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区分类推进治理。优先治理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
黄河流域及水质需改善控制单元等区域,重点整治水源保护区和城乡结合部、乡
镇政府驻地、中心村、旅游风景区等人口居住集中区域农村生活污水。开展平原、
山地、丘陵、缺水、高寒和生态环境敏感等典型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以
资源化利用、可持续治理为导向,选择符合农村实际的生活污水治理技术,优先
推广运行费用低、管护简便的治理技术,鼓励居住分散地区探索采用人工湿地、
土壤渗滤等生态处理技术,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
(八)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摸清全国农村黑臭水体底数,建立治理台账,
明确治理优先序。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和群众反映
强烈的黑臭水体为重点,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水体净化等措施
综合治理,基本消除较大面积黑臭水体,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模式。鼓
励河长制湖长制体系向村级延伸,建立健全促进水质改善的长效运行维护机制。
四、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
(九)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根据当地实际,统筹县乡村三级设施建
设和服务,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和模式,因地制宜采用小型
化、分散化的无害化处理方式,降低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构
建稳定运行的长效机制,加强日常监督,不断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与利用。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
减量,积极探索符合农村特点和农民习惯、简便易行的分类处理模式,减少垃圾
出村处理量,有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农村可回收垃圾资源化利用、易腐烂垃圾和
煤渣灰土就地就近消纳、有毒有害垃圾单独收集贮存和处置、其他垃圾无害化处
理。有序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创建。协同推进农村有机生
活垃圾、厕所粪污、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以乡镇或行政村为单
位建设一批区域农村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探索就地就近就农处理和资
源化利用的路径。扩大供销合作社等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服务覆盖面,积
极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与环卫清运网络合作融合。协同推进废旧农膜、农
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积极探索农村建筑垃圾等就地就近消纳方式,鼓励
用于村内道路、入户路、景观等建设。
五、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
(十一)改善村庄公共环境。全面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整治残垣断壁,
通过集约利用村庄内部闲置土地等方式扩大村庄公共空间。科学管控农村生产生
活用火,加强农村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维护梳理工作,有条件
的地方推动线路违规搭挂治理。健全村庄应急管理体系,合理布局应急避难场所
和防汛、消防等救灾设施设备,畅通安全通道。整治农村户外广告,规范发布内
容和设置行为。关注特殊人群需求,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村无障碍环境建设。
(十二)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深入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突出保护乡村山
体田园、河湖湿地、原生植被、古树名木等,因地制宜开展荒山荒地荒滩绿化,
加强农田(牧场)防护林建设和修复。引导鼓励村民通过栽植果蔬、花木等开展
庭院绿化,通过农村“四旁”(水旁、路旁、村旁、宅旁)植树推进村庄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