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焦作市“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VIP专享VIP免费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焦作市“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
碳达峰碳中和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
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焦作市“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
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 10 26
焦作市“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
碳达峰碳中和规划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
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
择。
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具有基础性
和关键性地位。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
体系,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迫切需要,是助力我市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
举措,对全面推进全市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本规划依据《河南省“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
峰碳中和规划》《焦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
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坚持全面贯彻
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立足我市能源资源禀
赋,阐明了“十四五”时期我市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动
能源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任务举措
是我市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现状与机遇
(一)发展现状。“十三五”时期,我市深入贯彻落
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
全新战略,积极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构建较为完
善的能源保障体系,能源安全供应、能源清洁开发、能源
结构调整等工作成效显著,为促进我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
再造发展新优势提供了有力支撑。
能源建设基础更实。截至 2020 年底,全市发电总装机
648.41.84 2015 年提高 0.68
。各县(市)实现 220 伏变覆盖110 伏双
源供电,电供电能力达全省领平。新
45 公共充1500 个,初步形局合理的电动
汽车充线18 720
线5000 余公里豫北 LNG 急储备中心(一
期)建成投运燃气保供安全有
能源结构转型更优。截至 2020 年底,累计淘汰
14 28 ,全市 60
78%电结构进一
煤耗降300 /
取暖改6300 ,全市平地区基本实现
等新能源目实现突破发展,新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 50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
8%煤炭消费总量持续煤炭消费占比降
68.7%能源消费占比升至 7.4%
能源安全底线。部门行任、县(市、
地管理不断强化,各级安全基
础管理意步增强,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
建成,安全生化建设实推进,能源保障
持续提升。出台油气、大面积电等应
急预案,开展能源领安全生产专项三年行动、安全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焦作市“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22年10月26日焦作市“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地位。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助力我市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对全面推进全市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规划依据《河南省“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焦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坚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立足我市能源资源禀赋,阐明了“十四五”时期我市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动能源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任务举措是我市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一、发展现状与机遇(一)发展现状。“十三五”时期,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积极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构建较为完善的能源保障体系,能源安全供应、能源清洁开发、能源结构调整等工作成效显著,为促进我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再造发展新优势提供了有力支撑。能源建设基础更实。截至2020年底,全市发电总装机648.4万千瓦,人均装机1.84千瓦,较2015年提高0.68千瓦。各县(市)实现220千伏变电站全覆盖、110千伏双电源供电,电网供电能力达到全省领先水平。新增充(换)电站45座,公共充电桩1500个,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累计建成油气长输管线18条、720公里,城镇天然气管线5000余公里,豫北LNG应急储备中心(一期)建成投运,燃气保供安全有序。能源结构转型更优。截至2020年底,累计淘汰落后煤电机组14台28万千瓦,全市60万千瓦及以上煤电机组占比达到78%,煤电结构进一步优化;全部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00克/千瓦时以下。累计完成清洁取暖改造6300万平方米,全市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散煤“清零”。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实现突破式发展,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5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8%。煤炭消费总量持续下降,煤炭消费占比降至68.7%,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升至7.4%。能源安全底线更牢。部门行业监管责任、县(市、区)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不断强化,各级安全基础管理意识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初步建成,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能源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出台油气长输管道突发事件、大面积停电等应急预案,开展能源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生产月等活动,促进能源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十三五”期间全市能源领域安全生产“零事故”。