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促进非化石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支持山东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打造千万千瓦级深远海海上风电基地,利用鲁北盐碱滩涂地、鲁西南采煤沉陷
区等建设规模化风电光伏基地,探索分布式光伏融合发展模式。在确保绝对安
全的前提下在胶东半岛有序发展核电,推动自主先进核电堆型规模化发展,拓
展供热、海水淡化等综合利用。推动“绿电入鲁”,支持山东加强与送端省份
合作,积极参与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加快陇东至山东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
新建特高压输电通道中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原则上不低于 50%。构建源网荷储
协同互动的智慧能源系统,推动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提升新型储能应用水平。
(九)优化交通设施布局和结构。推动青岛经济南至郑州、西安通道建设,
加快建成京沪高铁辅助通道,推进京杭运河黄河以北段适宜河段复航。推动青
岛港和日照港、烟台港等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港,强化与天津、河北、江苏等
沿海省份港口合作互动,共同打造世界级港口群。完善多式联运体系,推进大
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支持青岛港扩大氢能利用、日照港建设
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构建以电气化铁路、节能环保船舶为主的中长
途绿色货运系统。
四、推动数字绿色文化赋能,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十)全面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石化、高端装备、纺织、家电等行
业为重点,大力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支撑、数据资源汇聚运用和信息安全保障能
力,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推进特色优势产
业补链强链,打造国际一流的智能家电、轨道交通、动力装备等先进制造业集
群。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标识解析体系层次和应用深
度,积极发展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管理等新模式。布局一批数
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梯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十一)培育壮大数字产业。构建“5G+光网”双千兆高速网络,建设国家
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大力提升先进计算、新型
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网络安全等数字优势产业竞争力,积极推进光电子、
高端软件等核心基础产业创新突破,前瞻布局未来网络、碳基半导体、类脑计
算等未来产业。建设济南、青岛国家E级超算中心,提升云计算能力,完善国
家级、省级及边缘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
(十二)大力发展海洋特色新兴产业集群。面向深海大洋资源开发,突破
海工高端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建设世界领先的海工装备基地。加快海洋新材料
研发应用,延伸海洋化工产业链。促进海洋生物医药创新,实施现代渔业“蓝
色良种”工程,建设国家深海基因库。打造集成风能开发、氢能利用、海水淡
化及海洋牧场建设等的海上“能源岛”。建设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
实施智慧海洋工程。
(十三)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新兴产业。支持山东布局大功率海上风电、高
效光伏发电、先进核电等清洁能源装备与关键零部件制造。实施“氢进万家”
科技示范工程,构建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的创新应用生态。壮大污染治理、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