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到25%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年下降 65%
以上,确保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
二、重点任务
将碳达峰目标要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重点实
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增效、产业绿色低碳提升、城乡建设
碳达峰、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升级、循环经济助力降碳、绿色低碳科技
创新、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全民绿色低碳、各市(州)梯次有序碳达峰
等“碳达峰十大行动”。
(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守住能源安全底线,妥善处理好能源低碳转型和供应安全的关系,
高水平建设国家新型综合能源战略基地,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
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1.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优化煤电项目建设布局,推动
毕节、六盘水、黔西南、遵义等煤炭资源富集地区建设合理规模煤电
作为基础性安全保障电源。全面推进现役煤电机组升级改造,鼓励实
施灵活性改造,推动能耗和排放不达标煤电机组淘汰退出、升级改造
或“上大压小”。优先建设大容量、高参数、超低排放煤电机组,积
极推进 66 万千瓦高硫无烟煤示范机组建设,鼓励建设 100 万千瓦级高
效超超临界机组,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
推动重点用煤行业减煤限煤,合理划定禁止散烧区域,积极有序推进
煤改气、煤改电,逐步减少直至禁止煤炭散烧。到2025年煤电装机占
总装机比例降至 42%左右,到2030 年进一步降低。(省发展改革委、省
能源局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
国资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大力发展新能源。按照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发展思路,坚
持集中式与分散式并举,依托大型水电站、现有火电厂、投运的风电
场和光伏电站,建设乌江、南盘江、北盘江、清水江四个一体化可再
生能源综合基地以及一批风光水火储一体化项目。推进毕节、六盘水、
安顺、黔西南、黔南等五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光伏
与农业种养殖结合、光伏治理石漠化等。加快推进城市功能区、城镇
集中区、工业园区、农业园区、旅游景区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项目
应用。新增跨省区通道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到
2025年光伏、风电和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 3100 万千瓦、1080
万千瓦、60万千瓦,浅层地热能利用面积达到2500 万平方米;到2030
年光伏、风电和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分别提高到 6000 万千瓦、1500 万
千瓦、80万千瓦以上,浅层地热能利用面积达到 5000 万平方米。(省
能源局、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
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省国资
委、省林业局、省机关事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