国绿色金融产品及现状......................................................................................................................................43表12:山西金融机构参与碳中和现状...........................................................................................................................48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8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1.山西省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驱动力和挑战1.1山西省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外在要求和内在驱动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气候治理问题已引发全球关注。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人类需要面对的重大挑战,实现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达峰,并最终通过碳汇、碳捕捉消除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碳中和,是人类改善自然环境,消除气候变化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110个国家已作出到21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承诺,以期控制全球温度的上升。2021年4月22日,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多个国家表达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碳达峰、碳中和已然成为全球的关注热点,多个国家将碳减排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由此带来的全球经济版图重构和话语权争夺更是各国关注的焦点。图1: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碳排放国(百万吨二氧化碳)图2:我国碳排放量及增速数据来源:Wind,山西证券研究所数据来源:BP,山西证券研究所我国距离碳达峰目标仅剩10年,碳减排任务艰巨。我国自2005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据BP统计,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98.94亿吨,是美国的2.23倍。尽管2011年至2015年我国碳排放增速有所放缓,但2017年以来重回上升趋势。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郑重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也被称作“30/60”目标。2020年12月12日,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我国宣布了更具体的目标。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提出了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工作方向,提出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日本伊朗德国韩国沙特阿拉伯印度尼西亚20162017201820192020-2024681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国(百万吨二氧化碳)增速(%)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9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目标顺利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虽然中国设定的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落后于其它主要经济体(大部分经济体在2050年及之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但是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仅相隔30年,较其它经济体普遍40年以上的时间要短,目前离完成碳达峰目标仅剩10年,时间紧、任务重。1.1.1山西省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外在要求能源结构调整是实现碳中和的主要路径之一。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最大来源。碳中和目标下,迫切需要持续提高非化石能源比例,依靠电气化、智能化、网络化、低碳化,走向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快煤炭减量步伐,“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目前,煤炭依然是保障能源供应的基础能源。2019年,我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57.7%。山西省是煤炭大省,煤炭产量占我国煤炭总产量的比重约为四分之一。尽管山西省“十三五”期间不断加快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投资力度,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尚未实质摆脱以煤为主的产业结构。山西省“十四五”规划提出,主动应对气候变化,以市场化机制和经济手段降低碳排放强度,制订实施山西省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行动方案。因此,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的山西而言,是一场时不我待、任务艰巨的硬仗。图3:2019年中国能源生产情况图4:2019年中国能源消费情况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山西证券研究所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山西证券研究所1.1.2山西省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内在驱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山西省发展的总体思路。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困亦在于煤。长期以来,山西经济高度依赖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产业,单一的产业结构严重制约着山西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抵抗经煤炭68%石油7%天然气6%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19%煤炭58%石油19%天然气8%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15%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10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济周期波动的能力。“十三五”期间,山西着力做好煤与非煤两篇文章,在国资国企改革、能源革命综合试点改革等的推动下,山西省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煤企带头转型,在做大做强煤炭产业的同时,积极布局战略新兴产业,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经济结构由“一煤独大”逐渐向“八柱擎天”转变。2021年10月25日,山西省十二次党代会深刻阐明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并提出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六个领域”全方位来推动。其中,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产业转型是重中之重。传统优势产业突出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战略新兴产业要引领转型。从这个角度看,山西省碳中和目标和经济转型目标一脉相承,互为驱动。山西省低碳转型对全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国家高度重视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问题,赋予山西开展全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重大使命。中央“十四五”规划强调,深入推进山西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作为中国唯一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能源革命之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山西的探索对于全国资源型省份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碳中和目标推动山西经济加快转型1.2.1碳中和目标助推山西能源结构低碳转型山西省近年来已在清洁能源领域积极布局。“十三五”期间,山西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已深入破题、全面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十三五”期间,山西累计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5685万吨/年,退出总量居全国第一。山西省目前电力、煤层气体制改革领跑全国,非常规天然气持续增储上产,风光发电装机进入全国前列,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68%,为未来的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方向。随着传统能源需求进一步下降和我国煤炭企业的进一步兼并重组,山西省煤炭行业集中度和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下,山西国企重点领域已实施完战略性专业化重组,煤炭企业已从七雄并立变为焦煤集团和晋能控股双航母舰队,华阳新材料和潞安化工并驾齐驱的新格局。进一步推进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新能源发展。省委书记林武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山西贡献》一文中指出,山西要切实担负起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把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与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以及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统筹起来,在全国一盘棋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体现山西担当。山西省“十四五”规划将“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作为山西省发展的战略定位之一,将“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基本形成”作为主要目标之一。在传统能源方面将进一步推进煤炭绿色低碳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智能化煤矿建设快速发展,将极大地改变煤炭生产方式、提高煤炭生产力和煤矿本质安全水平。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进一步提高比例,并配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11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套提升新能源消纳、储存、外送能力。图5:2020年各省太阳能发电量(万千瓦时)数据来源:Wind,山西证券研究所图6:2020年各省风电发电量(万千瓦时)数据来源:Wind,山西证券研究所1.2.2低碳经济竞争有望推动山西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全球碳中和事件和政策最新进展来看,低碳经济规则的国际竞争已经开始并进入白热化阶段,而以低碳经济衍生出来的经济转型、能源调整、技术创新、金融创新等正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主战场。山西省碳中和目标的紧迫性有助于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工业转型、能源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将使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延伸,进一步延长产业链,为新型能源产业技术、新能源业态发展提供机遇。同时不断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大力布局新能源、储能、节能环保等零碳及负碳行业。通过低碳经济竞争,山西省有望在部分战略新兴领域、传统行业转型领域、低碳技术领域等充分发挥竞争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891,681.00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1400000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河北宁夏山西陕西安徽江苏山东河南湖北浙江贵州江西云南广东辽宁吉林四川黑龙江湖南广西西藏天津重庆福建北京上海2,144,000.00010000002000000300000040000005000000600000070000008000000内蒙古新疆河北云南甘肃山西江苏山东宁夏辽宁黑龙江福建吉林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河南四川陕西湖北青海江西安徽浙江上海重庆天津海南北京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12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1.3山西省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挑战1.3.1山西经济运行受煤炭行业影响依然较大从能源供给角度看,山西省是我国的煤炭大省,多年来煤炭企业是山西省就业、收入、税收、投资等的主要拉动力。随着全国能源结构的逐步变迁,山西省能源供给结构需要逐步调整。若全国煤炭需求下降过快,山西经济转型过渡期将会极大缩减,不利于经济平滑运行。近年来山西省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获得较快发展,但短期还难以承担经济发展的重任。如何做好清洁能源产业、低碳产业、转型产业和煤炭产业的有序衔接成为重大课题。图7:山西省煤炭开采业营业收入及增值税在工业中的占比图8:山西省火电占比情况数据来源:Wind,山西证券研究所数据来源:Wind,山西证券研究所1.3.2传统能源行业融资环境受到较大影响部分金融资源逐步退出对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支持。近年来,山西省银行业近年来贷款投向“有扶有控、重点突出”,不断深化金融支持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和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推动煤炭、钢铁行业走“减、优、绿”发展之路,逐步退出对高污染、高消耗项目的信贷支持。同时,信贷资源不断向新兴行业倾斜。2019年末,山西省转型综改领域“四大领域、十二大项目”贷款余额1.28万亿元,占到同期全省各项贷款余额的45.55%。但煤炭、钢铁行业各类融资余额分别较年初增加2816亿元、减少33.5亿元。2018年以来,我国煤企债券发行量逐年下降,在债券发行量中的占比由2015年的2.65%降低至2020年的1.05%。根据证监会行业分类,2020年,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债券净融资额-260.34亿元。。短期内,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山西省应建立与金融资源的长效对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从长期视角看待山西煤企经营和改革计划,为区域和企业长期改革发展建立良好的融资信用环38.2837.3933.4375.8274.7575.19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2017年2018年2019年煤炭开采和洗选营业收入占比(%)煤炭开采和洗选税收占比(%)84.0086.0088.0090.0092.0094.0096.0098.00100.00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山西省火电占比情况(%)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13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境。