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普府办〔2025〕1号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普陀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区政府各有关单位:《普陀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已经2024年12月19日区政府第75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25年1月3日—2—普陀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升城区安全韧性、改善生态环境,完善海绵城市建设实施管控机制,依据《本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沪府办发〔2024〕3号)、《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开展2024年本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函》(沪建综规〔2024〕61号),制定普陀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一、工作目标坚持安全为重、生态优先,强化规划引领、分类施策,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统筹区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城市建设,统筹城市水资源利用和防灾减灾,统筹城市防洪和内涝治理,以缓解城市内涝为重点,兼顾削减雨水径流污染,实现水安全韧性增强、水环境质量提升、水生态系统健康、水资源利用高效的目标。到2025年底,本区建成区4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底,本区建成区8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二、重点任务(一)完善海绵城市规划体系建设1.强化规划管控。按年度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达标评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修编工作,落实2030年海绵城市达标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道路、绿地、水务等相关专项规划要衔接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指标和要求,为雨水调蓄、行泄通道等设施—3—预留空间。2.编制系统方案。结合新一轮雨水排水系统规划建设,聚焦重点区域、重大项目、达标区域,以排水分区为单元,编制2030年达标区域的海绵城市系统方案,合理确定目标指标,明确建设项目,科学合理指导海绵城市建设。(二)构建生态韧性安全河湖系统1.提升河湖系统防洪除涝能力。持续提升苏州河沿线抗风险能力。系统推进河网和泵闸建设,有序实施骨干河道整治工程。2.推进河湖水系生态治理。推进河网水系整治,进一步提高河网调蓄能力,保证全区河湖水面率只增不减。深化落实“蓝网”提升行动计划,全力推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有序实施水利专项工程。推进长浜、桃浦湖、新泾河(春光家园东门-武威路段)、丽娃河及丽娃支河、南北厅水系河道等综合整治工程。(三)完善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1.推进雨水排水系统能力提升。进一步落实“绿、灰、蓝、管”理念,多措并举逐步提升系统达标面积。结合城市更新、道路改造等工程,对低标准雨水管渠进行改造。积极配合推进桃浦厂提标工程,开展雨水管网达标建设;推进长风公园绿色调蓄和光新路地道应急调蓄项目,服务周边区域雨水排水;开展积水点消除行动,动态消除积水隐患;持续推进“排水清管”行动,保障防汛安全。2.推进初期雨水调蓄设施建设。推进桃浦新村、岚皋南排水—4—系统初雨调蓄池建设,减少初期雨水排入河道,保护水环境。3.推进排水设施提质增效。持续开展排水管道周期性检测及维修改造工作;开展新一轮普陀区雨污混接普查和整治工作,推进雨水连管和雨水口更新改造,提高截污和雨水收集能力。(四)推进海绵型建筑小区建设建筑小区海绵城市建设分为新改扩建项目和老旧小区改造。新改扩建项目严格按照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进行海绵城市设计,提高雨水滞蓄能力。老旧小区改造应统筹解决积水内涝、雨污水管网混错接等问题,补齐排水设施短板。根据绿地和公共空间条件,采用微地形设计、屋顶绿化、雨水调蓄净化等措施,使雨水经充分“渗、滞、蓄、净”后溢流排放至市政排水管网或收集利用,从源头提高小区内部雨水排水标准,减轻市政管网雨水排水压力。(五)推进海绵型市政设施建设新建道路广场、排水泵站等市政基础设施应落实雨水径流控制等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既有市政基础设施应结合大中修、道路积水点改造、雨污混接改造、雨污分流、架空线入地、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等,持续推进海绵化改造,因地制宜建设多功能调蓄设施,减少市政排水压力以及初期雨水污染。支持地面道路雨水排放设计与邻近绿地设计统筹考虑,加强对雨水的收集、滞蓄、净化和回用。(六)推进海绵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