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减碳绿途THEPATHWAYTOAHIGH-QUALITYFORESTCARBONSCHEME通向中国高质量林业碳汇交易之路减碳绿途通向中国高质量林业碳汇交易之路2研究团队苏州高新区(虎丘区)碳中和国际研究院张立颜磊陈睿任景哲刘晓凤咨询专家鲁亚霜梁成绿色和平潘文婧陈姝璇贾天夏王克文杨方义致谢感谢以下专家对报告提供意见,他们是:张昕(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李怒云(中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武曙红(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朱建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华方圆(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刘国林(四川省林草局生态处)。33目录摘要..................................................................11.高质量林业碳汇与应对气候变化.........................42.中国林业碳汇政策与市场回顾(2005-2021)..........93.CCER重启后林业碳汇供给、需求及挑战分析.........144.减碳绿途-中国高质量林业碳汇交易的建议............29注释..................................................................32参考文献............................................................33减碳绿途通向中国高质量林业碳汇交易之路11摘要2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碳市场”)的启动和中国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简称“CCER”)机制重启,为中国林业碳汇发展提供了机遇。科学有序开发高质量林业碳汇,有限度地用于碳排放配额清缴抵销,有助于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发展的协同。通过林业碳汇开发,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促进乡村振兴,也为林业碳汇开发提供了政策机遇。不可忽视的是,在科学有序开发的基调下,部分地区和企业的林业碳汇开发热度高于市场有效需求,造成林业碳汇不规范开发的情况屡见不鲜。一些存在认知偏差的林业碳汇开发,混淆了碳市场、可交易林业碳汇等重要概念,非但不能带来实际的减排效果,且会造成林业碳汇交易的“劣币驱逐良币”,影响林业碳汇的信用。中国是全球最早参与林业碳汇交易的国家,在国际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和国内碳交易试点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经历过诸多的挑战。林业碳汇项目不规范开发、政策体系和监管机制不健全、第三方机构参与不足都曾经困扰过中国林业碳汇交易的有序发展。在中国2030年力争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行动”和碳市场建设的背景下,科学有序开发林业碳汇的顶层设计逐渐成形,同时地方林业碳汇试点正在大量涌现。2023年重启的CCER在方法学、第三方审定与核查规则等从制度上做出了更加严格的规定。全国13个省(市)公布了促进林业碳汇行动方案,国家林草局确定的18个林业碳汇试点县(市)发布了林业碳汇行动计划。相关企业参与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碳汇预售成为常态。在试点实践中,各类林业碳汇交易、林业碳票创新试点层出不穷。从需求端看,新启动的CCER坚持额外性、真实性、唯一性和保守性的原则,且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周期长,供给有限,控排企业使用林业碳汇抵销碳排放配额清缴的市场容量不大。企业购买林业碳汇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标准趋严,对林业碳汇的需求量也有限。从供给端看,林业碳汇交易高质量和稳健发展依然面临认知偏差、合格土地供给有限、林地权属复杂、忽视开发成本和开发过程中数据支持不足等挑战。为推动林业碳汇交易高质量发展,我们建议:政府主管部门:•科学评估,引导林业碳汇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的合理定位,坚持能源结构转型优先,林业碳汇抵销为辅。•坚持“科学有序开发林业碳汇”的慎重策略,预防地方林业碳汇不规范开发。•加强对与碳排放权交易相挂钩的林业碳汇交易的规范与监管,对各类与碳排放权交易挂钩的林业碳汇创新严把信用质量关。•避免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中过度依赖林业碳汇,应鼓励基于森林多重效益的生态产品创新研究与开发,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多种路径和选择。•建立协调机制,对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提供林地确权和林调数据支持,确保项目所需信息与数据的权威性和可靠性。•支持社区利益分配协调,确保利益相关方合理共享林业碳汇收益。•健全林业碳汇项目的治理机制和透明性,确保利益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