图9:山西省信贷资源不断降低对重工业的支持图10:2019年以来全国煤企债券净融资额下降数据来源:Wind,山西证券研究所数据来源:Wind,山西证券研究所1.3.3短期看,我国能源结构转变还存在较大约束第一,能源转型过程涉及生产、运输、消费各个环节,具有系统性,无法一蹴而就。比如能源消费环节的电气化率直接关系到化石能源的需求;电网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发电成本等对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如果清洁发电技术无法获得重大突破,则即使能源需求行业提升电气化率也无法达到降碳作用。第二,技术创新在能源结构转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无论是提高清洁能源占比、提升能源需求行业的电气化率还是推进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起到决定性作用,比如新能源发电技术、储能技术、主要下游碳排放行业的工艺技术、CCUS等。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也使能源供需结构转变面临不确定性,进一步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1.4“碳中和”的三个认识误区误区一:每个省份必须和全国同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碳中和目标提出后,多个省份积极行动,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事实上,我国各个省份面临的碳减排压力不同,并非每个省份都具备和全国同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础、环境和条件。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是“全国一盘棋”的思路,立足全国,统一谋划,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合理确定自身的碳达峰与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和配套的社会政策。我们认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更可能的情形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清洁能源更丰富的地区可能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而一些对能源生产和消费依赖性比较高的城市,和全国同步实现目标可能会明显影响当地的经济和民生,需要做好相应的社会政策配套,因此可能较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事实上,近期出台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均贯彻了这一88.3888.4688.8988.5987.8086.65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85.0086.0087.0088.0089.0090.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重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轻工业贷款余额增速(%)重工业贷款余额增速(%)0.000.501.001.502.002.503.00(2000)(1000)0100020003000400050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煤企债券总发行量(亿元)煤企债券净融资额(亿元)煤企债券发行占比(%)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14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理念。误区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须短期内“去煤化”。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特点,导致我国经济发展高度依赖高碳排放的煤炭,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2019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为57.7%,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消费水平(30%)。我们在后文中指出,尽管煤炭行业可以通过清洁生产和技术创新降低碳排放水平,但在碳中和的目标下,煤炭消费客观上面临着大幅削减的局面。这也导致了“去煤化”观点的出现。事实上,短期大幅度减少煤炭、油气等化石能源的产量与消费会造成能源短缺,严重损害经济发展。在化石能源中,煤炭储量占比94%,约1.72万亿吨,是我国最丰富的能源,也是可清洁高效利用的最经济安全的能源。在以能源变革推动碳中和的路径中,必须树立正确的能源安全观,充分认识新能源发电技术层面的风险,实现各类能源融合发展。可以预计,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不能脱离化石能源。山西作为中部省份之一,承接东西,连接南北,铁路、公路、输电、输气立体能源输送管网基本形成,是京津冀、环渤海、中原经济区、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在全国能源供应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未来依然承担着保障全国能源供应的重任。误区三:碳中和目标仅约束高排放行业,对低排放、零排放行业影响不大。碳中和目标将对我国经济、能源、技术、政策带来深刻的挑战与影响,是一个巨大的系统性工程,因此各个行业之间应坚持系统性思维,打破壁垒,融合发展。对于不同种类的能源行业而言,由于未来的能源发展方向一定是多能互补的格局,不同能源行业之间应在融合发展上做更多探讨,不断提升能源综合效率。对于能源消费行业而言,虽然部分行业不直接产生碳排放,但其所用的电力、原材料可能来自于高耗能行业。因此,碳中和目标不仅是对能源部门的约束,也涉及到建筑、工业、交通等各个行业,实现碳中和需要每个行业,每个主体的参与。2.山西省碳排放现状、特征及原因2.1山西省碳排放量位居全国前列,以能源行业为主山西省碳排放总量、单位GDP碳排放量位居全国前列。根据CEADs数据,2018年山西省二氧化碳排放量为5.42亿吨,位居全国第6位。从占比看,2005年以来,山西省碳排放量全国占比为5%左右,2015年、2016年碳排放占比下降到5%以下,2017年、2018年占比分别为5.23%、5.63%。从变迁趋势看,山西碳排放增速2015年之前总体呈下降趋势,2016年开始回升,2018年达到11.03%。2018年,山西省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为3.40吨/万元,全国排名第3位。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15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图11:2018年全国各省碳排放总量(千吨二氧化碳)数据来源:Wind,山西证券研究所图12:山西省碳排放量增速及全国占比趋势数据来源:Wind,山西证券研究所图13:2018年全国31个省份单位GDP碳排放量(吨/万元)数据来源:Wind,山西证券研究所山西省碳排放最明显的特征是能源行业碳排放占比高。从分部门碳排放情况看,2018年,山西省二氧化碳排放前八大行业占比达到94.13%,从高到低依次为生产和供应的电力、蒸汽和热水(58.97%);黑色541,796.290.00100,000.00200,000.00300,000.00400,000.00500,000.00600,000.00700,000.00800,000.00900,000.001,000,000.00河北山东江苏内蒙古广东山西辽宁河南新疆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四川陕西福建贵州黑龙江江西广西云南吉林宁夏上海甘肃重庆天津北京青海海南-10.00-5.00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山西碳排放全国占比(%)山西碳排放量增速(%)全国碳排放量增速(%)3.400.001.002.003.004.005.006.00宁夏内蒙古山西新疆河北辽宁甘肃黑龙江青海吉林贵州山东广西安徽陕西天津江西云南河南海南湖南江苏湖北重庆四川福建浙江广东上海北京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16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6.32%));石油加工、炼焦(6.73%);非金属矿产(3.56%);运输、仓储、邮电服务(3.38%);煤炭开采和选矿(2.17%);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0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0.93%)。与全国相比,山西省电力、石化(主要是焦化)碳排放比重明显偏高,煤炭开采和选矿业碳排放也较全国偏高1.56个百分点;2018年,山西省电力、煤炭和焦化行业合计碳排放总量为3.68亿吨,占全省总排放量的67.87%。因此,能源行业减碳对山西省碳达峰、碳中和至关重要。图14:2018年山西省主要碳排放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情况(%)数据来源:Wind,山西证券研究所图15:2018年全国主要碳排放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情况(%)数据来源:Wind,山西证券研究所2.2山西省高碳排放原因分析2.2.1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工业生产基地,承担着保障全国能源供应的重要任务。山西省作为煤炭大省,煤炭产量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截止2018年,山西生产的煤炭累计70%用于外调,覆盖全国2/3以上的省58.9716.326.733.563.382.172.070.93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生产和供应的电力、蒸汽和热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非金属矿产运输、仓储、邮电服务煤炭开采和选矿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46.8818.391.4811.377.710.610.672.00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生产和供应的电力、蒸汽和热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非金属矿产运输、仓储、邮电服务煤炭开采和选矿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17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份。2020年,山西省原煤产量占全国原煤产量的27.26%。2019年,山西省一次能源总产量6.67亿吨标准煤,调出5.52亿吨标煤,占比83%;煤炭总产量9.88亿吨,调出5.69亿吨,占比58%;发电量3361.67亿千瓦时,调出量1265.21亿吨,占比38%;焦炭产量9699.53万吨,调出7661.36万吨,占比80%。因此,从能源供应角度看,山西省的煤炭资源禀赋是碳排放量高的客观原因。2017年,山西省由煤炭供应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达到98%,远高于全国的71%。图16:山西省原煤产量及全国占比图17:2015年以来山西省能源调出量占比(%)数据来源:Wind,山西证券研究所数据来源:Wind,山西证券研究所图18:2017年山西省能源供应碳排放量占比图19:2017年全国能源供应碳排放量占比数据来源:Wind,山西证券研究所数据来源:Wind,山西证券研究所2.2.2重工业占比较高山西省第二产业占比仍高,第二次产业中又以重工业为主。2020年,山西省GDP总量1.77万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占比为43.48%,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福建省。煤炭资源禀赋及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得山西省工业结构偏于重工业,轻工业相对薄弱。从工业产品产量看,山西省工业主要集中在煤炭、氧化铝、焦炭、钢铁、电力等能源行业和高耗能行222426280.00100,000.00200,000.00300,000.00400,000.00500,000.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全国原煤产量(万吨)山西原煤产量(万吨)山西原煤产量占比(%)75.4880.6277.4987.9282.7364.5768.1261.4864.1557.5830.3731.6433.0934.7837.640.0020.0040.0060.0080.00100.0020152016201720182019一次能源调出量占比煤炭调出量占比电力调出量占比煤炭,98.07%天然气,1.26%煤炭,70.54%石油,18.59%天然气,3.91%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18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业品种,而造纸、纺织等轻工业全国占比不足1%。从能源需求看,由于重工业能源消耗量大,且钢铁等重工业对焦炭具有刚性需求,因此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失衡也是造成山西省碳排放量较高的主要原因。2019年,山西省工业能源需求占比为79.88%(2018年全国为65.93%),其中重工业能源消费总量为1.65亿吨标准煤,占比为78.94%。从工业行业角度看,山西省能源消费占比分别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0.70%)、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叫工业(8.8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9.7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6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9.0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6.6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8.41%),上述7大行业能源消费占比合计为77.02%,高于全国25.48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能源消耗占比分别高于全国18.58个百分点和5.87个百分点。除工业外,居民生活也是能源的重要需求源。山西省2019年居民能源消费占比为10.32%。图20:2020年各省市第二产业占比情况数据来源:Wind,山西证券研究所图21:山西省主要工业品产量全国占比情况(%)数据来源:Wind,山西证券研究所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0.0020,000.0040,000.0060,000.0080,000.00100,000.00120,000.00江苏广东山东浙江河南福建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河北陕西江西上海重庆辽宁云南山西广西内蒙古贵州北京天津新疆吉林黑龙江甘肃宁夏青海海南西藏GDP(亿元)第二产业占比(%)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氧化铝原煤焦炭新能源汽车生铁太阳能矿山设备粗钢火电风电钢材发电量天然气太阳能电池原铝水泥平板玻璃铜手机初级形态的塑料化学药品原药合成洗涤剂硫酸折100%,万…机制纸及纸板啤酒水电汽车轮胎外胎纱布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19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图22:2019年山西主要工业行业能源消费占比(%)图23:2018年全国主要工业行业能源消费占比(%)数据来源:Wind,山西证券研究所数据来源:Wind,山西证券研究所2.2.3能源使用效率不高山西省能耗强度高,2018年来节能减排效果逐渐显现。2019年,山西省能源消费总量2.09亿吨标准煤,全国排名第9位。从能耗强度看,2017年,山西省单位GDP能耗为1.40吨标准煤/万元,高于全国的0.605吨标准煤/万元。2014年至2017年,山西省单位GDP能耗降幅不及全国,2018年、2019年,全国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山西省单位GDP能耗降幅开始微幅高于全国,节能减排效果逐渐显现,但整体能耗降幅仍处于全国中等偏下水平。图24:2015-2017年全国及山西单位GDP能耗图25:2014-2019年全国及山西单位GDP能耗增速数据来源:Wind,山西证券研究所数据来源:BP,山西证券研究所我们分别对工业行业的能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进行测算,2018年,山西省工业能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分别是全国的1.98倍和2.96倍。