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级绿色电力市场建设:现状与展望发布时间:2025年2月研究总统筹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蔡元纪绿色和平吕歆研究团队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张晗星、王诗童、蔡元纪绿色和平:谢雯雯、吕歆、黄涵榕、唐大旻、王昕楠评审专家许庆宇、徐征特别鸣谢以下人员给与本研究的建议与支持张立、任景哲、刘晓凤|苏州高新区(虎丘区)碳中和国际研究院鸣谢(按首字首字母顺序排列)感谢阿里巴巴、巴斯夫、广东电力交易中心、海澜电力、华北电力大学武昭原、金风科技、腾讯、远景能源、中广核新能源、中国华电集团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给与的建议与支持感谢李星宇、孙一丹、马倩儒、雍容、刘宇呈秋、赵雨晨给与本报告的帮助目录执行摘要1第一章研究背景6第二章全球经验与中国启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机制设计102.1应对电力电量失衡问题的市场及配套机制11典型挑战11市场机制、配套政策及典型实践11中国平衡机制建设情况及海外经验带来的启示142.2应对超短期灵活性需求提升的辅助服务市场15典型挑战15市场机制、配套政策及典型实践15中国辅助服务机制建设情况及海外经验带来的启示172.3应对多重市场营收风险的保障机制18典型挑战18市场机制、配套政策与典型实践18中国可再生能源保障机制建设情况及海外经验带来的启示192.4支持可再生能源环境价值体现的绿证制度21典型挑战21市场机制、配套政策与典型实践21中国绿色证书机制建设情况及海外经验带来的启示222.5小结24第三章中国省级绿色电力市场建设进展253.1中国新能源参与市场的总体情况263.2典型省级绿色电力市场建设情况与进展273.2.1广东293.2.2山西313.2.3甘肃333.2.4蒙西343.2.5浙江363.2.6江苏383.2.7上海393.2.8北京413.3典型省级绿色电力市场共性问题与趋势423.3.1供需关系与市场价格423.3.2市场建设与交易模式433.3.3促进绿电消费的机制与政策463.4小结47第四章中国省级绿色电力市场问题、挑战与建议484.1问题与挑战494.2思考与建议50注释52中国省级绿色电力市场建设:现状与展望11执行摘要2省级电力市场是中国电力市场体系中的核心。当前,基于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和供需关系等因素的差异,各省级电力市场在国家顶层设计的指导下,形成了符合本地实际的关键市场机制,并探索了发挥本地优势的特色创新实践。展望未来,更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部署和加速入市对电力系统的运行与可再生能源自身的发展都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在2029年全面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愿景下1,规范统一的市场规则将因势利导各省级电力市场制定实施细则,并为多区域、多层次参与市场的经营主体提供确定性。如何设计市场机制与规则,充分发挥市场的灵活性和自调节能力,促进可再生能源更好地消纳,保障可再生能源合理收益,成为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关切。鉴于此,绿色和平与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开展深入研究合作,旨在重点梳理中国典型省(市、地区)电力市场建设的共性趋势与关键差异,以期促进绿色电力市场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激发绿电消费活力。同时,报告也尝试分析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下的市场关切问题与配套机制,为更广泛的市场主体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报告采用了文献研究与专家交流相结合的研究方式。第一章介绍了过去十年间全球及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趋势。第二章梳理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历程中的关键共性问题和典型市场机制设计。第三章选取了中国八个典型省(市、地区)电力市场,围绕电能量、辅助服务、容量和绿电交易四个方面的关键市场机制进行了总结。在研究的基础上,第四章进一步讨论了中国绿色电力市场建设的挑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与企业建议,为未来市场建设提供参考。主要发现●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共性问题与应对机制: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波动性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部署和入市,需要考虑包括电力电量失衡、超短期灵活性需求提升、多重市场营收风险、环境价值体现在内的关键问题,相应配套市场机制可依据实际需求,进行本土化设计。●中国省级市场特色实践梳理:本报告参考资源基础、市场建设进度和新能源渗透率等因素,选取了8个各具特色的典型省(市、地区)进行梳理与分析。各省市开展了具备地方优势的特色性实践。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