“十三五”能源发展主要成就类别指标单位2015年2020年年均增长能源生产煤炭万吨646302-14.1%非化石能源万吨标准煤6511612.3%能源消费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1712.11569-1.7%煤炭万吨16381448-2.4%成品油万吨--40.17--天然气亿立方--6.07--非化石能源万吨标准煤--116--电力总量电力装机规模万千瓦415.4648.49.3%其中:煤电万千瓦4135867.2%天然气分布式发电万千瓦010--风电万千瓦014.8--光伏万千瓦1.136101%生物质万千瓦0.20.520%水电万千瓦1.11.1--(二)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是实现碳达峰的窗口期、推进碳中和的起步期,也是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关键期和重要时间节点。——从国际形势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进入新阶段,诸多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世界各国争相以绿色增长战略为蓝图,积极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发达国家正在加速摆脱对化石能源依赖,能源结构向低碳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全球能源供需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课题。——从国内省内形势看,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路径。在“双碳”目标实现路径上,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走低能耗、少污染、高质量的绿色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从我省实际看,能源结构依然以传统能源为主,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问题较为突出,煤炭消费占比高出全国水平约10个百分点。油、气、水、风、太阳能等自然资源禀赋相对较差,供应保障不确定因素多,应对极端天气、重大疫情等突发事件,以及区域性、时段性紧张局面的保供能力亟需强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更严、幅度更大、困难更多、任务更重。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协同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和供给保障,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已成为我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由之路。——从焦作自身看,全市长期依赖以煤为主的高碳能源,能源消费总量、单位GDP能耗强度等指标相对较高,能源发展面临着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调整结构、提高能效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压力进一步增大等多重考验。一是能源结构不够合理。全市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特征突出,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68.7%,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1.9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8个、4个百分点,能源结构调整难度更大、周期更长。二是可再生能源禀赋一般。我市风能、太阳能分属四类、三类地区,资源禀赋先天不优;域内水能资源一般,风景保护区多,规模开发建设抽水蓄能电站、风电场和太阳能光伏电场空间受限。三是产业体系尚不配套。缺乏与风电光伏产业相配套的设备制造业,与风电、光伏产业匹配的技术咨询、质量标准、监测认证、教育培训、中介服务等体系不够健全,新能源产业链各环节的关联发展及协同增值效应体现不明显,现有的产业体系难以支撑新能源快速发展。四是科技支撑相对薄弱。能源技术、装备创新投入不足,技术研发团队少,科技支撑能力弱,内生动力欠缺创新引领能力不足,高效、绿色、灵活、经济的燃煤发电和现代煤化工技术研究亟需突破,新型储能、氢能开发利用等前沿技术和相关产业亟待发展。看到问题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市产业结构门类齐全、能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调整优化能源结构要求更加迫切生物质资源丰富、局部地区风光资源条件较好、氢能资源禀赋良好,发展可再生能源具备一定优势。综上所述,“十四五”时期,焦作能源发展既面临着严峻挑战,也蕴含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焦作能源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高质量、聚力现代化,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动能源向集约化、清洁化、低碳化发展,助力我市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二、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根本遵循,贯彻落实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焦作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围绕绿色焦作建设,以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能源供给保障和清洁低碳转型,推进能源智慧化升级,推动能源体制机制创新,稳步推进能源领域率先实现碳达峰,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焦作新篇章提供坚强能源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绿色低碳和供给安全相结合。围绕能源资源供给安全,以保障我市能源需求为基础目标,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拓展能源供应渠道。进一步完善煤炭、油气应急储备设施,提升储备能力,不断提高能源安全保供能力。坚持整体统筹和重点推进相结合。坚持远近结合、长短结合,既重点满足短期发展需求,又放眼长远、解决长期发展问题。加强规划统筹,强化规划引领,明确发展时序,增强区域合作,积极融入郑州都市圈能源保供体系。坚持节能高效和技术创新相结合。坚持化石能源清洁化、高效化利用,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坚持节约优先,突出创新动力,强力推进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建立健全智慧化监管系统,优化能源资源配置,提高能源整体利用效率和清洁利用水平。坚持深化改革和加强监管相结合。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关系;稳妥有序推进能源体制改革,增强市场活力。强化政府监管,坚持民生保供底线和安全生产红线,确保改革成果最大限度惠民利民。坚持节能降耗与先立后破相结合。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构建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三)总体布局。按照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突出优化能源生产、供应、消费结构,加快建设“一廊两网三试点四基地”,推动形成清洁多元、安全可靠、低碳高效的能源发展格局。沿黄百万千瓦风电走廊。依托我市黄河流域沿线及周边区域优质风能资源,坚持风电项目开发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沿黄县区自然和民俗风情元素相结合,打造百万千瓦级风电走廊。坚强智能、省内领先的输配电网络。强化以500千伏变电站为支撑的220千伏主干网架,推进电网智能化改造和调控运行水平提升,加快建设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城乡输配电网。安全高效、覆盖全域的天然气网络。落实省天然气“三纵六横”主干管网规划,充分发挥黄河以北天然气枢纽地位,完善天然气支线管网建设,实现城镇和平原地区行政村天然气网络全覆盖。农村能源革命标杆示范县。统筹利用风、光、生物质、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实现生物质能、光伏、储能设施等有机组合,在温县建设5G+智慧农业物联网、配套电网、天然气管网、供热管网等综合能源网络,为农村提供多元化综合性用能解决方案,探索“零碳村镇”建设模式,并逐步在全市推广。光伏整县推进示范县试点。结合县域特点,突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党政机关、学校、医院、村委会、工业厂房、农村住房等建筑屋顶资源,加快推进博爱县、修武县光伏整县推进示范试点,实现光伏开发利用集约化、规模化融合发展。鼓励其他县(市、区)参照试点县整县推进光伏开发利用。