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省新站高新区关于推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VIP专享

新站高新区关于推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区域新型电力体系,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安徽省新型储能推广应用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新站高新区产业布局及用能需求,现就推进新站高新区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机遇,坚持以场景应用为示范引领、以产业生态为基础支撑、以技术创新为内生动力、以市场机制为根本依托,推动新型储能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集聚,构建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新格局。二、工作目标新型储能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生态体系不断完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场景应用不断拓展,逐步形成全市新型储能发展高地。到2025年,新型储能产业营收不低于300亿元,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不低于8万千瓦。到2028年,新型储能产业营收不低于500亿元,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不低于10万千瓦。三、重点领域(一)电源侧储能科学利用各类资源,谋划燃气发电、“风光储一体化”项目,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和电网的接纳能力。探索建立“新能源+储能”机制,支持具备条件的新能源项目配建储能电站,鼓励不具备配建条件的项目通过购买或租赁方式落实储能容量,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二)电网侧储能优先在电力缺口较大、负荷峰谷差明显、电源就地支撑规模不足的电网枢纽节点建设大型独立储能电站;在新能源大规模汇集的电网关键断面,适当合理配置储能;鼓励独立储能参与现货市场交易、调峰调频辅助服务市场交易,以经济手段推动电网侧储能的发展和合理利用。(三)用户侧储能鼓励用电量大且对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的工商业企业、产业园区、大数据中心等电力用户,按需配建用户侧新型储能,进行削峰填谷和需量管理。在大型停车场、物流园区等场景发展分布式+储能、微电网+储能、光储充一体化等运营模式,实现绿电自用、余电上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供电可靠性。四、重点任务(一)加强产业政策宣贯落实1.加强政策解读与指导。积极宣贯《安徽省新型储能推广应用实施方案》《合肥市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方案》等储能产业政策文件,指导企业精准把握政策目标、适用范围、支持措施等,推动政策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有效落实。2.推动示范项目遴选。根据省、市储能产业政策目标,结合不同应用场景,在我区遴选一批具有代表性、创新性和引领性的储能示范项目,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探索政策落地的有效模式和经验,引导我区储能产业积极有序发展。(二)推进多元化示范场景应用3.鼓励存量工商业企业、学校、医院等配置用户侧储能。以市场为主导,以用电量高、负荷峰谷差大、绿色转型意愿强的用户为突破口,结合用户生产经营实际及负荷用电特征,梳理排查用储需求,在安全可靠前提下,引导用户充分利用分时电价机制,结合自身需求、负荷特征、应用场景建设用户侧储能设施。建立储能供需精准对接机制,优先引导我区储能系统建设企业与重点用能单位开展合作,通过科学规划、有序部署储能基础设施,有效提升区域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绿色低碳发展。4.强化新建项目配置储能。新建供地制造业、商业、产业园项目,原则上需按照最高用电负荷的15%配置储能系统,项目配储时长不低于2小时。储能项目与主体项目同步规划、同步报审、同步实施。5.打造“光伏+储能”试点示范项目。按照“先易后难、以点带面”的原则,发挥试点示范引领带动作用,鼓励具备条件的用户利用自有厂房屋顶和厂区空地,建设“自发自用分布式光伏+用户侧储能”试点示范项目,提高系统消纳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6.积极开展“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建设。以合肥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为契机,发挥优质能源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建设集光伏发电、大容量用户侧储能、智能充电桩等多项技术为一体的“光储充”一体化示范电站。7.积极推进虚拟电厂建设。运用数字化技术聚合我...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