从非工业行业看,山西省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餐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0.70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8.8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9.7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6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9.0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6.6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8.4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12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6.0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0.8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9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3.2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5.2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7.110.6620.6290.6051.4401.4501.4000.0000.2000.4000.6000.8001.0001.2001.4001.600201520162017全国(吨标准煤/万元)山西(吨标准煤/万元)-6.00-5.00-4.00-3.00-2.00-1.000.0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单位GDP能耗:全国:同比(%)万元GDP能耗:山西:同比(%)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20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饮业的单位GDP能耗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远高于全国水平。2018年,山西省批发和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单位GDP能耗为2631吨标准煤/亿元,是全国的2.13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为2944吨/亿元,是全国的4.35倍。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山西省交通运输行业单位GDP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与全国基本持平。表1:全国及山西省主要行业能耗及碳排放强度测算(2018年)全国山西分产业GDP能源消费总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GDP能源消费总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亿元万吨标准煤千吨二氧化碳吨标准煤/亿元吨/亿元亿元万吨标准煤千吨二氧化碳吨标准煤/亿元吨/亿元农林牧渔业6755987819466013001401788294379537324813工业301089311151807202810334268096260127794975732041379482批发和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10542412994712961233676152240044802631294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403374361774135910813183799841135183141153918615数据来源:Wind、中国统计年鉴、山西统计年鉴、山西证券研究所3.山西省2030年碳达峰时二氧化碳排放量测算本部分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测算山西省碳达峰时期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第一种方法下,我们首先测算全国的碳达峰量,并假设山西省碳排放量占比不变,同比例描绘出山西省的碳达峰量。在第一种方法下,我们测算2030年碳达峰时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14.13亿吨,在山西省二氧化碳排放量全国占比为4.75%-5.49%的假设条件下,山西省二氧化碳排放量为5.42亿吨至6.27亿吨。在第二种方法下,我们根据山西省GDP增长目标和单位GDP碳排放目标对2030年的碳达峰量进行测算。第二种方法下,我们测算2030年碳达峰时山西省二氧化碳排放量为6.26亿吨,接近于第一种测算方法的上限。在两种方法测算的基础上,我们假设山西省2030年碳达峰时二氧化碳排放量为6亿吨,则2021年-2030年山西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复合增速约为1.78%,较“十三五”期间增速测算值降低0.48个百分点。3.1第一种方法下山西省碳达峰量为5.42亿吨至6.27亿吨根据我国“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的目标,我们测算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为7.69千吨/亿元。由于2005年的碳排放没有官方公布数据。我们先对2005年的碳排放数据进行反推。假设随着碳排放测量技术的成熟,2017年单位GDP碳排放数据较2005年更可靠,根据CEADs的数据测算,2017年单位GDP碳排放为11.86千吨/亿元,根据《中国应对气候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21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8年度报告》,2017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约46%,反推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为21.97千吨/亿元。再根据“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的目标,可得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为7.69千吨/亿元。假设我国未来十年GDP复合增速5%。GDP增速主要参考目前的主流预期。一是根据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十四五”期间我国潜在产出和增长动力的测算研究》研究结果,“十四五”期间我国潜在产出增速在5%-5.7%,总体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二是根据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其中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根据这一标准,未来十年我国GDP增速有望维持在5%左右。如第二届中国发展规划论坛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杨伟民认为中国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要求未来15年年均增长4.73%。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测算2021年至2035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从中高速增长(5%以上)逐步过渡到中速增长(4%以上),GDP年均增速保持在4.8%左右。假设山西省二氧化碳排放量全国占比在4.75%-5.49%之间。根据CEADs数据计算,2005年至2017年,山西省二氧化碳排放全国占比在4.75%-5.49%之间。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一比例推算2030年山西省实现碳达峰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根据以上假设条件,我们测算2030年碳达峰时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为114.13亿吨,山西省二氧化碳排放量为5.42亿吨至6.27亿吨之间。表2:2030年山西省碳达峰量测算(方法一)全国单位GDP碳排放量(千吨/亿元)全国GDP(亿元)山西省碳排放量(千吨二氧化碳)假设山西二氧化碳排放全国占比为4.75%假设山西二氧化碳排放全国占比为5.49%201515.53603470.94440,164.32440,164.32201711.86787170.41487,990.00487,990.002030E7.691484257.42542,136.61626,595.79数据来源:wind,山西证券研究所3.2第二种方法下山西省碳达峰量为6.26亿吨假设山西省未来十年GDP复合增速7.5%。山西省“十四五”规划对GDP的表述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经过十五年的努力,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万美元,经济总量达到全国中游水平,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会主义现代化。“十四五”期间的目标是GDP年均增长大于8%。我们对十四五期间山西GDP增速按8%计算。另外,按照2035年山西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万美元的目标,假设人民币汇率和人口保持2020年水平,则2035年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约为5.15万亿元,较2025年复合增速为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22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7%。整体上,2021年至2030年山西省年均符合增速为7.5%。根据“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的目标,我们测算山西省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为17.21千吨/亿元。同样,我们先对山西省2005年的碳排放数据进行反推。根据山西省“十三五”规划完成度,2020年山西省单位GDP碳排放较2015年下降18%,推算2020年山西省单位GDP碳排放为28.27千吨/亿元。根据《山西省“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规划》,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反推2005年二氧化碳排放约为49.17千吨/亿元。由于山西省和全国碳达峰时间一致,假设山西省也按照“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的目标,则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为17.21千吨/亿元。根据以上假设条件,我们测算2030年碳达峰时山西省二氧化碳排放量为6.26亿吨。表3:2030年山西省碳达峰量测算(方法二)山西单位GDP碳排放量(千吨/亿元)山西GDP(亿元)山西省碳排放量(千吨二氧化碳)201534.4812766.49440164.32201731.4315528.42487990.002030E17.2136377.25626052.47数据来源:Wind,山西证券研究所3.3部分行业实现碳达峰压力较大电力、有色、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行业实现碳达峰难度较大。在2030年山西省实现碳达峰的情况下,假设各部门碳排放量比例不变,我们测算了主要碳排放部门的碳达峰量分别为:生产和供应的电力、蒸汽和热水(3.33亿吨)、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9.15亿吨)、石油加工、炼焦(4.95亿吨)、运输、仓储、邮电服务(2.39亿吨)、非金属矿产(2.03亿吨)、煤炭开采和选矿(1.51亿吨)、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30亿吨)。我们测算山西省电力、有色、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行业“十三五”期间碳排放年均增速远高于我们上述预测的2021-2030年山西省碳排放复合增速1.78%;交运行业“十三五”期间碳排放增速为1.66%,未来仍有一定的减排压力;煤炭开采、焦化、钢铁等行业按照目前的产能控制和技术推广力度,有望实现较低的达峰水平。上述主要部门整体碳排放量大,在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基础上,未来更应将目光放在碳中和阶段下的技术突破上。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23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表4:山西省主要碳排放部门“十三五”期间年均复合增速测算2017年2020E2030E生产和供应的电力、蒸汽和热水2721802766073337313.8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7461075824914821.04%石油加工、炼焦404104106749548-2.84%运输、仓储、邮电服务1946019777238611.66%非金属矿产1654016809202800.80%煤炭开采和选矿1230012500150820.4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064010813130467.6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47004776576317.72%主要碳排放部门碳排放量“十三五”期间碳排放增速预测值(千吨二氧化碳)数据来源:wind,山西证券研究所测算4.山西省碳中和路径分析4.1实现碳中和的一般路径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主要包括调整能源结构、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速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健全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努力增加生态碳汇等。10月24日,国务院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称意见)。《意见》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的“1”,是碳达峰、碳中和在中央层面的总体部署,是对我国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顶层设计。《意见》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方面指出了多条路径,包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完善政策机制等。可以看出碳达峰碳中和各路径相互联系,难以分割。其中,体制机制建设是低碳发展的核心问题,涉及经济、政策、产业、科学、法律、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系统性联动。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是实现碳达峰的直接路径。技术创新则贯穿于能源结构调整、能源效率提升等路径,也是碳中和最终能否进入决胜期的关键。控制能源生产及能源消费碳排放是实现全社会碳达峰目标的关键,其中能源生产清洁化是基础。2019年我国终端能源消费约为35亿吨标准煤,其中化石能源消费量24亿吨标准煤,占比高达68%,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依旧占据主导地位,钢铁、建材、化工、交通和建筑等领域在能源活动碳排放中占比较高,因此,通过提升工业、交通及建筑领域的电气化水平,实现电力消费对化石能源消费的替代,辅以各行业能效水平的提升就成为实现碳达峰的核心。而相较于碳达峰目标,碳中和目标更为依赖清洁能源的供给。清洁能源的供给是能源消费端通过电气化推动碳排放清零的基础。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24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图26: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资料来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山西证券研究所整理我国“十四五”规划中的碳中和路径。中央“十四五”规划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的目标,并在2035年远景目标中提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较为具体的碳达峰、碳中和举措,如下表所示。表5:中央“十四五”规划中的碳达峰、碳中和路径分类内容调整能源结构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加快发展东中部分布式能源,有序发展海上风电,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建设,安全稳妥推动沿海核电建设,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推动煤炭生产向资源富集地区集中,合理控制煤电建设规模和发展节奏,推进以电代煤。有序放开油气勘探开发市场准入,加快深海、深层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利用,推动油气增储上产。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热能。优化产业结构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推进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绿色化改造。推动城市公交和物流配送车辆电动化。加快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产业,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服务模式。加速低碳技术研发推广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攻关行动,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提高特高压输电通道利用率。