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充分利用矿区增量配电业务试点区域内可再生能源资源,科学推进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建设闲置矿井储能示范站,构建以智能电网为枢纽平台、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新型电力系统。氢能源多元应用示范基地。立足服务郑州都市圈,辐射供应周边,整合传统氢源,优化副产氢提纯技术,拓展绿氢供给渠道,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氢能装备制造企业、氢燃料电池和动力系统集成研发制造企业、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与配套服务企业。加快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市区景区等公共交通中的应用,适时推广城建渣土车、环卫车物流车等其他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应用,打造氢能源多元应用示范基地。氢燃料电池汽车生产和检测基地。依托焦作市整车及汽车配件生产能力,重点研发氢气长管拖车、氢燃料电池重型卡车等项目,持续引进氢燃料电池物流车、环卫车等其他商用车生产项目,打造河南省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生产基地。依托国家智能清洁能源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项目拓展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氢燃料电池检测认证能力,申请国家级氢燃料电池汽车检测资质认证,打造集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认证、检测、校准、技术咨询等服务为一体服务中原地区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国家级氢燃料电池汽车检测基地。能源应急储备基地。依托区位优势,谋划晋气入焦新通道;统筹推进豫北LNG天然气储备中心(二期)建设,加快实现全市及周边燃气管道互联互通;加快推进煤炭储备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市天然气、煤炭调峰体系。百万千瓦光伏基地。结合采煤沉陷区治理和北部矿山治理,统筹高速公路护坡及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的太阳能资源,打造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实现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进一步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四)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市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能源生产消费结构持续优化,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持续加快,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完善,为确保我市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路径、发挥关键作用。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新增风力发电100万千瓦、光伏发电1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累计达250万千瓦;年制氢能力达15亿立方米以上,为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丰富氢源供给;煤炭年产能稳定在250万吨以上,煤炭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煤层气开发取得重大突破,积极推进矿区煤层气规模化勘探开发利用。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全面增强。新建、改(扩)建220千伏变电站15座,新建、改(扩)建110千伏变电站29座,新增变电容量360万千伏安,电网供电能力达到600万千瓦以上,电网结构及装备水平保持全省领先。提升天然气管网标准化、智能化水平与互联互通能力,输气、储气能力分别达到16亿立方米/年、0.5亿立方米/年,基本实现城乡天然气管网全覆盖。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全市单位GDP能耗降低18%以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9.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高到11%以上,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以上。全市煤炭消费总量下降7.7%以上,非电行业煤炭年消费总量控制在596万吨以内,国家电投集团河南电力有限公司沁阳发电分公司、国家能源集团焦作电厂有限公司、华润电力焦作有限公司等三家统调公用机组煤炭消费量控制在740万吨以内。提升现有大型热电联产机组供热能力,开展远距离供热示范,强力扩大集中供热面积。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可再生能源产业及新兴能源产业取得决定性进展,重点用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全省先进水平;碳达峰碳中和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数字化信息水平与治理能力得到进一步跃升,能源服务民生成效明显,二氧化碳排放按期达峰。“十四五”能源发展主要指标类别指标单位2020年2025年年均增长属性能源低碳转型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9.5]约束性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7.411[3.6]预期性煤炭消费总量万吨1448--[-7.7%]预期性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17.725[7.3]预期性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1.711[9.3]预期性能源安全保障电力装机总量万千瓦648.47894%预期性煤碳产量万吨302250-3.7%预期性储气能力占天然气消费比重%3.65[1.4]预期性煤炭储备能力占年消费量比重%1.387.49[6.11]预期性能源效率提升单位GDP能耗降低%----[-18]约束性煤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克标准煤/千瓦时300297[-3]预期性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25[3]预期性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万千瓦--15--预期性能源创新变革能源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左右预期性新增能源科技创新平台个----[1]预期性注:[]内为五年累计数。三、构筑清洁多元的能源生产体系持续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展风电、光伏、氢能等新能源,着力提升煤炭、油气等化石能源清洁低碳开发利用水平,推动能源生产向清洁多元、绿色低碳转型。(一)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大风能开发力度。坚持风电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统一,坚守生态环保底线,统筹考虑全市风能资源、自然保护、电网消纳等因素,积极推动风能开发利用。加快推进马村区华润、温县洁源等60万千瓦存量风电项目建设统筹谋划武陟县、温县、孟州市等县(市)风力资源,打造沿黄百万千瓦风电走廊,力争到2025年全市风电并网容量累计达到120万千瓦以上。推动太阳能高效利用。推动太阳能多元化利用和产业化发展,探索光伏发电与制氢、充电设施等新兴领域高效融合。鼓励各县(市、区)利用党政机关、学校等建筑屋顶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打造一批“阳光机关、阳光校园”光伏示范项目。结合采煤沉陷区治理和北部矿山治理推动矿山修复光伏+治理项目;统筹采煤沉陷区治理及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的太阳能资源,建设一批智能化集中式光伏电站。力争到2025年光伏发电并网容量累计达到150万千瓦以上。提升生物质能利用水平。按照“合理布局、区域统筹、热电优先”的原则,依托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交通优势支持缺乏热源支撑的县城和产业集聚区,结合农林废弃物利用和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处理,有序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力争到2025年生物质能发电并网容量累计达到10万千瓦以上。