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单位:石家庄印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绿行太行)钢铁⾏业产能观察报告河北省2025.1石家庄印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绿行太行)是河北首家专注于工业污染防治的民间环保机构,2016年1月成立至今,致力于通过自身的行动推动家乡环境的改善。在工作中结合实地调研、信息数据分析、政策倡导、多利益方互动策略传播等工作方法推动环境持续改善。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注重环境社会治理中公众参与的价值。工作领域涉及钢铁、焦化行业,新污染物防治等。本项目由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简称SEE基金会)支持,旨在支持本士NGO聚焦钢铁、电力、交通运输及港口船舶等领域的重点工业企业开展减污降碳工作,推动国家政策有效落地,推动重点污染源实现达标排放和产业结构优化。感谢SEE卫蓝侠项目对本报告的支持!文中内容仅代表“绿行太行”观点,与支持方政策及立场无关。摘要一、河北省钢铁行业产能现状(一)产能规模(二)产能利用率(三)钢铁企业产能核定口径多(四)产能价格目录01二、河北省产能管控政策落实情况(一)政策背景(二)产能置换方案分析(三)产能压减效果分析02三、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退出与建设产能核算标准不一致,导致产能压减效果不佳甚至扩增产能(二)产能压减存在“产能泡沫”,难以实现压减产能的效果,甚至出现“明减暗增”现象(三)产能数据统计混乱,导致产能利用率无法反映实际情况(四)“一炉多分”的设备产能缺乏明确的适用标准,影响产能置换的公平性(五)自行分配产能导致产能置换沦为数字游戏的载体(六)管控产能没有达到管控产量的效果(七)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公众参与不足机制不完善,使得对产能置换政策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03四、政策建议(一)抓住钢铁产能置换办法修订的关键时期,提高产能政策的一致性、连贯性(二)摸清并统一全国钢铁行业底数,建立钢铁产能动态管理机制和系统(三)优化粗钢产量调控政策,科学调控粗钢产量(四)评估环保治理设施与产能、产量的匹配度(五)将与产能有关的制度有效衔接起来(六)鼓励公众参与04五、河北省案例分析案例一:部分钢铁企业超产统计案例二:拆分产能无明确适用规则,“一炉多分”对产能差额出现不同适用案例三:通过产能置换实现产能扩增——电炉“底单”产能高于产能换算表案例四:结合企业实际,对产能进行自行分配05010303030405070710132020202121212222232323232424242525262930河北省是全国第一的粗钢生产大省,钢铁行业作为支柱产业产能规模庞大。产能置换政策是实现钢铁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河北省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中提到:“钢铁产能由2.39亿吨减至1.9亿多吨”。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官方数据,自2018年以来,河北省粗钢的粗钢产量均在2亿吨以上,2020年粗钢产量达到了峰值——2.498亿吨,因粗钢产量调控政策,之后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2亿吨以上。目前产能压减到1.9亿多吨,但是产量在2亿多吨,意味着河北省的产能利用率高于100%。这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能利用率¹存在较大的差异,国家统计局2021年第一季度-2024年第三季度以来的季度产能利用率在73.5%~84.1%,也从侧面反映出现行政策下管控产能并没有达到制约产量的目的。产能与产量之间的差异可能由多种因素造成,包括市场需求、技术和管理进步、产能核定标准等。例如,技术和管理进步可能提高生产效率,使实际产量超出设计产能;市场需求旺盛时,企业可能会增加生产以满足需求;而产能核定的差异可能导致生产出相同产量粗钢的同一型号产能设备,在河北被认定为超产,在江苏被认定为产能利用率不足。产能置换政策自2015年实施以来,历经过2次修订、2次暂停。三次政策文件分别为〔2015〕127号文、〔2017〕337号文、〔2021〕46号文,暂停期分别为:2020年1月23日至2021年6月1日、2023年8月23日至今。在3次产能置换政策实施期间,关于退出产能标准一直在发生变化,前两次依据产能换算表,到〔2021〕46号文新增了依据2016年国务院国资委及各省人民政府上报的钢铁冶炼设备清单产能核定,业内称之为“底单”。通过观察河北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