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智能调节能力,加强源网荷储衔接,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提升向边远地区输配电能力,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25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完善煤炭跨区域运输通道和集疏运体系,加快建设天然气主干管道,完善油气互联互通网络。坚持节能优先方针,深化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和公共机构节能,推动5G、大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能效提升,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实施能量系统优化、节能技术改造等重点工程,加快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健全低碳发展体制机制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实施有利于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政策。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创新完善自然资源、污水垃圾处理、用水用能等领域价格形成机制。推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节能监察、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制度改革。完善能效、水效“领跑者”制度。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完善节能家电、高效照明产品、节水器具推广机制。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深化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山西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努力增加生态碳汇锚定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稳定性,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4.2碳中和约束下山西省传统工业发展展望山西省产业低碳转型“四要素”。从现实意义看,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并不意味着以降低产出为代价。我们在本报告前述部分指出,以低碳经济衍生出来的经济转型、能源调整、技术创新、金融创新等正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主战场。山西省正处于经济高质量转型关键期,更应兼顾低碳转型和经济效益。我们认为山西省产业转型需考虑四方面因素:一是碳达峰碳中和是山西省产业发展的外在约束。二是产业转型要以资源禀赋为依托。资源禀赋是选择和培养接续产业的主要依据,经济要想成功转型,必须立足于本地资源,发挥自身优势。三是以能源基地建设为己任。继续发挥好能源对经济转型的基础性、带动性、保障性作用,为全国能源革命增添强劲动力,更好担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四是山西省目前经济总量不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高质量发展仍是较长时期内的重要任务,因此无论是传统行业的转型还是新兴产业的布局,经济效益必须成为关键因素之一。山西省“十四五”规划中的低碳经济转型路径。根据《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产业结构转型方面,山西省将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培育壮大转型发展新动能。聚焦战略重点,集中优势资源,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协同优化产业生态,努力在有创新性、超前性、先导性、引领性和基础性的产业领域打造集群,为构建支撑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奠定坚实基础。在整体产业调整中,山西省强调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可以看出,山西省“十四五”规划中的产业转型路径蕴含了我们上文提出的“四要素”。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充分体现了低碳和经济效益的结合,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传统工业强调大力推动其绿色转型,提质增效,传统工业短期依然对经济效益起着重要贡献。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26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表6:“十四五”期间,山西省将构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培育壮大新动能专项行动计划,坚持政策保障、前瞻布局、创新引领、重点突破,打造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一批全国重要的新兴产业制造基地。到“十四五”末,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拐点显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用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大力推动“智能+”技改,做强做优做绿焦化、钢铁传统千亿级产业,加快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综合竞争力,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专业化、高端化、品质化为导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扎实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资料来源:山西省政府网,山西证券研究所综上,我们认为山西省产业未来较长时期的发展路径为:一是以煤为基,提高煤电就地转化率,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持续推进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持续推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实现能源结构转变;三是传统产业赋能,培育新型接替产业;四是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战略新兴服务业等,优化产业结构。图27:山西省低碳转型路径探讨资料来源:山西证券研究所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27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图28:山西实现碳中和不同阶段的产业发展特征预测资料来源:山西证券研究所4.2.1传统能源行业发展展望传统化石能源碳减排路径的五个层面。一是从政策层面推动行业不断淘汰落后产能,控制化石能源总量;二是加快推进智能化开采,降低开采过程中的碳排放;三是存量产能提质增效,降低能源利用消耗强度。三是提高能源就地转化率,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四是在碳达峰、碳中和不断实施过程中,下游行业通过能源效率和碳减排技术提升间接降低化石能源消耗,这将从源头上削弱化石能源行业的需求。五是化石能源在减量规划过程中带来能源价格上涨,导致能源需求行业绿色溢价被动降低,提高经济主体向清洁能源转换的动力。1.煤炭山西煤炭行业碳减排路径设计需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的地位不可替代,山西能源是全国能源的重要补充。根据山西证券研究所煤炭研究组测算,预计到2025年,煤炭供需双增,需求侧主导下,行业仍旧维持紧平衡状态。到2025-2030年,由于新能源占比提升,煤炭供需开始下行,2030-2035年,碳达峰后,煤炭需求快速下行,但煤炭在能源供给重仍占比35%左右。煤炭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较长时期内山西煤炭行业碳减排重点依然是等量替代、存量优化、绿色改造,而非主动大幅降低煤炭产量。二是煤炭供需主要制约碳中和目标而非碳达峰目标,煤炭产能大概率在“十四五”末实现达峰。随着煤炭产能和消费的控制、清洁能源产量的提高以及煤炭的高效开发利用,煤炭行业大概率能够提前实现碳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28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达峰。根据山西证券研究所煤炭研究组测算,“十四五”末煤炭产能将实现达峰,2035年后快速下降。因此,煤炭产业本身对山西省碳达峰目标制约不大,而控制煤炭下游产业的碳排放以及大力发展碳捕集、封存和利用技术是碳中和阶段的重点。碳中和背景下山西煤炭行业发展路径:在碳达峰阶段,山西省煤炭行业应保持战略定力,合理规划煤炭产能规模,重点实施等量替代、存量优化、绿色改造,并利用这一时期较好的盈利情况,主动降负债、降杠杆,布局转型产业。一是做好煤炭消费的减量等量替代。二是实现煤炭的绿色智能化开采。三是加强散煤治理,提高煤炭的清洁利用和高效转化。四是深入推进煤层气勘采用变革。五是积极布局新兴产业。一方面积极运用优势布局新能源产业;另一方面,考虑到碳中和的长远目标,推进煤炭由燃料向原材料的转变应成为贯穿煤炭行业发展的长期策略。六是加强低碳、负碳技术研究,为碳中和做准备。碳达峰后,煤炭行业或迎来真正挑战。随着新能源技术发展和电气化率提升,届时煤炭的能源主体地位或将被取代。煤炭行业可能留有一定的规模,作为电力行业调峰、化工行业原材料及钢铁产能的还原剂等作用。但随着电解水制氢等绿氢技术或将突破,将给非电领域的煤炭应用带来持续性打击。零碳、负碳排放技术是碳达峰后煤炭行业生存的压舱石,将决定煤炭行业在碳中和时代的存量规模。图29:煤炭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资料来源:《中国煤炭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中国中长期碳减排战略目标初探_中国煤炭消费过程的碳排放及减排措施》,山西证券研究所整理表7:煤炭行业碳减排路径煤炭碳减排环节主要方向具体措施开采绿色智能开采进一步扩大煤炭绿色开采试点,特别是加快无煤柱开采技术试点推广应用。力争在开展智能化开采试点的煤矿同步推进绿色开采技术应用,在绿色开采试点煤矿加快智能化建设改造。开展开采环节余热、余压、节水、节材等综合利用节能。矿区修复治理加大采煤沉陷区、工矿废弃地等生态修复治理,建设矿区生态修复试验区,大幅度提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和矿区土地复垦率。加强煤成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统筹协调煤炭与煤层气合理开采及煤矿瓦斯治理的时空关系,实现采煤采气有序衔接。稳妥推进煤炭采空区(废弃矿井)煤层气抽采试验,有效开发利用采空区煤层气资源。洗选加快推进煤炭洗选行业标准化建设通过洗选企业标准化规范管理及分级、考核、评定,强化企业各环节的过程管控及现场管理,规范行为,提高装备和管理水平,促进安全绿色生产,逐步淘汰落后产能,达到开采洗选环节:主要为开采洗选设备运行消耗的电力、热力等引起的二氧化碳间接排放,开采洗选过程中煤层气排放。储存、运输环节:煤炭在储存及大规模、长距离的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逃逸排放。加工利用环节:大部分煤炭终端消费的去向是在发电厂转化为电力和热力等“二次能源”,其余终端消费则是以钢铁工业、水泥、化工等为代表的工业部门、农业部门、运输部门、商业部门、服务机构及民用。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29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行业标准化等级要求。运输构建煤炭绿色物流体系优化煤炭物流网络,推动煤炭物流技术和装备进步;对煤炭运输进行整体规划。利用减量等量替代控制煤炭消费控制火电、钢铁、化工等高碳排放行业新增产量压减煤炭消费存量推动煤炭消费行业低碳化发展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稳步推进清洁供暖,推进“煤改气”、“煤改电”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进煤炭集中利用,控制散煤燃烧推进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加快低阶煤利用技术研发。推进二次再热先进高效超超临界煤电技术、清洁高效热电联产技术、特殊煤种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等高效清洁发电技术。煤炭下游行业通过改造提升和优化工艺条件,大幅降低使用量和碳排放量。推动煤炭从燃料向原料转变鼓励煤炭转化与可再生能源、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耦合利用,建立低碳循环、清洁高效的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CCUS技术着力突破碳捕捉、碳固定、去碳脱碳技术等资料来源:中央十四五规划,山西省十四五规划,中国煤炭报,《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山西证券研究所整理图30:碳中和背景下山西省煤炭行业发展路径资料来源:山西证券研究所2.火电电力行业是煤炭消费量占比最大的行业,也是碳中和路径下受冲击最大的行业。截止2020年底,我国电力装机结构中,火电占比仍高达56.58%,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43.42%;而发电量结构中火电占比67.8%,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32.2%。碳排放方面看,火电企业近年来尽管在碳排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甚至绝大部分机组完成了超低排放,但由于二氧化碳无法规模化处理,未来在清洁发电技术日益成熟、规模化带来成本下降的背景下,预计火电行业最终将以退出为主。截止2020年末,我国供电煤耗率为305.5克/度电,假设火电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为约841克/千瓦时(根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30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据中电联统计分析,2018年,火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为308克/千瓦时,火电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约841克/千瓦时),按照我国目前最先进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火电厂的265克/度电的供电耗煤水平,火电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约为723克/千瓦时。按照2020年火电产量52798.7亿千瓦时的产量看,火电行业发电技术提升有望减排3.2亿吨二氧化碳,但考虑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电力能源的巨大需求,火电减排技术对电力行业碳排放控制作用非常有限。图31:我国供电煤耗率(克/度电)图32:2020年31个省份供电煤耗率(克/度电)数据来源:Wind,山西证券研究所数据来源:Wind,山西证券研究所碳中和背景下的火电行业发展路径:碳达峰阶段火电仍将在能源供给中发挥主力作用。受技术因素制约,新能源发电大规模替代煤电仍需较长时间。一方面,风能、光伏发电不稳定,若上网电力超过一定比例,即会对电网的安全运行产生较大影响,所以需要电源端、用电端的储能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目前储能技术尚存在技术瓶颈,大规模使用并不具备经济性。根据山西证券煤炭研究组测算,在2035年之前,我国约9亿千瓦高参数大容量低排放煤电机组仍将在电力系统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碳中和平台期,火电的主要作用是支撑新能源大力发展,维护电力系统稳定。预计在碳中和平台期,随着清洁能源的供给大幅增加,新增电量将主要由清洁能源提供,火电将主要提供电力保障作用。碳中和阶段,火电将大量退出。退出之后,兜底保供和安全备用将成为火电的新定位、新功能。4.2.2钢铁行业发展展望无论是全国还是山西,钢铁行业都是碳排放量最高的制造业。根据世界绿色建筑委员会发布的《2018GlobalABCReport》以及IEA数据,钢铁的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总量高达10.1%。从国内碳排放量分部门来看,2017年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8.04%左右,是碳排放量最高的制造业行业。从山西省分部门碳排放来看,钢铁行业碳排放占比达到15.29%。因此,不论是对全国还是地方,钢铁行业是推动落实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领域,是落实碳达峰的关键环节,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主战场。根据新华社报道,315.00312.00309.06308.00308.30305.50300.00302.00304.00306.00308.00310.00312.00314.00316.