因地制宜开发地热能。积极稳妥、规范有序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加大孟州市、沁阳市、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等地热资源勘探力度。推动土壤源热泵供暖(制冷),适度发展地下水源热泵,建设地热能高效开发利用示范区,支持在住宅小区、医院、学校、公共建筑等区域开展地热能供暖(制冷)应用。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增地热能供暖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上,地热供暖总面积达150万平方米以上。打造氢能源供应基地。依托煤化工、氯碱等工业副产氢和丙烷脱氢等优势,布局氢能相关产业研发生产基地,推进氢能综合利用和储能建设。加强氢能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探索,鼓励新建高水平氢气提纯、压缩生产线,力争到2025年氢能与氢燃料电池产业年产值突破50亿元。以建设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城市群为契机,积极融入“郑—汴—洛—濮”氢能走廊,力争建成郑州都市圈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基地、豫西北氢能供应基地。专栏1:可再生能源项目重大工程风电建设工程:推动武陟县、温县、孟州市等沿黄县(市)风电项目和沁阳市、博爱县、修武县、中站区等县(市、区)北部山区风电项目建设,因地制宜有序开发分散式风电项目。光伏发电建设工程:建设修武县、博爱县光伏整县推进示范试点项目,鼓励其他县(市、区)参照试点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支持开展南太行矿山修复治理“光伏+”项目。垃圾、农林生物质工程:推进焦作市静脉产业园东、西部园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孟州市固废综合处理中心项目建设;建成武陟、博爱、温县等生物质发电项目。氢能制备及综合利用项目:推进晋煤天庆、和兴化工、龙佰集团、开元化工等制氢项目,循环产业集聚区氢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温县光氢储综合能源系统示范项目建设;谋划建设氢能综合利用产业园项目。(二)推动化石能源绿色高效开发。促进煤矿开发绿色转型。推动在产煤矿按照绿色矿山标准加快改造升级,因地制宜推广应用充填开采、井下洗选等绿色开采技术及装备。完善煤炭洗选技术标准,优化煤炭洗选工艺,推动选煤厂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生产探索煤炭行业开展碳减排研究工作,引导现有煤炭开采项目开展现状碳评估工作。制定煤矿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积极推动矿区植被修复,确保煤矿环境治理率及土地复垦率达标,优化矿区生态环境。推动煤化工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优化煤炭深加工产业链,推动煤炭由单一燃料属性向燃料、化工原料方向转变,促进煤炭高效清洁化利用。加快现有煤化工项目升级改造,推动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等产业链向下游延伸,推动向高端专用精细化学品、化工新材料方向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探索煤层气开发利用。积极稳妥推进煤层气勘探与开发,鼓励煤矿实施矿井上下立体化联合抽采,探索低浓度煤层气采集、提纯技术应用,因地制宜发展煤层气压缩和液化技术。严格执行煤层气排放标准,坚持煤层气先抽后采、抽采达标,提升煤层气抽采率和抽采浓度。积极推动煤层气抽采利用规模化和矿井治理示范建设,力争到2025年实现属地区域内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加快煤电结构优化升级。积极推动煤电机组节能降耗和能量梯级改造,对环保能效评估不合格机组进行强制改造,对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坚决予以关停。开展煤电机组供热改造,拓展集中式供热需求。全面推进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深入挖掘煤电机组调节能力。鼓励现役煤电机组参加标杆引领行动,深化煤电行业节能降碳改造,促进煤电低碳清洁发展。到2025年,全市燃煤机组平均供电煤耗降至297克/千瓦时以下。专栏2:化石能源绿色转型重大工程热电联产改造工程:推进孟州市产业集聚区热源整合改建热电联产项目、孟州市河阳区改建热电联产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集中供热能力。燃煤机组灵活性改造工程:推动国家电投集团河南电力有限公司沁阳发电分公司、国家能源集团焦作电厂有限公司、华润电力焦作有限公司等企业,对煤电机组进行灵活性改造,进一步提高煤电机组调节能力。四、建立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体系牢固树立能源安全供应底线思维,推进电网向新型电力系统转型,提高清洁能源配置能力,强化各类能源储备与供应能力,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一)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坚强可靠的输配电网。积极推动500千伏变电站建设,高标准谋划500千伏电网远期融入郑州都市圈骨干网架。以城市新区、开发区及末端地区为重点,加快变电站布点及容量建设,逐步形成市、县220千伏双环网结构。坚持配电网建设与城市规划相结合,重点加强城区110千伏变电站落点,提高供电可靠性和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持续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着力提升农网装备水平。到2025年,实现每个县(市)至少有2座220千伏变电站,全市配电网建设整体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加强储能系统建设。合理开发抽水蓄能项目,在博爱县、修武县等北部山区谋划建设大中型抽水蓄能项目。鼓励结合废弃矿坑治理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示范工程。积极探索利用硫铁矿等废弃矿洞建设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支持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推动发电侧配套储能和共享储能试点建设。到2025年,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在源、网、荷侧示范建设一批多元化新型储能项目,力争并网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30万千瓦以上。拓展需求侧响应资源。加快完善多主体、多模式、多场景的需求侧响应业务模式,深入挖掘储能、充电汽车等灵活性调节资源,构建可中断、可调节多元柔性负荷资源库。鼓励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业主参与市场交易,扩大需求响应侧实施主体。引导电力用户根据激励政策,主动改变用电行为,实现削峰填谷。挖掘用电低谷的填谷响应需求,推动需求侧响应从临时性、紧急性措施逐渐转变为常态化、市场化手段。到2025年,需求侧响应调峰能力达到20万千瓦以上。提升电网调控运行水平。建设智能高效的调度运行体系,统筹新能源发展和电力安全稳定运行,推动电网主动适应大规模集中式新能源和量大面广的分布式电源发展,实现输配网协同调度安全运行、大规模清洁能源高效消纳源网荷储协同互动。加快电力系统数字化转型和迭代升级推动新技术应用和运行模式创新,满足实时、高效、准确处理全局问题和调度精益化管理需要。适度超前建设充电网络。加快推进县域示范性集中式公用充电站和开发区、景区等公共服务领域充电桩建设,支持开展光、储、充、换相结合的新型充换电示范场站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推动与省新能源汽车平台互联互通,到2025年,力争建成布局合理、车桩相随的充电网络。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以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储能等新技术为依托,鼓励在开发区、商业中心和医院等区域,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的智慧能源系统和微电网,提高分布式新电源就地消纳比例和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努力实现“源网荷储”各类资源的高度融合与协调发展。专栏3:新型电力系统重大工程500千伏电网工程:推动焦作第三座500千伏变电站落地,推进500千伏电网与巩义、荥阳、郑州电网联网工程。220千伏电网工程:市区新建峰林、妙乐等2项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扩建220千伏焦作变电站,改造韩王、修武、潭王等3座220千伏变电站,实施春林—清化220千伏线路增容改造工程,新增变电容量72万千伏安,新建线路15.3千米。