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能力。建立质量专业化服务体系,协同推进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应用,
打通质量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渠道。
(四)树立质量发展绿色导向。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
升行动,加快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高耗能行业低碳转型。全
面推行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建造,健全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
识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供应链。优化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标准,实现资源绿色、
高效再利用。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推动建立国际互认的碳
计量基标准、碳监测及效果评估机制。建立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标准体系。
建立绿色产品消费促进制度,推广绿色生活方式。
(五)强化质量发展利民惠民。开展质量惠民行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
推动企业加快产品创新、服务升级、质量改进,促进定制、体验、智能、时尚
等新型消费提质扩容,满足多样化、多层级消费需求。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
推动经营者诚信自律,营造安全消费环境,加强售后服务保障。完善质量多元
救济机制,鼓励企业投保产品、工程、服务质量相关保险,健全质量保证金制
度,推行消费争议先行赔付,开展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
四、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
(六)强化产业基础质量支撑。聚焦产业基础质量短板,分行业实施产业
基础质量提升工程,加强重点领域产业基础质量攻关,实现工程化突破和产业
化应用。开展材料质量提升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应用验证,提高材料质量稳定
性、一致性、适用性水平。改进基础零部件与元器件性能指标,提升可靠性、
耐久性、先进性。推进基础制造工艺与质量管理、数字智能、网络技术深度融
合,提高生产制造敏捷度和精益性。支持通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平台软件、
应用软件工程化开发,实现工业质量分析与控制软件关键技术突破。加强技术
创新、标准研制、计量测试、合格评定、知识产权、工业数据等产业技术基础
能力建设,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进程。
(七)提高产业质量竞争水平。推动产业质量升级,加强产业链全面质量
管理,着力提升关键环节、关键领域质量管控水平。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
以先进标准助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和新兴产业高起点发展。推进农业品种培优、
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农业生产质量效益。加快传统制
造业技术迭代和质量升级,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质量、管理协同创新,
培育壮大质量竞争型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发
展服务型制造。加快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以质量创新促进服务场景再造、
业务再造、管理再造,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
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完善服务业质量标准,加强服务业质量监
测,优化服务业市场环境。加快大数据、网络、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度应用,
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
(八)提升产业集群质量引领力。支持先导性、支柱性产业集群加强先进
技术应用、质量创新、质量基础设施升级,培育形成一批技术质量优势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