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报告(2024年)VIP专享

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报告(2024年)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2024年12月声明本报告所有材料和内容的知识产权归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所有(注明是引自其他地方的内容除外),并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本书中的任何部分。授权后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联系电话:010-87901322编写说明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既是体现新质生产力实践价值的关键领域,也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培育形成的强大力量,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发展工业互联网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工业互联网由起步探索逐步转向规模化应用新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下,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牵头,联合香港科技大学、新华指数研究院,依托广泛的行业调研与相关领域专家的系统性指导,编写了《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报告(2024年)》,总结工业互联网最新发展态势及成效,对未来趋势进行展望,旨在为政府科学治理、行业健康发展及企业精准决策提供参考,以期加速推动工业互联网的高质量发展与规模化应用进程。本报告共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工业互联网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工业互联网最新发展态势。第二部分从区域角度,深入对比分析全国31个省区市、全国100个主要城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情况,并总结区域先进经验做法。第三部分从行业角度,详细分析各行业依托工业互联网所取得的经济发展成果。第四部分面向未来,提出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的措施建议。由于时间所限,本报告在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不足之处,我们诚挚邀请各界人士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基于这些反馈持续修订与完善,致力于为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编写成员:张晓彤、顾维玺、李艳霞、周河晓、刘晓慧、李直儒、朱国伟、叶鸿儒、王帅(香港科技大学)、潘宇昕(新华指数研究院)、王奕阳、王骁、肖泽晓、黄自成前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发展工业互联网。自2017年我国提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不断加速,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标志性、引领性成果,工业互联网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五大功能体系逐步完善,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日益凸显,工业互联网进入高质量发展、规模化推广应用的新阶段。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有力推动了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是支撑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工业互联网产业保持较快发展,2024年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增加值规模达到1.53万亿元。据测算,预计2024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增加值规模为1.53万亿元,较2023年增长10.65%;渗透产业增加值规模为3.48万亿元,较2023年增长4.70%;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总规模达5.01万亿元,较2023年增长6.45%,占GDP比重为3.81%,对经济的带动作用稳中有升。各省区市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2024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超千亿元的省区市达到17个,其中,广东、江苏、浙江、山东规模优势显著,预计2024年4个省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分别达到6440.15亿元、5824.90亿元、3766.30亿元、3440.08亿元。此外,北京、湖北、四川、上海、福建、河南、安徽、湖南、河北、陕西、辽宁、重庆、江西等13个省市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均超过了千亿元。全国100个主要城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效突出。在全国333个地级行政区中,10...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碳中和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碳中和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微信客服
  • 管理员微信
QQ客服
  • QQ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