县域新建修武北、张庄、汶水、陶封、嘉应等5项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扩建怀庆、司马、阳洛等3座220千伏变电站,改造220千伏太子庄变电站,实施500千伏博爱、竹贤变220千伏间隔优化调整工程,新增变电容量156万千伏安,新建线路211.8千米。110千伏电网工程:市区新建苏蔺、拇指、沙河、怡丰、黄河、广场、山门河等7项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扩建110千伏滨湖变、改造110千伏焦南变,累计新增变电容量43.3万千伏安,新建线路61.2千米。县域新建天阶、黄河(温县)、玉祥、范村、谢旗营、裴庄、南庄、城北(孟州)、山王庄、冷北、顺涧、马营、城北(武陟)、城伯等14项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扩建乔村、神农、松岭、詹店、河津等5座110千伏变电站,改造孟州、迎港等2座110千伏变电站,累计新增变电容量92.9万千伏安,新建线路40.4千米。10千伏及以下电网工程:打造焦作核心区域“5个9”高可靠性示范项目。市区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178条,长度715千米,新建开闭所24座,新建改造配变554台,新增配变容量23.2万千伏安。各县共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658条,长度2800千米,新建开闭所14座,新建改造配变2742台,新增配变容量55.8万千伏安。调度自动化系统升级工程:建设新一代调度技术支持系统,采集分布式电源实时数据,开展分布式电源功率预测和监视分析,实现分布式电源集群自动柔性控制。需求侧响应能力提升工程:建设电力大数据创新应用平台,开展新型储能、电动汽车、综合智慧能源系统等需求侧响应项目示范,形成占最大负荷5%以上的需求侧响应能力。多能互补示范工程:加快推进华润电力风光火储多能互补示范项目建设,鼓励国家电投集团河南电力有限公司沁阳发电分公司、国家能源集团焦作电厂有限公司等企业,有序开展风光火储多能互补基地示范项目。源网荷储一体化工程:加快推进焦作矿区增量配电试点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工程建设,鼓励其他增量配业务试点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新型储能建设工程:利用焦煤矿区废弃矿井,谋划建设焦煤集团抽水蓄能项目。结合采矿废弃场地及地质环境治理,配套建设光伏+储能项目。结合开发区新能源建设,配套建设化学储能。谋划在北部山区建设大中型抽水蓄能电站。充换电项目工程:加快推进县域示范性集中式公用充电站建设,鼓励公共充(换)电站、公共充电桩建设。(二)构建多元化能源储运体系。建设煤炭现代智能物流系统与储备体系。持续提升既有铁路煤炭运输专线的输送能力,努力实现铁路干线运输与重点煤矿、煤炭储备基地、电厂和物流开发区的高效联通和无缝衔接,构建集约化、智能化的现代煤炭物流系统加强与晋、陕、蒙等煤炭主产区的合作,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焦作煤炭储备基地建设,建立健全以企业社会责任储备为主体、政府储备为补充、产品储备与产能储备有机结合的煤炭储备体系。构建城乡全覆盖的天然气网络。立足现有中心城区天然气场站和设施,进一步加密管网建设,推进县域支线管道以及储气设施就近实现互联互通,逐步形成广泛接入、区域成网、运行灵活、安全可靠的天然气输配网络。加强与中石油、中石化、通豫煤层气等气源企业的沟通合作,增加天然气(煤层气)供应量,实现气源多渠道、多元化加快实施“气化乡村”工程,到2025年,全市平原地区城乡燃气管网实现全覆盖。充分发挥天然气枢纽作用。落实省级天然气“三纵六横”规划,发挥博爱县区域天然气枢纽地位,连通“二纵”“一横”主干管线。加快推进豫北LNG应急储气中心(二期)工程、博爱县三峡益众新能源有限公司天然气液化项目(二期)工程建设,谋划建设日供气量30万立方米CNG加气母站。完善以中石油西气东输管线、中石化安洛管线、豫北LNG应急储备中心为主的多元化供气格局,努力将我市打造成全省天然气分输中心。打造安全高效的氢能储运网络。加强与国际国内先进企业和创新机构的深度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先进高压储氢技术。加大车载氢瓶和加氢站储氢瓶的研发力度,开展70兆帕IV型高压储氢瓶研发应用,推进35兆帕III型高压储氢瓶生产本地化,实施50兆帕长管拖车研发工程,提高氢气存储运输压强,构建以高压气氢为主的储运网络。超前谋划综合加能站网络布局。积极推动加油、加气(LNG)、充电、加氢四位一体的综合加能场站建设,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能源补给。有序推进现有加油(气)场站进行多种清洁能源补给功能改造。持续推进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整治和氮氧化物提标治理。实施甲烷减排行动,制定加气站甲烷逸散控制指标,持续降低甲烷逸散量。专栏4:化石能源储运体系重大工程天然气管道工程:推进博爱—洛阳煤层气管道2#阀室—孟州支线、博爱昆仑与中能互联互通管线、豫北LNG应急储备中心互联互通管道、博薛线蓝天2#阀室—温县中裕燃气有限公司赵堡门站输气管道、博爱—新乡—长垣输气管道配套—焦作市接收气工程、沁阳市安洛线11#阀室—常平乡天然气长输管道等项目建设。推动晋城—焦作燃气管道项目建设。能源储备设施工程:推动豫北LNG应急储气中心(二期)工程、博爱三峡益众新能源有限公司天然气液化项目(二期)工程建设;推进焦作市煤炭储备基地项目、焦煤集团演马煤炭储备和定制生产中心项目建设。五、培育低碳高效的能源消费体系全面推进社会各领域节能降碳,加快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推动城镇和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绿色转型,实现能源消费低碳化和高效化。(一)推动能源消费节能降耗。推动工业领域节能降碳。加快发展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构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绿色发展相互促进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格局。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推动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有序达峰。加快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改造,推动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力争“十四五”时期实现节能80万吨。加强建筑领域节能增效。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引导新建、改(扩)建建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持续提高绿色建筑比例。结合公共建筑能效提升、老旧小区升级改造、城乡面貌提升等工作,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鼓励工程建设项目使用绿色建材,加快推动建筑业绿色低碳转型,逐步提高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专栏5:节能降耗重大工程燃煤电厂高效替代工程:有序推进燃煤自备电厂关停或采取清洁燃料替代。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减排重大工程:加快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改造,推动实施143个节能降碳改造项目,力争“十四五”时期实现节能80万吨。(二)促进能源消费清洁低碳转型。推动工业领域清洁能源替代。加快水泥、化工、建材等行业实施绿色升级改造,推动减量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积极开展清洁生产改造,鼓励氢能、生物燃料、垃圾衍生燃料等替代能源在重化工行业的应用,落实新建、改扩建项目实行用煤减量替代。加快窑炉、电锅炉、电动力设备推广应用,有效压减用煤量。大力发展绿色交通运输。加快推进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应用,推动建设云台山景区氢燃料电池摆渡车示范工程,探索在市内开通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专线。大力推广应用纯电和混合动力汽车,更新或新增公交车、市政环卫车、出租车时,原则上要求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年底前,除应急车辆外,城区公交车、出租车、邮政用车、市政环卫车辆基本实现新能源化。促进生活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持续巩固清洁取暖成果,积极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供暖。大力推进生活领域电能替代,加大商用电炊具、智能家电等产品推广应用,提高生活领域电气化水平。持续开展散煤治理,加大民用散煤清洁化治理力度,力争到2025年全市平原地区散煤实现“清零”。专栏6:能源消费清洁低碳转型重大工程新能源汽车推广工程:推动公务用车、城市公交、物流配送、市政环卫、出租车等车辆新能源化;推动建设云台山景区氢燃料电池旅游观光巴士等示范线路。