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专题政策研究报告可持续贸易与可持续供应链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4年年会2024年10月支持专家:张宇燕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教授于鸿君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党委常务副书记,教授丘东晓香港岭南大学经济系系主任,梁绍荣经济学讲座教授赵来勋日本神户大学教授丽贝卡·雷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王永中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世界经济系教授贝尔尼斯·李查塔姆研究所可持续加速器咨询委员会主席协调员:尹如玉辽宁大学国际交流处副处长,中国开放经济研究院副教授马嘉文中方协调员助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博士生朱琳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项目经理*本专题政策研究项目组联合组长、成员以其个人身份参加研究工作,不代表其所在单位,亦不代表国合会观点。中外组长*:余淼杰辽宁大学校长,教授,国际经济学会会士凯文·加拉格尔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波士顿大学佛雷德里克·帕迪全球研究学院教授中外成员*:李志远辽宁大学金融与贸易学院院长,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系副主任,教授马湘君辽宁大学金融与贸易学院兼中国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田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蒋海威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助理教授刘仁良辽宁大学李安民经济研究院助理教授芦佳琪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普拉维娜·班达拉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博士研究员专题政策研究项目组成员2执行摘要在气候变化和能源脱碳的时代,全球范围向可持续贸易与可持续供应链的转型显得至关重要。低碳技术及相关矿产处于这一转型的前沿,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包括可再生能源、能效、能源储存和电动汽车在内的低碳技术产品国际贸易,对促进全球气候友好型发展意义重大,尤其对南方国家。考虑到中国在低碳技术市场中的重要作用,本报告旨在提供对低碳技术贸易的全面分析,重点关注各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其环境影响以及塑造这些趋势的经济因素。随着全球对低碳技术产品需求的激增,各国愈发认识到低碳转型中蕴含的经济机会。这在国际贸易中尤为明显,政策支持和国际合作显著影响了这些技术的传播和采用。中国作为低碳技术生产和出口的全球领导者,突显了国际低碳技术市场的动态变化。在过去三十年里,中国实现了从净进口国到净出口国的转变,这主要得益于对国内清洁技术制造的巨大投资和政府的支持政策。这一转变不仅增强了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也为全球供应了大量经济实惠的先进低碳技术。理解中国的角色及其成功的驱动因素,对于深入理解低碳技术贸易的广泛机制提供了宝贵的见解。中国在国际低碳技术贸易中日益增长的重要性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皆有深远影响。对发达国家而言,中国日益增长的市场份额促进了低碳技术市场的竞争和效率,并导致了贸易平衡的显著变化,即发达国家随着时间推移成为净进口国。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的低碳技术产品提供了环境和技术两方面的机遇。中国的贸易伙伴得益于可负担的低碳技术供应,可以加快向可持续发展目标迈进。这些目标通过低碳技术的直接环境影响和通过贸易的技术扩散得以实现。因此,识别塑造各国与中国贸易模式的关键因素并识别从中国进口低碳技术的气候和环境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过去三十年全球低碳技术贸易的发展。基于国际贸易文献,我们识别并分析了塑造各国与中国低碳技术贸易的关键经济因素。在实证部分,我们首先详细概述了1992年至2022年全球低碳技术贸易趋势。我们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联合国统计司的商品贸易统计(Comtrade)数据库等来源编制了一个原创数据集,识别了出口和进口模式、贸易平衡的显著变化,以及高收入国家和新兴市场及发展中经济体的演变角色。在统计分析中,我们采用引力模型研究了与中国的低碳技术和矿产贸易的决定因素及其对环境结果的影响。我们发现了经济发展、贸易开放和汇率稳定等因素的重要性。此外,分析揭示了从中国进口低碳技术产品在环境上的好处,特别是在减少各个部门的碳排放方面。人力资本、...