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Page1/22[Table_Main]固态电池深度:从技术本征看固态电池产业发展趋势[Table_Invest]电气设备评级:看好日期:2025.02.07[Table_Author]分析师张鹏登记编码:S0950523070001:18820232934:zhangpeng1@wkzq.com.cn联系人吴依凡:18328086469:wuyf3@wkzq.com.cn[Table_PicQuote]行业表现2025/2/6资料来源:Wind,聚源[Table_DocReport]相关研究《碳资产怎么评估?》(2025/2/5)《2025年全国碳市场健康平稳有序运行仍或是政策主旋律》(2025/1/22)《储能12月招标创新高,预计25年景气度持续》(2025/1/20)《电池厂进入招标期,铁锂材料或有较强涨价动力》(2025/1/2)《极越深陷经营危机,新能源车品牌洗牌进行中》(2024/12/18)《碳市场趋势跟踪(202411):全球碳市场开启新征程》(2024/12/11)《汽车报废更新申请超200万辆,以旧换新政策有望延续》(2024/12/4)《弗迪电池发布会点评:携超混+快充+CTB技术进军工程机械电动化领域》(2024/12/2)《25年锂价会涨么?》(2024/11/21)《澳矿停产叠加12月锂电排产超预期,碳酸锂价格上行》(2024/11/19)引言固态电近年来既得到市场广泛关注,也饱受争议。半固态电池到底是不是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何时到来?固态电池技术将为产业链带来哪些变化?本篇报告旨在从技术本征角度回答以上问题,从而分析固态电池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以供市场参考。报告要点固态电池是锂电池理论上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的最佳体系。液态锂电池体系向高能量密度迭代的热安全矛盾凸显,固态电池在本征安全性和锂金属负极兼容性上潜力大,是锂电池理论上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的最佳体系。且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已实现10-2S/cm的突破,固态电池初步具备产业化理论基础。全固态电池存在界面问题+成本问题卡点。全固态取消电解液,“固-固”界面硬接触将影响电池倍率和循环性能,并带来加压制造、干法混料等工艺难点。成本方面,目前固态电解质价格高昂,其中聚合物、氧化物体系远期降本相对清晰,硫化物体系由于前驱体硫化锂工艺尚未成熟,降本节奏将更缓慢。我们测算全固态电芯远期成本有望达到0.69元/Wh。半固态本质仍属于液态锂离子电池体系,在液态电池安全性仍有提升预期时,短期半固态在安全、性能、成本上优势不明显。半固态并非液态到全固态的线性迭代,而是固态电池产业化初期的尝试。虽然半固态电池可以一定程度延缓电池热失控,但牺牲了成本经济性和倍率性能,在液态体系仍可从系统主动安全、电解液改性、隔膜改良等手段提升安全性的前提下,半固态电池的产业逻辑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产业进展:半固态进入量产,但由于性价比优势不明显,装车不及预期;全固态部分进入A样阶段,量产或将在2030年后。固态电池产能总规划超565.7GWh,已建成产能约28.3GWh。半固态进入量产阶段,但由于性价比优势不明显,目前车端销售不及预期。全固态近期部分企业进入A样阶段,考虑全固态电池卡点仍较明显,我们预计全固态量产或将延迟至2030年后。固态电池产业突破后,将带来电池材料体系变化,并部分带动上游原材料需求。固态电池技术有望对高镍三元正极、硅碳负极、粘结剂、碳纳米管导电剂、LiTFSI/LiFSI添加剂等带来增量,电解液隔膜用量将有所减少。上游资源方面,有望对锆、镧、钛等金属形成一定带动。风险提示:1.全固态电池界面问题技术突破进展不及预期;2.半固态电池在安全性、经济性上优势短期难以验证;3.固态电池下游需求情况不及预期。-8%1%11%20%29%38%2024/22024/52024/82024/11电气设备沪深300[Table_First]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Page2/22[Table_Page]电气设备2025年2月7日内容目录1.固态电池的产业逻辑...................................................................................................................................41.1发展历程:锂金属与锂离子,液态与固态,锂电池发展路径的分化...........................................................41.2液态电池困境:高能量密度趋势下,面临热安全+锂枝晶问题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