供热(气)改造工程:推进示范区地热供暖(冷)项目;推动孟州市、温县产业集聚区等集中供热项目建设;推动建设焦作电厂—中铝中州铝业供热管道、东部静脉产业园垃圾发电厂余热管道等项目。农村电气化水平提升工程:重点聚焦特色小镇、农家院、乡村民宿、休闲观光园区等,大力实施电能替代。到2025年,实现焦作市农村生态旅游全电气化。六、强化能源技术创新驱动充分发挥能源科技创新的驱动力,统筹能源技术科技攻关,推进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实现能源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升级。(一)推动能源供应智慧化升级。推进煤炭行业智能化建设。有序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煤炭工业深度融合,建设数字矿山和智能化煤矿,实现开采、洗选、生态保护、安全生产等全过程智能化。强化煤矿智能装备技术攻关,持续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引导煤炭企业加快煤矿机器人研发应用,打造煤矿完整智慧系统、全面智能运行、科学绿色开发的全产业链运行新模式。着力驱动电网数智提升。加快“大云物移智链”技术在电网中的融合创新与集成应用,不断提升电网技术装备水平、调度管理水平和网络安全防护水平,实现电网运行管控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转型。持续开展智能变电站和配电自动化建设,拓展智能终端应用范围,广泛应用在线监测、智能巡检及新型带电检测技术,到2025年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达到100%。提升油气管道智能化水平。加快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油气管道管理、维护中的推广应用,积极推进“一线一策”智能化管理运维,推动数据采集与存储平台建设,全面提升管道管理数字化水平。充实完善应急救援智能装备器材,全面提高油气泄漏检测、堵漏、灭火、防爆消等应急处置能力。构建能源互联示范平台。积极构建能源监控、能源分析、能源管理、能源服务、能源交易、能源生态“六位一体”的能源互联网综合示范平台,实现能源数据全方位智能化管理。鼓励企业用户安装用能在线监测与采集系统,推动居民用户安装非侵入式用电采集装置,实现能耗双控与碳排放双控的有效管理,形成能源互联与现代能源体系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专栏7:能源智慧化升级重大工程智能煤矿工程:开展煤矿智能开采技术与装备、煤矿重大灾害及粉尘智能监控预警与防控技术研发,建设焦作矿区智能化矿山装备和化工装备、矿井智能化综合采掘设备制造项目。加强输电线路智能运检技术应用:持续加大通道可视化建设力度,实现220千伏及以上重要跨越、人口密集区、外破高风险区、二级及以上舞动区等可视化全覆盖;建设智慧线路平台,补充先进监测装置,实现线路智慧化管控。加大无人机自主巡检、影像自动识别、输电巡检机器人等技术(装备)应用和推广。配电自动化建设工程:重点开展焦作市区和县城区域配电自动化建设,并逐步推广至其他区域。到2025年,实现全市配电自动化全覆盖。变电站集控站升级完善:加快变电集控站主设备调控终端延伸和变电设备集中监控系统建设,优先开展主辅设备监控系统建设,变电站视频和辅助设备完善随变电站改造逐步推进,提升变电设备监控质量。电力大数据创新应用示范项目:依托河南省能源大数据中心,加快基于互联网、分级分层的能源分析预警平台以及风电、光伏发电等能源大数据运营平台的实践应用,提升全市电力系统运行分析管控能力。(二)加大能源技术研发与应用。加强氢能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探索。统筹推进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燃料电池及整车构成产业发展,创建氢能源创新示范基地。因地制宜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试点示范,积极引入生物制氢、光触媒制氢等前沿制氢技术,形成梯次制氢技术储备库。推动燃料电池、电解槽、储氢设备等核心设备开发。依托我市整车及汽车配件生产企业重点研发氢气长管拖车、氢燃料电池重型卡车等项目,持续引进氢燃料电池物流车、环卫车等其他商用车生产项目打造河南省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生产基地。创建国家级氢燃料电池汽车检测中心。依托国家智能清洁能源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项目,加强与国家检测机构合作,提升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氢燃料电池检测认证能力,打造集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认证、检测、校准、技术咨询等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第三方服务机构。积极拓展氢燃料电池及整车检测认证业务,服务中原地区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打造国家级氢燃料电池汽车检测基地。推动锂电储能关键技术攻关。积极探索研究并力争攻克高比能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电池隔膜材料等关键技术,实现高安全性、高稳定性和高倍率充放电,达到循环性能好、使用寿命长,逐步形成纳米级磷酸锂材料和微米级三元材料、隔膜材料规模化发展。开发满足储能应用需求的微米级、亚微米级磷酸锂材料,大幅降低储能生产成本。七、创新完善能源碳达峰碳中和体制机制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加快推进农村能源革命,为能源高质量发展和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保障。(一)落实能源领域体制改革。推进电力体制改革。严格执行分时和季节性电价政策,推动新能源发电有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积极落实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有关要求,扩大辅助服务主体范围,完善辅助服务费用向用户侧疏导机制。加快推进焦作西部产业集聚区、沁阳产业集聚区沁北园区、焦作矿区等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建设,推动配售电业务全面放开,引导鼓励大用户直接交易,提升配电网运营效率。落实油气体制改革。积极推动天然气市场主体整合,有序推进油气基础设施向第三方市场主体公平开放,鼓励多元投资主体共同参与建设。支持干线管道向市场延伸,鼓励城燃企业、大用户与上游供气企业签订直供、直销合同,压减供气层级。落实储气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储气设施定价机制,有序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终端销售价格与采购成本联动机制,加强天然气输配价格监管。专栏8:电力体制改革重大工程扩大市场化交易:推动全市所有具备市场主体资格的工商业用户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增量配电试点项目:推进焦作西部产业集聚区、沁阳产业集聚区沁北园区、焦作矿区等增量配电试点项目建设。(二)优化能源保障机制完善能耗强度管理制度。建立完善能源消费预算管理制度,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健全节能监察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能耗“双控”考核制度,增加化石能源消费考核比重,将能源要素高质量配置、深度挖掘节能潜力等纳入考核范畴,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优化能源监管模式。加强与上级能源部门沟通协调,创新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化监管手段,确保省、市两级能源规划、政策和项目落地见效。建立能源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制度,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全面提升能源第三方服务信息透明度和规范性,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全能源监测预警应急机制,加强与气象、水文、地震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提升预报预警水平。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优化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应急联动机制,落实应急物资储备,全面提升应对极端天气、突发事件等应急处置能力。(三)推进农村能源革命打造农村能源革命试点标杆。以农村能源革命示范县试点为引领,统筹推进县域太阳能、风能、生物质、地热能、生活垃圾等资源开发利用,加快推进智能电网、燃气管网、热力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多能互补、城乡统筹的综合能源网络,全面提升农村能源清洁化、智能化水平。