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件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山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西省财政厅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晋环发〔2025〕6号关于印发《山西省碳普惠公众参与机制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贯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加快实现生产和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变,探索构建符合山西实际的碳普惠公众参与机制,省—2—生态环境厅会同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交通厅等部门研究制定《山西省碳普惠公众参与机制建设工作方案》,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山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西省财政厅山西省交通运输厅2025年3月25日(此件主动公开)—3—山西省碳普惠公众参与机制建设工作方案为贯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探索构建可持续的碳普惠公众参与机制,助力美丽山西建设,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一、工作思路以推动碳达峰碳中和、高质量发展目标为引领,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普惠共享”的原则,建设完善我省碳普惠公众参与平台,研究制定碳普惠量化、交易、运行等相关规则制度,扩大碳普惠覆盖场景,探索建立个人碳减排账户,丰富公众参与绿色低碳行为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积极性,逐步形成特色鲜明、运行有序的碳普惠公众参与机制。二、建设内容(一)建设碳普惠管理体系1.构建碳普惠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碳普惠管理机制,制定碳普惠管理制度及配套规则,规范碳普惠运行模式和核算方法学,加强对碳普惠公众参与平台运营的指导和管理,加强对减排量交易及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推动我省碳普惠公众参与机制有序运行。(责任单位:—4—省生态环境厅)2.加强碳普惠运营管理由山西省碳普惠机制试点建设单位山西省绿色交易中心负责碳普惠公众参与平台的建设、管理和推广运营工作,制定完善减排量登记、交易、信息披露等具体业务规则,并报省生态环境厅备案,切实做好减排量的量化、登记、交易、注销等工作。(责任单位:山西省绿色交易中心)3.建立完善碳普惠减排方法学体系开展碳普惠减排方法学相关标准的制定、应用工作,建立符合山西省实际的碳普惠方法学库。鼓励相关单位、机构、团体等围绕居民“衣、食、住、行、用、办公”等生活工作各领域,开发低碳场景碳普惠方法学,报经省生态环境厅组织评估后,纳入碳普惠方法学库。相关方法学按照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的次序入库和应用,实现对各类低碳行为减排量的科学量化。(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各有关单位)(二)完善碳普惠数字化服务体系4.完善碳普惠推广平台总结省级碳普惠机制建设试点经验,加强碳普惠平台“三晋绿色生活”在全省的推广应用,加快完善碳普惠平台减排量量化、登记、交易、注销等功能和服务,有序接入更多减排场景与激励资源,广泛对接各类低碳场景、生活服务平台,实现用户低碳行为数据的动态采集和减排量的科学核算,鼓励用户—5—持续践行低碳生活方式。(责任单位:山西省绿色交易中心)5.建立个人碳账户建立统一规范的个人碳账户体系,安全规范汇集公众绿色低碳行为数据,准确记录、科学量化公众绿色低碳行为碳减排量,使公众减排量清晰可见。(责任单位:山西省绿色交易中心)(三)建立广泛覆盖的碳普惠应用场景体系6.加快拓展绿色低碳场景持续完善碳普惠平台覆盖低碳场景范围和类别,有序纳入公交、地铁、ETC、共享单车和电单车、新能源充电、电子缴费、垃圾分类、光盘行动、回收利用、不用一次性餐具等低碳行为场景。探索研究将峰谷余电取暖、地热开发利用、雨水回收、再生资源利用等具有地方特色、规模较小、不具备开发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条件的节能降碳类项目,在满足真实性、唯一性和额外性的条件下开发为碳普惠项目,适时纳入碳普惠推广平台。(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交通厅、省住建厅按职责分工负责)7.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鼓励公众绿色出行,优先选择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