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西藏云南四川贵州陕西青海山西宁夏黑龙江甘肃内蒙古重庆广西河北湖南辽宁河南福建广东吉林新疆江西山东湖北安徽海南浙江上海江苏天津北京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31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在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约束下,钢铁行业碳达峰目标初步定为:2025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到2030年,碳排放量较峰值降低30%,预计实现碳减排量4.2亿吨。图33: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及占比情况图34:山西钢铁行业碳排放及占比情况。数据来源:Wind,山西证券研究所数据来源:Wind,山西证券研究所碳中和背景下的钢铁行业发展路径:短期看,钢铁行业降低碳排放的主要路径是落后产能出清、兼并重组等实现产量压缩、工艺提升和产业链优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粗钢生产和消费国家,粗钢产量占全球粗钢产量一半以上。我国也是粗钢的净出口国,近三年平均出口量占比约为6%。2016年以来,我国粗钢产量占产能比例不断上升,2019年达到93.96%。这主要得益于2016年以来钢铁行业的去产能。从这个角度看,我国钢铁产能仍有一定压缩空间,未来一方面要主动压缩落后的钢铁产能,严控新增产能。另一方面也要看下游需求在环境容量、能耗总量等的制约下能否带来的钢铁需求的被动降低。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就2021年钢铁去产能“回头看”、粗钢产量压减等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未来钢铁行业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区分情况,分类指导,重点压减环保绩效水平差、耗能高、工艺装备水平相对落后企业的粗钢产量,避免“一刀切”,确保实现2021年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图35:我国粗钢产量、增速及世界占比;图36:山西钢铁产量、增速及全国占比数据来源:Wind,山西证券研究所数据来源:Wind,山西证券研究所15.0016.0017.0018.0019.0020.000500,0001,000,0001,500,0002,000,0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千吨)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比(%)0.005.0010.0015.0020.0025.00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山西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千吨)山西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比(%)-200204060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中国粗钢产量(千吨)中国粗钢产量世界占比(%)中国粗钢产量增速(%)-20-10010203002,0004,0006,0008,000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山西粗钢产量(万吨)山西粗钢产量全国占比(%)山西粗钢产量增速(%)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32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长期看,钢铁行业碳减排主要依赖碳减排技术和能效的提升。由于钢铁行业产生的碳排放难以通过提升电气化率实现,而供给侧改革后,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情况已经得到较好的控制。未来,钢铁行业仍需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因此,节能降碳将成为未来钢铁行业新的重要工作内容。根据现有技术路径,钢铁行业碳减排有两个重要抓手:一是通过现有的较为成熟的技术路径优化钢铁生产工艺。目前钢铁行业主要有转炉流程和电弧炉流程两个主要生产工艺,由于两种工艺在原料、能源、操作目标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其能耗不同。从不同生产工艺碳排放看,高炉-转炉长流程炼钢能耗远高于电炉短流程炼钢能耗。但从我国目前钢铁行业工艺流程来看,高-转长流程工艺结构仍占主导地位(产量占比约为90%左右),未来钢铁工业的流程结构应该在减量化发展的进程中作出调整。目前,发展短流程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我国废钢资源不足,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快废钢资源的循环利用。工信部在2020年12月31发布的《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对“十四五”时期的产业结构予以规划,提出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提升至15%以上,力争达到20%,废钢比达到30%。二是加快钢铁行业碳减排技术创新。技术层面,目前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和氢冶金是钢铁行业两大重要减排技术。其中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指将利用化石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捕集、分离、埋存和转化利用,以减少或降低二氧化碳排放。CCUS是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技术创新,尤其适用于排放强度高且比较集中的排放源,因此该技术对降低钢铁、水泥行业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极大的可行性和潜力。目前,CCUS大都还处于研发示范阶段,捕集技术能耗高、投资成本大,二氧化碳泄露问题突出,因此需进一步加快技术研发,加大示范引领作用,推动CCUS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发展。此外,氢冶金是近十年钢铁行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全新前沿技术。钢铁工业由“碳冶金”走向“氢冶金”是未来钢铁行业真正实现绿色、低碳、智能发展的重要路径。图37:典型钢铁联合企业的两种生产流程资料来源:杨楠李艳霞吕晨赵盟刘中良刘浩,唐山市钢铁行业碳排放核算及达峰预测,环境工程2020,38(11),44-52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33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国家政策层面的钢铁行业碳减排技术路径。2020年12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编制的《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开始征求意见。意见包含了“十四五”时期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目标及十二项具体任务。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行动方案》也正在编制过程中。通过梳理上述政策的主要内容,未来我国钢铁行业的碳减排路径主要包括:一是推动绿色布局,包括优化产业布局、加大绿色物流、推广全生命周期绿色产品;节能及提升能效,包括推广先进适用节能低碳技术、提高余热自发电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包括原燃料结构优化、鼓励短流程电炉钢发展,提高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包括区域能源、资源整合,固废资源化利用、推动钢化联产;突破性低碳技术,制度建设和政策体系支撑,主要包括碳减排目标、碳市场、标准体系、技术创新、气候投融资、能力建设等。另外,还应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构建钢铁全过程信息化管控及评估平台,以创新驱动钢铁行业碳达峰、碳减排。表8:钢铁行业碳减排技术路径推进短流程炼钢发展对短流程炼钢执行差别化产能置换支持政策,鼓励具有废钢、电价、市场等优势条件的高炉-转炉长流程钢厂通过就地改造转型发展电弧炉短流程炼钢。2、加快制定短流程炼钢标准,完善相关标准体系。推进废钢回收、拆解、加工、分类、配送一体化发展。推进成熟的低碳技术普及应用全面普及烧结烟气循环、机械化原料场、高炉煤气精脱硫、烧结机头高效脱硫脱硝等技术应用,加快推广熔融钢渣余热回收、中低温余热利用等技术。创新技术攻关低碳冶金、洁净钢冶炼、高效轧制、基于大数据的流程管控、节能环保等关键共性技术,以及先进电弧炉、特种冶炼、高端检测等通用专用装备和零部件等以及关键装备技术集成创新。加强对氢能冶炼、非高炉炼铁以及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等低碳冶炼技术的研发应用力度。资料来源:《《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山西证券研究所整理山西省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建议。现有技术路线下实现碳达峰的主要路径包括:一是继续控制产能产量,包括落后产能出清,推进行业横向及纵向兼并重组等;二是利用山西电力价格优势,提高短流程工艺占比;三是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路径,包括区域能源整合、固废资源化利用和推动钢化联产等;四是包括推广先进适用节能低碳技术、提高余热余能自发电率、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五是依托太钢集团,实施不锈钢上下游产业整合,提高钢铁行业附加值。六是对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加大税收、资金、价格、金融、环保等政策支持力度,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严格评价管理,强化监督执法。未来,钢铁行业碳中和路径主要是进一步提升生产工艺和研发运用碳减排技术,而这主要依赖整个钢铁行业技术进步。4.3推动工业结构转型推动整体工业结构转型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山西现行能源结构、工业结构下,实现碳中和的唯一路径是大力发展及推广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但先进技术减排潜力存在较大不确定性。2011年以来,我国对CCUS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2019年5月《中国CCUS技术发展路线图(2019版)》发布。目前CCUS等先进技术的经济成本较大(投资、维护、捕集成本约为1200~1300元/吨二氧化碳),可推广性有待提高,且封存后的风险防控与监管制度有待完善。因此,对山西省而言,未来需要应对我国煤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34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炭需求下滑带来的经济被动放缓,持续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低碳工业。碳中和目标将进一步倒逼山西省不断加快“六新”突破,加快布局战略新兴产业、低碳技术产业(储能行业、CCUS等零碳和负碳技术排放行业)等,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转型过程中必须考虑现行技术条件下的成本和效益,使得工业转型在符合低碳经济的同时,尽量向具有资源禀赋和较高经济效益、经济前景的行业布局。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西视察,提出了“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突破”的重大要求。“六新”是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是技术和产业的高度融合,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山西省在这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紧抓国企改革、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改革、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机遇,加快布局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聚焦“六新”率先突破,抢占经济转型发展制高点,是促进经济质量效益稳步向好的主要原因之一。本部分我们重点选取山西省低碳转型路径上具有较大优势的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三个行业,从发展现状、可行性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产业发展对策建议。图38:山西省加快布局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资料来源:山西省政府网,人民网,山西证券研究所4.3.1光伏行业发展展望能源生产清洁化转型中,光伏将成为主力。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碳中和条件下,若要满足未来电力增长需求,未来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年均新增装机需求达700GW,约为2019年新增装机容量的4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35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倍,其中,全球光伏和风电在总发电量中的比重将从现在的7%提升至2040年的24%。过去十年间,全球光伏发电成本累计下降了82%,2019年并网大规模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降至0.068美元/千瓦时,已在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实现平价上网。未来五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均拥有丰富的技术储备来推动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其中,硅片端可通过硅片尺寸大型化、薄片化来降低原材料成本;电池端,新一代的HJT及Topcon技术的逐渐成熟将使电池转换效率由当前的23%提升到27%左右。远期来看,具备更高理论转换效率的钙钛矿电池技术若成功投入量产将进一步降低光伏制造成本;组件端,厂商通过叠瓦、多主栅、双面组件等技术来提高组件受光面积,从而摊薄综合成本。光伏发电优秀的持续降本潜力决定了它将在清洁能源发展中发挥主力作用。山西省光伏电站项目优势分析:光照资源禀赋优越,开发条件良好。山西不仅煤炭资源极为丰富,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也相对富集,开发潜力巨大。在此背景下,依托丰富的光照资源禀赋,推动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建设,打造光伏制造产业链生态体系,加快电力及新能源领域的持续健康发展,将成为山西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图39:山西省太阳能资源评价资料来源:山西证券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山西省光伏产业专题研究--基础雄厚政策发力,山西能源转型大有可为》山西省在光伏发电项目方面具备经验和优势。第一,山西省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增长迅速,在全国电力生产结构中占比持续提高。截止2020年末,山西省全类别发电装机为103.83GW,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为13.09GW,总规模排名全国第七,“十三五”期间GAGR达到44.9%,在全国电力生产结构中的比年水平面总辐照量及丰富等级太阳能资源主要时间变化特征及水平面总辐射稳定度等级太阳能资源的直射比等级•山西省的11个地级市中,大同、朔州、忻州处于太阳辐射资源很丰富带(二类资源区),其余地级市处于较丰富带(三类资源区)。•根据《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GBT37526-2019分类,长治、晋城、临汾、运城属稳定等级,其余地级市属于一般等级。•根据《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GBT37526-2019,可将太阳辐射资源的直射比数值分为四个等级,其中大同、朔州、忻州属于高级别,其余地级市均属于中级别。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36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重由2017年的7.3%提高到了12.6%,提升5.3pct。此外,山西省“光伏领跑者”项目获批规模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截止2020年底,山西省光伏领跑基地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居全国第一。第二,山西省积极布局储能,以促进新能源消纳,降低弃光率。2020年6月2日,山西省电力公司发布《关于2020年拟建光伏项目的消纳意见》,规定新增光伏项目应统筹考虑具有一定用电负荷的全产业链项目,配备15~20%的储能。目前,山西省在运的抽水蓄能电站只有一座,为位于五台县的西龙池电站,装机容量1.20GW。另外,山西省内运城垣曲和大同浑源一南一北两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正在加紧建设。其中,垣曲电站规划装机容量1.20GW,设计年发电量12亿千瓦时;浑源电站规划装机1.5GW,设计年发电量19.22亿千瓦时。