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XI 热点专题
自《京都议定书》签订以来,气候变化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要议题,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应对
气候变暖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共识,各大经济体均提出“碳减排”、“碳中和”的目标,如美国、日本和
欧盟提出 2050 年达到碳中和。2020 年9月,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总书记代
表中国做出承诺——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并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这
一目标提出后,各相关部委、行业协会、地区相继出台“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相关工作快速推进。
本文对 “碳中和”重点领域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为我国进一步搭建“碳中和”政策体
系提出建议。
一、 中国面临“碳中和”挑战
我国实现“碳中和”,意味着要在保证工业化和城镇化持续推进下实现有效减排,这需要在有限
时间内破解低碳解技术,解决资金难题,“双碳”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但“双碳”目标能
够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全球环境问题话语权,对我国具有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一)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
“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根据英国标准协会(BSI)
颁布的碳中和标准,“碳中和”是指单位标的物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并未造成全球排放到大气中的
温室气体产生净增加量,具体而言,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使用低碳
能源取代化石燃料、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实现正负抵消,达到
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
(二)中国碳排放总量大,“双碳”目标压力大
自1965 年以来,中国的碳排放在全球碳排放的占比不断增加,到 2019 年末达到 28.76%,远超
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从人均碳排放情况来看,美国、欧盟、日本和加拿大自 1965 年以
来人均碳排放均波动下行,而中国的人均碳排放则从 0.006 吨上升到 0.02 吨。我国较世界其他主要
经济体存在一定的减排空间。同时,主要发达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出现“碳达峰”,中国仍呈
现增长趋势,因此相比其他国家实现碳中和的减排压力将更大。
我国面临保增长和低排放并行的双重压力。传统的经济增长路径是高排放、高增长或低排放、低
增长。发达国家,如英国、德国、美国已经实现“碳达峰”。产业结构转变以及节能技术的发展推动
碳排放出现拐点,实现“碳达峰”,然后逐渐实现“碳中和”。 因此,对于这些发达国家来说,“碳达
峰”的实现过程没有减碳的压力。但我国既要保障经济增长,又要实现规定时间内的“碳达峰、碳中
和”任务,就面临着减排的严峻挑战——以较低的峰值实现“碳达峰”,进而在规定时间内实现“碳
中和”。
尽管我国时间紧、压力大,但“双碳”目标的完成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重压下的转型有
助于我国实现从“高增长”过渡到“高质量”的模式,“高质量”伴随着的技术升级往往可以兼顾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