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晋政办发〔2024〕59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支持省级转型综改示范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有关单位:《山西省支持省级转型综改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12月27日(此件公开发布)—1—山西省支持省级转型综改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战略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重要决策部署,将省级转型综改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打造成为全省高效培育新质生产力、高位塑造新发展优势的先行区,特制定以下措施。一、高站位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一)科学优化产业布局。支持示范区结合自身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环境容量等客观条件,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培育。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煤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命科学、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等重点,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瞄准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制造等重点,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坚持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集群化发展,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指导11家示范区科学规划主导产业,制定优化重点产业链布局的具体奖补措施,实现差异化错位发展。(省工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市政府具体负责。以下均需各市政府具体负责,不再一一列出)(二)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支持示范区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2—业,全面梳理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和主攻方向,构建企业集聚、要素集约、技术集成的产业生态体系。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定位明确的消费品特色园区,推动消费品工业集聚集群发展。积极引进培育一批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鼓励通过增资扩股和利润再投资等形式扩大投资。对示范区技术研发、信息服务、质量检测、原料供应和物流配送等公共平台建设给予支持。(省工信厅、省商务厅、省投资促进局、省交通厅按职责分工负责)(三)深化数字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关键软件等数字产业,探索创新协同制造、共享制造等智能制造模式。支持规划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园,探索建立数字金融创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试点,支持围绕山西特色产业、优质数据集和民生领域等重点方向开展公共数据开发和授权运营。支持示范区内企业“智改数转”,创建数字产业创新中心、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等。(省数据局、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协同推进示范区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示范区产业布局应符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进入示范区盲目发展。鼓励示范区积极参与绿电绿证交易,积极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探索推动区域智慧微电网建设。推动示范区先行先试建设绿电消费示范园区,努力实现绿电全生命周期可信溯源。大力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鼓励建设灯塔工厂,探索建设零碳产业园,推动—3—开展产品碳足迹管理、碳标识认证。预留发展分布式能源的荷载能力和配网容量,稳步推动“光伏+工业”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稳妥推进多能互补等供热供冷模式。持续推动示范区非化石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建设,在多能互补中提质增效。(省能源局、省工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管局、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按职责分工负责)二、高标准提升科技创新能级(五)打造区域创新高地。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支持示范区加快集聚创新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能级,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加强共性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联合攻关和产业化应用。鼓励开展知识产权、股权及相关实体资产组合式质押融资,支持规范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支持企业高价值专利创造,对符合省级专利转化计划的企业按照相关政策予以资助。(省科技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六)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支持示范区围绕主导产业,建设一批高端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探索开展具有示范牵引作用的省级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鼓励建立共性技术研发机构和产业技术联盟,推动“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与示范区创新平台同步建设。(省科技厅负责)(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