两座电站将力争在“十四五”末完成建设,为推动山西省实现能源革命转型升级,有效消纳新能源做出贡献。第三,山西省积极变输煤为输电,巩固电力外送基地国家定位。截止“十三五”末,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以及全国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枢纽,依托“三交一直”特高压直流大电网,将山西的清洁煤电及新能源输送到东部十余个省份。目前,山西省仍有多条输电通道正处于规划中,全国能源基地及电力外送基地地位将进一步巩固。图40:山西省太阳能发展趋势预测资料来源:山西证券研究所预测随着未来我国光伏项目的大力发展,山西省光伏制造产业规模有望继续扩大。近年来,山西省光伏制造业维持高速增长。2019年山西省共有规上光伏制造企业12家,已形成光伏电池片7.4GW,光伏组件4.3GW,光伏玻璃2000万平方米的产能,初步形成铸锭/拉晶-切片-电池片-组件产业链条。2020年12月12日,总书记在联合国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到203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降低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00GW以上。要实现此目标,根据GEIDCO测算,到2030年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量将达到约2021-2030年:对化石能源发电的增量替代阶段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2021年开始光伏发电有望实现平价上网;在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以及碳达峰目标下,实现对化石能源的增量替代。2030-2040年:对化石能源发电的部分存量替代阶段通过电网智能化、抽水蓄能电站、特高压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电网调峰能力,提高电网对于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实现对化石能源的部分存量替代。2040-2060年,对化石能源发电的完全替代随着技术进步,光伏产品转换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以及电化学储能及光伏制氢等技术的持续降本,光伏发电有望通过配合储能设施实现对化石能源发电的完全替代。未来光伏制氢成本若能实现较好性价比,且氢能的储运充等技术实现突破,则光伏的应用场景有望进一步扩大,或将实现对非电力能源需求的替代。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37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440/800/1025GW,其中太阳能发电年均新增装机量比“十三五”期间年均新增装机量增长84.5%左右。另一方面,随着技术进步,光伏发电经济性进一步显现,将加速规划化应用。根据山西证券研究所光伏行业研究组测算,为达到国家能源局下发的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十四五”期末山西省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可达33.82-43.72GW,相比2020年末增长158%-234%,年均新增装机量可达4-6GW。表9:山西省光伏发电装机测算光伏风电发电量比例非水消纳权重光伏发电量(亿千瓦时)光伏发电可利用小时数期末光伏累计装机量(GW)年均新增光伏装机量(GW)2025E5:525.9%405.82120033.824.1527.9%437.1536.434.676:425.9%486.9840.585.5027.9%524.5843.726.132030E6:433.2%796.7066.395.3335.2%844.7070.395.737:333.2%929.4977.466.4435.2%985.4882.126.90资料来源:山西证券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山西省光伏产业专题研究--基础雄厚政策发力,山西能源转型大有可为》从产业链各环节来看,山西省在光伏电池及组件环节布局较深,在多晶硅及光伏玻璃方面有所涉足,其余配套环节仍有待持续引进。2020年12月11日,山西省工信厅发布《山西省光伏制造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指出山西省将依托光伏制造领域发展基础,集聚产业创新要素,打造光伏产业创新生态。以晋中、吕梁、长治为重点,加强重大项目培育和产业链招商,整合提升硅片、电池片、组件等光伏制造产业链,完善专用设备、光伏玻璃、金刚线、银浆等配套体系,打造光伏制造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较强的品牌产品,形成产业高质量增长态势,打造国家级光伏产业基地。力争到2022年,光伏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130亿元。山西省光伏制造业发展建议。一是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建议政府在政策层面不断优化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加大人才补贴,吸引外来人才流晋。二是强化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依托本省科研院所及高校,重点建设相关学科,加大本地人才队伍的培养,降低企业的人才引进难度;另一方面,企业可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针对异质结、Topcon等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进行重点突破,以求在下一轮技术革新中实现弯道超车。三是完善配套的光伏支持政策,鼓励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继续建设完善山西省的光伏政策体系,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纳权重考核制度及绿证制度等,对重大项目落地、先进技术成果的研发给与资金支持,并加大行业支持政策的宣传力度,指导企业享受相关政策的优惠。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开发新的光伏应用场景及商业模式,推动“光伏+”、光伏治沙、光伏制氢、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等新形式新业态的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38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成熟应用,让光伏产业多点开花。四是做好服务职责,持续招商引资。建议政府做好对企业的服务工作,统筹规划光伏制造产业基地的建设,加快产业园区水、电、气、暖、路、网等基础设施的完备,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缩短项目审批流程,加快审批速度,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带动企业的积极性,吸引正反银浆、EVA胶膜等产业链配套环节企业的入驻,不断完善省内光伏制造链条。4.3.2储能行业发展展望储能行业发展空间巨大。随着技术进步、成本下降,储能的商业模式更加多元化,应用场景更加广泛。同时,在碳中和顶层设计指引下,未来储能行业发展的必要性大幅提升,相应的政策配套将更加健全。储能推进碳中和实现的主要路径为:通过配置储能,在发电侧助力新能源电力消纳、在输配侧保障电网安全、在用电侧平滑用户需求波动,从而配合碳中和进程的顺利推进。图41:储能的应用场景资料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国际新能源网,山西证券研究所政策持续驱动储能行业发展。2016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并同时发布了《能源技术革命重点创新行动路线图》,其中先进储能技术路线图展望了未来储能的战略方向。一是储热/储冷。重点在太阳能光热的高效利用、分布式能源系统大容量储热(冷)等方面开展研发与攻关。二是物理储能。重点在电网调峰提效、区域供能的物理储能应用等方面开展研发与攻关。三是化学储能。重点在可再生能源并网、分布式及微电网、电动汽车的化学储能应用等方面开展研发与攻关。2017年,由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作为我国储能产业第一份综合性政策文件,指导意见明确了储能技术对于构建我国“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推进我国能源行业供给侧改革、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的战略意义,指明了我国储能产业电源侧通过储能协同优化运行保障新能源高效消纳利用,为电力系统提供容量支撑及一定调峰能力批发能源服务:包括电能时移套利、电源容量供应等电网侧在电网辅助服务方面,储能技术主要用于电网调峰、调频辅助、加载跟随、电压支持、黑启动等在电网输配方面,储能技术主要用于缓解输电阻塞、延缓输电网以及配电网的升级以及作为变电站备用电源等用户侧电能质量服务:储能电站可以平抑电网短时间电能质量波动,保护用户侧负荷在电网断电的情况下有效地支撑消费者负荷;在谷电价时段充电,在峰电价时段使用;能源成本管理......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39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中央“十四五”规划将氢能与储能列为未来产业,提出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山西省具有发展储能行业的可行性:一是具有发展储能的良好资源禀赋,在储能领域已先行先试。山西煤气化制氢是中国最大的氢能来源,其成本仅为电解水制氢的1/4。山西省在煤气化制氢方面具备先发优势,高密度的大型煤企集群有望在未来实现大规模氢气供应;山西另有其他契合本省实际情况的产业布局,典型的如巷道压缩空气储能。2021年3月6日,山西省规模最大的锂电池储能装备制造项目——1GWH储能装备制造项目在朔州经济开发区启动。二是拥有较好的技术资源,多项重大技术项目正在推进。目前,山西省科技厅已成功立项实施3批共40个揭榜招标项目,涉及风力发电机、焦炉煤气制氢等11项关键核心技术。山西省科技厅与“氢能”有关的重大科技项目正在推进,包括重大专项“弃风电力制氢能源互联网的研究与示范”;潞安集团牵头,太原理工大学等参与的“低成本高效率氢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大运汽车和江铃重汽合作的“中重卡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及整车集成技术”;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牵头,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和山西钢科碳材料有限公司参与的“国产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储氢气瓶的研制及应用”等。三是受益于政策驱动。2021年5月6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山西省“十四五”新业态规划》,提出开展“新能源+储能”试点示范优先发展新能源,利用存量常规电源,合理配置储能。结合电网调峰需求,组织实施一批不同类型的储能示范项目,开展“风电+光伏+储能”“分布式+微网+储能”“大电网+储能”等发储用一体化的商业模式。深入开展“新能源+电动汽车”协同互动智慧能源试点,结合我省电动汽车等用户侧负荷资源和新能源发展趋势,探索构建“源(新能源)-网-荷(电动汽车)-储(蓄电池)”协同运行的“互联网+”智慧能源系统,加快大容量储能技术研发推广,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升电网汇集和外送能力。大力开展新能源跨省跨区交易,扩大新能源消纳范围。2021年3月5日,大同市引发《关于支持和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绿色能源供应基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储能技术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山西省储能行业发展建议。一是出台更多鼓励储能行业研发创新的政策、机制。二是打造产业集群,进一步巩固优势产业的生产、制造、技术领先地位,同时,积极布局更多细分领域。三是以本地特色产业为引领,参考国际有效的氢能项目管理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和运行机制,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力求实现氢能源产业体系全覆盖。四是坚定发展方向,坚持长期主义。储能行业尚处于产业推广的早期,也面临技术、产品、商业模式的不确定性问题。建议对试错与前期的成本投入持更宽容的态度,为长期发展考量、允许一定的短期利益损失;此外,也建议决策层秉承“功成不必在我”的长期主义视角,坚定推广储能行业,广泛寻求外部合作,持续扩大产业规模。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40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表10:我国先进储能技术路线图储热储冷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大容量储热/储冷系统新型高温储热技术大容量热化学储热技术物理储电10MW/100MWh和100MW/800MWh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关键技术1MW/1000MJ飞轮储能阵列机组技术高温超导储能技术基于超导磁的新型混合储能系统化学储能10MW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100MW高安全性、低成本、长寿命锂离子储能电池技术10MW级以上大容量钠硫电池储能技术100MW级全钒液流电池区域储能电站技术高性能铅炭电池技术100MW大容量业态技术电池技术新概念化学储能技术(镁基电池、氟离子电池等)2016202020252030集中攻关试验示范应用推广资料来源:《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4.3.3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展望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量较高,推广新能源汽车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环节。2018年,我国交通运输业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924.96百万吨,占全国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9.66%,仅次于发电与供热行业、制造业与建筑业。根据IEA数据计算,2010年以来,交通运输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长,虽然增速中枢下移,但2010-3018年行业碳排放量复合增速达7.63%,显著高于全球行业同期碳排放量的复合增速2.54%。目前,我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为186辆,但同发达国家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且国内不同地区的千人保有量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据山西证券汽车研究组预计,未来我国购车需求仍将逐步增加,国内汽车保有量水平仍将维持增长态势。因此,交通运输行业的排放减排对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山西省发展新能源汽车可行性分析:需求层面:技术赋能,扩大新能源汽车需求边际。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因其能够快速响应指令的优势,成为了布局汽车智能化的重要一环,汽车智能化发展反向促进新能源汽车需求提升;另一方面,新能源车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41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续航、品质、设计的逐渐提高,共享汽车、网约车使用需求及普及程度提升,扩大了新能源汽车的需求边际。根据乘联会统计,2020年,全球广义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516万台,同比增速达到17%。中国新能源乘用车19年的世界份额达到51%。但2020年受到政策环境与疫情等的影响,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世界地位下降到41%,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领先。就山西省而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推广处于全国前列,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和消费意识不断增强,为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在省内推广打下基础。此外,山西省内重卡运输车中,柴油车比例达75%左右,氢燃料货运车辆发展空间巨大。供给层面:山西省发展新能源汽车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和经验优势。第一,山西省发展新能源汽车具有一定的自然资源优势。纯电动车方面,陕西秦岭地区有一定锂矿分布,晋南地区有钴矿资源,大同地区石墨资源较为丰富。作为车身轻量化的材料,铝土矿山西分布广泛,占国内铝土矿资源的41.6%。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作为纯电动汽车发展的基础。