到2025年,利用生物质热电、地热能、空气源热泵等实施供暖面积15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风电装机3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30万千瓦以上。拓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示范。结合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积极探索城乡清洁能源融合发展新路径,提高农村绿电供应能力。发挥温县农村能源革命试点标杆引领作用,以县域、开发区、村镇为单位,采取多能互补、智能开发产业融合等模式,推动农村能源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促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充分开发和就地消纳,逐步形成以清洁低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应消费体系,有力支撑乡村生态振兴、现代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八、节能与环境影响评价统筹能源安全与清洁低碳转型,积极开展节能降碳提质增效,促进能源生产、储运、消费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实现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一)环境影响分析。1.能源结构优化对环境的影响。本规划优先发展风、光、地热、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积极拓展氢能产储输用研全链条发展;增强天然气供给能力,探索煤层气开发利用;推动煤矿绿色开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通过规划实施,促进我市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生产消费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力争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1%以上。2.能效提升与节能减排对环境的影响。本规划积极推动煤电机组节能减排改造,严控环保能效不达标的机组。通过开展热电联产与集中供热改造,推动工业、建筑、交通、生活节能减排与绿色降碳改造,加强管理节能与技术节能,全面提升能效水平,有效降低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总量与强度。3.能源项目建设运行期间的环境影响。能源项目建设及运行期间会产生噪声、废水、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固体废弃物等,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本规划严格落实“三线一单”要求,统筹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对列入规划的能源项目进行了充分论证、全面筛选、优中选优,从而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二)环境影响预防和减缓措施。1.加强能源生产环节环境保护措施。煤炭开采项目按有关规定编制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因地制宜开展生态恢复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煤矿环境治理率及土地复垦率达标。推动火电机组加装高效脱硫、脱硝、除尘设施并加强运行监管,推广中水综合利用,合理利用和处置固体废弃物。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需制定生态修复优化设计方案。风电项目要采取隔音、减振等措施减少风机噪音污染。工业制氢项目要采用先进脱硫脱碳技术,实现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2.加强能源储运环节环境保护措施。推动煤炭采用铁路直达和绿色公路运输,减少煤炭储运过程产生的损失浪费和粉尘排放。科学规划油气储运、输变电工程项目的选址选线并详细论证,减少对植被和地形的影响。深化环保节能理念在油气管道、存储设施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加强安全监督检查与管理,提升油气储运安全管理效益。输变电工程通过优化技术方案、合理设计防护距离等措施降低电磁辐射和噪音污染。3.加强能源消费环节环境保护措施。大力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和污染严重的产能。推动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排放单位建设能源管理体系与碳排放管理体系,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加大煤矸石、矿井水等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推进能源资源高效化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再生资源利用水平。4.加强环境治理与恢复水平。煤炭行业重点解决地下水渗透、开采沉陷等环境问题,做好水土保持、废弃物利用、塌陷地治理等工作。积极优化油气管网布局,推进管道共建共用,及时修复地形地貌。加快推进现役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加强风电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和环境修复,降低风机运行噪音等区域性环境影响。九、加强规划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全面推进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能源主管部门发挥规划实施牵头部门作用,统筹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协调工作,抓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的落实。建立健全与自然资源、生态环保、工信交通运输、农业农村、住房城乡建设、科技、城管等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及时协调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细化本规划明确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推动各项举措落实落地。(二)积极开展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能源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充分借鉴其他地市在能源领域的先进经验,积极在智慧能源、氢能、风电、光伏、储能等领域进行充分对接,扩大合作范围,深化合作关系;加强能源技术交流合作,开展联合研究,拓展更广泛领域,推动一批能源合作示范项目落地实施。构建常态化联动机制,推动政府部门与能源企业加强在能源安全保障、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提升能效水平等方面合作,全面提升我市能源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水平。(三)加大绿色金融支持。落实相关财税支持政策,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和节能降耗、低碳能源等项目建设持续完善并严格落实差别化电价政策,鼓励开展供热计量和收费改革。积极落实绿色金融激励机制,多渠道发展绿色保险、利率优惠、专项再贷款等绿色信贷模式。支持新能源、储能等绿色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推进高碳产业项目低碳化转型,扶持新兴节能技术研发、应用和低碳产业发展。(四)落实能源土地供给。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做好能源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统筹安排能源产业用地,严格项目用地管理,优化用地布局,为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和智能电网、燃气管网、热力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用地保障。(五)严格进行监督考核。建立规划动态评估机制,严格规划评估程序,探索实施第三方机构评估制度,及时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制定对策,保证规划目标顺利实施强化评估成果应用,将规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相关考核评价体系,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责令限期整改,对工作成效突出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通报表扬。