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刘侃:中国2060年碳中和目标及其落实路径研究空
吨CO2e,项目实施部门将在杭州营造 334 亩碳汇林予
以抵消。据测算,每亩碳汇林每年可净吸收 1吨CO2e,
334 亩碳汇林将在未来 20 年里完全中和峰会排放的温室
气体 [10]。
2 碳中和目标落实的路径
碳中和作为一种净零排放状态,需要同时考虑碳减
排和碳抵消。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与否,取决于对温室气
体排放(增加)和吸收(减少)的核算结果。UNFCCC 要求
所有缔约方采用缔约方大会议定的可比方法,定期编制
并提交所有温室气体人为源排放量和吸收量国家清单。
IPCC 的清单方法学指南,是缔约方编制国家清单的技
术规范和参考标准。因此,国家层面碳中和承诺也将会
根据 IPCC 的清单方法学指南进行核算。依据 IPCC 清
单方法学编制的中国国家清单 /两年更新报告中识别出
来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和吸收汇,可以为落实碳中和目标
提供相应的路径参考。
2.1 能源消费的低碳化是碳中和的主要抓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两年更新报
告》[11],2014 年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不考虑土地利
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LULUCF)约 为 123.01 亿吨
CO2e,能源活动(占比 77.7%)是最主要的排放领域。能
源活动排放中,二氧化碳排放为 89.25 亿吨 CO2e,占
86.9%。其中,能源工业(如电力和热力生产)、制造业
和建筑业(如钢铁、化工、建筑等)燃料燃烧产生的二
氧化碳排放约占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 44.8% 和
38.4%。从排放构成来看,燃料燃烧的二氧化碳排放是
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占比为 60.31%)。能源
消费的低碳化是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气候目标
的必要条件和主要抓手。
在能源低碳化方面,中国一直在开展相应的工作,
包括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提高天然气消费占比,以及积
极发展非化石能源等。2018 年,中国煤炭在能源消费占
比下降至 59.0% ;非化石能源占比为 14.3%。实现碳中
和,到 2050 年中国必须建成一个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
源为主体的“近零排放”的能源体系,非化石能源在整个
能源体系中的占比要达到 70% ~80%[12]。相比于 2015
年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的“到 2030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
(GDP)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60% ~65%,非化
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0% 左右”,碳中和目
标更加雄心勃勃,需要在既有能源结构调整的举措上,
寻求突破性的能源技术创新和应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 2016 年3月制定的《能
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 年 )》 [13] 指出,能
源技术创新进入高度活跃期,对世界能源格局和经济发展
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围绕 2015 年提交的国家自主
贡献目标(2030 年前后达峰),行动计划指出要通过能源
技术创新,重点从可再生能源领域、核能领域和二氧化碳
封存利用领域入手,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能源技术体系。
在可再生能源领域,除却常规的风能、太阳能等技术之
外,氢能技术成为国际社会重点关注的方向。2020 年6月,
德国联邦政府通过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与“国家氢能战
略”,计划投资 500 亿欧元推动氢能和电动汽车的发展,
旨在领军全球氢能技术开发和生产,促进氢能大规模作为
动力燃料使用,利用氢燃料推动经济脱碳 [14]。在核能领域,
“重点发展三代、四代核电,先进核燃料及循环利用,小
型堆等技术,探索研发可控核聚变技术”。在二氧化碳捕
集、利用与封存(CCUS)领域,二氧化碳的利用、负排放
技术和技术经济性研究是热点 [15]。
2.2 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宜及早统筹考虑
如前所述,UNFCCC 下除二氧化碳之外,议定书附
件A还列出了其他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
体的排放也在国家清单核算范围之内。中国第三次国家
信息通报 [16] 中识别了覆盖六类温室气体在内的 40 个排
放关键类别。2014 年中国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的主要
排放部门及排放量如表 3所示。
表3 2014年中国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部门及
排放量
温室气体 主要排放部门 排放源示例
排放量
/亿吨
CO2e
占比
CH4
能源活动 :逃逸排
放、固体燃料 煤炭开采 4.413 15 3.59%
农业活动 :肠道发酵 动物反刍 2.069 76 1.68%
农业活动 :水稻种植 水稻种植 1.871 31 1.52%
N2O农业活动 :农业土壤 化肥施用 2.883 2.34%
HFCs
HFC-
23
工业生产过程 :卤烃
和六氟化硫生产
HCFC-22
生产 1.462 5 1.19%
HFC-
134a
工业生产过程 :卤烃
和六氟化硫消费
汽车空调制冷
剂排放 0.535 6 0.44%
PFCs 工业生产过程 :金属
冶炼 电解铝生产 0.148 4 0.12%
SF6
工业生产过程 :卤烃
和六氟化硫消费
电气设备绝缘
灭弧保护气 0.621 4 0.51%
合计 14.01 11.39%
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排放增长迅速。以含氟温室
气体为例,《IPCC 第五次评估报告》[17] 显示,含氟温
室气体的排放占比从 1990 年的 0.81%,增加至 2010 年
的2.0%,排放量增加了 218.39%。中国清单数据显示,
2005—2014 年间,中国含氟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比从 1.6%
增加至 2.6%,排放量增加了 126.91%。含氟温室气体的
排放增速远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如果不采取任何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