氢燃料电池产业方面,山西省作为能源煤化工大省,氢能来源广泛,既有大量的工业副产氢气,又有大量的弃风弃光电、低谷电等可供制氢的存量资源,为山西省氢能产业链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山西省近年来持续加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力度,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相继投产建设,技术实力逐步增强,并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产业集聚。2020年,山西省规上企业新能源汽车产量5.78万辆,全国占比达到10.45%,已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技术层面,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上游和中游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比如新能源电池、汽车电机、控制器等产品和技术,为山西发展新能源汽车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政策层面,新能源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过渡。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环节,是我国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山西省“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广节能和新能源汽车,鼓励提前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车辆。近年来,政策层持续引导新能源汽车发展,一是随着安全标准、基础设施建设、后处理、相关标准逐步发布,新能源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为行业长续发展营造了优质的政策环境。二是补贴政策、双积分政策、限行限购等相关政策的推进,从消费端和制造端两个层面双向推动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长。山西省新能源汽车发展建议。第一,完善配套充电桩、加氢站等运营服务,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第二,整合汽车零部件资源,完善新能源汽车市场,打造产业集群,激活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活力,倒逼企业不断进行企业革新和技术创新。第三,加大政府新能源汽车购买量,合理引导私人新能源汽车购买,通过政府的购买和对私家车的引导,激活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创新要素,推动省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延伸。第四,建议政府层面制定完善本地的人才引进政策,从加大人才补贴、简化引进流程等层面着手,提升政策层面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全方面补足产业相关人才。第五,多渠道筹措产业发展资金,缓解产业资金短缺难题。第六,完善产业政策,加大产业激励程度。整体而言,应当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42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结合本地区产业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充分发挥本地区企业优势,挖掘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图42:碳中和目标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展望资料来源:山西证券研究所5.金融助力山西省碳达峰、碳中和5.1我国绿色金融工具及发展现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出席中国人民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召开的“绿色金融和气候政策”高级别研讨会致辞中指出,预计2030年前,中国碳减排需每年投入2.2万亿元;2030-2060年,需每年投入3.9万亿元。要实现这些投入,单靠政府资金是远远不够的,需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需要建立、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引导和激励金融体系以市场化的方式支持绿色投融资活动。5.1.1我国绿色金融产品概览根据2016年8月人民银行、发改委等联合发布的《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绿色金融是指为2025年前•政策层面:中国政府基于环保、能源安全、技术发展的考虑,仍会选择纯电动汽车作为发展方向,优惠政策会偏向于纯电动汽车。•技术层面:电动车技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逐渐推进,续航问题也在不断改善,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知、认可程度越来越高,纯电动汽车销量仍会有较快的增长。•电力来源:以化石能源为主,但将逐步建设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厂,储能设备初步建设。•空间分布:大城市的充电桩建设较为完备,开纯电动汽车体验与传统汽车相近,但在其他一些充电设施建设还不是十分到位的城市,会选择混动汽车作为交通工具。2025年-2030年•政策层面:政府补贴政策转换为温和方式。政策推动因素逐渐减弱,消费者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汽车类型。•技术层面:电动汽车充电技术较为成熟,电池容量满足大部分出行需求,基础设施建设也较为完备。人们对电动车的认知改变,自动驾驶技术逐渐成熟极大的方便了生活。电动车、插电混动汽车占有1/3左右的销量。氢燃料电池成本不断下降,储氢、制氢技术获得突破。•电力来源:化石燃料与可再生能源各占一半,太阳能、风能、核能在发电占比中逐步提高,储能设备建设较为完善。•空间分布:大中城市充电设备均有较完善的建设,新能源汽车成本逐渐与传统汽车持平,新能源汽车向中小型城市扩展。2030年后•纯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混动汽车、传统汽车销量下降,在发达地区占有率超过传统燃油车。•氢燃料电池技术成熟,制氢效率大幅度提高,制氢过程产生的碳排放逐渐减少,政府开始鼓励氢燃料电池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逐渐提高,与电动汽车销量逐渐持平。•电力来源:太阳能、风能、核能在占据主导地位,储能设备建设完善。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43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绿色金融体系是指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支持经济向绿色化转型的制度安排。目前的政策文件对绿色信贷、绿色金融债券、绿色债券(含银行间与交易所)、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绿色信托以及绿色投资等绿色金融工具进行了明晰和规范。表11:我国绿色金融产品及现状绿色金融工具发展历程和现状绿色信贷2007年7月,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标志着绿色信贷这一经济手段全面进入我国污染减排的主战场。2012年2月,中国银监会下发《绿色信贷指引》,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以绿色信贷为抓手,积极调整信贷结构,有效防范环境与社会风险。《绿色信贷指引》是我国绿色信贷体系的核心,是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绿色信贷的纲领性文件。根据绿色信贷统计制度,目前,绿色信贷包括两部分:一是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3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制造端的贷款;二是支持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共包含:绿色农业开发项目,绿色林业开发项目,工业节能节水环保项目,自然保护、生态修复及灾害防控项目,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项目,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项目,农村及城市水项目,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项目,绿色交通运输项目,节能环保服务项目,采用国际惯例或国际标准的境外项目,共12大项目类型)的贷款。截止2020年末,中国绿色贷款余额约1.8万亿美元,规模居世界第一。绿色信贷ABS根据wind资产支持证券统计数据,2004年至今,我国仅发行了4只“贴标”绿色信贷ABS,远低于企业发行的绿色ABS数量。从发行规模来看,4只绿色信贷ABS发行规模合计119.85亿元,占全部“贴标”绿色ABS发行规模的比例仅9.72%。绿色债券根据2021年4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证监会关于印发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绿色债券是指将募集资金专门用于支持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产业、绿色项目或绿色经济活动,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并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包括但不限于绿色金融债券、绿色企业债券、绿色公司债券、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根据中国证监会《关于支持绿色债券发展的指导意见》,绿色公司债券是指符合《证券法》《公司法》《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证券交易所相关业务规则的要求,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绿色产业项目的公司债券。碳中和债券作为助力达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工具,相关政策正在加快出台。2021年3月18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了《关于明确碳中和债相关机制的通知》,规定碳中和债募集资金应全部专项用于清洁能源、清洁交通、可持续建筑、工业低碳改造等绿色项目的建设、运营、收购及偿还绿色项目的有息债务,募投项目应符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或国际绿色产业分类标准,且聚焦于低碳减排领域。我国首批碳中和债券于2021年2月上旬发行。目前,市场主体已发行40多只碳中和债,规模超过100亿美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5年39号公告,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绿色金融债券。绿色金融债券是金融机构法人依法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绿色产业项目并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绿色金融债券的推出,为金融机构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44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通过债券市场筹集资金支持环保、节能、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等绿色产业项目创新了筹资渠道,有利于增加绿色信贷特别是中长期绿色信贷的有效供给,是建设绿色金融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根据2019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支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通知》,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是指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内注册的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募集资金专项用于节能环保、污染防治、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等绿色项目的债务融资工具。绿色项目的界定与分类参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绿色基金根据2018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绿色投资指引(试行)》,绿色投资是指以促进企业环境绩效、发展绿色产业和减少环境风险为目标,采用系统性绿色投资策略,对能够产生环境效益、降低环境成本与风险的企业或项目进行投资的行为。绿色投资范围应围绕环保、低碳、循环利用,包括并不限于提高能效、降低排放、清洁与可再生能源、环境保护及修复治理、循环经济等。绿色保险狭义的绿色保险是指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以企业发生污染事故对第三者造成的损害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为标的的保险。广义的绿色保险是通过保险产品的绿色化设计,将低碳、环保等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保险产品之中去,借力保险的风险管理机制及其派生功能,从而达到助推经济社会活动“绿色化”的目的。如车险、财产险、人身险、责任险等传统产品均可以实现绿色化。绿色企业上市和再融资《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支出,在符合发行上市相应法律法规、政策的前提下,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按照法定程序发行上市。支持已上市绿色企业通过增发等方式进行再融资。绿色信托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2019年发布的《绿色信托指引》,绿色信托指信托公司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等经济活动,通过绿色信托贷款、绿色股权投资、绿色债券投资、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产业基金、绿色公益(慈善)信托等方式提供的信托产品及受托服务。资料来源:中国证监会,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信托业协会,山西证券研究所整理5.1.2碳交易应用和体制机制建设加快推进碳定价即界定碳排放的社会成本。将碳排放的外部性通过价格内在化,使得原来隐性的社会成本转为显性的生产成本,进而促使生产主体降低碳排放动机。碳定价主要包括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两种形式。碳税是指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它以环境保护为目的,希望通过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来减缓全球变暖。碳税通过对燃煤和石油下游的汽油、航空燃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品,按其碳含量的比例征税来实现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据世行统计,截至2020年6月,已有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实施碳税政策,范围横跨各大洲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覆盖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300亿吨。此外,在已制定国家自主贡献的185个《巴黎协定》缔约方中,已有97个缔约方提出正在计划使用或考虑使用碳税、碳排放权交易履行国家自主贡献承诺。2021年1月,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刘昆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指出,2021年研究碳减排相关税收问题。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45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碳交易是《京都议定书》所确定的关于温室气体排放权(减排量)交易的制度,即采用市场机制促进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体包括清洁发展机制、联合履行以及排放交易。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有21个,覆盖的碳排放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0%。我国碳交易市场政策和市场加快推进。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在广东、湖北两省和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深圳五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6年12月,福建启动碳交易市场。Wind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0年,我国8个碳交易试点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3.31亿吨。