附件:焦作市“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重大工程项目表附件焦作市“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重大工程项目表序号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内容计划投资(万元)建设年限(年)合计35个28729391220千伏电网工程各县(市、区)市区新建峰林、妙乐等2项220kV输变电工程,扩建220kV变电站,改造韩王、修武、潭王等3座220kV变电站,实施春林—清化220kV线路增容改造工程,新增变电容量72万kVA,新建线路15.3km。县域新建修武北、张庄、汶水、陶封、嘉应等5项220kV输变电工程,扩建怀庆、司马、阳洛等3座220kV变电站,改造220kV太1270002021—2025子庄变电站,实施500kV博爱、竹贤变220kV间隔优化调整工程,新增变电容量156万kVA,新建线路211.8km。2110千伏电网工程各县(市、区)市区新建苏蔺、拇指、沙河、怡丰、黄河、广场、山门河等7项110kV输变电工程,扩建110kV滨湖变、改造110kV焦南变,新增变电容量43.3万kVA,新建线路61.2km。县域新建天阶、黄河(温县)、玉祥、范村、谢旗营、裴庄、南庄、城北(孟州)、山王庄、冷北、顺涧、马营等14项110kV输变电工程,扩建乔村、神农、松岭、詹店、河津等5座110kV变电站,改造孟州、迎港等2座110kV变电站,新增变电容量92.9万kVA,新建线路40.4km。870002021—2025310千伏及以下电网工程各县(市、区)市区新建改造10kV线路178条,长度715km,新建开闭所24座,新建改造配变554台,新增配变容量23.2万kVA。县域新建改造10kV线路658条,长度2800km,新建开闭所14座,新建改造配变2742台,新增配变容量55.8万kVA。2625002021—20254多能互补示范工程武陟县马村区在武陟县建设400MW风电项目、马村区建设50MW光伏发电项目,配建140MW/280MWh电化学储能,改造华润焦作2×660MW机组,最小技术出力降至23%。4000002022—20255源网荷储一体化工程马村区规划建设52MW风电项目、145MW光伏发电项目、29.55MW/59.1MWh储能项目,新河矿闲置矿井储能示范站26MW/130MWh。1079002022—20246温县200MW风电项目温县规划建设200MW风电项目,配套建设1座220kV开关站、1座110kV升压站及其他电网设施。1596002022—20247北京洁源温县100MW风电项目温县规划建设100MW风电项目,配套建设1座110kV升压站、30MW/60MWh储能电站。677002022—20238焦作电厂温县100MW风电项目温县规划建设100MW风电项目,配套建设开关站及其他设施。800002023—20249聚能新能源孟州10万千瓦风电项目孟州市规划建设100MW风电,配套建设40MW/80MWh储能。821832022—202310国电投孟州市孟州市规划建设100MW风719112022—2023100MW风电项目电项目,配套建设15MW/30MWh储能。11博爱县中新能源200MW风储项目博爱县建设总装机200MW风电项目。1319332023—202412国家能源集团焦作电厂温县风电项目温县建设总装机100MW风电项目。713612023—202413温县农村能源革命试点示范县项目温县利用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同期建设100MW/200MWh电化学储能电站、生物质供热、废旧资源循环利用、智慧能源园区等多能互补和低碳项目。2300002022—202514博爱县整县光伏示范县项目博爱县在全县党政机关单位屋顶,学校、医院、村委会等公共建筑屋顶,工商业厂房屋顶,农村居民自建房屋顶建设不低于170.5MW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733002022—202315修武县整县光伏示范县项目修武县在全县党政机关单位屋顶,学校、医院、村委会等公共建筑屋顶,工商业厂房屋顶,农村居民自建房屋顶建设不低于214MW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800002022—202316解放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项目解放区利用居民屋顶和企事业单位、公共建筑的可利用屋顶建设100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400002022—202317沁阳市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项目沁阳市利用13个乡镇办事处和行政事业单位、医院、学校及乡镇卫生院屋顶建设231MW分布式伏发电项目。855812022—202418国家电投方山30MW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沁阳市利用方山废弃矿区治理用地,布置30MW集中式光伏发电系统,平均年发电量约为3874.69万千瓦时。1400002022—202419汉河电缆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山阳区利用新厂区屋顶建设光伏发电项目。60002022—202320万方铝厂新建煤棚+屋顶光伏发电项目马村区拟在新建煤棚顶部建设12000kW光伏电站。110002021—202321温县洁源储能项目温县建设100MW/200MWh集中式储能电站。300002022—202422博爱县空气储能电站项目博爱县利用废弃矿井建设100MW/800MWh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电站。800002022—202523高新区共享储能电站示范区在示范区建设100MW/200MWH共享储能电站。500002022—202524河南江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热电联产改建项目武陟县建设3×75t/h中温中压锅炉+1×230t/h高温高压燃煤锅炉整合改建为2×230t/h锅炉+1×25MW+2×12MW高温高压背压机组。135002022—202425孟州市河阳区改建热电联产孟州市建设1×250t/h高温超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382542022—项目+1×30MW抽汽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及配套辅助设施。202326孟州市产业集聚区热源整合改建热电联产项目孟州市建设1×250t/h高温高压锅炉+1×30MW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及配套辅助设施。250002022—202327焦作市煤炭储备基地项目博爱县沁阳市在博爱县新建仓库20000平方米,修建铁路专用线,升级改造煤场监控监测系统、集控调度中心、煤场内部堆取等设备。项目建成后最大周转量1000余万吨,静态存储量不低于100万吨。在沁阳市新建煤炭储备仓库、铁路货运场站、煤炭大型“洗选配”生产线、煤炭传送带等。项目建成后存储能力100万吨、年上下站能力1000万吨以上。1756002022—202528博爱—新乡—长垣天然气输气管道项目焦作段博爱县修武县武陟县建设输气管道60km、输气场站2座、阀室3座。300002023—202429焦作西部产业集聚区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中站区完成《焦作西部产业集聚区增量配电网规划》中明确的“新建1座195002021—2025110kV变电站,配套建设相应电网设施等任务”。30沁阳市产业集聚区沁北园区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沁阳市完成《沁阳市产业集聚区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电力专项规划》中明确的“建设2座110kV变电站及配套电网设施等任务”。297002021—202531焦煤矿区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马村区完成《焦作矿区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配电网规划》中明确的“建设1座220kV变电站、2座110kV变电站,扩容2座35kV变电站,配套建设相应电网设施等任务”。291402022—202532国电投沁阳发电分公司煤电机组三大改造项目沁阳市改造提升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深度调峰期间供热能力。39762021—202233华润电力煤电机组三大改造项目博爱县对#1、#2机组汽轮机低压缸本体进行“零出力”改造;对#1、#2机组汽轮机进行部分通流改造;对锅炉热二次风增加加热器。229002021—202434焦作电厂#1、#2机组大修及节能改造修武县完成#1、#2机组大修,升级脱硝设备、空气预热设备。70002022—202335县域示范性集中式公用充电站建设项目六县(市)在六县(市)各建设一座公用充电站,每个站建有10台以上公用充电桩及相应车位,配套相应商超休息区、供配电区、消防区等功能区。34002022—2023资料来源:http://www.jiaozuo.gov.cn/sitesources/jiaozuo/page_pc/zwgk/szfxxgk/zfwk/szfbwj/article48d22eacd3d34733b44c26e905fea4c1.html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