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沪府办发〔2024〕30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本市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关于全面加强本市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的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2024年12月27日(此件公开发布)—1—关于全面加强本市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的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构建固体废物全链条全过程闭环监管体系,推进固体废物安全、有序、高效利用处置,制定本工作方案.一、强化固体废物源头减量(一)推进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在建设工程项目规划、立项、设计文件中,增加工程渣土消纳平衡内容,通过提高标高、堆坡造景等方式提升工地回填利用比例,减少工程渣土外运.持续推进装配式和全装修建筑,鼓励采用模块化部件、组合式设计、易回收和重复利用材料进行建筑内装.探索实施建筑工程废弃物排放限额管理.(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交通委、市水务局、市绿化市容局、市国动办、市房屋管理局、市规划资源局、市发展改革委)(二)推动产业绿色升级.积极推进“无废园区”“无废工厂”建设.推动集成电路、医药、化工行业规上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全覆盖,开发、推广和应用低废无废技术和工艺,推动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总体减少固体废物产生.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对环境管理水平差、产业能级低的企业,加大技改支持力度,对技改后仍无法达标的企业进行淘汰调整.2026年,建设一批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和“零碳”示范单位,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绿色供应链,推进“智造空间”建设.(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生—2—态环境局)(三)实施重点行业企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和强度控制.2025年,推动宝钢股份、上海电力股份、华能华东分公司、申能集团、上海石化、高桥石化6家重点行业(钢铁、电力、石化)企业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率先制定和实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和单位产品产生强度控制方案,并与排污许可管理工作相衔接,实现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循环利用.(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二、提升分类利用处置能力(一)提升工程渣土消纳能力.编制完成本市工程渣土消纳专项规划,指导各区落实一批区级消纳场所及暂存中转场所.2025年,各郊区实现工程渣土消纳区内平衡,市级重大工程和中心城区的工程项目工程渣土消纳不能实现所在区内平衡的,由相关市级部门统筹市级消纳场所托底消纳.(责任单位:市规划资源局、市绿化市容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二)补齐部分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缺口.2025年,建成危险废物刚性填埋库,夯实全市危险废物托底保障能力.加快推进老港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并在全市推广,形成飞灰资源化利用处置能力.提升废酸综合利用能力,服务支撑集成电路行业发展.研究探索重金属污泥、危险废物焚烧灰渣等无机类危险废物市内利用处置路径.研究制定本市固体废物近零填埋工作方案.(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绿化市容局、城投集团)(三)加强现有设施固体废物协同处置能力.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将工业污泥、污水厂污泥规范引导至市内建材制造企业、—3—城镇污泥焚烧设施、燃煤电厂、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等进行处置.针对食品加工等行业产生的营养成分高、受污染程度低的有机污泥,探索拓宽资源化利用渠道.(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绿化市容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农业农村委)(四)强化市内可回收物托底保障能力.完善本市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建设,保障可回收物交投便利、回收渠道通畅.加强统筹协调、供需对接,推动中转站和集散场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分拣残渣进入本市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协同处置.加快推进老港生态环保基地内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项目落地,提升本市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能力.(责任单位:市绿化市容局、市商务委、城投集团)三、构建全链条全过程闭环监管体系(一)构建建筑垃圾全过程闭环监管体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建筑垃圾管理的实施意见»各项要求,督促工程施工单位依法编制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并备案,推进在建筑工地出入口安装视频监控和车辆车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