2017年12月,发改委印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目标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率先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监管。2021年1月1日首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2021年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明确属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行业、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单位列入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名录。《配额分配方案》明确了纳入配额管理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名单,首次从国家层面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责任压实到企业,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19-2020年全国碳市场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共计2225家。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鸣锣开市。占全国碳排放40%以上的超2000家发电企业作为首批交易主体走进市场。根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截至2021年11月8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22,202,645吨,累计成交额991,434,105.90元,收盘价42.58元/吨。图43:我国8个碳交易试点年度累计成交量图44:碳交易市场碳价走势数据来源:Wind,山西证券研究所数据来源:Wind,山西证券研究所5.2发挥资本市场机制作用,全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资本市场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力量。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这场全社会政治经济行业等各个数据来源:Wind广东碳排放权配额(GDEA):成交均价天津碳排放权(TJEA):成交均价湖北碳排放权(HBEA):成交均价15-12-3116-12-3117-12-3118-12-3119-12-3120-12-3115-12-3100771414212128283535424249495656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46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领域的系统性变革中,资本市场承担着以金融手段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责任重大,也存在许多潜在机遇。根据2021年4月16日证监会新闻发布内容,“十三五”期间,资本市场主要通过六个方面助力绿色金融发展。一是积极支持绿色低碳产业融资。二是支持绿色低碳行业公司并购重组。三是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监管。四是引导证券基金经营机构服务绿色融资。五是探索研究碳期货市场建设,指导广期所积极稳妥推进碳期货研发工作。六是积极参与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可持续金融相关工作。我们认为,资本市场从业机构未来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推进,从顶层设计到业务模式等进行积极优化和变革,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一是将绿色金融理念融入公司发展战略,建立绿色金融项目的决策机制和治理体系。加强对碳中和领域全方位研究,积极发现业务机会。二是继续加大对绿色低碳产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发挥投资银行专业优势,通过IPO、再融资、债券融资、并购重组等多种形式为绿色企业的战略布局、业务发展、产业升级、技术进步提供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壮大。三是加大绿色投资规模。依托自营、资管、另类投资等部门,通过构建专业的、覆盖能源、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投资体系,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将自营资金、社会资金等尽可能多的投入绿色低碳行业和企业,通过真枪实弹积极支持绿色低碳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也让参与绿色投资的企业和个人真切享受到绿色低碳经济迅猛发展的成果。四是进一步发挥智库作用,加强对绿色金融和碳中和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推动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建设。构建碳中和理论研究长效机制,针对碳市场定价、碳金融交易机制、绿色溢价、绿色金融产品机制创新、碳金融支持绿色投资、区域碳中和实现路径、碳中和重点行业、绿色低碳技术等市场热点积极开展理论研究,为打造绿色经济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提供价值引导。主动作为,积极为监管机构、政府、企业等提供政策制定、经济发展、碳中和路径、生产过程改进、绿色低碳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数据共享和信息支持,增强沟通,在驱动研究成果转化过程中贡献力量。五是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社会影响力,引导各市场主体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产业、行业和微观企业主体,支持绿色企业发展和深入参与低碳交易;依托广泛布局的营业网点和各类线上平台,向客户推广宣传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从客户端培养绿色低碳消费观念、投资观念;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公司文化建设。5.3山西省金融业态完善,支持实体经济能力增强山西省金融业态完善,金融业平稳运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太原分行发布的《山西省金融运行报告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47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2020)》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山西省有银行法人机构208家,证券公司2家,保险公司1家,期货公司1家,私募股权基金66家。近年来,山西省金融业稳健运行,货币信贷合理适度增长,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持续加大,金融市场健康运行,改革和创新力度增强,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能力增强。在碳中和目标倒逼山西省加快推进转型发展之际,山西金融业一方面需要做优做强自身,加强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大力发展各类金融业态,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资产质量,提高金融机构活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新发展、新突破;另一方面应以低碳经济、转型综改、服务山西为己任,加强资源配置与授信倾斜,充分发挥融资担保、保障增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提升金融产品对低碳经济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图45:山西省金融机构布局及山西金控旗下主要金融机构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太原分行、中国基金业协会、山西金控官网5.4山西金控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山西金控于2015年12月16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6.467亿元,是由山西省人民政府授权山西省财政厅履行出资人职责,投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是省政府在金融领域的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是集多种金融业态于一体的省属地方金融控股集团。成立以来,山西金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抓手,以资本运营为纽带,积极发挥旗下控参股公司优势,聚焦14个标志性引领性产业集群,支持和服务我省“六新”产业、转型综改、国企改革、能源革命等重点领域和项目,为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未来,山西金控可依托重点打造的金融、类金融、基金、投资“四大板块”,为山西在低碳转型发展上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48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表12:山西金融机构参与碳中和现状山西证券推动绿色企业上市和再融资。主动对接绿色优质企业,加强咨询保荐服务,做好绿色企业股改、挂牌、上市等工作。引导绿色上市公司通过增发配股等再融资方式进行融资,优化财务结构。积极参与发行承销绿色债券。2020年7月,公司作为副主承销商,首次参与支持国家开发银行首单“应对气候变化”专题“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推动设立绿色基金。公司子公司山证投资已搭建完成涵盖创业投资、pre-IPO、并购重组、新三板投资等全业务体系。目前设立基金主要投向大信息、大环保、大健康、新材料、高端设备制造等新兴领域,助力山西经济结构转型和绿色发展。山西信托公司以实际行动支持绿色发展,通过做大做强绿色信托业务,为绿色行业、生态工程提供金融助力。其中,循环经济系列财产权信托计划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专门服务于资源循环再利用行业、企业,为淘汰落后及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提供金融支持,与时俱进地为新兴行业、中小型企业破解融资难题。山西金信清洁引导投资有限公司山西金信清洁引导投资有限公司是山西金融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国有独资地方金融类企业,是政府、财政引导资金的出资人代表,致力于打造全国一流的政策性、专业性兼具公益性的政府指导与市场化运营有机结合的省级资本运营和管理平台。目前管理并运营着总规模100亿元的山西省煤炭清洁利用投资基金和总规模100亿元的山西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融资支持基金。私募基金类太行产业基金公司成立于2017年8月22日,注册资本2亿元,旗下子公司4个。太行产业基金公司旨在通过不断发展逐步完善政府引导基金管理体系,聚焦我省十四大产业集群,建立国家、省、市、县多级引导基金联动机制,提升山西金融业竞争力,全面支持山西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衔接好实体经济和金融资本,培育出一批支柱性、高成长性新兴产业集群,支持促进我省经济转型发展。山西国盈富通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投融资公司私募股权投资的业务平台。“市场化运营、专业化管理”的理念立足山西,面向全国开展业务,着力发挥自身在政府、产业和企业等不同层面和主体间的资源整合优势,着重服务于山西省提质增效的传统行业及转型升级的战略新兴产业,主要有节能环保、智能制造、军民融合、大健康、乡村振兴等领域。山西省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山西金控集团旗下从事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管理的专业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机构。围绕山西省经济工作主线,立足服务省内转型综改,服务国企产业提质升级,以“传统产业的基金化股权重整”和“新兴产业的基金化资本运作”为抓手,聚焦产业,坚持“产融结合,以融促产”。公司目前是综改区新能源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两支子基金共160亿元规模的管理机构,发起设立了规模100多亿元的“山西燃气产业发展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49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基金”和“山西氢能源产业发展基金”等系列国企转型提质增效升级基金;发起设立山西省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基金、山西晋信文化产业基金、山西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基金、山西省城镇化发展基金等省重点产业发展基金;发起管理定襄法兰产业升级发展基金、“一带一路”(祁县)中小企业特色产业合作发展基金等县域经济发展基金等。资料来源:山西金控官网,山西证券研究所6.风险提示1、若我国宏观经济快速下行,逆周期调节需求或制约碳中和步伐;2、碳中和、碳达峰在落实层面不及预期;3、创新生态技术发展滞后;4、清洁能源推广不及预期或出现重大应用风险。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股票评级说明和免责声明50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专题研究分析师承诺:本人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本人承诺,以勤勉的职业态度,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不曾因,不因,也将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直接或间接受到任何形式的补偿。本人承诺不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或执业过程中所掌握的信息为自己或他人谋取私利。投资评级的说明:——报告发布后的6个月内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的涨跌幅为基准。其中,A股市场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新三板市场以三板成指(针对协议转让标的)或三板做市指数(针对做市转让标的)为基准。——股票投资评级标准:买入:相对强于市场表现20%以上增持:相对强于市场表现5~20%中性:相对市场表现在-5%~+5%之间波动减持:相对弱于市场表现5%以下——行业投资评级标准:看好:行业超越市场整体表现中性:行业与整体市场表现基本持平看淡:行业弱于整体市场表现免责声明: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是基于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引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公司或其关联机构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可能持有或交易本报告中提到的上市公司发行的证券或投资标的,还可能为或争取为这些公司提供投资银行或财务顾问服务。客户应当考虑到公司可能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公司在知晓范围内履行披露义务。本报告版权归公司所有。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未经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公司将保留随时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依据《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规定特此声明,禁止公司员工将公司证券研究报告私自提供给未经公司授权的任何媒体或机构;禁止任何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私自刊载或转发公司证券研究报告。刊载或转发公司证券研究报告的授权必须通过签署协议约定,且明确由被授权机构承担相关刊载或者转发责任。依据《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规定特此提示公司证券研究业务客户不得将公司证券研究报告转发给他人,提示公司证券研究业务客户及公众投资者慎重使用公众媒体刊载的证券研究报告。依据《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规定》和《证券经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实施细则》规定特此告知公司证券研究业务客户遵守廉洁从业规定。山西证券研究所:太原北京太原市府西街69号国贸中心A座28层电话:0351-8686981http://www.i618.com.cn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28号中海国际中心七层电话:010-83496336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